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27794B - 提醒模式切换方法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提醒模式切换方法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827794B CN105827794B CN201510401781.XA CN201510401781A CN105827794B CN 105827794 B CN105827794 B CN 105827794B CN 201510401781 A CN201510401781 A CN 201510401781A CN 105827794 B CN105827794 B CN 10582779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bile terminal
- current
- preset
- mode
- st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醒模式切换方法及移动终端。其中,该提醒模式切换方法包括:获取移动终端的当前运动状态;判断当前运动状态是否符合预设的行进状态;在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将移动终端从当前的第一提醒模式切换到第二提醒模式,其中,第二提醒模式的振动和/或铃声大于第一提醒模式的振动和/或铃声。通过本发明,在用户使用移动终端处于行进状态的情况下,能够降低用户漏接电话的可能性的技术方案,从而达到了可以提高用户的体验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提醒模式切换方法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无论是功能机时代还是智能机时代,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用户普遍会遇到漏接电话的情况,例如,用户在诸如走路,骑车,坐车等行进过程中,如果将手机放置于口袋或者包里,由于手机来电振动和来电铃声没有调至最大或者手机本身的最大的来电振动和来电铃声就不够大,此时外界的干扰(例如,走路时的身体的运动,外界的嘈杂的环境等)很容易导致用户漏接此种情况下的来电。如果漏接的是很重要的电话的话,一定会让用户懊恼不已,甚至造成一定的损失。
显然,这种漏接电话的情况给用户体验造成了很大影响,所以如何能解决此类漏接电话的情况,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用户使用移动终端处于行进状态的情况下,能够降低用户漏接电话的可能性的技术方案,从而可以达到提高用户的体验的目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醒模式切换方法及移动终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醒模式切换方法,包括:获取移动终端的当前运动状态;判断当前运动状态是否符合预设的行进状态;在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将移动终端从当前的第一提醒模式切换到第二提醒模式,其中,第二提醒模式的振动和/或铃声大于第一提醒模式的振动和/或铃声。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移动终端的当前运动状态;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当前运动状态是否符合预设的行进状态;切换模块,用于在所述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将所述移动终端从当前的第一提醒模式切换到第二提醒模式,其中,所述第二提醒模式的振动和/或铃声大于所述第一提醒模式的振动和/或铃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的提醒模式切换方法及移动终端,当检测到移动终端的当前运动状态与预先设定的行进状态相符时,加大移动终端当前的铃声和/或振动模式,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来电被用户接听的概率,从而避免了来电漏接给用户带来的麻烦,而且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感受。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提醒模式切换方法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提醒模式切换方法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三的提醒模式切换方法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四的提醒模式切换方法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五的提醒模式切换方法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六的提醒模式切换方法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日常生活中,用户经常遇到漏接电话的情况,而漏接电话基本上是用户所不希望的,如果能够解决此类漏接电话的问题,不但可以解决用户的烦扰,还可以提升用户对手机的使用感受,因此如果能够提供一种防止漏接电话的技术方案,必然成为手机厂商的热门技术卖点。
基于此,本发明主要提供了一种可以防止漏接电话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提醒模式切换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流程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02-步骤S106):
步骤S102、获取移动终端的当前运动状态;
步骤S104、判断所述当前运动状态是否符合预设的行进状态;
步骤S106、在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将所述移动终端从当前的第一提醒模式切换到第二提醒模式,其中,所述第二提醒模式的振动和/或铃声大于所述第一提醒模式的振动和/或铃声。
