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57929B - 显示屏亮度衰减的调整系统及其亮度调整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屏亮度衰减的调整系统及其亮度调整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157929B CN106157929B CN201510198815.XA CN201510198815A CN106157929B CN 106157929 B CN106157929 B CN 106157929B CN 201510198815 A CN201510198815 A CN 201510198815A CN 106157929 B CN106157929 B CN 10615792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rightness
- sub
- pixel
- dynamic
- usage amou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屏亮度衰减的调整系统及其亮度调整方法,亮度衰减的调整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微控制单元/图形处理器、驱动芯片、以及显示屏,在显示屏中包括有复数个子像素,在微控制单元/图形处理器和驱动芯片中的至少一者配置有颜色使用量表格,用来记录每一个子像素的颜色使用量;在微控制单元/图形处理器和驱动芯片中的至少一者配置有动态等化器,所述动态等化器根据所述颜色使用量表格所记录的各个子像素的颜色使用量而对各个子像素的颜色使用量进行等化以使各个子像素的颜色使用量趋近。本发明通过颜色使用量表格记录不同子像素的颜色使用量,再通过动态等化器让每个子像素的颜色使用量尽可能趋近相同,以解决光衰不平衡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调整系统及其调整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屏亮度衰减的调整系统及其亮度调整方法。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是一种薄膜多层器件,由碳分子或聚合物组成,它们的构成是:(1)金属箔、薄膜或平板(刚性或弹性)平台;(2)电极层;(3)活性物质层;(4)反电极层;(5)保护层,其中,至少一个电极必须是透明的。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有宽泛的发射光谱,这给OLED带来一个强于LED的优点,能通过细微改变器件的化学组成来调谐OLED的发光波长峰值,因此在OLED中能够轻易得到高质量的白光,预计未来白光质量将进一步改善。
AMOLED(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主动有机发光二极管)相较于传统的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有更多的优点以及更好的性能,然而AMOLED显示屏由于亮度衰减所延伸的各种问题,仍然没有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AMOLED显示屏的每个子像素都是各自独立发光,因此具备更大的弹性可以控制每个子像素,然而却也因为RGB不同子像素的材料不同,以及使用程度不同而产生光衰不平衡的现象。除此之外,显示屏亮度衰减也造成使用寿命的问题,使用越久亮度越低,虽然还没有故障,但是太低的亮度将严重影响显示效果,也会降低使用者继续使用的意愿。
现行的AMOLED显示屏对于光衰不平衡还没有完美的调整方法,普遍是采用消极的作法,例如避免使用颜色对比较大的图片、取消状态列、避免长时间使用同的图案等方法。另外也有专门针对消除光衰不平衡的方式,其作法是在平常较少使用到的区域(例如状态列),产生红、绿、蓝或白光,加速这些区域的光衰以达到跟其他区域相同的光衰程度。然而上述这几种作法效果不佳,因为会影响正常使用或是无法精确的对各别有问题的像素进行处理。
显示屏亮度衰减会影响显示效果,传统上只能通过亮度调整进行,而一般的亮度调整范围是固定的。如果亮度调整范围太小,则无法有效解决长时间使用后显示屏亮度衰减的问题;如果调整范围太大,则可能会让使用者一开始就将显示屏的亮度设定为最大亮度,让亮度以最快的速度衰减,如此将会严重影响寿命。另外,传统的亮度调整方式是相对值而不是绝对值,这是因为传统的亮度调整缺乏亮度的回馈机制,因此无法对输出亮度做精确的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显示屏亮度衰减的调整系统及其亮度调整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光衰不平衡等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显示屏亮度衰减的调整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微控制单元/图形处理器、驱动芯片、以及显示屏,在所述显示屏中包括有复数个子像素,在所述微控制单元/图形处理器和所述驱动芯片中的至少一者配置有颜色使用量表格,所述颜色使用量表格用来记录每一个所述子像素的颜色使用量,所述子像素的颜色使用量为与所述子像素对应的颜色数值和显示时间的乘积;在所述微控制单元/图形处理器和所述驱动芯片中的至少一者配置有动态等化器,所述动态等化器根据所述颜色使用量表格所记录的各个所述子像素的颜色使用量而对各个所述子像素的颜色使用量进行等化以使各个所述子像素的颜色使用量趋近相同。
