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6016808B -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016808B
CN106016808B CN201610348603.XA CN201610348603A CN106016808B CN 106016808 B CN106016808 B CN 106016808B CN 201610348603 A CN201610348603 A CN 201610348603A CN 106016808 B CN106016808 B CN 1060168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conditioning system
air conditioning
communicated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34860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016808A (zh
Inventor
冯涛
熊建国
李立民
焦华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Zhuhai Ligao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61034860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016808B/zh
Publication of CN1060168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168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0168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0168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 F25B41/31Expansion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40Fluid line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7/00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removing deposits or corrosion,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压缩机、四通阀、室外换热器、过冷器、节流部件和室内换热器依次设置形成制冷回路;室外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装置、第二集流装置以及连接在第一集流装置与第二集流装置之间的多个过流管;过冷器包括第一过流通道和第二过流通道,第一过流通道的第一端连通至第二集流装置,第一过流通道的第二端连通至节流部件;第二过流通道的第一端连通至压缩机的低压吸气端,第二过流通道的第二端串联第一电磁阀连通至第一过流通道的第二端;切换装置与至少一个过流管串联设置在第一集流装置与第二集流装置之间,切换装置还连通至第一电磁阀。还涉及一种控制方法。其实现空调系统的低温制热除冰功能,保证换热器底部的排水孔正常排水。

