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64628B - 车辆用发动机启动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发动机启动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064628B CN106064628B CN201610246820.8A CN201610246820A CN106064628B CN 106064628 B CN106064628 B CN 106064628B CN 201610246820 A CN201610246820 A CN 201610246820A CN 106064628 B CN106064628 B CN 10606462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ngine
- restart
- electric motor
- control unit
- stop contro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9000007858 star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8
- 230000009849 de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5856 abnorma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994 depressogen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935 neu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30/00—Purposes of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e.g. of systems using 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 B60W30/18—Propelling the vehicle
- B60W30/18009—Propelling the vehicle related to particular drive situations
- B60W30/18054—Propelling the vehicle related to particular drive situations at stand still, e.g. engine in idling stat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30/00—Purposes of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e.g. of systems using 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 B60W30/18—Propelling the vehicle
- B60W30/18009—Propelling the vehicle related to particular drive situations
- B60W30/18072—Coast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13/00—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 B60T13/74—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with electrical assistance or drive
- B60T13/741—Transmitting braking action from initiating means to ultimate brake actuator with power assistance or drive; Brake systems incorporating such transmitting means, e.g. air-pressure brake systems with electrical assistance or drive acting on an ultimate actuat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10/00—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 B60W10/04—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including control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W10/06—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including control of propulsion units including control of combustion engin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10/00—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 B60W10/04—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including control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W10/08—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including control of propulsion units including control of electric propulsion units, e.g. motors or generato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10/00—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 B60W10/18—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including control of braking systems
- B60W10/182—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including control of braking systems including control of parking brak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10/00—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 B60W10/18—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including control of braking systems
- B60W10/184—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including control of braking systems with wheel brakes
- B60W10/192—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including control of braking systems with wheel brakes electric brak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10/00—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 B60W10/24—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including control of energy storage means
- B60W10/26—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including control of energy storage means for electrical energy, e.g. batteries or capacito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30/00—Purposes of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e.g. of systems using 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 B60W30/18—Propelling the vehicle
- B60W30/18009—Propelling the vehicle related to particular drive situations
