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902029A - 角度调整配件以及沙发 - Google Patents
角度调整配件以及沙发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902029A CN105902029A CN201610100054.4A CN201610100054A CN105902029A CN 105902029 A CN105902029 A CN 105902029A CN 201610100054 A CN201610100054 A CN 201610100054A CN 105902029 A CN105902029 A CN 10590202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rts
- wedge
- gear part
- mentioned
- toot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17/00—Sofas; Couches; Beds
- A47C17/04—Seating furniture, e.g. sofas, couches, settees, or the like, with movable parts changeable to beds; Chair beds
- A47C17/12—Seating furniture, e.g. sofas, couches, settees, or the like, with movable parts changeable to beds; Chair beds changeable to beds by tilting or extending the arm-rest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17/00—Sofas; Couches; Beds
- A47C17/86—Parts or detai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ds, sofas or couches not fully covered by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A47C17/02 - A47C17/84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1/00—Chairs adapted for special purposes
- A47C1/02—Reclining or easy chairs
- A47C1/022—Reclining or easy chairs having independently-adjustable supporting parts
- A47C1/024—Reclining or easy chairs having independently-adjustable supporting parts the parts, being the back-rest, or the back-rest and seat unit, having adjustable and lockable inclination
- A47C1/026—Reclining or easy chairs having independently-adjustable supporting parts the parts, being the back-rest, or the back-rest and seat unit, having adjustable and lockable inclination by means of peg-and-notch or pawl-and-ratchet mechanism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17/00—Sofas; Couches; Beds
- A47C17/04—Seating furniture, e.g. sofas, couches, settees, or the like, with movable parts changeable to beds; Chair bed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20/00—Head-, foot- or like rests for beds, sofas or the like
- A47C20/04—Head-, foot- or like rests for beds, sofas or the like with adjustable inclination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7/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hairs or stools
- A47C7/36—Supports for the head or the back
- A47C7/38—Supports for the head or the back for the head, e.g. detachabl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7/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hairs or stools
- A47C7/36—Supports for the head or the back
- A47C7/40—Supports for the head or the back for the back
- A47C7/402—Supports for the head or the back for the back adjustable in height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C—CHAIRS; SOFAS; BEDS
- A47C7/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hairs or stools
- A47C7/54—Supports for the arm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ursing (AREA)
- Dentistry (AREA)
- Chairs For Special Purposes, Such As Reclining Chai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减少随摆动而发生的嘀嗒嘀嗒的噪音的角度调整配件。上述角度调整配件,使第1部件1与具有齿轮部4的第2部件2可摆动地枢轴连结,并具有浮动楔部件6,上述浮动楔部件6具有能够与齿轮部4啮合的齿面7,上述角度调整配件使第2部件2能够相对第1部件1向一个方向A相对摆动,并且对其向另一方向B的相对摆动进行限制。尤其是,上述角度调整配件具有非接触游离保持机构10,在向一个方向A摆动时,上述非接触游离保持机构10能够使浮动楔部件6的齿面7与齿轮部4非接触地游离并保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角度调整配件以及沙发。
