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25408A - 一种公交车充电控制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公交车充电控制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025408A CN106025408A CN201610459905.4A CN201610459905A CN106025408A CN 106025408 A CN106025408 A CN 106025408A CN 201610459905 A CN201610459905 A CN 201610459905A CN 106025408 A CN106025408 A CN 10602540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us
- charging
- group
- charge
- intelligent termi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7600 charg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41000272165 Charadriidae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4
- 238000012163 sequencing techniqu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518 rheometr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40000002853 Nelumbo nucifera Species 0.000 claims 1
- 235000006508 Nelumbo nucifera Nutrition 0.000 claims 1
- 235000006510 Nelumbo pentapetala Nutrition 0.000 claims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563 Carroll rearrang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772 blood pressur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899 moti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4—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 H01M10/441—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for several batteries or cells simultaneously or sequentially
-
- H02J7/0027—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for charging batteries from AC mains by converte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公交车充电控制方法及系统,方法应用于利用直流架空线网充电的公交总站,包括:直流变电站、服务器和智能终端;每辆公交车上安装智能终端;服务器与智能终端通过网络进行通讯;该方法包括:接收智能终端发送的充电请求指令;根据直流变电站输出的总负荷容量和接收到的充电请求指令的先后顺序控制公交车的充电模式,将充电模式的控制指令发送给对应的公交车上的智能终端,以使智能终端控制公交车的充电模式;充电模式包括以下任意一种:第一充电模式、第二充电模式和等待充电;第一充电模式的充电速度快于第二充电模式。可以对公交车实现统一的协调管理,按照公交车发送充电请求的先后顺序控制公交车以不同充电模式进行充电。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充电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公交车充电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电动汽车的充电位都是固定充电位,即通过充电桩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这样的充电站一般不需要进行统一的协调控制,充电桩固定以后就是不再发生变化,例如,一个充电站包括20个充电桩,其中5个为快充充电桩,15个为慢充充电桩。快充充电桩和慢充充电桩不可以互相调换,灵活性较差。
现有技术中,也没有对公交车进行统一协管控制的充电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公交车充电控制方法及系统,能够根据充电总负荷容量,对站内的所有公交车进行统一的协调控制。
本发明提供一种公交车充电控制方法,应用于利用直流架空线网充电的公交总站,所述公交总站包括:直流变电站、服务器和智能终端;所述直流变电站用于将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提供给架空线网;公交车的充电弓挂接所述架空线网进行充电;每辆公交车上安装所述智能终端;所述服务器与所述智能终端通过网络进行通讯;该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智能终端发送的充电请求指令;
