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30915A - 可插入式组合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可插入式组合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030915A CN106030915A CN201580010916.8A CN201580010916A CN106030915A CN 106030915 A CN106030915 A CN 106030915A CN 201580010916 A CN201580010916 A CN 201580010916A CN 106030915 A CN106030915 A CN 10603091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kayser
- recess
- nose
- plug
- shell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10000001331 nose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2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10000003141 lower extremity Anatomy 0.000 claims 2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935 neu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950 defici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85 persist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52 transi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22—Bases, e.g. strip, block, panel
- H01R9/24—Terminal blocks
- H01R9/26—Clip-on terminal blocks for side-by-side rail- or strip-mounting
- H01R9/2625—Clip-on terminal blocks for side-by-side rail- or strip-mounting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9/2641—Clip-on terminal blocks for side-by-side rail- or strip-mounting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overvoltage prot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T—SPARK GAPS; 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SPARKING PLUGS; CORONA DEVICES; GENERATING IONS TO BE INTRODUCED INTO NON-ENCLOSED GASES
- H01T4/00—Overvoltage arresters using spark gaps
- H01T4/06—Mounting arrangements for a plurality of overvoltage arrest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1—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H01R13/6273—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comprising two latching arm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保护电网以免过压或过流的可插入式组合设备,其带有设备底座(1),设备底座(1)具有带有用于容纳插塞模块(2)的凹口(4)的近似U形的基础壳体(3),其中,插塞模块(2)具有带有布置在其中的保护元件的内壳体(7)和可相对于内壳体(7)在第一下部的位置和第二上部的位置之间有限地移动的罩形的外壳体(8)。在此,设置有在设备底座(1)与插塞模块(2)的内壳体(7)之间作用的卡锁连接,卡锁连接具有带有卡锁鼻部(11)的弹性的卡锁臂(10)和卡锁凹口(12)或卡锁突出部(13)。此外,在插塞模块(2)的外壳体(8)的端侧(14)中构造有窗部(15),窗部(15)与卡锁臂(10)共同作用成使得卡锁臂(10)在外壳体(8)的第一下部的位置中不偏转,从而在完全插入的状态中通过卡锁连接将插塞模块(2)固定在凹口(4)中,而在外壳体(8)的第二上部的位置中,使卡锁臂(10)克服其弹簧力偏转,由此,取消卡锁连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保护电网免于过压或过流的可插入式组合设备,其带有设备底座和至少一个可被插到设备底座上的插塞模块。在此,设备底座具有带有用于容纳插塞模块的凹口的近似U形的基础壳体、用于待保护的电网的导体的接线端子和与接线端子相连接的插塞触点。插塞模块具有内壳体、罩形的外壳体、布置在内壳体中的保护元件和与插塞触点对应的联接插塞触点,其中,罩形的外壳体可相对于内壳体在第一下部的位置与第二上部的位置之间有限移动地布置。
背景技术
对于电子设施、机械和设备的运行安全性来说,持续稳定的能量供给特别重要。为了防止例如设施或设施部分的停止或者为了保持电网或联接到电网处的消耗器的损坏风险尽可能小,必须防止电网或消耗器由于过压或持续出现的过流、即过载电流或短路电流的损坏。为此,使用过压保护设备和设备保护开关,其在过压或过载或短路时导出瞬态的过压或者选择性地切断故障的电流回路,从而防止已联接的设备的损坏并且使其它设施部分尽可能地保持继续功能有效。
