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5679957B - 有机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有机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79957B
CN105679957B CN201610246731.3A CN201610246731A CN105679957B CN 105679957 B CN105679957 B CN 105679957B CN 201610246731 A CN201610246731 A CN 201610246731A CN 105679957 B CN105679957 B CN 1056799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rganic light
dopant
emitting device
bis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4673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79957A (zh
Inventor
廖金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24673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79957B/zh
Publication of CN1056799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79957A/zh
Priority to PCT/CN2017/070201 priority patent/WO2017181738A1/zh
Priority to EP17752269.5A priority patent/EP3447814B1/en
Priority to US15/552,601 priority patent/US10505133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799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799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10K50/125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e.g. for emitting white ligh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10K50/12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comprising dopa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4Carrier transporting layers
    • H10K50/15Hole transporting layers
    • H10K50/155Hole transporting layers comprising dopa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有机发光器件的技术领域,并且具体地涉及具有双掺杂系统的有机发光器件,其特别地发射蓝光,以及还有用于制造这样的有机发光器件的方法。所述有机发光器件包括:衬底;设置在所述衬底之上的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对设置的第二电极;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有机发光层;其中所述有机发光层包括第一掺杂剂和第二掺杂剂。借助于包含第一掺杂剂和第二掺杂剂的有机发光层,本发明实现了一种具有双掺杂系统的有机发光器件,其中发射不同颜色光的不同掺杂剂同时掺入在同一发光层中,由此进一步改进发光器件的服务寿命、发光效率等。

Description

有机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发光器件的技术领域,并且具体地涉及具有双掺杂系统的有机发光器件,其特别地发射蓝光,以及还有用于制造这样的有机发光器件的方法。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器件(OLED)具有宽视角、高对比度和快速响应时间等优点,当前已经引起大量关注。而且,OLED还具有低工作电压并且可以实现多色图像。因此在现有技术中,已经针对有机发光器件开展了大量研究。
单色OLED的基本结构包括阳极、阴极、以及设置在阳极与阴极之间的发光层。当向发光层两侧的阳极和阴极施加电流时,电子和空穴将在发光层中复合,从而发射光。通常,通过向发光层的主体材料掺入发射不同颜色光的不同掺杂剂(在下文中还称为客体材料),可以产生发射不同颜色光的OLED。
在现有技术中,发射蓝光的有机发光器件大都采用单掺杂系统。也就是说,有机发光层包括一种发射蓝光的客体材料。然而,这样的蓝光OLED存在许多问题,诸如寿命较差、发光效率较低等等。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讨论,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双掺杂系统的有机发光器件,其特别地发射蓝光,由此有效地解决或缓解以上所指缺陷中的一个或多个,并且改进蓝光器件的发光效率和服务寿命。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有机发光器件,包括:衬底;设置在所述衬底之上的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对设置的第二电极;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有机发光层;其中所述有机发光层包括第一掺杂剂和第二掺杂剂。借助于包含第一掺杂剂和第二掺杂剂的有机发光层,本发明实现了一种具有双掺杂系统的有机发光器件,其中发射不同颜色光的不同掺杂剂同时掺入在同一发光层中,由此进一步改进发光器件的服务寿命、发光效率等。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第一掺杂剂和第二掺杂剂均为蓝光掺杂剂。