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43125A - 并网逆变控制装置和并网发电系统 - Google Patents
并网逆变控制装置和并网发电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743125A CN105743125A CN201610233182.6A CN201610233182A CN105743125A CN 105743125 A CN105743125 A CN 105743125A CN 201610233182 A CN201610233182 A CN 201610233182A CN 105743125 A CN105743125 A CN 10574312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version module
- direct
- unit
- alternating current
- parallel networ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02J3/383—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Landscapes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并网逆变控制装置,包括逆变模块、控制模块、输入端和交流输出端;控制模块包括直流汇流单元和交流配电单元;逆变模块通过直流汇流单元与直流输入端电连接,逆变模块通过交流配电单元与交流输出端电连接;直流汇流单元用于将由直流输入端输入的直流电汇流并传输至逆变模块;逆变模块用于将通过直流输入端传输来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交流配电单元用于将经逆变模块转换后的交流电传输至交流输出端;逆变模块和控制模块为一体结构。上述并网逆变控制装置,能够提高并网发电系统的发电效率。本发明还公开一种并网发电系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并网发电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并网逆变控制装置和并网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分布式光伏并网系统由光伏组件、光伏支架、直流汇流箱、并网逆变器、交流配电箱等组成。光伏组件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直流电能,经过直流汇流箱进行汇流。汇流后的直流电经过并网逆变器逆变后,转换为负载需要的交流电,最后经过交流配电箱,将光伏系统接入到电网。
传统的光伏并网系统中并网逆变器和交流配电箱为分离设计,需要通过交流电力电缆把并网逆变器和交流配电箱相连接。而并网逆变器和交流配电箱距离较远时,两者之间的连接电缆较长,会较大程度降低光伏系统的发电量,影响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发电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使得并网发电系统具有较高发电效率的并网逆变控制装置和并网发电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并网逆变控制装置,包括逆变模块、控制模块、直流输入端和交流输出端;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直流汇流单元和交流配电单元;所述逆变模块通过所述直流汇流单元与所述直流输入端电连接,所述逆变模块通过所述交流配电单元与所述交流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直流汇流单元用于将由所述直流输入端输入的直流电汇流并传输至所述逆变模块;
所述逆变模块用于将通过所述直流输入端传输来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
所述交流配电单元用于将经所述逆变模块转换后的交流电传输至所述交流输出端;
所述逆变模块和所述控制模块为一体结构。
优选的,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监控单元;所述监控单元与所述逆变模块连接,用于采集电力信息,并将采集到的电力信息发送至移动终端;
所述电力信息包括电压、电流和发电量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所述监控单元通过RS485或WIFI与移动终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直流汇流单元包括第一断路器和第一防雷器;
所述逆变模块通过所述第一断路器与所述直流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第一防雷器设置在所述逆变模块和所述第一断路器之间。
优选的,所述交流配电单元包括第一隔离开关和一个以上的断路器;
所述逆变模块依次通过各个断路器和所述第一隔离开关与所述交流输出端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交流配电单元还包括第二防雷器;所述第二防雷器设置在所述第一隔离开关和所述断路器之间。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并网发电系统,包括发电组件和上述任意一种并网逆变控制装置;所述发电组件与所述并网逆变控制装置的直流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并网逆变控制装置的交流输出端用于与电网电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上述并网逆变控制装置将逆变模块和控制模块设置成一体结构,能够提高整体系统的匹配性,提高并网发电系统的发电效率。进一步的,设置监控单元能够实时发送并网发电系统的电力数据,推送到手机等移动终端,帮助客户实时掌握电站的运营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并网逆变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并网逆变控制装置一个实施例中的电路图。
图中:100、并网逆变控制装置;110、逆变模块;120、控制模块;121、直流汇流单元;122、交流配电单元;123、监控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个实施例中,并网逆变控制装置100可以包括逆变模块110、控制模块120、直流输入端A和交流输出端B。控制模块120包括直流汇流单元121和交流配电单元122。逆变模块110通过直流汇流单元121与直流输入端A电连接。逆变模块110通过交流配电单元122与交流输出端B电连接。直流汇流单元121用于将由直流输入端A输入的直流电汇流并传输至逆变模块110。逆变模块110用于将通过直流输入端A传输来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交流配电单元122用于将经逆变模块110转换后的交流电传输至交流输出端B。且逆变模块110和控制模块120为一体结构。
参见图2,一个实施例中,直流汇流单元121可以包括第一断路器QF1和第一防雷器FL1。逆变模块110通过第一断路器QF1与直流输入端A电连接。第一防雷器FL1设置在逆变模块110和第一断路器QF1之间。
