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5936995A - 一种替代qt400汽车控制臂的铝合金材料及其半固态压铸成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替代qt400汽车控制臂的铝合金材料及其半固态压铸成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936995A
CN105936995A CN201610493038.6A CN201610493038A CN105936995A CN 105936995 A CN105936995 A CN 105936995A CN 201610493038 A CN201610493038 A CN 201610493038A CN 105936995 A CN105936995 A CN 1059369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uminum alloy
control arm
alloy
automobile control
bas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49303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936995B (zh
Inventor
车云
张中可
门三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zhou Huake Aluminium Materi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izhou Huake Aluminium Materi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zhou Huake Aluminium Materi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izhou Huake Aluminium Materi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49303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936995B/zh
Publication of CN1059369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369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9369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93699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21/00Alloys based on aluminium
    • C22C21/12Alloys based on aluminium with copper as the next major constitu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17/00Pressure die casting or injection die casting, i.e. casting in which the metal is forced into a mould under high pressure
    • B22D17/007Semi-solid pressure die cast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1/00Making non-ferrous alloys
    • C22C1/02Making non-ferrous alloys by melting
    • C22C1/026Alloys based on aluminiu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F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AND NON-FERROUS ALLOYS
    • C22F1/00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by heat treatment or by hot or cold working
    • C22F1/04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by heat treatment or by hot or cold working of aluminium or alloys based thereon
