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60823B - 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160823B CN106160823B CN201510158311.5A CN201510158311A CN106160823B CN 106160823 B CN106160823 B CN 106160823B CN 201510158311 A CN201510158311 A CN 201510158311A CN 106160823 B CN106160823 B CN 10616082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ference signals
- base station
- spatial
- reference signal
- dimens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7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0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3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7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10267 cellular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236 sound sign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44991 metal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4706 metal ox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798 recombin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15 recomb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6—Channel coefficients, e.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1—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dedicated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a single user or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e.g. signalling of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 H04L5/0096—Indication of changes in allocation
- H04L5/0098—Signalling of the activation or deactivation of component carriers, subcarriers or frequency band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17—Feedback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Parameters other than those covered in groups H04B7/0623 - H04B7/0634, e.g. channel matrix rank or transmit mode sel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2—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e.g.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CQI]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39—Using selective indices, e.g. of a codebook, e.g. pre-distortion matrix index [PMI] or for beam sel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和方法,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被配置为:基于基站的天线配置对基站的下行参考信号在多个空间维度上分别进行配置;以及生成包含基站在多个空间维度上分别发送下行参考信号的指示的控制消息,以用于基站服务的通信设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例总体上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具体地涉及用于基站侧和用户设备侧的无线通信的装置和方法,更具体地,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通信系统中的天线技术。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2维有源天线阵列可能带来的对通信系统的潜在性能提升受到关注。例如,开始了关于垂直波束赋形/全维度MIMO的研究。在MIMO系统中,2维有源天线阵列的引入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一方面,它使得MIMO系统对垂直维度的利用成为可能;另一方面,随着垂直维度的引入,可能需要定义更多的天线端口,还可能需要重新设计相关信令和例如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等信号以解决新引入的垂直维度带来的开销问题。
发明内容
在下文中给出了关于本发明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发明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应当理解,这个概述并不是关于本发明的穷举性概述。它并不是意图确定本发明的关键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图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其目的仅仅是以简化的形式给出某些概念,以此作为稍后论述的更详细描述的前序。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被配置为:基于基站的天线配置对基站的下行参考信号在多个空间维度上分别进行配置;以及生成包含基站在多个空间维度上分别发送下行参考信号的指示的控制消息,以用于基站服务的通信设备。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被配置为:基于来自基站的控制消息,确定基站在多个空间维度上分别发送下行参考信号;以及响应于基站的测量指示,对相应空间维度上的下行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并生成相应空间维度上的测量反馈信息。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基于基站的天线配置对基站的下行参考信号在多个空间维度上分别进行配置;以及生成包含基站在多个空间维度上分别发送下行参考信号的指示的控制消息,以用于基站服务的通信设备。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包括:基于来自基站的控制消息,确定基站在多个空间维度上分别发送下行参考信号;以及响应于基站的测量指示,对相应空间维度上的下行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并生成相应空间维度上的测量反馈信息。
依据本发明的其它方面,还提供了用于实现上述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的计算机程序代码和计算机程序产品以及其上记录有该用于实现上述用于基站侧和用户设备侧的无线通信的方法的计算机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根据本申请的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和方法可以实现对多个空间维度的下行参考信号的独立配置和测量反馈,从而获得以下效果中的至少一个:具有较低的信令开销和复杂度;测量反馈方案灵活从而进一步降低了系统的开销;能够有效地获得多个空间维度的信道信息使得能够充分地利用空间资源,提升了系统性能。
通过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优点将更加明显。
附图说明
为了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以上和其它优点和特征,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所述附图连同下面的详细说明一起包含在本说明书中并且形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具有相同的功能和结构的元件用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应当理解,这些附图仅描述本发明的典型示例,而不应看作是对本发明的范围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的结构框图;
图3示出了关于CSI-RS传输以及CSI反馈的信令流程图以及其中各个过程相关联的3GPP标准;
图4示出了H-CSI-RS和V-CSI-RS的子帧配置的一个示例;
图5示出了H-CSI-RS与V-CSI-RS具有相同传输周期时的子帧位置的一个具体示例;
图6示出了现有标准中ICQI/PMI与反馈周期Npd和反馈子帧偏移NOFFSET,CQI的映射关系;
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FDD系统中ICQI/PMI与反馈周期Npd和反馈子帧偏移NOFFSET,CQI的映射关系的示例的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TDD系统中ICQI/PMI与反馈周期Npd和反馈子帧偏移NOFFSET,CQI的映射关系的示例的图;
图9是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CSI请求字段的定义的示例的图;
图10是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的CSI请求字段的定义的另一个示例的图;
图11是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2是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的结构框图;
图13是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4是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5是示出演进型节点B(eNB)的示意性配置的第一示例的框图;
图16是示出eNB的示意性配置的第二示例的框图;
图17是示出用户设备的第一应用示例的示意性配置的示例的框图;
图18是示出用户设备的第二应用示例的示意性配置的示例的框图;以及
图19是其中可以实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方法和/或装置和/或系统的通用个人计算机的示例性结构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进行描述。为了清楚和简明起见,在说明书中并未描述实际实施方式的所有特征。然而,应该了解,在开发任何这种实际实施例的过程中必须做出很多特定于实施方式的决定,以便实现开发人员的具体目标,例如,符合与系统及业务相关的那些限制条件,并且这些限制条件可能会随着实施方式的不同而有所改变。此外,还应该了解,虽然开发工作有可能是非常复杂和费时的,但对得益于本公开内容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这种开发工作仅仅是例行的任务。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发明,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发明的方案密切相关的设备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发明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第一实施例>
图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100的结构框图,该装置100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01,被配置为:基于基站的天线配置对基站的下行参考信号在多个空间维度上分别进行配置;以及生成包含基站在多个空间维度上分别发送下行参考信号的指示的控制消息,以用于基站服务的通信设备。
