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88255A - 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988255A CN105988255A CN201510074172.8A CN201510074172A CN105988255A CN 105988255 A CN105988255 A CN 105988255A CN 201510074172 A CN201510074172 A CN 201510074172A CN 105988255 A CN105988255 A CN 10598825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bstrate
- layer
- scan line
- pixel
- bla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4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0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08000034699 Vitreous floaters Diseases 0.000 claims 14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10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3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581 Si3N4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HQVNEWCFYHHQES-UHFFFAOYSA-N silicon nitride Chemical compound N12[Si]34N5[Si]62N3[Si]51N64 HQVNEWCFYHHQE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814 silicon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IJGRMHOSHXDMSA-UHFFFAOYSA-N Atomic nitrogen Chemical compound N#N IJGRMHOSHXDMSA-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Silicon Chemical compound [Si]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973 fluoro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21420 polycrystalline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5591 polysilic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ZOKXTWBITQBERF-UHFFFAOYSA-N Molybdenum Chemical compound [Mo] ZOKXTWBITQBERF-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774 Perfluoroeth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OAICVXFJPJFONN-UHFFFAOYSA-N Phosphorus Chemical compound [P] OAICVXFJPJFON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RTAQQCXQSZGOHL-UHFFFAOYSA-N Titanium Chemical compound [Ti] RTAQQCXQSZGOH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21417 amorphous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JAONJTDQXUSBGG-UHFFFAOYSA-N dialuminum;dizinc;oxygen(2-) Chemical compound [O-2].[O-2].[O-2].[O-2].[O-2].[Al+3].[Al+3].[Zn+2].[Zn+2] JAONJTDQXUSBG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019 dop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5 haf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VBJZVLUMGGDVMO-UHFFFAOYSA-N hafnium atom Chemical compound [Hf] VBJZVLUMGGDVM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indium;oxotin Chemical compound [In].