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81011B - 用于发送上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发送上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681011B CN105681011B CN201610036957.0A CN201610036957A CN105681011B CN 105681011 B CN105681011 B CN 105681011B CN 201610036957 A CN201610036957 A CN 201610036957A CN 105681011 B CN105681011 B CN 10568101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bg
- index
- size
- field
- uplin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68—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uplink data flow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 H04L27/2627—Modulators
- H04L27/2634—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IFFT] or 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IDFT] modulators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circuits for modulation
- H04L27/2636—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IFFT] or inverse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IDFT] modulators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circuits for modulation with FFT or DFT modulators, e.g. standard single-carrier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C-FDMA] transmitter or DFT sprea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DFT-SOFDM]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7—Inter-user or inter-terminal allo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llocation of payload; Allocation of data channels, e.g. PDSCH or PUSC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e.g. signalling of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iscrete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igital Transmission Methods That Use Modulated Carrier Wave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发送上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和装置。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通信系统。更详细地讲,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上行链路的方法以及用于该方法的装置,其中所述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上行链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收包括资源分配信息的控制信道信号;根据所述控制信道信号发送上行链路信号。
Description
本申请是原案申请号为201180041569.7的发明专利申请(国际申请号:PCT/KR2011/006770,申请日:2011年9月14日,发明名称:用于上行链路资源分配的方法和装置)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用于执行邻接或非邻接上行链路资源分配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已广泛用于提供各种类型的通信服务,例如语音或数据服务。通常,无线通信系统是能够通过共享可用的系统资源(带宽、发送(Tx)功率等)来与多个用户通信的多址系统。可使用多种多址系统。例如,码分多址(CDMA)系统、频分多址(FDMA)系统、时分多址(TDMA)系统、正交频分多址(OFDMA)系统、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系统等。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因此,本发明致力于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上行链路资源分配的方法和设备,其基本上克服了由于现有技术的局限和缺点引起的一个或多个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有效分配资源的方法和设备。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邻接或非邻接地分配资源以发送上行链路(UL)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通过本发明可实现的目的不限于上文具体描述的那些,从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中,将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可实现的上述和其他目的。
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提供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上行链路信号的方法来实现,所述方法包括:接收包括资源分配(RA)字段的控制信道信号;根据所述控制信道信号发送上行链路信号,其中所述资源分配字段的大小由下面的等式表示:
等式
其中,是上行链路(UL)资源块(RB)的数量,P是上行链路(UL)资源块组(RBG)
的大小,是上取整(ceiling)函数,Max(x,y)是x和y中较大的一个,为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通信装置,包括:射频(RF)单元;处理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接收包括资源分配(RA)字段的控制信道信号,并根据所述控制信道信号发送上行链路信号,其中所述资源分配字段的大小由下面的等式表示:
等式
其中,是上行链路(UL)资源块(RB)的数量,P是上行链路(UL)资源块组(RBG)
的大小,是上取整函数,Max(x,y)是x和y中较大的一个,为
P可由下面的表给出:
其中UL RBG的大小是邻接RB的数量。
所述资源分配(RA)字段可包括指示用于指示两个资源块(RB)集的组合索引(r)的信息,其中各RB集包括一个或多个邻接RBG,所述组合索引(r)由下面的等式给出:
等式
其中M'为4,N为(UL RBG的数量+1),
s0和s1分别用于指示第一RB集的起始RBG索引和结尾RBG索引,s2和s3分别用于指示第二RB集的起始RBG索引和结尾RBG索引。
第一RB集的起始RBG索引和结尾RBG索引可分别由s0和s1-1表示,第二RB集的起始RB索引和结尾RBG索引可分别由s2和s3-1表示。
可满足1≤si≤N和si<si+1。
指示组合索引(r)的比特可包含在资源分配(RA)字段的最低有效位(LSB)部分中。
所述控制信道信号可以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信号,所述上行链路信号可以是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信号。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具有以下效果。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有效分配资源。更详细地讲,可有效进行用于上行链路发送的邻接或非邻接资源分配。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通过本发明可实现的效果不限于上文具体描述的那些效果,从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中将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被包括以进一步理解本发明,附图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原理。
图1示例性地示出用于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系统的无线电帧结构。
图2示例性地示出下行链路(DL)时隙的资源网格。
图3示例性地示出下行链路(DL)帧结构。
图4示例性地示出上行链路(UL)子帧结构。
图5示例性地示出虚拟资源块(VRB)和物理资源块(PRB)之间的映射。
图6A、图6B和图6C示例性地示出遗留LTE的资源分配类型0~2。
图7A和图7B是示出离散傅里叶变换扩展正交频分多址(DFT-s-OFDMA)发送机和接收机的框图。
图8是示出集中DFT-s-OFDMA资源映射的概念图。
图9是示出分簇DFT-s-OFDMA资源映射的概念图。
图10示例性地示出RBG分组。
图11、图12以及图13A和图13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非邻接上行链路资源分配方法的概念图。
图14和图15示例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上行链路发送。
图1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上行链路发送过程的流程图。
图17是示出可应用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基站(BS)和用户设备(UE)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给出的详细描述意在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而非示出可根据本发明实现的仅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下列实施方式可应用于多种无线接入技术,例如,CDMA、FDMA、TDMA、OFDMA、SC-FDMA、MC-FDMA等。CDMA可通过诸如通用地面无线电接入(UTRA)或CDMA2000的无线通信技术来实现。TDMA可通过诸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通用分组无线电服务(GPRS)、增强型数据速率GSM演进(EDGE)等的无线通信技术来实现。OFDMA可通过诸如IEEE 802.11(Wi-Fi)、IEEE802.16(WiMAX)、IEEE 802.20、E-UTRA(演进UTRA)等无线通信技术来实现。UTRA是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的一部分。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长期演进(LTE)是使用E-UTRA的演进UMTS(E-UMTS)的一部分。LTE–高级(LTE-A)是3GPP LTE的演进版本。尽管本发明的下列实施方式将基于3GPP LTE/LTE-A系统描述发明技术特征,应该注意的是,仅出于示意性目的公开下列实施方式,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不限于此。
