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37840B - 一种传输模式转换方法、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传输模式转换方法、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637840B CN105637840B CN201480056401.7A CN201480056401A CN105637840B CN 105637840 B CN105637840 B CN 105637840B CN 201480056401 A CN201480056401 A CN 201480056401A CN 105637840 B CN105637840 B CN 10563784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nsmission mode
- terminal
- base station
- send data
- dat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4—Arrangements for maintain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40—Support for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2—Selection of wireless resources by user or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3—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regulatory allocation polici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8—Management of setup rejection or failur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30—Connection releas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传输模式转换方法、装置,该传输模式转换方法包括:终端检测用于发送数据的第一传输模式是否可用;当检测到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时,所述终端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当所述终端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过程中检测到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可用时,所述终端停止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采用本发明可以实现不同传输模式之间的转换,因此可以避免在当前传输模式不可用时的通信中断情况,方法实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传输模式转换方法、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终端由于当前所处网络或者终端所处位置的变化往往导致当前用于发送数据的传输模式不可用,例如,在无线通信网络中的终端直通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D2D设备与普通的终端设备相同,与基站进行蜂窝通信,并利用基站所分配的通信资源发送数据。现实中由于持有D2D设备的用户的移动,往往会导致D2D设备处于基站小区的不同位置(小区中心或者小区边缘),有时可能移动至没有无线网络覆盖的区域(例如,地下室),当D2D设备在小区中心时,可以利用基站分配的通信资源发送数据的传输模式,但是当D2D设备移动至小区边缘或者是无网络覆盖区域时,由于信号比较弱或者是没有无线信号,则终端就不能利用基站分配的通信资源发送数据的传输模式,即当前所使用的传输模式不可用,这时就会导致通信中断。因此现有技术中缺乏传输模式的转换,不能实现在当前传输模式不可用的情况下,转换其它传输模式发送数据,方法不实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输模式转换方法、装置,可以实现不同传输模式之间的转换,因此可以避免在当前传输模式不可用时的通信中断情况,方法实用。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传输模式转换方法,可包括:
终端检测用于发送数据的第一传输模式是否可用;
当检测到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时,所述终端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当所述终端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过程中检测到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可用时,所述终端停止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其中,所述第一传输模式是指终端通过基站分配的第一通信资源发送数据,所述第二传输模式是指终端通过从所述基站配置的资源池中所选择的第二通信资源发送数据或者终端通过固有的第三通信资源发送数据。
基于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当检测到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时,所述终端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包括:
当终端无法从所述基站获取所述第一通信资源时,则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并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或者,
当终端从所述基站获取的所述第一通信资源无法使用时,则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并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基于第一方面,在第二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终端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之前,还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时,所述终端检测所述终端是否在所述基站的网络覆盖范围内;
若所述终端未在所述基站的网络覆盖范围内,则所述终端获取固有的所述第三通信资源;
所述终端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包括:
所述终端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通过所述第三通信资源发送数据。
基于第一方面第二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在第三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终端在所述基站的网络覆盖范围内,则所述终端判断是否满足所述第二通信资源的使用条件,且在所述终端满足所述第二通信资源的使用条件时,从所述基站预分配的所述资源池中选择所述第二通信资源;
所述终端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包括:
所述终端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通过所述第二通信资源发送数据;
其中,所述第二传输模式的使用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终端的下行接收功率小于预设门限值;
所述基站为所述终端预分配所述资源池。
基于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在第四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终端检测用于发送数据的第一传输模式是否可用之前;还包括:
所述终端与所述基站建立无线连接,获取所述基站分配的所述第一通信资源,并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资源发送数据;
所述当终端从所述基站获取的所述第一通信资源无法使用时,则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并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无线连接失败时,则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停止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或者,
当检测到所述无线连接失败时,则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停止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在第一预设时间后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基于第一方面第四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在第五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当所述终端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过程中检测到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可用时,所述终端停止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包括:
当所述终端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过程中所述终端与所述基站进行无线连接重建立;
当所述无线连接重建立成功,则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可用;
所述终端停止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基于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在第六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终端检测用于发送数据的第一传输模式是否可用,包括:
所述终端向所述基站发送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连接建立请求;
所述当终端无法从所述基站获取所述第一通信资源时,则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并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基站返回拒绝建立无线连接的拒绝消息,且所述拒绝消息中携带等待时间时,所述终端比较所述等待时间与第二预设时间;
若所述等待时间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则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并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后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基于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在第七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终端检测用于发送数据的第一传输模式是否可用之前;还包括:
所述终端与所述基站建立无线连接,获取所述基站分配的所述第一通信资源,并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资源发送数据;
所述当终端从所述基站获取的所述第一通信资源无法使用时,则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并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包括:
当接收到所述基站发送的资源释放消息,且所述资源释放消息包括等待时间时,所述终端比较所述等待时间与第三预设时间;
若所述等待时间大于所述第三预设时间,则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并在所述第三预设时间后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基于第一方面第六种可行的实施方式或者第一方面第七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在第八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当所述终端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过程中检测到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可用时,所述终端停止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包括:
当所述终端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过程中所述终端检测所述等待时间是否到期;
当检测到所述等待时间到期时,则所述终端停止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基于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在第九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终端检测用于发送数据的第一传输模式是否可用;包括:
与所述基站建立无线连接,并向所述基站发送用于请求分配蜂窝上行资源的调度请求;
所述当终端无法从所述基站获取所述第一通信资源时,则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并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包括:
当所述调度请求的发送次数超过预设次数,且所述基站未分配所述蜂窝上行资源时,则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并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基于第一方面第九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在第十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当所述终端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过程中检测到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可用时,所述终端停止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包括:
当所述终端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过程中所述终端检测所述基站是否通过重配置为所述终端分配所述蜂窝上行资源;
当检测到所述基站通过重配置为所述终端分配所述蜂窝上行资源,则所述终端停止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基于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在第十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当终端驻留一个目标小区边缘时,所述目标小区归属于所述基站;
所述终端检测用于发送数据的第一传输模式是否可用;包括:
所述终端向所述基站发送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连接建立请求;
