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55171B - 发光按键结构 - Google Patents
发光按键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655171B CN105655171B CN201610082129.0A CN201610082129A CN105655171B CN 105655171 B CN105655171 B CN 105655171B CN 201610082129 A CN201610082129 A CN 201610082129A CN 105655171 B CN105655171 B CN 10565517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guiding pillar
- base
- cap body
- luminous butt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023—Light-emitting indicato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3/14—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19/00—Legends
- H01H2219/054—Optical elements
- H01H2219/062—Light conductor
Landscapes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揭露一种发光按键结构,包含底座、键帽、回复力机构及光源装置。该键帽包含帽体及导光柱,该回复力机构连接于该底座及该导光柱之间,使得该键帽能经由该回复力机构以相对于该底座垂直移动。该光源装置设置于该导光柱与该底座之间并朝向该导光柱发射光线。该光线经由该导光柱的一端进入后,自该导光柱的另一端及围绕此端的侧表面射向该帽体。藉此,该帽体整体可接受到相对均匀的背光。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按键结构,尤指一种具有背光照明之发光按键结构。
背景技术
有一种发光键盘利用在键帽下方设置光源装置(可能为点光源或面光源)以提供键帽背光。此背光可经由键帽周围或其可透光的部分而能为外部所观察到,产生照明效果(例如使用者可据以得知按键位置)或指示效果(例如使用者可据以得知按键名)。一般而言,此光源装置(例如LED元件)多设置于底座,因此若于键帽与底座之间设置有其他结构件(例如用于提供键帽相对于底座上下作动的机构),此光源装置射向键帽的光线将受到影响。原则上,键帽只有位于光源装置正上方的部分(即可透光的部分)能被该光线相对均匀的照射,并且此部分通常位于键帽的边缘部分,且通常仅位于键帽一侧边缘的一部分。整体而言,键帽仅有特定部分能接受到相对充足且均匀的光线照射,此结构特性限制了键帽的可透光部分的设计(包含大小及设置位置)。此外,于键帽更换时,新的键帽的可透光部分仍需对齐该光源装置,以获取均匀的光线照射。因此,于前述发光键盘的架构中,该光源装置仅能提供单方向的光线照射,无法提供键帽整体均匀的光线照射,并且进一步地限制了键帽的可透光部分的设计。
发明内容
鉴于先前技术中光源装置仅能提供单方向的光线照射,无法提供键帽整体均匀的光线照射,并且进一步地限制了键帽的可透光部分的设计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光按键结构,利用导光柱将光线导引至键帽的帽体下方并以多个方向照向帽体,使得帽体整体能获得均匀的照明。
根据本发明之发光按键结构包含底座、键帽、回复力机构及光源装置。该键帽包含帽体及导光柱,该帽体设置于该底座之上并具有透光部,该导光柱设置于该底座与该帽体之间并具有第一端部、相对于该第一端部的第二端部及第一侧表面,该第一侧表面相对邻近于该第二端部设置,该导光柱经由该第二端部连接至该帽体。该回复力机构连接于该底座及该导光柱之间,该键帽经由该回复力机构推动而朝远离该底座方向移动。该光源装置设置于该导光柱与该底座之间,该光源装置朝向该第一端部发射光线,使得该光线经由该第一端部进入该导光柱,再经由该第二端部及该第一侧表面射出该导光柱并射向该透光部。藉此,该光线经由该导光柱导引至该帽体下方,避开该回复力机构对该光线的干扰,使得该帽体各处均有机会接收到该光线。此外,该光线自该导光柱的该第二端部及该第一侧表面射出该导光柱,亦即以多个方向朝向该帽体照射,可助于提升照射的均匀度。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帽体包含顶部及围绕连接至该顶部的围部,该顶部与该围部形成容置空间,该第二端部及该第一侧表面位于该容置空间中。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二端部于垂直于该方向的参考平面上的投影的形心与该顶部于该参考平面上的投影的形心实质上重叠。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二端部于垂直于该方向的参考平面上的投影的形心与该帽体的该顶部于该参考平面上的投影的形心之间的距离小于该帽体的该顶部的该投影的该形心至该帽体的该顶部的该投影的边缘的最小距离的五分之一。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透光部位于该围部。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光源装置具有出光凸面,该第一端部具有凹面,该凹面与该出光凸面匹配且相对设置,该光源装置发射的该光线经由该出光凸面射出并经由该凹面射入该导光柱。