Description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情况下,国内多联机外机产品往往使用普通变频高压腔涡旋压缩机,即使用非增焓涡旋变频压缩机,与喷焓变频涡旋压缩机相比,有着“同频,能力低、同能力,能效低、高频排气温度高、低温工况制热能力低”的缺点。同时,寒冷地带,如东北、西北地区的冬天供暖,仍然使用燃烧化石原料为主,这不仅造成大量的环境污染,同时也造成了能源浪费。
现有的低温增焓(EVI)多联机在低温工况下仍有一个问题有待解决。这种问题就是在寒冷地带,如东北、西北以及长江以北华北的地区,会出现气温骤降的可能,如白天接近0℃,有雨夹雪,但是夜间气温骤降,雨雪成冰堵住排水孔,此时外机虽有化霜过程,但因排水孔堵住而无法正常排水,造成液态冷凝水又变成冰,因频繁化霜而形成室外换热器上冰霜层而不断生长,最终影响室外换热器的换热,这种现象会极大影响机组的换热性及可靠性。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实现了空调系统的低温制热除冰功能,在低温制热条件下,保证室外换热器底部的冰层完全化掉,使换热器底部的排水孔正常排水;保证空调系统在低温情况下的低温制热量不衰减,实现机组的可靠性运行。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四通阀、室外换热器、过冷器、节流部件、室内换热器和切换装置;压缩机、四通阀、室外换热器、过冷器、节流部件和室内换热器依次设置形成制冷回路;所述室外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装置、第二集流装置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集流装置与所述第二集流装置之间的多个过流管;
所述过冷器包括第一过流通道和第二过流通道,所述第一过流通道的第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二集流装置,所述第一过流通道的第二端连通至所述节流部件;所述第二过流通道的第一端连通至所述压缩机的低压吸气端,所述第二过流通道的第二端串联第一电磁阀连通至所述第一过流通道的第二端;所述切换装置与至少一个过流管串联设置在所述第一集流装置与所述第二集流装置之间,所述切换装置还连通至所述第一电磁阀,所述切换装置用于所述至少一个过流管的流体切换,所述切换装置能够将从所述节流部件流出的部分中温流体引入到所述至少一个过流管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切换装置包括第一三通阀和第二三通阀,所述第一三通阀具有第一阀口A1、第二阀口B1和第三阀口C1,所述第一阀口A1连接至所述至少一个过流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二阀口B1连接至所述第一集流装置,所述第三阀口C1连接至所述第一电磁阀的第一端;所述第二三通阀具有第四阀口A2、第五阀口B2和第六阀口C2;所述第四阀口A2连接至所述至少一个过流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五阀口B2连接至所述第二集流装置,所述第六阀口C2连接至所述第一电磁阀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磁阀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二过流通道的第二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二电磁阀串联设置在所述第二过流通道的第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低压吸气端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膨胀阀,所述第一膨胀阀串联设置在所述第二过流通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磁阀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串联设置在所述第二过流通道的第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中间压力吸气端之间,所述第一单向阀允许制冷剂从所述第二过流通道流向所述压缩机的中间压力吸气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室外换热器连接到所述过冷器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膨胀阀,且所述第二膨胀阀上并联设置有允许制冷剂从所述室外换热器流向所述过冷器的第二单向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串联设置在所述压缩机的低压吸气端与所述四通阀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过流管为所述室外换热器的最下侧的过流管。
还涉及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当所述空调系统处于制冷模式或制热化霜模式时:所述第一阀口A1与所述第二阀口B1导通,所述第四阀口A2与所述第五阀口B2导通,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二电磁阀均开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空调系统处于制热模式下,当Tr<T1时,所述第一膨胀阀开启,所述第一阀口A1与所述第三阀口C1导通,所述第四阀口A2与所述第六阀口C2导通,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二电磁阀均关闭,所述空调系统由制热模式进入制热除冰模式;其中,Tr为室外环境温度,T1为第一预设温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调系统在所述制热除冰模式下工作第一预设时间或/和Tr达到第二预设温度T2时,所述空调系统退出所述制热除冰模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调系统在退出所述制热除冰模式后间隔第二预设时间再次进入所述制热除冰模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Tr≥T2时,所述第一电磁阀开启,所述第二电磁阀关闭,所述第一阀口A1与所述第二阀口B1导通,所述第四阀口A2与所述第五阀口B2导通,所述空调系统退出所述制热除冰模式而进入制热非除冰模式,其中,T2为第二预设温度,T2>T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空调系统处于制热模式下,当T1≤Tr<T2时,判断所述空调系统是否为首次进入制热模式,若是,则所述空调系统由所述制热模式转入制热除冰模式,在所述制热除冰模式下运行第一预设时间后而进入制热非除冰模式,否则所述空调系统由所述制热模式转入所述制热非除冰模式;
