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720111B - 太阳能电池单元、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太阳能电池单元、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720111B CN105720111B CN201510414081.4A CN201510414081A CN105720111B CN 105720111 B CN105720111 B CN 105720111B CN 201510414081 A CN201510414081 A CN 201510414081A CN 105720111 B CN105720111 B CN 10572011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ductive
- battery
- solar cell
- solar
- passivation fil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11
-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Silicon Chemical compound [Si] XUIMIQQOPSSXEZ-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3
- 229910052710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3
- 239000010703 silic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3
- 238000002161 passiv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group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9000002313 adhesive film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29910052581 Si3N4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Silver Chemical compound [Ag]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HQVNEWCFYHHQES-UHFFFAOYSA-N silicon nitride Chemical group N12[Si]34N5[Si]62N3[Si]51N64 HQVNEWCFYHHQES-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151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indium;oxotin Chemical compound [In].[Sn]=O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45 sinte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SKRWFPLZQAAQSU-UHFFFAOYSA-N stibanylidynetin;hydrate Chemical compound O.[Sn].[Sb] SKRWFPLZQAAQSU-UHFFFAOYSA-N 0.000 claims 1
- 238000003475 lamin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5000012431 wafer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4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9
- 229910021420 polycrystalline silic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2
- 229920005591 polysilic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0623 plasma-assisted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5038 ethylene vinyl acet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20001200 poly(ethylene-vinyl acet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52709 silv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4332 silv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29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06 elasto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 polyethylene oct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2239 silicon dioxid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377 silicon di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XXLJGBGJDROPKW-UHFFFAOYSA-N antimony;oxotin Chemical compound [Sb].[Sn]=O XXLJGBGJDROPK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96 convention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21 depo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30 e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067 intermediate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565 sea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76 sol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F—INORGAN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 H10F7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F77/93—Interconnections