不仅过压保护设备而且设备保护开关在实际中常常构造成带有作为下部件的设备底座和作为上部件的插塞模块的可插入式组合设备。在本发明的范围中,可插入式组合设备不仅可以是过压保护设备而且可以是设备保护开关,而与以下主要作为可插入式组合设备说明的过压保护设备无关。
在已知的过压保护设备中,例如可装配在承载轨道上的设备底座用于联接到电导线上。为了安装这种例如应保护相引导的导体L1,L2,L3以及零线N且必要时也保护地线PE的过压保护设备,在设备底座处设置有用于单个导体的相应的接线端子。在已知的过压保护设备中,设备底座构造成近似U形,其中,在一边腿处布置有用于相导体和中性导体的接线端子而在另一联接边腿处布置有用于地线的接线端子。设备底座的基础壳体具有凹口,其尺寸与插塞模块的外尺寸相匹配,使得插塞模块可被插入该凹口中。
为了简单地使设备底座与其中布置有实际的保护元件的插塞模块机械地和电地接触,设备底座具有与接线端子相连接的插头插口和与插塞模块对应的插销,使得插塞模块可被插到设备底座上。通过布置在插塞模块中的过压保护元件的可插接性,存在如下可能性,即在故障情况中或者在修正或维护工作的情况中,在不必断开联接到设备底座的接线端子处的导体的情况下更换插塞模块。
在故障或过载情况中,可短暂地流过冲击或短路电流,其超过电网的额定电流数倍。那么,由于高的短路电流导致强的磁性力,从而可将过压保护元件从设备下部件中压出。相应的也适用于在工作检查期间,在其中,利用脉冲电流加载过压保护设备,脉冲电流的振幅可超过短路电流的振幅。
因此,在已知的过压保护设备中存在的风险是,在工作检查之后以及在故障情况或过载情况中使插塞模块从设备底座中弹出或抬起。此外,在强振动的情况中,也可导致在设备底座与插塞模块之间的插塞连接松开,从而不再能可靠地保证插塞模块的正常电联接。虽然这可由此来防止,即插头插口和插销构造成使得在插塞的状态中在插头插口和插销之间存在通过在插销处构造加厚部还可加强的力或形状配合,然而由此插塞模块可仅以相对高的力消耗被插入设备底座中,并且在希望更换时可仅以更高的力消耗从设备底座中拉出。
由文件DE 10 2008 021 210 B4已知一种以过压保护设备的形式的开头说明的可插入式组合设备,在其中,可插入式过压保护元件具有一个或两个弹簧元件作为锁紧元件。当外壳体位于其下部的位置中时,借助于布置在罩形的外壳体处的作为操纵元件的楔子可将弹簧元件的自由端部彼此压开,从而使得弹簧元件的自由端部力配合地楔入构造在设备底座处的引导肋部中。如果应更换可插入式过压保护元件,则必须使外壳体从其下部的位置中抬起到其上部的位置中,由此,操纵件的端部也向上运动,从而可使一个弹簧元件或两个弹簧元件弹回其初始位置中,由此,松开了在弹簧元件的自由端部与设备底座的引导肋部之间的力配合的连接。
也由文件DE 10 2008 017 423 A1已知一种构造成可插入式组合设备的过压保护设备。在该过压保护设备中,具有过压保护元件的插塞模块可被插入设备底座中并且可在已插入的状态中锁紧在其中。在此,借助于支承在设备底座的边腿的一个中的旋转锁销实现插塞模块在设备底座中的锁紧,旋转锁销具有前伸的舌形件。在将插塞模块插入设备底座的容纳部中之后,插塞模块可由此被锁紧在其位置中,即借助于工具使旋转锁销旋转,其中,旋转锁销的舌形件接合到在插塞模块中对应的槽中。如果应更换插塞模块,则必须又使旋转锁销旋转,从而使其舌形件从在插塞模块中的槽中运动出来并且摆入设备底座的边腿中相应的槽或孔中。插塞模块在设备底座中的该锁紧类型所具有的缺点是,为了在设备底座中的锁紧和解锁插塞模块,必须使旋转锁销旋转,这意味着附加的装配步骤。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开头说明的可插入式组合设备以供使用,在其中,设备底座和插塞模块尽可能简单地来构造,然而同时,对于使用者来说可尽可能简单且舒适地执行插塞模块的锁紧以及解锁和更换。
在带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征的开头说明的可插入式组合设备的情况中,该目的由此来实现,即设置至少一个在设备底座与插塞模块的内壳体之间作用的卡锁连接,其中,该卡锁连接具有至少一个带有卡锁鼻部的弹性的卡锁臂和卡锁凹口或卡锁突出部。此外,在插塞模块的外壳体的至少一个端侧中构造至少一个窗部,其与卡锁臂共同作用成使得卡锁臂在外壳体的第一下部的位置中不偏转,从而在插塞模块完全插入的状态中使插塞模块通过卡锁连接固定在凹口中,而相反地在外壳体的第二上部的位置中,使卡锁臂克服其弹簧力偏转,由此,取消卡锁连接,从而可简单地从设备底座中拉出插塞模块。
通过使在设备底座与插塞模块之间的卡锁连接由一方面带有卡锁鼻部的卡锁臂和另一方面卡锁凹口或卡锁突出部组成,使卡锁连接非常简单地来构造,其中,尤其地可省去附加的构件,因为不仅弹性的卡锁臂而且卡锁凹口或卡锁突出部可直接在设备底座的基础壳体处或在插塞模块的内壳体处实现。通过在插塞模块的外壳体的至少一个端侧中构造至少一个窗部,可简单地由此来取消或松开卡锁连接,即使得外壳体从其第一下部的位置移动或抬起到其第二上部的位置中,这导致卡锁臂偏转,从而卡锁鼻部不再与卡锁凹口或卡锁突出部接合。通过抬起或拉动插塞模块的外壳体,由此在第一步骤中松开卡锁连接,从而之后(直接紧接着)通过继续抬起或拉动外壳体可使插塞模块从设备底座中取下或从凹口中拉出。
原则上存在两种可能性,即在两个构件(设备底座或插塞模块)中的哪一个处布置或构造卡锁连接的元件,也就是说一方面卡锁臂而另一方面卡锁凹口或卡锁突出部。在此,带有其卡锁鼻部的卡锁臂在两种情况中布置和构造成使得卡锁鼻部不会由于卡锁臂的弹性性能而妨碍插塞模块到设备底座上的插上,也就是说插塞模块到凹口中的插入。由此在插上插塞模块的情况中,使卡锁臂稍微偏转,从而可在没有较大的力消耗的情况下将插塞模块插入凹口中。为此,在卡锁臂的背对插塞模块的侧上构造有相应的自由空间,卡锁臂可偏转到该自由空间中。
根据本发明的主要的第一实施形式,至少一个卡锁凹口构造在设备底座的至少一个限制凹口的壁中,而带有与卡锁凹口对应的卡锁鼻部的至少一个弹性的卡锁臂构造在插塞模块的内壳体处。在此,卡锁鼻部相对于在外壳体的端侧中的窗部布置成使得卡锁鼻部在外壳体的第一下部的位置中可通过窗部伸出。那么,在插塞模块完全插入设备底座的凹口中的状态中,卡锁鼻部卡锁到在设备底座的壁中的卡锁凹口中,从而使插塞模块卡锁在设备底座中。相反地,在外壳体的第二上部的位置中,卡锁臂通过窗部的下边缘或者外壳体的邻接在窗部下方的壁偏转,从而卡锁鼻部不再伸入在设备底座的壁中的卡锁凹口中,由此取消卡锁连接。
