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016467A - 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6016467A CN106016467A CN201610524714.1A CN201610524714A CN106016467A CN 106016467 A CN106016467 A CN 106016467A CN 201610524714 A CN201610524714 A CN 201610524714A CN 106016467 A CN106016467 A CN 10601646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air inlet
- heat exchanger
- conditioner
- hea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9000006200 vaporiz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257 tha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792 war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36366 Sensation of pressur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72 labe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44000052769 pathogen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32 seas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53 supple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3—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characterised by a split arrangement, wherein parts of the air-conditioning system, e.g. evaporator and condenser, are in separately located uni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3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for purposes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e.g. for safety or monitor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7/00—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removing deposits or corrosion,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 F25B47/02—Defrosting cycl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Devices For Blowing Cold Air, Devices For Blowing Warm Air, And Means For Preventing Water Condensation In Air 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壳体内形成有风道,壳体上设置有与风道连通的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及出风口;换热器及加热装置,设置在壳体内并位于风道内,其中,空调器具有第一出风模式和第二出风模式,空调器处于第一出风模式时,从第一进风口进入的气流经换热器及加热装置后从出风口吹出,空调器处于第二出风模式时,从第二进风口进入的气流经加热装置后从出风口吹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在制热时浪费较多能源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恒温恒湿空调器是以风冷冷风型单元式空调机为基础的特殊空气调节器。恒温恒湿空调器通过空调器系统进行制冷与制热,向使用场所提供冷量与热量,以电加热器为辅助加热装置,以加湿器为加湿装置,对使用场所空气的温度与湿度进行调节。当室内温度高于设定温度上偏差时,制冷系统运转,当室内温度低于设定温度下限时,制热系统运行,同时辅助电加热根据需求进行选择性开启。当室内温度上升至设定温度以上一定偏差时制热系统和辅助电加热停止运转,依此循环运转对室内温度进行控制,湿度是通过加湿器的开停循环使湿度在设定值上下偏差内波动。而现有技术中的恒温恒湿空调器具有以下问题:
恒温恒湿机组在制热时,空调系统在制热过程中室外机换热器会结霜,换热器结霜后会使空调系统恶化,因此空调系统必须进行除霜。然而恒温恒湿机组为了保持室内温度稳定必须持续运行,因此即使空调外机在进行除霜,室内机也必须向室内持续提供热风。当空调器运行除霜时,室内机的换热器为蒸发器,蒸发器会对空气进行制冷。因此辅助加热器需要对冷风加热并将冷风加热为热风吹向室内。上述恒温恒湿机组制热过程会造成严重的能源浪费,并且不利于室内温度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在制热时浪费较多能源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壳体内形成有风道,壳体上设置有与风道连通的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及出风口;换热器及加热装置,设置在壳体内并位于风道内,其中,空调器具有第一出风模式和第二出风模式,空调器处于第一出风模式时,从第一进风口进入的气流经换热器及加热装置后从出风口吹出,空调器处于第二出风模式时,从第二进风口进入的气流经加热装置后从出风口吹出。
进一步地,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均设置在壳体的侧壁上。
进一步地,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相对设置,换热器和加热装置设置在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之间,其中,第一进风口设置在换热器远离加热装置的一侧,第二进风口设置在加热装置远离换热器的一侧。
进一步地,换热器和加热装置叠置。
进一步地,换热器和加热装置在壳体内倾斜设置。
进一步地,换热器的上端与第一进风口所在的侧壁之间的距离小于换热器的下端与第一进风口所在的侧壁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换热器和加热装置的底部设置有接水盘。
进一步地,出风口设置在壳体的顶部。
进一步地,出风口与换热器之间设置有风机。
进一步地,加热装置为电加热器。
进一步地,第一进风口处设置有第一档板,第一档板能够打开或者关闭第一进风口。
进一步地,第二进风口处设置有第二档板,第二档板能够打开或者关闭第二进风口。
