CN106201026A - 控制方法、第一电子设备及第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控制方法、第一电子设备及第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201026A CN106201026A CN201610500506.8A CN201610500506A CN106201026A CN 106201026 A CN106201026 A CN 106201026A CN 201610500506 A CN201610500506 A CN 201610500506A CN 106201026 A CN106201026 A CN 10620102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nic equipment
- bluetooth
- event
- detected
- control instru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54—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2D relative movements between the device, or an operating part thereof, and a plane or surface, e.g. 2D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puck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8—Control and interface arrangements therefor, e.g. drivers or device-embedded control circuitr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方法、第一电子设备及第二电子设备。其中,方法包括第一电子设备对第二电子设备进行检测;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为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行蓝牙连接的电子设备;检测到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相关的第一事件时,生成第一控制指令;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入第一模式,以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蓝牙连接;所述第一模式表征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处于配对状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蓝牙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控制方法、第一电子设备及第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触摸屏的大量普及,使得人们可以通过手指对电子设备进行操作。但是在手指操作的过程中,由于手指自身的限制,难免会给电子设备发出错误的操作指示,或者一些场景下无法使用手指实现对电子设备的操作,而蓝牙触控笔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
然而,目前,在物理结构上,蓝牙触控笔上的触控部分与蓝牙部分是没有协同的,这就造成需要单独给蓝牙部分指令才能进行蓝牙配对,配对的效率低。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方法、第一电子设备及第二电子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对第二电子设备进行检测;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为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行蓝牙连接的电子设备;
检测到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相关的第一事件时,生成第一控制指令;
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入第一模式,以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蓝牙连接;所述第一模式表征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处于配对状态。
上述方案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入第一模式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是否已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蓝牙连接;
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未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蓝牙连接时,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入第一模式。
上述方案中,所述检测到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相关的第一事件,包括:
检测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上的触控事件;所述触控事件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上操作时产生的触控事件。
上述方案中,所述检测到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相关的第一事件,包括:
检测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上的声音事件;所述声音事件为需要通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实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与用户的交互时产生的声音事件。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应用于第二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对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检测;
检测到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相关的第一事件时,生成第二控制指令;所述第一事件表征需要与第一电子设备进行蓝牙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为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蓝牙连接的电子设备;
响应所述第二控制指令,进行蓝牙搜索,以在搜索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后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行蓝牙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响应所述第二控制指令,进行蓝牙搜索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是否已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建立蓝牙连接;
当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未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建立蓝牙连接时,响应所述第二控制指令,进行蓝牙搜索。
上述方案中,所述检测到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相关的第一事件,包括:
检测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上的触控事件;所述触控事件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上操作时产生的触控事件。
上述方案中,所述检测到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相关的第一事件,包括:
检测到述第二电子设备上的声音事件;所述声音事件为需要通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实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与用户的交互时产生的声音事件。
本发明实施例又提供了一种第一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检测器,用于对第二电子设备进行检测;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为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行蓝牙连接的电子设备;以及检测到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相关的第一事件时,生成第一控制指令;
第一蓝牙通信芯片,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入第一模式,以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蓝牙连接;所述第一模式表征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处于配对状态。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蓝牙通信芯片,还用于判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是否已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蓝牙连接;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未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蓝牙连接时,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入第一模式。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检测器,具体用于:
检测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上的触控事件;所述触控事件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上操作时产生的触控事件。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检测器,具体用于:
检测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上的声音事件;所述声音事件为需要通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实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与用户的交互时产生的声音事件。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第二电子设备,包括:
第二检测器,用于对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检测;检测到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相关的第一事件时,生成第二控制指令;所述第一事件表征需要与第一电子设备进行蓝牙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为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蓝牙连接的电子设备;
第二蓝牙通信芯片,用于响应所述第二控制指令,进行蓝牙搜索,以在搜索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后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行蓝牙连接。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蓝牙通信芯片,还用于判断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是否已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建立蓝牙连接;当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未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建立蓝牙连接时,响应所述第二控制指令,进行蓝牙搜索。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检测器,具体用于:
检测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上的触控事件;所述触控事件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上操作时产生的触控事件。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检测器,具体用于:
检测到述第二电子设备上的声音事件;所述声音事件为需要通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实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与用户的交互时产生的声音事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第一电子设备及第二电子设备,第一电子设备对第二电子设备进行检测;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为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行蓝牙连接的电子设备;检测到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相关的第一事件时,生成第一控制指令;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入第一模式,以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蓝牙连接;所述第一模式表征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处于配对状态;同时,第二电子设备对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检测;检测到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相关的第一事件时,生成第二控制指令;响应所述第二控制指令,进行蓝牙搜索,以在搜索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后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行蓝牙连接,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检测到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相关的第一事件时,均进行相应的操作(第一电子设备进入配对模式,而第二电子设备打开蓝牙搜索),以实现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的自动配对,不需要用户的参与即可实现蓝牙配对,大大提高了配对的效率,提升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在附图(其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中,相似的附图标记可在不同的视图中描述相似的部件。具有不同字母后缀的相似附图标记可表示相似部件的不同示例。附图以示例而非限制的方式大体示出了本文中所讨论的各个实施例。
图1为相关技术中一种蓝牙触控笔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为相关技术中另一中蓝牙触控笔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五第一电子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五第二电子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蓝牙触控笔与电子设备实现自动配对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实施例。
目前,蓝牙触控笔多采用电容触控的设计。在结构设计上,如图1所示,物理上笔的电容触控部分和蓝牙部分是分开的。还有一种设计,如图2所示,物理上笔的电容触控部分和蓝牙部分整合在一起,但是在逻辑上二者是互相独立的,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触控部分和蓝牙部分没有协同。在这种情况下,蓝牙配时需要类似于其他蓝牙设备,需要用户长按按钮才开始配对,配对的效率低下。
基于此,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对第二电子设备进行检测;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为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行蓝牙连接的电子设备;检测到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相关的第一事件时,生成第一控制指令;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入第一模式,以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蓝牙连接;所述第一模式表征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处于配对状态;同时,第二电子设备对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检测;检测到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相关的第一事件时,生成第二控制指令;所述第一事件表征需要与第一电子设备进行蓝牙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为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蓝牙连接的电子设备;响应所述第二控制指令,进行蓝牙搜索,以在搜索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后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行蓝牙连接。
换句话说,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检测到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相关的第一事件时,均进行相应的操作(第一电子设备进入配对模式,而第二电子设备打开蓝牙搜索),以实现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的自动配对。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中。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控制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对第二电子设备进行检测;
这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为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行蓝牙连接的电子设备。
步骤302:检测到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相关的第一事件时,生成第一控制指令;
这里,实际应用时,第一电子设备可以为蓝牙触控笔,在这种场景下,所述检测到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相关的第一事件,具体包括:
检测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上的触控事件;所述触控事件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上操作时产生的触控事件。
具体来说,当用户使用蓝牙触控笔在第二电子设备上进行触控操作时,蓝牙触控笔上的触控模块会检测到对应的触控事件,从而触发第一电子设备进入第一模式。
实际应用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可以是蓝牙耳机,在这种场景下,所述检测到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相关的第一事件,具体包括:
检测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上的声音事件;所述声音事件为需要通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实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与用户的交互时产生的声音事件。
具体来说,假设用户需要使用蓝牙耳机接听第二电子设备上的电话,那么,第二电子设备可以播放铃音,蓝牙耳机上的麦克风接收到第二电子设备播放的铃音,从而触发第一电子设备进入第一模式。
步骤303: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入第一模式,以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蓝牙连接。
这里,所述第一模式表征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处于配对状态。
