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59898B - 电子产品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产品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759898B CN105759898B CN201410776129.1A CN201410776129A CN105759898B CN 105759898 B CN105759898 B CN 105759898B CN 201410776129 A CN201410776129 A CN 201410776129A CN 105759898 B CN105759898 B CN 10575989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verlapping
- positioning
- display screen
- input
- lap joi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2—External expansion units, e.g. docking st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62—Details related to the integrated keyboard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62—Details related to the integrated keyboard
- G06F1/1669—Detachable keyboard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54—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detachable, e.g. for remote us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Cash Registers Or Receiv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产品,该电子产品包括能够可拆卸地组装在一起的主机部分和输入部分,其中,所述第一搭接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厚度小于所述显示屏部分的厚度;所述输入部分具有第二搭接部,该第二搭接部具有搭接面,其中,当所述主机部分和所述输入部分可拆卸地组装在一起时,所述显示屏部分能够相对于所述输入部分转动,其中所述第二搭接部的所述搭接面与所述第一搭接部的第一面或者第二面以面面接触的方式搭接在一起。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为前述电子产品中的可单独使用的主机部分,其不含前述可拆卸的输入部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产品或设备领域,例如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触控技术的不断发展,触控产品越来越多地进入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现有的触控产品,例如平板电脑,由于采用触摸屏输入,因此没有实体键盘,然而,当使用者需要进行大量的文字输入工作时,通过触摸屏输入是比较低效的,因此,存在为平板电脑配设实体键盘的需求。
然而,另一方面,当平板电脑配设上实体键盘后,其在物理结构上类似于传统的翻折式笔记本电脑,在此情形下,当人们不需要进行大量的文字输入时,即不需要实体键盘时,实体键盘又成为一种累赘,例如不便于携带。
因此,实际上存在一种需求,即需要一种新型的电子产品,其具有主机部分例如传统的平板电脑、以及输入部分例如实体键盘,这两部分能够可拆卸地组装在一起,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选择将二者组装或者分离,组装后可以类似于传统的翻折式笔记本电脑那样进行使用,分离后则可以类似于传统的平板电脑那样进行使用。
进一步地,对于组装而言,存在这样的需求,即主机部分和输入部分之间的连接应当是易于操作的,并且连接后应当稳固,否则会影响到使用方便性和可靠性。
对于分离后而言,对于主机部分即平板电脑部分,人们实际上还期望该平板电脑具有支撑装置以使得平板电脑可以以一定角度被支撑在平台上,以便于例如使用者无需手扶地观看视频。在现有技术中,这是通过使用一个与平板电脑分离的外加的支撑装置来实现的,当需要观看视频时,可以将平板电脑支靠在该支撑装置上。然而,由此会带来如下问题:人们总是需要额外地携带着支撑装置以备用,这并不方便,并且有时会出现忘了携带支撑装置的尴尬局面。
因此,期望提供一种产品或设备,其至少能够解决上述的问题中的一种或多种。
发明内容