- H10F77/933—Interconnections f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10F77/935—Interconnections f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for photovoltaic devices or modules
- H10F77/939—Output lead wires or element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F—INORGAN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 H10F1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photovoltaic cell covered by group H10F10/00, e.g. photovoltaic modules
- H10F19/80—Encapsulations or containers for 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having photovoltaic cell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F—INORGAN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 H10F1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photovoltaic cell covered by group H10F10/00, e.g. photovoltaic modules
- H10F19/90—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between photovoltaic cells, e.g. interconnections or insulating spacers
- H10F19/902—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between photovoltaic cells, e.g. interconnections or insulating spacers for series or parallel connection of photovoltaic cells
- H10F19/904—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between photovoltaic cells, e.g. interconnections or insulating spacers for series or parallel connection of photovoltaic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s of the structure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F—INORGAN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 H10F1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photovoltaic cell covered by group H10F10/00, e.g. photovoltaic modules
- H10F19/90—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between photovoltaic cells, e.g. interconnections or insulating spacers
- H10F19/902—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between photovoltaic cells, e.g. interconnections or insulating spacers for series or parallel connection of photovoltaic cells
- H10F19/908—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between photovoltaic cells, e.g. interconnections or insulating spacers for series or parallel connection of photovoltaic cells for back-contact photovoltaic cell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F—INORGANIC 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 H10F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F71/137—Batch treatment of the devices
