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6054437B - 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组、液晶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组、液晶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54437B
CN106054437B CN201610216887.7A CN201610216887A CN106054437B CN 106054437 B CN106054437 B CN 106054437B CN 201610216887 A CN201610216887 A CN 201610216887A CN 106054437 B CN106054437 B CN 1060544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hesive layer
polarizing film
film
liquid crystal
transparent protect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1688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54437A (zh
Inventor
品川玲子
伊崎章典
木村启介
吉村和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tto Denk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tto Denk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tto Denko Corp filed Critical Nitto Denk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60544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544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544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544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4Protective coatings, e.g. hard coating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在用于液晶面板的情况下控制为常温常湿的翘曲变小的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组。所述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组具有配置于IPS模式的液晶单元的观察侧的带第一粘合剂层的偏振膜和配置于上述液晶单元的背面侧的带第二粘合剂层的偏振膜,带第一粘合剂层的偏振膜的第一偏振膜是在厚度25μm以下的第一偏振片的一侧具有湿度膨胀系数为1.0×10‑6/%RH以下的第一透明保护膜(b11)、在另一侧具有表面处理层,并且将第一透明保护膜(b11)一侧配置于液晶单元侧的偏振膜,上述带第二粘合剂层的偏振膜的第二偏振膜在厚度10μm以下的第二偏振片的至少一侧具有第一透明保护膜(b21),并且在未设置第二粘合剂层的一侧贴合有亮度提高膜。

Description

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组、液晶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应用在液晶单元的两侧的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组。另外,本发明涉及将上述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组应用于液晶单元的两侧的液晶面板。该液晶面板可以形成液晶显示装置。上述液晶面板、液晶显示装置可以应用于各种用途,例如可以与应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观察侧的触摸面板等输入装置一起使用。作为上述触摸面板,可以适合使用光学方式、超声波方式、静电容量方式、电阻膜方式等的触摸面板。尤其适合使用静电容量方式的触摸面板。上述触摸面板并无特别限定,例如用于手机、平板计算机、便携信息终端等。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根据其图像形成方式将偏振元件配置于液晶单元的两侧是必不可少的,通常使用在液晶单元的两侧经由粘合剂层贴合偏振膜的液晶面板。
作为上述偏振膜,使用在偏振片的一侧或两侧具有透明保护膜的偏振膜。作为上述偏振片,从具有高透射率、高偏振度的方面出发,广泛使用例如使碘吸附于聚乙烯醇、并对其拉伸的结构的碘系偏振片。但是,此种偏振片存在因水分等而收缩、膨胀的倾向。
贴合有上述偏振膜的液晶面板有时伴随其运输等而被放置于各种加湿环境下。因此,有时会因伴随加湿环境变化的偏振片的收缩、膨胀等而在液晶面板产生翘曲。另外,在常温常湿下保存时也存在产生上述翘曲的风险。在液晶面板产生的翘曲在液晶显示装置中会成为显示不均的原因。因此,提出了控制翘曲的液晶面板(专利文献1~3)。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03710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21160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2-05842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将按照使偏振膜的水分率与尺寸变化率处于规定关系的方式组合的2片偏振膜用于液晶单元的两侧。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存在使液晶面板向观察侧弯曲成凸状的技术问题,并非控制为无液晶面板的翘曲的发明。在专利文献1的实施例中,例如在常温常湿放置7天后的液晶面板即使显示最小的翘曲,也显示为-0.7mm。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将按照使观察侧的偏振膜的尺寸收缩率(规定的加热条件下)比背面侧的偏振膜的尺寸收缩率大的方式组合的2片偏振膜用于液晶单元的两侧。但是,在专利文献2中想要使观察侧的偏振膜成为通过前面板一体型的偏振膜消除翘曲的偏振膜,必须要有前面板。
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按照使观察侧的偏振膜的厚度比背面侧(相反侧)的偏振膜的厚度薄的方式将2片偏振膜用于液晶单元的两侧。但是,专利文献3中存在使液晶面板向观察侧弯曲成凸状(翘曲量+0.5mm~+3.0mm)的技术问题,并非控制为无液晶面板的翘曲的发明。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可以应用于控制为常温常湿下的翘曲变小的液晶面板且配置于液晶单元的两侧的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组。另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使用了上述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组的液晶面板,进而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使用了上述液晶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下述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组等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以至完成本发明。