根据上述的缺点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电子产品,其包括能够可拆卸地组装在一起的主机部分和输入部分,其中,所述主机部分包括显示屏部分和连接到该显示屏部分以能够相对于该显示屏部分转动的第一搭接部,其中,该第一搭接部具有第一面和与该第一面相背对的第二面,所述显示屏部分具有显示面和与该显示面背对的背面,在所述第一搭接部相对于所述显示屏部分转动到所述第一面或所述第二面、与所述背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或者相互平行的情形下,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的方向测量,所述第一搭接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厚度小于所述显示屏部分的厚度;所述输入部分具有第二搭接部,该第二搭接部具有搭接面,其中,当所述主机部分和所述输入部分可拆卸地组装在一起时,所述显示屏部分能够相对于所述输入部分转动,其中所述第二搭接部的所述搭接面与所述第一搭接部的第一面或者第二面以面面接触的方式搭接在一起。也就是说,在根据该实施例的电子产品中,主机部分既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以组装上输入部分后进行使用,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非常方便。再者,在输入部分与主机部分进行连接时,第一搭接部和第二搭接部以面面接触的方式搭接在一起,面面接触可以使得搭接接触面积较大,从而可以稳定地将第一搭接部和第二搭接部连接在一起,进而可以实现主机部分与输入部分的稳固连接。进一步地,由于主机部分的第一搭接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厚度小于显示屏部分的厚度,因此,这使得输入部分的第二搭接部搭接在第一搭接部的所述至少一部分上并且在搭接处的总厚度不超过显示屏的厚度成为可能。更进一步地,由于搭接处的厚度不超过显示屏的厚度,因此当输入部分组装到主机部分上后显示屏部分可以相对于输入部分自由转动,以至于显示屏部分可以如同笔记本电脑那样闭合贴附在输入部分上,而不会由于搭接处的厚度而影响或妨碍到前述闭合贴附动作。
在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优选实施例中,进一步优选地,当第一搭接部和第二搭接部搭接在一起后,二者的重叠部分的总厚度小于或者等于所述显示屏部分的厚度。由此,根据该实施例的电子产品,不会由于第一搭接部和第二搭接部的搭接而不利地增大电子产品的整体厚度,并且,如前面提及的,搭接处的厚度不会不利地影响或妨碍到显示屏部分闭合贴附在输入部分上。
在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任一优选实施例中,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搭接部通过转动连接件连接到所述显示屏部分。
在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任一优选实施例中,进一步优选地,在所述第一搭接部相对于所述显示屏部分转动到所述第一面或第二面与所述背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或者相互平行的情形下,在沿着所述显示面内的一垂直于第一搭接部的转轴方向的方向测量,所述第一搭接部的长度小于所述显示屏部分的长度。由此,由于第一搭接部的长度小于显示屏部分的长度,因此,第一搭接部不会过大地增大主机部分的长度尺寸,并且也能满足第一搭接部用于与第二搭接部搭接以及用于作为主机部分的支撑装置的使用要求。
在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任一优选实施例中,进一步优选地,当所述输入部分没有组装到所述主机部分上时,所述第一搭接部能够兼作主机部分的支撑装置以将主机部分支撑在一支撑平台上。由此,在主机部分单独使用的情形下,该主机部分的第一搭接部可以作为其支撑装置,实现主机部分的自站立/自我支撑,解决了背景技术部分提及的在现有技术中为主机部分例如平板电脑提供一个与其分离的支撑装置所带来的相关问题。
在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任一优选实施例中,进一步优选地,当所述输入部分组装到所述主机部分上时,所述输入部分能够兼作该电子产品的支撑装置以将所述电子产品支撑在一支撑平台上。由此,一方面,输入部分能够作为主机部分的输入装置,另一方面,输入部分也可以作为支撑装置或者底座,将显示屏部分支撑在适当角度。
在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任一优选实施例中,进一步优选地,当所述输入部分组装到所述主机部分上时,所述输入部分能够相对于所述主机部分进行0-360度的转动。由此,主机部分的显示屏部分可以相对于输入部分转动到任意角度,从而使得本发明的电子产品可以有多种使用模态。
在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任一优选实施例中,进一步优选地,当所述输入部分组装到所述主机部分上时,通过使得所述输入部分相对于所述主机部分转动到一定角度,能够实现以所述输入部分平放在支撑平台上、或者所述输入部分和所述显示屏部分各自的一条边缘接触置放在支撑平台上的方式而将电子产品支撑在支撑平台上。
在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任一优选实施例中,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搭接部的垂直于其转轴方向的截面呈楔形。由此,由于第一搭接部呈楔形,因此第一搭接部可以设计为第一搭接部从与显示屏部分相连/相邻的那个侧边向着相对侧边逐渐变薄,这种设计使得主机部分在单独使用时第一搭接部不会不利地影响到或者妨碍使用者触控显示屏部分,并且该设计也便于第一搭接部用作主机部分的支撑装置稳定地将主机部分支撑在支撑平台上。