- B60W30/18018—Start-stop drive, e.g. in a traffic jam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D—CONTROLLING COMBUSTION ENGINES
- F02D29/00—Controlling engines, such controlling being peculiar to the devices driven thereby, the devices being other than parts or accessories essential to engine operation, e.g. controlling of engines by signals external thereto
- F02D29/02—Controlling engines, such controlling being peculiar to the devices driven thereby, the devices being other than parts or accessories essential to engine operation, e.g. controlling of engines by signals external thereto peculiar to engines driving vehicles; peculiar to engines driving variable pitch propell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N—STARTING OF COMBUSTION ENGINES; STARTING AIDS FOR SUCH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N11/00—Starting of engines by means of electric motors
- F02N11/08—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arting of engines
- F02N11/0814—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arting of engines comprising means for controlling automatic idle-start-stop
- F02N11/0818—Conditions for starting or stopping the engine or for deactivating the idle-start-stop mod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N—STARTING OF COMBUSTION ENGINES; STARTING AIDS FOR SUCH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N11/00—Starting of engines by means of electric motors
- F02N11/08—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arting of engines
- F02N11/0814—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arting of engines comprising means for controlling automatic idle-start-stop
- F02N11/0818—Conditions for starting or stopping the engine or for deactivating the idle-start-stop mode
- F02N11/0833—Vehicle conditions
- F02N11/084—State of vehicle accessories, e.g. air condition or power steer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30/00—Purposes of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e.g. of systems using 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 B60W30/18—Propelling the vehicle
- B60W30/18009—Propelling the vehicle related to particular drive situations
- B60W30/18072—Coasting
- B60W2030/1809—Without torque flow between driveshaft and engine, e.g. with clutch disengaged or transmission in neutra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2510/00—Input parameters relating to a particular sub-units
- B60W2510/18—Braking system
- B60W2510/186—Status of parking brak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W—CONJOINT CONTROL OF VEHICLE SUB-UNITS OF DIFFERENT TYPE OR DIFFERENT FUNCTION; CONTROL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YBRID VEHICLES; ROAD VEHICLE DRIVE CONTROL SYSTEMS FOR PURPOSES NOT RELATED TO THE CONTROL OF A PARTICULAR SUB-UNIT
- B60W2710/00—Output or target parameters relating to a particular sub-units
- B60W2710/18—Braking system
- B60W2710/186—Status of parking brak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N—STARTING OF COMBUSTION ENGINES; STARTING AIDS FOR SUCH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N2200/00—Parameters used for control of starting apparatus
- F02N2200/08—Parameters used for control of starting apparatus said parameters being related to the vehicle or its components
- F02N2200/0803—Parking brake stat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 Of Vehicle Engines Or Engines For Specific Uses (AREA)
- Braking Systems And Boosters (AREA)
- Control Of Driving Devices And Active Controlling Of Vehicle (AREA)
- Regulating Braking Force (AREA)
- Output Control And Ontrol Of Special Type Engine (AREA)
Abstract
提供车辆用发动机启动控制系统。形成为能够根据来自驾驶员的输入使电动驻车制动装置工作的结构,且减少伴随怠速停止控制的发动机的再启动时对电池的负荷。车辆用发动机启动控制系统包括:启动器,所述启动器与电池连接;怠速停止控制部,所述怠速停止控制部使发动机自动地停止,并通过所述启动器使发动机自动地再启动;输入单元,所述输入单元响应于来自驾驶员的输入而生成工作要求;电动驻车制动装置,所述电动驻车制动装置包括与所述电池连接的电动马达,并且所述电动马达响应于所述工作要求而进行驱动;以及调停部,在所述电动马达响应于预定的工作要求而处于驱动状态的情况下,所述调停部禁止所述怠速停止控制部所进行的发动机的再启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发动机启动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公知有在具备利用电动马达使驻车制动器自动工作的电动驻车制动系统、以及使发动机自动停止的怠速停止系统的车辆中应用的驻车制动控制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驻车制动控制装置具备:驻车制动控制单元,该驻车制动控制单元伴随怠速停止的实施而使驻车制动器朝赋予制动力的方向自动工作;以及驻车制动解除单元,该驻车制动解除单元在产生解除怠速停止而使发动机自动再启动的要求时使驻车制动器朝解除制动力的方向自动工作。驻车制动解除单元以车辆的起步驱动力为预定值以上这一情况作为条件而允许自动解除。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035773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结构中,由于电动驻车制动器与怠速停止的控制状态联动而自动地工作,因此电动驻车制动器的工作与驾驶员的意图无关系地实现,存在无法反映驾驶员的意图的问题。