[Sn]=O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44991 metal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4706 metal ox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0 molybden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733 molybden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7 nitr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161 passi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698 phosphorus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74 phosphoru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52 polymer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6 tita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19 tita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YVTHLONGBIQYBO-UHFFFAOYSA-N zinc indium(3+) oxygen(2-) Chemical compound [O--].[Zn++].[In+3] YVTHLONGBIQYB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显示面板,其包括第一基板,第一基板包括:底基板;半导体层,位于底基板;第一绝缘层,位于半导体层上;第一扫描线与第二扫描线,位于第一绝缘层上,且分别沿第一方向延伸,且部分的第一与第二扫描线与半导体层重叠;第二绝缘层,位于第一扫描线、该第二扫描线及第一绝缘层上;资料线,位于该第二绝缘层上,且沿第二方向延伸,该资料线通过第一接触孔与该半导体层电性连接,其中,第二方向不同与第一方向;以及第一金属垫与第二金属垫,位于第二绝缘层上,第一与第二金属垫分别通过两第二接触孔与半导体层电性连接;其中,第一接触孔与两第二接触孔位于第一与第二扫描线之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显示面板,尤指一种通过调整阵列基板的配线位置及其结构以改善开口率的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液晶显示面板是由包含薄膜晶体管等主动元件的阵列基板、包含彩色滤光片等元件的彩色滤光片基板以及夹置其中的液晶所组成,其中,于资料线及扫描线等配线区以及晶体管区,该显示面板通常包括一黑色矩阵以防止混色、提高对比度度、并防止晶体管造成配向膜配向不均。随着高分辨率的液晶显示器的需求随之增加,减少黑色矩阵以提升液晶显示器的开口率俨然成为该技术领域发展的一重要课题。
然而,基于已知晶体管及配线的设计,在维持避免混色及保持对比度的前提下,减少黑色矩阵以改善显示器的开口率的功效是有所限制。是以,发展通过调整阵列基板的配线位置及其结构以提供一具有高开口率并兼具上述黑色矩阵的功能的液晶显示器,以便有其所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显示面板,以便能通过调整阵列基板的配线位置及其结构以提高显示面板的开口率。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其包括一第一基板、一显示层及一第二基板,其中,该显示层位于该第一基板及该第二基板之间,该第一基板包括:一底基板;一半导体层,位于该底基板上;一第一绝缘层,位于该半导体层上;一第一扫描线与一第二扫描线,位于该第一绝缘层上,且分别沿一第一方向延伸,且一部分的该第一与第二扫描线与 该半导体层重叠;一第二绝缘层,位于该第一扫描线、该第二扫描线及该第一绝缘层上;一资料线,位于该第二绝缘层上,且沿一第二方向延伸,该资料线通过一第一接触孔与该半导体层电性连接,其中,该第二方向不同与该第一方向;以及一第一金属垫与一第二金属垫,位于该第二绝缘层上,该第一金属垫与该第二金属垫分别通过两第二接触孔与该半导体层电性连接;其中,该第一接触孔与该两第二接触孔位于该第一扫描线与该第二扫描线之间。
于一实施态样中,该显示面板可还包括:一第三绝缘层,位于该第一金属垫、该第二金属垫及该第二绝缘层上;一第一像素电极层,位于该第三绝缘层上,该第一像素电极层通过一第三接触孔与该第一金属垫电性连接;以及一第二像素电极层,位于该第三绝缘层上,该第二像素电极层通过另一第三接触孔与该第二金属垫电性连接。
于一实施态样中,该第一像素电极层与该第二像素电极层可邻设于该资料线的同一侧。
于一实施态样中,该第一像素电极层与该第二像素电极层可邻设于该资料线的不同侧,且该第一扫描线包含有一第一内侧边缘与一第一外侧边缘,该第二扫描线包含有一第二内侧边缘与一第二外侧边缘,其中,该第一内侧边缘相邻该第二内侧边缘。
于一实施态样中,该第一像素电极层可重叠于该第一扫描线的该第一内侧边缘与该第一外侧边缘,且该第二像素电极层可重叠于该第二扫描线的该第二内侧边缘与该第二外侧边缘。
于一实施态样中,该第一像素电极层与该第二像素电极层可位于该第一扫描线的第一外侧边缘与该第二扫描线的第二外侧边缘之间。