通过上述各个步骤,可以将移动终端的当前运动状态与预先设定的行进状态进行比对,在当前运动状态符合行进状态的情况,加大移动终端当前的提醒模式,例如可以提高铃声的音量,可以加大振动,也可以提高铃声的音量的同时加大振动,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来电被用户接听的概率,避免了来电漏接给用户带来的麻烦。
实施例二
在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提醒模式切换方法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流程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202-步骤S212):
步骤S202、通过所述移动终端的定位系统,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在预设的第一时间间隔内的第一运动距离;
步骤S204、判断所述第一运动距离是否超过预设的距离阈值,在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运动状态符合所述行进状态;
步骤S206、将所述移动终端从当前的第一提醒模式切换到第二提醒模式,其中,所述第二提醒模式的振动和/或铃声大于所述第一提醒模式的振动和/或铃声;
步骤S208、通过所述定位系统,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在所述第一时间间隔内的第二运动距离;
步骤S210、判断所述第二运动距离是否超过所述距离阈值,在判断结果为否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运动状态不符合所述行进状态;
步骤S212、将所述移动终端从当前的所述第二提醒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一提醒模式。
可以看出,在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可以通过移动终端中的定位系统确定移动终端的运动速率(运动距离与时间的比值),以判断是否需要启用加大振动和/或铃声的提醒模式。
而且,在将移动终端启用了加大振动和/或铃声的提醒模式之后,还可以对移动终端的运动速率继续进行判断,如果发现当前运动状态(运动速率)已经不符合预设的行进状态,则可以关闭当前使用的加大振动/或铃声的提醒模式,而恢复到移动终端之前使用的提醒模式。
实施例三
该本发明实施例三以手机为例进行说明。参照本发明实施例三,可以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上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实现过程。
由于用户行进过程中必然会导致自己地理位置的变化,因此可以利用手机的GPS模块或者其它定位装置来定位用户的地理位置的装置变化。在该实施例三中,可以具体这样实现:
当手机进入锁屏状态时,手机的GPS模块或者其它定位系统开启,一旦定位到用户的地理位置在设定好的时间内(即上述第一时间间隔,例如,5min),的距离变化(即上述第一运动距离)等于或者大于设定好的距离变化(即上述距离阈值,例如,100m)时,就认为用户正处于行进过程中,手机立即自动开启智能防漏接电话模式。
在开启智能防漏接电话模式之后,一旦GPS或者其它定位系统定位到用户的地理位置在设定好的时间内(即上述第一时间间隔,例如,5min)的距离变化(即上述第二运动距离)小于设定好的距离变化(即上述第一时间间隔,例如,5min)时,就认为用户停止了行进且处于一个稳定状态,立即关闭智能防漏接电话模式。
在智能防漏接电话模式下,手机的来电振动和来电铃声可以均调用手机最强的来电振动和最大的来电铃声,当然,为了进一步提升效果,厂商还可以将此模式下的来电振动和来电铃声再适当的提大,甚至还可以将来电铃声换成人耳比较敏感的音源,这样防漏接的效果更好。执行流程请参考图3。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三的提醒模式切换方法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2,判断手机是否已经进入锁屏状态,如果是,执行步骤S304,否则继续执行步骤S302;
步骤S304,开启GPS或者其它定位装置并且进行定位操作,再执行步骤S306;
步骤S306,根据用户地理位置的变化情况判断是否符合开启智能防漏接电话模式条件,如果是,执行步骤S308,否则继续执行步骤S306;
步骤S308,开启智能防漏接电话模式,再执行步骤S310;
步骤S310,判断用户地理位置的变化情况是否符合关闭智能防漏接电话模式条件,如果是,执行步骤S312,否则继续执行步骤S310;
步骤S312,关闭智能防漏接电话模式,再执行步骤S314;
步骤S314,判断手机是否解锁,如果是,执行步骤S316,否则返回至步骤S306继续执行;
步骤S316,关闭GPS或者其它定位装置。
可以看出,采用上述实施例二或实施例三,无需额外增加移动终端的硬件成本,只需使用手机中已有的定位装置(例如目前常用的GPS模块)既可以实现对移动终端的运动速率的定位,从而判定出用户是否需要开启智能防漏接电话模式。
实施例四
在本发明实施例三中,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四的提醒模式切换方法流程图,如图4所示,该流程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402-步骤S412):
步骤S402、通过所述移动终端的加速度传感器,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在预设的第二时间间隔内的第一加速度变化次数;
步骤S404、判断所述第一加速度变化次数是否超过预设的变化次数阈值,在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运动状态符合所述行进状态;
步骤S406、将所述移动终端从当前的第一提醒模式切换到第二提醒模式,其中,所述第二提醒模式的振动和/或铃声大于所述第一提醒模式的振动和/或铃声;
步骤S408、通过所述加速度传感器,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在所述第二时间间隔内的第二加速度变化次数;
步骤S410、判断所述第二加速度变化次数是否超过所述次数变化阈值,在判断结果为否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运动状态不符合所述行进状态;
步骤S412、将所述移动终端从当前的所述第二提醒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一提醒模式。
可以看出,在本发明实施例四中,通过移动终端中的加速度传感器确定移动终端的加速度变化率(加速度变化次数与时间的比值),以判断是否需要启用加大振动和/或铃声的提醒模式。
