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5954917A - 一种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54917A
CN105954917A CN201610496436.3A CN201610496436A CN105954917A CN 105954917 A CN105954917 A CN 105954917A CN 201610496436 A CN201610496436 A CN 201610496436A CN 105954917 A CN105954917 A CN 1059549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aroid
wave plate
quarter
substrate
ax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9643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占红明
邵喜斌
金�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49643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954917A/zh
Publication of CN1059549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549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3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G02F1/133531Polaris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f polariser or analyser ax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3Birefringent elements, e.g. for optical compensation
    • G02F1/133638Waveplates, i.e. plates with a retardation value of lambda/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该显示装置可以改善阵列基板作为出光侧基板时,阵列基板的金属层反射外界光,从而导致显示品质降低的问题。一种显示装置包括: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为出光侧基板,所述阵列基板包括:第一衬底、设置在所述第一衬底内侧的金属层、以及设置在所述金属层外侧的第一偏光片;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偏光片和所述金属层之间的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其中,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的光轴与所述第一偏光片的透过轴存在夹角,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和所述第一偏光片至少设置在所述阵列基板的显示区域。本发明适用于显示装置的制作。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无边框产品凭借其新颖的外观结构成为未来液晶显示装置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无边框即仅在液晶显示装置的四周设置侧框、在显示面上不设置边框。
液晶显示装置一般包括对盒的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彩膜基板为出光侧基板。为了方便与外部驱动设备连接,阵列基板的一侧伸出于彩膜基板,且在伸出区域(一般称为电路区域或Pad区域)设置有驱动电路和连接线。若要实现无边框,则该电路区域内设置的驱动电路和连接线就会存在裸露问题。
目前针对这一问题解决的方法是:在驱动电路和连接线上覆盖黑色档条,但是该方法对于贴附档条的工艺设备要求较高,才能保证贴附后分界处两边表面的平整性;同时,若阵列基板与外部电路板的连接不良,其返工难度大。
由于上述方法缺陷较多,因此出现了另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该方法具体为:将液晶显示装置上下反转,即将阵列基板作为出光侧基板,这样,阵列基板的衬底可以挡住电路区域的驱动电路和连接线,从而避免其裸露的问题。但是,由于阵列基板上有密集的金属线等金属层,当外界光射入到该金属层上时,会发生反射从而降低显示品质。示例的,以垂直入射显示装置的外界光为例进行说明,参考图1所示,显示装置包括:对盒的彩膜基板2和阵列基板4、以及位于彩膜基板2和阵列基板4之间的液晶层3;入射光R经过上偏光片5后变为线偏振光X1,其偏振方向与上偏光片5的透过轴A-B平行,线偏振光X1经过阵列基板4的衬底8后射到金属线6上,金属线6将其反射并射出线偏振光X2,线偏振光X2的偏振方向相对于线偏振光X1的偏振方向旋转了180°,那么,线偏振光X2经过衬底8后,其偏振方向与上偏光片5的透过轴A-B平行,则线偏振光X2能够从上偏光片5射出,但是这部分光线会给观看者造成干扰,从而降低了显示品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可以改善阵列基板作为出光侧基板时,阵列基板的金属层反射外界光,从而导致显示品质降低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为出光侧基板,所述阵列基板包括:第一衬底、设置在所述第一衬底内侧的金属层、以及设置在所述金属层外侧的第一偏光片;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偏光片和所述金属层之间的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其中,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的光轴与所述第一偏光片的透过轴存在夹角,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和所述第一偏光片至少设置在所述阵列基板的显示区域。