在根据本发明的上一优选实施例中,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搭接部的截面呈楔形,其中所述第二搭接部的所述截面是指第二搭接部在所述输入部分组装到所述主机部分上的情形下在垂直于第一搭接部的转轴方向截出的截面。也就是说,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搭接部和第二搭接部都是楔形,因此,借助于楔形与楔形的形状配合,第一搭接部和第二搭接部可以以面面接触的方式稳定地搭接在一起,其可以最大化搭接接触面积,因此连接稳固,并且还可以使得搭接后的总厚度不会超过显示屏厚度成为可能。
在根据本发明的上一优选实施例中,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二搭接部为所述输入部分的外壳的边缘部分。由此,只需要将输入部分的外壳的边缘部分做成楔形而无需单独提供楔形的部件即可实现楔形的搭接部,其结构简单且实用。
在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任一优选实施例中,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搭接部上形成有定位孔,所述第二搭接部上形成有定位突起,当所述第一搭接部和所述第二搭接部搭接在一起时,所述定位突起插入到所述定位孔中以实现主机部分和输入部分的固定连接。由此,一方面,通过定位孔与定位突起的配合,可以实现主机部分和输入部分的稳定连接,另一方面,由于第一搭接部上形成定位孔而不是定位突起,因此可以避免在单独使用主机部分时第一搭接部上具有突起而影响使用者操控主机部分,并且第一搭接部的定位孔还可以例如作为一个握持部,使用者可以例如将手指伸入定位孔中而方便稳定地握持和携带主机部分。
在根据本发明的上一优选实施例中,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定位孔形成为一长型通孔,所述定位突起形成为彼此之间的间距可调节的两个定位柱,通过减小该两个定位柱之间的距离而使得两个定位柱能够插入到所述长型通孔中,而后通过增大两个定位柱之间的距离而使得两个定位柱分别卡合在所述长型通孔的两端,从而实现主机部分和输入部分的固定连接。由此,借助于定位柱与长型通孔的上述配合方式,可以方便容易地将输入部分连接到主机部分,并且,长型通孔更有利于使用者通过握持该部分来单独携带主机部分。
在根据本发明的上一优选实施例中,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定位柱附连有复位弹簧,以使得在所述定位柱插入到所述定位孔中后借助于复位弹簧的回复力而使得该两个定位柱之间的距离自动增大而使得两个定位柱分别卡合在所述长型通孔的两端。这进一步增大了主机部分和伸入部分之间的连接的方便性和牢固性。
在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任一优选实施例中,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主机部分为可独立使用的平板电脑。
在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任一优选实施例中,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输入部分为键盘。
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具有主机部分,该主机部分包括显示屏部分和通过转动连接件连接到该显示屏部分以能够相对于该显示屏部分转动的第一搭接部,其中,该第一搭接部具有第一面和与该第一面相背对的第二面,所述显示屏部分具有显示面和与该显示面背对的背面,在所述第一搭接部相对于所述显示屏部分转动到所述第一面或第二面与所述背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或者相互平行的情形下,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的方向测量,所述第一搭接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厚度小于所述显示屏部分的厚度,其中,所述第一搭接部的第一面或者第二面用于与另一电子装置上的搭接面以面面接触的方式搭接在一起以将该电子设备与所述另一电子装置可拆卸地组装在一起,以及其中,所述第一搭接部能够兼作所述电子设备的支撑装置以将该电子设备支撑在一支撑平台上。也就是说,根据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电子产品中的主机部分可以单独生产、制造、销售和使用,本发明单独提供如前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主机部分。
应当认识到,上述描述仅仅是为了示例性的目的,而不是要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上述和其它特征以及优点将从下面的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变得更加明显,并且该描述和附图仅用于示例性目的而不是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其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电子产品的示意图,其中该电子产品的主机部分和输入部分处于完全分离的状态;
图2是如图1所示的电子产品的另一视角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其中该电子产品的主机部分和输入部分处于重叠但尚未接触的状态;
图3是如图1所示的电子产品的另一视角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其中该电子产品的主机部分和输入部分处于搭接在一起的状态;