即,本发明涉及一种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组,其特征在于,其具有配置于IPS模式的液晶单元的观察侧的带第一粘合剂层的偏振膜和配置于上述液晶单元的背面侧的带第二粘合剂层的偏振膜,
上述带第一粘合剂层的偏振膜具有第一粘合剂层和第一偏振膜,上述第一偏振膜在厚度25μm以下的第一偏振片的一侧具有湿度膨胀系数为1.0×10-6/%RH以下的第一透明保护膜(b11)、在另一侧间隔或不间隔第二透明保护膜(b12)地具有表面处理层,并且将上述第一透明保护膜(b11)一侧经由上述第一粘合剂层配置成上述液晶单元侧,
上述带第二粘合剂层的偏振膜具有第二粘合剂层和第二偏振膜,上述第二偏振膜在厚度10μm以下的第二偏振片的至少一侧具有第一透明保护膜(b21)、在上述第二偏振膜的未设置第二粘合剂层的一侧经由第三粘合剂层贴合亮度提高膜,并且经由上述第二粘合剂层配置成上述液晶单元侧。
在上述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组中,优选:上述表面处理层以带表面处理层的第二透明保护膜(b12)的形式设置于上述第一偏振膜。上述带表面处理层的第二透明保护膜(b12)的透湿度为500g/m2·24h以下。
在上述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组中,优选:上述第一偏振膜的表面处理层为硬涂层。
在上述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组中,优选:上述第一偏振膜的第一透明保护膜(b11)的膜材料为环状烯烃系树脂。
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其具有IPS模式的液晶单元和配置于上述液晶单元的两侧的上述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组,
上述带第一粘合剂层的偏振膜经由上述第一粘合剂层配置于上述液晶单元的观察侧,
上述带第二粘合剂层的偏振膜经由上述第二粘合剂层配置于上述液晶单元的背面侧。
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使用上述液晶面板。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组分别配置于IPS模式的液晶单元的两侧,可以控制使所得的液晶面板在常温常湿下的翘曲变小。在使用了本发明的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组的液晶面板中,在IPS模式的液晶单元的观察侧贴合具有第一粘合剂层和第一偏振膜的带第一粘合剂层的偏振膜。上述第一偏振膜具有湿度膨胀系数为1.0×10-6/%RH以下的第一透明保护膜(b11),该第一透明保护膜(b11)一侧被贴合于上述液晶单元。上述第一透明保护膜(b11)的湿度膨胀系数小,因此即使第一偏振膜(第一偏振片、第二透明保护膜(b12))的水分率发生变动,液晶面板也不易受到该水分率的影响。这样,通过控制贴合于观察侧的第一偏振片的液晶单元侧的第一透明保护膜(b11)的材料,从而可以抑制随着放置液晶面板的环境变化所致的翘曲的产生。尤其在第一透明保护膜(b11)的膜材料为环状烯烃系树脂的情况下,湿度膨胀系数稳定,因此膜本身的变动小,具有抑制第一偏振膜(还对于第一偏振片、第二透明保护膜(b12))的膨胀收缩的变动的效果。
另外,在上述第一偏振膜的观察侧具有表面处理层。该表面处理层作为对外部水分的阻挡层发挥功能,可以抑制由外部水分所致的第一偏振膜(偏振片、第二透明保护膜(b12))的膨胀,从而抑制液晶面板弯曲成凸状。
另一方面,在使用了本发明的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组的液晶面板中,在液晶单元的背面侧(观察侧的相反侧)贴合具有第二粘合剂层和第二偏振膜的带第二粘合剂层的偏振膜。并且在上述第二偏振膜的与液晶单元的相反侧进一步贴合亮度提高膜。该亮度提高膜作为对外部水分的阻挡层发挥功能,可以抑制由外部水分所致的第二偏振膜(第二偏振片、第一透明保护膜(b21))的膨胀,从而抑制液晶面板弯曲成凹状。
另外,就本发明的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组而言,在上述第一偏振膜中使用厚度25μm以下的第一偏振片,在上述第二偏振膜中使用厚度10μm以下的第二偏振片。存在偏振片越厚则由水分所致的膨胀量越大的倾向,在本发明中,使用薄型的偏振片作为第二偏振片,从而可以平衡良好地控制液晶面板整体的翘曲。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液晶面板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2为表示本发明的液晶面板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3为表示本发明的液晶面板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使用本发明的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组的液晶面板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图3为表示本发明的液晶面板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图1~图3的液晶面板1~3具有IPS模式的液晶单元A、配置于液晶单元A的观察侧的带第一粘合剂层的偏振膜S1(S1′)和配置于液晶单元A的背面侧的带第二粘合剂层的偏振膜S2(S2′,S2″)。带第一粘合剂层的偏振膜S1(S1′)具有第一偏振膜P1(或P1′)和第一粘合剂层B1,第一粘合剂层B1贴合于液晶单元A。带第二粘合剂层的偏振膜S2(S2′,S2″)具有第二偏振膜(或P2′、P2″)和第二粘合剂层B2,第二粘合剂层B2贴合于液晶单元A。
上述第一偏振膜P1(或P1′)在厚度25μm以下的第一偏振片a1的一侧具有湿度膨胀系数为1.0×10-6/%RH以下的第一透明保护膜b11,并且将该第一透明保护膜b11一侧经由上述第一粘合剂层B1配置成液晶单元A侧。在上述第一偏振片a1的另一侧可以具有第二透明保护膜b12。图1、2的第一偏振膜P1有时具有第二透明保护膜b12,图3的第一偏振膜P1′有时不具有第二透明保护膜b12。
另外,在第一偏振膜P1(或P1′)的观察侧间隔或不间隔上述第二透明保护膜b12地具有表面处理层C。在图1、2的第一偏振膜P1的第二透明保护膜b12层叠表面处理层C,在图3的第一偏振膜P1′的第一偏振片a1层叠表面处理层C。
另一方面,上述第二偏振膜P2(或P2′、P2″)在厚度10μm以下的第二偏振片a2的至少一侧具有第一透明保护膜b21。图1的第二偏振膜P2有时仅在一侧具有第一透明保护膜b21,将第二偏振膜P2的第二偏振片a2一侧经由第二粘合剂层B2贴合于液晶单元A。图2的第二偏振膜P2′有时仅在一侧具有第一透明保护膜b21,并且将第二偏振膜P2′的第一透明保护膜b21一侧经由第二粘合剂层B2贴合于液晶单元A。图3的第二偏振膜P2″有时在一侧具有第一透明保护膜b21、在另一侧具有第二透明保护膜b22,并且将第二偏振膜P2′的第一透明保护膜b21一侧经由第二粘合剂层B2贴合于液晶单元A。