根据直流变电站输出的总负荷容量和接收到的所述充电请求指令的先后顺序控制公交车的充电模式,将所述充电模式的控制指令发送给对应的公交车上的智能终端,以使所述智能终端控制公交车的充电模式;所述充电模式包括以下任意一种:第一充电模式、第二充电模式和等待充电;其中所述第一充电模式的充电速度快于第二充电模式。
优选地,所述根据直流变电站输出的总负荷容量和接收到的所述充电请求指令的先后顺序控制公交车的充电模式,具体包括:
当所有需要充电的公交车的总充电容量小于或等于直流变电站输出的总负荷容量时,按照接收到所述充电请求指令的先后顺序将公交车分为第一组和第二组,所述第一组以第一充电模式充电,所述第二组以第二充电模式充电;
当所述第一组充电完毕后,将所述第二组改为第一充电模式充电。
优选地,所述根据直流变电站输出的总负荷容量和接收到的所述充电请求指令的先后顺序控制公交车的充电模式,具体包括:
当所有需要充电的公交车的总充电容量大于直流变电站输出的总负荷容量时,按照接收到所述充电请求指令的先后顺序将公交车分为第一组、第二组和第三组;所述第一组以第一充电模式充电,所述第二组以第二充电模式充电;所述第三组等待充电;
当所述第一组充电完毕后,将所述第二组改为第一充电模式充电,将所述第三组以第二充电模式充电。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公交车充电控制系统,应用于利用直流架空线网充电的公交总站,所述公交总站包括:直流变电站、服务器和智能终端;
所述直流变电站,用于将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提供给架空线网;公交车的充电弓挂接所述架空线网进行充电;
每辆公交车上安装所述智能终端;
所述服务器与所述智能终端通过网络进行通讯;
所述服务器,用于接收进入所述公交总站的公交车上的智能终端发送的充电请求指令;根据直流变电站输出的总负荷容量和接收到的所述充电请求指令的先后顺序控制公交车的充电模式;将所述充电模式发送给对应的公交车上的智能终端;所述充电模式包括以下任意一种:第一充电模式、第二充电模式和等待充电;其中所述第一充电模式的充电速度快于第二充电模式。
优选地,所述服务器,还用于实时接收每个所述智能终端发送的车辆需要的充电容量,并根据所述智能终端发送的充电容量计算出所有需要充电的公交车的总充电容量;当所有需要充电的公交车的总充电容量小于或等于直流变电站输出的总负荷容量时,按照接收到所述充电请求指令的先后顺序将公交车分为第一组和第二组,向所述第一组对应的智能终端发送控制指令以第一充电模式充电,向所述第二组对应的智能终端发送控制指令以第二充电模式充电;当判断所述第一组充电完毕后,向所述第二组对应的智能终端发送控制指令使其改为第一充电模式充电。
优选地,所述服务器,还用于实时接收每个所述智能终端发送的车辆需要的充电容量,并根据所述智能终端发送的充电容量计算出所有需要充电的公交车的总充电容量;当所有需要充电的公交车的总充电容量大于直流变电站输出的总负荷容量时,按照接收到所述充电请求指令的先后顺序将公交车分为第一组、第二组和第三组;向所述第一组对应的智能终端发送控制指令以第一充电模式充电,向所述第二组对应的智能终端发送控制指令控制第二组以第二充电模式充电;向所述第三组对应的智能终端发送控制指令让其等待充电;当判断所述第一组充电完毕后,向所述第二组对应的智能终端发送控制指令改为第一充电模式充电,向所述第三组对应的智能终端发送控制指令以第二充电模式充电。
优选地,所述服务器,还用于判断接收的公交车上的智能终端发送的充电请求指令的个数小于或等于预定个数时,向发送充电请求指令的智能终端发送控制指令以使所述智能终端控制公交车以所述第一充电模式充电。
优选地,所述服务器,还用于监测所述直流变电站输出的故障代码,通过所述故障代码判断故障类别,根据所述故障类别向所有正在充电的公交车上的智能终端发送对应的控制指令。
优选地,所述直流变电站输入的交流电为10kV,所述直流变电站输出的直流电为750V;
每个公交总站包括一个所述直流变电站;
所述直流变电站的输出端连接两组或两组以上并列的架空线网;每组架空线网输出的直流电均为750V。
优选地,所述直流变电站输出的总负荷容量为固定值;
所述服务器,还用于根据所述总负荷容量调节各组架空线网输出的容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可以对充电的公交车实现统一的协调管理,按照公交车发送充电请求的先后顺序控制公交车以不同充电模式进行充电。先请求的公交车进行快充,后请求的公交车进行慢充。当超过直流变电站输出的总负荷容量时,控制部分公交车等待充电,以免直流变电站跳闸。这样可以保证在直流变电站输出的总负荷容量范围内,使充电效率达到最大,满足公交车按点发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公交车充电控制方法实施例一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公交总站的一种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公交总站的另一种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公交车充电控制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该图为本发明提供的公交车充电控制方法实施例一流程图。
本实施例提供的公交车充电控制方法,应用于利用直流架空线网充电的公交总站,所述公交总站包括:直流变电站、服务器和智能终端;所述直流变电站用于将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提供给架空线网;公交车的充电弓挂接所述架空线网进行充电;每辆公交车上安装所述智能终端;所述服务器与所述智能终端通过网络进行通讯;