而且,在将移动终端启用了加大振动和/或铃声的提醒模式之后,还可以对移动终端的加速度变化率继续进行判断,如果发现当前运动状态(加速度变化率)已经不符合预设的行进状态,则可以关闭当前使用的加大振动/或铃声的提醒模式,而恢复到移动终端之前使用的提醒模式。
实施例五
该本发明实施例五以手机为例进行说明。参照本发明实施例五,可以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上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四的实现过程。
由于用户行进过程中必然会有速度的变化,速度的变化必然会伴随着加速度的变化,因此可以利用手机中的重力传感器来检测加速度变化。在该实施例五中,可以具体这样实现:
当手机进入锁屏状态,手机的重力传感器或其它加速度传感器开启,一旦检测到重力传感器的加速度在预设的时间内(即上述第二时间间隔,例如,3min)的加速度变化次数大于或者等于预设的变化次数(即上述次数变化阈值,例如,100次)时,就认为用户处于行进过程中,手机立即自动开启智能防漏电话接模式。
在开启智能防漏接电话模式之后,一旦检测到重力传感器的加速度在预设的时间内(即上述第二时间间隔,例如,3min)的加速度变化次数小于预设的变化次数(即上述次数变化阈值,例如,100次)时,就认为用户停止了行进过程,立即关闭智能防漏接电话模式。
在智能防漏接电话模式下,手机的来电振动和来电铃声可以均调用手机最强的来电振动和最大的来电铃声,当然,为了进一步提升效果,厂商还可以将此模式下的来电振动和来电铃声再适当的提大,甚至还可以将来电铃声换成人耳比较敏感的音源,这样防漏接的效果更好。执行流程请参考图5。具体流程图如下: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五的提醒模式切换方法流程图,如图5所示,该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02,判断手机是否已经进入锁屏状态,如果是,执行步骤S504,否则继续执行步骤S502;
步骤S504,开启重力传感器并且进行检测操作,再执行步骤S506;
步骤S506,判断重力传感器的加速度的变化情况是否符合开启智能防漏接电话模式的条件,如果是,执行步骤S508,否则继续执行步骤S506;
步骤S508,开启智能防漏接电话模式,再执行步骤S510;
步骤S510,判断重力传感器的加速度的变化情况是否符合关闭智能防漏接电话模式条件,如果是,执行步骤S512,否则继续执行步骤S510;
步骤S512,关闭智能防漏接电话模式,再执行步骤S514;
步骤S514,判断手机是否解锁,如果是,执行步骤S516,否则返回至步骤S506继续执行;
步骤S516,关闭重力传感器。
可以看出,采用上述实施例四或实施例五,无需额外增加移动终端的硬件成本,只需使用手机中已有的加速度传感器(例如目前常用的重力传感器)既可以实现对移动终端的加速度变化率的检测,从而判定出用户是否需要开启智能防漏接电话模式。
实施例六
在本发明实施例六中,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六的提醒模式切换方法流程图,如图6所示,该流程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602-步骤S612):
步骤S602、通过所述移动终端的定位系统,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在预设的第三时间间隔内的第三运动距离,以及通过所述移动终端的加速度传感器,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在所述第三时间间隔内的第三加速度变化次数;
步骤S604、判断所述第三运动距离是否超过预设的距离阈值,以及所述第三加速度变化次数是否超过预设的变化次数阈值,在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运动状态符合所述行进状态;
步骤S606、将所述移动终端从当前的第一提醒模式切换到第二提醒模式,其中,所述第二提醒模式的振动和/或铃声大于所述第一提醒模式的振动和/或铃声;
步骤S608、通过所述定位系统,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在所述第三时间间隔内的第四运动距离,以及通过所述移动终端的加速度传感器,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在所述第三时间间隔内的第四加速度变化次数;
步骤S610、判断所述第四运动距离是否超过所述距离阈值,以及所述第四加速度变化次数是否超过所述变化次数阈值,在判断结果为否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运动状态不符合所述行进状态;
步骤S612、将所述移动终端从当前的所述第二提醒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一提醒模式。
可以看出,在本发明实施例六中,可以通过移动终端中的定位系统确定移动终端的运动速率(运动距离与时间的比值),通过移动终端中的加速度传感器确定移动终端的加速度变化率(加速度变化次数与时间的比值),综合进行两次判断,以确定是否需要启用加大振动和/或铃声的提醒模式。
而且,在将移动终端启用了加大振动和/或铃声的提醒模式之后,还可以对移动终端的运动速率和加速度变化率继续进行判断,如果发现当前运动状态(运动速率和加速度变化率需要同时考虑)已经不符合预设的行进状态,则可以关闭当前使用的加大振动/或铃声的提醒模式,而恢复到移动终端之前使用的提醒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六是将上述实施例二中的判断条件和上述实施例四中的判断条件组成一个“与”的关系,也就是说,只有两者同时触发时才启动或者关闭智能防漏接电话模式,这样可靠性就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对于以上六个实施例而言,均可实现手机防漏接电话功能,但是相较于实施例四和实施例五而言,实施例二、实施例三以及实施例六的可靠性更高,产生误判的几率更小,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的方案选取时,可以优先选择方式实施例二、实施例三或实施例六,如果考虑简化方案实现难度的问题,还可以进一步优先选择实施例二或实施例三。当然,这仅仅是对优先实施方式的一种选择而已,实际应用中完全可以不受此限。
在实际应用中,上述各个实施例中采用的所述定位系统可以包括:全球定位(GPS)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或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