在根据本发明的组合设备的以上说明的实施变型方案中,通过使用者在外壳体处抓住插塞模块并且将其从在设备底座中的凹口中拉出,可由此简单地从凹口中拉出通过卡锁连接卡锁在设备底座中的插塞模块。在此,首先实现外壳体相对于内壳体的有限地抬起,这导致,穿过在外壳体中的窗部伸出的卡锁鼻部首先从窗部的下边缘或外壳体的邻接在窗部下方的壁被向内按压,这导致卡锁臂的偏转。卡锁臂或卡锁鼻部的偏转在此导致,卡锁鼻部不再伸入在设备底座的壁中的卡锁凹口中,从而在卡锁鼻部与卡锁凹口之间的卡锁连接松开。由于外壳体布置成相对于内壳体仅仅可移动有限的距离,在外壳体处的进一步的拉动导致,现在插塞模块的联接插塞触点从设备底座的插塞触点中被拉出并且由此插塞模块整体上从设备底座中被拔出。卡锁连接的松开和插塞模块从设备底座的凹口中的拉出由此通过单个把手实现,即通过插塞模块在外壳体处简单的拉动或抬起实现。
以上已经阐述了,卡锁连接具有至少一个弹性的卡锁臂和至少一个卡锁凹口。优选地,在设备底座的两个限制凹口的彼此相对的壁中各构造至少一个卡锁凹口。那么与此对应地,插塞模块的内壳体在两个彼此相对的端侧处各具有至少一个卡锁臂,并且在外壳体的两个端侧中也分别构造至少一个窗部。由此,保证了插塞模块在设备底座的凹口中可靠的锁止,因为在两个相对的侧处各构造有一卡锁连接。
为了不会通过构造卡锁臂而妨碍插塞模块到在设备底座中的凹口中的插入,卡锁臂的卡锁鼻部优选地具有倾斜部,其与插塞模块到设备底座中的插入方向相反地上升。由此,防止了在插塞模块插入凹口中的情况中卡锁鼻部的弯曲或钩住,并且简化了卡锁臂在插入时的弹回。
根据另一有利的设计方案,卡锁臂的卡锁鼻部具有卡锁面,并且在设备底座的壁中的卡锁凹口具有与卡锁面对应的锁止面,其中,锁止面大致平行于凹口的基础面伸延。由此,防止了卡锁臂的卡锁鼻部非期望地从卡锁凹口中摆出,从而即使在当故障或过载情况中出现强的电磁力(通过其以与插上方向相反地指向的力加载插塞模块)时也保证了插塞模块在设备底座中的可靠锁紧。
为了简化卡锁连接的期望的松开,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有利的设计方案设置成,卡锁鼻部的卡锁面以相对于卡锁凹口的锁止面的一角度伸延,其中,卡锁面从卡锁臂朝向卡锁鼻部的自由端部上升。通过稍微倾斜地伸延的卡锁面,简化了在外壳体从第一下部的位置抬起到第二上部的位置中的情况中卡锁鼻部从卡锁凹口中的摆出。
依照根据本发明的组合设备的主要的第二实施形式,至少一个弹性的卡锁臂构造在设备底座的至少一个限制凹口的壁中,其中,除了至少一个卡锁鼻部外,卡锁臂还具有解锁突出部。由于在该变型方案中卡锁臂构造在设备底座处,与卡锁鼻部对应的卡锁突出部现在构造在插塞模块的内壳体处。此外,在插塞模块的外壳体的至少一个端侧中,附加于解锁突出部所对应的窗部还构造有至少一个用于至少一个卡锁鼻部的孔。
在插塞模块完全插入在设备底座的基础壳体中的凹口中的状态中,在此在插塞模块与设备底座之间的锁紧由此来实现,即解锁突出部进入窗部中并且卡锁鼻部进入在外壳体中的孔中,那么其中,卡锁鼻部和在插塞模块的内壳体处的卡锁突出部作为卡锁连接共同作用。因此,由此来防止插塞模块从在设备底座中的凹口中的非期望的压出,即在内壳体处的卡锁突出部(并且由此内壳体整体)通过卡锁臂的卡锁鼻部固定在其位置中。相反地,在外壳体的第二上部的位置中,解锁突出部不再位于外壳体中的窗部中,从而使得卡锁臂通过窗部的下边缘或外壳体的邻接在窗部下方的壁偏转,这导致,卡锁鼻部不伸入在外壳体中的孔中并且由此也不再与在内壳体处的卡锁突出部作为卡锁连接共同作用。
由此,在该第二实施变型方案中,外壳体从其第一下部的位置到其第二上部的位置中的抬起或拉动也导致卡锁臂偏转,这导致在卡锁鼻部与卡锁突出部之间的卡锁连接被取消,那么从而可从在设备底座的基础壳体中的凹口中拉出插塞模块。
如以上也已经结合根据本发明的组合设备的第一实施变型方案阐述的那样,在第二实施变型方案中,优选地也在插塞模块的两侧上或在凹口的两侧上构造锁止部。优选地,由此在设备底座的两个限制凹口的彼此相对的壁中各构造至少一个卡锁臂。那么,内壳体此外在两个彼此相对的侧上各具有至少一个卡锁突出部并且在外壳体的两个端侧中也构造各至少一个窗部和至少一个孔。
为了在根据本发明的可插入式组合设备的第二实施变型方案中也尽可能不会由于构造卡锁臂而妨碍插塞模块到在设备底座的基础壳体中的凹口中的插入,优选地设置成,卡锁鼻部具有倾斜部,然而现在该倾斜部在凹口的基础面的方向上升。在此,构造在卡锁鼻部处的倾斜部还简化了在插入插塞模块的情况中卡锁臂的偏转并且由此简化了插塞模块到凹口中的插入。
根据另一优选的设计方案,至少一个用于卡锁鼻部的孔构造在外壳体的下边缘处并且向下敞开。在组合设备的该设计方案中,构造在内壳体处的卡锁突出部可简单地由内壳体的底部形成,外壳体在其第一下部的位置中安放在该底部上。通过使用于卡锁鼻部的孔向下敞开,外壳体可无问题地从其第一下部的位置中被带到其第二上部的位置中,而在此不受到卡锁鼻部的妨碍。
附图说明
现在,详细地存在多种设计和改进根据本发明的可插入式组合设备的可能性。为此,不仅参考从属于权利要求1的权利要求,而且参考以下结合附图对两个优选的实施例的说明。其中:
图1显示了带有完全插入且卡锁的插塞模块的组合设备的第一实施例,
图2显示了带有抬起的、不再卡锁的插塞模块的根据图1的组合设备,
图3显示了带有被拉出的插塞模块的组合设备,
图4显示了根据图1的组合设备的设备底座的透视图,
图5显示了根据图1的组合设备的插塞模块的透视图,
图6显示了不带有外壳体的根据图5的插塞模块的透视图,
图7显示了带有完全插入且卡锁的插塞模块的组合设备的第二实施例,
图8显示了根据图7的组合设备的设备底座的透视图,
图9显示了根据图7的组合设备的插塞模块的透视图,
图10显示了在卡锁的和未卡锁的状态中组合设备的第二实施例的两个放大的局部,以及
图11显示了在卡锁的和未卡锁的状态中组合设备的第二实施例的另外两个放大的局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6显示了用于保护电网免于过压或过流的可插入式组合设备的第一实施例,该组合设备由设备底座1和可插到设备底座1上的插塞模块2组成。在图7至11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可插入式组合设备的第二实施例。