背景技术
以往,有人提出一种角度调整配件,其中,能够使第1部件、第2部件向一个方向相对摆动,同时,通过浮动楔部件的楔作用,对第1部件、第2部件向另一方向的相对摆动进行限制(参照专利文件1)。
专利文件1:日本专利第5514753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专利文件1所述的角度调整配件中,浮动楔部件由于弹性板簧部件的弹性施力而时常被推压于齿轮部。因此,在使第2部件相对第1部件向一个方向摆动的情况下,当浮动楔部件越过齿轮部时,浮动楔部件的齿面会与齿轮部发生碰撞,并产生嘀嗒嘀嗒的噪音。
例如,在如本申请的图10所示的沙发中,头枕部48通过角度调整配件3而安装于背部46的上边缘。因此,存在以下缺点:在对头枕部48的倾斜角度进行调整的情况下,如果坐在座位部47的人的耳边响起来自角度调整配件3的嘀嗒嘀嗒的噪音,将会十分刺耳。
此外,在无腿座椅和(折叠式)床等中也存在同样的情况。它们中也存在如下问题:在对进行起立、倾倒动作的背部、头枕部、倾动床部等的倾斜角度进行调整的情况下,如果从对它们可摆动地枢轴支承的角度调整配件中产生嘀嗒嘀嗒等噪音,将会十分刺耳。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进行摆动操作时,能够减少嘀嗒嘀嗒的噪音的产生的角度调整配件。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坐在座位部的人的耳边不会产生刺 耳的噪音,而能够对头枕部进行角度调整的沙发。
本发明所涉及的角度调整配件使第1部件和具有齿轮部的第2部件可摆动地枢轴连结,并具有浮动楔部件,上述浮动楔部件具有能够与上述齿轮部啮合的齿面,上述角度调整配件使上述第2部件能够相对上述第1部件向一个方向(A)相对摆动,并对其向另一方向(B)的相对摆动进行限制,在该角度调整配件中,
具有非接触游离保持机构,在向上述一个方向(A)摆动时,上述非接触游离保持机构使上述浮动楔部件的上述齿面与上述齿轮部非接触地游离并保持。
此外,上述角度调整配件以如下方式构成:上述非接触游离保持机构具有楔作动部件,上述楔作动部件由于其与上述第2部件的拖曳旋转摩擦力而在小角度的范围内旋转,
通过上述第2部件相对上述第1部件向上述一个方向(A)的摆动,上述楔作动部件使上述浮动楔部件的上述齿面从上述齿轮部非接触地游离并形成非接触游离状态,
进一步,通过向上述另一方向(B)的上述小角度的摆动,上述浮动楔部件被压入形成于上述第1部件侧的楔面与上述齿轮部之间,并使该浮动楔部件的上述齿面与上述齿轮部形成啮合状态,通过该浮动楔部件的楔作用,对上述第2部件相对上述第1部件向上述另一方向(B)的相对摆动进行限制。
并且,上述角度调整配件也可以如下方式构成:上述非接触游离保持机构具有楔作动部件,上述楔作动部件通过其与上述第2部件的拖曳旋转摩擦力而在小角度的范围内旋转,
通过上述第2部件相对上述第1部件向上述一个方向(A)的摆动,上述楔作动部件使上述浮动楔部件的上述齿面从上述齿轮部非接触地游离并形成非接触游离状态,
进一步,通过向上述另一方向(B)的上述小角度的摆动,上述浮动楔部件被压入形成于上述第1部件侧的楔面与上述齿轮部之间,并使该浮动楔部件的上述齿面与上述齿轮部形成啮合状态,通过该浮动楔部件的楔作用,对上述第2部件相对上述第1部件向上述另一方向(B)的相对摆动进行限制。
进一步,上述楔作动部件具有滑动接触部,上述滑动接触部与上述第2部件滑动接触并产生上述拖曳旋转摩擦力。
此外,本发明所涉及的沙发以如下方式构成:通过上述角度调整配件将头枕部安装于背部的上边缘,使该头枕部能够向起立方向(A)摆动,同时能够对其向倾倒方向(B)的摆动进行限制,在该沙发中,
上述角度调整配件具有齿轮部和限制用小齿轮部件,上述限制用小齿轮部件具有能够与该齿轮部啮合的齿面,上述头枕部向上述起立方向(A)摆动时,将上述角度调整配件的上述齿轮部与上述齿面保持为非接触游离状态,同时,通过向上述倾倒方向(B)的指定小角度的拉回操作,使上述角度调整配件的上述齿轮部与上述齿面形成啮合状态,从而保持上述头枕部的姿势。
根据本发明的角度调整配件,通过浮动楔部件的齿面与齿轮部的啮合,能够不发生滑动地确实地使第1部件、第2部件以所希望的角度静止。并且,在对第1部件、第2部件的角度进行调整的情况下,能够将浮动楔部件的齿面与齿轮部保持为非接触地游离的状态,从而能够安静地摆动。
即,能够防止由于浮动楔部件的齿面与齿轮部的碰撞而产生的嘀嗒嘀嗒的噪音的发生。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沙发,具有如下效果:能够防止坐在座位部的人的耳边产生刺耳的嘀嗒嘀嗒的噪音,并使头枕部安静地摆动。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角度调整配件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截面侧面图。
图2为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角度调整配件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截面侧面图。
图3为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角度调整配件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截面侧面图。
图4为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角度调整配件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截面侧面图。
图5为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角度调整配件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截面侧面图。
图6为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角度调整配件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截面侧面图。
图7为楔作动部件的放大侧面图。
图8为重要部位的放大截面侧面图。
图9为图7的C-C截面图。
图10为表示本发明的沙发的立体图。
图11为另一楔作动部件的放大侧面图。
图12为从内表面侧观察楔作动部件的重要部位的放大立体图。
图13为图11的D-D截面图。
图14为表示本发明所涉及的角度调整配件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15为第二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