在装置100所在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基站具有多个空间维度的天线阵列,例如具有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二维天线阵列。由于现有的下行参考信号仅针对一维天线阵列、例如在MIMO系统中仅针对水平维度设计,因此为了获取其他维度上的信道信息,需要进行另外的配置。并且,例如,考虑到水平维度和垂直维度有着不同的传输环境,在水平维度上,信道更趋于散射信道,而在垂直维度上,信道更趋于直视信道,因此水平维度和垂直维度定义的码本很可能不同。所以,需要进行下行信道测量、估计或者解调的通信设备例如用户设备需要知道当前的下行参考信号是水平维度的还是垂直维度的。在本实施例的装置100中,基于基站的天线配置例如天线阵列的空间维度的分布来决定要在哪些空间维度上发送下行参考信号,并针对各个空间维度分别进行配置,例如可以使用与针对水平维度的配置兼容的配置。相应地,生成指示在多个空间维度上分别发送下行参考信号的控制消息,以便基站服务的用户设备能够知悉这一点并正确解析所接收到的参考信号。
在本实施例以及以下的实施例中,装置100可以被实现为基站,基站可以被实现为任何类型的演进型节点B(eNB),诸如宏eNB和小eNB。小eNB可以为覆盖比宏小区小的小区的eNB,诸如微微eNB、微eNB和家庭(毫微微)eNB。代替地,基站可以被实现为任何其他类型的基站,诸如NodeB和基站收发台(BTS)。基站可以包括:被配置为控制无线通信的主体(也称为基站设备);以及设置在与主体不同的地方的一个或多个远程无线头端(RRH)。另外,各种类型的终端设备均可以通过暂时地或半持久性地执行基站功能而作为基站工作。此外,装置100也可以被实现为任何类型的服务器,诸如塔式服务器、机架式服务器以及刀片式服务器。装置100可以为安装在服务器上的控制模块(诸如包括单个晶片的集成电路模块,以及插入到刀片式服务器的槽中的卡或刀片(blade))。例如,装置100所在的通信系统应用C-RAN技术,装置100可以被实现为核心网中或基带云端设置的服务器,装置100基于其管理范围内的RRH的天线配置对下行参考信号在多个空间维度上分别进行配置,并生成在多个空间维度上分别发送下行参考信号的指示的控制消息以通过RRH进行发送。在以下的描述中,主要以装置100被实现为基站为例进行说明,可以理解,本申请公开的范围不限于此。
基站所服务的通信设备可以被实现为用户设备,用户设备例如是基站服务的移动终端(诸如智能电话、平板个人计算机(PC)、笔记本式PC、便携式游戏终端、便携式/加密狗型移动路由器和数字摄像装置)或者车载终端(诸如汽车导航设备)等,用户设备还可以被实现为执行机器对机器(M2M)通信的终端(也称为机器类型通信(MTC)终端)。此外,用户设备可以为安装在上述终端中的每个终端上的无线通信模块(诸如包括单个晶片的集成电路模块)。
此外,在一些可选的例子中,基站所服务/管理的通信设备可以被实现为例如中继基站、小eNB等需要通过无线接口与基站通信并进行信道检测的基础设施。在以下的描述中,主要以用户设备为例进行说明,可以理解,本申请公开的范围不限于此。
处理器101例如可以为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的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器、集成电路模块等。
此外,如图1中的虚线框所示,在装置100的一个示例中,当装置100为基站时,装置100还可以包括收发单元102,被配置为针对多个空间维度中的每一个空间维度,分别向用户设备发送该空间维度上的下行参考信号,以及从用户设备接收针对每一个空间维度的参考信号测量反馈。
相应地,图2示出了装置100(在图2中标识为装置200)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的结构框图,并且在下文中将参照该框图对装置200的功能和结构进行详细描述。如图2所示,装置200包括:参考信号配置模块201,被配置为基于基站的天线配置对基站的下行参考信号在多个空间维度上分别进行配置;以及控制消息生成模块202,被配置为生成包含基站在多个空间维度上分别发送下行参考信号的指示的控制消息,以用于基站服务的用户设备。
在一个示例中,参考信号配置模块201将不同空间维度的下行参考信号配置为通过不同的天线端口来发送。
为了使得用户设备能够区分相应空间维度的下行参考信号,参考信号配置模块201可以将不同空间维度的下行参考信号以相同的式样映射至不同的传输资源上,其中,传输资源对应于子帧或时隙中至少之一。换言之,不同空间维度上的下行参考信号在不同的子帧或时隙上传输,从而使得用户设备可以根据子帧或时隙的位置来判断下行参考信号所对应的空间维度。
接下来,控制消息生成模块202将基站在多个空间维度上分别发送下行参考信号的指示包含在控制消息中,例如可以通过定义新的传输模式来反映该指示。在后文中将结合具体的应用示例来描述这种新的传输模式的定义。
在一个示例中,控制消息生成模块202还被配置为将基站对特定空间维度上的下行参考信号的发送参数以及/或者用户设备对特定空间维度上的下行参考信号的测量反馈参数包含于控制消息中。该控制消息中包含的发送参数和测量反馈参数可以供用户设备用于进行各种操作,例如正确解析所收到的下行参考信号。
例如,发送参数包括特定空间维度对应的参考信号端口配置参数、周期配置参数和子帧偏移信息中至少之一,以及反馈参数包括配置给用户设备进行相应于特定空间维度的参考信号的测量反馈周期配置参数以及子帧偏移信息中至少之一。其中,参考信号端口配置参数可以包括分配给相应空间维度的参考信号的天线端口数目以及/或者天线端口号,周期配置参数包括下行参考信号的发送周期等,子帧偏移信息包括下行参考信号在子帧上的偏移量等。测量反馈周期配置参数以及子帧偏移信息例如可以分别包括相应空间维度上的参考信号的测量反馈的发送周期以及在子帧上的偏移量。
应该注意,发送参数和反馈参数可以包括全部空间维度上的相关参数,也可以仅包括某些空间维度上的相关参数。例如,在考虑水平维度和垂直维度的情况下,对于水平维度,可以沿用已有的发送参数和反馈参数,从而可以仅发送垂直维度上的发送参数和反馈参数。当然,这仅是一个示例,可以采用其他方式,例如由基站侧和用户设备侧预先约定好每一个维度的发送参数和反馈参数,从而对于任何一个维度都不必进行这些参数的发送。
其中,各个空间维度对应的参考信号的发送周期可以被设置为不同。当然,根据需要,也可以将其设置为相同。类似地,各个空间维度对应的参考信号的测量反馈周期可以被设置为不同,根据需要,也可以将其设置为相同。
此外,测量反馈还可以是非周期的,例如通过触发用户设备进行反馈的方式来进行。例如,基站通过PDCCH承载的DCI信息中包含的CSI请求域来指示用户设备进行或不进行非周期测量反馈。可以理解,由于反馈方式针对每一个空间维度单独设定,因此对于所有的空间维度可以获得如下各种设置:对于所有的空间维度均可配置进行周期性测量反馈,且反馈周期相同;对于所有的空间维度均可配置进行周期性测量反馈,但反馈周期不完全相同或完全不同;仅对部分空间维度可配置进行周期性测量反馈,其余空间维度仅进行非周期测量反馈,其中周期性反馈的反馈周期可以相同或不同;对于所有的空间维度均进行非周期性测量反馈。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装置200对于用户设备的参考信号测量反馈方式的设置是非常灵活的。
如前所述,在一个示例中,装置200可以为基站,如图2中的虚线框所示,装置200还可以包括收发模块203,被配置为针对多个空间维度中的每一个空间维度,分别向用户设备发送该空间维度上的下行参考信号,以及从用户设备接收针对每一个空间维度的参考信号测量反馈。
在一个示例中,收发模块203被配置为在不同的子帧上发送各个空间维度对应的参考信号,以及在不同的子帧上接收各个空间维度对应的测量反馈。这样可以使得基站侧能够根据接收的测量反馈的子帧的位置来区分其所对应的空间维度,并且用户设备侧能够根据所接收的下行参考信号的子帧的位置来区分其对应的空间维度。
用户设备在接收到多个空间维度上的下行参考信号之后,根据子帧的位置将下行参考信号与空间维度相对应,并进行相应的测量,然后按照控制消息中的反馈参数来在不同子帧上反馈相应空间维度的测量结果。
示例性地,参考信号测量反馈包括基于参考信号所获得的信道估计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信道质量指示(CQI)、预编码矩阵指示(PMI)、秩指示(RI)、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等测量强度值。如前所述,测量反馈可以是周期性的,也可以是非周期的,并且对于不同的空间维度反馈方式可以不同地设置。
其中,收发模块203可以通过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或物理上行数据信道(PUSCH)来接收周期性的测量反馈结果。此外,在一个示例中,收发模块203仅通过物理上行数据信道(PUSCH)接收多个空间维度中的部分空间维度对应的参考信号的测量反馈。例如,在测量反馈为非周期反馈时,收发模块203仅通过PUSCH来接收测量反馈结果。
其中,在对至少部分空间维度配置非周期反馈方式时,控制消息生成模块202还被配置为将对特定空间维度对应的参考信号的非周期测量反馈请求包含于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或者随机接入响应(RAR)中以用于用户设备。当用户设备接收到该非周期测量反馈请求之后,将对请求中所包括的特定空间维度的参考信号进行非周期测量反馈。
示例性地,收发模块203被配置为在第一空间维度对应的参考信号测量反馈的上行子帧之后的第一个可用上行子帧上接收第二空间维度对应的参考信号测量反馈。当然,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在第二个、第三个等可用上行子帧上接收上述测量反馈。但是,应该理解,反馈的子帧越接近,实时性越好,反馈信息越准确。
综上所述,装置100和200可以对多个空间维度的下行参考信号及其测量反馈分别进行配置,从而实现多个空间维度上的信道信息的获取,提高了系统性能。
<第二实施例>
在该实施例中,下行参考信号为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控制消息为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例如,多个空间维度包括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
由于现有技术中仅对水平方向配置CSI-RS,相应的RRC信令中也仅针对水平方向定义。在存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两个空间维度的情况下,需要重新定义CSI-RS和RRC信令。
参考信号配置模块201被配置为为水平CSI-RS(H-CSI-RS)配置第一天线端口组和为垂直CSI-RS(V-CSI-RS)配置第二天线端口组,其中,第一与第二端口组各自包括8个不同的天线端口。例如,与现有技术相比,水平CSI-RS的发送天线端口不变,但是新增加了8个天线端口用于垂直CSI-RS的发送。
在一个示例中,控制消息生成模块202被配置为将基站在水平和垂直空间维度上发送CSI-RS的指示以传输模式信息单元的形式包含于RRC信令中。
由于现有的传输模式1至10最多仅支持8个CSI-RS天线端口,因此本发明中设计支持16个CSI-RS天线端口的新传输模式11,其中,8个天线端口用于发送H-CSI-RS(例如可以与已有传输模式的8个天线端口相同),另外8个天线端口用于发送V-CSI-RS。
图3示出了应用本发明的关于CSI-RS传输以及CSI反馈的信令流程图的示例。如图3所示,用户设备侧首先向基站侧发出RRC连接请求,接着,基站侧向用户设备侧发出RRC连接建立指令,用户设备侧确认之后向基站侧发出RRC连接建立完成的指令。完成RRC连接之后,基站侧周期性地向用户设备侧发出两维度的CSI-RS,用户设备侧根据该CSI-RS来计算两维度的CSI并将其反馈回基站侧。
关于基站侧生成本发明涉及的具体的信令信息,例如,基站侧
①将传输模式tm11包含在AntennaInfoDedicated-r10中的参数transmissionMode-r10里;
②将枚举类型an16(表示使用了16个CSI-RS天线端口)包含在CSI-RS config-r13中的antennaPortsCount-r13参数中;
③生成H-CSI-RS和V-CSI-RS的子帧配置信息;
④生成H-CSI和V-CSI的反馈配置信息。
其中,现有的CSI-RS只在1个、2个、4个或8个天线端口上传输,使用的端口号分别为p=15;p=15,16;p=15,…,18和p=15,…,22。本申请中传输V-CSI-RS的天线端口号表示为p1,p2,…,p8。例如,根据现有3GPP的LTE标准,端口p对应的参考信号需要映射到复调制符号上,映射法则如下式(1):
其中,式(1)中的其他参数与现有标准的定义保持一致。在本申请中,天线端口p1,p2,…,p8被添加到映射关系中,例如如下式(2)所示:
其中,垂直维度的CSI-RS(对应于端口p1,p2,…,p8)与水平维度的CSI-RS(对应于端口15,…,22)以相同的式样(pattern)映射至不同的传输资源上,以便用户设备能够进行区分,其中,传输资源对应于子帧或时隙中至少之一。具体地,垂直维度的CSI-RS在资源块图上的映射图样与水平维度的相同,但是二者在不同的子帧或时隙上发送,从而可以避免混淆。
此外,用户设备侧需要获知各个维度的CSI-RS的发送时间比如子帧位置从而正确获得相应维度的CSI-RS进而进行CSI反馈。在一个示例中,控制消息生成模块202利用RRC信令的CSI-RS-Config中的SubframeConfig参数(ICSI-RS)指示对不同维度的参考信号发送时间进行配置,不同维度的参考信号的SubframeConfig参数的取值范围不同。
图4示出了H-CSI-RS和V-CSI-RS的子帧配置的一个示例。在图4所示的表中,示出了ICSI-RS与CSI-RS周期和CSI-RS子帧偏移的对应关系,其中关于H-CSI-RS的部分为现有标准定义的,关于V-CSI-RS的部分是新添加的。可以看出,与现有标准相比,本申请扩大了ICSI-RS的范围。
该表例如预先同时保存在基站侧和用户设备侧。当用户设备侧接收到RRC信令并从中解析出CSI-RS-Config中的SubframeConfig参数、即ICSI-RS时,利用该值进行查表,从而获知相应的CSI-RS周期和CSI-RS子帧偏移。由于水平维度和垂直维度的ICSI-RS的取值范围不同,因此可以根据具体数值区分对应于水平维度还是垂直维度。