在此在这两个实施例中共同的是,在图4和8中独立地示出的设备底座1具有可卡锁到承载轨道上的、带有用于容纳插塞模块2的凹口4的近似U形的基础壳体3。此外,在设备底座1的边腿中布置有用于待保护的电网的导体的接线端子5,其中,在此处示出的实施例中,接线端子5为螺栓接线端子。显然,也可使用其它类型的接线端子,例如拉力弹簧接线端子、直接弹簧接线端子或螺旋扭力弹簧接线端子或切夹式接线端子。最终,在设备底座1中在凹口4之下还布置有多个与接线端子5相连接的插塞触点6,其在该情况中构造成插头插口。
在图5中且独立地示出的插塞模块2具有内壳体7和罩形的外壳体8,其中,外壳体8可相对于内壳体7在第一、下部的位置(图1)与第二上部的位置(图2)之间移动。在内壳体7中布置有保护元件、尤其地过压放电器,例如火花间隙或变阻器,其与以插销形式的联接插塞触点9电连接,该联接插塞触点9可插入在设备底座1中对应的插塞触点6中。除了装配简单,通过插塞模块2的可插接性还实现了简单地更换故障的插塞模块2。为此,插塞模块2可简单地从设备底座1中拔出、确切地说从凹口4中拉出,而不需要接合到装配中。
为了保证插塞模块2在设备底座1中的可靠固定,在设备底座1、尤其地其基础壳体3与插塞模块2的内壳体7之间构造至少一个卡锁连接,该卡锁连接由带有卡锁鼻部11,11'的弹性的卡锁臂10,10'和卡锁凹口12或卡锁突出部13组成。为了当应期望地从设备底座1中拔出插塞模块2时可简单地且在没有附加工具或附加装配步骤的情况下由使用者松开该卡锁连接,在外壳体8的两个端侧14中分别构造窗部15,15'。借助于窗部15,15'并且借助于外壳体8相对于内壳体7的有限的可移动性,可简单地由此来松开卡锁连接,即,使外壳体8从第一下部的位置移动到第二上部的位置中。在此,如此使卡锁臂10,10'偏转,即,卡锁鼻部11,11'不再与相应的卡锁凹口12或相应的卡锁突出部13接合。
在根据图1至6的根据本发明的可插入式组合设备的第一实施例中,在两个限制在设备底座1中的凹口4的壁16中分别构造两个卡锁凹口12,例如可从图4中看出。与此对应地,内壳体7在其两个端侧处各具有两个卡锁臂10,其卡锁鼻部11与对应的卡锁凹口12分别形成卡锁连接。此外,在外壳体8的两个端侧14中分别构造两个窗部15,卡锁臂10的卡锁鼻部11可通过窗部15伸出,这尤其地可在图5中看出。
图1显示了在设备底座1中完全插入和卡锁的状态中的插塞模块2,其中,在根据图1a的整体图示中,在设备底座1的左侧的边腿处省去了基础壳体3的一部分并且与其邻近地也省去了外壳体8的一部分,以便可看出在设备底座1与插塞模块2之间的卡锁。在此,尤其地可从根据图1b的放大图中看出,卡锁鼻部11伸过在外壳体8的端侧14中的窗部15并且伸入在基础壳体3的凹口4的相对的壁16中的卡锁凹口12中。在此,外壳体8位于其第一下部的位置中。如果将外壳体8从其第一、下部的位置带到其第二上部的位置中,则这导致,卡锁鼻部11通过窗部15的下边缘17偏转并且从在外壳体8的端侧14中的窗部15中引导出来,由此,使卡锁臂10向内偏转,从而最终卡锁鼻部11不再伸入在壁16中的卡锁凹口12中,例如这在图2中示出。
因此,在设备底座1与插塞模块2之间的卡锁连接由此以简单的方式来松开,即使用者稍微(与插上方向相反地)抬起外壳体8。由于由此已经自动地松开了卡锁连接,现在可在没有较大力消耗的情况下简单地从在设备底座1中的凹口4中拔出插塞模块2,例如这在图3中示出。由此,通过在拔出方向上、也就是说与插上方向相反地简单地拉动外壳体8,实现在设备底座1与插塞模块2之间卡锁的松开以及插塞模块2从设备底座1处的拔出。由此,对于解锁或松开卡锁来说,不需要附加的解锁步骤,从而可利用拔出运动执行卡锁的松开和插塞模块2的取下或拔出。
为了不会通过在卡锁臂10处的卡锁鼻部11妨碍插塞模块2到设备底座1上的插上,卡锁鼻部11具有倾斜部18,其与插塞模块2到设备底座1中的插入方向相反地上升。在将插塞模块2插入在基础壳体3中的凹口4中的情况中,弹性的卡锁臂10通过限制凹口4的壁16偏转,直至插塞模块2被完全插入凹口4中。在该位置中,窗部15与卡锁凹口12相对地布置在外壳体8的端侧14中,从而使卡锁鼻部11可通过窗部15卡锁到卡锁凹口12中。
插塞模块2从设备底座1中的非期望的压出或松开由此来防止,即使得卡锁臂10的卡锁鼻部11具有卡锁面19,卡锁面19与卡锁凹口12的对应的锁止面20共同作用。在此,锁止面20大致平行于凹口4的基础面21伸延,从而防止了卡锁鼻部11非期望地从卡锁凹口12中摆出。此外,从图1b中可看出,卡锁鼻部11的卡锁面19以相对于锁止面20的一角度伸延,其中,卡锁面19从卡锁臂10向卡锁鼻部11的自由端部上升。卡锁鼻部11的卡锁面19的取向防止了在非期望地松开锁止时导致卡锁鼻部11的自由端部在卡锁凹口12的锁止面20处弯曲。
在图7至11中示出的根据本发明的可插入式组合设备的第二实施例中,分别一个弹性的卡锁臂10'构造在设备底座1的限制凹口4的两个壁16中的一个处。在此,根据图8的卡锁臂10'具有两个卡锁鼻部11'和布置在这两个卡锁鼻部11'之间的解锁突出部22。在该实施变型方案中,卡锁臂10'构造在设备底座1处,而与卡锁鼻部11'对应的卡锁突出部13现在构造在内壳体7的两个相对的端侧处。
如尤其地可从图9a和9b中看出的那样,在外壳体8的两个端侧14中,除了与解锁突出部22对应的窗部15'之外,还构造有两个与两个卡锁鼻部11'对应的孔23。在此,孔23布置在外壳体8的下边缘处并且向下敞开,从而使得孔23通过构造在内壳体7处的卡锁突出部13来限制,例如这尤其地可从根据图9b的放大局部中得悉。在此,卡锁突出部13直接由内壳体7的底部形成,外壳体8在其第一下部的位置中安放在该底部上。功能上分别与两个卡锁鼻部11'中的一个共同作用的两个卡锁突出部13(因为其由内壳体7的底部形成)相互连接成一件式。
根据图10a和10b的两个图示分别示出了在卡锁的状态中和在未卡锁的状态中的组合设备的局部,在卡锁的状态中,外壳体8位于其第一下部的位置中,而在未卡锁的状态中,外壳体8位于其第二上部的位置中。图10a和10b在此显示了卡锁臂10'或卡锁鼻部11'相对于孔23或卡锁突出部13的相应的位置。图11a和11b相反地示出了卡锁臂10'或解锁突出部23相对于在外壳体8中的窗部15'的相应位置。