于一实施态样中,该显示面板可还包括多个遮光层,位于该底基板与该半导体层之间,所述遮光层的位置分别对应于该第一扫描线与该半导体层重叠的区域,以及该第二扫描线与该半导体层重叠的区域。
于一实施态样中,该显示面板可还包括一缓冲层,位于该底基板与该半导体层之间,且所述遮光层位于该底基板与该缓冲层之间。
于一实施态样中,该显示面板可还包括一第一黑色矩阵层与一第二黑色矩阵层,位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该第一黑色矩阵层至少覆 盖该第一扫描线或该第二扫描线,而该第二黑色矩阵层至少覆盖该资料线。
于一实施态样中,该第一黑色矩阵层的宽度介于5μm至50μm之间。
于一实施态样中,该第二基板可为一彩色滤光片基板,该第二基板包括至少四个不同颜色的像素组,其中,每个像素组包括四个彼此相邻且相同颜色的第一像素单元、第二像素单元、第三像素单元、与第四像素单元,其中,该第一黑色矩阵层或该第二黑色矩阵层位于不同颜色的像素组之间。
于一实施态样中,该第二基板可为一彩色滤光片基板,该第二基板包括有至少三行不同颜色的像素组,每个像素组包括多个沿该第二方向排列且相同颜色的像素单元,其中,于该像素组中,该第一黑色矩阵层位于两相邻像素单元与另一两相邻像素单元之间。
于一实施态样中,该显示面板可还包括一第一黑色矩阵层与一第二黑色矩阵层,位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该第一黑色矩阵层至少覆盖该第一扫描线或该第二扫描线,而该第二黑色矩阵层至少覆盖一部分的该资料线。
于一实施态样中,该第二基板可为一彩色滤光片基板,该第二基板包括有至少三个不同颜色的像素组,每个像素组包括两个在该第一方向上相邻且相同颜色的像素单元,其中,该第一黑色矩阵层或该第二黑色矩阵层位于不同颜色的像素组之间。
附图说明
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细说明如后,其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第一基板的线路配置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第一基板的线路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第一基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5是沿着图4的A-A’切割线展开的第一基板的剖视示意图。
图6A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第二基板的示意图。
图6B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第二基板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第一基板的线路配置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第一基板的线路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第一基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第二基板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第一基板的线路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第一基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13A是已知的像素极性示意图。
图13B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第一基板的像素极性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相叠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随着高分辨率的液晶显示器的需求随的增加,减少黑色矩阵以提升液晶显示器的开口率俨然成为该技术领域发展的一重要课题。是以,为改善上述问题,本发明是通过调整阵列基板的配线位置及其结构以达到提高显示面板开口率的目的。
于本发明中,只要能达成上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亦不特别限制该阵列基板的各个元件所使用的材料,任何本领域所已知的材料皆可使用。举例而言,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态样中,该底基板可为一透明基板,例如透明塑料基板或玻璃基板;该缓冲层可由氮化硅、氧化硅或其组合所组成;该半导体层可由非晶质硅、低温多晶硅、或金属氧化物所组成;该第二绝缘层(或可称为钝化层)可由氮化硅、氧化硅或其组合;该第一绝缘层材料可由氧化硅、氮化硅、氮氧化硅或铪氧氮化物所组成;该第一扫描线、该第二扫描线(或可称为栅极层)、该第一金属垫及该第二金属垫(或可称为源极层)可由钼、铝、铜、钛或其组合等导电材料所组成;该第三绝缘层可由全氟烷氧基聚合物树脂(perfluoroalkoxy polymer resin,PFA)、氟橡胶(fluoroelastomers)等材料所组成;且该第一像素电极及第二像素电极可由透明导电氧化物所组成,例如铟锡氧化物、铟锌氧化物、铝锌氧化物等。
