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21396A - 广播式自动通讯方法与系统 - Google Patents
广播式自动通讯方法与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721396A CN105721396A CN201410727880.2A CN201410727880A CN105721396A CN 105721396 A CN105721396 A CN 105721396A CN 201410727880 A CN201410727880 A CN 201410727880A CN 105721396 A CN105721396 A CN 10572139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eld communication
- electronic installation
- information
- electronic device
- encapsulation ba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广播式自动通讯方法与系统。所述系统在第一电子装置与第二电子装置的远场通讯组件之间,借由各自的近场通讯组件建立第一远场通讯路径。第一电子装置产生第一信息封装包与第二电子装置产生第二信息封装包。方法的步骤包含:第一电子装置的近场通讯组件形成第一近场通讯范围;第二电子装置的近场通讯组件形成第二近场通讯范围;并集第一近场通讯范围与第二近场通讯范围,建立第一近场通讯路径,且第一信息封装包被存储在第二电子装置及/或第二信息封装包被存储在所述第一电子装置;解析第二信息封装包或第一信息封装包,建立第一远场通讯路径。本发明可以利用广播的方式,可使彼此分离的多个电子装置进行通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广播式自动通讯方法与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可在多个电子装置之间借由近场通讯广播信息封装包以建立远场通讯的广播式自动通讯方法与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一电子装置中,同时存在近场通讯组件与远场通讯组件,以符合不同的应用需求。其中,该近场通讯组件定义为其无线信号可传送距离小于10公分,以及该远场通讯组件定义为其无线信号可传送距离等于或大于10公分。
一般而言,在无线信号可传送距离的限制下,该近场通讯组件仅能在短距离内让两电子装置可以进行通讯,具有快速配对、高保密性与低功率等优点。然而,该远场通讯组件可让两电子装置进行远距离的数据传输的优点。
现有技术中,虽有提出可利用近场通讯组件完成远场通讯的技术;但,该技术是仅借由一电子装置作为信息封装包的交换媒介,而让远程的两电子装置进行远场通讯,并无法扩及到多个电子装置。
因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可进行广播联机的广播式自动通讯方法与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广播式自动通讯方法,包含多个电子装置,这些电子装置均包含近场通讯组件与远场通讯组件,这些电子装置可借由自身的近场通讯组件传送信息封装包,并在该近场通讯建立之后,借由该信息封装包内的配置文件改以该远场通讯组件进行通讯。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根据上述广播式自动通讯方法,这些电子装置可进一步区分为前一级电子装置、本级电子装置与下一级电子装置,该上一级电子装置可将该信息封装包以广播的方式传送给该本级电子装置与该下一级电子装置。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根据上述广播式自动通讯方法,该本级电子装置可结合自身的信息封装包与接收来自该前一级电子装置的信息封装包,一同传送至该下一级电子装置。
本发明的第四目的在于根据上述广播式自动通讯方法,这些电子装置的其中之一可进一步选择是否接收其余这些电子装置所传送的该信息封装包。
本发明的第五目的在于根据上述广播式自动通讯方法,这些电子装置可在云端服务器建立状态栏表,让这些电子装置的其中之一能在该云端服务器根据其余的这些电子装置的使用状态,而决定是否持续地接收其余这些电子装置所传送的该信息封装包。
本发明的第六目的在于根据上述广播式自动通讯方法,这些电子装置的其中之一可在该云端服务器设定自身的使用状态,以避免接收来自其余的这些电子装置的该信息封装包,而能够避免接收到恶意的信息封装包,例如垃圾信息与广告信息、营销信息等信息封装包。
本发明的第七目的在于根据一种广播式自动通讯系统,利用广播的方式,在多个电子装置之间建立远场通讯。