其中,H-CSI-RS和V-CSI-RS的传输周期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但是要求二者在不同的子帧上传输,这可以通过设置适当的ICSI-RS,H和ICSI-RS,V来实现。
例如,如果为H-CSI-RS与V-CSI-RS配置相同的传输周期,以周期为TCSI-RS=5ms为例,ICSI-RS,H设置为0,ICSI-RS,V设置为156,则H-CSI-RS在子帧0、5、10...上传输,V-CSI-RS在子帧1、6、11上传输,如图5所示。更为一般地,在H-CSI-RS与V-CSI-RS配置相同的传输周期下,它们各自的子帧偏移ΔCSI-RS,H与ΔCSI-RS,V需要满足:
ΔCSI-RS,H+a·TCSI-RS≠ΔCSI-RS,V+b·TCSI-RS (3)
其中,a与b是两个正整数。换言之,式(3)保证了H-CSI-RS和V-CSI-RS的子帧位置不同。
另一方面,如果H-CSI-RS与V-CSI-RS配置不同的传输周期,例如,H-CSI-RS的传输周期TCSI-RS,H=5ms,V-CSI-RS的传输周期TCSI-RS,V=20ms,ICSI-RS,H设置为1,则V-CSI-RS的子帧偏移ΔCSI-RS,V需要满足:
ΔCSI-RS,H+c·TCSI-RS,H≠ΔCSI-RS,V+d·TCSI-RS,V (4)
其中,c与d是两个正整数。上述不等式(4)可以化简为以下不等式(5):
1+5c≠ΔCSI-RS,V+20d (5)
因此,ΔCSI-RS,V≠1+5c-20d,又因为(1+5c-20d)mod 5=1,因此ΔCSI-RS,V需要满足以下不等式(6):
ΔCSI-RS,V mod 5≠1 (6)
应该理解,以上仅为示例,也可以对H-CSI-RS和V-CSI-RS进行其他的子帧配置。通过在不同的子帧上传输H-CSI-RS和V-CSI-RS,用户设备侧能够根据承载CSI-RS的子帧的位置来判断是H-CSI-RS还是V-CSI-RS而不需要额外的指示,从而减小了信令开销。
此外,在基站侧还需要设定用户设备进行CSI反馈的相关参数并提供给用户设备。在一个示例中,控制消息生成模块202可以利用RRC信令的cqi-pmi-ConfigIndex参数(ICQI/PMI)指示对用户设备针对水平和垂直空间维度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的配置,其中,与垂直空间维度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的配置对应的cqi-pmi-ConfigIndex参数的取值与水平空间维度的不同。
在现有标准中,定义了周期性CSI反馈,以FDD系统为例,ICQI/PMI与反馈周期Npd和反馈子帧偏移NOFFSET,CQI的映射关系如图6所示,从图6中可以看出,542≤ICQI/PMI≤1023的部分并没有被使用,因此,本发明使用这些预留值来指示垂直维度的ICQI/PMI以及其对Npd和NOFFSET,CQI的映射关系,例如如图7和8所示,分别对应FDD系统与TDD系统。
图7或图8中的表同时保存在基站侧和用户设备侧。当用户设备侧接收到RRC信令并从中解析出cqi-pmi-ConfigIndex参数时,通过查表获得对应的Npd和NOFFSET,CQI,并以所获得的周期和子帧偏移来反馈相应空间维度上的CSI。
其中,H-CSI与V-CSI的反馈周期可以相同或者不同,但是必须在不同的上行子帧上进行反馈。可以通过选择适当的ICQI/PMI,H与ICQI/PMI,V来避免H-CSI与V-CSI在相同的子帧上反馈的情况。
此外,还可以设置CSI的非周期反馈。例如,在DCI中的CSI请求域中包含相应的比特信息时,用户设备应对该维度进行CSI的非周期反馈。
相应地,基站侧可以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或随机接入响应(RAR)来发送非周期CSI反馈的请求。例如,可以通过DCI格式0/4中的CSI请求字段来指示是否触发非周期CSI反馈。在现有标准中,CSI请求字段为1至2个比特,其中2比特的CSI请求字段仅适用于配置有多于一个下行小区并且相应DCI格式被映射到由C-RNTI给出的UE特定搜索空间中的接收机的情形,因此仅有一个比特可以用于指示非周期CSI反馈。换言之,现有标准的CSI请求字段仅可以指示两种状态(0或1),因此,将其规定为分别对应于:水平维度和垂直维度都触发非周期反馈;水平维度和垂直维度都不触发非周期反馈。当然,并不限于此,例如还可以规定为两种状态分别对应于:垂直维度触发非周期反馈;水平维度触发非周期反馈(或者反之)。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不需要额外设置CSI请求字段。
此外,还可以将CSI请求字段设置为比如增加1比特来表示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反馈方式的各种组合,图9和图10分别示出了增加后的2比特CSI请求字段和3比特请求字段分别对应的状态。由于采用了2比特来描述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分别是否进行周期性CSI反馈,因此该方案涵盖了所有的可能,使得基站侧可以更加灵活地配置非周期反馈的触发。
如果垂直方向被配置为进行非周期CSI反馈,则可以在水平方向的CSI反馈之后的第一个可用上行子帧上传输该V-CSI。注意,水平方向可以为非周期CSI反馈,也可以为周期CSI反馈,如果为周期CSI反馈,则水平方向可以沿用现有3GPP标准规定的反馈子帧配置。
根据该实施例的装置100(或200)在现有标准的基础上实现了对水平维度和垂直维度的CSI-RS及其反馈的配置,以较低的开销和复杂度实现了水平信道信息和垂直信道信息的估计与反馈。
<第三实施例>
图1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300的结构框图,装置300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301,被配置为基于来自基站的控制消息,确定基站在多个空间维度上分别发送下行参考信号;以及响应于基站的测量指示,对相应空间维度上的下行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并生成相应空间维度上的测量反馈信息。
其中,装置300可以为用户设备,用户设备例如是基站服务的移动终端(诸如智能电话、平板个人计算机(PC)、笔记本式PC、便携式游戏终端、便携式/加密狗型移动路由器和数字摄像装置)或者车载终端(诸如汽车导航设备)等,用户设备还可以被实现为执行机器对机器(M2M)通信的终端(也称为机器类型通信(MTC)终端)。此外,用户设备可以为安装在上述终端中的每个终端上的无线通信模块(诸如包括单个晶片的集成电路模块)。关于基站的描述如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在此不再重复。
此外,当其他通信设备比如中继基站或小基站等需要获知其到上述基站的信道信息的情况下,也可以视为这里所述的用户设备。
处理器301例如可以为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的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器、集成电路模块等。
此外,在一个示例中,如图11中的虚线框所示,装置300还可以包括收发单元302:被配置为针对多个空间维度中的每一个空间维度,分别从基站接收该空间维度上的下行参考信号,以及向基站发送针对每一个空间维度的参考信号测量反馈。
相应地,图12示出了装置300(在图12中标识为装置400)的一个具体示例的结构框图,并且在下文中将参照该框图对装置400的功能和结构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2所示,装置400包括:确定模块401,被配置为基于来自基站的控制消息,确定基站在多个空间维度上分别发送下行参考信号;以及反馈生成模块402,被配置为响应于基站的测量指示,对相应空间维度上的下行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并生成相应空间维度上的测量反馈信息。
其中,控制消息中包含指示用户设备基站将发送多个空间维度上的下行参考信号的信息,以便用户设备能够正确地解析基站的测量指示以进行正确的测量和反馈。
在一个示例中,控制消息包括基站对特定空间维度上的下行参考信号的发送参数以及/或者装置对特定空间维度上的下行参考信号的测量反馈参数。例如,发送参数可以包括特定空间维度对应的参考信号端口配置参数、周期配置参数和子帧偏移信息中至少之一,反馈参数可以包括配置给装置进行相应于特定空间维度的参考信号的测量反馈周期配置参数以及子帧偏移信息中至少之一。其中,如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参考信号端口配置参数可以包括分配给相应空间维度的参考信号的天线端口数目以及/或者天线端口号,周期配置参数包括下行参考信号的发送周期等,子帧偏移信息包括下行参考信号在子帧上的偏移量等。测量反馈周期配置参数以及子帧偏移信息例如可以分别包括相应空间维度上的参考信号的测量反馈的发送周期以及在子帧上的偏移量。类似地,发送参数和反馈参数可以包括全部空间维度上的相关参数,也可以仅包括某些空间维度上的相关参数,这可以取决于实际应用的要求和条件来选择。
其中,各个空间维度对应的参考信号的发送周期可以被设置为不同。当然,根据需要,也可以将其设置为相同。类似地,各个空间维度对应的参考信号的测量反馈周期可以被设置为不同,根据需要,也可以将其设置为相同。
此外,测量反馈还可以是非周期的,例如通过触发用户设备进行反馈的方式来进行。例如,用户设备可以根据基站通过PDCCH承载的DCI信息中包含的CSI请求域来确定进行或不进行非周期测量反馈。可以理解,由于反馈方式以及周期性反馈的反馈周期针对每一个空间维度单独设定,因此对于所有的空间维度可以获得各个空间维度上所有设置的任意组合。即,本实施例的装置400可以支持灵活多样的参考信号测量反馈方式。
可以看出,用户设备根据发送参数和反馈参数可以获得下行参考信号与空间维度的对应关系,以及发送反馈时不同空间维度应该采用的子帧配置方案。这样,用户设备在接收到下行参考信号之后可以正确地解析并进行测量反馈。
在一个示例中,确定模块401被配置为根据承载具有相同式样的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的不同来确定下行参考信号所对应的空间维度,其中,传输资源对应于子帧或时隙中至少之一。如前所述,不同空间维度的下行参考信号对应于不同的传输资源,该对应关系可以例如预先由用户设备和基站知道,基站按照该对应关系来发送下行参考信号,而用户设备侧的确定模块401根据该对应关系来确定各个下行参考信号所对应的空间维度。例如,确定模块401可以根据承载下行参考信号的子帧的位置来确定下行参考信号所对应的空间维度。
如前所述,在一个示例中,装置400可以为用户设备,如图12中的虚线框所示,装置400还可以包括收发模块403,被配置为针对多个空间维度中的每一个空间维度,分别从基站接收该空间维度上的下行参考信号,以及向基站发送针对每一个空间维度的参考信号测量反馈。
在一个示例中,收发模块403被配置为在不同的子帧上接收各个空间维度对应的参考信号,以及在不同的子帧上发送各个空间维度对应的测量反馈。
如前所述,参考信号测量反馈包括基于参考信号所获得的信道估计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信道质量指示(CQI)、预编码矩阵指示(PMI)、秩指示(RI)、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等测量强度值。测量反馈可以是周期性的,也可以是非周期的,并且对于不同的空间维度反馈方式可以不同地设置。反馈方式是由基站设定,然后例如通过控制消息通知给用户设备的。换言之,确定模块401根据控制消息来确定各个空间维度的测量反馈配置,并且反馈生成模块402和收发模块403按照该配置来进行测量反馈信息的生成和发送。
其中,收发模块403可以通过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或物理上行数据信道(PUSCH)来发送周期性的测量反馈结果。此外,在一个示例中,收发模块403仅通过物理上行数据信道(PUSCH)发送多个空间维度中的部分空间维度对应的参考信号的测量反馈。例如,在测量反馈为非周期反馈时,收发模块403仅通过PUSCH来发送测量反馈结果。
在一个示例中,收发模块403还接收包含对特定空间维度对应的参考信号的非周期测量反馈请求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或者随机接入响应(RAR)。当接收到该非周期测量反馈请求之后,用户设备将对请求中所包括的特定空间维度的参考信号进行非周期测量反馈。
其中,收发模块403可以被配置为在第一空间维度对应的参考信号测量反馈的上行子帧之后的第一个可用上行子帧上发送第二空间维度对应的参考信号测量反馈。当然,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在第二个、第三个等可用上行子帧上发送上述测量反馈。但是,应该理解,反馈的子帧越接近,实时性越好,反馈信息越准确。
综上所述,装置300和400可以支持对多个空间维度的下行参考信号的测量反馈,从而实现多个空间维度上的信道信息的获取,提高了系统性能。
在一个示例中,下行参考信号为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控制消息为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例如,多个空间维度包括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如前所述,由于现有技术中仅对水平方向配置CSI-RS,相应的RRC信令中也仅针对水平方向定义。在存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两个空间维度的情况下,需要重新定义CSI-RS和RRC信令。