图16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第二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
图17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相对壁部的立体图。
图18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浮动楔部件的立体图。
图19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楔作动部件的立体图。
图20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楔作动部件的正面图。
图21为表示另一楔作动部件的立体图。
图22为表示另一楔作动部件的正面图。
图23为表示从第二实施方式中取下壳部的状态的部分放大立体图。
图24为表示从图23中取下相对壁部的状态的部分放大立体图。
图25为表示对任意的构成部件进行连接的状态的正面图。
图26为第二实施方式的纵截面图。
图27为第二实施方式的部分横截面图。
图28为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操作方法的截面侧面图。
图29为用于说明接着图28的操作方法的截面侧面图。
图30为用于说明接着图29的操作方法的截面侧面图。
图31为用于说明接着图30的操作方法的截面侧面图。
图32为用于说明接着图31的操作方法的截面侧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角度调整配件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角度调整配件3配置有:第1部件1、第2部件2和浮动楔部件6,上述第2部件2具有齿轮部4,上述浮动楔部件6具有可与齿轮部4啮合的齿面7。并且,第1部件1与第2部件2通过枢结轴(pivot shaft)24组装为可以轴心L为中心进行摆动。
本发明所涉及的角度调整配件3可适用于沙发、无腿座椅、(折叠式)床等。 更具体而言,上述角度调整配件3可适用于进行起立、倾倒动作的头枕部、背部、倾动床部等的可摆动的枢轴支承部。
浮动楔部件6的一面侧设为齿面7,另一面侧设为抵接面9。上述抵接面9与形成于第1部件1侧的楔面8抵接。并且,如图1所示,在浮动楔部件6中,在抵接面9抵接于楔面8,并且,齿面7与齿轮部4啮合的情况下,通过楔作用,阻止第2部件2相对第1部件1向图中箭头B方向摆动。
第1部件1为由一对相对壁部17、17与安装部18一体化而成的部件。相对壁部17、17上穿过有枢结轴24,同时,形成有楔形窗口部5。楔形窗口部5具有圆弧状的楔面8,并具有用于在使浮动楔部件6离开齿轮部4的状态下对其进行收纳的保存空间15。楔形窗口部5以楔面8逐渐接近齿轮部4的方式形成。因此,通过楔面8和齿轮部4的外周齿面,形成在图1的侧面视图下沿顺时针旋转方向缩小的楔形空间,并将浮动楔部件6可移动地配置于该楔形空间。
第2部件2为由2片齿轮板部45、45和安装部19一体化而成的部件。并且,相互平行地配置的2片齿轮部4、4被装入第1部件1的相对壁部17、17之间。齿轮板部45、45的圆弧状外边缘部例如跨越中心角形成100°~120°的范围而形成。在图示的例子中,浮动楔部件6的齿面7上形成有5~6个齿。并且,上述齿面7与齿轮部4在左右宽度方向上的2处进行啮合,同时,齿面7的所有齿同时与齿轮部4啮合。齿轮部4的始端部和末端部上配置有突起部14、14。齿轮板部45、45上穿过有枢结轴24。应予说明,浮动楔部件6的齿面7上也可形成13~20个齿。此外,齿轮部4上也可形成40个以上的齿,更优选形成45~65个齿。由此,能够使角度调整级数为40级以上。
如图2所示,能够使第2部件2相对第1部件1向图中箭头A方向(相对地)摆动。并且,设有非接触游离保持机构10,当使第2部件2沿A方向摆动时,上述非接触游离保持机构10用于使浮动楔部件6非接触地游离于齿轮部4并保持。
非接触游离保持机构10具有楔作动部件(作动板)11,上述楔作动部件(作动板)11通过其与第2部件2的拖曳旋转(dragged rotation)摩擦力,绕轴心L在小角度的范围内旋转。
楔作动部件11具有用于穿过枢结轴24的孔部21。并且,楔作动部件11在 被装入齿轮板部45、45之间的状态下,通过枢结轴24一体地枢轴连结(pivotally connect)于第1部件1、第2部件2。
如图7所示,楔作动部件11形成有使浮动楔部件6可移动地保持的开口窗口部20。从孔部21的中心点(轴心L)观察,开口窗口部20在外侧设有圆弧面22,同时,具有与圆弧面22的一端边缘形成锐角的锥形面23。楔作动部件11的外侧面上形成有凹部25。
在图1~图6中,第1部件1与楔作动部件11之间设有板簧部件16。在板簧部件16中,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具有凸部13,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被第1部件1支承。板簧部件16以凸部13对应楔作动部件11的凹部25的方式配置。因此,如图1以及图2所示,凸部13与凹部25滑动接触,同时,楔作动部件11与第2部件2由于拖曳旋转摩擦力而一起旋转。另一方面,如图4以及图5所示,在凸部13从凹部25上脱离,同时压接于楔作动部件11的外侧面的状态下,楔作动部件11与第2部件2不会由于拖曳旋转摩擦力而一起旋转。
如图7以及图9所示,楔作动部件11具有滑动接触部12,上述滑动接触部12与第2部件2滑动接触,并产生拖曳旋转摩擦力。
在楔作动部件11中,一对侧壁部27、27通过连结部28连结。滑动接触部12使楔作动部件11的侧壁部27、27的一部分向外方突出(膨出)。孔部21的周围配置有多个滑动接触部12。滑动接触部12通过对楔作动部件11的侧壁部27、27形成コ字状切口从而形成舌片29,并将该舌片29弯起成板簧状而形成(图9)。此外,也可形成平行的一对狭缝,并使狭缝的内侧隆起为三角形山状(省略图示)。在楔作动部件11中,多个滑动接触部12压接于第2部件2的齿轮板部45、45的内表面并产生拖曳旋转摩擦力。由于该拖曳旋转摩擦力,第2部件2与楔作动部件11共同旋转(co-rotate)。
如图11至图13所示,在楔作动部件11中,也可于孔部21的边缘部设置波状内环部31和波状外环部32。
如图12以及图13所示,在波状外环部32中,留下其与侧壁部27的连结剩余部30并设置断断续续的(多个)圆弧状狭缝35,然后,通过弯曲圆弧状狭缝35的内侧,从而形成多个隆起部33。在波状内环部31中,留下其与隆起部33的连结部38并设置断断续续的(多个)圆弧状狭缝39,然后,通过将圆弧状狭缝 39的内侧堆起成凸状,并使其向外方突出,从而形成多个滑动接触部12。波状内环部31与波状外环部32能够发生弹性变形。因此,滑动接触部12发生弹性变形,并压接于第2部件2的齿轮板部45、45的内表面,从而产生适度的拖曳旋转摩擦力。因此,楔作动部件11与第2部件2由于拖曳旋转摩擦力而共同旋转。
对上述本发明的角度调整配件的使用方法(作用)进行说明。