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凹面具有粗糙表面或表面微细结构。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二端部及该第一侧表面均具有粗糙表面或表面微细结构。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帽体具有第一衔接结构,该第二端部具有第二衔接结构,该第一衔接结构与该第二衔接结构可分开地衔接。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第二衔接结构包含十字形柱体,该光源装置包含复数个发光单元,该复数个发光单元于该方向的投影与该十字形柱体于该方向的投影重叠。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复数个发光单元于该方向的投影位于该十字形柱体于该方向的投影内。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导光柱包含滑块结构,该滑块结构位于该第一端部,该底座包含底板、上盖及导槽结构,该上盖与该底板衔接并形成容置空间,该导槽结构位于该容置空间内,该上盖具有柱塞套,该导光柱可滑动地插入该柱塞套中,使得该第一端部位于该容置空间内且该滑块结构可滑动地设置于该导槽结构中。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导光柱具有光滑的第二侧表面,光滑的该第二侧表面滑动接触该柱塞套的光滑的内表面。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导光柱及该上盖分别为透光材质一体成形。
作为可选的技术方案,该导光柱以透光材质一体成形。
相较于先前技术,根据本发明的发光按键结构利用该导光柱避开该回复力机构对该光线的影响,使得该帽体各处均有机会接收到该光线,故该帽体各处原则上均可设计为可透光部,且其大小原则上亦不受限制。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发光按键结构能有效解决先前技术中,因光线照射路径受到限制而局限了键帽的可透光部分设计的问题。
关于本发明的优点与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发明详述及所附图式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发光按键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发光按键结构的爆炸图。
图3为图1中发光按键结构沿线X-X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发光按键结构沿线Y-Y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图3中发光按键结构于其键帽被按压后的剖面图。
图6为图2中发光按键结构的帽体于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7为图2中发光按键结构的光源装置沿线Z-Z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图1中发光按键结构的导光柱与光源装置设置关系的俯视图。
图9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一光源装置的示意图。
图10为图2中发光按键结构的上盖于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11为图1中发光按键结构的导光柱与帽体垂直投影的示意图。
图12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的导光柱与帽体垂直投影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4。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发光按键结构1包含底座10、键帽12、回复力机构14、光源装置16及开关18。键帽12设置于底座10之上,回复力机构14设置于底座10及键帽12之间,使得键帽12经由回复力机构14推动而朝远离底座的方向D1(以箭头表示于图3及图4中)移动。其中以图3或图4的视角而言,方向D1即相当于垂直方向。于本实施例中,回复力机构14为弹簧,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故当键帽12被按压而平行于方向D1朝向底座10移动时,回复力机构14亦被按压而储存弹性位能;当键帽12不再被按压时,回复力机构14储存的弹性位能即可被释放而驱动键帽12平行于方向D1远离底座10移动,回至原位。光源装置16设置于底座10并能朝向键帽12发射光线。为简化图面,光源装置16内部结构未显示于剖面图中。开关18也设置于底座10上并被键帽12触发。另外,于具体实施方式上,光源装置16与开关18原则上会与电路板3(以虚线框表示于图3中)连接,不另赘述。
进一步来说,键帽12包含帽体122及导光柱124,帽体122设置于底座10之上,导光柱124设置于底座10与帽体122之间并具有第一端部1242、相对于第一端部1242的第二端部1244及第一侧表面1246,第一侧表面1246相对且邻近于第二端部1244设置,导光柱124经由第二端部1244连接至帽体122。回复力机构14连接于底座10及导光柱124之间,导光柱124的第一端部1242抵接回复力机构14。光源装置16位于导光柱124与底座10之间,光源装置16朝向第一端部1242发射光线,使得发射的光线经由第一端部1242进入导光柱124,再经由第二端部1244及第一侧表面1246射出导光柱124并射向帽体122。