以下是通过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习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此外,本发明亦可通过其他不同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在不悖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与变更。
实施例1
请参考图1,是本实施例1的显示面板100的示意图,其中,该显示面板100包括一第一基板10、一显示层5及一第二基板20,其中,该显示层5位于该第一基板10及该第二基板20之间,且该第一基板10及该第二基板20分别为一阵列基板及一彩色滤光片基板,该显示层5可为一液晶层。
请参考图2,为本实施例1的第一基板10的线路配置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1是通过调整第一基板10上的线路配置方式而将相邻像素的不透光的元件(如第一扫描线105、第二扫描线105’、及薄膜晶体管元件T)集中设置。进一步地,请参考图3,是为本实施例1的第一基板10的线路结构示意图,其中,图3仅呈现半导体层103、第一扫描线105、第二扫描线105’、资料线107(或可称为漏极层)及电性连接的第一接触孔108、第二接触孔111、第一像素电极层113、及第二像素电极层115等元件的相对位置关系,以更为清楚地呈现本发明的技术特征。于图3中,资料线107是通过一第一接触孔108与该半导体层103电性连接。半导体层103是通过两第二接触孔111与两第三接触孔114,114’(示于图5)与该第一像素电极层113与该第二像素电极层115电性连接。
该第一接触孔108与该两第二接触孔111位于一第一扫描线105与一第二扫描线105’之间。该第一像素电极层113与该第二像素电极层115位于该资料线107的不同侧,且该第一扫描线105包含有一第一内侧边缘1051与一第一外侧边缘1052,该第二扫描线105’包含有一第二内侧边缘1051’与一第二外侧边缘1052’,其中,该第一内侧边缘1051相邻该第二内侧边缘1051’,该第一像素电极层113重叠于该第一扫描线105的第一内侧边缘1051与该第一外侧边缘1052,且该第二像素电极层115重叠于该第二扫描线105’的第二内侧边缘1051’与该第二外侧边缘1052’。
请一并参考图4及图5,是分别为本实施例1的第一基板10的俯视示 意图(对应图3虚线框的位置)及沿着图4的A-A’切割线展开的第一基板10的剖视示意图,其中,为更清楚呈现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图4省略部分可见于图5的元件(如像素电极及第三绝缘层等)。是以,如图4及图5所示,本实施例1的第一基板10包括:一底基板101;一缓冲层102,位于该底基板101上;一半导体层103,位于该缓冲层102上;一第一绝缘层104,位于该缓冲层102及该半导体层103上;一第一扫描线105及一第二扫描线105’,位于该第一绝缘层104上,且分别沿一第一方向延伸(如图4的X方向),且一部分的该第一扫描线105与第二扫描线105’与该半导体层103重叠;一第二绝缘层106,位于该第一扫描线105、该第二扫描线105’及该第一绝缘层104上;一资料线107,位于该第二绝缘层106上,且沿一第二方向(如图4的Y方向)延伸,该资料线107通过一第一接触孔108与该半导体层103电性连接,其中,该第二方向不同与该第一方向;以及一第一金属垫109与一第二金属垫110,位于该第二绝缘层106上,该第一金属垫109与该第二金属垫110分别通过两第二接触孔111与该半导体层103电性连接;其中,如图4所示,该第一接触孔108与该两第二接触孔111位于该第一扫描线105与该第二扫描线105’之间。
请继续参考图4及图5,该第一基板10还包括:一第三绝缘层112,位于该第一金属垫109、该第二金属垫110及该第二绝缘层106上;一第一像素电极层113,位于该第三绝缘层112上,该第一像素电极层113通过一第三接触孔114与该第一金属垫109电性连接;一第二像素电极层115,位于该第三绝缘层112上,该第二像素电极层115通过另一第三接触孔114’与该第二金属垫110电性连接;以及多个遮光层116,位于该底基板101与该半导体层103之间,所述遮光层116的位置分别对应于该第一扫描线105与该半导体层103重叠的区域,以及该第二扫描线105’与该半导体层103重叠的区域。
此外,于本实施例1中,该半导体层103可由一低温多晶硅材料所组成,且其包括掺杂有适当掺质(如:氮或磷)或利用铝等金属掺杂形成的一源极/漏极区103A与一线路区103B以及设置于其间的未经掺杂的一通道区103C。
请继续参考图6A,由于本实施例1通过调整该第一基板10的配线位 置及其结构,将所述作为子像素开关的主动元件集中设置,作为彩色滤光片基板的第二基板20可适当增加在对应该第一基板10具有该等不透明的主动元件处的黑色矩阵层的宽度并减少在对应该第一基板10不具有该等不透明的主动元件处的黑色矩阵层的宽度,达到减少整体黑色矩阵层所占比率并提高显示面板的开口率的功效。是以,请一并参考图1及图6A,该显示面板100还包括一第一黑色矩阵层I-I’与一第二黑色矩阵层II-II’,位于该第二基板20上,该第一黑色矩阵层I-I’的位置至少对应于图4的该第一扫描线105与该第二扫描线105’且该第一黑色矩阵层I-I’是为一沿X方向延伸的条状遮蔽物,其宽度足以同时覆盖该第一扫描线105与该第二扫描线105’,而该第二黑色矩阵层II-II’的位置至少对应于图4的该资料线107。于本实施例1中,该第一黑色矩阵层I-I’的宽度约为5-50μm,且该第二黑色矩阵层II-II’的宽度约为2-20μm。此外,如图6A所示,该显示面板还包括一宽度约为2-20μm的第三黑色矩阵层III-III’,其与该第一黑色矩阵层平行,以避免该第二基板上不同颜色的相邻像素单元间产生混色。