可选的,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的光轴与所述第一偏光片的透过轴的夹角为45°。
可选的,所述第一偏光片和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均位于所述第一衬底的外侧。
可选的,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和所述第一偏光片均与所述第一衬底对齐。
可选的,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与所述阵列基板对盒的对盒基板、以及位于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对盒基板之间的液晶层;
所述对盒基板包括:第二衬底、第二偏光片和第二四分之一波片,其中,所述第二偏光片和所述第二四分之一波片均设置在所述第二衬底上,所述第二四分之一波片比所述第二偏光片更靠近所述液晶层,所述第二四分之一波片的光轴与所述第二偏光片的透过轴存在夹角,所述第二四分之一波片和所述第二偏光片至少设置在所述对盒基板的显示区域。
可选的,所述第二四分之一波片的光轴与所述第二偏光片的透过轴的夹角为45°。
可选的,所述第一偏光片的透过轴与所述第二偏光片的透过轴垂直,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的光轴与所述第一偏光片的透过轴的夹角为45°,且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的光轴与所述第二四分之一波片的光轴平行。
可选的,所述第一偏光片的透过轴与所述第二偏光片的透过轴平行,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的光轴与所述第一偏光片的透过轴的夹角为45°,且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的光轴与所述第二四分之一波片的光轴垂直。
可选的,所述第二偏光片和所述第二四分之一波片均位于所述第二衬底的外侧。
可选的,所述第二四分之一波片和所述第二偏光片均与所述第二衬底对齐。
可选的,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衬底外侧的遮光层,所述遮光层位于所述阵列基板的非显示区域。
可选的,所述第一偏光片和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均位于所述第一衬底的外侧,所述遮光层位于所述第一偏光片的外侧。
可选的,所述遮光层的材料为黑色颜料或有机树脂。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阵列基板,阵列基板为出光侧基板,阵列基板包括:第一衬底、设置在第一衬底内侧的金属层、以及设置在金属层外侧的第一偏光片;阵列基板还包括:位于第一偏光片和金属层之间的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其中,第一四分之一波片的光轴与第一偏光片的透过轴存在夹角,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和第一偏光片至少设置在阵列基板的显示区域。
这样,当外界光从第一偏光片入射时,转变为与第一偏光片的透过轴平行的第一线偏振光,此时,第一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与第一偏光片的透过轴平行。
由于第一四分之一波片的光轴与第一偏光片的透过轴存在夹角;若该夹角为45°,则该第一线偏振光经过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后,转变为左旋(或右旋)圆偏振光(为了便于描述,这里以左旋圆偏振光为例进行说明);上述左旋圆偏振光经金属层反射后,其偏振状态发生变化,转变为右旋圆偏振光;该右旋圆偏振光再经过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后,转变为与第一四分之一波片的光轴成-45°的第二线偏振光;那么,第二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和第一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的夹角为90°,而第一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与第一偏光片的透过轴平行,即第二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垂直于第一偏光片的透过轴,则第二线偏振光无法从第一偏光片射出,相比现有技术,外界光进入后不能被反射出来,从而有效解决阵列基板作为出光侧基板时,阵列基板的金属层反射外界光,进而导致显示装置的显示品质降低的问题。
若该夹角为其它值α(α≠45°),则该线偏振光经过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后,转变为左旋(或右旋)椭圆偏振光(为了便于描述,这里以左旋椭圆偏振光为例进行说明);上述左旋椭圆偏振光经金属层反射后,其偏振状态发生变化,转变为右旋椭圆偏振光;该右旋椭圆偏振光再经过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后,转变为与第一四分之一波片的光轴成-α的第三线偏振光;那么,第三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和第一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的夹角为2α,而第一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与第一偏光片的透过轴平行,即第三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与第一偏光片的透过轴的夹角为2α,则第三线偏振光中一部分光线无法从第一偏光片射出,相比现有技术,减少了外界光被反射出的数量,从而改善阵列基板作为出光侧基板时,阵列基板的金属层反射外界光,进而导致显示装置的显示品质降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反射外界光的光路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反射外界光的光路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显示装置处于暗态时的光路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显示装置处于亮态时的光路示意图;
