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51266A - 一种驱动轴轴承与分动器轴承套的配合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驱动轴轴承与分动器轴承套的配合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151266A CN106151266A CN201510139941.8A CN201510139941A CN106151266A CN 106151266 A CN106151266 A CN 106151266A CN 201510139941 A CN201510139941 A CN 201510139941A CN 106151266 A CN106151266 A CN 10615126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earing
- bearing sleeve
- gap
- transfer case
- drive shaf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Landscapes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驱动轴轴承与分动器轴承套的配合组件,包括设于分动器的壳体内的轴承套、安装于所述轴承套内的轴承;还包括当所述轴承套、所述轴承之间产生间隙时与所述轴承过盈配合的间隙弥补装置,所述间隙弥补装置设于所述轴承套上。工作过程中,当轴承套和轴承由于长期工作产生磨损,造成轴承和轴承套之间的间隙过大时,可以通过该间隙弥补装置向内压紧轴承,以避免轴承、轴承套之间的间隙过大引起配合组件配合松旷,也进一步避免由于配合松旷引起的振动、噪声等问题,优化驱动轴的振动及模态频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驱动轴轴承与分动器轴承套的配合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汽车对整车传动系统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Noise、Vibration、Harshness)性能和产品耐久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底盘各零部件结构和性能设计也在不断的提升,驱动轴与动力总成(包括变速器和分动器)配合设计已成为传动系统动力传递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在前驱横置发动机布置设计的轿车或SUV车型设计中,由于动力总成位置在整车机舱布置设计偏左,造成右前驱动轴总成轴杆设计过长,设计均增加中间支撑结构。该中间支撑结构包括设于分动器壳体内的轴承套、设于轴承套内的轴承,轴杆穿过轴承内部,起到支撑轴杆中部的作用。此外,在分动器壳体的前侧还设有与轴承过盈配合的油封,防止轴承的润滑油泄漏。
理想状态下,该轴承与轴承套之间应当形成过盈配合,但由于轴承外圈与轴承套内径设计均存在设计公差,且在驱动轴转动的带动作用下,使用过程中轴承外圈与轴承套之间存在相对运动,产生磨损,导致轴承外圈与轴承套之间形成较大的间隙配合,配合会出现松旷问题。此外,也会造成轴承在高速旋转的过程中产生径向不平衡力,引起轴承与轴承套产生振动和异响,驱动轴的振动及模态频率无法达到最优,即配合后径向间隙无法有效得到保证及调节。
此外,轴承与分动器轴承套配合经过长时间工作后出现单边磨损,无法有效地保证轴承和轴承套的同轴度,会引起分动器的油封偏心过大,造成的油封早期磨损失效的问题。
最后,该支撑轴承与分动器轴承套二者为刚性连接,在工作过程中无法吸收旋转不平衡引起的振动噪声,从而引起NVH问题。
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分组配合来提高配合精度,即选择不同公差段的轴承外圈参数和轴承套内圈尺寸进行组装,防止极限配合间隙过大,并在间隙过大后更换新轴承,以保证高精度配合,从而造成成本和工时浪费。
有鉴于此,亟待针对上述技术问题,对现有技术中的驱动轴轴承与分动器轴承套的配合组件做进一步优化设计,在使用过程中调整轴承和轴承套之间的间隙,以避免轴承与轴承套之间的间隙过大、产生异响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驱动轴轴承与分动器轴承套的配合组件,通过间隙弥补装置调整轴承与轴承套之间的间隙,以避免二者的间隙过大而引起的松旷、异响等问题,提高二者的配合精度,且保持较低的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驱动轴轴承与分动器轴承套的配合组件,包括设于分动器的壳体内的轴承套、安装于所述轴承套内的轴承;还包括当所述轴承套、所述轴承之间产生间隙时与所述轴承过盈配合的间隙弥补装置,所述间隙弥补装置设于所述轴承套上。
工作过程中,当轴承套和轴承由于长期工作产生磨损,造成轴承和轴承套之间的间隙过大时,可以通过该间隙弥补装置向内压紧轴承,以避免轴承、轴承套之间的间隙过大引起配合组件配合松旷,也进一步避免由于配合松旷引起的振动、噪声等问题,优化驱动轴的振动及模态频率。
优选地,所述轴承套设有径向通孔,所述间隙弥补装置包括设于所述径向通孔中的压块和驱动所述压块径向移动的驱动部件,所述驱动部件抵靠于所述压块的外端。
优选地,所述驱动部件为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与所述通孔侧壁螺纹连接,所述压块过渡配合于所述通孔中。
优选地,所述压块为橡胶压块。
优选地,所述间隙弥补装置还包括外套,所述外套过盈配合于所述通孔中,所述锁紧螺母螺纹配合于所述外套中,所述压块过渡配合于所述外套中。
优选地,所述驱动部件与所述压块之间还设有利用其自身弹性变形自动弥补所述间隙的弹性部件。