    • C22F1/057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by heat treatment or by hot or cold working of aluminium or alloys based thereon of alloys with copper as the next major constituen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Powder Metallurg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替代QT400汽车控制臂的铝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主成分含量按重量百分比计:铂P:0.005%‑0.05%,锰Mn:≤2%,镉Cd:0.05%~0.5%,铜Cu:4.2%~8.0%且Cu≥0.8Mn+4.05%;路易斯酸碱对总量1%×10‑4~2.0%,合金平均晶粒度<120微米,余量为铝Al。

Description

一种替代QT400汽车控制臂的铝合金材料及其半固态压铸成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替代QT400汽车控制臂的铝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球墨铸铁(简称球铁)是钢铁产业中的主要基础材料之一,被广泛而大量地用于制造受力复杂,强度、韧性、耐磨性等要求较高的零件,如通用机械、起重、农业、汽车、铸造、纺织、机床、电力、石化、船舶零件等,主要形态和类型为液压壳体、泵体、管道、阀体、缸体、轮毂、轴件、球连接、传动件、悬挂件、钩扣件、导流件、转向件等;在汽车工业中,钢铁材料的用量占汽车用材总量的60~70%,其中的三分之二以上又是球铁类铁合金,但球铁产品由于本身的特点,已经成为汽车轻量化方向的一大门槛。
在工程应用上,铝合金固溶体晶粒的大小和状态,以及分布在晶界的金属间化合物的大小形态,对合金的力学性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粗大的平面晶、树枝晶、柱状晶等不规则晶体和分布在晶界的粗大的脆硬性金属间化合物,能够把合金好的微细结构和精微结构对基体的强韧性贡献全部抵消掉,因为这些粗大晶粒遵从的成长规律是缘于铸造型腔的型壁生核、自外向液体内部单向延伸的生长方式,造成了合金的成分偏析、结晶粗大单向、宏观性能不均匀的缺陷,从而成为合金的一些常见缺陷,如针孔、气孔、缩孔、缩松、偏析、粗大固溶体、高硬度化合物、裂纹等的根源。目前采用的常规变质手段和细化晶粒的手段,如添加铝钛硼或铝钛碳中间合金,最好的效果只能使平均晶粒度细化到120~150微米,而枝晶的形态往往没有根本的转变,这是合金力学性能提高的一个重要瓶颈问题。因为对铝合金来说,获得强度和韧性同时提高的途径,只有晶粒的细化和圆整化;热处理工艺的调整,在晶态结构已经确定的状态下,只能使强度或韧性一个方面获得优化。因此,如何进一步细化和圆整合金的平均晶粒度,是产业界始终追求的目标。
211Z耐热高强韧铸造铝合金因具有“四高三好”特征(即高强、高韧、高硬、耐高温,同时铸造性能好、加工性能好、循环性能好)而进入了铝材料国际领先水平。但是,从材料设计角度看,211Z材料也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问题。微观分析发现,有一些大颗粒有很高的钛Ti和稀土浓度,作为用来促使晶粒细化的物质,这种现象表明Ti和稀土走向了需要解决问题的对立面;而在211Z合金铸件的生产过程中,也发生着与普通铝合金一样常见的缺陷,包括针孔、气孔、缩孔、缩松、偏析、粗大固溶体、高硬度化合物、夹杂(渣)、冷隔、冷豆、裂纹、变质缺陷、固溶不足和过烧等。
通过对铝铜锰系(Al-Cu-Mn)合金最高达0.08nm的极高分辨率的球差校正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STEM)精微选区分析,获得了建立在原子尺度上的各种物相结构、原子分辨和化学元素分布。证实其中存在一系列强化相,包括众所周知的Al-Cu二元亚稳相(GP区、θ"、θ')、新的盘片相和平衡相θ(Al2Cu);其中在基体晶粒内部,新发现一种棒叉状(T+θH)组合相,该组合相的主干部分T相是Al-Cu-Mn三元相,分子结构式Al20Cu2Mn3,分子物相特征是直径约100nm、长度约600~1000nm呈棒轴状且其(010)面与铝合金基体的{010}面共格;而T相周围附着生长了尺寸较大(厚度约20nm、长约50nm)的Al-Cu二元次生相,由于该次生相与基体中其它Al-Cu亚稳相(GP区、θ"、θ'或者其它盘片相)比较,在结构上有很大差别,特别是厚度比其它Al-Cu亚稳相厚得多,因此本发明称之为θH相,其分子结构式AlxCu(x可能小于2),是一种富Cu分子。
GP区、θ"、θ'或者其它盘片状的二元Al-Cu亚稳相对合金强度的贡献特点属于位错切过质点方式,其特点是盘片长得越大,切过越困难,因此对强度的贡献也越大,但是,当盘片大到一定程度(直径超过150nm而厚度只有1~3nm),其晶格点阵与基体晶格点阵的失配度过高,就不再能与基体保持完全共格,而逐渐显出脆性相的特征。因此,既要保持共格又有最大的失配应力场以发挥最大阻碍位错滑移能力,二元Al-Cu各亚稳相质点有一个最佳组合的问题,同时也需要它对基体的延伸率保持较大的贡献,这是以前乃至今后材料设计始终要考虑的主要问题之一。
