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84545A - 摩托车 - Google Patents
摩托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984545A CN105984545A CN201610149803.2A CN201610149803A CN105984545A CN 105984545 A CN105984545 A CN 105984545A CN 201610149803 A CN201610149803 A CN 201610149803A CN 105984545 A CN105984545 A CN 10598454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qualizer
- motorcycle
- wheel brake
- pivot
- adap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19/00—Cycle frames
- B62K19/30—Frame parts shaped to receive other cycle parts or accessories
- B62K19/38—Frame parts shaped to receive other cycle parts or accessories for attaching brake memb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L—BRAK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L3/00—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 B62L3/04—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for control by a foot lev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7/00—Brake-action initiating means
- B60T7/02—Brake-action initiating means for personal initiation
- B60T7/04—Brake-action initiating means for personal initiation foot actuated
- B60T7/06—Disposition of peda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7/00—Brake-action initiating means
- B60T7/02—Brake-action initiating means for personal initiation
- B60T7/08—Brake-action initiating means for personal initiation hand actuated
- B60T7/10—Disposition of hand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Transmission Of Braking Force In Braking Systems (AREA)
- Braking Elements And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摩托车。用于摩托车的制动设备(1)包括:托架(2);制动踏板(3),所述制动踏板包括踏板部(3a)、第一枢轴(3b)、上臂(3c)和被支承部(3f);均衡器(4),所述均衡器包括第二枢轴(4c)和本体(48);前轮制动器连接器(5);和后轮制动器连接器(6)。所述均衡器(4)还包括:配置在比所述第二枢轴(4c)高的位置处并与所述后轮制动器连接器(6)连接的上连接部(4a);和配置在比所述第二枢轴(4c)低的位置处并与所述前轮制动器连接器(5)连接的下连接部(4b)。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而言涉及摩托车,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包括制动设备的摩托车。
背景技术
本领域中已知的摩托车制动设备包括在摩托车的骑车者操作制动踏板时彼此相结合地作动的前轮制动器和后轮制动器。例如,JP 2014-162453 A和JP 2013-154845 A公开了这种制动设备。
JP 2014-162453 A和JP 2013-154845 A中公开的制动设备各自都包括向前轮和后轮分配制动力的均衡器。这种均衡器包括具有上端部和下端部的金属板。均衡器的上端部与使前制动器作动的缆线连接。均衡器的下端部与使后制动器作动的制动杆连接。均衡器按照摩托车的制动踏板的旋转而改变其位置。在骑车者操作制动踏板时,均衡器移动以使前轮和后轮制动器彼此结合地作动。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使前轮作动的缆线的反作用力的下降可致使均衡器相对于制动踏板超出预定范围旋转。为了抑制均衡器的这种过度旋转,本领域中已知的制动设备可配置成使得制动踏板上的止挡器与均衡器相接触,从而限制均衡器的旋转。
遗憾的是,当本领域中已知的制动设备利用止挡器限制均衡器的旋转时,后制动器的制动力可能增大至使得骑车者的骑乘舒适性受损的程度。
相应地,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括制动设备并且不易损害骑车者的骑乘舒适性的摩托车,所述制动设备包括彼此相结合地作动的前轮制动器和后轮制动器。
