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80129A - 前挡风组件及使用该前挡风组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前挡风组件及使用该前挡风组件的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080129A CN106080129A CN201610568164.3A CN201610568164A CN106080129A CN 106080129 A CN106080129 A CN 106080129A CN 201610568164 A CN201610568164 A CN 201610568164A CN 106080129 A CN106080129 A CN 10608012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st
- windshield assembly
- wind screen
- front windshield
- vehic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1/00—Window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60J1/02—Windows; Windscreens; Accessories therefor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front, e.g. structure of the glazing, mounting of the glaz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4—Door pillars ; windshield pilla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前挡风组件及使用该前挡风组件的车辆,前挡风组件包括透明的前挡风板和与前挡风板一体成型的透明的A柱,A柱的下端设有用于与车身连接的下连接结构,前挡风板和A柱均为透明的,相比于现有技术来说,消除驾驶盲区,使驾驶更加安全,减小了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同时,前挡风板和A柱采用一体成型设计,不需要在A柱上设置供前挡风板安装的安装结构,A柱与前挡风板热膨胀系数相同,不会导致像现有技术中A柱与前挡风板之间的密封失效问题,而且能够保证前挡风组件整体具有高的强度和刚度,确保使用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前挡风组件及使用该前挡风组件的车辆。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汽车前挡风玻璃1与前车门2之间的支撑柱称为A柱4,A柱能够保证驾驶室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在遇到翻车事故时,能够对驾驶员进行一定的保护,但是由于A柱位于驾驶员的前方的左、右两侧且离驾驶员很近,对驾驶员的左前、右前方向于前挡风玻璃1与前车门玻璃3之间造成了很大的盲区,盲区如图2中的A、B所示,在实际的驾驶过程中,特别是在转弯时,由于盲区(A、B)的存在,很容易发生撞车及撞人的事故,给驾驶人员以及路上行人带来人身威胁,造成不必要的伤亡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消除现有技术中汽车A柱造成的盲区的前挡风组件;同时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使用该前挡风组件的车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前挡风组件的技术方案是:前挡风组件,包括透明的前挡风板和与前挡风板一体成型的透明的A柱,所述A柱的下端设有用于与车身连接的下连接结构。
所述下连接结构包括设于A柱下端上的用于与设置于车身上的安装孔插装配合的安装凸起或者设于A柱下端上的用于与设置于车身上的安装凸起插装配合的安装孔。
所述下连接结构包括预埋于A柱的下端的金属嵌件。
所述金属嵌件的端部设有法兰结构,A柱通过法兰结构与车身螺栓连接。
所述A柱的上端具有用于与车顶架连接的上连接结构。
本发明的车辆的技术方案是:车辆,包括车身和前挡风组件,所述前挡风组件包括透明的前挡风板和与前挡风板一体成型的透明的A柱,所述A柱的下端具有用于与车身连接的下连接结构。
所述下连接结构包括设于A柱下端上的用于与设置于车身上的安装孔插装配合的安装凸起或者设于A柱下端上的用于与设置于车身上的安装凸起插装配合的安装孔。
所述下连接结构包括预埋于A柱的下端的金属嵌件。
所述金属嵌件的端部设有法兰结构,A柱通过法兰结构与车身螺栓连接。
所述A柱的上端具有用于与车顶架连接的上连接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前挡风板和A柱均为透明的,相比于现有技术来说,能够消除驾驶盲区,使驾驶更加安全,减小了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同时,前挡风板和A柱采用一体成型设计,不需要在A柱上设置供前挡风板安装的安装结构,A柱与前挡风板一体成型,二者的热膨胀系数相同,不会导致像现有技术中A柱与前挡风板之间的密封失效问题,而且能够保证前挡风组件整体具有高的强度和刚度,确保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中A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背景技术中盲区的位置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车辆的实施例一中的前挡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车辆的具体实施例一,如图3所示,包括车身、车顶板7、车顶架9和前挡风组件,前挡风组件包括前挡风板5和与前挡风板5一体成型的A柱6,A柱6为两个,分别位于前挡风板5的左右两侧,前挡风板5和A柱6均由透明材料制成的,本实施例中透明材料为防弹玻璃。