在所述制热除冰模式下,第一膨胀阀开启,所述第一阀口A1与所述第三阀口C1导通,所述第四阀口A2与所述第六阀口C2导通,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二电磁阀均关闭;
在所述制热非除冰模式下,所述第一电磁阀开启,所述第二电磁阀关闭,所述第一阀口A1与所述第二阀口B1导通,所述第四阀口A2与所述第五阀口B2导通;
其中,Tr为室外环境温度,T1为第一预设温度,T2为第二预设温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设温度T1为-15℃,所述第二预设温度T2为-10℃,所述第一预设时间为30分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通过设置切换装置来实现至少一个过流管的流体换向,实现了空调系统的低温制热除冰功能,在低温制热条件下,保证室外换热器底部的冰层完全化掉,使换热器底部的排水孔正常排水;保证空调系统在低温情况下的低温制热量不衰减,在正常制热、制冷模式下,都不会对室外换热器分路的占用,实现机组的可靠性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调系统在制冷模式或制热化霜模式下的制冷剂流向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空调系统在制热除冰模式下的制冷剂流向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空调系统在制热非除冰模式下的制冷剂流向示意图;
其中,
101四通阀;103室外换热器;104过冷器;105节流部件106室内换热器;
107第一电磁阀;108第一三通阀;109第二三通阀;110第二电磁阀;
111第一膨胀阀;112第一单向阀;113第二膨胀阀;114第二单向阀;
115气液分离器;116第一截止阀;117第二截止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一
参照图1至图3,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101、四通阀102、室外换热器103、过冷器104、节流部件105、室内换热器106和切换装置。压缩机101、四通阀102、室外换热器103、过冷器104、节流部件105和室内换热器106依次设置形成制冷回路。压缩机101为增焓压缩机,增焓压缩机是指具有增气补焓功能的一类压缩机,其特征是可以通过气态冷媒喷射技术,对气态冷媒形成二次压缩,最终形成排气量大、能力高的一类压缩机。
室外换热器103包括第一集流装置、第二集流装置以及连接在第一集流装置与第二集流装置之间的多个过流管。即过流管的一端连通第一过流装置,过流管的另一端连通第二集流装置。图1中室外换热器103的主体左侧为第一集流装置,室外换热器103的主体右侧为第二集流装置。集流装置可为集流管或分流器。节流部件105可为膨胀阀,优选为电子膨胀阀。
过冷器104包括第一过流通道和第二过流通道。第一过流通道的第一端(图1中上端)连通至第二集流装置,第一过流通道的第二端(图1中下端)连通至节流部件105。第二过流通道的第一端(图1中上端)连通至压缩机101的低压吸气端,第二过流通道的第二端(图1中下端)串联第一电磁阀107连通至第一过流通道的第二端。
切换装置与至少一个过流管串联设置在第一集流装置与第二集流装置之间,切换装置还连通至第一电磁阀107,切换装置用于所述至少一个过流管的流体切换,切换装置能够将从节流部件105流出的部分中温流体引入到所述至少一个过流管中。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过流管为室外换热器103的最下侧的过流管。图1中切换装置与室外换热器103的最下侧的一个过流管串联设置在第一集流装置与第二集流装置之间,切换装置用于室外换热器103的最下侧的一个过流管的流体切换。
作为一种可优选方式,如图1所示,切换装置包括第一三通阀108和第二三通阀109。三通阀又称三通换向阀,是指由进步电机控制,对两个通道进行开关控制,一路通时,另一路关闭,即可以改变流体流向的阀类。
第一三通阀108具有第一阀口A1、第二阀口B1和第三阀口C1。第一阀口A1连接至所述至少一个过流管的第一端,第二阀口B1连接至第一集流装置,第三阀口C1连接至第一电磁阀107的第一端。图1中,第一阀口A1连接至室外换热器103的最下侧的一个过流管的左端。
第二三通阀109具有第四阀口A2、第五阀口B2和第六阀口C2。第四阀口A2连接至所述至少一个过流管的第二端,第五阀口B2连接至第二集流装置,第六阀口C2连接至第一电磁阀107的第二端,第一电磁阀107的第二端连接至第二过流通道的第二端。图1中第四阀口A2连接至室外换热器103的最下侧的一个过流管的右端。
本实施例中,第二电磁阀110串联设置在第二过流通道的第一端与压缩机101的低压吸气端之间。第一膨胀阀111串联设置在第二过流通道的第二端与第一电磁阀107之间。第一单向阀112串联设置在第二过流通道的第一端与压缩机101的中间压力吸气端之间,第一单向阀112允许制冷剂从第二过流通道流向压缩机101的中间压力吸气端。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室外换热器103连接到过冷器104之间的管路上可设置有第二膨胀阀113,且第二膨胀阀113上并联设置有允许制冷剂从室外换热器103流向过冷器104的第二单向阀114。在压缩机101的低压吸气端与四通阀102之间还可串联设置气液分离器115。第一膨胀阀111和第二膨胀阀113可均为电子膨胀阀。
