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5737448A - 冷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冷热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737448A
CN105737448A CN201610157617.3A CN201610157617A CN105737448A CN 105737448 A CN105737448 A CN 105737448A CN 201610157617 A CN201610157617 A CN 201610157617A CN 105737448 A CN105737448 A CN 1057374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d
heat
heating
ice slurry
hot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15761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靳北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l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l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l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l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7374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73744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9/00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e.g. operating alternately or simultaneously
    • F25B29/003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e.g. operating alternately or simultaneously of the compression type syste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0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 F24F5/001Compression cycle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0/00Heat pumps
    • F25B30/06Heat pumps characterised by the source of low potential hea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冷热系统,包括空气源制冷制热系统、水冰浆储存系统、回送系统和冷热空调系统,所述空气源制冷制热系统自大气吸热并储存在所述水冰浆储存系统内,所述水冰浆储存系统经所述回送系统对所述冷热空调系统传热设置,所述冷热空调系统按制热模式工作;或所述空气源制冷制热系统向大气排热获得冷量并储存在所述水冰浆储存系统内,所述水冰浆储存系统经所述回送系统对所述冷热空调系统传热设置,所述冷热空调系统按制冷模式工作。本发明所公开的冷热系统能够利用谷电或不稳定电源为城市提供可靠的冷热源,且能大幅改善城市的环境。

Description

冷热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能与动力领域,尤其涉及冷热系统。
背景技术
供冷供暖问题是城市耗能的主要部分,如果能够利用谷电或不稳定电源为城市提供可靠的冷热源,将对城市的环境大幅改善。因此需要发明一种新型冷热系统。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方案1:一种冷热系统,包括空气源制冷制热系统、水冰浆储存系统、回送系统和冷热空调系统,所述空气源制冷制热系统自大气吸热并储存在所述水冰浆储存系统内,所述水冰浆储存系统经所述回送系统对所述冷热空调系统传热设置,所述冷热空调系统按制热模式工作;或所述空气源制冷制热系统向大气排热获得冷量并储存在所述水冰浆储存系统内,所述水冰浆储存系统经所述回送系统对所述冷热空调系统传热设置,所述冷热空调系统按制冷模式工作。
方案2:一种冷热系统,包括热动力制热系统、空气源制冷制热系统、水冰浆储存系统、回送系统和冷热空调系统,所述水冰浆储存系统与所述热动力制热系统和所述回送系统可切换设置。
方案3:在方案2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空气源制冷制热系统自大气吸热且存入所述水冰浆储存系统,所述热动力制热系统自所述水冰浆储存系统吸热制取更多热量,所述热动力制热系统的余热和其制取的热量与所述回送系统传热设置,所述回送系统与所述冷热空调系统传热设置,所述冷热空调系统按制热模式工作。