为达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广播式自动通讯方法。在该第一电子装置的远场通讯组件与该第二电子装置的远场通讯组件之间,借由第一电子装置的近场通讯组件与第二电子装置的近场通讯组件建立第一远场通讯路径。其中该第一电子装置产生第一信息封装包与该第二电子装置产生第二信息封装包。该方法步骤包含:启动该第一电子装置的近场通讯组件,以形成第一近场通讯范围;启动该第二电子装置的近场通讯组件,以形成第二近场通讯范围;并集该第一近场通讯范围与该第二近场通讯范围,以交换该第一电子装置的该第一信息封装包与该第二电子装置的该第二信息封装包,并在该第二电子装置与该第一电子装置之间建立第一近场通讯路径,且该第一信息封装包被存储在该第二电子装置及/或该第二信息封装包被存储在该第一电子装置;以及解析该第二信息封装包或该第一信息封装包,在该第一电子装置与该第二电子装置建立该第一远场通讯路径。
为达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本发明又提出一种广播式自动通讯系统。该广播式自动通讯系统包含第一电子装置、与第二电子装置。该第一电子装置包含第一处理单元、第一近场通讯组件与第一远场通讯组件。该第一处理单元连接该第一近场通讯组件与该第一远场通讯组件。该第一处理单元产生第一信息封装包。该第一近场通讯组件产生第二近场通讯范围,以传送该第一信息封装包。其中该第一信息封装包包含该第一远场通讯组件的通信设置文件。该第二电子装置包含第二处理单元、第二近场通讯组件与第二远场通讯组件。该第二处理单元连接该第二近场通讯组件与该第二远场通讯组件,该第二处理单元供产生第二信息封装包,该第二近场通讯组件产生第二近场通讯范围,以与该第一近场通讯组件的所述第一近场通讯范围并集,以交换该第一信息封装包与所述第二信息封装包,并在所述第一电子装置与所述第二电子装置之间建立第一近场通讯路径,且该第一信息封装包被存储在该第二电子装置及/或所述第二信息封装包被存储在所述第一电子装置,解析所述第二信息封装包或所述第一信息封装包,在所述第一电子装置与所述第二电子装置建立所述第一远场通讯路径,其中该第二信息封装包包含该第二远场通讯组件的通信设置文件。
其中更包含第三电子装置,其包含第三处理单元、第三近场通讯组件与第三远场通讯组件。该第三处理单元连接该第三近场通讯组件与该第三远场通讯组件。该第三近场通讯组件产生第三近场通讯范围与该第二近场通讯组件的所述第二近场通讯范围并集,以交换所述第二信息封装包及所述第三处理单元产生的第三信息封装包,并在所述第二电子装置与所述第三电子装置之间建立第二近场通讯路径;当所述第二电子装置存储所述第一信息封装包,所述第二电子装置也将所述第一信息封装包推播至所述第三电子装置,第三电子装置解析该第一信息封装包,以在该第一电子装置与该第三电子装置之间建立第三远场通讯路径;
或者是,所述第三近场通讯组件产生所述第三近场通讯范围与所述第一近场通讯组件的所述第一近场通讯范围并集,以交换所述第一信息封装包及所述第三处理单元产生的所述第三信息封装包,并在所述第一电子装置与所述第三电子装置之间建立第三近场通讯路径,解析所述第一信息封装包或第三信息封装包,以在所述第一电子装置与所述第三电子装置建立所述第四远场通讯路径,当所述第一电子装置存储所述第二信息封装包,所述第一电子装置也将所述第二信息封装包推播至所述第三电子装置,所述第三电子装置解析该第二信息封装包,以在该第二电子装置与该第三电子装置之间建立第五远场通讯路径。
因此,借由本发明的广播式自动通讯方法与系统,可以利用广播的方式,将彼此分离的多个电子装置,例如第一电子装置、第二电子装置与第三电子装置,通过近场通讯在例如该第一电子装置与该二电子装置之间交换彼此的第一信息封装包与第二信息封装包。
当该第三电子装置与该第二电子装置进行近场通讯之后,借由解析在该第二电子装置中的该第一信息封装包与该第二信息封装包,可以在该第一电子装置与该第三电子装置未经近场通讯的情况下,直接地让该第三电子装置与该第一电子装置进行远场通讯或是让该第三电子装置与该第二电子装置进行远场通讯。
附图说明
图1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广播式自动通讯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示为说明本发明图1中第一信息封装包与第二信息封装包的通讯示意图。
图3示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广播式自动通讯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示为说明本发明图3中第一信息封装包与第三信息封装包的通讯示意图。
图5示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广播式自动通讯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示为说明本发明图5中第一信息封装包、第二信息封装包与第三信息封装包的通讯示意图。
图7示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广播式自动通讯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示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广播式自动通讯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广播式自动通讯系统的方块示意图。
主要部件附图标记:
10广播式自动通讯系统
12第一电子装置
122第一处理单元