首先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介绍该方法的应用场景,本发明涉及的公交总站,架空线网架在空中,公交车充电时将车顶的充电弓升起接触架空线网。但是,又区别于现有技术中的无轨电车,无轨电车是在路上行驶过程中直接从电网取电。而本发明中的公交车是在进入公交总站后进行充电,充电结束后将充电弓降落,在路上行驶时不从电网进行取电和充电。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公交总站示意图。
公交总站包括:直流变电站100和架空线网200;
可以理解的是,架空线网200架空线网提供的电源为直流电。
所述直流变电站100,用于将交流电网的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提供为架空线网;
需要说明的是,交流电的电压为10kV。直流变电站100除了具有整流的功能外,还具有降压的功能,即具有降压变压器。
所述架空线网200架设在公交总站内,所述直流变电站100为所述架空线网200提供直流电;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方式为直流电,而不是交流电。
电动公交车300的车顶设有充电弓,所述电动公交车300在所述公交总站内行驶过程中将所述充电弓接触所述架空线网200进行充电。
在公交总站内设置直流变电站和架空线网,公交车进公交总站便可以升弓利用架空线网进行充电,一直充到公交车驶出公交总站。这样可以保证多辆公交车同时利用架空线网进行充电,不是固定不动的。因此,可以节省公交总站的区域,实现多辆公交车在公交总站内的流动。
可以理解的是,只是在电动公交车进入公交总站时充电,当电动公交车驶出公交总站后便结束充电,将充电弓降下来,隐藏在车顶。从电动公交车的侧面是看不到充电弓的。例如,从电动公交车驶入公交总站到驶出公交总站的时间间隔为10分钟,则利用这10分钟可以将电池的电量充到90%。当电动公交车晚上停止运营时,则利用晚上时间将电池的电量充满。即白天电动公交车运营时段,可以快充,当晚上电动公交车停止运营的时段,可以慢充。
可以理解的是,一组架空线网上可以挂接多个充电弓,即同时为多辆电动公交车提供充电电源。如图3所示,一组架空线网同时为两辆电动公交车提供充电电源。
另外,如果公交总站比较大,或者电动公交车的数量比较多,可以设置多组架空线网,例如设置两组架空线网,具体可以参见图3所示。
该方法包括:
S101:接收所述智能终端发送的充电请求指令;
可以理解的是,一个公交总站可以同时为多辆公交车充电,但是当公交车太多时,需要的总充电容量太大,由于直流变电站输出的总负荷容量是有限的,因此,需要在直流变电站的总负荷容量内控制公交车的充电状态。
每辆公交车上设置智能终端,服务器与智能终端进行通讯,例如,进入公交总站的公交车需要充电时,首先公交车上的智能终端需要给服务器发送充电请求指令,当服务器允许该辆公交车进行充电时,才可以进行充电,否则该辆公交车需要等待充电。
可以理解的是,服务器一般是云服务器,服务器不仅管理一个公交总站,可以管理多个公交总站。直流变电站将输出的总负荷容量发送给服务器,公交总站充电的公交车上的智能终端将自身正在充电的容量也发送给服务器,服务器对每个公交总站正在充电的容量总和与该公交总站的直流变电站输出的总负荷容量进行比较,从而控制公交车的充电状态,不能使公交车充电的总负荷容量大于直流变电站输出的总负荷容量。
S102:根据直流变电站输出的总负荷容量和接收到的所述充电请求指令的先后顺序控制公交车的充电模式,将所述充电模式的控制指令发送给对应的公交车上的智能终端,以使所述智能终端控制公交车的充电模式;所述充电模式包括以下任意一种:第一充电模式、第二充电模式和等待充电;其中所述第一充电模式的充电速度快于第二充电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智能终端可以控制公交车的充电功率。
其中,第一充电模式为快充,第二充电模式为慢充。例如,当请求充电的公交车较少时,例如只有2辆,则允许这两辆公交车均以第一充电模式进行充电,即快充。当请求充电的公交车较多时,例如有10辆,则需要保证先请求充电的2辆公交车以第一充电模式充电,后请求充电的3辆进行第二充电模式充电,剩下的5辆公交车等待充电。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仅是举例说明,具体的快充公交车的数量、慢充公交车以及等待充电公交车的数量,需要视直流变电站输出的总负荷容量来设定。
可以理解的是,服务器无法控制直流变电站输出的容量,但是可以控制公交车的充电容量,服务器向公交车上的智能终端发送控制指令,智能终端控制公交车的充电情况,其中,充电情况包括:快充、慢充和不充(等待充电)。由于直流变电站输出的总负荷容量是有限的,太多公交车同时充电,将会超出负荷,导致直流变电站跳闸。
需要说明的是,公交车进行快充、慢充还是不充是由位于车上的智能终端进行控制的。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公交车的充电机在车上,而现有技术中的固定充电位的充电机在地面。
下面具体介绍本发明提供的控制方法的实现方式。
第一种情况:
所述根据直流变电站输出的总负荷容量和接收到的所述充电请求指令的先后顺序控制对应的公交车进行充电,具体包括:
当所有需要充电的公交车的总充电容量小于或等于直流变电站输出的总负荷容量时,按照接收到所述充电请求指令的先后顺序将公交车分为第一组和第二组,所述第一组以第一充电模式充电,所述第二组以第二充电模式充电;
当所述第一组充电完毕后,将所述第二组改为第一充电模式充电。