另一方面,若为了反映驾驶员的意图而形成为能够根据来自驾驶员的输入使电动驻车制动装置工作的结构,则会出现发动机的再启动和电动驻车制动装置的工作同时进行、对电池的负荷变大的情况。这是因为:在发动机的再启动时启动器驱动,在电动驻车制动装置的工作时电动马达驱动,在各个驱动中均使用电池的电力。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发动机启动控制系统,形成为能够根据来自驾驶员的输入使电动驻车制动装置工作的结构、且能够降低伴随怠速停止控制的发动机的再启动时对电池的负荷。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车辆用发动机启动控制系统包括:
启动器,上述启动器与电池连接;
怠速停止控制部,上述怠速停止控制部使发动机自动地停止,并通过上述启动器使发动机自动地再启动;
输入单元,上述输入单元响应于来自驾驶员的输入而生成工作要求;
电动驻车制动装置,上述电动驻车制动装置包括与上述电池连接的电动马达,并且上述电动马达响应于上述工作要求而进行驱动;以及
调停部,在上述电动马达响应于预定的工作要求而处于驱动状态的情况下,上述调停部禁止上述怠速停止控制部所进行的发动机的再启动。
根据本发明,能够得到一种车辆用发动机启动控制系统,形成为能够根据来自驾驶员的输入使电动驻车制动装置工作的结构、且能够降低伴随怠速停止控制的发动机的再启动时对电池的负荷。
附图说明
图1是基于本发明的一个例子的车辆用发动机启动控制系统1的说明图。
图2是示出由怠速停止控制部12执行的处理的一部分的流程图(其1)。
图3是示出由怠速停止控制部12执行的处理的一部分的流程图(其2)。
图4是示出实施例1中的由调停部16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发动机再启动时的各种状态的时序变化的一个例子的时序图。
图6是示出发动机再启动时的各种状态的时序变化的另外一个例子的时序图。
图7是示出实施例2中的由调停部16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由EPB控制部14执行的处理的一部分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由调停部16执行的处理的一部分(与EPB控制部14所进行的解除驱动有关的调停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发动机再启动时的各种状态的时序变化的一个例子的时序图。
图11是示出发动机再启动时的各种状态的时序变化的另外一个例子的时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车辆用发动机启动控制系统;10:控制装置;12:怠速停止控制部;14:EPB控制部;16:调停部;30:启动器;40:电动驻车制动装置;42:电动马达;50:EPB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基于本发明的一个例子的车辆用发动机启动控制系统1的说明图,图1的(A)是车辆用发动机启动控制系统1的结构图。图1的(B)是简要地示出电动驻车制动装置40的一个例子的图。
如图1的(A)所示,车辆用发动机启动控制系统1包括控制装置10、启动器30、电动驻车制动装置40以及EPB(Electric Parking Brake,电子驻车制动器)开关50。
控制装置10由计算机、例如由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形成。控制装置10也可以通过多个计算机实现。在控制装置10连接有启动器30、电动马达42以及EPB开关50。
控制装置10包括怠速停止控制部12、EPB控制部14以及调停部16。
怠速停止控制部12执行怠速停止控制。怠速停止控制也被称作S&S(Stop&Start,停止&启动)。怠速停止控制部12当在发动机工作中停止条件成立的情况下使发动机(未图示)自动地停止。例如,在以下的条件(1)~(3)全部满足的情况下,停止条件成立。
条件(1):本车辆的车速为预定车速以下。
条件(2):加速踏板未被踩下。
条件(3):制动助力器内的负压相比预定阈值接近真空侧。
此外,条件(1)~(3)是一个例子,能够适当地变更。并且,作为相对于条件(1)~(3)的与(AND)条件,可以附加与驾驶员对制动器的操作状态、空调状态、电池的充电状态(SOC:State Of Charge,荷电状态)有关的条件。以下,将怠速停止控制部12使发动机自动地停止这一情况称作“发动机自动停止”。怠速停止控制部12通过停止对发动机的燃料供给(停止供油)而开始发动机自动停止。怠速停止控制部12在伴随停止条件的成立而开始了发动机的自动停止的情况下,将S&S中标志设定为“1”。此外,怠速停止控制部12也可以在S&S中标志为“0”的期间,周期性地判定停止条件是否成立。
当在发动机自动停止中或者发动机自动停止完成后再启动条件成立的情况下,怠速停止控制部12驱动启动器30而使发动机自动地再启动。发动机自动停止中是指:从发动机自动停止开始起至发动机转速成为0为止的期间。其中,即便是再启动条件成立的情况,怠速停止控制部12也能够通过调停部16来禁止发动机的再启动。对此将在以下说明。
EPB控制部14对电动马达42进行控制。EPB控制部14根据与EPB开关50的操作状态对应地生成的加压要求或者解除要求来驱动电动马达42。加压要求是要求利用电动驻车制动装置对车轮赋予制动力的信号,解除要求是要求解除由电动驻车制动装置对车轮赋予的制动力的信号。
调停部16的动作例将在以下说明。
启动器30与电池80连接。启动器30借助电池80的电力而进行驱动。启动器30由怠速停止控制部12控制。启动器30在发动机的启动时(包括再启动时)被驱动。
如图1的(B)所示,电动驻车制动装置40包括电动马达42、齿轮机构43以及缆线44。并且,电动驻车制动装置40包括EPB控制部14。
电动马达42与齿轮机构43、缆线44等一起例如针对后轮设置。如图1的(A)所示,电动马达42与电池80连接。电动马达42借助电池80的电力而进行驱动。电动马达42的驱动力经由齿轮机构43、缆线44传递至驻车用的制动蹄63。由此,制动蹄63被按压于制动鼓64,借助其摩擦力来赋予制动力(驻车制动力)。
电动马达42由EPB控制部14控制。EPB控制部14响应于加压要求而朝对车轮赋予制动力的方向驱动电动马达42。以下,也将朝对车轮赋予制动力的方向驱动电动马达42这一情况称作“加压驱动”。例如,EPB控制部14对电动马达42进行正转驱动而拉动缆线44而锁止车轮,在锁止后,停止电动马达42的正转驱动而借助齿轮机构43的保持装置保持锁止状态。EPB控制部14响应于解除要求,朝解除对车轮赋予的制动力的方向驱动电动马达42。以下,也将朝解除对车轮赋予的制动力的方向驱动电动马达42这一情况称作“解除驱动”。例如,EPB控制部14对电动马达42进行反转驱动而以使得放松缆线44的拉力的方式使齿轮机构43工作。
EPB开关50设于车厢内。EPB开关50响应于来自驾驶员的输入而生成加压要求或者解除要求。EPB开关50例如可以是瞬时开关的方式。在该情况下,在电动驻车制动装置40的解除状态下按下EPB开关50时生成的电信号为加压要求,在电动驻车制动装置40的加压状态下按下EPB开关50时生成的电信号为解除要求。
接下来,参照图2至图6,对车辆用发动机启动控制系统1的动作例(实施例1)进行说明。在实施例1中,原则上调停部16不对EPB控制部14的动作施加任何制约。即,假设EPB控制部14在生成了加压要求的情况下立即使电动马达42进行加压驱动,在生成了解除要求的情况下立即使电动马达42进行解除驱动。但是,后面即将叙述,也可以形成为:当在发动机的再启动中生成了加压要求或者解除要求的情况下,EPB控制部14等待发动机的再启动的中止(参照图3的步骤S314)完成之后(即启动器30的驱动完全停止之后),使电动马达42驱动。
图2是示出由怠速停止控制部12执行的处理的一部分(与发动机的再启动有关的部分)的流程图。图2所示的处理每隔预定周期即被执行。
在步骤S200中,怠速停止控制部12判定S&S中标志是否为“1”。S&S中标志如上所述在伴随停止条件的成立而开始了发动机的自动停止的情况下被设置为“1”。在S&S中标志是“1”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02,在除此以外的情况下结束此次周期的处理。
在步骤S202中,怠速停止控制部12判定再启动中标志是否为“0”。再启动中标志的初始值是“0”。在再启动中标志是“0”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04,在除此以外的情况下进入图3的步骤S302。
在步骤S204中,怠速停止控制部12判定再启动条件成立标志是否为“0”。再启动条件成立标志的初始值是“0”。在再启动条件成立标志是“0”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06,在除此以外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10。
在步骤S206中,怠速停止控制部12判定再启动条件是否成立。例如,在以下的条件(4)~(6)中的任一个都不满足的情况下,再启动条件成立。
条件(4):本车辆的车速为预定车速以下。
条件(5):加速踏板未被踩下。
条件(6):制动助力器内的负压相比预定阈值接近真空侧。
此外,在手动换档车辆的情况下,再启动条件可以在变速档为N(空档)以外的情况下满足。