另外,在第二偏振膜P2(或P2′、P2″)的未设置上述第二粘合剂层B2的一侧经由第三粘合剂层B3贴合亮度提高膜D。
在图1中,在第二偏振膜P2的第一透明保护膜b21一侧经由第三粘合剂层B3贴合亮度提高膜D。
在图2中,在第二偏振膜P2′的第二偏振片a2一侧经由第三粘合剂层B3贴合亮度提高膜D。
在图3中,在第二偏振膜P2″的第二透明保护膜b22一侧经由第三粘合剂层B3贴合亮度提高膜D。
予以说明,作为观察侧的带第一粘合剂层的偏振膜/带第二粘合剂层的偏振膜的组合,在图1中,例示为S1/S2,在图2中,例示为S1/S2′,在图3中,例示为S1′/S2″,带第一粘合剂层的偏振膜S1、S1′与带第二粘合剂层的偏振膜S2、S2′、S2″可以根据目的应用除图1~3所例示以外的组合。另外,在图1~图3中,虽然未进行图示,但是通常经由粘接剂层将偏振片与透明保护膜贴合。
使用了本发明的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组的液晶面板的翘曲量的测定可以利用以下的方法来进行。例如,将就上述液晶面板(纵70mm、横130mm)的尺寸进行翘曲的测定的情况表示为一个基准。关于翘曲量的测定,在25℃、55%R.H.的条件下放置1周后,以上述液晶面板的翘曲呈凸状的面成为下侧的方式放置于水平面上,测定翘曲量。另外,在翘曲量的测定中,以使液晶面板的第一偏振膜的一侧成为下侧的方式放置于水平面上而测定的翘曲量表示为“-”,以使第二偏振膜的一侧成为下侧的方式放置于水平面上而测定的翘曲量(h)表示为“+”。翘曲量(h)为在上述矩形物的角的4点中距离水平面最长的点的距离(mm)。
从操作性、成品率性的方面出发,上述翘曲量优选为-0.5mm~+0.5mm。从操作性、成品率性的方面出发,相较“-”,优选使上述翘曲量为“+”。上述翘曲量更优选为-0.3mm~+0.5mm、进一步优选为-0.2mm~+0.3mm。
<偏振片>
偏振片并无特别限制,可以使用各种偏振片。作为偏振片,可列举例如:使碘、二色性染料等二色性材料吸附于聚乙烯醇系膜、部分缩甲醛化聚乙烯醇系膜、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系部分皂化膜等亲水性高分子膜并对其单轴拉伸而得的偏振片;聚乙烯醇的脱水处理物、聚氯乙烯的脱盐酸处理物等多烯系取向膜等。其中,优选包含聚乙烯醇系膜和碘等二色性物质的偏振片。
将聚乙烯醇系膜用碘染色并单轴拉伸而得的偏振片例如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制作:通过将聚乙烯醇浸渍于碘的水溶液中来进行染色,并拉伸至原长的3~7倍。也可以根据需要浸渍于硼酸、碘化钾等的水溶液中。还可以根据需要在染色之前将聚乙烯醇系膜浸渍于水中进行水洗。通过对聚乙烯醇系膜进行水洗,从而可以对聚乙烯醇系膜表面的污垢、防粘连剂进行清洗,而且还具有通过使聚乙烯醇系膜溶胀而防止染色不均等不均匀的效果。拉伸可以在用碘进行染色之后进行,也可以边染色边进行拉伸,另外,还可以在进行拉伸后用碘进行染色。也可以在硼酸、碘化钾等的水溶液中或者水浴中进行拉伸。
从抑制由水分所致的膨胀的观点出发,上述第一偏振片的厚度采用25μm以下。上述厚度优选为23μm以下,更优选为2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μm以下。另一方面,从光学特性、耐久性的观点出发,第一偏振片的厚度优选为2μm以上,更优选为3μm以上。
从抑制由水分所致的膨胀的观点出发,上述第二偏振片的厚度采用10μm以下的薄型。上述厚度优选为8μm以下、更优选为5μm以下。另一方面,从光学特性、耐久性的观点出发,第二偏振片的厚度优选为2μm以上、更优选为3μm以上。
另外,作为厚度10μm以下的薄型的偏振片,可列举具代表性的:日本专利第4751486号说明书、日本专利第4751481号说明书、日本专利第4815544号说明书、日本专利第5048120号说明书、日本专利第5587517号说明书、国际公开第2014/077599号小册子、国际公开第2014/077636号小册子等中记载的薄型偏振膜(偏振片)或由这些专利文献中记载的制造方法得到的薄型偏振膜(偏振片)。
<透明保护膜>
如上述所述,第一偏振膜使用湿度膨胀系数为1.0×10-6/%RH以下的第一透明保护膜(b11)。上述湿度膨胀系数受水分的影响小,从膜的稳定性出发,优选为5.0×10-6/%RH以下、更优选为1.0×10-6/%RH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10-5/%RH以下。另一方面,从运输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1.0×10-2/%RH以上。湿度膨胀系数为利用实施例中记载的方法所测定的值。
作为湿度膨胀系数满足1.0×10-6/%RH以下的透明保护膜的材料,可以使用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芳酯系树脂;尼龙、芳香族聚酰胺等酰胺系树脂;聚乙烯、聚丙烯、如乙烯-丙烯共聚物之类的聚烯烃系聚合物、具有环系或降冰片烯结构的环状烯烃系树脂或它们的混合体。在上述树脂中,优选聚碳酸酯系树脂、环状聚烯烃系树脂,特别优选环状聚烯烃系树脂。
另外,作为在第一偏振膜中所使用的第二透明保护膜(b12)、在第二偏振膜中所使用的第一透明保护膜(b21)、第二透明保护膜(b22),优选透明性、机械强度、热稳定性、水分遮断性、各向同性等优异的保护膜。可列举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酯系聚合物;二乙酰纤维素、三乙酰纤维素等纤维素系聚合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丙烯酸系聚合物;聚苯乙烯、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AS树脂)等苯乙烯系聚合物;聚碳酸酯系聚合物等。另外,作为形成上述保护膜的聚合物的例子,还可列举:聚乙烯、聚丙烯、具有环系或降冰片烯结构的聚烯烃;如乙烯-丙烯共聚物之类的聚烯烃系聚合物;氯乙烯系聚合物、尼龙、芳香族聚酰胺等酰胺系聚合物;酰亚胺系聚合物;砜系聚合物;聚醚砜系聚合物;聚醚醚酮系聚合物;聚苯硫醚系聚合物;乙烯醇系聚合物;偏二氯乙烯系聚合物;乙烯醇缩丁醛系聚合物;芳酯系聚合物;聚甲醛系聚合物;环氧系聚合物;或上述聚合物的共混物等。
予以说明,在上述透明保护膜中可以包含1种以上的任意适合的添加剂。作为添加剂,可列举例如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润滑剂、增塑剂、脱模剂、防着色剂、阻燃剂、成核剂、抗静电剂、颜料、着色剂等。保护膜中的上述热塑性树脂的含量优选为50~100重量%、更优选为50~99重量%、进一步优选为60~98重量%、特别优选为70~97重量%。在保护膜中的上述热塑性树脂的含量为50重量%以下的情况下,存在无法充分体现热塑性树脂原本具有的高透明性等的风险。
予以说明,当在上述第一偏振片或第二偏振片的两面设置透明保护膜的情况下,可以在其表面和背面使用包含相同聚合物材料的透明保护膜,也可以使用包含不同的聚合物材料等的透明保护膜。
就上述透明保护膜而言,任意透明保护膜均优选相位差小的透明保护膜。尤其第一偏振膜的第一透明保护膜(b11)优选使用正面相位差为5nm以下的透明保护膜。
透明保护膜的厚度可以适当地确定,通常基于强度、处理性等操作性、薄层性等的方面,为1~200μm左6右。尤其优选为1~100μm、更优选为5~100μm,还适合于5~80μm的薄型的情况。
<夹杂层>
隔着粘接剂层、底涂层(底漆层)等夹杂层将上述透明保护膜和偏振片层叠。此时,期望通过夹杂层无空气间隙地层叠两者。