现有铝合金汽车控制臂采用的是锻造工艺,存在制造成本高、材料利用率低、生产效率低等不足。同时,抗拉强度只有400Mpa,延伸率12%。在控制臂长期动载荷作用下,影响了整车寿命及安全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替代QT400汽车控制臂的铝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中添加路易斯酸碱对,以有效催生临界晶核(得到等轴晶),使合金在凝固之前获得最佳的分子物相组合结构((T+θH)组合相),促使合金晶态优化,使铝合金基材实现400MPa及更高的强度等级,从而达到生产替代QT400汽车控制臂的铝合金制品。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替代QT400汽车控制臂的铝合金材料,主成分含量按重量百分比计:铂P:0.005%-0.05%, 锰Mn:≤2%,镉Cd:0.05%~0.5%,铜Cu:4.2%~8.0%且Cu≥0.8Mn+4.05%;路易斯酸碱对总量1%×10-4~2.0%,合金平均晶粒度<120微米,余量为铝Al。
所述的合金晶粒为等轴晶。
所述的合金晶粒内亚纳米(T+θH)组合相数量达到≥1个/平方微米。
所述路易斯酸碱对为金属与配体结合而成的正、负离子体、复杂配体化合物、超大杂多化合物中的一种,或者一种以上混合。
所述的金属与配体结合而成的正离子体、负离子体包含四羰合钴负离子体Co(CO)4-。
所述的复杂配体化合物或超大杂多化合物,钛酸钠Na2TiO3。
所述路易斯酸碱对,按元素添加量占Al基体重量百分比,范围为:C<0.1%,N<0.05%,Mg<0.05%,Co(CO)4 <0.02%,Na2TiO3<0.01。
一种替代QT400汽车控制臂的铝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1)在前述路易斯酸碱对、元素比例范围内,选定一组物质组合,确定重量比,根据需要配制的合金总量,推算出所需的每种物料的重量;
(2)往熔炼炉中加入铝锭或熔融铝液,加热并在700℃以上保温;
(3)加入锰Mn、镉Cd、铜Cu和铂Pt,搅拌,加入选定的路易斯酸碱对,或者加入选定的路易斯酸碱对组合,搅拌均匀;
(4)然后对上述合金熔体进行炉内精炼;
(5)精炼后除渣、静置、取样分析合金化学成分,根据分析结果调整化学成分至规定的偏差范围内;调温至650℃以上,合金液出炉,在线除气、除渣;
(6)半固态压铸造,是指合金液注入浇注系统内,在半固态时加压充型、凝固结晶。
所述半固态压铸,步骤如下:
①过滤后可浇注铸造;
②铸造前应将模具预热,用压缩空气将模具型腔吹干净;
③采取自动浇注,从炉内舀取合金液倒入盛锭筒,将盛锭筒移动到模具浇口,分速控制挤压速度,将盛锭筒中的合金液推到模具内,半固态时提高压力成型,保压凝固结晶。
④开模取出产品,自然冷却,锯切冒口、打磨飞边;
⑤外观质量检测:毛坯铸件在进行外观质量检验之前,应清理干净平整,非加工面的浇冒口应清理到铸件表面齐平;
⑥内部质量检测;
⑦固溶处理:将铸件完成粗加工和内外质量检测的毛坯送入固溶炉,进行560℃以下固溶处理,保温完成后立刻淬火,使用水冷或油冷;
⑧时效强化:将完成固溶处理的铸件送入时效炉进行时效强化处理,在230℃以下时效强化,保温后,出炉自然冷却;
⑨取样分析测试验证;
⑩实用性能验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把路易斯酸碱理论所指向的、能在铝合金熔体中发生分子解体或有助于次纳米区域内(即小于1纳米的范围)物相分子结构优化的“酸碱对”物质,应用于熔体纳米尺度范围的精细结构调整,是本发明的最主要的创造性技术手段。
通过运用路易斯酸碱理论,使有关路易斯酸碱对承载的微量元素的添加和排除,在铝合金熔体环境发生分子解体和转化,以提供熔体超精细微区内(0.1nm~10nm尺度范围)的充分扰动和激活效应,达到催生临界晶核大量形成,使合金晶粒度得到进一步细化,形态更加圆整;同时优化微细区域(微米级:尺度1~30μm左右)和精微区域(亚纳米级或次微米级质点:尺度10nm~<1μm)的物相分子组合结构,增加(T+θH)组合相在合金基体中的含量,是本发明解决的合金强化的机理问题。
由于(T+θH)组合相的发现,在铝合金强化设计时,就可以通过增加(T+θH)组合相,使铝合金材料的基体强度获得大的提升,在屈服强度在400~600MPa之间得到良好控制,这是本发明要解决的工程应用问题,即替代系列球铁材料和制品。
本发明前述金属与配体结合而成的正负离子体、复杂配体化合物、超大杂多化合物,由于其离子或分子结构中的金属原子或离子是电子受体,为路易斯酸,而其配体非金属原子或原子团是电子给予体,为路易斯碱,整个离子或分子则组成了路易斯“酸碱对”。
负离子体Co(CO)4 ,是路易斯“酸碱对”,这些物质中的能接受电子对的Mn3+、Fe2+、Pt2+和Mn2+都是路易斯酸,相应的提供电子对的配体-CO是路易斯碱。