其中,RRC信令中包含具有传输模式信息单元形式的基站在水平和垂直空间维度上发送CSI-RS的指示。示例性地,RRC信令中的cqi-pmi-ConfigIndex参数指示对装置400针对水平和垂直空间维度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的配置,其中,与垂直空间维度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的配置对应的cqi-pmi-ConfigIndex参数的取值范围与水平空间维度的不同。此外,RRC信令中的CSI-RS-Config中的SubframeConfig参数指示对不同维度的参考信号发送时间的配置,不同维度的参考信号的SubframeConfig参数的取值范围不同。
其中,关于CSI-RS的配置、CSI反馈的配置以及RRC信令的设置在第二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在此不再重复。
注意,在本申请中主要以LTE系统作为示例描述了本发明应用到LTE系统中的具体信令、流程等的实施例,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还可以应用于比如wimax等各种其他可应用MIMO技术的通信系统中,从而实现多维度的参考信号配置、信道信息反馈等。
<第四实施例>
在上文的实施方式中描述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的过程中,显然还公开了一些处理或方法。下文中,在不重复上文中已经讨论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给出这些方法的概要,但是应当注意,虽然这些方法在描述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的过程中公开,但是这些方法不一定采用所描述的那些部件或不一定由那些部件执行。例如,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的实施方式可以部分地或完全地使用硬件和/或固件来实现,而下面讨论的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可以完全由计算机可执行的程序来实现,尽管这些方法也可以采用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的硬件和/或固件。
图1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基于基站的天线配置对基站的下行参考信号在多个空间维度上分别进行配置(S11);以及生成包含基站在多个空间维度上分别发送下行参考信号的指示的控制消息,以用于基站服务的通信设备(S12)。
在步骤S11中,可以将不同空间维度的下行参考信号配置为通过不同的天线端口来发送。还可以将不同空间维度的下行参考信号以相同的式样映射至不同的传输资源上,以便通信设备区分相应空间维度的下行参考信号,其中,传输资源对应于子帧或时隙中至少之一。通过使用不同的传输资源传输不同空间维度的下行参考信号,使得通信设备可以区分不同空间维度对应的下行参考信号。
在步骤S12中,还可以将基站对特定空间维度上的下行参考信号的发送参数以及/或者通信设备对特定空间维度上的下行参考信号的测量反馈参数包含于控制消息中。示例性地,发送参数可以包括特定空间维度对应的参考信号端口配置参数、周期配置参数和子帧偏移信息中至少之一,以及反馈参数可以包括配置给通信设备进行相应于特定空间维度的参考信号的测量反馈周期配置参数以及子帧偏移信息中至少之一。其中,各个空间维度对应的参考信号的发送周期可以被设置为不同。各个空间维度对应的参考信号的测量反馈周期可以被设置为不同。当然,该发送周期和/或反馈周期也可以被设置为相同。
在一个示例中,上述方法在基站处执行,如图13中的虚线框所示,此时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针对所述多个空间维度中的每一个空间维度,分别向通信设备发送该空间维度上的下行参考信号(S13),以及从通信设备接收针对每一个空间维度的参考信号测量反馈(S14)。
其中,在步骤S13中在不同的子帧上发送各个空间维度对应的参考信号,并且在步骤S14中在不同的子帧上接收各个空间维度对应的测量反馈。
在一个示例中,在步骤S14中仅通过物理上行数据信道(PUSCH)接收多个空间维度中的部分空间维度对应的参考信号的测量反馈。其中,在步骤S12中还将对特定空间维度对应的参考信号的非周期测量反馈请求包含于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或者随机接入响应中以用于所述通信设备。如前所述,对于周期性的测量反馈,可以通过PUCCH或PUSCH来接收测量反馈结果。
在步骤S14中,可以在第一空间维度对应的参考信号测量反馈的上行子帧之后的第一个可用上行子帧上接收第二空间维度对应的参考信号测量反馈。
作为一个示例,下行参考信号可以为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控制消息为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多个空间维度包括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
在这种情况下,在步骤S11中,为水平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配置第一天线端口组和为垂直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配置第二天线端口组,其中,第一与第二天线端口组各自包含8个不同的天线端口。
在步骤S12中,将基站在水平和垂直空间维度上CSI-RS的指示以传输模式信息单元的形式包含于RRC信令中。
此外,还可以在步骤S12中利用RRC信令的cqi-pmi-ConfigIndex参数指示对通信设备针对水平和垂直空间维度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的配置,其中,与垂直空间维度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的配置对应的cqi-pmi-ConfigIndex参数的取值与水平空间维度的不同。
还可以在步骤S12中利用RRC信令的CSI-RS-Config中的SubframeConfig参数指示对不同维度的参考信号发送时间进行配置,不同维度的参考信号的SubframeConfig参数的取值范围不同。
图1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的流程图,包括如下步骤:基于来自基站的控制消息,确定基站在多个空间维度上分别发送下行参考信号(S21);以及响应于基站的测量指示,对相应空间维度上的下行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并生成相应空间维度上的测量反馈信息(S23)。
其中,控制消息可以包括基站对特定空间维度上的下行参考信号的发送参数以及/或者用户设备对特定空间维度上的所述下行参考信号的测量反馈参数。例如,发送参数包括特定空间维度对应的参考信号端口配置参数、周期配置参数和子帧偏移信息中至少之一,以及反馈参数包括配置给用户设备进行相应于特定空间维度的参考信号的测量反馈周期配置参数以及子帧偏移信息中至少之一。其中,各个空间维度对应的参考信号的发送周期可以被设置为不同。各个空间维度对应的参考信号的测量反馈周期可以被设置为不同。当然,该发送周期和/或反馈周期也可以被设置为相同。
在步骤S21中还可以根据承载具有相同式样的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的不同来确定下行参考信号所对应的空间维度,其中,传输资源对应于子帧或时隙中至少之一。例如,可以根据承载下行参考信号的子帧的位置来确定下行参考信号所对应的空间维度。
在一个示例中,上述方法可以由用户设备执行,如图14中的虚线框所示,在这种情况下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如下步骤:针对多个空间维度中的每一个空间维度,分别从基站接收该空间维度上的下行参考信号(S22),以及向基站发送针对每一个空间维度的参考信号测量反馈(S24)。
其中,在步骤S22中在不同的子帧上接收各个空间维度对应的参考信号,以及在步骤S24中在不同的子帧上发送各个空间维度对应的测量反馈。
例如,在步骤S24中可以仅通过物理上行数据信道发送多个空间维度中的部分空间维度对应的参考信号的测量反馈。在步骤S22中还接收包含对特定空间维度对应的参考信号的非周期测量反馈请求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或者随机接入响应。如前所述,对于周期性的测量反馈,可以通过PUCCH或PUSCH来发送测量反馈结果。
在步骤S24中可以在第一空间维度对应的参考信号测量反馈的上行子帧之后的第一个可用上行子帧上发送第二空间维度对应的参考信号测量反馈。
作为一个示例,下行参考信号为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控制消息为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多个空间维度包括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
其中,RRC信令中包含具有传输模式信息单元形式的基站在水平和垂直空间维度上发送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指示。此外,RRC信令中的cqi-pmi-ConfigIndex参数指示对用户设备针对水平和垂直空间维度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的配置,其中,与垂直空间维度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的配置对应的cqi-pmi-ConfigIndex参数的取值范围与水平空间维度的不同。RRC信令中的CSI-RS-Config中的SubframeConfig参数指示对不同维度的参考信号发送时间的配置,不同维度的参考信号的SubframeConfig参数的取值范围不同。
注意,上述各个方法可以结合或单独使用,其细节在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中已经进行了详细描述,在此不再重复。
<第五实施例>
在该实施例中将给出应用本公开的技术的eNB的示例。
(第一应用示例)
图15是示出可以应用本公开内容的技术的eNB的示意性配置的第一示例的框图。eNB 800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810以及基站设备820。基站设备820和每个天线810可以经由RF线缆彼此连接。
天线810中的每一个均包括单个或多个天线元件(诸如包括在多输入多输出(MIMO)天线中的多个天线元件),并且用于基站设备820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如图15所示,eNB 800可以包括多个天线810。例如,多个天线810可以与eNB 800使用的多个频带兼容。虽然图15示出其中eNB 800包括多个天线810的示例,但是eNB 800也可以包括单个天线810。
基站设备820包括控制器821、存储器822、网络接口823以及无线通信接口825。
控制器821可以为例如CPU或DSP,并且操作基站设备820的较高层的各种功能。例如,控制器821根据由无线通信接口825处理的信号中的数据来生成数据分组,并经由网络接口823来传递所生成的分组。控制器821可以对来自多个基带处理器的数据进行捆绑以生成捆绑分组,并传递所生成的捆绑分组。控制器821可以具有执行如下控制的逻辑功能:该控制诸如为无线资源控制、无线承载控制、移动性管理、接纳控制和调度。该控制可以结合附近的eNB或核心网节点来执行。存储器822包括RAM和ROM,并且存储由控制器821执行的程序和各种类型的控制数据(诸如终端列表、传输功率数据以及调度数据)。
网络接口823为用于将基站设备820连接至核心网824的通信接口。控制器821可以经由网络接口823而与核心网节点或另外的eNB进行通信。在此情况下,eNB 800与核心网节点或其他eNB可以通过逻辑接口(诸如S1接口和X2接口)而彼此连接。网络接口823还可以为有线通信接口或用于无线回程线路的无线通信接口。如果网络接口823为无线通信接口,则与由无线通信接口825使用的频带相比,网络接口823可以使用较高频带用于无线通信。
无线通信接口825支持任何蜂窝通信方案(诸如长期演进(LTE)和LTE-先进),并且经由天线810来提供到位于eNB 800的小区中的终端的无线连接。无线通信接口825通常可以包括例如基带(BB)处理器826和RF电路827。BB处理器826可以执行例如编码/解码、调制/解调以及复用/解复用,并且执行层(例如L1、介质访问控制(MAC)、无线链路控制(RLC)和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的各种类型的信号处理。代替控制器821,BB处理器826可以具有上述逻辑功能的一部分或全部。BB处理器826可以为存储通信控制程序的存储器,或者为包括被配置为执行程序的处理器和相关电路的模块。更新程序可以使BB处理器826的功能改变。该模块可以为插入到基站设备820的槽中的卡或刀片。可替代地,该模块也可以为安装在卡或刀片上的芯片。同时,RF电路827可以包括例如混频器、滤波器和放大器,并且经由天线810来传送和接收无线信号。
如图15所示,无线通信接口825可以包括多个BB处理器826。例如,多个BB处理器826可以与eNB 800使用的多个频带兼容。如图15所示,无线通信接口825可以包括多个RF电路827。例如,多个RF电路827可以与多个天线元件兼容。虽然图15示出其中无线通信接口825包括多个BB处理器826和多个RF电路827的示例,但是无线通信接口825也可以包括单个BB处理器826或单个RF电路827。
(第二应用示例)
图16是示出可以应用本公开内容的技术的eNB的示意性配置的第二示例的框图。eNB 830包括一个或多个天线840、基站设备850和RRH 860。RRH 860和每个天线840可以经由RF线缆而彼此连接。基站设备850和RRH 860可以经由诸如光纤线缆的高速线路而彼此连接。