方案4:在方案2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空气源制冷制热系统向大气排热获取冷量且存入所述水冰浆储存系统,所述水冰浆储存系统与所述回送系统传热设置,所述回送系统与所述冷热空调系统传热设置,所述冷热空调系统按制冷模式工作。
方案5:在方案1至4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空气源制冷制热系统所用电力设为谷电和/或不稳定电源。
方案6:在方案5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不稳定电源设为风电和/或设为光伏电。
本发明中,所谓的“传热”是指正向或反向热量传递,即可以是热量传递也可以是冷量传递。
本发明中,应根据热能和动力领域的公知技术,在必要的地方设置必要的部件、单元或系统等。
本发明人认为,动量守恒定律和角动量守恒定律不正确,例如在一个悬挂在空中的盒子内安上一个喷管,由东向西喷射,喷管喷出的工质打击到盒子西侧内壁上的一个叶轮,这时叶轮会旋转,而整个盒子会向东移动,对于盒子来讲,外部并没有对其实施任何作用,所有的事情都是发生在盒子内部的,因此动量守恒定律是不正确的;有两个质量相同、形状相同的圆盘悬挂在空中,两个圆盘相邻且可按照自己的轴心旋转,使两个圆盘向相反方向以同样的速度旋转,一个圆盘的角动量是+A,另一个圆盘的角动量是-A,这样由两个圆盘所构成的系统的动量是零,外界几乎以零代价可以使其中一个圆盘翻转,这样两个圆盘构成的系统的角动量则要么是+2A,要么是-2A,由此可见角动量不守恒。
本发明人认为,Corioliseffect的本质是因为角动量不守恒构成的。
本发明人认为,角动量不守恒的另一个例子为:一个人从一个旋转盘的远心处向近心处行走时,会使系统的旋转动能增加,但是当此人从旋转盘的近心处跳跃到旋转盘的远心处时,旋转盘的转速会降低,但是由于系统内的旋转动能较大,旋转盘的转速不会降低到原有状态,而应该是在原有转速(即此人即将开始向近心处行走时,旋转盘的转速)和此人达到所述近心处时的旋转盘的转速之间的某个转速,这样系统的角动量就增加了。
本发明人认为,天体相互运动必然产生引力相互作用,引力相互作用必然产生物质流动和/或物体形变,由于物质流动和物体形变均为不可逆过程,即均为产生热量的过程,因此引力场作用下的物质流动和物体形变必然产生热量,这种形式产生的热量必然消耗天体的动能,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漫长的过程,天体会逐渐丧失动能,最终天体会相互合并(或相互吞噬),最终宇宙形成一个质点,这个质点的温度和压力都会剧烈上升,从而形成剧烈的爆炸(由于温度和压力剧烈上升也会引起化学反应和核反应),爆炸重新形成天体运动状态,即使天体具有动能,天体之间再次形成相互相对运动和相互作用,进入下一个循环。因此可以认为宇宙的存在与发展其实是一个热力学循环过程。这种过程的本质可以简单、易懂地概括为“你惹我,我就一定吞噬你”,由此可见,存在交替作用的主体其最终结局就是相互吞噬、相互合并。
本发明人根据热力学的基本原理以及对宇宙现象的观察认为:在没有外部因素影响的前提下,热不可能百分之百的转换成其它任何形式的能量或物质。传统热力学第二定律中只阐述了在没有外部因素影响的前提下,热不能百分之百的转换成功,这一定律是正确的,但又是片面的。可以用通俗的语言将热定义为能量的最低形式,或者简称为这是宇宙的垃圾。经分析,本发明人还认为:任何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病毒和细菌)的生长过程都是放热的。经分析,本发明人还认为:任何一个过程或任何一个循环(不局限于热力学过程,例如化学反应过程、生物化学反应过程、光化学反应过程、生物生长过程、植物生长过程都包括在内)其最大做功能力守恒,本发明人认为没有光合作用的植物生长过程是不能提高其做功能力的,也就是说,豆芽的做功能力是不可能高于豆子的做功能力加上其吸收的养分的做功能力之和;之所以一棵树木的做功能力要大于树苗的做功能力,是因为阳光以光合作用的形式参与了由树苗到树木的生长过程。
本发明人认为:热机工作的基本逻辑是收敛-受热-发散。所谓收敛是工质的密度的增加过程,例如冷凝、压缩均属收敛过程,在同样的压力下,温度低的工质收敛程度大;所谓受热就是工质的吸热过程;所谓发散是指工质的密度降低的过程,例如膨胀或喷射。任何一个发散过程都会形成做功能力的降低,例如,气态的空气的做功能力要远远低于液态空气的做功能力;甲醇加水加中等温度的热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虽然所生成的一氧化碳和氢气的燃烧热大于甲醇的燃烧热20%左右,但其做功能力大于甲醇的做功能力的比例则微乎其微,其原因在于这一过程虽然吸了20%左右的热,但是生成物一氧化碳和氢气的发散程度远远大于甲醇。因此,利用温度不高的热参加化学反应是没有办法有效提高生成物的做功能力的。