所述当终端无法从所述基站获取所述第一通信资源时,则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并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包括:
当所述连接建立请求的发送次数超过预设次数,且未收到所述基站发送的应答消息,则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并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基于第一方面第十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在第十二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当所述终端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过程中检测到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可用时,所述终端停止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包括:
当所述终端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过程中所述终端继续向所述基站发送连接建立请求;
当所述无线连接建立成功,且所述基站为所述终端分配所述第一通信资源时,则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可用;
所述终端停止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基于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第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或者第一方面第二种可行的实施方式或者第一方面第三种可行的实施方式或者第一方面第四种可行的实施方式或者第一方面第五种可行的实施方式或者第一方面第六种可行的实施方式或者第一方面第七种可行的实施方式或者第一方面第八种可行的实施方式或者第一方面第九种可行的实施方式或者第一方面第十种可行的实施方式或者第一方面第十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或者第一方面第十二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在第十三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终端检测用于发送数据的第一传输模式是否可用之前;还包括:
所述终端进行小区选择;
当检测到所述终端在目标小区驻留时,所述终端获取所述基站下发的广播消息,所述广播消息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进行传输模式选择的选择条件,其中,所述目标小区归属于所述基站;
当所述选择条件满足所述第一传输模式的选择条件时,所述终端与所述基站建立无线连接,获取所述基站分配的所述第一通信资源,并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基于第一方面第十三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在第十四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选择条件满足所述第二传输模式的选择条件时,所述终端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基于第一方面第十三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在第十五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传输模式的选择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选择条件中未通知所述资源池;
所述选择条件通知所述资源池,并且所述选择条件中包括用于产生随机数的随机种子和用于作为比较门限值的比例因子,将所述随机种子作为预设概率密度函数的初始条件,通过所述概率密度函数产生所述随机数,并且所述随机数大于所述比例因子;
所述选择条件通知所述资源池,并且所述选择条件中包括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的下行接收功率门限,测量所述基站下行接收功率,所述下行接收功率大于所述下行接收功率门限;
所述选择条件通知所述资源池,并且所述选择条件中包括所述资源池的负荷门限,所述资源池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通信资源,所述资源池中被占用的所述第二通信资源个数超过所述负荷门限。
基于第一方面第十四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在第十六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传输模式的选择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选择条件通知所述资源池,并且所述选择条件中包括用于产生随机数的随机种子和用于作为比较门限值的比例因子,将所述随机种子作为预设概率密度函数的初始条件,通过所述概率密度函数产生所述随机数,并且所述随机数大于所述比例因子;
所述选择条件通知所述资源池,并且所述选择条件中包括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的下行接收功率门限,测量所述基站下行接收功率,所述下行接收功率小于所述下行接收功率门限;
所述选择条件通知所述资源池,并且所述选择条件中包括所述资源池的负荷门限,所述资源池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通信资源,所述资源池中被占用的所述第二通信资源个数小于所述负荷门限。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模式转换装置,可包括:第一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用于发送数据的第一传输模式是否可用;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当检测到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时,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第二发送模式,用于当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过程中检测到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可用时,停止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其中,所述第一传输模式是指装置通过基站分配的第一通信资源发送数据,所述第二传输模式是指所述装置通过从所述基站配置的资源池中所选择的第二通信资源发送数据或者所述装置通过固有的第三通信资源发送数据。
基于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当无法从所述基站获取所述第一通信资源时,则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并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或者,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当从所述基站获取的所述第一通信资源无法使用时,则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并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基于第二方面,在第二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检测模块,用于当检测到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时,检测所述装置是否在所述基站的网络覆盖范围内;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若所述装置未在所述基站的网络覆盖范围内,则获取所述装置固有的所述第三通信资源;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具体用于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通过所述第三通信资源发送数据。
基于第二方面第二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在第三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判断选择模块,用于若所述装置在所述基站的网络覆盖范围内,则判断是否满足所述第二通信资源的使用条件,且在满足所述第二通信资源的使用条件时,从所述基站预分配的所述资源池中选择所述第二通信资源;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具体用于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通过所述第二通信资源发送数据;
其中,所述第二传输模式的使用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装置的下行接收功率小于预设门限值;
所述基站为所述装置预分配所述资源池。
基于第二方面第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在第四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连接建立模块,用于与所述基站建立无线连接,获取所述基站分配的所述第一通信资源,并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资源发送数据;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当检测到所述无线连接失败时,则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停止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或者,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当检测到所述无线连接失败时,则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停止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在第一预设时间后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基于第二方面第四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在第五种可行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发送模块包括:
重建立单元,用于当所述装置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过程中与所述基站进行无线连接重建立;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无线连接重建立成功,则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可用;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停止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基于第二方面第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在第六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检测模块具体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连接建立请求;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包括:
第一比较单元,用于当检测到所述基站返回拒绝建立无线连接的拒绝消息,且所述拒绝消息中携带等待时间时,比较所述等待时间与第二预设时间;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若所述等待时间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则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并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后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基于第二方面第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在第七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连接建立模块,用于与所述基站建立无线连接,获取所述基站分配的所述第一通信资源,并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资源发送数据;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包括:
第二比较单元,用于当接收到所述基站发送的资源释放消息,且所述资源释放消息包括等待时间时,比较所述等待时间与第三预设时间;
第三发送单元,用于若所述等待时间大于所述第三预设时间,则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并在所述第三预设时间后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基于第二方面第六种可行的实施方式或者第二方面第七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在第八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发送模块包括:
第一检测单元,用于当所述装置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过程中检测所述等待时间是否到期;
第四发送单元,用于当检测到所述等待时间到期时,则停止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基于第二方面第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在第九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检测模块具体用于与所述基站建立无线连接,并向所述基站发送用于请求分配蜂窝上行资源的调度请求;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当所述调度请求的发送次数超过预设次数,且所述基站未分配所述蜂窝上行资源时,则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并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基于第二方面第九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在第十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发送模块包括:
第二检测单元,用于当所述装置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过程中检测所述基站是否通过重配置为所述终端分配所述蜂窝上行资源;
