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200772B - 按压结构及具有此按压结构的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按压结构及具有此按压结构的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200772B CN106200772B CN201510312702.8A CN201510312702A CN106200772B CN 106200772 B CN106200772 B CN 106200772B CN 201510312702 A CN201510312702 A CN 201510312702A CN 106200772 B CN106200772 B CN 10620077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gnetic
- movable
- movable body
- pedestal
- press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8
- 230000005291 magnet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novaluron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OC(F)(F)C(OC(F)(F)F)F)=CC=C1NC(=O)NC(=O)C1=C(F)C=CC=C1F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0.000 claims 14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按压结构及具有此按压结构的电子装置。按压结构包含具有磁性部的座体、可沿按压方向相对于座体移动的可移动体、设置于可移动体的活动件及设置于座体及可移动体之间的弹性件。活动件具有沿按压方向排列的第一磁性件及第二磁性件。当可移动体带动活动件沿按压方向移动而压缩弹性件且第二磁性件靠近磁性部产生相吸力,可移动体相对于座体位于闭合位置;当可移动体带动活动件沿按压方向移动而压缩弹性件,使第二磁性件离开磁性部且第一磁性件靠近磁性部并产生相斥力,弹性件能够被释放并产生回复力,且带动可移动体相对于座体沿按压方向的反向移动以位于弹出位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是关于一种按压结构,具体而言,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利用磁性件的按压结构及具有此按压结构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常见的按压结构为自动铅笔中利用转轴配合复杂的卡合机制所构成。然而此种按压结构通常需要有足够的空间并受限于特定的结构形状,因此不利于应用在体积日趋缩小的电子装置。再者,电子元件中的切换结构通常利用例如卡勾、滑槽、齿轮等结合机制来达成利用按压变换切换状态。然而此种切换机制结构复杂,使得制造成本增加、组装不易。
因此,如何简化按压结构的设计以利于电子装置上的应用为研发之一重要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压结构及具有此按压结构的电子装置,其利用磁性件通过相斥及相吸作用达到按压状态间的变换,以简化结构设计。
于一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一种按压结构及具有此按压结构的电子装置,其中按压结构包含座体、活动件、可移动体以及弹性件。座体具有磁性部。可移动体设置于座体且能够沿按压方向相对于座体移动。活动件设置于可移动体,活动件具有第一磁性件及第二磁性件,其中第一磁性件及第二磁性件沿按压方向排列,根据可移动体沿按压方向相对于座体移动,能够选择性地使第一磁性件或第二磁性件靠近磁性部以产生相斥力或相吸力。弹性件设置于座体及可移动体之间,可移动体沿按压方向相对于座体移动时,弹性件被压缩。当可移动体带动活动件沿按压方向移动而压缩弹性件且第二磁性件靠近磁性部产生相吸力,可移动体相对于座体位于闭合位置;当可移动体带动活动件沿按压方向移动而压缩弹性件,使被吸附的第二磁性件离开磁性部且第一磁性件靠近磁性部并产生相斥力,弹性件能够被释放并产生回复力,且带动可移动体相对于该座体沿按压方向的反向移动以位于弹出位置。
于一实施例,可移动体具有定位部,活动件可转动地设置于定位部。当第一磁性件与磁性部产生相斥作用时,活动件相对于定位部转动以使第二磁性件偏离不会对应磁性部。
于一实施例,座体具有结合部,且可移动体具有开口,当可移动体相对座体设置时,开口套设于结合部,且磁性部设置于结合部。于一实施例,定位部设置于开口的周缘,以对应结合部。
于一实施例,按压结构还包含分隔部,其中分隔部设置于座体且位于活动件及磁性部之间。
于一实施例,座体还具有导引部,其中导引部对应活动件设置,以导引活动件的转动方向。于一实施例,导引部包含斜面,当可移动体被按压时,活动件沿斜面移动及转动。
于一实施例,第一磁性件相对于第二磁性件在按压方向上偏心设置。
于一实施例,座体还具有限位部,以限制可移动体利用弹性件的弹力相对于座体移动的范围。
