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10360A - 空调系统及其防凝露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空调系统及其防凝露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910360A CN105910360A CN201610390362.5A CN201610390362A CN105910360A CN 105910360 A CN105910360 A CN 105910360A CN 201610390362 A CN201610390362 A CN 201610390362A CN 105910360 A CN105910360 A CN 10591036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witch
- indoor
- temperature
- heat exchanging
- pipeli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9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8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3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4134 energy con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6200 vaporiz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12 coagul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750 conditio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634 frag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163 sequencing techniqu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B49/02—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compression type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 F25B49/022—Compressor control arrangemen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1—Indoor unit or outdoor unit with auxiliary heat exchanger not forming part of the indoor or outdoor unit
- F25B2313/0212—Indoor unit or outdoor unit with auxiliary heat exchanger not forming part of the indoor or outdoor unit the auxiliary heat exchanger being only used during dehumidify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储能装置、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一湿度传感器、控制器,其中,室内机和室外机通过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相连,且在第一管路上设置第一开关,在第二管路上设置第二开关;储能装置包括储能室和第一换热管路,且在第一换热管路上设置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储能室可与流经第一换热管路的冷媒进行热交换以储存交换的能量;在制冷运行时,控制器根据室内回风温度、室内回风湿度和室内送风温度对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进行控制。该空调系统可以预防发生凝露,并达到节能的目的。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空调系统的防凝露控制方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器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系统,以及一种空调系统的防凝露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空调器在恶劣的环境下使用,尤其在低湿的环境下很容易造成空调器的凝露。引起凝露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蒸发器偏流,过冷等。对于在过冷情况下,由于蒸发器上面温度过低,与室内空气(温度相对较高)相遇之后,就会形成一个冷凝过程,从而导致凝露的出现。现有防凝露技术主要是通过检测空调器的出风口温度以此与空气露点温度进行比较,判断空调器是否有凝露的可能性,以此来开启防凝露功能,目前通用的防凝露功能的实现是:在空调器室内机安装电加热装置,当检测有可能凝露时,就会开启电加热,以此来防止凝露。这种防凝露的方法会造成空调器耗电量增加,同时一部分冷量直接损失,从用户的角度是不值得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需要提出一种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可以防止凝露现象的出现。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空调系统的防凝露控制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一方面提出的空调系统包括:室内机和室外机,所述室内机和所述室外机通过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相连,冷媒通过所述室外机、所述第一管路、所述第二管路和所述室内机进行循环,且在所述第一管路上设置第一开关,在所述第二管路上设置第二开关;储能装置,所述储能装置包括储能室和第一换热管路,所述第一换热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路相连,所述第一换热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路相连,且在所述第一换热管路的一端设置第三开关以及在所述第一换热管的另一端设置第四开关,所述储能室可与流经所述第一换热管路的冷媒进行热交换以储存交换的能量;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一湿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回风温度,所述第一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回风湿度,以及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送风温度;和控制器,在制冷运行时,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室内回风温度、所述室内回风湿度和所述室内送风温度对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所述第三开关和所述第四开关进行控制。