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蓝牙连接后,就可以正常使用蓝牙功能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第一电子设备对第二电子设备进行检测;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为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行蓝牙连接的电子设备;检测到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相关的第一事件时,生成第一控制指令;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入第一模式,以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蓝牙连接;所述第一模式表征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处于配对状态,检测到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相关的第一事件时,即需要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配对时,自动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入配对状态,不需要用户的参与即可实现蓝牙配对,大大提高了配对的效率,提升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中。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控制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对第二电子设备进行检测;
这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为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行蓝牙连接的电子设备。
步骤402:检测到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相关的第一事件时,生成第一控制指令;
这里,实际应用时,第一电子设备可以为蓝牙触控笔,在这种场景下,所述检测到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相关的第一事件,具体包括:
检测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上的触控事件;所述触控事件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上操作时产生的触控事件。
具体来说,当用户使用蓝牙触控笔在第二电子设备上进行触控操作时,蓝牙触控笔上的触控模块会检测到对应的触控事件,从而触发第一电子设备进入第一模式。
实际应用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可以是蓝牙耳机,在这种场景下,所述检测到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相关的第一事件,具体包括:
检测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上的声音事件;所述声音事件为需要通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实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与用户的交互时产生的声音事件。
具体来说,假设用户需要使用蓝牙耳机接听第二电子设备上的电话,那么,第二电子设备可以播放铃音,蓝牙耳机上的麦克风接收到第二电子设备播放的铃音,从而触发第一电子设备进入第一模式。
步骤403:判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是否已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蓝牙连接;
步骤404: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未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蓝牙连接时,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入第一模式,以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蓝牙连接。
这里,所述第一模式表征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处于配对状态。
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已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蓝牙连接时,则不执行步骤404。
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蓝牙连接后,就可以正常使用蓝牙功能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第一电子设备对第二电子设备进行检测;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为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行蓝牙连接的电子设备;检测到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相关的第一事件时,生成第一控制指令;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入第一模式,以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蓝牙连接;所述第一模式表征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处于配对状态,检测到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相关的第一事件时,即需要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配对时,自动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入配对状态,不需要用户的参与即可实现蓝牙配对,大大提高了配对的效率,提升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二电子设备中。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控制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1:对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检测;
步骤502:检测到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相关的第一事件时,生成第二控制指令;
这里,所述第一事件表征需要与第一电子设备进行蓝牙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为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蓝牙连接的电子设备。
这里,实际应用时,第一电子设备可以为蓝牙触控笔,在这种场景下,所述检测到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相关的第一事件,具体包括:
检测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上的触控事件;所述触控事件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上操作时产生的触控事件。
具体来说,当用户使用蓝牙触控笔在第二电子设备上进行触控操作时,第二电子设备的触控板会检测到对应的触控事件,从而触发第二电子设备进行蓝牙搜索。
实际应用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可以是蓝牙耳机,在这种场景下,所述检测到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相关的第一事件,具体包括:
检测到述第二电子设备上的声音事件;所述声音事件为需要通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实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与用户的交互时产生的声音事件。
具体来说,假设用户需要使用蓝牙耳机接听第二电子设备上的电话,那么,第二电子设备可以播放铃音,第二电子设备上的麦克风接收到第二电子设备播放的铃音,从而触发第二电子设备进行蓝牙搜索。
步骤503:响应所述第二控制指令,进行蓝牙搜索,以在搜索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后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行蓝牙连接。
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蓝牙连接后,就可以正常使用蓝牙功能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对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检测;检测到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相关的第一事件时,生成第二控制指令;所述第一事件表征需要与第一电子设备进行蓝牙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为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蓝牙连接的电子设备;响应所述第二控制指令,进行蓝牙搜索,以在搜索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后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行蓝牙连接,检测到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相关的第一事件时,即需要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配对时,自动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入配对状态,不需要用户的参与即可实现蓝牙配对,大大提高了配对的效率,提升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四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二电子设备中。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控制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601:对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检测;
步骤602:检测到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相关的第一事件时,生成第二控制指令;
这里,所述第一事件表征需要与第一电子设备进行蓝牙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为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蓝牙连接的电子设备。
这里,实际应用时,第一电子设备可以为蓝牙触控笔,在这种场景下,所述检测到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相关的第一事件,具体包括:
检测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上的触控事件;所述触控事件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上操作时产生的触控事件。