- H10F71/1375—Apparatus for automatic interconnection of photovoltaic cells in a modul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太阳能电池单元、太阳能电池组件和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备方法,太阳能电池单元包括:电池片,所述电池片包括电池片基体和设置在电池片基体的正面上的多个副栅线,所述电池片基体包括硅片和设置在所述硅片正面上的钝化膜,所述副栅线至少部分埋置在所述钝化膜内且与所述硅片电接触;导电线,所述导电线位于所述硅片的正面与所述钝化膜之间且由金属丝构成;所述导电线与副栅线电接触。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在硅片的正面设置可以覆盖导电线的钝化膜,通过钝化膜固定导电线,该结构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具有较高的光电转化效率,并且可以有效解决电池片层压过程中金属丝发生漂移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太阳能电池领域,具体地涉及太阳能电池单元、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无主栅太阳能电池片通过复数条金属丝替代了传统的银质主栅线和焊带,作为导电线引出电流,该金属丝一般是通过粘结的方式与电池片受光面的副栅线接触;并且在形成电池片背电极时,通常也是通过采用导电浆料将金属丝粘结在电池片背面来完成的。然而,通过简单粘结方式形成的接触其接触电阻较大,并且层压过程中金属丝的滑动可能造成短路,形成功率减损。
发明内容
本申请是基于申请人对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作出的:
相关技术中,电池片的导电线通常是通过粘接的方式与电池片的受光面上的副栅线接触相连。但是仅仅采用粘接的接触方式来实现导电线与电池片的连接,不仅粘接过程中容易出现导电线的滑动而造成短路,影响光电转换效率,而且装配之后的电池片与主栅线之间接触电阻比较大,也会影响光电转换效率。
本申请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无主栅太阳能电池,该无主栅太阳能电池无需在电池片上设置主栅线,也无需焊带,降低了成本,并且能够商业化,制备简单易实现,特别是成本低,设备简单,能够批量生产,光电转化效率高。
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太阳能电池单元,该太阳能电池单元制造简单、成本低,光电转换效率高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太阳能电池组件,该太阳能电池组件制造简单、成本低,光电转换效率高。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上述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备方法。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包括:电池片,所述电池片包括电池片基体和设置在电池片基体的正面上的多个副栅线,所述电池片基体包括硅片和设置在所述硅片正面上的钝化膜,所述副栅线至少部分埋置在所述钝化膜内且与所述硅片电接触;导电线,所述导电线位于所述硅片的正面与所述钝化膜之间且由金属丝构成;所述导电线与副栅线电接触。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在硅片的正面设置可以覆盖导电线的钝化膜,通过钝化膜固定导电线,该结构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具有较高的光电转化效率,并且可以有效解决电池片层压过程中金属丝发生漂移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所述太阳能电池单元为根据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单元,每个电池片上的金属丝延伸出该电池片且与相邻的另一个电池片的背面相连。
根据本申请第三方面实施例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由金属丝构成的导电线放置在硅片的正面上;在所述硅片的正面上沉积钝化膜以将所述金属丝固定在硅片的正面上;在所述钝化膜上设置副栅线且进行烧结以便使所述副栅线与所述导电线及所述硅片电接触,以得到电池单元;将相邻电池单元中的一个电池单元的导电线与另一个电池单元的背面相连以得到电池片阵列;将上盖板、正面胶膜层、所述电池片阵列、背面胶膜层和背板依次叠放,且使所述电池片阵列的正面面对正面胶膜层,使所述电池片阵列的背面面对背面胶膜层,然后进行层压得到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具有较高的光电转化效率,并且可以有效解决电池片层压过程中金属丝发生漂移的问题。而且,在本发明提供的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备过程中,无需在电池片的表面对金属系进行串焊,从而可以避免由表面焊接对电池片造成的热影响,提高电池片的制程良率。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线A-A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线B-B的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
电池片组件100;
上盖板10;
正面胶膜层20;
电池片阵列30;电池片31;电池片基体311;副栅线312;背电场313;
导电线32;
背面胶膜层40;
下盖板50;
钝化膜90;汇流条9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为了更加清楚和便于描述,下面对部分术语进行解释。
术语“电池单元”主要包括电池片31和导电线32,由此,导电线32也可以称为电池单元的导电线32。
术语“电池片31”包括电池片基体311、设在电池片基体311正面上的副栅线312、设在电池片基体311的背面的背电场313和设在背电场313上的背电极,由此,副栅线312也可以称为电池片31的副栅线312,背电场313也可以称为电池片31的背电场313,背电极也可以称为电池片31的背电极。
“电池片基体311”例如可以由硅片经制绒、扩散、边缘刻蚀、沉积氮化硅层等工序后得到的中间产品,但是需要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电池片基体311并不限于由硅片制成,所述硅片可以为本领域常规的硅片,例如可以为多晶硅片。如图2和3所示,优选地,在所述硅片的背面形成有铝层5。
换言之,电池片31包括硅片、对硅片表面的一些处理层、受光面的副栅线及背光面的背电场313和背电极,或等同的没有正面电极的其他类太阳能电池。
在本申请中,电池单元、电池片31和电池片基体311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太阳能电池片阵列30”是由多个电池片排列而成,换言之,由多个通过导电线32相连的电池片31排列而成。