在再启动条件成立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08,而在除此以外的情况下结束此次周期的处理。
在步骤S208中,怠速停止控制部12将再启动条件成立标志设置为“1”。再启动条件成立标志为“1”这一情况表示产生发动机的启动要求的状态。
在步骤S210中,怠速停止控制部12判定再启动禁止标志是否为“0”。再启动禁止标志的初始值是“0”。如将在以下参照图4说明的那样,再启动禁止标志的状态由调停部16变更。当再启动禁止标志是“0”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212,在除此以外的情况下结束此次周期的处理。
在步骤S212中,怠速停止控制部12开始发动机的再启动。具体而言,怠速停止控制部12开始启动器30的驱动。此外,怠速停止控制部12也可以在开始发动机的再启动前判定是否能够进行发动机的再启动。例如在手动换档车辆的情况下,当离合踏板未被踩下的情况下,可以判定为无法进行发动机的再启动。在无法进行发动机的再启动的情况下,可以输出警告等。并且,怠速停止控制部12也可以在步骤S210的判定结果为“是”的情况下,在预定时间(例如100ms)后开始启动器30的驱动。
在步骤S214中,怠速停止控制部12将再启动中标志设置为“1”。
图3是示出由怠速停止控制部12执行的处理的一部分(与再启动有关的部分)的流程图。图3所示的处理在图2的步骤S202的判定结果为“否”的情况下执行。
在步骤S302中,怠速停止控制部12判定发动机的再启动是否尚未结束。怠速停止控制部12在发动机转速小于预定的怠速转速的情况下,判定为发动机的再启动尚未结束。或者,怠速停止控制部12也可以在从启动器30的工作完成后起尚未经过预定时间的情况下,判定为发动机的再启动尚未结束。在发动机的再启动尚未结束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04,在除此以外的情况下(即发动机的再启动已完成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08。
在步骤S304中,怠速停止控制部12判定再启动禁止标志是否为“0”。当再启动禁止标志是“0”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06,在除此以外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314。
在步骤S306中,怠速停止控制部12继续进行发动机的再启动。例如,怠速停止控制部12继续进行启动器30的驱动。此外,在中止(参照步骤S314)后的重新开始时,怠速停止控制部12与步骤S212同样可以在预定时间(例如100ms)后开始(重新开始)启动器30的驱动。
在步骤S308中,怠速停止控制部12将再启动中标志设置为“0”。
在步骤S310中,怠速停止控制部12将再启动条件成立标志设置为“0”。
在步骤S312中,怠速停止控制部12将S&S中标志设置为“0”。
在步骤S314中,怠速停止控制部12中止发动机的再启动。例如,怠速停止控制部12中止启动器30的驱动。
根据图2以及图3所示的处理,即便是在再启动条件成立的情况下,怠速停止控制部12也能够通过调停部16来禁止发动机的再启动。具体而言,即便是在步骤S206的判定结果为“是”的情况下,当再启动禁止标志是“1”的情况下,步骤S210的判定结果为“否”,不执行步骤S212的处理。即,在该情况下,禁止发动机的再启动。
并且,根据图2以及图3所示的处理,即便在怠速停止控制部12暂时通过步骤S212开始了发动机的再启动的情况下,若之后再启动禁止标志变为“1”,则步骤S304的判定结果变为“否”,中止发动机的再启动。在该情况下,若之后再启动禁止标志变为“0”,则怠速停止控制部12重新开始发动机的再启动(步骤S306)。
图4是示出由调停部16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图4所示的处理每隔预定周期即被执行。
在步骤S402中,调停部16判定电动马达42是否处于驱动状态。在本实施例1中,调停部16在电动马达42响应于加压要求而成为驱动状态的情况下、和电动马达42响应于解除要求而成为驱动状态的情况下中的任一个情况下,均判定为电动马达42处于驱动状态。调停部16能够基于来自EPB控制部14的控制信息而判断电动马达42是否处于驱动状态。或者,调停部16能够基于加压要求以及解除要求的产生状态而判定电动马达42是否处于驱动状态。例如,调停部16可以在从加压要求以及解除要求的产生时起的预定时间内判定为电动马达42处于驱动状态。预定时间与从电动马达42的驱动开始至完成为止所需要的时间相当,可以预先基于试验等导出。或者,调停部16可以基于在电动马达42流动的电流的检测值来判定电动马达42是否处于驱动状态。在电动马达42处于驱动状态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04,在除此以外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08。
在步骤S404中,调停部16判定再启动禁止标志是否为“0”。当再启动禁止标志为“0”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06,在除此以外的情况下结束此次周期的处理。
在步骤S406中,调停部16将再启动禁止标志设置为“1”。
在步骤S408中,调停部16判定再启动禁止标志是否为“1”。当再启动禁止标志为“1”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10,在除此以外的情况下结束此次周期的处理。
在步骤S410中,调停部16将再启动禁止标志设置为“0”。
根据图4所示的处理,调停部16在电动马达42处于驱动状态的情况下能够将再启动禁止标志设置并维持为“1”。当再启动禁止标志为“1”时,如上所述,禁止或者中止怠速停止控制部所进行的发动机的再启动(图2的步骤S210的“否”,参照图3的步骤S314)。这样,根据图2至图4所示的处理,当电动马达42处于驱动状态的情况下能够禁止怠速停止控制部所进行的发动机的再启动。并且,根据图2至图4所示的处理,当在怠速停止控制部所进行的发动机的再启动中电动马达42驱动的情况下,能够中止发动机的再启动。
图5是示出发动机再启动时的各种状态的时序变化的一个例子的时序图。图5所示的时序变化通过图2至图4所示的处理实现。在图5中,从上方开始,依次示出发动机的状态(ENG状态)、再启动条件成立标志(启动要求)的状态、电动马达42的状态(EPB状态)、EPB开关50的状态(EPB SW)、以及再启动禁止标志的状态。对于发动机的状态,怠速状态以“怠速”记载,停止供油状态以“F/C”记载,发动机自动停止完成后的再启动前的状态以“S&S中”记载,发动机再启动状态以“ENG启动中”记载。并且,对于电动马达42的状态,伴随加压要求的驱动状态(加压驱动状态)以“加压驱动状态”记载,伴随加压要求的驱动结束后的状态以“加压状态”记载。“加压状态”形成于加压驱动完成后,与赋予了由电动驻车制动装置产生的制动力的状态对应。“解除状态”与未赋予由电动驻车制动装置产生的制动力的状态对应。“加压状态”以及“解除状态”在电动马达42未被驱动(通电)这点上相同。
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在发动机自动停止完成后,在时刻t0,驾驶员对EPB开关50进行操作,由此产生加压要求,与此对应,对电动马达42进行加压驱动。伴随于此,再启动禁止标志被设置为“1”。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在该加压驱动状态中,在时刻t1再启动条件成立(步骤S206的“是”)。然而,由于再启动禁止标志为“1”,因此并不开始发动机的再启动(步骤S210的“否”)。该禁止状态持续存在,直至加压驱动状态结束而再启动禁止标志变为“0”的时刻t2。在时刻t2,再启动禁止标志变为“0”,开始发动机的再启动(步骤S212)。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在发动机的再启动中再启动禁止标志保持为“0”不变,因此发动机的再启动并不中止而在时刻t3完成(步骤S302的“否”)。
图6是示出发动机再启动时的各种状态的时序变化的另一个例子的时序图。图6所示的时序变化通过图2至图4所示的处理实现。图示记载与图5相同。
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在发动机自动停止完成后,在时刻t0,再启动条件成立(步骤S206的“是”)。此时,由于再启动禁止标志为“0”(步骤S210的“是”),因此开始发动机的再启动(步骤S212)。之后,在发动机的再启动完成前(再启动中)的时刻t1,驾驶员对EPB开关50进行操作,由此产生加压要求。伴随于此,再启动禁止标志被设置为“1”。结果,中止发动机的再启动(步骤S314)。并且,响应于时刻t1的加压要求而对电动马达42进行加压驱动。在加压驱动状态结束后的时刻t2,再启动禁止标志变为“0”,重新开始发动机的再启动(步骤S306)。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由于在从时刻t2起的发动机的再启动中再启动禁止标志保持为“0”不变,因此不中止发动机的再启动而在时刻t3完成(步骤S302的“否”)。
此外,在图5以及图6所示的例子中,与加压驱动有关,但对于解除驱动也相同。这是因为:根据图4的处理,如上所述,调停部16在电动马达42响应于加压要求而成为驱动状态(加压驱动状态)的情况下、和电动马达42响应于解除要求而成为驱动状态(解除驱动状态)的情况下的任一个情况下,均将再启动禁止标志设置并维持为“1”。