第五发送单元,用于当检测到所述基站通过重配置为所述装置分配所述蜂窝上行资源,则停止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基于第二方面第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在第十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当终端驻留一个目标小区边缘时,所述目标小区归属于所述基站;所述第一检测模块具体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连接建立请求;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当所述连接建立请求的发送次数超过预设次数,且未收到所述基站发送的应答消息,则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并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基于第二方面第十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在第十二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发送模块包括:
第六发送单元,用于当所述装置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过程中继续向所述基站发送连接建立请求;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无线连接建立成功,且所述基站为所述终端分配所述第一通信资源时,则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可用;
第七发送单元,用于停止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基于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第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或者第二方面第二种可行的实施方式或者第二方面第三种可行的实施方式或者第二方面第四种可行的实施方式或者第二方面第五种可行的实施方式或者第二方面第六种可行的实施方式或者第二方面第七种可行的实施方式或者第二方面第八种可行的实施方式或者第二方面第九种可行的实施方式或者第二方面第十种可行的实施方式或者第二方面第十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或者第二方面第十二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在第十三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小区选择模块,用于进行小区选择;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当检测到所述装置在目标小区驻留时,获取所述基站下发的广播消息,所述广播消息包括用于指示所述装置进行传输模式选择的选择条件,其中,所述目标小区归属于所述基站;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当所述选择条件满足所述第一传输模式的选择条件时,与所述基站建立无线连接,获取所述基站分配的所述第一通信资源,并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基于第二方面第十三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在第十四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四发送模块,用于当所述选择条件满足所述第二传输模式的选择条件时,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基于第二方面第十三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在第十五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传输模式的选择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选择条件中未通知所述资源池;
所述选择条件通知所述资源池,并且所述选择条件中包括用于产生随机数的随机种子和用于作为比较门限值的比例因子,将所述随机种子作为预设概率密度函数的初始条件,通过所述概率密度函数产生所述随机数,并且所述随机数大于所述比例因子;
所述选择条件通知所述资源池,并且所述选择条件中包括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的下行接收功率门限,测量所述基站下行接收功率,所述下行接收功率大于所述下行接收功率门限;
所述选择条件通知所述资源池,并且所述选择条件中包括所述资源池的负荷门限,所述资源池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通信资源,所述资源池中被占用的所述第二通信资源个数超过所述负荷门限。
基于第二方面第十四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在第十六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传输模式的选择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选择条件通知所述资源池,并且所述选择条件中包括用于产生随机数的随机种子和用于作为比较门限值的比例因子,将所述随机种子作为预设概率密度函数的初始条件,通过所述概率密度函数产生所述随机数,并且所述随机数大于所述比例因子;
所述选择条件通知所述资源池,并且所述选择条件中包括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的下行接收功率门限,测量所述基站下行接收功率,所述下行接收功率小于所述下行接收功率门限;
所述选择条件通知所述资源池,并且所述选择条件中包括所述资源池的负荷门限,所述资源池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通信资源,所述资源池中被占用的所述第二通信资源个数小于所述负荷门限。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模式转换装置,可包括:处理器和发射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检测用于发送数据的第一传输模式是否可用;
所述发射器,用于当检测到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时,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所述发射器还用于当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过程中检测到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可用时,停止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其中,所述第一传输模式是指装置通过基站分配的第一通信资源发送数据,所述第二传输模式是指所述装置通过从所述基站配置的资源池中所选择的第二通信资源发送数据或者所述装置通过固有的第三通信资源发送数据。
基于第三方面,在第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射器还用于当无法从所述基站获取所述第一通信资源时,则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并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或者,
所述发射器还用于当从所述基站获取的所述第一通信资源无法使用时,则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并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基于第三方面,在第二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当检测到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时,检测所述装置是否在所述基站的网络覆盖范围内;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若所述装置未在所述基站的网络覆盖范围内,则获取所述装置固有的所述第三通信资源;
所述发射器还用于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通过所述第三通信资源发送数据。
基于第三方面第二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在第三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若所述装置在所述基站的网络覆盖范围内,则判断是否满足所述第二通信资源的使用条件,且在满足所述第二通信资源的使用条件时,从所述基站预分配的所述资源池中选择所述第二通信资源;
所述发射器还用于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通过所述第二通信资源发送数据;
其中,所述第二传输模式的使用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装置的下行接收功率小于预设门限值;
所述基站为所述装置预分配所述资源池。
基于第三方面第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在第四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射器还用于与所述基站建立无线连接,获取所述基站分配的所述第一通信资源,并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资源发送数据;
所述发射器还用于当检测到所述无线连接失败时,则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停止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或者,
所述发射器还用于当检测到所述无线连接失败时,则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停止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在第一预设时间后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基于第三方面第四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在第五种可行的实施方式,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当所述装置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过程中与所述基站进行无线连接重建立;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当所述无线连接重建立成功,则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可用;
所述发射器还用于停止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基于第三方面第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在第六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射器还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连接建立请求;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当检测到所述基站返回拒绝建立无线连接的拒绝消息,且所述拒绝消息中携带等待时间时,比较所述等待时间与第二预设时间;
所述发射器还用于若所述等待时间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则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并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后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基于第三方面第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在第七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射器还用于与所述基站建立无线连接,获取所述基站分配的所述第一通信资源,并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资源发送数据;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当接收到所述基站发送的资源释放消息,且所述资源释放消息包括等待时间时,比较所述等待时间与第三预设时间;
所述发射器还用于若所述等待时间大于所述第三预设时间,则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并在所述第三预设时间后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基于第三方面第六种可行的实施方式或者第三方面第七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在第八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当所述装置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过程中检测所述等待时间是否到期;
所述发射器还用于当检测到所述等待时间到期时,则停止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基于第三方面第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在第九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射器还用于与所述基站建立无线连接,并向所述基站发送用于请求分配蜂窝上行资源的调度请求;
所述发射器还用于当所述调度请求的发送次数超过预设次数,且所述基站未分配所述蜂窝上行资源时,则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并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基于第三方面第九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在第十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当所述装置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过程中检测所述基站是否通过重配置为所述终端分配所述蜂窝上行资源;
所述发射器还用于当检测到所述基站通过重配置为所述装置分配所述蜂窝上行资源,则停止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基于第三方面第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在第十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当终端驻留一个目标小区边缘时,所述目标小区归属于所述基站;
所述发射器还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连接建立请求;
所述发射器还用于当所述连接建立请求的发送次数超过预设次数,且未收到所述基站发送的应答消息,则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并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基于第三方面第十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在第十二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射器还用于当所述装置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过程中继续向所述基站发送连接建立请求;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当所述无线连接建立成功,且所述基站为所述终端分配所述第一通信资源时,则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可用;
