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31333A - 手扶式插秧机的插植部 - Google Patents
手扶式插秧机的插植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031333A CN106031333A CN201510123256.6A CN201510123256A CN106031333A CN 106031333 A CN106031333 A CN 106031333A CN 201510123256 A CN201510123256 A CN 201510123256A CN 106031333 A CN106031333 A CN 10603133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il thrower
- thrower wheel
- driving shaft
- wheel
- oi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Transplan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用设备领域,主要提出了一种手扶式插秧机的插植部,包括上插植部、下插植部和甩油轮,所述甩油轮固定连接于所述下插植部的主动轴上,所述甩油轮的外侧对称设置有两条延伸边,所述两条延伸边分别形成波浪面,所述波浪面的凹部呈半圆形。本发明由于将所述甩油轮两侧延伸边上的波浪面上的凹处设置为半圆形,这样不仅容易存油,而且大大提高了甩油轮上的齿轮油被甩到上插植部中的送秧机构的几率;此外,本发明还改变了现有技术中的甩油轮与主动轴的连接方式,而是采用简单的连接实现了甩油轮和主动轴的定位及同步运动,因此不仅减少了安装步骤,而且操作简单方便,能够极大地提高手扶步行式插秧机的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用设备领域,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手扶步行式插秧机上的甩油润滑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手扶步行式插秧机的插植部通常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上插植部与下插植部。而下插植部充满齿轮油,上插植部与下插植部相连接,下插植部的油面不得超过上插植部的连接面,因此上插植部的横向送秧机构得不到充分的润滑。
针对这一问题,业内人士已经做出了改善,比如申请号为200710180779.X,名称为步行型水田作业机的发明专利申请,如图1所示,为该发明的中心驱动箱的纵剖侧视图。如图1所示,该发明披露了一种步行型水田作业机,在机体的后部具有植苗装置,该植苗装置具备种植机构和内置有用来将种植机构动力传递给该种植机构的驱动箱,上述驱动箱17包括上部箱17A和下部箱17B;在上述下部箱17B中支承着上述种植动力的输出轴26,在该输出轴26上连接着将润滑油供给到上述上部箱17A中的舀起装置94。图2是该发明中的润滑油舀起装置94的放大纵剖侧视图。如图2所示,所述舀起装置94与所述下部箱17B的连接是通过在舀起装置94的边缘安装一个弹性圆柱销107,然后将弹性圆柱销107通过插入槽26c再连接链轮26a才能实现与主动轴同时转动,因此安装比较困难,而且步骤也比较繁琐,不利于操作;图3是该发明中的润滑油舀起装置的放大纵剖正视图。如图3所示,在该发明的舀起装置94中,润滑油舀板106的曲率很小,整个舀板近似于平面,这样的舀板106能够存储的润滑油量很小,不容易甩到上部箱17A中,也就无法很好的为送秧机构提供润滑油。
因此,发明一种更有利于为送秧机构提供润滑油并且操作简单的适用于手扶式插秧机的插植部,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手扶式插秧机的插植部,以解决上述提及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主要技术解决手段是提供一种手扶式插秧机的插植部,包括上插植部、下插植部和甩油轮,所述甩油轮固定连接于所述下插植部的主动轴上,所述甩油轮的外侧对称设置有两条延伸边,所述两条延伸边分别形成波浪面,所述波浪面的凹部呈半圆形。
在本发明所述的手扶式插秧机的插植部中,由于将所述甩油轮两侧延伸边上的波浪面上的凹处设置为半圆形,这样容易兜住更多的齿轮油,因此使得甩油轮上的齿轮油被甩到上插植部中的送秧机构的几率得到很大的提高。
优选地,所述甩油轮的内侧设置有第一限位面,所述主动轴的表面设置有与该第一限位面相配合的第二限位面,所述甩油轮与所述主动轴通过限位方式实现固定连接。
作为选择,所述甩油轮的内侧设置有花键槽,所述主动轴的表面设置有花键,所述甩油轮与所述主动轴通过花键连接的方式实现固定连接。
通过限位连接或者花键连接的方式使甩油轮与主动轴实现固定并达到同步转动的效果,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连接方式而言,不仅减少了安装步骤,而且操作方便,安装极为简单。
具体地,所述波浪面上的凹部数量不少于2个。
优选地,所述甩油轮为铝合金制成的甩油轮。
因此,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手扶式插秧机的插植部能够达到以下几点有益效果:
1、本发明由于将所述甩油轮两侧延伸边上的波浪面上的凹处设置为半圆形,这样不仅容易存油,而且大大提高了甩油轮上的齿轮油被甩到上插植部中的送秧机构的几率;
2、本发明所述的手扶式插秧机的插植部中,由于改变了传统的甩油轮与主动轴的连接方式,因此不仅减少了操作步骤,而且安装方便;
3、本发明所述的手扶式插秧机的插植部中的甩油轮的性能极其稳定,耐油耐腐蚀,使甩油轮的使用寿命得到了保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中心驱动箱的纵剖侧视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润滑油舀起装置的放大纵剖侧视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的润滑油舀起装置的放大纵剖正视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手扶式插秧机的插植部的第一实施例的纵剖侧视图;