124第一近场通讯组件
126第一远场通讯组件
14第二电子装置
142第二处理单元
144第二近场通讯组件
146第二远场通讯组件
16第三电子装置
162第三处理单元
164第三近场通讯组件
166第三远场通讯组件
CCF通信设置档
SD1第一电子装置
SD2第二电子装置
SD3第三电子装置
FMP第一信息封装包
SMP第二信息封装包
TMP第三信息封装包
FFCP第一远场通讯路径
SFCP第二远场通讯路径
TFCP第三远场通讯路径
FFCP’第四远场通讯路径
FFCP’’第五远场通讯路径
FNCP第一近场通讯路径
SNCP第二近场通讯路径
TNCP第三近场通讯路径
FFC、FFC’远场通讯
具体实施方式
为充分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及技术效果,兹由下述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详细说明,说明如下:
请参照图1,其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广播式自动通讯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该广播式自动通讯方法中,借由第一电子装置SD1的近场通讯组件与第二电子装置SD2的近场通讯组件进行近场通讯NFC,该近场通讯组件可符合例如近场通讯协议(NearFieldCommunicationProtocol)与蓝牙通讯协议(Bluetoothcommunicationprotocol)的至少其中之一。
该第一电子装置SD1产生第一信息封装包FMP与该第二电子装置SD2产生第二信息封装包SMP。该第一信息封装包FMP与该第二信息封装包SMP可包含多个字段,这些字段分别存储有数据。这些字段进一步可定义为装置代码字段、数据长度字段、数据属性字段、数据位数字段、通讯地址字段与侦测码字段等。
当该第一电子装置SD1与该第二电子装置SD2完成该近场通讯之后,该第一电子装置SD1的远场通讯组件与该第二电子装置SD2的远场通讯组件建立第一远场通讯路径FFCP,该远场通讯组件可符合例如蓝牙通讯协议、无线保真通讯协议(Wi-Ficommunicationprotocol)、无线通用串行总线(WirelessUniversalSerialBus)、互联网协定的至少其中之一。
该广播式自动通讯方法可一并参照图2,其为在该第一电子装置SD1与该第二电子装置SD2之间,该第一信息封装包FMP与该第二信息封装包SMP的通讯示意图。
该广播式自动通讯方法起始于步骤S11,启动该第一电子装置SD1的近场通讯组件,以形成第一近场通讯范围。于本实施例中,该近场通讯组件符合近场通讯协议。因此,该近场通讯组件的无线信号可传送距离约在10公分。
步骤S12,启动该第二电子装置SD2的近场通讯组件,以形成第二近场通讯范围。于本实施例中,该近场通讯组件同样符合近场通讯协议。
步骤S13,并集该第一近场通讯范围与该第二近场通讯范围,以交换该第一电子装置SD1的该第一信息封装包FMP与该第二电子装置SD2的该第二信息封装包SMP。在该第二电子装置SD2与该第一电子装置SD1之间建立第一近场通讯路径FNCP。其中该第一信息封装包FMP被存储在该第二电子装置SD2及/或该第二信息封装包SMP被存储在该第一电子装置SD1。换言之,该第一电子装置SD1与该第二电子装置SD2借由该近场通讯交换彼此的信息封装包,使得该第一电子装置SD1与该第二电子装置SD2除具有自身的信息封装包之外,也同时地存储另一电子装置的信息封装包。
于此,以两个电子装置为例说明,在其它多个电子装置的实施例中,这些电子装置经过近场通讯之后,可利用广播的方式,让这些电子装置的其中之一可任意地联机至其余这些电子装置的其中之一,将于本实施例后详细说明。
步骤S14,解析该第二信息封装包SMP或该第一信息封装包FMP,在该第一电子装置SD1与该第二电子装置SD2建立该第一远场通讯路径FFCP。
参照图3,其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广播式自动通讯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图1中,在该广播式自动通讯方法中除包含第一实施例中的该第一电子装置SD1与该第二电子装置SD2之外,还包含第三电子装置SD3。
该第三电子装置SD3借由自身的近场通讯组件形成该第三近场通讯范围,以及该第三电子装置SD3产生该第三信息封装包TMP。
该广播式自动通讯方法的步骤除包含第一实施例中步骤S11至S14之外,还包含步骤S31至S32。
该广播式自动通讯方法可一并参照图4,其为在该第二电子装置SD2与该第三电子装置SD3之间,该第一信息封装包FMP与该第三信息封装包TMP的通讯示意图。
步骤S31,并集该第二近场通讯范围与第三近场通讯范围,以交换该第二信息封装包SMP与该第三信息封装包TMP,并在该第二电子装置SD2与该第三电子装置SD3之间建立第二近场通讯路径SNCP。
步骤S32,解析该第二信息封装包SMP或该第三信息封装包TMP,在该第二电子装置SD2与该第三电子装置SD3建立第二远场通讯路径SFCP。当该第二电子装置SD2存储该第一信息封装包SMP,该第二电子装置SD2也将该第一信息封FMP包推播至该第三电子装置SD3,让该第三电子装置SD3与该第一电子装置SD1建立第三远场通讯路径TFCP;若该第二电子装置SD2未存储该第一信息封装包FMP,则该第二电子装置SD2仅将该第二信息封装包SMP推播至该第三电子装置SD3,让该第三电子装置SD3能与该第二电子装置SD2建立该第二远场通讯路径SFCP。