优选地,所述显示屏连接有动态亮度调整器,所述动态亮度调整器用于随着各个子像素的颜色使用量的增加而自动调整亮度或是增加可调亮度的范围。
优选地,所述显示屏配置有用于实时监控所述子像素的亮度的亮度感应器,所述动态等化器和/或所述动态亮度调整器与所述亮度感应器配合以确保所述动态等化器达到预期的等化效果和/或所述动态亮度调整器达到预期的输出亮度调整效果。
优选地,所述显示屏配置有用于实时监控子像素的亮度的亮度感应器,所述亮度感应器与所述动态等化器配合以确保所述动态等化器达到预期的等化效果。
优选地,所述亮度感应器包括在所述显示屏的外围设置的一个或多个冗余像素,所述冗余像素的显示内容与邻近的所述子像素相同。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亮度调整系统的亮度调整方法,所述显示屏亮度调整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微控制单元/图形处理器、驱动芯片、以及显示屏,在所述显示屏中包括有复数个子像素,在所述微控制单元/图形处理器和所述驱动芯片中的至少一者配置有颜色使用量表格,在所述微控制单元/图形处理器和所述驱动芯片中的至少一者配置有动态等化器;所述亮度调整方法包括:当所述微控制单元/图形处理器送出一个子像素信号或是所述驱动芯片接收到一个子像素信号之后,在所述颜色使用量表格上累加并记录与这一个所述子像素对应的颜色使用量,所述子像素的颜色使用量是将所述子像素对应的颜色数值对显示时间做累积而得到的;在显示屏使用过程中,所述动态等化器根据所述颜色使用量表格所记录的各个所述子像素的颜色使用量而对各个所述子像素的颜色使用量进行等化以使各个子像素的颜色使用量趋近相同。
优选地,还包括:在所述亮度调整系统中配置与所述显示屏连接的动态亮度调整器,随着各个所述子像素的颜色使用量的增加,利用所述动态亮度调整器自动调整亮度或是增加可调亮度的范围;所述动态亮度调整器的调整方式包括自动调整方式和/或手动调整方式;所述自动调整方式包括随着各个所述子像素的颜色使用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第一电压源与第二电压源之间的压差,使输出亮度保持一致;所述手动调整方式包括根据颜色使用量动态调整最大亮度及最小亮度的范围,以提供更大范围的可调亮度。
优选地,还包括:所述显示屏配置有用于实时监控所述子像素亮度的亮度感应器;所述动态等化器根据所述亮度感应器所实时监控得到的所述子像素的亮度而对各个所述子像素的颜色使用量进行进一步等化,和/或所述动态亮度调整器根据所述亮度感应器所实时监控得到的所述子像素的亮度而动态调整所述第一电压源与所述第二电压源之间的压差以使所述显示屏的输出亮度自始至终维持在相同的亮度。
优选地,还包括:所述显示屏配置有用于实时监控所述子像素亮度的亮度感应器;所述动态等化器根据所述亮度感应器所实时监控得到的所述子像素的亮度而对各个所述子像素的颜色使用量进行进一步等化。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颜色使用量表格记录不同子像素的颜色使用量,再通过动态等化器让每个子像素的颜色使用量尽可能的趋近,以解决光衰不平衡的问题。此外,随着颜色使用量的增加,动态亮度调整器将会动态调整输出亮度,以解决长时间使用后亮度逐渐衰减的问题。为确保最后的显示效果符合预期,将使用亮度感应器实时测量子像素的最后输出亮度以确保每个子像素的输出均匀且亮度符合预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显示屏亮度衰减的调整系统在实施例一中的原理框图。
图2为本发明显示屏亮度衰减的调整系统在实施例二中的原理框图。
图3为本发明显示屏亮度衰减的调整系统在实施例三中的原理框图。
图4为本发明显示屏亮度衰减的调整系统在实施例四中的原理框图。
图5为本发明显示屏亮度衰减的调整系统在实施例五中的原理框图。
图6为本发明显示屏亮度衰减的调整系统在实施例六中的原理框图。
图7为本发明显示屏亮度衰减的调整系统在实施例七中的原理框图。