具体地,所述第一掺杂剂包括以下材料中的一种,并且所述第二掺杂剂包括以下材料中的另一种:2,5,8,11-四叔丁基苝(2,5,8,11-tetra-tert-butylperylene)、4,4’-双(9-乙基-3-咔唑乙烯基)-1,1’-联苯(4,4-Bis(9-ethyl-3-carbazovinylene)-1,1-biphenyl, BCzVBi)、4,4’-双[4-(二对甲苯基氨基)苯乙烯基]联苯(4,4'-Bis[4-(di-p-tolylamino)styryl]biphenyl, DPAVBI)、4-(二对甲苯基氨基)-4’-[(二对甲苯基氨基)苯乙烯基]二苯乙烯(4-(Di-p-tolylamino)-4'-[(di-p-tolylamino) styryl]stilbene (DPAVB))、3,3’-(1,4-苯基二-2,1-乙烯基)二(9-乙基-9H-咔唑)(3,3'-(1,4-phenylenedi-2,1-ethenediyl)bis(9-ethyl-9H-carbazole))、二(2-羟基苯基吡啶)合铍(bis[2-(2-Pyridinyl)phenolato]berylliuM, BE(PP)2)以及二苯胺-二(苯乙烯基)芳香族。由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射蓝光的新型有机发光器件,其具有双掺杂系统,而并非现有技术中常见的单掺杂系统。另外,利用以上所述具体发光材料,在作为双掺杂系统的有机发光层中实现了总体的蓝光发射,由此使得能够消除或至少缓解与发射蓝光的单掺杂系统相关联的若干问题,诸如以上所提及的低发光效率、短寿命等等。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有机发光层还包括主体材料。具体地,所述主体材料包括:3-叔丁基-9,10-二(2-萘)蒽、9,10-二-2-萘蒽、4,4’-二(9-咔唑)联苯、3,3’-二(N-咔唑基)-1,1’-联苯、二芳香基蒽衍生物、二苯乙烯芳香族衍生物、芘衍生物、旋环双芴基衍生物、或者2-甲基-9,10-二(2-萘基)-蒽((2-Methyl-9,10-bis(naphthalen-2-yl)anthracene))。通过加入主体材料,在有机发光层中构建了主客体系,由此避免发光材料(即诸如第一掺杂剂或第二掺杂剂之类的客体材料)的浓度猝灭等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所述有机发光层中,所述第一掺杂剂和所述第二掺杂剂的重量百分比的范围分别为0.1%~7%和0.4%~20%,并且其余部分为所述主体材料。具体地,所述第一掺杂剂、第二掺杂剂和主体材料在所述有机发光层中的重量百分比为0.5%:4.5%:95%。与现有技术中同条件下的单掺杂系统蓝光器件相比,借助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上述重量百分比,具有双掺杂系统的有机发光器件的性能得到显著提升。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有机发光层的厚度为15~45nm。这样的厚度可以根据发光器件的具体应用需求进行选择,诸如厚度要求、发光性能要求等等。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有机发光层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有机发光层之间的空穴注入层和/或空穴输运层。具体地,所述空穴注入层包括以下材料之一: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聚噻吩、聚苯胺以及聚吡咯系分子。对应地,所述空穴传输层包括以下材料之一:聚噻吩、聚苯胺、聚三苯胺以及聚吡咯系分子。进一步地,所述空穴注入层和空穴传输层的厚度均为10~110nm。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容易领会到的,借助于空穴注入层和/或空穴输运层,使得空穴能够有效地注入并迁移到有机发光层,并且还使得阳极表面更为平面化,以防止短路。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有机发光器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有机发光层之间的电子输运层和/或电子缓冲层。具体地,所述电子输运层包括以下材料之一:(4,7-二苯基-1,10-邻二氮杂菲)、2,9-双(萘-2-基)-4,7-二苯基-1,10-菲罗啉、4,7-二苯基-1,10-菲啰啉(4,7-Diphenyl-1,10-phenanthroline (Bphen))、2,9-二甲基-4,7-联苯-1,10-邻二氮杂菲以及8-羟基喹啉铝。对应地,所述电子缓冲层包括以下材料之一:LiF以及8-羟基喹啉-锂(LiQ)。进一步地,所述电子输运层的厚度为10~35nm,并且所述缓冲层的厚度为1~5nm。以类似方式,借助于电子输运层和/或电子缓冲层,促进了有机发光器件中的电子的迁移效率,从而改进器件的发光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衬底为玻璃衬底,并且所述第一电极为沉积在所述玻璃衬底上的氧化铟锡薄膜。具体地,所述氧化铟锡薄膜的厚度为50~135nm。当然,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容易理解到的,所述氧化铟锡薄膜可以替换为具有相似特性的其它透明导电材料层。同样地,以上所列厚度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而不用于限制其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第二电极由铝制成,并且具有80~200nm的厚度。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具体应用条件来选择任何其它适当的电极材料,诸如锂、钠、钾、铯、镁、钙、钡、银等,以及包含这些金属元素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的合金等等。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制备有机发光器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衬底;在所述衬底之上提供第一电极;在所述第一电极之上提供有机发光层;以及在所述有机发光层之上提供第二电极,其中所述有机发光层包括第一掺杂剂和第二掺杂剂。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掺杂剂和第二掺杂剂均为蓝光掺杂剂。具体地,所述第一掺杂剂包括以下材料中的一种,并且所述第二掺杂剂包括以下材料中的另一种:2,5,8,11-四叔丁基苝、4,4’-双(9-乙基-3-咔唑乙烯基)-1,1’-联苯、4’-双[4-(二对甲苯基氨基)苯乙烯基]联苯、4-(二对甲苯基氨基)-4’-[(二对甲苯基氨基)苯乙烯基]二苯乙烯(4-(Di-p-tolylamino)-4'-[(di-p-tolylamino) styryl]stilbene (DPAVB))、3,3’-(1,4-苯基二-2,1-乙烯基)二(9-乙基-9H-咔唑)、二(2-羟基苯基吡啶)合铍以及二苯胺-二(苯乙烯基)芳香族。
