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6105152B - 一种节点互连装置和服务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节点互连装置和服务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05152B
CN106105152B CN201480075496.7A CN201480075496A CN106105152B CN 106105152 B CN106105152 B CN 106105152B CN 201480075496 A CN201480075496 A CN 201480075496A CN 106105152 B CN106105152 B CN 10610515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resource control
control node
resource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7549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05152A (zh
Inventor
俞柏峰
余洲
顾炯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3093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57442A/zh
Priority to CN201810680166.0A priority patent/CN109067833B/zh
Publication of CN1061051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051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051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051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02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0625Power saving in storage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06Monitoring of events, devices or parameters that trigger a change in power modality
    • G06F1/3215Monitoring of peripheral devices
    • G06F1/3221Monitoring of peripheral devices of disk drive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06Monitoring of events, devices or parameters that trigger a change in power modality
    • G06F1/3215Monitoring of peripheral devices
    • G06F1/3225Monitoring of peripheral devices of memory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34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34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 G06F1/325Power saving in peripheral device
    • G06F1/3268Power saving in hard disk driv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34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 G06F1/325Power saving in peripheral device
    • G06F1/3275Power saving in memory, e.g. RAM, cach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34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 G06F1/3287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by switching off individual functional units in the computer syste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02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0614Improving the reliability of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19Improving the reliability of storage systems in relation to data integrity, e.g. data losses, bit erro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29Configuration or reconfiguration of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31Configuration or reconfiguration of storage systems by allocating resources to storage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62Virtualisation aspec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62Virtualisation aspects
    • G06F3/0665Virtualisation aspects at area level, e.g. provisioning of virtual or logical volum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6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adopting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067Distributed or networked storage systems, e.g. storage area networks [SAN],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NA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6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adopting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0671In-line storage system
    • G06F3/0683Plurality of storage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6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adopting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0671In-line storage system
    • G06F3/0683Plurality of storage devices
    • G06F3/0689Disk arrays, e.g. RAID, JBO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401Bootstrapp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401Bootstrapping
    • G06F9/4418Suspend and resume; Hibernate and awak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7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distributed storage of data in networks, e.g. transport arrangements for network file system [NFS], storage area networks [SAN] or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NA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5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ine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low power modes or reduced link 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Power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节点互连装置、资源控制节点和服务器系统,从计算节点上剥离资源访问功能,提供资源控制节点来实现资源访问功能,该资源控制节点具备资源接口,用于接入存储资源或者网络资源,该资源控制节点可以通过设备互连接口与计算节点相连,该资源控制节点用于提供存储控制器或者网络控制器,以实现存储资源的访问或者网络资源的访问,相应的,与所述资源控制节点通过设备互连接口相连的计算节点,则可以不再实现存储控制器或者网络控制器的相关功能。所述资源控制节点用于通过所述资源接口接入存储设备或者网络,根据所述存储设备的存储资源,分配属于所述计算节点的存储资源或者网络资源,以及接收计算节点发送的对所述分配的存储资源或网络资源的访问请求,通过所述资源接口对所述分配的存储资源进行存储操作或者对网络资源进行访问。

Description