粘接剂层利用粘接剂来形成。粘接剂的种类并无特别限制,可以使用各种粘接剂。上述粘接剂层只要成光学性透明,则并无特别限制,作为粘接剂,使用水系、溶剂系、热熔系、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等各种形态的粘接剂,但优选水系粘接剂或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
作为水系粘接剂,可例示异氰酸酯系粘接剂、聚乙烯醇系粘接剂、明胶系粘接剂、乙烯基系、胶乳系、水系聚酯等。水系粘接剂通常以由水溶液形成的粘接剂的形式来使用,通常含有0.5~60重量%的固体成分而成。
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为利用电子束、紫外线(自由基固化型、阳离子固化型)等活性能量射线进行固化的粘接剂,可以以例如电子束固化型、紫外线固化型的形态来使用。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可以使用例如光自由基固化型粘接剂。在将光自由基固化型的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用作紫外线固化型的情况下,该粘接剂含有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和光聚合引发剂。
粘接剂的涂敷方式根据粘接剂的粘度、目标厚度进行适当选择。作为涂敷方式的例子,可列举例如反转式涂布机、凹版涂布机(直接、反向、胶版(オフセット))、棒反转式涂布机、辊涂机、模涂机、棒涂机、棒式涂布机(rod coater)等。此外,涂敷可以适宜使用浸渍方式等方式。
另外,在使用水系粘接剂等的情况下,上述粘接剂的涂敷优选以使最终形成的粘接剂层的厚度达到30~300nm的方式进行。上述粘接剂层的厚度更优选为60~250nm。另一方面,在使用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的情况下,上述粘接剂层的厚度优选为0.1~200μm。更优选为0.5~50μm、进一步优选为0.5~10μm。
予以说明,在偏振片与透明保护膜的层叠时,可以在透明保护膜与粘接剂层之间设置易粘接层。易粘接层可以通过具有例如聚酯骨架、聚醚骨架、聚碳酸酯骨架、聚氨酯骨架、硅酮系、聚酰胺骨架、聚酰亚胺骨架、聚乙烯醇骨架等的各种树脂来形成。这些聚合物树脂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组合使用2种以上。另外,在易粘接层的形成中可以添加其他添加剂。具体而言,还可以使用增粘剂、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耐热稳定剂等稳定剂等。
易粘接层通常被预先设置于透明保护膜,并利用粘接剂层将该透明保护膜的易粘接层侧与偏振片层叠。易粘接层的形成通过利用公知的技术将易粘接层的形成材料涂敷到保护膜上并对其干燥来进行。易粘接层的形成材料通常考虑干燥后的厚度、涂敷的圆滑性等而制备成为稀释成适当浓度的溶液。易粘接层在干燥后的厚度优选为0.01~5μm、更优选为0.02~2μm、进一步优选为0.05~1μm。予以说明,易粘接层可以设置多层,此时,易粘接层的总厚度也优选处于上述范围。
底涂层(底漆层)是为了提高偏振片与透明保护膜的密合性而形成的。作为构成底漆层的材料,只要是对基材膜和聚乙烯醇系树脂层这两者发挥某种程度的较强密合力的材料,则并无特别限定。例如使用透明性、热稳定性、拉伸性等优异的热塑性树脂等。作为热塑性树脂,可列举例如丙烯酸系树脂、聚烯烃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乙烯醇系树脂或它们的混合物。
<表面处理层>
作为表面处理层,可列举硬涂层、带防眩功能的硬涂层、带防反射功能的硬涂层等。从作为对水分的阻挡层发挥功能的方面出发,优选这些硬涂层。另外,作为表面处理层,也可以通过将另行设置有硬涂层等表面处理层的基材膜以使上述表面处理层成为观察侧的方式经由粘合剂层贴合于第一偏振膜来设置。作为基材膜,可以使用与第二透明保护膜(b12)等同样的基材膜。
<表面处理层:硬涂层>
作为第一偏振膜的表面处理层,可列举例如硬涂层。在图1的第一偏振膜P1、P1′的形态中优选应用硬涂层。从卷曲、耐裂纹性的观点出发,硬涂层的铅笔硬度优选为4H以下。予以说明,硬涂层只要具有耐擦伤性即可,可以为铅笔硬度H以上的较硬的硬涂层,也可以为不足H(HB以下)的较软的硬涂层。硬涂层的铅笔硬度基于JIS K 5600-5-4的划痕硬度试验(铅笔法)在载荷500g下进行测定。
作为上述硬涂层的形成材料,可列举例如热固化性树脂、用紫外线或光进行固化的电离放射线固化性树脂。在上述形成材料中,优选紫外线固化性树脂。
作为上述紫外线固化型树脂,优选利用光(紫外线)进行固化的具有丙烯酰基和甲基丙烯酰基中的至少一个基团的(甲基)丙烯酸系固化型化合物。例如可列举硅酮树脂、聚酯树脂、聚醚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醇酸树脂、螺缩醛树脂、聚丁二烯树脂、聚硫醇多烯树脂、多元醇等多官能化合物的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等低聚物或预聚物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
在上述紫外线固化型树脂中也可以使用例如具有丙烯酰基和甲基丙烯酰基中的至少一个基团的反应性稀释剂。上述反应性稀释剂可列举例如单官能丙烯酸酯、单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多官能丙烯酸酯、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等。
上述表面处理层(例如硬涂层)的厚度优选为0.5~30μm、更优选为1~20μm。
上述表面处理层可以以设置于上述第二透明保护膜(b12)的带表面处理层的第二透明保护膜(b12)的形式来使用或者可以直接设置于第一偏振片。上述硬涂层例如可以通过在上述第二透明保护膜(b12)或第一偏振片涂敷硬涂层形成材料并通过例如紫外线照射使其固化来形成。予以说明,其他表面处理层可以利用各种手段来形成,例如,在带防眩功能的硬涂层、带防反射功能的硬涂层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公知手段适当地赋予防眩功能、防反射功能。
另外,带表面处理层的第二透明保护膜(b12)或不间隔第二透明保护膜(b12)时的表面处理层的透湿度并无特别限制,从抑制液晶面板的翘曲的观点出发,优选为500g/m2·24h以下、更优选为2~500g/m2·24h、进一步优选为2~100g/m2·24h。在抑制生产率、成品率的降低并且抑制由偏振片的水分率提高所致的光学可靠性的降低的方面,优选使上述透湿度为2g/m2·24h以上。另一方面,在作为对外部水分的阻挡层发挥功能而可以得到本申请发明的效果的方面,优选使上述透湿度为500g/m2·24h以下。
<亮度提高膜>
作为亮度提高膜,可以使用直线偏振光分离膜。直线偏振光分离膜的膜主体可列举例如具有反射轴和透射轴的多层结构的反射偏振膜。反射偏振膜例如通过将2种不同材料的聚合物膜A、B交替层叠多片并对其拉伸而得。在拉伸方向仅材料A的折射率增加而发生变化,体现双折射性,材料AB界面的存在折射率差的拉伸方向成为反射轴,不产生折射率差的方向(非拉伸方向)成为透射轴。该反射偏振膜在其长边方向具有透射轴、在其短边方向(宽度方向)具有反射轴。反射偏振膜可以直接使用市售品,也可以将市售品进行2次加工(例如拉伸)后再使用。作为市售品,可列举例如3M公司制的商品名DBEF、3M公司制的商品名APF。直线偏振光分离膜的厚度通常为20~200μm左右。
亮度提高膜的透湿度并无特别限制,从抑制液晶面板的翘曲的观点出发,透湿度优选为5~80g/m2·24h、更优选为5~50g/m2·24h。