于本实施例中,帽体122包含顶部1222及围绕连接至顶部1222的围部1224,顶部1222与围部1224形成容置空间1226,即帽体122大体上形成盖子结构(或谓开口朝下的碗状结构),第二端部1244及第一侧表面1246位于容置空间1226中。因此,对帽体122而言,导光柱124的第二端部1244及第一侧表面1246整体即相当于光源,故进入容置空间1226的导光柱124可使帽体122整体均可受光,光线照射帽体122的均匀度佳。其中,第一侧表面1246呈环状表面,其虽带有一点锥度,但整体上大致呈圆柱面;但本发明均不以此为限。例如,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一侧表面1246为非完整环绕第二端部1244,其可为环绕第二端部1244单一局部的表面,或是为数个局部表面的组合。此外,于本实施例中,帽体122还包含透光部1228,其设置于顶部1222。透光部1228的位置仅于图1及图2中以虚线表示,为简化其他图面线条,于其他图示省略绘示。光源装置16发射的光线穿透透光部1228而可自发光按键结构1外部观察上,形成视觉上的指示效果。于具体实施方式上,透光部1228可由一般发光键盘的键帽的透光结构实现,不另赘述。又,于具体实施方式上,透光部1228的轮廓可为数字(如图1所示)、符号等,且由于帽体122整体均可受光,透光部1228的设置位置不限受限制,亦可设置于顶部1222中央、围部1224或是两者兼有之,甚至可使整体帽体122均可透光(亦即整个帽体122均为透光部1228),例如以透光材质一体成形。
请并参阅图5。于本实施例中,开关18包含固定接点件182及相对设置的活动接点件184,其中,固定接点件182直接固定于底座10上,固定接点件182由弹簧即回复力机构14抵着底座10的一端向上延伸、弯折的一部分形成,活动接点件184亦固定于底座10上且呈悬臂结构;但本发明均不以此为限。例如,固定接点件182可独立于弹簧即回复力机构14,而固定于底座10上,活动接点件184可由其他的弹性结构实施,甚至开关18得以一般的触动开关实作。此外,于本实施例中,固定接点件182的连接端182a及活动接点件184的连接端184a均穿过底座10以与电路板3(如图3所示)电连接,藉此,开关18的开、合动作即可为电路板3所感知。又,固定接点件182与活动接点件184接触的部分可施以表面处理(例如电镀镍、金等)以增加开关18的耐疲劳度。导光柱124包含触发部1248,触发部1248位于第一端部1242且用于触发开关18。当键帽12未被按压时,键帽12位于初始位置(如图3所示者),触发部1248抵推活动接点件184使得活动接点件184与固定接点件182分开,即此时开关18断路。此外,此时活动接点件184受触发部1248抵推而已发生弹性变形,亦即当键帽12位于初始位置时,活动接点件184被预压。当键帽12被按压而朝向底座10移动超过一段距离时(如图5所示的键帽12已超过该段距离而到达按压位置),触发部1248与活动接点件184分开使得活动接点件184因回弹力而移动以与固定接点件182接触,即此时开关18接通。
另外,于本实施例中,活动接点件184整体呈U形结构(开口朝上),相对于活动接点件184偏转的枢点而言,触发部1248接触活动接点件184的位置(相对于距离L1)较固定接点件182接触活动接点件184的位置(相对于距离L2)为远(即相当于距离L1大于距离L2),故触发部1248与活动接点件184接触的位置即有变动(例如导光柱124略带有偏斜地相对于方向D1上下移动),此变动对活动接点件184与固定接点件182接触的位置影响亦将缩小。换言之,本实施例的开关18与触发部1248的配置有助于提升对发光按键结构1的组装或动作误差的容忍度。
请并参阅图6。于本实施例中,帽体122包含具有第一衔接结构1230,第一衔接结构1230位于顶部1222的下表面且位于容置空间1226内。对应地,导光柱124的第二端部1244具有第二衔接结构12442(如图2所示)。第一衔接结构1230与第二衔接结构12442结构匹配,使得第一衔接结构1230能与第二衔接结构12442稳固地衔接。于本实施例中,第一衔接结构1230与第二衔接结构12442可分开地衔接,故于实际应用上,键帽12的帽体122是可替换的。由于帽体122整体均可受光,故原则上新的帽体可具有不同的透光部,包含透光部设置位置及轮廓。于实际应用上,发光按键结构1容许使用者选用自己喜欢的帽体,只要能与第二衔接结构12442结合即可。此外,于本实施例中,第一衔接结构1230包含十字插槽,第二衔接结构12442包含十字形柱体,故第一衔接结构1230与第二衔接结构12442能轻易地衔接;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例如十字插槽改为内齿形的插槽(即其内表面上形成复数个齿,其数量为四的倍数)或四倍数的多边形插槽,十字形柱体配合修正以能与内齿形的插槽衔接,使得修正的十字形柱体亦可依不同角度需(相对于底座10)求而与之结合。又例如第一衔接结构1230与第二衔接结构12442亦得以其他可相互匹配的几何结构实施,同样能达到可分开地衔接的效果。另外,于具体实施方式上,第一衔接结构1230的结构与第二衔接结构12442的结构亦可对调设置而实施,例如,第一衔接结构1230包含十字形柱体,第二衔接结构12442包含十字插槽。