问题的解决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摩托车包括框架、发动机、前轮、后轮和制动设备。所述发动机由所述框架支承。所述前轮配置在所述发动机的前方并由所述框架可旋转地支承。所述后轮配置在所述发动机的后方并由所述框架可旋转地支承。所述制动设备包括用于制动所述前轮的前轮制动装置和用于制动所述后轮的后轮制动装置。所述制动设备还包括托架、制动踏板、均衡器、后轮制动器连接器和前轮制动器连接器。在摩托车的侧视图中,所述托架在位于前轮的后方且后轮的前方的位置处由框架支承。所述制动踏板包括:第一枢轴,该第一枢轴配置在托架中并沿摩托车的宽度方向延伸;被支承部,该被支承部由第一枢轴可旋转地支承;踏板部,该踏板部位于被支承部的前方并由骑车者踏压;和位置比被支承部高的上臂。所述均衡器包括:第二枢轴,该第二枢轴配置在上臂中并沿摩托车的宽度方向延伸;和本体,该本体由第二枢轴可旋转地支承。所述后轮制动器连接器从均衡器向后方延伸并与后轮制动装置连接。所述前轮制动器连接器包括:后延伸部,该后延伸部与均衡器连接并从均衡器向后方延伸;弯曲部,该弯曲部从后延伸部向前方弯曲;和前延伸部,该前延伸部从弯曲部向前方延伸并与前轮制动装置连接。所述制动踏板还包括构造成与均衡器相接触以限制均衡器的旋转的止挡器。所述均衡器还包括:上连接部,该上连接部配置成比第二枢轴高并与后轮制动器连接器连接;和下连接部,该下连接部配置成比第二枢轴低并与前轮制动器连接器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摩托车配置成使得,当骑车者踏压制动踏板的踏板部时,踏板部移动以便使配置在制动踏板的上臂上的均衡器移动。这致使分别与均衡器的下连接部和上连接部连接的前轮制动器连接器和后轮制动器连接器沿均衡器移动的方向被拉动。因此,前轮制动装置的前轮制动器和后轮制动装置的后轮制动器彼此相结合地作动,并因此用作组合制动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摩托车包括支承被支承部的第一枢轴和配置在位置比被支承部高的上臂中的第二枢轴。这意味着第一枢轴的位置比第二枢轴低。第一枢轴的中心与均衡器的上连接部之间的距离在下文中将被称为“第一距离”。第一枢轴的中心与均衡器的下连接部之间的距离在下文中将被称为“第二距离”。踏板部与第一枢轴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在下文中将被称为“第三距离”。第一距离大于第二距离。因此,作为第三距离与第一距离的比率的第一杠杆比小于作为第三距离与第二距离的比率的第二杠杆比。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后轮制动器连接器与均衡器的上连接部连接。这使得杠杆比小于后轮制动器连接器与均衡器的下连接部连接时(因为第一杠杆比<第二杠杆比)。本文中所用的术语“杠杆比”指的是第三距离与从第一枢轴的中心到均衡器与后轮制动器连接器之间的连接部测得的距离的比率。由于较小的杠杆比,在止挡器限制均衡器的旋转时施加在后轮制动器连接器上的力比后轮制动器连接器与均衡器的下连接部连接时小。这抑制了后轮制动器的制动力在用于使前轮制动器作动的前轮制动器连接器的反作用力下降并且止挡器限制均衡器的旋转时增加。因此,不易损害骑车者的骑乘舒适性。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摩托车包括与均衡器的下连接部连接的前轮制动器连接器。这允许前轮制动器连接器的弯曲部具有比前轮制动器连接器与均衡器的上连接部连接时大的曲率半径。因此,此实施例有利于前轮制动器连接器的配索。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在摩托车的侧视图中,第一枢轴的中心与均衡器的上部之间的距离优选大于第一枢轴的中心与均衡器的下连接部之间的距离。
此实施例减小了当骑车者踏压制动踏板的踏板部时施加在后轮制动器连接器上的制动力。因此,在用于使前轮制动器作动的前轮制动器连接器的反作用力下降并且止挡器限制均衡器的旋转时,抑制了后轮制动器的制动力增加。因此,不易损害骑车者的骑乘舒适性。
根据本发明的再另一个实施例,前轮制动器连接器的后延伸部优选地包括在摩托车的侧视图中位置比后轮制动器连接器低的部分。
此实施例允许后延伸部的该部分位于较低的位置处。因此,前轮制动器连接器的弯曲部易于具有较大的曲率半径。因此,此实施例有利于前轮制动器连接器的配索。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前轮制动器连接器的后延伸部的一端优选地在位于第二枢轴的中心的前方的位置处与均衡器连接。
根据此实施例的前轮制动器连接器的后延伸部的一端在位于第二枢轴的中心的前方的位置处与均衡器连接。因此,后延伸部的该端与前轮制动器连接器的后端之间的距离比后延伸部的该端在位于第二枢轴后方的位置处与均衡器连接时长。这有利于增大前轮制动器连接器的弯曲部的曲率半径。因此,此实施例有利于前轮制动器连接器的配索。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均衡器优选地还包括位置比第二枢轴低的前缘。止挡器优选地从制动踏板的位于第二枢轴前方且位置比第二枢轴低的部分沿摩托车的宽度方向延伸。止挡器优选地构造成与均衡器的前缘相接触以限制均衡器的旋转。
根据此实施例的止挡器位于均衡器前方。此布置结构使得与止挡器配置在均衡器后方时相比,止挡器更难干涉从均衡器向后方向延伸的前、后轮制动连接器。换言之,此布置结构降低了考虑前、后轮制动器连接器对止挡器的干涉的必要性。因此,有利于前、后轮制动器连接器的配索。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均衡器优选地还包括位于第二枢轴前方的接触部段。止挡器优选地构造成与该接触部段相接触以限制均衡器的旋转。
此实施例允许止挡器与接触部段相接触以便限制均衡器的旋转。因此,例如在维修期间,均衡器的位置被限制。
根据本发明的再另一个实施例,该摩托车优选地还包括:弹簧连接部,该弹簧连接部从均衡器的位于第二枢轴后方的部分沿摩托车的宽度方向延伸;和第一弹簧,该第一弹簧与弹簧连接部和托架的位于弹簧连接部后方的后部连接。第一弹簧优选地向后方驱促均衡器。