正离子体和负离子体作为路易斯“酸碱对”,对合金晶粒细化具有普通物质无法实现的优异效果,这是由于:这些离子体在常温下与正常的物质分子一样能稳定存在,而在铝合金熔体这样的高温酸碱环境中发生分子解体,生成路易斯酸和路易斯碱;由于是分子解体,故而是一种次纳米范围的原子组合结构的“散架”,其配体部分以气态排放出来,释放出来的核心金属离子则重新选择结合其它原子。
复杂配体化合物、超大杂多化合物作为路易斯酸碱对,对合金晶粒细化也具有普通物质无法实现的良好效果,因为它们的分子结构与正、负离子体的结构类似,都能在铝合金熔体这样的环境中发生分子的解体、酸碱转化和超精微区内原子重构,也能在分子解体时释放出气态或液态的配体,经过一系列反应后随从净化气体排出熔体(比如生成CO2、CH4、N2、NH3或H2S)或进入熔渣(比如NaCl、KCl、Al(HO)3、Al2O3或Al4C3),其中释放的金属原子或离子,非金属原子或离子,都是次纳米级的超细小质点,有着最大的比表面积,能提供熔体超精微区内的充分扰动和激活效应,达到催生临界晶核大量生成和抑制晶粒长大作用的机理。通过这种机理,使基体结晶状态普遍成为等轴晶,晶粒度平均小于120μm,进一步的优化效果可达到晶粒度平均在50~100μm。
综上,本发明所述路易斯酸碱对,可以表现为多种形态,包括金属与配体结合而成的正、负离子体、复杂配体化合物、超大杂多化合物中的一种,或者一种以上混合。
本发明基于对合金微观结构极高分辨率的衬度图像和精微选区结构分析,发现了晶内存在着次微米级的(T+θH)棒叉状组合相的超精细结构。与Al-Cu各二元相比较,(T+θH)组合相有许多优点,包括:质点粒度大,抗位错滑移面大;主干部分T是高硬高稳定化合物聚合而成的棒状孪晶,能够以位错绕过方式为合金提供强度支撑;其次生θH附着相在主干上斜向或垂直于T棒轴方向而向周围基体生长同时又与基体共格,增强了主干对周围晶格点阵的收紧能力,或者换句话说,T棒轴通过附着其上向周围生长的θH次生相,把收紧作用向周围的基体空间传递和扩散,这种作用,在次微米区域内对基体产生了类似建筑结构中钢筋网格在混凝土中的强化作用(可称为“类砼强化结构”),使基体强度大大提高。这种作用,如果从单体比较,是基体中薄片状Al-Cu亚稳相(GP区、θ"、θ'或者其它盘片相)或者其组合都远不能相比的;但是,在常见的铝铜锰系(Al-Cu-Mn)合金中,由于各二元Al-Cu亚稳相在基体内部的分布密度远远高于(T+θH)组合相的分布密度,致使(T+θH)组合相的作用被掩盖而一直没有被发现。
(T+θH)组合相中的θH却以不同位向和大得多的厚度(约20nm),对合金基体产生了优于以游离态存在的GP区、θ"、θ'或者其它盘片状的二元Al-Cu亚稳相的强化贡献:θH除了把主干T相的收紧作用向周围的基体空间传递和扩散外,由于抗基体滑移面更大,故对基体增强作用更大;由于方向更多,故对基体的强化作用显出各向同性的均匀性;由于不属于高硬性质点,所以仍可以位错切过方式提供给基体较好的塑韧性;总之,(T+θH)组合相优化了铝铜锰系(Al-Cu-Mn)合金的物相分子组合结构,为基体提供了高硬质点T相的绕过强化效应和高于游离态Al-Cu亚稳相组合的切过强化效应两种作用;所以,研究发挥这种优异的综合效应,必须把材料设计关注的重点从传统单纯对Al-Cu亚稳相组合转移出来,而集中在对(T+θH)组合相的催生效果上。
本发明配方设计作为主要技术手段之一,是使合金的晶态组合实现平均晶粒度<120微米的等轴晶前提下,还可实现合金晶粒内部(T+θH)组合相数量在1个/[μm]2以上。因此,主成分含量按重量百分比计:铂P:0.005%-0.05%, 锰Mn:≤2%,镉Cd:0.05%~0.5%,铜Cu:4.2%~8.0%且Cu≥0.8Mn+4.05%;路易斯酸碱对总量1%×10-4~2.0%,合金平均晶粒度<120微米,余量为铝Al,铂Pt加入,提高了控制臂的抗疲劳性能。
由于(T+θH)组合相的主干T相中铜锰元素的质量比约为0.8,而合金中在保证(T+θH)生成的同时也应该保证各级(GP区、θ"、θ'或者其它盘片相)Al-Cu二元弥散相的浓度和分布密度不降低,因此,把铜含量设计在超过其饱和溶解度以上的一个范围,同时保证必须有锰存在。在一般条件下,(T+θH)组合相的数量不足1个/[μm]2,所以很难被发现,本发明通过路易斯酸碱对的优化,可保证(T+θH)组合相的数量在1个/[μm]2以上,深度优化效果可达到3个/[μm]2以上。
根据材料强化理论——位错对质点的绕过和切过理论,材料的破坏过程首先是其中大颗粒质点的集中受力,然后是次一级的较小颗粒质点集中受力,然后是更小颗粒的质点受力,以次类推;当发生破坏时,综合抗力最弱的质点先破坏,综合抗力最强的质点最后破坏,只有当所有的颗粒都抵抗不住时,材料才发生宏观的破坏。
由于(T+θH)组合相与各级Al-Cu二元弥散相θ′、θ″、GPI区依次分别具有次微米级、亚纳米级和纳米级的晶格畸变作用,只要如本发明技术方案把基体中(T+θH)组合相的数量和分布密度提高,就能实现与Al-Cu二元弥散相在大小、数量和分布状态方面搭配相对均匀、结构紧凑,则其相互之间就会产生最强晶格畸变应力场(最大点阵失配度),同时又与基体整体完全共格或半共格,因此在整个晶粒三维空间中形成了一个立体弹塑性网阵,在整个晶粒内部产生了类似“钢筋混凝土”对建筑物结构增强作用的层级式强化结构(以下简称“类砼强化结构”),大大改善了合金的力学性能;这种在晶粒尺度范围内均匀分布的超弹塑性张力结构具有能够有效调动尽可能多的质点共同参与抵抗、分摊和吸收外部冲击动量(动静载荷)的能力,从而微观上具有强大的抗疲劳特性。