所述发射器还用于停止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基于第三方面或者第三方面第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或者第三方面第二种可行的实施方式或者第三方面第三种可行的实施方式或者第三方面第四种可行的实施方式或者第三方面第五种可行的实施方式或者第三方面第六种可行的实施方式或者第三方面第七种可行的实施方式或者第三方面第八种可行的实施方式或者第三方面第九种可行的实施方式或者第三方面第十种可行的实施方式或者第三方面第十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或者第三方面第十二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在第十三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接收器;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进行小区选择;
所述接收器,用于当检测到所述装置在目标小区驻留时,获取所述基站下发的广播消息,所述广播消息包括用于指示所述装置进行传输模式选择的选择条件,其中,所述目标小区归属于所述基站;
所述发射器还用于当所述选择条件满足所述第一传输模式的选择条件时,与所述基站建立无线连接,获取所述基站分配的所述第一通信资源,并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基于第三方面第十三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在第十四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发射器还用于当所述选择条件满足所述第二传输模式的选择条件时,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基于第三方面第十三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在第十五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传输模式的选择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选择条件中未通知所述资源池;
所述选择条件通知所述资源池,并且所述选择条件中包括用于产生随机数的随机种子和用于作为比较门限值的比例因子,将所述随机种子作为预设概率密度函数的初始条件,通过所述概率密度函数产生所述随机数,并且所述随机数大于所述比例因子;
所述选择条件通知所述资源池,并且所述选择条件中包括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的下行接收功率门限,测量所述基站下行接收功率,所述下行接收功率大于所述下行接收功率门限;
所述选择条件通知所述资源池,并且所述选择条件中包括所述资源池的负荷门限,所述资源池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通信资源,所述资源池中被占用的所述第二通信资源个数超过所述负荷门限。
基于第三方面第十四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在第十六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传输模式的选择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选择条件通知所述资源池,并且所述选择条件中包括用于产生随机数的随机种子和用于作为比较门限值的比例因子,将所述随机种子作为预设概率密度函数的初始条件,通过所述概率密度函数产生所述随机数,并且所述随机数大于所述比例因子;
所述选择条件通知所述资源池,并且所述选择条件中包括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的下行接收功率门限,测量所述基站下行接收功率,所述下行接收功率小于所述下行接收功率门限;
所述选择条件通知所述资源池,并且所述选择条件中包括所述资源池的负荷门限,所述资源池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通信资源,所述资源池中被占用的所述第二通信资源个数小于所述负荷门限。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检测到用于发送数据的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时,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在第一传输模式可用时,停止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传输模式与第二传输模式之间的不断转换,可以避免在当前所使用的传输模式不可用时的通信中断情况,方法实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传输模式转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传输模式转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传输模式转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传输模式转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传输模式转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传输模式转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传输模式转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传输模式转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传输模式转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传输模式转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传输模式转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传输模式转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提供的另一种传输模式转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传输模式转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传输模式转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传输模式转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传输模式转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传输模式转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传输模式转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提供的又一种传输模式转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传输模式是指终端通过基站分配的第一通信资源发送数据,具体的步骤可以是,终端与基站建立无线连接,然后向基站请求第一通信资源,基站根据实际情况为终端分配第一通信资源,例如,在D2D通信中,第一通信资源可以是D2D通信资源块,终端则只能利用基站分配的第一通信资源发送数据。第二传输模式是指终端通过从基站分配的资源池中所选择的第二通信资源发送数据或者终端通过预配置的第三通信资源发送数据。具体的过程可以是,基站预先为终端分配资源池,资源池可以是基站建立无线连接时配置给终端,也可以是广播消息中携带,资源池中包括多个通信资源,例如,在D2D通信中,基站为终端分配的资源池中包括D2D通信资源块集合。当终端需要使用第二通信资源发送数据时,从资源池中选择适合终端的第二通信资源发送数据。
进一步的,资源池的配置方式可以有多种,当终端是由于无线连接失败、无线连接请求被拒绝、无线连接资源释放导致转移到第二传输模式的情况时,第二传输模式的资源池(或者叫做资源集合)可以通过无线连接建立或者无线连接重配消息通知终端。当上述3类消息中没有携带第二传输模式的资源池时,小区广播消息中会携带第二传输模式的资源池配置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当终端处于上行覆盖范围小于下行覆盖范围的目标小区边缘时,即是基站不能收到终端发送的无线连接建立请求,则终端可以使用固有的第三通信资源进行发送数据。该固有的第三通信资源是终端存储在自身的存储设备中的。
本发明实施例中,无论是第一传输模式转换为第二传输模式还是第二传输模式转换成第一传输模式时,如果一个数据包已经使用该模式的资源进行了第一次发送,则需要继续使用该模式的资源将后续的几次重复发送进行完毕之后,再进行模式切换。这样在模式转换时数据包的接收可靠性不会因为传输模式的转换而降低。
本发明实施例的模式转换方法可以应用于D2D设备发送数据,当D2D设备由于用户的移动,处于小区边缘或者是无网络覆盖范围的区域时,导致当前所使用的利用基站分配第一通信资源发送数据的传输模式不可用,则D2D设备可以转换发送数据的传输模式,即转换到第二传输模式,这样就不会出现通信中断的情况发生。
下面将结合附图1-附图11,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传输模式转换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请参见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输模式转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S100-步骤S102。
S100,终端检测用于发送数据的第一传输模式是否可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终端检测用于发送数据的第一传输模式是否可用的情况可以是正在使用第一传输模式的过程中不断检测第一传输模式是否可用,也可以是在第一次与基站建立无线连接的过程中检测第一传输模式是否可用。具体的检测方法可以是,向基站发送连接建立请求,也可以是检测所建立的无线连接是否失败,也可以是检测是否收到基站发送的资源释放消息等等。
S101,当检测到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时,所述终端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终端可以是在采用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时,检测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例如发生无线连接失败;也可以是在当终端选择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但是还未采用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时,检测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发生无线连接失败的情况可以是,终端收到的下行信号特别弱(下行的接收功率小于预定的门限,或者终端的物理层报告链路失步,或者终端的等待链路同步恢复的定时器启动),也可以是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达到最大传输次数,还可以是终端的媒体接入控制(MediaAccess Control,MAC)层向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层报告随机接入信道(Random Access Channel,RACH)有问题。此外,检测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也可能是在请求第一通信资源的过程中未成功获取蜂窝上行资源,例如:终端发送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SR)以请求蜂窝上行资源的时候发生了多次传输,一直到SR发送次数超过了dsr-TransMax(专用SR最大传输次数)时,基站没有蜂窝上行资源,在检测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时,就转换发送数据的传输模式,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具体的,这里以D2D设备中的传输模式转换为例进行说明,D2D设备正在采用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当检测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时,终端的RRC层向MAC层发送“停止D2D设备第一传输模式”的指示(或者叫做原语),MAC层将“D2D TransMode”设置为第二传输模式,并且停止采用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缓存中的数据,将基站分配的第一通信资源分配授权清除。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第二传输模式可以是终端从资源池中选择第二通信资源发送数据,也可以是通过固有的第三通信资源发送数据。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资源池可以是基站在为终端配置D2D资源的时候通过专用信令中的信息单元例如RadioResourceConfigDedicated配置给终端的。也可以是当终端驻留目标小区的时候从广播信息中获取并记录在自己的内部存储模块中。
S102,当所述终端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过程中检测到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可用时,所述终端停止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其中,所述第一传输模式是指终端通过基站分配的第一通信资源发送数据,所述第二传输模式是指终端通过从所述基站配置的资源池中所选择的第二通信资源发送数据或者终端通过固有的第三通信资源发送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终端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的过程中,检测第一传输模式是否可用,具体的检测方法可以是根据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的原因进行检测,例如,当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是由于无线连接失败,则检测的方法可以是进行无线连接状态检测,当检测到无线连接状态运行良好即没有收到以下两种消息则确定第一传输模式可用,这两种消息可以是1)来自物理层的失步报告或者RACH问题报告2)来自RLC层的达到最大传输次数的报告。当接收到这两种消息中的至少一种,则确定第一传输模式仍然不可用。
进一步的,当检测到第一传输模式可用时,停止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具体的,检测到第一传输模式可用的方法可以是,当无线连接重建成功,即是终端收到基站的重建成功消息(如:RRCconnectionreestablishment消息)时则确定第一传输模式可用,也可以是基站通过重配置为终端分配了第一通信资源,或者是基站根据终端上报的调度请求分配了蜂窝上行资源等等,具体的方法可以根据检测方法确定。
具体的,这里以D2D设备中的传输模式转换为例进行说明,当D2D设备检测到第一传输模式可用时,RRC层向MAC层发送“激活第一传输模式”的指示,MAC层收到指示后,将“D2D TransMode”设置为第一传输模式,终端采用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检测到用于发送数据的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时,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在第一传输模式可用时,停止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传输模式与第二传输模式之间的不断转换,可以避免在当前所使用的传输模式不可用时的通信中断情况,方法实用。