尽管本发明的下列实施方式将基于3GPP LTE/LTE-A系统描述发明技术特征,应该注意的是,仅出于示意性目的公开下列实施方式,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不限于此。提供用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特定术语是为了帮助理解本发明。这些特定术语可用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内的其他术语代替。
图1示例性地示出用于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系统的无线电帧结构。
参照图1,无线电帧包括10个子帧,一个子帧在时域包括两个时隙。发送一个子帧所需的时间称为发送时间间隔(TTI)。例如,一个子帧可具有1ms的长度,一个时隙可具有0.5ms的长度。一个时隙在时域可包括多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或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符号。由于LTE系统在下行链路使用OFDMA,在上行链路使用SC-FDMA,所以OFDM或SC-FDMA符号指示一个符号持续时间。资源块(RB)是资源分配单位,并且包括一个时隙中的多个邻接载波。无线电帧的结构仅是示例性的。因此,无线电帧中所包括的子帧的数量、子帧中所包括的时隙的数量、或者时隙中所包括的符号的数量可以各种方式改变。
图2示例性地示出下行链路时隙的资源网格。
参照图2,下行链路时隙在时域包括多个OFDM符号。一个下行链路时隙包括7(或6)个OFDM符号,资源块(RB)在频域包括12个子载波。资源网格上的各元素可称为资源元素(RE)。一个RB包括12×7(或12×6)个RE。下行链路时隙中所包含的RB的数量取决于下行链路发送带宽。上行链路时隙结构与下行链路时隙结构相同,但与下行链路时隙结构不同的是,在上行链路时隙结构中用SC-FDMA符号代替OFDM符号,用代替
图3是下行链路子帧结构。
参照图3,位于子帧的第一时隙前部的最多三个(或四个)OFDM符号可对应于分配有控制信道的控制区。剩余OFDM符号对应于分配有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的数据区。LTE中可使用多种下行链路控制信道,例如,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PCFI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物理混合ARQ指示符信道(PHICH)等。PCFICH从子帧的第一OFDM符号发送,并携带关于子帧内用于发送控制信道的OFDM符号的数量的信息。PHICH携带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否定确认(HARQ ACK/NACK)信号作为对上行链路发送信号的响应。
经PDCCH发送的控制信息称为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DCI包括用于UE或UE组的资源分配信息和其他控制信息。例如,DCI包括上行链路/下行链路(UL/DL)调度信息、上行链路发送(UL Tx)功率控制命令等。
PDCCH携带多种信息,例如,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的发送格式和资源分配信息、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的发送格式和资源分配信息、经寻呼信道(PCH)发送的寻呼信息、经DL-SCH发送的系统信息、经PDSCH发送的高层控制消息(例如,随机接入响应)的资源分配信息、UE组中所包含的各UE的一组Tx功率控制命令、Tx功率控制命令、IP语音(VoIP)的激活等。控制区内可发送多个PDCCH。用户设备(UE)可监测多个PDCCH。PDCCH作为一个或多个邻接控制信道元素(CCE)的聚合发送。CCE是用于基于无线电信道状态向PDCCH提供编码速率的逻辑分配单位。CCE可对应于多个资源元素组(REG)。PDCCH的格式和PDCCH比特的数量可根据CCE的数量来确定。基站(BS)根据待发送至UE的DCI来决定PDCCH格式,并将循环冗余校验(CRC)添加到控制信息。根据PDCCH所有者或PDCCH的目的,用标识符(如,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RNTI))掩蔽CRC。例如,假设PDCCH提供用于特定UE,则对应UE的标识符(如,小区-RNTI(C-RNTI))可用CRC掩蔽。如果PDCCH提供用于寻呼消息,则寻呼标识符(如,寻呼-RNTI(P-RNTI))可用CRC掩蔽。如果PDCCH提供用于系统信息(如,系统信息块(SIC)),则系统信息RNTI(SI-RNTI)可用CRC掩蔽。如果PDCCH提供用于随机接入响应,则随机接入-RNTI(RA-RNTI)可用CRC掩蔽。例如,CRC掩蔽(或加扰)可按照比特级在CRC和RNTI之间执行异或运算。
图4是示出LTE中使用的上行链路子帧的结构的示图。
参照图4,上行链路子帧包括多个时隙(如,两个)。一个时隙中所包括的SC-FDMA符号的数量可根据CP的长度而改变。例如,在正常CP的情况下,时隙可包括七个SC-FDMA符号。上行链路子帧在频域分为数据区和控制区。数据区包括PUSCH,用于发送诸如语音数据的数据信号。控制区包括PUCCH,用于发送控制信息。PUCCH包括位于频率轴上数据区的两端的RB对(如,m=0,1,2,3),并在时隙之间跳频。控制信息包括HARQ ACK/NACK、信道质量信息(CQI)、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秩指示(RI)等。
以下将描述资源块映射。定义物理资源块(PRB)和虚拟资源块(VRB)。PRB相当于图2所示。即,PRB被定义为时域中的个邻接OFDM符号和频域中的个邻接子载波。PRB在频域中从0至编号。时隙中PRB编号nPRB与RE(k,l)之间的关系示于等式1。
[等式1]
在等式1中,k表示子载波索引,表示一个RB中所包括的子载波的数量。
VRB的大小与PRB相同。定义集中式的集中VRB(LVRB)和分布式的分布VRB(DVRB)。无论VRB的类型如何,由单个VRB编号nVRB在两个时隙上分配一对RB。
图5是示出将虚拟资源块(VRB)映射至物理资源块(PRB)的方法的示图。
参照图5,由于LVRB直接映射至PRB,所以VRB编号nVRB相等地对应于PRB编号nPRB(nPRB=nVRB)。VRB从0至编号,DVRB在交织后映射至PRB。更具体地讲,DVRB可如表1所示映射至PRB。表1示出RB间隙值。
[表1]
Ngap表示当具有相同编号的VRB映射至第一时隙和第二时隙的PRB时的频率间隙
(如,PRB单元)。在的情况下,仅定义一个间隙值(Ngap=Ngap,1)。在的
情况下,定义两个间隙值Ngap,1和Ngap,2。Ngap=Ngap,1或Ngap=Ngap,2通过下行链路调度用信号通
知。DVRB从0至编号,相对于Ngap=Ngap,1为
相对于为min(A,B)表示A或B中的较小者。
邻接的个VRB编号配置用于VRB编号交织的单元,在Ngap=Ngap,1的情况下为在Ngap=Ngap,2的情况下为各交织单元的VRB编号交织可利用四列和Nrow行来执行。P表示资源块组(RBG)的大小。RBG由P个邻接RB限定。VRB编号逐行地写入矩阵,逐列读取。Nnull个零值插入第二和第四列的最后Nnull/2行中,在读取时忽略零值。
以下将详细描述遗留LTE中定义的资源分配方案。在LTE中,可依照子帧通过PDCCH来指示频率资源分配。在资源分配的情况下,使子帧的第一半(即,第一时隙)的物理资源块(PRB)与第二半(即,第二时隙)的相同频率的PRB配对。为了方便描述,本发明将就子帧的第一半进行描述。遗留LTE使用多种资源分配方法,如表2和3所示。表2示出下行链路资源分配方法,表3示出上行链路资源分配方法。
[表2]
[表3]
在表2和表3中,是由的倍数表示的下行链路带宽。即,是以RB为单位的下行链路带宽。类似地,是由的倍数表示的上行链路带宽。即,是以RB为单位的上行链路带宽。P是RBG中包含的RB的数量。
图6A、图6B和图6C示例性地示出遗留LTE的资源分配类型0~2。图6A示出类型0RA(资源分配)控制信息格式及其相关资源分配示例。图6B示出类型1RA控制信息格式及其相关资源分配示例。图6C示出类型2RA控制信息格式及其相关资源分配示例。
用户设备(UE)基于检测到的PDCCH DCI格式解释资源分配字段。各PDCCH中的资源分配字段包括两部分:资源分配报头字段和实际资源块分配信息。用于类型0和类型1RA的PDCCH DCI格式1、2和2A具有相同的格式,经由根据下行链路系统带宽提出的单比特资源分配报头字段来区分。更具体地讲,类型0RA由0来指示,类型1RA由1指示。针对类型0或类型1RA使用PDCCH DCI格式1、2和2A,针对类型2RA使用PDCCH DCI格式1A、1B、1C和1D。具有类型2RA的PDCCH DCI格式不具有资源分配报头字段。
参照图6A,在类型0RA中,资源块分配信息包括指示分配给UE的RBG的位图。RBG是邻接PRB的集合。RBG的大小P取决于系统带宽,如表4所示。
[表4]
在具有个PRB的下行链路系统带宽中,在的情况下,RBG的总数NRBG为 个RBG的大小为P,一个RBG的大小为mod表示模运算,表示上取整函数,表示下取整(flooring)函数。位图的大小NRBG,各比特对应于一个RBG。所有RBG按频率增加方向由0至NRBG-1索引,RBG 0至RBG NRBG-1从位图的最高有效位(MSB)至最低有效位(LSB)映射。
参照图6B,在类型1 RA中,具有NRBG大小的资源块分配信息以PRB为单位向调度的UE告知RBG子集中的资源。RBG子集p(0≤p<P)从RBG p开始,并包括每第P个RBG。资源块分配信息包括三个字段。第一字段具有比特,指示从P个RBG子集当中选择的RBG子集。第二字段具有1比特,指示子集内的资源分配跨度移位。如果比特值为1则触发移位,如果比特值为0则不触发移位。第三字段包括位图,各比特指示选择的RBG集合内的一个PRB。用于指示选择的RBG子集内的PRB的位图部分的大小为由等式2定义。
[等式2]
选择的RBG子集中的可寻址的PRB编号可从相对于选择的RBG子集内的最小PRB编号偏移Δshift(p)开始,并可映射至位图的MSB。所述偏移由PRB的数量表示,并在选择的RBG子集内应用。如果第二字段内用于资源分配跨度移位的比特值被设置为0,则RBG子集p的偏移为Δshift(p)=0。在其它情况下,RBG子集p的偏移为 表示RBG子集p内的PRB数量,并可通过等式3获得。
[等式3]
参照图6C,在类型2RA中,资源块分配信息指示邻接地分配给调度的UE的LVRB或DVRB集合。如果资源分配以PDCCH DCI格式1A、1B或1C用信号通知,则1比特标志指示是分配LVRB还是DVRB(如,0表示LVRB分配,1表示DVRB分配)。相反,如果资源分配以PDCCH DCI格式1C用信号通知,则总是仅分配DVRB。类型2RA字段包括资源指示值(RIV),RIV对应于起始资源块RBstart和长度。所述长度表示虚拟且邻接地分配的资源块的数量。
图7A和图7B是示出离散傅里叶变换-扩展-正交频分多址(DFT-s-OFDMA)发送机和DFT-s-OFDMA接收机的框图。DFT-s-OFDMA方案不同于OFDMA方案,因为DFT-s-OFDMA方案在执行IFFT处理之前在频域上扩展多个数据符号(即,数据符号序列),这不同于OFDMA方案。DFT-s-OFDMA方案还可称为SC-FDMA方案。为了方便描述并且更好地理解本发明,DFT-s-OFDMA方案和SC-FDMA可根据需要一起使用。
参照图7A,DFT-s-OFDMA发送机700包括星座映射模块702、串行/并行(S/P)转换器704、Nu点FFT扩展模块706、符号至子载波映射模块708、Nc点IFFT模块710、循环前缀模块712和并行/串行(P/S)转换器714。仅出于示意性目的公开上述模块,DFT-s-OFDMA发送机700还可包括另外的模块。如果需要,上述模块当中的一些模块可集成为一个功能,以使得模块也可集成为一个模块。在这种情况下,Nu是FFT扩展模块输入大小,表示调度的子载波的数量。Nc表示系统带宽(系统BW)中存在的子载波的总数。因此,Nu值及其相关DFT输入/输出(I/O)大小可根据各调度时间调度的数据符号量在Nu≤Nc的范围内变化。
以下将详细描述DFT-s-OFDMA发送机700的信号处理步骤。首先,由星座映射模块702将比特流调制为数据符号序列。随后,由S/P转换器704将串行数据符号序列转换为Nu并行数据符号序列。由Nu点FFT扩展模块706通过相同大小的FFT处理将Nu长度并行数据符号序列转换为Nu长度频域序列。FFT处理可通过Nu点DFT处理来进行。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FFT和DFT可根据需要一起使用,DFT处理可与DFT扩展或DFT预编码一起使用。随后,由符号至子载波映射模块708将Nu长度频域序列映射至从总共Nc个子载波当中分配的Nu个子载波,Nc-Nu个剩余子载波各用“0”填充。由Nc点IFFT模块710将映射至Nc个子载波的序列转换为Nc长度时域序列。为了降低符号间干扰(ISI)和载波间干扰(ICI),由循环前缀模块712将时域序列当中的最后Np个采样复制并附到时域序列的前面,以配置循环前缀(CP)。产生的时域序列可对应于一个发送符号,并且可由P/S转换器714转换为串行序列。随后,通过上变频等将串行序列发送给接收机。另一UE(即,后面的UE)接收在前面的UE使用之后留下的Nc-Nu个剩余子载波当中的可用子载波,以使得后面的UE利用分配的可用子载波来发送数据。
