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72008A - 一种激光热诱导还原反应型拔染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激光热诱导还原反应型拔染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672008A CN105672008A CN201610205759.2A CN201610205759A CN105672008A CN 105672008 A CN105672008 A CN 105672008A CN 201610205759 A CN201610205759 A CN 201610205759A CN 105672008 A CN105672008 A CN 10567200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ctive ingredient
- reaction type
- laser
- reduction reaction
- laser hea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P—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 D06P5/00—Other features in 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or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 D06P5/15—Locally discharging the dyes
-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P—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 D06P1/00—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or 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dyes, pigments, or auxiliary substances employed
- D06P1/22—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or 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dyes, pigments, or auxiliary substances employed using vat dyestuffs including indigo
-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P—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 D06P1/00—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or 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dyes, pigments, or auxiliary substances employed
- D06P1/38—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or 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dyes, pigments, or auxiliary substances employed using reactive dyes
-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P—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 D06P1/00—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or 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dyes, pigments, or auxiliary substances employed
- D06P1/44—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or general processes of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dyes, pigments, or auxiliary substances employed using insoluble pigments or auxiliary substances, e.g. binders
- D06P1/445—Use of auxiliary substances before, during or after dyeing or printing
-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P—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 D06P3/00—Special processes of 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or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material treated