图5为图2中显示装置处于暗态时的光路示意图;
图6为图2中显示装置处于亮态时的光路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下偏光片;2-彩膜基板;3-液晶层;4-阵列基板;5-上偏光片;6-金属线;7-彩膜基板的衬底;8-阵列基板的衬底;9-对盒基板;10-第一衬底;11-金属层;12-第一偏光片;13-第一四分之一波片;14-第二衬底;15-第二偏光片;16-第二四分之一波片;17-遮光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结构进行限定。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阵列基板,阵列基板为出光侧基板,参考图2所示,该阵列基板包括:第一衬底10、设置在第一衬底10内侧的金属层11、以及设置在金属层11外侧的第一偏光片12;阵列基板还包括:位于第一偏光片12和金属层11之间的第一四分之一波片13,其中,第一四分之一波片13的光轴与第一偏光片12的透过轴存在夹角,第一四分之一波片13和第一偏光片12至少设置在阵列基板的显示区域。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金属层可以包括金属线和/或金属电极,示例的,金属线可以为栅线、数据线、公共电极线中的任意一种或其组合等,金属电极可以为薄膜晶体管的栅极、源极和漏极中的任意一种或其组合等。当然,上述金属层还可以包括位于阵列基板的非显示区域中的连接线等。
下面说明光轴的概念。当一束光入射到某种晶体时,会产生两束折射光,这种现象称为双折射。其中,两束折射光之一遵守通常的折射定律,这一折射光称为寻常光,简称o光;但另一束折射光不遵守折射定律,这一折射光称为非常光,简称e光。当旋转晶体时,寻常光的折射方向不变,而非常光的折射方向随着旋转的方向发生改变;当旋转晶体至某一方向时,寻常光的折射方向与非寻常光的折射方向重合,把该方向称为晶体的光轴。上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的光轴即可参照上述理解,下述第二四分之一波片的光轴与上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的光轴含义相同,后续不再详细说明。
上述第一偏光片只允许偏振方向平行于该第一偏光片的透过轴的光线通过,同时过滤掉垂直于该透过轴方向振动的光线。这里透过轴也可称为偏光轴。上述第一偏光片和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可以均设置在第一衬底的外侧,或者均设置在第一衬底的内侧,或者第一四分之一波片设置在第一衬底的内侧、第一偏光片第一衬底的外侧,只要满足第一偏光片设置在金属层外侧、且第一四分之一波片位于第一偏光片和金属层之间即可。本发明实施例以及附图均以第一偏光片和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可以均设置在第一衬底的外侧为例进行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偏光片和第一四分之一波片一般采用有机材料或碘系材料形成,但是若将第一偏光片和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均设置在第一衬底的内侧时,由于在第一衬底的内侧还需要形成其他膜层,而形成这些膜层所需的工艺环境(例如高温高压等)会对有机材料或碘系材料造成影响,因此,第一偏光片和第一四分之一波片设置在第一衬底的内侧时,需要采用合适的材料形成,例如可以采用金属光栅结构形成第一偏光片等。
上述阵列基板需要与对盒基板对盒后才能形成显示装置,则阵列基板中与对盒基板相对盒的一侧称为内侧,与内侧相对的一侧称为外侧。另外,阵列基板包括的具体膜层(例如:第一衬底和金属层)的内侧和外侧的含义与上述相同,具体不再赘述。
上述阵列基板可以是普通的阵列基板,还可以是COA阵列基板,COA阵列基板指把彩膜层做在阵列基板上的基板。这里不作限定。另外,本发明实施例对于阵列基板包括的其他膜层不做限定,这里仅详细介绍阵列基板中与发明点相关的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公知常识以及现有技术获知,该阵列基板还可以包括位于第一衬底内侧的薄膜晶体管、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等,这里不作具体介绍。
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现有技术和公知常识可以获得:上述阵列基板可划分为显示区域(Active Area,AA)和包围该显示区域的非显示区域,显示区域用于实现显示,非显示区域可用于设置驱动电路、封框胶等。上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和第一偏光片可以仅设置在阵列基板的显示区域,或者,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和第一偏光片设置在阵列基板的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这里不作限定。
上述显示装置可以是将阵列基板作为出光侧基板的任一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可以是无边框显示装置,也可以是有边框显示装置,这里不作限定。其可以是TN(Twisted Nematic,扭曲向列)型、VA(Vertical Alignment,垂直取向)型、IPS(In-Plane Switching,平面转换)型或ADS(AdvancedSuper Dimension Switch,高级超维场转换)型等液晶显示装置,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等显示器件以及包括这些显示器件的电视、数码相机、手机、平板电脑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者部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当外界光从第一偏光片入射时,转变为与第一偏光片的透过轴平行的第一线偏振光,此时,第一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与第一偏光片的透过轴平行。