图8为本发明显示屏亮度衰减的调整系统在实施例八中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为本发明显示屏亮度衰减的调整系统在实施例一中的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显示屏亮度衰减的调整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微控制单元/图形处理器(MCU/GPU)、驱动芯片(Driver IC)、以及显示屏,在所述显示屏中包括有复数个子像素,在微控制单元/图形处理器(MCU/GPU)内配置有颜色使用量表格(Color usage table),所述颜色使用量表格用来记录每一个子像素的颜色使用量,所述子像素的颜色使用量为与所述子像素对应的颜色数值和显示时间的乘积;驱动芯片(Driver IC)内配置有一个动态等化器(Dynamic equalizer),所述动态等化器根据所述颜色使用量表格所记录的各个所述子像素的颜色使用量而对各个所述子像素的颜色使用量进行等化以使各个所述子像素的颜色使用量趋近。颜色使用量表格跟动态等化器可以放在相同的IC(芯片)或不同的IC。微控制单元/图形处理器(MCU/GPU)产生图像信号,然后传递给驱动芯片(Driver IC),因此微控制单元/图形处理器(MCU/GPU)、驱动芯片(Driver IC)将会拥有每个所述子像素的亮度。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2,为本发明显示屏亮度衰减的调整系统在实施例二中的原理框图。如图2所示,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二中的颜色使用量表格(Color usage table)和动态等化器(Dynamic equalizer)均配置于微控制单元/图形处理器(MCU/GPU)内。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3,为本发明显示屏亮度衰减的调整系统在实施例三中的原理框图。如图3所示,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三中的微控制单元/图形处理器(MCU/GPU)内配置有动态等化器(Dynamic equalizer),驱动芯片(Driver IC)内配置有颜色使用量表格(Color usage table)。
实施例四
请参阅图4,为本发明显示屏亮度衰减的调整系统在实施例四中的原理框图。如图4所示,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四中的颜色使用量表格(Color usage table)和动态等化器(Dynamic equalizer)均配置于驱动芯片(Driver IC)内。
实施例五
请参阅图5,为本发明显示屏亮度衰减的调整系统在实施例五中的原理框图。如图5所示,实施例五与实施例二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五中的显示屏还连接有动态亮度调整器(Dynamic brightness adjuster),所述动态亮度调整器用于随着各个子像素的颜色使用量的增加而自动调整亮度或是增加可调亮度的范围。
实施例六
请参阅图6,为本发明显示屏亮度衰减的调整系统在实施例六中的原理框图。如图6所示,实施例六与实施例五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六中颜色使用量表格(Colorusage table)和动态等化器(Dynamic equalizer)是配置于驱动芯片(Driver IC)内。
实施例七
请参阅图7,为本发明显示屏亮度衰减的调整系统在实施例七中的原理框图。如图7所示,实施例七与实施例二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七中的显示屏配置有亮度感应器,用于实时监控各个子像素的亮度。所述亮度感应器与所述动态等化器配合以确保所述动态等化器达到预期的等化效果。在本实施例中,亮度感应器包括在所述显示屏的外围设置的一个或多个冗余像素(Redundant pixel),所述冗余像素的显示内容与邻近的所述子像素相同,如此既可以达到监控亮度的目的,又不会对最终的显示效果造成影响。由于所述冗余像素的显示内容与邻近的所述子像素相同,因此,所述冗余像素的输出亮度将可以代表邻近的所述子像素的输出亮度。
实施例八
请参阅图8,为本发明显示屏亮度衰减的调整系统在实施例八中的原理框图。如图8所示,实施例八与实施例五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实施例八中的显示屏配置有亮度感应器,用于实时监控各个子像素的亮度。所述动态等化器和/或所述动态亮度调整器与所述亮度感应器配合以确保所述动态等化器达到预期的等化效果和/或所述动态亮度调整器达到预期的输出亮度调整效果。