根据此实施例的第一弹簧的驱促力允许均衡器的接触部段与制动踏板的止挡器相接触。因此,容易确定均衡器的初始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制动踏板优选地还包括配置在比托架低的位置处并沿摩托车的宽度方向延伸的连接销。该摩托车优选地还包括与连接销和托架连接的第二弹簧。第二弹簧驱促制动踏板以使踏板部向上移动。
根据此实施例的第二弹簧的驱促力允许制动踏板配置在其初始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在摩托车的俯视图中,前轮制动器连接器和后轮制动器连接器优选地在均衡器在摩托车的宽度方向外侧的位置处交叉。
此实施例提高了前、后轮制动器连接器的配索的灵活性。
本发明的有利效果
本发明的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包括制动设备并且不易损害骑车者的骑乘舒适性的摩托车,所述制动设备包括彼此相结合地作动的前轮制动器和后轮制动器。
附图说明
图1是包括摩托车制动设备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个实施例的摩托车的侧视图。
图2是摩托车的主要构件的俯视图。
图3是摩托车制动设备的透视图。
图4是摩托车制动设备的俯视图。
图5是摩托车制动设备的均衡器的透视图。
图6示出正在进行维修的均衡器的位置。
图7示出在前轮制动器连接器的反作用力减小的状态下均衡器的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摩托车50。图1是摩托车50的右侧视图。图2是摩托车50的主要构件的俯视图。如图1所示,摩托车50包括摩托车制动设备1。摩托车制动设备1是包括彼此相结合地(或同时)作动的前轮制动器68和后轮制动器69的组合制动系统。除非另外指出,否则用语“前”、“后”、“右”、“左”、“上”和“下”在以下说明中分别指关于乘坐在摩托车50的座椅58上的骑车者的前、后、右、左、上和下。用语“上”和“下”在摩托车50立置在水平面上时分别指竖直向上方向和竖直向下方向。图中的附图标记“F”、“Re”、“R”、“L”、“U”和“D”分别表示前、后、右、左、上和下。
如图1所示,摩托车50还包括框架71。框架71包括头管51和从头管51向后方延伸的主框架52。如图2所示,框架71还包括从沿主框架52的某一位置向后方延伸的座椅框架53。座椅框架53包括左座椅框架53a和右座椅框架53b。
如图1所示,燃料箱57配置在头管51的后方,且座椅58配置在燃料箱57的后方。注意,一些构件如燃料箱57和座椅58在图2中未示出。车把62配置在头管51的上方。主框架52支承发动机63。排气管64固定在发动机63的前部上。排气管64从发动机63的前部向前方延伸,弯曲成向下延伸,且然后弯曲成向后方延伸。排气管64的后部与消声器65连接。
前叉59固定在头管51上。前叉59的下端部支承前轮60。前轮60由头管51经由前叉59间接地支承。换言之,前轮60由框架71经由前叉59间接地支承。在前轮60上方配置有前挡泥板61。前轮60包括轮胎60a、车轮60b和制动盘60c。
如图2所示,摩托车50还包括前轮制动装置80和后轮制动装置90。前轮制动装置80包括:前轮制动器68,该前轮制动器包括制动钳;制动杆81,该制动杆被支承在车把62上;主缸82,该主缸被支承在车把62上并经由制动拉索(未示出)与制动杆81连接;和制动器软管83,该制动器软管与主缸82和前轮制动器68连通。如图1所示,前轮制动器68配置在前轮60附近。前轮制动器68被支承在前叉59上。注意,前轮制动器68可采用任意其它方式安装。前轮制动器68将前轮60制动。骑车者抓握在制动杆81上引起前轮制动装置80的主缸82内的制动油的压力的变化。该压力变化传递到前轮制动器68,并且前轮制动器68相应地将前轮60的制动盘60c制动。前轮制动器68还在摩托车制动设备1作动时将前轮60制动。下文将详细说明该制动操作。根据本实施例的前轮制动器68是如上所述的液压盘式制动器。或者,前轮制动器68可以是任意其它液压制动器,或者可以是液压制动器以外的任意制动器。前轮制动器68可为任何结构。
主框架52包括下部52b(参见图2),在该下部52b上设置有枢转轴(未示出)。该枢转轴支承后臂55(参见图1)的前端部以使得后臂55上下摆动。如图1所示,后臂55的后端部支承后轮56。后轮56由主框架52经由后臂55间接地支承。换言之,后轮56由框架71经由后臂55间接地支承。后轮56包括轮胎56a、车轮56b和制动鼓56c。
后轮制动装置90包括:下文将说明的制动踏板3(参见图3);被可旋转地支承在制动踏板3上的均衡器4(参见图3);与均衡器4连接的后轮制动器连接器6(参见图3);与后轮制动器连接器6连接的臂6d(参见图6);和与臂6d连接的后轮制动器69。后轮制动器69包括制动钳。如图1所示,后轮制动器69配置在后轮56附近。后轮制动器69被支承在后臂55上。然而,后轮制动器69可采用任意其它方式安装。后轮制动器69将后轮56制动。当骑车者踏压制动踏板3时,均衡器4经由后轮制动器连接器6使臂6d旋转。利用臂6d的旋转,凸轮(未示出)使后轮制动器69与制动鼓56c滑动接触。因此,后轮制动装置90将制动鼓56c制动。制动踏板3还用作摩托车制动设备1——该摩托车制动设备1是组合制动系统——的构件(下文将说明此布置结构的细节)。根据本实施例的后轮制动器69是如刚才所述的机械鼓。或者,后轮制动器69可以是任意其它机械制动器,或者可以是机械制动器以外的任意制动器。后轮制动器69可为任意结构。
接下来将说明摩托车制动设备1(下文简称为“制动设备1”)。如图3所示,制动设备1包括托架2、制动踏板3、均衡器4、前轮制动器连接器5和后轮制动器连接器6。
如图2所示,主框架52的下部52b设置有沿摩托车的宽度方向延伸的连接器54。托架2与连接器54连结。换言之,托架2与框架71连结。如从图1和2显而易见的,在摩托车的侧视图中,托架2配置在前轮60的后方和后轮56的前方。尽管托架2可具有任意形状,但根据本实施例的托架2如图3所示呈板状。托架2以直立状态配置。托架2包括本体2a和从本体2a向后方延伸的后部2b。