一种节点互连装置和服务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IT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节点互连装置、资源控制节点和服务器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建设,采用服务器、存储、网络分离式采购,并做后续集成,业务敏捷度差、硬件成本高,资源使用效率低,能耗高。互联网颠覆了传统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模式,例如基于X86服务器的Scale-Out分布式存储,以及超大规模平台的运维自动化,大幅降低了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成本。随着大数据应用爆发以及云计算、虚拟化技术的发展,大家对数据中心的成本(尤其是数据中心的功耗)越来越重视。如何在保证服务的前提下使用更少的计算、存储和网络组件,进而消耗最少的能源,成为业界正在努力的方向之一。
然而,现有技术中数据中心中的各个服务器对存储资源的访问都需要服务器保持上电状态,例如本服务器节点对自身存储资源的访问需要保持本服务器的上电状态,还例如本服务器节点对其他服务器节点的存储资源的访问不仅需要本服务器节点处于上电状态,还需要被访问的服务器节点也处于上电状态,这种资源使用方式不利于数据中心的节能,例如某台服务器计算资源富裕时候,却不能对该台服务器进行相关的操作以节约能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节点互连装置、资源控制节点和服务器系统,以从计算节点上剥离资源访问功能,从而实现计算节点效率提升或者节约计算节点的能耗。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节点互连装置,包括:
资源控制节点和计算节点,所述计算节点和所述资源控制节点通过设备 互连接口相连;
所述资源控制节点上设置有资源接口,所述资源控制节点用于通过所述资源接口接入存储设备,分配属于所述计算节点的存储资源;
所述计算节点用于获得所述资源控制节点分配的存储资源,当产生对所述分配的存储资源的操作需求时,将对所述分配的存储资源的访问请求通过所述设备互连接口发送给所述资源控制节点;
所述资源控制节点接收所述计算节点发送的对所述分配的存储资源的访问请求,通过所述资源接口对所述分配的存储资源进行存储操作;
其中,所述资源接口包括存储接口和/或网络接口,所述资源控制节点通过所述存储接口接入本地存储设备,通过所述网络接口接入外部存储设备。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又一种节点互连装置,包括:
资源控制节点和计算节点,所述计算节点和所述资源控制节点通过设备互连接口相连;
所述资源控制节点上设置有资源接口,所述资源控制节点用于通过所述资源接口接入存储设备;
所述节点互连装置还包括:
主电源设备;
所述主电源设备直接对所述资源控制节点进行供电,所述主电源设备通过电源开关对所述计算节点进行供电;
在所述资源控制节点执行上电操作之前,所述电源开关断开所述所述主电源设备与所述计算节点之间的供电电路。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又一种节点互连装置,包括:
资源控制节点和计算节点,所述计算节点和所述资源控制节点通过设备互连接口相连;
所述资源控制节点上设置有资源接口,所述资源控制节点用于通过所述资源接口接入存储设备;
所述节点互连装置还包括:
主电源设备,用于为所述资源控制节点和计算节点供电,当所述主电源设备启动时,所述资源控制节点和计算节点同时获得所述主电源设备的供电;
在所述资源控制节点和所述计算节点执行上电操作之后,以及在所述资源控制节点启动之前,所述计算节点,还用于获取启动模式信息,根据所述启动模式信息进入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IOS的省电模式。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资源控制装置,包括上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所述的资源控制节点。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服务器系统,包括多台互相连接的节点互连装置;
所述服务器系统还包括节能管理服务器;
所述节能管理服务器用于接收每台节点互连装置的资源控制节点在执行上电操作之后发送的注册通知,向所述每台节点互连装置的资源控制节点或所述每台节点互连装置中的基板管理控制器发送计算节点上电指示,以使得所述每台节点互连装置的资源控制节点或所述每台节点互连装置中的基板管理控制器根据所述计算节点上电指示控制所述电源开关以开通所述主电源设备与所述计算节点之间的供电电路。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服务器系统,包括多台互相连接的节点互连装置;
所述服务器系统还包括节能管理服务器,用于根据节能策略确定每台节点互连装置的计算节点是否需要进行节能操作,向待进行节能操作的计算节点发送节能操作指示;
所述每台节点互连装置的计算节点还用于根据接收到的节能操作指示,进入操作系统的节能模式。
第七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服务器系统,包括联合装置与多台服务器,每台服务器包括计算节点,所述联合装置包括多个资源控制节点,所述多个资源控制节点互相连接,所述多个资源控制节点通过多个设备互连接口连接到所述每台服务器上的计算节点;
每个资源控制节点上设置有资源接口,所述每个资源控制节点用于通过所述资源接口接入存储设备,为与自身连接的计算节点分配属于所述计算节点的存储资源;
所述计算节点用于获得与自身连接的资源控制节点分配的存储资源,将对所述分配的存储资源的访问请求通过所述设备互连接口发送给所述与自身 连接的资源控制节点;
所述每个资源控制节点接收与自身连接的计算节点发送的对所述分配的存储资源的访问请求,通过所述资源接口对所述分配的存储资源进行操作;
其中,所述资源接口包括存储接口和/或网络接口,所述资源控制节点通过所述存储接口接入本地存储设备,通过所述网络接口接入外部存储设备。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节点互连装置包含资源控制节点和计算节点,由于计算节点上未设置资源接口,所述计算节点通过所述资源控制节点获得存储资源或者网络资源;所述资源控制节点用于通过所述资源接口接入存储设备,,分配属于所述计算节点的存储资源;所述计算节点用于获得所述资源控制节点分配的所述存储资源,当产生对所述分配的存储资源的操作需求时,将对所述分配的存储资源的操作请求通过所述设备互连接口发送给所述资源控制节点;所述资源控制节点接收所述计算节点发送的对所述分配的存储资源的操作请求,通过所述资源接口对所述分配的存储资源进行存储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节点互连装置不同于传统的服务器,采用了计算节点和资源控制节点解耦的分离架构,节点互连装置中既包括用于执行计算任务的计算节点,又包括用于执行资源访问的资源控制节点,两者各自配置自身的处理器,计算节点不负责接入存储设备,只能通过所述资源控制节点获取存储资源,使得计算任务和资源访问任务可以分开执行,从而一方面使得计算节点在不下电的时候,计算节点的负担得到减轻,资源集中在计算功能上,计算效率更高,另一方面资源访问任务从计算节点剥离,使得执行计算任务的计算节点在需要节能的时候,可以在不影响对网络资源或者存储资源的实用的情况下,对计算节点采取不启动、下电操作或者进入省电的等节能操作,从而节省能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图1(a)、(b)、(c)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三种形态的融合服 务器的组成示意图;
图2(a)、(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服务器系统的组成示意图;
图3(a)、(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节点互连装置的第一种供电系统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节点互连装置的启动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节点互连装置的计算节点的下电操作的流程图;
图6(a)、(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节点互连装置的第二种供电系统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节点互连装置的启动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节点互连装置、资源控制节点、服务器系统,本发明实施例从计算节点上剥离资源访问功能,提供资源控制节点来实现资源访问功能,该资源控制节点可以通过设备互连接口与计算节点相连,该资源控制节点具备资源接口,用于接入存储资源或者网络资源,该资源控制节点用于提供存储控制器或者网络控制器,以实现存储资源的访问或者网络资源的访问,相应的,与所述资源控制节点通过设备互连接口相连的计算节点,则可以不再实现存储控制器或者网络控制器的相关功能。所述资源控制节点用于通过所述资源接口接入存储设备或者网络,,分配属于所述计算节点的存储资源或者网络资源,以及接收计算节点发送的对所述分配的存储资源或网络资源的访问请求,通过所述资源接口对所述分配的存储资源进行存储操作或者对分配的网络资源进行访问。
上述资源接口包括存储接口和/或网络接口,所述资源控制节点通过所述存储接口接入本地存储设备,通过所述网络接口接入外部存储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资源控制节点与计算节点互连形成的节点互连装置 的实现方式非常灵活,可以包括:(1)提供一种全新的服务器形态,例如融合服务器,所述融合服务器设置有计算节点和资源控制节点;(2)资源控制节点作为一个子模块接入现有服务器,所述资源控制节点可以替代原先的RAID卡和NIC网卡,将原RAID卡与硬盘连接的信号接口都连接至该资源控制节点的存储接口,将原NIC卡的对外或自组网络的网络接口都连接至该资源控制节点的网络接口,该资源控制节点可以视为现有服务器的一个本地连接的设备;(3)也可以将多个资源控制节点组成一个联合装置,例如将多个资源控制节点部署在一个机柜/框内,通过提供多个设备互连接口与每台服务器连接,整合后的多个资源控制节点节点内部之间通过网络接口互连,每个资源控制节点各自挂载本地存储设备(亦可不挂载),每个资源控制节点提供可以接入计算节点的设备互连接口,所述计算节点可以是一台服务器内部的计算节点,也可以是多台服务器的计算节点组成的计算节点组,以为自身对应的计算节点提供存储空间、节点通信网络,以及对外网络存储服务。
下面以第一种实现方式一节点互连装置采用全新的融合服务器为例来介绍本发明实施例。
图1(a)、(b)、(c)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融合服务器的组成图,融合服务器1包括:资源控制节点10和计算节点20。所述资源控制节点10和计算节点20可以分别采用通用计算机来实现,所述资源控制节点10和所述计算节点20可以分别包括自身的处理器、内存和通信总线,所述处理器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组成,所述内存上可以加载各种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指令。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资源控制节点10采用ARM处理器,所述计算节点20采用X86处理器。所述资源控制节点10包括CPU103和内存104,所述计算节点20包括CPU203和内存204。