可以理解的是,当直流变电站输出的总充电容量能够满足公交车需要的充电容量时,可以允许所有的公交车进行充电。但是,为了满足先进站的公交车先充完开走,可以允许先来的预定数目的公交车以第一充电模式进行充电,即进行快充。剩下的公交车以第二充电模式进行充电,即慢充。当快充的公交车充电完毕开走以后,将慢充的公交车改为快充继续充电。
例如,每组架空线网永远保证为2辆公交车进行快充。这样可以保证公交车充完开走,满足公交车按点发车的需求。
第二种情况:
所述根据直流变电站输出的总负荷容量和接收到的所述充电请求指令的先后顺序控制对应的公交车进行充电,具体包括:
当所有需要充电的公交车的总充电容量大于直流变电站输出的总负荷容量时,按照接收到所述充电请求指令的先后顺序将公交车分为第一组、第二组和第三组;所述第一组以第一充电模式充电,所述第二组以第二充电模式充电;所述第三组等待充电;
当所述第一组充电完毕后,将所述第二组改为第一充电模式充电,将所述第三组以第二充电模式充电。
这种情况是,直流变电站输出的总充电容量不能够满足公交车需要的充电容量,此时就需要为部分公交车充电,部分公交车等待充电。其他的工作原理与第一种情况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还有第三种情况:
当请求充电的公交车数目很少,例如小于等于2辆时,不需要判断充电容量,直接允许快充,即以第一充电模式进行充电。
即服务器判断接收的公交车上的智能终端发送的充电请求指令的个数小于或等于预定个数时,向发送充电请求指令的智能终端发送控制指令以使所述智能终端控制公交车以所述第一充电模式充电。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以上介绍的按照发送充电请求指令的先后顺序确定充电的优先级以外,还可以接受司机的优先级请求,例如有的车辆虽然后进入的总站,但是着急发车,则司机可以通过智能终端发送优先级请求指令,服务器可以控制该车优先充电,即以第一充电模式充电,确保其按时发车。
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对公交车实现统一的协调管理,按照公交车发送充电请求的先后顺序控制公交车进行不同充电模式的充电。先请求的公交车进行快充,后请求的公交车进行慢充。当超过直流变电站输出的总负荷容量时,控制部分公交车等待充电,以免直流变电站跳闸。这样可以保证在直流变电站输出的总负荷容量范围内,使充电效率达到最大,满足公交车按点发车。
基于以上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公交车充电控制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公交车充电控制系统,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4,该图为本发明提供的公交车充电控制系统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公交车充电控制系统,应用于利用直流架空线网充电的公交总站,所述公交总站包括:直流变电站401、架空线网(图中未示出)、服务器402和智能终端403;
所述直流变电站401,用于将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提供给架空线网;公交车的充电弓挂接所述架空线网进行充电;
每辆公交车上安装所述智能终端403;
所述服务器402与所述智能终端403通过网络进行通讯;
可以理解的是,服务器402可以与该公交总站控制范围内的所有公交车上的智能终端进行通讯。
所述服务器402,用于接收进入所述公交总站的公交车上的智能终端403发送的充电请求指令;根据直流变电站输出的总负荷容量和接收到的所述充电请求指令的先后顺序控制公交车的充电模式;将所述充电模式发送给对应的公交车上的智能终端403;所述充电模式包括以下任意一种:第一充电模式、第二充电模式和等待充电;其中所述第一充电模式的充电速度快于第二充电模式。
下面介绍三种控制方式:
第一种:
所述服务器,还用于实时接收每个所述智能终端发送的辆需要的充电容量,并根据所述智能终端发送的充电容量计算出所有需要充电的公交车的总充电容量;当所有需要充电的公交车的总充电容量小于或等于直流变电站输出的总负荷容量时,按照接收到所述充电请求指令的先后顺序将公交车分为第一组和第二组,向所述第一组对应的智能终端发送控制指令以第一充电模式充电,向所述第二组对应的智能终端发送控制指令以第二充电模式充电;当判断所述第一组充电完毕后,向所述第二组对应的智能终端发送控制指令使其改为第一充电模式充电。
第二种:
所述服务器,还用于实时接收每个所述智能终端发送的车辆需要的充电容量,并根据所述智能终端发送的充电容量计算出所有需要充电的公交车的总充电容量;当所有需要充电的公交车的总充电容量大于直流变电站输出的总负荷容量时,按照接收到所述充电请求指令的先后顺序将公交车分为第一组、第二组和第三组;向所述第一组对应的智能终端发送控制指令以第一充电模式充电,向所述第二组对应的智能终端发送控制指令控制第二组以第二充电模式充电;向所述第三组对应的智能终端发送控制指令让其等待充电;当判断所述第一组充电完毕后,向所述第二组对应的智能终端发送控制指令改为第一充电模式充电,向所述第三组对应的智能终端发送控制指令以第二充电模式充电。
第三种:
所述服务器,还用于判断接收的公交车上的智能终端发送的充电请求指令的个数小于或等于预定个数时,向发送充电请求指令的智能终端发送控制指令以使所述智能终端控制公交车以所述第一充电模式充电。
所述服务器402,还用于监测所述直流变电站输出的故障代码,通过所述故障代码判断故障类别,根据所述故障类别向所有正在充电的公交车上的智能终端发送对应的控制指令。
需要说明的是,故障类别可以根据故障的严重程度分为三类,第一类为严重故障,需要立即停止充电;第二类为警告故障,需要降容量进行充电;第三类为轻度故障,仅需要继续观察,保持原有容量进行充电。