于另一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中电子装置包含上述的按压结构。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按压结构的分解图;
图1B及图1C分别为图1A的按压结构处于收纳状态及弹出状态的立体图;
图2A为图1B的局部放大图;
图2B为图1A的活动件的示意图;
图3A及图3B为本发明的按压结构位于收纳状态的不同视角截面示意图;
图4A及图4B为本发明的按压结构被按压时于不同视角的截面示意图;
图5A及图5B为本发明的按压结构位于弹出状态的不同视角截面示意图;
图6A及图6B分别为本发明不同实施例的按压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活动件的示意图;
图8A至图8C分别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按压结构的不同状态示意图;以及
图9A至图9C分别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按压结构的限位部于不同状态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按压结构,尤其是一种利用磁性相吸及相斥作用达到改变按压状态的按压结构。本发明同时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按压结构的电子装置。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子装置较佳例如笔记本电脑、手表、移动通讯装置等电子装置,其可利用按压结构提供不同操作状态(例如收纳状态或弹出状态),进而增加电子装置的使用性,但不以此为限。于后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按压结构及电子装置的实施例。
图1A及图1B分别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按压结构的分解图及立体图。如图1A及图1B所示,按压结构包含座体100、可移动体200、活动件300及弹性件500,其中座体100具有磁性部430,且活动件300设置于可移动体200并具有第一磁性件410及第二磁性件420。第一磁性件410及第二磁性件420沿按压方向A排列。根据可移动体200沿按压方向A相对于座体100移动,可选择性地使第一磁性件410或第二磁性件420靠近磁性部430以产生相斥力或相吸力。可移动体200设置于座体100,且可沿按压方向A相对于座体100移动。换言之,可移动体200可被按压而利用第一磁性件410与磁性部430产生相吸力而位于闭合位置(即收纳状态),或者利用第二磁性件420与磁性部430产生相斥力进而使可移动体200相对于座体100移动至弹出位置(即弹出状态)。
具体而言,座体100相对于可移动体200较佳为固定不动的元件,而可移动体200为可相对于座体100移动的可动元件。于此实施例,座体100设计为底部壳体形式,而可移动体200设计为覆盖于底部壳体形式的座体100的盖体形式以结合座体100形成按压装置,但不以此为限。举例而言,当按压结构应用于电子装置时,座体100可为电子装置的任何固定部件,而可移动体200则为可相对移动的部件,而不以壳体形式为限。如图1A所示,于此实施例,座体100为具有凹陷空间的壳座,且座体100于壳座底部较佳具有结合部110。结合部110为自壳体底部突起的凸块,亦即结合部110较佳为平行于可移动体200的按压方向A且朝可移动体200延伸突起的块体。相对于此,可移动体200较佳为具有对应凹陷底部的盖体,且可移动体200于盖体底部较佳具有开口200A,以使得可移动体200利用开口200A套设于结合部110而设置于座体100上。换言之,如图1B所示,座体100的结合部110对应地裸露于可移动体200的开口200A中。
如图1A及图2A所示,可移动体200具有定位部210,使得活动件300可转动地设置于定位部210。具体而言,定位部210可具有定位柱212,而活动件300可具有定位孔310。活动件300可利用将定位孔310套设于定位柱212以可转动地设置于定位部210。换言之,定位柱212及定位孔310为形成于定位部210及活动件300之间的枢轴,以使得活动件300可相对于定位部210转动。因此,于另一实施例(未图示),定位柱212及定位孔310的位置可互换,亦即活动件300具有定位柱,而定位部210具有定位孔,亦可达到使活动件300可相对于定位部210转动的效果。于此实施例,定位部210较佳设置于开口200A的周缘,以与结合部110相对,而定位柱212设置于定位部210远离开口200A的一端。具体而言,定位部210自邻近开口200A的壳体底部突起的凸块,亦即定位部210较佳为平行于可移动体200的按压方向A并朝远离座体100的方向延伸突起的块体。活动件300为载板形式,而定位孔310设置于活动件300的一端,以使得活动件300可转动地悬挂于定位柱212。当活动件300可转动地设置于定位部210时,活动件300较佳贴靠于定位部210面对结合部110的表面210A,以使得活动件300较佳平行于定位部210的表面210A转动。
此外,于其他实施例中,定位部210可通过其他方式与活动件300结合,而不限于使用定位柱212。如图6A所示,于另一实施例,定位部210可具有卡勾212’,活动件300的定位孔310套设于卡勾212’以可转动地设置于定位部210。于此实施例,卡勾212’可进一步限制活动件300于轴向上的移动,以防止活动件300相对于定位部210转动时脱离定位部210。再者,如图6B所示,于又一实施例,定位部210较佳具有对应定位孔310的螺孔(未图示),以使得活动件300可利用螺丝250可转动地锁附于定位部210。
