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31300B - 一种九华钵茶的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九华钵茶的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831300B CN105831300B CN201610318085.7A CN201610318085A CN105831300B CN 105831300 B CN105831300 B CN 105831300B CN 201610318085 A CN201610318085 A CN 201610318085A CN 105831300 B CN105831300 B CN 10583130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a
- leaves
- minutes
- green
- bow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 A23F3/12—Rolling or shredding tea leav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Preparation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AREA)
- Tea And Coffee (AREA)
Abstract
一种九华钵茶的制作方法,属于茶叶制作加工领域;本发明通过以下工艺步骤:鲜叶采摘、室内摊青、日光晒青、电热杀青、初次渥青、加酶揉捻、热风烘焙、二次渥青、热风复烘、紧压成型、阴干固型、红外提香、真空包装,实现了一种九华钵茶的制作,所制作钵茶滋味醇厚回甘,香气花果香浓烈,具有一泡、二泡味浓,三泡、四泡味鲜,五泡味仍醇的独特品质风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制作加工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九华钵茶的制作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九华山位于皖南池州市,是我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据史料记载,九华山在唐代就盛产茶叶,不但是我国主要茶区,而且也是名优茶和贡茶主产地。当时九华山盛产一种“团茶”,制作方法也很简单,通常将茶叶釆回后,先摊青后日晒、再捣碎制成团状或圆饼状,经晒干或炭火烘干制成团茶,供僧人以及周边百姓饮用,据说常饮此茶可清热解毒,强身壮体,防病治病。到了明代,随着炒制绿茶出现,九华团茶及其制作方逐渐失传,产品退出市场被人们遗忘。为了传承弘扬佛教茶文化,开发茶类新产品,促进茶农增收、茶企增效、国家增税,特开展了九华钵茶新产品研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九华钵茶的制作方法,所制作钵茶滋味醇厚回甘,香气花果香浓烈。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九华钵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鲜叶采摘:高档九华钵茶的特级茶,以采摘一芽一、二叶初展幼嫩茶树鲜叶为主;一、二级九华钵茶,以采摘一芽二、三叶茶树鲜叶为主;
(2)室内摊青:鲜叶采回后,放入室内竹垫上薄摊4-6公分,以自然温度环境摊青1-2小时,让其青草气散发;
(3)日光晒青:将摊青后芽叶,移出室外在自然光下晒青1-2小时,让其进行日光氧化;
(4)电热杀青:应用电热杀青机,以180-200℃杀青,抑制酶促氧化活性,阻止深度氧化,当杀青至茶叶含水率达50-55%时即可;
(5)初次渥青:将杀青叶,放入竹垫上乘热渥青30-40分钟,让芽叶内含茶多酚与咖啡碱、氨基酸、茶多糖产生生化反应转化形成新的复合产物;
(6)加酶揉捻:先在渥青叶中均匀加入0.3-0.5%粥化酶,再用不锈钢揉捻机进行揉捻;时间为 20-25分钟,其中轻揉5-10分钟,加压重揉10分钟;
(7)热风烘焙:采用热风烘干机,以120-130℃,烘焙6-8分钟,使其初步干燥;
(8)二次渥青:将烘焙叶,放入竹箩内进行二次渥青8-10小时;
(9)热风复烘:采用热风烘干机,以100-110℃,烘焙5-6分钟;
(10)紧压成形:将复烘叶输入挤压制形机,通过智能输送装置和加压系统,以25MPa 的压力将其压制为“钵形”;
(11)阴干固形:将压制成的钵茶,放入室内木架上以自然常温阴干固形15天;
(12)红外提香:将阴干固形后的钵茶,输入远红外提香机,以110-120℃高温提香6-8分钟;