本申请中披露的所有范围都包含端点并且是可独立结合的。本申请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说明,方位术语如“上、下”通常是指附图所示的上、下;“正面”是指太阳能电池组件在应用过程中朝向光线的一面,也即受光面;“背面”是指太阳能电池组件在应用过程中背对光线的一面。
下面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太阳能电池单元。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包括电池片31、导电线32和钝化膜90。
具体而言,电池片31包括电池片基体311和设在电池片基体311的正面上的多个副栅线312,电池片基体311包括硅片和设置在硅片正面上的钝化膜90,副栅线312至少部分埋置在钝化膜90内且与硅片电接触。
导电线32位于硅片的正面与钝化膜90之间且由金属丝构成,导电线32与副栅线312电接触。即,钝化膜90设在硅片的正面上且覆盖住导电线32,副栅线312至少部分埋置在钝化膜90内且与导电线32及硅片接触。
换言之,根据本申请的太阳能电池单元主要由电池片31和导电线32构成,电池片31则主要由电池片基体311和副栅线312构成,电池片基体311主要由硅片和钝化膜90构成,在本申请中,将以设在电池片基体311的正面的副栅线312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具体地,如图2所示,在电池片基体311的上表面上设有副栅线312和导电线32以及覆盖导电线32和至少一部分副栅线312的钝化膜。也就是说,在本申请中,导电线32通过钝化膜90固定在电池片基体311的受光面上,从而可以避免导电线32在层压过程中发生漂移。其中,钝化膜90是指在电池片的制备中需对硅片进行钝化处理而形成的钝化膜。
由此,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太阳能电池单元,通过在电池片基体311的正面设置可以覆盖导电线32的钝化膜90,该结构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具有较高的光电转化效率,并且通过钝化膜将金属丝固定在硅片的受光面上,可以有效解决电池片层压过程中金属丝发生漂移的问题。
在本申请的一个示例中,钝化膜90为氮化硅。可选地,钝化膜90还可以为二氧化硅。进一步地,钝化膜90的厚度为20-60微米,优选为40微米。由此,该结构的钝化膜90可以更好地对导电线32进行固定,避免其发生漂移。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导电线32之间相互平行,副栅线312之间相互平行,且导电线32与副栅线312之间相互垂直。
其中,导电线32可以为15-40条,金属丝S的直径可以为60-150微米,相邻两个导电线32之间的距离可以为3.5-10毫米,副栅线312的宽度为40-80微米,厚度为5-20微米,副栅线312为50-120条,且相邻两条副栅线312的间距为0.5-3毫米。
如图1所示,在附图中,副栅线312包括沿左右方向间隔开设置的多个,每个副栅线312分别沿上下方向延伸且多个副栅线312之间平行设置,导电线32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多个,每个导电线32分别与副栅线312垂直。
由此,多个导电线32与副栅线312配合形成网状结构,可以进一步避免导电线32在层压过程中发生漂移。在本申请中,金属丝S可以采用本领域常规的金属丝,具体地,金属丝S可以为铜丝、银丝、或铝丝。优选地,金属丝S可以为镀锡铜丝。下面参考图4和图5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太阳能电池组件100。
如图4和图5所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太阳能电池组件100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太阳能电池单元为根据上述实施例的太阳能电池单元,每个电池片31上的金属丝S延伸出该电池片31且与相邻的另一个电池片31的背面相连。
具体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太阳能电池组件100包括上盖板10、正面胶膜层20、上述的电池片阵列30、背面胶膜层40和背板50。上盖板10、正面胶膜层20、上述的电池片阵列30、背面胶膜层40和背板50沿上下方向依次叠置。
正面胶膜层20和背面胶膜层40可以为本领域常规使用的胶膜层,优选地,正面胶膜层20和背面胶膜层40聚乙烯辛烯共弹性体(POE)和/或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在本申请中,聚乙烯辛烯共弹性体(POE)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可以采用本领域常规使用的产品或者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方法制备得到。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上盖板10和背板50可以根据本领域常规的技术进行选择和确定,优选地,上盖板10和背板50各自可以为透明的板材,例如玻璃板。
根据本申请的太阳能电池组件100的其他构成部件可以为本领域已知的,在此不再赘述。
由于根据本申请上述实施例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根据本申请的太阳能电池组件100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即导电线32在层压过程中可以有效避免出现漂移。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太阳能电池组件100还包括汇流条91和导电膜,每个电池片31上的金属丝延伸出该电池片31的部分与汇流条91相连,汇流条91与导电膜的一端相连,导电膜的另一端与相邻的另一个电池片31的背面相连。
具体地,如图1所示,在本申请中,相邻两个电池片31是通过汇流条91和导电膜相连的,优选地,导电线32与汇流条92相互垂直。
其中,导电膜的一端与汇流条91接触,另一端延伸至相邻电池片31的背面与相邻电池片31的背电极接触。导电膜的一端与汇流条91的接触,导电膜的另一端与另一相邻电池片31的背电极的接触均为导电接触,通过导电膜的一端与汇流条91电连接,导电膜的另一端延伸至相邻电池片31的背面与相邻电池片31的背电极电连接,可以形成电池片31之间的串联。
导电膜的一端与汇流条91的导电接触以及另一端与相邻电池片31的背面的背电极的接触均是在太阳能电池组件100的层压过程中实现的。