同样的,交流配电单元122可以包括第一隔离开关和一个以上的断路器。逆变模块110依次通过各个断路器和第一隔离开关与交流输出端B电连接。参见图2,一个实施例中,交流配电单元122包括第一隔离开关QS1、断路器QF2和断路器QF3。逆变模块110依次通过断路器QF2、断路器QF3和第一隔离开关QS1与交流输出端B电连接。另外,交流配电单元122还可以包括第二防雷器。参见图2,第二防雷器FL2可以设置在第一隔离开关QS1和断路器QF3之间。
另外,参见图2,控制模块120中还设置有外接地线。该外接地线接地,从而能够使第一防雷器FL1和第二防雷器FL2在控制模块120中接地。
优选的,控制模块120还包括监控单元123。监控单元123与逆变模块110连接,用于采集电力信息,并将采集到的电力信息发送至移动终端。其中,电力信息可以包括电压、电流和发电量中的至少一种信息。一个实施例中,监控单元123可以通过RS485或WIFI(WirelessFidelity,无线保真)等方式将电力信息发送至移动终端,以方便用户查看,但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监控单元123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将电力信息发送至移动终端,以方便用户查看。
以下对并网逆变控制装置100的工作过程进行详细描述。本实施例中,直流输入端A与发电组件电连接,交流输出端B与电网电连接。发电组件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直流电能。该直流电能通过直流输入端A和直流汇流单元121的汇流后,被传输至逆变模块110中。逆变模块110将直流电转换为符合要求的交流电。该交流电经交流配电单元122被传输至交流输出端B,并最终被传输至电网。
上述并网逆变控制装置100将逆变模块110和控制模块120设置成一体结构,能够提高整体系统的匹配性,提高并网发电系统的发电效率,还能够降低施工安装成本,且外观比较美观。同时,还增加监控单元123,从而能够实时发送并网发电系统的电力数据,推送到手机等移动终端,帮助客户实时掌握电站的运营情况。另外,上述并网逆变控制装置100可以采用壁挂的安装方式安装在预设位置,体积小,重量轻,安装简单,操作方便。
另外,一个实施例中还提出一种并网发电系统。该并网发电系统可以包括发电组件和上述任意一种并网逆变控制装置100。发电组件与并网逆变控制装置100的直流输入端A电连接,并网逆变控制装置100的交流输出端B用于与电网电连接。上述并网发电系统具有上述并网逆变控制装置100所具有的优点。上述发电组件可以为光伏发电组件,也可以为风力发电组件,还可以为其他形式的发电组件。对应的,上述并网发电系统可以为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也可以为风力并网发电系统,还可以为其他形式的并网发电系统。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并网逆变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逆变模块、控制模块、直流输入端和交流输出端;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直流汇流单元和交流配电单元;所述逆变模块通过所述直流汇流单元与所述直流输入端电连接,所述逆变模块通过所述交流配电单元与所述交流输出端电连接;
所述直流汇流单元用于将由所述直流输入端输入的直流电汇流并传输至所述逆变模块;
所述逆变模块用于将通过所述直流输入端传输来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
所述交流配电单元用于将经所述逆变模块转换后的交流电传输至所述交流输出端;
所述逆变模块和所述控制模块为一体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网逆变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监控单元;所述监控单元与所述逆变模块连接,用于采集电力信息,并将采集到的电力信息发送至移动终端;
所述电力信息包括电压、电流和发电量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并网逆变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单元通过RS485或WIFI与移动终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网逆变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汇流单元包括第一断路器和第一防雷器;
所述逆变模块通过所述第一断路器与所述直流输入端电连接;
所述第一防雷器设置在所述逆变模块和所述第一断路器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网逆变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配电单元包括第一隔离开关和一个以上的断路器;
所述逆变模块依次通过各个断路器和所述第一隔离开关与所述交流输出端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并网逆变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流配电单元还包括第二防雷器;所述第二防雷器设置在所述第一隔离开关和所述断路器之间。
7.一种并网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发电组件和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并网逆变控制装置;所述发电组件与所述并网逆变控制装置的直流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并网逆变控制装置的交流输出端用于与电网电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233182.6A CN105743125A (zh) | 2016-04-15 | 2016-04-15 | 并网逆变控制装置和并网发电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233182.6A CN105743125A (zh) | 2016-04-15 | 2016-04-15 | 并网逆变控制装置和并网发电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743125A true CN105743125A (zh) | 2016-07-06 |
Family
ID=562543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233182.6A Pending CN105743125A (zh) | 2016-04-15 | 2016-04-15 | 并网逆变控制装置和并网发电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743125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337949A (zh) * | 2017-01-21 | 2018-07-31 | 深圳市拓日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利用太阳能供电的盐碱地改良系统 |