从前述可知,多样性的路易斯酸碱对,在铝合金中因具有纳米尺度超精微区域的分解、扰动、活化、重构和排除效应,从而使合金在凝固之前能够获得最大的分子物相组合结构优化的自我调整能力,建立了一种从精微结构(亚纳米级或次微米级质点:尺度10nm~<1μm)到微细结构(微米级颗粒:尺度1~10μm左右)再到晶态组合(亚微米级颗粒:尺度10~100μm左右)的层级化自我调整和完善通道,从而一方面解决了合金相图理论无法解决的熔体结构和凝固组织结构优化的问题,另一方面解决了对铝合金精炼、变质、除渣、除气等常规技术手段无法达到的亚微米态以下微观领域,对铝合金的创新设计和以铝代钢、以轻强结构普遍替代钢铁重强结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和产业价值。
另外,由于路易斯酸碱对能够提供给合金熔体更大的异类物质浓度,因此增大了熔体结晶过程的成分过冷度,导致晶核在更强结晶动力下快速越过临界尺寸,而在过冷的液体中自由成核和生长,形成具有各向同性和形状更接近于球形的等轴晶粒;由于等轴晶的这种缘于液体内部自由生长的内生机制,改变了平面晶、树枝晶、柱状晶等不规则晶体缘于铸造型腔的型壁生核、自外向液体内部单向延伸的生长方式,因此避免或减轻了合金的成分偏析、结晶粗大单向、宏观性能不均匀的缺陷,从而有效避免或减轻了合金的一些常见缺陷,如针孔、气孔、缩孔、缩松、偏析、粗大固溶体、高硬度化合物、裂纹等。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包括2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提示和说明,第二部分为具体实施例。
第一部分:提示和说明
一种替代QT400汽车控制臂的铝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1)在前述路易斯酸碱对、元素比例范围内,选定一组物质组合,确定重量比,根据需要配制的合金总量,推算出所需的每种物料的重量;
(2)往熔炼炉中加入铝锭或熔融铝液,加热并在700℃以上保温;
(3)加入锰Mn、镉Cd、铜Cu和铂Pt,搅拌,加入选定的路易斯酸碱对,或者加入选定的路易斯酸碱对组合,搅拌均匀;
(4)然后对上述合金熔体进行炉内精炼;
(5)精炼后除渣、静置、取样分析合金化学成分,根据分析结果调整化学成分至规定的偏差范围内;调温至650℃以上,合金液出炉,在线除气、除渣;
(6)半固态压铸造,是指合金液注入浇注系统内,在半固态时加压充型、凝固结晶。
所述半固态压铸成型,步骤如下:
1、熔炼,往熔炼炉中加入铝锭或熔融铝液,加热并在700℃以上保温;
2、合金化,加入锰Mn、镉Cd、铜Cu,搅拌,加入选定的路易斯酸碱对,或者加入选定的路易斯酸碱对组合,搅拌均匀;
3、然后对上述合金熔体进行炉内用精炼剂精炼;
4、精炼后除渣、静置、取样分析合金化学成分,根据分析结果调整化学成分至规定的偏差范围内;调温至650℃以上,合金液出炉,在线除气、除渣;
5、半固态压铸:是指合金液注入浇注系统内,在半固态时加压充型、凝固结晶。
6、保压凝固,在一定压力下保压凝固结晶。
7、开模取出产品,自然冷却,锯切冒口、打磨飞边;
8、外观质量检测:毛坯铸件在进行外观质量检验之前,应清理干净平整,非加工面的浇冒口应清理到铸件表面齐平;
9、内部质量检测;
10、固溶处理:将铸件完成粗加工和内外质量检测的毛坯送入固溶炉,进行560℃以下固溶处理,保温完成后立刻淬火,使用水冷或油冷;
11、时效强化:将完成固溶处理的铸件送入时效炉进行时效强化处理,在230℃以下时效强化,保温后,出炉自然冷却;
第二部分: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1、一种替代QT400的铝合金汽车控制臂材料组分重量百分比为:Cu:5.3%,Mn:1.0%,Cd:0.15%, C:0.08%,N:0.04%,Mg:0.03%,Co(CO)4 :0.015%,Na2TiO3:0.009,Pt:0.04%;
2、生产流程:熔炼→精炼→静置→浇注→加压成型→开模→清理→固溶→时效
3、熔体温度:>670℃;
4、模具预热温度:>350℃;
5、挤压压力:>5Mpa;
6、保压压力:<10Mpa;
7、保压时间:>30s;
8、热处理状态:T4-固溶加自然时效;
9、制品微观结构指标:金相组织为等轴晶,平均晶粒度80~100μm,晶粒内(T+θH)组合相数量5~7个/[μm]2
10、制品机械性能:抗力强度450Mpa, 屈服强度370Mpa, 断后延伸率19%,布氏硬度140。
实施例2
1、一种替代QT400的铝合金汽车控制臂材料组分重量百分比为:Cu:6.1%,Mn:0.7%,Cd:0.12%, C:0.06%,N:0.04%,Mg:0.02%,Co(CO)4 :0.01%,Na2TiO3:0.009,Pt:0.01%;
2、具体制造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3、制品微观结构指标:金相组织为等轴晶,平均晶粒度90~110μm,晶粒内(T+θH)组合相数量4~6个/[μm]2