于本实施例中,导光柱124的第一端部1242与光源装置16结构匹配,使得光源装置16发射的光线能大部分地进入导光柱124中,并经由导光柱124的导引作用而自导光柱124的第二端部1244及第一侧表面1246射出导光柱124。请并参阅图7,其中帽体122及导光柱124的剖面轮廓以虚线绘示于图7中。于本实施例中,光源装置16包含四个电极接脚162、三个发光单元(于本实施例中以发光晶粒164实作)及封胶166,此三个发光晶粒164固定且电连接于其中一个电极接脚162,并三个发光晶粒164通过导线分别与其他三个电极接脚162电连接,封胶166除用以固定前述元件外,亦具有光学功能(于本实施例中具有聚光效果)。光源装置16透过封胶166设置于底座10,光源装置16透过四个电极接脚162以与电路板3(如图3所示)电连接。于本实施例中,封胶166具有出光凸面166a,第一端部1242具有凹面1242a,出光凸面166a与凹面1242a匹配且相对设置,光源装置16发射的该光线经由出光凸面166a射出并经由凹面1242a射入导光柱124;其中光线的行进路径以带箭头的细实线表示于图7中。导光柱124对于进入的光线具有混光效果,故光线若能以更多的方向进入导光柱124,有助于混光。于本实施例中,凹面1242a具有粗糙表面或表面微细结构(因其轮廓尺寸相对小,故未直接表现于图中),有助于使光线行进路径发散,使得光线得以更多的方向进入导光柱124。又,光线若能以更多的方向射出导光柱124,亦有助帽体122受光均匀。于本实施例中,第二端部1244及第一侧表面1246均具有粗糙表面或表面微细结构(未直接表现于图中),有助于使光线行进路径发散,使得光线得以更多的方向射出导光柱124,且亦有助于光线在导光柱124内全反射,增加混光效果。此外,于具体实施例上,在无其他考量之下,导光柱124为以透光材质一体成形,且其表面均形成粗糙表面或表面微细结构,因而,导光柱124内的光线使得导光柱124整体呈现类似发光体的效果。
于本实施例中,导光柱124呈十字形柱体结构,在导光柱124内的光线可能因微粒,例如杂质,亦产生反射,此有助于混光。原则上,于发光晶粒164的发光方向,于本实施例中,即大致是方向D1的发光强度较强,若能使这个方向上的光线于导光柱124内进行较长的距离,可抑制自导光柱124外部于这个方向上接收到的光线强度,且亦有助于导光柱124内部的混光及帽体122受光的均匀度。请并参阅图8。于本实施例中,发光晶粒164于方向D1的投影与第二衔接结构12442的十字形柱体于方向D1的投影重叠;更精确地说,发光晶粒164于方向D1的投影位于十字形柱体于方向D1的投影内。
另外,于本实施例中,光源装置16以插件式LED实作,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请参阅图9,其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光源装置36的示意图。光源装置36包含电路基板362、三个发光单元,于具体实施例中,三个发光单元以表面粘着式LED 364为例,以及透镜366,LED 364固定且电连接至电路基板362上,透镜366设置于LED 364之上,以提供LED 364发射的光线光学调制功效。光源装置36透过电路基板362以与电路板3(如图3所示者)电连接。于本实施例中,透镜366外形与前述光源装置16中的封胶166外形相当,故当光源装置36取代光源装置16而组装至发光按键结构1中时,光源装置36发射的光线的行进路径大致与光源装置16发射的光线的行进路径相当,故关于光源装置36发射的光线的行进路径的说明,请参阅前述关于光源装置16发射的光线的行进路径的说明(包含图7),不另赘述。此外,于本实施例中,透镜366主要并非用于固定LED 364,故于具体实施方式上,光源装置36不以配置透镜366为限,LED 364发射的光线可直接进入导光柱124。又,于本实施例中,光源装置36虽使用分隔设置的LED 364,每一个LED 364各自有载体(包含导线架)及以封胶密封其中的发光晶粒,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例如光源装置36使用具有三个发光晶粒的单一表面粘着LED,并可进一步地使其封胶以封装三个发光晶粒形成具有凸出的外形,使得封胶亦具有透镜的光学效果。
回到图1所示的实施例(并参阅图1至图8)。于本实施例中,导光柱124与底座10亦有滑动衔接的关系。可参阅图2至图4,导光柱124包含滑块结构1250,滑块结构1250位于第一端部1242。底座10包含底板102、上盖104及导槽结构106(如图10所示),上盖104与底板102衔接并形成容置空间108,导槽结构106位于容置空间108内,光源装置16经由设置于底板102的凸座110而设置于底座10并伸入容置空间108。请并参阅图10,于本实施例中,导槽结构106设置于上盖104上,例如直接与上盖104结构一体成型,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中,例如导槽结构106设置于底板102上,甚至与底板102结构一体成型。上盖104具有柱塞套1042,导光柱124可滑动地插入柱塞套1042中,使得第一端部1242位于容置空间108内且滑块结构1250可滑动地设置于导槽结构106中。于本实施例中,滑块结构1250包含两个相对设置于第一端部1242的滑块部,导槽结构106包含两个相对设置的导槽部,两个滑块部分别可滑动地设置于两个导槽部中;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此外,以发光按键结构1整体的垂直投影而言,发光按键结构1整体呈方形轮廓,滑块结构1250与导槽结构106位于方形轮廓的相对的两个角落,触发部1248位于方形轮廓的另相对两个角落的其中之一。由于导光柱124与上盖104滑动衔接的结构呈圆形,故发光按键结构1于角落处能提供相对大的空间供滑块结构1250、导槽结构106及触发部1248设置。
