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92105B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792105B CN105792105B CN201610111907.4A CN201610111907A CN105792105B CN 105792105 B CN105792105 B CN 105792105B CN 201610111907 A CN201610111907 A CN 201610111907A CN 105792105 B CN105792105 B CN 10579210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nic device
- data transmission
- electronic equipment
- transmission channel
- communication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包括:通过第一通信单元建立与第二电子设备间的第一数据传输通道;检测得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状态信息;基于所述状态信息,判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条件表征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处于能够接收目标数据的状态;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发送数据传输指令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数据传输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发送所述目标数据给第一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数据通道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目标数据。本发明还同时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处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电子设备间(手机和手机之间、手机和电脑之间、电脑和电脑之间)传输文件主要通过在两个电子设备上设置的客户端(如QQ)进行,两个电子设备都将客户端打开,然后一方电子设备将待传输的文件拖进客户端进行数据传输;这种数据传输方式操作较重且不方便,还可能会打断用户当前的操作环境,用户体验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能够简单快捷的实现电子设备间的数据传输,用户体验好。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第一通信单元建立与第二电子设备间的第一数据传输通道;
检测得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状态信息;
基于所述状态信息,判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条件表征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处于能够接收目标数据的状态;
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发送数据传输指令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数据传输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发送所述目标数据给第一电子设备;
通过所述第一数据通道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目标数据。
上述方案中,所述检测得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状态信息包括:
通过第二通信单元检测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间的通信状态,将检测结果作为所述状态信息。
上述方案中,所述基于所述状态信息,判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包括:
基于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间的通信状态判断是否满足建立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间的第二数据传输通道的条件,如果是,则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上述方案中,所述发送数据传输指令至第二电子设备,包括:
建立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间的第二数据传输通道,通过所述第二数据传输通道发送数据传输指令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
上述方案中,所述检测得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状态信息包括:
检测得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姿态变化参数,将所述姿态变化参数作为所述状态信息;其中,所述姿态变化参数用于表征在第一时间段内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运动状态。
上述方案中,所述基于所述状态信息,判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包括:
基于检测得到的所述姿态变化参数,判断所述姿态变化参数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其中,在所述姿态变化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表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处于预设运动状态;
如果是,则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上述方案中,所述发送数据传输指令至第二电子设备,包括:
通过所述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发送数据传输指令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为第一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通信单元及处理器;其中,
所述第一通信单元,用于建立与第二电子设备间的第一数据传输通道;
所述处理器,用于检测得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状态信息;
基于所述状态信息,判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条件表征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处于能够接收目标数据的状态;
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发送数据传输指令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数据传输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发送所述目标数据给第一电子设备;
所述第一通信单元,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数据通道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目标数据。
上述方案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通信单元;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通过第二通信单元检测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间的通信状态,将检测结果作为所述状态信息。
上述方案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基于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间的通信状态判断是否满足建立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间的第二数据传输通道的条件,如果是,则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二通信单元,还用于建立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间的第二数据传输通道;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数据传输通道发送数据传输指令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
上述方案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检测得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姿态变化参数,将所述姿态变化参数作为所述状态信息;其中,所述姿态变化参数用于表征在第一时间段内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运动状态。