进一步地,换热器和加热装置设置在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之间,其中,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设置在壳体的与换热器和加热装置的竖直侧边对应的侧壁上,第一进风口位于加热装置的下侧,第二进风口位于换热器的上侧。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当空调器处于普通的制冷制热模式时,空调器处于第一出风模式。当空调器处于除霜模式,并且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时,空调器处于第二出风模式,此时气流至经过加热装置后从出风口吹出,防止气流先经过蒸发器被制冷后在经过加热装置加热并需要大量能量加热的情况。因此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在制热时浪费较多能源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空调器的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空调器处于第一出风模式时的气流流动示意图;以及
图3示出了图1中空调器处于第二出风模式时的气流流动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壳体;11、风道;12、第一进风口;13、第二进风口;14、出风口;20、换热器;30、加热装置;40、接水盘;50、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申请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随着空调节能要求提高,恒温恒湿机组运行时能耗已成为空调器产品中最耗电的空调产品,恒温恒湿机功率比相同冷量下空调机组功率高近一倍,恒温恒湿机降低能耗空间还是很大。恒温恒湿机作为特种空调器,在使用时为满足使用场所的气流组织能够正常循环,恒温恒湿机会一直运行,在制热化霜时内风机是一直运行,内风机的运行不仅不能给使用场所提供热量反而给使用场所提供冷量,等到化霜完成之后再通过系统与电加热向使用场所补充热量,这种化霜处理方式造成能源严重浪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具体结构如下:
如图1所示,本申请的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10、换热器20以及加热装置。其中,壳体10内形成有风道11,壳体10上设置有与风道11连通的第一进风口12、第二进风口13及出风口14。换热器20及加热装置30设置在壳体10内并位于风道11内,其中,空调器具有第一出风模式和第二出风模式,空调器处于第一出风模式时,从第一进风口12进入的气流经换热器20及加热装置30后从出风口14吹出,空调器处于第二出风模式时,从第二进风口13进入的气流经加热装置30后从出风口14吹出。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当空调器处于普通的制冷制热模式时,空调器处于第一出风模式。当空调器处于除霜模式,并且空调器处于制热模式时,空调器处于第二出风模式,此时气流至经过加热装置30后从出风口14吹出,防止气流先经过换热器20被制冷后在经过加热装置30加热并需要大量能量加热的情况。因此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在制热时浪费较多能源问题。
在本实例中,对于气流的引导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例如在壳体10内对换热器20、加热装置30、第一进风口12和第二进风口13的位置布置,或者在壳体10内设置导风结构,进而使得当气流从第一进风口进入时,气流能够通过换热器20和加热装置30,当气流从第二进风口进入时,气流只通过加热装置30。上述对于气流的具体引导方式可以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来决定。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进风口12和第二进风口13均设置在壳体10的侧壁上。第一进风口12和第二进风口13相对设置,换热器20和加热装置30设置在第一进风口12和第二进风口13之间,其中,第一进风口12设置在换热器20远离加热装置30的一侧,第二进风口13设置在加热装置30远离换热器20的一侧。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换热器20和加热装置30叠置。换热器20和加热装置30在壳体10内倾斜设置。换热器20的上端与第一进风口12所在的侧壁之间的距离小于换热器20的下端与第一进风口12所在的侧壁之间的距离。具体地,第一进风口12和第二进风口13设置在沿换热器20的厚度方向的两侧。也即换热器20的换热面面对着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换热器20和加热装置30叠置,并且加热装置30位于换热器20的上方。加热装置30面对着第二进风口13设置,换热器20面对着第一进风口12设置。上述结构形成了以下结构:从图1中可以看到,在沿由左至右的方向上,第二进风口13、加热装置30、换热器20和第一进风口12依次设置。同时,加热装置30和换热器20的上方均由朝向第一进风口12偏斜。通过上述结构,下面将说明本实施例的空调器如何实现“当气流从第一进风口进入时,气流能够通过换热器20和加热装置30,当气流从第二进风口进入时,气流只通过加热装置30”的功能的:
如图2所示,图2中的气流流动示出了空调器处于第一出风模式时的气流流动方向。具体地,第一进风口12处于打开状态,第二进风口13处于关闭状态。当空调器运转时,风机产生负压,气流从第一进风口12进入,气流先经过换热器20,然后在经过加热装置30。当空调器制冷时,换热器20为蒸发器,加热装置30不工作。当空调器制热时,换热器为冷凝器,加热装置30根据工作情况选择性的进行辅助加热。
如图3所示,图3中的气流流动示出了空调器处于第二出风模式时的气流流动方向。具体地,第一进风口12处于关闭状态,第二进风口13处于打开状态,当空调器运转时,风机产生负压,气流动第二进风口13进入,气流首先经过加热装置30,然后气流在风机的负压的作用下直接流向出风口14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例中由第二进风口进入的气流会有一小部分经过换热器20,但是在风机50的负压的驱动下,绝大部分的气流时不经过换热器20而直接流向出风口14处的。
当然,空调器也可以具备其他的出风模式,例如,在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空调器运转时第一进风口12和第二进风口13可以同时打开,从而实现空调器的对面进风。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换热器20和加热装置30的底部设置有接水盘40。接水盘用于收集换热器20上产生的冷凝水。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出风口14设置在壳体10的顶部。出风口14与换热器20之间设置有风机50。第一进风口12和第二进风口13均位于风机50的下方,并且第一进风口12和第二进风口13分别位于风机50的两侧位置。
优选地,加热装置30为电加热器。
优选地,第一进风口12处设置有第一档板,第一档板能够打开或者关闭第一进风口12。第二进风口13处设置有第二档板,第二档板能够打开或者关闭第二进风口13。上述第一档板和第二档板可以控制第一进风口12和第二进风口13的开打或者关闭,从而实现第一出风模式和第二出风模式。