请参见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传输模式转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S200-步骤S202。
S200,终端检测用于发送数据的第一传输模式是否可用;
本发明实施例步骤S200可以参见图1所示的步骤S100,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S201,当终端无法从所述基站获取所述第一通信资源时,则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并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检测终端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的方法可以是,检测终端是否可以从基站获取第一通信资源,当终端无法从基站获取第一通信资源时,则确定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并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具体的,终端无法从基站获取第一通信资源可能是因为不能与基站建立无线连接,也可能是与基站建立了无线连接,但是基站未分配第一通信资源。
S202,当所述终端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过程中检测到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可用时,所述终端停止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步骤S202可以参见图1所示的步骤S102,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检测到用于发送数据的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时,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在第一传输模式可用时,停止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传输模式与第二传输模式之间的不断转换,可以避免在当前所使用的传输模式不可用时的通信中断情况,方法实用。
请参见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传输模式转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S300-步骤S302。
S300,终端检测用于发送数据的第一传输模式是否可用;
本发明实施例步骤S300可以参见图1所示的步骤S100,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S301,当终端从所述基站获取的所述第一通信资源无法使用时,则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并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检测终端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的方法可以是,检测终端从基站所获取的第一通信资源是否可用,当终端从基站所获取的第一通信资源无法使用时,则确定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并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具体的,终端从基站所获取的第一通信资源不可用的原因可能是在使用第一传输模式的过程中发生了无线连接失败,也可能是在使用第一传输模式的过程中基站发送了资源释放消息。
S302,当所述终端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过程中检测到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可用时,所述终端停止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步骤S302可以参见图1所示的步骤S102,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检测到用于发送数据的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时,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在第一传输模式可用时,停止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传输模式与第二传输模式之间的不断转换,可以避免在当前所使用的传输模式不可用时的通信中断情况,方法实用。
请参见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传输模式转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S400-步骤S404。
S400,终端检测用于发送数据的第一传输模式是否可用;
本发明实施例步骤S400可以参见图1所示的步骤S100,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S401,当检测到用于发送数据的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时,所述终端检测所述终端是否在所述基站的网络覆盖范围内;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基站给终端的配置消息中指明了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可以使用第二传输模式时,终端需要进一步判断是否能够使用第二传输模式,首先需要检测终端是否在基站的网络覆盖范围内。
S402,若所述终端未在所述基站的网络覆盖范围内,则所述终端获取固有的所述第三通信资源,所述终端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通过所述第三通信资源发送数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若终端未在基站的网络覆盖范围内,则说明基站未为终端配置资源池,终端只能够采用第二传输模式通过预配置的第三通信资源发送数据,因此需要获取预配置的第三通信资源,再采用第二传输模式通过第三通信资源发送数据。
S403,若所述终端在所述基站的网络覆盖范围内,则所述终端判断所述终端是否满足所述第二通信资源的使用条件,且在所述终端满足所述第二通信资源的使用条件时,从所述基站配置的资源池中选择所述第二通信资源,所述终端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通过所述第二通信资源发送数据;
其中,所述第二传输模式的使用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终端的下行接收功率小于预设门限值;
所述基站为所述终端配置所述资源池。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当终端在基站的网络覆盖范围内,则说明基站可能为终端配置了资源池,终端可能可以采用第二传输模式通过第二通信资源发送数据。因此需要进一步判断终端是否满足第二通信资源的使用条件,在终端满足第二通信资源的使用条件时,终端执行转为第二传输模式的动作,即是从基站配置的资源池中选择第二通信资源,并采用第二传输模式通过第二通信资源发送数据。如果不满足第二通信资源的使用条件,则终端不进行传输模式转换。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通信资源的使用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任意一种或者两种:1)终端的下行接收功率小于预设门限值;2)基站为终端配置了资源池。
S404,当所述终端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过程中检测到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可用时,所述终端停止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步骤S404可以参见图1所示的步骤S101,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检测到用于发送数据的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时,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在第一传输模式可用时,停止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传输模式与第二传输模式之间的不断转换,可以避免在当前所使用的传输模式不可用时的通信中断情况,方法实用。
请参见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传输模式转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S500-步骤S505。
S500,所述终端与所述基站建立无线连接,获取所述基站分配的所述第一通信资源,并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资源发送数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终端需要发送数据时,会首先与基站建立无线连接,基站会根据终端的实际情况分配第一通信资源,则终端利用所建立的无线连接,向基站获取分配的第一通信资源,并采用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传输模式即是通过第一通信资源发送数据。
这里以D2D设备中的传输模式转换为例进行说明,D2D设备驻留在一个合适的小区内后,它发现自己的D2D模块有数据需要发送时,首先会根据基站广播的指示“允许进行D2D通信”来发起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连接建立请求,请求消息中携带建立原因“D2D通信请求”。当基站应答请求,并建立无线连接之后(即收到RRCconnectionSetup),RRC层会指示MAC层将“D2DTransMode”设置为第一传输模式,这时终端会向基站上报自己的D2D缓存状态,基站会根据D2D通信的数据缓存大小来分配第一通信资源,即是D2D通信资源,终端获取基站所分配的第一通信资源,并在基站分配的第一通信资源上进行发送数据,即是采用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S501,终端检测用于发送数据的第一传输模式是否可用;
本发明实施例步骤S501可以参见图1所示的步骤S100,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S502,当检测到所述无线连接失败时,则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停止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当终端正在使用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的过程中,检测到无线连接失败,则确定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立即停止采用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可以是终端在资源池中选择适合终端的第二通信资源,并利用第二通信资源发送数据。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资源池可以是基站在为终端配置资源的时候通过专用信令中的信息单元例如RadioResourceConfigDedicated配置给终端的。也可以是当终端驻留目标小区的时候从广播信息中获取并记录在自己的内部存储模块中。
这里继续以D2D设备中的传输模式转换为例进行说明,当在D2D设备移动到小区边缘之后或者是进入了无网络覆盖区内(例如地下室),由于D2D设备接收的下行信号特别弱或者RLC层达到最大传输次数或者终端的MAC层向RRC层报告RACH有问题时,终端判定发生了无线链路失败,即是无线连接失败,确定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此时终端需要从第一传输模式转换为第二传输模式,终端的RRC层向MAC层发送“停止D2D设备第一传输模式”的指示(或者叫做原语),MAC层将“D2DTransMode”设置为第二传输模式,并且停止发送数据缓存中的数据,将基站分配第一通信资源分配授权清除(动作可以为置授权为disable)。终端从资源池中选择第二通信资源,并利用第二通信资源发送数据,即是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S503,当所述终端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过程中所述终端与所述基站进行无线连接重建立;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当检测到无线连接失败时,终端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的同时,也继续进行无线连接重建立。
S504,当所述无线连接重建立成功,则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可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终端在进行无线连接重建立的过程中,当收到基站发送的无线连接重建立成功消息,则表明无线连接重建立成功,并向基站请求分配第一通信资源,当终端获取基站分配第一通信资源时,则确定第一传输模式可用。
S505,所述终端停止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终端停止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这里以D2D设备为例进行说明,D2D设备中的RRC层发送指示给MAC层,指示MAC层使用第一传输模式;MAC层收到指示后,设置“D2DTransMode”为第一传输模式.。同时MAC层停止使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检测到用于发送数据的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时,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在第一传输模式可用时,停止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传输模式与第二传输模式之间的不断转换,可以避免在当前所使用的传输模式不可用时的通信中断情况,方法实用。
请参见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传输模式转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S600-步骤S604。
S600,与所述基站建立无线连接,获取所述基站分配的所述第一通信资源,并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资源发送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步骤S600可以参见图5所示的步骤S500,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S601,终端检测用于发送数据的第一传输模式是否可用;
本发明实施例步骤S601可以参见图1所示的步骤S100,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S602,当检测到所述无线连接失败时,则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停止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在第一预设时间后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当终端正在使用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的过程中,检测到无线连接失败,则确定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立即停止采用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在第一预设时间后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可以是终端在资源池中选择适合终端的第二通信资源,并利用第二通信资源发送数据。这里的资源池可以是基站在为终端配置资源的时候通过专用信令中的信息单元例如RadioResourceConfigDedicated配置给终端的。也可以是当终端驻留目标小区的时候从广播信息中获取并记录在自己的内部存储模块中。