参照图5,其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广播式自动通讯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图5中,在该广播式自动通讯方法中包含第一实施例的该第一电子装置SD1与该第二电子装置SD2,以及第二实施例的该第三电子装置SD3。
该广播式自动通讯方法的步骤除包含第一实施例的步骤S11至S14之外,还包含步骤S51与S52。
该广播式自动通讯方法可一并参照图6,其为在该第一电子装置SD1、该第二电子装置SD2与该第三电子装置SD3之间,该第一信息封装包FMP、该第二信息封装包SMP与该第三信息封装包TMP的通讯示意图。
步骤S51,并集该第一近场通讯范围与第三近场通讯范围,以交换该第一信息封装包FMP与第三信息封装包TMP,并在该第一电子装置SD1与该第三电子装置SD3之间建立第三近场通讯路径TNCP。
步骤S52,解析该第一信息封装包FMP或该第三信息封装包TMP,在该第一电子装置SD1与该第三电子装置SD3建立第四远场通讯路径FFCP’。当该第一电子装置SD1存储该第二信息封装包SMP,该第一电子装置SD1也将该第二信息封装包SMP推播至该第三电子装置SD3,让该第三电子装置SD3与该第二电子装置SD2建立第五远场通讯路径FFCP’’;若该第一电子装置SD1未存储该第二信息封装包SMP,则该第一电子装置SD1仅将该第一信息封装包FMP推播至该第三电子装置SD3,让该第三电子装置SD3能与该第一电子装置DS1建立该第三远场通讯路径TFCP。
参照图7,其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广播式自动通讯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图7中,在该广播式自动通讯方法中包含第一实施例的该第一电子装置SD1与该第二电子装置SD2,以及第二实施例的该第三电子装置SD3。
该广播式自动通讯方法的步骤除包含第一实施例的步骤S11至S14之外,还包含步骤S71与S72。
步骤S71,在该第一电子装置SD1、该第二电子装置SD2与该第三电子装置SD3的至少其中之一建立封锁列表,以在该封锁列表设定装置代码。其中,该装置代码代表该第一电子装置SD1、该第二电子装置SD2与该第三电子装置SD3的装置识别身份。
步骤S72,解析该第一信息封装包FMP、该第二信息封装包SMP与该第三信息封装包TMP,以取得该第一电子装置SD1的装置代码、该第二电子装置SD2的装置代码与该第三电子装置SD3的装置代码。
于一实施例中,若该第一电子装置SD1的该封锁列表已经封锁/标记该第二电子装置SD2的装置代码与该第三电子装置SD3的装置代码,则该第一电子装置SD1忽略来自该第二电子装置SD2的该第二信息封装包SMP与忽略来自第三电子装置SD3的该第三信息封装包TMP。相同的封锁方式也适用于该第二电子装置SD2与该第三电子装置SD3。
参照图8,其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广播式自动通讯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图8中,在该广播式自动通讯方法中包含第一实施例的该第一电子装置SD1与该第二电子装置SD2。
该广播式自动通讯方法的步骤除包含第一实施例的步骤S11至S14之外,还包含步骤S81至S83。
步骤S81,在云端服务器建立状态栏表,以在该状态栏表存储该第一电子装置SD1的装置代码与该第二电子装置SD2的装置代码的使用状态。其中,该使用状态至少区分为有效状态与无效状态。举例而言,若该第一电子装置SD1的装置代码被设定为有效状态,则该第二电子装置SD2可以将该第二信息封装包SMP传送至该第一电子装置SD1;反之,若该第一电子装置SD1的装置代码被设定为无效状态,则该第二电子装置SD2无法与该第一电子装置SD1建立远场通讯路径,因而该第二电子装置SD2不能将该第二信息封装包SMP传送至该第一电子装置SD1。该第二电子装置SD1同样也可进行上述的设定。
步骤S82,该第一电子装置SD1解析该第二信息封装包SMP,以取得该第二电子装置SD2的装置代码或该第二电子装置SD2解析该第一信息封装包FMP,以取得该第一电子装置SD1的装置代码。
步骤S83,在状态栏表中判断该第二电子装置SD2的装置代码的使用状态或该第一电子装置SD1的装置代码的使用状态,让该第一电子装置SD1决定持续地接收该第二信息封装包SMP或该第二电子装置SD2决定持续地接收该第一信息封装包FMP。
于另一实施例中,还包含在该第一电子装置SD1移除非有效的该第二电子装置SD2的装置代码,以及在该第二电子装置SD2移除非有效的该第一电子装置SD1的装置代码。
于另一实施例中,还包含在该状态栏表设定该第一电子装置SD1的装置代码与该第二电子装置SD2的装置代码的使用状态。其中,这些电子装置的持有者可设定该状态栏表中这些电子装置SD1、SD2的使用状态