图4是如图1所示的电子产品的另一视角的三维示意图,其中该电子产品的主机部分和输入部分处于搭接在一起的状态;
图5是如图4所示的电子产品的另一视角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其示出了该电子产品的第一搭接部上的定位孔与第二搭接部上的定位突起的配合情况;以及
图6是如图4所示的电子产品的另一视角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其示出了该电子产品的第一搭接部上的定位孔与第二搭接部上的定位突起的另一配合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此外,在全部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的元件。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各示例性的实施例。
首先参照图1,其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电子产品的示意图,其中该电子产品的主机部分和输入部分处于完全分离的状态。如图1所示,根据该实施例的电子产品包括主机部分1和输入部分2,二者能够可拆卸地组装在一起。在该实施例中,主机部分1示例性地为一可独立使用的平板电脑,输入部分2示例性地为一传统的QWERTY式的实体键盘,这样,当主机部分1和输入部分2分离时,主机部分1可以作为平板电脑单独使用,而当主机部分1和输入部分2组装在一起时,该电子产品类似于一传统的翻折式的笔记本电脑,只不过诸如CPU这样的处理装置位于主机部分1中而不是位于键盘壳体内。但是,应当注意到,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主机部分1可以为任一触控装置,而输入部分2可以为例如其它形式的输入键盘。
继续参照图1,主机部分1包括显示屏部分12和通过转动连接件(该转动连接件在图1中被外壳包覆故不直接可见)例如枢转件连接到该显示屏部分12以能够相对于该显示屏部分12转动的第一搭接部10。输入部分2具有用于与第一搭接部12搭接的第二搭接部20,在该实施例中,第二搭接部为输入部分20的外壳的边缘部分(参见图1中虚线框内的部分)。优选地,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搭接部10可以相对于显示屏部分12进行0-360度的转动,相应地,当输入部分2组装到主机部分1上时,输入部分2能够相对于主机部分1进行0-360度的转动,由此,通过使得输入部分2相对于主机部分1转动到一定角度,能够实现例如以输入部分2平放在支撑平台上(即如同传统的笔记本电脑打开后的状态)、或者输入部分2和显示屏部分1各自的一条边缘接触置放在支撑平台上的方式(即如同将打开后的笔记本电脑架设在支撑平台上而形成类似于帐篷形状的方式),而将电子产品支撑在支撑平台上。
现参照图2,其是如图1所示的电子产品的另一视角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其中该电子产品的主机部分和输入部分处于重叠但尚未接触的状态。如图2所示,该第一搭接部10具有作为搭接面的第一面101和与该第一面101相背对的第二面(在图2中不可见,可参见图4中的第二面102),第二搭接部20具有作为搭接面的第一面(在图2中不可见)和与该第一面相背对的第二面202。当主机部分1和输入部分2可拆卸地组装在一起时,第一搭接部10的搭接面(在图2中为第一面101)与第二搭接部20的搭接面(在图2中为与第二面202相背对的第一面)以面面接触的方式搭接在一起。面面接触的方式可以增大搭接面积,从而有利于实现第一搭接部和第二搭接部的稳定连接。注意到,在图2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搭接之后,第二搭接部20位于第一搭接部10之上,然而,替代地,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实现为搭接之后第一搭接部10位于第二搭接部20之上。
进一步参照图2,如从该图中可以看出的,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搭接部10的至少一部分(图2中靠左的部分)的厚度小于显示屏部分12的厚度。进一步优选地,参照图3,其是如图1所示的电子产品的另一视角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其中该电子产品的主机部分和输入部分处于搭接在一起的状态,当第一搭接部10和第二搭接部20搭接在一起后,二者的重叠部分的总厚度小于或者等于显示屏部分12的厚度,由此,在本发明中,不会由于搭接而不利地增大产品厚度。在本文中,“厚度”是指,在第一搭接部10相对于显示屏部分12转动到二者位于同一平面上或者二者相互平行时,特别地,在第一搭接部10的第一面或第二面(例如图2中的第二面)与显示屏部分12的背面(注:图2中可见的为显示屏的显示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或者相互平行的情形下,在垂直于显示屏部分12的显示面的方向测量的尺寸,即在图中垂直于XY平面的方向测量的尺寸。
进一步地,在根据本发明的前述优选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1或2所示,第一搭接部10的长度小于显示屏部分12的长度,例如大致等于其1/3的长度,由此可以有利于第一搭接部10作为显示屏部分12的支撑装置,以使得主机部分1在作为平板电脑单独使用时可以实现稳定的自站立/自我支撑。在本文中,“长度”是指,在第一搭接部10相对于显示屏部分12转动到二者位于同一平面上或者二者相互平行时,特别地,在第一搭接部10的第一面或第二面(例如图2中的第二面)与显示屏部分12的背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或者相互平行的情形下,在沿着显示屏部分12的显示面(即XY平面)内的一垂直于第一搭接部10的转轴方向(即图2中的Y方向)的方向(即X方向)测量的尺寸。