所述资源控制节点10设置有设备互连接口101,所述资源控制节点10通过所述设备互连接口101与所述计算节点20上的设备互连接口201进行设备互连。所述设备互连接口101或201可以采用高速外围组件互联(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Express,PCle)接口来实现。
所述资源控制节点上还设置有资源接口102,该资源接口102可以是存储接口,也可以是网络接口,存储接口用于接入本地存储设备,网络接口用 于接入外部存储设备。
如图1(a)所示,所述融合服务器1还包括本地存储设备30,所述资源接口102为存储接口102a,用来接入本地存储设备30的物理磁盘301和302,物理磁盘可以是硬盘驱动器HDD或固态硬盘SSD。所述存储接口102a可以是串行高级技术附件(Serial AdvancedTechnology Attachment,SATA)接口、串行连接的SCSI(serial attached SCSI,SAS)接口或者高速外围组件互联(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Express,PCle)接口等。
如图1(b)所示,所述资源接口102为网络接口102b,用来接入网络存储设备40,例如存储区域网络SAN。
如图1(c)所示,所述资源接口102为存储接口102a和网络接口102b,存储接口102a用来接入本地存储设备30中的物理磁盘301和302,网络接口102b用来接入其它的融合服务器2的资源控制节点50或其它计算节点60,并通过所述资源控制节点50获取到资源控制节点50的本地存储设备70的存储资源,例如物理磁盘701和702的存储资源。
在上述图1(a)、(b)、(c)中,所述融合服务器1的资源控制节点10中还设置有对应于存储接口102a的存储控制器,或者对应于网络接口102b的网络控制器,具体地,所述存储控制器或网络控制器可以通过软件功能模块来实现,相关的存储控制程序或网络控制程序被存储在所述资源控制节点10上的内存中,所述资源控制节点10上的处理器执行在内存中的所述存储控制程序或者网络控制器程序时,所述资源控制节点10实现所述存储控制器或者网络控制器的功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融合服务器包含资源控制节点和计算节点,由于计算节点上未设置资源接口,所述计算节点只能通过所述资源控制节点获得存储资源或者网络资源;所述资源控制节点用于通过所述资源接口接入存储设备,根据所述存储设备的存储资源,分配属于所述计算节点的存储资源;所述计算节点用于获得所述资源控制节点分配的所述存储资源,当产生对所述分配的存储资源的操作需求时,将对所述分配的存储资源的操作请求通过所述设备互连接口发送给所述资源控制节点;所述资源控制节点接收所述计算节点发送的对所述分配的存储资源的操作请求,通过所述资源接口对所述分配的存储资源进行存储操作。
所述分配的属于所述计算节点的存储资源可以是所述存储设备的全部的存储资源,也可以是所属存储设备的部分存储资源。
由于传统的服务器上,计算工作以及对存储资源、网络资源的访问工作均由服务器的处理器来承担,因此需要服务器保持上电状态,这种情形不利于服务器的节能操作,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融合服务器不同于传统的服务器,采用了计算节点和资源控制节点解耦的分离架构,融合服务器中既包括用于执行计算任务的计算节点,又包括用于执行资源访问的资源控制节点,两者各自配置自身的处理器,计算节点不负责接入存储设备,只能通过所述资源控制节点获取存储资源,使得计算任务和资源访问任务可以分开执行,从而一方面使得计算节点在不下电的时候,计算节点的负担得到减轻,资源集中在计算功能上,计算效率更高,另一方面资源访问任务从计算节点剥离,使得执行计算任务的计算节点在需要节能的时候,可以在不影响对网络资源或者存储资源的实用的情况下,对计算节点采取不启动、下电操作或者进入省电的等节能操作,从而节省能耗。
进一步,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图1(a)、(b)、(c)示意的所述融合服务器1的资源控制节点10还可以设置有共享存储调度模块,该共享存储调度模块用于将所述资源控制节点10所获取到的存储资源组成共享存储资源池,并将所述共享资源池中的共享存储资源分配给相关的计算节点。具体地,所述共享存储调度模块可以通过软件功能模块来实现,相关的共享存储调度程序被存储在所述资源控制节点10上的内存中,所述资源控制节点10上的处理器执行在内存中的所述存共享存储调度程序时,所述资源控制节点10实现所述共享存储调度模块的功能。
具体地,所述共享存储调度模块能够实现获取与所述资源接口102连接的本地存储设备或者外部存储设备的存储资源,将获取到的存储资源组成共享存储资源,并将所述共享存储资源打散成多个物理存储块,将所述多个物理存储块重新组合成多个虚拟磁盘,再为虚拟磁盘分配逻辑地址,保存虚拟磁盘的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将至少一个虚拟磁盘分配给连接到的计算节点。每个虚拟磁盘的物理地址为组成所述虚拟磁盘的多个物理存储块的地址。例如在图1(c)中融合服务器1的资源控制节点10的存储接口102a连接了物理磁盘301和302,网络接口102b连接到物理磁盘 701和702,所述资源控制节点10将物理磁盘301、302、701和702的存储资源打散并重组为2个虚拟磁盘,为每个虚拟磁盘分配逻辑地址,保存所述虚拟磁盘的逻辑地址与所述物理磁盘的物理地址之间的对应关系,最后向自身连接到的计算节点20和50分配所述虚拟磁盘,例如向计算节点20呈现虚拟磁盘1的逻辑地址,向计算节点60呈现虚拟磁盘2的逻辑地址,以使得所述计算节点20和60将所述虚拟磁盘1和2分别认作物理存储设备。所述资源控制节点101在图1(a)、(b)中进行存储设备的存储资源的重组过程与图1(c)类似,就不再一一赘述。
所述计算节点20在启动的时候,通过所述设备互连接口201、101扫描到所述资源控制节点10,加载所述资源控制节点10的驱动程序到所述计算节点20后,所述计算节点20获取到所述资源控制节点10提供的虚拟磁盘1并将其视为属于自身的存储资源。
所述计算节点20获取到其上装载的应用程序或者虚拟机产生的业务请求,即并完成相关的计算任务,若该业务请求需要进行存储资源相关的操作,则所述计算节点20向所述所述资源控制节点10发送资源访问请求,该资源访问请求中携带虚拟磁盘的逻辑地址;资源控制节点10接收到所述资源访问请求后,将所述逻辑地址转换为存储设备的物理地址,并根据所述物理地址进行存储相关的操作。
现有技术中,由于共享存储调度模块的功能通过计算节点20实现,换言之,共享存储调度程序装载在所述计算节点20上,若计算节点20下电,整个系统的共享存储调度功能将无法实现,即无法访问存储资源,因此现有技术无法实现计算节点20下电进行节能的操作。然而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共享存储调度模块的功能通过资源控制节点10来实现,将共享存储调度模块的功能通过与计算节点20解耦的其它硬件设备来实现,使得对共享存储资源的调度不再依赖于计算节点20,也使得执行计算任务的计算节点在需要节能的时候,可以实现计算节点单独下电或者计算节点进入省电的低功耗操作,从而节省能耗。
进一步,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图1(a)、(b)、(c)示意的所述融合服务器1的资源控制节点10还可以设置有网络调度模块,该网络调度模块用于将所述资源控制节点10所获取到的网络资源分配给相关的计算节 点。另一方面,所述资源控制节点10根据业务处理带宽分配技术,为设备互连接口101的上行端口连接的计算节点20提供所需要的存储IO和网络IO的处理带宽,而两者的带宽总和则控制在该上行端口所允许的总带宽内,通过内部缓存调度技术实现这些IO访问,以满足计算节点业务QOS要求。
本发明实施例,使得计算节点不直接接入存储设备,而通过资源控制节点实现存储设备的访问,进一步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实现计算节点免操作系统盘启动,即无需为所述计算节点配置固定的操作系统启动盘(操作系统启动信息),而又所述资源控制节点为其提供。因此,所述资源控制节点在启动之后,还用于通过所述资源接口为所述计算节点预备操作系统启动信息;在所述计算节点启动过程中,所述计算节点还用于通过所述资源控制节点获取所述资源控制节点预备的操作系统启动信息,根据所述操作系统启动信息启动所述计算节点的操作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计算节点和资源控制节点的解耦的节点互连装置,由于能够使得计算节点独立上下电而不影响资源控制节点的工作,所说义在该资源控制节点上进行相关的改造,还可以进一步实现以下电计算节点的相关功能,例如:
在所述计算节点执行下电操作或者进入操作系统的节能模式之后,所述资源控制节点还用于通过所述网络接口接收其它计算节点发送的对所述本地存储设备的访问请求,执行所述访问请求相关的操作。
或者,所述资源控制节点还可以包括业务接口,在所述计算节点执行下电操作之后,所述资源控制节点还用于通过所述业务接口接收来自应用的对所述计算节点的存储资源的访问请求,通过所述资源接口对所述存储资源进行存储操作。
上述两种优选的进一步的实施例,一方面使得本地计算节点下电或者实现节能操作之后,对上层业务仍然保留接口,以备上层业务的紧急使用,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网络接口接收其它计算节点发送的访问请求,使得本地计算节点下电或者节能操作之后,本地存储设备仍然可用。
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的融合服务器可以通过对现有的X86服务器进行改造获得,例如,通过改造现有的X86服务器中的处理器的功能来实现上述的计算节点20,另外,在现有的X86服务器中增加新的节点一上述的资源控 制节点10,该资源控制节点具体实现可以是增加一个或者多个ARM处理器。
如图2(a)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节点互连装置(融合服务器)互相连接组成的服务器系统的示意图,该服务器系统一般的业务形态是一个数据中心。本发明实施例以N台融合服务器相连组成服务器系统为例。所述的服务器系统包括融合服务器1、2...N,其中每台融合服务器包括如图1(c)中所述资源控制节点和计算节点,每台融合服务器的网络接口通过以太网进行连接,每台融合服务器都可以包含自己的本地存储设备,该服务器系统中的至少一台融合服务器的资源控制节点具备共享存储调度功能,能够将连接到以太网上的每台融合服务器的本地存储设备组成一个共享存储资源池,划分成N个虚拟磁盘并分配到该服务器系统的每个计算节点(当然虚拟磁盘的数量并非固定1∶1配置,有的计算节点可以配置多个虚拟磁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图2(a)中采用了图1(c)所示的融合服务器,而在实践中,组成服务器系统的融合服务器可以是多种形态的,图1(a)、(b)、(c)所示的任意一种均可,或者图1(b)的明显变形的融合服务器,其中的资源控制节点仅包含网络接口而不包含存储接口,通过网络接口并不接入网络存储而是接入其他的融合服务器。