(13)真空包装:利用真空包装机,进行密封包装、保鲜贮放。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6)中加酶揉捻20~25分钟,其中轻揉5~10分钟,加压重揉10分钟;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0)中紧压的压力为25MPa 。
进一步的,所述一种九华钵茶的制作方法,春茶制作时节各工艺条件进行进一步限定:
鲜叶采摘:以采摘一芽一、二叶初展幼嫩茶树鲜叶为主;
室内摊青:摊青厚度5~6公分,摊青时间1.5~2小时;
日光晒青:时间为1~1.5小时;
电热杀青:电热杀青温度190~200℃;
初次渥青:渥青时间38~40分钟;
加酶揉捻:加酶量为0.3%;
热风烘焙:时间为8分钟;
二次渥青:渥青时间9~10小时;
热风复烘:以105~110℃热风,烘焙6分钟;
红外提香:提香温度120℃,提香时间8分钟。
进一步的,所述一种九华钵茶的制作方法,夏秋茶制作时节各工艺条件进行进一步限定:
鲜叶采摘:以采摘一芽二、三叶茶树鲜叶为主;
室内摊青:摊青厚度4~5公分,摊青时间1.5小时;
日光晒青:时间为1小时;
电热杀青:电热杀青温度180~190℃;
初次渥青:渥青时间30~35分钟;
加酶揉捻:加酶量为0.5%;
热风烘焙:温度为120℃,时间为7分钟;
二次渥青:渥青时间9~9.3小时;
热风复烘:以100℃热风,烘焙5分钟;
红外提香:提香温度110℃,提香时间6分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运用日光晒青,一方面利用太阳能晒青,萎凋芽叶节约能源,另一方面通过日光氧化作用,可更好地让芽叶内含青草气散发转化为芳樟醇、香叶醇等物质并产生“花果香”增进钵茶香气。
2、经过二次渥青作用,大大地促进了茶叶内含纤维素、淀粉类物质和蛋白质水解,生成大量茶多糖、氨基酸、香叶醇等甜类物质以减轻钵茶苦涩味。
3、通过加入粥化酶揉捻的酶促作用,增加了茶汁的出汁率,同时分解产物含有多种糖类及其他有机酸等物质,能够形成滋味醇厚回甘、花果香气甜香浓烈的独特风味;提高钵茶冲泡浓度与鲜爽度。
4、将制形机的智能控制系统设定为25MPa压力,不但能使“钵形”更紧结,而且因高压挤压作用促进了茶汁外溢,再经后道的自然阴干氧化与红外干燥等作用,能使钵茶外表面形成油光发亮的独特“暗绿色”可增强其美感度。
5、运用远红外光源的红外提香作用,使其内含茶多糖产生激烈糖化反应并形成良好的“花果香”,对优化钵茶品质有着良好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所述一种九华钵茶的制作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九华钵茶的春茶制作方法:
(1)鲜叶采摘:春季因制作特级九华钵茶,故以采摘一芽一、二叶初展幼嫩茶树鲜叶为主,不采粗老叶和对夹叶。
(2)室内摊青:鲜叶采回后,放入室竹垫上薄摊5-6公分,以自然温度摊青1.5-2小时,让其青草气充分散发;
(3)日光晒青:将摊青后芽叶,移到室外自然阳光下晒青,因春季阳光较弱,故晒青时间为1-1.5小时,让其通过日光晒青氧化,使鲜叶失水色泽转暗,叶质变软。
(4)电热杀青:应用电热杀青机,以190~200℃杀青,抑制酶促氧化活性,阻止深度氧化红变,当杀青叶至含水率50-55%时即可完成杀青作业。
(5)初次渥青:将杀青叶放入竹垫上以自然室温渥青38-40分钟,让其内含茶多酚与咖啡碱、氨基酸、茶多糖通过渥堆作用发生复合化学反应,转化形成新的中间产物。
(6)加酶揉捻:先在渥青叶中均匀加入0.3%粥化酶(一种含有果胶酶、纤维素酶、蛋白酶的复合生物酶),再用不锈钢揉捻机进行揉捻,揉捻时间为20分钟,其中轻揉5分钟,加压重揉10分钟,松揉5分钟。一方面经揉捻作用将芽叶揉成条形,另一方面通过生物酶促分解作用.提高茶汁的出汁率,以致提高钵茶汤浓度。
(7)热风烘焙:采用热风烘干机,以120-130℃高温热风,烘焙8分钟,使其干燥后的含水率为30%左右。
(8)二次渥青:将烘焙叶,放入竹箩内以室温进行二次渥青9-10小时,让其在渥堆过程中,通过水分、温度和氧气的综合作用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一方面促进茶叶内含纤维素、淀粉类物质和蛋白质水解生成茶多糖、氨基酸、香叶醇等香甜类物质以减轻钵茶苦涩味。另一方面在湿热作用下,导致叶绿素结构破坏,失去鲜叶原有的绿色,同时促使多酚类化合物的氧化产生茶黄素和茶红素,进而使茶汤色泽转为橙黄和褐红色。
(9)热风复烘:采用热风烘干机,以105-110℃热风,烘焙6分钟,通过高温作用,一方面抑制多酚氧化酶活性终止多酚类物质氧化,另一方面继续干燥失水使其含水量控制在9-10%之间,便于后道紧压成“钵形”。
(10)紧压成形:将复烘叶输入挤压制形机,通过智能输送装置和加压系统,以25MPa的压力将其压制为“钵形”。
(11)阴干固形:将压制成的钵茶,放入室内木架上以自然常温阴干固形15天,通过自然阴干作用,让其内含水外渗,表面水慢慢挥发,使钵茶体形进一步干固。