第一预设时间可以是终端与基站建立无线连接之后,基站配置给终端,也可以是基站的广播消息中携带,第一预设时间的设置可以平均转入第二传输模式的终端数量,在较多终端集中在小区边缘时,防止大量终端同时转入第二传输模式,导致第二传输模式的第二通信资源碰撞率突然升高。
这里继续以D2D设备中的传输模式转换为例进行说明,当在D2D设备移动到小区边缘之后或者是进入了无网络覆盖区内(例如地下室),由于D2D设备接收的下行信号特别弱或者RLC层达到最大传输次数或者终端的MAC层向RRC层报告RACH有问题时,终端判定发生了无线链路失败,即是无线连接失败,确定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此时终端需要从第一传输模式转换为第二传输模式,终端的RRC层启动定时器T350,T350是第二传输模式激活定时器,该定时器的作用是,当定时器运行到第一预设时间长度停止之后,RRC层向MAC层发送“停止D2D设备第一传输模式”的指示(或者叫做原语),MAC层将“D2DTransMode”设置为第二传输模式,并且停止发送数据缓存中的数据,将基站分配第一通信资源分配授权清除(动作可以为置授权为disable)。终端从资源池中选择第二通信资源,并利用第二通信资源发送数据,即是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S603,所述终端与所述基站进行无线连接重建立;
本发明实施例步骤S603可以参见图5所示的步骤S502,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S604,当所述无线连接重建立成功,则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可用;
本发明实施例步骤S604可以参见图5所示的步骤S503,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S605,所述终端停止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步骤S605可以参见图5所示的步骤S504,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检测到用于发送数据的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时,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在第一传输模式可用时,停止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传输模式与第二传输模式之间的不断转换,可以避免在当前所使用的传输模式不可用时的通信中断情况,方法实用。
请参见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传输模式转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S700-步骤S704。
S700,向所述基站发送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连接建立请求;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当终端驻留在一个目标小区时,则向该目标小区所归属的基站发送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连接建立请求。
S701,当检测到所述基站返回拒绝建立无线连接的拒绝消息,且所述拒绝消息中携带等待时间时,所述终端比较所述等待时间与第二预设时间;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当基站接收到终端发送的连接建立请求时,拒绝建立无线连接,返回拒绝建立无线连接的拒绝消息,即是返回了RRCconnectionReject消息,消息中携带等待时间,即是“waittime”或者“extendwaittimer”,又或者是在RRCconnectionReject消息中携带了第一传输模式等待时间,即是“Mode1-waittimer”,进一步,拒绝消息中还可以携带拒绝原因,例如“建议使用第二传输模式”。当终端收到拒绝消息后,比较拒绝消息中的等待时间与第二预设时间的大小。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预设时间可以是基站配置给终端,也可以是基站的广播消息中携带。
S702,若所述等待时间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则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并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后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果基站所返回的等待时间大于第二预设时间,即是当终端等待第二预设时间后,还是无法与基站建立无线连接,则确定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终端即在第二预设时间后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可以是终端在资源池中选择适合终端的第二通信资源,并利用第二通信资源发送数据。这里的资源池可以是基站在为终端配置资源的时候通过专用信令中的信息单元例如RadioResourceConfigDedicated配置给终端的。也可以是当终端驻留目标小区的时候从广播信息中获取并记录在自己的内部存储模块中。
具体的,这里以D2D设备为例进行举例说明,当D2D设备接收到拒绝消息后,等待时间大于第二预设时间,D2D设备的RRC层向MAC层发送“停止D2D设备第一传输模式”的指示(或者叫做原语),MAC层将“D2DTransMode”设置为第二传输模式,并且停止发送数据缓存中的数据,将基站分配第一通信资源分配授权清除(动作可以为置授权为disable)。D2D设备启动定时器T350,T350的时长为第二预设时间,同时也启动waittimer对应的定时器(如T302),T302的时长为等待时间,如果T350到期之后,终端的waittimer仍然继续运行,则D2D设备的RRC层通知MAC层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S703,当所述终端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过程中所述终端检测所述等待时间是否到期;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终端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过程中实时检测等待时间是否到期,具体的,继续以D2D设备为例进行说明,实时检测waittimer对应的定时器T302是否到期。
S704,当检测到所述等待时间到期时,则所述终端停止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当检测到等待时间到期时,则说明第一传输模式的等待时间到期,停止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停止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可以是当等待时间到期时,立即停止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也可以是当检测到等待时间到期后,开始启动无线连接建立过程,准备获取第一通信资源,在无线链路建立成功之前一直使用第二传输模式,当无线链路建立成功之后才停止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具体的,这里以D2D设备为例进行举例说明,当D2D设备在接收到拒绝消息时,可以设置定时器T302或者T351的时长为等待时间,当检测到定时器到期时,D2D设备发起无线连接建立过程,即是发送“RRCconnectionSetupRequest”,当D2D设备收到基站的“RRCconnectionsetup”消息的时候,RRC层给MAC层发送“激活第一传输模式”的指示。MAC层收到指示后设置“D2DTransMode”为第一传输模式,然后D2D设备采用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停止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检测到用于发送数据的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时,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在第一传输模式可用时,停止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传输模式与第二传输模式之间的不断转换,可以避免在当前所使用的传输模式不可用时的通信中断情况,方法实用。
请参见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传输模式转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S800-步骤S805。
S800,所述终端与所述基站建立无线连接,获取所述基站分配的所述第一通信资源,并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资源发送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步骤S800可以参见图5所示的步骤S500,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S801,终端检测用于发送数据的第一传输模式是否可用;
本发明实施例步骤S801可以参见图1所示的步骤S100,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S802,当接收到所述基站发送的资源释放消息,且所述资源释放消息包括等待时间时,所述终端比较所述等待时间与第三预设时间;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终端正在采用第一传输模式通过第一通信资源发送数据的过程中,接收到基站发送的资源释放消息,并且资源释放消息携带等待时间,即是在等待时间内,基站将释放分配给终端的第一通信资源,终端就无法使用第一通信资源发送数据,比较等待时间与第三预设时间的大小。需要说明的是,第三预设时间可以是基站配置给终端,也可以是基站的广播消息中携带。
具体的,这里以D2D设备为例进行举例说明,D2D设备接收到基站发送的资源释放消息,即RRCconnectionReleaset消息,在消息中携带了等待时间,即“waittime”或者“Mode1-waittimer”,进一步的,消息中还可以携带释放原因,如“使用第二传输模式”;D2D设备比较等待时间与第三预设时间的大小。
S803,若所述等待时间大于所述第三预设时间,则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并在所述第三预设时间后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若等待时间大于第三预设时间,即是当终端等待第三预设时间后,还是无法与基站建立无线连接,则确定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终端即在第三预设时间后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可以是终端在资源池中选择适合终端的第二通信资源,并利用第二通信资源发送数据。这里的资源池可以是基站在为终端配置资源的时候通过专用信令中的信息单元例如RadioResourceConfigDedicated配置给终端的。也可以是当终端驻留目标小区的时候从广播信息中获取并记录在自己的内部存储模块中。
具体的,这里以D2D设备为例进行举例说明,当D2D设备接收到资源释放消息后,等待时间大于第三预设时间,D2D设备的RRC层向MAC层发送“停止D2D设备第一传输模式”的指示(或者叫做原语),MAC层将“D2DTransMode”设置为第二传输模式,并且停止发送数据缓存中的数据,将基站分配第一通信资源分配授权清除(动作可以为置授权为disable)。D2D设备启动定时器T350,T350的时长为第三预设时间,同时也启动waittimer对应的定时器(如T302),T302的时长为等待时间,如果T350到期之后,终端的waittimer仍然继续运行,则D2D设备的RRC层通知MAC层激活第二传输模式,即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S804,当所述终端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过程中所述终端检测所述等待时间是否到期;
本发明实施例步骤S804可以参见图7所示的步骤S703,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S805,当检测到所述等待时间到期时,则所述终端停止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步骤S805可以参见图7所示的步骤S704,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检测到用于发送数据的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时,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在第一传输模式可用时,停止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传输模式与第二传输模式之间的不断转换,可以避免在当前所使用的传输模式不可用时的通信中断情况,方法实用。
请参见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传输模式转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S900-步骤S903。
S900,所述终端与所述基站建立无线连接,并向所述基站发送用于请求分配蜂窝上行资源的调度请求;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终端与基站建立无线连接后,向基站发送用于请求分配蜂窝上行资源的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SR)。
S901,当所述调度请求的发送次数超过预设次数,且所述基站未分配所述蜂窝上行资源时,则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并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当调度请求的发送次数超过预设次数,且基站未分配蜂窝上行资源时,则确定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并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具体的,这里以D2D设备为例进行举例说明,即是D2D设备中SR请求发送次数超过最大传输次数,基站仍然没有分配上行授权,D2D设备的MAC层将“D2DTransMode”设置为第二传输模式,并激活第二传输模式。MAC层开始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可以是终端在资源池中选择适合终端的第二通信资源,并利用第二通信资源发送数据。这里的资源池可以是基站在为终端配置资源的时候通过专用信令中的信息单元例如RadioResourceConfigDedicated配置给终端的。也可以是当终端驻留目标小区的时候从广播信息中获取并记录在自己的内部存储模块中。
S902,当所述终端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过程中所述终端检测所述基站是否通过重配置为所述终端分配所述蜂窝上行资源;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实时检测基站是否通过重配置为终端分配蜂窝上行资源。