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通过在室内机与室外机之间增加储能装置,控制器根据室内回风温度、室内回风湿度和室内送风温度对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进行控制,即通过储能装置调节进入室内冷量的多少,从而可以避免室内过冷造成凝露,与设置电加热装置实现防凝露功能相比,更加节能。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管的一端通过第一三通连接所述第一管路,所述第一换热管的另一端通过第二三通连接所述第二管路。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室内机的回风口,所述第一湿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室内机的回风口,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室内机的送风口。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能装置还包括第二换热管路,所述第二换热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路相连,所述第二换热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路相连,且在所述第二换热管路的一端设置第五开关以及在所述第二换热管路的另一端设置第六开关,以及在所述第二换热管路上设置冷媒泵,所述冷媒泵用于驱动冷媒流经所述第二换热管路,且流经所述第二换热管路的冷媒可与所述储能室进行热交换。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提出一种空调系统的防凝露控制方法,其中,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室内机、室外机、储能装置、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一湿度传感器和控制器、以及连接所述室内机和所述室外机的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设置在所述第一管路的第一开关和设置在所述第二管路的第二开关,所述储能装置包括储能室和第一换热管路以及设置在第一换热管路的一端的第三开关和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管的另一端的第四开关,其中,所述第一换热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管路,所述第一换热管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管路,所述防凝露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室内回风温度,通过所述第一湿度传感器检测室内回风湿度,以及通过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室内送风温度;以及在制冷运行时,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室内回风温度、所述室内回风湿度和所述室内送风温度对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所述第三开关和所述第四开关进行控制。
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防凝露控制方法,基于在室内机与室外机之间增加储能装置的架构,控制器根据室内回风温度、室内回风湿度和室内送风温度对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和所述第四开关进行控制,即通过储能装置调节进入室内冷量的多少,从而可以避免室内过冷造成凝露,与设置电加热装置实现防凝露功能相比,更加节能。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室内回风温度、所述室内回风湿度和所述室内送风温度对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所述第三开关和所述第四开关进行控制,进一步包括: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室内回风温度和所述室内回风湿度获得室内的露点温度;以及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室内送风温度与所述露点温度的差值控制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所述第二开关、所述第三开关和所述第四开关的开度。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室内送风温度与所述露点温度的差值控制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所述第二开关、所述第三开关和所述第四开关的开度,进一步包括:如果所述室内送风温度与所述露点温度的差值小于预设温差值,所述控制器分别控制所述第三开关和所述第四开关的开度增加且分别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的开度减小,以减少进入所述室内机的冷媒量,从而可以避免过冷造成凝露。
或者,如果所述室内送风温度与所述露点温度的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差值,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所述第三开关和所述第四开关的开度分别维持当前开度,空调系统正常运行。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储能装置还包括第二换热管路、设置在所述第二换热管路的一端的第五开关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换热管路的另一端的第六开关、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换热管路上的冷媒泵,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控制器获取室内温度;以及如果所述室内温度小于预设温度,所述控制器对所述第五开关、所述第六开关和所述冷媒泵进行控制,以使所述冷媒泵驱动冷媒流经所述第二换热管路并输出至所述室内机,将储存的能量提供至室内,可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防凝露控制方法的流程图;以及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防凝露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
空调系统100,
室内机10和室外机20、储能装置30,第一管路1和第二管路2,第一开关41和第二开关42,储能室31和第一换热管路32,第三开关33和第四开关34,第二换热管路35,第五开关36,第六开关37,冷媒泵3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空调系统。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框图,如图1所示,该空调系统100包括室内机10和室外机20、储能装置30、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一湿度传感器以及控制器(未在图中标示)。
其中,如图1所示,室内机10和室外机20通过第一管路1和第二管路2相连,冷媒通过室外机20、第一管路1、第二管路2和室内机10进行循环。例如,在制冷运行时,室外机20的压缩机泵出高温高压的冷媒,高温高压的冷媒经过室外换热器与外界进行换热成为低温高压的冷媒,进而冷媒经过节流部件输出以形成低温低压的冷媒,低温低压的冷媒经过第一管路1输入室内机10,与室内机10中的室内换热器进行换热以吸收室内的热量,进而室内机10输出的冷媒通过第二管路2回流至室外机20的压缩机,如此循环,从而实现制冷。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在第一管路1上设置第一开关41,在第二管路2上设置第二开关42,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控制第一开关41和第二开关42的开度可以调节进入室内机10的冷量。
参照图1所示,储能装置30包括储能室31和第一换热管路32,第一换热管路32的一端与第一管路1相连,第一换热管路32的另一端与第二管路2相连,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换热管路32的一端通过第一三通01连接第一管路1,第一换热管路3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三通02连接第二管路2。且在第一换热管路32的一端设置第三开关33以及在第一换热管32的另一端设置第四开关34,储能室31可与流经第一换热管路31的冷媒进行热交换以储存交换的能量。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控制第三开关33和第四开关34可以使得室内机10与室外机20之间循环的冷媒流经第一换热管路32,进而调节第三开关33和第四开关34的开度可以调节流经第一换热管路32的冷媒量。
