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85574A - 一种分光比可调的光分束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光比可调的光分束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785574A CN105785574A CN201410819130.8A CN201410819130A CN105785574A CN 105785574 A CN105785574 A CN 105785574A CN 201410819130 A CN201410819130 A CN 201410819130A CN 105785574 A CN105785574 A CN 10578557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ber head
- splitting ratio
- optical
- optical system
- beam split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Light Control Or Optical Switches (AREA)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可调节分光比的光分束器。该光分束器包括:一个具有输入和输出的双光纤头、一个可直线移动的光反射器、一个用于双光纤头的准直透镜、一个用于接收的单光纤头、一个用于单光纤头的准直透镜、以及用于驱动光反射器作直线移动的致动器。分光比的调节是通过改变可移动光反射器在光路中的位置实现的。本发明可实现大范围的分光比动态可调、结构简单、易于制作、适用于大规模生产、同时能实现小型化。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光学元件之间对光功率进行动态分配;更具体地说,涉及用于提供一种分光比可调的光分束器。
背景技术
随着通讯网络的智能化和高功率的半导体激光器/光纤放大器的大量使用,如何对传输线路进行光功率的动态分配显得更加的重要。
常见的分光比可调的光分束器主要通过空间或波导方式。空间光分束器主要基于反射/透射原理,如中国专利CN101216606B通过透过率渐变镀膜片的移动实现对光束的分束,且分束比沿其长度单调变化。此方案在实施中对透过率渐变镀膜片要求高;同时膜片的长度和移动的距离决定了产品很难实现小型化。波导型光分束器分束比的改变基本是通过热膨胀效应来改变波导结构从而改变耦合区的变化而达到不同分支的输出可调。但这种方法常常带来较大的偏振相关损耗,从而限制了其在通讯领域的大面积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分光比可调的光分束器,使之满足通讯的要求并能实现产品的小型化。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分光比可调的光分束器,其包括一个具有输入和输出的双光纤头、一个可直线移动的光反射器、一个用于双光纤头的准直透镜、一个用于接收的单光纤头、一个用于单光纤头的准直透镜、以及用于驱动光反射器作直线移动的致动器。
分光比的大小由光反射器在光路中不同的位置决定。光反射器在线性致动器的驱动下,能够从无阻挡状态移动到完全阻挡状态,因而能够实现分光比从0%到无穷大之间的调节。
附图说明
图1:本分光比可调的光分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分光比可调的光分束器的光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分光比可调的光分束器,其包括:用于输入和输出光学信号的双光纤头(10)、准直透镜(12)、一个可作直线移动的光反射器(16)、准直透镜(13)、单光纤头(14)以及一个用于驱动光反射器做直线移动的致动器(17)。
光反射器(16)包括一面镀全反射膜的平面。为减少机械尺寸和环境的影响,光反射器(16)优选处于准直透镜(12)的焦平面上并沿焦平面作进入或移出的线性运动。光反射器(16)的进入或移出光路是由致动器(17)驱动实现的。
如图2光路示意图所示,输入的光信号输入端口(10a)出来经准直透镜(12)准直后部分经光反射镜(16)阻挡并反射后经准直透镜(12)聚焦于输出端口(10b)输出;未被阻挡的光经准直透镜(13)聚焦于输出端口(15)输出。
当光反射器(16)进入光路时,其所阻挡的光将增加,从而提高了输出端口(10b)的光强输出;相应地降低了输出端口(15)的光强输出。反之,当光反射器(16)移出光路时,其所阻挡的光将减少,从而降低了输出端口(10b)输出的光强;提高了单输出端口(15)的光强输出。由此可见,光反射器(16)在光路中的位置决定了两个输出端口(10b和15)的光的比例。由于光反射器(16)位置是连续可调的,因而决定了两个输出端口(10b和15)分光比也是连续可调的。提高光反射器(16)的线性移动距离可以实现分光比大范围的动态可调。
本实施方式展示的是一分二分光比可调的光分束器。在实际使用中,双光纤头(10)的输入端口(10a)与任一输出端口之间可以作为光衰减器使用。如光反射器(16)在初始状态处于未阻挡光路时,双光纤头(10)的输入端口(10a)与输出端口(15)之间可作常开型光衰减器使用(在非工作状态时衰减量为最小值);双光纤头(10)的输入端口(10a)与输出端口(10b)之间可作常闭型光衰减器使用(在非工作状态时衰减量为最大值)。如光反射器(16)在初始状态处于完全阻挡光路时,双光纤头(10)的输入端口(10a)与输出端口(15)之间可作常闭型光衰减器使用;双光纤头(10)的输入端口(10a)与输出端口(10b)之间可作常开型光衰减器使用。
Claims (5)
1.一种分光比可调的光分束器,其包括一个用于发送和接收光学信号的双光纤头,一个用于双光纤头的准直透镜,一个可直线移动的光反射器,一个用于接收光学信号的单光纤头,一个用于单光纤头的准直透镜和一个用于驱动光反射器做直线移动的致动器。
2.如权利要求1所限定的分光比可调的光分束器,其特征在于可移动的光反射器在光路中作直线运动。
3.如权利要求1所限定的分光比可调的光分束器,其特征在于可移动的光反射器实现阻挡光束并将所阻挡的光束完全反射到双光纤头的接收端口。
4.如权利要求1所限定的分光比可调的光分束器,其特征在于未被光反射器阻挡的光经另一准直透镜聚焦到单光纤头的光纤端口。