在太阳能电池组件100中,如图1所示,电池片上的导电线32汇集在汇流条91上,并且通过使导电膜的一端与汇流条91接触,另一端与相邻电池片31的背面的背电极接触,从而实现多个电池片31的串接。根据本申请的太阳能电池组件100,采用导电膜实现多个电池片31的串接,从而可以避免在电池片31的表面实施焊接。
在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导电膜为氧化铟锡膜或氧化锡锑膜,优选为氧化铟锡膜。在本申请的太阳能电池组件100中,汇流条91可以为本领域常规的汇流条,汇流条91的材质可以为镀锡铜片等。在优选情况下,汇流条为薄片状,其尺寸可以为156×6×0.4mm。下面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太阳能电池组件100的制备方法。
具体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由金属丝构成的导电线32放置在硅片的正面上。
在硅片的正面上沉积钝化膜90以将金属丝固定在硅片的正面上。钝化膜具体是指在电池片的制备中需对电池片进行钝化处理而形成的钝化膜。
在钝化膜上设置副栅线312且进行烧结以便使副栅线312与导电线32及硅片电接触。
所述副栅线的高度可以小于、基本上等于或者大于所述钝化膜的厚度。图2中示出了副栅线的高度基本上等于所述钝化膜厚度的情况,图3中示出了副栅线的高度小于所述钝化膜厚度的情况。
将相邻电池单元中的一个电池单元上的导电线32与另一个电池单元的背面相连以得到电池片阵列。
将上盖板10、正面胶膜层20、太阳能电池片阵列、背面胶膜层40和背板50依次叠置,且使电池片阵列的正面面对正面胶膜层20、电池片阵列的背面面对背面胶膜层40,然后进行层压得到太阳能电池组件100。
其中,一个电池片31上的导电线32通过汇流条91和导电膜与另一个电池片31的背面相连。
电池单元的具体制备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1)首先将多条金属丝平行排布与汇流条焊接,将焊接上汇流条的金属丝排布在硅片的受光面上,使各条金属丝延伸出硅片的部分汇集到与金属丝垂直排布的汇流条。
(2)接着,在硅片的受光面上沉积钝化膜以将金属丝固定在硅片上。
(3)然后,在钝化膜上印刷多条副栅线并烧结,以使副栅线穿透钝化膜与硅片及金属丝电接触。
(5)最后,将导电膜的一端与汇流条接触,另一端延伸至相邻电池片的背面与相邻电池片的背电极作为背电极接触。
优选的,步骤(2)的过程包括:夹持金属丝的两端使其与硅片的受光面接触,然后采用物理化学气相沉积法在硅片的受光面上沉积钝化膜,优选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的方法在硅片的受光面上沉积钝化膜。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用爪状设备夹持平行的金属丝两端接触硅片,固定并保持金属丝平直接触硅片,通过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镀氮化硅膜,然后将无汇流条一端伸出金属丝部分裁掉。
在步骤(5)中,将导电膜的一端与汇流条的导电接触以及导电膜的另一端与另一相邻电池片的背面的背电极的接触可以在层压过程中实现。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太阳能电池组件100的制备方法包括首先制备上述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然后依次叠置上盖板10、正面胶膜层20、太阳能电池单元、背面胶膜层40和背板50,最后进行层压得到太阳能电池组件100。可以理解的是,太阳能电池组件100的制备还包括其他步骤,例如用密封胶密封上盖板10和背板50之间的空间,以及利用U形框将上述元件紧固在一起,这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示例1
示例1用于说明本申请的太阳能电池组件100及其制备方法的示例。
将21条铜丝(直径为150微米)平行排布,铜丝与汇流条相互垂直,并使铜丝与汇流条(薄片状,尺寸为156×6×0.4mm)焊接。接着,将焊接上汇流条的金属丝排布在多晶硅片(厚度为180毫米)的受光面上,使各条铜丝延伸出硅片的部分汇集到与铜丝垂直排布的汇流条。之后通过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在多晶硅片的受光面上沉积厚度为40微米的钝化膜(材质为氮化硅)以将铜丝固定在多晶硅片上。随后在钝化膜上印刷77条与铜丝交错排布的副栅线(材质为银,宽度为微米50,厚度为微米15)并烧结,以使副栅线穿透钝化膜与硅片及金属丝电接触,然后在层压过程中导电膜的一端与所述汇流条形成导电接触,另一端延伸至相邻硅片的背面与相邻电池片的背面的背电极形成导电接触,从而制得太阳能电池组件A1。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将30条铜丝(直径为70微米)平行排布,铜丝与汇流条相互垂直,并使铜丝与汇流条(薄片状,尺寸为156×6×0.4mm)焊接。接着,将焊接上汇流条的金属丝排布在多晶硅片(厚度为190毫米)的受光面上,使各条铜丝延伸出硅片的部分汇集到与铜丝垂直排布的汇流条。之后通过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在多晶硅片的受光面上沉积厚度为30微米的钝化膜(材质为二氧化硅)以将铜丝固定在多晶硅片上。随后在钝化膜上印刷80条与铜丝交错排布的副栅线(材质为银,宽度为微米60,厚度为微米12)并烧结,以使副栅线穿透钝化膜与硅片及金属丝电接触。然后在层压过程中导电膜的一端与所述汇流条形成导电接触,另一端延伸至相邻硅片的背面与相邻电池片的背面的背电极形成导电接触,从而制得太阳能电池组件A2。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提供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将40条铜丝(直径为120微米)平行排布,铜丝与汇流条相互垂直,并使铜丝与汇流条(薄片状,尺寸为156×6×0.4mm)焊接。接着,将焊接上汇流条的金属丝排布在多晶硅片(厚度为200毫米)的受光面上,使各条铜丝延伸出硅片的部分汇集到与铜丝垂直排布的汇流条。之后通过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在多晶硅片的受光面上沉积厚度为30微米的钝化膜(材质为氮化硅)以将铜丝固定在多晶硅片上。随后在钝化膜上印刷100条与铜丝交错排布的副栅线(材质为银,宽度为微米60,厚度为微米12)并烧结,以使副栅线穿透钝化膜与硅片及金属丝电接触。然后在层压过程中导电膜的一端与所述汇流条粘结,另一端延伸至相邻硅片的背面与相邻电池片的背面的背电极形成导电接触,从而制得太阳能电池组件A3。
对比例1