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回风温度,第一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回风湿度,以及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送风温度。具体地,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温度传感器可以设置在室内机10的回风口,第一湿度传感器可以设置在室内机10的回风口,第二温度传感器可以设置在室内机10的送风口。
在制冷运行时,控制器可以根据室内回风温度、室内回风湿度和室内送风温度判断室内机10是否存在发生凝露的可能,进而对第一开关41、第二开关42、第三开关33和第四开关34进行控制。例如,在存在发生凝露的可能时,即在判断室内过冷时,控制器调节第一开关41、第二开关42、第三开关33和第四开关34的开度,使得部分冷媒流经第一换热管路31,使得该部分冷媒在第一换热管路31和室外机20之间循环,而不进入室内机10与室外机20的循环路径,进而储能室31与第一换热管路31进行热交换,相当于储能装置30将室内多余的冷量储存起来,也就是,通过储能装置30的旁通作用将可能造成凝露的那部分能量转移到储能室31内储存,以减少进入室内机10的冷量,从而可以保证室内送风温度不会过低,避免造成室内过冷而发生凝露。
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100,通过在室内机10与室外机20之间增加储能装置20,控制器根据室内回风温度、室内回风湿度和室内送风温度对第一开关41、第二开关42、第三开关33和第四开关34进行控制,即通过储能装置20调节进入室内冷量的多少,从而可以避免室内过冷造成凝露,与设置电加热装置实现防凝露功能相比,更加节能。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100的防凝露原理进一步说明。
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以及湿度传感器检测室内回风温度和回风湿度以及室内送风温度,控制器进一步根据室内回风温度和室内回风湿度获得室内的露点温度,例如,控制器预存有温度-湿度与露点温度的经验数据曲线,根据获取的回风温度和室内回风湿度通过查询数据曲线获得对应的室内的露点温度。进而控制器根据室内送风温度与露点温度的差值控制第一开关41、第二开关42、第三开关33和第四开关34的开度,以调节进入室内机10的冷量。
其中,控制器在室内送风温度与露点温度的差值小于预设温差值时,分别控制第三开关33和第四开关34的开度增加且分别控制第一开关41和第二开关42的开度减小,以减少进入室内机10的冷媒量。具体地,将室内送风温度和室内的露点温度的温差与预设温差初始值进行比较,如果该温差小于预设温差值,说明目前空调系统100存在发生凝露的危险,也就是说明室内侧处于过冷状态,因此储能装置30需要开启以将室内多余的冷量储存起来,即控制器控制第三开关33和第四开关34的开度增加,以使进入储能装置30与室外机20的循环路径的冷媒增加,而控制第一开关41和第二开关42的开度减小,以减少进入室内机10与室外机20的循环路径的冷媒量,以此来控制送入室内的冷量,以保证室内送风温度始终高于露点温度,从而可以防止凝露的发生。
或者,在室内送风温度与露点温度的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差值时,说明此时空调系统100没有发生凝露的危险,控制器控制第一开关41、第二开关42、第三开关33和第四开关34的开度分别维持当前开度,室内机10、室外机20和储能装置30正常运行。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参照图2所示,储能装置20还可以包括第二换热管路35,第二换热管路35的一端与第一管路1相连,第二换热管路35的另一端与第二管路2相连,例如第二换热管路35的一端通过第三三通03连接第一管路1,第二换热管35的另一端通过第四三通04连接第二管路2。且在第二换热管路35的一端设置第五开关36以及在第二换热管路35的另一端设置第六开关37。以及在第二换热管路35上设置冷媒泵38,冷媒泵38用于驱动冷媒流经第二换热管路35,且流经第二换热管路35的冷媒可与储能室31进行热交换,从而可以将储能室31储存的能量输出。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器还用于在室内温度小于预设温度时,对第五开关36、第六开关37和冷媒泵38进行控制以使流经第二换热管路35的冷媒输出至室内机10。具体地,参照图2所示,在需要的时候,例如室内的冷量不够时,控制器控制第五开关36和第六开关37的开度,并控制冷媒泵38启动,以使冷媒流经第二换热管路35,并输出至室内机10,相当于,第二换热管路35与室内机10构成一个冷媒的循环路径,从而流经第二换热管路35的冷媒可以获取储能室31内储存的能量,进而将能量传输至室内机10,也就是说,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将储能装置30储存的能量供给室内,满足室内需求,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控制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对各个开关的开度进行控制。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储能装置30调节进入室内侧冷量的多少来控制送风温度,以保证室内送风温度始终高于露点温度,从而可以预防凝露的发生,同时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将储能装置30储存的能量提供给室内,达到节能的目的。
总之,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100,通过在室内机10和室外机20之间设置储能装置30,通过储能装置30来调节室内功能,达到防凝露控制和节能的目的。
基于上述方面实施例的空调系统,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防凝露控制方法。
其中,空调系统包括室内机、室外机、储能装置、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一湿度传感器和控制器、以及连接室内机和室外机的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设置在第一管路的第一开关和设置在第二管路的第二开关,储能装置包括储能室和第一换热管路以及设置在第一换热管路的一端的第三开关和设置在第一换热管的另一端的第四开关,其中,第一换热管的一端连接第一管路,第一换热管路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管路。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防凝露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防凝露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室内回风温度,通过第一湿度传感器检测室内回风湿度,以及通过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室内送风温度。
S2,在制冷运行时,控制器根据室内回风温度、室内回风湿度和室内送风温度对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进行控制。
具体地,控制器可以根据室内回风温度、室内回风湿度和室内送风温度判断室内机是否存在发生凝露的可能,例如,在存在发生凝露的可能时,即在判断室内过冷时,控制器调节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的开度,使得部分冷媒流经第一换热管路,使得该部分冷媒在第一换热管路和室外机之间循环,而不进入室内机与室外机的循环路径,进而储能室与第一换热管路进行热交换,相当于储能装置将室内多余的冷量储存起来,也就是,通过储能装置的旁通作用将可能造成凝露的那部分能量转移到储能室内储存,以减少进入室内机的冷量,从而可以保证室内送风温度不会过低,避免造成室内过冷而发生凝露。