<粘合剂层>
在上述第一粘合剂层~第三粘合剂层的形成中可以使用适当的粘合剂,对其种类并无特别限制。作为粘合剂,可列举橡胶系粘合剂、丙烯酸系粘合剂、硅酮系粘合剂、聚氨酯系粘合剂、乙烯基烷基醚系粘合剂、聚乙烯醇系粘合剂、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系粘合剂、聚丙烯酰胺系粘合剂、纤维素系粘合剂等。
在这些粘合剂中,优选使用光学透明性优异、显示适当的润湿性、凝聚性和粘接性的粘合特性、且耐候性、耐热性等优异的粘合剂。作为显示此种特征的粘合剂,优选使用丙烯酸系粘合剂。
作为形成粘合剂层的方法,通过例如以下方法来制作:将上述粘合剂涂布于经过剥离处理的隔离件等,干燥除去聚合溶剂等而形成粘合剂层后进行转印的方法;或者直接涂布粘合剂,干燥除去聚合溶剂等而形成粘合剂层的方法等。予以说明,在粘合剂的涂布时,可以适当新添加除聚合溶剂以外的一种以上的溶剂。
作为经剥离处理的隔离件,优选使用硅酮剥离衬垫。在此种衬垫上涂布本发明的粘合剂并使其干燥而形成粘合剂层的工序中,作为使粘合剂干燥的方法,可以根据目的适当采用合适的方法。优选使用将上述涂布膜进行加热干燥的方法。加热干燥温度优选为40℃~200℃、更优选为50℃~180℃、特别优选为70℃~170℃。通过使加热温度为上述的范围,从而可以得到具有优异粘合特性的粘合剂。
干燥时间可以适当采用合适的时间。上述干燥时间优选为5秒~20分钟、更优选5秒~10分钟、特别优选10秒~5分钟。
作为粘合剂层的形成方法,可以使用各种方法。具体而言,可列举例如辊涂法、辊舔式涂布法、凹版涂布法、逆向涂布法、辊刷法、喷涂法、浸渍辊涂法、棒涂法、刮刀涂布法、气刀式涂布法、帘式涂布法、模唇涂布法、利用模涂机等的挤出涂布法等方法。
粘合剂层的厚度并无特别限制,例如为1~100μm左右。优选为2~50μm、更优选为2~40μm、进一步优选为5~35μm。
在上述粘合剂层露出的情况下,在直至实际使用之前可以用经剥离处理的片材(隔离件)保护粘合剂层。
<液晶单元>
液晶单元(玻璃基板/液晶层/玻璃基板的构成)使用IPS模式的液晶单元。
<液晶显示装置>
液晶显示装置通过使用上述液晶面板,根据需要适当组装照明系统等的构成部件并组装驱动电路等来形成。进而,在液晶显示装置的形成时,可以在适当的位置配置1层或2层以上的例如扩散板、防眩层、防反射膜、保护板、棱镜阵列、透镜阵列片、光扩散板、背光源等适当的部件。另外,可以形成在照明系统中使用了背光源或反射板的液晶显示装置等适当的液晶显示装置。
实施例
以下,记载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偏振片的制作:厚度12μm>
将平均聚合度2400、皂化度99.9摩尔%、厚度30μm的聚乙烯醇膜浸渍于30℃的温水中,边使其溶胀边进行单轴拉伸至PVA系树脂膜的长度达到原长的2.0倍。接着,浸渍于0.3重量%(重量比:碘/碘化钾=0.5/8)的30℃的碘溶液中,边单轴拉伸至PVA系树脂膜的长度达到原长的3.0倍边进行染色。之后,在6硼酸4重量%、碘化钾5重量%的水溶液中对其进行拉伸至PVA系树脂膜的长度达到原长的6倍。进而,用碘化钾3重量%的水溶液(碘浸渗浴)进行碘离子浸渗处理后,在60℃的烘箱干燥4分钟,得到厚度12μm的偏振片。
在上述偏振片的制作中,控制聚乙烯醇膜的厚度、总拉伸倍率,得到厚度22μm或厚度27μm的偏振片。
<薄型的偏振片的制作:厚度5μm>
为了制作薄型偏振膜,首先,将在非晶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基材形成9μm厚的聚乙烯醇(PVA)层的层叠体利用拉伸温度130℃的空中辅助拉伸生成拉伸层叠体,接着,对拉伸层叠体进行染色而生成着色层叠体,再将着色层叠体在拉伸温度65℃的硼酸水中通过拉伸生成包含以总拉伸倍率达到5.94倍的方式与非晶性PET基材一体地拉伸得到的4μm厚的PVA层的光学膜层叠体。通过此种2步拉伸而在非晶性PET基材上制膜的PVA层的PVA分子高度地取向,生成构成通过染色所吸附的碘以多碘离子络合物的形式在一个方向高度取向的高功能偏振膜的、包含厚度5μm的PVA层的光学膜层叠体。
<透明保护膜>
膜A:对厚度13μm的环状聚烯烃膜(日本ZEON公司制:ZEONOR)实施电晕处理后再使用。该膜A的湿度膨胀系数为3.5×10-7/%RH。
膜B:对厚度15μm的降冰片烯系树脂膜(JSR公司制:ARTON)实施电晕处理后再使用。该膜B的湿度膨胀系数为1.0×10-6/%RH。
膜C:对厚度20μm的具有内酯环结构的(甲基)丙烯酸树脂膜实施电晕处理后再使用。该膜C的湿度膨胀系数为3.5×10-5/%RH。
膜D:对厚度25μm的三乙酰纤维素膜实施皂化处理后再使用。该膜D的透湿度为1200g/m2·24h。
膜E:将使丙烯酸系硬涂树脂(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株)制,UNIDIC17-813)分散于异丙醇所得的固体成分浓度25重量%的涂敷液涂布于上述膜D的一面,使其在80℃干燥2分钟,再进行紫外线处理,由此形成厚度7μm的硬涂层(铅笔硬度3H),对其实施皂化处理后再使用。该膜E的透湿度为400g/m2·24h。
膜F:在实施过电晕处理的厚度25μm的环状聚烯烃膜(日本ZEON公司制:ZEONOR)的一面涂布使丙烯酸系硬涂树脂(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株)制,UNIDIC 17-813)分散于异丙醇所得的固体成分浓度为25重量%的涂敷液,使其在80℃干燥2分钟,对其进行紫外线处理,形成厚度5μm的硬涂层(铅笔硬度3B),对其实施皂化处理后再使用。该膜F的透湿度为3.0g/m2·24h。
<透明保护膜的湿度膨胀系数>
湿度膨胀系数通过使用湿度控制型热机械分析装置WS-003(Bruker AXS公司制)测定在25℃使湿度从10%RH变为90%RH时的各膜的伸长率来求得(单位:/RH%)。
湿度膨胀系数(α)根据下式来计算。
α=ΔL/{(T2-T1)×L}
T1:求出湿度膨胀系数的低湿度侧湿度(%RH)
T2:求出湿度膨胀系数的高湿度侧湿度(%RH)
ΔL:试验片的T1时的长度与T2时的长度之差(μm)
L:室温(25℃)下的试验片的长度(μm)
<透湿度>
基于JIS Z0208中记载的防湿包装材料的透湿度试验方法(杯法)来测定。透湿度的测定对膜D、E、F及后述的亮度提高膜进行。
<实施例3中使用的第一偏振膜的制作:两面保护>
一边在上述光学膜层叠体的偏振膜(厚度5μm)的表面以使粘接剂层的厚度达到0.1μm的方式涂布聚乙烯醇系粘接剂,一边贴合第一透明保护膜(b11),之后在50℃进行5分钟的干燥。
接着,剥离非晶性PET基材后,在该剥离面以使粘接剂层的厚度达到1μm的方式涂布活性化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贴合第二透明保护膜(b12:上述膜E的未设置表面处理层的一侧)后,利用紫外线使其固化,制作使用了薄型偏振膜的第一偏振膜。
<实施例4~6中使用的第一偏振膜的制作:两面保护>
在上述光学膜层叠体的偏振膜(厚度5μm)的表面以使粘接剂层的厚度达到1μm的方式涂布活性化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贴合第一透明保护膜(b11)后,利用紫外线使其固化。
接着,剥离非晶性PET基材后,在该剥离面以使粘接剂层的厚度达到1μm的方式涂布活性化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贴合第二透明保护膜(b12:上述膜F的未设置表面处理层的一侧)后,利用紫外线使其固化,制作使用了薄型偏振膜的第一偏振膜。
<实施例1、2、比较例1~5中使用的第一偏振膜的制作:两面保护>