为方便说明,本发明主要以传统的RGB三原色作为例子,但本发明同样可适用于不同像素排列或是不同光源的使用,例如pentile像素排列(pentile像素排列是一种现在一些采用OLED材质的RGB子像素的排列方式)或是RGBW四种光源。亮度调整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微控制单元/图形处理器、驱动芯片、以及显示屏,在所述微控制单元/图形处理器和所述驱动芯片的至少一者配置有颜色使用量表格,在所述微控制单元/图形处理器和所述驱动芯片的至少一者配置有动态等化器,本发明显示屏亮度衰减的调整系统的调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当微控制单元/图形处理器(MCU/GPU)送出一个子像素信号或是驱动芯片(DriverIC)接收到一个子像素信号之后,在颜色使用量表格上的相应位置进行累加并记录与这一个子像素对应的颜色使用量,所述子像素的颜色使用量为与所述子像素对应的颜色数值和显示时间的乘积。颜色使用量表格可以先暂存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储器)里面进行累加,然后再写入闪存(Flash)或其它储存介质;也可以不使用RAM,直接在Flash或其它储存介质进行累加后再写入。颜色使用量表格的大小至少要能包含显示屏上的所有子像素,例如一个Full HD(Full High Definition,全高清)的显示屏的颜色使用量表格至少要能储存1920*1080*3个子像素的数值,数值的长度没有限制,可以是一个byte、一个word、四个byte或是更多。颜色使用量表格所记录的子像素的颜色使用量是将所述子像素的颜色数值对显示时间做累积而得到的,X轴是时间,而Y轴是颜色的数值,计算其面积总和。由于影响光衰退的因素很多,因此颜色使用量的计算加入权重设定的功能,让用户或显示屏制造商可以针对各项因素进行权重设定。例如不同颜色的衰退速度不同,因此可由使用者或制造商对不同颜色设定不同的权重设定。例如红色设定权重为1.2,绿色设定权重为1,蓝色设定权重为1.5。第一个像素的红色子像素显示数值的顺序是(0,100,30,255,90),其计算结果是1.2*(0+100+30+255+90)=570,第一个像素的绿色子像素显示数值的顺序是(100,0,100,0,100),其计算结果是1*(100+0+100+0+100)=300,第一个像素的蓝色子像素显示数值的顺序是(200,200,200,200,200),其计算结果是1.5*(200+200+200+200+200)=1500。同理,即使相同颜色在不同的灰阶之下其衰退速度也不同,同样可以给予不同颜色在不同灰阶下设定不同的权重。一般显示屏都具有通过改变第一电压源ELVDD以及第二电压源ELVSS的电压以改变显示屏亮度的功能,因此在不同电压下也可以给予不同的权重。为了减少记忆体的使用量,可以通过几种方式让累加之后的数值变小,例如所有数值共同除以一个数字或是所有数值共同减去一个最小值等。
在显示屏使用过一段时间之后,颜色使用量表格里面的数值差异将越来越大,这时动态等化器将自动启动或是由使用者手动启动,动态等化器根据所述颜色使用量表格所记录的各个子像素的颜色使用量而对各个子像素的颜色使用量进行等化以使各个子像素的颜色使用量趋近,动态等化器的调整方法可以通过下列几个方法达成:
a.1具有规则的几何平面的光衰不平衡:例如状态列长时间显示相同的底色、icon或文字,又例如解锁画面长时间显示相同的icon或文字,以及日历时间及APP的图标等。这一类的光衰不平衡是由于特定区域长时间显示固定颜色,这是最常发生的一种光衰不平衡现象。其特色是图案简单、具有规则及容易检测。当颜色使用量表格内的数值差异太大时动态等化器将会自动启动,动态等化器根据颜色使用量表格记录的数值判断哪些子像素的颜色使用量较大,颜色使用量较大的子像素将以其它较少用到的颜色替代原来的颜色,例如颜色使用量较大的子像素如果是绿色可以先改用红色,等红色使用量达到目标后再改用蓝色。这样一方面减少原本颜色使用量较多的绿色,另一方面也多用其它较少用到的颜色。
由于这一类的光衰不平衡主要是显示文字或图标,因此改变颜色并不影响显示效果。例如日历或时钟的文字可以由红色变成蓝色,状态列的底色可以由绿色改成蓝色。这个方法由于只是颜色的替代,因此可以随时动态调整,不会影响手机正常的使用。而且由于各种颜色的充分使用,更能有效的延长这个区域的显示屏的使用寿命。可以用最小的代价有效解决最常见的光衰不平衡。
b.1不规则的光衰不平衡:这种情况较常发生在广告用途的显示屏上,由于经常播放相同且对比度较大的图案或视频而导致光衰不平衡。这种情况由于长时间使用显示屏,导致颜色使用量差异非常大,而且不规则无法侦测,属于极端条件下的应用。而且这种应用通常用来显示图案,因此若使用其它颜色替代将影响正常图案的呈现,唯一的方法只能强制所有的子像素到达相同的颜色使用量。这种应用下动态等化器将在显示屏停止使用的时候启动,例如广告用的显示屏通常是营业时间使用,将会在营业时间之后启动动态等化器。动态等化器将根据颜色使用量表格记录的数值判断哪些子像素的颜色使用量较大,然后点亮其余颜色使用量较小的子像素,等达到「等化百分比」之后才停止,不同子像素的颜色使用量不同因此各子像素停止的时间也不同。而这种作法由于是强制增加其余子像素的使用时间,对显示屏的寿命将会有所影响,幸好在这种应用下使用者并不会近距离且长时间注视着显示屏,因此轻微的不平衡使用者不会察觉,所以并不需要做到完全消除光衰不平衡。基于这个原因动态等化器加入“等化百分比”的设定功能,这个功能可以让用户自行定义等化百分比,如果使用者定义为90%,当颜色使用量较小的子像素被点亮之后,只要达到最大颜色使用量的90%就会停止。使用者可以根据最终的显示效果自行调整等化百分比的设定值,这个功能将可以在性能与寿命之间取得平衡。