具体来说,当用户使用蓝牙触控笔在第二电子设备上进行触控操作时,第二电子设备的触控板会检测到对应的触控事件,从而触发第二电子设备进行蓝牙搜索。
实际应用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可以是蓝牙耳机,在这种场景下,所述检测到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相关的第一事件,具体包括:
检测到述第二电子设备上的声音事件;所述声音事件为需要通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实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与用户的交互时产生的声音事件。
具体来说,假设用户需要使用蓝牙耳机接听第二电子设备上的电话,那么,第二电子设备可以播放铃音,第二电子设备上的麦克风接收到第二电子设备播放的铃音,从而触发第二电子设备进行蓝牙搜索。
步骤603:判断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是否已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建立蓝牙连接;
步骤604:当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未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建立蓝牙连接时,响应所述第二控制指令,进行蓝牙搜索,以在搜索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后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行蓝牙连接。
这里,当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已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建立蓝牙连接时,则不响应所述第二控制令,进行蓝牙搜索。
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蓝牙连接后,就可以正常使用蓝牙功能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对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检测;检测到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相关的第一事件时,生成第二控制指令;所述第一事件表征需要与第一电子设备进行蓝牙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为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蓝牙连接的电子设备;响应所述第二控制指令,进行蓝牙搜索,以在搜索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后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行蓝牙连接,检测到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相关的第一事件时,即需要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配对时,自动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入配对状态,不需要用户的参与即可实现蓝牙配对,大大提高了配对的效率,提升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五
为实现本发明实施例一、二的方法,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第一电子设备50,如图7所示,该第一电子设备70包括:
第一检测器71,用于对第二电子设备进行检测;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为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70进行蓝牙连接的电子设备;以及检测到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相关的第一事件时,生成第一控制指令;
第一蓝牙通信芯片7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70进入第一模式,以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蓝牙连接;所述第一模式表征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处于配对状态。
其中,实际应用时,第一电子设备70可以为蓝牙触控笔,在这种场景下,所述第一检测器71,具体用于:
检测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上的触控事件;所述触控事件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上操作时产生的触控事件。
具体来说,所述第一检测器71为蓝牙触控笔上的触控模块,当其为电容触控笔时,所述第一检测器71包括:电容模组、专门应用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等。当用户使用蓝牙触控笔在第二电子设备上进行触控操作时,蓝牙触控笔上的触控模块会检测到对应的触控事件,并通知第一蓝牙通信芯片72,从而触发第一电子设备进入第一模式。
实际应用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70还可以是蓝牙耳机,在这种场景下,所述第一检测器71,具体用于:
检测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上的声音事件;所述声音事件为需要通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实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与用户的交互时产生的声音事件。
具体来说,所述第一检测器71为蓝牙耳机上的麦克风,假设用户需要使用蓝牙耳机接听第二电子设备上的电话,那么,第二电子设备可以播放铃音,蓝牙耳机上的麦克风会接收到第二电子设备播放的铃音,并通知第一蓝牙通信芯片52,从而触发第一电子设备进入第一模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蓝牙通信芯片72,还用于判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是否已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蓝牙连接;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未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蓝牙连接时,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入第一模式。
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70已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蓝牙连接时,则所述第一蓝牙通信芯片72不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70进入第一模式。
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蓝牙连接后,就可以正常使用蓝牙功能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第一检测器71对第二电子设备进行检测;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为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70进行蓝牙连接的电子设备;检测到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相关的第一事件时,生成第一控制指令;所述第一蓝牙通信芯片72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70进入第一模式,以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蓝牙连接;所述第一模式表征所述第一电子设备70处于配对状态,检测到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相关的第一事件时,即需要所述第一电子设备70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配对时,自动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70进入配对状态,不需要用户的参与即可实现蓝牙配对,大大提高了配对的效率,提升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六
为实现实施例三、四的方法,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第二电子设备,如图8所示,该第二电子设备80包括:
第二检测器81,用于对所述第二电子设备80进行检测;检测到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80相关的第一事件时,生成第二控制指令;所述第一事件表征需要与第一电子设备进行蓝牙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为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80进行蓝牙连接的电子设备;
第二蓝牙通信芯片82,用于响应所述第二控制指令,进行蓝牙搜索,以在搜索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后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行蓝牙连接。
其中,实际应用时,第一电子设备可以为蓝牙触控笔,在这种场景下,所述第二检测器82,具体用于:
检测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上的触控事件;所述触控事件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80上操作时产生的触控事件。
具体来说,所述第二检测器82为与蓝牙触控笔相匹配的触控板,当用户使用蓝牙触控笔在第二电子设备80上进行触控操作时,第二电子设备80上的触控板会检测到对应的触控事件,并通知第二蓝牙通信芯片82从而触发第二电子设备80进行蓝牙搜索。
实际应用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还可以是蓝牙耳机,在这种场景下,所述第二检测器81,具体用于:
检测到述第二电子设备上的声音事件;所述声音事件为需要通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实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80与用户的交互时产生的声音事件。
具体来说,所述第二检测器81为第二电子设备80上的麦克风,假设用户需要使用蓝牙耳机接听第二电子设备上的电话,那么,第二电子设备可以播放铃音,第二电子设备80上的麦克风会检测到对应的铃音,并通知第二蓝牙通信芯片82,从而触发第二电子设备80进行蓝牙搜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蓝牙通信芯片82,还用于判断所述第二电子设备80是否已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建立蓝牙连接;当所述第二电子设备80未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建立蓝牙连接时,响应所述第二控制指令,进行蓝牙搜索。