在另外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有机发光层还包括主体材料。具体地,所述主体材料包括:3-叔丁基-9,10-二(2-萘)蒽、9,10-二-2-萘蒽、4,4’-二(9-咔唑)联苯、3,3’-二(N-咔唑基)-1,1’-联苯、二芳香基蒽衍生物、二苯乙烯芳香族衍生物、芘衍生物、旋环双芴基衍生物、或者2-甲基-9,10-二(2-萘基)-蒽(2-Methyl-9,10-bis(naphthalen-2-yl)anthracene)。
在又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在所述有机发光层中,所述第一掺杂剂和所述第二掺杂剂的重量百分比的范围分别为0.1%~7%和0.4%~20%,并且其余部分为所述主体材料。具体地,所述第一掺杂剂、第二掺杂剂和主体材料在所述有机发光层中的重量百分比为0.5%:4.5%:95%。
与以上参照发光器件的实施例描述的情况相同,借助上述方法所制备的有机发光器件具有作为双掺杂系统的有机发光层,其同时包含第一掺杂剂和第二掺杂剂。具体地,所述第一掺杂剂和第二掺杂剂均为蓝光掺杂剂,由此实现具有双掺杂系统的蓝光发射有机发光器件,其发光效率、服务寿命等特点由于这样的双掺杂系统而得到显著的改进。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及其它特征和优点将从以下参照附图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变得明显,并且在下文中将参照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上述及其它特征和优点进行详细描述。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发射蓝光的有机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有机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外的实施例的有机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制备有机发光器件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虽然现有技术中存在关于包含两种蓝色掺杂剂(其发射蓝光)的有机发光器件的报道,但是其中的一种掺杂剂掺入在第一蓝色发光层中,而另一种掺杂剂掺入在与第一蓝色发光层不同的第二蓝色发光层中。因此,实质上,这样的蓝光有机发光器件包括的是两个不同的单掺杂系统,而没有形成双掺杂系统。在图1中图示了这样的有机发光器件的示例100,其包括由ITO制成的第一电极101、由Al制成的第二电极103、分别掺杂有第一种蓝色掺杂剂和第二种蓝色掺杂剂的第一发光层EML1 102和第二发光层EML2 102'。
与以上单掺杂系统不同,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具有双掺杂系统的有机发光器件进行详细描述。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200包括:衬底204;设置在所述衬底204之上的第一电极201;与所述第一电极201相对设置的第二电极203;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201与所述第二电极203之间的有机发光层EML 202;其中所述有机发光层EML 202包括第一掺杂剂205(在图2中利用空心圆形指示)和第二掺杂剂205'(在图2中利用实心圆形指示)。借助于包含第一掺杂剂205和第二掺杂剂205'的有机发光层EML 202,本发明实现了一种具有双掺杂系统的有机发光器件200,其中发射不同颜色光的不同掺杂剂(即第一掺杂剂205和第二掺杂剂205')同时掺入在同一发光层EML 202中,由此进一步改进了发光器件的服务寿命、发光效率等。
根据具体实施例,所述第一掺杂剂205和第二掺杂剂205'均为蓝光掺杂剂。具体地,所述第一掺杂剂205包括以下材料中的一种,并且所述第二掺杂剂205'包括以下材料中的另一种:2,5,8,11-四叔丁基苝、4,4’-双(9-乙基-3-咔唑乙烯基)-1,1’-联苯、4’-双[4-(二对甲苯基氨基)苯乙烯基]联苯、4-(二对甲苯基氨基)-4’-[(二对甲苯基氨基)苯乙烯基]二苯乙烯(4-(Di-p-tolylamino)-4'-[(di-p-tolylamino) styryl]stilbene(DPAVB))、3,3’-(1,4-苯基二-2,1-乙烯基)二(9-乙基-9H-咔唑)、二(2-羟基苯基吡啶)合铍以及二苯胺-二(苯乙烯基)芳香族。当然,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容易理解到的,以上针对第一掺杂剂205和第二掺杂剂205'所列出的具体材料仅仅是说明性示例,而并不意味着穷举所有可能的选择。
根据具体实施例,所述有机发光层EML 202还包括主体材料(未在图中示出)。具体地,所述主体材料包括:3-叔丁基-9,10-二(2-萘)蒽、9,10-二-2-萘蒽、4,4’-二(9-咔唑)联苯、3,3’-二(N-咔唑基)-1,1’-联苯、二芳香基蒽衍生物、二苯乙烯芳香族衍生物、芘衍生物、旋环双芴基衍生物、或者2-甲基-9,10-二(2-萘基)-蒽(2-Methyl-9,10-bis(naphthalen-2-yl)anthracene)。通过在发光层中包括主体材料,构建出主客体系,从而避免发光材料的浓度猝灭等问题。
根据具体实施例,在所述有机发光层中,所述第一掺杂剂和所述第二掺杂剂的重量百分比的范围分别为0.1%~7%和0.4%~20%,并且其余部分为所述主体材料。具体地,所述第一掺杂剂205、第二掺杂剂205'和主体材料在所述有机发光层EML 202中的重量百分比为0.5%:4.5%:95%。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获益于本发明的技术教导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具体应用而通过实验选择最佳的重量百分比,以改进发光器件的性能。
根据另外的具体实施例,所述有机发光层EML 202的厚度为15~45nm。这样的厚度可以根据发光器件的具体应用需求进行选择,诸如厚度要求、发光性能要求等等。
参照图3,现在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另一有机发光器件。具体地,图3中的有机发光器件300包括第一电极301、有机发光层302、第二电极303、衬底304、第一掺杂剂305和第二掺杂剂305',它们分别与图2中示出的第一电极201、有机发光层202、第二电极203、衬底204、第一掺杂剂205和第二掺杂剂205'类似,因而在此不进行重复描述。