上述服务器系统中的内部互联网络,一般地,该互联网络是基于以太网,也可以是其它类型的互联网,如InfiniBand。资源控制节点提供网络接口可以实现各融合服务器之间的互联,组网方式可以采用资源控制节点间自组网,也可以采用与交换机模块连接。自组网方式可支持各种拓扑结构,如FullMesh、2D Torus、3D Torus及CLOS等各种组网方式。
另外,在上述服务器系统中,还可以包括节能管理服务器,用于实现服务器系统的节能管理,例如该节能管理服务器接受所述服务器系统的资源控制节点的注册,获取所述服务器系统中的资源控制节点的启动状态,以及获取所述服务器系统中的各计算节点的负载信息,根据所述资源控制节点的启动状态或所述各计算节点的负载信息确定哪一个计算节点进行哪一种节能操作,例如上电操作、下电操作或者进入省电模式的运行状态,后续将有具体实施例描述节能管理的方法。所述的节能管理服务器可以是在所述服务器系统中单独设置服务器实现其功能,也可以不单独设置,而是选用任意一台融合服务器的资源管理节点实现上述管理服务器的功能。具体地,所述节能管 理服务器实现节能管理可以根据其上设置的节能策略,节能策略可以包含资源控制节点的启动状态或计算节点的负载信息,节能策略可以灵活设置并随时更新。
图2(a)中还可以包含至少一个IP SAN网络存储设备,以作为所述服务器系统的存储资源。
如图2(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服务器系统的示意图,该服务器系统由多个资源控制节点形成的联合装置与现有服务器1...N相连组成,该联合装置包含N个资源控制节点,N为大于等于1的自然数,每个资源控制节点通过互相连接(可通过网络连接也可通过内部互连接口相连,本实施例以通过网络连接为例),所述互联装置还包括多个设备互连接口,一种优选的实施例是每个资源控制节点对应一个设备互连接口,即在本实施例中中,包括N个设备互连接口,使得一个资源控制节点通过一个设备互连接口连接到一台服务器上的计算节点。
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计算节点与资源控制节点解耦设计,可以灵活实现计算节点的节能管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资源控制节点与计算节点互连时的两种供电系统,在不同的供电系统下,图2(a)、(b)所示的服务器系统的节能管理方法有不同的实现方式,下面具体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资源控制节点与计算节点互连的节点互连装置第一种供电系统:供电系统的主电源设备分别对资源控制节点和计算节点进行供电,这种供电系统能够实现计算节点的单独进行上电或者下电操作而不影响资源控制节点保持在正常工作状态。具体实现上,所述主电源设备可以直接对所述资源控制节点进行供电,通过电源开关对所述计算节点进行供电,所述电源开关初始状态默认为断开状态,以达到所述计算节点在所述资源控制节点上电之后才进行上电操作的效果,即在所述资源控制节点执行上电操作之前,所述电源开关断开所述所述主电源设备与所述计算节点之间的供电电路。
如图3(a)、(b)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资源控制节点与计算节点互连的的节点互连装置第一种供电系统的组成图。
如图3(a)所示,所述供电系统包括:主电源设备70,用于分别为所述计算节点20和所述资源控制节点10供电,所述主电源设备70启动供电 后,先为所述资源控制节点10供电,再为所述计算节点20供电。具体地,所述主电源设备70直接对所述资源控制节点10进行供电,所述主电源设备70与所述计算节点20之间还包括电源开关80,所述资源控制节点10在所述主电源设备70启动时进行上电;所述资源控制节点10中还设置有连接到管理网络的第一基板管理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电源开关80的状态来控制所述计算节点20进行上电操作或者下电操作,所述第一基板管理控制器采用智能平台管理接口控制所述电源开关80。所述供电系统还包括备电源设备90,用于在所述主电源设备发生故障时,为所述资源控制节点10进行供电。所述主电源设备70与所述存储设备30之间也可以采用电源开关80′来控制所述存储设备30的上电操作或下电操作。
上述电源开关80、80′可以是通过机械的电源开关来实现,也可以采用芯片控制的电路来实现,具体实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设置,本发明实施例所属的电源开关不仅限于机械式物理电源开关。
图3(a)中所述资源控制节点10中还设置有连接到管理网络的第一基板管理控制器,实际上,图3(a)的一种明显变形的实施方式是,所述资源控制节点10中并不设置第一基板管理控制器,由于所述资源控制节点已经执行上电操作,其能够获得网络中节能管理服务器的信息,也可以由搜集相关的节能管理信息从而做出节能管理决定,因此,所述资源控制节点10也可以在自身执行上电操作之后,直接(并非通过基板管理控制器之类的节点)控制所述电源开关80以开通所述主电源设备与所述计算节点之间的供电电路,使得所述计算节点执行上电操作。相应地,所述资源控制节点10也可以在所述计算节点执行上电操作之后,控制所述电源开关80以开通所述主电源设备与所述计算节点之间的供电电路,使得所述计算节点执行下电操作。所述资源控制节点10可以根据接收到的节能管理服务器的计算节点上电或者下电指示,来控制所述电源开关80的状态,也可以根据自身搜集到信息作出节能管理决定,并根据所述决定来控制所述电源开关80的状态。所述资源控制节点10做出节能管理决定的依据是节能策略,该节能策略与所述节能管理服务器的节能策略类似。
图3(b)与图3(a)相同,所述供电系统也包括主电源设备70分别为 所述资源控制节点10和所述计算节点20供电。具体地,所述主电源设备70直接对所述资源控制节点10进行供电,所述主电源设备70与所述计算节点20之间还包括电源开关80,不同之处在于,图3(b)中所述资源控制节点10中并未设置有第一基板管理控制器,而是在所述计算节点20中设置有第二基板管理控制器,所述电源开关80不由所述资源控制节点10来控制,而是由计算节点20中的第二基板管理控制器来控制。
所述第一基板管理控制器或者第二基板管理控制器可以连接到管理网络中,可以用来采集节能管理服务器(其中,本实施例中介绍的节能管理服务器可以是图2所示的节能管理服务器)发送的节能管理信号(计算节点上电指示或计算节点下电指示等),根据接收到的所述节能管理信号(指示)控制所述电源开关的开关,以使得主电源设备70断开或者开通对所述计算节点20的供电。
所述节能管理服务器根据节能策略确定所述计算节点20是执行上电操作还是执行下电操作,所述节能策略可以包括:(1)当融合服务器中的资源控制节点已经执行上电操作之后,所述融合服务器的计算节点执行上电操作;(2)当融合服务器中的资源控制节点已经执行上电操作之后,服务器系统中的已上电计算节点的负载大于设定阈值时,所述融合服务器的计算节点执行上电操作;(3)若融合服务器中的计算节点的负载小于设定阈值,所述融合服务器的计算节点执行下电操作。上述节能策略只是一些示例,并非穷举本发明实施例的节能策略。
所述主电源设备70对所述资源控制节点10采用直流电源和standby备电源进行供电,所述直流电源可以为所述资源控制节点10提供启动的工作电压,例如12V电压,所述standby电源为所述资源控制节点10中的第一基板管理控制器或者计算节点20中的第二基板管理控制器提供低于工作电压的电压,使得所述第一基板管理控制器或第二基板管理控制器保持工作状态,图3(b)中所述standby电源还通过所述资源控制节点10提供给所述计算节点20。
若资源控制节点与计算节点互连采用如图3(a)、3(a)的明显变形或3(b)所示的供电系统,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节能管理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 面:
(1)资源控制节点与计算节点的启动方式:先上电资源控制节点再上电计算节点;如图4所示,包括:
S401:融合服务器中的主电源设备启动后,对所述融合服务器中的资源控制节点直接供电,所述资源控制节点进行上电操作;
S402:所述资源控制节点启动其自身的操作系统;
具体地,所述资源控制节点启动后,还可以进行自检,如系统中设置有节能管理服务器,可以与节能管理服务器建立连接,向所述节能管理服务器进行注册,使得所述节能管理服务器获得所述资源控制节点的注册通知,并根据所述注册通知明确所述资源控制节点的启动状态,进一步,所述资源控制节点还可以进行与自己连接的本地存储设备或网络设备的初始化,或者进行其他节点的发现操作以及共享存储资源的配置,在进行初始化配置之后,该融合服务器连接的存储设备或网络设备能够得被识别以及被使用。
S403:所述资源控制节点向节能管理服务器注册,上报自身的启动状态。
本步骤为可选步骤,若服务器系统中未设置所述节能管理服务器,该步骤可不执行。
S404:在确定所述资源控制节点启动之后,确定是否上电所述融合服务器中的计算节点;
具体地,图3(a)的供电系统中,所述资源控制节点中的第一基板管理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计算节点上电指示确定是否上电所述融合服务器中的计算节点,图3(b)的供电系统中,所述计算节点中的第二基板管理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计算节点上电指示确定是否上电所述融合服务器中的计算节点。
由于所述第一基板管理控制器或所述第二基板管理控制器连接到管理网络中的节能管理服务器,因此所述计算节点上电指示来自所述节能管理服务器,所述节能管理服务器根据节能策略向所述第一基板管理控制器或所述第二基板管理控制器发送所述计算节点上电指示。所述节能策略可以包括:确定所述融合服务器的资源控制节点是否启动,如果是,可以直接确定所述计算节点需要上电,所述节能管理服务器也可以在确定所述资源控制节点启 动之后进一步根据收集的服务器系统中各计算节点的负载信息确定所述计算节点是否需要上电,例如服务器系统中各计算节点负载很大,则所述计算节点需要上电,若各计算节点负载很小,则即使所述资源控制节点已经启动,所述计算节点在此时也可以不需要上电。
S405:若确定所述计算节点需要上电,对所述计算节点进行供电,使得所述计算节点进行上电操作;
具体地,所述第一基板管理控制器或所述第二基板管理控制器通过控制所述融合服务器中的电源开关,以使得所述主电源设备对所述计算节点进行供电。
以下步骤作为可选步骤,为所述计算节点的启动过程和注册过程,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启动的涵义包含节点的上电和操作系统的启动:
S406:所述计算节点启动自身的操作系统OS;
具体地,所述计算节点进入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IOS的引导程序,扫描到所述资源控制节点,获取到所述资源控制节点提供的虚拟磁盘,获取其中的OS镜像,根据所述OS镜像启动所述操作系统,并安装所述资源控制节点的驱动程序;
S407:所述计算节点向所述节能管理服务器进行注册,以使得所述节能管理服务器获知所述计算节点的启动状态。
上述资源控制节点与计算节点的启动方式中,先上电并启动所述资源控制节点,再确定是否上电所述计算节点,在资源控制节点和计算节点分离的架构中,能够实现计算节点的无OS盘启动,另外,可以在对所述计算节点在有明确的使用需求的时候,才对所述计算节点进行上电操作,避免了资源的浪费,能够节约能耗。