优选地,所述弹性部件为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抵靠所述驱动部件的内端、所述压块的外端。
优选地,所述驱动部件内端设有开口向内的第一定位槽、所述压块外端设有开口向外的第二定位槽,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槽中。
优选地,所述间隙弥补装置还包括耐磨垫,所述耐磨垫设于所述通孔中、位于所述压块的内侧。
优选地,所述间隙弥补装置的数目为四个,四个所述间隙弥补装置均布于所述轴承套的周向。
附图说明
图1为包含本发明所提供驱动轴轴承与分动器轴承套的配合组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传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即本发明所提供驱动轴轴承与分动器轴承套的配合组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分动器壳体与轴承套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轴承套的侧视图。
其中,图1至图4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轴承套1;
轴承2;
间隙弥补装置3;压块31;驱动部件32;外套33;弹性部件34;耐磨垫35;
变速箱100;分动器200;壳体201;油封202;驱动轴300。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核心为提供一种驱动轴轴承与分动器轴承套的配合组件,该组件通过间隙弥补装置调整轴承与轴承套之间的间隙,以避免二者的间隙过大而引起的松旷、异响等问题,提高二者的配合精度,且保持较低的成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出现的方位词“内”指的是从轴承套外指向其圆心的方向,即图4中从上到下的方向;方位词“外”指的是轴承套圆心指向外侧的方向,即图4中从下到上的方向;应当理解,这两个方位词是以本领域技术人员的使用习惯以及说明书附图为基准而设立的,它们的出现不应当影响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请参考图1至图4,图1为包含本发明所提供驱动轴轴承与分动器轴承套的配合组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传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I处的局部放大图,即本发明所提供驱动轴轴承与分动器轴承套的配合组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分动器壳体与轴承套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轴承套的侧视图。
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驱动轴轴承与分动器轴承套的配合组件,该配合组件应用于汽车的传动系统中,该传动系统包括变速箱100和分动器200。该配合组件包括轴承套1、轴承2和间隙弥补装置3,轴承套1过盈配合于分动器200的壳体201内,轴承2安装于该轴承套1内,间隙弥补装置3设于轴承套1上,用于当轴承套1、轴承2之间产生间隙时与轴承2过盈配合。
工作过程中,当轴承套1和轴承2由于长期工作产生磨损,造成轴承2和轴承套1之间的间隙过大时,可以通过该间隙弥补装置3向内压紧轴承2,以避免轴承2、轴承套1之间的间隙过大引起配合组件配合松旷,也进一步避免由于配合松旷引起的振动、噪声等问题,优化驱动轴300的振动及模态频率。
下面具体设置上述间隙弥补装置3的具体结构。
一种具体方案中,如图4所示,上述轴承套1设有径向通孔,间隙弥补装置3包括设于径向通孔中的压块31和驱动压块31径向移动的驱动部件32,驱动部件32抵靠于压块31的外端。
采用这种结构,当发现轴承套1、轴承2之间出现间隙时,可以利用驱动部件32使其推动压块31径向向内移动一定距离,以使压块31内端顶紧轴承2,起到补充该间隙的作用。
更具体的方案中,上述驱动部件32可以具体为锁紧螺母,锁紧螺母与通孔侧壁螺纹连接,压块31过渡配合于通孔中。这里“螺纹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间接连接;“过渡配合”可以直接配合、也可以间接配合。
这样,通过正向或反向旋拧锁紧螺母可以实现锁紧螺母相对于通孔的径向移动,进而推动压块31径向移动,以达到驱动压块31径向移动的目的。这里压块31过渡配合于通孔中,既能避免过盈配合导致的难以推动压块31运动的缺点,又能避免间隙配合压块31无需驱动自行向内移动的缺点,使得压块31在没有驱动力的作用下能定位于当前位置,在驱动部件32的驱动力下能顺利向内移动、不会产生较大的阻力。
可以想到,该驱动部件32并不仅限于锁紧螺母与通孔螺纹配合的结构,还可以在通孔内设置导向槽,驱动部件32设置为滑块,该滑块与导向槽滑动配合,通过滑块在导向槽的滑动也可以推动压块31向内运动。当然,在该结构中,必须设置配套的自锁装置,以使滑块能够锁定在当前位置。该自锁装置也可以有多种多样,例如可以为卡扣结构,即在通孔侧壁设置卡槽、滑块上设置卡扣,当滑块推动压块31到目标位置后,将卡扣插在卡槽中,将滑块锁定在当前位置。
另外,上述间隙弥补装置3并不仅限驱动部件32和压块31二者结合的结构。例如,还可以取消压块31,仅将驱动部件32单独作为间隙弥补装置3,当间隙过大时,直接推动该驱动部件32向内运动,使其内端压紧轴承2,也即该驱动部件32同时起到压块31的作用,使得间隙弥补装置3具有结构简单的特点。
上述压块31可以具体为具有缓冲功能的橡胶压块。这样,压块31在压紧轴承2的同时,还能够利用其自身小范围的变形吸收轴承2运动产生的动能,起到缓冲振动的作用,避免轴承与轴承套二者由于刚性连接引起的噪声等现象,一定程度上增强了配合组件的工作稳定性。