根据具体实施例,在图3中,所述有机发光器件30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301与所述有机发光层EML 302之间的空穴注入层306和空穴输运层306'。具体地,所述空穴注入层306包括以下材料之一:通过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聚噻吩、聚苯胺以及聚吡咯系分子。对应地,所述空穴传输层306'包括以下材料之一:聚噻吩、聚苯胺、聚三苯胺以及聚吡咯系分子。进一步地,所述空穴注入层306和空穴传输层306'的厚度均为10~110nm。当然,在获益于本发明的技术教导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具体应用选择任何适当的材料来制作所述空穴注入层306和空穴传输层306',以及确定这两个层的厚度。
根据具体实施例,所述有机发光器件300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极303与所述有机发光层EML 302之间的电子输运层307和电子缓冲层307'。具体地,所述电子输运层307包括以下材料之一:(4,7-二苯基-1,10-邻二氮杂菲)、2,9-双(萘-2-基)-4,7-二苯基-1,10-菲罗啉、4,7-二苯基-1,10-菲啰啉(4,7-Diphenyl-1,10-phenanthroline (Bphen))、2,9-二甲基-4,7-联苯-1,10-邻二氮杂菲以及8-羟基喹啉铝。对应地,所述电子缓冲层307'包括以下材料之一:LiF以及8-羟基喹啉-锂(LiQ)。当然,在获益于本发明的技术教导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具体应用选择任何适当的材料来制作所述电子输运层307和电子缓冲层307',以及确定这两个层的厚度。
根据另外的具体实施例,所述衬底304为玻璃衬底,并且所述第一电极301为沉积在所述玻璃衬底304上的氧化铟锡(ITO)薄膜。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电极303由铝制成,并且具有80~200nm的厚度。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具体应用条件来选择任何其它适当的衬底材料和电极材料,以及适用于具体应用的任何适当的衬底及电极的厚度。
现在将参照图4,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用于制备有机发光器件的方法400。所述方法400包括以下步骤:S401、提供衬底;S402、在所述衬底之上提供第一电极;S403、在所述第一电极之上提供有机发光层;以及S404、在所述有机发光层之上提供第二电极,其中所述有机发光层包括第一掺杂剂和第二掺杂剂。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容易预想到的,以上所述提供各层的步骤可以借助于本领域公知的技术或手段来实现,包括但不限于:化学气相沉积、等离子体沉积、溅射、蒸镀、旋涂、喷涂等等。当然,以上所列举的技术或手段仅仅代表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应用选择适用的合适技术或手段来提供所述衬底、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有机发光层。
在所述衬底为玻璃衬底并且所述第一电极为沉积在所述玻璃衬底上的氧化铟锡(ITO)薄膜的情况下,用于制备有机发光器件的方法可以具体如下执行。首先,对具有ITO(其面电阻<30Ω/□)的玻璃衬底进行光刻处理以形成ITO电极图案,之后依次在去离子水、丙酮和无水乙醇等超声环境中对带有ITO的玻璃衬底进行清洗,并且在此之后,利用N2吹干并进行O2等离子体处理。这相当于提供衬底和所述衬底之上的第一电极这两个步骤。在这样的处理之后,将带有ITO图案的衬底置于旋涂机上,并且依次旋涂和烘干空穴注入层(其材料选择如上且厚度为10~110nm)和空穴传输层(其材料选择如上且厚度为10~110nm)。在此之后,可以将所得结构置于蒸镀腔室中,在真空度低于5*10-4Pa的情况下,通过真空热蒸镀的方式,在空穴传输层之上依次沉积有机发光层(其包括重量百分比为0.5%:4.5%:95%的第一掺杂剂、第二掺杂剂和主体材料,其中每一个的材料选择如上)、电子传输层(其材料选择如上且厚度为10~35nm)、电子缓冲层(其材料选择如上且厚度为1~5nm)和第二电极层(其由Al制成且厚度为80~200nm)。当然,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容易领会到的,在沉积有机发光层之前,也可以在空穴传输层之上沉积介面修饰层,其具体地可以由N,N’-二苯基-N,N’-二(2-萘基)-1,1’-联苯-4,4’-二胺(N,N'-Di-[(1-naphthalenyl)-N,N'-diphenyl]-1,1'-biphenyl)-4,4'-diamine)或N,N’-二苯基-N,N’-二(3-甲基苯基)-1,1’-联苯-4,4’-二胺(N,N'-bis(3-methylphenyl)-N,N'-diphenyl-benzidine)或4,4’-环己基二[N,N-二(4-甲基苯基)苯胺(4,4'-Cyclohexylidenebis[N,N-bis(4-methylphenyl)aniline])或2,2’,7,7’-四(N,N-二苯基氨基)-9,9’-螺二芴(2,2',7,7'-tetrakis(N,N-diphenylamino)-9,9-spirobifluorene)或N,N’-二苯基-N,N’-双(4-甲基苯基)-4,4’-联苯二胺 (N,N'-bis(3-methylphenyl)-N,N'-diphenyl-benzidine)来形成,并且厚度可以选择为1~5nm。在上述蒸镀过程中,除对于第二电极Al而言要使用金属阴极掩膜板且蒸发速率为0.5nm/s,其余各层均使用开放掩膜板且蒸发速率为0.1~5nm/s,其中器件的发光面积为2mm*2mm。
为了证实本发明的有效性,同时还制备了其中有机发光层包括5%:95%(重量百分比)的第一掺杂剂和主体材料(即为单掺杂系统)的有机发光器件,而其余各功能层的材料及厚度与以上所述器件的情况相同。
从上述实验过程出发,以下表1示出了单掺杂系统和双掺杂系统的实验结果对比,其中两种系统的唯一区别在于,单掺杂系统中的有机发光层包括5%:95%(重量百分比)的第一掺杂剂和主体材料,而双掺杂系统中的有机发光层包括0.5%:4.5%:95%(重量百分比)的第一掺杂剂、第二掺杂剂和主体材料。此外,表1中的T95指示了亮度衰减到初始值的95%所花费的时间。
器件 所加电压(V) 发光效率(Cd/A) 量子效率(%) T95 (hr)
单掺杂系统 3.2 7.3 6.8 200
双掺杂系统 3.5 8.2 7.8 250
表1。
从以上表1清楚可见,当其它各功能层的情况相同时,双掺杂蓝光发射有机器件的性能得到明显提升,其中发光效率、寿命等都得到一定改进。