在实际应用中,上述各个实施例采用的所述加速度传感器可以包括:重力传感器、线性加速度器或陀螺仪。
在本发明的上述各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提醒模式可以是振动和/或铃声最大的提醒模式(当然,这只是一种优选方案,如果仅适当增加振动和/或铃声就可以达到提醒用户防止漏接电话的效果,完全可以这样做即可),进一步地,为了增强提醒效果,所述第二提醒模式也可以是所述移动终端的厂商预先设置的大于所述振动和/或铃声最大的提醒模式的预定提醒模式,甚至还可以专门切换成特殊的能够引起用户注意的铃声都是实践中可行的,例如第二提醒模式还可以是所述移动终端的厂商预先设置的声音辨识度高于所述铃声的预定铃声,其中,所述声音辨识度包括音色或频率。
对应于上述各个实施例提供的提醒模式切换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装置包括:获取模块10,判断模块20以及切换模块30。其中,获取模块10,用于获取移动终端的当前运动状态;判断模块20,用于判断所述当前运动状态是否符合预设的行进状态;切换模块30,用于在所述判断模块20的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将所述移动终端从当前的第一提醒模式切换到第二提醒模式,其中,所述第二提醒模式的振动和/或铃声大于所述第一提醒模式的振动和/或铃声。
该移动终端,可以将其当前运动状态与预先设定的行进状态进行比对,在当前运动状态符合行进状态的情况,加大当前的提醒模式,例如可以提高铃声的音量,可以加大振动,也可以提高铃声的音量的同时加大振动,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来电被用户接听的概率,避免了来电漏接给用户带来的麻烦。
在图7所示的移动终端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优选的移动终端。需要说明的是,该优选的移动终端可以实现上述实施例二至实施例六提供的方案,以下不再分开单独描述。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在该优选移动终端中:
所述获取模块10可以包括:第一获取单元12,用于通过所述移动终端的定位系统,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在预设的第一时间间隔内的第一运动距离;
所述判断模块20可以包括:第一判定单元22,用于判断所述第一运动距离是否超过预设的距离阈值,在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运动状态符合所述行进状态。
优选地,
所述第一获取单元12,还可以用于在所述切换模块将所述移动终端从所述第一提醒模式切换到上述第二提醒模式之后,通过所述定位系统,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在所述第一时间间隔内的第二运动距离;
所述第一判定单元22,还可以用于判断所述第二运动距离是否超过所述距离阈值,在判断结果为否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运动状态不符合所述行进状态;
所述切换模块30,还可以用于将所述移动终端从当前的所述第二提醒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一提醒模式。
进一步地,
所述获取模块10还可以包括:第二获取单元14,用于通过所述移动终端的加速度传感器,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在预设的第二时间间隔内的第一加速度变化次数;
所述判断模块20还可以包括:第二判定单元24,用于判断所述第一加速度变化次数是否超过预设的变化次数阈值,在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运动状态符合所述行进状态。
优选地,
所述第二获取单元14,还可以用于在将所述移动终端从所述第一提醒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二提醒模式之后,通过所述加速度传感器,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在所述第二时间间隔内的第二加速度变化次数;
所述第二判定单元24,还可以用于判断所述第二加速度变化次数是否超过所述次数变化阈值,在判断结果为否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运动状态不符合所述行进状态;
所述切换模块30,还可以用于将所述移动终端从当前的所述第二提醒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一提醒模式。
进一步地,
所述获取模块10还可以包括:第三获取单元16,用于通过所述移动终端的定位系统,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在预设的第三时间间隔内的第三运动距离,以及通过所述移动终端的加速度传感器,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在所述第三时间间隔内的第三加速度变化次数;
所述判断模块20还可以包括:第三判定单元26,用于判断所述第三运动距离是否超过预设的距离阈值,以及所述第三加速度变化次数是否超过预设的变化次数阈值,在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运动状态符合所述行进状态。
优选地,
所述第三获取单元16,还可以用于在将所述移动终端从当前的第一提醒模式切换到第二提醒模式之后,通过所述定位系统,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在所述第三时间间隔内的第四运动距离,以及通过所述移动终端的加速度传感器,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在所述第三时间间隔内的第四加速度变化次数;
所述第三判定单元26,还可以用于判断所述第四运动距离是否超过所述距离阈值,以及所述第四加速度变化次数是否超过所述变化次数阈值,在判断结果为否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运动状态不符合所述行进状态;