如图1至图2所示,进行使第2部件2相对第1部件1向箭头A方向摆动的折叠操作M0。由此,楔作动部件11与第2部件2由于拖曳旋转摩擦力而(沿图的逆时针旋转方向)共同旋转。因此,在浮动楔部件6中,上端面被楔作动部件11的锥形面23推压。因此,浮动楔部件6一边在楔形窗口部5(楔形空间)内向下方移动,一边与楔形窗口部5的引导坡面26滑动接触,并向背离齿轮部4的方向小幅移动。浮动楔部件6被配置于楔形窗口部5(楔形空间)的下部中靠近楔面8的位置。因此,齿面7与齿轮部4之间产生微小的空隙,从而形成非接触游离状态(参照图8)。在非接触游离状态下,浮动楔部件6与齿轮部4之间不抵接,也不产生声音,第2部件2安静地向一个方向A摆动。浮动楔部件6被保持于由楔作动部件11的锥形面23、楔形窗口部5的引导坡面26和楔面8所形成的大致扇形的空间。并且,只要楔作动部件11与第2部件2之间产生拖曳旋转摩擦力,则浮动楔部件6被楔作动部件11从上方推压,浮动楔部件6与齿轮部4不发生啮合。
即,在进行折叠操作M0期间,使浮动楔部件6不咔嗒作响地保持,并且浮动楔部件6的齿面7与齿轮部4保持为非接触游离状态。
下面,如图3所示,在折叠操作M0的途中,如果为了使第2部件2相对第1部件1向箭头B方向摆动而进行拉回操作M1,则楔作动部件11与第2部件2将由于拖曳旋转摩擦力而(沿图的顺时针旋转方向)共同旋转。楔作动部件11将浮动楔部件6的下端面从下方向上推,从而使浮动楔部件6向楔形窗口部5(楔形空间)的上部移动。因此,浮动楔部件6的齿面7与齿轮部4形成啮合状态。浮动楔部件6被压入楔面8与齿轮部4之间的逐渐变窄的空间,并通过楔作用,限制第2部件2向B方向的摆动。因此,能够维持(固定保持)第1部件1与第2部件2的倾斜角度。
在图3所示的啮合状态下,通过浮动楔部件6的齿面7与齿轮部4的啮合,能够不发生滑动地确实地将第1部件1与第2部件2的倾斜角度保持为停止状态。
然后,如图4所示,通过折叠操作M0使第2部件2进一步沿A方向摆动,从而到达起立状的最终折叠位置P0。由此,一方的突起部14推压浮动楔部件6的上端面,并使浮动楔部件6移动至楔形窗口部5(楔形空间)的下部的保存空间15。此时,楔作动部件11被浮动楔部件6的下端面推压,并从图2的非接触游离状态开始(沿图的逆时针旋转方向)进一步旋转。将此称为保存状态。在保存状态下,浮动楔部件6被收纳于保存空间15,并且,楔作动部件11卡定于板簧部件16的凸部13。因此,即使使第2部件2向B方向摆动,由于楔作动部件11卡定于板簧部件16的凸部13,因此第2部件2与楔作动部件11不会共同旋转。因此,能够保持齿轮部4与齿面7解除啮合的状态,并且第2部件2能够相对第1部件1向B方向摆动。
下面,如图5所示,如果通过展开操作M2使第2部件2向B方向摆动,则在第2部件2即将到达相对第1部件1形成直线状的最终展开位置P1(参照图6)之前,另一方的突起部14抵接于浮动楔部件6的下端面。
并且,如图5以及图6所示,如果将第2部件2稍微用力地向B方向推,则突起部14推压浮动楔部件6的下端面,因此浮动楔部件6从保存空间15向上方移动。此时,随着浮动楔部件6的移动,浮动楔部件6的上端面将楔作动部件11的锥形面23向上推,因此楔作动部件11沿图的顺时针旋转方向旋转。楔作动部件11与板簧部件16的卡定状态被解除,并由于其与第2部件2的摩擦力而共同旋转。因此,浮动楔部件6向楔形窗口部5(楔形空间)的上部移动,浮动楔部件6的齿面7与齿轮部4形成啮合状态。
如图10所示,头枕部48通过角度调整配件3而安装于背部46的上边缘。因此,上述角度调整配件3适用于能够使头枕部48向起立方向A摆动,同时,对其向倾倒方向B的摆动进行限制的沙发。
如图8所示,角度调整配件3具备齿轮部34和限制用小齿轮部件36(浮动楔部件6),上述限制用小齿轮部件36(浮动楔部件6)具有能够与齿轮部34啮合的齿面37。
在图10中,当头枕部48沿起立方向A摆动时,角度调整配件3的齿轮部34与齿面37保持非接触游离状态。并且,通过对头枕部48进行向倾倒方向B的指定小角度的拉回操作,能够使角度调整配件3的齿轮部34与齿面37形成啮合状态,从而保持头枕部48的姿势。
应予说明,在本发明中,能够对设计进行变更,例如,也可以不设有楔形窗口部5,而用推压浮动楔部件6的抵接面9的板片状部件等来代替。
此外,楔作动部件11也可不具有开口窗口部20,而为具有推压浮动楔部件6的上端面、下端面的上下一对的抵接面的形状,并采用板片状部件等,可以对设计和尺寸比例进行自由变更。
如上所述,本发明所涉及的角度调整配件为角度调整配件3,其使第1部件1与具有齿轮部4的第2部件2可摆动地枢轴连结,并具有浮动楔部件6,上述浮动楔部件6具有能够与齿轮部4啮合的齿面7,并且,上述角度调整配件3使第2部件2能够相对第1部件1向一个方向A相对摆动,并对其向另一个方向B的相对摆动进行限制。并且,上述角度调整配件3设有非接触游离保持机构10,当向一个方向A摆动时,上述非接触游离保持机构10使浮动楔部件6的齿面7与齿轮部4非接触地游离并保持。因此,通过浮动楔部件6的齿面7与齿轮部4的啮合,能够不发生滑动地确实地,使第1部件1与第2部件2静止于所希望的角度。此外,当对第1部件1、第2部件2进行角度调整时,能够保持浮动楔部件6的齿面7与齿轮部4非接触地游离的非接触游离状态,并使它们安静地摆动。即,能够防止以往由于浮动楔部件与齿轮部发生碰撞而产生的嘀嗒嘀嗒的声音的发生。
此外,非接触游离保持机构10具有楔作动部件11,上述楔作动部件11由于其与第2部件2的拖曳旋转摩擦力而在小角度的范围内旋转,通过第2部件2相对第1部件1向一个方向A的摆动,楔作动部件11使浮动楔部件6的齿面7从齿轮部4上非接触地游离并形成非接触游离状态。进一步,通过向另一方向B的小角度的摆动,将浮动楔部件6压入形成于第1部件1侧的楔面8与齿轮部4之间,从而使浮动楔部件6的齿面7与齿轮部4形成啮合状态,由此,通过浮动楔部件6的楔作用,对第2部件2相对第1部件1的向另一方向B的相对摆动进行限制。因此,通过浮动楔部件6的齿面7与齿轮部4的啮合,能够不发 生滑动地确实地以所希望的角度来保持第1部件1与第2部件2的姿势。此外,在使第2部件2向一个方向A摆动期间,能够确实地将浮动楔部件6的齿面7与齿轮部4保持为非接触地游离的非接触游离状态。
此外,楔作动部件11具有滑动接触部12,上述滑动接触部12与第2部件2滑动接触并产生拖曳旋转摩擦力。因此,楔作动部件11与第2部件2确实地共同旋转。因此,能够使浮动楔部件6的齿面7与齿轮部4在非接触游离状态和啮合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因此,能够通过适度的摩擦阻力使第1部件1和第2部件2摆动。
此外,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沙发中,头枕部48通过角度调整配件3安装于背部46的上边缘,使头枕部48能够向起立方向A摆动,同时,能够对其向倾倒方向B的摆动进行限制。并且,角度调整配件3具备齿轮部34和限制用小齿轮部件36,上述限制用小齿轮部件36具有能够与齿轮部34啮合的齿面37。因此,当头枕部48沿起立方向A摆动时,将角度调整配件3的齿轮部34与齿面37保持为非接触游离状态。并且,通过对头枕部48进行向倾倒方向B的指定小角度的拉回操作,使角度调整配件3的齿轮部34与齿面37形成啮合状态,并保持头枕部48的姿势。因此,当头枕部48沿起立方向A摆动时,能够防止耳边产生刺耳的噪音,并且能够使头枕部48安静地摆动。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角度调整配件3的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14至图32所示,上述角度调整配件3具有第1部件50、第2部件60、浮动楔部件70、非接触游离保持机构80和第1、第2壳部90、92,它们通过枢结轴94,以能够以轴心L为中心进行摆动的方式而一体化。