另外,于本实施例中,导光柱124具有光滑的第二侧表面1252,光滑的第二侧表面1252滑动接触柱塞套1042的光滑的内表面1042a。其中,光滑的第二侧表面1252为圆柱面,于具体实施方式上,光滑的第二侧表面1252与第一侧表面1246可为同一圆柱面,可经设计作动而使两者所占区域不同。于本实施例中,当键帽12位于该按压位置时(如图5所示),第一侧表面1246亦进入柱塞套1042内。藉由光滑的第二侧表面1252与内表面1042a光滑的接触,导光柱124与柱塞套1042的滑动接触摩擦可被有效抑制,既可减少导光柱124与柱塞套1042间的磨耗,亦可增加导光柱124与柱塞套1042间的滑动的稳定度。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例如导光柱124的所有外表面均为粗糙表面或具有表面微细结构,由于粗糙表面或表面微细结构属微观结构,其宏观结构仍是平顺表面,导光柱124仍得以与柱塞套1042产生滑动衔接。
另外,于本实施例中,导光柱124及上盖104分别为透光材质一体成形,亦即均可透光,这使得导光柱124与上盖104于视觉上可视为一整体的发光源,其光线来自于设置于容置空间108内的光源装置16,有助于提升帽体122受光的均匀度,亦进一步可对帽体122的外围提供照明。此外,回复力机构14亦容置于容置空间108内,亦无碍帽体122受光;换言之,根据本发明的发光按键结构1其发光效果不受回复力机构14所影响。进一步地,于根据本发明的发光按键结构1中,非发光的结构,例如亦具有支撑、作动导引的导光柱124、上盖104等亦能传导光线而不会干扰帽体122受光。但本发明不以上盖104可透光为限。例如当上盖104不可透光时,上盖104具有遮蔽效果,可使自导光柱124射出的光线绝大部分地射向帽体122,抑制类似帽体122溢光的现象,以适用不同的产品设计。然于具体的实施方式上,根据本发明的发光按键结构1亦可设计成帽体122外围带有些微的溢光效果,营造不同的视觉效果。
如前述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发光按键结构1利用导光柱124导引光源装置16发射的光线照射帽体122,其中,光源装置16设置于回复力机构14中间,即弹簧套于光源装置16及凸座110上,故避免了回复力机构14的干扰。故于本实施例中,光源装置16、导光柱124甚至被设置于中间位置,而无需考虑回复力机构14对光线的干扰。请参阅图11,其为帽体122与导光柱124垂直投影的示意图;其中,以图11的图纸平面视为垂直于方向D1的参考平面,帽体122于其上的投影以实线表示,包含帽体122整体轮廓的投影及顶部1222轮廓的投影,导光柱124于其上的投影以虚线表示,包含导光柱124整体轮廓的投影及第二端部1244轮廓的投影。于本实施例中,帽体122投影的形心与第二端部1244投影的形心实质上重叠,故两者以单一粗十字标记标示于图中,亦即第二端部1244的投影位于顶部1222的投影中心处。此处的实质上重叠包含使用者视觉上难以察觉两者形心偏离的情形,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例如于具体实施方式上,虽然两者形心可能相隔达到可为使用者视觉上察觉的距离,但就帽体122的顶部1222而言,导光柱124的第二端部1244的投影可能仍落在顶部1222的投影中相对中央的部分,使得帽体122仍能保有一定均匀程度的受光。请参阅图12,其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帽体122与导光柱124垂直投影的示意图,其中,与图11相同的标号的元件具有相同的功能,不再赘述。于此实施例中,导光柱124的第二端部1244投影的形心与帽体122投影的形心之间具有距离L3,距离L3小于帽体122投影的形心至顶部1222投影的边缘的最小距离L4的五分之一;其中,于具体的实施方式上,距离L3与距离L4的比例亦不以前述五分之一为限。此外,于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端部1244投影的形心虽偏离帽体122整体投影的形心,但与顶部1222投影的形心相对靠近;此时,照射至顶部1222的光线更为均匀。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之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之涵盖范围。
Claims (28)
1.一种发光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发光按键结构包含:
底座;
键帽,其包含帽体及导光柱,该帽体设置于该底座之上并具有透光部,该导光柱设置于该底座与该帽体之间并具有第一端部、相对于该第一端部的第二端部及第一侧表面,该第一侧表面相对邻近于该第二端部设置,该导光柱经由该第二端部连接至该帽体;
回复力机构,其连接于该底座及该导光柱之间,该键帽经由该回复力机构推动而朝远离该底座的方向移动;以及
光源装置,其设置于该导光柱与该底座之间,该光源装置朝向该第一端部发射光线,使得该光线经由该第一端部进入该导光柱,再经由该第二端部及该第一侧表面射出该导光柱并射向该透光部;
其中,该帽体包含顶部及围绕连接至该顶部的围部,该顶部与该围部形成容置空间,该第二端部及该第一侧表面位于该容置空间中;
其中,该第二端部于垂直于该底座的方向的参考平面上的投影的形心与该顶部于该参考平面上的投影的形心实质上重叠。
2.一种发光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发光按键结构包含:
底座;
键帽,其包含帽体及导光柱,该帽体设置于该底座之上并具有透光部,该导光柱设置于该底座与该帽体之间并具有第一端部、相对于该第一端部的第二端部及第一侧表面,该第一侧表面相对邻近于该第二端部设置,该导光柱经由该第二端部连接至该帽体;