所述切换模块30,还可以用于将所述移动终端从当前的所述第二提醒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一提醒模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使用的所述定位系统可以包括:全球定位(GPS)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或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使用的所述加速度传感器可以包括:重力传感器、线性加速度器或陀螺仪。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提醒模式可以是振动和/或铃声最大的提醒模式(当然,这只是一种优选方案,如果仅适当增加振动和/或铃声就可以达到提醒用户防止漏接电话的效果,完全可以这样做即可),进一步地,为了增强提醒效果,所述第二提醒模式也可以是所述移动终端的厂商预先设置的大于所述振动和/或铃声最大的提醒模式的预定提醒模式,甚至还可以专门切换成特殊的能够引起用户注意的铃声都是实践中可行的,例如第二提醒模式还可以是所述移动终端的厂商预先设置的声音辨识度高于所述铃声的预定铃声,其中,所述声音辨识度包括音色或频率。
通过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可以将移动终端的当前运动状态与预先设定的行进状态进行比对,在当前运动状态符合行进状态的情况,加大移动终端当前的提醒模式,例如可以提高铃声的音量,可以加大振动,也可以提高铃声的音量的同时加大振动,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来电被用户接听的概率,避免了来电漏接给用户带来的麻烦。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提醒模式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移动终端的当前运动状态;
判断所述当前运动状态是否符合预设的行进状态;
在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将所述移动终端从当前的第一提醒模式切换到第二提醒模式,其中,所述第二提醒模式的振动和/或铃声大于所述第一提醒模式的振动和/或铃声;
所述获取移动终端的当前运动状态的步骤包括:
通过所述移动终端的加速度传感器,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在预设的第二时间间隔内的第一加速度变化次数;
所述判断所述当前运动状态是否符合预设的行进状态的步骤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加速度变化次数是否超过预设的变化次数阈值,在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运动状态符合所述行进状态;
在将所述移动终端从当前的第一提醒模式切换到第二提醒模式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通过所述加速度传感器,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在所述第二时间间隔内的第二加速度变化次数;
判断所述第二加速度变化次数是否超过所述次数变化阈值,在判断结果为否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运动状态不符合所述行进状态;
将所述移动终端从当前的所述第二提醒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一提醒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移动终端的当前运动状态的步骤,包括:
通过所述移动终端的定位系统,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在预设的第一时间间隔内的第一运动距离;
所述判断所述当前运动状态是否符合预设的行进状态的步骤包括:
判断所述第一运动距离是否超过预设的距离阈值,在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运动状态符合所述行进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移动终端从当前的第一提醒模式切换到第二提醒模式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通过所述定位系统,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在所述第一时间间隔内的第二运动距离;
判断所述第二运动距离是否超过所述距离阈值,在判断结果为否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运动状态不符合所述行进状态;
将所述移动终端从当前的所述第二提醒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一提醒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移动终端的当前运动状态的步骤包括:
通过所述移动终端的定位系统,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在预设的第三时间间隔内的第三运动距离,以及通过所述移动终端的加速度传感器,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在所述第三时间间隔内的第三加速度变化次数;
所述判断所述当前运动状态是否符合预设的行进状态的步骤包括:
判断所述第三运动距离是否超过预设的距离阈值,以及所述第三加速度变化次数是否超过预设的变化次数阈值,在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运动状态符合所述行进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移动终端从当前的第一提醒模式切换到第二提醒模式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通过所述定位系统,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在所述第三时间间隔内的第四运动距离,以及通过所述移动终端的加速度传感器,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在所述第三时间间隔内的第四加速度变化次数;
判断所述第四运动距离是否超过所述距离阈值,以及所述第四加速度变化次数是否超过所述变化次数阈值,在判断结果为否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运动状态不符合所述行进状态;