随着颜色使用量的增加,像素的输出亮度也跟着衰减,因此加入动态亮度调整器以确保输出亮度保持一致不会逐渐衰减。在所述亮度调整系统中配置与所述显示屏连接的动态亮度调整器,随着各个子像素的颜色使用量的增加,利用所述动态亮度调整器自动调整亮度或是增加可调亮度的范围。动态亮度调整器的调整方式可以是a.2自动调整方式和/或是b.2手动调整方式:
a.2自动调整方式的方法是动态亮度调整器根据颜色使用量自动调整输出亮度,调整输出亮度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调整第一电压源ELVDD或第二电压源ELVSS来改变亮度;随着各个子像素的颜色使用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第一电压源ELVDD与第二电压源ELVSS之间的压差,使输出亮度保持一致。
b.2手动调整方式的方法与传统的亮度调整类似,给定最大亮度及最小亮度的范围,让使用者能手动调整,最大的差异是动态亮度调整器可以根据颜色使用量动态调整最大亮度及最小亮度的范围,即手动调整方式包括根据颜色使用量动态调整最大亮度及最小亮度的范围,以提供更大范围的可调亮度。传统的作法最大亮度及最小亮度的范围是固定的,这样做的缺点是:如果范围太小,显示屏亮度衰减超过可调范围之后就无法补救。如果范围太大而使用者又将显示屏设定在过亮的状态下,如此将造成显示屏亮度快速衰减,快速衰减之后由于过亮的状态再往上调的空间已经很小,因此显示屏亮度衰减很快就超过可调范围。如此将导致显示屏输出亮度在很短的时间内从很亮变成很暗,严重影响使用者的正常使用。加入动态亮度调整器之后初始的亮度可调范围较小,可调范围将随着颜色使用量的增加而逐渐加大,以确保从刚开始一直到长时间使用之后都可以手动维持相同的输出亮度。
亮度感应器(Luminance sensor)实时监控子像素的亮度输出,动态等化器根据所述亮度感应器所实时监控得到的子像素的亮度而对各个子像素的颜色使用量进行进一步等化,和/或所述动态亮度调整器根据所述亮度感应器所实时监控得到的子像素的亮度而动态调整第一电压源与第二电压源之间的压差以使显示屏的输出亮度自始至终维持在相同的亮度。监控的方法主要是在显示屏的外围设置一个或多个冗余像素(Redundantpixel),如此既可以达到监控亮度的目的,又不会对最终的显示效果造成影响,冗余像素的显示内容与邻近的子像素相同。冗余像素的显示内容主要跟邻近的子像素相同。例如蓝色的冗余像素跟相邻的蓝色子像素显示相同的内容,如此冗余像素的输出亮度将可以代表相邻蓝色子像素的输出亮度。动态等化器及动态亮度调整器都会根据实时的监控数据进行闭回路控制,以确保最后的结果符合预期。
以下将说明动态等化器及动态亮度调整器如何搭配亮度感应器:
a.3动态等化器搭配亮度感应器:虽然动态等化器可以让每个子像素的使用量尽可能趋近,然而数值的趋近只是间接证据无法确定实际上是否趋近,因此搭配亮度感应器之后可以比较各个冗余像素的亮度,确定最后的结果是否与预期相符,如有误差还可以根据误差值做进一步的调整,如此将可以大幅度的提高动态等化器的精确度。
b.3动态亮度调整器搭配亮度感应器:动态亮度调整器的目的是根据颜色使用量自动或手动的方式调整第一电压源ELVDD以及第二电压源ELVSS确保输出亮度保持固定,因此必须搭配亮度感应器监控实时亮度才能确保最终的输出亮度保持恒定。此外加入亮度感应器之后,亮度调整机制也可以进化到使用绝对值而不再只是相对亮或相对暗,例如使用者可以将亮度设定在200cd/m2,动态亮度调整器将持续监控冗余像素(Redundant pixel)的亮度,当使用一段时间后亮度开始下降,动态亮度调整器将调整第一电压源ELVDD以及第二电压源ELVSS的电压,使亮度增加持续维持在200cd/m2,如此可以让显示屏的输出亮度从一开始使用到最后寿命结束都维持在相同的亮度。传统的显示屏在使用初期容易操作在过亮的模式导致亮度极速衰减,在使用后期虽然寿命尚未结束还能继续显示,但是因为缺乏自动调整机制,便因为亮度太暗而无法继续使用。动态亮度调整器可以完美的解决这两个问题,让显示屏从使用初期到末期都维持相同的亮度直到寿命结束,如此将能大幅提升显示屏的寿命以及使用期限。
本发明通过颜色使用量表格记录不同子像素的颜色使用量,再通过动态等化器让每个子像素的颜色使用量尽可能的趋近,以解决光衰不平衡的问题。此外,随着颜色使用量的增加,动态亮度调整器将会动态调整输出亮度,以解决长时间使用后亮度逐渐衰减的问题。为确保最后的显示效果符合预期,将使用亮度感应器实时测量子像素的最后输出亮度以确保每个子像素的输出均匀且亮度符合预期。