回复力机构,其连接于该底座及该导光柱之间,该键帽经由该回复力机构推动而朝远离该底座的方向移动;以及
光源装置,其设置于该导光柱与该底座之间,该光源装置朝向该第一端部发射光线,使得该光线经由该第一端部进入该导光柱,再经由该第二端部及该第一侧表面射出该导光柱并射向该透光部;
其中,该帽体包含顶部及围绕连接至该顶部的围部,该顶部与该围部形成容置空间,该第二端部及该第一侧表面位于该容置空间中;
其中,该第二端部于垂直于该底座的方向的参考平面上的投影的形心与该帽体的该顶部于该参考平面上的投影的形心之间的距离小于该帽体的该顶部的该投影的该形心至该帽体的该顶部的该投影的边缘的最小距离的五分之一。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光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光源装置具有出光凸面,该第一端部具有凹面,该凹面与该出光凸面匹配且相对设置,该光源装置发射的该光线经由该出光凸面射出并经由该凹面射入该导光柱。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凹面具有粗糙表面或表面微细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光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帽体具有第一衔接结构,该第二端部具有第二衔接结构,该第一衔接结构与该第二衔接结构可分开地衔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衔接结构包含十字形柱体,该光源装置包含复数个发光单元,该复数个发光单元于垂直该底座的方向的投影与该十字形柱体于垂直该底座的方向的投影重叠。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光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复数个发光单元于垂直该底座的方向的投影位于该十字形柱体于垂直该底座的方向的投影内。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光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柱包含滑块结构,该滑块结构位于该第一端部,该底座包含底板、上盖及导槽结构,该上盖与该底板衔接并形成容置空间,该导槽结构位于该容置空间内,该上盖具有柱塞套,该导光柱可滑动地插入该柱塞套中,使得该第一端部位于该容置空间内且该滑块结构可滑动地设置于该导槽结构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光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柱具有光滑的第二侧表面,光滑的该第二侧表面滑动接触该柱塞套的光滑的内表面。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光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柱及该上盖分别为透光材质一体成形。
11.一种发光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发光按键结构包含:
底座;
键帽,其包含帽体及导光柱,该帽体设置于该底座之上并具有透光部,该导光柱设置于该底座与该帽体之间并具有第一端部、相对于该第一端部的第二端部及第一侧表面,该第一侧表面相对邻近于该第二端部设置,该导光柱经由该第二端部连接至该帽体;
回复力机构,其连接于该底座及该导光柱之间,该键帽经由该回复力机构推动而朝远离该底座的方向移动;以及
光源装置,其设置于该导光柱与该底座之间,该光源装置朝向该第一端部发射光线,使得该光线经由该第一端部进入该导光柱,再经由该第二端部及该第一侧表面射出该导光柱并射向该透光部;
其中,该光源装置具有出光凸面,该第一端部具有凹面,该凹面与该出光凸面匹配且相对设置,该光源装置发射的该光线经由该出光凸面射出并经由该凹面射入该导光柱。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光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凹面具有粗糙表面或表面微细结构。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光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帽体具有第一衔接结构,该第二端部具有第二衔接结构,该第一衔接结构与该第二衔接结构可分开地衔接。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光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衔接结构包含十字形柱体,该光源装置包含复数个发光单元,该复数个发光单元于垂直该底座的方向的投影与该十字形柱体于垂直该底座的方向的投影重叠。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发光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复数个发光单元于垂直该底座的该方向的投影位于该十字形柱体于垂直该底座的方向的投影内。