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96429B - 空调送风控制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调送风控制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196429B CN106196429B CN201610514127.4A CN201610514127A CN106196429B CN 106196429 B CN106196429 B CN 106196429B CN 201610514127 A CN201610514127 A CN 201610514127A CN 106196429 B CN106196429 B CN 10619642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supply
- sensor
- child partition
- preset dur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26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24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1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8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6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9—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supplied ai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2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users or occupants
- F24F2120/10—Occupancy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2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users or occupants
- F24F2120/10—Occupancy
- F24F2120/12—Position of occupa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送风控制方法,空调送风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每隔第一预设时长获取各传感器检测人体的状态所输出的数字脉冲值;每隔第二预设时长记录各传感器输出数字脉冲值对应形成脉冲序列,并根据第二预设时长内的环境温度查找各送风子分区对应的标准脉冲范围;根据脉冲序列变化量与标准脉冲范围进行比对确定第二预设时长内各送风子分区存在人体的情况;每隔第三预设时长根据各送风子分区内存在人体的情况进行对应的送风控制。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空调送风控制装置。本发明提高了空调送风控制的灵活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送风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多个传感器在房间内做人体移动分区检测,进而控制空调向有人区域或无人区域送风,从而提高舒适性,是一种常见的空调控制技术。甚至有人提出将相邻传感器的检测区域的一部分重合,使用少量传感器完成人体检测的多个分区。但是传统的分区检测通常只能检测出人体在哪个区域进行移动,并未考虑到人体移动时相对于空调的远近,控制的灵活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送风控制方法及装置,旨在提高空调送风控制的灵活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种空调送风控制方法,所述空调预设有至少两个传感器将空调的送风区域划分为多个送风分区,所述送风分区包括仅由单独一个所述预设传感器能检测到人体的独立检测区域和相邻两所述预设传感器能共同检测到人体的重叠检测区域;各所述送风分区按照相对于所述传感器的距离划分为至少两个送风子分区;所述空调送风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每隔第一预设时长获取各传感器检测人体的状态所输出的数字脉冲值;
每隔第二预设时长记录各传感器输出数字脉冲值对应形成脉冲序列,并根据所述第二预设时长内的环境温度查找各送风子分区对应的标准脉冲范围;
根据所述脉冲序列变化量与所述标准脉冲范围进行比对确定所述第二预设时长内各送风子分区存在人体的情况;
每隔第三预设时长根据各送风子分区内存在人体的情况进行对应的送风控制。
优选地,所述根据所述脉冲序列变化量与所述标准脉冲范围进行比对确定所述第二预设时长内各送风子分区存在人体的情况包括:
计算获得第二预设时长内每一个传感器对应的脉冲序列的最大浮动值;
根据各最大浮动值位于所述标准脉冲范围的状态确定各送风子分区存在人体的情况。
优选地,所述计算获得第二预设时长内每一个传感器对应的脉冲序列的最大浮动值包括:
计算每一个传感器对应的脉冲序列的平均值;
根据每一个脉冲序列的平均值计算对应脉冲序列基于平均值的变化量,并将最大变化量设定为所述脉冲序列对应的最大浮动值。
优选地,所述根据各最大浮动值位于所述标准脉冲范围的状态确定各送风子分区存在人体的情况包括:
当所有传感器的脉冲序列对应的最大浮动值均小于所述标准脉冲范围的最小值时,则确定各送风子分区均无人;
当第一传感器的脉冲序列对应的最大浮动值位于所述标准脉冲范围时,根据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相邻的第二脉冲序列对应的最大浮动值与所述标准脉冲范围之间的关系,确定人体是否位于第一传感器的独立检测区域对应的送风子分区、第二传感器的独立检测区域对应的送风子分区、以及第一传感器与第二传感器的重叠检测区域对应的送风子分区。
优选地,每隔第三预设时长根据各送风子分区内存在人体的情况进行对应的送风控制包括:
每隔第三预设时长根据检测到各送风分区是否有人的情况控制所述空调的垂直导风叶的运动状态,根据检测到各送风子分区是否有人的情况控制所述空调的水平导风叶的运动状态。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送风控制装置,所述空调预设有至少两个传感器将空调的送风区域划分为多个送风分区,所述送风分区包括仅由单独一个所述预设传感器能检测到人体的独立检测区域和相邻两所述预设传感器能共同检测到人体的重叠检测区域;各所述送风分区按照相对于所述传感器的距离划分为至少两个送风子分区;所述空调送风控制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每隔第一预设时长获取各传感器检测人体的状态所输出的数字脉冲值;