天线840中的每一个均包括单个或多个天线元件(诸如包括在MIMO天线中的多个天线元件)并且用于RRH 860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如图16所示,eNB 830可以包括多个天线840。例如,多个天线840可以与eNB 830使用的多个频带兼容。虽然图16示出其中eNB 830包括多个天线840的示例,但是eNB 830也可以包括单个天线840。
基站设备850包括控制器851、存储器852、网络接口853、无线通信接口855以及连接接口857。控制器851、存储器852和网络接口853与参照图15描述的控制器821、存储器822和网络接口823相同。
无线通信接口855支持任何蜂窝通信方案(诸如LTE和LTE-先进),并且经由RRH860和天线840来提供到位于与RRH 860对应的扇区中的终端的无线通信。无线通信接口855通常可以包括例如BB处理器856。除了BB处理器856经由连接接口857连接到RRH 860的RF电路864之外,BB处理器856与参照图15描述的BB处理器826相同。如图16所示,无线通信接口855可以包括多个BB处理器856。例如,多个BB处理器856可以与eNB 830使用的多个频带兼容。虽然图16示出其中无线通信接口855包括多个BB处理器856的示例,但是无线通信接口855也可以包括单个BB处理器856。
连接接口857为用于将基站设备850(无线通信接口855)连接至RRH 860的接口。连接接口857还可以为用于将基站设备850(无线通信接口855)连接至RRH 860的上述高速线路中的通信的通信模块。
RRH 860包括连接接口861和无线通信接口863。
连接接口861为用于将RRH 860(无线通信接口863)连接至基站设备850的接口。连接接口861还可以为用于上述高速线路中的通信的通信模块。
无线通信接口863经由天线840来传送和接收无线信号。无线通信接口863通常可以包括例如RF电路864。RF电路864可以包括例如混频器、滤波器和放大器,并且经由天线840来传送和接收无线信号。如图16所示,无线通信接口863可以包括多个RF电路864。例如,多个RF电路864可以支持多个天线元件。虽然图16示出其中无线通信接口863包括多个RF电路864的示例,但是无线通信接口863也可以包括单个RF电路864。
在图15和图16所示的eNB 800和eNB 830中,例如图1和2所描述的收发单元、收发模块可以由无线通信接口825以及无线通信接口855和/或无线通信接口863实现。功能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由控制器821和控制器851实现。例如,控制器821和控制器851可以通过执行参考信号配置模块201和控制消息生成模块202的功能来执行分别对多个空间维度的下行参考信号的配置以及控制消息的生成。
<第六实施例>
在该实施例中将给出应用本公开的技术的用户设备的示例。
(第一应用示例)
图17是示出可以应用本公开内容的技术的智能电话900的示意性配置的示例的框图。智能电话900包括处理器901、存储器902、存储装置903、外部连接接口904、摄像装置906、传感器907、麦克风908、输入装置909、显示装置910、扬声器911、无线通信接口912、一个或多个天线开关915、一个或多个天线916、总线917、电池918以及辅助控制器919。
处理器901可以为例如CPU或片上系统(SoC),并且控制智能电话900的应用层和另外层的功能。存储器902包括RAM和ROM,并且存储数据和由处理器901执行的程序。存储装置903可以包括存储介质,诸如半导体存储器和硬盘。外部连接接口904为用于将外部装置(诸如存储卡和通用串行总线(USB)装置)连接至智能电话900的接口。
摄像装置906包括图像传感器(诸如电荷耦合器件(CCD)和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并且生成捕获图像。传感器907可以包括一组传感器,诸如测量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地磁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麦克风908将输入到智能电话900的声音转换为音频信号。输入装置909包括例如被配置为检测显示装置910的屏幕上的触摸的触摸传感器、小键盘、键盘、按钮或开关,并且接收从用户输入的操作或信息。显示装置910包括屏幕(诸如液晶显示器(LCD)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并且显示智能电话900的输出图像。扬声器911将从智能电话900输出的音频信号转换为声音。
无线通信接口912支持任何蜂窝通信方案(诸如LTE和LTE-先进),并且执行无线通信。无线通信接口912通常可以包括例如BB处理器913和RF电路914。BB处理器913可以执行例如编码/解码、调制/解调以及复用/解复用,并且执行用于无线通信的各种类型的信号处理。同时,RF电路914可以包括例如混频器、滤波器和放大器,并且经由天线916来传送和接收无线信号。无线通信接口912可以为其上集成有BB处理器913和RF电路914的一个芯片模块。如图17所示,无线通信接口912可以包括多个BB处理器913和多个RF电路914。虽然图17示出其中无线通信接口912包括多个BB处理器913和多个RF电路914的示例,但是无线通信接口912也可以包括单个BB处理器913或单个RF电路914。
此外,除了蜂窝通信方案之外,无线通信接口912可以支持另外类型的无线通信方案,诸如短距离无线通信方案、近场通信方案和无线局域网(LAN)方案。在此情况下,无线通信接口912可以包括针对每种无线通信方案的BB处理器913和RF电路914。
天线开关915中的每一个在包括在无线通信接口912中的多个电路(例如用于不同的无线通信方案的电路)之间切换天线916的连接目的地。
天线916中的每一个均包括单个或多个天线元件(诸如包括在MIMO天线中的多个天线元件),并且用于无线通信接口912传送和接收无线信号。如图17所示,智能电话900可以包括多个天线916。虽然图17示出其中智能电话900包括多个天线916的示例,但是智能电话900也可以包括单个天线916。
此外,智能电话900可以包括针对每种无线通信方案的天线916。在此情况下,天线开关915可以从智能电话900的配置中省略。
总线917将处理器901、存储器902、存储装置903、外部连接接口904、摄像装置906、传感器907、麦克风908、输入装置909、显示装置910、扬声器911、无线通信接口912以及辅助控制器919彼此连接。电池918经由馈线向图17所示的智能电话900的各个块提供电力,馈线在图中被部分地示为虚线。辅助控制器919例如在睡眠模式下操作智能电话900的最小必需功能。
在图17所示的智能电话900中,例如图11和12所描述的收发单元、收发模块可以由无线通信接口912实现。功能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由处理器901或辅助控制器919实现。例如,处理器901或辅助控制器919可以通过执行确定模块401和反馈生成模块402的功能而分别实现对多空间维度的每一个空间维度的下行参考信号的测量反馈。
(第二应用示例)
图18是示出可以应用本公开内容的技术的汽车导航设备920的示意性配置的示例的框图。汽车导航设备920包括处理器921、存储器922、全球定位系统(GPS)模块924、传感器925、数据接口926、内容播放器927、存储介质接口928、输入装置929、显示装置930、扬声器931、无线通信接口933、一个或多个天线开关936、一个或多个天线937以及电池938。
处理器921可以为例如CPU或SoC,并且控制汽车导航设备920的导航功能和另外的功能。存储器922包括RAM和ROM,并且存储数据和由处理器921执行的程序。
GPS模块924使用从GPS卫星接收的GPS信号来测量汽车导航设备920的位置(诸如纬度、经度和高度)。传感器925可以包括一组传感器,诸如陀螺仪传感器、地磁传感器和空气压力传感器。数据接口926经由未示出的终端而连接到例如车载网络941,并且获取由车辆生成的数据(诸如车速数据)。
内容播放器927再现存储在存储介质(诸如CD和DVD)中的内容,该存储介质被插入到存储介质接口928中。输入装置929包括例如被配置为检测显示装置930的屏幕上的触摸的触摸传感器、按钮或开关,并且接收从用户输入的操作或信息。显示装置930包括诸如LCD或OLED显示器的屏幕,并且显示导航功能的图像或再现的内容。扬声器931输出导航功能的声音或再现的内容。
无线通信接口933支持任何蜂窝通信方案(诸如LTE和LTE-先进),并且执行无线通信。无线通信接口933通常可以包括例如BB处理器934和RF电路935。BB处理器934可以执行例如编码/解码、调制/解调以及复用/解复用,并且执行用于无线通信的各种类型的信号处理。同时,RF电路935可以包括例如混频器、滤波器和放大器,并且经由天线937来传送和接收无线信号。无线通信接口933还可以为其上集成有BB处理器934和RF电路935的一个芯片模块。如图18所示,无线通信接口933可以包括多个BB处理器934和多个RF电路935。虽然图18示出其中无线通信接口933包括多个BB处理器934和多个RF电路935的示例,但是无线通信接口933也可以包括单个BB处理器934或单个RF电路935。
此外,除了蜂窝通信方案之外,无线通信接口933可以支持另外类型的无线通信方案,诸如短距离无线通信方案、近场通信方案和无线LAN方案。在此情况下,针对每种无线通信方案,无线通信接口933可以包括BB处理器934和RF电路935。
天线开关936中的每一个在包括在无线通信接口933中的多个电路(诸如用于不同的无线通信方案的电路)之间切换天线937的连接目的地。
天线937中的每一个均包括单个或多个天线元件(诸如包括在MIMO天线中的多个天线元件),并且用于无线通信接口933传送和接收无线信号。如图18所示,汽车导航设备920可以包括多个天线937。虽然图18示出其中汽车导航设备920包括多个天线937的示例,但是汽车导航设备920也可以包括单个天线937。
此外,汽车导航设备920可以包括针对每种无线通信方案的天线937。在此情况下,天线开关936可以从汽车导航设备920的配置中省略。
电池938经由馈线向图18所示的汽车导航设备920的各个块提供电力,馈线在图中被部分地示为虚线。电池938累积从车辆提供的电力。
在图18示出的汽车导航设备920中,例如图11和12所描述的收发单元和收发模块可以由无线通信接口933实现。功能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由处理器921实现。例如,例如,处理器921可以通过执行确定模块401和反馈生成模块402的功能而分别实现对多空间维度的每一个空间维度的下行参考信号的测量反馈。
本公开内容的技术也可以被实现为包括汽车导航设备920、车载网络941以及车辆模块942中的一个或多个块的车载系统(或车辆)940。车辆模块942生成车辆数据(诸如车速、发动机速度和故障信息),并且将所生成的数据输出至车载网络941。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能够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的全部或者任何步骤或部件,可以在任何计算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介质等)或者计算装置的网络中,以硬件、固件、软件或者其组合的形式实现,这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阅读了本发明的描述的情况下利用其基本电路设计知识或者基本编程技能就能实现的。
而且,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存储有机器可读取的指令代码的程序产品。所述指令代码由机器读取并执行时,可执行上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
相应地,用于承载上述存储有机器可读取的指令代码的程序产品的存储介质也包括在本发明的公开中。所述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软盘、光盘、磁光盘、存储卡、存储棒等等。
在通过软件或固件实现本发明的情况下,从存储介质或网络向具有专用硬件结构的计算机(例如图19所示的通用计算机1900)安装构成该软件的程序,该计算机在安装有各种程序时,能够执行各种功能等。
在图19中,中央处理单元(CPU)1901根据只读存储器(ROM)1902中存储的程序或从存储部分1908加载到随机存取存储器(RAM)1903的程序执行各种处理。在RAM 1903中,也根据需要存储当CPU 1901执行各种处理等等时所需的数据。CPU 1901、ROM 1902和RAM 1903经由总线1904彼此连接。输入/输出接口1905也连接到总线1904。
下述部件连接到输入/输出接口1905:输入部分1906(包括键盘、鼠标等等)、输出部分1907(包括显示器,比如阴极射线管(CRT)、液晶显示器(LCD)等,和扬声器等)、存储部分1908(包括硬盘等)、通信部分1909(包括网络接口卡比如LAN卡、调制解调器等)。通信部分1909经由网络比如因特网执行通信处理。根据需要,驱动器1910也可连接到输入/输出接口1905。可移除介质1911比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被安装在驱动器1910上,使得从中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到存储部分1908中。
在通过软件实现上述系列处理的情况下,从网络比如因特网或存储介质比如可移除介质1911安装构成软件的程序。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种存储介质不局限于图19所示的其中存储有程序、与设备相分离地分发以向用户提供程序的可移除介质1911。可移除介质1911的例子包含磁盘(包含软盘(注册商标))、光盘(包含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和数字通用盘(DVD))、磁光盘(包含迷你盘(MD)(注册商标))和半导体存储器。或者,存储介质可以是ROM 1902、存储部分1908中包含的硬盘等等,其中存有程序,并且与包含它们的设备一起被分发给用户。