如图15以及图16所示,上述第1部件50具有安装部51和夹持上述安装部51的一端部,并且,平行地相对的一对相对壁部52、53。并且,上述相对壁部52、53通过2个铆钉54、54铆接固定于上述安装部51。
应予说明,固定方法并不限定于上述铆接固定,例如也可通过螺栓和螺母或焊接来进行固定。此外,也可在安装部51与相对壁部52、53中的任一方通过推出(ejection)加工来设置嵌合突起,而在剩下的另一方设置嵌合孔并进行一体化。
上述相对壁部52、53形成为镜面对称,其一方侧设置轴孔56,同时,其另 一方侧的向内一面突出设置有位置限制销57(图17)。并且,在相对壁部52、53中,上述轴孔56与位置限制销57之间设有楔形窗口部58。应予说明,上述位置限制销57可通过推出加工形成,也可通过安装分离的金属制销来形成。
如图27所示,上述位置限制销57以位于同一轴心上的方式分别配置于一对相对壁部52、53。并且,上述位置限制销57通过引导后述楔作动部件81的板簧部件83而防止上述楔作动部件81咔嗒作响。此外,上述位置限制销57通过卡定于上述板簧部件83,对上述楔作动部件81的位置进行限制。
如图17所示,上述楔形窗口部58具有圆弧状的楔面58a。并且,上述楔面58a以逐渐接近后述第2部件60的齿轮部66的方式形成(图25)。此外,上述楔形窗口部58具有保存空间58b,上述保存空间58b用于在使浮动楔部件70离开齿轮部66的状态下对其进行收纳。进一步,上述楔形窗口部58形成有与上述保存空间58b相连的引导坡面58c。
并且,如图25所示,通过楔面58a与齿轮部66的外周齿面形成沿顺时针旋转方向缩小的楔形空间。后述浮动楔部件70可移动地被纳入上述楔形空间内。
如图15以及图16所示,上述第2部件60具有安装部61,和夹持上述安装部61的一端部,并且,平行地相对的一对齿轮板部62、63。并且,上述齿轮板部62、63通过2个铆钉64、64铆接固定于上述安装部61。应予说明,固定方法并不限定于上述铆接固定,例如,也可通过螺栓和螺母或焊接来进行固定。此外,也可在安装部61与齿轮板部62、63中的任一方通过推出加工而设置嵌合突起,在剩下的另一方则设置嵌合孔并进行一体化。
上述齿轮板部62、63形成镜面对称,并分别具有用于穿过枢结轴94的轴孔65、65。此外,在上述齿轮板部62、63中,其一端侧的圆弧状外边缘部例如在中心角为100°~120°的范围内形成有齿轮部66。进一步,上述齿轮部66的始端部设有下推用突起部67。此外,上述齿轮部66的末端部设有上推用突起部68。
并且,第2部件60的2片齿轮板部62、63被装入上述第1部件50的相对壁部52、53之间,并通过后述枢结轴94可摆动地连结。
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公开了以3片构成部件分别形成上述第1、第2部件50、60,但未必限定于此。上述第1、第2部件50、60例如也可通过将形成镜 面对称的2片构成部件重叠,并利用焊接、铆接固定、螺栓和螺母或嵌合突起等而进行一体化。
如图18所示,在上述浮动楔部件70中,一面侧设为抵接面71,另一面侧设为齿面72。如图28所示,上述抵接面71与形成于第1部件50侧的楔面58a抵接。并且,在浮动楔部件70中,在抵接面71与楔面58a抵接,并且,齿面72与齿轮部66啮合的情况下,通过楔作用,能够阻止第2部件60相对第1部件50向图中箭头B方向摆动。
应予说明,如图24所示,浮动楔部件70的齿面72上形成有5~6个齿。该齿面72与齿轮部66在左右宽度方向上的2处啮合,并且,齿面72的所有齿同时与齿轮部66啮合。
此外,例如,浮动楔部件70的齿面72上也可形成13~20个齿,齿轮部66上可形成40个以上的齿,更优选形成45~65个齿。由此,也可使角度调整级数为40级以上。
如图15以及图16所示,上述非接触游离保持机构80具有楔作动部件(作动板)81,上述楔作动部件81由于其与第2部件60的拖曳旋转摩擦力而绕轴心L在小角度的范围内旋转。
如图19以及图20所示,上述楔作动部件81为通过冲压加工对1片金属板进行冲切,并折叠而形成。并且,上述楔作动部件81具有设于其中央的开口窗口部82、设于上述开口窗口部82的一方侧的一对板簧部件83、83和设于上述开口窗口部82的另一方侧的轴孔84。此外,上述楔作动部件81在被装入齿轮板部62、63之间的状态下与第2部件60一同可摆动地被支承。
上述开口窗口部82为用于可移动地保持浮动楔部件70的部位,从中心点(轴心L)观察,其外侧具有圆弧面82a。在上述圆弧面82a中,其一端边缘具有形成锐角的锥形面82b。此外,在上述圆弧面82a中,其另一端边缘设有错层部82c。
上述板簧部件83为沿上述楔作动部件81的另一方侧边缘部设置纵向上长的狭缝,并将切割剩下的部分分别弯起成大致直角而形成。因此,板簧部件83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连结于楔作动部件81。
此外,在上述板簧部件83中,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具有向外方突出的凸部 83a。并且,在上述板簧部件83中,上述凸部83a的一方侧的基部形成有卡定用凹部83b。通过将位置限制销57卡定于该卡定用凹部83b,楔作动部件81以不会由于其与第2部件60的拖曳旋转摩擦力而旋转的方式被限制位置。此外,在上述板簧部件83中,上述凸部83a的另一方侧形成有引导用凹部83c。在位置限制销57位于上述引导用凹部83c内的情况下,上述板簧部件83被上述位置限制销57引导,同时楔作动部件81与第2部件60由于拖曳旋转摩擦力而一同旋转。
应予说明,上述位置限制销57只要被上述引导用凹部83c引导即可,而没有必要经常滑动接触。
此外,上述板簧部件83未必要设置一对,也可于一侧设置1片。
上述轴孔84为用于穿过后述枢结轴94的部件。并且,上述轴孔84的边缘部设有作为滑动接触部的波状环部85。波状环部85具有多个隆起部85a。上述隆起部85a为在轴孔84的边缘部留下连结剩余部85b而设置不连续的(多个)圆弧状狭缝85c,然后,使上述圆弧状狭缝85c的内侧部分向板厚方向弯曲而形成。
并且,上述波状环部85发生弹性变形,因此隆起部85a弹性地压接于第2部件60的齿轮板部62、63的向内一面。因此,楔作动部件81和第2部件60之间产生适度的拖曳旋转摩擦力。因此,楔作动部件81和第2部件60由于上述拖曳旋转摩擦力而共同旋转。
应予说明,如图21以及图22所示,在上述楔作动部件81中,也可在上述波状环部85的内边缘部设置环状滑动接触部86。通过设置上述环状滑动接触部86,具有上述波状环部85被补强,在提高耐久性的同时使摆动动作平滑并且稳定的优点。
此外,楔作动部件81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也可通过在1片金属板上设置贯通孔以及狭缝,并通过切削加工形成开口窗口部82,在上述开口窗口部82的一方侧形成轴孔84,并在上述开口窗口部82的另一方侧形成板簧部件83。