在图10a中示出卡锁的位置中,卡锁鼻部11'伸入在外壳体8中的孔23中,从而卡锁鼻部11''和在内壳体7处的卡锁突出部13作为卡锁连接共同作用。相反地,如果外壳体8根据在图10b中的图示位于其第二上部的位置中,则使卡锁臂10'偏转成,使得卡锁鼻部11'不再伸入在外壳体8中的孔23中并且也不再与卡锁突出部13共同作用。
在此,由此实现卡锁臂10'的偏转,即在外壳体8的第二上部的位置中,构造在卡锁臂10'处的解锁突出部22不再位于外壳体8的窗部15'中,而是从窗部15'的下边缘17或从外壳体8的布置在窗部15'下方的壁向外偏转。在根据图11b的放大图中显示了该位置。相反地,如果外壳体8位于其第一、下部的位置中,则解锁突出部22伸入在外壳体8中的窗部15'中(图11a),从而使得卡锁臂10'不偏转。那么,卡锁鼻部11'伸入孔23中,例如这可从图10a中看出。
从根据图10a的图示中此外可看出,卡锁鼻部10'具有倾斜部18',其在凹口4的基础面21的方向上上升。由此,倾斜部18'也简化了插塞模块2到在基础壳体3中的凹口4中的期望的插入。此外,卡锁鼻部11'还具有基本上与倾斜部18'相对的卡锁面19',卡锁面19'同样以相对于凹口4的基础面21的一角度伸延,其中,卡锁面19'从卡锁臂10'到卡锁鼻部11'的自由端部相对于基础面21倾斜。由此防止,插塞模块2在卡锁的位置中可非期望地从凹口4中被压出,因为卡锁面19'的倾斜防止了卡锁突出部13滑过卡锁鼻部11'处。
如尤其地可从图1a,2a,3,5和6中看出的那样,内壳体7具有多个卡锁鼻部24,在外壳体8中,相对于多个卡锁鼻部24构造相应数量的对应的卡锁凹口25,各个卡锁鼻部24接合到卡锁凹口25中。构造成窗式的孔的卡锁凹口25在此用于,实现了外壳体8相对于内壳体7的期望的有限的可移动性。在此,从图1和2的比较中可看出,在外壳体8的第一下部的位置中,卡锁鼻部24贴靠在卡锁凹口25的上边缘处,而在外壳体8的第二上部的位置中,卡锁鼻部24贴靠在卡锁凹口25的下边缘处。通过卡锁鼻部24与卡锁凹口25共同作用,一方面,实现了在外壳体8与内壳体7之间的期望的移动,另一方面,防止了外壳体8从内壳体7处被完全取下。如果外壳体8被抬起到如此程度,使得卡锁鼻部24贴靠在卡锁凹口25的下边缘处,则在外壳体8处的进一步的抬起或拉动导致插塞模块2整体从在设备底座1的基础壳体3中的凹口4中被拉出。
在此,由此为使用者进一步简化插塞模块2从设备底座1中的抬起或拉出,即外壳体8在其相对的端侧14处分别具有把手面26。不仅为了插上而且为了拔出,使用者可简单地利用一只手的两个手指在相对的把手面26处抓住插塞模块2,并且或者将其插入凹口4中或者通过在外壳体8处拉动首先松开锁止并且之后通过进一步拉动插塞模块2将其完全从凹口4中拉出。
最终,总览图4和5还可看出,在设备底座1的两个相对的壁16中分别构造两个引导槽27而在外壳体8的两个端侧14处构造引导肋部28。由此,不仅在插到设备底座1上而且在从设备底座1中拔出的情况中保证了插塞模块2的引导,并且由此防止了弯曲。在第二实施例中,引导槽和引导肋部的布置方案交换,也就是说,在外壳体8的两个端侧14处分别构造两个引导槽27而在设备底座1的两个相对的壁16处分别构造两个对应的引导肋部28。
Claims (15)
1.一种用于保护电网以免过压或过流的可插入式组合设备,其带有设备底座(1)和至少一个能被插到设备底座(1)上的插塞模块(2),
其中,所述设备底座(1)具有带有用于容纳所述插塞模块(2)的凹口(4)的基础壳体(3)、用于待保护的所述电网的导体的接线端子(5)和与所述接线端子(5)相连接的插塞触点(6),并且
其中,所述插塞模块(2)具有内壳体(7)、能相对于所述内壳体(7)在第一下部的位置和第二上部的位置之间有限地移动的罩形的外壳体(8)、布置在所述内壳体(7)中的保护元件、尤其地闪电电流放电器和/或过压放电器和与所述插塞触点(6)对应的联接插塞触点(9),所述联接插塞触点(9)与所述保护元件导电地相连接,
其特征在于,
设置至少一个在所述设备底座(1)与所述插塞模块(2)的内壳体(7)之间作用的卡锁连接,其中,所述卡锁连接具有至少一个带有卡锁鼻部(11)的弹性的卡锁臂(10)和卡锁凹口(12)或卡锁突出部(13),并且
在所述插塞模块(2)的外壳体(8)的至少一个端侧(14)中构造有至少一个窗部(15),
其中,所述窗部(15)与所述卡锁臂(10)共同作用成使得所述卡锁臂(10)在所述外壳体(8)的第一下部的位置中不偏转,从而在所述插塞模块(3)完全插入的状态中,通过所述卡锁连接将所述插塞模块(2)固定在所述凹口(4)中,而在所述外壳体(8)的第二上部的位置中,使所述卡锁臂(10)克服其弹簧力偏转,由此,取消所述卡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卡锁凹口(12)构造在所述设备底座(1)的至少一个限制所述凹口(4)的壁(16)中,
带有与所述卡锁凹口(12)对应的卡锁鼻部(11)的至少一个弹性的所述卡锁臂(10)构造在所述插塞模块(2)的内壳体(7)处,
其中,在所述插塞模块(2)完全插入所述凹口(4)中的状态中,所述卡锁鼻部(11)在所述外壳体(8)的第一下部的位置中通过在所述外壳体(8)中的窗部(15)伸出并且卡锁到所述壁(16)的卡锁凹口(12)中,而在所述外壳体(8)的第二上部的位置中,所述卡锁臂(10)通过所述窗部(15)的下边缘(17)或者所述外壳体(8)的邻接在所述窗部(15)下方的壁偏转,从而使得所述卡锁鼻部(11)不伸入所述壁(16)的卡锁凹口(12)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设备底座(1)的两个限制所述凹口(4)的彼此相对的壁(16)中构造各至少一个卡锁凹口(12),所述内壳体(7)在两个彼此相对的侧上具有各至少一个卡锁臂(10),并且在所述外壳体(8)的两个端侧(14)中构造各至少一个窗部(15)。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组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锁臂(10)的卡锁鼻部(11)具有倾斜部(18),其中,所述倾斜部(18)与所述插塞模块(2)到所述设备底座(1)中的插入方向相反地上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锁臂(10)的卡锁鼻部(11)具有卡锁面(19),并且在所述设备底座(1)的壁(15)中的所述卡锁凹口(12)具有与所述卡锁鼻部(11)的卡锁面(19)对应的锁止面(20),其中,所述锁止面(20)平行于所述凹口(4)的基础面(21)伸延。