将所述移动终端从当前的所述第二提醒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一提醒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2、3、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系统包括:全球定位GPS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或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
7.根据权利要求1、4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速度传感器包括:重力传感器、线性加速度器或陀螺仪。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提醒模式包括:振动和/或铃声最大的提醒模式、预先设置的大于所述振动和/或铃声最大的提醒模式的预定提醒模式、或预先设置的声音辨识度高于所述铃声的预定铃声,其中,所述声音辨识度包括音色或频率。
9.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移动终端的当前运动状态;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当前运动状态是否符合预设的行进状态;
切换模块,用于在所述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将所述移动终端从当前的第一提醒模式切换到第二提醒模式,其中,所述第二提醒模式的振动和/或铃声大于所述第一提醒模式的振动和/或铃声;
所述获取模块包括: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移动终端的加速度传感器,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在预设的第二时间间隔内的第一加速度变化次数;
所述判断模块包括:
第二判定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加速度变化次数是否超过预设的变化次数阈值,在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运动状态符合所述行进状态;
所述第二获取单元,还用于在将所述移动终端从所述第一提醒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二提醒模式之后,通过所述加速度传感器,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在所述第二时间间隔内的第二加速度变化次数;
所述第二判定单元,还用于判断所述第二加速度变化次数是否超过所述次数变化阈值,在判断结果为否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运动状态不符合所述行进状态;
所述切换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移动终端从当前的所述第二提醒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一提醒模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模块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移动终端的定位系统,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在预设的第一时间间隔内的第一运动距离;
所述判断模块包括:
第一判定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运动距离是否超过预设的距离阈值,在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运动状态符合所述行进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获取单元,还用于在所述切换模块将所述移动终端从所述第一提醒模式切换到上述第二提醒模式之后,通过所述定位系统,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在所述第一时间间隔内的第二运动距离;
所述第一判定单元,还用于判断所述第二运动距离是否超过所述距离阈值,在判断结果为否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运动状态不符合所述行进状态;
所述切换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移动终端从当前的所述第二提醒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一提醒模式。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模块包括:
第三获取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移动终端的定位系统,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在预设的第三时间间隔内的第三运动距离,以及通过所述移动终端的加速度传感器,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在所述第三时间间隔内的第三加速度变化次数;
所述判断模块包括:
第三判定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三运动距离是否超过预设的距离阈值,以及所述第三加速度变化次数是否超过预设的变化次数阈值,在判断结果为是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运动状态符合所述行进状态。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获取单元,还用于在将所述移动终端从当前的第一提醒模式切换到第二提醒模式之后,通过所述定位系统,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在所述第三时间间隔内的第四运动距离,以及通过所述移动终端的加速度传感器,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在所述第三时间间隔内的第四加速度变化次数;
所述第三判定单元,还用于判断所述第四运动距离是否超过所述距离阈值,以及所述第四加速度变化次数是否超过所述变化次数阈值,在判断结果为否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移动终端的当前运动状态不符合所述行进状态;