(2)计算节点的下电方式:可以实现所述资源控制节点决定或者根据节能管理信号来断开对所述融合服务器的计算节点的供电,使得所述计算节点进行下电操作而不影响资源控制节点保持在工作状态。如图5所示,包括:
S501:根据节能策略确定需要执行下电操作的计算节点;
具体地,所述资源控制节点或者所述节能管理服务器可以根据所述计算节点的负载信息决定所述计算节点是否需要下电,若确定某台计算节点负载低于设定阈值,可以先执行所述计算节点上执行的工作任务或者运行的虚拟 机VM的迁移,在完成迁移之后,可以确定所述计算节点可以执行下电操作。
S502:在确定待执行下电操作的计算节点后,发送计算节点下电指示;
具体地,图3(a)的供电系统中,所述资源控制节点中的第一基板管理控制器接收到所述计算节点下电指示,图3(b)的供电系统中,所述计算节点中的第二基板管理控制器接收到的所述计算节点下电指示。
S503:断开所述计算节点与所述主电源设备之间的供电,使得所述计算节点进行下电操作。
具体地,图3(a)的供电系统中,所述资源控制节点中的第一基板管理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节能管理信号关闭或者打开所述融合管理服务器中的电源开关,以使得所述主电源设备断开对所述计算节点的供电;图3(b)的供电系统中,所述计算节点中的第二基板管理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节能管理信号关闭或者打开所述融合管理服务器中的电源开关,以使得所述主电源设备断开对所述计算节点的供电。
上述第一种供电系统中,由于主电源设备对所述资源控制节点和计算节点分别进行供电,在需要节能时,可以不上电所述计算节点或者对所述计算节点执行下电操作以节能,在需要计算节点执行相关的计算任务时,可以根据需要对所述计算节点执行上电操作。
上述的第一种供电系统,由于对供电电路有所改进,所以可以优先采用与新提供的融合服务器这种实现方式中,如果仅对已有的服务器进行改造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资源控制节点,还可以采用已有的电路来实现,如下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资源控制节点与计算节点互连的的节点互连装置第二种供电系统:资源控制节点的供电依赖于计算节点,或者,资源控制节点和所述计算节点互相连接在同一供电电路上,两者同时获得主电源设备的供电电压。如图6(a)、(b)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融合服务器的第二种供电系统组成图。
图6(a)、(b)中,所述供电系统仍然包括主电源设备70,所述主电源设备70同时对资源控制节点10和计算节点20进行供电,在所述计算节点20通电时,所述资源控制节点也获得所述主电源设备的供电。图6的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是,将资源控制节点10安装于通用的机架服务器中(该机架服务器中的已有处理器可以视为计算节点20),以标准板卡或插卡方式布置 于机架服务器中,然后通过将原有RAID卡连接的硬盘信号线连接至本资源控制节点的硬盘连接接口上。
若采用如图6(a)、(b)所示的供电系统,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节能管理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控制节点与计算节点的启动方式:先启动资源控制节点再启动计算节点;如图7所示,包括:
S701:主电源设备启动后,对所述资源控制节点和计算节点同时供电,所述资源控制节点和所述计算节点分别进行上电操作。
S702:所述计算节点上电后,在启动过程中获取启动模式信息,根据所述启动模式信息进入BIOS的省电模式;
所述BIOS的省电模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主要表明所述计算节点在BIOS启动过程,没有进入BIOS的引导模式来启动所述计算节点的OS,从而所述计算节点虽然上电却进入一种低功耗的BIOS运行状态。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在所述资源控制节点中预置启动模式信息,例如采用资源控制节点的OptionRom控制;所述启动模式信息可以设置为固定值,例如直接预置为BIOS省电模式,也可以预先设置为条件值,例如当所述资源控制节点未启动时采用BIOS省电模式,当所述资源控制节点已启动时采用BIOS引导模式;
本步骤702根据所述资源控制节点中预置的启动模式信息设置的不同,有两种实施方式:
其一,若所述资源控制节点中预置的启动模式信息为固定值时,所述计算节点在启动过程中,启动所述BIOS,在BIOS引导模式下扫描自身连接的设备,当扫描到所述资源控制节点时,获取预先配置在所述资源控制节点中的所述BIOS省电模式,因此,所述计算节点上电后,并不直接启动OS,而是根据获取到的启动模式信息进入BIOS的省电模式;
其二,若所述资源控制节点中预置的启动模式信息为条件值时,所述计算节点在启动过程中,启动所述BIOS,在BIOS引导模式下扫描自身连接的设备,当扫描到所述资源控制节点时,获取预先配置在所述资源控制节点中的所述启动模式信息,进一步所述BIOS探测所述资源控制节点的状态,若确定所述资源控制节点未启动,则所述计算节点上电后,并不直接启动OS, 而是根据获取到的启动模式信息进入BIOS的省电模式。
S703:所述资源控制节点上电后,启动自身的OS;
具体地,所述资源控制节点启动后,还可以进行自检,如系统中设置有节能管理服务器,可以与节能管理服务器建立连接,向所述节能管理服务器进行注册,使得所述节能管理服务器获得所述资源控制节点的注册通知,并根据所述注册通知明确所述资源控制节点的启动状态,进一步,所述资源控制节点还可以进行与自己连接的本地存储设备或网络设备的初始化,或者进行其他节点的发现操作以及共享存储资源的配置,在进行初始化配置之后,该融合服务器连接的存储设备或网络设备能够得被识别以及被使用。
S704:在确定所述资源控制节点启动之后,所述计算节点从所述BIOS省电模式切换到BIOS引导模式,在所述BIOS的引导下,启动所述计算节点的OS;
具体地,对应步骤702中的两种模式,上述步骤704对应有两种具体实现的方式:
其一,若所述资源控制节点中预置的启动模式信息为固定值时,所述资源控制节点启动后,将预先配置的所述启动模式信息由BIOS省电模式修改为BIOS引导模式,并指令所述计算节点进行重启;所述计算节点进行重启,所述BIOS获取所述资源控制节点中的启动模式信息,由于所述启动模式信息已经修改为BIOS引导模式,则所述计算节点在所述BIOS的引导下,启动自身的操作系统。
其二,若所述资源控制节点中预置的启动模式信息为条件值时,所述计算节点探测所述资源控制节点的状态,若确定所述资源控制节点的状态为已启动时,则所述计算节点的BIOS由省电模式切换到引导模式,所述计算节点在所述BIOS引导模式下,启动自身的OS。
S705:所述资源控制节点或所述计算节点在启动后,向节能管理服务器进行注册,以使得所述节能管理服务器获知所述计算节点的启动状态。
步骤705为可选步骤,若服务器系统中设置节能管理服务器,则所述资源控制节点或所述计算节点在启动后告知所述节能管理服务器自身的状态,以供所述节能管理服务器根据预置的节能策略并考虑所述资源控制节点或所述计算节点的状态,进行后续的节能管理。为了实现与所述节能管理服务器 的通信,可以在所述资源控制节点或所述计算节点分别设置基板管理控制器。
(2)计算节点的节能操作的方式:在所述计算节点和资源控制节点均上电启动之后,在确定所述计算节点负载较小时,还可以对所述计算节点进行节能操作,由于在所述第二种供电系统中,所述资源控制节点的供电与所述计算节点互相依赖,较难实现所述计算节点执行下电操作而不影响到所述资源控制节点正常工作,因此在第二种供电系统中,并不采取让所述计算节点下电的方式来实现节能操作,而是通过计算节点中的基板管理控制器来实现所属计算节点的复位或者休眠,以使得所述计算节点进行节能操作。所述基板管理控制器可以接收所述资源控制节点的节能操作指示进行节能操作,也可以直接接收节能管理服务器发送的节能管理指示进行节能操作。
一种可能的节能管理方式是:若所述节能管理服务器确定需要进行节能操作,则可以向对应的计算节点发送节能操作指示,使得对应的计算节点的进入操作系统的节能模式,例如休眠或者复位。
另外,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理解,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与A相应的B″表示B与A相关联,根据A可以确定B。但还应理解,根据A确定B并不意味着仅仅根据A确定B,还可以根据A和/或其它信息确定B。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系统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 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节点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也可以是电的,机械的或其它的形式连接。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9)

1.一种节点互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资源控制节点和计算节点,所述计算节点和所述资源控制节点通过设备互连接口相连;
所述资源控制节点上设置有资源接口,所述资源控制节点用于通过所述资源接口接入存储设备,分配属于所述计算节点的存储资源;
所述计算节点用于获得所述资源控制节点分配的存储资源,将对所述分配的存储资源的访问请求通过所述设备互连接口发送给所述资源控制节点;
所述资源控制节点接收所述计算节点发送的对所述分配的存储资源的访问请求,通过所述资源接口对所述分配的存储资源进行操作;
所述节点互联装置还包括主电源设备;
所述主电源设备用于为所述资源控制节点进行供电,所述主电源设备通过电源开关为所述计算节点进行供电;
在所述资源控制节点执行上电操作之前,所述电源开关为断开状态;
在所述资源控制节点执行上电操作之后,所述电源开关被开通,使得所述计算节点执行上电操作;
在所述计算节点执行上电操作之后,所述电源开关被断开,以使得所述计算节点执行下电操作而所述资源控制节点保持在工作状态;其中,所述资源接口包括存储接口和/或网络接口,所述资源控制节点通过所述存储接口接入本地存储设备,通过所述网络接口接入外部存储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点互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控制节点具体用于将通过所述资源接口获取到的所述存储设备的存储资源组成共享存储资源,将所述共享资源划分为多个物理存储块,将所述多个物理存储块组成多个虚拟磁盘,将至少一个虚拟磁盘分配给所述计算节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点互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控制节点还用于为每个虚拟磁盘分配逻辑地址,记录所述每个虚拟磁盘的逻辑地址和物理地址的对应关系,其中,所述每个虚拟磁盘的物理地址为组成所述虚拟磁盘的多个物理存储块的地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点互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控制节点还用于在自身执行上电操作之后,控制所述电源开关以开通所述主电源设备与所述计算节点之间的供电电路,使得所述计算节点执行上电操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节点互连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计算节点执行上电操作之后,所述资源控制节点还用于控制所述电源开关以断开所述主电源设备与所述计算节点之间的供电电路,使得所述计算节点执行下电操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点互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控制节点设置有第一基板管理控制器,或者,所述计算节点设置有第二基板管理控制器;