参照图7B,接收机720包括S/P转换器722、Nc点FFT模块724、子载波至符号映射模块726、Nu点DFT解扩模块728、P/S转换器730和星座映射模块732。接收机720的信号处理步骤按照与发送机700的步骤相反的顺序排列,因此其详细描述将参照图7A描述。
LTE在下行链路使用OFDMA方案,而在上行链路使用SC-FDMA方案。如果从图7A的框图移除Nu点FFT扩展模块706,则可实现OFDMA发送机。如果从图7B的框图移除Nu点DFT解扩模块728,则可实现OFDMA接收机。
图8是示出集中DFT-s-OFDMA资源映射的概念图。图9是示出分簇DFT-s-OFDMA资源映射的概念图。以下将参照图8和图9描述将通过DFT预编码产生的频域序列映射至子载波的方法。遗留LTE被设计为在上行链路向一个UE仅分配一个邻接频率资源。然而,LTE-A(自Rel-10起)系统可在上行链路向一个UE分配一个邻接频率资源,并且还可在上行链路向一个UE分配多个非邻接频率资源,以使得频率资源利用和高速通信需求可最大化。
图8是示出集中DFT-s-OFDMA发送机的示例的框图。图8示出遗留LTE的资源分配方法。换言之,长度为Nu的频域序列映射至Nu个邻接子载波。集中DFT-s-OFDMA方案可在给定时间仅通过连续子载波发送数据,从而使得调度灵活性不可避免地劣化。例如,当发送机和接收机在某一时刻在彼此间隔开的多个频域中具有良好的无线电信道响应特性时,图8的集中DFT-s-OFDMA方案无法同时向彼此间隔开的所述多个频域发送数据。
图9是分簇DFT-s-OFDMA发送机的示例的框图。图9示出LTE-A中另外使用的资源分配方法。LTE-A UE可基于资源分配信息使用图8的方案或图9的方案。
参照图9,由符号至子载波映射模块908将从DFT模块906产生的频域序列按照不规则的间隔非邻接地映射至频带。可以认识到,图9的分簇DFT-s-OFDMA方案在集中DFT-s-OFDMA方案独立地应用于彼此间隔开的多个频域时实现。应用集中DFT-s-OFDMA方案的各频带(或各资源集)称为簇。簇包括一个或多个连续的子载波。因此,在图9的方案中,将多个DFT-预编码的数据符号映射到频率轴上彼此分离的M簇(M≥1)中的每簇中所包含的连续子载波。图9示例性地示出三簇的情况。各簇的大小(即,子载波数)可彼此相等,或者可独立地建立。如果M等于或大于1,则发送信号的PAPR值变得高于集中DFT-s-OFDMA方案。相反,如果M被设置为适当小的范围内的特定值,则根据图9的分簇DFT-s-OFDMA方案,仍确保低于OFDMA方案的PAPR并且可提高调度灵活性。
实施方式
由于非邻接上行链路资源分配(为了方便描述,称为UL RA类型1)方法已引入LTE-A系统,所以本领域中已集中讨论了多种有效地用信号通知UL RA类型1的方法。
首先,提出了被配置为采用位图的第一方案,所述位图被设计为以与DL RA类型0相同的方式分别指示UL RB(或RBG)。根据本发明,尽管确保了完美的调度自由度,但当UL频带中存在n个RB(或n个RBG)时需要n比特RA字段,从而使得控制信息的量会过度增加。此外,考虑到用于传统PUSCH调度的RA字段的大小固定为必须定义用于支持第一方案的新DCI格式。
其次,提出了一种重用传统邻接分配方案(RA类型2)并限制各簇可分配至的资源区的方法。例如,假设UL频带包括10个RBG,第一簇可仅分配给RBG 0~4,第二簇可仅分配给RBG 5~9。在这种情况下,RA字段的大小可为 是各簇可分配至的特定区域的大小,以RBG为单位来表示。根据该第二方案,可根据大小的调节利用遗留RA字段执行非邻接资源分配。然而,由于各簇可分配至的区域有限,所以调度自由度会降低。
如上所述,在非邻接UL资源分配的情况下使用指示各个RB(或RBG)的位图时,控制信息的量会大大增加,从而无法重用遗留DCI格式。另外,在非邻接UL资源分配的情况下使用遗留邻接分配方案(即,RIV)或DCI格式时,能够用于簇分配的区域的大小有限,以保持遗留DCI格式大小,从而导致调度自由度降低。
以下将参照附图描述能够确保调度自由度而不会增加资源分配信息量的非邻接UL资源分配方法。更详细地讲,本发明提出一种使用与多个非邻接分配的资源集对应的组合索引的方法。该组合索引可包含在用于PUSCH调度的DCI格式的RA字段中。组合索引可用于指示从所有情况当中选择特定组合的索引的特定情况。为了方便描述,特定组合索引的集合由表示。M’等于2M(M'=2M),其中M是分配的资源集(如,簇)的数量。在这种情况下,{s0,s1}对应于第一资源集,{s2,s3}对应于第二资源集。即,{s2m-2,s2m-1}对应于第m资源集(其中m=1,2,…,M)。可以不同的方式定义对应关系。使用组合索引的资源分配方法将稍后描述。
在进行下面的描述之前,将总UL系统带宽或与可用于资源分配的UL带宽对应的RB总数定义为为了方便描述,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使用RBG作为最小资源分配单位(即,粒度(granularity)),本发明的范围或精神不限于此,最小资源分配单位可以不同的方式定义。假设RBG中包含的RB数为P(P=1,2,…),针对总共个RB可定义总共个资源分配RBG。更详细地讲,可由(或)表示。或ceiling(x)是等于或大于x的最小整数。同时,根据资源分配字段的定义和大小,可由(或)或表示。或floor(x)是等于或小于x的最大整数。round(x)表示x的四舍五入值。
另外,非邻接地分配给UE的资源集(如,RBG簇)的数量由M(M=2,3,…)定义。M可被设置为所有UE共用的值(即,小区特定值),或者可针对各UE设置为独立的值(即,UE特定值)。优选地,M可针对所有UE固定为2(即,M=2)。
图10示例性地示出基于用于资源分配的RBG索引的RBG映射。在图10中,假设UL频带包括20个RB这里,RBG包括两个RB,如表4所示。因此,RB#1~#20分组为RBG#1~#10。在下面的描述中,RBG用作基本UL资源分配单位。尽管图10示出RB索引或RBG索引从1开始,但RB索引和/或RBG索引可根据实现示例从0开始。
方法1:由组合索引指示RBG索引的组合
方法1涉及一种基于RBG索引分配多个非邻接UL资源集(如,RBG簇)的方法。为了方便描述,分配给UE的RBG簇的起始RBG索引由S表示,其结尾RBG索引由E表示。第m RBG集的起始RBG索引由Sm表示,其结尾RBG索引由Em表示。为了方便描述,下面的描述将聚焦于分配两个RBG簇的示例性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可使用组合索引来指示
为了资源分配,可定义{s0,s1}={S1,E1}或{s2,s3}={S2,E2}。然而,考虑到RBG簇由一个RBG构成,组合索引需要指示s0=s1和/或s2=s3的组合。在这种情况下,组合的总数由于重复选择而增加,从而可能需要更多的控制信息。为了排除重复选择,可使用限制si<si+1。然而,在使用限制si<si+1的情况下,可能无法分配由一个RBG构成的资源集。
因此,可使用下列方法。
-方法1-1:{s0,s1}={S1,E1+1},{s2,s3}={S2,E2+1}
-方法1-2:{s0,s1}={S1-1,E1},{s2,s3}={S2-1,E2+1}
在方法1-1中,分配的资源集的RBG索引由{Sm,Em}={s2m-2,s2m-1-1}表示(其中m=1,2,…,M)。类似地,根据方法1-2,分配的资源集的RBG索引由{Sm,Em}={s2m-2+1,s2m-1}表示。
以下将参照附图描述方法1-1和方法1-2。
方法1-1:RBG簇的起始/结尾后方RBG指示
图11示出方法1-1的示例性资源分配。
参照图11,方法1-1基于RBG索引,将{Sm,Em+1}(即,起始RBG索引和结尾后方RBG索引)通知给总共NRBG个RBG当中分配给UE的M个RBG簇中的每一个RBG簇。如上所述,用于PUSCH调度的DCI格式中包含的组合索引(也称为组合索引)指示UE可基于{s2m-2,s2m-1}={Sm,Em+1}确认{Sm,Em}。
在方法1-1中,可在结尾RBG索引的后方(即,在较高RBG索引一侧)定义一个附加虚拟RBG,如图11所示,以允许将RBG簇的结尾RBG分配给结尾RBG索引。在虚拟RBG的情况下,无法执行实际资源分配,或者虚拟RBG可根据需要仅用于编索引。
在方法1-1中,用于M个RBG簇的分配的2M(=M')个索引可编码到不同的比特中,或者可编码到各个簇的不同比特中,或者所有簇的所有索引可一起联合编码,以便减少资源分配所需的比特数。另外,如上所述,用于区分M个RBG簇的2M(=M')个索引当中,仅可选择并用信号通知非重叠索引组合。为了方便,当假设N=NRBG时,RBG索引的总数包括虚拟RBG,使得RBG索引的总数为N+1,因此方法1-1中资源分配所需的比特数为ceiling(log2(N+ 1C2M))。更具体地讲,当方法1-1中定义N+1个RBG索引(即,RBG索引1至N+1)时,用于用信号通知M个RBG簇的资源分配的组合索引(r)可由下面的等式4表示。
[等式4]
在等式4中,(1≤si≤N+1,si<si+1)表示M'(=2M)个分选的(sorted)RBG索
引,由表示。
在另一方案中,当定义N+1个RBG索引(即,RBG索引0至N)时,用于用信号通知M个RBG簇的资源分配的组合索引r可由下面的等式5表示。
[等式5]
这里,表示M'(=2M)个分选的RBG索引,由表示。
在等式4和5中,N可由下面的等式6给出。
[等式6]
这里,是UL频带的资源块(RB)的数量。P是RBG中包含的RB的数量。为上取整。
表5示例性地示出取决于系统频带的RBG大小(P)。
[表5]
另外,{Em+1}={s2m-1}可被解释为与第m RBG簇的后部相邻的未分配RBG区的起始RBG索引。
方法1-2)RBG簇的起始前方/结尾RBG指示
图12示出方法1-1的示例性资源分配。
参照图12,方法1-2基于RBG索引,将{Sm-1,Em}(即,起始前方RBG索引和结尾RBG索引)通知给总共NRBG个RBG当中分配给UE的M个RBG簇中的每一个。如上所述,用于PUSCH调度的DCI格式中包含的组合索引(也称为组合索引)指示UE可基于{s2m-2,s2m-1}={Sm-1,Em}确认{Sm,Em}。
在方法1-2中,可在第一RBG索引的前方(即,在较低RBG索引一侧)定义一个附加虚拟RBG,如图12所示,以允许将RBG簇的结尾RBG分配给结尾RBG索引。在虚拟RBG的情况下,无法执行实际资源分配,或者虚拟RBG可根据需要仅用于编索引。
在方法1-2中,用于M个RBG簇的分配的2M(=M')个索引可编码到不同的比特中,或者可编码到各个簇的不同比特中,或者所有簇的所有索引可一起联合编码,以便减少资源分配所需的比特数。另外,如上所述,用于区分M个RBG簇的2M(=M')个索引当中,仅可选择并用信号通知非重叠索引组合。为了方便,当假设N=NRBG时,RBG索引的总数包括虚拟RBG,使得RBG索引的总数为N+1,因此方法1-1中资源分配所需的比特数为ceiling(log2(N+ 1C2M))。
更具体地讲,当方法1-2中定义N+1个RBG索引(即,RBG索引1至N+1)时,用于用信号通知M个RBG簇的资源分配的组合索引(r)可由下面的等式4表示。另外,当方法1-2中定义N+1个RBG索引(即,RBG索引1至N+1)时,用于用信号通知M个RBG簇的资源分配的组合索引(r)可由等式5表示。
在方法1-2中,{Sm-1}={s2m-2}可被解释为与第m RBG簇的前部相邻的未分配RBG区的结尾RBG索引。
方法2:由组合索引指示RBG边界的组合
方法2涉及一种基于RBG边界索引分配多个非邻接UL资源集(如,RBG簇)的方法。为了方便描述,分配给UE的RBG簇的起始RBG边界索引和结尾RBG边界索引分别由SB和EB表示。第m RBG集的起始RBG边界索引和结尾RBG边界索引分别由SBm和EBm表示。为了方便描述,方法2的详细描述将聚焦于分配两个RBG簇的示例性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组合索引可用于指示
图13A和图13B示例性地示出基于方法2的资源分配。
参照图13A和图13B,方法2基于RBG索引,将{SBm,EBm}(即,起始RBG边界索引和结尾RBG边界索引)通知给总共NRBG个RBG当中分配给UE的M个RBG簇中的每一个。如上所述,用于PUSCH调度的DCI格式中包含的组合索引(也称为组合索引)指示UE可基于{s2m-2,s2m-1}={SBm,EBm}确认{SBm,EBm}。
在方法2中,用于M个RBG簇的分配的2M(=M')个索引可编码到不同的比特中,或者可编码到各个簇的不同比特中,或者所有簇的所有索引可一起联合编码,以便减少资源分配所需的比特数。另外,如上所述,用于区分M个RBG簇的2M(=M')个索引当中,仅可选择并用信号通知非重叠索引组合。为了方便,当假设N=NRBG时,RBG索引的总数为N+1,因此方法2中资源分配所需的比特数为ceiling(log2(N+1C2M))。
更具体地讲,当方法2中定义N+1个RBG索引(即,RBG索引1至N+1)时,用于用信号通知M个RBG簇的资源分配的组合索引(r)可由下面的等式7表示。
[等式7]
在等式7中,表示M'(=2M)个分选的RBG索引,由表示。