- D06P3/003—Special processes of 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or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material treated using vat or sulfur dyes
-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P—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 D06P3/00—Special processes of 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or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material treated
- D06P3/02—Material containing basic nitrogen
- D06P3/028—Material containing basic nitrogen using reactive dyes
-
- D—TEXTILES; PAPER
- D06—TREATMENT OF TEXTILES OR THE LIKE; LAUNDERING; FLEXIBLE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6P—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 D06P3/00—Special processes of dyeing or printing textiles, or dyeing leather, furs, or solid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in any form,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 material treated
- D06P3/58—Material containing hydroxyl groups
- D06P3/60—Natural or regenerated cellulose
- D06P3/66—Natural or regenerated cellulose using reactive dy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olo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激光热诱导还原反应型拔染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由活性组分和催化组分组成,其中所述的活性组分包括草酸钠,草酸铵,葡萄糖,苯亚磺酸钠,甲亚磺酸钠,二氧化硫脲,柠檬酸,柠檬酸钠,柠檬酸铵和去离子水;所述的催化组分包括羟基蒽醌,硫酸锌,耐拔荧光增白剂,甘油,聚乙二醇和去离子水。本发明将传统化学法拔染印花与当代激光刻蚀印花以及图形图像数字控制的各自技术优势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了暨不同于传统的化学法拔染印花,也有别于目前新兴的激光刻蚀印花的,具有拔白效果好、织物纤维损伤小、织物强力下降少、工艺流程短、操作方便、机动灵活、节能环保等特色的拔染新技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织品印染加工技术领域,更特别的涉及一种激光热诱导还原反应型拔染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纺织品的拔染印花技术历史悠久。传统的纺织品拔染印花技术是采用雕白粉等化学药剂配制的印花浆,通过筛网或滚筒印到织物上,再在高温汽蒸的条件下,对纤维上的染料分解剥离而实现拔色。这项技术虽能生产出底色饱满、花形靓丽,别具一格的精美产品,但工艺繁琐臃长,操作控制困难,生产成本高,难以满足小批量、多品种的迅速变化着的市场要求,并由于大量化学品的使用,存在严重的排污问题,为社会所诘难。
纺织品激光刻蚀印花源自于激光在皮革、有机玻璃、金属等材料的刻蚀技术。在激光照射所产生的瞬时高温的作用下,皮革、有机玻璃以及金属等材料表面发生融化、分解以及升华变化,通过控制激光辐照区域,激光辐照强度以及辐照时间等,可在这些材料表面形成层次不同,错落有致的立体花纹与图案,及实现激光对这些材料的立体雕刻及镂空作用。
利用激光在纺织品材料表面的刻蚀作用,即通过激光照射在纺织品表面形成的瞬时高温,分解升华纤维上的染料,同样可以实现拔色,生产出精美花纹图案的目的。并且这种激光刻蚀工艺流程完全没有废水产生,彻底解决了传统拔染印花工艺废水污染严重的问题。因此,有人形象地把这项技术称作纺织品激光无水印花技术。激光刻蚀印花技术的广泛推广,对改变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的纺织品印花工艺有着重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是一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以及行业发展趋势的低能耗清洁环保的加工技术。
近年来,纺织品激光刻蚀印花,由于其产生的色泽变幻自然、图案立体感强、精美迷人的特点以及生产工艺流程短,操作方便,机动灵活,特别是结合了当前迅猛发展的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使其能够进行个性化图案定制,实现诸多传统印花技术难以达到的效果以及无废水产生的巨大优势,在国内外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也推动了一大批激光设备制造厂家如0T-LAS、AvantecDeFranceschi、VavtechnologY、LSTLaser,以及国内的创可激光、金运激光、光博士、大族激光等,通过对激光发生器,激光控制系统,服装面料进料以及定位系统,除尘系统,图案软件系统等方面的不断改进,制造出各种高质量地纺织品激光雕印设备。这些设备已经被众多国内外知名服装企业所使用并形成批量化生产,如市场上出现的并深受消费者欢迎的使用激光刻蚀印花技术制造图案的各类牛仔服装以及具有立体图案的化纤地毯壁挂等。