在本申请中,除了上述结构能够实现第一出风模式和第二出风模式,还可以选择其他的换热器20、加热装置30、第一进风口12和第二进风口13的布置方式。例如,在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换热器20和加热装置30设置在第一进风口12和第二进风口13之间,其中,第一进风口12和第二进风口13设置在壳体10的与换热器20和加热装置30的竖直侧边对应的侧壁上,第一进风口12位于加热装置30的下侧,第二进风口13位于换热器20的上侧。
具体地,参考图1,上述的第一进风口12和第二进风口13的具体的布置位置为在纸面内侧位的置和纸面外侧的位置。第一进风口12设置在加热装置30的下方。当气流从第一进风口12时,气流由下自上分别通过换热器20和加热装置30。第二进风口13设置在换热器20的上方,并且第二进风口13和加热装置30之间具有重叠部分。当气流从第二进风口13进入时,气流先通过加热装置30然后向上有出风口14排出。
通过上述结构,本申请的空调器有以下特点:
本申请设置两种回风通道的结构,能够有效改变恒温恒湿机组的回风流向,使机组在化霜过程中回风不再流过有低温冷媒流动的蒸发器,在保证使用场所气流组织正常循环下不再向使用场所提供冷量,回风流过电加热时吸收电加热热量,向使用空间提供热量,降低使用场所温度波动,提高恒温恒湿机控制精度。电加热在加热回风的同时加热蒸发器内部流动的低温冷媒,提高机组化霜时蒸发温度,通过提高蒸发温度进而使冷凝温度也同步升高,冷凝温度升的高使化霜速度更快与化霜效果更好。
本申请设置两个回风通道,根据恒温恒湿机组运行条件有选择性地选择回风通道,恒温恒湿机正常运行时通过回风口一进行回风,机组正常调节使用场所的空气温度、湿度等参数,恒温恒湿机在制热化霜时通过回风口二进行回风,回风不再流过蒸发器,直接流经电加热器,解决恒温恒湿机化霜时吹冷风问题,加快机组化霜速度,提高机组控制精度。
恒温恒湿机组内机主要包括底座、加湿器、回风口一、蒸发器、电加热、内风机、出风口、上盖板、外侧板、回风口二、接水盘组成,恒温恒湿机组是以风冷冷风型单元式空调机为基础的特殊空气调节器,通过空调器系统进行制冷与制热,向使用场所提供冷量与热量,以电加热器为辅助加热装置,以加湿器为加湿装置,对使用场所空气的温度与湿度进行调节,当室内温度高于设定温度上偏差时,制冷系统运转,当室内温度低于设定温度下限时,制热系统运行,辅助电加热根据需求进行选择性开启,当室内温度上升至设定温度以上一定偏差时制热系统和辅助电加热停止运转,依此循环运转对室内温度进行控制,湿度是通过加湿器的开停循环使湿度在设定值上下偏差内波动。
恒温恒湿机组在制热时,空调系统在制热过程中外机换热器会结霜,换热器结霜后会使空调系统恶化,空调系统必须进行除霜,机组正常运行时回风从回风口一进入机组,回风依次流经蒸发器和电加热,吸收热量给使用场所提供热量,随着空调系统制热运行机组进行化霜处理,此时回风从回风口二进入机组,回风仅流经电加热,吸收电加热的热量向使用场所提供热量,而不是像目前处理方式:机组化霜时回风依旧从回风口一进入机组,回风依次流经蒸发器和电加热,但是化霜时蒸发器内部流动的是低温低压冷媒,流经蒸发器时是向空气提供冷量,使用空间有制热需求时但此时是向其提供冷量,不仅使使用场所温度控制精度大大降低还大大浪费资源。回风从回风口二进入机组,回风仅流经电加热,吸收电加热的热量后还可以加热蒸发器内部流动的是低温低压冷媒提高化霜时蒸发压温度,同时使冷凝温度也同步升高,加快化霜速度并让化霜效果更彻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所述壳体(10)内形成有风道(11),所述壳体(10)上设置有与所述风道(11)连通的第一进风口(12)、第二进风口(13)及出风口(14);
换热器(20)及加热装置(30),设置在所述壳体(10)内并位于所述风道(11)内,其中,所述空调器具有第一出风模式和第二出风模式,所述空调器处于所述第一出风模式时,从所述第一进风口(12)进入的气流经所述换热器(20)及所述加热装置(30)后从所述出风口(14)吹出,所述空调器处于所述第二出风模式时,从所述第二进风口(13)进入的气流经所述加热装置(30)后从所述出风口(14)吹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风口(12)和所述第二进风口(13)均设置在所述壳体(10)的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风口(12)和所述第二进风口(13)相对设置,所述换热器(20)和所述加热装置(30)设置在所述第一进风口(12)和所述第二进风口(13)之间,其中,所述第一进风口(12)设置在所述换热器(20)远离所述加热装置(30)的一侧,所述第二进风口(13)设置在所述加热装置(30)远离所述换热器(20)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20)和所述加热装置(30)叠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20)和所述加热装置(30)在所述壳体(10)内倾斜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20)的上端与所述第一进风口(12)所在的所述侧壁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换热器(20)的下端与所述第一进风口(12)所在的所述侧壁之间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20)和所述加热装置(30)的底部设置有接水盘(4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14)设置在所述壳体(10)的顶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14)与所述换热器(20)之间设置有风机(5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30)为电加热器。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风口(12)处设置有第一档板,所述第一档板能够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第一进风口(12)。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风口(13)处设置有第二档板,所述第二档板能够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第二进风口(13)。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20)和所述加热装置(30)设置在所述第一进风口(12)和所述第二进风口(13)之间,其中,所述第一进风口(12)和所述第二进风口(13)设置在所述壳体(10)的与所述换热器(20)和所述加热装置(30)的竖直侧边对应的侧壁上,所述第一进风口(12)位于所述加热装置(30)的下侧,所述第二进风口(13)位于所述换热器(20)的上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524714.1A CN106016467B (zh) | 2016-07-04 | 2016-07-04 | 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524714.1A CN106016467B (zh) | 2016-07-04 | 2016-07-04 | 空调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016467A true CN106016467A (zh) | 2016-10-12 |
CN106016467B CN106016467B (zh) | 2021-12-07 |
Family