更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在该优选实施例中,第一搭接部10的垂直于其转轴方向(即Y方向)的截面(可参见图2中的侧面103)呈楔形。相应地,第二搭接部20的截面(可参见图2中的侧面203)也可以呈楔形,在此,第二搭接部的截面是指第二搭接部在输入部分组装到主机部分上的情形下在垂直于第一搭接部的转轴方向截出的截面。由此,在该优选实施例中,楔形的第一搭接部10和楔形的第二搭接部20之间的搭接方式可以实现搭接接触面积最大化,从而有利于实现稳定连接。
这样,在本发明中,当输入部分2没有组装到主机部分1上时,通过将第一搭接部10相对于显示屏部分12转动到一定角度,第一搭接部10能够兼作主机部分1的支撑装置以将主机部分1支撑在一支撑平台上。当输入部分2组装到主机部分上1时,通过将显示屏部分相对于输入部分2转动到一定角度,输入部分2不仅能够用作输入设备,还能够兼作该电子产品的支撑装置以将电子产品支撑在一支撑平台上,在此情形下,可以通过适当地设计输入部分的重心位置而实现输入部分对主机部分的稳定支撑而不致于翻倒。
现参照图4-6描述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何实现第一搭接部10和第二搭接部20之间的相互固定,其中,图4是如图1所示的电子产品的另一视角的三维示意图,其中该电子产品的主机部分和输入部分处于搭接在一起的状态;图5是如图4所示的电子产品的另一视角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其示出了该电子产品的第一搭接部上的定位孔与第二搭接部上的定位突起的配合情况;以及图6是如图4所示的电子产品的另一视角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其示出了该电子产品的第一搭接部上的定位孔与第二搭接部上的定位突起的另一配合情况。
参见图4,第一搭接部10上形成有定位孔105(在图1中可以更为清楚地看到定位孔105的形状),其在该优选实施例中为一长型通孔;第二搭接部20上形成有定位突起205,其在该优选实施例中为彼此之间的间距可调节(增大或减小)的两个定位柱。当第一搭接部和第二搭接部搭接在一起时,定位突起205插入到定位孔105中以实现主机部分和输入部分的固定连接。更具体地,参见图5,通过减小该两个定位柱205之间的距离(即使得图5中示出的那个定位柱205沿着箭头所示方向向左移动),从而使得两个定位柱205能够顺利地插入到长型通孔105中,而后,参见图6,通过增大两个定位柱205之间的距离(即使得图5中所示的那个定位柱205沿着箭头所示方向向右移动),从而使得两个定位柱205分别卡合在长型通孔105的两端,从而实现主机部分和输入部分的固定连接。优选地,定位柱205可以附连有复位弹簧,以使得在定位柱插入到定位孔中后借助于复位弹簧的回复力而使得该两个定位柱之间的距离自动增大而使得两个定位柱分别卡合在长型通孔的两端。
应当注意到,在图4-6中,仅仅是示出将输入部分的第二搭接部固定到主机部分的第一搭接部上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定位突起可以位于第一搭接部上而不是第二搭接部上,相应地定位孔位于第二搭接部上而不是第一搭接部上,不过,本发明更为优选图4-6所示的实施方式,因此,在此实施方式中,第一搭接部上的通孔还可以兼作主机部分的握持部分,使用者可以通过将手指插入到通孔中而方便且牢稳地抓持住主机部分,从而便于携带。此外,替代地,第一搭接部和第二搭接部之间还可以不通过定位突起/定位孔的方式进行固定连接,而是例如利用粘接方式,例如利用魔术贴进行可拆卸的粘接。
注意到,如前所述,在本发明的上述产品中,主机部分可以独立于输入部分而单独使用,因此,也可以不提供输入部分,而是单独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主机部分。例如,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具有主机部分而不配设上述实施例中的输入部分,该主机部分包括显示屏部分和通过转动连接件连接到该显示屏部分以能够相对于该显示屏部分转动的第一搭接部,其中,该第一搭接部具有第一面和与该第一面相背对的第二面,显示屏部分具有显示面和与该显示面背对的背面,在第一搭接部相对于显示屏部分转动到第一面或第二面与背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或者相互平行的情形下,在垂直于显示面的方向测量,第一搭接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厚度小于显示屏部分的厚度,其中,第一搭接部的第一面或者第二面用于与另一电子装置上的搭接面以面面接触的方式搭接在一起以将该电子设备与另一电子装置可拆卸地组装在一起,以及其中,第一搭接部能够兼作电子设备的支撑装置以将该电子设备支撑在一支撑平台上。
最后,还应当注意到,尽管在参照各个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已经在说明书中被描述并且在附图中被图示,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优选的实施方式,实施例中的某些技术特征对于解决特定的技术问题可能并不是必需的,从而可以没有或者省略这些技术特征而不影响技术问题的解决或者技术方案的形成;而且,一个实施例的特征、要素和/或功能可以与其它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特征、要素和/或功能适当地相互组合、结合或者配合,除非该组合、结合或者配合明显不可实施。