是以,如图1、图2至5及图6A所示,通过调整作为阵列基板的第一基板10的配线位置及其结构,本实施例1的显示基板100即可减少黑色矩阵层所占比例,提高显示面板的开口率。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大致类似,所不同处仅在于实施例2的作为彩色滤光片基板的第二基板20’所包含的彩色滤光片的像素单元配置方式有所不同。请参考图6B,于本实施例2中,该第二基板20’包括至少四个不同颜色的像素组201,其中,每个像素组201包括四个彼此相邻且相同颜色的第一像素单元201A、第二像素单元201B、第三像素单元201C、与第四像素单元201D,其中,该第一黑色矩阵层I-I’或该第二黑色矩阵层II-II’位于不同颜色的像素组之间。由于相邻的像素单元(如201A、201B、201C或201D所示)为相同颜色,不需避免混色,因此相邻且同色的像素单元之间可不需设置黑色矩阵层(如虚线所示位置),进一步减少黑色矩阵层所占比例,从而更提高显示面板的开口率。本实施例2的第二基板40所包括的像素组除可为红、绿、蓝及白四种颜色的像素组外,所属领域具有通常 知识者亦可依据需求调整为其他四种颜色的像素组,本发明并不特别以此为限。
其他与实施例1相同的结构及配置方式本实施例2将不再赘述。
实施例3
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不同处在于作为阵列基板的第一基板的线路配置方式,以及作为彩色滤光片基板的第二基板的像素单元的配置方式不同。
请参考图7,是本实施例3的第一基板30的线路配置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3亦通过调整第一基板30上的线路配置方式而将相邻像素的不透光的元件(如第一扫描线305、第二扫描线305’及薄膜晶体管元件T)集中设置。进一步地,请参考图8,是为本实施例3的第一基板30的线路结构示意图。与实施例1类似,图8仅呈现半导体层303、第一扫描线305、第二扫描线305’、资料线307、第一接触孔308、第二接触孔311、第一像素电极层313与第二像素电极层315等元件的相对位置关系,以更为清楚地呈现本发明的技术特征。本实施例3与实施例1类似,一资料线307是通过一第一接触孔308与该半导体层303电性连接,不同处在于第一像素电极层313及第二像素电极层315是位于该资料线307的同一侧。该第一接触孔308与该两第二接触孔311亦位于一第一扫描线305与一第二扫描线305’之间。至于与实施例1大致类似的其他元件结构及配置,在此将不再赘述。
请一并参考图9,为本实施例3的第一基板30的俯视示意图(对应图8虚线框的位置),其中,图9亦省略部分元件(如像素电极及第三绝缘层等)以为更清楚呈现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如图9所示,第一金属垫309及第二金属垫310通过两第二接触孔311分别电性连接该半导体层303,且该第一接触孔308与该两第二接触孔311位于该第一扫描线305及该第二扫描线305’之间。本实施例3的其他元件结构及配置与实施例1大致类似,沿着图9的B-B’切割线展开的第一基板30的剖视示意图是相同于图5,在此将不再赘述。
请继续参考图10,由于本实施例3通过调整该第一基板30的配线位置及其结构,将作为子像素开关的主动元件集中设置,是以,如图10所 示,作为彩色滤光片基板的第二基板40可适当增加在对应该第一基板30具有该等不透明的主动元件处的黑色矩阵层的宽度并减少对应该第一基板30不具有该等不透明的主动元件处的黑色矩阵层的宽度,达到减少整体黑色矩阵层所占比率并提高显示面板的开口率的功效。是以,如图10所示,于实施例3中,作为彩色滤光片基板的第二基板40包括有四行不同颜色(如红、绿、蓝及白色)的像素组401,每个像素组401包括多个沿该第二方向(如图9的Y方向)排列且相同颜色的像素单元(401A、401B、401C),其中,于该像素组401中,该第一黑色矩阵层I-I’位于两相邻像素单元与另一两相邻像素单元之间(如401A与401B之间或401B与401C之间)。于实施例3中,该第二基板40亦包括一第二黑色矩阵层II-II’,其位于不同颜色的像素组之间。于本实施例3中,该第一黑色矩阵层I-I’的宽度约为5-50μm,且该第二黑色矩阵层II-II’的宽度约为2-20μm。此外,由于相邻的像素单元(如401A、401B、401C所示)为相同颜色,不需避免混色,因此除具有不透光的主动元件处,相邻且同色的像素单元之间可不需设置黑色矩阵层(如虚线所示位置),达到减少整体黑色矩阵层所占比率,提高显示面板的开口率。再者,本实施例3的第二基板40所包括的像素组除可为红、绿、蓝及白四种颜色的像素组外,所属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亦可依据需求调整为红、绿及蓝三种颜色的像素组,本发明并不特别以此为限。
是以,如图7至图10所示,通过调整作为阵列基板的第一基板30的配线位置及其结构,亦可减少黑色矩阵层所占比例,提高显示面板的开口率。
实施例4
实施例4与实施例1的不同处在于作为阵列基板的第一基板的线路配置方式,以及作为彩色滤光片基板的第二基板的像素单元的配置方式不同。