上述方案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基于检测得到的所述姿态变化参数,判断所述姿态变化参数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其中,在所述姿态变化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表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处于预设运动状态;
如果是,则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通信单元,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发送数据传输指令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
应用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第一电子设备首先通过第一通信单元建立与第二电子设备间的第一数据传输通道,然后检测到第一电子设备处于能够接收目标数据的状态时,发送数据传输指令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以通过所述第一数据通道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目标数据;如此,通过第一电子设备的状态的变化实现数据传输的触发,方便快捷且又在不打断用户当前操作环境的情况下实现电子设备间的数据传输,提高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二;
图3a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WiFi通信连接的示意图;
图3b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NFC通信连接的示意图;
图3c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电子设备通过WiFi通信连接接收目标数据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三;
图5a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蓝牙通信连接的示意图;
图5b为本发明实施例检测到第一电子设备处于预设的摇动状态的示意图;
图5c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电子设备通过蓝牙通信连接接收目标数据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电子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一;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电子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通过第一通信单元建立与第二电子设备间的第一数据传输通道;检测得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状态信息;基于所述状态信息,判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条件表征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处于能够接收目标数据的状态;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则发送数据传输指令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数据传输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发送所述目标数据给第一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数据通道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目标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及第二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诸如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PAD(平板电脑)等的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的固定终端。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步骤101:通过第一通信单元建立与第二电子设备间的第一数据传输通道。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通信单元为设置于第一电子设备的通信单元,可以由WiFi通信模块或蓝牙通信模块实现,也即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的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可以为WiFi通信连接或蓝牙通信连接;例如,在实际应用中,第一电子设备为手机,第二电子设备为笔记本电脑,则可在笔记本电脑上插入一个WiFi dongle实现与手机间WiFi通信连接的建立,或者开启笔记本电脑的蓝牙功能以建立与手机的蓝牙连接。
步骤102:检测得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状态信息,并基于所述状态信息判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如果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执行步骤103;如果不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执行步骤105。
在实际实施时,第一电子设备的状态信息可以理解为可以触发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间进行数据传输的状态信息,第一预设条件表征第一电子设备处于能够接收目标数据的状态;如,第一电子设备的状态信息可以为第一电子设备自身的运动状态信息、相应的,第一电子设备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即第一电子设备当前的运动状态或运动状态的改变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如检测到第一电子设备自身发生晃动、摇动等,表征第一电子设备处于待接收第二电子设备的目标数据的状态;或者,第一电子设备的状态信息也可以为通过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二通信单元检测到的与第二电子设备间的通信状态,第二通信单元不同于第一通信单元,也即除与第二电子设备间建立的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即第一数据连接)以外还可能存在的另外一种数据连接,相应的,第一电子设备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即检测到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间已建立除第一数据传输通道以外的另一种数据传输通道(第二数据传输通道),如近场通信(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连接、射频识别技术(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连接等。
步骤103:发送数据传输指令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发送的数据传输指令用于指示第二电子设备通过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发送目标数据给第一电子设备。
第一电子设备可以通过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发送数据传输指令给第二电子设备,如通过与第二电子设备间建立的WiFi通信连接或蓝牙通信连接发送数据传输指令,当然,在实际实施时,在检测到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第二数据传输通道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第二数据传输通道发送数据传输指令给第二电子设备,如通过与第二电子设备间建立的NFC通信连接发送数据传输指令给第二电子设备。
步骤104:通过所述第一数据通道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目标数据。
这里,目标数据为该第二电子设备通过一定的数据选取方式选取的数据,如在第二电子设备为笔记本电脑的情况下,通过鼠标进行屏幕数据截取或直接进行文件数据选定;或者,所述目标数据也可以为第一电子设备指示第二电子设备需要发送的数据,例如在发送给第二电子设备的数据传输指令中携带文件标识,通过文件标识指示第二电子设备自身所要获取的文件;其中,文件标识可以为文件名称等可以唯一标识文件的标识。
步骤105:结束本次处理流程。
实施例二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步骤201:通过第一通信单元建立与第二电子设备间的第一数据传输通道。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通信单元为设置于第一电子设备的通信单元,可以由WiFi通信模块或蓝牙通信模块实现,也即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的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可以为WiFi通信连接或蓝牙通信连接;例如,在实际应用中,第一电子设备为手机,第二电子设备为笔记本电脑,则可在笔记本电脑上插入一个WiFi dongle实现与手机间WiFi通信连接的建立,如图3a所示,或者开启笔记本电脑的蓝牙功能以建立与手机的蓝牙连接。