6.根据权利要求4和5所述的组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锁鼻部(11)的卡锁面(19)以相对于所述锁止面(20)的一角度伸延,其中,所述卡锁面(19)从所述卡锁臂(10)朝向所述卡锁鼻部(11)的自由端部上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弹性的卡锁臂(10')构造在所述设备底座(1)的至少一个限制所述凹口(4)的壁(16)中,其中,所述卡锁臂(10')具有至少一个卡锁鼻部(11')和解锁突出部(22),
与所述卡锁鼻部(11')对应的卡锁突出部(13)构造在所述插塞模块(2)的内壳体(7)处,并且
在所述插塞模块(2)的外壳体(8)的至少一个端侧(14)中,附加于与所述解锁突出部(22)对应的窗部(15')构造有至少一个用于所述至少一个卡锁鼻部(11')的孔(23),
其中,在所述插塞模块(2)完全插入所述凹口(4)中的状态中,在所述外壳体(8)的第一下部的位置中,所述解锁突出部(22)伸入所述窗部(15)中并且所述卡锁鼻部(11')伸入在所述外壳体(8)中的孔(23)中,从而所述卡锁鼻部(11')和所述卡锁突出部(13)作为卡锁连接共同作用,而在所述外壳体(8)的第二上部的位置中,所述卡锁臂(10')通过所述窗部(15)的下边缘(17)或所述外壳体(8)的邻接在所述窗部(15)下方的壁偏转,从而所述卡锁鼻部(11')不伸入在所述外壳体(8)中的孔(23)中并且不与所述卡锁突出部(13)共同作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合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设备底座(1)的两个限制所述凹口(4)的彼此相对的壁(16)中构造各至少一个卡锁臂(11'),所述内壳体(7)在两个彼此相对的侧上具有各至少一个卡锁突出部(13),并且在所述外壳体(8)的两个端侧(14)中构造各至少一个窗部(15)和至少一个孔(23)。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组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用于所述卡锁鼻部(11')的孔(23)构造在所述外壳体(8)的下边缘处并且向下敞开。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卡锁臂(10')具有两个卡锁鼻部(11')和解锁突出部(22),其中,所述解锁突出部(22)布置在所述两个卡锁鼻部(11')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锁鼻部(10')具有倾斜部(18'),其中,所述倾斜部(18')在所述凹口(4)的基础面(21)的方向上上升。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组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卡锁鼻部(11')具有卡锁面(19'),所述卡锁面(19')以相对于所述凹口(4)的基础面(21)的一角度伸延,其中,所述卡锁面(19')从所述卡锁臂(10')向所述卡锁鼻部(11')的自由端部相对于所述基础面(21)倾斜。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7)具有至少一个卡锁鼻部(24)并且在所述外壳体(8)中构造有至少一个卡锁凹口(25),其中,所述卡锁凹口(25)的高度确定所述外壳体(8)相对于所述内壳体(7)的最大可能的移动。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8)在其两个相对的端侧(14)处分别具有一把手面(26)。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体(8)的所述端侧(14)处构造至少一个第一引导元件并且在所述设备底座(1)的壁(16)处构造至少一个对应的第二引导元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02014102733.7A DE102014102733B4 (de) | 2014-02-28 | 2014-02-28 | Steckbare Gerätekombination |
DE102014102733.7 | 2014-02-28 | ||
PCT/EP2015/054009 WO2015128412A1 (de) | 2014-02-28 | 2015-02-26 | Steckbare gerätekombination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030915A true CN106030915A (zh) | 2016-10-12 |
CN106030915B CN106030915B (zh) | 2019-05-31 |
Family
ID=525964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80010916.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6030915B (zh) | 2014-02-28 | 2015-02-26 | 可插入式组合设备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3111517B1 (zh) |
CN (1) | CN106030915B (zh) |
DE (1) | DE102014102733B4 (zh) |
SI (1) | SI3111517T1 (zh) |
WO (1) | WO2015128412A1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904729A (zh) * | 2017-12-08 | 2019-06-18 | 四川中光防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过电压保护的插接组件 |