处理模块,用于每隔第二预设时长记录各传感器输出数字脉冲值对应形成脉冲序列,并根据所述第二预设时长内的环境温度查找各送风子分区对应的标准脉冲范围;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脉冲序列变化量与所述标准脉冲范围进行比对确定所述第二预设时长内各送风子分区存在人体的情况;
控制模块,用于每隔第三预设时长根据各送风子分区内存在人体的情况进行对应的送风控制。
优选地,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计算单元,用于计算获得第二预设时长内每一个传感器对应的脉冲序列的最大浮动值;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各最大浮动值位于所述标准脉冲范围的状态确定各送风子分区存在人体的情况。
优选地,所述计算单元具体用于:计算每一个传感器对应的脉冲序列的平均值;根据每一个脉冲序列的平均值计算对应脉冲序列基于平均值的变化量,并将最大变化量设定为所述脉冲序列对应的最大浮动值。
优选地,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当所有传感器的脉冲序列对应的最大浮动值均小于所述标准脉冲范围的最小值时,则确定各送风子分区均无人;当第一传感器的脉冲序列对应的最大浮动值位于所述标准脉冲范围时,根据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相邻的第二脉冲序列对应的最大浮动值与所述标准脉冲范围之间的关系,确定人体是否位于第一传感器的独立检测区域对应的送风子分区、第二传感器的独立检测区域对应的送风子分区、以及第一传感器与第二传感器的重叠检测区域对应的送风子分区。
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每隔第三预设时长根据检测到各送风分区是否有人的情况控制所述空调的垂直导风叶的运动状态,根据检测到各送风子分区是否有人的情况控制所述空调的水平导风叶的运动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每隔第一预设时长获取各传感器检测人体的状态所输出的数字脉冲值;每隔第二预设时长记录各传感器输出数字脉冲值对应形成脉冲序列,并根据所述第二预设时长内的环境温度查找各送风子分区对应的标准脉冲范围;根据所述脉冲序列变化量与所述标准脉冲范围进行比对确定所述第二预设时长内各送风子分区存在人体的情况;每隔第三预设时长根据各送风子分区内存在人体的情况进行对应的送风控制。由于同一送风分区进行划分,从而可以准确定位到用户处于某一送风子分区,实现用户位置的准确定位,提高了送风控制的灵活性。此外,由于在进行送风子分区位置判断时,设置的环境温度与标准脉冲范围的对应关系,从而消除了环境温度对传感器输出的数字脉冲值的影响,因此进一步提高送风子分区位置判断的准确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空调送风控制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空调送风控制方法一实施例中空调送风分区的分布一示例图;
图3为本发明空调送风控制方法一实施例中空调送风分区的分布另一示例图;
图4为本发明空调送风控制方法一实施例中空调送风子分区的分布一示例图;
图5为本发明空调送风控制方法一实施例中空调送风子分区的分布另一示例图;
图6为本发明空调送风控制方法一实施例中环境温度与标准脉冲范围一示例图;
图7为本发明空调送风控制方法一实施例中分析人体存在情况的细化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空调送风控制装置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空调送风控制装置一实施例中确定模块的细化功能模块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送风控制方法,参照图1至图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调预设有至少两个传感器将空调的送风区域划分为多个送风分区,所述送风分区包括仅由单独一个所述预设传感器能检测到人体的独立检测区域和相邻两所述预设传感器能共同检测到人体的重叠检测区域;各所述送风分区按照相对于所述传感器的距离划分为至少两个送风子分区;该空调送风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0,每隔第一预设时长获取各传感器检测人体的状态所输出的数字脉冲值;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送风控制方法主要应用在空调系统中,用于根据人体处于的位置状态自动进行分区送风控制。
具体地,空调送风区域的范围范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上述送风分区的划分规则可以根据传感器设置的位置进行划分。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图2设置了两个传感器将空调的送风区域划分为3个送风分区,其中包括仅由第一传感器独立可以检测到人体的送风分区A、由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可以共同检测到人体的送风分区B、以及仅由第二传感器独立可以检测到人体的送风分区C。如图3所示,设置三个传感器将空调的送风区域划分为5个送风分区,其中包括仅由第一传感器独立可以检测到人体的送风分区A、由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可以共同检测到人体的送风分区B、仅由第二传感器独立可以检测到人体的送风分区C、由第二传感器和第三传感器可以共同检测到人体的送风分区D、以及仅由第三传感器独立可以检测到人体的送风分区E。以下各实施例中,以图2所示的两个传感器进行区域划分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优选地,两个传感器时:送风分区A的圆心角为75°,送风分区B的圆心角为30°,送风分区C的圆心角为75°。三个传感器时:送风分区A的圆心角为45°,送风分区B的圆心角为30°,送风分区C的圆心角为30°,送风分区D的圆心角为30°,送风分区E的圆心角为45°。
具体地,为了实现人体精确定位,在本实施例中,各所述送风分区按照相对于所述传感器的距离划分为至少两个送风子分区,如图4所示,对于设置两个传感器的送风分区进行划分形成9个送风子分区。如图5所示,对于设置三个传感器的送风分区进行划分将形成15个送风子分区。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其他的划分规则形成多个送风子分区。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用于检测是否存在人的传感器的具体结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该传感器优选为热释电红外传感器。