步骤202:通过第二通信单元检测与第二电子设备间的通信状态,基于所述通信状态判断是否满足建立与第二电子设备间的第二数据传输通道的条件,如果满足,执行步骤203;如果不满足,执行步骤205。
这里,第二通信单元为设置于第一电子设备中的不同于第一通信单元的通信单元,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通信单元由NFC通信模块实现,在实际应用中可在WiFi dongle上增加NFC功能,相应的,通过该NFC通信模块检测与第二电子设备间的NFC通信状态,如:检测到与第二电子设备满足建立NFC连接的条件、检测到未满足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NFC连接的条件,相应的,当检测到与第二电子设备满足建立NFC连接的条件,即满足建立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间的第二数据传输通道的条件时,表征第一电子设备处于能够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目标数据的状态。
步骤203:建立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间的第二数据传输通道,通过所述第二数据传输通道发送数据传输指令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建立与第二电子设备间的NFC数据传输通道,以通过该NFC数据传输通道发送数据传输指令至第二电子设备,如图3b所示;其中,所述数据传输指令用于指示第二电子设备通过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发送目标数据给第一电子设备;
这里,所述目标数据既可以为第一电子设备通过一定的数据选取方式选定的数据,如在第二电子设备为笔记本电脑的情况下,通过鼠标进行屏幕数据截取或直接进行文件数据选定,又可以为第一电子设备指示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自身需要的数据,如在发送给第二电子设备的数据传输指令中携带文件标识,通过文件标识指示第二电子设备自身所要获取的文件;其中,文件标识可以为文件名称等可以唯一标识文件的标识。
步骤204:通过所述第一数据通道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目标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即通过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间建立的WiFi通信连接或蓝牙通信连接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目标数据;如图3c所示。
步骤205:结束本次处理流程。
应用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首先建立WiFi通信连接或蓝牙通信连接,然后,当第一电子设备靠近第二电子设备时通过NFC触发数据传输,如此,用户仅需简单的移动一方电子设备便可实现数据传输,操作简单、用户体验好,且不易造成数据传输的误触发。
实施例三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步骤401:通过第一通信单元建立与第二电子设备间的第一数据传输通道。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通信单元为设置于第一电子设备的通信单元,可以由WiFi通信模块或蓝牙通信模块实现,也即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的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可以为WiFi通信连接或蓝牙通信连接;例如,在实际应用中,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均为手机,则可开启手机的WiFi功能或蓝牙功能,以建立两个手机之间的WiFi通信连接或蓝牙通信连接,如图5a所示通过蓝牙建立两个手机之间的通信连接。
步骤402:检测得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姿态变化参数,基于所述姿态变化参数,判断所述姿态变化参数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如果满足,执行步骤403;如果不满足,执行步骤405。
这里,所述姿态变化参数用于表征在第一时间段内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运动状态,在所述姿态变化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表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处于预设运动状态;在实际实施时,所述预设运动状态可以为第一电子设备摇动的状态、第一电子设备被甩出去的状态等等,而当预设运动状态为第一电子设备摇动的状态时,相应的,姿态变化参数表征在第一时间段内第一电子设备在第一方向上的速度变化率,即第一电子设备在某一方向上的加速度,所述姿态变化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即为第一电子设备在某一方向上的加速度达到预设的加速度阈值,而该加速度阈值可以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如依据第一电子设备的摇动幅度进行设定;如图5b所示检测到第一电子设备处于预设的摇动状态。
步骤403:通过所述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发送数据传输指令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
这里,所述数据传输指令用于指示第二电子设备通过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发送目标数据给第一电子设备;
所述目标数据既可以为第一电子设备通过一定的数据选取方式选定的数据,如在第二电子设备为笔记本电脑的情况下,通过鼠标进行屏幕数据截取或直接进行文件数据选定,又可以为第一电子设备指示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自身需要的数据,如在发送给第二电子设备的数据传输指令中携带文件标识,通过文件标识指示第二电子设备自身所要获取的文件;其中,文件标识可以为文件名称等可以唯一标识文件的标识。
步骤404:通过所述第一数据通道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目标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即通过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间建立的WiFi通信连接或蓝牙通信连接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目标数据;如图5c所示。
步骤405:结束本次处理流程。
应用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二电子设备首先建立WiFi通信连接或蓝牙通信连接,然后,当检测到第一电子设备处于预设的摇动的状态时触发数据传输,如此,用户在实际应用时,可以很自然的摇动手机,方便快捷,无需打开双方设备的客户端执行,在不打断用户当前的操作环境的情况下完成数据传输,提高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四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电子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一,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电子设备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二,所述电子设备为第一电子设备,如图6、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电子设备的组成包括:第一通信单元61、检测单元62、判断单元63及发送单元64;其中,
所述第一通信单元61,用于建立与第二电子设备间的第一数据传输通道;
所述检测单元62,用于检测得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状态信息;
所述判断单元63,用于基于所述状态信息,判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条件表征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处于能够接收目标数据的状态;
所述发送单元64,用于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发送数据传输指令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数据传输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发送所述目标数据给第一电子设备;
所述第一通信单元61,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数据通道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目标数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通信单元65;