如图1B及图2B所示,第一磁性件410及第二磁性件420较佳沿可移动体200的按压方向A设置于活动件300。亦即,于可移动体200的按压方向A上,第一磁性件410设置于定位孔310及第二磁性件420之间。换言之,当可移动体200相对于座体100设置于其上时,第二磁性件420较第一磁性件410接近座体100底部,且第一磁性件410较定位孔310接近座体100底部。第一磁性件410及第二磁性件420可通过任何合宜的方式设置于活动件300,例如嵌入、黏着等。再者,活动件300可具有供设置第一磁性件410及第二磁性件420的凹槽,以使得第一磁性件410及第二磁性件420至少部分伸入活动件300,但不以此为限。第一磁性件410及第二磁性件420亦可直接黏着于活动件300的板体表面。此外,第一磁性件410相对于第二磁性件420在可移动体100的按压方向A上较佳为偏心设置。换言之,定位孔310及第二磁性件420的中心较佳位于活动件300的中心轴C上,而第一磁性件410的中心不位于活动件300的中心轴C上。于此实施例,磁性部430较佳设置于结合部110,使得磁性部430裸露于可移动体200的开口200A中,进而使得磁性部430可通过开口200A与活动件300的第一磁性件410或第二磁性件420对应,以产生相应的磁性作用。具体而言,第一磁性件410及第二磁性件420设置为可分别与磁性部430产生相斥力及相吸力。换言之,第一磁性件410与磁性部430具有相同的磁极(例如两者皆为S极),以使得磁性部430与第一磁性件410会产生相斥力。再者,第二磁性件420与磁性部430具有相反的磁极(例如磁性部430为S极,第二磁性件420为N极),以使得磁性部430与第二磁性件420会产生相吸力。当可移动体200相对于座体100设置时,设置于结合部110的磁性部430自开口200A裸露,以对应于活动件300的第一磁性件410或第二磁性件420,藉此使得可移动体200相对于座体100定位于闭合位置(如图1B所示)或移动至弹出位置(如图1C所示)。
弹性件500设置于座体100及可移动体200之间,以提供可移动体200相对于座体100移动的弹力。换言之,可移动体200受到按压沿按压方向A相对于座体100移动时,弹性件500会被压缩。具体而言,弹性件500可为弹簧形式,且可利用结合部110的凸块外形套设于结合部110以达到定位效果。此外,弹性件500亦可通过其他方式(例如卡合机构),使得一端固定于座体100或可移动体200,或者两端分别固定于座体100及可移动体200,以达到定位目的,但不以此为限。
再者,如图1A所示,座体100还具有导引部130,其中导引部130对应活动件300设置,以导引活动件300的转动方向。具体而言,导引部130包含斜面130A,且较佳设置于活动件300的一侧。当可移动体200被按压时,活动件300沿斜面130A移动,进而相对于定位部210转动。此外,第一磁性件410以远离导引部130的方式偏心设置,使得第一磁性件410的中心及导引部130分别位于活动件300的中心轴C的相对两侧,以利于活动件300朝远离导引部130的方向转动(如后详述)。
于后,参考图3A-3B、图4A-4B及图5A-5B说明按压结构的作动方式。如图3A及图3B所示,当可移动体200被按压而使得磁性部430与第二磁性件420产生相吸力时,使得可移动体200相对于座体100定位于闭合位置(如图1B所示)。亦即,当可移动体200被按压向下移动时,可移动体200压缩设置于可移动体200及座体100之间的弹性件500,且可移动体200带动活动件300沿按压方向A移动使得活动件300亦随着可移动体200向下移动,而使第二磁性件420朝靠近磁性部430移动至对应磁性部430的位置而产生相吸力。此时导引部130与活动件300不发生干涉,且磁性部430与第二磁性件420因磁极相异产生磁吸力,使得可移动体200受到磁吸力的作用定位于闭合位置不会相对于座体100移动。换言之,当磁性部430与第二磁性件420产生相吸力时,可移动体200相对于座体100定位于闭合位置,使得按压结构处于收纳状态。
如图4A及图4B所示,当定位于闭合位置的可移动体200被按压时,磁性部430利用与第一磁性件410产生相斥力,以使可移动体200相对于座体100移动脱离闭合位置,进而利用弹性件500的弹力移动至弹出位置(如图1C所示)。亦即,当定位于闭合位置的可移动体200被向下按压时,可移动体200带动活动件300沿按压方向A进一步向下移动并压缩弹性件500,而使被吸附的第二磁性件420朝座体100方向移动离开磁性部430使得可移动体200脱离闭合位置,同时第一磁性件410亦朝座体100方向移动并接近磁性部430以与磁性部430产生相斥力。具体而言,当活动件300向下移动而使第一磁性件410沿按压方向A朝磁性部430移动至对应磁性部430的位置时,活动件300的一侧碰触到导引部130而沿着导引部130的斜面130A移动同时以定位柱212为轴心产生转动。此时利用磁性部430与第一磁性件410因磁极相同产生的磁斥力,并配合第一磁性件410的偏心设置及导引部130的斜面130A的导引,使得活动件300相对于定位部210朝远离导引部130的方向转动,且当停止按压可移动体200时,可移动体200利用弹性件500被释放时产生的回复力相对于座体100沿按压方向A的反向向上移动至弹出位置。换言之,当活动件300转动时,使得活动件300相对于磁性部430朝远离导引部130的方向水平偏移,进而当停止按压可移动体200而使可移动体200利用弹性件500的回复力向上移动时,使得第二磁性件420偏离与磁性部430对应的轨道而不会与磁性部430产生足以定位可移动体200于闭合位置的相吸力,进而使得可移动体200利用弹性件500的回复力相对于座体100向上移动至弹出位置。此时,可移动体200由图3A的收纳状态转变为图5A的弹出状态。