ID=571072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524714.1A Active CN106016467B (zh) | 2016-07-04 | 2016-07-04 | 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6016467B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545941A (zh) * | 2016-11-29 | 2017-03-2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水回收加湿系统和空调器 |
CN109186003A (zh) * | 2018-07-24 | 2019-01-11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恒温恒湿机 |
CN109489125A (zh) * | 2018-09-30 | 2019-03-1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恒温恒湿空调器 |
CN110173856A (zh) * | 2019-05-29 | 2019-08-27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0419573A (zh) * | 2019-08-12 | 2019-11-0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机组 |
CN110567056A (zh) * | 2019-09-05 | 2019-12-13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中央空调 |
CN112254214A (zh) * | 2020-10-16 | 2021-01-2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Citation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807170A (en) * | 1995-12-30 | 1998-09-15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opening and closing the air inlet and outlet of an air conditioner |
JP2005308288A (ja) * | 2004-04-21 | 2005-11-04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空気調和装置 |
CN2851920Y (zh) * | 2005-01-20 | 2006-12-27 |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快速化霜空调器室内机 |
CN1904515A (zh) * | 2005-07-29 | 2007-01-31 |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 商用空调器 |
US20070209373A1 (en) * | 2004-04-15 | 2007-09-13 | Daikin Industries, Ltd. | Air Conditioner |
CN101259823A (zh) * | 2007-12-27 | 2008-09-10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暖通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201199073Y (zh) * | 2007-12-20 | 2009-02-2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模拟空气温度\湿度工况柜 |
KR20090069999A (ko) * | 2007-12-26 | 2009-07-01 | 주식회사 대우일렉트로닉스 | 히트펌프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
CN201652622U (zh) * | 2010-04-27 | 2010-11-24 | 江苏国莱特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 诱导型柜式恒温恒湿空调机 |
CN102003739A (zh) * | 2010-11-04 | 2011-04-06 |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器的电辅助加热结构 |
CN202158635U (zh) * | 2011-06-13 | 2012-03-07 | 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 电力驱动汽车空调 |
CN202274552U (zh) * | 2011-10-18 | 2012-06-13 | 广东申菱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 节能型排风热泵空调机 |
CN103776090A (zh) * | 2012-10-18 | 2014-05-07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房间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CN104864506A (zh) * | 2015-04-03 | 2015-08-26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具有湿度控制功能的空气净化装置及空气净化方法 |
CN206094296U (zh) * | 2016-07-04 | 2017-04-1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器 |
-
2016
- 2016-07-04 CN CN201610524714.1A patent/CN10601646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807170A (en) * | 1995-12-30 | 1998-09-15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opening and closing the air inlet and outlet of an air conditioner |
US20070209373A1 (en) * | 2004-04-15 | 2007-09-13 | Daikin Industries, Ltd. | Air Conditioner |
JP2005308288A (ja) * | 2004-04-21 | 2005-11-04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空気調和装置 |
CN2851920Y (zh) * | 2005-01-20 | 2006-12-27 | 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快速化霜空调器室内机 |
CN1904515A (zh) * | 2005-07-29 | 2007-01-31 | 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 商用空调器 |