所述检测单元62,还用于通过第二通信单元63检测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间的通信状态,将检测结果作为所述状态信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判断单元63,还用于基于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间的通信状态判断是否满足建立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间的第二数据传输通道的条件,如果是,则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信单元65,还用于建立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间的第二数据传输通道;
所述发送单元64,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二数据传输通道发送数据传输指令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单元62,还用于检测得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姿态变化参数,将所述姿态变化参数作为所述状态信息;其中,所述姿态变化参数用于表征在第一时间段内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运动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判断单元63,还用于基于检测得到的所述姿态变化参数,判断所述姿态变化参数是否满足第二预设条件,其中,在所述姿态变化参数满足第二预设条件时,表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处于预设运动状态;
如果是,则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信单元61,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发送数据传输指令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检测单元62、判断单元63及发送单元64均由处理器实现,也即所述检测单元62、判断单元63及发送单元64实现的全部上述操作均由处理器实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的第一通信单元61、检测单元62、判断单元63、发送单元64及第二通信单元65均可由终端或服务器中的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或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或集成电路(ASIC,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实现。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涉及第一电子设备的描述,与上述方法描述是类似的,同方法的有益效果描述,不做赘述。对于本发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发明方法实施例的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或者,本发明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6)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第一通信单元建立与第二电子设备间的第一数据传输通道;
检测得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状态信息;
基于所述状态信息,判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条件表征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二通信单元的检测结果是否满足建立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间的第二数据传输通道的条件;所述第二数据传输通道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通道不同;
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建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间的所述第二数据传输通道,则通过所述第二数据传输通道发送数据传输指令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数据传输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发送目标数据给第一电子设备;
通过所述第一数据传输通道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目标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单元包括无线保真WiFi通信模块或蓝牙通信模块,所述第二通信单元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所述检测得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状态信息包括:
通过所述NFC模块检测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间的NFC连接,将检测结果作为所述状态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状态信息,判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包括:
基于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间的NFC连接判断是否满足建立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间的第二数据传输通道的条件,如果是,则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4.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为第一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通信单元及处理器;其中,
所述第一通信单元,用于建立与第二电子设备间的第一数据传输通道;
所述处理器,用于检测得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状态信息;
基于所述状态信息,判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是否满足第一预设条件,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条件表征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二通信单元的检测结果是否满足建立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间的第二数据传输通道的条件;所述第二数据传输通道与所述第一数据传输通道不同;
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满足所述第一预设条件,建立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间的所述第二数据传输通道,则通过所述第二数据传输通道发送数据传输指令至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数据传输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一数据传输通道发送目标数据给第一电子设备;
所述第一通信单元,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一数据传输通道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的目标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单元包括无线保真WiFi通信模块或蓝牙通信模块,所述第二通信单元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通过所述NFC模块检测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间的NFC连接,将检测结果作为所述状态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基于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间的NFC连接判断是否满足建立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间的第二数据传输通道的条件,如果是,则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满足第一预设条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111907.4A CN105792105B (zh) | 2016-02-29 | 2016-02-29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111907.4A CN105792105B (zh) | 2016-02-29 | 2016-02-29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792105A CN105792105A (zh) | 2016-07-20 |
CN105792105B true CN105792105B (zh) | 2022-05-31 |
Family