根据本实施例1,在电动马达42处于驱动状态的情况下,能够禁止怠速停止控制部12所进行的发动机的再启动。并且,当在怠速停止控制部12所进行的发动机的再启动中电动马达42驱动的情况下,能够中止发动机的再启动。因而,能够防止同时形成电动马达42的驱动状态和用于怠速停止控制部12所进行的发动机的再启动的启动器30的驱动状态。由此,与在发动机的再启动时同时形成电动马达42的驱动状态和启动器30的驱动状态的结构相比,能够减少对电池80的负荷。结果,能够减少当同时进行电动马达42的驱动和启动器30的驱动时所产生的不良情况、典型地是因电池80的电压下降而电动马达42的驱动以及/或者启动器30的驱动不能以所希望的方式实现的不良情况。
并且,在本实施例1中,如上所述,电动驻车制动装置40响应于经由EPB开关50的来自驾驶员的输入而工作。即,EPB控制部14响应于加压要求而使电动马达42进行加压驱动,并响应于解除要求而使电动马达42进行解除驱动。因而,根据本实施例1,能够形成为能够根据来自驾驶员的输入使电动驻车制动装置40工作的结构,能够实现反映了驾驶员的意图的驱动方式。
接下来,参照图7至图10,对车辆用发动机启动控制系统1的其它动作例(实施例2)进行说明。在实施例2中,作为前提,调停部16对EPB控制部14的动作给予制约(参照图8以及图9)。在实施例2中,EPB控制部14在生成了加压要求的情况下立即使电动马达42进行加压驱动,但在生成了解除要求的情况下,以EPB解除禁止标志为“0”这一情况作为条件而使电动马达42进行解除驱动(参照图8)。其中,如上所述,在当发动机的再启动中生成了加压要求的情况下,EPB控制部14可以等待发动机的再启动的中止(参照图3的步骤S314)完成,之后使电动马达42进行加压驱动。
在本实施例2中,上述的实施例1的图2以及图3的处理通过怠速停止控制部12同样地执行。但是,在本实施例2中,在步骤S206中,怠速停止控制部12在以下的条件(4)~(6)中的任一个均不满足的情况下、或者在条件(7)满足的情况下判定为再启动条件成立。
条件(4):本车辆的车速为预定车速以下。
条件(5):加速踏板未被踩下。
条件(6):制动助力器内的负压相比预定阈值接近真空侧。
条件(7):通过EPB开关50的操作而生成了解除要求。
因而,在本实施例2中,根据图2所示的处理,在通过EPB开关50的操作而生成了解除要求的情况下,步骤S206的判定结果变为“是”,发动机的再启动开始。
图7是示出由调停部16执行的处理的一部分(与怠速停止控制部12所进行的发动机的再启动有关的调停处理)的流程图。图7所示的处理每隔预定周期即被执行。
在图7所示的处理中,步骤S704至步骤S710的各处理与图4所示的步骤S404至步骤S410的各处理相同。
在步骤S702中,调停部16判定电动马达42是否处于驱动状态。在本实施例2中,在电动马达42响应于加压要求而成为驱动状态(加压驱动状态)的情况下、和电动马达42响应于解除要求而成为驱动状态(解除驱动状态)的情况下,调停部16仅在加压驱动状态的情况下判定为电动马达42处于驱动状态。调停部16能够基于来自EPB控制部14的控制信息判断电动马达42是否处于加压驱动状态。或者,调停部16能够基于加压要求的产生状态判定电动马达42是否处于加压驱动状态。例如,调停部16可以在从加压要求的产生时起的预定时间内,判定为电动马达42处于加压驱动状态。预定时间与从电动马达42的加压驱动开始至完成为止所需要的时间相当,可以预先基于试验等导出。或者,调停部16可以基于在电动马达42流动的电流的检测值,判定电动马达42是否处于加压驱动状态。在电动马达42处于加压驱动状态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704,在除此以外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708。
根据图7所示的处理,调停部16在电动马达42处于加压驱动状态的情况下能够将再启动禁止标志设置并维持为“1”。当再启动禁止标志为“1”时,如上所述,禁止或者中止怠速停止控制部所进行的发动机的再启动(参照图2的步骤S210的“否”,图3的步骤S314)。这样,根据图2、图3以及图7所示的处理,在电动马达42处于加压驱动状态的情况下,能够禁止怠速停止控制部所进行的发动机的再启动。并且,根据图2、图3以及图7所示的处理,当在怠速停止控制部所进行的发动机的再启动中电动马达42进行加压驱动的情况下,能够中止发动机的再启动。
图8是示出由EPB控制部14执行的处理的一部分(与解除要求有关的处理)的流程图。图8所示的处理每隔预定周期即被执行。
在步骤S802中,EPB控制部14判定EPB异常标志是否为“0”。EPB异常标志为“1”的状态表示检测到电动驻车制动装置40的异常的状态。EPB异常标志的初始值为“0”。在EPB异常标志为“0”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804,在除此以外的情况结束此次周期的处理。
在步骤S804中,EPB控制部14判定EPB解除中标志是否为“0”。EPB解除中标志的初始值为“0”。在EPB解除中标志为“0”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806,在除此以外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812。
在步骤S806中,EPB控制部14判定是否生成了解除要求。在生成了解除要求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808,在除此以外的情况下结束此次周期的处理。
在步骤S808中,EPB控制部14判定EPB解除禁止标志是否为“0”。EPB解除禁止标志的初始值为“0”。如将在以下参照图9说明的那样,EPB解除禁止标志的状态由调停部16变更。在EPB解除禁止标志为“0”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810,在除此以外的情况下结束此次周期的处理。
在步骤S810中,EPB控制部14将EPB解除中标志设置为“1”。
在步骤S812中,EPB控制部14判定解除驱动是否尚未完成。在解除驱动尚未完成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814,在除此以外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820。
在步骤S814中,EPB控制部14开始或者继续进行解除驱动。此外,当开始解除驱动时,EPB控制部14也可以在步骤S808的判定结果为“是”的情况下在预定时间(例如一个处理周期)后开始解除驱动。
在步骤S816中,EPB控制部14判定电动驻车制动装置40是否正常。能够基于电动马达42的工作状态等判定电动驻车制动装置40是否正常。在电动驻车制动装置40正常的情况下结束此次周期的处理,在除此以外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818。
在步骤S818中,EPB控制部14将EPB异常标志设置为“1”。在结束步骤S818的处理后,进入步骤S820。
在步骤S820中,EPB控制部14将EPB解除中标志设置为“0”。
根据图8所示的处理,即便是在生成了解除要求的情况下,当EPB解除禁止标志为“1”的情况下,EPB控制部14也禁止解除驱动(步骤S808的“否”)。
图9是示出由调停部16执行的处理的一部分(与EPB控制部14所进行的解除驱动有关的调停处理)的流程图。图9所示的处理每隔预定周期即被执行。
在步骤S900中,调停部16判定S&S中标志是否为“1”。S&S中标志如上所述在伴随停止条件的成立而开始了发动机的自动停止的情况下被设置为“1”。在S&S中标志为“1”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902,在除此以外的情况下结束此次周期的处理。
在步骤S902中,调停部16判定EPB解除禁止标志是否为“0”。在EPB解除禁止标志为“0”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904,在除此以外的情况下结束此次周期的处理。
在步骤S904中,调停部16将EPB解除禁止标志设置为“1”。
在步骤S906中,调停部16判定EPB解除禁止标志是否为“1”。在EPB解除禁止标志为“1”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908,在除此以外的情况下结束此次周期的处理。
在步骤S908中,调停部16将EPB解除禁止标志设置为“0”。
根据图9所示的处理,调停部16在从开始怠速停止控制部12所进行的发动机的自动停止起至再启动完成为止的期间,能够将EPB解除禁止标志设定并维持为“1”(步骤S904)。当EPB解除禁止标志为“1”时,如上所述,禁止EPB控制部14所进行的解除驱动(图8的步骤S808的“否”)。这样,根据图9所示的处理,在发动机根据解除要求而再启动的情况下,能够禁止与该解除要求对应的EPB控制部14所进行的电动马达42的解除驱动。并且,根据图9所示的处理,在发动机处于再启动中的情况下,能够禁止EPB控制部14所进行的电动马达42的解除驱动。
此外,在图9所示的处理中,调停部16在伴随发动机的再启动的完成而S&S中标志从“1”变更为“0”的情况下将EPB解除禁止标志从“1”变更为“0”,但也可以在启动器30的驱动完成后的情况下将EPB解除禁止标志从“1”变更为“0”。能够基于来自怠速停止控制部12的信息(标志)判定启动器30的驱动状态。
图10是示出发动机再启动时的各种状态的时序变化的一个例子的时序图。图10所示的时序变化通过图2、图8以及图9所示的处理实现。在图10中,从上侧开始示出发动机的状态(ENG状态)、再启动中标志(启动要求)的状态、电动马达42的状态(EPB状态)、EPB开关50的状态(EPB SW)、以及EPB解除禁止标志的状态。图示记载与图5相同。此外,对于电动马达42的状态,伴随解除要求的驱动状态(解除驱动状态)以“解除驱动状态”记载。