纺织品材料有其自身特性和使用要求。纺织品材料,除了少量特殊用途的产品外,通常纤薄、柔软,一般不适合进行立体深度很高的雕刻、镂空加工。在纺织品材料上进行激光加工,主要还是进行一种很浅的表皮刻蚀作用,即利用这种很浅很表皮的刻蚀作用所造成的纺织品材料表面纤维尤其是纤维上染料色泽的变化,形成花纹图案。这种很浅很表皮的激光刻蚀作用,也往往伴随着织物纤维损伤的发生。如果对纺织品进行深度激光刻蚀,会使织物纤维严重损伤,织物强力大幅下降,甚至有使织物烧焦的现象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激光热诱导还原反应型拔染剂。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激光热诱导还原反应型拔染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是提供一种激光热诱导还原反应型拔染浆液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之四是提供一种激光热诱导还原反应型拔染剂的应用。
本发明的这些以及其它目的将通过下列详细描述和说明来进一步体现和阐述。
本发明解决了目前激光刻蚀印花与传统化学法拔染印花中存在的问题,即通过使用激光热诱导还原反应型拔染剂,使激光对纤维上染料的分解作用得到强化,激光对纤维的分解作用得到弱化,从而在织物上获得拔染印花图案的同时,有效降低织物强力损失,提升产品质量,并且利用图形图像数字控制技术控制激光束在织物上直接进行图形图案扫描处理的优势,排除了传统拔染印花中的印花浆以及印花筛网或印花滚筒的制备以及后期的织物气蒸处理等工艺步骤,极大简化了拔染印花工艺流程,避免了各种无效的能量消耗,降低了污染物的排放,使拔染印花这一历史悠久的生产方法能够满足小批量、多品种的现代市场需求并生产出花型层次丰富,风格独特的产品。基于激光热诱导还原反应的拔染印花方法的出现,将推动着激光技术在纺织品领域的更加广泛的应用,无疑也同样符合以低能耗、绿色环保为特征的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趋势的要求。
本发明的激光热诱导还原反应型拔染剂,由活性组分和催化组分组成,其中所述的活性组分包括以总重量为基础的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所述的催化组分包括以总重量为基础的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激光热诱导还原反应型拔染剂,由活性组分和催化组分组成,其中所述的活性组分包括以总重量为基础的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所述的催化组分包括以总重量为基础的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可以选择的是,本发明的激光热诱导还原反应型拔染剂,由活性组分和催化组分组成,其中所述的活性组分包括以总重量为基础的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所述的催化组分包括以总重量为基础的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较好的是,本发明的激光热诱导还原反应型拔染剂,由活性组分和催化组分组成,其中所述的活性组分包括以总重量为基础的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所述的催化组分包括以总重量为基础的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在本发明中,所述的总重量是活性组分和催化组分的重量之和。
在本发明的激光热诱导还原反应型拔染剂中,所述的羟基蒽醌可以从以下化合物中选择:蒽醌、2-羟基蒽醌,1,4-二羟基蒽醌,1,8-二羟基蒽醌,1,4,5,8-四羟基蒽醌,大黄酚、大黄素、茜草素,羟基茜草素和伪羟基茜草素等,可以单独选择一个,也可以选择二种或以上的混合物。
本发明的激光热诱导还原反应型拔染剂的制备方法,是先将各活性组分混合在一起,搅拌均匀;然后将称量好的硫酸锌和耐拔荧光增白剂加水配成溶液,再加入甘油与聚乙二醇,调匀,加入羟基蒽醌,在研磨机中常温研磨48-72小时,至均匀的稠状悬浮液形成;最后将配制好的活性组分加入上述研磨机中,与催化组分一起继续常温研磨2-4小时,至均匀的液态胶体混合物。
在本发明的激光热诱导还原反应型拔染剂的应用方法中,按以下配比配制拔染浆液:
激光热诱导反应型拔染剂20-100g/L
增稠剂PTF4-10g/L
水加至1升。
在本发明的激光热诱导还原反应型拔染剂的应用方法中,纺织品的拔染印花工艺流程包括拔染浆液浸轧或喷雾喷洒单面给液、激光拔色、水洗、脱水和烘干步骤。其中,在研制过程中进行激光拔色所用的激光雕印机配置二氧化碳激光器,其波长为10600nm,输出功率为100~250W,聚焦光斑直径<0.02mm,激光运行速度为10m/s。所述的给液为一浸一轧、二浸二轧或喷雾喷洒单面给液,织物带液率为70-80%。
本发明所研制的激光热诱导还原反应型拔染剂在常温和弱酸性范围内的条件下,既非氧化性也非还原性物质,与织物上的染料、纤维均不会发生任何化学反应。激光热诱导还原反应型拔染剂为液态胶体混合物,由两部分构成:能够在激光照射条件下发生自身热分解反应,生成具有较强还原能力的中间体的活性组分;以及具有导氢作用,能够提高还原性中间体与染料之间的反应速率,加速拔染的催化组分。甘油、聚乙二醇的使用能稳定羟基蒽醌分散体系,并促进化学品渗透扩散进入织物纤维,起稳定、润湿、扩散和渗透作用。