在另一方案中,当定义N+1个RBG索引(即,RBG索引0至N)时,用于用信号通知M个RBG簇的资源分配的组合索引r可由下面的等式8表示。
[等式8]
这里,表示M'(=2M)个分选的RBG索引,由表示。
尽管方法2被设计为使用RBG边界索引代替RBG索引,方法2无需定义方法1所示的附加虚拟RBG。
图1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UL信号发送的流程图。
参照图14,在步骤S1402,UE从网络节点(如,BS或中继设备)接收包括组合索引的资源分配信息。用于资源分配信息的字段包含在DCI中,并且可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如,PDCCH)来接收。
如果在子帧(n)处检测到具有用于PUSCH调度的DCI格式的PDCCH,则UE基于子帧(n+4)处的PUCCH信息执行PUSCH发送。为此,UE分析资源分配信息。更详细地讲,在步骤S1404,UE获得与组合索引对应的并确认与对应的资源集。因此,在步骤S1406,UE将上行链路信号映射至与对应的多个邻接资源集(如,RBG簇)。图14示出在指配两个RBG簇的假设下方法1-1、1-2和2的与资源集之间的关系。UL信号包括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数据和/或控制信息。最后,在步骤S1408,UE利用从网络节点(如,BS或中继设备)分配的资源集执行UL发送。UL发送可通过PUSCH进行。
图15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资源分配信息的示例性解释。在图15中,假设RBG的数量为0,并且分配两个资源集(如,RBG簇)。各资源集由邻接资源(如,RBG)构成。
参照图15,如果资源分配信息中包含的组合索引(r)指示117,则r由r=70+35+10+2=117表示,从而实现{s0,s1,s2,s3}={2,3,5,8}RBG。在方法1-1中,由于给定{Sm,Em}={s2m-2,s2m-1-1},所以可实现{S1,E1}={s0,s1-1}={2,2}RBG和{S2,E2}={s2,s3-1}={5,7}RBG。因此,RBG#2和RBG#5~#7可用于发送UL信号。
尽管图14未示出,方法1-2和方法2也可如下使用UL信号。
-方法1-2:{Sm,Em}={s2m-2+1,s2m-1}
=>{S1,E1}={s0+1,s1}={3,3}RBG{S2,E2}={s2+1,s3}={6,8}RBG
=>RBG#3和RBG#6~8可用于发送UL信号。
-方法2:{SBm,EBm}={s2m-2,s2m-1}=>{Sm,Em}={s2m-2+1,s2m-1}
=>{S1,E1}={s0+1,s1}={3,3}RBG{S2,E2}={s2+1,s3}={6,8}RBG
=>RBG#3和RBG#6~8可用于发送UL信号。
上面的描述集中于非邻接UL资源分配来公开。LTE-A系统不仅可支持邻接UL资源分配(也称为UL RA类型0),而且支持非邻接UL资源分配(也称为UL RA类型1)。这两种资源分配方案可通过相同的DCI格式用信号通知。在这种情况下,可利用标志比特来区分实际应用的资源分配类型。例如,如DL RA类型0/1中所示,将1比特标志(也称为RA类型比特)指配给用于PUSCH调度的DCI格式,从而可选择性地用信号通知UL RA类型0和UL RA类型1。
同时,根据BW大小(如,DL RW中的DL RB的数量),表5中定义了遗留LTE中用于DL RA的RBG大小P(即,每RBG(最多)P个RB)。另外,LTE中使用的用于UL调度的DCI格式0支持基于RIV(资源指示值)的RA类型2。RA字段中包含的比特数为(不包括1比特跳频(FH)标志)。是DL RW中的DL RB的数量。基于遗留LTE中定义的RBG大小的遗留DCI格式0没有任何改变地应用于LTE-A。
LTE-A使用UL非邻接RA,其中LTE-A在不改变基于遗留LTE中定义的RBG大小的RA字段大小的情况下使用遗留DCI格式0,从而其可分配两个RBG簇。为此,LTE-A可使用总共比特(包括1比特FH标志(即,非邻接RA中不执行FH))作为RA字段。在这种情况下,当针对UL非邻接RA使用方法1和方法2时,需要总共比特因此,必须满足Ocluster≤ODCI0,以在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利用遗留DCI格式0实现UL非邻接RA。
表6不仅示出基于表5计算的LTE中各BW的RBG大小P,而且示出RBG的数量N。在表6中,表6所示灰色阴影部分(BW:7、9~10、55~63、85~90以及101~110个RB)可指示不满足Ocluster≤ODCI0的BW。
[表6]
下面的描述提出一种满足上述条件Ocluster≤ODCI0以支持基于方法1和2的UL非邻接RA的方法。将首先描述一种使用遗留DCI格式0的情况,然后将描述使用用于UL MIMO的DCI格式(为了方便描述,称为DCI格式X)的另一情况。
使用DCI格式0的UL非邻接RA
可考虑下列方法Alt 0)至Alt 5)以满足上述条件(Ocluster≤ODCI0)。
Alt 0)此方法仅对满足Ocluster≤ODCI0的BW支持非邻接RA。
Alt 1)遗留LTE中定义的各BW的RBG大小的一些部分改变。
Alt 2)在不改变的情况下使用遗留LTE中定义的每BW的RBG大小,单独定义应用RA的BW。
Alt 3)通过RRC信令指示RA应用的RBG或RB范围。
Alt 4)通过借用/添加DCI格式0中的特定比特来扩展RA字段。
Alt 5)针对LTE-A定义DCI格式0的新RA字段。
上述Alt 1)至Alt 5)方法的详细描述如下。
Alt 0)此方法仅对满足Ocluster≤ODCI0的BW支持非邻接RA
为了在满足Ocluster>ODCI0的BW中仅使用由ODCI0比特构成的RA字段支持非邻接RA,不可避免地会调节遗留LTE中定义的每BW的RBG数量、RBG的应用范围和/或RBG大小。例如,可减小RBG数量和应用,或者可扩展RBG大小。结果,调度灵活性和粒度可能会劣化。因此,与满足Ocluster≤ODCI0的BW关联,同时支持基于遗留Rel-8RIV方案的邻接RA和基于方法1和2的非邻接RA。与满足Ocluster>ODCI0的BW关联,可考虑仅支持邻接RA的方法。假设在Ocluster>ODCI0的BW处RA类型比特指示非邻接RA方案,则UE可确定发生错误,并且可放弃UL发送。
Alt 1)遗留Rel-8中定义的各BW的RBG大小的一些部分改变
首先,当考虑针对N个RBG的RA应用时,每BW UL RBG大小可如表7所示改变
[表7]
当考虑RA应用于BW中包含的(N-1)个UL RBG时,各BW的UL RBG大小可如表8所示改变在这种情况下,从RA对象排除的一个RBG可以是具有第一或最后的RBG索引的RBG。由于最后的RBG中包含的RB的数量可能等于或小于P,所以可排除具有最后的RBG索引的RBG。
[表8]
当考虑RA应用于BW中包含的(N-2)个UL RBG时,各BW的UL RBG大小可如表9所示改变在这种情况下,从RA对象排除的两个RBG可以是具有第一或最后的RBG索引的RBG。PUCCH发送基于时隙跳频至频带的相对侧,从频带两端排除的RBG可用于PUCCH信号发送。
[表9]
Alt 2)在不改变的情况下使用遗留Rel-8中定义的各BW的RBG大小,单独定义应用RA的BW
在Alt 2),应用基于表5的RBG索引,可单独定义应用RA的BW(简称为用于RA的BW(BWRA))。例如,可利用从实际BW排除的RBG的数量来定义BWRA。即,RA可仅应用于意在RA的BW(即,总共个RBG)
在的情况下,将排除的一个RBG可以是具有最后的RBG索引的RBG。在的情况下,将排除的两个RBG可包括具有第一RBG索引的RBG和具有最后的RBG索引的RBG。结果,考虑到PUCCH发送基于时隙跳频至频带的相对侧,可提高PUCCH资源效率。在的情况下,将排除的三个RBG可以是具有第一RBG索引的RBG、具有最后的RBG索引的RBG、以及具有与最后的RBG索引邻接的索引(即,最后的RBG索引-1)的RBG。
表10示例性地示出随BW改变的
[表10]
对于BWRA定义,实际从BW排除的UL RB的数量可如表11所示定义。在这种情况下,仅针对BWRA(总共个RB)执行基于表5的RBG索引,可对BWRA应用RA。这里,在(其中a为正整数)的情况下,将排除的RB可以是与最前的(a-1)个RB索引对应的RB以及与最后的a个RB索引对应的RB。在的情况下,将排除的RB可以是与最前的a个RB索引对应的RB以及与最后的a个RB索引对应的RB。
[表11]
Alt 3)方法Alt-3通过RRC信令指示应用于RA的RBG或RB范围
方法Alt-3可通过RRC信令指示UL RBG范围(简称为意在RA的UL RBG范围,RBGRA范围)。在这种情况下,基于表5的RBG索引可仅应用于对应的RBG(即,多个RBGRA),RA可仅应用于对应的RBG范围。为了指示RBGRA范围,可指示对应范围的起始RBG索引和/或最后的RBG索引、或者起始RBG索引和邻接RBG的数量。
在另一示例中,无法通过RRC信令指示意在RA的RB范围(简称为意在RA的RB范围或RBRA范围)。在这种情况下,基于表5的索引可仅应用于对应的RB(即,多个RBRA),RA仅可应用于对应的RB范围。为了指示RBRA范围,可指示对应范围的起始RB索引和/或最后的RB索引、或者起始RB索引和邻接RB的数量。
Alt 4)方法Alt-4通过借用/添加DCI格式0中包含的特定比特来扩展RA字段
在非邻接RA的情况下,借用DCI格式0中的特定比特,从而该特定比特可并入RA字段中。例如,在非邻接RA的情况下,可将DCI格式0中包含的CQI请求字段的一比特用作/解释为RA字段的一部分。CQI请求字段由1比特构成,因此在非邻接RA的情况下禁用CQI请求功能。即,在非邻接RA应用的情况下,基站无法指示CQI请求。在另一示例中,在非邻接RA的情况下,指示DMRS CS(解调参考信号循环移位)的3比特字段当中的一比特可并入RA字段中。即,在非邻接RA应用的情况下,DMRS CS字段中包含的3比特当中的2比特可根据其原始用途用于指示DMRS CS,这3比特当中的一比特可被用作/解释为RA字段的一部分。
表12示例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各BW的RBG大小。表12示例性地示出从另一字段借用一比特以扩展RA字段的大小。
[表12]
除了遗留周期性SRS(探测参考信号),LTE-A考虑动态地或非周期性地发送SRS,以执行UL MIMO发送和突发流量处理。为此,可通过PDCCH触发动态/非周期性SRS发送。在这种情况下,用于SRS触发的一比特也可添加到DCI格式。在这种情况下,可借用用于SRS触发的一比特并将其合并到非邻接RA的RA字段中。因此,在非邻接RA应用的情况下,自动禁用SRS触发功能,BS和UE可将对应的一比特用作/解释为RA字段的一部分(即,eNB在非邻接RA期间无法指示SRS触发)。
同时,在非邻接RA的情况下,可通过RRC信令配置特定比特(如,CQI请求字段的1比特、DMRS CS字段的1比特、以及SRS触发字段的1比特)是否将用作RA字段或者将用作原始功能。另外,不借用特定比特(即,不禁用对应比特的功能),并且可将一比特添加到DCI格式0以扩展RA字段。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防止公共搜索空间中附加盲解码(BD)增加,将一比特添加到DCI格式0的RA字段的方法可限于UE特定搜索空间。
更具体地讲,方法Alt-4可仅应用于表6所示的灰色阴影部分(Ocluster>ODCI0的BW)(BW:7、9~10、55~63、85~90、101~110个RB)。
Alt 5)定义用于LTE-A的DCI格式0的新RA字段
可在没有任何其他处理的情况下基于遗留LTE中定义的各BW的RBG大小应用基于遗留RIV的RA类型2以及方法1和2,使得用于LTE-A的DCI格式0的RA字段中包含的比特的总数ODCI0(除了1比特FH标志)可如下面的等式9所示重新定义。
[等式9]
这里,ODCI0是用于RBG分配的RA字段的比特数。N是UL RBG的数量。是UL RB的
数量。P是UL RBG的大小。UL RBG大小可根据BW由表5表示。是ceiling函数。Max(x,y)是x
和y中较大的一个。xCy是从x份数当中选择y份数的情况数,由表示。
如果等式9中所示N用替换,则替换后的结果可由下面的等式10表示。
[等式10]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防止公共搜索空间中附加盲解码(BD)增加,将一比特添加到DCI格式0的RA字段的方法可限于UE特定搜索空间。因此,在公共搜索空间中使用LTE-A DCI格式0的RA字段的情况下,在以与遗留DCI格式0的RA字段大小中相同的方式分配RA字段之后,可使用方法Alt-1至Alt-4,或者可考虑防止所有BW支持非邻接RA的方法。
优选地,在BW由10个或更少的RB组成的情况下,RB的数量较少,从而不可使用非邻接RA。结果,方法Alt-0至Alt-5不可应用于由10个或更少的RB组成的BW。
以下将详细描述在DCI格式0的RA字段中排列RA信息比特的方法。为了说明,假设应用方法Alt-0至Alt-5的DCI格式0的RA字段(包括1比特FH标志)中包含的比特数由N1表示,非邻接RA中包含的比特数由M1表示。如果在非邻接RA下给定M1<N1,则可使用下面的方法在RA字段中排列M1比特。为了方便描述,从1比特FH标志开始的RA字段构成比特的顺序由表示(即,b1是FH标志)。