于另一实施例中,该云端服务器也可由云端管理者进行设定,该云端管理者非为该第一电子装置SD1与该第二电子装置SD2的持有者。该云端管理者可更改在该状态栏表中该第一电子装置SD1的装置代码的使用状态与该第二电子装置SD2的装置代码。
参照图9,其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广播式自动通讯系统的方块示意图。在图9中,在该广播式自动通讯系统10包含第一电子装置12、第二电子装置14与第三电子装置16。
该第一电子装置12包含第一处理单元122、第一近场通讯组件124与第一远场通讯组件126。该第一处理单元122连接该第一近场通讯组件124与该第一远场通讯组件126。该第一处理单元122产生第一信息封装包FMP。该第一近场通讯组件124传送该第一信息封装包FMP。该第一信息封装包FMP包含该第一远场通讯组件126的通信设置文件CCF。
该第二电子装置14包含第二处理单元142、第二近场通讯组件144与第二远场通讯组件146。该第二处理单元142连接该第二近场通讯组件144与该第二远场通讯组件146。该第二处理单元142产生第二信息封装包SMP。该第二近场通讯组件144与该第一近场通讯组件124连接,以接收该第一信息封装包FMP。该第一信息封装包FMP被存储在该第二电子装置14。该第二信息封装包SMP包含该第二远场通讯组件146的通信设置文件CCF。
该第三电子装置16包含第三处理单元162、第三近场通讯组件164与第三远场通讯组件166。该第三处理单元162连接该第三近场通讯组件164与该第三远场通讯组件166。该第三近场通讯组件164与该第二近场通讯组件144连接,以自该第二电子装置14接收该第一信息封装包FMP与该第二信息封装包SMP,解析该第一信息封装包FMP以在该第一电子装置12与该第三电子装置16之间建立一远场通讯FFC,或解析该第二信息封装包SMP以在该第二电子装置14与该第三电子装置16之间建立另一远场通讯FFC’。
本发明在上文中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该实施例仅用于描绘本发明,而不应解读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应注意的是,凡是与该实施例等效的变化与置换,均应视为涵盖于本发明的范畴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内容为准。
Claims (11)
1.一种广播式自动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借由第一电子装置的近场通讯组件与第二电子装置的近场通讯组件,在所述第一电子装置的远场通讯组件与所述第二电子装置的远场通讯组件之间建立第一远场通讯路径,其中所述第一电子装置产生第一信息封装包、所述第二电子装置产生第二信息封装包,所述方法包含:
启动所述第一电子装置的近场通讯组件,以形成第一近场通讯范围;
启动所述第二电子装置的近场通讯组件,以形成第二近场通讯范围;
并集所述第一近场通讯范围与所述第二近场通讯范围,以交换所述第一电子装置的所述第一信息封装包与所述第二电子装置的所述第二信息封装包,并在所述第二电子装置与所述第一电子装置之间建立第一近场通讯路径,且所述第一信息封装包被存储在所述第二电子装置及/或所述第二信息封装包被存储在所述第一电子装置;以及
解析所述第二信息封装包或所述第一信息封装包,在所述第一电子装置与所述第二电子装置建立所述第一远场通讯路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播式自动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并集所述第二近场通讯范围与第三近场通讯范围,以交换所述第二信息封装包与第三信息封装包,并在所述第二电子装置与第三电子装置之间建立第二近场通讯路径,其中所述第三电子装置的近场通讯组件形成所述第三近场通讯范围,以及所述第三电子装置产生所述第三信息封装包;以及
解析所述第二信息封装包或所述第三信息封装包,所述第二电子装置与所述第三电子装置建立第二远场通讯路径;
其中当所述第二电子装置存储所述第一信息封装包,所述第二电子装置也将所述第一信息封装包推播至所述第三电子装置,让所述第三电子装置与所述第一电子装置建立第三远场通讯路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播式自动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并集所述第一近场通讯范围与第三近场通讯范围,以交换所述第一信息封装包与第三信息封装包,并在所述第一电子装置与所述第三电子装置之间建立第三近场通讯路径,其中第三电子装置的近场通讯组件形成所述第三近场通讯范围,以及所述第三电子装置产生所述第三信息封装包;以及
解析所述第一信息封装包或所述第三信息封装包,所述第一电子装置与所述第三电子装置建立第四远场通讯路径;
其中当所述第一电子装置存储所述第二信息封装包,所述第一电子装置也将所述第二信息封装包推播至所述第三电子装置,让所述第三电子装置与所述第二电子装置建立第五远场通讯路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播式自动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在所述第一电子装置与所述第二电子装置的至少其中之一建立封锁列表,以在所述封锁列表设定装置代码;