所述第一基板管理控制器或所述第二基板管理控制器连接到节能管理服务器,用于接收所述节能管理服务器发送的计算节点上电指示,根据所述计算节点上电指示控制所述电源开关以开通所述主电源设备与所述计算节点之间的供电电路,其中,所述节能管理服务器在确定所述资源控制节点执行上电操作之后发送所述计算节点上电指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节点互连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计算节点执行上电操作之后,所述第一基板管理控制器或第二基板管理控制器还用于接收所述节能管理服务器发送的计算节点下电指示,根据所述计算节点下电指示控制所述电源开关以断开所述主电源设备与所述计算节点之间的供电电路,使得所述计算节点执行下电操作。
8.根据权利要求5或7所述的节点互连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计算节点执行下电操作之后,所述资源控制节点还用于通过所述网络接口接收其它计算节点发送的对所述本地存储设备的访问请求,执行所述访问请求相关的操作。
9.根据权利要求5或7所述的节点互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控制节点还包括业务接口,在所述计算节点执行下电操作之后,所述资源控制节点还用于通过所述业务接口接收来自应用的对所述计算节点分配的存储资源的访问请求,通过所述资源接口对所述分配的存储资源进行存储操作。
10.一种节点互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资源控制节点和计算节点,所述计算节点和所述资源控制节点通过设备互连接口相连;
所述资源控制节点上设置有资源接口,所述资源控制节点用于通过所述资源接口接入存储设备,分配属于所述计算节点的存储资源;
所述计算节点用于获得所述资源控制节点分配的存储资源,将对所述分配的存储资源的访问请求通过所述设备互连接口发送给所述资源控制节点;
所述资源控制节点接收所述计算节点发送的对所述分配的存储资源的访问请求,通过所述资源接口对所述分配的存储资源进行操作;
所述节点互连装置还包括:
主电源设备,用于为所述资源控制节点和计算节点供电,当所述主电源设备启动时,所述资源控制节点和计算节点获得所述主电源设备的供电;
在所述资源控制节点和所述计算节点执行上电操作之后,以及在所述资源控制节点启动之前,所述计算节点还用于获取启动模式信息,根据所述启动模式信息进入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IOS的省电模式;
在所述资源控制节点启动之后,所述计算节点还用于将所述启动模式信息更新为BIOS引导模式,以启动所述计算节点的操作系统;
在所述计算节点启动操作系统之后,所述计算节点还用于接收节能操作指示,根据所述节能操作指示,进入操作系统的节能模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节点互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启动模式信息预先设置在所述资源控制节点中,所述计算节点在启动过程中通过所述设备互连接口扫描所述资源控制节点时,获取到所述启动模式信息;
其中,所述启动模式信息预先设置为固定值或条件值,所述固定值为BIOS省电模式,所述条件值为当所述资源控制节点未启动时采用BIOS省电模式,当所述资源控制节点已启动时采用BIOS引导模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节点互连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资源控制节点中预置的启动模式信息为固定值,所述资源控制节点还用于在自身启动后,更新所述启动模式信息为BIOS引导模式,并指令所述计算节点进行重启;
所述计算节点还用于根据所述资源控制节点的重启指令进行重启,获取更新的启动模式信息,根据所述更新的启动模式信息,进入BIOS引导模式,启动自身的操作系统。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节点互连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资源控制节点中预置的启动模式信息为条件值,所述计算节点还用于探测所述资源控制节点的状态,在探测到所述资源控制节点的状态为未启动时,进入BIOS省电模式,在探测到所述资源控制节点的状态为已启动时,进入BIOS引导模式,启动自身的操作系统。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节点互连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计算节点启动操作系统之后,所述计算节点具体用于接收来自节能管理服务器的节能操作指示。
15.根据权利要求10-13任一项所述的节点互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控制节点启动之后,还用于通过所述资源接口为所述计算节点预备操作系统启动信息;
在所述计算节点启动过程中,所述计算节点还用于通过所述资源控制节点获取所述资源控制节点预备的操作系统启动信息,根据所述操作系统启动信息启动所述计算节点的操作系统。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节点互连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计算节点进入操作系统的节能模式之后,所述资源控制节点还用于通过所述网络接口接收其它计算节点发送的对所述本地存储设备的访问请求,执行所述访问请求相关的操作。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节点互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控制节点还包括业务接口,在所述计算节点进入操作系统节能模式之后,所述资源控制节点还用于通过所述业务接口接收来自应用的对所述计算节点分配的存储资源的访问请求,通过所述资源接口对所述分配的存储资源进行存储操作。
18.一种服务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台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节点互连装置,多台所述节点互连装置互相连接;
所述服务器系统还包括节能管理服务器;
所述节能管理服务器用于接收每台节点互连装置的资源控制节点在执行上电操作之后发送的注册通知,向所述每台节点互连装置的资源控制节点发送计算节点上电指示,以使得所述每台节点互连装置的资源控制节点根据所述计算节点上电指示控制所述电源开关以开通所述主电源设备与所述计算节点之间的供电电路。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服务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节能管理服务器还用于向所述每台节点互连装置的资源控制节点发送计算节点下电指示,以使得所述每台节点互连装置的资源控制节点根据所述计算节点下电指示控制所述电源开关以断开所述主电源设备与所述计算节点之间的供电电路。
CN201480075496.7A 2014-05-22 2014-05-22 一种节点互连装置和服务器系统 Active CN1061051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30935.6A CN113157442A (zh) 2014-05-22 2014-05-22 一种节点互连装置、资源控制节点和服务器系统
CN201810680166.0A CN109067833B (zh) 2014-05-22 2014-05-22 一种节点互连装置、资源控制节点和服务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4/078075 WO2015176262A1 (zh) 2014-05-22 2014-05-22 一种节点互连装置、资源控制节点和服务器系统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80166.0A Division CN109067833B (zh) 2014-05-22 2014-05-22 一种节点互连装置、资源控制节点和服务器系统
CN202110330935.6A Division CN113157442A (zh) 2014-05-22 2014-05-22 一种节点互连装置、资源控制节点和服务器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05152A CN106105152A (zh) 2016-11-09
CN106105152B true CN106105152B (zh) 2018-07-13

Family

ID=54553217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75496.7A Active CN106105152B (zh) 2014-05-22 2014-05-22 一种节点互连装置和服务器系统
CN201810680166.0A Active CN109067833B (zh) 2014-05-22 2014-05-22 一种节点互连装置、资源控制节点和服务器系统
CN202110330935.6A Pending CN113157442A (zh) 2014-05-22 2014-05-22 一种节点互连装置、资源控制节点和服务器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80166.0A Active CN109067833B (zh) 2014-05-22 2014-05-22 一种节点互连装置、资源控制节点和服务器系统
CN202110330935.6A Pending CN113157442A (zh) 2014-05-22 2014-05-22 一种节点互连装置、资源控制节点和服务器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4) US10310756B2 (zh)
EP (4) EP3244592B1 (zh)
CN (3) CN106105152B (zh)