1)M1比特(即,b1,…,bM1)分配给MSB部分
2)M1比特(即,b2,…,bM1+1)分配给除FH标志之外的MSB部分
3)M1比特(即,)分配给LSB部分
在这种情况下,不与通过方法1)、2)和3)分配的M1比特对应的剩余(N1-M1)比特被设置为预定值(具体地讲,所有比特均设置为“0”),从而可根据需要使用用于错误检测的虚拟CRC。
假设构成应用方法Alt-0至Alt-5的DCI格式0的RA字段(不包括1比特FH标志)的比特数由N2表示,邻接RA中包含的比特数由M2表示。如果在邻接RA应用下给定M2<N2,则可使用下面的方法在由N2比特组成的RA字段中排列M2比特。为了方便描述,RA字段构成比特(不包括1比特FH标志)的顺序由表示。
1)M2比特(即,)分配给MSB部分
2)M2比特(即,)分配给LSB部分
在这种情况下,不与通过方法1)和2)分配的M2比特对应的剩余(N2–M2)比特被设置为预定值(具体地讲,所有比特均设置为“0”),从而可根据需要使用用于错误检测的虚拟CRC。
使用DCI格式X的UL非邻接RA
不同于遗留LTE,LTE-A可支持上行链路MIMO发送,可重新定义用于UL MIMO调度的DCI格式(即,DCI格式X)。另外,UL MIMO发送中可支持非邻接RA,DCI格式X中可定义RA字段。为了参考,UL MIMO中不支持跳频,从而不定义1比特FH标志。
因此,当利用DCI格式X应用非邻接RA时,DCI格式X的RA字段大小以与遗留DCI格式0(包括1比特FH标志)的RA字段大小相同的方式分配可使用方法Alt-0至Alt-4。
在另一方法中,可在没有任何其他处理的情况下基于遗留LTE中定义的每BW的RBG大小使用RA类型0和1的RA,从而RA字段中包含的比特总数ODCIX可由下面的等式11新定义(方法Alt-5)。
[等式11]
在等式11中,ODCIX是用于RBG分配的RA字段的数量。N是UL RBG的数量。是UL
RB的数量。P是UL RBG大小。UL RBG大小可根据UL BW由表5表示。是ceiling函数。Max(x,
y)是x和y中较大的一个。xCy是从x份数当中选择y份数的情况数,由表示。
如果等式11中所示N用替换,则替换后的结果可由下面的等式12表示。
[等式12]
在用于UL MIMO的DCI格式X的情况下,可独立于其他DCI格式执行盲解码(BD)。因此,在方法Alt-4和基于方法Alt-5的等式10中将一比特添加到RA字段可在不区分公共搜索空间和UE特定搜索空间的情况下共同使用。
同时,假设构成应用方法Alt-0至Alt-5的DCI格式X的RA字段的比特数由L表示,实际RA所需的比特数由K表示(无论RA类型如何),在K<L的情况下,下面的方法可用作将K比特排列到RA字段的方法。在以下情况下,RA字段的大小可不同于RA信息的大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的描述将聚焦于方法Alt-5。在方法Alt-5中,配置的UL BW中的RA字段的大小被确定为RA类型0的RA信息的大小和RA类型1的信息大小中较大的一个。因此,如果基于RA类型0给定RA字段大小,并且RA类型比特指示RA类型1,则RA信息的大小可小于RA字段的大小。另一方面,假设基于RA类型1给定RA字段的大小,并且RA类型比特指示RA类型0,则RA信息大小可小于RA字段大小。
为了方便描述,RA字段构成比特的顺序由b1,b2,…,bL表示。
1)K比特(即,b1,…,bK)分配给MSB部分
2)K比特(即,bL-K+1,…,bL)分配给LSB部分
在这种情况下,不与通过方法1)和2)分配的K比特对应的剩余(L–K)比特被设置为预定值(具体地讲,所有比特均设置为“0”),从而可根据需要使用用于错误检测的虚拟CRC。
图1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上行链路发送过程的流程图。为了方便描述,假设使用方法Alt-5。
参照图16,在步骤S1602,基站(BS)向用户设备(UE)广播系统信息。所述系统信息可包括BW信息。系统带宽信息可包括上行链路BW的信息。可利用UL RB的数量给定ULBW。随后,在步骤S1604,BS将用于UL调度的PDCCH信号发送给UE。PDCCH信号包括用于UL调度的DCI格式。在单天线(端口)发送模式下,PDCCH信号包括DCI格式0。在多天线(多端口)发送(也称为MIMO发送)模式的情况下,PDCCH信号包括DCI格式X。DCI格式0/X可包括资源指配(RA)类型比特和资源指配(RA)字段。RA类型比特可用于指示RA类型0或1,并且可由1比特组成。RA字段可用于UL RBG分配。RA字段大小可由等式9至12表示(例如,在UE解释PDCCH信号的RA类型比特和RA字段之后,在步骤S1604分配用于PUSCH发送的资源。在RA类型0的情况下,用于PUSCH发送的资源可根据RA字段的RIV值由一个或多个邻接RB组成。相反,在RA类型1的情况下,PUSCH发送资源可根据RA字段的组合索引由两个非邻接簇组成(参见图11至15)。各簇由一个或多个邻接RBG组成。随后,在步骤S1606,UE利用分配的资源将PUCCH信号发送给基站(BS)。
图17是示出可应用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基站(BS)和用户设备(UE)的框图。图17所示BS-UE框图可用BS-RN框图或RN-UE框图代替。
参照图17,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基站(BS)110(也由“eNB”表示)和UE 120。BS 110包括处理器112、存储器114、射频(RF)单元116。处理器112可被构造为实现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所公开的过程和/或方法。存储器114可连接至处理器112,并存储与处理器112的操作有关的各种信息。RF单元116连接至处理器112,并发送和/或接收RF信号。UE 120包括处理器122、存储器124和RF单元126。处理器122可被构造为实现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所公开的过程和/或方法。存储器124可连接至处理器122,并存储与处理器122的操作有关的各种信息。RF单元126连接至处理器122,并发送和/或接收RF信号。BS 110和/或UE 120可包括单个天线或多个天线。
上述实施方式通过以预定方式组合本发明的结构元件和特征来实现。除非另外指明,应该选择性地考虑每一结构元件或特征。每一结构元件或特征可在不与其他结构元件或特征组合的情况下实现。另外,一些结构元件和/或特征可彼此组合,以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操作顺序可改变。一个实施方式的一些结构元件或特征可包括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或者可用另一实施方式的对应结构元件或特征代替。此外,将明显的是,引用特定权利要求的一些权利要求可与引用除所述特定权利要求之外的其他权利要求的其他权利要求组合以构成实施方式,或者通过在提交申请之后修改来增加新的权利要求。
已基于BS(或eNB)和UE之间的数据发送和接收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被描述为由eNB(或BS)执行的特定操作可根据情况由BS(或eNB)的上层节点执行。换言之,将明显的是,为了在包括多个网络节点以及BS(或eNB)的网络中与UE通信而执行的各种操作可由BS或除BS(或eNB)之外的网络节点执行。BS可用诸如固定站、节点B、eNode B(eNB)和接入点的术语代替。另外,术语UE可用诸如移动站(MS)和移动用户站(MSS)的术语代替。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通过各种手段实现,例如硬件、固件、软件或其组合。如果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通过硬件实现,则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通过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装置(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等来实现。
如果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通过固件或软件实现,则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通过执行如上所述的功能或操作的模块、程序或函数来实现。软件代码可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然后可由处理器驱动。存储单元可位于处理器内部或外部,以通过各种已知手段向处理器发送数据和从处理器接收数据。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明显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基本特征的情况下,本发明可以其他特定形式实施。因此,上述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均被认为是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应该通过合理解释所附权利要求来确定,落入本发明等同范围内的所有改变均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可应用于诸如UE、中继节点(RN)和BS(或eNB)的无线通信系统。
Claims (10)
1.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装置发送上行链路信号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包括资源分配RA字段的控制信道信号;以及
根据所述控制信道信号来发送上行链路信号,
其中,所述RA字段的大小由下式表示:
MAX(RASizeA,RASizeB),
其中,RASizeA是表示资源指示值RIV所需的第一比特数,所述RIV与起始资源块RB和邻接地分配的RB的长度相对应,并且RASizeA为并且
其中,RASizeB是表示与4个索引相对应的组合索引r所需的第二比特数,并且所述4个索引用于指示第一RB集的起始资源块组RBG索引和结尾RBG索引以及第二RB集的起始RBG索引和结尾RBG索引,并且RASizeB为并且
其中,是上行链路UL RB的数量,是上取整函数,为并且P是由下表给出的UL RB组RBG的大小,
其中,UL RBG的大小是邻接的RB的数量,
其中,所述组合索引r由下式给出:
其中M'为4,N为(ULRBG的数量+1),
满足1≤si≤N,si<si+1,
s0和s1-1分别指示所述第一RB集的起始RBG索引和结尾RBG索引,并且
s2和s3-1分别指示所述第二RB集的起始RBG索引和结尾RBG索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RASizeA>RASizeB,则所述组合索引r被包括在所述RA字段的最低有效位LSB部分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信道信号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信号,并且所述上行链路信号是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RASizeA被用于第一RA类型,并且所述第一RA类型将邻接地分配的虚拟资源块VRB的集合指示给所调度的用户设备UE。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RASizeB被用于第二RA类型,并且所述第二RA类型将所述第一RB集和所述第二RB集指示给所调度的用户设备UE,所述第一RB集和所述第二RB集中的每一个包括大小为P的连续的RBG。
6.一种用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射频RF单元;和
处理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接收包括资源分配RA字段的控制信道信号,并且
根据所述控制信道信号发送上行链路信号,
其中,所述RA字段的大小由下式表示:
Max(RASizeA,RASizeB),
其中,RASizeA是表示资源指示值RIV所需的第一比特数,所述RIV与起始资源块RB和邻接地分配的RB的长度相对应,并且RASizeA为并且
其中,RASizeB是表示与4个索引相对应的组合索引r的第二比特数,并且所述4个索引用于指示第一RB集的起始资源块组RBG索引和结尾RBG索引以及第二RB集的起始RBG索引和结尾RBG索引,并且RASizeB为并且
其中,是上行链路UL RB的数量,是上取整函数,为并且P是由下表给出的UL RB组RBG的大小,
其中,UL RBG的大小是邻接的RB的数量
其中,所述组合索引r由下式给出:
其中M'为4,N为(ULRBG的数量+1),
满足1≤si≤N,si<si+1,
s0和s1-1分别指示所述第一RB集的起始RBG索引和结尾RBG索引,
s2和s3-1分别指示所述第二RB集的起始RBG索引和结尾RBG索引。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中,如果RASizeA>RASizeB,则所述组合索引r被包括在所述RA字段的最低有效位LSB部分中。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控制信道信号是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信号,并且所述上行链路信号是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中,RASizeA被用于第一RA类型,并且所述第一RA类型将邻接地分配的虚拟资源块VRB的集合指示给所调度的用户设备UE。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中,RASizeB被用于第二RA类型,并且所述第二RA类型将所述第一RB集和所述第二RB集指示给所调度的用户设备UE,所述第一RB集和所述第二RB集中的每一个包括大小为P的连续的RBG。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38289010P | 2010-09-14 | 2010-09-14 | |
US61/382,890 | 2010-09-14 | ||
US41439810P | 2010-11-16 | 2010-11-16 | |
US61/414,398 | 2010-11-16 | ||
US41923410P | 2010-12-02 | 2010-12-02 | |
US61/419,234 | 2010-12-02 | ||
US42265510P | 2010-12-13 | 2010-12-13 | |
US61/422,655 | 2010-12-13 | ||
CN201180041569.7A CN103081385B (zh) | 2010-09-14 | 2011-09-14 | 用于上行链路资源分配的方法和装置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80041569.7A Division CN103081385B (zh) | 2010-09-14 | 2011-09-14 | 用于上行链路资源分配的方法和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681011A CN105681011A (zh) | 2016-06-15 |
CN105681011B true CN105681011B (zh) | 2019-08-16 |
Family
ID=4583209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036957.0A Active CN105681011B (zh) | 2010-09-14 | 2011-09-14 | 用于发送上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
CN201180041569.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81385B (zh) | 2010-09-14 | 2011-09-14 | 用于上行链路资源分配的方法和装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80041569.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81385B (zh) | 2010-09-14 | 2011-09-14 | 用于上行链路资源分配的方法和装置 |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 Link |
---|---|
US (5) | US8737344B2 (zh) |
EP (2) | EP2618505B1 (zh) |
JP (3) | JP5629377B2 (zh) |
KR (3) | KR101654064B1 (zh) |
CN (2) | CN105681011B (zh) |
ES (1) | ES2654346T3 (zh) |
MX (1) | MX2013000981A (zh) |
RU (1) | RU2529880C1 (zh) |
WO (1) | WO2012036456A2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A024395B1 (ru) * | 2008-10-29 | 2016-09-30 | Шарп Кабусики Кайся | Система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мобильной станции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базовой станции |
KR20110126034A (ko) * | 2010-05-14 | 2011-11-2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비주기적 사운딩 참조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US8611299B2 (en) | 2010-05-24 | 2013-12-17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on of discontinuous uplink resource |
KR101878504B1 (ko) | 2010-06-21 | 2018-07-13 | 선 페이턴트 트러스트 | 무선 통신 장치, 할당 리소스 통지 방법 및 데이터 할당 방법 |
US9094175B2 (en) | 2010-07-16 | 2015-07-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aving power by using signal field of preamble |
KR101654064B1 (ko) | 2010-09-14 | 2016-09-0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상향링크 자원 할당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CN102781110B (zh) * | 2011-05-12 | 2015-04-0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跳频功能的资源位置分配方法及装置 |
US20130142094A1 (en) * | 2011-12-02 | 2013-06-0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rame filtering and for enabling frame filtering |
US20130242901A1 (en) * | 2012-03-13 | 2013-09-19 | Innovative Sonic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livering an operating parameter of a new carrier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CN103327615B (zh) * | 2012-03-20 | 2016-04-2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资源分配指示方法、资源分配方法及设备 |
KR101895997B1 (ko) * | 2013-06-24 | 2018-09-06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접속을 위한 송신기 및 수신기 |
US11743897B2 (en) * | 2013-12-20 | 2023-08-2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for configuring uplink channels in unlicensed radio frequency spectrum bands |
JP6393764B2 (ja) * | 2014-02-13 | 2018-09-19 |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 機械タイプ通信を支援する無線接続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サウンディング参照信号送信方法及び装置 |
JP6403871B2 (ja) * | 2014-08-07 | 2018-10-10 |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 物理ダウンリンク・データ・チャネル送信方法、基地局、及びユーザ機器 |
KR20240052861A (ko) * | 2014-08-15 | 2024-04-23 |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 감소된 대역폭을 갖는 wtru에 대한 업링크 송신 및 mbms를 지원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US9603140B2 (en) * | 2014-09-23 | 2017-03-21 | Intel Corporation | Resource allocation |
WO2016099140A1 (ko) * | 2014-12-16 | 2016-06-23 | 엘지전자(주)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US10367551B2 (en) * | 2015-01-29 | 2019-07-30 | Intel Corporation | Precoding resource block group bundling enhancement for full dimension multi-in-multi-output |
EP3314798B1 (en) * | 2015-06-29 | 2019-08-14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signal streams in a point-to-point transmition using a plurality of different frequency components |
US11564238B2 (en) * | 2015-07-03 | 2023-01-24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Network node, a wireless device and respective method performed thereby for communicating therebetween |
US9756641B2 (en) * | 2015-07-07 | 2017-09-0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ynamic signaling of LTE-TDD configurations in the presence of D2D transmissions |
US10383105B2 (en) * | 2015-07-12 | 2019-08-13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6633084B2 (ja) * | 2015-08-21 | 2020-01-22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CN106559202B (zh) * | 2015-09-29 | 2019-09-10 |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支持低空口延迟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设备 |
CN106561066B (zh) * | 2015-10-02 | 2019-07-05 |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中的一种降低网络延迟的方法和装置 |