两个A柱的结构相同,下面以其中一个为例进行详细说明,为了增加A柱6的刚度,A柱6与前挡风板5采用弧面过渡连接,A柱6的厚度大于前挡风板5的板厚,A柱6的上端设有用于与车顶架9连接的上连接结构,A柱6的下端设有用于与车身连接的下连接结构,上连接结构与下连接结构相同,下面以下连接结构为例进行详细说明,下连接结构包括设于A柱下端的安装凸起用于和设置于车身上的安装孔插装配合连接,A柱6上于靠近前车门8的一侧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中设置有第一密封条,用于在前车门8关闭时,实现A柱6与前车门8之间密封配合。前挡风板5的上端设有第二凹槽用于供车顶板7的前端插装,第二凹槽与车顶板7之间设有第二密封条以实现前挡风组件与车顶板7之间的密封配合连接。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二中,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前挡风板和A柱也可以采用钢化玻璃或有机玻璃或透明金属等制成。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三中,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下连接结构,当车身上设有安装凸起时,下连接结构也可以为设于A柱下端的用于与安装凸起插装配合连接的安装孔。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四中,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下连接结构也可以包括在A柱的下端预埋成型有金属嵌件,金属嵌件的端部设有法兰结构,A柱通过金属嵌件的法兰结构与车身螺栓连接,当然了金属嵌件上也可以不设置法兰结构,可以支架将A柱与车身焊接固连。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五中,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对于敞篷车等没有车顶架的车辆,可以只将A柱的下端与车身连接即可,此时没有上连接结构。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六中,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上、下连接结构也可以不相同。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七中,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下连接架构也可以不采用在A柱的下端设置安装凸起的结构,可以直接将A柱的下端部作为安装部用于与车身上的安装孔插装配合连接。
前挡风组件的实施例与上述车辆的各实施例中的前挡风组件的实施例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Claims (10)
1.前挡风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的前挡风板和与前挡风板一体成型的透明的A柱,所述A柱的下端设有用于与车身连接的下连接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挡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接结构包括设于A柱下端上的用于与设置于车身上的安装孔插装配合的安装凸起或者设于A柱下端上的用于与设置于车身上的安装凸起插装配合的安装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挡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接结构包括预埋于A柱的下端的金属嵌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挡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嵌件的端部设有法兰结构,A柱通过法兰结构与车身螺栓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前挡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A柱的上端具有用于与车顶架连接的上连接结构。
6.车辆,包括车身和前挡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挡风组件包括透明的前挡风板和与前挡风板一体成型的透明的A柱,所述A柱的下端具有用于与车身连接的下连接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接结构包括设于A柱下端上的用于与设置于车身上的安装孔插装配合的安装凸起或者设于A柱下端上的用于与设置于车身上的安装凸起插装配合的安装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接结构包括预埋于A柱的下端的金属嵌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嵌件的端部设有法兰结构,A柱通过法兰结构与车身螺栓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A柱的上端具有用于与车顶架连接的上连接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568164.3A CN106080129A (zh) | 2016-07-19 | 2016-07-19 | 前挡风组件及使用该前挡风组件的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568164.3A CN106080129A (zh) | 2016-07-19 | 2016-07-19 | 前挡风组件及使用该前挡风组件的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080129A true CN106080129A (zh) | 2016-11-09 |
Family