由于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又称λ/4波片)的光轴与第一偏光片的透过轴存在夹角;若该夹角为45°,则该第一线偏振光经过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后,转变为左旋(或右旋)圆偏振光(为了便于描述,这里以左旋圆偏振光为例进行说明);上述左旋圆偏振光经金属层反射后,其偏振状态发生λ变化,转变为右旋圆偏振光;该右旋圆偏振光再经过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后,转变为与第一四分之一波片的光轴成-45°的第二线偏振光;那么,第二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和第一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的夹角为90°,而第一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与第一偏光片的透过轴平行,即第二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垂直于第一偏光片的透过轴,则第二线偏振光无法从第一偏光片射出,相比现有技术,外界光进入后不能被反射出来,从而有效解决阵列基板作为出光侧基板时,阵列基板的金属层反射外界光,进而导致显示装置的显示品质降低的问题。
若该夹角为其它值α(α≠45°),则该线偏振光经过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后,转变为左旋(或右旋)椭圆偏振光(为了便于描述,这里以左旋椭圆偏振光为例进行说明);上述左旋椭圆偏振光经金属层反射后,其偏振状态发生λ变化,转变为右旋椭圆偏振光;该右旋椭圆偏振光再经过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后,转变为与第一四分之一波片的光轴成-α的第三线偏振光;那么,第三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和第一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的夹角为2α,而第一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与第一偏光片的透过轴平行,即第三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与第一偏光片的透过轴的夹角为2α,则第三线偏振光中一部分光线无法从第一偏光片射出,相比现有技术,减少了外界光被反射出的数量,从而改善阵列基板作为出光侧基板时,阵列基板的金属层反射外界光,进而导致显示装置的显示品质降低的问题。
可选的,第一四分之一波片的光轴与第一偏光片的透过轴的夹角为45°。参考图2所示,入射光R经过第一偏光片12后变为线偏振光Y1,其偏振方向与第一偏光片12的透过轴A1-B1平行,由于第一四分之一波片13的光轴与第一偏光片的透过轴的夹角为45°,则线偏振光Y1的偏振方向与第一四分之一波片13的光轴的夹角也为45°,那么,线偏振光Y1经过第一偏光片12后转变为左旋或者右旋圆偏振光Y2(这里以左旋圆偏振光为例进行说明),接着,圆偏振光Y2经过第一衬底10后射到金属层11上,金属层11将其反射并射出右旋圆偏振光Y3,那么,右旋圆偏振光Y3经过第一衬底10后射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13,第一四分之一波片13将右旋圆偏振光Y3转变为线偏振光Y4,且线偏振光Y4的偏振方向与第一四分之一波片13的光轴的夹角为-45°,这样,线偏振光Y4的偏振方向与线偏振光Y1的偏振方向的夹角为90°,而线偏振光Y1的偏振方向与第一偏光片的透过轴A1-B1平行,即线偏振光Y4的偏振方向垂直于第一偏光片12的透过轴A1-B1,则线偏振光Y4无法从第一偏光片12射出,相比现有技术,外界光进入后不能被反射出来,从而有效解决阵列基板作为出光侧基板时,阵列基板的金属层反射外界光,进而导致显示装置的显示品质降低的问题。该种结构的改善效果更加明显,且更容易设计制作。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左旋或者右旋均是基于同一观察方向观察所得。
为了降低制作难度和节约成本,参考图2所示,第一偏光片12和第一四分之一波片13均位于第一衬底10的外侧。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为了便于描绘入射光R经过不同膜层后的偏振情况,在第一偏光片12和第一四分之一波片13之间留有间隙,实际上两者是紧挨在一起的。其他附图中与此类似的情况,均可参考上述说明,后续不再赘述。
可选的,参考图2所示,第一四分之一波片13和第一偏光片12均与第一衬底10对齐,此时,阵列基板的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均设置有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和第一偏光片。一方面,可以降低制作难度和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减少非显示区域的金属层反射外界光,从而进一步提高显示质量。
现有技术中,以IPS型液晶显示装置为例说明暗态和亮态两种状态下,背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彩膜基板、液晶和阵列基板时的偏振情况。下面以彩膜基板的下偏光片的透过轴与阵列基板的上偏光片的透过轴垂直为例进行说明。
参考图3所示,入射光T(背光源发出的非偏振光)经过彩膜基板2的下偏光片1后,转变成偏振方向与下偏光片1的透过轴相平行的线偏振光W1,线偏振光W1经过彩膜基板2的衬底7后射到液晶层3上,由于IPS液晶显示装置在初始状态时,液晶分子对于光线没有扭曲作用,因此,液晶层3不改变线偏振光W1的偏振状态,接着,该线偏振光经过阵列基板4的衬底8射向上偏光片5;由于线偏振光W1的偏振方向与下偏光片1的透过轴相平行,而下偏光片的透过轴与上偏光片的透过轴垂直,因此,从衬底8射出的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与上偏光片的透过轴A-B垂直,则该线偏振光全部不能从上偏光片5射出,该显示状态为暗态。
