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62719A - 一种高分子间断施加装置及其施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分子间断施加装置及其施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662719A CN105662719A CN201511025276.6A CN201511025276A CN105662719A CN 105662719 A CN105662719 A CN 105662719A CN 201511025276 A CN201511025276 A CN 201511025276A CN 105662719 A CN105662719 A CN 10566271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cromolecule
- valve
- interrupted
- export
- po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15577—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次性吸收性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分子间断施加装置,包括机架及设于机架上的换向阀、可转动地设于机架上的增程阀门、伺服驱动装置、用于输送高分子混合气流的进气管、用于喷出高分子混合气流的施加管、回收管,所述换向阀包括阀体及设于阀体上的进口端、第一出口端、第二出口端,所述进气管与进口端相连通,所述施加管与第一出口端相连通,所述回收管与第二出口端相连通,所述伺服驱动装置与增程阀门相连以驱动增程阀门转动,所述增程阀门设于换向阀上通过伺服驱动装置的作用以控制第一出口端的出口大小。还涉及一种高分子间断施加方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次性吸收性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相位式的高分子间断施加装置及其施加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次性卫生用品中,吸收体占总成本的70%,其中高分子占50%,所以如何去节约且有效的利用高分子对于生产企业是一直去探所与研究的问题。一次性卫生用品的吸收体,因对象的年龄和性别不同,所需求吸收部位也会有所不同。如附图1所示,A为吸收体前端、B为吸收体中段、C为吸收体后端,男性卫生用品使用到吸收体的A部和B部其吸收量占为80%以上;而女性卫生用品使用到是B部C部其吸收量占80%以上。很容易发现,一次性卫生用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重点使用部位高分子利用率较高,而非重点使用部位高分子利用率非常低,甚至得不到使用,而在常规的吸收体制作工艺中,高分子又是均匀分布的施加在吸收体中。结合一次性卫生用品在实际中的使用情况,为了实现节约高分子的目的,我们必须在吸收体有效使用部位着重施加高分子,非有效部位减少高分子施加量,提高高分子的使用率。为实现高分子在吸收体中间断存在,其中一种解决方案,如附图2所示,A1为吸收体前端、B1为吸收体中段、C1为吸收体后端、D1为高分子施加管,在吸收体制作过程中,采用横向并排排列吸收体,使吸收体中需要重点施加高分子的部位连续起来,便可以实现连续施加高分子。与此同时,吸收体中高分子却断续存在,然而这种施加方式对棉芯形状有一定要求,即要求高分子的施加部位需在吸收体横向方向上连续,如附图3所示,A2为吸收体前端、B2为吸收体中段、C2为吸收体后端、S为相邻吸收体之间的间隙、D2为高分子施加管,如果此方向上非连续,将会给高分子的添加带来新问题,我们可以发现附图3中S区高分子得不到利用,除此之外,横向制作的吸收体还对吸收体长度有所限制,过长的吸收体尺寸会导致后续制作流程中机构尺寸的加大,如果采用将横向排布的吸收体在制作后调整方向,以竖直状态参与后续制作,势必需要一台机构复杂的吸收体转向装置,这将会带来新的成本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高分子间断施加与定量施加的高分子间断施加装置及其施加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分子间断施加装置,包括机架及设于机架上的换向阀、可转动地设于机架上的增程阀门、伺服驱动装置、用于输送高分子混合气流的进气管、用于喷出高分子混合气流的施加管、回收管,所述换向阀包括阀体及设于阀体上的进口端、第一出口端、第二出口端,所述进气管与进口端相连通,所述施加管与第一出口端相连通,所述回收管与第二出口端相连通,所述伺服驱动装置与增程阀门相连以驱动增程阀门转动,所述增程阀门设于换向阀上通过伺服驱动装置的作用以控制第一出口端的出口大小。
优选的,所述进气管与换向阀的夹角小于85°且大于65°。
优选的,所述施加管与换向阀的夹角小于85°且大于65°。
优选的,所述阀体上还设有一用于改变高分子混合气流方向的气流喷嘴。
优选的,所述伺服驱动装置为伺服气缸。