S903,当检测到所述基站通过重配置为所述终端分配所述蜂窝上行资源,则所述终端停止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当检测到基站通过重配置为终端分配蜂窝上行资源,则停止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具体的,这里以D2D设备为例进行举例说明,当D2D设备获取基站通过重配置分配的蜂窝上行资源后,设置“D2DTransMode“为第一传输模式,然后停止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进一步的,若D2D设备无线连接释放,回到闲置状态,则需要根据基站的广播消息重新进行传输模式选择。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检测到用于发送数据的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时,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在第一传输模式可用时,停止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传输模式与第二传输模式之间的不断转换,可以避免在当前所使用的传输模式不可用时的通信中断情况,方法实用。
请参见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传输模式转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S1000-步骤S1004。
S1000,所述终端向所述基站发送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连接建立请求;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终端驻留在一个下行覆盖范围大于上行覆盖范围的目标小区边缘,即是终端可以收到基站发送的消息,但是终端发送的消息基站无法收到,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终端向基站发送建立无线连接的连接建立请求,基站就收不到连接建立请求,但是终端仍然不断发送连接建立请求。
具体的,这里以D2D设备为例进行举例说明,终端不断发送前导preamble以建立无线连接。
S1001,当所述连接建立请求的发送次数超过预设次数,且未收到所述基站发送的应答消息,则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并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当连接建立请求的发送次数超过预设次数,且未收到基站发送的应答消息,则确定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并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具体的,这里以D2D设备为例进行举例说明,当D2D设备发送前导preamble的发送次数超过最大前导传输次数时,启动T350,在T350到期时,未收到基站发送的应答消息(该应答消息包括,随机接入应答(Random access response,RAR)消息,或者是无线连接建立成功的RRCconnectionsetup消息),则记录N350=N350+1;(说明:N350在UE驻留到一个小区之后初始化为0),同时将T350清零,继续发送前导preamble,每次T350超时,N350就加1,当N350超过门限值(这个门限值叫做最大RRC链接尝试次数)时,仍然未收到基站的应答消息,D2D设备的MAC层将“D2DTransMode”设置为第二传输模式,并激活第二传输模式。MAC层开始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指的第二传输模式是指终端利用预配置的第三通信资源发送数据。
S1002,当所述终端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过程中所述终端继续向所述基站发送连接建立请求;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终端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的过程中,仍然继续向基站发送连接建立请求,即是继续尝试无线连接建立。
具体的,这里以D2D设备为例进行举例说明,终端继续尝试无线连接建立,同时启动定时器T351,当T351到期时,若D2D设备继续在尝试无线连接建立,则重新启动T351。如果终端已经停止无线连接建立过程,则重新发起无线连接建立。
S1003,当所述无线连接建立成功,且所述基站为所述终端分配所述第一通信资源时,则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可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当在尝试无线连接建立的过程中,无线连接建立成功,并且基站为终端分配了第一通信资源,则确定第一传输模式可用。
S1004,所述终端停止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当确定第一传输模式可用时,则设置“D2DTransMode“为第一传输模式,然后停止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检测到用于发送数据的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时,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在第一传输模式可用时,停止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传输模式与第二传输模式之间的不断转换,可以避免在当前所使用的传输模式不可用时的通信中断情况,方法实用。
请参见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传输模式转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S1100-步骤S1105。
S1100,所述终端进行小区选择;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终端需要发送数据时,需要进行小区选择,按照所驻留的小区的基站的广播消息进行传输模式选择。
S1101,当检测到终端在目标小区驻留时,所述终端获取所述基站下发的广播消息,所述广播消息包括用于指示终端进行传输模式选择的选择条件,其中,所述目标小区归属于所述基站;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检测到终端在目标小区驻留时,则获取基站下发的广播消息,该广播消息中包括用于指示终端进行传输模式选择的选择条件,需要说明的是,目标小区归属于基站。。
具体的,这里以D2D设备为例进行举例说明,D2D设备从广播消息中获取进行模式选择的D2D设备传输模式配置消息,该配置消息中包括终端进行传输模式选择的选择条件。
S1102,当所述选择条件满足所述第一传输模式的选择条件时,所述终端与所述基站建立无线连接,获取所述基站分配的所述第一通信资源,并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当广播消息中的选择条件满足第一传输模式的选择条件时,与基站建立无线连接,获取基站分配的第一通信资源,并采用第一传输模式通过第一通信资源发送数据。
第一传输模式的选择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任意一种:
A、所述选择条件中未通知所述资源池;
具体的,这里以D2D设备为例进行举例说明,广播消息中的选择条件未通知用于发送数据的资源池相关信息,例如,若广播消息中包括以下任意一种信息,则只能采用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1)只通知D2D设备本目标小区D2D的接收资源集合;2)只通知D2D设备本目标小区允许使用D2D发送数据;3)只通知D2D设备如果想进行D2D传输必须建立无线连接。
B、所述选择条件通知所述资源池,并且所述选择条件中包括用于产生随机数的随机种子和用于作为比较门限值的比例因子,将所述随机种子作为预设概率密度函数的初始条件,通过所述概率密度函数产生所述随机数,并且所述随机数大于所述比例因子;
具体的,这里以D2D设备为例进行举例说明,广播消息中的选择条件通知资源池的相关信息,则表明第一传输模式与第二传输模式均可用,需要根据选择条件中的随机种子和比例因子,进一步确定需要采用哪种传输模式,进一步确定方法是,终端将随机种子作为初始条件输入预设概率密度函数中,获得一个随机数,将随机数与比例因子比较,当随机数大于选择条件中的比例因子,则采用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比例因子即是一个比较门限值。
C、所述选择条件通知所述资源池,并且所述选择条件中包括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的下行接收功率门限,测量所述基站下行接收功率,所述下行接收功率大于所述下行接收功率门限;
具体的,广播消息中的选择条件通知资源池的相关信息,则表明第一传输模式与第二传输模式均可用,需要根据选择条件中的下行接收功率门限进一步确定采用哪种传输模式,进一步确定方法可以是,测量基站的下行导频或者同步信号的接收功率,当下行接收功率大于下行接收功率门限,采用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D、所述选择条件通知所述资源池,并且所述选择条件中包括所述资源池的负荷门限,所述资源池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通信资源,所述资源池中被占用的所述第二通信资源个数超过所述负荷门限。
具体的,广播消息中的选择条件通知资源池的相关信息,则表明第一传输模式与第二传输模式均可用,需要根据选择条件中的资源池的负荷门限进一步确定采用哪种传输模式,资源池中包括多个第二通信资源,进一步确定方法是,D2D设备检测资源池中每个第二通信资源上收到的信号能量,当第二通信资源上能够收到信号能量,则表明该第二通信资源被占用,当资源池中被占用的第二通信资源的个数超过负荷门限,即是资源池中第二通信资源忙的比例超过负荷门限时,则采用第一传输模式。
S1103,所述终端检测用于发送数据的第一传输模式是否可用;
本发明实施例步骤S1003可以参见图1所示的步骤S100,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S11004,当检测到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时,所述终端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步骤S1004可以参见图1所示的步骤S101,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S1105,当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过程中检测到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可用时,所述终端停止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步骤S1105可以参见图1所示的步骤S102,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S1106,当所述选择条件满足所述第二传输模式的选择条件时,所述终端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当广播消息中的选择条件满足第二传输模式的选择条件时,则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第二传输模式的选择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任意一种:
A、所述选择条件通知所述资源池,并且所述选择条件中包括用于产生随机数的随机种子和用于作为比较门限值的比例因子,将所述随机种子作为预设概率密度函数的初始条件,通过所述概率密度函数产生所述随机数,并且所述随机数小于所述比例因子;
具体的,这里以D2D设备为例进行举例说明,广播消息中的选择条件通知资源池的相关信息,则表明第一传输模式与第二传输模式均可用,需要根据选择条件中的随机种子和比例因子,进一步确定需要采用哪种传输模式,进一步确定方法是,终端将随机种子作为初始条件输入预设概率密度函数中,获得一个随机数,将随机数与比例因子比较,当随机数小于选择条件中的比例因子,则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比例因子即是一个比较门限值。
B、所述选择条件通知所述资源池,并且所述选择条件中包括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的下行接收功率门限,测量所述基站下行接收功率,所述下行接收功率小于所述下行接收功率门限;
具体的,广播消息中的选择条件通知资源池的相关信息,则表明第一传输模式与第二传输模式均可用,需要根据选择条件中的下行接收功率门限进一步确定采用哪种传输模式,进一步确定方法可以是,测量基站的下行导频或者同步信号的接收功率,当下行接收功率小于下行接收功率门限,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C、所述选择条件通知所述资源池,并且所述选择条件中包括所述资源池的负荷门限,所述资源池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通信资源,所述资源池中被占用的所述第二通信资源个数小于所述负荷门限。
具体的,广播消息中的选择条件通知资源池的相关信息,则表明第一传输模式与第二传输模式均可用,需要根据选择条件中的资源池的负荷门限进一步确定采用哪种传输模式,资源池中包括多个第二通信资源,进一步确定方法是,D2D设备检测资源池中每个第二通信资源上收到的信号能量,当第二通信资源上能够收到信号能量,则表明该第二通信资源被占用,当资源池中被占用的第二通信资源的个数小于负荷门限,即是资源池中第二通信资源忙的比例小于负荷门限时,则采用第二传输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检测到用于发送数据的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时,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在第一传输模式可用时,停止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传输模式与第二传输模式之间的不断转换,可以避免在当前所使用的传输模式不可用时的通信中断情况,方法实用。
请参见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输模式转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传输模式转换装置可包括:第一检测模块100、第一发送模块101和第二发送模块102。
第一检测模块100,用于检测用于发送数据的第一传输模式是否可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终端的第一检测模块100检测用于发送数据的第一传输模式是否可用的情况可以是正在使用第一传输模式的过程中不断检测第一传输模式是否可用,也可以是在第一次与基站建立无线连接的过程中检测第一传输模式是否可用。具体的检测方法可以是,向基站发送连接建立请求,也可以是检测所建立的无线连接是否失败,也可以是检测是否收到基站发送的资源释放消息等等。