以上实施例的空调系统,通过设置切换装置来实现至少一个过流管的流体换向,实现了空调系统的低温制热除冰功能,在低温制热条件下,保证室外换热器底部的冰层完全融化掉,使室外换热器底部的排水孔正常排水;保证空调系统在低温情况下的低温制热量不衰减,实现机组的可靠性运行。
实施例二
以上实施例中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式如下:
(1)制冷模式或或制热化霜模式
如图1所示,当空调系统处于制冷模式或制热化霜模式时,第一阀口A1与第二阀口B1导通,第四阀口A2与第五阀口B2导通,第一电磁阀107和第二电磁阀110均开启,其余元气件,按照正常逻辑控制。其中,空调系统在制冷模式和制热化霜模式下的制冷剂流向相同,制冷剂具体流向如图1中箭头方向所示,压缩机101的排气通过四通阀102流入室外换热器103,从室外换热器103流出的冷媒进入第二膨胀阀113,流出第二膨胀阀113的制冷剂进入过冷器104的第一过流通道,从过冷器104的第一过流通道流出的制冷剂分为两路,其中一路依次经过节流部件105、室内换热器106、四通阀102、气液分离器115而回到压缩机101的低压吸气端;另一路依次经过第一电磁阀107、第一膨胀阀111、过冷器104的第二过流通道、第二电磁阀110和气液分离器115而回到压缩机101的低压吸气端。
空调系统在制冷模式或制热化霜模式下,室外换热器103完全用于冷凝散热,即室外换热器103的分路不被占用,此时,一部分中温高压制冷剂通过第二电磁阀107流入第一膨胀阀111,经过第一膨胀阀111的节流降压作用,变成低温低压气态制冷剂,同时为过冷器104的第一过流通道(主路)进行降温,提高过冷度,在此模式下,“制热除冰模式”不生效。
(2)制热除冰模式
参照图2,在空调系统处于制热模式下,当Tr<T1时,第一膨胀阀111开启,第一阀口A1与第三阀口C1导通,第四阀口A2与第六阀口C2导通,第一电磁阀107和第二电磁阀110均关闭,空调系统由制热模式进入制热除冰模式。即在制热除冰模式下,第一膨胀阀111开启,第一阀口A1与第三阀口C1导通,第四阀口A2与第六阀口C2导通,第一电磁阀107和第二电磁阀110均关闭。其中,Tr为室外环境温度,T1为第一预设温度。T1优选为-15℃。
例如,当室外环境温度Tr低于-15℃时,空调系统由制热模式进入制热除冰模式,在制热除冰模式下,制冷剂具体流向如图2中箭头方向所示,压缩机101的排气通过四通阀102流入室内换热器106,从室内换热器106流出的冷媒进入节流部件105,流出节流部件105的制冷剂分为两路,其中一路依次经过过冷器104的第一过流通道、第二膨胀阀113、室外换热器103、四通阀102和气液分离器115而回到压缩机101的低压吸气端,完成一次主循环;另一路先流入第一三通阀108的第三阀口C1,再从第一三通阀108的第一阀口A1流出而进入室外换热器103的最下侧的过流管,从室外换热器103的最下侧的过流管流出的制冷剂流至第二三通阀109的第四阀口A2,再从第二三通阀109的第六阀口C2流至第一膨胀阀111,从第一膨胀阀111流出的制冷剂进入过冷器104的第二过流通道,第二过流通道流出的制冷剂经第一单向阀112进入压缩机101的中间压力吸气端而进入压缩机101中。此模式下,“制热除冰模式“机构生效。
优选地,空调系统在制热除冰模式下工作第一预设时间或/和Tr达到第二预设温度T2时,空调系统退出制热除冰模式。第一预设时间可为30分钟,第二预设温度T2可为-10℃。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空调系统在退出制热除冰模式后可间隔第二预设时间再次进入制热除冰模式。第二预设时间可为20-50分钟,例如可为30分钟,当然第二预设时间也可设置成其它实数。
(3)制热非除冰模式
作为一种可优选方式,如图3所示,当Tr≥T2时,第一电磁阀107开启,第二电磁阀110关闭,第一阀口A1与第二阀口B1导通,第四阀口A2与第五阀口B2导通,空调系统退出制热除冰模式而进入制热非除冰模式。亦即在制热非除冰模式下,第一电磁阀107开启,第二电磁阀110关闭,第一阀口A1与第二阀口B1导通,第四阀口A2与第五阀口B2导通,其余元气件,按照正常逻辑控制。其中,T2为第二预设温度,T2>T1。例如第二预设温度T2可为-10℃。
例如,当室外环境温度Tr大于等于-10℃或制热除冰模式运行30分钟时,第一电磁阀107开启,第二电磁阀110关闭,第一阀口A1与第二阀口B1导通,第四阀口A2与第五阀口B2导通,空调系统退出制热除冰模式而进入制热非除冰模式。在制热非除冰模式下,制冷剂具体流向如图3中箭头方向所示,压缩机101的排气通过四通阀102流入室内换热器106,从室内换热器106流出的冷媒进入节流部件105,流出节流部件105的制冷剂分为两路,其中一路依次经过过冷器104的第一过流通道、第二膨胀阀113、室外换热器103、四通阀102和气液分离器115而回到压缩机101的低压吸气端,完成一次主循环;另一路依次经过第一电磁阀107、第一膨胀阀111、过冷器104的第二过流通道和第一单向阀112而进入压缩机101的中间压力吸气端,最后进入压缩机101中。该种方式下,室外换热器103恢复成全部用于制热的换热器,经过第一膨胀阀111的制冷剂直接进入过冷器104的第二过流通道,通过节流降压作用,变成低温低压气态制冷剂,再经过中间压力吸气端流到压缩机中;此模式下,“制热除冰模式”机构失效。
作为另一种可优选方式,在空调系统处于制热模式下,当T1≤Tr<T2时,判断空调系统是否为首次进入制热模式,若是,则空调系统由制热模式转入制热除冰模式,在制热除冰模式下运行第一预设时间后而进入制热非除冰模式,否则空调系统由制热模式转入制热非除冰模式。例如,15℃≤Tr<-10℃时,首次进入按照“制热除冰模式”进行控制,而后按照“制热非除冰模式”进行控制。
以上各实施例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通过设置切换装置来实现至少一个过流管的流体换向,实现了空调系统的低温制热除冰功能,在低温制热条件下,保证室外换热器底部的冰层完全化掉,使换热器底部的排水孔正常排水;保证空调系统在低温情况下的低温制热量不衰减,在正常制热、制冷模式下,都不会对室外换热器分路的占用,实现机组的可靠性运行。其无污染,节能减排。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5)