Claims (2)
1.一种电子产品,其包括能够可拆卸地组装在一起的主机部分和输入部分,其中,
所述主机部分包括显示屏部分和连接到该显示屏部分以能够相对于该显示屏部分转动的第一搭接部,其中,该第一搭接部具有第一面和与该第一面相背对的第二面,所述显示屏部分具有显示面和与该显示面背对的背面,在所述第一搭接部相对于所述显示屏部分转动到所述第一面或所述第二面、与所述背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或者相互平行的情形下,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的方向测量,所述第一搭接部的至少一部分的厚度小于所述显示屏部分的厚度;
所述输入部分具有第二搭接部,该第二搭接部具有搭接面,其中,当所述主机部分和所述输入部分可拆卸地组装在一起时,所述显示屏部分能够相对于所述输入部分转动,其中所述第二搭接部的所述搭接面与所述第一搭接部的第一面或者第二面以面面接触的方式搭接在一起,
所述第一搭接部上形成有定位孔,所述第二搭接部上形成有定位突起,当所述第一搭接部和所述第二搭接部搭接在一起时,所述定位突起插入到所述定位孔中以实现主机部分和输入部分的固定连接,
所述定位孔形成为一长型通孔,所述定位突起形成为彼此之间的间距可调节的两个定位柱,通过减小该两个定位柱之间的距离而使得两个定位柱能够插入到所述长型通孔中,而后通过增大两个定位柱之间的距离而使得两个定位柱分别卡合在所述长型通孔的两端,从而实现主机部分和输入部分的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附连有复位弹簧,以使得在所述定位柱插入到所述定位孔中后借助于复位弹簧的回复力而使得该两个定位柱之间的距离自动增大而使得两个定位柱分别卡合在所述长型通孔的两端。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776129.1A CN105759898B (zh) | 2014-12-15 | 2014-12-15 | 电子产品和电子设备 |
US14/726,936 US9594400B2 (en) | 2014-12-15 | 2015-06-01 | Electronic devic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776129.1A CN105759898B (zh) | 2014-12-15 | 2014-12-15 | 电子产品和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759898A CN105759898A (zh) | 2016-07-13 |
CN105759898B true CN105759898B (zh) | 2020-05-26 |
Family
ID=561111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776129.1A Active CN105759898B (zh) | 2014-12-15 | 2014-12-15 | 电子产品和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594400B2 (zh) |
CN (1) | CN10575989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951028B (zh) * | 2017-02-10 | 2020-10-27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112956174B (zh) * | 2018-12-29 | 2023-06-13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 |
JP7358527B2 (ja) * | 2022-02-17 | 2023-10-10 | レノボ・シンガポール・プライベート・リミテッド | キーボード、スタンド、およびキーボード・スタンドセット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67615A (zh) * | 2002-07-03 | 2004-01-14 |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 个人数字助理的键盘 |
CN201470077U (zh) * | 2009-06-20 | 2010-05-19 | 广东嘉达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玩具笔记本电脑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30021082A1 (en) * | 2001-07-26 | 2003-01-30 | Inventec Corporation | Detachable wireless input device of notebook computer |
JP3857566B2 (ja) * | 2001-10-30 | 2006-12-13 |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 ノートブック型コンピュータ |
US20060072287A1 (en) * | 2004-09-30 | 2006-04-06 | Intel Corporation | Portable computer system with rechargeable keyboard |