参考图4所示,入射光T(背光源发出的非偏振光)经过彩膜基板2的下偏光片1后,转变成偏振方向与下偏光片1的透过轴相平行的线偏振光W1,线偏振光W1经过彩膜基板2的衬底7后射到液晶层3上,在IPS液晶显示装置加电压的情况下,液晶分子发生偏转,对于光线具有扭曲作用,因此,液晶层3改变线偏振光W1的偏振状态,将其转变为偏振方向与W1垂直的线偏振光W2,接着,该线偏振光W2经过阵列基板4的衬底8射向上偏光片5;由于线偏振光W2的偏振方向与线偏振光W1的偏振方向相垂直,而线偏振光W1的偏振方向与下偏光片1的透过轴平行,因此,线偏振光W2的偏振方向与下偏光片1的透过轴垂直,而下偏光片1的透过轴与上偏光片5的透过轴A-B垂直,则线偏振光W2的偏振方向与上偏光片5的透过轴A-B平行,因此,线偏振光W2可以从上偏光片5全部射出,该显示状态为亮态。
需要说明的是,图3和图4中:下偏光片1的透过轴方向是垂直于纸面;上偏光片5的透过轴方向为A-B方向,该A-B方向平行于纸面;线偏振光W1用带有黑点的圆圈表示其偏振方向为垂直于纸面;线偏振光W2用双箭头表示,其黑色部分表示偏振方向平行A-B方向且向上振动,其白色部分表示偏振方向平行A-B方向且向下振动。
若在上述阵列基板增加第一四分之一波片,而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对于偏振光会产生相位延迟,那么最终会影响出射光的多少,进而影响原本所要显示的画面。
因此,在改善阵列基板的金属层反射外界光的前提下,为了避免影响或者较少影响原本所要显示的画面,可选的,上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与阵列基板对盒的对盒基板、以及位于阵列基板和对盒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参考图2所示,对盒基板9包括:第二衬底14、第二偏光片15和第二四分之一波片16,其中,第二偏光片15和第二四分之一波片16均设置在第二衬底14上,第二四分之一波片16比第二偏光片15更靠近液晶层3,第二四分之一波片16的光轴与第二偏光片15的透过轴存在夹角,第二四分之一波片和第二偏光片至少设置在对盒基板的显示区域。
上述第二偏光片和第二四分之一波片均设置在第二衬底上,其中“在第二衬底上”仅表示第二衬底承载第二偏光片和第二四分之一波片,并不表示方位上的限定。具体的,第二偏光片和第二四分之一波片可以均设置在第二衬底的外侧,或者均设置在第二衬底的内侧,或者第二四分之一波片设置在第二衬底的内侧、第二偏光片第二衬底的外侧,只要满足第二四分之一波片比第二偏光片更靠近液晶层即可。本发明实施例以及附图以第二偏光片和第二四分之一波片均设置在第二衬底的外侧为例进行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偏光片和第二四分之一波片一般采用有机材料或碘系材料形成,但是若将第二偏光片和第二四分之一波片均设置在第二衬底的内侧时,由于在第二衬底的内侧还需要形成其他膜层,而形成这些膜层所需的工艺环境(例如高温高压等)会对有机材料或碘系材料造成影响,因此,第二偏光片和第二四分之一波片设置在第二衬底的内侧时,需要采用合适的材料形成,例如可以采用金属光栅结构形成第二偏光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现有技术和公知常识可以获得:上述对盒基板可划分为显示区域(Active Area,AA)和包围该显示区域的非显示区域,非显示区域可用于设置封框胶等。上述第二四分之一波片和第二偏光片可以仅设置在对盒基板的显示区域,或者,第二四分之一波片和第二偏光片设置在对盒基板的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这里不作限定。另外,上述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位于对盒基板外侧的背光源,以提供光源。背光源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考现有技术,这里不再赘述。
上述第一偏光片和第二偏光片的透过轴可以是相互平行,也可以是相互垂直,限于工艺的限制,实际中多采用第一偏光片和第二偏光片的透过轴相互垂直的结构。
若上述阵列基板是普通的阵列基板,则该对盒基板可以是彩膜基板;若上述阵列基板是COA阵列基板,则该对盒基板不包括彩膜层,可作为封装基板使用。
可选的,第二四分之一波片的光轴与第二偏光片的透过轴的夹角为45°。这样,经过第二偏光片后的线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与第二四分之一波片的光轴的夹角为45°,那么该线偏振光经过第二四分之一波片后,转变为左旋或者右旋圆偏振光。该种结构有利于制作,同时有利于确定线偏振光状态的改变。
在上述第二四分之一波片的光轴与第二偏光片的透过轴的夹角为45°的情况下,第一四分之一波片的光轴与第一偏光片的透过轴的夹角可以为45°,也可以是其他情况。为了便于调整光线的偏振状态,优选第一四分之一波片的光轴与第一偏光片的透过轴的夹角为45°、同时第二四分之一波片的光轴与第二偏光片的透过轴的夹角为45°。另外,在该优选结构下,根据第一偏光片的透过轴与第二偏光片的透过轴的位置关系不同,还可以分为两种结构。
第一种,第一偏光片的透过轴与第二偏光片的透过轴垂直,第一四分之一波片的光轴与第一偏光片的透过轴的夹角为45°,且第一四分之一波片的光轴与第二四分之一波片的光轴平行。该结构可以有效避免影响原本所要显示的画面。该结构在实际中更为常用。
第二种,第一偏光片的透过轴与第二偏光片的透过轴平行,第一四分之一波片的光轴与第一偏光片的透过轴的夹角为45°,且第一四分之一波片的光轴与第二四分之一波片的光轴垂直。该结构可以有效避免影响原本所要显示的画面。
下面具体说明上述显示装置避免影响或者较少影响原本所要显示的画面的原理。这里还是以IPS型液晶显示装置、且其对盒基板的第二偏光片的透过轴与阵列基板的第一偏光片的透过轴垂直为例说明,