第1、第2壳部90、92为用于防止上述浮动楔部件70脱落的部件。并且,第1、第2壳部90、92具有覆盖上述第1部件50的相对壁部52、53的外周面的正面形状,同时分别具有轴孔91、93。
下面,对上述构成部件的连接方法进行说明。
将楔作动部件81插入一体化的第2部件60的齿轮板部62、63之间并定位。然后,将上述齿轮板部62、63以及楔作动部件81插入第1部件50的相对壁部52、53之间并定位。进一步,将第1壳部90定位于上述相对壁部52后,将枢结轴94穿过轴孔91、56、65、84、65、56并临时固定(仮止め)。接着,将浮动楔部件70从相对壁部53的楔形窗口部58插入开口窗口部82以及相对壁部52的楔形窗口部58。然后,将第2壳部92的轴孔93嵌合于枢结轴94,从而防止上述浮动楔部件70的脱落。最后,通过对枢结轴94的两端进行铆接,从而使上述构成部件连结并一体化。
下面,对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角度调整配件3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28所示,如果使第2部件60相对第1部件50向箭头B方向倾倒,则浮动楔部件70的齿面72与齿轮部66形成啮合状态。此外,浮动楔部件70被压入形成于楔面58a与齿轮部66之间的逐渐变窄的空间。因此,浮动楔部件70通过楔作用对第2部件60向B方向的摆动进行限制,从而维持(固定保持)第1部件50与第2部件60的倾斜角度。
即,在图28所示的啮合状态下,通过浮动楔部件70的齿面72与齿轮部66的啮合,第2部件60不会发生滑动,并且能够确实地保持第1部件50与第2部件60的倾斜角度。
相反地,如果使第2部件向箭头A方向摆动,则如图29所示,由于基于波状环部85的弹簧力而产生的拖曳旋转摩擦力,楔作动部件81将与第2部件60一起开始共同旋转。因此,浮动楔部件70将在楔形窗口部58内向下方移动。并且,浮动楔部件70的上端面被楔作动部件81的锥形面82b推压。因此,浮动楔部件70一边与楔形窗口部58的引导坡面58c滑动接触,一边向背离齿轮部66的方向小幅移动。然后,浮动楔部件70在楔形窗口部58的下部中向靠近楔面58a的方向移动。因此,齿面72与齿轮部66之间将产生微小的空隙,并且浮动楔部件70形成非接触游离状态(图29)。在非接触游离状态下,浮动楔部件70被楔形窗口部58的引导坡面58c、楔作动部件81的锥形面82b和错层部82c这3点支承。在非接触游离状态下,由于浮动楔部件70与齿轮部66不发生接触,因此不会产生刺耳的嘀嗒嘀嗒的声音,并且第2部件60将向箭头A方向安静地摆动。此外,在楔作动部件81与第2部件60之间产生拖曳旋转摩擦力 期间,由于浮动楔部件70被楔作动部件81从上方推压,因此齿面72与齿轮部66不会相互啮合。
即,在进行将第2部件60向箭头A方向摆动的操作期间,浮动楔部件70不会咔嗒作响并被保持,从而保持浮动楔部件70的齿面72与齿轮部66的非接触状态。
如图30所示,如果使第2部件60进一步向箭头A方向摆动,并通过一方的下推用突起部67推压浮动楔部件70的上端面,则楔作动部件81将共同旋转,同时,浮动楔部件70将楔作动部件81向下推。因此,设于楔作动部件81的板簧部件83的凸部83a将越过位置限制销57。因此,位置限制销57将卡定于卡定用凹部83b。并且,浮动楔部件70的下端面被收纳于保存空间58b,从而形成保存状态。
在保存状态下,浮动楔部件70被收纳于保存空间58b内,并且,板簧部件83的卡定用凹部83b卡定于位置限制销57。因此,即使使第2部件60向B方向摆动,也能够通过卡定于位置限制销57的板簧部件83的弹簧力保持齿轮部66与齿面72不啮合的状态。因此,楔作动部件81不会进行共同旋转,并且第2部件60能够相对第1部件50向B方向自由地摆动。
下面,如图32所示,如果使第2部件60向箭头B方向摆动,则在第2部件60即将到达相对第1部件50形成直线状的最终展开位置之前,上推用突起部68将抵接于浮动楔部件70的下端面。
并且,如果将第2部件60稍微用力地向箭头B方向摆动,则上推用突起部68将浮动楔部件70的下端面向上推,从而使浮动楔部件70从保存空间58b向上方移动。此时,随着浮动楔部件70的移动,浮动楔部件70的上端面将楔作动部件81的锥形面82b向上推。因此,楔作动部件81将以轴心L为中心沿图32的顺时针旋转方向旋转。因此,板簧部件83的卡定用凹部83b与位置限制销57的卡定状态将被解除,位置限制销57向板簧部件83的引导用凹部83c发生位移。并且,由于楔作动部件81与第2部件60的摩擦力,两者将共同旋转。因此,浮动楔部件70将向楔形窗口部58(楔形空间)的上部移动,浮动楔部件70的齿面72与齿轮部66形成啮合状态。
应予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将第2部件60相对第1部件50形成直 线状(180度)的位置作为最终展开位置,但未必限定于此。通过对设置齿轮部66的中心角的范围进行适当选择,例如,也可将第2部件60相对第1部件50形成120度的角度的位置作为最终展开位置。
并且,如果使第2部件60再次向箭头A方向摆动,则由于基于波状环部85的弹簧力而产生的拖曳旋转摩擦力,楔作动部件81与第2部件60一起开始共同旋转。因此,浮动楔部件70在楔形窗口部58内向下方移动。并且,浮动楔部件70的上端面被楔作动部件81的锥形面82b推压。因此,浮动楔部件70一边与楔形窗口部58的引导坡面58c滑动接触,一边向背离齿轮部66的方向小幅移动。因此,由于浮动楔部件70在楔形窗口部58的下部靠近楔面58a地配置,齿面72与齿轮部66之间将产生微小的空隙,浮动楔部件70再次形成非接触游离状态(图29)。因此,不会产生嘀嗒嘀嗒的声音。并且,如果使第2部件60向箭头B方向摆动,则浮动楔部件70的齿面72与齿轮部66形成啮合状态。进一步,浮动楔部件70被压入形成于楔面58a和齿轮部66之间的逐渐变窄的空间。因此,浮动楔部件70通过楔作用对第2部件60向B方向的摆动进行限制,并维持(固定保持)第1部件50与第2部件60的倾斜角度,从而恢复图28所示的状态。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所涉及的驱动调整配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也可用于沙发以外的家具等。
符号说明
1 第1部件
2 第2部件
3 角度调整配件
4 齿轮部
6 浮动楔部件
7 齿面
8 楔面
10 非接触游离保持机构
11 楔作动部件(作动板)
12 滑动接触部
34 齿轮部
36 限制用小齿轮部件
37 齿面
46 背部
48 头枕部
50 第1部件
51 安装部
52 相对壁部
53 相对壁部
56 轴孔
57 位置限制销
58 楔形窗口部
58a 楔面
58b 保存空间
58 楔形窗口部
59 引导坡面
60 第2部件
61 安装部
62 齿轮板部
63 齿轮板部
64 铆钉
65 轴孔
66 齿轮部
67 下推用突起部
68 上推用突起部
70 浮动楔部件
71 抵接面
72 齿面
80 非接触游离保持机构
81 楔作动部件
82 开口窗口部
82a 圆弧面
82b 锥形面
82c 错层部
83 板簧部件
83a 凸部
83b 卡定用凹部
83c 引导用凹部
