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膜渣减量一体化处理系统及膜渣减量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膜渣处理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膜渣减量一体化处理系统及膜渣减量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PCB需要利用干膜或油墨来形成上面密密麻麻的线路,所以会产生膜渣,这些残余膜渣属于危险废物;现有废膜渣存在含水率高、气味刺激性强、黏度高、不易焚烧等问题,随着全球PCB产值逐年增加,新环保法对危险废物处理要求提高,废膜渣处理费用也相应增加,同时,传统的废膜渣处理方法会对环境造成较大污染。
因此,需要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膜渣减量一体化处理系统及膜渣减量处理方法,其实现了对废膜渣的大幅度减量,从而达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共赢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膜渣减量一体化处理系统,包括有机架,该机架内形成有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内布置有酸化调理罐、药桶、电控箱、压滤装置及皮带输送机;
该机架外侧对应酸化调理罐处设置有废膜渣上料机,该废膜渣上料机具有斜向上延伸设置的废膜渣输送带,该废膜渣输送带的上端衔接于酸化调理罐的入料端,该酸化调理罐配置有减速机和由减速机驱动的搅拌器,该搅拌器伸入酸化调理罐内部;该药桶通过自动加药装置连接至前述酸化调理罐,该自动加药装置至少包括有加药泵和加药管道;
前述酸化调理罐具有出料端,其出料端连接至前述压滤装置的入料端;前述皮带输送机位于压滤装置正下方,该皮带输送机具有斜向渐低式延伸的渣饼出料输送带,将渣饼出料输送带的两端定义为第一端和第二端,其第一端高于第二端,前述压滤装置的出料端正对位于渣饼出料输送带的第一端上方;该渣饼出料输送带的第二端衔接于热泵干燥机;
以及,前述电控箱分别连接控制于前述上料机、减速机、自动加药装置、压滤装置、皮带输送机及热泵干燥机。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压滤装置包括有空压机、隔膜泵、高压隔膜压滤机。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搅拌器具有搅拌杆和连接于搅拌杆上的若干搅拌叶,该搅拌杆、搅拌叶均位于酸化调理罐内,该搅拌杆一端通过联轴器连接于前述减速机。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自动加药装置还包括有曝气管。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渣饼出料输送带的第二端通过渣饼上料机衔接于热泵干燥机,该渣饼上料机具有渣饼入料输送带,该渣饼入料输送带的输出端衔接于热泵干燥机的入料端;
或者,所述渣饼出料输送带的第二端侧旁连接有收集中转通道,该收集中转通道自渣饼出料输送带的第二端朝向机架外侧斜向渐低式延伸设置,于机架上对应收集中转通道的输出端开设有让位口,该收集中转通道的输出端位于或伸出让位口,该收集中转通道的输出端与前述热泵干燥机之间通过渣饼收集车转运衔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热泵干燥机位于机架的容置空间内部或外部。
一种膜渣减量处理方法,其采用前述膜渣减量一体化处理系统,包括有如下步骤
(1)酸化过程:利用废膜渣上料机将废膜渣输送至酸化调理罐内,由电控箱控制前述自动加药装置往酸化调理罐内添加稀硫酸,所添加的稀硫酸浓度20%-25%,使稀硫酸与废膜渣酸化调理PH值为1至3,然后混凝搅拌反应15至20分钟;
(2)分离过程:经步骤(1)中稀硫酸与废膜渣反应后,反应后的产物进入压滤装置内进行压滤使其固液分离;
(3)干燥过程:经步骤(2)中压滤装置所压滤后获得的渣饼自压滤装置的出料端落至皮带输送机上,再经皮带输送机输送至热泵干燥机内进行干燥处理,干燥温度60至70℃,干燥时间1至2小时。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步骤(1)中,其废膜渣的PH值为12至13,所添加的稀硫酸与废膜渣的重量比例为1:8,稀硫酸与废膜渣酸化调理PH值为2。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步骤(1)中,混凝搅拌反应时间分为前段反应时间和后段反应时间;该前段反应时间为10至15分钟,其为酸化破络过程,此时间段内前述减速机的转速为100r/min;该后段反应时间为5至10分钟,其为混凝过程,此时间段内前述减速机的转速为20 r/min。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步骤(2)中,所述压滤装置包括有空压机、隔膜泵、高压隔膜压滤机,所述高压隔膜压滤机的挤压压力在6-8bar。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将各处理装置设计于机架内形成一体化结构,便于移动至所需场所进行膜渣减量处理,废膜渣经该膜渣减量一体化处理系统进行稀硫酸酸化、混凝搅拌反应、固液分离及后续干燥等处理步骤后,对废膜渣实现了大幅度减量,一般至少可减少原废膜渣重量的70-80%,废膜渣减量后,更加便于焚烧,也可节省昂贵的外运处理费,对环境的污染也得到很大程度的减少,达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共赢的目的。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之实施例的组装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之实施例的组装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之实施例的组装端面视图。