解析所述第一信息封装包与所述第二信息封装包,以取得所述第一电子装置的装置代码与所述第二电子装置的装置代码;以及
根据所述封锁列表,所述第一电子装置忽略来自所述第二电子装置的所述第二信息封装包,以及所述第二电子装置忽略来自所述第一电子装置的所述第一信息封装包。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广播式自动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在所述第一电子装置、所述第二电子装置与所述第三电子装置的至少其中之一建立封锁列表,以在所述封锁列表设定装置代码;
解析所述第一信息封装包、所述第二信息封装包与所述第三信息封装包,以取得所述第一电子装置的装置代码、所述第二电子装置的装置代码与所述第三电子装置的装置代码;以及
根据所述封锁列表,所述第一电子装置忽略来自所述第二电子装置的所述第二信息封装包与忽略来自第三电子装置的所述第三信息封装包的至少其中之一、所述第二电子装置忽略来自所述第一电子装置的所述第一信息封装包与忽略来自第三电子装置的所述第三信息封装包的至少其中之一,以及所述第三电子装置忽略来自所述第一电子装置的所述第一信息封装包与忽略来自所述第二电子装置的所述第二信息封装包的至少其中之一。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广播式自动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在云端服务器建立状态栏表,以在所述状态栏表存储所述第一电子装置的装置代码与所述第二电子装置的装置代码的使用状态;
所述第一电子装置解析所述第二信息封装包,以取得所述第二电子装置的装置代码或所述第二电子装置解析所述第一信息封装包,以取得所述第一电子装置的装置代码;以及
在状态栏表中判断所述第二电子装置的装置代码的使用状态或所述第一电子装置的装置代码的使用状态,让所述第一电子装置决定持续地接收所述第二信息封装包或所述第二电子装置决定持续地接收所述第一信息封装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广播式自动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在所述第一电子装置移除非有效的所述第二电子装置的装置代码,以及在所述第二电子装置移除非有效的所述第一电子装置的装置代码。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广播式自动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在所述状态栏表设定所述第一电子装置的装置代码与所述第二电子装置的装置代码的使用状态。
9.一种广播式自动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
第一电子装置,具有第一处理单元、第一近场通讯组件与第一远场通讯组件,所述第一处理单元连接所述第一近场通讯组件与所述第一远场通讯组件,所述第一处理单元供产生第一信息封装包,所述第一近场通讯组件产生第一近场通讯范围,以传送所述第一信息封装包,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封装包包含所述第一远场通讯组件的通信设置文件;
第二电子装置,具有第二处理单元、第二近场通讯组件与第二远场通讯组件,所述第二处理单元连接所述第二近场通讯组件与所述第二远场通讯组件,所述第二处理单元供产生第二信息封装包,所述第二近场通讯组件产生第二近场通讯范围,以与所述第一近场通讯组件的所述第一近场通讯范围并集,以交换所述第一信息封装包与所述第二信息封装包,并在所述第一电子装置与所述第二电子装置之间建立第一近场通讯路径,且所述第一信息封装包被存储在所述第二电子装置及/或所述第二信息封装包被存储在所述第一电子装置,解析所述第二信息封装包或所述第一信息封装包,在所述第一电子装置与所述第二电子装置建立所述第一远场通讯路径,其中所述第二信息封装包包含所述第二远场通讯组件的通信设置文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广播式自动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含第三电子装置,具有第三处理单元、第三近场通讯组件与第三远场通讯组件,所述第三处理单元连接所述第三近场通讯组件与所述第三远场通讯组件,所述第三近场通讯组件产生第三近场通讯范围与所述第二近场通讯组件的所述第二近场通讯范围并集,以交换所述第二信息封装包及所述第三处理单元产生的第三信息封装包,并在所述第二电子装置与所述第三电子装置之间建立第二近场通讯路径,解析所述第二信息封装包或第三信息封装包,以在所述第二电子装置与所述第三电子装置建立第二远场通讯路径,当所述第二电子装置存储所述第一信息封装包,所述第二电子装置也将所述第一信息封装包推播至所述第三电子装置,所述第三电子装置解析所述第一信息封装包以在所述第一电子装置与所述第三电子装置之间建立第三远场通讯路径,