1.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101)、四通阀(102)、室外换热器(103)、过冷器(104)、节流部件(105)、室内换热器(106)和切换装置;压缩机(101)、四通阀(102)、室外换热器(103)、过冷器(104)、节流部件(105)和室内换热器(106)依次设置形成制冷回路;所述室外换热器(103)包括第一集流装置、第二集流装置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集流装置与所述第二集流装置之间的多个过流管;
所述过冷器(104)包括第一过流通道和第二过流通道,所述第一过流通道的第一端连通至所述第二集流装置,所述第一过流通道的第二端连通至所述节流部件(105);所述第二过流通道的第一端连通至所述压缩机(101)的低压吸气端,所述第二过流通道的第二端串联第一电磁阀(107)连通至所述第一过流通道的第二端;所述切换装置与至少一个过流管串联设置在所述第一集流装置与所述第二集流装置之间,所述切换装置还连通至所述第一电磁阀(107),所述切换装置用于所述至少一个过流管的流体切换,所述切换装置能够将从所述节流部件(105)流出的部分中温流体引入到所述至少一个过流管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装置包括第一三通阀(108)和第二三通阀(109),所述第一三通阀(108)具有第一阀口A1、第二阀口B1和第三阀口C1,所述第一阀口A1连接至所述至少一个过流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二阀口B1连接至所述第一集流装置,所述第三阀口C1连接至所述第一电磁阀(107)的第一端;所述第二三通阀(109)具有第四阀口A2、第五阀口B2和第六阀口C2;所述第四阀口A2连接至所述至少一个过流管的第二端,所述第五阀口B2连接至所述第二集流装置,所述第六阀口C2连接至所述第一电磁阀(107)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电磁阀(107)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第二过流通道的第二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电磁阀(110),所述第二电磁阀(110)串联设置在所述第二过流通道的第一端与所述压缩机(101)的低压吸气端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膨胀阀(111),所述第一膨胀阀(111)串联设置在所述第二过流通道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磁阀(107)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单向阀(112),所述第一单向阀(112)串联设置在所述第二过流通道的第一端与所述压缩机(101)的中间压力吸气端之间,所述第一单向阀(112)允许制冷剂从所述第二过流通道流向所述压缩机(101)的中间压力吸气端。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换热器(103)连接到所述过冷器(104)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二膨胀阀(113),且所述第二膨胀阀(113)上并联设置有允许制冷剂从所述室外换热器(103)流向所述过冷器(104)的第二单向阀(114)。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液分离器(115),所述气液分离器(115)串联设置在所述压缩机(101)的低压吸气端与所述四通阀(102)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过流管为所述室外换热器(103)的最下侧的过流管。
9.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系统为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空调系统处于制冷模式或制热化霜模式时:
所述第一阀口A1与所述第二阀口B1导通,所述第四阀口A2与所述第五阀口B2导通,所述第一电磁阀(107)和所述第二电磁阀(110)均开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调系统处于制热模式下,当Tr<T1时,所述第一膨胀阀(111)开启,所述第一阀口A1与所述第三阀口C1导通,所述第四阀口A2与所述第六阀口C2导通,所述第一电磁阀(107)和所述第二电磁阀(110)均关闭,所述空调系统由制热模式进入制热除冰模式;其中,Tr为室外环境温度,T1为第一预设温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在所述制热除冰模式下工作第一预设时间或/和Tr达到第二预设温度T2时,所述空调系统退出所述制热除冰模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在退出所述制热除冰模式后间隔第二预设时间再次进入所述制热除冰模式。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Tr≥T2时,所述第一电磁阀(107)开启,所述第二电磁阀(110)关闭,所述第一阀口A1与所述第二阀口B1导通,所述第四阀口A2与所述第五阀口B2导通,所述空调系统退出所述制热除冰模式而进入制热非除冰模式,其中,T2为第二预设温度,T2>T1。
14.根据权利要求9-13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调系统处于制热模式下,当T1≤Tr<T2时,判断所述空调系统是否为首次进入制热模式,若是,则所述空调系统由所述制热模式转入制热除冰模式,在所述制热除冰模式下运行第一预设时间后而进入制热非除冰模式,否则所述空调系统由所述制热模式转入所述制热非除冰模式;
在所述制热除冰模式下,第一膨胀阀(111)开启,所述第一阀口A1与所述第三阀口C1导通,所述第四阀口A2与所述第六阀口C2导通,所述第一电磁阀(107)和所述第二电磁阀(110)均关闭;
在所述制热非除冰模式下,所述第一电磁阀(107)开启,所述第二电磁阀(110)关闭,所述第一阀口A1与所述第二阀口B1导通,所述第四阀口A2与所述第五阀口B2导通;
其中,Tr为室外环境温度,T1为第一预设温度,T2为第二预设温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T1为-15℃,所述第二预设温度T2为-10℃,所述第一预设时间为30分钟。
CN201610348603.XA 2016-05-23 2016-05-23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ctive CN1060168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48603.XA CN106016808B (zh) 2016-05-23 2016-05-23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48603.XA CN106016808B (zh) 2016-05-23 2016-05-23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16808A CN106016808A (zh) 2016-10-12
CN106016808B true CN106016808B (zh) 2018-08-10