WO (1) WO201517626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95220A (zh) * 2020-11-18 2021-02-23 海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共享存储控制器的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控制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244592B1 (en) * 2014-05-22 2019-07-2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Node interconnection apparatus, resource control node, and server system
US10129203B2 (en) * 2015-07-09 2018-11-1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Network client ID from external managment host via management network
US11249808B2 (en) * 2017-08-22 2022-02-15 Intel Corporation Connecting accelerator resources using a switch
US20190068466A1 (en) * 2017-08-30 2019-02-28 Intel Corporation Technologies for auto-discovery of fault domains
CN110110004B (zh) * 2018-01-30 2023-05-3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操作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08459971A (zh) * 2018-03-19 2018-08-28 国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桌面云共享设备的云盘性能加速方法
CN108919933B (zh) * 2018-07-13 2019-10-18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节点服务器的电源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9831391B (zh) * 2018-12-29 2022-05-13 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分布式存储系统中流控的方法、存储设备和系统
CN110034952A (zh) * 2019-03-11 2019-07-19 联想企业解决方案(新加坡)有限公司 服务器和替换网络中服务器的方法
CN115344197A (zh) * 2019-06-24 2022-11-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访问方法、网卡及服务器
CN110445871A (zh) * 2019-08-14 2019-11-12 益逻触控系统公司 自助服务终端的操作方法及自助服务终端
CN112905243B (zh) * 2019-11-15 2022-05-13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同时运行双系统的方法和装置
US11316713B2 (en) * 2019-11-25 2022-04-2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Virtual drawers in a server
CN111765421B (zh) 2020-07-08 2023-11-14 益逻触控系统公司 照明设备、照明系统和照明控制方法
CN111858408B (zh) * 2020-07-13 2022-03-08 天津津航计算技术研究所 基于i2c总线的多处理器架构电源管控装置
CN115225451B (zh) * 2021-04-17 2025-05-02 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计算节点管理系统及针对多个计算节点的管理方法
CN113190183B (zh) * 2021-05-31 2023-06-13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存储集群装置及设备挂载方法
CN115934303A (zh) * 2021-08-06 2023-04-07 上海擎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共享式运算方法及共享式运算装置
US12045627B2 (en) * 2022-03-14 2024-07-23 Sony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 Inc. Sled level boot management control of compute nodes for context switching using boot controllers
CN115134219A (zh) * 2022-06-29 2022-09-30 北京飞讯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设备资源管理方法及装置、计算设备和存储介质
US12182581B2 (en) 2022-11-02 2024-12-31 Pure Storage, Inc. Prioritized deployment of nodes in a distributed storage system
CN116560859B (zh) * 2023-07-11 2023-09-22 恒辉信达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云计算的访问设备资源分配方法及相关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02480A (zh) * 2001-12-10 2005-03-30 单球体有限公司 管理附装在数据网络上的存储器资源
CN101604196A (zh) * 2008-06-10 2009-12-16 富士通株式会社 电子装置、电子装置的加电方法、以及程序
CN102568505A (zh) * 2010-12-29 2012-07-1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51819B1 (en) * 1999-03-15 2002-02-2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Heterogeneous system enclosure services connection
IL147073A0 (en) 2001-12-10 2002-08-14 Monosphere Ltd Method for managing the storage resources attached to a data network
CN1292338C (zh) 2004-06-11 2006-12-27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绑定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的装置
US20060260355A1 (en) * 2005-05-19 2006-11-23 Roberts Mark J Integrated NGL recovery and liquefied natural gas production
US7461274B2 (en) * 2005-08-23 2008-12-0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ethod for maximizing server utilization in a resource constrained environment
US8521950B2 (en) * 2006-12-05 2013-08-2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Booting an operating system from a virtual hard disk
JP2008311361A (ja) * 2007-06-13 2008-12-25 Nec Electronics Corp 半導体集積回路、半導体集積回路のレイアウト設計方法、及び半導体集積回路の自動レイアウトプログラム
CN100555206C (zh) 2008-05-27 2009-10-28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绑定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的装置
TWI355580B (en) * 2008-07-17 2012-01-01 Inventec Corp Power control system of a high density server and
JP4966942B2 (ja) * 2008-10-01 2012-07-0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仮想pc管理方法、仮想pc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仮想pc管理プログラム
US8448004B2 (en) * 2008-10-27 2013-05-21 Netapp, Inc. Power savings using dynamic storage cluster membership
US8155766B2 (en) * 2008-11-03 2012-04-10 Hitachi,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provision power-saving storage system
US8875125B2 (en) * 2009-01-27 2014-10-28 Dell Products L.P. Operation system installation methods and media
US8803485B2 (en) * 2009-03-25 2014-08-12 Alieva, Inc. High efficiency adaptive power convers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on thereof
CN101661381B (zh) * 2009-09-08 2012-05-30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Xen的数据共享与访问控制方法