上述第一预设时长的时间长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可以为10ms,即每隔10ms获取热释电红外传感器输出的脉冲信号从而得到数字脉冲值。
步骤S20,每隔第二预设时长记录各传感器输出数字脉冲值对应形成脉冲序列,并根据所述第二预设时长内的环境温度查找各送风子分区对应的标准脉冲范围;
上述第二预设时长的时间长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由于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记录形成脉冲序列,因此上述第二预设时长的时间长度大于第一预设时长的时间长度。例如,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二预设时长可以为500ms。应当说明的是,上述环境温度可以为环境温度的平均值或者当前值,例如可以每隔上述第一预设时长通过预设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当前的环境温度,在到达第二预设时长时,根据多次获取的环境温度计算平均值。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在空调的储存模块中预设环境温度与标准脉冲范围关系表。如图6所示,送风子分区11、送风子分区21和送风子分区31的标准脉冲范围一致;送风子分区12、送风子分区22和送风子分区32的标准脉冲范围一致;送风子分区13、送风子分区23和送风子分区33的标准脉冲范围一致。由于设置了温度与标准脉冲范围的对应关系,因此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标准脉冲范围进行了补偿,防止了环境温度对传感器输出数字脉冲值的影响,因此提高了判断的准确性。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环境温度与人体的温度差设置与标准脉冲范围的对应关系。在此不做进一步地说明。
步骤S30,根据所述脉冲序列变化量与所述标准脉冲范围进行比对确定所述第二预设时长内各送风子分区存在人体的情况;
本实施例中,每隔第二预设时长,则根据上述脉冲序列变化量与标准脉冲范围进行比对,判断脉冲序列变化量是否位于该标准脉冲范围内,若是,则表示有人,若否,则表示无人。具体地,由于两个传感器可以分别确定人体当前位于哪个送风分区,即独立检测区域还是重叠检测区域。根据人体距离空调远近程度,在人体移动对脉冲序列变化量的影响大小从而可以确定人体位于送风子分区的情况。
步骤S40,每隔第三预设时长根据各送风子分区内存在人体的情况进行对应的送风控制。
根据分析确定的各送风区域人体的情况进行相应的送风控制,从而可以使得空调送风状态随人体位置进行变化,以自动适应不同位置的人体。具体地,在对于送风控制的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在送风控制时,可以根据用户设置的模式与人体的位置进行匹配送风。上述第三预设时长的时间长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优选为30s,也就是说每隔30s根据用户当前所处的位置对送风状态进行调整。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每隔第一预设时长获取各传感器检测人体的状态所输出的数字脉冲值;每隔第二预设时长记录各传感器输出数字脉冲值对应形成脉冲序列,并根据所述第二预设时长内的环境温度查找各送风子分区对应的标准脉冲范围;根据所述脉冲序列变化量与所述标准脉冲范围进行比对确定所述第二预设时长内各送风子分区存在人体的情况;每隔第三预设时长根据各送风子分区内存在人体的情况进行对应的送风控制。由于同一送风分区进行划分,从而可以准确定位到用户处于某一送风子分区,实现用户位置的准确定位,提高了送风控制的灵活性。此外,由于在进行送风子分区位置判断时,设置的环境温度与标准脉冲范围的对应关系,从而消除了环境温度对传感器输出的数字脉冲值的影响,因此进一步提高送风子分区位置判断的准确度。
进一步地,参照图7,基于本发明空调送风控制方法第一实施例,在本发明空调送风控制方法第二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30包括:
步骤S31,计算获得第二预设时长内每一个传感器对应的脉冲序列的最大浮动值;
步骤S32,根据各最大浮动值位于所述标准脉冲范围的状态确定各送风子分区存在人体的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脉冲序列的最大浮动值的计算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在一实施例中,该最大浮动值为该脉冲序列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值;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该最大浮动值,为该脉冲序列的平均值与该脉冲序列的最大值或者最小值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即上述步骤S31包括:
计算每一个传感器对应的脉冲序列的平均值;
根据每一个脉冲序列的平均值计算对应脉冲序列基于平均值的变化量,并将最大变化量设定为所述脉冲序列对应的最大浮动值。
例如,可以分别计算各传感器对应的脉冲序列1在第二预设时间内的平均值,作为在第二预设时间内的直流分量;在第二预设时间内的脉冲序列1减去该平均值,并求绝对值得到脉冲序列11,将该脉冲序列11中的最大值设定为上述最大浮动值。
具体地,对于如何确定各送风子分区存在人体的情况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上述上述步骤S32包括:
当所有传感器的脉冲序列对应的最大浮动值均小于所述标准脉冲范围的最小值时,则确定各送风子分区均无人;
当第一传感器的脉冲序列对应的最大浮动值位于所述标准脉冲范围时,根据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相邻的第二脉冲序列对应的最大浮动值与所述标准脉冲范围之间的关系,确定人体是否位于第一传感器的独立检测区域对应的送风子分区、第二传感器的独立检测区域对应的送风子分区、以及第一传感器与第二传感器的重叠检测区域对应的送风子分区。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4所示两个传感器划分的区域以及图6所示的标准脉冲范围进行详细说明。其中送风子分区11、送风子分区21和送风子分区31对应第一标准脉冲范围;送风子分区12、送风子分区22和送风子分区32对应第二标准脉冲范围;送风子分区13、送风子分区23和送风子分区33对应第三标准脉冲范围。此时,第一传感器输出的脉冲序列对应的最大浮动值为最大浮动值1,第二传感器输出的脉冲序列对应的最大浮动值为最大浮动值2,则每隔第二预设时长进行判断时,各送风子分区是否有人的情况如下:
一、若上述最大浮动值1小于上述第三标准脉冲范围的最小值,则有以下4种情况:
1、若最大浮动值2小于上述第三标准脉冲范围的最小值,则判定9个送风子分区均无人;
2、若最大浮动值2位于上述第三标准脉冲范围内,则判定送风子分区33有人;
3、若最大浮动值2位于上述第二标准脉冲范围内,则判定送风子分区32有人;
4、若最大浮动值2位于上述第一标准脉冲范围内,则判定送风子分区31有人。
二、若上述最大浮动值1位于上述第三标准脉冲范围内,则有以下4种情况:
1、若最大浮动值2小于上述第三标准脉冲范围的最小值,则判定送风子分区13有人;
2、若最大浮动值2位于上述第三标准脉冲范围内,则判定送风子分区23有人;
3、若最大浮动值2位于上述第二标准脉冲范围内,则判定送风子分区13和32有人;
4、若最大浮动值2位于上述第一标准脉冲范围内,则判定送风子分区13和31有人。
三、若上述最大浮动值1位于上述第二标准脉冲范围内,则有以下4种情况:
1、若最大浮动值2小于上述第三标准脉冲范围的最小值,则判定送风子分区12有人;
2、若最大浮动值2位于上述第三标准脉冲范围内,则判定送风子分区12和33有人;
3、若最大浮动值2位于上述第二标准脉冲范围内,则判定送风子分区22和32有人;
4、若最大浮动值2位于上述第一标准脉冲范围内,则判定送风子分区12和31有人。
四、若上述最大浮动值1位于上述第一标准脉冲范围内,则有以下4种情况:
1、若最大浮动值2小于上述第三标准脉冲范围的最小值,则判定送风子分区11有人;
2、若最大浮动值2位于上述第三标准脉冲范围内,则判定送风子分区11和33有人;
3、若最大浮动值2位于上述第二标准脉冲范围内,则判定送风子分区11和32有人;
4、若最大浮动值2位于上述第一标准脉冲范围内,则判定送风子分区21有人。
应当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当确定送风子分区均无人的状态包括实际上没有人的状态,还包括人在送风区域内没有移动。
进一步地,由于不同的用户对于空调送风的方式设置不同,在本实施例可以针对用户设置的模式,在检测到相应的送风分区人体状态信息后,进行相应的送风控制。具体地,以下实施例以风吹人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具体地,上述步骤S40包括:每隔第三预设时长根据检测到各送风分区是否有人的情况控制所述空调的垂直导风叶的运动状态,根据检测到各送风子分区是否有人的情况控制所述空调的水平导风叶的运动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人体分布的状态确定送风区域,根据送风区域的位置调整垂直导风叶和水平导风叶的状态,从而自适应人体需求,提高空调送风的灵活性。具体地,在根据检测到各送风分区是否有人的情况控制所述空调的垂直导风叶的运动状态时,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例如,当送风区域为送风子分区11、送风子分区12、送风子分区13中的几个时(即检测到只有一个送风分区存在人体),控制垂直导风叶向送风分区A摆动送风;
当送风区域为送风子分区21、送风子分区22、送风子分区23中的几个时(即检测到只有一个送风分区存在人体),控制垂直导风叶向送风分区B摆动送风;
当送风区域为送风子分区31、送风子分区32、送风子分区33中的几个时(即检测到只有一个送风分区存在人体),控制垂直导风叶向送风分区C摆动送风;
当送风区域为无时(即检测到9个送风子分区无人),垂直导风叶动作保持不变;
当送风区域为全部送风子分区时(即检测到至少两个送风分区内的送风子分区均存在人体),控制垂直导风叶向整个送风区域摆动送风。
在根据检测到各送风子分区是否有人的情况控制所述空调的水平导风叶的运动状态时,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若送风区域为送风子分区11、送风子分区21、送风子分区31中的几个时(即检测到同一标准脉冲范围对应的送风子分区有人),控制水平导风叶近距离送风;
若送风区域为送风子分区12、送风子分区22、送风子分区32中的几个时(即检测到同一标准脉冲范围对应的送风子分区有人),控制水平导风叶中距离送风;
若送风区域为送风子分区13、送风子分区23、送风子分区33中的几个时(即检测到同一标准脉冲范围对应的送风子分区有人),控制水平导风叶远距离送风;
若送风区域为无时(即检测到至少两个送风分区内的送风子分区均存在人体),水平导风叶动作保持不变;
若送风区域为全部送风子分区时(即检测到至少两个标准脉冲范围对应的送风子分区均存在人体),控制水平导风叶向从近距离至远距离摆动送风。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空调送风控制装置,所述空调预设有至少两个传感器将空调的送风区域划分为多个送风分区,所述送风分区包括仅由单独一个所述预设传感器能检测到人体的独立检测区域和相邻两所述预设传感器能共同检测到人体的重叠检测区域;各所述送风分区按照相对于所述传感器的距离划分为至少两个送风子分区;参照图8,在一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空调送风控制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10,用于每隔第一预设时长获取各传感器检测人体的状态所输出的数字脉冲值;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空调送风控制装置主要应用在空调系统中,用于根据人体处于的位置状态自动进行分区送风控制。
具体地,空调送风区域的范围范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上述送风分区的划分规则可以根据传感器设置的位置进行划分。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图2设置了两个传感器将空调的送风区域划分为3个送风分区,其中包括仅由第一传感器独立可以检测到人体的送风分区A、由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可以共同检测到人体的送风分区B、以及仅由第二传感器独立可以检测到人体的送风分区C。如图3所示,设置三个传感器将空调的送风区域划分为5个送风分区,其中包括仅由第一传感器独立可以检测到人体的送风分区A、由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可以共同检测到人体的送风分区B、仅由第二传感器独立可以检测到人体的送风分区C、由第二传感器和第三传感器可以共同检测到人体的送风分区D、以及仅由第三传感器独立可以检测到人体的送风分区E。以下各实施例中,以图2所示的两个传感器进行区域划分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具体地,为了实现人体精确定位,在本实施例中,各所述送风分区按照相对于所述传感器的距离划分为至少两个送风子分区,如图4所示,对于设置两个传感器的送风分区进行划分形成9个送风子分区。如图5所示,对于设置三个传感器的送风分区进行划分将形成15个送风子分区。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采用其他的划分规则形成多个送风子分区。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用于检测是否存在人的传感器的具体结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该传感器优选为热释电红外传感器。