所述切换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移动终端从当前的所述第二提醒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一提醒模式。
14.根据权利要求10、11、12或1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系统包括:全球定位GPS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或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
15.根据权利要求9、12或1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速度传感器包括:重力传感器、线性加速度器或陀螺仪。
16.根据权利要求9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提醒模式包括:振动和/或铃声最大的提醒模式、预先设置的大于所述振动和/或铃声最大的提醒模式的预定提醒模式、或预先设置的声音辨识度高于所述铃声的预定铃声,其中,所述声音辨识度包括音色或频率。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401781.XA CN105827794B (zh) | 2015-07-08 | 2015-07-08 | 提醒模式切换方法及移动终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401781.XA CN105827794B (zh) | 2015-07-08 | 2015-07-08 | 提醒模式切换方法及移动终端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827794A CN105827794A (zh) | 2016-08-03 |
CN105827794B true CN105827794B (zh) | 2020-01-31 |
Family
ID=565143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401781.XA Active CN105827794B (zh) | 2015-07-08 | 2015-07-08 | 提醒模式切换方法及移动终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82779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568459A (zh) * | 2016-11-09 | 2017-04-19 |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通知信息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06791190A (zh) * | 2017-02-06 | 2017-05-31 |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提醒方式切换方法及装置、用户设备 |
CN107124523A (zh) * | 2017-03-14 | 2017-09-01 |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终端的来电提醒方式切换方法及装置 |
CN107528988B (zh) * | 2017-08-21 | 2018-05-11 | 广东以诺通讯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来电提醒系统 |
CN107343108B (zh) * | 2017-08-21 | 2018-02-16 | 宁夏金博乐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提醒移动终端来电的方法 |
CN107333010B (zh) * | 2017-08-30 | 2018-06-29 | 李培枝 | 手机场景自适应分析平台 |
CN107682560A (zh) * | 2017-10-31 | 2018-02-09 |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 提醒模式切换方法、装置、计算机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0881075B (zh) * | 2018-09-06 | 2021-09-28 | 奇酷互联网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智能终端及其提醒模式选择方法、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 |
CN109274309B (zh) * | 2018-09-28 | 2020-07-24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马达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5551156B (zh) * | 2022-03-01 | 2023-10-31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发光闪烁的方法及可穿戴设备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38559A (zh) * | 2010-09-01 | 2011-01-05 | 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
CN102035945A (zh) * | 2010-12-23 | 2011-04-27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调节振铃音量的手机及方法 |
CN102685305A (zh) * | 2011-03-14 | 2012-09-19 | 深圳市同洲软件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终端切换情景模式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
WO2013023344A1 (en) * | 2011-08-12 | 2013-02-21 | Motorola Mobility, Inc. |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media property or characteristic control in a media system |