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发光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柱包含滑块结构,该滑块结构位于该第一端部,该底座包含底板、上盖及导槽结构,该上盖与该底板衔接并形成容置空间,该导槽结构位于该容置空间内,该上盖具有柱塞套,该导光柱可滑动地插入该柱塞套中,使得该第一端部位于该容置空间内且该滑块结构可滑动地设置于该导槽结构中。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发光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柱具有光滑的第二侧表面,光滑的该第二侧表面滑动接触该柱塞套的光滑的内表面。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发光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柱及该上盖分别为透光材质一体成形。
19.一种发光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发光按键结构包含:
底座;
键帽,其包含帽体及导光柱,该帽体设置于该底座之上并具有透光部,该导光柱设置于该底座与该帽体之间并具有第一端部、相对于该第一端部的第二端部及第一侧表面,该第一侧表面相对邻近于该第二端部设置,该导光柱经由该第二端部连接至该帽体;
回复力机构,其连接于该底座及该导光柱之间,该键帽经由该回复力机构推动而朝远离该底座的方向移动;以及
光源装置,其设置于该导光柱与该底座之间,该光源装置朝向该第一端部发射光线,使得该光线经由该第一端部进入该导光柱,再经由该第二端部及该第一侧表面射出该导光柱并射向该透光部;
其中,该帽体具有第一衔接结构,该第二端部具有第二衔接结构,该第一衔接结构与该第二衔接结构可分开地衔接;该第二衔接结构包含十字形柱体,该光源装置包含复数个发光单元,该复数个发光单元于垂直该底座的方向的投影与该十字形柱体于垂直该底座的方向的投影重叠。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发光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复数个发光单元于垂直该底座的方向的投影位于该十字形柱体于垂直该底座的方向的投影内。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发光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柱包含滑块结构,该滑块结构位于该第一端部,该底座包含底板、上盖及导槽结构,该上盖与该底板衔接并形成容置空间,该导槽结构位于该容置空间内,该上盖具有柱塞套,该导光柱可滑动地插入该柱塞套中,使得该第一端部位于该容置空间内且该滑块结构可滑动地设置于该导槽结构中。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发光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柱具有光滑的第二侧表面,光滑的该第二侧表面滑动接触该柱塞套的光滑的内表面。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发光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柱及该上盖分别为透光材质一体成形。
24.一种发光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发光按键结构包含:
底座;
键帽,其包含帽体及导光柱,该帽体设置于该底座之上并具有透光部,该导光柱设置于该底座与该帽体之间并具有第一端部、相对于该第一端部的第二端部及第一侧表面,该第一侧表面相对邻近于该第二端部设置,该导光柱经由该第二端部连接至该帽体;
回复力机构,其连接于该底座及该导光柱之间,该键帽经由该回复力机构推动而朝远离该底座的方向移动;以及
光源装置,其设置于该导光柱与该底座之间,该光源装置朝向该第一端部发射光线,使得该光线经由该第一端部进入该导光柱,再经由该第二端部及该第一侧表面射出该导光柱并射向该透光部;
其中,该底座具有柱塞套,该导光柱可滑动地插入该柱塞套中,当该帽体相对于该底座的底板进行上下运动时,该导光柱连接于该帽体而同步上下运动。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发光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柱包含滑块结构,该滑块结构位于该第一端部,该底座还包含上盖及导槽结构,该上盖与该底板衔接并形成容置空间,该导槽结构位于该容置空间内,该柱塞套设置于该上盖上,使得该第一端部位于该容置空间内且该滑块结构可滑动地设置于该导槽结构中。
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发光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柱具有光滑的第二侧表面,光滑的该第二侧表面滑动接触该柱塞套的光滑的内表面。
27.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发光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柱及该上盖分别为透光材质一体成形。