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上述间隙弥补装置3还可以包括外套33,外套33过盈配合于通孔中,锁紧螺母螺纹配合于外套33中,压块31过渡配合于外套33中。
采用这种结构,将外套33固设于通孔内,相当于的侧壁,也即锁紧螺母通过与外套33螺纹连接形成与通孔的间接螺纹连接,同样,压块31与外套33过渡配合形成与通孔的间接过渡配合。这样,加工、装配过程中,首先在外套33侧壁加工内螺纹,然后将压块31、锁紧螺母等部件均安装于其中,形成间隙弥补装置3后,再将间隙弥补装置3整体过盈安装于轴承套1内,也即实现了间隙弥补装置3的模块化设计。工作过程中,磨损发生在外套33与驱动部件32之间、外套33与压块31之间,而不会直接磨损轴承套1,因此该外套33能起到对轴承套1的保护作用,当外套33损坏无法工作时只需重新更换外套33即可,无需更换整个轴承套1,使得该配合组件的更新、维护成本较低。
上述各具体实施方式介绍了手动操作驱动部件32、以使间隙弥补装置3与轴承2形成过盈配合的间隙弥补装置3的具体结构,下面进一步介绍自动操作的具体实施方式。
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上述驱动部件32与压块31之间还设有利用其自身弹性变形自动弥补间隙的弹性部件34。
具体的方案中,弹性部件34为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抵靠驱动部件32的内端、压块31的外端。
采用这种结构,通过初始调整锁紧螺母与外套33的旋合长度,对弹簧进行预紧,弹簧推动压块31,补充轴承套1、轴承2之间的间隙。随着整车动载荷运动过程中轴承2的相对运动,间隙进一步增大,此时弹簧在其预紧力作用下自动伸长,推动压块31,使其与轴承2仍保持过盈配合状态,也即自动弥补磨损造成的间隙,避免轴承2外圈径向旷量。
由此可见,采用该弹性部件34后,无需每次都手动调整驱动部件32,利用弹性部件34的自身弹力能实现间隙的自动弥补,只有当驱动部件32对弹性部件34不再产生预紧力时,才需要再次调整驱动部件32与外套33的旋合长度。
当然,该弹性部件34也并不仅限弹簧,例如,还可以采用弹性较好的橡胶等其他材料。
具体的方案中,上述驱动部件32内端设有开口向内的第一定位槽、压块31外端设有开口向外的第二定位槽,弹簧的两端分别设于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槽中。
这样,内、外两侧的定位槽能够对弹簧进一步起到定位的作用,保证弹簧径向伸缩,避免弹簧在驱动部件32、压块31之间定位不准而产生偏斜伸缩,从而影响弹簧的径向弹力,进一步保证了弹簧的工作稳定性。
更进一步的方案中,上述间隙弥补装置3还包括耐磨垫35,耐磨垫35设于通孔中、位于压块31的内侧。
采用这种结构,当车辆急转弯、急刹车等特殊工况时,耐磨垫35能减小轴承2与压块31之间的磨损,达到减小振动的作用。上述耐磨垫35也可以由多种多样,例如,可以具体为尼龙垫,也可以为丁腈橡垫、氟橡胶垫或硅胶垫等多种形式。
上述间隙弥补装置3的具体安装位置、数目均可以有多种多样。在一种具体方案中,上述间隙弥补装置3的数目可以为四个,四个间隙弥补装置3均布于轴承套1的周向。
这样,对称设置的四个间隙弥补装置3能够相互配合、限制轴承2两个方向的自由度,根据轴承2的径向间隙双向调整,有效的确保轴承2与分动器200配合后的同轴度,消除了轴承2径向间隙过大或与分动器200油封202偏心过大造成的油封202早期磨损失效问题。当然,间隙弥补装置3也可以采用其他数目。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驱动轴轴承与分动器轴承套的配合组件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驱动轴轴承与分动器轴承套的配合组件,包括设于分动器(200)的壳体(201)内的轴承套(1)、安装于所述轴承套(1)内的轴承(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当所述轴承套(1)、所述轴承(2)之间产生间隙时与所述轴承(2)过盈配合的间隙弥补装置(3),所述间隙弥补装置(3)设于所述轴承套(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轴轴承与分动器轴承套的配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套(1)设有径向通孔,所述间隙弥补装置(3)包括设于所述径向通孔中的压块(31)和驱动所述压块(31)径向移动的驱动部件(32),所述驱动部件(32)抵靠于所述压块(31)的外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轴轴承与分动器轴承套的配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件(32)为锁紧螺母,所述锁紧螺母与所述通孔侧壁螺纹连接,所述压块(31)过渡配合于所述通孔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轴轴承与分动器轴承套的配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块(31)为橡胶压块。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轴轴承与分动器轴承套的配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弥补装置(3)还包括外套(33),所述外套(33)过盈配合于所述通孔中,所述锁紧螺母螺纹配合于所述外套(33)中,所述压块(31)过渡配合于所述外套(33)中。