请参考图11,是为本实施例4的第一基板50的线路结构示意图。与实施例1类似,图11仅呈现半导体层503、第一扫描线505、第二扫描线505’、资料线507、第一接触孔508、第二接触孔511、第一像素电极层513及第二像素电极层515等元件的相对位置关系,以更为清楚地呈现本发明 的技术特征。本实施例4与实施例1所不同处在于第一像素电极层513及一第二像素电极层515由俯视图方向观的,不仅在该资料线507的不同侧,亦位于该第一扫描线505与该第二扫描线505’之间。更详细而言,该第一扫描线505包含有一第一内侧边缘5051与一第一外侧边缘5052,该第二扫描线505’包含有一第二内侧边缘5051’与一第二外侧边缘5052’,其中,该第一内侧边缘5051相邻该第二内侧边缘5051’。该第一像素电极层513与该第二像素电极层515位于该第一扫描线505的第一外侧边缘5052与该第二扫描线505’的第二外侧边缘5052’之间。至于与实施例1大致类似的其他元件结构及配置,在此将不再赘述。
请一并参考图12,为本实施例4的第一基板50的俯视示意图(对应图11虚线框的位置),其中,图12亦省略部分元件(如像素电极及第三绝缘层等)以为更清楚呈现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如图12所示,实施例4与实施例1类似,第一金属垫509及第二金属垫510通过两第二接触孔511分别电性连接该半导体层503,且该第一接触孔508与该两第二接触孔511位于该第一扫描线505及该第二扫描线505’之间。本实施例4的其他元件结构及配置与实施例1大致类似,沿着图12的C-C’切割线展开的第一基板50的剖视示意图是相同于图5,在此将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13A,是采用已知线路结构设计的第一基板50’的像素极性示意图。如图13A所示,由于同一条资料线507’是以固定的正负极性输入电讯号至每个像素,故每行像素是具有相同的极性,而在不同行之间的像素具有不同的极性。由于相邻同列的像素极性彼此相反,每个像素彼此间容易产生串扰(cross-talk)。反之,请参考图13B,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第一基板50的像素极性示意图。虽本实施例4的资料线507仍以固定的正负极性输入讯号至每个像素,然因采用本实施例4的线路配置设计,以行反转(column inversion)方式驱动像素,相邻同列的像素极性彼此相同,不易产生串扰。因此,本实施例4的第一基板50具有低功耗、低串扰的优点。
请继续参考图14,其是对应图11的第一基板50的第二基板60,其中,图14是以重叠图11的第一基板50局部线路的方式呈现该第二基板60,以为更清楚显示第二基板的黑色矩阵层及像素组与第一基板的线路之 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由于本实施例4通过调整该第一基板50的配线位置及其结构,减少子像素开关的主动元件,是以,如图14所示,作为彩色滤光片基板的第二基板60可适当调整在对应该第一基板50具有该等不透明的主动元件处的黑色矩阵层的位置,并将相邻且非共享同一第一接触孔的子像素开关所对应的像素单元配置为同色的像素组,从而达到减少整体黑色矩阵层所占比率并提高显示面板的开口率的功效。是以,如图14所示,于实施例4中,作为彩色滤光片基板的第二基板60包括有至少三个不同颜色(如红、绿、蓝)的像素组601,每个像素组601包括两个彼此相邻且相同颜色并沿该第一方向排列的像素单元(601A、601B、及601C),其中,于所述像素组601中,该第一黑色矩阵层I-I’是位于所述像素组601之间并沿着第一方向(如图中X方向)延伸,而该第二黑色矩阵层II-II’位于两相邻像素组601之间。此外,由于相邻的像素单元(601A、601B、或601C)为相同颜色,不需避免混色,因此相邻且同色的像素单元(601A、601B、或601C)之间可不需设置该第二黑色矩阵层II-II’(如像素单元601A之间),达到减少整体黑色矩阵层所占比率,提高显示面板的开口率。再者,虽本实施例4是以矩形绘示像素单元601A,然只要能达到已知黑色矩阵层的需求及本发明提高开口率的功效,任何形状的黑色矩阵层皆可采用,故本发明并不特别限制像素单元的形状。再者,本实施例4的第二基板60所包括的像素组除可为红、绿、及蓝三种颜色的像素组外,所属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亦可依据需求调整为红、绿、蓝及白四种颜色的像素组,本发明并不特别以此为限。
上述实施例仅是为了方便说明而举例而已,本发明所主张的权利范围自应以权利要求范围所述为准,而非仅限于上述实施例。
Claims (14)
1.一种显示面板,其包括一第一基板、一显示层及一第二基板,其中,该显示层位于该第一基板及该第二基板之间,该第一基板包括:
一底基板;
一半导体层,位于该底基板上;
一第一绝缘层,位于该半导体层上;
一第一扫描线与一第二扫描线,位于该第一绝缘层上,且分别沿一第一方向延伸,且一部分的该第一与第二扫描线与该半导体层重叠;
一第二绝缘层,位于该第一扫描线、该第二扫描线及该第一绝缘层上;
一资料线,位于该第二绝缘层上,且沿一第二方向延伸,该资料线通过一第一接触孔与该半导体层电性连接,其中,该第二方向不同与该第一方向;以及
一第一金属垫与一第二金属垫,位于该第二绝缘层上,该第一金属垫与该第二金属垫分别通过两第二接触孔与该半导体层电性连接;
其中,该第一接触孔与该两第二接触孔位于该第一扫描线与该第二扫描线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还包括:
一第三绝缘层,位于该第一金属垫、该第二金属垫及该第二绝缘层上;
一第一像素电极层,位于该第三绝缘层上,该第一像素电极层通过一第三接触孔与该第一金属垫电性连接;以及