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在发动机自动停止完成后,在时刻t0,驾驶员对EPB开关50进行操作,由此产生解除要求,与此相应,再启动条件成立(步骤S206的“是”)。此时,再启动禁止标志(未图示)为“0”(步骤S210的“是”),开始发动机的再启动(步骤S212)。此时,伴随发动机的自动停止而被设置为“1”的EPB解除禁止标志保持为“1”不变。因此,禁止与在时刻t0产生的解除要求对应的解除驱动(步骤S808的“否”)。该禁止状态继续直至发动机的再启动完成而EPB解除禁止标志变为“0”的时刻t1(步骤S908)。在时刻t1后的时刻t2,驾驶员再次对EPB开关50进行操作,由此产生解除要求。由于在时刻t2发动机处于工作状态,因此EPB解除禁止标志不是“1”。因而,响应于在时刻t2生成的解除要求而电动马达42解除驱动(步骤S814)。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电动马达42的解除驱动状态在时刻t3完成(步骤S812的“否”)。
图11是示出发动机再启动时的各种状态的时序变化的另一个例子的时序图。图11所示的时序变化通过图2、图8以及图9所示的处理实现。图示记载与图5相同。
在图11所示的例子中,在发动机自动停止完成后,在时刻t0,并不因解除要求引起,再启动条件成立(步骤S206的“是”)。此时,再启动禁止标志为“0”(步骤S210的“是”),开始发动机的再启动(步骤S212)。在时刻t1,驾驶员对EPB开关50进行操作,由此产生解除要求。此时,伴随发动机的自动停止而被设置为“1”的EPB解除禁止标志保持为“1”不变。因而,禁止与在时刻t1产生的解除要求对应的解除驱动(步骤S808的“否”)。该禁止状态持续存在直至发动机的再启动完成而EPB解除禁止标志变为“0”的时刻t2(步骤S908)。在时刻t2后的时刻t3,驾驶员再次对EPB开关50进行操作,由此产生解除要求。由于在时刻t3发动机处于工作状态,因此EPB解除禁止标志不是“1”。因而,响应于在时刻t3生成的解除要求而电动马达42解除驱动(步骤S814)。在图11所示的例子中,电动马达42的解除驱动状态在时刻t4完成(步骤S812的“否”)。
根据本实施例2,与上述的本实施例1相同,在电动马达42处于加压驱动状态的情况下,能够禁止怠速停止控制部12所进行的发动机的再启动。并且,当在怠速停止控制部12所进行的发动机的再启动中电动马达42加压驱动的情况下,能够中止发动机的再启动。由此,能够防止同时形成电动马达42的加压驱动状态和怠速停止控制部12所进行的用于发动机的再启动的启动器30的驱动状态的情况。由此,与在发动机的再启动时能够同时形成电动马达42的驱动状态和启动器30的驱动状态的结构相比,能够减少对电池80的负荷。并且,由于加压驱动优先于发动机的再启动,因此能够抑制在发动机的再启动后执行加压驱动的情况下会产生的不良情况(例如车辆的下滑)。
并且,根据本实施例2,再启动条件在生成了解除要求的情况下成立,若再启动条件成立则EPB解除禁止标志被设置为“1”。由此,消除了在电动马达42的解除驱动中再启动条件成立的情况。并且,在怠速停止控制部12所进行的发动机的再启动中的情况下,EPB解除禁止标志被维持为“1”。因而,能够防止同时形成电动马达42的解除驱动、和怠速停止控制部12所进行的用于发动机的再启动的启动器30的驱动状态的情况。由此,与在发动机的再启动时能够同时形成电动马达42的驱动状态和启动器30的驱动状态的结构相比,能够减少对电池80的负荷。并且,由于发动机的再启动优先于解除驱动,因此能够抑制在解除驱动后执行发动机的再启动的情况下会产生的不良情况(例如车辆的下滑)。
并且,在本实施例2中,与上述的实施例1相同,电动驻车制动装置40响应于经由EPB开关50的来自驾驶员的输入而工作。即,EPB控制部14响应于加压要求而使电动马达42进行加压驱动,响应于解除要求而使电动马达42进行解除驱动。因而,根据本实施例2,能够形成为能够根据来自驾驶员的输入使电动驻车制动装置40工作的结构,能够实现反映了驾驶员的意图的驱动方式。但是,在本实施例2中,在能够禁止解除驱动这点上,与上述的实施例1相比,驾驶员的意图的反映程度降低。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受上述的实施例限制,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对上述实施例施加各种变形以及替换。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例1、2中,根据来自EPB开关50的输入实现电动驻车制动装置的工作,但作为其它的模式,也能够选择自动模式。在该情况下,在自动模式中,例如根据怠速停止控制部12的控制状态自动地实现电动驻车制动装置的工作(电动马达42的加压驱动、解除驱动)。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例1、2中,EPB开关50也可以是不仅在加压状态、而且在加压驱动状态下也能够生成解除要求的结构,同样,也可以是不仅在解除状态、而且在解除驱动状态下也能够生成加压要求的结构。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例1、2中,调停部16的功能也可以由怠速停止控制部12以及EPB控制部14实现。例如,在上述的实施例1(实施例2也相同)中,在怠速停止控制部12执行调停部16的图4的处理的情况下,怠速停止控制部12可以作为步骤S210以及步骤S304的代替处理而判定电动马达42是否并非驱动状态。并且,在上述的实施例2中,在EPB控制部14执行调停部16的图9的处理的情况下,EPB控制部14也可以作为步骤S808的代替处理而判定S&S中标志是否为“0”。
并且,在图3所示的处理中,怠速停止控制部12在通过步骤S314中止发动机的再启动的情况下,不使再启动中标志以及再启动条件成立标志变化为“0”。由此,在暂且再启动条件成立的情况下,即便之后因再启动禁止标志成为“1”而发动机的再启动中止的情况下,也不再次判定再启动条件,能够在电动马达42的驱动完成后(即再启动禁止标志成为“0”的时刻)使发动机再启动。但是,怠速停止控制部12在通过步骤S314而中止发动机的再启动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与步骤S308以及步骤S310相同的处理使再启动中标志以及再启动条件成立标志变化为“0”。在该情况下,再次判定再启动条件(参照步骤S206)。
并且,在图4所示的处理(图7也相同)中,调停部16也可以在通过步骤S402判定出电动马达42处于驱动状态的情况下,判定电动驻车制动装置40是否正常。可以在电动驻车制动装置40正常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04,在除此以外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408。在该情况下,在电动驻车制动装置40不正常的情况下(伴随于此而加压驱动、解除驱动未正常完成的情况下),能够进行因再启动禁止标志为“1”而被禁止/中止了的发动机的再启动。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例1中,调停部16在电动马达42处于加压驱动状态的情况下、和电动马达42处于解除驱动状态的情况下中的任一个情况下,均将再启动禁止标志设置为“1”(参照图4),但并不限于此。即,调停部16也可以在电动马达42处于加压驱动状态的情况下和电动马达42处于解除驱动状态的情况下的任意情况中的、仅某一个情况下,将再启动禁止标志设置为“1”。在该情况下,在电动马达42处于加压驱动状态以及解除驱动状态中的某一方的驱动状态时发动机能够再启动,但在电动马达42处于加压驱动状态以及解除驱动状态中的任意另一方的驱动状态时禁止发动机的再启动。因而,在这样的结构中,与在电动马达42处于加压驱动状态以及解除驱动状态中的任一个的情况下发动机均能够再启动的结构相比,能够减少对电池80的负荷。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例2中,再启动条件在生成了解除要求的情况下满足,但再启动条件也可以在生成了解除要求的情况下不满足。在该情况下,在图9所示的处理中,调停部16在步骤S900中判定是否处于怠速停止控制部12所进行的发动机的再启动中。能够基于再启动中标志是否为“1”来判定是否处于发动机的再启动中。或者,调停部16也可以代替判定再启动中标志是否为“1”而判定再启动条件成立标志是否为“1”。或者,调停部16也可以在从再启动中标志(或者再启动条件成立标志)变为“1”起至启动器30的驱动完成为止判定为处于发动机的再启动中。当处于发动机的再启动中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902,在除此以外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906。在该变形例中,再启动条件能够在与解除要求对应的解除驱动中成立。当再启动条件在与解除要求对应的解除驱动中成立的情况下,允许双方的驱动状态,或者使解除驱动中止而执行发动机的再启动。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例2中,在当比再启动开始时刻靠后的再启动中生成了解除要求的情况下,禁止与该解除要求对应的电动马达42的解除驱动(参照图11),但也可以形成为不进行这样的禁止的结构。在这样的结构中,当在发动机自动停止中或者自动停止完成后生成解除要求的情况下,禁止与该解除要求对应的电动马达42的解除驱动(参照图10),由此,关于响应于这样的解除要求的发动机再启动,能够减少对电池80的负荷。