根据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的太阳能电池组件,所不同的是,相邻的电池片之间不设置汇流条,且相邻电池片之间通过将铝膜的一端焊接在一个电池片的受光面,另一端焊接在相邻电池片的背面,从而实现串接,制得太阳能电池组件D1。
对比例2
首先通过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在多晶硅片的受光面上沉积厚度为40纳米的钝化膜(材质为氮化硅)。随后在钝化膜上印刷77条副栅线(材质为银,宽度为微米50,厚度为微米15)并烧结,以使副栅线穿透钝化膜与硅片电接触。再将21条铜丝(直径为150微米)平行排布在透明膜层(材料为EVA)上,使各条铜丝延伸出透明膜层的部分汇集到与铜丝垂直排布的汇流条,并使铜丝与汇流条(薄片状,尺寸为156×6×0.4mm)焊接。接着,将焊接上汇流条的金属丝通过透明膜层粘结在多晶硅片(厚度为180毫米)的受光面上,并与副栅线电接触,然后在层压过程中导电膜的一端与所述汇流条形成导电接触,另一端延伸至相邻硅片的背面与相邻电池片的背面的背电极形成导电接触,从而制得太阳能电池组件D2。
测试例1
(1)通过肉眼观测方法观测太阳能电池组件中的金属丝是否发生漂移;
(2)根据IEC904-1公开的方法采用单次闪光模拟器对上述实施例和对比例制备的太阳能电池组件进行测试,测试条件为标准测试条件(STC):光强为1000W/m2;光谱为AM1.5;温度为25℃,记录各电池片的光电转化效率。
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
太阳能电池组件 | A1 | D1 | D2 | A2 | A3 |
金属丝漂移现象 | 无 | 无 | 有 | 无 | 无 |
光电转化效率 | 17.0% | 15.0% | 13.0% | 16.8% | 16.5% |
由表1的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不会发生金属丝漂移的问题,并且可以获得相对较高的光电转化效率。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6)
1.一种太阳能电池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池片,所述电池片包括电池片基体和设置在电池片基体的正面上的多个副栅线,所述电池片基体包括硅片和设置在所述硅片正面上的钝化膜,所述副栅线至少部分埋置在所述钝化膜内且与所述硅片电接触;
导电线,所述导电线位于所述硅片的正面与所述钝化膜之间且由金属丝构成;所述导电线与副栅线电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钝化膜为氮化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钝化膜的厚度为20-60微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线之间相互平行,所述副栅线之间相互平行,且所述导电线与所述副栅线之间相互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丝为铜丝、银丝、或铝丝。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丝为镀锡铜丝。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线为15-40条。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丝的直径为60-150微米。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栅线的宽度为40-80微米,厚度为5-20微米,所述副栅线为50-120条,且相邻两条副栅线的间距为0.5-3mm。
10.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所述太阳能电池单元为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单元,每个电池片上的金属丝延伸出该电池片且与相邻的另一个电池片的背面相连。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汇流条和导电膜,每个电池片上的金属丝延伸出该电池片的部分与所述汇流条相连,所述汇流条与所述导电膜的一端相连,所述导电膜的另一端与所述相邻的另一个电池片的背面相连。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线与所述汇流条相互垂直。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膜为氧化铟锡膜或氧化锡锑膜。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条为薄片状。
15.一种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由金属丝构成的导电线放置在硅片的正面上;
在所述硅片的正面上沉积钝化膜以将所述金属丝固定在硅片的正面上;
在所述钝化膜上设置副栅线且进行烧结以便使所述副栅线与所述导电线及所述硅片电接触,以得到电池单元;
将相邻电池单元中的一个电池单元的导电线与另一个电池单元的背面相连以得到电池片阵列;
将上盖板、正面胶膜层、所述电池片阵列、背面胶膜层和背板依次叠放,且使所述电池片阵列的正面面对正面胶膜层,使所述电池片阵列的背面面对背面胶膜层,然后进行层压得到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电池单元上的导电线通过汇流条和导电膜与另一个电池单元的背面相连。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767190 | 2014-12-12 | ||
CN201410767190X | 2014-12-12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720111A CN105720111A (zh) | 2016-06-29 |
CN105720111B true CN105720111B (zh) | 2018-02-09 |
Family
ID=561448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414081.4A Active CN105720111B (zh) | 2014-12-12 | 2015-07-14 | 太阳能电池单元、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72011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784082A (zh) * | 2016-12-02 | 2017-05-31 | 北京四方创能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薄膜光伏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制作方法 |