一第二像素电极层,位于该第三绝缘层上,该第二像素电极层通过另一第三接触孔与该第二金属垫电性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一像素电极层与该第二像素电极层邻设于该资料线的同一侧。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一像素电极层与该第二像素电极层邻设于该资料线的不同侧,且该第一扫描线包含有一第一内侧边缘与一第一外侧边缘,该第二扫描线包含有一第二内侧边缘与一第二外侧边缘,其中,该第一内侧边缘相邻该第二内侧边缘。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一像素电极层重叠于该第一扫描线的该第一内侧边缘与该第一外侧边缘,且该第二像素电极层重叠于该第二扫描线的该第二内侧边缘与该第二外侧边缘。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一像素电极层与该第二像素电极层位于该第一扫描线的第一外侧边缘与该第二扫描线的第二外侧边缘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遮光层,位于该底基板与该半导体层之间,所述遮光层的位置分别对应于该第一扫描线与该半导体层重叠的区域,以及该第二扫描线与该半导体层重叠的区域。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还包括一缓冲层,位于该底基板与该半导体层之间,且所述遮光层位于该底基板与该缓冲层之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还包括一第一黑色矩阵层与一第二黑色矩阵层,位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该第一黑色矩阵层至少覆盖该第一扫描线或该第二扫描线,而该第二黑色矩阵层至少覆盖该资料线。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一黑色矩阵层的宽度介于5μm至50μm之间。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二基板为一彩色滤光片基板,该第二基板包括至少四个不同颜色的像素组,其中,每个像素组包括四个彼此相邻且相同颜色的第一像素单元、第二像素单元、第三像素单元、与第四像素单元,其中,该第一黑色矩阵层或该第二黑色矩阵层位于不同颜色的像素组之间。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二基板为一彩色滤光片基板,该第二基板包括有至少三行不同颜色的像素组,每个像素组包括多个沿该第二方向排列且相同颜色的像素单元,其中,于该像素组中,该第一黑色矩阵层位于两相邻像素单元与另一两相邻像素单元之间。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还包括一第一黑色矩阵层与一第二黑色矩阵层,位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该第一黑色矩阵层至少覆盖该第一扫描线或该第二扫描线,而该第二黑色矩阵层至少覆盖一部分的该资料线。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二基板为一彩色滤光片基板,该第二基板包括有至少三个不同颜色的像素组,每个像素组包括两个在该第一方向上相邻且相同颜色的像素单元,其中,该第一黑色矩阵层或该第二黑色矩阵层位于不同颜色的像素组之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718861 | 2014-12-02 | ||
CN2014107188613 | 2014-12-02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988255A true CN105988255A (zh) | 2016-10-05 |
CN105988255B CN105988255B (zh) | 2019-07-09 |
Family
ID=570420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074172.8A Active CN105988255B (zh) | 2014-12-02 | 2015-02-12 | 显示面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988255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1258475A1 (zh) * | 2020-06-22 | 2021-12-30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323918B1 (en) * | 1996-12-10 | 2001-11-27 | Fujitsu Limited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process for production thereof |
CN1379276A (zh) * | 2001-03-30 | 2002-11-13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在各像素具备补助电容的动态矩阵型显示装置 |
US6630971B1 (en) * | 1999-04-02 | 2003-10-07 | Lg.Philips Lcd Co., Ltd. | Multi-domai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US20120147314A1 (en) * | 2009-08-24 | 2012-06-14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Display device and color filter substrate |