CN103945035A (zh) * | 2013-01-18 | 2014-07-23 | 联想移动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手机来电提示方法及手机 |
CN104184897A (zh) * | 2014-08-25 | 2014-12-03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363332A (zh) * | 2014-10-23 | 2015-02-18 | 苏州合欣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距离-移动状态的终端提醒装置 |
-
2015
- 2015-07-08 CN CN201510401781.XA patent/CN10582779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38559A (zh) * | 2010-09-01 | 2011-01-05 | 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
CN102035945A (zh) * | 2010-12-23 | 2011-04-27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调节振铃音量的手机及方法 |
CN102685305A (zh) * | 2011-03-14 | 2012-09-19 | 深圳市同洲软件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终端切换情景模式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
WO2013023344A1 (en) * | 2011-08-12 | 2013-02-21 | Motorola Mobility, Inc. |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media property or characteristic control in a media system |
CN103945035A (zh) * | 2013-01-18 | 2014-07-23 | 联想移动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手机来电提示方法及手机 |
CN104184897A (zh) * | 2014-08-25 | 2014-12-03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827794A (zh) | 2016-08-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827794B (zh) | 提醒模式切换方法及移动终端 | |
RU2617679C2 (ru) |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защиты терминальной аппаратуры и терминальная аппаратура | |
CN108924364B (zh) | 消息提醒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US9049583B2 (en) | Impending hazard alert | |
JP5889463B1 (ja) | 画像管理システム、サーバ、画像管理方法、サーバ制御方法、及びサーバプログラム | |
CN104301534A (zh) | 一种智能调整移动终端场景模式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0049179B (zh) | 基于设定位置对用户进行提醒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5282723A (zh) | 紧急呼叫控制方法和装置及紧急呼叫方法和装置 | |
KR20120049925A (ko) | 차량 내의 이동통신장치의 특정 사용자 인터페이스 기능을 조정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
WO2014169763A1 (en) | Method for making emergency call,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 |
EP2974268A1 (en) | Always-on camera sampling strategies | |
CN103618832B (zh) | 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信息提示方法及终端 | |
CN105049628A (zh) | 控制终端驾驶模式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4936039B (zh) | 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 |
EP3282681A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alarming with terminal, and storage medium | |
WO2015002224A1 (ja) | 携帯端末、制御方法 | |
CN105141785B (zh) | 一种电话接听方法及装置 | |
TW201503659A (zh) | 具自動回覆功能之通訊裝置及其自動回覆通訊方法 | |
CN106778591A (zh) | 报警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 |
CN105516917A (zh) | 实现安全驾驶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5025168B (zh) | 一种来电提醒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2196388B (zh) | 未接来电回拨方法 | |
TWI652931B (zh) | 行車模式開啟系統及方法 | |
CN103945035A (zh) | 一种手机来电提示方法及手机 | |
CN105208190A (zh) | 通知信号提示方法及终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