另一方面,在代替上述光学膜层叠体的偏振膜(厚度5μm)而使用上述偏振片(厚度12μm、22μm、27μm)的情况下,一边在该偏振片的两面以使粘接剂层的厚度达到0.1μm的方式涂布上述聚乙烯醇系粘接剂,一边贴合上述第一透明保护膜(b11)和第二透明保护膜(b12:在使用上述膜E的情况下,为未设置表面处理层的一侧),之后,在50℃进行5分钟的干燥,制作第一偏振膜。
<实施例1~6、比较例1~4中使用的第二偏振膜的制作:单面保护>
一边在上述光学膜层叠体的偏振膜(厚度5μm)的表面以使粘接剂层的厚度达到0.1μm的方式涂布聚乙烯醇系粘接剂,一边贴合第一透明保护膜(b21),之后,在50℃进行5分钟的干燥。
接着,剥离非晶性PET基材,制作使用了薄型偏振膜的第二偏振膜。
<比较例5中使用的第二偏振膜的制作:单面保护>
另一方面,在代替上述光学膜层叠体的偏振膜(厚度5μm)而使用上述偏振片(厚度22μm)的情况下,一边在该偏振片的单面以使粘接剂层的厚度达到0.1μm的方式涂布上述聚乙烯醇系粘接剂,一边贴合上述第一透明保护膜(b21),之后,在50℃进行5分钟的干燥,制作第二偏振膜。
<亮度提高膜>
使用厚度20μm的3M公司制的APF(透湿度为45g/m2·24h)。
<第一粘合剂层~第三粘合剂层的形成>
(丙烯酸系聚合物(A1)的制备)
在具备搅拌叶片、温度计、氮气导入管、冷凝器的四颈烧瓶中加入含有丙烯酸丁酯74.8份、丙烯酸苯氧基乙酯23份、N-乙烯基-2-吡咯烷酮1.5份、丙烯酸0.3份、丙烯酸4-羟基丁酯0.4份的单体混合物。进而,相对于上述单体混合物(固体成分)100份,与乙酸乙酯100份一起加入作为聚合引发剂的2,2′-偶氮双异丁腈0.1份,边缓慢搅拌边导入氮气进行氮置换后,将烧瓶内的液温保持在55℃附近,进行8小时聚合反应,制备重均分子量(Mw)160万、Mw/Mn(数均分子量)=3.7的丙烯酸系聚合物(A)的溶液。
相对于上述丙烯酸系聚合物(A)溶液的固体成分100份,配合异氰酸酯交联剂(三井化学公司制的TAKENATE D160N,三羟甲基丙烷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0.1份、过氧化苯甲酰(日本油脂公司制的NYPER BMT)0.3份和γー环氧丙氧基丙基甲氧基硅烷(信越化学工业公司制的KBM-403)0.2份,制备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的溶液。将上述粘合剂溶液以使干燥后的厚度达到25μm的方式涂布于由经过剥离处理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厚度38μm)形成的脱模片(间隔件)的表面,对其进行干燥,形成粘合剂层。
实施例1~6、比较例1~5
<液晶单元>
从包含IPS模式的液晶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智能手机的液晶面板(画面尺寸:5.8英寸:)]取出液晶面板(纵70mm、横130mm),全部去除配置于液晶单元的上下的光学膜后,清洗上述液晶单元的玻璃面(表面和背面)。这样准备液晶单元(纵70mm、横130mm)。
<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
在第一偏振膜的第一透明保护膜(b11)侧转印第一粘合剂层,制备带第一粘合剂层的偏振膜。另外,在第二偏振膜的第二偏振片侧转印第二粘合剂层,另一方面,在第一透明保护膜(b21)侧经由第三粘合剂层贴合亮度提高膜(但是,比较例4除外),制备带第二粘合剂层的偏振膜。带第一粘合剂层的偏振膜及带第二粘合剂层的偏振膜制备成与液晶单元相同尺寸。
<液晶面板的制作>
如图1所示,在上述液晶单元的观察侧经由第一粘合剂层贴合带第一粘合剂层的偏振膜,另一方面,在背面侧经由第二粘合剂层贴合带第二粘合剂层的偏振膜,制作液晶面板。第一偏振膜的吸收轴方向与上述液晶单元的长边方向实质上成平行状态。另一方面,第二偏振膜的吸收轴方向与上述液晶单元的长边方向实质上成正交状态。第一偏振膜和第二偏振膜使用表1所示的组合。
对各例中得到的液晶面板进行下述评价。将结果示于表1中。
<翘曲量>
将上述液晶面板(纵70mm、横130mm)在25℃、55%R.H.的条件下放置1周后,就翘曲量而言,以使成凸状的面成为下侧的方式将其放置于水平面上,测定在角的4点中距离水平面最长的点的距离(mm)。
【表1】
Figure GDA0001734391200000191
符号说明
S1 带第一粘合剂层的偏振膜
P1 第一偏振膜
a1 第一偏振片
b11 第一透明保护膜
b12 第二透明保护膜
B1 第一粘合剂层
C 表面处理层
S2 带第二粘合剂层的偏振膜
P2 第二偏振膜
a2 第二偏振片
b21 第一透明保护膜
b22 第二透明保护膜
B2 第二粘合剂层
B3 第三粘合剂层
D 亮度提高膜

Claims (9)

1.一种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组,其特征在于,其具有配置于IPS模式的液晶单元的观察侧的带第一粘合剂层的偏振膜和配置于所述液晶单元的背面侧的带第二粘合剂层的偏振膜,
所述带第一粘合剂层的偏振膜具有第一粘合剂层和第一偏振膜,所述第一偏振膜在厚度25μm以下的第一偏振片的一侧具有湿度膨胀系数为1.0×10-6/%RH以下的第一透明保护膜(b11),在另一侧间隔第二透明保护膜(b12)地具有表面处理层,并且将所述第一透明保护膜(b11)一侧经由所述第一粘合剂层配置成所述液晶单元侧,
所述带第二粘合剂层的偏振膜具有第二粘合剂层和第二偏振膜,所述第二偏振膜在厚度10μm以下的第二偏振片的至少一侧具有第一透明保护膜(b21),在所述第二偏振膜的未设置第二粘合剂层的一侧经由第三粘合剂层贴合亮度提高膜,并且经由所述第二粘合剂层配置成所述液晶单元侧,
所述第二透明保护膜(b12)为三乙酰纤维素膜或环状聚烯烃膜,
所述第一偏振膜的所述第一透明保护膜(b11)的正面相位差为5nm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明保护膜(b12)的透湿度为500g/m2·24h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处理层以带表面处理层的第二透明保护膜(b12)的形式设置于所述第一偏振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振膜的表面处理层为硬涂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硬涂层的形成材料为电离放射线固化性树脂。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振膜的第一透明保护膜(b11)的膜材料为环状烯烃系树脂。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亮度提高膜的透湿度为5~80g/m2·24h。
8.一种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其具有IPS模式的液晶单元和配置于所述液晶单元的两侧的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组,
所述带第一粘合剂层的偏振膜经由所述第一粘合剂层配置于所述液晶单元的观察侧,
所述带第二粘合剂层的偏振膜经由所述第二粘合剂层配置于所述液晶单元的背面侧。
9.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使用了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面板。
CN201610216887.7A 2015-04-10 2016-04-08 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组、液晶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Active CN1060544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81017 2015-04-10