需要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通过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说明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用于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通过“第一”、“第二”等限定的特征可以明确地指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否则术语“安装”、“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其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者一体式连接。可替换地,其可以是直接相连、通过中间媒介的间接相连、或者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到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组合。
以上内容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容易预想到各种变化或替换,其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仅由以下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22)

1.一种有机发光器件,包括:
衬底;
设置在所述衬底之上的第一电极;
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对设置的第二电极;以及
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有机发光层;
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发光层包括第一掺杂剂和第二掺杂剂,
所述第一掺杂剂和第二掺杂剂均为蓝光掺杂剂,以及
所述第一掺杂剂包括以下材料中的一种,并且所述第二掺杂剂包括以下材料中的另一种:2,5,8,11-四叔丁基苝、4,4’-双(9-乙基-3-咔唑乙烯基)-1,1’-联苯、4,4’-双[4-(二对甲苯基氨基)苯乙烯基]联苯、4-(二对甲苯基氨基)-4’-[(二对甲苯基氨基)苯乙烯基]二苯乙烯、3,3’-(1,4-苯基二-2,1-乙烯基)二(9-乙基-9H-咔唑)、二(2-羟基苯基吡啶)合铍以及二苯胺-二(苯乙烯基)芳香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发光层还包括主体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材料包括:3-叔丁基-9,10-二(2-萘)蒽、9,10-二-2-萘蒽、4,4’-二(9-咔唑)联苯、3,3’-二(N-咔唑基)-1,1’-联苯、二芳香基蒽衍生物、二苯乙烯芳香族衍生物、芘衍生物、旋环双芴基衍生物、或者2-甲基-9,10-二(2-萘基)-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有机发光层中,所述第一掺杂剂和所述第二掺杂剂的重量百分比的范围分别为0.1%~7%和0.4%~20%,并且其余部分为所述主体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掺杂剂、第二掺杂剂和主体材料在所述有机发光层中的重量百分比为0.5%:4.5%:9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发光层的厚度为15~45n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有机发光层之间的空穴注入层和/或空穴输运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穴注入层包括以下材料之一: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聚噻吩、聚苯胺以及聚吡咯系分子。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穴传输层包括以下材料之一:聚噻吩、聚苯胺、聚三苯胺以及聚吡咯系分子。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穴注入层和空穴传输层的厚度均为10~110nm。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有机发光层之间的电子输运层和/或电子缓冲层。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输运层包括以下材料之一:(4,7-二苯基-1,10-邻二氮杂菲)、2,9-双(萘-2-基)-4,7-二苯基-1,10-菲罗啉、4,7-二苯基-1,10-菲啰啉、2,9-二甲基-4,7-联苯-1,10-邻二氮杂菲以及8-羟基喹啉铝。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缓冲层包括以下材料之一:LiF以及8-羟基喹啉-锂。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输运层的厚度为10~35nm,并且所述缓冲层的厚度为1~5nm。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为玻璃衬底,并且所述第一电极为沉积在所述玻璃衬底上的氧化铟锡薄膜。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铟锡薄膜的厚度为50~135nm。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由铝制成,并且具有80~200nm的厚度。
18.一种用于制备有机发光器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衬底;
在所述衬底之上提供第一电极;
在所述第一电极之上提供有机发光层;以及
在所述有机发光层之上提供第二电极,
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发光层包括第一掺杂剂和第二掺杂剂,
所述第一掺杂剂和第二掺杂剂均为蓝光掺杂剂,以及