众所周知,在经济学中,对信息不对称和信息对称的研究都授予过诺贝尔奖,可见交易双方拥有信息的状态决定交易成败、交易的公平性和交易的利润。交易的本质其实是信息交易。为本发明人认为,专利具有信息零对称性,即交易双方对专利的真正价值都知之甚少。专利信息零对称属性,如不破解,运营很难实现。专利的信息零对称性决定了专利运营的科学性和复杂性。在普通商品交易中,信息不对称有利于促进交易,提高利润。而对专利而言,则完全不同,专利需要解决技术问题,专利的价值在专利运用中很快被知晓,所以专利必须货真价实,信息零对称和信息不对称必然都会严重阻碍专利运营,解决专利信息零对称问题,使交易双方在高水平上信息对称是专利运营企业的根本工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所公开的冷热系统能够利用谷电或不稳定电源为城市提供可靠的冷热源,且能大幅改善城市的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4:本发明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5:本发明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图6:本发明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图7:本发明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空气源制冷制热系统,2水冰浆储存系统,3回送系统,4冷热空调系统,5热动力制热系统,6射流泵,7动力蒸汽汽化装置,8汽化吸热容器,9蒸发器,10冷凝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冷热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空气源制冷制热系统1、水冰浆储存系统2、回送系统3和冷热空调系统4,所述空气源制冷制热系统1自大气吸热并储存在所述水冰浆储存系统2内,所述水冰浆储存系统2经所述回送系统3对所述冷热空调系统4传热设置,所述冷热空调系统4按制热模式工作。
实施例2
一种冷热系统,如图2所示,包括空气源制冷制热系统1、水冰浆储存系统2、回送系统3和冷热空调系统4,所述空气源制冷制热系统1向大气排热获得冷量并储存在所述水冰浆储存系统2内,所述水冰浆储存系统2经所述回送系统3对所述冷热空调系统4传热设置,所述冷热空调系统4按制冷模式工作。
实施例3
一种冷热系统,如图3所示,包括热动力制热系统5、空气源制冷制热系统1、水冰浆储存系统2、回送系统3和冷热空调系统4,所述水冰浆储存系统2与所述热动力制热系统5和所述回送系统3可切换设置。
实施例4
一种冷热系统,如图4所示,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空气源制冷制热系统1自大气吸热且存入所述水冰浆储存系统2,所述热动力制热系统5自所述水冰浆储存系统2吸热制取更多热量,所述热动力制热系统5的余热和其制取的热量与所述回送系统3传热设置,所述回送系统3与所述冷热空调系统4传热设置,所述冷热空调系统4按制热模式工作。所述热动力制热系统设为压缩式热动力制热系统。
实施例5
一种冷热系统,如图5所示,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空气源制冷制热系统1自大气吸热且存入所述水冰浆储存系统2,所述热动力制热系统5自所述水冰浆储存系统2吸热制取更多热量,所述热动力制热系统5的余热和其制取的热量与所述回送系统3传热设置,所述回送系统3与所述冷热空调系统4传热设置,所述冷热空调系统4按制热模式工作。所述热动力制热系统设为引射式热动力制热系统。所述引射式热动力制热系统包括射流泵6,所述射流泵6的引射流体入口与动力蒸汽汽化装置7连通,所述射流泵6的被引射流体入口与与所述水冰浆储存系统2传热设置的汽化吸热容器8连通,所述射流泵6的流体出口与所述回送气体传热设置。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本发明中所述动力蒸汽汽化装置可选择性地选择设为外燃汽化器、热交换器、太阳能汽化器、锅炉或内燃汽化器。
实施例6
一种冷热系统,如图6所示,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空气源制冷制热系统1自大气吸热且存入所述水冰浆储存系统2,所述热动力制热系统5自所述水冰浆储存系统2吸热制取更多热量,所述热动力制热系统5的余热和其制取的热量与所述回送系统3传热设置,所述回送系统3与所述冷热空调系统4传热设置,所述冷热空调系统4按制热模式工作。所述热动力制热系统设为吸收式热动力制热系统。所述吸收式热动力制热系统的蒸发器9与所述水冰浆储存系统2传热设置,所述吸收式热动力制热系统的冷凝器10与回送系统传热设置。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所述吸收式热动力制热系统可选择性地选择设为包括以溴化锂为吸收剂、水作制冷剂的吸收式热动力制热系统,或设为水为吸收剂、氨作为制冷剂的吸收式热动力制热系统。
实施例7
一种冷热系统,如图7所示,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进一步使所述空气源制冷制热系统1向大气排热获取冷量且存入所述水冰浆储存系统2,所述水冰浆储存系统2与所述回送系统3传热设置,所述回送系统3与所述冷热空调系统4传热设置,所述冷热空调系统4按制冷模式工作。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本发明上述所有实施方式均可进一步选择性地选择使所述空气源制冷制热系统1所用电力设为谷电和/或不稳定电源。并可再进一步使所述不稳定电源设为风电和/或设为光伏电。
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本发明中,所有含有所述热动力制热系统5的实施方式均可进一步选择性地选择使用燃料产生热动力或利用余热产生热动力。