制动踏板3沿摩托车的前后方向延伸。制动踏板3包括要由骑车者踏压的踏板部3a。制动踏板3还包括:位于踏板部3a的侧方的第一部分3d;位于第一部分3d的后方的第二部分3e;位于第二部分3e的后方的被支承部3f;位于被支承部3f的后方的第一枢轴3b;和位于第一枢轴3b的上方的上臂3c。踏板部3a从第一部分3d向右方突出。上臂3c的位置比被支承部3f高。第一枢轴3b配置在托架2的后部2b中。第一枢轴3b在被支承部3f中配置成沿摩托车的宽度方向延伸。被支承部3f由第一枢轴3b可旋转地支承。作为施力点的踏板部3a位于第一枢轴3b的前方。在骑车者对踏板部3a施力时操作的上臂3c的位置比第一枢轴3b高。上臂3c设置有构造成与均衡器4相接触以限制均衡器4的旋转的止挡器30。第一部分3d、第二部分3e、被支承部3f和上臂3c可各自都具有任意形状。
制动踏板3的踏板部3a、第一部分3d、第二部分3e、被支承部3f和上臂3c可围绕第一枢轴3b旋转。如图4所示,托架2设置有向右方延伸的连接器33。供骑车者放置他或她的脚的搁脚架34固定在连接器33上。骑车者在他或她的脚后跟位于搁脚架34上且脚趾位于踏板部3a上的状态下操作制动踏板3。当骑车者向下踏压踏板部3a时,制动踏板3的踏板部3a、第一部分3d、第二部分3e、被支承部3f和上臂3c在图3中围绕第一枢轴3b逆时针旋转。这使上臂3c向前移动。注意,连接器33和搁脚架34在图3中未示出。
均衡器4可具有任意形状。如图5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均衡器4包括各自都呈卵形的第一板40和第二板41。均衡器4还包括上连接部4a、下连接部4b、第二枢轴4c和本体48。如图3所示,上连接部4a的位置比第二枢轴4c高。下连接部4b的位置比第二枢轴4c低。第二枢轴4c配置在比第一枢轴3b高的位置处。第二枢轴4c配置在本体48中并沿摩托车的宽度方向延伸。第二枢轴4c配置在制动踏板3的上臂3c中。因此,第二枢轴4c允许均衡器4由制动踏板3的上臂3c可旋转地支承。当骑车者踏压踏板部3a时,上臂3c如上所述向前移动,从而使均衡器4向前移动。
如图5所示,均衡器4的第二板41配置在第一板40在摩托车的宽度方向上的外方。更具体地,第二板41配置在第一板40的左方。第一板40和第二板41各自的上部彼此连结成互相面接触。上连接部4a由第一板40的上部中的孔的周围部分和第二板41的上部中的孔的周围部分构成。第一板40和第二板41各自的下部彼此间隔开以使得在其间形成限定出空间42。下连接部4b由第一板40的下部中的孔的周围部分和第二板41的下部中的孔的周围部分构成。
前轮制动器连接器5可包括柔性部件,例如缆线。尽管前轮制动器连接器5可为任意结构,但根据本实施例的前轮制动器连接器5包括:外管5o;插入到外管5o中的缆线5i;和设置于缆线5i的远端处的销5a。
销5a与均衡器4的下连接部4b连接。更具体地,销5a与均衡器的第一板40和第二板41的下部中的孔接合。销5a在下文中将被称为“第一连接部5a”。前轮制动器连接器5和均衡器4的下连接部4b可采用任意其它方式连接。
前轮制动器连接器5除第一连接部5a以外还包括后延伸部5b、弯曲部5d和前延伸部5e(参见图4)。后延伸部5b从第一连接部5a向后方延伸。如图6所示,后延伸部5b包括在摩托车的侧视图中位置比后轮制动器连接器6低的部分5ba。弯曲部5d从后延伸部5b向前方弯曲。更具体地,弯曲部5d从后延伸部5b向上方延伸且然后向前方弯曲。如图4所示,前延伸部5e从弯曲部5d向前方延伸并与前轮制动装置80(参见图2)连接。当前轮制动器连接器5由于均衡器4的移动而被向前方拉动时,前轮制动器连接器5经由主缸82和制动软管83使前轮制动器68作动。
如图1所示,前轮制动器连接器5的前延伸部5e包括第一制动器连接器66和第二制动器连接器67。第一制动器连接器66穿过制动设备1上方的空间。在摩托车50的俯视图(参见图2)中,第一制动器连接器66从座椅框架53与排气管64之间的空间和主框架52与排气管64之间的空间通过。第二制动器连接器67从主框架52下方的空间通过并与前轮制动器68连接。
后轮制动器连接器6可为任意结构。例如,后轮制动器连接器6可以是无挠性杆。如图3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后轮制动器连接器6是一杆。后轮制动器连接器6包括第二连接部6a和后延伸部6b。
第二连接部6a与均衡器4的上连接部4a连接。根据本实施例的第二连接部6a是所述杆的向右方弯曲的远端。如图5所示,第二连接部6a与均衡器4的第一板40和第二板41的上部中的孔接合。第二连接部6a经由垫圈6e与上连接部4a连接。垫圈6e不是必要的且可以省略。
后延伸部6b从第二连接部6a向后方延伸。后延伸部6b与后轮制动器69(参见图1)连结。如图3所示,后延伸部6b包括位置比前轮制动器连接器5的后延伸部5b的至少一部分高并位于前轮制动器连接器5的后端5f的前方的部分6ba。如图7所示,后延伸部6b的后端6c与臂6d连接。当后轮制动器连接器6由于均衡器4的移动而被向前方拉动时,后轮制动器连接器6使后轮制动器69作动。
托架连接器20固定在托架2的后部2b上。如图5所示,托架连接器20设置有向左方突出的板状的弹簧连接部21。弹簧连接部21设置有沿摩托车的前后方向贯穿弹簧连接部21的孔21a。第一弹簧47与弹簧连接部21和弹簧连接部45(下述)连接。第一弹簧47包括卷绕在弹簧连接部45周围的前端部47a。第一弹簧47还包括卡挂在弹簧连接部21的孔21a中的后端部47b。第一弹簧47向后方驱促均衡器4。
如图3所示,制动踏板3包括轴状的连接销31。连接销31向左方延伸。连接销31配置在制动踏板3的位置比托架2低的部分中。托架2和连接销31与多个第二弹簧32连接。第二弹簧32驱促制动踏板3以使踏板部3a向上移动。
制动设备1设置成使得,当骑车者克服第二弹簧32的驱促力向下方踏压制动踏板3的踏板部3a(参见图3)时,制动踏板3围绕第一枢轴3b旋转,并且上臂3c向前移动。该移动使均衡器的上连接部4a和下连接部4b克服第一弹簧47的驱促力向前移动。因此,与均衡器4的上连接部4a连接的后轮制动器连接器6被向前方拉动,并且与均衡器4的下连接部4b连接的前轮制动器连接器5也被向前方拉动。因此,前轮制动器68和后轮制动器69彼此相结合地作动,并因此用作组合的制动系统。自然地,与组合的制动系统的操作分开,骑车者对制动杆81的抓握致使前轮制动器68施加制动力。