84 轴孔
85 波状环部(滑动接触部)
86 环状滑动接触部
90 第1壳部
91 轴孔
92 第2壳部
93 轴孔
94 枢结轴
L 轴心
A 一个方向(起立方向)
B 另一方向(倾倒方向)。
Claims (5)
1.一种角度调整配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整配件(3)使第1部件(1)和具有齿轮部(4)的第2部件(2)可摆动地枢轴连结,并具有浮动楔部件(6),所述浮动楔部件(6)具有能够与所述齿轮部(4)啮合的齿面(7),所述角度调整配件(3)使所述第2部件(2)能够相对所述第1部件(1)向一个方向(A)相对摆动,并对其向另一方向(B)的相对摆动进行限制,在所述角度调整配件(3)中,
设有非接触游离保持机构(10),当向所述一个方向(A)摆动时,所述非接触游离保持机构(10)使所述浮动楔部件(6)的所述齿面(7)与所述齿轮部(4)非接触地游离并保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度调整配件(3),其以如下方式构成:
所述非接触游离保持机构(10)具有楔作动部件(11),所述楔作动部件(11)通过其与所述第2部件(2)的拖曳旋转摩擦力而在小角度的范围内旋转,
通过所述第2部件(2)相对所述第1部件(1)向所述一个方向(A)的摆动,所述楔作动部件(11)使所述浮动楔部件(6)的所述齿面(7)从所述齿轮部(4)非接触地游离并形成非接触游离状态,
进一步,通过向所述另一方向(B)的所述小角度的摆动,所述浮动楔部件(6)被压入形成于所述第1部件(1)侧的楔面(8)与所述齿轮部(4)之间,并使该浮动楔部件(6)的所述齿面(7)与所述齿轮部(4)形成啮合状态,通过该浮动楔部件(6)的楔作用,对所述第2部件(2)相对所述第1部件(1)向所述另一方向(B)的相对摆动进行限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度调整配件(3),其以如下方式构成:
所述非接触游离保持机构(80)具有楔作动部件(81),所述楔作动部件(81)通过其与所述第2部件(60)的拖曳旋转摩擦力而在小角度的范围内旋转,
通过所述第2部件(60)相对所述第1部件(50)向所述一个方向(A)的摆动,所述楔作动部件(81)使所述浮动楔部件(70)的所述齿面(72)从所述齿轮部(66)非接触地游离并形成非接触游离状态,
进一步,通过向所述另一方向(B)的所述小角度的摆动,所述浮动楔部件(70)被压入形成于所述第1部件(50)侧的楔面(58a)与所述齿轮部(66)之间,使该浮动楔部件(70)的所述齿面(72)与所述齿轮部(66)形成啮合状态,通过该浮动楔部件(70)的楔作用,对所述第2部件(60)相对所述第1部件(50)向所述另一方向(B)的相对摆动进行限制。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角度调整配件(3),其中,
所述楔作动部件(11,81)具有滑动接触部(12,85),所述滑动接触部(12,85)与所述第2部件(2,60)滑动接触并产生所述拖曳旋转摩擦力。
5.一种沙发,其特征在于,所述沙发以如下方式构成:
通过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角度调整配件(3)将头枕部(48)安装于背部(46)的上边缘,使该头枕部(48)能够向起立方向(A)摆动,同时,能够对其向倾倒方向(B)的摆动进行限制,在所述沙发中,
所述角度调整配件(3)具有齿轮部(34)和限制用小齿轮部件(36),所述限制用小齿轮部件(36)具有能够与该齿轮部(34)啮合的齿面(37),当所述头枕部(48)向所述起立方向(A)摆动时,使所述角度调整配件(3)的所述齿轮部(34)与所述齿面(37)保持非接触游离状态,同时,通过向所述倾倒方向(B)的指定小角度的拉回操作,使所述角度调整配件(3)的所述齿轮部(34)与所述齿面(37)形成啮合状态,从而保持所述头枕部(48)的姿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032729 | 2015-02-23 | ||
JP2015032729 | 2015-02-23 | ||
JP2016-013464 | 2016-01-27 | ||
JP2016013464A JP6105102B2 (ja) | 2015-02-23 | 2016-01-27 | 角度調整金具及びソファー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902029A true CN105902029A (zh) | 2016-08-31 |
CN105902029B CN105902029B (zh) | 2018-11-02 |
Family
ID=556610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100054.4A Active CN105902029B (zh) | 2015-02-23 | 2016-02-23 | 角度调整配件以及沙发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3058850B1 (zh) |
CN (1) | CN105902029B (zh) |
ES (1) | ES2909800T3 (zh) |
PL (1) | PL3058850T3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510280A (zh) * | 2017-05-11 | 2017-12-26 | 东莞向阳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角度调整配件 |
CN110664157A (zh) * | 2019-09-09 | 2020-01-10 | 东莞市伟宏智能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 头枕角度调节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017110253A1 (de) * | 2017-05-11 | 2018-11-15 | Hettich Franke Gmbh & Co. Kg | Schwenkbeschlag und Möbel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18296A (zh) * | 2008-10-08 | 2010-06-02 | 株式会社比可力 | 角度调节配件 |
JP2010136871A (ja) * | 2008-12-11 | 2010-06-24 | Toyota Boshoku Corp | 車両用シートの連結装置 |
CN101892781A (zh) * | 2009-05-22 | 2010-11-24 | 向阳技研株式会社 | 角度可调铰链 |
CN203662307U (zh) * | 2013-02-15 | 2014-06-25 | 东莞向阳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角度调整金具以及无腿座椅 |