(12)红外提香:将阴干固形后的钵茶,输入远红外提香机,将智能温控与时控仪设定为:提香温度为120℃,提香时间为8分钟。通过远红外光源的红外干燥作用,一方面继续烘干水份,使其含水率≤8.0%,另一方面促使茶多糖产生激烈“糖化反应”并形成良好的花果香,对优化钵茶品质有良好的作用。
(13)真空包装:利用真空包装机,将钵茶密封包装保鲜贮放,以防过度氧化劣变。
实施例二:
九华钵茶的夏秋茶制作方法:
(1)鲜叶采摘:夏秋季因茶树芽叶粗老,故以采摘一芽二、三叶茶树鲜叶,制作一、二级九华钵茶。
(2)室内摊青:夏秋季因气温高,鲜叶采回后,应放入室竹垫上薄摊4-5公分,以自然温度摊青1.5小时,让其青草气充分散发。
(3)日光晒青:夏秋季因气温高阳光强烈,故而日光晒青要缩短至1小时,以免过度光照晒青氧化红变。
(4)电热杀青:电热杀青温度降为180-190℃,杀青至茶叶含水率≤50%,以防产生“焦化”。
(5)初次渥青:将杀青叶放入竹垫上渥青30-35分钟,以免渥青过度出现“闷黄”现象。
(6)加酶揉捻:先在渥青叶中均匀加入0.5%粥化酶,再进行揉捻25分钟,其中轻揉5分钟,加压重揉15分钟,松揉5分钟。通过加大粥化酶添量和揉捻时间与压力,促进粗老芽叶揉捻成条和提高茶汁浸出率,以致提高茶汤浓度。
(7)热风烘焙:烘干高温为120℃,烘焙7分钟,使其含水率达30%左右。
(8)二次渥青:将烘焙叶,放入竹箩内以室温进行二次渥青9-9.3小时,如果室温超过38℃要喷冷水加湿降温,让其在低温高湿环境下渥堆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以减轻钵茶苦涩味和使茶汤色泽转为橙黄和褐红色。
(9)热风复烘:复烘温度以110℃,烘焙时间5分钟,使其含水量控制在9%左右,便于紧压成“钵形”。
(10)紧压成形:将复烘叶输入挤压制形机,仍以25MPa 的压力将其压制为“钵形”。
(11)阴干固形:夏秋季因天干气燥,钵茶自然常温阴干固形时间应缩短到12天,就能使茶体得到干固。
(12)红外提香:红外提香温度为110℃,提香时间为6分钟。其含水率≤8.0%,也能形成良好的高甜香。
(13)真空包装:空包方式与春茶相同,常温密封包装保鲜贮放即可。
应用本项发明工艺制成九华钵茶品质特点;外形为“钵”状,色泽呈油光发亮的“暗绿色”。冲泡后茶汤黄红色或黄褐色,滋味醇厚回甘,香气花果香浓烈,具有一泡、二泡味浓,三泡、四泡味鲜,五泡味仍醇的独特品质风味.。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5)
1.一种九华钵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鲜叶采摘:高档九华钵茶的特级茶,以采摘一芽一、二叶初展幼嫩茶树鲜叶为主;一、二级九华钵茶,以采摘一芽二、三叶茶树鲜叶为主;
(2)室内摊青:鲜叶采回后,放入室内竹垫上薄摊4-6公分,以自然温度环境摊青1-2小时,让其青草气散发;
(3)日光晒青:将摊青后芽叶,移出室外在自然光下晒青1-2小时,让其进行日光氧化;
(4)电热杀青:应用电热杀青机,以180-200℃杀青,抑制酶促氧化活性,阻止深度氧化,当杀青至茶叶含水率达50-55%时即可;
(5)初次渥青:将杀青叶,放入竹垫上乘热渥青30-40分钟,让芽叶内含茶多酚与咖啡碱、氨基酸、茶多糖产生生化反应转化形成新的复合产物;
(6)加酶揉捻:先在渥青叶中均匀加入0.3-0.5%粥化酶,再用不锈钢揉捻机进行揉捻;时间为 20-25分钟;
(7)热风烘焙:采用热风烘干机,以120-130℃,烘焙6-8分钟,使其初步干燥;
(8)二次渥青:将烘焙叶,放入竹箩内进行二次渥青8-10小时;
(9)热风复烘:采用热风烘干机,以100-110℃,烘焙5-6分钟;
(10)紧压成形:将复烘叶输入挤压制形机,通过智能输送装置和加压系统,压力将其压制为“钵形”;
(11)阴干固形:将压制成的钵茶,放入室内木架上以自然常温阴干固形15天;
(12)红外提香:将阴干固形后的钵茶,输入远红外提香机,以110-120℃高温提香6-8分钟;
(13)真空包装:利用真空包装机,进行密封包装、保鲜贮放。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九华钵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6)中加酶揉捻20~25分钟,其中轻揉5~10分钟,加压重揉10分钟。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九华钵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步骤(10)中紧压的压力为25MPa 。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九华钵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所述一种九华钵茶的制作方法,春茶制作时节各工艺条件进行进一步限定:
鲜叶采摘:以采摘一芽一、二叶初展幼嫩茶树鲜叶为主;
室内摊青:摊青厚度5~6公分,摊青时间1.5~2小时;