图5为图4中的甩油轮的纵剖侧视图;
图6为本发明所述的手扶式插秧机的插植部的第二实施例中的甩油轮的纵剖侧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 上插植部盖体 2 苗移送从动凸轮
3 苗移送主动凸轮 4 导向金属
5 主动链轮 6 横向传送轴
7 链轮 8 主动轴
9 甩油轮 10 齿轮油
11 链条 12 链轮
13 插植部箱体 14 第一限位面
15 第二限位面 16 花键槽
17 花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手扶式插秧机的插植部的第一实施例的纵剖侧视图。
本发明主要是提供一种手扶式插秧机的插植部,如图4所示,在中心驱动箱的上插植部盖1内设置有上插植部,包括苗移送从动凸轮2、苗移送主动凸轮3和导向金属4,所述导向金属4是属于是上插植部的横向送秧机构。而在插植部箱体13设置有下插植部,包括主动链轮5、横向传动轴6、链轮7、主动轴8、甩油轮9、齿轮油10、链条11和链轮12,其中所述主动链轮5、链轮7和链轮12是通过所述链条11相互连接并实现同步转动,从而带动所述横向传动轴6和所述主动轴8进行转动,所述甩油轮9固定连接于所述下插植部的主动轴8上,所述甩油轮9的外侧对称设置有两条延伸边,所述两条延伸边分别形成波浪面,所述波浪面的凹部呈半圆形,用于盛放所述齿轮油10。
在本发明所述的手扶式插秧机的插植部中,由于将所述甩油轮9两侧延伸边上的波浪面上的凹处设置为半圆形,这样容易兜住更多的齿轮油,因此使得所述甩油轮9上的齿轮油被甩到上插植部中的送秧机构的几率得到很大的提高。
图5为图4中的甩油轮的纵剖侧视图。作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如图5所示,所述甩油轮9的内侧设置有第一限位面14,所述主动轴8的表面设置有与该第一限位面14相配合的第二限位面15,所述甩油轮9与所述主动轴8通过限位方式实现固定连接。
通过限位连接的方式使所述甩油轮9与所述主动轴8实现固定并达到同步转动的效果,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甩油轮与主动轴的连接方式而言,不仅减少了安装步骤,而且操作方便,安装极为简单。
如图5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波浪面上的凹部数量总共为4个,每个单侧为2个,因为在不同的部位存储所述齿轮油10,相对于将所述齿轮油10放在同一个波浪面的凹部而言,更容易被甩到上插植部的横向送秧机构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变形,所述波浪面上的凹部还可以根据客户需求或者实际情况定位其他任何数量,只要能达到与本发明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效果即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不以此为限。
此外,在本发明所述的手扶式插秧机的插植部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甩油轮9为铝合金制成的甩油轮。
因为铝合金材料具备较好的强度和耐腐蚀性能,能够保证所述甩油轮的使用寿命能够符合农用机械的使用寿命要求。
作为选择,所述甩油轮9也可以选用其他材料制成,只要能达到与本发明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效果即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不以此为限。
图6为本发明所述的手扶式插秧机的插植部的第二实施例中的甩油轮的纵剖侧视图。
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甩油轮9的内侧设置有花键槽16,所述主动轴8的表面设置有花键17,所述甩油轮9与所述主动轴8通过花键连接的方式实现固定连接。
作为选择,所述甩油轮9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与所述主动轴8的固定连接,比如卡合连接或锁紧连接等方式,只要能与本发明解决相同的技术问题,并能够达到与本发明相同或近似的技术效果即可,本发明的具体保护范围不以此为限。
接下来,根据图4对本发明所述的手扶式插秧机的插植部的工作原理做更进一步的说明。
当所述手扶步行式插秧机开始工作时,所述横向传送轴6转动,从而带动主动链轮5同步转动,此时,所述主动链轮5通过链条11带动链轮7进行转动,而所述链轮7又带动主动轴8进行转动,由于所述甩油轮9与所述主动轴8是固定连接的,所以所述甩油轮9会随着所述主动轴8的转动而转动,而所述甩油轮9在转动的过程中,先将下插植部里面的油舀入所述波浪面的凹部半圆形槽中,当所述甩油轮9旋转到上插植部的下方时,通过惯性将波浪面上的凹部半圆形槽将内部的所述齿轮油10和波浪面其他地方的所述齿轮油10甩出,送至于所述上插植部上的所述横向送秧机构上,从而使所述上插植部上的所述横向送秧机构得到充分的润滑,进而实现使所述手扶步行式插秧机能够高效运作的目的。
综上所述,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手扶式插秧机的插植部可以达到以下几点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由于将所述甩油轮两侧延伸边上的波浪面上的凹处设置为半圆形,这样不仅容易存油,而且大大提高了甩油轮上的齿轮油被甩到上插植部中的送秧机构的几率;
2、本发明所述的手扶式插秧机的插植部中,由于改变了传统的甩油轮与主动轴的连接方式,因此不仅减少了操作步骤,而且安装方便;