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防凝露控制方法,基于在室内机与室外机之间增加储能装置的架构,控制器根据室内回风温度、室内回风湿度和室内送风温度对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和所述第四开关进行控制,即通过储能装置调节进入室内冷量的多少,从而可以避免室内过冷造成凝露,与设置电加热装置实现防凝露功能相比,更加节能。
具体地,控制器根据室内回风温度和室内回风湿度获得室内的露点温度,并根据室内送风温度与露点温度的差值控制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的开度。
其中,如果室内送风温度与露点温度的差值小于预设温差值,说明目前空调系统存在发生凝露的危险,也就是说明室内侧处于过冷状态,控制器分别控制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的开度增加且分别控制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的开度减小,以减少进入室内机的冷媒量,并使储能室吸收流经第一换热管路的冷媒的能量。
如果室内送风温度与露点温度的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差值,说明此时空调系统没有发生凝露的危险,控制器控制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的开度分别维持当前开度,室内机、室外机和储能装置正常运行。
如图4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空调系统的防凝露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包括:
S100,控制空调系统正常制冷运行。
S200,获取室内回风温度和室内回风湿度以及室内送风温度,并根据室内回风温度和室内回风湿度计算室内露点温度。
S300,判断送风温度与露点温度的差值是否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差值,如果是,则进入步骤S400,否则进入步骤S500。
S400,控制第三开关、第四开关、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保持当前工作开度,即室内机、室外机和储能装置正常运行。
S500,控制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的开度增加并控制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的开度减小,即空调系统的供冷减少,储能装置的储能增加。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储能装置还包括第二换热管路、设置在第二换热管路的一端的第五开关和设置在第二换热管路的另一端的第六开关、以及设置在第二换热管路上的冷媒泵,上述方法还包括:控制器获取室内温度;如果室内温度小于预设温度,控制器对第五开关、第六开关和冷媒泵进行控制,以使冷媒泵驱动冷媒流经第二换热管路并输出至室内机。其中,流经第二换热管路的冷媒可与储能室进行热交换,从而可以将储能室储存的能量输出至室内。具体地,在需要的时候,例如室内的冷量不够时,控制器控制第五开关和第六开关的开度,并控制冷媒泵启动,以使冷媒流经第二换热管路,并输出至室内机,相当于,第二换热管路与室内机构成一个冷媒的循环路径,从而流经第二换热管路的冷媒可以获取储能室内储存的能量,进而将能量传输至室内机,也就是说,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将储能装置储存的能量供给室内,满足室内需求,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发明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在流程图中表示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逻辑和/或步骤,例如,可以被认为是用于实现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的定序列表,可以具体实现在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中,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如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包括处理器的系统或其他可以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取指令并执行指令的系统)使用,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就本说明书而言,"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任何可以包含、存储、通信、传播或传输程序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的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的更具体的示例(非穷尽性列表)包括以下:具有一个或多个布线的电连接部(电子装置),便携式计算机盘盒(磁装置),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辑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速存储器),光纤装置,以及便携式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另外,计算机可读介质甚至可以是可在其上打印所述程序的纸或其他合适的介质,因为可以例如通过对纸或其他介质进行光学扫描,接着进行编辑、解译或必要时以其他合适方式进行处理来以电子方式获得所述程序,然后将其存储在计算机存储器中。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例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8)
1.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室内机和室外机,所述室内机和所述室外机通过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相连,冷媒通过所述室外机、所述第一管路、所述第二管路和所述室内机进行循环,且在所述第一管路上设置第一开关,在所述第二管路上设置第二开关;
储能装置,所述储能装置包括储能室和第一换热管路,所述第一换热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路相连,所述第一换热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路相连,且在所述第一换热管路的一端设置第三开关以及在所述第一换热管的另一端设置第四开关,所述储能室可与流经所述第一换热管路的冷媒进行热交换以储存交换的能量;
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一湿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回风温度,所述第一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回风湿度,以及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室内送风温度;和
控制器,在制冷运行时,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室内回风温度、所述室内回风湿度和所述室内送风温度对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所述第三开关和所述第四开关进行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管的一端通过第一三通连接所述第一管路,所述第一换热管的另一端通过第二三通连接所述第二管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室内机的回风口,所述第一湿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室内机的回风口,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室内机的送风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装置还包括第二换热管路,所述第二换热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路相连,所述第二换热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路相连,且在所述第二换热管路的一端设置第五开关以及在所述第二换热管路的另一端设置第六开关,以及在所述第二换热管路上设置冷媒泵,所述冷媒泵用于驱动冷媒流经所述第二换热管路,且流经所述第二换热管路的冷媒可与所述储能室进行热交换。