一种基于同一发明构思的高分子间断施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吸收体沿长度方向分划为复数个区间,测试得出各个区间的高分子含量,并以此连续的各个区间的高分子含量值形成一波动曲线;
第二步,高分子混合气流通过进气管进入高分子间断施加装置的换向阀;
第三步,将波动曲线应用于伺服气缸,从而实现增程阀门的摆动,进而调节换向阀的第一出口端的大小,从而使得高分子的添加量对应吸收体各个区间的高分子含量。
优选的,还设有第四步,当增程阀门封闭第一出口端时,气流喷嘴启动,引导高分子混合气流进入回收管进行回收利用。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高分子间断施加装置通过设置进气管、施加管、回收管、换向阀实现高分子混合气流的施加换向,并且通过增程阀门实现施加量的调整控制,通过伺服驱动装置实现增程阀门的控制,从而使得高分子的施加得到较为精准的控制,从而实现高分子的间断与定量施加;进一步的,所述进气管与换向阀的夹角小于85°且大于65°,可以使得高分子混合气流进入换向阀前有倾斜导向面引导,从而形成一个喷射状,从而使得高分子输出时更均匀;进一步的,所述施加管与换向阀的夹角小于85°且大于65°,使得高分子输出时形成喷射状,从而使得高分子输出时更均匀;进一步的,所述阀体上还设有一用于改变高分子混合气流方向的气流喷嘴,通过气流喷嘴的设置,可以用于配合加速高分子的喷出,也可以在第一出口端封闭时,用于引导高分子混合气流进入回收管,实现高分子混合气流的混合再利用。本高分子间断施加方法,通过设定波动曲线,从而实现伺服气缸的控制精准度,从而实现高分子在吸收体的各个区间添加的定量;进一步的,利用气流喷嘴实现高分子混合气流在换向阀转向时的辅助,有利于高分子的回收再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吸收体吸收部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吸收体连续无缝制作的示意图;
图3是现有吸收体连续有缝制作的示意图;
图4是高分子间断施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高分子间断施加装置的侧视图;
图6是换向阀与进气管、回收管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至图6所示,一种高分子间断施加装置,包括机架1及设于机架1上的换向阀2、可转动地设于机架1上的增程阀门3、伺服驱动装置4、用于输送高分子混合气流的进气管5、用于喷出高分子混合气流的施加管6、回收管7,所述伺服驱动装置4为伺服气缸。所述换向阀2包括阀体21及设于阀体21上的进口端22、第一出口端23、第二出口端24,所述进气管5与进口端22相连通,所述施加管6与第一出口端23相连通,所述回收管7与第二出口端24相连通,所述伺服驱动装置4与增程阀门3相连以驱动增程阀门3转动,所述增程阀门3设于换向阀2上通过伺服驱动装置的作用以控制第一出口端23的出口大小。所述进气管与换向阀的夹角为70°。所述施加管与换向阀的夹角为70°。所述阀体1上还设有一用于改变高分子混合气流方向的气流喷嘴8。
附图4中,9为吸收体,其是沿长度方向行走。
上述进气管与换向阀的夹角还可以是85°或65°或小于85°且大于65°之间的任一角度;上述施加管与换向阀的夹角还可以是85°或65°或小于85°且大于65°之间的任一角度;上述伺服驱动装置还可以是油缸或伸缩电机或其它具有伸缩功能的机构。
一种基于同一发明构思的高分子间断施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吸收体沿长度方向分划为复数个区间,测试得出各个区间的高分子含量,并以此连续的各个区间的高分子含量值形成一波动曲线;
第二步,高分子混合气流通过进气管进入高分子间断施加装置的换向阀;
第三步,将波动曲线应用于伺服气缸,从而实现增程阀门的摆动,进而调节换向阀的第一出口端的大小,从而使得高分子的添加量对应吸收体各个区间的高分子含量。
第四步,当增程阀门封闭第一出口端时,气流喷嘴启动,引导高分子混合气流进入回收管进行回收利用。
本高分子间断施加装置通过设置进气管、施加管、回收管、换向阀实现高分子混合气流的施加换向,并且通过增程阀门实现施加量的调整控制,通过伺服驱动装置实现增程阀门的控制,从而使得高分子的施加得到较为精准的控制,从而实现高分子的间断与定量施加;进一步的,所述进气管与换向阀的夹角小于85°且大于65°,可以使得高分子混合气流进入换向阀前有倾斜导向面引导,从而形成一个喷射状,从而使得高分子输出时更均匀;进一步的,所述施加管与换向阀的夹角小于85°且大于65°,使得高分子输出时形成喷射状,从而使得高分子输出时更均匀;进一步的,所述阀体上还设有一用于改变高分子混合气流方向的气流喷嘴,通过气流喷嘴的设置,可以用于配合加速高分子的喷出,也可以在第一出口端封闭时,用于引导高分子混合气流进入回收管,实现高分子混合气流的混合再利用。本高分子间断施加方法,通过设定波动曲线,从而实现伺服气缸的控制精准度,从而实现高分子在吸收体的各个区间添加的定量;进一步的,利用气流喷嘴实现高分子混合气流在换向阀转向时的辅助,有利于高分子的回收再利用。