所述第一掺杂剂包括以下材料中的一种,并且所述第二掺杂剂包括以下材料中的另一种:2,5,8,11-四叔丁基苝、4,4’-双(9-乙基-3-咔唑乙烯基)-1,1’-联苯、4,4’-双[4-(二对甲苯基氨基)苯乙烯基]联苯、4-(二对甲苯基氨基)-4’-[(二对甲苯基氨基)苯乙烯基]二苯乙烯、3,3’-(1,4-苯基二-2,1-乙烯基)二(9-乙基-9H-咔唑)、二(2-羟基苯基吡啶)合铍以及二苯胺-二(苯乙烯基)芳香族。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发光层还包括主体材料。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材料包括:3-叔丁基-9,10-二(2-萘)蒽、9,10-二-2-萘蒽、4,4’-二(9-咔唑)联苯、3,3’-二(N-咔唑基)-1,1’-联苯、二芳香基蒽衍生物、二苯乙烯芳香族衍生物、芘衍生物、旋环双芴基衍生物、或者2-甲基-9,10-二(2-萘基)-蒽。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有机发光层中,所述第一掺杂剂和所述第二掺杂剂的重量百分比的范围分别为0.1%~7%和0.4%~20%,并且其余部分为所述主体材料。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掺杂剂、第二掺杂剂和主体材料在所述有机发光层中的重量百分比为0.5%:4.5%:95%。
CN201610246731.3A 2016-04-20 2016-04-20 有机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56799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46731.3A CN105679957B (zh) 2016-04-20 2016-04-20 有机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PCT/CN2017/070201 WO2017181738A1 (zh) 2016-04-20 2017-01-05 有机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EP17752269.5A EP3447814B1 (en) 2016-04-20 2017-01-05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15/552,601 US10505133B2 (en) 2016-04-20 2017-01-05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46731.3A CN105679957B (zh) 2016-04-20 2016-04-20 有机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79957A CN105679957A (zh) 2016-06-15
CN105679957B true CN105679957B (zh) 2017-12-05

Family

ID=563092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46731.3A Active CN105679957B (zh) 2016-04-20 2016-04-20 有机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505133B2 (zh)
EP (1) EP3447814B1 (zh)
CN (1) CN105679957B (zh)
WO (1) WO201718173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79957B (zh) 2016-04-20 2017-12-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88008B (zh) 2018-08-23 2021-01-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器件及显示面板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35483A (zh) * 2001-03-14 2004-10-06 ����˹�ٴ�ѧ���»� 用于蓝色磷光基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材料与器件
CN1601780A (zh) * 2004-10-26 2005-03-30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瀑布载流子俘获结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制造方法
CN2935479Y (zh) * 2006-04-14 2007-08-15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同一发光层含有双掺杂染料共发射的有机发光二极管
CN101179116A (zh) * 2007-12-17 2008-05-14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双磷光染料共掺杂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12026A (zh) * 2006-12-26 2008-07-0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蓝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用发光层和蓝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18768B (en) * 2000-05-22 2003-01-21 Showa Denko Kk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and light-emitting material
EP1546715A4 (en) 2002-04-23 2007-01-10 Analytical Biolog Services Inc METHOD FOR THE ASSESSMENT OF MEDICINAL CANDIDATES
JP2004179142A (ja) * 2002-09-30 2004-06-24 Sanyo Electric Co Ltd 発光素子
US6875524B2 (en) * 2003-08-20 2005-04-05 Eastman Kodak Company White light-emitting device with improved doping
KR20050039674A (ko) * 2003-10-24 2005-04-29 펜탁스 가부시키가이샤 백색 유기 전자 발광 소자
TWI220101B (en) * 2003-10-30 2004-08-01 Au Optronics Corp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and fabricating method thereof