CN112262502A (zh) * | 2018-04-24 | 2021-01-22 | 菲尼克斯电气公司 | 电气接线盒的插入式连接装置 |
CN112582849A (zh) * | 2019-09-27 | 2021-03-30 | 菲尼克斯电气公司 | 能够锁定的连接模块 |
CN114336148A (zh) * | 2020-10-09 | 2022-04-12 | 菲尼克斯电气公司 | 用于插接连接器的保持框架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16102612A1 (de) * | 2016-02-15 | 2017-08-17 |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 | Trägeranordnung zum Tragen eines Elektronikgehäuses |
CN112438002A (zh) * | 2018-06-27 | 2021-03-02 | 德恩欧洲股份两合公司 | 用于保护电网免受过电压或过电流影响的装置组合 |
DE102019210748B4 (de) * | 2019-07-19 | 2021-02-11 | Dehn Se + Co Kg | Steckmodul für ein reiheneinbaugerät und reiheneinbaugerät |
DE102019126628B4 (de) * | 2019-10-02 | 2021-06-10 |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 | Elektrisches Gerät mit einer Verriegelungseinrichtung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338727A2 (en) * | 1988-04-19 | 1989-10-25 | AT&T Corp. |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a latching mechanism |
CN1098507A (zh) * | 1993-04-08 | 1995-02-08 | 惠特克公司 | 光纤连接器锁合机构 |
DE102008021210A1 (de) * | 2008-01-30 | 2009-08-06 |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 | Überspannungsschutzgerät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1447243A (en) * | 1973-05-08 | 1976-08-25 | Lee Kemp K W | Connector portion having releasable fastening means |
AT402991B (de) * | 1993-11-02 | 1997-10-27 | Felten & Guilleaume Ag Oester | Gerätesockel mit einsatzelement |
DE102005052667B4 (de) * | 2005-03-22 | 2008-01-17 | Dehn + Söhne Gmbh + Co. Kg | Steckbare Gerätekombination, insbesondere zum Schutz vor Überspannungen |
DE202005012982U1 (de) * | 2005-08-17 | 2005-10-27 | Odu-Steckverbindungssysteme Gmbh & Co. Kg | Steckergehäuse |
DE202006021210U1 (de) * | 2006-07-18 | 2013-09-19 | Dehn + Söhne Gmbh + Co. Kg | Steckbare Gerätekombination zum Schutz vor Überspannungen |
DE102008017423B4 (de) | 2008-04-03 | 2017-10-12 |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 | Überspannungsschutzgerät |
DE102011118524A1 (de) * | 2011-11-15 | 2013-05-16 | Ellenberger & Poensgen Gmbh | Steckbare Gerätekombination |
-
2014
- 2014-02-28 DE DE102014102733.7A patent/DE102014102733B4/de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5
- 2015-02-26 SI SI201530670T patent/SI3111517T1/sl unknown
- 2015-02-26 EP EP15707108.5A patent/EP3111517B1/de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15-02-26 WO PCT/EP2015/054009 patent/WO2015128412A1/de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5-02-26 CN CN201580010916.8A patent/CN106030915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338727A2 (en) * | 1988-04-19 | 1989-10-25 | AT&T Corp. |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a latching mechanism |