以上仅是本发明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按权利要求作等同的改变都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高分子间断施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及设于机架上的换向阀、可转动地设于机架上的增程阀门、伺服驱动装置、用于输送高分子混合气流的进气管、用于喷出高分子混合气流的施加管、回收管,所述换向阀包括阀体及设于阀体上的进口端、第一出口端、第二出口端,所述进气管与进口端相连通,所述施加管与第一出口端相连通,所述回收管与第二出口端相连通,所述伺服驱动装置与增程阀门相连以驱动增程阀门转动,所述增程阀门设于换向阀上通过伺服驱动装置的作用以控制第一出口端的出口大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分子间断施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与换向阀的夹角小于85°且大于6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分子间断施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加管与换向阀的夹角小于85°且大于65°。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高分子间断施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上还设有一用于改变高分子混合气流方向的气流喷嘴。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高分子间断施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驱动装置为伺服气缸。
6.一种高分子间断施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吸收体沿长度方向分划为复数个区间,测试得出各个区间的高分子含量,并以此连续的各个区间的高分子含量值形成一波动曲线;
第二步,高分子混合气流通过进气管进入高分子间断施加装置的换向阀;
第三步,将波动曲线应用于伺服气缸,从而实现增程阀门的摆动,进而调节换向阀的第一出口端的大小,从而使得高分子的添加量对应吸收体各个区间的高分子含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高分子间断施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设有第四步,当增程阀门封闭第一出口端时,气流喷嘴启动,引导高分子混合气流进入回收管进行回收利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1025276.6A CN105662719A (zh) | 2015-12-30 | 2015-12-30 | 一种高分子间断施加装置及其施加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1025276.6A CN105662719A (zh) | 2015-12-30 | 2015-12-30 | 一种高分子间断施加装置及其施加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662719A true CN105662719A (zh) | 2016-06-15 |
Family
ID=562981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1025276.6A Pending CN105662719A (zh) | 2015-12-30 | 2015-12-30 | 一种高分子间断施加装置及其施加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662719A (zh)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87108232A (zh) * | 1986-12-08 | 1988-09-21 | 诺德森公司 | 将吸湿性材料沉积在衬垫内的方法和设备 |
US5102585A (en) * | 1990-01-09 | 1992-04-07 | Kimberly-Clark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intermittently depositing particulate material in a substrate |
US5248524A (en) * | 1992-01-27 | 1993-09-28 | Paragon Trade Brands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zoned application of particles in fibrous material with dual dispensing nozzles |
US5279854A (en) * | 1992-01-27 | 1994-01-18 | Paragon Trade Brand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zoned application of particles in fibrous material |