再者,如图5A及图5B所示,当可移动体200位于弹出状态时,活动件300因重力作用会自水平偏移位置回复到转动前的位置,亦即活动件300的中心轴C会逆向转动至与按压方向A平行的位置。此时,弹性件500较佳处于非压缩状态,而使得第二磁性件420于按压方向A上的高度高于磁性部430。换言之,可移动体200处于弹出位置时与座体100底部之间的距离大于可移动体200处于闭合位置时与座体100底部之间的距离。当位于弹出位置的可移动体200被按压以使第二磁性件420移动至对应磁性部430的位置时,可使可移动体200利用第二磁性件420与磁性部430产生的相吸力而再次定位于闭合位置(如图1B或图3A及3B所示)。
于上述实施例中,按压结构利用活动件300的第一磁性件410及第二磁性件420与设置于座体100的磁性部430产生两段式的按压操作状态,然而可通过改变活动件300上的第二磁性件的设置数目,而使得按压结构具有多段式的按压操作状态。如图7所示,于另一实施例,活动件300’除第一磁性件410及第二磁性件420外,还设置有两个额外的第二磁性件440、450,其中第二磁性件420、440、450具有相同磁极且与磁性部430及第一磁性件410的磁极相异,以分别与磁性部430产生相吸力。再者,第二磁性件420、440、450沿按压方向依序设置于第一磁性件410的下方并为中心对准设置。亦即,第二磁性件420、440、450的中心位于活动件300’的中心轴C上,且第一磁性件410相对于第二磁性件420、440、450偏心设置。如此一来,通过控制按压可移动体200的作用力,可使得可移动体200利用第二磁性件420、440、或450与磁性部430产生的相吸力而定位于不同位置,达到多段式操作以增加电子装置的操作变化性。
此外,为避免第二磁性件420与磁性部430之间的磁吸作用过大,可于活动件300及磁性部430之间设置分隔部120。如图2A所示,于此实施例,分隔部120设置于座体100的结合部110上,以分隔活动件300及磁性部430,但不以此为限。于其他实施例,分隔部可设置于活动件300或可移动体200上,以达到分隔活动件300及磁性部430的效果。
再者,如上所述,当按压结构应用于电子装置时,座体及可移动体可分别为电子装置中的不动部件及可动部件且可具有不同于图1A的实施例的壳体形式。如图8A至图8C所示,于另一实施例,按压结构的座体600及可移动体700具有U形截面,而结合部610及定位部710分别为自U形底部表面同向延伸的侧壁,其中可移动体700较佳位于座体600中,以使得相邻的结合部610及定位部710相互面对且结合部610在定位部710的外侧,但不以此为限。于其他实施例中(未图示),座体可位于可移动体内,以使相对的结合部及定位部设置为定位部在结合部的外侧。亦即,于图8A至图8C的实施例中,可移动体700无须于底部开设开口(例如图1A的开口200A),亦可使可移动体700利用活动件300上的第一磁性件410或第二磁性件420与侧壁上的磁性部430产生相应的磁性作用。具体而言,定位部710可具有类似于上述的定位柱720(或卡勾或螺丝),以使得活动件300可转动地设置于定位部710,但不以此为限。磁性部430设置于侧壁形式的结合部610上。举例而言,磁性部430可直接嵌入于侧壁中或直接贴附于侧壁表面,亦可于侧壁中形成凹槽供容置磁性部430,使得部分侧壁表面可作为分隔活动件300及磁性部430的分隔部620(如图8A所示)。
藉由上述结构,当可移动体700被按压而使得磁性部430与第二磁性件420产生相吸力时,使得可移动体700相对于座体600定位于闭合位置(如图8A所示)。类似于上述,当定位于闭合位置的可移动体700被按压时,第一磁性件410向下朝磁性部430移动以使磁性部430与第一磁性件410产生相斥力(如图8B所示),此时活动件300利用磁斥力相对于定位部710转动而使可移动体700利用弹性件500的弹力相对于座体600移动至弹出位置(如图8C所示)。在此需注意,于图8A至图8C的实施例中虽未绘示导引部130,但是图8A至图8C的按压结构亦可设置导引部于活动件300的一侧,以导引活动件300的转动。
此外,如图9A至图9C所示,座体600还具有限位部630,以限制可移动体700利用弹性件500的弹力相对于座体600移动的范围。于此实施例,限位部630可实施为设置于座体600侧壁上的滑槽且具有顶端640及底端650,而可移动体700对应地具有伸入滑槽的凸柱730。如图8A及图9A所示,当可移动体700利用第二磁性件420与磁性部430的相吸作用定位于闭合位置时,凸柱730定位于顶端640及底端650之间。如图8B及图9B所示,当定位于闭合位置的可移动体700被按压时,凸柱730碰触底端650,以界定可移动体700相对于座体600被按压的最低位置。如图8C及图9C所示,当可移动体700利用弹性件500的弹性回复力相对于座体600移动时,凸柱730抵接于顶端640,以限制可移动体700的移动而定位于弹出位置。在此需注意,于另一实施例(未图示)中,滑槽及凸柱构成的限位结构可位置互换,不以附图所示为限。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按压结构及具有此按压结构的电子装置利用活动件的可转动特性及磁性件之间的相斥及相吸作用,达到按压状态间的变换,有利于结构的简化及减少空间的限制。再者,本发明的按压结构亦可通过在活动件上设置多个可与座体的磁性件产生相吸作用的对应磁性件,而使得按压结构具有多重的按压状态以满足不同的操作需求。