Family

ID=570937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348603.XA Active CN106016808B (zh) 2016-05-23 2016-05-23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01680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23946B (zh) * 2017-04-01 2020-05-2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器不停机除霜运行方法
CN107023948B (zh) * 2017-04-01 2020-05-2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器及其不停机除霜运行方法
CN106871381B (zh) * 2017-04-01 2020-05-29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器不停机除霜运行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748709U (zh) * 2010-07-22 2011-02-16 康特能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防结冰的空气源热泵
CN203687233U (zh) * 2013-09-27 2014-07-02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系统
CN203908098U (zh) * 2014-05-27 2014-10-2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204438585U (zh) * 2015-01-15 2015-07-01 特灵空调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
CN205784048U (zh) * 2016-05-23 2016-12-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101567A1 (en) * 2005-03-18 2006-09-28 Carrier Commercial Refrigeration, Inc. Bottle cooler defroster and method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748709U (zh) * 2010-07-22 2011-02-16 康特能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防结冰的空气源热泵
CN203687233U (zh) * 2013-09-27 2014-07-02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系统
CN203908098U (zh) * 2014-05-27 2014-10-29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
CN204438585U (zh) * 2015-01-15 2015-07-01 特灵空调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
CN205784048U (zh) * 2016-05-23 2016-12-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016808A (zh) 2016-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739591U (zh) 一种不间断制热的空调系统及空调设备
EP3734167B1 (en) Air conditioner system
CN104315742B (zh) 带经济器的电动汽车空调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8362027B (zh) 一种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KR100821728B1 (ko) 공기 조화 시스템
EP3388758A1 (en) Heat-pump air conditioner
CN203687233U (zh) 空调室外机和空调系统
CN106907877A (zh) 一种双蒸发器交替除霜空气源热泵机组及其除霜方法
WO2016113850A1 (ja) 空気調和装置
CN108489134A (zh) 空调系统
CN103528142B (zh) 防结霜空调及其控制方法
CN202660651U (zh) 防结霜空调
EP3093586B1 (en)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CN104792076A (zh) 一种三管制多联机空调系统回油或化霜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CN204438585U (zh) 空调系统
CN109442788B (zh) 空调的化霜方法和空调
CN106016808B (zh)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5784048U (zh) 空调系统
CN111473411B (zh) 一种分体式空调器及运行方法
CN107192056B (zh) 一种空调机组与观赏性鱼缸的组合节能系统
CN113390139B (zh) 一种二氧化碳热泵系统
EP3734192B1 (en) Air conditioner system
CN111473543A (zh) 一种使用单向阀的空调器及运行方法
CN201954862U (zh) 带化霜功能的分体空调
CN106288532B (zh) 换热器组件、冷风机、制冷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508

Address after: No. six, Qianshan Jinji West Road, Zhuhai, Guangdong Province

Co-patentee after: ZHUHAI LIGAO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LTD.

Patentee after: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Inc.OF ZHUHAI

Address before: 519070, Jinji Hill Road, front hill, Zhuhai,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Inc.OF ZHUHAI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u Hua

Inventor after: Feng Tao

Inventor after: Xiong Jianguo

Inventor after: Zhang Shiqiang

Inventor after: Wu Lianfa

Inventor after: Li Limin

Inventor after: Jiao Huachao

Inventor before: Feng Tao

Inventor before: Xiong Jianguo

Inventor before: Li Limin

Inventor before: Jiao Huach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