ID=572209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568164.3A Pending CN106080129A (zh) | 2016-07-19 | 2016-07-19 | 前挡风组件及使用该前挡风组件的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080129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657283A (zh) * | 2017-03-27 | 2018-10-16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用支柱构造 |
CN109421812A (zh) * | 2017-09-05 | 2019-03-05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身结构 |
CN111169541A (zh) * | 2018-11-13 | 2020-05-19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前支柱构造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AU2009100884A4 (en) * | 2008-09-05 | 2009-10-15 | Mong-Yu Lee | An easyshade |
CN103538447A (zh) * | 2012-07-10 | 2014-01-29 | 冯渊 | 一种驾驶员无盲区汽车 |
DE102014204194A1 (de) * | 2013-03-08 | 2014-09-11 | Kabushiki Kaisha Toyota Jidoshokki | Fahrzeugwindschutzscheibenstrukturen |
CN204978859U (zh) * | 2015-08-11 | 2016-01-20 | 刘德瑜 | 一种汽车透明a柱 |
CN206086292U (zh) * | 2016-07-19 | 2017-04-12 | 郝福俊 | 一种前挡风组件及使用该前挡风组件的车辆 |
-
2016
- 2016-07-19 CN CN201610568164.3A patent/CN106080129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AU2009100884A4 (en) * | 2008-09-05 | 2009-10-15 | Mong-Yu Lee | An easyshade |
CN103538447A (zh) * | 2012-07-10 | 2014-01-29 | 冯渊 | 一种驾驶员无盲区汽车 |
DE102014204194A1 (de) * | 2013-03-08 | 2014-09-11 | Kabushiki Kaisha Toyota Jidoshokki | Fahrzeugwindschutzscheibenstrukturen |
CN204978859U (zh) * | 2015-08-11 | 2016-01-20 | 刘德瑜 | 一种汽车透明a柱 |
CN206086292U (zh) * | 2016-07-19 | 2017-04-12 | 郝福俊 | 一种前挡风组件及使用该前挡风组件的车辆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657283A (zh) * | 2017-03-27 | 2018-10-16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用支柱构造 |
CN108657283B (zh) * | 2017-03-27 | 2020-10-16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用支柱构造 |
CN109421812A (zh) * | 2017-09-05 | 2019-03-05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身结构 |
CN111169541A (zh) * | 2018-11-13 | 2020-05-19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前支柱构造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978183U (zh) | 车辆全景天窗组件 | |
JP2012519620A (ja) | 自動車用の全ガラスルーフ | |
CN106184381B (zh) | 电动汽车的车身结构 | |
CN106080129A (zh) | 前挡风组件及使用该前挡风组件的车辆 | |
KR20080108037A (ko) | 캐노피를 구비한 열차 운전실 | |
CN206086292U (zh) | 一种前挡风组件及使用该前挡风组件的车辆 | |
CN106005028B (zh) | 车身侧围a柱总成 | |
KR20140057699A (ko) | 차량의 프런트 필러 | |
CN205273621U (zh) | 消除盲区的汽车a柱 | |
CN106143633B (zh) | 车身侧围b柱连接结构 | |
CN106184390B (zh) | 车身侧围后部结构 | |
CN106114643A (zh) | 一种长鼻子校车的前围结构总成 | |
CN114274750B (zh) | 一种内部空间可拓展的车身结构及汽车 | |
CN206781664U (zh) | 一种车用装饰条 | |
CN203666579U (zh) | 一种气帘导向总成及车辆 | |
CN203876829U (zh) | 一种汽车a柱结构 | |
CN111267961A (zh) | 一种汽车笼式全视野座舱 | |
CN106143634B (zh) | 车身侧围b柱总成 | |
CN206012733U (zh) | 一种车身侧围b柱总成 | |
CN206202435U (zh) | 一种汽车侧围总成 | |
CN220262891U (zh) | 车架总成 | |
EP4296122A1 (en) | Roof decoration structure, car roof structure, and vehicle using same | |
CN206155340U (zh) | 汽车前风窗流水槽总成 | |
CN206664711U (zh) | 一种汽车的加强的a柱 | |
CN208646568U (zh) | 一种大型卡车副驾驶全景车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