本发明已由上述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例示目的而非用于限制。熟此技术者当知在不悖离本发明精神下,于此特别说明的实施例可有例示实施例的其他修改。因此,本发明范围亦涵盖此类修改且仅由权利要求书的范围限制。
Claims (9)
1.一种按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座体,具有磁性部;
可移动体,设置于所述座体且能够沿按压方向相对于所述座体移动;
活动件,设置于所述可移动体,所述活动件具有第一磁性件及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一磁性件及所述第二磁性件沿所述按压方向排列,根据所述可移动体沿所述按压方向相对于所述座体移动,能够选择性地使所述第一磁性件或所述第二磁性件靠近所述磁性部以产生相斥力或相吸力;以及
弹性件,设置于所述座体及所述可移动体之间,所述可移动体沿所述按压方向相对于所述座体移动时,所述弹性件被压缩,
当所述可移动体带动所述活动件沿所述按压方向移动而压缩所述弹性件且所述第二磁性件靠近所述磁性部产生所述相吸力,所述可移动体相对于所述座体位于闭合位置;当所述可移动体带动所述活动件沿所述按压方向移动而压缩所述弹性件,使被吸附的所述第二磁性件离开所述磁性部且所述第一磁性件靠近所述磁性部并产生所述相斥力,所述弹性件能够被释放并产生回复力,且带动所述可移动体相对于所述座体沿所述按压方向的反向移动以位于弹出位置;
所述座体还具有导引部,所述导引部对应所述活动件设置,以导引所述活动件的转动方向;所述第一磁性件相对于所述第二磁性件在所述按压方向上偏心设置,所述第一磁性件的中心及所述导引部分别位于所述活动件的中心轴的相对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体具有定位部,所述活动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定位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压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磁性部产生相斥作用时,所述活动件相对于所述定位部转动以使所述第二磁性件偏离不会对应所述磁性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具有结合部,且所述可移动体具有开口,当所述可移动体相对所述座体设置时,所述开口套设于所述结合部,且所述磁性部设置于所述结合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设置于所述开口的周缘,以对应所述结合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含分隔部,所述分隔部设置于所述座体且位于所述活动件及所述磁性部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部包含斜面,当所述可移动体被按压时,所述活动件沿所述斜面移动及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还具有限位部,以限制所述可移动体利用所述弹性件的弹力相对于所述座体移动的范围。
9.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按压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3128506A TWI538604B (zh) | 2014-08-19 | 2014-08-19 | 按壓結構及具有此按壓結構之電子裝置 |
TW103128506 | 2014-08-19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200772A CN106200772A (zh) | 2016-12-07 |
CN106200772B true CN106200772B (zh) | 2019-08-02 |
Family
ID=560849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312702.8A Active CN106200772B (zh) | 2014-08-19 | 2015-06-09 | 按压结构及具有此按压结构的电子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200772B (zh) |
TW (1) | TWI53860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185624B (zh) * | 2018-10-25 | 2024-09-24 | 深圳市雷迪奥视觉技术有限公司 | 锁扣机构、显示屏屏体及显示屏装置 |
TWI764177B (zh) * | 2020-06-19 | 2022-05-11 | 仁寶電腦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 固定裝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M292097U (en) * | 2005-12-09 | 2006-06-11 | Inventec Corp | Magnetic switch structure |