在传统纺织品拔染印花中,用作拔染地色的主要是含偶氮结构的染料,如用于纤维素纤维织物地色染色的主要有不溶性偶氮染料、偶氮直接染料和偶氮活性染料。这些偶氮染料可以被还原剂还原分解褪色。
本发明同样利用了偶氮染料能够被还原剂还原分解褪色的特性,但融入了激光热诱导还原反应的具体要求,即仍然采用还原剂对染色织物进行拔色,但还原剂对染色织物的拔色反应仅在激光热诱导作用下进行。具体表现为:
1、激光热诱导还原反应型拔染剂的拔白作用
首先将所研制的激光热诱导还原反应型拔染剂配制成拔染印花工作浆液并施加到用偶氮染料染色的织物上,使其在织物纤维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液体膜。由于非接触式作用,液体膜的机械磨损和沾污得以避免,使得激光能够对该织物纤维表面上的液体膜直接进行扫描辐照加热。在激光辐照产生的瞬时高温作用下,液体膜中的拔染剂各组分将发生一系列反应,包括但不局限于:
活性组分分解产生还原性很强的中间体如上述反应(1)中的次硫酸(其还原电位可高达-1000mV)以及反应(2)中的自由电子]等。产生的还原性中间体可与织物上染料反应,起到拔白作用。于此同时,反应(3)和反应(4)中的氢离子捕捉剂捕捉氢离子,并在高温下分解形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而挥发去除,使液体膜内氢离子浓度减少,有利于上述中间体的产生以及中间体与织物上染料的还原反应。作为催化剂的蒽醌类物质在此条件下被还原为氢化蒽醌,后者有更显著的还原性,能把地色很快消色,自己仍变为原来状态,然后再被中间体还原成氢化蒽醌,并继续快速消色。硫酸锌或耐拔荧光增白剂的加入会使得拔白区域更白。
由于激光热诱导还原反应型拔染剂能产生非常高的还原电位,能够和相当多的染料品种发生拔白反应,其应用领域广阔。
甘油和聚乙二醇的作用除了能在溶液中通过形成的胶束分散稳定溶解度相对较小的蒽醌类物质,还能促进拔染工作液渗透扩撒进入织物纤维并在纤维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液体膜。
2、织物上拔白图案的形成
如前所述,织物上的拔白效果是激光热诱导还原反应型拔染剂在激光束的作用下发生的一系列反应包括与偶氮染料进行的还原拔白反应的结果。由于激光束辐照光点小,直径可达0.02mm,边界非常分明,能量非常集中,产生的高温作用局限于一个边界分明的区域,而且快速升温作用时间非常短(以秒计),使得在织物面料上的热传导扩散十分有限,热影响区域小。在激光束离开后被辐照区域温度受环境影响会迅速下降,并导致上述一系列反应迅速淬灭。因此,这种对染料的拔白反应仅发生在织物的激光辐照的局部区域,或者说图案区域。另一方面,通过增加液膜粘度限制液体流动性,也进一步限制了这种反应向周围临近区域的扩撒。其结果是通过对控制激光辐照区域,进而控制还原拔色反应区域,就能够在织物上获得边界清晰,轮廓分明的精美拔白图案,并且不再需要通过传统化学法拔染印花工艺中将拔色印花浆印制到织物上并进行汽蒸的方式来获得图案。
激光束通过聚焦、导向等方式实现对指定区域的辐照,便于自动化控制。目前图形图像数字控制技术已成功应用在激光束的扫描控制中。在图形图像数字技术的控制下,激光束根据预存在计算机中的图形图像要求,通过对扫描频率、扫描脉宽和扫描速度等因素的变化控制,可对织物进行逐点的不同辐照强度的扫描。这种逐点的扫描辐照强度的控制在本发明中表现为对织物上各个扫描点温度的控制。各扫描点控制温度的不同导致织物上各扫描点的拔色反应程度不同,拔白效果也不同。因此,采用本发明进行纺织品拔染印花,能够实现诸多传统印花技术难以达到的效果,产生色泽变幻自然、图案立体感强、花型层次丰富,风格独特的产品。
3、激光对织物纤维刻蚀分解作用的有效缓解
本发明所研制的激光热诱导反应型拔染剂在60℃-240℃温度范围内就能发生上述各种反应。该温度范围远低于许多纤维的分解温度,也很容易通过短暂的激光辐照所实现,从而不再需要高强度长时间的激光辐照,降低了激光对织物纤维的刻蚀热降解作用。另一方面。织物上水分的存在也缓冲了激光对织物纤维的高温刻蚀作用。因此,织物的断裂强力等服用性能得到有效保护。
4、色拔纺织品的生产
利用本发明也可以进行色拔纺织品的生产。其技术原理为:将要拔染的织物的地色采用拼混有偶氮结构的染料以及非还原性的非偶氮结构的染料进行染色获得,然后将本发明所研制的激光热诱导还原反应型拔染剂施加到该织物上,并进行激光拔色处理。由于所研制的拔染剂仅对织物上的偶氮染料发生还原拔染作用,因此非还原性的非偶氮结构的染料的色泽得以保留在织物上,从而实现色拔的目的。
5、未与织物纤维上染料发生反应的激光热诱导还原反应型拔染剂的去除
激光热诱导反应型拔染剂对各种织物纤维无亲和性,可通过简单的水洗从织物上去除。
6、应用工艺配方与工艺流程
本发明进行纺织品拔染印花加工时需要配制由激光热诱导反应型拔染剂、增稠剂以及水组成的拔染工作浆液,上述各组分的用量根据将要拔色加工的染色织物的地色染料类型、地色深度、拔色程度以及给液方式等因素确定,具体用量可通过实验室打样获得。基本配方如下:
激光热诱导还原反应型拔染剂:20-100g/L
增稠剂:0-10g/L
水:加至1升
增稠剂可选用非离子性类如醚化豆胶、醚化淀粉或增稠剂PTF。具体用量视增稠剂增稠效果以及拔染工作浆液粘度要求而定,水为软水。
考虑到激光热诱导还原反应型拔染剂拔色反应的要求以及纺织印染企业低成本高效率的生产需要,并结合所采用的激光束非接触式作用,可实现纺织品带液加工处理的特点,设计开发出使用该激光拔染剂进行纺织品拔染印花的工艺流程如下:
1)适用于染色服装拔染印花的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服装→喷雾喷洒→激光拔染印花→水洗→脱水→烘干;
2)喷雾喷洒给液方式进行染色织物拔染印花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织物→喷雾喷洒→激光拔染印花→水洗→烘干;
3)一浸一轧给液方式进行染色织物拔染印花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织物→一浸一轧→激光拔染印花→水洗→烘干;