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显示屏亮度衰减的调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微控制单元/图形处理器、驱动芯片、以及显示屏,在所述显示屏中包括有复数个子像素,在所述微控制单元/图形处理器和所述驱动芯片中的至少一者配置有颜色使用量表格,所述颜色使用量表格用来记录每一个所述子像素的颜色使用量,所述子像素的颜色使用量为与所述子像素对应的颜色数值和显示时间的乘积;在所述微控制单元/图形处理器和所述驱动芯片中的至少一者配置有动态等化器,所述动态等化器根据所述颜色使用量表格所记录的各个所述子像素的颜色使用量而对各个所述子像素的颜色使用量进行等化以使各个所述子像素的颜色使用量趋近相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亮度衰减的调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连接有动态亮度调整器,所述动态亮度调整器用于随着各个子像素的颜色使用量的增加而自动调整亮度或是增加可调亮度的范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屏亮度衰减的调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配置有用于实时监控所述子像素的亮度的亮度感应器,所述动态等化器与所述亮度感应器配合以确保所述动态等化器达到预期的等化效果,或者,所述动态等化器和所述动态亮度调整器与所述亮度感应器配合以确保所述动态等化器达到预期的等化效果和/或所述动态亮度调整器达到预期的输出亮度调整效果,或者,所述动态亮度调整器与所述亮度感应器配合以确保所述动态亮度调整器达到预期的输出亮度调整效果。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亮度衰减的调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屏配置有用于实时监控子像素的亮度的亮度感应器,所述亮度感应器与所述动态等化器配合以确保所述动态等化器达到预期的等化效果。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显示屏亮度衰减的调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亮度感应器包括在所述显示屏的外围设置的一个或多个冗余像素,所述冗余像素的显示内容与邻近的所述子像素相同。
6.一种显示屏亮度调整系统的亮度调整方法,所述显示屏亮度调整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微控制单元/图形处理器、驱动芯片、以及显示屏,在所述显示屏中包括有复数个子像素,在所述微控制单元/图形处理器和所述驱动芯片中的至少一者配置有颜色使用量表格,在所述微控制单元/图形处理器和所述驱动芯片中的至少一者配置有动态等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亮度调整方法包括:
当所述微控制单元/图形处理器送出一个子像素信号或是所述驱动芯片接收到一个子像素信号之后,在所述颜色使用量表格上累加并记录与这一个所述子像素对应的颜色使用量,所述子像素的颜色使用量是将所述子像素对应的颜色数值对显示时间做累积而得到的;
在显示屏使用过程中,所述动态等化器根据所述颜色使用量表格所记录的各个所述子像素的颜色使用量而对各个所述子像素的颜色使用量进行等化以使各个子像素的颜色使用量趋近相同。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亮度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所述亮度调整系统中配置与所述显示屏连接的动态亮度调整器,随着各个所述子像素的颜色使用量的增加,利用所述动态亮度调整器自动调整亮度或是增加可调亮度的范围;
所述动态亮度调整器的调整方式包括自动调整方式和/或手动调整方式;所述自动调整方式包括随着各个所述子像素的颜色使用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第一电压源与第二电压源之间的压差,使输出亮度保持一致;所述手动调整方式包括根据颜色使用量动态调整最大亮度及最小亮度的范围,以提供更大范围的可调亮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亮度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显示屏配置有用于实时监控所述子像素亮度的亮度感应器;所述动态等化器根据所述亮度感应器所实时监控得到的所述子像素的亮度而对各个所述子像素的颜色使用量进行进一步等化,和/或所述动态亮度调整器根据所述亮度感应器所实时监控得到的所述子像素的亮度而动态调整所述第一电压源与所述第二电压源之间的压差以使所述显示屏的输出亮度自始至终维持在相同的亮度。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亮度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显示屏配置有用于实时监控所述子像素亮度的亮度感应器;所述动态等化器根据所述亮度感应器所实时监控得到的所述子像素的亮度而对各个所述子像素的颜色使用量进行进一步等化。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198815.XA CN106157929B (zh) | 2015-04-22 | 2015-04-22 | 显示屏亮度衰减的调整系统及其亮度调整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198815.XA CN106157929B (zh) | 2015-04-22 | 2015-04-22 | 显示屏亮度衰减的调整系统及其亮度调整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157929A CN106157929A (zh) | 2016-11-23 |