5.一种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空调系统的防凝露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凝露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室内回风温度,通过所述第一湿度传感器检测室内回风湿度,以及通过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室内送风温度;以及
在制冷运行时,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室内回风温度、所述室内回风湿度和所述室内送风温度对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所述第三开关和所述第四开关进行控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凝露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室内回风温度、所述室内回风湿度和所述室内送风温度对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所述第三开关和所述第四开关进行控制,进一步包括: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室内回风温度和所述室内回风湿度获得室内的露点温度;以及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室内送风温度与所述露点温度的差值控制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所述第二开关、所述第三开关和所述第四开关的开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凝露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室内送风温度与所述露点温度的差值控制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所述第二开关、所述第三开关和所述第四开关的开度,进一步包括:
如果所述室内送风温度与所述露点温度的差值小于预设温差值,所述控制器分别控制所述第三开关和所述第四开关的开度增加且分别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的开度减小,以减少进入所述室内机的冷媒量;或者
如果所述室内送风温度与所述露点温度的差值大于或等于预设温差值,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开关、所述第二开关、所述第三开关和所述第四开关的开度分别维持当前开度。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凝露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装置还包括第二换热管路、设置在所述第二换热管路的一端的第五开关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换热管路的另一端的第六开关、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换热管路上的冷媒泵,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控制器获取室内温度;以及
如果所述室内温度小于预设温度,所述控制器对所述第五开关、所述第六开关和所述冷媒泵进行控制,以使所述冷媒泵驱动冷媒流经所述第二换热管路并输出至所述室内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390362.5A CN105910360B (zh) | 2016-06-01 | 2016-06-01 | 空调系统及其防凝露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390362.5A CN105910360B (zh) | 2016-06-01 | 2016-06-01 | 空调系统及其防凝露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910360A true CN105910360A (zh) | 2016-08-31 |
CN105910360B CN105910360B (zh) | 2018-08-17 |
Family
ID=567433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390362.5A Active CN105910360B (zh) | 2016-06-01 | 2016-06-01 | 空调系统及其防凝露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910360B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631464A (zh) * | 2017-09-13 | 2018-01-2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换热器组件及其设计方法、空调器 |
CN108105965A (zh) * | 2018-01-23 | 2018-06-01 | 广东海悟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出风湿度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9059334A (zh) * | 2018-07-18 | 2018-12-21 |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可读存储介质 |
CN109489195A (zh) * | 2018-10-24 | 2019-03-19 | 武汉海尔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
CN109668292A (zh) * | 2018-12-24 | 2019-04-23 | 深圳市深蓝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机架空调防凝露方法及装置 |
CN111947379A (zh) * | 2020-08-10 | 2020-11-17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有效利用能量的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
CN115076975A (zh) * | 2022-05-16 | 2022-09-20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用于换热系统控制的方法及装置、换热系统、存储介质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387421Y (zh) * | 1998-12-18 | 2000-07-12 | 戴天忠 | 一种分体式空调 |
JP2007010288A (ja) * | 2005-07-04 | 2007-01-18 | Jfe Engineering Kk | 既設ヒートポンプ式空調装置の冷暖房能力増強方法、蓄熱ユニット装置および該装置を用いたヒートポンプ式空調装置 |
CN200961918Y (zh) * | 2006-04-04 | 2007-10-17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冰蓄冷机组和使用该冰蓄冷机组的空调系统 |
CN101476759A (zh) * | 2008-12-29 | 2009-07-08 | 中国包装和食品机械总公司 | 一种制冷设备及其制冷时相对湿度控制方法 |