或者是,所述第三近场通讯组件产生所述第三近场通讯范围与所述第一近场通讯组件的所述第一近场通讯范围并集,以交换所述第一信息封装包及所述第三处理单元产生的所述第三信息封装包,并在所述第一电子装置与所述第三电子装置之间建立第三近场通讯路径,解析所述第一信息封装包或第三信息封装包,以在所述第一电子装置与所述第三电子装置建立所述第四远场通讯路径,当所述第一电子装置存储所述第二信息封装包,所述第一电子装置也将所述第二信息封装包推播至所述第三电子装置,所述第三电子装置解析所述第二信息封装包以在所述第二电子装置与所述第三电子装置之间建立第五远场通讯路径。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广播式自动通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近场通讯组件、所述第二近场通讯组件与所述第三近场通讯组件符合近场通讯协议与蓝牙通讯协议的至少其中之一;以及,所述第一远场通讯组件、所述第二远场通讯组件与所述第三远场通讯组件符合蓝牙通讯协议、无线保真通讯协议、无线通用串行总线、互联网协定的至少其中之一。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727880.2A CN105721396A (zh) | 2014-12-03 | 2014-12-03 | 广播式自动通讯方法与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727880.2A CN105721396A (zh) | 2014-12-03 | 2014-12-03 | 广播式自动通讯方法与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721396A true CN105721396A (zh) | 2016-06-29 |
Family
ID=561429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727880.2A Pending CN105721396A (zh) | 2014-12-03 | 2014-12-03 | 广播式自动通讯方法与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721396A (zh)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27911A (zh) * | 2008-03-03 | 2009-09-09 | 索尼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 |
CN101594578A (zh) * | 2008-05-30 | 2009-12-02 | 深圳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直连链路的建立方法、站设备及通信系统 |
CN101843124A (zh) * | 2007-10-31 | 2010-09-22 | 摩托罗拉公司 | 使用通过rfid接收的配置数据的短距离无线通信参数的协商 |
CN101997575A (zh) * | 2009-08-14 | 2011-03-30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使用近距离通信进行无线网络连接的系统、方法和装置 |
CN102144421A (zh) * | 2008-09-15 | 2011-08-03 | 索尼爱立信移动通讯有限公司 | 经由近场通信促进wlan连接 |
US20110275316A1 (en) * | 2010-05-10 | 2011-11-10 | Nokia Corporation | Device to device connection setup usin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
CN102461128A (zh) * | 2009-05-04 | 2012-05-16 | 苹果公司 | 基于接近而配对移动设备的方法和装置 |
CN103812530A (zh) * | 2012-11-15 | 2014-05-21 | 绿智慧流科技公司 | 智能型自动通讯方法与系统 |
-
2014
- 2014-12-03 CN CN201410727880.2A patent/CN105721396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43124A (zh) * | 2007-10-31 | 2010-09-22 | 摩托罗拉公司 | 使用通过rfid接收的配置数据的短距离无线通信参数的协商 |
CN101527911A (zh) * | 2008-03-03 | 2009-09-09 | 索尼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和通信方法 |
CN101594578A (zh) * | 2008-05-30 | 2009-12-02 | 深圳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直连链路的建立方法、站设备及通信系统 |