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根据本领域的公知技术和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可以推导出或联想出许多变型方案,所有这些变型方案,也应认为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冷热系统,包括空气源制冷制热系统(1)、水冰浆储存系统(2)、回送系统(3)和冷热空调系统(4),所述空气源制冷制热系统(1)自大气吸热并储存在所述水冰浆储存系统(2)内,所述水冰浆储存系统(2)经所述回送系统(3)对所述冷热空调系统(4)传热设置,所述冷热空调系统(4)按制热模式工作;或所述空气源制冷制热系统(1)向大气排热获得冷量并储存在所述水冰浆储存系统(2)内,所述水冰浆储存系统(2)经所述回送系统(3)对所述冷热空调系统(4)传热设置,所述冷热空调系统(4)按制冷模式工作。
2.一种冷热系统,包括热动力制热系统(5)、空气源制冷制热系统(1)、水冰浆储存系统(2)、回送系统(3)和冷热空调系统(4),所述水冰浆储存系统(2)与所述热动力制热系统(5)和所述回送系统(3)可切换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冷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源制冷制热系统(1)自大气吸热且存入所述水冰浆储存系统(2),所述热动力制热系统(5)自所述水冰浆储存系统(2)吸热制取更多热量,所述热动力制热系统(5)的余热和其制取的热量与所述回送系统(3)传热设置,所述回送系统(3)与所述冷热空调系统(4)传热设置,所述冷热空调系统(4)按制热模式工作。
4.如权利要求2所述冷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源制冷制热系统(1)向大气排热获取冷量且存入所述水冰浆储存系统(2),所述水冰浆储存系统(2)与所述回送系统(3)传热设置,所述回送系统(3)与所述冷热空调系统(4)传热设置,所述冷热空调系统(4)按制冷模式工作。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冷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源制冷制热系统(1)所用电力设为谷电和/或不稳定电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冷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不稳定电源设为风电和/或设为光伏电。
CN201610157617.3A 2015-08-21 2016-03-18 冷热系统 Pending CN10573744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20555 2015-08-21
CN2015105205553 2015-08-2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737448A true CN105737448A (zh) 2016-07-06

Family

ID=562517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157617.3A Pending CN105737448A (zh) 2015-08-21 2016-03-18 冷热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737448A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64334A (ja) * 1988-08-30 1990-03-05 Kubota Ltd 蓄熱装置の運転方法
JPH03271643A (ja) * 1990-03-20 1991-12-03 Takasago Thermal Eng Co Ltd 氷蓄熱空調システムの運転方法
JPH08219503A (ja) * 1995-02-15 1996-08-30 Takasago Thermal Eng Co Ltd 過冷却水を利用した氷蓄熱装置
JPH08226682A (ja) * 1995-02-17 1996-09-03 Chubu Electric Power Co Inc 氷蓄熱式冷房装置
CN2702247Y (zh) * 2004-05-20 2005-05-25 朱树春 储能式中央空调
CN2753996Y (zh) * 2004-12-30 2006-01-25 上海海事大学 家用冰蓄冷式空调器
CN101629748A (zh) * 2009-07-03 2010-01-20 深圳力合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冰浆蓄冷中央空调系统
CN102226556A (zh) * 2011-04-29 2011-10-26 江苏辉煌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 储冰蓄冷转换装置
CN102901172A (zh) * 2012-11-07 2013-01-30 东南大学 水环式相变蓄能型地板送风空调系统及其蓄能释能方法
CN203375583U (zh) * 2013-03-21 2014-01-01 西安工程大学 太阳能与空气源热泵相结合的双蓄能蒸发冷却空调系统