参考图5所示,入射光T(背光源发出的非偏振光)经过对盒基板9的第二偏光片15后,转变成偏振方向与第二偏光片15的透过轴相平行的线偏振光R1,线偏振光R1经过第二四分之一波片16后转变为左旋或者右旋的圆偏振光或者椭圆偏振光(这里以左旋圆偏振光R2为例进行说明),左旋圆偏振光R2经过第二衬底14后射到液晶层3上,由于IPS液晶显示装置在初始状态时,液晶分子对于光线没有扭曲作用,因此,液晶层3不改变左旋圆偏振光R2的偏振状态,接着,该左旋圆偏振光R2经过阵列基板4的第一衬底10射向第一四分之一波片13,第一四分之一波片13将左旋圆偏振光R2转变为线偏振光R3、线偏振光R3的偏振方向与第一四分之一波片13的光轴成45°,当第一四分之一波片13的光轴与第二四分之一波片16的光轴平行时,则线偏振光R3与线偏振光R1的偏振方向平行,而线偏振光R1的偏振方向与第二偏光片15的透过轴相平行,则线偏振光R3的偏振方向与第二偏光片15的透过轴相平行,又第二偏光片15的透过轴与第一偏光片12的透过轴A1-B1垂直,那么线偏振光R3的偏振方向与第一偏光片12的透过轴A1-B1垂直,则全部线偏振光R3不能从第二偏光片射出,此时显示状态为暗态,这与图3的结果是一致的。
参考图6所示,入射光T(背光源发出的非偏振光)经过对盒基板9的第二偏光片15后,转变成偏振方向与第二偏光片15的透过轴相平行的线偏振光R1,线偏振光R1经过第二四分之一波片16后转变为左旋或者右旋的圆偏振光或者椭圆偏振光(这里以左旋圆偏振光R2为例进行说明),左旋圆偏振光R2经过第二衬底14后射到液晶层3上,在IPS液晶显示装置加电压的情况下,液晶分子发生偏转,对于光线具有扭曲作用,因此,液晶层3使左旋圆偏振光R2转变为右旋圆偏振光R3;接着,该右旋圆偏振光R3经过第一衬底10射向第一四分之一波片13,第一四分之一波片13将右旋圆偏振光R3转变为线偏振光R4、线偏振光R4的偏振方向与第一四分之一波片13的光轴成-45°;当第一四分之一波片13的光轴与第二四分之一波片16的光轴平行时,则线偏振光R4与线偏振光R1的偏振方向成90°夹角,而线偏振光R1的偏振方向与第二偏光片15的透过轴相平行,则线偏振光R4的偏振方向与第二偏光片15的透过轴相垂直,又第二偏光片15的透过轴与第一偏光片12的透过轴A1-B1垂直,那么线偏振光R4的偏振方向与第一偏光片12的透过轴A1-B1平行,则其全部能从第二偏光片射出,此时显示状态为亮态,这与图4的结果是一致的。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左旋或者右旋均是基于同一观察方向观察所得。另外,图5和图6中:第二偏光片15的透过轴方向是垂直于纸面;第一偏光片12的透过轴方向为A1-B1方向,该A1-B1方向平行于纸面;线偏振光R1用带有黑点的圆圈表示其偏振方向为垂直于纸面;线偏振光R4用双箭头表示,其黑色部分表示偏振方向平行A1-B1方向且向上振动,其白色部分表示偏振方向平行A1-B1方向且向下振动。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偏光片将自然光即非偏振光转化成线偏振光,其对光线具有λ/2的相位延迟;液晶层偏转对光线可以产生约λ/2的相位延迟;四分之一波片对光线可以产生λ/4的相位延迟,其中,λ表示波长,因此,在图2-6中,分别在相应结构上标识出λ/2、λ/4、~λ/2、~0表示其可产生的相位延迟,其中“~λ/2”表示其产生的相位延迟接近于λ/2,“~0”表示其产生的相位延迟接近于0。
为了降低制作难度和节约成本,参考图2所示,第二偏光片15和第二四分之一波片16均位于第二衬底14的外侧。
可选的,参考图2所示,第二四分之一波片16和第二偏光片15均与第二衬底14对齐,这样有利于生产制作。
可选的,参考图7所示,上述阵列基板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衬底10外侧的遮光层17,遮光层17位于阵列基板的非显示区域,以防止非显示区域的金属层反射外界光。
可选的,参考图7所示,第一偏光片12和第一四分之一波片13均位于第一衬底10的外侧,遮光层17位于第一偏光片12的外侧。这样,在设置好第一偏光片和第一四分之一波片之后,才设置遮光层,能够避免遮光层对第一偏光片和第一四分之一波片的影响。
可选的,上述遮光层的材料为黑色颜料或有机树脂,其遮光效果好且成本低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3)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为出光侧基板,所述阵列基板包括:第一衬底、设置在所述第一衬底内侧的金属层、以及设置在所述金属层外侧的第一偏光片;
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偏光片和所述金属层之间的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其中,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的光轴与所述第一偏光片的透过轴存在夹角,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和所述第一偏光片至少设置在所述阵列基板的显示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的光轴与所述第一偏光片的透过轴的夹角为4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光片和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均位于所述第一衬底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和所述第一偏光片均与所述第一衬底对齐。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与所述阵列基板对盒的对盒基板、以及位于所述阵列基板和所述对盒基板之间的液晶层;