CN102144421A (zh) * | 2008-09-15 | 2011-08-03 | 索尼爱立信移动通讯有限公司 | 经由近场通信促进wlan连接 |
CN102461128A (zh) * | 2009-05-04 | 2012-05-16 | 苹果公司 | 基于接近而配对移动设备的方法和装置 |
CN101997575A (zh) * | 2009-08-14 | 2011-03-30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使用近距离通信进行无线网络连接的系统、方法和装置 |
US20110275316A1 (en) * | 2010-05-10 | 2011-11-10 | Nokia Corporation | Device to device connection setup usin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
CN103812530A (zh) * | 2012-11-15 | 2014-05-21 | 绿智慧流科技公司 | 智能型自动通讯方法与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672708B (zh) | 通信方法及装置、系统 | |
US11677815B2 (en) | Service invoking method, device, apparatus and medium | |
MX2017004936A (es) | Comunicacion entre dispositivos de una red con conocimiento de vecinos. | |
FI3518605T3 (fi) | Suorasaantimenetelmä, -laite ja välineistö | |
CN111818486B (zh) | 车辆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 |
US20160072917A1 (en) | Distributed computing method and system | |
BR112017017994A2 (pt) | aparelho para processamento de informação, sistema de comunicação e método de comunicação | |
CN109168327B (zh) | 用于无线电力传输网络中的交叉连接检测和减轻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2904977B (zh) | 网络地址分配方法、服务器和节点 | |
CN102147782B (zh) | 主从设备通信电路及其id地址分配方法 | |
EP2506498A1 (en) | Provision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setting network parameter in provisioning network | |
KR101388898B1 (ko) | 전자 선반 시스템 및 전자 선반 시스템의 운영 방법 | |
EP3324580B1 (en) | Network topology collecting method | |
CN102811338A (zh) | 一种视频会议系统中多级回传视频信号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N103001836A (zh) | 无需地址分配的串行通信方法和系统 | |
CN104393966A (zh) | 一种can总线通信方法 | |
CN105721396A (zh) | 广播式自动通讯方法与系统 | |
CN104796459A (zh) | 车辆进销存的方法、系统、车辆无线通信装置及服务器 | |
CN104052527B (zh) | 一种网络合并的方法和系统、以及站点 | |
EP3562194B1 (en) | Method for identifying at least one network slice configuration of a mobile network,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utomation system | |
CN107548025B (zh) | 一种位置信息共享方法和核心网 | |
CN105072005A (zh) | 一种智能家电云服务系统与方法 | |
WO2014160455A3 (en) | Enabling ad hoc trusted connections among enclaved communication communities | |
CN116137618B (zh) | 通讯电路、通信地址分配方法、从机、主机和系统 | |
CN106162384B (zh) | 一种光网络接入设备的漫游认证方法及相关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629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