CN201199073Y (zh) * | 2007-12-20 | 2009-02-2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模拟空气温度\湿度工况柜 |
KR20090069999A (ko) * | 2007-12-26 | 2009-07-01 | 주식회사 대우일렉트로닉스 | 히트펌프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
CN101259823A (zh) * | 2007-12-27 | 2008-09-10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暖通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201652622U (zh) * | 2010-04-27 | 2010-11-24 | 江苏国莱特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 诱导型柜式恒温恒湿空调机 |
CN102003739A (zh) * | 2010-11-04 | 2011-04-06 |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 一种空调器的电辅助加热结构 |
CN202158635U (zh) * | 2011-06-13 | 2012-03-07 | 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 电力驱动汽车空调 |
CN202274552U (zh) * | 2011-10-18 | 2012-06-13 | 广东申菱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 节能型排风热泵空调机 |
CN103776090A (zh) * | 2012-10-18 | 2014-05-07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房间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
CN104864506A (zh) * | 2015-04-03 | 2015-08-26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具有湿度控制功能的空气净化装置及空气净化方法 |
CN206094296U (zh) * | 2016-07-04 | 2017-04-1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器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张晓兰等: "汽车空调除霜风道的数值优化 ", 《能源技术》 * |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545941A (zh) * | 2016-11-29 | 2017-03-2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水回收加湿系统和空调器 |
CN109186003A (zh) * | 2018-07-24 | 2019-01-11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恒温恒湿机 |
CN109489125A (zh) * | 2018-09-30 | 2019-03-1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恒温恒湿空调器 |
CN110173856A (zh) * | 2019-05-29 | 2019-08-27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0173856B (zh) * | 2019-05-29 | 2022-09-09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0419573A (zh) * | 2019-08-12 | 2019-11-0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机组 |
CN110419573B (zh) * | 2019-08-12 | 2024-11-2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机组 |
CN110567056A (zh) * | 2019-09-05 | 2019-12-13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中央空调 |
CN110567056B (zh) * | 2019-09-05 | 2020-08-21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中央空调 |
CN112254214A (zh) * | 2020-10-16 | 2021-01-2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CN112254214B (zh) * | 2020-10-16 | 2022-05-17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016467B (zh) | 2021-12-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016467A (zh) | 空调器 | |
CN107428222A (zh) | 车辆热泵系统 | |
CN106440056A (zh) | 空调柜机 | |
CN109163395A (zh) |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2734867A (zh) | 车辆用空调装置 | |
KR102456826B1 (ko) | 차량용 히트펌프 시스템 | |
CN108758864A (zh) | 一种空调室外机及其除霜方法 | |
CN106225072A (zh) | 空调系统及其换热结构 | |
CN108688434A (zh) | 车辆用空调装置 | |
CN103604171A (zh) | 单冷型空调器 | |
CN106152442A (zh) | 空调器的导风组件及空调器 | |
CN105202730A (zh) | 可调风向的风管式空调机组及其出风方法 | |
CN105890225A (zh) | 一种部分热回收型空调冷热水及生活热水联合供应系统 | |
CN106288066A (zh) |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3605363U (zh) | 单冷型空调器 | |
CN206094296U (zh) | 空调器 | |
CN107120724A (zh) | 贯流风叶及空调 | |
CN105966193B (zh) | 电动汽车及其havc空调系统 | |
KR101592734B1 (ko) | 차량용 히트 펌프 장치 | |
US11971189B2 (en) | Air conditioner | |
CN104344550B (zh) | 热泵热水器组 | |
CN207094827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08428925U (zh) | 一种电动汽车的空调电池换热系统 | |
KR20200001000A (ko) | 차량용 공조장치 | |
KR100836232B1 (ko) | 공기조화장치용 에너지 절약형 냉각/재가열 시스템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