当所述第二电子设备80已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建立蓝牙连接时,所述第二蓝牙通信芯片82不响应所述第二控制指令,进行蓝牙搜索
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蓝牙连接后,就可以正常使用蓝牙功能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第二检测器81对所述第二电子设备80进行检测;检测到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80相关的第一事件时,生成第二控制指令;所述第一事件表征需要与第一电子设备进行蓝牙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为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80进行蓝牙连接的电子设备;第二蓝牙通信芯片82响应所述第二控制指令,进行蓝牙搜索,以在搜索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后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行蓝牙连接,检测到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80相关的第一事件时,即需要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80进行配对时,自动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入配对状态,不需要用户的参与即可实现蓝牙配对,大大提高了配对的效率,提升了用户体验。
从上面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需要的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进行配合,以实现自动配对。
以蓝牙触控笔为例,如图9所示,用户使用带有蓝牙的触控笔在带有触控板的电子设备(比如笔记本、手机等)进行触控操作(步骤901),触控笔的触控模块检测到触控操作后通知触控笔的蓝牙模块(902),同时,触控板检测到触控操作后通知电子设备的蓝牙模块进行蓝牙搜索(903);触控笔的蓝牙模块收到通知后打开蓝牙进行配对(904),触控笔的蓝牙模块与电子设备的蓝牙模块配合,完成配对(905),完成配对后,正常使用蓝牙功能(906),检测到触控操作时,即需要所述第触控笔与所述电子设备进行配对时,触控笔自动进入配对状态,而电子设备检测到触控操作时,自动去搜索触控笔,以完成二者的蓝牙配对,不需要用户的参与即可实现蓝牙配对,大大提高了配对的效率,提升了用户体验。
其中,实际应用时,对于蓝牙触控笔,可以采用如图2所示的蓝牙模块和触控模块一体化的设计方式,或者这两个模块之间可以通信,以便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应理解,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既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或者,本发明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RO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6)
1.一种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对第二电子设备进行检测;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为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行蓝牙连接的电子设备;
检测到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相关的第一事件时,生成第一控制指令;
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入第一模式,以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蓝牙连接;所述第一模式表征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处于配对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入第一模式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是否已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蓝牙连接;
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未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蓝牙连接时,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入第一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到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相关的第一事件,包括:
检测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上的触控事件;所述触控事件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上操作时产生的触控事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到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相关的第一事件,包括:
检测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上的声音事件;所述声音事件为需要通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实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与用户的交互时产生的声音事件。
5.一种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二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对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检测;
检测到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相关的第一事件时,生成第二控制指令;所述第一事件表征需要与第一电子设备进行蓝牙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为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蓝牙连接的电子设备;
响应所述第二控制指令,进行蓝牙搜索,以在搜索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后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行蓝牙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所述第二控制指令,进行蓝牙搜索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是否已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建立蓝牙连接;
当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未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建立蓝牙连接时,响应所述第二控制指令,进行蓝牙搜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到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相关的第一事件,包括:
检测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上的触控事件;所述触控事件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上操作时产生的触控事件。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到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相关的第一事件,包括:
检测到述第二电子设备上的声音事件;所述声音事件为需要通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实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与用户的交互时产生的声音事件。
9.一种第一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检测器,用于对第二电子设备进行检测;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为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行蓝牙连接的电子设备;以及检测到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相关的第一事件时,生成第一控制指令;
第一蓝牙通信芯片,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入第一模式,以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蓝牙连接;所述第一模式表征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处于配对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蓝牙通信芯片,还用于判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是否已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蓝牙连接;当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未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蓝牙连接时,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入第一模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器,具体用于:
检测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上的触控事件;所述触控事件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上操作时产生的触控事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器,具体用于:
检测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上的声音事件;所述声音事件为需要通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实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与用户的交互时产生的声音事件。
13.一种第二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第二检测器,用于对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检测;检测到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相关的第一事件时,生成第二控制指令;所述第一事件表征需要与第一电子设备进行蓝牙连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为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蓝牙连接的电子设备;
第二蓝牙通信芯片,用于响应所述第二控制指令,进行蓝牙搜索,以在搜索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后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行蓝牙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蓝牙通信芯片,还用于判断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是否已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建立蓝牙连接;当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未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建立蓝牙连接时,响应所述第二控制指令,进行蓝牙搜索。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检测器,具体用于:
检测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上的触控事件;所述触控事件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上操作时产生的触控事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检测器,具体用于:
检测到述第二电子设备上的声音事件;所述声音事件为需要通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实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与用户的交互时产生的声音事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500506.8A CN106201026B (zh) | 2016-06-29 | 2016-06-29 | 控制方法、第一电子设备及第二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500506.8A CN106201026B (zh) | 2016-06-29 | 2016-06-29 | 控制方法、第一电子设备及第二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201026A true CN106201026A (zh) | 2016-12-07 |
CN106201026B CN106201026B (zh) | 2021-09-14 |
Family
ID=574636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500506.8A Active CN106201026B (zh) | 2016-06-29 | 2016-06-29 | 控制方法、第一电子设备及第二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201026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271576A (zh) * | 2021-03-15 | 2021-08-17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配对方法和配对系统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666057Y (zh) * | 2003-09-03 | 2004-12-22 | 赵建军 | 自动识别并无线连接到移动电话的车载电话装置 |
CN101286767A (zh) * | 2007-04-09 | 2008-10-15 | 艾威梯软件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通过快捷方式实现无线设备之间无线应用的方法和系统 |
CN102752030A (zh) * | 2011-04-22 | 2012-10-24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来电连接蓝牙耳机的方法及系统 |
CN102917102A (zh) * | 2012-09-20 | 2013-02-06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车载电话系统及车内接听电话的方法 |
CN102983890A (zh) * | 2012-11-14 | 2013-03-20 | 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设备配对连接的方法及装置 |
CN103024131A (zh) * | 2011-09-20 | 2013-04-03 | 希姆通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的蓝牙功能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
CN104216628A (zh) * | 2013-06-04 | 2014-12-17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
2016
- 2016-06-29 CN CN201610500506.8A patent/CN10620102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666057Y (zh) * | 2003-09-03 | 2004-12-22 | 赵建军 | 自动识别并无线连接到移动电话的车载电话装置 |
CN101286767A (zh) * | 2007-04-09 | 2008-10-15 | 艾威梯软件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通过快捷方式实现无线设备之间无线应用的方法和系统 |
CN102752030A (zh) * | 2011-04-22 | 2012-10-24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来电连接蓝牙耳机的方法及系统 |
CN103024131A (zh) * | 2011-09-20 | 2013-04-03 | 希姆通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的蓝牙功能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
CN102917102A (zh) * | 2012-09-20 | 2013-02-06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车载电话系统及车内接听电话的方法 |
CN102983890A (zh) * | 2012-11-14 | 2013-03-20 | 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设备配对连接的方法及装置 |
CN104216628A (zh) * | 2013-06-04 | 2014-12-17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271576A (zh) * | 2021-03-15 | 2021-08-17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配对方法和配对系统 |
CN113271576B (zh) * | 2021-03-15 | 2022-03-01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配对方法和配对系统 |
US12216839B2 (en) | 2021-03-15 | 2025-02-04 | Honor Device Co., Ltd. | Pairing method and pairing system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201026B (zh) | 2021-09-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440065B (zh) | 内容的列组织 | |
CN104850328B (zh) | 一种智能手表的对象选择方法和装置 | |
CN105808140A (zh) | 移动终端控制装置及方法 | |
CN105159556A (zh) | 一种界面操作方法及电子终端 | |
CN103513910A (zh) |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07885823A (zh) | 音频信息的播放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
CN102707861B (zh) | 电子设备及其显示方法 | |
CN103294175B (zh) |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自动切换输入模式的方法 | |
CN104572219A (zh) | 拍照模式切换方法及装置 | |
CN105681553A (zh) | 手持终端及其防止误操作的方法 | |
CN106557258A (zh) | 一种复制粘贴方法及终端 | |
CN106662891A (zh) | 多配置输入设备 | |
CN104423676A (zh)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105867822A (zh)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110968386B (zh) | 导航栏的处理方法和系统 | |
CN105516504A (zh) | 一种对会话消息进行处理的方法及终端 | |
CN104615361B (zh) | 一种电子设备及响应方法 | |
CN106201026A (zh) | 控制方法、第一电子设备及第二电子设备 | |
CN105955507A (zh) | 一种软键盘的显示方法以及终端 | |
US20130275632A1 (en) | Key detection circuit | |
CN109085983A (zh) | 操作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 |
CN104898838A (zh) | 手持设备的来电响应方法及装置 | |
CN104991715A (zh)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106156022A (zh)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106933576A (zh) | 一种终端解锁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