如图3所示,附图标记“L1”表示制动踏板3的第一枢轴3b的中心3bt与均衡器4的上连接部4a(或更具体地,形成上连接部4a的第一板40和第二板41各自的上部中的孔的中心4ac)之间的距离。附图标记“L2”表示制动踏板3的第一枢轴3b的中心3bt与均衡器4的下连接部4b(或更具体地,形成下连接部4b的第一板40和第二板41各自的下部中的孔的中心4bc)之间的距离。附图标记“L3”表示制动踏板3的踏板部3a的后端面3ar与制动踏板3的第一枢轴3b的中心3bt之间的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距离L1比距离L2长。距离L3比距离L1和距离L2都要长。因此,作为距离L3与距离L1的比率的第一杠杆比(L3/L1)小于作为距离L3与距离L2的比率的第二杠杆比(L3/L2)。后轮制动器连接器6如上所述与均衡器4的上连接部4a连接。这使得杠杆比小于后轮制动器连接器6与均衡器4的下连接部4b连接时(因为第一杠杆比<第二杠杆比)。本文中所用的用语“杠杆比”指的是定义为L3/LX的比率,其中LX代表从制动踏板3的第一枢轴3b的中心3bt到均衡器4与后轮制动器连接6之间的连接部测得的距离。由于较小的杠杆比,在止挡器30限制均衡器4的旋转时施加在后轮制动器连接器6上的力比后轮制动器连接器6与均衡器4的下连接部4b连接时小。距离L1和距离L2各自都根据均衡器4的旋转而变化,且距离L3根据制动踏板3的旋转而变化。
制动设备1还包括用于限制均衡器4的旋转的机构。下文将说明用于限制均衡器4的旋转的机构。
如图3所示,制动踏板3的上臂3c设置有止挡器30。止挡器30呈轴状并向左方延伸。止挡器30配置在上臂3c的位于第二枢轴4c的前方且位置比第二枢轴4c低的部分上。
如图5所示,均衡器4还包括前缘43。前缘43包括:第一板40的位置比第二枢轴4c低的部分40a;和第二板41的位置比第二枢轴4c低的部分41a。止挡器30与前缘43相接触,由此限制在从摩托车的左方看去时均衡器4的顺时针旋转。
均衡器4的第一板40的前部设置有向前方突出的接触部段46。接触部段46呈大致三角形。止挡器30与接触部段46相接触,由此限制在从摩托车的左方看去时均衡器4的逆时针旋转。
均衡器4的第二板41的下部设置有弹簧连接部45。弹簧连接部45呈轴状并向左方延伸。弹簧连接部45配置在第二枢轴4c的后方。
现在将利用具体示例说明止挡器30如何工作。如图3所示,当均衡器4被设定成或采取其初始位置时,均衡器4的接触部段46与止挡器30相接触。因此,止挡器30用于确定均衡器4的初始位置。
如图7所示,例如,前轮制动器连接器5的伸展可降低向后方拉动均衡器4的下连接部4b的前轮制动器连接器5的反作用力。这种反作用力的下降致使后轮制动器连接器6向后方拉动均衡器4的上连接部4a。如果均衡器4在从摩托车的左方看去时顺时针旋转,则均衡器4的前缘43将与止挡器30相接触以便抑制均衡器4旋转超出预定范围。因此,当前轮制动器连接器5的反作用力下降时,例如,止挡器30抑制均衡器4旋转超出预定范围。与止挡器30相接触的均衡器4向前方拉动后轮制动器连接器6,这使后轮制动器69作动以将后轮56制动。
如图6所示,例如,为了维修均衡器,均衡器4的下连接部4b可由前轮制动器连接器5向后方拉动,制动踏板3的踏板部3a被向下踏压。这种情况下,当从摩托车的左方看去时,均衡器4逆时针旋转,使得均衡器4的接触部段46与止挡器30相接触。例如,止挡器30抑制在均衡4的维修期间均衡器4过度旋转。因此,例如,止挡器30用于限制均衡器4在维修期间的位置。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的制动设备1包括:后轮制动器连接器6,该后轮制动器连接器与位置比均衡器4的第二枢轴4c高的上连接部4a连接;和前轮制动器连接器5,该前轮制动器连接器与位置比第二枢轴4c低的下连接部4b连接。因此,如上所述,杠杆比小于后轮制动器连接器6与均衡器4的下连接部4b连接时。这减小了骑车者踏压制动踏板3的踏板部3a时施加在后轮制动器连接器6上的力。因此,抑制了后轮制动器69的制动力在前轮制动器连接器5的反作用力下降时增大。因此,不易损害骑车者的骑乘舒适性。
在本领域中已知的制动设备中,与前轮制动器连接的前轮制动器连接器从均衡器向后方延伸,且然后朝前轮制动器向前方延伸。对于此布置结构,前轮制动器连接器包括弯曲部。本领域中已知的制动设备的前轮制动器连接器的弯曲部具有小曲率半径,这使得前轮制动器连接器难以配索。相比之下,根据本实施例的前轮制动器连接器5与均衡器4的下连接部4b连接,从而允许前轮制动器连接器5的弯曲部5d具有比前轮制动器连接器5与均衡器4的上连接部4a连接时大的曲率半径。因此,此实施例有利于前轮制动器连接器5的配索。
如图6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制动设备1设置成使得前轮制动器连接器5的后延伸部5b包括在摩托车的侧视图中位置比后轮制动器连接器6低的部分5ba。此布置结构允许后延伸部5b的该部分5ba位于较低的位置处。因此,前轮制动器连接器5的弯曲部5d易于具有较大的曲率半径。因此,此实施例有利于前轮制动器连接器5的配索。
如图3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制动设备1设置成使得前轮制动器连接器5的后延伸部5b的一端在位于第二枢轴4c的前方的位置处与均衡器4连接。换言之,后延伸部5b的一端位于第二枢轴4c的中心的前方。因此,后延伸部5b的该端与前轮制动器连接器5的后端5f之间的距离比后延伸部5的该端在位于第二枢轴4c后方的位置处与均衡器4连接时长。这有利于增大前轮制动器连接器5的弯曲部5d的曲率半径。因此,此实施例有利于前轮制动器连接器5的配索。
如图7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制动设备1的均衡器4包括位置比第二枢轴4c低的前缘43。制动踏板3设置有从制动踏板3的位于第二枢轴4c的前方且位置比第二枢轴4c低的部分沿摩托车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止挡器30。止挡器30与均衡器4的前缘43相接触以便限制均衡器4的旋转。止挡器30位于均衡器4的前方。此布置结构使得止挡器30比止挡器30配置在均衡器4的后方时更难干涉从均衡器4向后方向延伸的前后轮制动连接器5、6。换言之,此布置结构降低了考虑前后轮制动器连接器5、6对止挡器30的干涉的必要性。因此,有利于前后轮制动器连接器5、6的配索。