CN106157929B true CN106157929B (zh) | 2018-06-26 |
Family
ID=573462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198815.XA Active CN106157929B (zh) | 2015-04-22 | 2015-04-22 | 显示屏亮度衰减的调整系统及其亮度调整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15792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832689B (zh) * | 2017-10-30 | 2020-06-26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指纹识别方法及移动终端 |
US11004378B2 (en) | 2018-06-25 | 2021-05-11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Color shift correction for a display panel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39762A (zh) * | 2002-03-04 | 2005-07-13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应用 |
CN1692396A (zh) * | 2002-10-31 | 2005-11-02 | 索尼株式会社 | 图象显示装置和彩色平衡调整方法 |
WO2008116009A1 (en) * | 2007-03-20 | 2008-09-25 | Leadis Technology, Inc. | Emission control in aged active matrix oled display using voltage ratio or current ratio |
CN101675463A (zh) * | 2007-05-18 | 2010-03-17 | 索尼株式会社 | 显示设备、显示设备的驱动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
WO2014087875A1 (ja) * | 2012-12-03 | 2014-06-12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
CN104318893A (zh) * | 2014-09-29 | 2015-01-28 |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消除静态图像显示区域残影缺陷的方法和系统 |
-
2015
- 2015-04-22 CN CN201510198815.XA patent/CN10615792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39762A (zh) * | 2002-03-04 | 2005-07-13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应用 |
CN1692396A (zh) * | 2002-10-31 | 2005-11-02 | 索尼株式会社 | 图象显示装置和彩色平衡调整方法 |
WO2008116009A1 (en) * | 2007-03-20 | 2008-09-25 | Leadis Technology, Inc. | Emission control in aged active matrix oled display using voltage ratio or current ratio |
CN101675463A (zh) * | 2007-05-18 | 2010-03-17 | 索尼株式会社 | 显示设备、显示设备的驱动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 |
WO2014087875A1 (ja) * | 2012-12-03 | 2014-06-12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