5.如权利要求1所限定的分光比可调的光分束器,其特征在于发送端口和任一接收光纤端口可作光衰减器使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819130.8A CN105785574A (zh) | 2014-12-25 | 2014-12-25 | 一种分光比可调的光分束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819130.8A CN105785574A (zh) | 2014-12-25 | 2014-12-25 | 一种分光比可调的光分束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785574A true CN105785574A (zh) | 2016-07-20 |
Family
ID=563777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819130.8A Pending CN105785574A (zh) | 2014-12-25 | 2014-12-25 | 一种分光比可调的光分束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785574A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02031A (zh) * | 2001-08-09 | 2003-03-12 |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 光径改变型可变光衰减器 |
CN1464331A (zh) * | 2002-06-18 | 2003-12-31 | 深圳市华伟荣科技有限公司 | 可变光衰减器 |
US20050068631A1 (en) * | 2003-09-29 | 2005-03-31 | Wen Liu | Variable polarization independent optical power splitter |
CN201654292U (zh) * | 2010-03-05 | 2010-11-24 | 上海霍普光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膜片式多模光分路器 |
CN204269934U (zh) * | 2014-12-25 | 2015-04-15 | 韩朝阳 | 一种分光比可调的光分束器 |
-
2014
- 2014-12-25 CN CN201410819130.8A patent/CN105785574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02031A (zh) * | 2001-08-09 | 2003-03-12 |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 光径改变型可变光衰减器 |
CN1464331A (zh) * | 2002-06-18 | 2003-12-31 | 深圳市华伟荣科技有限公司 | 可变光衰减器 |
US20050068631A1 (en) * | 2003-09-29 | 2005-03-31 | Wen Liu | Variable polarization independent optical power splitter |
CN201654292U (zh) * | 2010-03-05 | 2010-11-24 | 上海霍普光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膜片式多模光分路器 |
CN204269934U (zh) * | 2014-12-25 | 2015-04-15 | 韩朝阳 | 一种分光比可调的光分束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033312B (zh) | 基于mems技术的可调谐光滤波器 | |
WO2003023467A3 (en) | Variable optical attenuator | |
CN203630394U (zh) | 1×n 多通道mems 光开关结构 | |
CN202720386U (zh) | 一种光可调光纤延迟线 | |
US6356377B1 (en) | Mems variable optical delay lines | |
CN104577708B (zh) | 带背光监控用于高速传输的光组件 | |
CN102183822A (zh) | 一种椭圆光斑光纤准直器 | |
CN105739032A (zh) | 一种单接口多波长发射接收组件 | |
CN104051944A (zh) | 基于偏振分束的光纤式脉冲展宽与压缩方法 | |
CN104460009A (zh) | 一种合波器 | |
CN204269934U (zh) | 一种分光比可调的光分束器 | |
CN105785574A (zh) | 一种分光比可调的光分束器 | |
CN1156716C (zh) | 一种可调光延迟线的微光电机械 | |
CN107589489A (zh) | 一种集成式的光衰减装置 | |
CN205437496U (zh) | 激光打标机及其双激光器 | |
CN203324574U (zh) | 一种光开关 | |
CN209784587U (zh) | 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用分时输出光路 | |
CN103557847A (zh) | 一种激光投点仪及其分束装置 | |
CN210038236U (zh) | 一种高端口数目的mems光开关 | |
CN202815265U (zh) | 一种机械光开关 | |
CN203745683U (zh) | 光开关 | |
CN108020886B (zh) | 一种mems光纤衰减器 | |
CN206671609U (zh) | 一种高功率机械式光开关 | |
CN211402830U (zh) | MEMS 1x4光开关 | |
CN104181641A (zh) | 一种2×2通道mems光开关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