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轴轴承与分动器轴承套的配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件(32)与所述压块(31)之间还设有利用其自身弹性变形自动弥补所述间隙的弹性部件(3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驱动轴轴承与分动器轴承套的配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34)为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抵靠所述驱动部件(32)的内端、所述压块(31)的外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驱动轴轴承与分动器轴承套的配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件(32)内端设有开口向内的第一定位槽、所述压块(31)外端设有开口向外的第二定位槽,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槽中。
9.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轴轴承与分动器轴承套的配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弥补装置(3)还包括耐磨垫(35),所述耐磨垫(35)设于所述通孔中、位于所述压块(31)的内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轴轴承与分动器轴承套的配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弥补装置(3)的数目为四个,四个所述间隙弥补装置(3)均布于所述轴承套(1)的周向。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139941.8A CN106151266B (zh) | 2015-03-27 | 2015-03-27 | 一种驱动轴轴承与分动器轴承套的配合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139941.8A CN106151266B (zh) | 2015-03-27 | 2015-03-27 | 一种驱动轴轴承与分动器轴承套的配合组件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151266A true CN106151266A (zh) | 2016-11-23 |
CN106151266B CN106151266B (zh) | 2019-09-03 |
Family
ID=573391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139941.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151266B (zh) | 2015-03-27 | 2015-03-27 | 一种驱动轴轴承与分动器轴承套的配合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151266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157106A (zh) * | 2022-01-11 | 2022-03-08 | 苏州铁近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高速电机的转子结构装配方法及转子结构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1330269A (fr) * | 1962-05-09 | 1963-06-21 | Thomson Houston Comp Francaise | Perfectionnements aux roulements à aiguilles à trois points de contact |
DE4139923A1 (de) * | 1991-01-09 | 1992-07-16 | Freudenberg Carl Fa | Lager |
CN1166143A (zh) * | 1995-10-10 | 1997-11-26 | 阿尔法拉瓦尔有限公司 | 减振装置 |
CN1286743A (zh) * | 1998-09-28 | 2001-03-07 | 通用电气公司 | 减小噪音和轴向预加载的轴承系统 |
JP2001295837A (ja) * | 2000-04-12 | 2001-10-26 | Nsk Ltd | 軸受装置 |
WO2002021004A2 (en) * | 2000-09-01 | 2002-03-14 | The Timken Company | Bearing with adjustable setting |
EP1225116A2 (en) * | 2001-01-22 | 2002-07-24 | Koyo Seiko Co., Ltd. | Motor-driven power steering system |
JP2009092155A (ja) * | 2007-10-10 | 2009-04-30 | Ntn Corp | 軸支持装置 |
CN102109014A (zh) * | 2009-12-24 | 2011-06-29 | 美蓓亚株式会社 | 轴承装置和磁盘用摇臂组装体 |
JP2013237400A (ja) * | 2012-05-16 | 2013-11-28 | Jtekt Corp |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