还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发明的装置、方法和系统中,各部件或各步骤是可以分解和/或重新组合的。这些分解和/或重新组合应该视为本发明的等效方案。并且,执行上述系列处理的步骤可以自然地按照说明的顺序按时间顺序执行,但是并不需要一定按时间顺序执行。某些步骤可以并行或彼此独立地执行。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此外,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虽然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应当明白,上面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只是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作出各种修改和变更而没有背离本发明的实质和范围。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及其等效含义来限定。
Claims (33)
1.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被配置为
基于基站的天线配置对所述基站的下行参考信号在多个空间维度上分别进行配置;以及
生成包含所述基站在多个空间维度上分别发送所述下行参考信号的指示的控制消息,以用于所述基站服务的通信设备,
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收发单元,被配置为针对所述多个空间维度中的每一个空间维度,分别向所述通信设备发送该空间维度上的下行参考信号,以及从所述通信设备接收针对每一个空间维度的参考信号测量反馈,
其中,所述收发单元被配置为在第一空间维度对应的参考信号测量反馈的上行子帧之后的第一个可用上行子帧上接收第二空间维度对应的参考信号测量反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被配置为将不同空间维度的下行参考信号配置为通过不同的天线端口来发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还被配置为将不同空间维度的下行参考信号以相同的式样映射至不同的传输资源上,以便所述通信设备区分相应空间维度的下行参考信号,其中,所述传输资源对应于子帧或时隙中至少之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还被配置为将所述基站对特定空间维度上的所述下行参考信号的发送参数以及/或者通信设备对特定空间维度上的所述下行参考信号的测量反馈参数包含于所述控制消息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发送参数包括特定空间维度对应的参考信号端口配置参数、周期配置参数和子帧偏移信息中至少之一,以及所述反馈参数包括配置给通信设备进行相应于特定空间维度的参考信号的测量反馈周期配置参数以及子帧偏移信息中至少之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中,各个空间维度对应的参考信号的发送周期被设置为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中,各个空间维度对应的参考信号的测量反馈周期被设置为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收发单元被配置为在不同的子帧上发送各个空间维度对应的参考信号,以及在不同的子帧上接收各个空间维度对应的测量反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收发单元仅通过物理上行数据信道接收所述多个空间维度中的部分空间维度对应的参考信号的测量反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还被配置为将对特定空间维度对应的参考信号的非周期测量反馈请求包含于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或者随机接入响应中以用于所述通信设备。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下行参考信号为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所述控制消息为无线资源控制信令。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多个空间维度包括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被配置为为水平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配置第一天线端口组和为垂直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配置第二天线端口组,其中,第一与第二天线端口组各自包含8个不同的天线端口。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将所述基站在水平和垂直空间维度上发送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指示以传输模式信息单元的形式包含于所述无线资源控制信令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利用所述无线资源控制信令的cqi-pmi-ConfigIndex参数指示对通信设备针对水平和垂直空间维度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的配置,其中,与垂直空间维度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的配置对应的cqi-pmi-ConfigIndex参数的取值与水平空间维度的不同。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利用所述无线资源控制信令的CSI-RS-Config中的SubframeConfig参数指示对不同维度的参考信号发送时间进行配置,不同维度的参考信号的SubframeConfig参数的取值范围不同。
17.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被配置为
基于来自基站的控制消息,确定所述基站在多个空间维度上分别发送下行参考信号;以及
响应于所述基站的测量指示,对相应空间维度上的下行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并生成相应空间维度上的测量反馈信息,
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收发单元,被配置为针对所述多个空间维度中的每一个空间维度,分别从所述基站接收该空间维度上的下行参考信号,以及向所述基站发送针对每一个空间维度的参考信号测量反馈,
其中,所述收发单元被配置为在第一空间维度对应的参考信号测量反馈的上行子帧之后的第一个可用上行子帧上发送第二空间维度对应的参考信号测量反馈。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控制消息包括所述基站对特定空间维度上的下行参考信号的发送参数以及/或者所述装置对特定空间维度上的所述下行参考信号的测量反馈参数。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发送参数包括特定空间维度对应的参考信号端口配置参数、周期配置参数和子帧偏移信息中至少之一,以及所述反馈参数包括配置给所述装置进行相应于特定空间维度的参考信号的测量反馈周期配置参数以及子帧偏移信息中至少之一。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中,各个空间维度对应的参考信号的发送周期被设置为不同。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中,各个空间维度对应的参考信号的测量反馈周期被设置为不同。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还被配置为根据承载具有相同式样的下行参考信号的传输资源的不同来确定下行参考信号所对应的空间维度,其中,所述传输资源对应于子帧或时隙中至少之一。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被配置为根据承载下行参考信号的子帧的位置来确定下行参考信号所对应的空间维度。
24.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收发单元被配置为在不同的子帧上接收各个空间维度对应的参考信号,以及在不同的子帧上发送各个空间维度对应的测量反馈。
25.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收发单元仅通过物理上行数据信道发送所述多个空间维度中的部分空间维度对应的参考信号的测量反馈。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收发单元还被配置为接收包含对特定空间维度对应的参考信号的非周期测量反馈请求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或者随机接入响应。
27.根据权利要求17至2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下行参考信号为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所述控制消息为无线资源控制信令。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多个空间维度包括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无线资源控制信令中包含具有传输模式信息单元形式的所述基站在水平和垂直空间维度上发送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的指示。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无线资源控制信令中的cqi-pmi-ConfigIndex参数指示对所述装置针对水平和垂直空间维度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的配置,其中,与垂直空间维度的信道状态信息反馈的配置对应的cqi-pmi-ConfigIndex参数的取值范围与水平空间维度的不同。
31.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无线资源控制信令中的CSI-RS-Config中的SubframeConfig参数指示对不同维度的参考信号发送时间的配置,不同维度的参考信号的SubframeConfig参数的取值范围不同。
32.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
基于基站的天线配置对所述基站的下行参考信号在多个空间维度上分别进行配置;
生成包含所述基站在多个空间维度上分别发送所述下行参考信号的指示的控制消息,以用于所述基站服务的通信设备;
针对所述多个空间维度中的每一个空间维度,分别向所述通信设备发送该空间维度上的下行参考信号;以及
从所述通信设备接收针对每一个空间维度的参考信号测量反馈,
其中,在第一空间维度对应的参考信号测量反馈的上行子帧之后的第一个可用上行子帧上接收第二空间维度对应的参考信号测量反馈。
33.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
基于来自基站的控制消息,确定所述基站在多个空间维度上分别发送下行参考信号;
针对所述多个空间维度中的每一个空间维度,分别从所述基站接收该空间维度上的下行参考信号;
响应于所述基站的测量指示,对相应空间维度上的下行参考信号进行测量并生成相应空间维度上的测量反馈信息;以及
向所述基站发送针对每一个空间维度的参考信号测量反馈,
其中,在第一空间维度对应的参考信号测量反馈的上行子帧之后的第一个可用上行子帧上发送第二空间维度对应的参考信号测量反馈。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158311.5A CN106160823B (zh) | 2015-04-03 | 2015-04-03 | 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和方法 |
EP16771326.2A EP3280071A4 (en) | 2015-04-03 | 2016-03-25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
US15/561,557 US10911119B2 (en) | 2015-04-03 | 2016-03-25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
PCT/CN2016/077360 WO2016155571A1 (zh) | 2015-04-03 | 2016-03-25 | 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和方法 |
JP2017545625A JP6939558B2 (ja) | 2015-04-03 | 2016-03-25 | 無線通信のための装置と方法 |