CN104318893A (zh) * | 2014-09-29 | 2015-01-28 |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消除静态图像显示区域残影缺陷的方法和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157929A (zh) | 2016-11-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643550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US9870728B2 (en) | Whit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its display control method, and display control device | |
CN103680413B (zh) | 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及方法 | |
TWI447704B (zh) | 將輸入影像之像素的色彩輸入值進行色域映射為rgbw輸出值,以應用於rgbw顯示的方法,以及使用該方法的顯示模組、顯示控制器與設備 | |
KR101361906B1 (ko) | 유기 발광다이오드 표시장치 및 그 구동방법 | |
CN106847205B (zh) | 液晶显示器件及其驱动方法 | |
US9311857B2 (en) |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and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 |
US20160335944A1 (en) | Liquid crystal panel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 |
CN112863439A (zh) | 一种改善oled残像的方法、装置、显示装置及介质 | |
CN109192175B (zh) | 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驱动装置及显示装置 | |
WO2020093499A1 (zh) | 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驱动装置及显示装置 | |
KR101319341B1 (ko) | 영상 표시 장치의 결함 보상 영역 생성 방법 | |
CN105096829A (zh) | 消除残影的方法、装置以及显示器 | |
CN104732954A (zh) | Amoled白平衡的调整方法和调整系统 | |
KR102245502B1 (ko) |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구동 방법 | |
WO2022100416A1 (zh) | 伽马调试方法和伽马调试装置 | |
JP2007512557A5 (zh) | ||
CN104464685B (zh) | 调整显示装置的灰阶过渡和色彩的方法及装置 | |
KR20130064428A (ko) | 타이밍 컨트롤러,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및 이의 구동방법 | |
TWI796865B (zh) | 顯示面板的伽馬調試方法和伽馬調試裝置 | |
US20160335945A1 (en) | Liquid crystal panel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 |
TWI463476B (zh) | 使用畫素顯示影像之方法 | |
CN106157929B (zh) | 显示屏亮度衰减的调整系统及其亮度调整方法 | |
KR102119091B1 (ko) | 표시장치 및 그의 구동방법 | |
US11308851B2 (en) |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image data for driving display panel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201506, No. nine, No. 1568, Jinshan Industrial Zone, Shanghai, Jinshan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Hehui optoelectronic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1508, building two, building 100, 1, Jinshan Industrial Road, 208, Shanghai, Jinshan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EverDisplay Optronics (Shanghai) Ltd.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