2015
- 2015-03-27 CN CN201510139941.8A patent/CN106151266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1330269A (fr) * | 1962-05-09 | 1963-06-21 | Thomson Houston Comp Francaise | Perfectionnements aux roulements à aiguilles à trois points de contact |
DE4139923A1 (de) * | 1991-01-09 | 1992-07-16 | Freudenberg Carl Fa | Lager |
CN1166143A (zh) * | 1995-10-10 | 1997-11-26 | 阿尔法拉瓦尔有限公司 | 减振装置 |
CN1286743A (zh) * | 1998-09-28 | 2001-03-07 | 通用电气公司 | 减小噪音和轴向预加载的轴承系统 |
JP2001295837A (ja) * | 2000-04-12 | 2001-10-26 | Nsk Ltd | 軸受装置 |
WO2002021004A2 (en) * | 2000-09-01 | 2002-03-14 | The Timken Company | Bearing with adjustable setting |
EP1225116A2 (en) * | 2001-01-22 | 2002-07-24 | Koyo Seiko Co., Ltd. | Motor-driven power steering system |
JP2009092155A (ja) * | 2007-10-10 | 2009-04-30 | Ntn Corp | 軸支持装置 |
CN102109014A (zh) * | 2009-12-24 | 2011-06-29 | 美蓓亚株式会社 | 轴承装置和磁盘用摇臂组装体 |
JP2013237400A (ja) * | 2012-05-16 | 2013-11-28 | Jtekt Corp |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157106A (zh) * | 2022-01-11 | 2022-03-08 | 苏州铁近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高速电机的转子结构装配方法及转子结构 |
CN114157106B (zh) * | 2022-01-11 | 2023-05-05 | 苏州铁近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高速电机的转子结构装配方法及转子结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151266B (zh) | 2019-09-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AU2013391197B2 (en) | High-pressure fuel pump driving structure | |
CN104176113B (zh) | 蜗轮蜗杆间隙消除机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以及汽车 | |
JP7291237B2 (ja) | 噛み合い電磁クラッチ | |
CN109861444B (zh) | 电机轴向定位机构 | |
EP2954229B1 (en) | Power take-off having reduced gear noise | |
US8900061B2 (en) | Clutch device | |
RU2559673C2 (ru) | Подшипник выключения сцепления автомобиля, снабженный уплотнительным устройством, и система воздействия на сцепление автомобиля | |
CN106151266B (zh) | 一种驱动轴轴承与分动器轴承套的配合组件 | |
CN101858300A (zh) | 内曲线多作用径向柱塞式液压马达 | |
CN106015529A (zh) | 一种发动机液压泵动力输出结构 | |
JP6128030B2 (ja) | 自動変速機 | |
KR20200040376A (ko) | 전동식 조향장치의 소음방지 구조 | |
CN204459004U (zh) | 齿轮传动机构、发动机传动系统及车辆 | |
CN203098047U (zh) | 柴油机用对置式双液压泵取力装置 | |
CN206468710U (zh) | 车辆及其离合器分离油缸、电机驱动系统 | |
CN210792796U (zh) | 取力机构及车辆 | |
CN203836207U (zh) | 一种台阶轴机械密封装置 | |
CN103438192B (zh) | 锥齿轮传动机构 | |
CN218118565U (zh) | 用于防止齿轮箱的行星架轴向窜动的装置和齿轮箱 | |
KR200488779Y1 (ko) | 감속기 | |
CN210715847U (zh) | 一种便于拆装的齿轮结构 | |
CN203604594U (zh) | 一种进给箱输出轴处的密封结构 | |
CN216306664U (zh) | 用于齿轮箱的轴承预紧结构及齿轮箱 | |
CN204041753U (zh) | 小型电动车电动机轴与后桥输入轴的花键套结构 | |
CN219866134U (zh) | 一种高速行星齿轮减震降噪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9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