ID=564030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111907.4A Active CN105792105B (zh) | 2016-02-29 | 2016-02-29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79210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125964B (zh) | 2017-01-06 | 2024-04-05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用于无线网络系统之间的数据传送控制的方法及设备 |
CN111800890B (zh) * | 2020-06-30 | 2023-09-19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处理方法及输入设备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856993A (zh) * | 2012-12-06 | 2014-06-11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和装置 |
CN104469665A (zh) * | 2014-12-29 | 2015-03-25 | 深圳市理奥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以及用户端 |
CN105142098A (zh) * | 2015-08-19 | 2015-12-09 | 北京锤子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共享方法及装置 |
CN105208512A (zh) * | 2015-08-28 | 2015-12-30 | 深圳Tcl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 建立无线连接的参数设置方法及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760911B1 (ko) * | 2011-05-18 | 2017-07-2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 단말기 |
CN102904618B (zh) * | 2011-07-26 | 2016-04-27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设备间通信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03517112A (zh) * | 2012-06-29 | 2014-01-15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和系统 |
CN103580727A (zh) * | 2012-08-06 | 2014-02-1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短距离无线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和移动终端 |
CN103888819A (zh) * | 2012-12-20 | 2014-06-25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设备、数据传输的方法及系统 |
CN103596160B (zh) * | 2013-11-25 | 2017-02-15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
TW201530423A (zh) * | 2014-01-22 | 2015-08-01 | Kung-Lan Wang | 觸控方法及觸控系統 |
CN103986502B (zh) * | 2014-04-01 | 2017-01-25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 |
CN103986818B (zh) * | 2014-04-01 | 2016-10-05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
-
2016
- 2016-02-29 CN CN201610111907.4A patent/CN10579210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856993A (zh) * | 2012-12-06 | 2014-06-11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和装置 |
CN104469665A (zh) * | 2014-12-29 | 2015-03-25 | 深圳市理奥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以及用户端 |
CN105142098A (zh) * | 2015-08-19 | 2015-12-09 | 北京锤子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共享方法及装置 |
CN105208512A (zh) * | 2015-08-28 | 2015-12-30 | 深圳Tcl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 建立无线连接的参数设置方法及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Power extraction of human behavior in mobile environment;Krisztián Fekete等;《2014 5th IEEE Conference on Cognitive Infocommunications (CogInfoCom)》;20150126;全文 * |
R2-153764 "Report of email discussion [90#25][LTE/ProSe] Relay UE initiation, discovery and selection/re-selection";ZTE (rapporteur);《3GPP tsg_ran\WG2_RL2》;20150815;全文 * |
用电信息采集终端微功率无线信道通信网络结构分析;唐悦等;《电测与仪表》;20130525(第05期);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792105A (zh) | 2016-07-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383681B (zh) | 游戏进程控制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 |
CN103384369B (zh) | 一种建立数据连接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
KR101784898B1 (ko) | 니어 필드 통신 기반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니어 필드 통신 장치 | |
CN107506646B (zh) | 恶意应用的检测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9905380B (zh) | 一种分布式系统中的节点控制方法和相关装置 | |
CN106453829B (zh) | 一种跌落高度检测方法及装置 | |
HUE035464T2 (en) | Data transfer procedure, data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terminal with touch screen | |
CN108834132B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和相关介质产品 | |
CN106412311B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设备 | |
CN106657165B (zh) | 一种网络攻击的防御方法、服务器及终端 | |
CN108763892A (zh) | 权限管理方法、装置、移动终端以及存储介质 | |
CN106603548A (zh) | 应用程序的登录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6302603A (zh) | 远程删除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7329778A (zh) | 系统更新的方法及相关产品 | |
WO2015014178A1 (en) | Sess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server and storage medium | |
CN108270757B (zh) | 一种用户账户切换方法、装置、客户端以及系统 | |
CN109714476B (zh) |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 |
WO2018161543A1 (zh) | 指纹处理资源的控制方法及设备 | |
CN107451546A (zh) | 虹膜识别方法及相关产品 | |
CN107466387B (zh) | 一种检测触摸方式的方法及装置 | |
US11150913B2 (en) | Method, device, and terminal for accelerating startup of application | |
CN105792105B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107423598B (zh) | 一种解锁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6020945B (zh) | 快捷项添加方法及装置 | |
CN105700801B (zh) | 一种界面截取方法和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G01 | Patent term adjustment | ||
TG01 | Patent term adjustm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