CN106656444B (zh) * | 2015-11-03 | 2019-03-2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
EP3422791B1 (en) | 2016-03-16 | 2020-10-07 | LG Electronics Inc. -1-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wireless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EP3403453B1 (en) | 2016-03-18 | 2020-12-23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Network node, user device and methods thereof |
US10122559B2 (en) | 2016-03-21 | 2018-11-0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plink channel quality measurement using a subframe with high-intensity reference signal bursts |
KR20170112897A (ko) * | 2016-03-31 | 2017-10-1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채널 상태 정보 보고 모드 설정 방법 및 장치 |
KR20170134238A (ko) | 2016-05-27 | 2017-12-06 | 주식회사 아이티엘 | Nr 시스템을 위한 제어 채널 및 데이터 채널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WO2017204595A1 (ko) | 2016-05-27 | 2017-11-30 | 주식회사 아이티엘 | Nr 시스템을 위한 제어 채널 및 데이터 채널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JP2020017776A (ja) * | 2016-11-02 | 2020-01-30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基地局及びユーザ装置 |
CN108347776B (zh) * | 2017-01-25 | 2023-11-1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系统中资源分配的方法及设备 |
CN111491379B (zh) | 2017-05-05 | 2021-05-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资源分配的方法、用户设备和网络设备 |
KR101950995B1 (ko) | 2017-06-08 | 2019-02-22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자원 할당 관련 시그널링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이용하는 장치 |
MX2019014735A (es) * | 2017-06-08 | 2020-02-07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Metodo de transmision de datos, dispositivo terminal y dispositivo de red. |
CN110771229B (zh) * | 2017-06-16 | 2022-06-2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分配资源块的系统和方法 |
KR102186249B1 (ko) | 2017-06-22 | 2020-12-0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상태 보고를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CN112564880B (zh) * | 2017-08-11 | 2022-11-01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数据处理方法及相关设备 |
CN109548149B (zh) * | 2017-09-21 | 2020-11-10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rbg的划分方法和用户终端 |
US20190158332A1 (en) * | 2017-11-17 | 2019-05-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esource block indexing |
CN111373812B (zh) * | 2017-11-17 | 2023-04-1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分配资源块的系统和方法 |
US10841143B2 (en) * | 2017-12-12 | 2020-11-1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hase tracking reference signal for sub-symbol phase tracking |
KR101954433B1 (ko) * | 2018-01-11 | 2019-03-0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하향링크 신호 수신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이용하는 단말 |
US10448388B2 (en) | 2018-01-11 | 2019-10-15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receiving downlink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erminal using the same |
CN111567117B (zh) | 2018-01-13 | 2024-07-05 | 韦勒斯标准与技术协会公司 | 无线通信系统的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和系统 |
US11012112B2 (en) * | 2018-02-09 | 2021-05-1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for flexible resource allocation |
BR112021002347A2 (pt) * | 2018-08-10 | 2021-05-04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étodo de alocação de recurso e dispositivo em sistema tdd |
US11166267B2 (en) | 2018-08-17 | 2021-11-0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CI triggered SRS enhancements |
CN112567848B (zh) * | 2018-08-20 | 2024-12-24 | 韦勒斯标准与技术协会公司 | 无线通信系统中接收物理控制信道的方法及使用其的设备 |
US11290999B2 (en) * | 2018-09-06 | 2022-03-2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for flexible resource allocation |
JP7156887B2 (ja) * | 2018-09-27 | 2022-10-19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
CN112566251B (zh) * | 2019-09-26 | 2025-01-17 | 苹果公司 | 用于多trp传输的下行链路控制 |
CN112702789B (zh) * | 2020-12-03 | 2022-11-18 | 杭州红岭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物理上行共享信道的资源分配方法 |
US11424851B2 (en) * | 2020-12-09 | 2022-08-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ynamic bit width determination for resource block group mask |
US11716711B2 (en) * | 2021-03-11 | 2023-08-0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ime domain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 time domain waveform |
KR20230085558A (ko) | 2021-12-07 | 2023-06-1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의류처리장치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72300A (zh) * | 2007-12-29 | 2009-07-0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发送和接收调度用户数据的信息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WO2010016737A2 (en) * | 2008-08-08 | 2010-02-11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device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in multiple frequency band system |
CN101657018A (zh) * | 2009-08-18 | 2010-02-2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信道资源分配的指示方法及基站、解码方法及终端 |
CN101801093A (zh) * | 2010-02-03 | 2010-08-1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资源分配方式指示方法、装置和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50081528A (ko) | 2004-02-14 | 2005-08-1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다중반송파 통신시스템을 위한 채널 상태정보 피드백 방법 |
US7584397B2 (en) * | 2004-06-10 | 2009-09-01 |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ally adjusting data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and controlling H-ARQ processes |
RU2414105C2 (ru) * | 2005-06-14 | 2011-03-10 | Нтт Досомо, Инк. | Мобильная станция, базовая станция и способ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связи |
JP4295300B2 (ja) | 2006-08-22 | 2009-07-15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送信装置及び送信方法 |
US8295236B2 (en) | 2007-03-01 | 2012-10-23 | Ntt Docomo, Inc. |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
US9137821B2 (en) * | 2007-05-02 | 2015-09-1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Flexible signaling of resources on a control channel |