US7045952B2 (en) * 2004-03-04 2006-05-16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OLEDs with mixed host emissive layer
JP4947909B2 (ja) * 2004-03-25 2012-06-06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JP2005285470A (ja) * 2004-03-29 2005-10-13 Sanyo Electric Co Ltd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JP2005317507A (ja) * 2004-03-30 2005-11-10 Sanyo Electric Co Ltd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装置
JP2005293992A (ja) * 2004-03-31 2005-10-20 Sanyo Electric Co Ltd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の製造方法
TWI382079B (zh) * 2004-07-30 2013-01-11 Sanyo Electric Co 有機電場發光元件及有機電場發光顯示裝置
JP4110160B2 (ja) * 2004-09-29 2008-07-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ト素子、及び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US8174182B2 (en) * 2004-11-17 2012-05-08 Global Oled Technology Llc Selecting white point for OLED devices
JP4496948B2 (ja) 2004-12-13 2010-07-07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有機el素子
JP2006245021A (ja) * 2005-02-28 2006-09-14 Sanyo Electric Co Ltd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用正孔輸送材料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JP4999291B2 (ja) * 2005-06-30 2012-08-15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表示装置又は発光装置
JP2007066775A (ja) * 2005-08-31 2007-03-15 Sanyo Electric Co Ltd 有機el素子の製造方法及び有機el素子
US7807992B2 (en) * 2005-12-28 2010-10-05 E.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Organic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dual emitter dopants
WO2008005848A2 (en) 2006-06-30 2008-01-10 Novavision, Inc.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system for eccentric viewing
JP2008270557A (ja) * 2007-04-20 2008-11-06 Idemitsu Kosan Co Ltd 有機el素子
CN100484353C (zh) * 2008-01-29 2009-04-29 清华大学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JP2011526424A (ja) * 2008-06-26 2011-10-06 イー・アイ・デュポン・ドウ・ヌムール・アンド・カンパニー 有機発光ダイオード照明器具
WO2010150694A1 (ja) * 2009-06-25 2010-12-29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白色発光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JP5489610B2 (ja) * 2009-09-17 2014-05-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有機el素子
US20110266525A1 (en) * 2009-10-29 2011-11-03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luminaires
JP2011151116A (ja) * 2010-01-20 2011-08-04 Canon Inc 有機発光素子
KR101202351B1 (ko) * 2010-07-16 2012-11-1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덴드리머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 발광 소자
KR101402526B1 (ko) * 2011-12-26 2014-06-0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수명이 향상된 유기발광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13214496A (ja) * 2012-03-08 2013-10-17 Seiko Epson Corp 有機el装置の製造方法、有機el装置、電子機器
WO2014157433A1 (en) * 2013-03-26 2014-10-02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emitting element, light-emitting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and lighting device
CN104078578A (zh) * 2013-03-29 2014-10-01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KR102126547B1 (ko) * 2013-12-31 2020-06-2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