并且,在上述的实施例2中,调停部16仅在电动马达42处于加压驱动状态的情况下将再启动禁止标志设置为“1”(参照图7),但也可以相反。即,调停部16也可以仅在电动马达42处于解除驱动状态的情况下将再启动禁止标志设置为“1”。在该情况下,执行将图8以及图9的处理中的“解除”替换为“加压”的处理来代替图8以及图9的处理即可。并且,在该情况下,与再启动条件相关的条件(7)可以由以下的条件(7-1)代替。
条件(7-1):通过EPB开关50的操作而生成了加压要求。
以下,将该变形例称作“变形例2”。在这样的变形例2中,当在再启动中生成了加压要求的情况下,禁止与该加压要求对应的电动马达42的解除驱动,但也可以是不进行这样的禁止的结构。在这样的结构中,当在发动机自动停止中或者自动停止完成后生成了加压要求的情况下,禁止与该加压要求对应的电动马达42的加压驱动,由此,关于响应于这样的加压要求的发动机再启动,能够减少对电池80的负荷。并且,在这样的变形例2中,也可以省略与再启动条件相关的条件(7-1)。以下,将该进一步的变形例称作“变形例3”。在该情况下,在图9所示的处理中,调停部16在步骤S900中判定是否处于怠速停止控制部12所进行的发动机的再启动中。在该变形例3中,再启动条件能够在与加压要求对应的加压驱动中成立。但是,当在与加压要求对应的加压驱动中再启动条件成立的情况下,允许双方的驱动状态、或者使加压驱动中止而执行发动机的再启动。
并且,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即便是在暂且产生了解除要求的情况,当因EPB解除禁止标志为“1”而与该解除要求相关的解除驱动被禁止的情况下,为了实现解除驱动,需要生成新的解除要求。然而,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形成为:只要EPB异常标志为“0”,在暂且生成了解除要求的情况下,即便是在因EPB解除禁止标志为“1”而与该解除要求相关的解除驱动被禁止的情况下,也形成为与该解除要求相关的解除驱动等待状态(等待EPB解除禁止标志变为“0”的状态)。在该情况下,例如当在发动机自动停止完成后驾驶员临时对EPB开关50进行操作而生成了解除要求的情况下,解除驱动被禁止(待机),进行发动机的再启动,但在发动机的再启动后(即便不再次对EPB开关50进行操作)也实现解除驱动。
Claims (8)
1.一种车辆用发动机启动控制系统,包括:
启动器,所述启动器与电池连接;
怠速停止控制部,所述怠速停止控制部使发动机自动地停止,并通过所述启动器使所述发动机自动地再启动;
输入单元,所述输入单元响应于来自驾驶员的输入而生成工作要求;
电动驻车制动装置,所述电动驻车制动装置包括与所述电池连接的电动马达,并且所述电动马达响应于所述工作要求而进行驱动;以及
调停部,在所述电动马达响应于预定的工作要求而处于驱动状态的情况下,所述调停部禁止所述怠速停止控制部所进行的所述发动机的再启动,
所述工作要求包括:加压要求,所述加压要求在所述电动驻车制动装置的解除状态下生成,要求对车轮赋予制动力的所述电动驻车制动装置的加压状态;以及解除要求,所述解除要求在所述电动驻车制动装置的加压状态下生成,要求对所述车轮赋予的制动力被解除的所述电动驻车制动装置的解除状态,
所述预定的工作要求是所述加压要求,
当在所述发动机自动停止中或者自动停止完成后生成了所述解除要求的情况下,所述怠速停止控制部使所述发动机自动地再启动,
所述调停部进一步在所述怠速停止控制部响应于所述解除要求而使所述发动机自动地再启动的情况下,至少在该发动机的再启动中禁止响应于该解除要求的所述电动马达的驱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发动机启动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调停部进一步当在所述怠速停止控制部所进行的所述发动机的再启动中生成了所述解除要求的情况下,至少在该发动机的再启动中禁止响应于该解除要求的所述电动马达的驱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发动机启动控制系统,其中,
在由所述调停部禁止了所述发动机的再启动的情况下,所述怠速停止控制部在所述电动马达的驱动完成后使所述发动机再启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发动机启动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调停部进一步当在所述怠速停止控制部所进行的所述发动机的再启动中生成了所述预定的工作要求的情况下,中止该发动机的再启动,
在由所述调停部中止了所述发动机的再启动的情况下,所述怠速停止控制部在响应于所述预定的工作要求的所述电动马达的驱动完成后使所述发动机再启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发动机启动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调停部进一步当在所述怠速停止控制部所进行的所述发动机的再启动中生成了所述预定的工作要求的情况下,中止该发动机的再启动,
在由所述调停部中止了所述发动机的再启动的情况下,所述怠速停止控制部在响应于所述预定的工作要求的所述电动马达的驱动完成后使所述发动机再启动。
6.一种车辆用发动机启动控制系统,包括:
启动器,所述启动器与电池连接;
怠速停止控制部,所述怠速停止控制部使发动机自动地停止,并通过所述启动器使所述发动机自动地再启动;
输入单元,所述输入单元响应于来自驾驶员的输入而生成工作要求;
电动驻车制动装置,所述电动驻车制动装置包括与所述电池连接的电动马达,并且所述电动马达响应于所述工作要求而进行驱动;以及
调停部,在所述电动马达响应于预定的工作要求而处于驱动状态的情况下,所述调停部禁止所述怠速停止控制部所进行的所述发动机的再启动,
所述工作要求包括:加压要求,所述加压要求在所述电动驻车制动装置的解除状态下生成,要求对车轮赋予制动力的所述电动驻车制动装置的加压状态;以及解除要求,所述解除要求在所述电动驻车制动装置的加压状态下生成,要求对所述车轮赋予的制动力被解除的所述电动驻车制动装置的解除状态,
所述预定的工作要求是所述加压要求,
所述调停部进一步当在所述怠速停止控制部所进行的所述发动机的再启动中生成了所述解除要求的情况下,至少在该发动机的再启动中禁止响应于该解除要求的所述电动马达的驱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用发动机启动控制系统,其中,
在由所述调停部禁止了所述发动机的再启动的情况下,所述怠速停止控制部在所述电动马达的驱动完成后使所述发动机再启动。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车辆用发动机启动控制系统,其中,
所述调停部进一步当在所述怠速停止控制部所进行的所述发动机的再启动中生成了所述预定的工作要求的情况下,中止该发动机的再启动,
在由所述调停部中止了所述发动机的再启动的情况下,所述怠速停止控制部在响应于所述预定的工作要求的所述电动马达的驱动完成后使所述发动机再启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089754A JP6298008B2 (ja) | 2015-04-24 | 2015-04-24 | 車両用エンジン始動制御システム |
JP2015-089754 | 2015-04-24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064628A CN106064628A (zh) | 2016-11-02 |
CN106064628B true CN106064628B (zh) | 2018-07-03 |
Family
ID=560870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246820.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064628B (zh) | 2015-04-24 | 2016-04-20 | 车辆用发动机启动控制系统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802612B2 (zh) |
EP (1) | EP3085591B1 (zh) |
JP (1) | JP6298008B2 (zh) |
CN (1) | CN10606462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16212072B4 (de) * | 2015-10-21 | 2024-12-24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Verbesserte Start Stopp-Automatik eines motorgetriebenen Fahrzeugs mit handgeschaltetem Getriebe |
JP6404279B2 (ja) * | 2016-07-27 | 2018-10-10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の制御装置 |
EP3612420B1 (en) * | 2017-04-20 | 2022-12-07 | Volvo Truck Corporation | A device/method for parking brake assistance |
JP6562281B2 (ja) * | 2017-12-01 | 2019-08-21 | マツダ株式会社 | エンジンの自動停止制御装置 |
JP7290007B2 (ja) * | 2019-02-26 | 2023-06-13 |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 エンジン制御装置 |