CN112768546A (zh) * | 2021-01-18 | 2021-05-07 | 成都晔凡科技有限公司 | 叠瓦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
CN113140647A (zh) * | 2021-05-20 | 2021-07-20 | 成都晔凡科技有限公司 | 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片、光伏组件及制造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2373593U (zh) * | 2011-09-27 | 2012-08-08 | 杜邦公司 | 晶硅太阳能电池模块 |
CN103199127A (zh) * | 2013-03-25 | 2013-07-10 | 江苏斯威克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晶硅太阳能电池的透明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 |
CN103299492A (zh) * | 2011-01-13 | 2013-09-11 | 因特瓦克公司 | 用于太阳能电池的非接触式汇流条和制造非接触式汇流条的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511722C (zh) * | 2004-04-27 | 2009-07-08 | 中岛硝子工业株式会社 | 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 |
-
2015
- 2015-07-14 CN CN201510414081.4A patent/CN10572011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99492A (zh) * | 2011-01-13 | 2013-09-11 | 因特瓦克公司 | 用于太阳能电池的非接触式汇流条和制造非接触式汇流条的方法 |
CN202373593U (zh) * | 2011-09-27 | 2012-08-08 | 杜邦公司 | 晶硅太阳能电池模块 |
CN103199127A (zh) * | 2013-03-25 | 2013-07-10 | 江苏斯威克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晶硅太阳能电池的透明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720111A (zh) | 2016-06-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289625B1 (ja)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 |
CN104205347A (zh) | 包含搭叠光伏瓦片的光伏模块及其制造工艺 | |
JP2009059921A (ja) | 光電変換素子、光電変換素子接続体および光電変換モジュール | |
CN102138219A (zh) | 太阳能电池和单侧接线的太阳能电池模块 | |
CN102356471B (zh) | 太阳能电池模块 | |
CN113193058A (zh) | 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串及制备方法、组件及系统 | |
CN108110079A (zh) | 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 |
WO2017177726A1 (zh) | 一种太阳能电池模组及其制备方法和组件、系统 | |
US9425339B2 (en) | Thin film solar module and method for production of the same | |
CN111435691B (zh) | 一种叠层mwt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 |
WO2018176182A1 (zh) | 一种n型ibc太阳能电池拼片连接的电池串及其制备方法、组件和系统 | |
CN105720111B (zh) | 太阳能电池单元、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 |
JP2017533597A (ja) | 太陽電池アレイ、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これらの製造方法 | |
TW201448261A (zh) | 光伏打電池總成及製作此總成之方法 | |
WO2018001182A1 (zh) | 电池片、电池片组件、电池片矩阵及太阳能电池 | |
JP2015230985A (ja) | 太陽電池セ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太陽電池パネル | |
CN214898458U (zh) | 一种背接触太阳能电池串、组件及系统 | |
CN105742375B (zh) | 一种背接触晶硅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 |
WO2012128284A1 (ja) | 裏面電極型太陽電池、裏面電極型太陽電池の製造方法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 |
WO2012090694A1 (ja)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 |
CN106910782A (zh) | 背接触太阳能电池片及其制备方法和背接触太阳能电池 | |
CN102971850B (zh) | 包括电池组件的光伏模块的制造方法 | |
CN106133917B (zh) | 太阳能电池及使用该太阳能电池的太阳能电池模块 | |
WO2018207312A1 (ja) | 太陽電池セルおよび太陽電池セルの製造方法 | |
TWI528571B (zh) | 太陽能電池、太陽能電池組、太陽能電池模組及太陽能電池組的組裝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