4、制品机械性能:抗力强度430Mpa, 屈服强度350Mpa, 断后延伸率21%,布氏硬度136。
实施例3
1、一种替代QT400的铝合金汽车控制臂材料组分重量百分比为:Cu:7.1%,Mn:0.7%,Cd:0.12%, Co(CO)4 :0.018%,Pt:0.025%;
2、具体制造方法与实施例1相同;
3、制品微观结构指标:金相组织为等轴晶,平均晶粒度90~110μm,晶粒内(T+θH)组合相数量4~5个/[μm]2
4、制品机械性能:抗力强度420Mpa, 屈服强度335Mpa, 断后延伸率21%,布氏硬度134。

Claims (9)

1.一种替代QT400汽车控制臂的铝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主成分含量按重量百分比计:铂P:0.005%-0.05%, 锰Mn:≤2%,镉Cd:0.05%~0.5%,铜Cu:4.2%~8.0%且Cu≥0.8Mn+4.05%;路易斯酸碱对总量1%×10-4~2.0%,合金平均晶粒度<120微米,余量为铝A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替代QT400汽车控制臂的铝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合金晶粒为等轴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替代QT400汽车控制臂的铝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合金晶粒内亚纳米(T+θH)组合相数量达到≥1个/平方微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替代QT400汽车控制臂的铝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路易斯酸碱对为金属与配体结合而成的正、负离子体、复杂配体化合物、超大杂多化合物中的一种,或者一种以上混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替代QT400汽车控制臂的铝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金属与配体结合而成的正离子体、负离子体包含四羰合钴负离子体Co(CO)4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替代QT400汽车控制臂的铝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杂配体化合物或超大杂多化合物,钛酸钠Na2TiO3
7.根据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一种替代QT400汽车控制臂的铝合金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路易斯酸碱对,按元素添加量占Al基体重量百分比,范围为:C<0.1%,N<0.05%,Mg<0.05%,Co(CO)4 <0.02%,Na2TiO3<0.01。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替代QT400汽车控制臂的铝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1)在前述路易斯酸碱对、元素比例范围内,选定一组物质组合,确定重量比,根据需要配制的合金总量,推算出所需的每种物料的重量;
(2)往熔炼炉中加入铝锭或熔融铝液,加热并在700℃以上保温;
(3)加入锰Mn、镉Cd、铜Cu和铂Pt,搅拌,加入选定的路易斯酸碱对,或者加入选定的路易斯酸碱对组合,搅拌均匀;
(4)然后对上述合金熔体进行炉内精炼;
(5)精炼后除渣、静置、取样分析合金化学成分,根据分析结果调整化学成分至规定的偏差范围内;调温至650℃以上,合金液出炉,在线除气、除渣;
(6)半固态压铸造,是指合金液注入浇注系统内,在半固态时加压充型、凝固结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替代QT400汽车控制臂的铝合金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固态压铸,步骤如下:
①过滤后可浇注铸造;
②铸造前应将模具预热,用压缩空气将模具型腔吹干净;
③采取自动浇注,从炉内舀取合金液倒入盛锭筒,将盛锭筒移动到模具浇口,分速控制挤压速度,将盛锭筒中的合金液推到模具内,半固态时提高压力成型,保压凝固结晶;
④开模取出产品,自然冷却,锯切冒口、打磨飞边;
⑤外观质量检测:毛坯铸件在进行外观质量检验之前,应清理干净平整,非加工面的浇冒口应清理到铸件表面齐平;
⑥内部质量检测;
⑦固溶处理:将铸件完成粗加工和内外质量检测的毛坯送入固溶炉,进行560℃以下固溶处理,保温完成后立刻淬火,使用水冷或油冷;
⑧时效强化:将完成固溶处理的铸件送入时效炉进行时效强化处理,在230℃以下时效强化,保温后,出炉自然冷却;
⑨取样分析测试验证;
⑩实用性能验证。