上述第一预设时长的时间长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可以为10ms,即每隔10ms获取热释电红外传感器输出的脉冲信号从而得到数字脉冲值。
处理模块20,用于每隔第二预设时长记录各传感器输出数字脉冲值对应形成脉冲序列,并根据所述第二预设时长内的环境温度查找各送风子分区对应的标准脉冲范围;
上述第二预设时长的时间长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由于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记录形成脉冲序列,因此上述第二预设时长的时间长度大于第一预设时长的时间长度。例如,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二预设时长可以为500ms。应当说明的是,上述环境温度可以为环境温度的平均值或者当前值,例如可以每隔上述第一预设时长通过预设的温度传感器检测当前的环境温度,在到达第二预设时长时,根据多次获取的环境温度计算平均值。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在空调的储存模块中预设环境温度与标准脉冲范围关系表。如图6所示,送风子分区11、送风子分区21和送风子分区31的标准脉冲范围一致;送风子分区12、送风子分区22和送风子分区32的标准脉冲范围一致;送风子分区13、送风子分区23和送风子分区33的标准脉冲范围一致。由于设置了温度与标准脉冲范围的对应关系,因此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标准脉冲范围进行了补偿,防止了环境温度对传感器输出数字脉冲值的影响,因此提高了判断的准确性。
确定模块30,用于根据所述脉冲序列变化量与所述标准脉冲范围进行比对确定所述第二预设时长内各送风子分区存在人体的情况;
本实施例中,每隔第二预设时长,则根据上述脉冲序列变化量与标准脉冲范围进行比对,判断脉冲序列变化量是否位于该标准脉冲范围内,若是,则表示有人,若否,则表示无人。具体地,由于两个传感器可以分别确定人体当前位于哪个送风分区,即独立检测区域还是重叠检测区域。根据人体距离空调远近程度,在人体移动对脉冲序列变化量的影响大小从而可以确定人体位于送风子分区的情况。
控制模块40,用于每隔第三预设时长根据各送风子分区内存在人体的情况进行对应的送风控制。
根据分析确定的各送风区域人体的情况进行相应的送风控制,从而可以使得空调送风状态随人体位置进行变化,以自动适应不同位置的人体。具体地,在对于送风控制的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在送风控制时,可以根据用户设置的模式与人体的位置进行匹配送风。上述第三预设时长的时间长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优选为30s,也就是说每隔30s根据用户当前所处的位置对送风状态进行调整。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每隔第一预设时长获取各传感器检测人体的状态所输出的数字脉冲值;每隔第二预设时长记录各传感器输出数字脉冲值对应形成脉冲序列,并根据所述第二预设时长内的环境温度查找各送风子分区对应的标准脉冲范围;根据所述脉冲序列变化量与所述标准脉冲范围进行比对确定所述第二预设时长内各送风子分区存在人体的情况;每隔第三预设时长根据各送风子分区内存在人体的情况进行对应的送风控制。由于同一送风分区进行划分,从而可以准确定位到用户处于某一送风子分区,实现用户位置的准确定位,提高了送风控制的灵活性。此外,由于在进行送风子分区位置判断时,设置的环境温度与标准脉冲范围的对应关系,从而消除了环境温度对传感器输出的数字脉冲值的影响,因此进一步提高,送风子分区位置判断的准确度。
进一步地,参照图9,基于本发明空调送风控制装置第一实施例,在本发明空调送风控制装置第二实施例中,上述确定模块30包括:
计算单元31,用于计算获得第二预设时长内每一个传感器对应的脉冲序列的最大浮动值;
确定单元32,用于根据各最大浮动值位于所述标准脉冲范围的状态确定各送风子分区存在人体的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脉冲序列的最大浮动值的计算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在一实施例中,该最大浮动值为该脉冲序列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值;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该最大浮动值,为该脉冲序列的平均值与该脉冲序列的最大值或者最小值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即上述计算单元31具体用于:计算每一个传感器对应的脉冲序列的平均值;根据每一个脉冲序列的平均值计算对应脉冲序列基于平均值的变化量,并将最大变化量设定为所述脉冲序列对应的最大浮动值。
例如,可以分别计算各传感器对应的脉冲序列1在第二预设时间内的平均值,作为在第二预设时间内的直流分量;在第二预设时间内的脉冲序列1减去该平均值,并求绝对值得到脉冲序列11,将该脉冲序列11中的最大值设定为上述最大浮动值。
具体地,对于如何确定各送风子分区存在人体的情况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上述确定单元32具体用于,当所有传感器的脉冲序列对应的最大浮动值均小于所述标准脉冲范围的最小值时,则确定各送风子分区均无人;当第一传感器的脉冲序列对应的最大浮动值位于所述标准脉冲范围时,根据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相邻的第二脉冲序列对应的最大浮动值与所述标准脉冲范围之间的关系,确定人体是否位于第一传感器的独立检测区域对应的送风子分区、第二传感器的独立检测区域对应的送风子分区、以及第一传感器与第二传感器的重叠检测区域对应的送风子分区。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4所示两个传感器划分的区域以及图6所示的标准脉冲范围进行详细说明。其中送风子分区11、送风子分区21和送风子分区31对应第一标准脉冲范围;送风子分区12、送风子分区22和送风子分区32对应第二标准脉冲范围;送风子分区13、送风子分区23和送风子分区33对应第三标准脉冲范围。此时,第一传感器输出的脉冲序列对应的最大浮动值为最大浮动值1,第二传感器输出的脉冲序列对应的最大浮动值为最大浮动值2,则每隔第二预设时长进行判断时,各送风子分区是否有人的情况如下:
一、若上述最大浮动值1小于上述第三标准脉冲范围的最小值,则有以下4种情况:
1、若最大浮动值2小于上述第三标准脉冲范围的最小值,则判定9个送风子分区均无人;
2、若最大浮动值2位于上述第三标准脉冲范围内,则判定送风子分区33有人;
3、若最大浮动值2位于上述第二标准脉冲范围内,则判定送风子分区32有人;
4、若最大浮动值2位于上述第一标准脉冲范围内,则判定送风子分区31有人。
二、若上述最大浮动值1位于上述第三标准脉冲范围内,则有以下4种情况:
1、若最大浮动值2小于上述第三标准脉冲范围的最小值,则判定送风子分区13有人;
2、若最大浮动值2位于上述第三标准脉冲范围内,则判定送风子分区23有人;
3、若最大浮动值2位于上述第二标准脉冲范围内,则判定送风子分区13和32有人;
4、若最大浮动值2位于上述第一标准脉冲范围内,则判定送风子分区13和31有人。
三、若上述最大浮动值1位于上述第二标准脉冲范围内,则有以下4种情况:
1、若最大浮动值2小于上述第三标准脉冲范围的最小值,则判定送风子分区12有人;
2、若最大浮动值2位于上述第三标准脉冲范围内,则判定送风子分区12和33有人;
3、若最大浮动值2位于上述第二标准脉冲范围内,则判定送风子分区22和32有人;
4、若最大浮动值2位于上述第一标准脉冲范围内,则判定送风子分区12和31有人。
四、若上述最大浮动值1位于上述第一标准脉冲范围内,则有以下4种情况:
1、若最大浮动值2小于上述第三标准脉冲范围的最小值,则判定送风子分区11有人;
2、若最大浮动值2位于上述第三标准脉冲范围内,则判定送风子分区11和33有人;
3、若最大浮动值2位于上述第二标准脉冲范围内,则判定送风子分区11和32有人;
4、若最大浮动值2位于上述第一标准脉冲范围内,则判定送风子分区21有人。
应当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当确定送风子分区均无人的状态包括实际上没有人的状态,还包括人在送风区域内没有移动。
进一步地,由于不同的用户对于空调送风的方式设置不同,在本实施例可以针对用户设置的模式,在检测到相应的送风分区人体状态信息后,进行相应的送风控制。具体地,以下实施例以风吹人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具体地,上述控制模块40具体用于,每隔第三预设时长根据检测到各送风分区是否有人的情况控制所述空调的垂直导风叶的运动状态,根据检测到各送风子分区是否有人的情况控制所述空调的水平导风叶的运动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人体分布的状态确定送风区域,根据送风区域的位置调整垂直导风叶和水平导风叶的状态,从而自适应人体需求,提高空调送风的灵活性。具体地,在根据检测到各送风分区是否有人的情况控制所述空调的垂直导风叶的运动状态时,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例如,当送风区域为送风子分区11、送风子分区12、送风子分区13中的几个时(即检测到只有一个送风分区存在人体),控制垂直导风叶向送风分区A摆动送风;
当送风区域为送风子分区21、送风子分区22、送风子分区23中的几个时(即检测到只有一个送风分区存在人体),控制垂直导风叶向送风分区B摆动送风;
当送风区域为送风子分区31、送风子分区32、送风子分区33中的几个时(即检测到只有一个送风分区存在人体),控制垂直导风叶向送风分区C摆动送风;
当送风区域为无时(即检测到9个送风子分区无人),垂直导风叶动作保持不变;
当送风区域为全部送风子分区时(即检测到至少两个送风分区内的送风子分区均存在人体),控制垂直导风叶向整个送风区域摆动送风。
在根据检测到各送风子分区是否有人的情况控制所述空调的水平导风叶的运动状态时,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若送风区域为送风子分区11、送风子分区21、送风子分区31中的几个时(即检测到同一标准脉冲范围对应的送风子分区有人),控制水平导风叶近距离送风;
若送风区域为送风子分区12、送风子分区22、送风子分区32中的几个时(即检测到同一标准脉冲范围对应的送风子分区有人),控制水平导风叶中距离送风;
若送风区域为送风子分区13、送风子分区23、送风子分区33中的几个时(即检测到同一标准脉冲范围对应的送风子分区有人),控制水平导风叶远距离送风;
若送风区域为无时(即检测到至少两个送风分区内的送风子分区均存在人体),水平导风叶动作保持不变;
若送风区域为全部送风子分区时(即检测到至少两个标准脉冲范围对应的送风子分区均存在人体),控制水平导风叶向从近距离至远距离摆动送风。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空调送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预设有至少两个传感器将空调的送风区域划分为多个送风分区,所述送风分区包括仅由单独一个所述预设传感器能检测到人体的独立检测区域和相邻两所述预设传感器能共同检测到人体的重叠检测区域;各所述送风分区按照相对于所述传感器的距离划分为至少两个送风子分区;所述空调送风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每隔第一预设时长获取各传感器检测人体的状态所输出的数字脉冲值;
每隔第二预设时长记录各传感器输出数字脉冲值对应形成脉冲序列,并根据所述第二预设时长内的环境温度查找各送风子分区对应的标准脉冲范围;
根据所述脉冲序列变化量与所述标准脉冲范围进行比对确定所述第二预设时长内各送风子分区存在人体的情况;
每隔第三预设时长根据各送风子分区内存在人体的情况进行对应的送风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送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脉冲序列变化量与所述标准脉冲范围进行比对确定所述第二预设时长内各送风子分区存在人体的情况包括:
计算获得第二预设时长内每一个传感器对应的脉冲序列的最大浮动值;
根据各最大浮动值位于所述标准脉冲范围的状态确定各送风子分区存在人体的情况。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送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获得第二预设时长内每一个传感器对应的脉冲序列的最大浮动值包括:
计算每一个传感器对应的脉冲序列的平均值;
根据每一个脉冲序列的平均值计算对应脉冲序列基于平均值的变化量,并将最大变化量设定为所述脉冲序列对应的最大浮动值。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送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各最大浮动值位于所述标准脉冲范围的状态确定各送风子分区存在人体的情况包括:
当所有传感器的脉冲序列对应的最大浮动值均小于所述标准脉冲范围的最小值时,则确定各送风子分区均无人;
当第一传感器的脉冲序列对应的最大浮动值位于所述标准脉冲范围时,根据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相邻的第二脉冲序列对应的最大浮动值与所述标准脉冲范围之间的关系,确定人体是否位于第一传感器的独立检测区域对应的送风子分区、第二传感器的独立检测区域对应的送风子分区、以及第一传感器与第二传感器的重叠检测区域对应的送风子分区。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空调送风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每隔第三预设时长根据各送风子分区内存在人体的情况进行对应的送风控制包括:
每隔第三预设时长根据检测到各送风分区是否有人的情况控制所述空调的垂直导风叶的运动状态,根据检测到各送风子分区是否有人的情况控制所述空调的水平导风叶的运动状态。
6.一种空调送风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预设有至少两个传感器将空调的送风区域划分为多个送风分区,所述送风分区包括仅由单独一个所述预设传感器能检测到人体的独立检测区域和相邻两所述预设传感器能共同检测到人体的重叠检测区域;各所述送风分区按照相对于所述传感器的距离划分为至少两个送风子分区;所述空调送风控制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每隔第一预设时长获取各传感器检测人体的状态所输出的数字脉冲值;
处理模块,用于每隔第二预设时长记录各传感器输出数字脉冲值对应形成脉冲序列,并根据所述第二预设时长内的环境温度查找各送风子分区对应的标准脉冲范围;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脉冲序列变化量与所述标准脉冲范围进行比对确定所述第二预设时长内各送风子分区存在人体的情况;
控制模块,用于每隔第三预设时长根据各送风子分区内存在人体的情况进行对应的送风控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送风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计算单元,用于计算获得第二预设时长内每一个传感器对应的脉冲序列的最大浮动值;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各最大浮动值位于所述标准脉冲范围的状态确定各送风子分区存在人体的情况。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送风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单元具体用于:计算每一个传感器对应的脉冲序列的平均值;根据每一个脉冲序列的平均值计算对应脉冲序列基于平均值的变化量,并将最大变化量设定为所述脉冲序列对应的最大浮动值。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送风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当所有传感器的脉冲序列对应的最大浮动值均小于所述标准脉冲范围的最小值时,则确定各送风子分区均无人;当第一传感器的脉冲序列对应的最大浮动值位于所述标准脉冲范围时,根据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相邻的第二脉冲序列对应的最大浮动值与所述标准脉冲范围之间的关系,确定人体是否位于第一传感器的独立检测区域对应的送风子分区、第二传感器的独立检测区域对应的送风子分区、以及第一传感器与第二传感器的重叠检测区域对应的送风子分区。
10.如权利要求6至9任一项所述的空调送风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具体用于,每隔第三预设时长根据检测到各送风分区是否有人的情况控制所述空调的垂直导风叶的运动状态,根据检测到各送风子分区是否有人的情况控制所述空调的水平导风叶的运动状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514127.4A CN106196429B (zh) | 2016-06-30 | 2016-06-30 | 空调送风控制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514127.4A CN106196429B (zh) | 2016-06-30 | 2016-06-30 | 空调送风控制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196429A CN106196429A (zh) | 2016-12-07 |
CN106196429B true CN106196429B (zh) | 2019-03-08 |
Family
ID=574643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514127.4A Active CN106196429B (zh) | 2016-06-30 | 2016-06-30 | 空调送风控制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196429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3985318A4 (en) * | 2019-06-12 | 2022-06-15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ND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SYSTEM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534326B (zh) * | 2018-04-02 | 2020-08-14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以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50075099A (ko) * | 2004-01-15 | 2005-07-2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멀티형 공기조화기의 전자팽창밸브 제어 방법 |
CN101725556A (zh) * | 2009-11-17 | 2010-06-09 | 暨南大学 | 多模式温控电风扇调速器 |
CN202660676U (zh) * | 2012-04-19 | 2013-01-09 | 陈宏乔 | 空调用节能控制器 |