28.如权利要求1或2或11或19或24所述的发光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端部及该第一侧表面均具有粗糙表面或表面微细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082129.0A CN105655171B (zh) | 2016-02-05 | 2016-02-05 | 发光按键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082129.0A CN105655171B (zh) | 2016-02-05 | 2016-02-05 | 发光按键结构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655171A CN105655171A (zh) | 2016-06-08 |
CN105655171B true CN105655171B (zh) | 2017-12-29 |
Family
ID=564884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082129.0A Active CN105655171B (zh) | 2016-02-05 | 2016-02-05 | 发光按键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65517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615639A (zh) * | 2016-12-13 | 2018-10-02 |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发光键盘 |
CN114078644B (zh) * | 2020-08-18 | 2024-12-17 | 淮安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 发光按键结构 |
CN114520123B (zh) * | 2020-11-19 | 2025-03-14 | 欧姆龙株式会社 | 按键、按键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0061880A (ja) * | 2008-09-02 | 2010-03-18 | Sanyo Electric Co Ltd | キー入力装置 |
CN202307592U (zh) * | 2011-09-23 | 2012-07-04 | 汪建武 | 按键发光投射灯装置 |
CN103077840B (zh) * | 2013-01-16 | 2015-09-30 |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 发光按键装置及电器设备 |
CN204270950U (zh) * | 2014-12-19 | 2015-04-15 | 东莞市凯华电子有限公司 | 发光键盘开关 |
-
2016
- 2016-02-05 CN CN201610082129.0A patent/CN105655171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655171A (zh) | 2016-06-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078261B (zh) | 键盘按键的按键模块和制造键盘按键的按键模块的方法 | |
EP0615264B1 (de) | Druckknopfschalter mit lichtemittierenden Halbleitern als Lichtquelle für Aufzüge | |
JP4080271B2 (ja) | 導光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組み込んだキースイッチ | |
CN105655171B (zh) | 发光按键结构 | |
TW201729228A (zh) | 發光按鍵結構 | |
CN203377146U (zh) | 背光装置及使用其的发光键盘 | |
WO2013171887A1 (ja) | 照光式押しボタンスイッチおよび操作パネル | |
US11221515B1 (en) | Backlight module | |
CN108447724B (zh) | 发光键盘 | |
TWI637290B (zh) | 按鍵及其鍵盤 | |
TWI852409B (zh) | 背光按鍵及其背光模組 | |
TWI654637B (zh) | 發光鍵盤 | |
JPWO2008072666A1 (ja) | 照光式入力装置 | |
CN107768170A (zh) | 发光键盘 | |
WO2015194315A1 (ja) | 光学素子及び面光源装置 | |
CN1285930C (zh) | 照明装置及使用它的电子设备 | |
CN107180717B (zh) | 发光按键及包含该发光按键的发光键盘 | |
CN107993868A (zh) | 按键及其键盘 | |
CN201032614Y (zh) | 具有多色彩光源的输入装置 | |
US9070520B2 (en) | Illumination module and illuminated keyboard having the same | |
TWI809834B (zh) | 可發光的按鍵開關 | |
TWI841372B (zh) | 一種導光組件 | |
CN106783329A (zh) | 发光键盘 | |
CN204358635U (zh) | 防眩光板及其制成的灯 | |
CN211698981U (zh) | 一种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