日光晒青:时间为1~1.5小时;
电热杀青:电热杀青温度190~200℃;
初次渥青:渥青时间38~40分钟;
加酶揉捻:加酶量为0.3%;
热风烘焙:时间为8分钟;
二次渥青:渥青时间9~10小时;
热风复烘:以105~110℃热风,烘焙6分钟;
红外提香:提香温度120℃,提香时间8分钟。
5.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九华钵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是:所述一种九华钵茶的制作方法,夏秋茶制作时节各工艺条件进行进一步限定:
鲜叶采摘:以采摘一芽二、三叶茶树鲜叶为主;
室内摊青:摊青厚度4~5公分,摊青时间1.5小时;
日光晒青:时间为1小时;
电热杀青:电热杀青温度180~190℃;
初次渥青:渥青时间30~35分钟;
加酶揉捻:加酶量为0.5%;
热风烘焙:温度为120℃,时间为7分钟;
二次渥青:渥青时间9~9.3小时;
热风复烘:以100℃热风,烘焙5分钟;
红外提香:提香温度110℃,提香时间6分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318085.7A CN105831300B (zh) | 2016-05-12 | 2016-05-12 | 一种九华钵茶的制作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318085.7A CN105831300B (zh) | 2016-05-12 | 2016-05-12 | 一种九华钵茶的制作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831300A CN105831300A (zh) | 2016-08-10 |
CN105831300B true CN105831300B (zh) | 2020-03-27 |
Family
ID=565923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318085.7A Active CN105831300B (zh) | 2016-05-12 | 2016-05-12 | 一种九华钵茶的制作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83130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106879A (zh) * | 2016-08-26 | 2016-11-16 | 黄山王光熙松萝茶业股份公司 | 松萝黄茶的加工工艺 |
CN107529405A (zh) * | 2017-08-14 | 2018-01-02 | 安徽九朵莲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祁红薏米砖茶的加工制作系统 |
CN107410546A (zh) * | 2017-08-14 | 2017-12-01 | 安徽九朵莲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祁红米砖制作生产线 |
CN107529404A (zh) * | 2017-08-14 | 2018-01-02 | 安徽九朵莲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祁红薏米砖茶的制作方法 |
CN108308288A (zh) * | 2018-04-02 | 2018-07-24 | 务川自治县鑫隆缘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茶叶的加工方法 |
CN112868826A (zh) * | 2021-01-25 | 2021-06-01 | 吉安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 茶叶制作方法及其茶叶 |
CN112956555B (zh) * | 2021-03-25 | 2023-03-21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一种蜜香型白茶的制作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639375A (en) * | 1983-08-12 | 1987-01-27 |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 Enzymatic treatment of black tea leaf |