如图6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制动设备1的均衡器4包括位于第二枢轴4c的前方的接触部段46。这允许止挡器30与接触部段46相接触以便限制均衡器4的旋转。因此,均衡器4的位置在例如维修期间被限制。
根据本实施例的制动设备1包括与均衡器4的弹簧连接部45和弹簧连接部21连接的第一弹簧47。第一弹簧47向后方驱促均衡器4。第一弹簧47的驱促力允许均衡器4的接触部段46与止挡器30相接触。因此,容易确定均衡器4的初始位置。
根据本实施例的制动设备1包括与托架2和连接销31连接的第二弹簧32。第二弹簧32驱促制动踏板3以使踏板部3a向上移动。第二弹簧32的驱促力允许制动踏板3采取其初始位置。
如图4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制动设备1设置成使得,在摩托车的俯视图中,前轮制动器连接器5和后轮制动器连接器6在位于均衡器4在摩托车的宽度方向上的外方的位置处交叉。此布置结构提高了前后轮制动器连接器5、6的配索的灵活性。
根据本实施例的摩托车制动设备1的前轮制动器连接器5包括挠性的外管5o和缆线5i。因此,前轮制动器连接器5是可弯曲的。可弯曲的前轮制动器连接器5具有提高的布局灵活性,并允许弯曲部5d具有大曲率半径。这抑制了外管5o与缆线5i之间的摩擦的增大。因此,前轮制动器连接器5具有更长的耐久性和更高的可靠性。
根据本实施例的前轮制动器连接器5的第一连接部5a部分地配置在均衡器4的第一板40和第二板41之间。第一连接部5a可采用任意其它方式配置。例如,与后轮制动器连接器6的第二连接部6a相似,前轮制动器连接器5的第一连接部5a可从均衡器4的下连接部4b向左方或向右方突出且然后向后方延伸。注意,前轮制动器连接器5和后轮制动器连接器6理想而言不彼此干涉。
根据本实施例的均衡器4包括两个板,即第一板40和第二板41。均衡器4不必一定包括两个板。例如,均衡器4可包括一个板,或可包括任意其它部件,例如块体。
已采用的用语和表达方式在说明而非限制的意义上使用,且在使用这些用语和表达方式时并非意图排除示出和描述的特征或其一部分的任意等效物,而是认识到在本发明要求专利权的范围内可以有各种改型。尽管本发明可以许多不同形式来实施,但文中描述了多个优选实施例,需理解的是,本公开应该被认为提供了本发明的原理的示例,并且此类示例并非旨在将本发明限制于文中描述和/或文中图示的优选实施例。因此,本发明不限于本文中记载的优选实施例。本发明包括任意和全部优选实施例,包括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基于本公开将认识到的等效要素、修正、省略、组合、改良和/或变更。权利要求中的限制内容应当基于权利要求中包含的语言宽泛地解释而不限于在本说明书中或在本申请的审查期间描述的示例。
附图标记列表
1 摩托车制动设备(制动设备)
2 托架
3 制动踏板
4 均衡器
5 前轮制动器连接器
6 后轮制动器连接器
50 摩托车
56 后轮
60 前轮
63 发动机
68 前轮制动器
69 后轮制动器
71 框架
Claims (9)
1.一种摩托车(50),包括:
框架(71);
发动机(63),所述发动机由所述框架(71)支承;
前轮(60),所述前轮配置在所述发动机(63)的前方并由所述框架(71)可旋转地支承;
后轮(56),所述后轮配置在所述发动机(63)的后方并由所述框架(71)可旋转地支承;和
制动设备(1),所述制动设备包括:
用于制动所述前轮(60)的前轮制动装置(80),和
用于制动所述后轮(56)的后轮制动装置(90),
其中,所述制动设备(1)还包括:
托架(2),在所述摩托车(50)的侧视图中,所述托架在位于所述前轮(60)的后方和所述后轮(56)的前方的位置处由所述框架(71)支承;
制动踏板(3),所述制动踏板包括
第一枢轴(3b),所述第一枢轴配置在所述托架(2)中并沿所述摩托车(50)的宽度方向延伸,
被支承部(3f),所述被支承部由所述第一枢轴(3b)可旋转地支承,
踏板部(3a),所述踏板部位于所述被支承部(3f)的前方并由骑车者踏压,和
上臂(3c),所述上臂的位置比所述被支承部(3f)高;
均衡器(4),所述均衡器包括
第二枢轴(4c),所述第二枢轴配置在所述上臂(3c)中并沿所述摩托车(50)的宽度方向延伸,和
本体(48),所述本体由所述第二枢轴(4c)可旋转地支承;
后轮制动器连接器(6),所述后轮制动器连接器从所述均衡器(4)向后方延伸并与所述后轮制动装置(90)连接;和
前轮制动器连接器(5),所述前轮制动器连接器包括
后延伸部(5b),所述后延伸部与所述均衡器(4)连接并从所述均衡器(4)向后方延伸,
弯曲部(5d),所述弯曲部从所述后延伸部(5b)向前方弯曲,和
前延伸部(5e),所述前延伸部从所述弯曲部(5d)向前方延伸并与所述前轮制动装置(80)连接,
其中,所述制动踏板(3)还包括构造成与所述均衡器(4)相接触以限制所述均衡器(4)的旋转的止挡器(30),并且
其中,所述均衡器(4)还包括:
上连接部(4a),所述上连接部配置在比所述第二枢轴(4c)高的位置处并与所述后轮制动器连接器(6)连接;和
下连接部(4b),所述下连接部配置在比所述第二枢轴(4c)低的位置处并与所述前轮制动器连接器(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50),
其中,在所述摩托车(50)的侧视图中,所述第一枢轴(3b)的中心(3bt)与所述均衡器(4)的所述上连接部(4a)之间的距离(L1)比所述第一枢轴(3b)的中心(3bt)与所述均衡器(4)的所述下连接部(4b)之间的距离(L2)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托车(50),
其中,所述前轮制动器连接器(5)的所述后延伸部(5b)包括在所述摩托车(50)的侧视图中位置比所述后轮制动器连接器(6)低的部分(5ba)。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托车(50),