CN103309076A (zh) * | 2012-03-14 | 2013-09-18 | 株式会社东芝 | 包括干涉滤光器的液晶显示设备 |
-
2015
- 2015-02-12 CN CN201510074172.8A patent/CN10598825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323918B1 (en) * | 1996-12-10 | 2001-11-27 | Fujitsu Limited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process for production thereof |
US6630971B1 (en) * | 1999-04-02 | 2003-10-07 | Lg.Philips Lcd Co., Ltd. | Multi-domai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CN1379276A (zh) * | 2001-03-30 | 2002-11-13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在各像素具备补助电容的动态矩阵型显示装置 |
US20120147314A1 (en) * | 2009-08-24 | 2012-06-14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Display device and color filter substrate |
CN103309076A (zh) * | 2012-03-14 | 2013-09-18 | 株式会社东芝 | 包括干涉滤光器的液晶显示设备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1258475A1 (zh) * | 2020-06-22 | 2021-12-30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US12082457B2 (en) | 2020-06-22 | 2024-09-03 | Wuhan China Star Opt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988255B (zh) | 2019-07-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201622112A (zh) | 顯示面板 | |
TWI609219B (zh) | 畫素單元、畫素陣列結構與顯示面板 | |
CN104704546B (zh) | 半导体装置和显示装置 | |
US9171866B2 (en) | Array substrate for narrow bezel typ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US9229289B2 (en) | Array substrate for narrow bezel typ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JP5659708B2 (ja) | 液晶表示パネル、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 |
US11402956B2 (en) |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position input function | |
US9960194B1 (en) | Display device | |
CN111429838B (zh) | 具有透光区域的显示装置 | |
US9638963B2 (en) | Display device | |
US11906862B2 (en) | Display device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 |
TWI581038B (zh) | 液晶顯示面板 | |
CN104423110A (zh) | 液晶显示器的阵列基板 | |
US9971212B2 (en) | Array substrat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
TWI753527B (zh) | 顯示裝置 | |
CN108469696B (zh) | 阵列基板以及显示面板 | |
TWI685697B (zh) | 顯示裝置 | |
US11099442B2 (en) | Display device | |
CN110412797A (zh) | 显示装置 | |
CN105988255B (zh) | 显示面板 | |
US8390769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
TWI451177B (zh) | 主動元件、畫素結構、驅動電路以及顯示面板 | |
CN110646988A (zh) | 显示装置 | |
KR102081604B1 (ko) | 액정표시장치 | |
CN115704973A (zh) | 显示装置以及其驱动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