CN201610493038.6A 2016-06-29 2016-06-29 一种替代qt400汽车控制臂的铝合金材料及其半固态压铸成型方法 Active CN1059369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93038.6A CN105936995B (zh) 2016-06-29 2016-06-29 一种替代qt400汽车控制臂的铝合金材料及其半固态压铸成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493038.6A CN105936995B (zh) 2016-06-29 2016-06-29 一种替代qt400汽车控制臂的铝合金材料及其半固态压铸成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36995A true CN105936995A (zh) 2016-09-14
CN105936995B CN105936995B (zh) 2019-03-08

Family

ID=568722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493038.6A Active CN105936995B (zh) 2016-06-29 2016-06-29 一种替代qt400汽车控制臂的铝合金材料及其半固态压铸成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936995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90656A (zh) * 2018-06-14 2018-11-13 安庆市汇通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推力杆及其制造方法
CN113403512A (zh) * 2021-06-03 2021-09-17 辽宁银捷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耐热铸造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709527A (en) * 1951-09-25 1954-05-26 Fulmer Res Inst Ltd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aluminium-base copper-containing alloys and the heat treatment thereof
CN101994032A (zh) * 2009-08-27 2011-03-30 贵州华科铝材料工程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Be-Nb-RE高强耐热铝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21434A (zh) * 2009-09-21 2011-04-20 贵州华科铝材料工程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以C变质的Nb-RE高强耐热铝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08463A (zh) * 2010-01-29 2011-06-29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一种适合于结构件制造的铝合金制品及制备方法
CN102978475A (zh) * 2012-11-09 2013-03-20 安徽欣意电缆有限公司 Al-Fe-Pt-RE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电力电缆
CN103131879A (zh) * 2011-11-29 2013-06-05 贵州铝厂 一种铝合金变质处理方法
CN103302265A (zh) * 2013-06-17 2013-09-18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过共晶铝硅合金管材的制备方法
CN103526084A (zh) * 2013-09-29 2014-01-22 宁波东浩铸业有限公司 一种硅油离合器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709527A (en) * 1951-09-25 1954-05-26 Fulmer Res Inst Ltd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aluminium-base copper-containing alloys and the heat treatment thereof