US8009143B2 (en) * | 2006-10-04 | 2011-08-30 | Flextronics Computing Mauritius Ltd. | Tablet PC and method for keyboard containing the same |
TWM312103U (en) * | 2006-11-24 | 2007-05-11 | Quanta Comp Inc | Connection strucutre |
DE102007028995A1 (de) * | 2007-04-25 | 2008-10-30 | Henning Walter | Tragbarer Digitalcomputer |
US20090201254A1 (en) * | 2008-02-08 | 2009-08-13 | Elliot Rais | Transportable/convertible desktop computer |
CN102262422B (zh) * | 2010-05-28 | 2013-08-21 |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扩充基座及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
TWI457791B (zh) * | 2011-05-13 | 2014-10-21 | Wistron Corp | 擴充鍵盤裝置 |
US20130016467A1 (en) * | 2011-07-11 | 2013-01-17 | Allen Ku | Leather case with keyboard |
US20140211393A1 (en) * | 2013-01-30 | 2014-07-31 | Bing-Zhang LEE | Detachable rotary extended keyboard plate |
-
2014
- 2014-12-15 CN CN201410776129.1A patent/CN105759898B/zh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06-01 US US14/726,936 patent/US9594400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67615A (zh) * | 2002-07-03 | 2004-01-14 |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 个人数字助理的键盘 |
CN201470077U (zh) * | 2009-06-20 | 2010-05-19 | 广东嘉达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玩具笔记本电脑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9594400B2 (en) | 2017-03-14 |
US20160170449A1 (en) | 2016-06-16 |
CN105759898A (zh) | 2016-07-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194536B2 (en) | Portable foldable cradle | |
TWI433634B (zh) | 電子裝置之收納裝置 | |
EP2745183B1 (en) | Apparatus cover with keyboard | |
US20130092811A1 (en) | Tablet Mounting Systems, Stands, And Methods | |
CN103174736B (zh) | 双轴式枢转机构及其电子装置 | |
US20130088825A1 (en) | Notebook pc having three layers | |
US9557772B1 (en) | Electronic device | |
JP7362155B2 (ja) | 携帯端末用の支持装置 | |
CN102681611B (zh) | 电子设备及其扩充基座 | |
TW201324090A (zh) | 支撐座及具有支撐座之電子裝置 | |
TW201514664A (zh) | 用於可攜式運算裝置之支架 | |
TWM464715U (zh) | 用來固定可攜式電子裝置之固定裝置與可攜式電子設備 | |
US20130155592A1 (en) | Convertible tablet | |
US20140118897A1 (en) | Electronic device | |
CN105759898B (zh) | 电子产品和电子设备 | |
CN109710026B (zh) | 携带式电子装置 | |
TW201322892A (zh) | 可攜式電子裝置 | |
KR101955932B1 (ko) | 탈착가능한 패드형 마우스가 구비된 노트북 | |
TWI409022B (zh) | 支撐機構及具有該支撐機構的電子裝置 | |
CN204904148U (zh) | 一种带输入装置的平板电脑 | |
CN110275571B (zh) | 可携式电子装置 | |
KR101676960B1 (ko) | 노트북 거치대 겸용 마우스 보드 | |
JP3180036U (ja) | タブレット型コンピュータ | |
CN100428110C (zh) | 可携式电脑 | |
JP2021048922A (ja) | 保持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