其中,所述前轮制动器连接器(5)的所述后延伸部(5b)的一端在位于所述第二枢轴(4c)的中心的前方的位置处与所述均衡器(4)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托车(50),
其中,所述均衡器(4)还包括位置比所述第二枢轴(4c)低的前缘(43),并且
其中,所述止挡器(30)从所述制动踏板(3)的位于所述第二枢轴(4c)的前方且位置比所述第二枢轴(4c)低的部分沿所述摩托车(50)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止挡器(30)构造成与所述均衡器(4)的前缘(43)相接触以限制所述均衡器(4)的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摩托车(50),
其中,所述均衡器(4)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枢轴(4c)的前方的接触部段(46),并且
其中,所述止挡器(30)构造成与所述接触部段(46)相接触以限制所述均衡器(4)的旋转。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托车(50),还包括:
弹簧连接部(45),所述弹簧连接部从所述均衡器(4)的位于所述第二枢轴(4c)的后方的部分沿所述摩托车(50)的宽度方向延伸;和
第一弹簧(47),所述第一弹簧与所述弹簧连接部(45)和所述托架(2)的位于所述弹簧连接部(45)的后方的后部(21)连接,所述第一弹簧(47)向后方驱促所述均衡器(4)。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托车(50),
其中,所述制动踏板(3)还包括配置在比所述托架(2)低的位置处并沿所述摩托车(5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连接销(31),并且
其中,所述摩托车(50)还包括与所述连接销(31)和所述托架(2)连接的第二弹簧(32),所述第二弹簧(32)驱促所述制动踏板(3)以使所述踏板部(3a)向上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托车(50),
其中,在所述摩托车(50)的俯视图中,所述前轮制动器连接器(5)和所述后轮制动器连接器(6)在位于所述均衡器(4)的在所述摩托车(50)的宽度方向上的外方的位置处交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055021 | 2015-03-18 | ||
JP2015055021A JP2016175442A (ja) | 2015-03-18 | 2015-03-18 | 自動二輪車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984545A true CN105984545A (zh) | 2016-10-05 |
CN105984545B CN105984545B (zh) | 2019-06-25 |
Family
ID=553982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149803.2A Active CN105984545B (zh) | 2015-03-18 | 2016-03-16 | 摩托车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3069981B1 (zh) |
JP (1) | JP2016175442A (zh) |
CN (1) | CN105984545B (zh) |
BR (1) | BR102016006085B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316305A (zh) * | 2018-03-29 | 2019-10-11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操作装置 |
CN111959667A (zh) * | 2020-08-26 | 2020-11-20 | 湖北航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车辆联动制动装置和摩托车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20032733A (ja) * | 2016-12-28 | 2020-03-05 |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 鞍乗型車両 |
IN201741006510A (zh) * | 2017-02-23 | 2018-08-24 | ||
JP7164472B2 (ja) * | 2019-03-18 | 2022-11-01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鞍乗型車両のブレーキペダル構造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19519A (zh) * | 2000-03-31 | 2001-10-31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车辆用前后连动制动装置 |
WO2009096497A1 (en) * | 2008-01-31 | 2009-08-06 | Honda Motor Co., Ltd. | Interlock brake apparatus of motorcycle |
JP2013154845A (ja) * | 2012-01-31 | 2013-08-15 | Honda Motor Co Ltd | 自動二輪車用制動装置 |