JP2015081017 2015-04-10
JP2016050983A JP2016200806A (ja) 2015-04-10 2016-03-15 粘着剤層付偏光フィルムセット、液晶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16-050983 2016-03-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54437A CN106054437A (zh) 2016-10-26
CN106054437B true CN106054437B (zh) 2021-08-06

Family

ID=574225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16887.7A Active CN106054437B (zh) 2015-04-10 2016-04-08 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组、液晶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16200806A (zh)
CN (1) CN106054437B (zh)
TW (1) TWI80252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23477B2 (ja) * 2016-02-29 2018-05-16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のセットおよび液晶パネル
WO2019131220A1 (ja) * 2017-12-28 2019-07-04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板のセットおよび液晶表示パネル
JP2019125423A (ja) * 2018-01-12 2019-07-25 株式会社Joled 表示装置
JP7270366B2 (ja) * 2018-11-26 2023-05-10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板のセット
JP2019148826A (ja) * 2019-05-16 2019-09-05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のセットおよび液晶パネル
JP7387361B2 (ja) * 2019-09-27 2023-11-28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WO2021199402A1 (ja) * 2020-04-02 2021-10-07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積層フィルム、偏光板、表示装置及び偏光板ロール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89505A (ja) * 1989-01-19 1990-07-25 Toray Ind Inc 偏光フィルム
JP2003260749A (ja) * 2002-03-08 2003-09-16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ガスバリア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ディスプレイ
JP2004198614A (ja) * 2002-12-17 2004-07-15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円偏光板、その製造方法、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JP2007140229A (ja) * 2005-11-21 2007-06-07 Nippon Zeon Co Ltd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TW200815835A (en) * 2006-09-25 2008-04-01 Quanta Display In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module
CN101203778A (zh) * 2005-06-21 2008-06-18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用于偏振片的保护膜
CN101261391A (zh) * 2007-03-08 2008-09-10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WO2009119905A1 (ja) * 2008-03-28 2009-10-01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
CN102053420A (zh) * 2009-10-26 2011-05-11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CN102859401A (zh) * 2010-02-19 2013-01-02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光学膜、偏振片和液晶显示器
WO2013089046A1 (ja) * 2011-12-16 2013-06-20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ガスバリアーフィルム
CN103185910A (zh) * 2011-12-30 2013-07-03 第一毛织株式会社 偏振板和包括该偏振板的光学显示装置
JP2014035393A (ja) * 2012-08-08 2014-02-24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偏光板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パネル
CN103713339A (zh) * 2012-09-28 2014-04-09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硬涂膜、硬涂膜的制造方法、防反射膜、偏振片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03810946A (zh) * 2012-11-13 2014-05-21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27718A (ja) * 2002-03-08 2003-11-19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基材フィルム、並びにガスバリア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ディスプレイ
JP2008107499A (ja) * 2006-10-24 2008-05-08 Fujifilm Corp 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US8208197B2 (en) * 2007-02-19 2012-06-26 Fujifilm Corporation Optical film, and polarizing pl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optical film