WO2004008869A3 (en) * | 2002-07-18 | 2004-05-06 | Tata Tea Ltd | A method of processing green tea leaves to produce black tea that can be brewed in cold wate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56634B (zh) * | 2007-10-23 | 2010-10-06 | 吴建利 | 一种梅山蛮茶的加工方法 |
CN101791022A (zh) * | 2010-03-26 | 2010-08-04 | 杨亚仲 | 茶叶树老叶的加工工艺 |
CN104041604A (zh) * | 2013-09-05 | 2014-09-17 | 广西凌云浪伏茶业有限公司 | 利用凌云白毫茶加工黑茶的方法 |
CN103749745B (zh) * | 2013-12-24 | 2016-01-20 | 汪辉进 | 一种人工智能酶促发酵生产红茶的方法 |
CN104381480B (zh) * | 2014-11-12 | 2018-03-20 | 江南大学 | 一种提高大叶种夏秋圆饼红茶品质的加工方法 |
CN104431005B (zh) * | 2014-12-30 | 2018-07-10 | 雅安农耕时代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 一种乌茶茶叶的制备方法 |
-
2016
- 2016-05-12 CN CN201610318085.7A patent/CN10583130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639375A (en) * | 1983-08-12 | 1987-01-27 |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 Enzymatic treatment of black tea leaf |
WO2004008869A3 (en) * | 2002-07-18 | 2004-05-06 | Tata Tea Ltd | A method of processing green tea leaves to produce black tea that can be brewed in cold water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831300A (zh) | 2016-08-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831300B (zh) | 一种九华钵茶的制作方法 | |
CN101664082B (zh) | 花香白牡丹茶及其加工工艺 | |
CN101664084B (zh) | 花香白琳工夫红茶加工工艺 | |
CN101946839B (zh) | 铁观音红茶的生产方法 | |
CN104186725B (zh) | 一种新型黄茶毛尖的制作工艺 | |
CN102919391B (zh) | 一种提香针形红茶的生产方法 | |
CN105360367A (zh) | 一种红茶的生产方法 | |
CN105594901A (zh) | 一种大树茶红茶的加工工艺 | |
CN105124057A (zh) | 一种高香型红茶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9122973A (zh) | 一种陈皮白茶茶砖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410218B (zh) | 一种利用中茶108、302茶树良种鲜叶制作优质低氟黑茶的方法 | |
CN104286235A (zh) | 一种绿乌龙茶的生产工艺 | |
CN105230894A (zh) | 一种香椿发酵红茶制备方法 | |
CN103168863B (zh) | 一种茶叶的加工方法 | |
CN105533068B (zh) | 一种辣木固体发酵茶的加工方法 | |
CN105368636B (zh) | 一种保健紫茶酒 | |
CN104855558A (zh) | 一种利用川农黄芽早茶树品种加工黄茶的方法 | |
CN102524444B (zh) | 一种漓江乳雪茶的加工方法 | |
CN104186747A (zh) | 一种新型红茶加工方法 | |
CN110393222A (zh) | 一种以黑毛茶和绿毛茶为原料生产金花黑茶的方法 | |
CN102187916A (zh) | 太青双上绿芽茶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4872304A (zh) | 一种扁形绿茶的制备方法 | |
CN107712118B (zh) | 一种黄金茶饼的制作方法 | |
CN102524446B (zh) | 红茶的生产方法 | |
CN107535631B (zh) | 一种金花乌龙茶及其制作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