US17/141,234 US20210159959A1 (en) | 2015-04-03 | 2021-01-05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158311.5A CN106160823B (zh) | 2015-04-03 | 2015-04-03 | 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和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160823A CN106160823A (zh) | 2016-11-23 |
CN106160823B true CN106160823B (zh) | 2021-02-05 |
Family
ID=570041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158311.5A Active CN106160823B (zh) | 2015-04-03 | 2015-04-03 | 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和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10911119B2 (zh) |
EP (1) | EP3280071A4 (zh) |
JP (1) | JP6939558B2 (zh) |
CN (1) | CN106160823B (zh) |
WO (1) | WO201615557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160823B (zh) * | 2015-04-03 | 2021-02-05 | 索尼公司 | 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和方法 |
JP6759858B2 (ja) * | 2016-08-26 | 2020-09-23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センサ装置 |
KR102377653B1 (ko) | 2017-11-17 | 2022-03-24 | 지티이 코포레이션 | 제어 송신 방법 및 장치 |
WO2019200595A1 (zh) * | 2018-04-19 | 2019-10-24 |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和通信设备 |
CN112368968B (zh) * | 2018-07-10 | 2022-04-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上报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CN110753400A (zh) | 2018-07-24 | 2020-02-04 | 索尼公司 | 用户设备、电子设备、无线通信方法和存储介质 |
US10951283B2 (en) * | 2018-08-02 | 2021-03-1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aired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s in multi-transmission/reception point operation |
WO2020030738A1 (en) * | 2018-08-09 | 2020-02-13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Reference signal and early termin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WO2025107131A1 (zh) * | 2023-11-20 | 2025-05-30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信道状态信息反馈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47699A (zh) * | 2008-05-30 | 2011-05-04 |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 点对多点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的上行链路信道 |
CN102293039A (zh) * | 2009-01-26 | 2011-12-21 | 夏普株式会社 | 无线通信系统、基站装置、移动站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CN104052532A (zh) * | 2013-03-15 | 2014-09-1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信道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462676B2 (en) * | 2006-10-17 | 2013-06-11 | Intel Corporation | Frame structure for support of large delay spread deployment scenarios |
EP2583520A1 (en) * | 2010-06-21 | 2013-04-24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Transmission of reference signals |
US8750887B2 (en) * | 2010-07-16 | 2014-06-10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Multi-cell signaling of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 and 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muting |
CN102378275B (zh) * | 2010-08-13 | 2015-08-05 |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获取增强的信道质量指示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US9252930B2 (en) * | 2011-01-07 | 2016-02-02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method and equipment |
JP5383725B2 (ja) * | 2011-02-10 | 2014-01-08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送信方法、受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
CN103563270A (zh) * | 2011-02-11 | 2014-02-05 | 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 | 使用多传送和接收点的无线通信系统 |
US8909295B2 (en) * | 2011-02-25 | 2014-12-09 | Fujitsu Limited | Transceiver set selection and communication scheme for a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
WO2012124113A1 (ja) * | 2011-03-17 | 2012-09-20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無線基地局装置、無線基地局装置における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US8599711B2 (en) * | 2011-04-08 | 2013-12-03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Reference signal port discovery involving transmission points |
EP2719228A4 (en) * | 2011-06-08 | 2014-11-05 | Nokia Solutions & Networks Oy | EMISSION POWER |
US8917679B2 (en) * | 2011-08-16 | 2014-12-23 | Nokia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signaling the overlap of downlink control and data channels |
US9369898B2 (en) * | 2011-10-10 | 2016-06-14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device for measuring interferenc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WO2013055193A2 (ko) * | 2011-10-13 | 2013-04-1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의 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JP5845545B2 (ja) * | 2011-11-04 | 2016-01-20 | インテル・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 協調マルチポイント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リンク適応 |
CN104012011B (zh) * | 2011-11-04 | 2018-11-13 | 英特尔公司 | 用于下行链路多点协作通信的配置的信令 |
US8953478B2 (en) * | 2012-01-27 | 2015-02-10 | Intel Corporation | Evolved node B and method for coherent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with per CSI-RS feedback |
EP2813007A4 (en) * | 2012-02-06 | 2015-10-28 | Intel Corp | CONTROL SIGNALS FOR THE CONFIGURATION OF DOWNLINK COORDINATED MULTIPOINT COMMUNICATIONS |
US20130258954A1 (en) * | 2012-03-30 | 2013-10-03 |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 Devices for selecting a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port |
US9119209B2 (en) * | 2012-03-30 | 2015-08-25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hannel-state-information pilot design for an advanced wireless network |
KR20150009980A (ko) * | 2012-04-27 | 2015-01-27 | 마벨 월드 트레이드 리미티드 | 기지국들과 모바일 통신 단말기들 사이의 CoMP 통신 |
EP2847937B1 (en) * | 2012-05-08 | 2019-07-10 |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porting feedback in cooperative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
US9083479B2 (en) * | 2012-05-11 | 2015-07-14 | Intel Corporation | Signaling for downlink coordinated multipoin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3391622B (zh) * | 2012-05-11 | 2018-08-2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同步跟踪参考信号的发送处理方法及装置 |
EP3681051B1 (en) * | 2012-06-11 | 2023-02-22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recep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WO2014019874A1 (en) * | 2012-08-03 | 2014-02-06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Interference measurement resource (imr) signaling and use to support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between cells |