4)二浸二轧给液方式进行染色织物拔染印花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织物→二浸二轧→激光拔染印花→水洗→烘干
其中,服装采用喷雾喷洒单面给液,织物可采用喷雾喷洒单面给液或浸轧给液。喷雾喷洒给液机和轧车均为纺织企业常用设备。考虑到过高的带液率将消耗更多的激光能量,因此,应采用能实现低轧余率的轧车。
所设计开发的上述工艺流程避开了传统化学法拔染印花方法中使用印花机将拔白浆印到织物上的工艺步骤,不再需要制作印花浆以及印花筛网或印花滚筒,也不需要气蒸步骤;也避免了当前激光刻蚀印花对纤维的高温分解作用;并且由于激光束是通过数字成像控制技术根据预存在计算机里的花纹图案对织物进行激光扫描,进而定点定位地引发拔染剂与织物纤维上染料的反应,在织物上直接形成拔白印花效果,因此,对纺织印染企业而言,这是一项方便、快捷、灵活、高效的加工技术。
本发明将传统化学法拔染印花与当代激光刻蚀印花以及图形图像数字控制的各自技术优势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了暨不同于传统的化学法拔染印花,也有别于目前新兴的激光刻蚀印花的一种新颖的纺织品拔染印花加工方法。使用该方法进行纺织品拔染印花,具有工艺流程短、花型更换容易、操作方便、机动灵活、节能环保的特色,能使拔染印花满足小批量、多品种市场需求并创造出花型层次丰富,风格独特的产品。
7、激光热诱导还原反应型拔染剂的安全性及其在运输、储存、使用等过程的注意事项
激光热诱导反应型拔染剂各主要成分无毒无害无腐蚀性,安全可靠,易生物降解,具有用量少,使用方便,环保友好的特点。
所研制的激光热诱导反应型拔染剂在运输、储存、使用等过程中应避免与氧化性物质接触,防止失效。
8、加工对象
本发明的加工对象包括棉、麻等天然纤维素纤维染色织物以及涤棉混纺染色织物及其服装,涉及的染料包括含有偶氮结构的直接染料、活性染料,不溶性偶氮染料以及能够被还原拔染的其他染料如靛蓝染料。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本发明中,如非特指,所有的量、份均为重量单位,所有的原材料及使用设备均可以从市场购得。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按以下配比配制激光热诱导还原反应型拔染剂
活性成分:
催化组分:
其中所用的羟基蒽醌可以是2-羟基蒽醌、1,4-二羟基蒽醌和羟基茜草素。
按以下方法制备:
先将各活性组分混合在一起,搅拌均匀;然后将称量好的硫酸锌和耐拔荧光增白剂加水配成溶液,然后再加入甘油与聚乙二醇,调匀,加入羟基蒽醌,在研磨机中常温研磨48-72小时,至均匀的稠状悬浮液形成;最后将配制好的活性组分加入上述研磨机中,与催化组分一起继续常温研磨2-4小时,至均匀的液态胶体混合物。
实施例2
按以下配比配制激光热诱导还原反应型拔染剂
活性成分:
催化组分:
其中所述的羟基蒽醌可以是1,8-二羟基蒽醌,1,4,5,8-四羟基蒽醌,大黄酚或大黄素,如果现在二种混合使用,则二者的比例为1:1。
先将各活性组分混合在一起,搅拌均匀;然后将称量好的硫酸锌和耐拔荧光增白剂加水配成溶液,然后再加入甘油与聚乙二醇,调匀,加入羟基蒽醌,在研磨机中常温研磨60小时,至均匀的稠状悬浮液形成;最后将配制好的活性组分加入上述研磨机中,与催化组分一起继续常温研磨3小时,至均匀的液态胶体混合物。
实施例3
按以下配比配制激光热诱导还原反应型拔染剂
活性成分:
催化组分:
其中所述的羟基蒽醌是蒽醌、2-羟基蒽醌,1,4-二羟基蒽醌,茜草素,羟基茜草素和伪羟基茜草素。
先将各活性组分混合在一起,搅拌均匀;然后将称量好的硫酸锌和耐拔荧光增白剂加水配成溶液,然后再加入甘油与聚乙二醇,调匀,加入羟基蒽醌,在研磨机中常温研磨72小时,至均匀的稠状悬浮液形成;最后将配制好的活性组分加入上述研磨机中,与催化组分一起继续常温研磨4小时,至均匀的液态胶体混合物。
实施例4
按以下配比配制激光热诱导还原反应型拔染剂
活性成分:
催化组分:
其中所述的羟基蒽醌可以是蒽醌、2-羟基蒽醌,1,4-二羟基蒽醌,茜草素,羟基茜草素和伪羟基茜草素之一。
先将各活性组分混合在一起,搅拌均匀;然后将称量好的硫酸锌和耐拔荧光增白剂加水配成溶液,然后再加入甘油与聚乙二醇,调匀,加入羟基蒽醌,在研磨机中常温研磨72小时,至均匀的稠状悬浮液形成;最后将配制好的活性组分加入上述研磨机中,与催化组分一起继续常温研磨4小时,至均匀的液态胶体混合物。
实施例5:靛蓝染料染色的牛仔服装的激光拔染印花
工艺配方:激光热诱导还原反应型拔染剂:60g/L(实施例4制备)
增稠剂PTF:5g/L
水:加至1升;
工艺流程:牛仔服装→喷雾喷洒单面给液(织物带液率80%)→激光拔染印花→水洗→脱水→烘干。
增稠剂用量越大,越不利于拔染液在织物纤维上的扩散渗透。本案例加工对象是服装,不能浸扎给液,而只能采用喷雾喷洒单面给液,拔染液依靠自身的扩散渗透作用分布在织物纤维表面。因此,增稠剂的用量不能大。通过实验,本案例中增稠剂用量定为5g/L。
激光热诱导还原反应型拔染剂的用量视将要拔色的织物颜色深度以及拔色程度而定,织物底色越深,拔色程度越高,拔染剂的用量越大。本案例中拔染剂用量为60g/L。
在拔染剂用量确定后,图案花纹拔白效果取受制于激光在织物上的区域辐照强度。激光刻蚀印花机根据其预先内存于计算机中的花形图案和留白变化,对织物进行强度变化的高分辨率激光扫描,引发拔染剂在织物上的局部区域发生拔色反应,从而将预存于计算机中的花形图案和留白变化复制在织物上。
通过测定织物上最白拔白区域的白度来评价拔染效果,所测定的最大拔白度为73.77%,远高于60%左右的激光刻蚀印花拔白效果,结果令人满意。
利用本发明同样可生产激光刻蚀印花所创作出的文字、人物、二维码、3D立体图形以及猫须、马骝、磨白等图案,图案细致精美、变幻自然、立体感强、个性化十足、符合当前时尚潮流多种效果,且拔白效果好,无泛黄现象,织物强力损失仅为激光刻蚀拔色印花的60%或更低。
实施例5:活性染料染色的纯棉平布的激光热诱导还原反应拔染印花
织物为21×21纯棉平布,分别采用含有偶氮结构的活性黄X-6G,活性红H-10B,活性深蓝M-2GE,活性黑BEC,活性藏青BGD等染料进行染色,染色织物经皂洗水洗烘干后,再按如下工艺分别进行拔染印花。