JP7438622B2 (ja) * | 2019-12-26 | 2024-02-27 |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用制御装置 |
US20230249659A1 (en) * | 2020-07-07 | 2023-08-10 | Hitachi Astemo, Ltd. | Electric parking brake control device |
DE102022118023A1 (de) * | 2022-07-19 | 2024-01-25 | Knorr-Bremse Systeme für Nutzfahrzeuge GmbH | Ausrüstung eines teilautonom oder autonom betriebenen Kraftfahrzeugs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08871A (zh) * | 2007-09-28 | 2010-08-18 | 桂林吉星电子等平衡动力有限公司 | 油电混合动力车的动力结构及其运行控制方法 |
CN102837699A (zh) * | 2011-06-22 | 2012-12-26 |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 控制发动机的方法和系统 |
CN103538492A (zh) * | 2013-11-15 | 2014-01-29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复合电源双电机电动客车动力系统控制方法、装置及该实现该方法的电动客车动力控制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310629A (ja) * | 1996-05-17 | 1997-12-02 | Nippon G M Arison Kk | オートマチック車等の一時的停止、始動システム |
JP4924757B2 (ja) | 2009-05-08 | 2012-04-25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駆動制御装置 |
KR20110084808A (ko) * | 2010-01-18 | 2011-07-26 | 신민호 | 공회전 제한 방법 및 공회전 제한 장치 |
JP2012011969A (ja) * | 2010-07-05 | 2012-01-19 | Denso Corp | ブレーキ制御装置 |
JP2012035773A (ja) | 2010-08-09 | 2012-02-23 | Denso Corp | パーキングブレーキ制御装置 |
EP2617971A1 (en) | 2010-09-14 | 2013-07-24 |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 Vehicle travel control device |
JP5947552B2 (ja) | 2012-01-24 | 2016-07-06 |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の制御システム |
JP6264027B2 (ja) * | 2013-12-25 | 2018-01-24 |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 電動パーキングブレーキ搭載車両のエンジン再始動制御装置 |
JP2016203872A (ja) * | 2015-04-24 | 2016-12-08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エンジン始動制御システム |
JP2016203871A (ja) * | 2015-04-24 | 2016-12-08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エンジン始動制御システム |
-
2015
- 2015-04-24 JP JP2015089754A patent/JP6298008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6
- 2016-04-20 CN CN201610246820.8A patent/CN106064628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6-04-21 US US15/135,362 patent/US9802612B2/en active Active
- 2016-04-22 EP EP16166643.3A patent/EP3085591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08871A (zh) * | 2007-09-28 | 2010-08-18 | 桂林吉星电子等平衡动力有限公司 | 油电混合动力车的动力结构及其运行控制方法 |
CN102837699A (zh) * | 2011-06-22 | 2012-12-26 |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 控制发动机的方法和系统 |
CN103538492A (zh) * | 2013-11-15 | 2014-01-29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复合电源双电机电动客车动力系统控制方法、装置及该实现该方法的电动客车动力控制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298008B2 (ja) | 2018-03-20 |
JP2016203870A (ja) | 2016-12-08 |
US20160311436A1 (en) | 2016-10-27 |
CN106064628A (zh) | 2016-11-02 |
EP3085591B1 (en) | 2021-09-22 |
US9802612B2 (en) | 2017-10-31 |
EP3085591A1 (en) | 2016-10-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064628B (zh) | 车辆用发动机启动控制系统 | |
JP6011518B2 (ja) | 車両用制御装置、制御方法 | |
KR101199058B1 (ko) | Isg시스템 및 그의 제어 방법 | |
JP5915360B2 (ja) | 車両の制御装置 | |
CN106014656A (zh) | 发动机自动控制装置 | |
CN106065818A (zh) | 车辆用发动机启动控制系统 | |
CN103826956B (zh) | 用于车辆的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 | |
JP5257389B2 (ja) | アイドルストップシステムの異常診断装置 | |
JP2012206593A (ja) | クルーズコントロールシステム | |
CN106064629A (zh) | 车辆用发动机启动控制系统 | |
JP5575611B2 (ja) | エンジン自動停止再始動装置 | |
JP2006321268A (ja) | エコラン制御方法及びエコラン制御装置 | |
JP2015113803A (ja) | 車両制御装置 | |
KR101664073B1 (ko) | 공회전 제한장치와 오토홀드를 장착한 차량 제어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 |
JP2023112823A (ja) | 車両 | |
JP5947552B2 (ja) | 車両の制御システム | |
JP2002364404A (ja) | エンジンの再始動制御装置 | |
WO2019043862A1 (ja) | 車両用制御装置 | |
JP2004052617A (ja) | アイドルストップ装置 | |
JP2021179195A (ja) | エンジン制御装置 | |
JP2017122426A (ja) | 車両制御装置 | |
JP6032402B2 (ja) | アイドリングストップ制御システム | |
JP2014144712A (ja) | 車両および車両の制御方法 | |
CN112590768B (zh) | 一种车辆起动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 |
JP2014009628A (ja) | 車両のアイドリングストップ制御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019 Address after: TOYOTA City, Aichi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Toyota Motor Corp. Address before: Aichi Prefecture, Japan Co-patentee before: TOYOTA MOTOR EUROPE NV/SA Patentee before: Toyota Motor Corp.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7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