CN104172790A (zh) * | 2013-05-20 | 2014-12-03 | 东莞向阳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角度调整金具 |
CN104172787A (zh) * | 2013-05-20 | 2014-12-03 | 东莞向阳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沙发 |
CN205866463U (zh) * | 2015-02-23 | 2017-01-11 | 东莞向阳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角度调整配件以及沙发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514753B2 (ja) | 2011-02-16 | 2014-06-04 | 直伸 山下 | 角度調整金具 |
-
2016
- 2016-02-23 PL PL16156840T patent/PL3058850T3/pl unknown
- 2016-02-23 CN CN201610100054.4A patent/CN105902029B/zh active Active
- 2016-02-23 EP EP16156840.7A patent/EP3058850B1/en active Active
- 2016-02-23 ES ES16156840T patent/ES2909800T3/es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18296A (zh) * | 2008-10-08 | 2010-06-02 | 株式会社比可力 | 角度调节配件 |
JP2010136871A (ja) * | 2008-12-11 | 2010-06-24 | Toyota Boshoku Corp | 車両用シートの連結装置 |
CN101892781A (zh) * | 2009-05-22 | 2010-11-24 | 向阳技研株式会社 | 角度可调铰链 |
CN203662307U (zh) * | 2013-02-15 | 2014-06-25 | 东莞向阳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角度调整金具以及无腿座椅 |
CN104172790A (zh) * | 2013-05-20 | 2014-12-03 | 东莞向阳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角度调整金具 |
CN104172787A (zh) * | 2013-05-20 | 2014-12-03 | 东莞向阳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沙发 |
CN205866463U (zh) * | 2015-02-23 | 2017-01-11 | 东莞向阳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角度调整配件以及沙发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510280A (zh) * | 2017-05-11 | 2017-12-26 | 东莞向阳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角度调整配件 |
CN107510280B (zh) * | 2017-05-11 | 2023-10-13 | 东莞向阳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角度调整配件 |
CN110664157A (zh) * | 2019-09-09 | 2020-01-10 | 东莞市伟宏智能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 头枕角度调节器 |
CN110664157B (zh) * | 2019-09-09 | 2024-09-24 | 东莞市伟宏智能家居科技有限公司 | 头枕角度调节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058850B1 (en) | 2022-03-23 |
ES2909800T3 (es) | 2022-05-10 |
PL3058850T3 (pl) | 2022-06-27 |
EP3058850A1 (en) | 2016-08-24 |
CN105902029B (zh) | 2018-11-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767188B1 (en) | Angle-adjustable hinge and sofa | |
US8840178B2 (en) | Seatback for vehicle seat | |
CN107380019B (zh) | 车辆用座椅的角度调节器 | |
CN101554848B (zh) | 用于车辆用座椅的连接装置 | |
CN105902029A (zh) | 角度调整配件以及沙发 | |
CN102292238A (zh) | 车座的调角器 | |
JP2005137880A (ja) | ヘッドレストのロック溝の構造及びロック溝の成形方法並びにヘッドレストポールの製造方法 | |
EP2805645A1 (en) | Sofa | |
CN101718296B (zh) | 角度调节配件 | |
KR101711826B1 (ko) | 밀림방지형 리클라이너 | |
EP1764258A3 (en) | Seat reclining apparatus | |
JP2009023516A (ja) | 車両用シート | |
CN106029442A (zh) | 头枕移动装置 | |
EP2805849B1 (en) | Vehicle seat reclining device | |
CN102203453A (zh) | 盘簧 | |
EP3042801B1 (en) | Seat lifter structure | |
JP2013185671A (ja) | 角度調節金具 | |
JP6105102B2 (ja) | 角度調整金具及びソファー | |
CN107510280A (zh) | 角度调整配件 | |
US20110100772A1 (en) | Cable end retention clip assembly and method | |
JP5007074B2 (ja) | 車両用シート | |
US10471861B2 (en) | Conveyance seat | |
CN106660468A (zh) | 交通工具用座椅滑轨装置 | |
JP5687781B2 (ja) | 角度調節金具 | |
JP7249054B2 (ja) | 開閉式装身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