工艺配方:激光热诱导还原反应型拔染剂:55g/L(实施例4
制备)
增稠剂PTF:5-7g/L
水:加至1升。
工艺流程:
1)、染色织物→喷雾喷洒单面给液(织物带液率80%)→激光拔染印花→水洗→烘干;
2)、染色织物→一浸一轧(织物带液率80%)→激光拔染印花→水洗→烘干
3)、染色织物→二浸二轧(织物带液率80%)→激光拔染印花→水洗→烘干
实施结果见表1
表1活性染料激光热诱导还原反应拔染印花拔白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一浸一轧和二浸二轧的拔染液增稠剂用量均为7g/L,喷雾喷洒给液拔染液增稠剂降为5g/L,便于液体在织物纤维中的渗透扩散。
表1中各项拔白度为所拔图案中最白区域的白度。在本实施例中,激光束根据预先内存于计算机中的花形图案和留白变化,对织物进行强度不同的高分辨率激光扫描,引发拔染剂在织物上的局部区域进行不同程度的拔色反应,从而将预存于计算机中的花形图案和留白变化复制在织物上。因此,最大拔白度具有代表性,反映着本发明在此条件下的最大拔白效果。
表1结果表明,采用本发明对上述5只活性染料分别为地色的棉织物进行拔染印花,均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拔白程度。
从最大拔白度值来看,给液方式对拔白程度影响不大,均能达到满意的拔白效果。二浸二轧工艺流程长,且存在织物易起折现象。因此,本发明推荐使用喷雾喷洒单面给液和一浸一轧给液方式。
本例中拔染图形图案的改变仅通过计算机指令的改变就可实现,无需传统化学法拔染印花中的更换印花晒网或印花滚筒等繁重工作,实现了小批量,多品种,灵活快速的加工要求。
实施例6,直接染料染色的棉/麻混纺斜纹面料激光热诱导还原反应拔染印花
织物为30/C70麻棉混纺斜纹面料。采用能够被还原拔白的含有偶氮结构的直接耐晒红4BS,直接耐晒黑G和锡利耐晒翠蓝S-FBL对织物分别进行染色,染色织物经皂洗水洗烘干后留待拔白。采用锡利耐晒翠蓝S-FBL与不能够被还原拔色的锡利黄RR,均按1%WOF的用量混合对织物染色,所染织物经皂洗水洗烘干后进行色拔。所进行的激光拔染印花工艺如下:
工艺配方:激光热诱导还原反应型拔染剂:65g/L(实施例4制备)
增稠剂PTF:5-7g/L
水:加至1升。
工艺流程:
1)染色织物→喷雾喷洒单面给液(织物带液率80%)→激光拔染印花→水洗→烘干;
2)染色织物→一浸一轧(织物带液率80%)→激光拔染印花→水洗→烘干
实施结果见表2
表2直接染料激光热诱导还原反应拔染印花拔白效果
在本例中一浸一轧的拔染液增稠剂用量均为7g/L,喷雾喷洒给液拔染液增稠剂降为5g/L。
和表1中的活性染料拔白度比较,本案例中直接染料的拔白度均要低。究其原因,可能是直接染料由于其较强的亲和力,在水洗过程中对拔白区域二次上染所造成。为此,本例增加了激光热诱导反应型拔染剂的用量,以期获得最佳拔染效果。
本例的色拔产品是成功的,除了在织物图案区域获得预期的黄色外,还获得了从黄色变化到绿色的过渡色泽,这是传统化学法印花难以实现的,也是本发明的一个特色,对开发风格独特的拔染印花产品十分有益。
综上所述,使用本发明所提出的拔染印花方法,完全能够生产出底色饱满、花形靓丽、层次丰富、色泽变幻自然、图案立体感强、精美迷人、别具一格的拔染印花产品,能够进行个性化图案定制,能够开发出多种纺织品防拔染印花产品。本发明更兼有工艺流程短、操作方便、灵活机动、花形图案更改容易,使用化学品少、节能环保的技术优势,代表了纺织品防拔染印花技术的发展方向。
Claims (10)
1.一种激光热诱导还原反应型拔染剂,其特征在于由活性组分和催化组分组成,其中所述的活性组分包括以总重量为基础的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所述的催化组分包括以总重量为基础的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热诱导还原反应型拔染剂,其特征在于由活性组分和催化组分组成,其中所述的活性组分包括以总重量为基础的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所述的催化组分包括以总重量为基础的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热诱导还原反应型拔染剂,其特征在于由活性组分和催化组分组成,其中所述的活性组分包括以总重量为基础的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所述的催化组分包括以总重量为基础的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热诱导还原反应型拔染剂,其特征在于由活性组分和催化组分组成,其中所述的活性组分包括以总重量为基础的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所述的催化组分包括以总重量为基础的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5.根据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激光热诱导还原反应型拔染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羟基蒽醌可以从以下化合物中选择:蒽醌、2-羟基蒽醌,1,4-二羟基蒽醌,1,8-二羟基蒽醌,1,4,5,8-四羟基蒽醌,大黄酚、大黄素、茜草素,羟基茜草素和伪羟基茜草素等。
6.根据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激光热诱导还原反应型拔染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配制活性组分,即将活性组分各成分混合,加水搅拌均匀;然后进行催化组分配制,包括将按百分比称量好的硫酸锌和耐拔荧光增白剂加水配成溶液,再加入甘油与聚乙二醇,调匀,加入羟基蒽醌,在研磨机中常温研磨48-72小时,至均匀的稠状悬浮液形成;最后将配制好的活性组分加入上述研磨机中,与催化组分一起继续常温研磨2-4小时,至均匀的液态胶体混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激光热诱导还原反应型拔染剂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配比配制拔染浆液:
激光热诱导反应型拔染剂20-100g/L
增稠剂PTF4-10g/L
水加至1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激光热诱导还原反应型拔染剂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纺织品的拔染浆液浸轧或喷雾喷洒单面给液、激光拔色、水洗、脱水和烘干步骤,所述的给液为一浸一轧、二浸二轧或喷雾喷洒单面给液,织物带液率为70-80%。
9.一种激光热诱导还原反应型拔染剂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由活性组分和催化组分组成,其中所述的活性组分包括以总重量为基础的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所述的催化组分包括以总重量为基础的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其中,所述的羟基蒽醌可以从以下化合物中选择:蒽醌、2-羟基蒽醌,1,4-二羟基蒽醌,1,8-二羟基蒽醌,1,4,5,8-四羟基蒽醌,大黄酚、大黄素、茜草素,羟基茜草素和伪羟基茜草素;
按以下方法制备:
先将各活性组分混合在一起,搅拌均匀;然后将称量好的硫酸锌和耐拔荧光增白剂加水配成溶液,再加入甘油与聚乙二醇,调匀,加入羟基蒽醌,在研磨机中常温研磨48-72小时,至均匀的稠状悬浮液形成;最后将配制好的活性组分加入上述研磨机中,与催化组分一起继续常温研磨2-4小时,至均匀的液态胶体混合物;
按以下配比配制拔染浆液:
激光热诱导反应型拔染剂20-100g/L
增稠剂PTF4-10g/L
水加至1升;
纺织品的拔染印花工艺流程包括拔染浆液浸轧或喷雾喷洒单面给液、激光拔色、水洗、脱水和烘干步骤,其中所述的给液为一浸一轧、二浸二轧或喷雾喷洒单面给液,织物带液率为70-80%。
10.一种激光热诱导还原反应型拔染剂的应用方法,其特征在于由活性组分和催化组分组成,其中所述的活性组分包括以总重量为基础的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所述的催化组分包括以总重量为基础的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其中所述的羟基蒽醌可以是蒽醌、2-羟基蒽醌,1,4-二羟基蒽醌,茜草素,羟基茜草素和伪羟基茜草素之一;
先将各活性组分混合在一起,搅拌均匀;然后将称量好的硫酸锌和耐拔荧光增白剂加水配成溶液,然后再加入甘油与聚乙二醇,调匀,加入羟基蒽醌,在研磨机中常温研磨72小时,至均匀的稠状悬浮液形成;最后将配制好的活性组分加入上述研磨机中,与催化组分一起继续常温研磨4小时,至均匀的液态胶体混合物;
按以下配比配制拔染浆液:
激光热诱导反应型拔染剂20-100g/L
增稠剂PTF4-10g/L
水加至1升;
纺织品的拔染印花工艺流程包括拔染浆液浸轧或喷雾喷洒单面给液、激光拔色、水洗、脱水和烘干步骤,其中所述的给液为一浸一轧、二浸二轧或喷雾喷洒单面给液,织物带液率为70-8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205759.2A CN105672008B (zh) | 2016-04-01 | 2016-04-01 | 一种激光热诱导还原反应型拔染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205759.2A CN105672008B (zh) | 2016-04-01 | 2016-04-01 | 一种激光热诱导还原反应型拔染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672008A true CN105672008A (zh) | 2016-06-15 |
CN105672008B CN105672008B (zh) | 2017-08-08 |
Family
ID=563083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205759.2A Active CN105672008B (zh) | 2016-04-01 | 2016-04-01 | 一种激光热诱导还原反应型拔染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672008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926332A (zh) * | 2016-07-13 | 2016-09-07 |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激光处理涤纶军用帐篷提高涂料直喷迷彩色深度的方法 |
CN109844217A (zh) * | 2016-10-17 | 2019-06-04 | 牛仔裤科学有限公司 | 用于局部标记衣物的方法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05719A (zh) * | 2015-05-12 | 2015-07-29 | 湖州厉华妤婕联合纺织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纺织印染的新型拔染剂组合物 |
CN104805720A (zh) * | 2015-05-12 | 2015-07-29 | 湖州厉华妤婕联合纺织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纺织印染的新型拔染剂 |