CN101994032A (zh) * 2009-08-27 2011-03-30 贵州华科铝材料工程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Be-Nb-RE高强耐热铝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21434A (zh) * 2009-09-21 2011-04-20 贵州华科铝材料工程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以C变质的Nb-RE高强耐热铝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08463A (zh) * 2010-01-29 2011-06-29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一种适合于结构件制造的铝合金制品及制备方法
CN103131879A (zh) * 2011-11-29 2013-06-05 贵州铝厂 一种铝合金变质处理方法
CN102978475A (zh) * 2012-11-09 2013-03-20 安徽欣意电缆有限公司 Al-Fe-Pt-RE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和电力电缆
CN103302265A (zh) * 2013-06-17 2013-09-18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过共晶铝硅合金管材的制备方法
CN103526084A (zh) * 2013-09-29 2014-01-22 宁波东浩铸业有限公司 一种硅油离合器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90656A (zh) * 2018-06-14 2018-11-13 安庆市汇通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推力杆及其制造方法
CN113403512A (zh) * 2021-06-03 2021-09-17 辽宁银捷装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耐热铸造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936995B (zh) 2019-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19621A (zh) 一种替代qt450汽车刹车泵壳体的铝合金材料及其熔模铸造成型方法
CN105970010B (zh) 一种替代qt400轻型汽车转向器的铝合金材料及其重力铸造方法
CN105936995A (zh) 一种替代qt400汽车控制臂的铝合金材料及其半固态压铸成型方法
CN105937002B (zh) 一种替代qt600轧辊的铝合金材料及其喷射成型方法
CN106119620A (zh) 一种替代qt500铝合金差速器材料及其重力铸造成型方法
CN105937000B (zh) 一种替代qt400船柱的铝合金材料及其离心铸造方法
CN105936999B (zh) 一种替代qt450哈夫管的铝合金材料及其重力铸造方法
CN105936997A (zh) 一种替代qt500汽车桥壳的铝合金材料及其低压铸造成型方法
CN105970052B (zh) 一种替代qt500重型客车转向器的铝合金材料及其砂型铸造方法
CN105936996B (zh) 一种替代qt500汽车轮毂的铝合金材料及其液态模锻成型方法
CN105936991B (zh) 一种替代qt500汽车连杆的铝合金材料及挤压铸造成型方法
CN105936998B (zh) 一种替代qt450汽车涡轮增压器壳体的铝合金材料及其砂型铸造成型方法
CN106119634A (zh) 一种替代qt500过滤器的铝合金材料及其重力铸造方法
CN105970042A (zh) 一种替代qt450织机平衡块的铝合金材料及其金属型重力铸造方法
CN106167869A (zh) 一种替代qt500织机喷气件的铝合金材料及其金属型重力铸造方法
CN105970054A (zh) 一种替代球铁qt450真空单销卡箍的铝合金材料及其砂型铸造方法
CN106119635A (zh) 一种替代qt400铝合金飞轮制动钳材料及其重力铸造成型方法
CN105970055B (zh) 一种替代qt450空气帽的铝合金材料及其离心铸造方法
CN105937004B (zh) 一种替代qt500高压方法兰的铝合金材料及其重力铸造方法
CN105970051B (zh) 一种替代qt600大功率卡车转向器的铝合金材料及其砂型铸造方法
CN105970048B (zh) 一种替代qt500农机全静液压驱动装置的铝合金材料及其液态模锻铸造方法
CN105970029B (zh) 一种替代qt400起重导轨系统的铝合金材料及其挤压成型方法
CN105970043B (zh) 一种替代qt500法兰过滤器的铝合金材料及其高压铸造方法
CN106065446B (zh) 一种替代qt400井盖的铝合金材料及其砂型铸造方法
CN105970049B (zh) 一种替代qt500起重吊钩的铝合金材料及其高压铸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