CN108343578A (zh) * | 2017-01-21 | 2018-07-31 | 深圳市拓日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太阳能水泵系统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80705A (zh) * | 2013-05-13 | 2013-09-04 |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 多功能一体化光伏发电装置 |
CN203871873U (zh) * | 2014-05-16 | 2014-10-08 | 深圳市拓邦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家用光伏智能并网箱 |
CN105098837A (zh) * | 2015-09-02 | 2015-11-25 | 高金刚 | 一种太阳能光伏并网系统 |
CN105186572A (zh) * | 2015-10-23 | 2015-12-23 | 苏州华安普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集中逆变变压光伏发电并网系统 |
CN205092592U (zh) * | 2015-11-16 | 2016-03-16 | 江苏中圣高科技产业有限公司 | 一种分布式光伏发电及控制系统 |
JP2016041010A (ja) * | 2012-08-29 | 2016-03-24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パワーコンディショナ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CN205544331U (zh) * | 2016-04-15 | 2016-08-31 | 保定英利分布式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并网逆变控制装置和并网发电系统 |
-
2016
- 2016-04-15 CN CN201610233182.6A patent/CN105743125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6041010A (ja) * | 2012-08-29 | 2016-03-24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パワーコンディショナ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CN103280705A (zh) * | 2013-05-13 | 2013-09-04 |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 多功能一体化光伏发电装置 |
CN203871873U (zh) * | 2014-05-16 | 2014-10-08 | 深圳市拓邦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家用光伏智能并网箱 |
CN105098837A (zh) * | 2015-09-02 | 2015-11-25 | 高金刚 | 一种太阳能光伏并网系统 |
CN105186572A (zh) * | 2015-10-23 | 2015-12-23 | 苏州华安普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集中逆变变压光伏发电并网系统 |
CN205092592U (zh) * | 2015-11-16 | 2016-03-16 | 江苏中圣高科技产业有限公司 | 一种分布式光伏发电及控制系统 |
CN205544331U (zh) * | 2016-04-15 | 2016-08-31 | 保定英利分布式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并网逆变控制装置和并网发电系统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337949A (zh) * | 2017-01-21 | 2018-07-31 | 深圳市拓日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利用太阳能供电的盐碱地改良系统 |
CN108343578A (zh) * | 2017-01-21 | 2018-07-31 | 深圳市拓日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太阳能水泵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602564B (zh) | 一种用于家庭配电系统的能源路由器 | |
CN103997057A (zh) | 基于微网技术的家庭光伏发电及能量管理系统 | |
US20140333141A1 (en) | Photovoltaic (pv)-based ac module and solar systems therefrom | |
CN206506347U (zh) | 一种通信基站储能供电系统 | |
CN104242349A (zh) | 防电势诱导衰减的光伏系统和光伏逆变器 | |
EP3111529A1 (en) | Inverter system | |
CN105743125A (zh) | 并网逆变控制装置和并网发电系统 | |
CN204243785U (zh) | 一种分布式光伏发电微网系统 | |
CN205544331U (zh) | 并网逆变控制装置和并网发电系统 | |
CN107230997A (zh) | 一种光伏发电系统 | |
CN203135463U (zh) | 直流到交流的并网电力转换系统 | |
CN201656498U (zh) | 一种无刷同步风力发电机组全功率并网装置 | |
CN210744761U (zh) | 一种建筑用并网型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 |
Seo et al. | Stand-alone operation with a centralized controller for multiple PV module converters | |
CN109149770A (zh) | 一种大范围分散式光伏发电站的模块化管理平台 | |
Aneesh et al. | Load Management and Smart Monitoring For Rooftop PV in Academic Building | |
CN103904680B (zh) | 供电设备、发电单元和发电系统 | |
CN206211904U (zh) | 停车场光伏发电系统 | |
CN203911838U (zh) | 智能太阳能光伏组件 | |
JP2016521952A (ja) | 改良型ゲートウェイモジュールを備える電気設備 | |
CN104682376A (zh) | 一种直流微网控制系统 | |
CN217087577U (zh) | 风光互补供能的户外环网柜 | |
CN202978365U (zh) | Bipv太阳能用非接触充电装置 | |
Grigorash et al. | Mobile Compact Solar Power Plant for Small Farms | |
CN212343325U (zh) | 一种应用于通信基站的太阳能直流并网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706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