CN104061654A (zh) * | 2014-06-16 | 2014-09-24 | 邯郸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变频空调的散热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 |
CN203963575U (zh) * | 2014-06-16 | 2014-11-26 | 西安盈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非接触探测和调光的led光源装置 |
CN104295517A (zh) * | 2014-08-08 | 2015-01-21 | 暨南大学 | 一种智能室温调节系统 |
CN105651397A (zh) * | 2016-01-27 | 2016-06-08 |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精确识别人体温度的方法 |
-
2016
- 2016-06-30 CN CN201610514127.4A patent/CN10619642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50075099A (ko) * | 2004-01-15 | 2005-07-2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멀티형 공기조화기의 전자팽창밸브 제어 방법 |
CN101725556A (zh) * | 2009-11-17 | 2010-06-09 | 暨南大学 | 多模式温控电风扇调速器 |
CN202660676U (zh) * | 2012-04-19 | 2013-01-09 | 陈宏乔 | 空调用节能控制器 |
CN104061654A (zh) * | 2014-06-16 | 2014-09-24 | 邯郸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变频空调的散热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 |
CN203963575U (zh) * | 2014-06-16 | 2014-11-26 | 西安盈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非接触探测和调光的led光源装置 |
CN104295517A (zh) * | 2014-08-08 | 2015-01-21 | 暨南大学 | 一种智能室温调节系统 |
CN105651397A (zh) * | 2016-01-27 | 2016-06-08 |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精确识别人体温度的方法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3985318A4 (en) * | 2019-06-12 | 2022-06-15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ND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SYSTEM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196429A (zh) | 2016-12-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S2368028T3 (es) | Procedimiento para accionar un campo de cocción con una pluralidad de elementos de calentamiento. | |
CN105518702B (zh) | 一种对目标物体的检测方法、检测装置以及机器人 | |
KR102607554B1 (ko) | 제어될 기기를 결정하고 제어하기 위한 방법, 이들 방법을 실행하는 장치, 용도 및 시스템 | |
CN107703556B (zh) | 人体位置检测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5163385B (zh) | 一种基于扇形重叠区域聚类分析的定位方法 | |
CN105276760A (zh) | 房间信息估计装置、房间信息估计方法以及空调装置 | |
CN105258444B (zh) | 冰箱操作控制方法及系统 | |
CN104110769B (zh) | 一种空调器运行温度控制方法及一种空调器 | |
CN107608002B (zh) | 基于人体探测装置的人体探测方法 | |
CN106091289B (zh) | 空调送风方法及装置 | |
CN106196429B (zh) | 空调送风控制方法及装置 | |
ES2773649T3 (es) | Método y sistema para rastrear dispositivos de comunicaciones en una red de radiocomunicaciones en una instalación | |
CN103375869A (zh)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 |
CN105466147A (zh) | 冰箱与用于冰箱的体感探测方法 | |
Ye et al. | F-Loc: Floor localization via crowdsourcing | |
CN109323428A (zh) | 人体位置识别方法、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 |
JP7433289B2 (ja) | 空間内の物体を検出した際にアクションを提供するためのデバイス | |
CN112178785A (zh) | 一种空调器除湿控制方法及除湿控制设备 | |
JP2019120568A5 (zh) | ||
CN106767890B (zh) | 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的深度网络自适应步长估计方法及装置 | |
WO2013001407A1 (en) | Environment control apparatus | |
KR101244940B1 (ko) | 이동체의 활동 상태 측정 방법 및 그 장치, 그리고 이를 이용한 장치 제어 시스템 | |
EP3103106A1 (en) | Method of operating a control system and control system therefore | |
Ghosh et al. | Can we recognize multiple human group activities using ultrasonic sensors? | |
CN103777253B (zh) | 利用人体传感器进行人体检测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