所述直流变电站输入的交流电为10kV,所述直流变电站输出的直流电为750V;
另外,每个公交总站包括一个所述直流变电站;
所述直流变电站的输出端连接两组或两组以上并列的架空线网;每组架空线网输出的直流电均为750V。
所述直流变电站输出的总负荷容量为固定值;
所述服务器402,还用于根据所述总负荷容量调节各组架空线网输出的容量。
例如,直流变电站的输出端连接两组架空线网时,两组架空线网输出的容量可以由服务器来调节,例如一组架空线网上挂接的充电弓较多时,可以调节直流变电站向该架空线网输出的容量较大,另一组架空线网输出的容量较小。
为了同时可以为更多的公交车充电,每个所述直流变电站可以输出两组并列的直流电网,如图3所示。即每组直流电网包括两根架空线网,这两根架空线网为公交车充电,充电时,公交车的充电弓接触所述两根架空线网。可以理解的是,如果公交总站足够大,可以设计直流变电站输出更多组并列的直流电网。
本实施例提供的系统,可以对公交车实现统一的协调管理,按照公交车发送充电请求的先后顺序控制公交车进行不同充电模式的充电。先请求的公交车进行快充,后请求的公交车进行慢充。当超过直流变电站输出的总负荷容量时,控制部分公交车等待充电,以免直流变电站跳闸。这样可以保证在直流变电站输出的总负荷容量范围内,使充电效率达到最大,满足公交车按点发车。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公交车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利用直流架空线网充电的公交总站,所述公交总站包括:直流变电站、架空线网、服务器和智能终端;所述直流变电站用于将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提供给架空线网;公交车的充电弓挂接所述架空线网进行充电;每辆公交车上安装所述智能终端;所述服务器与所述智能终端通过网络进行通讯;该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智能终端发送的充电请求指令;
根据直流变电站输出的总负荷容量和接收到的所述充电请求指令的先后顺序控制公交车的充电模式,将所述充电模式的控制指令发送给对应的公交车上的智能终端,以使所述智能终端控制公交车的充电模式;所述充电模式包括以下任意一种:第一充电模式、第二充电模式和等待充电;其中所述第一充电模式的充电速度快于第二充电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交车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直流变电站输出的总负荷容量和接收到的所述充电请求指令的先后顺序控制公交车的充电模式,具体包括:
当所有需要充电的公交车的总充电容量小于或等于直流变电站输出的总负荷容量时,按照接收到所述充电请求指令的先后顺序将公交车分为第一组和第二组,所述第一组以第一充电模式充电,所述第二组以第二充电模式充电;
当所述第一组充电完毕后,将所述第二组改为第一充电模式充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公交车充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直流变电站输出的总负荷容量和接收到的所述充电请求指令的先后顺序控制公交车的充电模式,具体包括:
当所有需要充电的公交车的总充电容量大于直流变电站输出的总负荷容量时,按照接收到所述充电请求指令的先后顺序将公交车分为第一组、第二组和第三组;所述第一组以第一充电模式充电,所述第二组以第二充电模式充电;所述第三组等待充电;
当所述第一组充电完毕后,将所述第二组改为第一充电模式充电,将所述第三组以第二充电模式充电。
4.一种公交车充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利用直流架空线网充电的公交总站,所述公交总站包括:直流变电站、服务器和智能终端;
所述直流变电站,用于将交流电整流为直流电提供给架空线网;公交车的充电弓挂接所述架空线网进行充电;
每辆公交车上安装所述智能终端;
所述服务器与所述智能终端通过网络进行通讯;
所述服务器,用于接收进入所述公交总站的公交车上的智能终端发送的充电请求指令;根据直流变电站输出的总负荷容量和接收到的所述充电请求指令的先后顺序控制公交车的充电模式;将所述充电模式发送给对应的公交车上的智能终端;所述充电模式包括以下任意一种:第一充电模式、第二充电模式和等待充电;其中所述第一充电模式的充电速度快于第二充电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公交车充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还用于实时接收每个所述智能终端发送的车辆需要的充电容量,并根据所述智能终端发送的充电容量计算出所有需要充电的公交车的总充电容量;当所有需要充电的公交车的总充电容量小于或等于直流变电站输出的总负荷容量时,按照接收到所述充电请求指令的先后顺序将公交车分为第一组和第二组,向所述第一组对应的智能终端发送控制指令以第一充电模式充电,向所述第二组对应的智能终端发送控制指令以第二充电模式充电;当判断所述第一组充电完毕后,向所述第二组对应的智能终端发送控制指令使其改为第一充电模式充电。