US20110087833A1 (en) * 2009-10-08 2011-04-14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Local nonvolatile write-through cache for a data server having network-based data storage, and related operating methods
JP5482280B2 (ja) 2010-02-18 2014-05-07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電動移動体、及び放電管理方法
US8437882B2 (en) * 2010-02-17 2013-05-07 Inscope Energy, Llc Managing power utilized within a local power network
US8392378B2 (en) * 2010-12-09 2013-03-05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Efficient backup and restore of virtual input/output server (VIOS) cluster
CN102759977B (zh) * 2011-04-29 2015-05-06 无锡江南计算技术研究所 一种电源无线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2902334A (zh) 2011-07-28 2013-01-3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Cpu供电调节方法及系统
KR20130070054A (ko) * 2011-12-19 2013-06-27 (주)범일정보 멀티 노드 클러스터 서버의 절전 관리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NL2008385C2 (nl) * 2012-02-29 2013-09-02 Ooms Otto Bv Inrichting en railsysteem voor het van een eerste naar een tweede niveau transporteren van een last, in het bijzonder een traplift.
TR201202527U (tr) * 2012-03-06 2012-08-22 Paçaci Devri̇m Taşıyıcı karkas düğüm noktası.
JP5848439B2 (ja) * 2012-03-28 2016-01-27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シール部材、タービン、及びガスタービン
US9507524B1 (en) * 2012-06-15 2016-11-29 Qlogic, Corporation In-band management using an intelligent adapter and methods thereof
US20140047144A1 (en) * 2012-08-07 2014-02-13 Hitachi, Ltd. I/o device and storage management system
CN103092807B (zh) * 2012-12-24 2015-09-09 杭州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节点控制器、并行计算服务器系统以及路由方法
WO2014101218A1 (zh) 2012-12-31 2014-07-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计算存储融合的集群系统
US9043501B2 (en) * 2013-07-25 2015-05-26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Input/output monitoring mechanism
CN103389884A (zh) * 2013-07-29 2013-11-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处理输入/输出请求的方法、宿主机、服务器和虚拟机
CN103458041A (zh) * 2013-09-10 2013-12-18 李传双 一种集中控制分散式运算的云计算方法及系统
CN103501242B (zh) * 2013-09-18 2017-06-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资源管理方法和多节点集群设备
US9389924B2 (en) * 2014-01-30 2016-07-12 Vmware,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 host computer cluster
CN106030552A (zh) * 2014-04-21 2016-10-12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计算机系统
EP3244592B1 (en) * 2014-05-22 2019-07-2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Node interconnection apparatus, resource control node, and server system
US9621551B2 (en) * 2014-09-15 2017-04-11 Dell Products L.P.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secure pre-boot and root authentication to an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US10372464B2 (en) * 2016-06-22 2019-08-06 Western Digital Technologies, Inc. Provisioning the hyper-converged infrastructure bare metal systems from the top of the rack switch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02480A (zh) * 2001-12-10 2005-03-30 单球体有限公司 管理附装在数据网络上的存储器资源
CN101604196A (zh) * 2008-06-10 2009-12-16 富士通株式会社 电子装置、电子装置的加电方法、以及程序
CN102568505A (zh) * 2010-12-29 2012-07-1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95220A (zh) * 2020-11-18 2021-02-23 海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共享存储控制器的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控制器
CN112395220B (zh) * 2020-11-18 2023-02-28 海光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共享存储控制器的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控制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73312B1 (en) 2023-09-27
EP2983339B1 (en) 2017-08-23
US20190278497A1 (en) 2019-09-12
WO2015176262A1 (zh) 2015-11-26
US10310756B2 (en) 2019-06-04
EP3244592A1 (en) 2017-11-15
EP4083777B1 (en) 2024-09-04
EP3573312A1 (en) 2019-11-27
CN109067833A (zh) 2018-12-21
US20210240367A1 (en) 2021-08-05
US20220365690A1 (en) 2022-11-17
EP4083777A1 (en) 2022-11-02
CN109067833B (zh) 2021-06-22
CN113157442A (zh) 2021-07-23
US11899943B2 (en) 2024-02-13
EP2983339A4 (en) 2016-07-20
US20170031620A1 (en) 2017-02-02
EP2983339A1 (en) 2016-02-10
US11789619B2 (en) 2023-10-17
US11023143B2 (en) 2021-06-01
CN106105152A (zh) 2016-11-09
EP3244592B1 (en) 2019-07-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05152B (zh) 一种节点互连装置和服务器系统
US11200079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virtual machine live migration
CN102035862B (zh) Svc集群中配置节点的故障移交方法和系统
CN103210379B (zh) 服务器系统、管理方法及设备
US9811346B2 (en) Dynamic reconfiguration of queue pairs
CN118210634B (zh) 服务器系统、服务器系统的资源调度方法、芯片及芯粒
CN103064733A (zh) 云计算虚拟机热迁移技术
CN103810015A (zh) 虚拟机创建方法和设备
CN107343044A (zh) 一种存储区域网络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KR101695012B1 (ko) 동적 노드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19201469A (zh) 一种计算系统、方法、设备、介质及程序产品
US9665163B2 (en) Distributed power management with partial suspend mode for distributed storage systems
US9645636B2 (en) Centralized power management with partial suspend mode for distributed storage systems
CN105094947B (zh) 一种虚拟计算资源的配额管理方法及系统
US20240073089A1 (en) In-service switch-over of functionality of a network operating system of a network switc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