CN101664832A (zh) * | 2008-09-05 | 2010-03-10 | 童淼 | 换档式恒扭矩攻丝机构 |
CN102578953A (zh) * | 2011-11-25 | 2012-07-18 | 李飞宇 | 盖板组件的磁力锁连接装置和运用磁力锁的快拆装方法 |
CN203560245U (zh) * | 2013-06-17 | 2014-04-23 | 盈喜(香港)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磁扣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140112386A (ko) * | 2011-03-17 | 2014-09-23 | 코액티브 드라이브 코포레이션 | 다수의 동기화 진동 액츄에이터로부터의 비대칭적이고 일반적인 진동 파형 |
-
2014
- 2014-08-19 TW TW103128506A patent/TWI538604B/zh active
-
2015
- 2015-06-09 CN CN201510312702.8A patent/CN10620077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M292097U (en) * | 2005-12-09 | 2006-06-11 | Inventec Corp | Magnetic switch structure |
CN101664832A (zh) * | 2008-09-05 | 2010-03-10 | 童淼 | 换档式恒扭矩攻丝机构 |
CN102578953A (zh) * | 2011-11-25 | 2012-07-18 | 李飞宇 | 盖板组件的磁力锁连接装置和运用磁力锁的快拆装方法 |
CN203560245U (zh) * | 2013-06-17 | 2014-04-23 | 盈喜(香港)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磁扣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I538604B (zh) | 2016-06-11 |
TW201608959A (zh) | 2016-03-01 |
CN106200772A (zh) | 2016-12-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533105B (zh) | 固定機構及其外接式電子裝置 | |
CN220325656U (zh) | 手机保护壳 | |
US20120019401A1 (en) | Data entry device with flexible sheet | |
US10061348B2 (en) |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 |
TW201640545A (zh) | 按鍵結構及應用其之可攜帶式電腦 | |
JP2011166742A (ja) | スライド式電子装置 | |
WO2018107741A1 (zh) | 一种按键组件、键盘及移动终端 | |
TW201323311A (zh) | 容置裝置 | |
KR102296241B1 (ko) | 인폴딩 플렉시블 디스플레이 | |
CN104679130B (zh) | 便携式电子模块 | |
CN106200772B (zh) | 按压结构及具有此按压结构的电子装置 | |
CN115134435A (zh) | 转动模组和电子设备 | |
TW201445277A (zh) | 電子設備 | |
TWM575953U (zh) | Bending mechanism and flexible screen display device | |
JP2011166738A (ja) | スライド式電子装置 | |
US20110291535A1 (en) | Electronic device and slide switch thereof | |
US8047499B2 (en) | Support stand assembly and digital photo frame using same | |
US9864416B2 (en) |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 |
WO2023015968A1 (zh) | 铰链组件和电子设备 | |
TWM432234U (en) | Slide connector mechanism and related thi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 |
TW201416569A (zh) | 卡合固定模組 | |
US20100309614A1 (en) | Electronic device | |
CN104299821A (zh) | 按键结构 | |
TWI501907B (zh) | 容置裝置 | |
EP3223295A1 (en) | Switch devic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