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公交车充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还用于实时接收每个所述智能终端发送的车辆需要的充电容量,并根据所述智能终端发送的充电容量计算出所有需要充电的公交车的总充电容量;当所有需要充电的公交车的总充电容量大于直流变电站输出的总负荷容量时,按照接收到所述充电请求指令的先后顺序将公交车分为第一组、第二组和第三组;向所述第一组对应的智能终端发送控制指令以第一充电模式充电,向所述第二组对应的智能终端发送控制指令控制第二组以第二充电模式充电;向所述第三组对应的智能终端发送控制指令让其等待充电;当判断所述第一组充电完毕后,向所述第二组对应的智能终端发送控制指令改为第一充电模式充电,向所述第三组对应的智能终端发送控制指令以第二充电模式充电。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公交车充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还用于判断接收的公交车上的智能终端发送的充电请求指令的个数小于或等于预定个数时,向发送充电请求指令的智能终端发送控制指令以使所述智能终端控制公交车以所述第一充电模式充电。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公交车充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还用于监测所述直流变电站输出的故障代码,通过所述故障代码判断故障类别,根据所述故障类别向所有正在充电的公交车上的智能终端发送对应的控制指令。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公交车充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变电站输入的交流电为10kV,所述直流变电站输出的直流电为750V;
每个公交总站包括一个所述直流变电站;
所述直流变电站的输出端连接两组或两组以上并列的架空线网;每组架空线网输出的直流电均为750V。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公交车充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变电站输出的总负荷容量为固定值;
所述服务器,还用于根据所述总负荷容量调节各组架空线网输出的容量。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459905.4A CN106025408B (zh) | 2016-06-22 | 2016-06-22 | 一种公交车充电控制方法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459905.4A CN106025408B (zh) | 2016-06-22 | 2016-06-22 | 一种公交车充电控制方法及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025408A true CN106025408A (zh) | 2016-10-12 |
CN106025408B CN106025408B (zh) | 2019-07-19 |
Family
ID=570872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459905.4A Active CN106025408B (zh) | 2016-06-22 | 2016-06-22 | 一种公交车充电控制方法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025408B (zh)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757407A (zh) * | 2017-10-30 | 2018-03-06 |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充电方法、系统、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08068640A (zh) * | 2016-11-18 | 2018-05-25 |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双源无轨电车供电控制方法和装置 |
CN108189693A (zh) * | 2018-01-05 | 2018-06-22 | 杭州鸿泉物联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车远程充电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
CN108749613A (zh) * | 2018-06-05 | 2018-11-06 | 浙江中科正方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公交车远程充电管理装置及控制方法 |
CN108790875A (zh) * | 2018-06-05 | 2018-11-13 | 浙江中科正方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公交车充电管理装置及方法 |
CN108839575A (zh) * | 2018-06-05 | 2018-11-20 | 浙江中科正方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公交车远程充电管理系统及控制方法 |
CN108891264A (zh) * | 2018-06-05 | 2018-11-27 | 浙江中科正方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公交车充电管理系统及方法 |