所述对盒基板包括:第二衬底、第二偏光片和第二四分之一波片,其中,所述第二偏光片和所述第二四分之一波片均设置在所述第二衬底上,所述第二四分之一波片比所述第二偏光片更靠近所述液晶层,所述第二四分之一波片的光轴与所述第二偏光片的透过轴存在夹角,所述第二四分之一波片和所述第二偏光片至少设置在所述对盒基板的显示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四分之一波片的光轴与所述第二偏光片的透过轴的夹角为4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光片的透过轴与所述第二偏光片的透过轴垂直,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的光轴与所述第一偏光片的透过轴的夹角为45°,且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的光轴与所述第二四分之一波片的光轴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光片的透过轴与所述第二偏光片的透过轴平行,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的光轴与所述第一偏光片的透过轴的夹角为45°,且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的光轴与所述第二四分之一波片的光轴垂直。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偏光片和所述第二四分之一波片均位于所述第二衬底的外侧。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四分之一波片和所述第二偏光片均与所述第二衬底对齐。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衬底外侧的遮光层,所述遮光层位于所述阵列基板的非显示区域。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偏光片和所述第一四分之一波片均位于所述第一衬底的外侧,所述遮光层位于所述第一偏光片的外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层的材料为黑色颜料或有机树脂。
CN201610496436.3A 2016-06-29 2016-06-29 一种显示装置 Pending CN10595491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96436.3A CN105954917A (zh) 2016-06-29 2016-06-29 一种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96436.3A CN105954917A (zh) 2016-06-29 2016-06-29 一种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54917A true CN105954917A (zh) 2016-09-21

Family

ID=569027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96436.3A Pending CN105954917A (zh) 2016-06-29 2016-06-29 一种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954917A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92166A (zh) * 2016-11-11 2017-07-28 福州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7884982A (zh) * 2017-12-27 2018-04-06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屏
CN107991802A (zh) * 2017-12-06 2018-05-04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09696770A (zh) * 2019-02-28 2019-04-3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US10598982B2 (en) 2017-12-27 2020-03-24 Huizhou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screen
CN111950335A (zh) * 2019-05-17 2020-11-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叠层结构、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CN114815365A (zh) * 2021-01-28 2022-07-29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4815035A (zh) * 2022-05-11 2022-07-29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994982A (zh) * 2022-06-15 2022-09-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前置光源和显示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99162A (zh) * 2001-07-23 2003-02-26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器
CN104155714A (zh) * 2014-07-10 2014-11-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结构及其制备方法、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N104377231A (zh) * 2014-12-03 2015-02-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面oled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99162A (zh) * 2001-07-23 2003-02-26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器