US20100000243A1 (en) * | 2007-01-10 | 2010-01-07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Refrigeratio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
CN201652661U (zh) * | 2010-04-23 | 2010-11-24 | 长沙麦融高科有限公司 | 相变储能式空气处理机组 |
CN204593712U (zh) * | 2015-05-07 | 2015-08-26 | 卢奕铭 | 家用冰蓄冷空调 |
-
2016
- 2016-06-01 CN CN201610390362.5A patent/CN10591036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387421Y (zh) * | 1998-12-18 | 2000-07-12 | 戴天忠 | 一种分体式空调 |
JP2007010288A (ja) * | 2005-07-04 | 2007-01-18 | Jfe Engineering Kk | 既設ヒートポンプ式空調装置の冷暖房能力増強方法、蓄熱ユニット装置および該装置を用いたヒートポンプ式空調装置 |
CN200961918Y (zh) * | 2006-04-04 | 2007-10-17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冰蓄冷机组和使用该冰蓄冷机组的空调系统 |
US20100000243A1 (en) * | 2007-01-10 | 2010-01-07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Refrigeratio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
CN101476759A (zh) * | 2008-12-29 | 2009-07-08 | 中国包装和食品机械总公司 | 一种制冷设备及其制冷时相对湿度控制方法 |
CN201652661U (zh) * | 2010-04-23 | 2010-11-24 | 长沙麦融高科有限公司 | 相变储能式空气处理机组 |
CN204593712U (zh) * | 2015-05-07 | 2015-08-26 | 卢奕铭 | 家用冰蓄冷空调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631464A (zh) * | 2017-09-13 | 2018-01-26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换热器组件及其设计方法、空调器 |
CN108105965A (zh) * | 2018-01-23 | 2018-06-01 | 广东海悟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出风湿度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8105965B (zh) * | 2018-01-23 | 2024-01-26 | 广东海悟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出风湿度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9059334A (zh) * | 2018-07-18 | 2018-12-21 |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可读存储介质 |
CN109489195A (zh) * | 2018-10-24 | 2019-03-19 | 武汉海尔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空调器 |
CN109668292A (zh) * | 2018-12-24 | 2019-04-23 | 深圳市深蓝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机架空调防凝露方法及装置 |
CN111947379A (zh) * | 2020-08-10 | 2020-11-17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有效利用能量的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装置 |
CN115076975A (zh) * | 2022-05-16 | 2022-09-20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用于换热系统控制的方法及装置、换热系统、存储介质 |
CN115076975B (zh) * | 2022-05-16 | 2024-11-15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用于换热系统控制的方法及装置、换热系统、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910360B (zh) | 2018-08-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910360A (zh) | 空调系统及其防凝露控制方法 | |
CN103890503B (zh) | 热泵热水器中的制冷剂充注量管理 | |
CN103245008B (zh) | 用于电动车的空调 | |
CN109405365A (zh) | 冷媒循环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空气调节装置 | |
KR101713546B1 (ko) | 일체형 환기 및 냉난방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환기 및 냉난방방법 | |
CN104596032A (zh) | 空调器及其除霜控制方法 | |
US11512879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rge compensator reheat valve | |
CN107559956A (zh) | 新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US10006670B2 (en) | Method for managing a refrigerant charge in a multi-purpose HVAC system | |
KR101223199B1 (ko) | 환기 및 냉난방 일체형 시스템 | |
CN107192026A (zh) |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0388732A (zh) |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0793096A (zh) | 一种空调机组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 |
CN113137673A (zh) | 空调及用于空调除湿控制的方法、装置 | |
CN106940057A (zh) | 空调器和空调器的运行方法 | |
CN213020401U (zh) | 一种制热除霜空气源热水泵 | |
KR101716320B1 (ko) | 공간 절약형 냉방장치 | |
KR102450047B1 (ko) | 에너지 절감형 항온항습 공조시스템 | |
US11143417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tion of water re-evaporation in a dedicated dehumidifier/water heater | |
CN110736142B (zh) | 一种空调器及其不降温快速除湿控制方法 | |
CN103542469A (zh) | 温湿独立控制空调系统与方法 | |
CN107166595A (zh) |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0822614A (zh) | 新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1660851A (zh) | 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KR101561133B1 (ko) | 제습 기능이 구비된 냉난방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