CN1098507A (zh) * | 1993-04-08 | 1995-02-08 | 惠特克公司 | 光纤连接器锁合机构 |
DE102008021210A1 (de) * | 2008-01-30 | 2009-08-06 |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 | Überspannungsschutzgerät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904729A (zh) * | 2017-12-08 | 2019-06-18 | 四川中光防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过电压保护的插接组件 |
CN112262502A (zh) * | 2018-04-24 | 2021-01-22 | 菲尼克斯电气公司 | 电气接线盒的插入式连接装置 |
US11239580B2 (en) | 2018-04-24 | 2022-02-01 |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 | Plug-in connection arrangement for an electrical terminal block |
CN112582849A (zh) * | 2019-09-27 | 2021-03-30 | 菲尼克斯电气公司 | 能够锁定的连接模块 |
US11502430B2 (en) | 2019-09-27 | 2022-11-15 | Phoenix Contact Gmbh & Co. Kg | Lockable connection module |
CN114336148A (zh) * | 2020-10-09 | 2022-04-12 | 菲尼克斯电气公司 | 用于插接连接器的保持框架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5128412A1 (de) | 2015-09-03 |
DE102014102733B4 (de) | 2015-12-17 |
DE102014102733A1 (de) | 2015-09-03 |
SI3111517T1 (sl) | 2019-05-31 |
EP3111517A1 (de) | 2017-01-04 |
CN106030915B (zh) | 2019-05-31 |
EP3111517B1 (de) | 2019-02-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030915A (zh) | 可插入式组合设备 | |
US4924345A (en) | Combined transient voltage and sneak current protector | |
US20120206848A1 (en) | Pluggable surge protection system | |
CN100576684C (zh) | 振荡抑制器 | |
CN102812603B (zh) | 过电压保护装置 | |
US20080247112A1 (en) | Protective Plug for a Connection Module | |
JP2010034049A (ja) | 通信ジャック用ブランキングプラグ | |
CN114127881A (zh) | 一种底座、带底座的断路器和配电设备 | |
US20120064770A1 (en) | Overvoltage protection plug | |
CN104916976A (zh) | 可插接的装置组合 | |
US8096826B1 (en) | Snap-on switch module assembly | |
US4071872A (en) | Interrupter | |
CN104916979B (zh) | 可插接的装置组合 | |
RU2667092C2 (ru) | Интерфейс соединения между выключателем и молниеотводом, молниеотвод, содержащий такой интерфейс, и электрическ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автоматической защиты, содержащее молниеотвод и выключатель, соединенные таким интерфейсом | |
US4075676A (en) | Interrupter | |
US8320094B2 (en) | Surge protection module | |
US10014639B1 (en) | Electrical receptacle | |
US7253358B2 (en) | Earth device, plug-in breaker and distribution board | |
CN212162335U (zh) | 过压放电装置 | |
CZ22221U1 (cs) | Svodic prepetí s výmenným modulem prepetové ochrany | |
RU2668564C1 (ru) | Штекерный соединитель | |
US20240087779A1 (en) | Surge arresting power cable | |
EP4483457A1 (en) | Modular surge protective device assemblies and electrical installations including same | |
CN119602201A (zh) | 浪涌保护器和浪涌保护装置 | |
KR200345634Y1 (ko) | 개선된 접지구조를 갖는 보호기 베이스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531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