US9929365B2 (en) * 2014-05-28 2018-03-27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Excited state management
EP3009494B1 (en) * 2014-10-17 2017-07-12 LG Display Co., Ltd. Delayed fluorescence compound, an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5679957B (zh) * 2016-04-20 2017-12-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35483A (zh) * 2001-03-14 2004-10-06 ����˹�ٴ�ѧ���»� 用于蓝色磷光基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材料与器件
CN1601780A (zh) * 2004-10-26 2005-03-30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瀑布载流子俘获结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制造方法
CN2935479Y (zh) * 2006-04-14 2007-08-15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同一发光层含有双掺杂染料共发射的有机发光二极管
CN101212026A (zh) * 2006-12-26 2008-07-0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蓝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用发光层和蓝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01179116A (zh) * 2007-12-17 2008-05-14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双磷光染料共掺杂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79957A (zh) 2016-06-15
EP3447814B1 (en) 2023-11-22
EP3447814A1 (en) 2019-02-27
US20180190926A1 (en) 2018-07-05
US10505133B2 (en) 2019-12-10
EP3447814A4 (en) 2020-01-22
WO2017181738A1 (zh) 2017-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79522B (zh) 有机发光装置和包含该装置的有机发光显示设备
EP2600431B1 (en) Organic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6571780B2 (ja) Rgb画素領域を有する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装置
CN101752510B (zh) 发光元件、发光装置、电子设备和照明装置
US9088001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US10573836B2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
JP2004288619A (ja) 高効率の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JP6060361B2 (ja) 有機発光素子
TW201532331A (zh) 有機發光元件
CN110492007B (zh) 一种吖啶化合物及其在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CN104241536B (zh) 有机发光装置以及包括该有机发光装置的平板显示装置
CN109585668B (zh) Oled显示器件、显示面板、oled显示器件的制备方法
CN102201541A (zh) 发光元件、发光装置、电子设备及照明装置
CN104795507B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电子设备
CN111200076A (zh) 具有内部光提取结构的有机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WO2022062700A1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1227719A1 (zh)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140326957A1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WO2011148801A1 (ja) 有機el素子
CN105070845B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TW201829738A (zh) 有機電致發光裝置
CN105679957B (zh) 有机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TW201230434A (en) Organic electronic device with composite electrode
WO2017215077A1 (zh) 有机发光器件及显示面板
CN111799386A (zh) 一种发光器件、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100015 Jiuxianqiao Road, Beijing, No. 10, No.

Applicant after: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176 Beijing City, Daxing District Bei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Zelu 9

Applicant befor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