3、本发明所述的手扶式插秧机的插植部中的甩油轮的性能极其稳定,耐油耐腐蚀,使甩油轮的使用寿命得到了保证。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 一种手扶式插秧机的插植部,包括上插植部、下插植部和甩油轮,所述甩油轮固定连接于所述下插植部的主动轴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甩油轮的外侧对称设置有两条延伸边,所述两条延伸边分别形成波浪面,所述波浪面的凹部呈半圆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扶式插秧机的插植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甩油轮的内侧设置有第一限位面,所述主动轴的表面设置有与该第一限位面相配合的第二限位面,所述甩油轮与所述主动轴通过限位方式实现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扶式插秧机的插植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甩油轮的内侧设置有花键槽,所述主动轴的表面设置有花键,所述甩油轮与所述主动轴通过花键连接的方式实现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手扶式插秧机的插植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浪面上的凹部数量不少于2个。
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甩油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甩油轮为铝合金制成的甩油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123256.6A CN106031333A (zh) | 2015-03-20 | 2015-03-20 | 手扶式插秧机的插植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123256.6A CN106031333A (zh) | 2015-03-20 | 2015-03-20 | 手扶式插秧机的插植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031333A true CN106031333A (zh) | 2016-10-19 |
Family
ID=571491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123256.6A Pending CN106031333A (zh) | 2015-03-20 | 2015-03-20 | 手扶式插秧机的插植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031333A (zh)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33693A (zh) * | 2005-09-05 | 2008-03-05 | 株式会社久保田 | 步行型水田作业机 |
CN201526453U (zh) * | 2009-11-11 | 2010-07-14 | 洛阳西苑车辆与动力检验所有限公司 | 内置式甩油齿轮泵 |
CN204539813U (zh) * | 2015-03-20 | 2015-08-12 | 常州常柴厚生农业装备有限公司 | 手扶式插秧机的插植部 |
-
2015
- 2015-03-20 CN CN201510123256.6A patent/CN106031333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33693A (zh) * | 2005-09-05 | 2008-03-05 | 株式会社久保田 | 步行型水田作业机 |
CN201526453U (zh) * | 2009-11-11 | 2010-07-14 | 洛阳西苑车辆与动力检验所有限公司 | 内置式甩油齿轮泵 |
CN204539813U (zh) * | 2015-03-20 | 2015-08-12 | 常州常柴厚生农业装备有限公司 | 手扶式插秧机的插植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657050A (zh) | 旋耕起垄履带输送全铺膜覆土机 | |
CN107896590B (zh) | 一种沟槽内纵向移栽油菜钵苗的装置 | |
CN201967334U (zh) | 一种步行式插秧机斜齿行星轮系宽窄行分插机构 | |
CN106031333A (zh) | 手扶式插秧机的插植部 | |
CN205510933U (zh) | 一种油菜捡拾器 | |
CN204539813U (zh) | 手扶式插秧机的插植部 | |
CN206149819U (zh) | 一种差速轮系水稻钵苗宽窄行移栽机构 | |
CN103168547A (zh) | 一种沙土地花生收集器 | |
CN211474783U (zh) | 一种小型插秧机株距切换机构 | |
CN203015451U (zh) | 一种粘土地花生收集器 | |
CN104584744B (zh) | 斜齿轮—非圆锥齿轮交错轴行星轮系钵苗宽窄行移栽机构 | |
CN204482319U (zh) | 穴坑施肥装置 | |
CN109736245B (zh) | 一种结构简单的双步扫雪机 | |
CN104798464A (zh) | 一种拆卸方便耕地机 | |
CN110925327A (zh) | 一种小型插秧机变速箱上的安全离合器结构 | |
CN206533725U (zh) | 一种锥齿轮‑椭圆齿轮偏心轮摇杆组合式宽窄行移栽机构 | |
CN205806383U (zh) | 装载机高低档液力变速箱 | |
CN109511351A (zh) | 一种萝卜采摘机构 | |
CN222053776U (zh) | 一种旋耕机的多轴传动机构 | |
CN215991994U (zh) | 一种收割机行星齿轮驱动轴 | |
CN110915387A (zh) | 一种小型插秧机变速箱上的刹车机构 | |
CN220204605U (zh) | 置料机用紧密型传动机构 | |
CN106612970B (zh) | 一种联合收割机制动刹车系统 | |
CN204041937U (zh) | 传动链轮 | |
CN204267666U (zh) | 用于变速箱的双联齿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019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