CN109029477A (zh) * | 2018-06-08 | 2018-12-18 | 沃尔沃汽车公司 | 电动车辆智能充电规划和预定系统和方法 |
CN110053485A (zh) * | 2018-01-18 | 2019-07-26 |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无轨电车的线网区域能量管理控制方法及系统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23882A (zh) * | 2008-07-01 | 2011-07-13 | 普罗特拉公司 | 用于电动车辆的充电站 |
CN103492222A (zh) * | 2011-04-22 | 2014-01-01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充电装置 |
DE102013206840A1 (de) * | 2013-04-16 | 2014-10-16 |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 Ladegerät und Verfahren zum Aufladen einer wiederaufladbaren Batterie eines Fahrzeugs mit einem elektrischen Antrieb |
CN104682536A (zh) * | 2015-01-28 | 2015-06-03 | 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储能充电站充电控制方法 |
CN104917248A (zh) * | 2015-06-29 | 2015-09-16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电动公交车快速充电站的协调充电控制方法 |
-
2016
- 2016-06-22 CN CN201610459905.4A patent/CN10602540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123882A (zh) * | 2008-07-01 | 2011-07-13 | 普罗特拉公司 | 用于电动车辆的充电站 |
CN103492222A (zh) * | 2011-04-22 | 2014-01-01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充电装置 |
DE102013206840A1 (de) * | 2013-04-16 | 2014-10-16 |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 Ladegerät und Verfahren zum Aufladen einer wiederaufladbaren Batterie eines Fahrzeugs mit einem elektrischen Antrieb |
CN104682536A (zh) * | 2015-01-28 | 2015-06-03 | 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储能充电站充电控制方法 |
CN104917248A (zh) * | 2015-06-29 | 2015-09-16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电动公交车快速充电站的协调充电控制方法 |
Cited B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068640A (zh) * | 2016-11-18 | 2018-05-25 |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双源无轨电车供电控制方法和装置 |
CN108068640B (zh) * | 2016-11-18 | 2021-08-06 |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双源无轨电车供电控制方法和装置 |
CN107757407A (zh) * | 2017-10-30 | 2018-03-06 |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充电方法、系统、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08189693A (zh) * | 2018-01-05 | 2018-06-22 | 杭州鸿泉物联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车远程充电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
CN108189693B (zh) * | 2018-01-05 | 2020-07-03 | 杭州鸿泉物联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车远程充电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
CN110053485A (zh) * | 2018-01-18 | 2019-07-26 |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无轨电车的线网区域能量管理控制方法及系统 |