CN103580820A (zh) * | 2012-08-03 | 2014-02-12 |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控制ri报告的方法及装置 |
US8686364B1 (en) * | 2012-09-17 | 2014-04-01 | Jp3 Measurement, Ll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energy content and detecting contaminants in a fluid stream |
KR101971079B1 (ko) * | 2012-09-20 | 2019-08-13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피드백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WO2014046516A1 (en) * | 2012-09-24 | 2014-03-27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or receiving reference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9843427B2 (en) * | 2012-11-28 | 2017-12-12 | Kyocera Corporation | Base station, processor,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and user terminal |
US9407302B2 (en) * | 2012-12-03 | 2016-08-02 | Intel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 device, mobile terminal, method for requesting information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information |
KR102019815B1 (ko) * | 2013-02-05 | 2019-09-10 | 주식회사 팬택 | 단말, 단말의 채널 상태 정보를 위한 기준 신호 수신 방법, 기지국, 및 기지국의 채널 상태 정보를 위한 기준 신호 전송 방법 |
WO2014179958A1 (en) * | 2013-05-09 | 2014-11-13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EP2995113B1 (en) * | 2013-05-09 | 2020-12-02 |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 Measurements in a wireless system |
US9755713B2 (en) * | 2013-07-15 | 2017-09-05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reference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multiple antennas |
KR102064939B1 (ko) * | 2013-08-07 | 2020-01-13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다수의 이차원 배열 안테나를 사용하는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피드백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US10027395B2 (en) * | 2013-10-24 | 2018-07-17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device for repor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KR102105649B1 (ko) * | 2014-01-29 | 2020-06-0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셀룰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상태 보고 방법 및 장치 |
US20180289120A1 (en) * | 2014-04-02 | 2018-10-11 | Shadecraft, Inc. | Intelligent Umbrella and Intelligent Shading Charging System Receiving Messages from a Mobile Computing or Communications Device |
US20170318922A1 (en) * | 2016-05-09 | 2017-11-09 | Shadecraft, LLC | Automatic Operation of Shading Object, Intelligent Umbrella and Intelligent Shading Charging System |
KR102258289B1 (ko) * | 2014-05-22 | 2021-05-31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이차원 배열 안테나를 사용하는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채널 피드백의 생성 및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EP3709697A1 (en) * | 2014-09-25 | 2020-09-16 | NTT DoCoMo, Inc. |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
CN106160823B (zh) * | 2015-04-03 | 2021-02-05 | 索尼公司 | 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和方法 |
CN106301490B (zh) * | 2015-05-15 | 2021-08-13 | 索尼公司 | 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和方法 |
EP3306843B1 (en) * | 2015-05-25 | 2023-04-05 | Sony Group Corporatio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
EP4255016A3 (en) * | 2015-07-10 | 2024-01-24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repor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
US10455395B2 (en) * | 2016-05-09 | 2019-10-22 | Armen Sevada Gharabegian | Shading object, intelligent umbrella and intelligent shading charging security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
US20190078347A1 (en) * | 2017-09-10 | 2019-03-14 | Shadecraft, Inc. | Intelligent umbrella or robotic shading system including rodent repelling device and/or insect disabling device |
CN110035518B (zh) * | 2018-01-12 | 2022-05-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KR20250058117A (ko) * | 2018-02-16 | 2025-04-29 | 레노보 (싱가포르) 피티이. 엘티디. | 그랜트-프리 업링크 전송을 위한 전력 제어를 갖는 방법 및 장치 |
CN108768583A (zh) * | 2018-03-30 | 2018-11-06 | 重庆邮电大学 | 一种基于lte-a的数据源模拟平台 |
-
2015
- 2015-04-03 CN CN201510158311.5A patent/CN106160823B/zh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03-25 EP EP16771326.2A patent/EP3280071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6-03-25 JP JP2017545625A patent/JP6939558B2/ja active Active
- 2016-03-25 WO PCT/CN2016/077360 patent/WO2016155571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6-03-25 US US15/561,557 patent/US10911119B2/en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01-05 US US17/141,234 patent/US20210159959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47699A (zh) * | 2008-05-30 | 2011-05-04 |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 点对多点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的上行链路信道 |
CN102293039A (zh) * | 2009-01-26 | 2011-12-21 | 夏普株式会社 | 无线通信系统、基站装置、移动站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CN104052532A (zh) * | 2013-03-15 | 2014-09-1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信道参考信号的发送方法和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280071A4 (en) | 2018-12-19 |
EP3280071A1 (en) | 2018-02-07 |
US20210159959A1 (en) | 2021-05-27 |
JP6939558B2 (ja) | 2021-09-22 |
US20180083682A1 (en) | 2018-03-22 |
CN106160823A (zh) | 2016-11-23 |
US10911119B2 (en) | 2021-02-02 |
JP2018514965A (ja) | 2018-06-07 |
WO2016155571A1 (zh) | 2016-10-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997524B2 (en) | Base station side device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nd user side device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
CN106160823B (zh) | 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和方法 | |
CN110999103B (zh) |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方法和介质 | |
US11223406B2 (e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 |
CN109314553B (zh)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和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 |
US12143188B2 (en) | Network device, user equipmen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 |
CN110392438A (zh) |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US10826590B2 (e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 |
US12289761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 |
JP7268676B2 (ja) | 電子装置 | |
CN113261360A (zh) |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KR20200098567A (ko) | 전자 장치, 무선 통신 방법, 및 컴퓨터 판독가능 매체 | |
WO2022028318A1 (zh) |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