CN104075484A (zh) * 2014-06-28 2014-10-01 新疆太阳能科技开发公司 一种综合利用太阳能和空气能的供暖空调系统及运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64334A (ja) * 1988-08-30 1990-03-05 Kubota Ltd 蓄熱装置の運転方法
JPH03271643A (ja) * 1990-03-20 1991-12-03 Takasago Thermal Eng Co Ltd 氷蓄熱空調システムの運転方法
JPH08219503A (ja) * 1995-02-15 1996-08-30 Takasago Thermal Eng Co Ltd 過冷却水を利用した氷蓄熱装置
JPH08226682A (ja) * 1995-02-17 1996-09-03 Chubu Electric Power Co Inc 氷蓄熱式冷房装置
CN2702247Y (zh) * 2004-05-20 2005-05-25 朱树春 储能式中央空调
CN2753996Y (zh) * 2004-12-30 2006-01-25 上海海事大学 家用冰蓄冷式空调器
CN101629748A (zh) * 2009-07-03 2010-01-20 深圳力合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冰浆蓄冷中央空调系统
CN102226556A (zh) * 2011-04-29 2011-10-26 江苏辉煌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 储冰蓄冷转换装置
CN102901172A (zh) * 2012-11-07 2013-01-30 东南大学 水环式相变蓄能型地板送风空调系统及其蓄能释能方法
CN203375583U (zh) * 2013-03-21 2014-01-01 西安工程大学 太阳能与空气源热泵相结合的双蓄能蒸发冷却空调系统
CN104075484A (zh) * 2014-06-28 2014-10-01 新疆太阳能科技开发公司 一种综合利用太阳能和空气能的供暖空调系统及运行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893602C (en) Solar biomass complementary thermal power system
Zeng et al. Passive day and night heating for zero energy buildings with solar-based adsorption thermal battery
CN101475233B (zh) 单一利用太阳能淡化海水或苦咸水的减压蒸馏装置与方法
CN107120628B (zh) 一种基于水合盐化学蓄热的热电两用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08298617A (zh) 一种互补式水电热联产供能系统
CN203011002U (zh) 带烟气阀回收烟气余热的直燃型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
CN204987323U (zh) 太阳能溶液除湿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
CN107129928B (zh) 一种多能源互补的冷热沼气联供系统
CN111911990B (zh) 一种基于溶液储能的远距离吸收式供冷供热系统
CN210485939U (zh) 一种区域集中空气调节加冷库综合使用系统
CN105737448A (zh) 冷热系统
CN201497255U (zh) 一种太阳能回热式硫氰酸钠—氨吸收式冰箱空调及热泵装置
CN104229913B (zh) 一种太阳能蒸馏水一体机
CN115451389A (zh) 一种海洋温差能联供系统
CN108413626B (zh) 一种太阳能集热发电装置和一种太阳能-地热能联合集热发电系统
Titlov et al. Optimizing NH3-H2O absorption system to produce water from ambient air
CN208547140U (zh) 地热能冷热电联产系统
CN209341622U (zh) 多能源双效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CN204097125U (zh) 一种太阳能蒸馏水一体机
CN206556245U (zh) 一种空气源‑太阳能双热源热泵热水系统
CN204140147U (zh) 一种具备废热回收功能的双工质循环发电系统
CN218846095U (zh) 一种海洋温差能联供系统
US10655923B1 (en) Special cooling coating design for fossil fuel, nuclear, geothermal, and solar heat driven power plants; for HVAC cooling applications; and for heat rejection systems
CN102997486B (zh) 一种燃气辅热蓄能型太阳能吸收式制冷装置
CN208104408U (zh) 多能源互补的冷热沼气联供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706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