CN104155714A (zh) * 2014-07-10 2014-11-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结构及其制备方法、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N104377231A (zh) * 2014-12-03 2015-02-2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面oled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92166A (zh) * 2016-11-11 2017-07-28 福州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07991802A (zh) * 2017-12-06 2018-05-04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07884982A (zh) * 2017-12-27 2018-04-06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屏
WO2019127831A1 (zh) * 2017-12-27 2019-07-04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屏
US10598982B2 (en) 2017-12-27 2020-03-24 Huizhou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screen
CN109696770B (zh) * 2019-02-28 2021-08-24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9696770A (zh) * 2019-02-28 2019-04-3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1950335A (zh) * 2019-05-17 2020-11-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叠层结构、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CN114815365A (zh) * 2021-01-28 2022-07-29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4815365B (zh) * 2021-01-28 2024-05-10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4815035A (zh) * 2022-05-11 2022-07-29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815035B (zh) * 2022-05-11 2023-10-31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2140827B2 (en) 2022-05-11 2024-11-12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4994982A (zh) * 2022-06-15 2022-09-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前置光源和显示装置
CN114994982B (zh) * 2022-06-15 2023-10-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前置光源和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54917A (zh) 一种显示装置
TWI476483B (zh) 顯示裝置及液晶顯示裝置
KR101059287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전자 기기
CN101770114B (zh) 具有宽视角的液晶显示装置
EP3851910B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20140232949A1 (en) Display Device
TWI472841B (zh) 顯示裝置
US20120013602A1 (en) Stereoscopic image display
KR20120089385A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CN201654336U (zh) 一种3d液晶眼镜
CN104730758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2005055902A (ja) 光学フィルムアセンブリと、これを有する液晶表示装置。
WO2010137377A1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8786790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12161703A (zh) 环境光感测装置和电子设备
KR20160125694A (ko) 디스플레이 패널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0696346B1 (ko) 액정 표시 장치
US20150168778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206684441U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器
JP4649149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20110085114A1 (en) Wide view a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operating in normally white mode
KR100368988B1 (ko) 고개구율및고투과율액정표시장치
CN206618904U (zh) 基于偏振全息光栅的三维显示装置
US12204193B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20250028205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92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