-
2016
- 2016-04-01 CN CN201610205759.2A patent/CN10567200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05719A (zh) * | 2015-05-12 | 2015-07-29 | 湖州厉华妤婕联合纺织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纺织印染的新型拔染剂组合物 |
CN104805720A (zh) * | 2015-05-12 | 2015-07-29 | 湖州厉华妤婕联合纺织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纺织印染的新型拔染剂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汪澜: "常用拔染剂的基本性能研究", 《丝绸技术》 *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926332A (zh) * | 2016-07-13 | 2016-09-07 |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激光处理涤纶军用帐篷提高涂料直喷迷彩色深度的方法 |
CN105926332B (zh) * | 2016-07-13 | 2018-07-17 |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激光处理涤纶军用帐篷提高涂料直喷迷彩色深度的方法 |
CN109844217A (zh) * | 2016-10-17 | 2019-06-04 | 牛仔裤科学有限公司 | 用于局部标记衣物的方法 |
CN109844217B (zh) * | 2016-10-17 | 2020-08-28 | 牛仔裤科学有限公司 | 用于局部标记衣物的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672008B (zh) | 2017-08-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Ragab et al. | Resist and discharge printing techniques on different textile based materials | |
Jena et al. | Ecofriendly processing of textiles | |
CN110453510A (zh) | 一种复合还原剂以及还原染色方法 | |
CN105803828A (zh) | 一种分散/活性同浆印花染料及其印花工艺 | |
EP2978890A1 (en) | Novel method for coloration and treatment of substrates | |
Babel et al. | Screen printing on silk fabric using natural dye and natural thickening agent | |
DE4407801A1 (de) | Behandlung von Textilien | |
El-AAty et al. | Investigation of the discharge printing of cotton and silk fabrics dyed with reactive and natural dyes | |
Maulik et al. | Painting on handloom cotton fabric with colourants extracted from natural sources | |
CN105672008A (zh) | 一种激光热诱导还原反应型拔染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10453509A (zh) | 一种隐色体轧染的染色方法 | |
KR101811867B1 (ko) | 천연염료 및 이를 이용한 염색방법 | |
Sanchez | Dyeing of denim yarns with non-indigo dyes | |
CN106012376A (zh) | 一种还原染料微胶囊体湿短蒸轧染染色工艺 | |
Othman et al. | Different Printing Techniques for Printing Denim Fabrics | |
US1871087A (en) | Production of effects on textiles | |
CN103321061B (zh) | 一种创意设计印花染液、染液的制备方法以及应用 | |
CN106498784A (zh) | 一种棉织物枯叶染色再敲拓的方法 | |
CN106480754A (zh) | 一种还原洗褪染色工艺 | |
DE418487C (de) | Verfahren zur Erzeugung von Faerbungen und Drucken mit Kuepenfarbstoffen | |
Bell et al. | Developments in Wool Printing | |
KR100431156B1 (ko) | 분산염료에 의한 실크직물의 염색방법 | |
Othman et al. | Various Printing Techniques of Cotton/Polyester Blended Fabrics to Enhancing its Performance Properties | |
KR101152909B1 (ko) | 염색기계를 이용한 황토 천연 염색 방법 | |
WO2019199248A1 (en) | Decolorizing method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