CN105189276A (zh) * | 2013-03-21 | 2015-12-23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机动二轮车用制动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057231B2 (ja) * | 2008-01-31 | 2012-10-24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の連動ブレーキ装置 |
JP6000873B2 (ja) | 2013-02-27 | 2016-10-05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二輪車用ペダル連動ブレーキ装置 |
-
2015
- 2015-03-18 JP JP2015055021A patent/JP2016175442A/ja active Pending
-
2016
- 2016-02-16 EP EP16155786.3A patent/EP3069981B1/en active Active
- 2016-03-16 CN CN201610149803.2A patent/CN105984545B/zh active Active
- 2016-03-18 BR BR102016006085-0A patent/BR102016006085B1/pt active IP Right Grant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19519A (zh) * | 2000-03-31 | 2001-10-31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车辆用前后连动制动装置 |
WO2009096497A1 (en) * | 2008-01-31 | 2009-08-06 | Honda Motor Co., Ltd. | Interlock brake apparatus of motorcycle |
JP2013154845A (ja) * | 2012-01-31 | 2013-08-15 | Honda Motor Co Ltd | 自動二輪車用制動装置 |
CN105189276A (zh) * | 2013-03-21 | 2015-12-23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机动二轮车用制动装置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316305A (zh) * | 2018-03-29 | 2019-10-11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操作装置 |
US10946929B2 (en) | 2018-03-29 | 2021-03-16 | Honda Motor Co., Ltd. | Operation apparatus |
CN111959667A (zh) * | 2020-08-26 | 2020-11-20 | 湖北航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车辆联动制动装置和摩托车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BR102016006085B1 (pt) | 2022-08-09 |
BR102016006085A2 (pt) | 2016-10-11 |
CN105984545B (zh) | 2019-06-25 |
EP3069981B1 (en) | 2021-03-31 |
JP2016175442A (ja) | 2016-10-06 |
EP3069981A1 (en) | 2016-09-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984545A (zh) | 摩托车 | |
CN103523143B (zh) | 骑乘型车辆用制动装置及骑乘型车辆 | |
CN104875835B (zh) | 摩托车 | |
CN103847909B (zh) | 两轮摩托车的联动制动装置 | |
US7464798B2 (en) | Hydraulic bicycle brake mechanism | |
CN107031780B (zh) | 机动二轮车 | |
US11926388B2 (en) | Leaning vehicle | |
CN106697160A (zh) | 分离式可变比例的二刹车把手连动刹车装置及其车辆 | |
CN102442392A (zh) | 一种摩托车联动制动装置 | |
EP3444174A1 (en) | Saddle-type vehicle | |
CN202463879U (zh) | 童车的刹车机构 | |
TWI589469B (zh) | Construction of the locomotive anti-skid system | |
WO2017056281A1 (ja) | 鞍乗り型車両の連動ブレーキ装置 | |
CN107010161B (zh) | 机动二轮车 | |
TWM513166U (zh) | 集中式可變比例連動刹車裝置及應用其之車輛 | |
CN203921070U (zh) | 折叠自行车 | |
JP5722755B2 (ja) | ブレーキ装置 | |
CN104276247B (zh) | 摩托车防滑煞车系统构造 | |
CN110035948A (zh) | 一种带有同步制动系统的两轮车辆 | |
TWI689441B (zh) | 連動煞車系統 | |
JP2017159824A (ja) | 自動二輪車のメインスタンド | |
CN209870656U (zh) | 连动刹车机构及其刹车系统 | |
JP3588422B2 (ja) | 自転車の同期平衡ブレーキ装置 | |
JP2018177201A (ja) | 鞍乗型車両 | |
CN210083454U (zh) | 连动刹车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