WO2015008743A1 (ja) * 2013-07-17 2015-01-22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JP6664912B2 (ja) * 2014-09-19 2020-03-13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板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89505A (ja) * 1989-01-19 1990-07-25 Toray Ind Inc 偏光フィルム
JP2003260749A (ja) * 2002-03-08 2003-09-16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ガスバリア性フィルム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ディスプレイ
JP2004198614A (ja) * 2002-12-17 2004-07-15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円偏光板、その製造方法、タッチパネルおよび表示装置
CN101203778A (zh) * 2005-06-21 2008-06-18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用于偏振片的保护膜
JP2007140229A (ja) * 2005-11-21 2007-06-07 Nippon Zeon Co Ltd 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偏光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TW200815835A (en) * 2006-09-25 2008-04-01 Quanta Display In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module
CN101261391A (zh) * 2007-03-08 2008-09-10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WO2009119905A1 (ja) * 2008-03-28 2009-10-01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防眩性ハードコート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偏光板
CN102053420A (zh) * 2009-10-26 2011-05-11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装置
CN102859401A (zh) * 2010-02-19 2013-01-02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光学膜、偏振片和液晶显示器
WO2013089046A1 (ja) * 2011-12-16 2013-06-20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ガスバリアーフィルム
CN103185910A (zh) * 2011-12-30 2013-07-03 第一毛织株式会社 偏振板和包括该偏振板的光学显示装置
JP2014035393A (ja) * 2012-08-08 2014-02-24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偏光板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パネル
CN103713339A (zh) * 2012-09-28 2014-04-09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硬涂膜、硬涂膜的制造方法、防反射膜、偏振片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03810946A (zh) * 2012-11-13 2014-05-21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6200806A (ja) 2016-12-01
CN106054437A (zh) 2016-10-26
TW201640160A (zh) 2016-11-16
TWI802529B (zh) 2023-05-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54437B (zh) 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组、液晶面板及液晶显示装置
JP6893904B2 (ja) 偏光板
KR102196372B1 (ko) 편광판의 셋트 및 전면판 일체형 액정 표시 패널
KR102457358B1 (ko) 편광판의 셋트 및 전면판 일체형 액정 표시 패널
TWI732231B (zh) 偏光薄膜、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薄膜及影像顯示裝置
KR102199874B1 (ko) 광학 필름, 박리 방법 및 광학 표시 패널의 제조 방법
CN106796318B (zh) 偏振膜、带粘合剂层的偏振膜及图像显示装置
WO2016052732A1 (ja) 光学フィルム積層体、その光学フィルム積層体を用いた光学的表示装置、及び透明保護フィルム
KR102593816B1 (ko) 광학 적층체 및 그 광학 적층체를 사용한 화상 표시 장치
CN110730717A (zh) 光学膜、剥离方法及光学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CN107817549B (zh) 偏振膜、液晶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10720063B (zh) 光学层叠体、偏振膜及图像显示装置
KR20170101809A (ko) 편광판 세트 및 액정 패널
CN110692001B (zh) 偏振膜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13196121B (zh) 带装饰的层叠体、光学层叠体及柔性图像显示装置
CN110720061B (zh) 偏振膜及图像显示装置
KR20160121431A (ko) 점착제층 부착 편광 필름 세트, 액정 패널 및 액정 표시 장치
CN108351460B (zh) 偏振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JP2023007352A (ja) 積層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偏光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WO2022138062A1 (ja) 偏光板セットおよび液晶パネル
CN113632235A (zh) 柔性图像显示装置以及用于其的光学层叠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