CN1467039A (zh) * | 2002-05-31 | 2004-01-14 | 株式会社瑞光 | 间歇式散布装置 |
CN101309659A (zh) * | 2005-12-15 | 2008-11-19 | Sca卫生产品股份公司 | 用于将颗粒施加到吸收性结构中的方法和装置 |
CN102176976A (zh) * | 2008-09-16 | 2011-09-07 | 巴斯夫欧洲公司 | 可调节的固体颗粒施用系统 |
CN102348441A (zh) * | 2009-03-09 | 2012-02-08 | Gdm股份公司 | 用于制造吸收尿布/失禁垫的制造单元 |
-
2015
- 2015-12-30 CN CN201511025276.6A patent/CN105662719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87108232A (zh) * | 1986-12-08 | 1988-09-21 | 诺德森公司 | 将吸湿性材料沉积在衬垫内的方法和设备 |
US5102585A (en) * | 1990-01-09 | 1992-04-07 | Kimberly-Clark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intermittently depositing particulate material in a substrate |
US5248524A (en) * | 1992-01-27 | 1993-09-28 | Paragon Trade Brands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zoned application of particles in fibrous material with dual dispensing nozzles |
US5279854A (en) * | 1992-01-27 | 1994-01-18 | Paragon Trade Brand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zoned application of particles in fibrous material |
CN1467039A (zh) * | 2002-05-31 | 2004-01-14 | 株式会社瑞光 | 间歇式散布装置 |
CN101309659A (zh) * | 2005-12-15 | 2008-11-19 | Sca卫生产品股份公司 | 用于将颗粒施加到吸收性结构中的方法和装置 |
CN102176976A (zh) * | 2008-09-16 | 2011-09-07 | 巴斯夫欧洲公司 | 可调节的固体颗粒施用系统 |
CN102348441A (zh) * | 2009-03-09 | 2012-02-08 | Gdm股份公司 | 用于制造吸收尿布/失禁垫的制造单元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966009U (zh) | 一种双组份点胶装置 | |
CN206045103U (zh) | 双向连续注射泵 | |
CN203329917U (zh) | 金属带材表面液体流量控制自动滚涂装置 | |
CN106393518B (zh) | 薄膜冷却辊筒 | |
CN103651319B (zh) | 一种变地隙隧道喷雾角度自适应式喷雾机 | |
CN203664151U (zh) | 一种电缆滑石粉涂覆装置 | |
CN206234069U (zh) | 一种双向活塞泵 | |
CN207839281U (zh) | 一种稀释剂定量给料装置 | |
CN105662719A (zh) | 一种高分子间断施加装置及其施加方法 | |
CN203597280U (zh) | 一种变地隙隧道喷雾角度自适应式喷雾机 | |
CN206215450U (zh) | 一种大口径聚氨酯喷涂发泡装置 | |
WO2017128026A1 (zh) | 一种可调式喷嘴装置 | |
CN203991379U (zh) | 一种中药清洗装置 | |
CN203484423U (zh) | 一种盘拉机 | |
CN203599010U (zh) | 汽车化妆镜盖自动涂胶水工装 | |
CN206783298U (zh) | 一种化妆品灌装机 | |
CN206404993U (zh) | 一种用于加工胶粘制品的涂胶机 | |
CN205183080U (zh) | 高粘胶体自动点胶机 | |
CN209791887U (zh) | 一种用于织物上胶的智能点胶机 | |
CN105029703B (zh) | 一种滤棒成型机 | |
CN207987499U (zh) | 用于染色的节能型染色系统 | |
CN206896531U (zh) | 一种配液装置的灭菌系统 | |
CN108453920A (zh) | 一种开放式炼胶机 | |
CN209240290U (zh) | 一种胶类中药辅料添加仪器 | |
CN209128729U (zh) | 一种冷水辊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615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