CN110053485B (zh) * | 2018-01-18 | 2020-09-01 |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无轨电车的线网区域能量管理控制方法及系统 |
CN108891264A (zh) * | 2018-06-05 | 2018-11-27 | 浙江中科正方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公交车充电管理系统及方法 |
CN108839575B (zh) * | 2018-06-05 | 2020-07-03 | 浙江中科正方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公交车远程充电管理系统及控制方法 |
CN108839575A (zh) * | 2018-06-05 | 2018-11-20 | 浙江中科正方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公交车远程充电管理系统及控制方法 |
CN108790875A (zh) * | 2018-06-05 | 2018-11-13 | 浙江中科正方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公交车充电管理装置及方法 |
CN108749613A (zh) * | 2018-06-05 | 2018-11-06 | 浙江中科正方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公交车远程充电管理装置及控制方法 |
CN109029477A (zh) * | 2018-06-08 | 2018-12-18 | 沃尔沃汽车公司 | 电动车辆智能充电规划和预定系统和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025408B (zh) | 2019-07-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025408A (zh) | 一种公交车充电控制方法及系统 | |
CN105914799B (zh) | V2g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供电体系结构 | |
CN205489720U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充电系统 | |
CN105358360B (zh) | 电动车辆及有关的运输设施 | |
CN103187764B (zh) | 电动汽车及用于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和电机控制器 | |
CN106428035B (zh) | 一种适用于储能式有轨电车的主电路系统 | |
CN104553834B (zh) | 电动汽车电力能量调度系统及方法 | |
CN109435756A (zh) | 一种充电方法 | |
CN108808760A (zh) | 用于智能电网环境下对电动车辆充电和放电的设备和方法 | |
CN105762876A (zh) | 一种车对车充电机及其充电系统和充电方法 | |
CN105871029A (zh) | 一种电动汽车有序充电智能管理系统及有序充电控制方法 | |
CN205753477U (zh) | 可移动式应急充电装置及应急充电车 | |
CN108081982A (zh) | 一种有轨电车混合供电方法 | |
CN107303825A (zh) | 用于电动车辆的充电系统及用于对电动车辆充电的方法 | |
CN108454449A (zh) | 一种虚拟轨道交通列车分布式电源系统及匹配控制方法 | |
CN109367410A (zh) | 一种储能式自由联动直流充电系统 | |
CN109228904A (zh) | 移动电源车 | |
CN108790875B (zh) | 公交车充电管理装置及方法 | |
CN108891264B (zh) | 公交车充电管理系统及方法 | |
CN208359963U (zh) | 一种电动车充电桩电力资源智能分配系统 | |
CN109606204B (zh) | 可实现城轨列车车载储能装置移动充电的供电系统及方法 | |
CN106809013A (zh) | 列车及用于列车调度的控制中心和方法 | |
CN107492693A (zh) | 动力电池包、车辆及充电方法 | |
CN205970893U (zh) | 电动车充电系统和电动车 | |
CN207028872U (zh) | 分布式移动充/换电车系统和储能式充电桩总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1115 Address after: 100083 room 26, ten floor 1008, room 40 Xueyuan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Gao Hongxin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13 World Trade Center, No. 36, No. 36, North Third Ring Road, Beijing, Beijing 701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sunshine Net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nt before: Datang Gaohong Data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