JP4574659B2 (ja) | 2007-10-01 | 2010-11-04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移動局装置、上りリンク送信方法、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
WO2009119067A1 (ja) * | 2008-03-25 | 2009-10-01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基地局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
EP2106057A1 (en) * | 2008-03-25 | 2009-09-30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Resource allocation size dependent transport block size signalling |
KR101478240B1 (ko) * | 2008-05-06 | 2015-01-0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의 자원 할당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무선통신 시스템 |
KR100921467B1 (ko) * | 2008-06-19 | 2009-10-1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셀룰라 다중반송파 시스템에서 조밀도를 조절하는 자원할당시그널링 방식 |
ES2903043T3 (es) | 2008-08-08 | 2022-03-30 | Sun Patent Trust | Aparato y procedimiento de comunicaciones |
EP2166804A1 (en) * | 2008-09-17 | 2010-03-24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Deactivation of semi-persistent resource allocations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
US20110205995A1 (en) * | 2008-10-28 | 2011-08-25 | Nokia Corporation |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configuration for extended bandwidth systems |
KR101557676B1 (ko) | 2008-10-31 | 2015-10-0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동무선 통신시스템의 하향링크 제어채널의 페이로드 크기결정장치 및 방법 |
GB2464987A (en) * | 2008-11-03 | 2010-05-05 | Nec Corp | Methods for designating resource allocation |
KR100956828B1 (ko) * | 2008-11-13 | 2010-05-1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반(半)-지속적 스케줄링의 비활성화를 지시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장치 |
US20100195748A1 (en) * | 2009-02-02 | 2010-08-05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ference signal pattern design in resource blocks |
KR20110014101A (ko) * | 2009-08-04 | 2011-02-1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릴레이 백홀 자원 할당 |
US20110069637A1 (en) * | 2009-09-18 | 2011-03-24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 Channel Search Space Location Indication for a Relay Backhaul Link |
US9055576B2 (en) * | 2009-10-08 | 2015-06-0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plink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LTE advanced |
US9949261B2 (en) * | 2009-10-15 | 2018-04-1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veying resource assignment for multiple system bandwidths |
KR101654064B1 (ko) | 2010-09-14 | 2016-09-0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상향링크 자원 할당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
2011
- 2011-09-14 KR KR1020127024326A patent/KR101654064B1/ko active Active
- 2011-09-14 KR KR1020167033274A patent/KR102019131B1/ko active Active
- 2011-09-14 RU RU2013108808/07A patent/RU2529880C1/ru active
- 2011-09-14 EP EP11825416.8A patent/EP2618505B1/en active Active
- 2011-09-14 ES ES11825416.8T patent/ES2654346T3/es active Active
- 2011-09-14 MX MX2013000981A patent/MX2013000981A/es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1-09-14 KR KR1020167022892A patent/KR101683125B1/ko active Active
- 2011-09-14 CN CN201610036957.0A patent/CN105681011B/zh active Active
- 2011-09-14 WO PCT/KR2011/006770 patent/WO2012036456A2/ko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1-09-14 CN CN201180041569.7A patent/CN103081385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09-14 EP EP17187470.4A patent/EP3264846B1/en active Active
- 2011-09-14 US US13/805,312 patent/US8737344B2/en active Active
- 2011-09-14 JP JP2013520679A patent/JP5629377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
- 2013-02-19 US US13/770,742 patent/US8867474B2/en active Active
-
2014
- 2014-03-20 US US14/221,120 patent/US9197384B2/en active Active
- 2014-10-02 JP JP2014204058A patent/JP5911545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5
- 2015-09-14 US US14/853,722 patent/US9706535B2/en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03-28 JP JP2016063283A patent/JP6073514B2/ja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5-24 US US15/603,937 patent/US10368341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72300A (zh) * | 2007-12-29 | 2009-07-0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发送和接收调度用户数据的信息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WO2010016737A2 (en) * | 2008-08-08 | 2010-02-11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device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in multiple frequency band system |
WO2010016737A3 (en) * | 2008-08-08 | 2010-06-03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device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in multiple frequency band system |
CN101657018A (zh) * | 2009-08-18 | 2010-02-2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信道资源分配的指示方法及基站、解码方法及终端 |
CN101801093A (zh) * | 2010-02-03 | 2010-08-1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资源分配方式指示方法、装置和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681011B (zh) | 用于发送上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 |
JP5932931B2 (ja) | 不連続的なアップリンクリソース割当の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 |
US10142973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an uplink control signa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RU2734860C1 (ru) | Индикация сигналов в сетях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 |
US20130121278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JP7607983B2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物理下りリンク制御チャネルを送信する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 |
KR20120058431A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제어정보를 위한 자원 할당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단말 | |
JP2025041696A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物理下りリンク制御チャネルを送信する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