附图标识说明:
1、机架 2、废膜渣上料机
3、酸化调理罐 4、药桶
5、减速机 6、搅拌杆
7、搅拌叶 8、电控箱
9、空压机 10、隔膜泵
11、高压隔膜压滤机 12、皮带输送机
13、收集中转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发明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该种膜渣减量一体化处理系统,包括有机架1,该机架1内形成有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内布置有酸化调理罐3、药桶4、电控箱8、压滤装置及皮带输送机12。
该机架1外侧对应酸化调理罐3处设置有废膜渣上料机2,该废膜渣上料机2具有斜向上延伸设置的废膜渣输送带,该废膜渣输送带的上端衔接于酸化调理罐3的入料端,该酸化调理罐3配置有减速机5和由减速机5驱动的搅拌器,该搅拌器伸入酸化调理罐3内部;如图2所示,所述搅拌器具有搅拌杆6和连接于搅拌杆6上的若干搅拌叶7,该搅拌杆6、搅拌叶7均位于酸化调理罐3内,该搅拌杆6一端通过联轴器连接于前述减速机5;该药桶4通过自动加药装置连接至前述酸化调理罐3,该自动加药装置至少包括有加药泵和加药管道,此处,所述自动加药装置还包括有曝气管。
前述酸化调理罐3具有出料端,其出料端连接至前述压滤装置的入料端;本实施例中,所述压滤装置包括有空压机9、隔膜泵10、高压隔膜压滤机11,高压隔膜压滤机11优先采用聚氯乙烯滤布,其对各种浓度的强酸均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且表面光滑易于卸渣,聚氯乙烯滤布可采用单丝双层复合滤布,过滤面经过亚光处理,以减少滤布堵塞的可能和提高滤布的再生性能。
如图2所示,前述皮带输送机12位于压滤装置正下方,该皮带输送机12具有斜向渐低式延伸的渣饼出料输送带,将渣饼出料输送带的两端定义为第一端和第二端,其第一端高于第二端,前述压滤装置的出料端正对位于渣饼出料输送带的第一端上方;该渣饼出料输送带的第二端衔接于热泵干燥机;具体而言,所述热泵干燥机位于机架1的容置空间内部或外部;所述渣饼出料输送带的第二端可以通过渣饼上料机衔接于热泵干燥机,该渣饼上料机具有渣饼入料输送带,该渣饼入料输送带的输出端衔接于热泵干燥机的入料端;或者,所述渣饼出料输送带的第二端侧旁连接有收集中转通道,该收集中转通道自渣饼出料输送带的第二端朝向机架1外侧斜向渐低式延伸设置,于机架1上对应收集中转通道的输出端开设有让位口,该收集中转通道的输出端位于或伸出让位口,该收集中转通道的输出端与前述热泵干燥机之间通过渣饼收集车转运衔接。
以及,前述电控箱8分别连接控制于前述上料机、减速机5、自动加药装置、压滤装置、皮带输送机12及热泵干燥机,如此,整个一体化的处理系统均在电控箱8的精确控制下运行,其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较高。
接下来,大致介绍应用前述膜渣减量一体化处理系统的膜渣减量处理方法,其包括有如下步骤
(1)酸化过程:利用废膜渣上料机2将废膜渣输送至酸化调理罐3内,由电控箱8控制前述自动加药装置往酸化调理罐3内添加稀硫酸,所添加的稀硫酸浓度20%-25%,使稀硫酸与废膜渣酸化调理PH值为1至3,优选的,其废膜渣的PH值为12至13,所添加的稀硫酸与废膜渣的重量比例为1:8,稀硫酸与废膜渣酸化调理PH值为2;然后混凝搅拌反应15至20分钟,本实施例中,其混凝搅拌反应时间分为前段反应时间和后段反应时间;该前段反应时间为10至15分钟,其为酸化破络过程,此时间段内前述减速机5的转速为100r/min,快转速有助于加速破络反应;该后段反应时间为5至10分钟,其为混凝过程,此时间段内前述减速机5的转速为20 r/min,可以缓慢絮凝,慢转速有助于絮凝沉淀。
(2)分离过程:经步骤(1)中稀硫酸与废膜渣反应后,废膜渣由黏稠状变为疏松晶体状,膜渣聚合体主体被破坏,胶黏剂被分解,膜渣胶团的机械强度和附着力大大降低,聚合单体间架桥作用失效,形成独立的单体晶状物,内部间隙水析出,反应后的产物进入压滤装置内进行压滤使其固液分离;与前面所述,所述压滤装置包括有空压机9、隔膜泵10、高压隔膜压滤机11,所述高压隔膜压滤机11的挤压压力适宜在6-8bar。
(3)干燥过程:经步骤(2)中压滤装置所压滤后获得的渣饼自压滤装置的出料端落至皮带输送机12上,再经皮带输送机12输送至热泵干燥机内进行干燥处理,干燥温度60至70℃,干燥时间1至2小时。
本发明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将各处理装置设计于机架内形成一体化结构,便于移动至所需场所进行膜渣减量处理,废膜渣经该膜渣减量一体化处理系统进行稀硫酸酸化、混凝搅拌反应、固液分离及后续干燥等处理步骤后,对废膜渣实现了大幅度减量,一般至少可减少原废膜渣重量的70-80%,废膜渣减量后,更加便于焚烧,也可节省昂贵的外运处理费,对环境的污染也得到很大程度的减少,达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共赢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