第一发送模块101,用于当检测到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时,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终端可以是在采用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时,第一发送模块101检测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例如发生无线连接失败;也可以是在当终端选择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但是还未采用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时,检测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发生无线连接失败的情况可以是,终端收到的下行信号特别弱(下行的接收功率小于预定的门限,或者终端的物理层报告链路失步,或者终端的等待链路同步恢复的定时器启动),也可以是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达到最大传输次数,还可以是终端的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向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层报告随机接入信道(Random Access Channel,RACH)有问题。此外,检测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也可能是在请求第一通信资源的过程中未成功获取蜂窝上行资源,例如:终端发送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SR)以请求蜂窝上行资源的时候发生了多次传输,一直到SR发送次数超过了dsr-TransMax(专用SR最大传输次数)时,基站没有蜂窝上行资源,在检测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时,就转换发送数据的传输模式,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具体的,这里以D2D设备中的传输模式转换为例进行说明,D2D设备正在采用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当检测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时,终端的RRC层向MAC层发送“停止D2D设备第一传输模式”的指示(或者叫做原语),MAC层将“D2D TransMode”设置为第二传输模式,并且停止采用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缓存中的数据,将基站分配的第一通信资源分配授权清除。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第二传输模式可以是终端从资源池中选择第二通信资源发送数据,也可以是通过固有的第三通信资源发送数据。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资源池可以是基站在为终端配置D2D资源的时候通过专用信令中的信息单元例如RadioResourceConfigDedicated配置给终端的。也可以是当终端驻留目标小区的时候从广播信息中获取并记录在自己的内部存储模块中。
第二发送模块102,用于当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过程中检测到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可用时,停止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其中,所述第一传输模式是指装置通过基站分配的第一通信资源发送数据,所述第二传输模式是指所述装置通过从所述基站配置的资源池中所选择的第二通信资源发送数据或者所述装置通过固有的第三通信资源发送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终端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的过程中,检测第一传输模式是否可用,具体的检测方法可以是根据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的原因进行检测,例如,当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是由于无线连接失败,则检测的方法可以是进行无线连接状态检测,当检测到无线连接状态运行良好即没有收到以下两种消息则确定第一传输模式可用,这两种消息可以是1)来自物理层的失步报告或者RACH问题报告2)来自RLC层的达到最大传输次数的报告。当接收到这两种消息中的至少一种,则确定第一传输模式仍然不可用。
进一步的,当检测到第一传输模式可用时,第二发送模块102停止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具体的,检测到第一传输模式可用的方法可以是,当无线连接重建成功,即是终端收到基站的重建成功消息(如:RRCconnectionreestablishment消息)时则确定第一传输模式可用,也可以是基站通过重配置为终端分配了第一通信资源,或者是基站根据终端上报的调度请求分配了蜂窝上行资源等等,具体的方法可以根据检测方法确定。
具体的,这里以D2D设备中的传输模式转换为例进行说明,当D2D设备检测到第一传输模式可用时,RRC层向MAC层发送“激活第一传输模式”的指示,MAC层收到指示后,将“D2D TransMode”设置为第一传输模式,终端采用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检测到用于发送数据的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时,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在第一传输模式可用时,停止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传输模式与第二传输模式之间的不断转换,可以避免在当前所使用的传输模式不可用时的通信中断情况,方法实用。
请参见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传输模式转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传输模式转换装置可包括:第一检测模块100、第一发送模块101、第二发送模块102、第二检测模块103、第一获取模块104和判断选择模块105。
第二检测模块103,用于当检测到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时,检测所述装置是否在所述基站的网络覆盖范围内;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基站给终端的配置消息中指明了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可以使用第二传输模式时,终端第二检测模块103需要进一步判断是否能够使用第二传输模式,首先第二检测模块103需要检测终端是否在基站的网络覆盖范围内。
第一获取模块104,用于若所述装置未在所述基站的网络覆盖范围内,则获取所述装置固有的所述第三通信资源;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若终端未在基站的网络覆盖范围内,则说明基站未为终端配置资源池,终端只能够采用第二传输模式通过预配置的第三通信资源发送数据,因此第一获取模块104需要获取预配置的第三通信资源,再采用第二传输模式通过第三通信资源发送数据。
判断选择模块105,用于若所述装置在所述基站的网络覆盖范围内,则判断是否满足所述第二通信资源的使用条件,且在满足所述第二通信资源的使用条件时,从所述基站预分配的所述资源池中选择所述第二通信资源;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当终端在基站的网络覆盖范围内,则说明基站可能为终端配置了资源池,终端可能可以采用第二传输模式通过第二通信资源发送数据。因此需要判断选择模块105进一步判断终端是否满足第二通信资源的使用条件,在终端满足第二通信资源的使用条件时,终端执行转为第二传输模式的动作,即是从基站配置的资源池中选择第二通信资源,并采用第二传输模式通过第二通信资源发送数据。如果不满足第二通信资源的使用条件,则终端不进行传输模式转换。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通信资源的使用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任意一种或者两种:1)终端的下行接收功率小于预设门限值;2)基站为终端配置了资源池。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检测到用于发送数据的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时,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在第一传输模式可用时,停止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传输模式与第二传输模式之间的不断转换,可以避免在当前所使用的传输模式不可用时的通信中断情况,方法实用。
请参见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传输模式转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传输模式转换装置可包括第一检测模块100、第一发送模块101、第二发送模块102和第一连接建立模块106,进一步,第二发送模块包括重建立单元1020、第一确定单元1021和第一发送单元1022.
第一连接建立模块106,用于与所述基站建立无线连接,获取所述基站分配的所述第一通信资源,并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资源发送数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终端需要发送数据时,第一连接建立模块106会首先与基站建立无线连接,基站会根据终端的实际情况分配第一通信资源,则终端利用所建立的无线连接,向基站获取分配的第一通信资源,并采用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传输模式即是通过第一通信资源发送数据。
这里以D2D设备中的传输模式转换为例进行说明,D2D设备驻留在一个合适的小区内后,它发现自己的D2D模块有数据需要发送时,首先会根据基站广播的指示“允许进行D2D通信”来发起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连接建立请求,请求消息中携带建立原因“D2D通信请求”。当基站应答请求,并建立无线连接之后(即收到RRCconnectionSetup),RRC层会指示MAC层将“D2DTransMode”设置为第一传输模式,这时终端会向基站上报自己的D2D缓存状态,基站会根据D2D通信的数据缓存大小来分配第一通信资源,即是D2D通信资源,终端获取基站所分配的第一通信资源,并在基站分配的第一通信资源上进行发送数据,即是采用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重建立单元1020,用于当所述装置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过程中与所述基站进行无线连接重建立;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当检测到无线连接失败时,终端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的同时,重建立单元1020也继续进行无线连接重建立。
第一确定单元1021,用于当所述无线连接重建立成功,则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可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终端在进行无线连接重建立的过程中,当收到基站发送的无线连接重建立成功消息,则表明无线连接重建立成功,并向基站请求分配第一通信资源,当终端获取基站分配第一通信资源时,则第一确定单元1021确定第一传输模式可用。
第一发送单元1022,用于停止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终端第一发送单元1022停止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这里以D2D设备为例进行说明,D2D设备中的RRC层发送指示给MAC层,指示MAC层使用第一传输模式;MAC层收到指示后,设置“D2DTransMode”为第一传输模式.。同时MAC层停止使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检测到用于发送数据的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时,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在第一传输模式可用时,停止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传输模式与第二传输模式之间的不断转换,可以避免在当前所使用的传输模式不可用时的通信中断情况,方法实用。
请参见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传输模式转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传输模式转换装置可包括第一检测模块100、第一发送模块101和第二发送模块102,进一步,第一发送模块包括第一比较单元1010和第二发送单元1011,第二发送模块包括第一检测单元1023和第四发送单元1024.
第一比较单元1010,用于当检测到所述基站返回拒绝建立无线连接的拒绝消息,且所述拒绝消息中携带等待时间时,比较所述等待时间与第二预设时间;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当基站接收到终端发送的连接建立请求时,拒绝建立无线连接,返回拒绝建立无线连接的拒绝消息,即是返回了RRCconnectionReject消息,消息中携带等待时间,即是“waittime”或者“extendwaittimer”,又或者是在RRCconnectionReject消息中携带了第一传输模式等待时间,即是“Mode1-waittimer”,进一步,拒绝消息中还可以携带拒绝原因,例如“建议使用第二传输模式”。当终端收到拒绝消息后,第一比较单元1010比较拒绝消息中的等待时间与第二预设时间的大小。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预设时间可以是基站配置给终端,也可以是基站的广播消息中携带。
第二发送单元1011,用于若所述等待时间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则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并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后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果基站所返回的等待时间大于第二预设时间,即是当终端等待第二预设时间后,还是无法与基站建立无线连接,则第二发送单元1011确定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终端即在第二预设时间后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可以是终端在资源池中选择适合终端的第二通信资源,并利用第二通信资源发送数据。这里的资源池可以是基站在为终端配置资源的时候通过专用信令中的信息单元例如RadioResourceConfigDedicated配置给终端的。也可以是当终端驻留目标小区的时候从广播信息中获取并记录在自己的内部存储模块中。
具体的,这里以D2D设备为例进行举例说明,当D2D设备接收到拒绝消息后,等待时间大于第二预设时间,D2D设备的RRC层向MAC层发送“停止D2D设备第一传输模式”的指示(或者叫做原语),MAC层将“D2DTransMode”设置为第二传输模式,并且停止发送数据缓存中的数据,将基站分配第一通信资源分配授权清除(动作可以为置授权为disable)。D2D设备启动定时器T350,T350的时长为第二预设时间,同时也启动waittimer对应的定时器(如T302),T302的时长为等待时间,如果T350到期之后,终端的waittimer仍然继续运行,则D2D设备的RRC层通知MAC层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第一检测单元1023,用于当所述装置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过程中检测所述等待时间是否到期;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终端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过程中第一检测单元1023实时检测等待时间是否到期,具体的,继续以D2D设备为例进行说明,实时检测waittimer对应的定时器T302是否到期。
第四发送单元1024,用于当检测到所述等待时间到期时,则停止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当检测到等待时间到期时,则说明第一传输模式的等待时间到期,第四发送单元1024停止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停止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可以是当等待时间到期时,立即停止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也可以是当检测到等待时间到期后,开始启动无线连接建立过程,准备获取第一通信资源,在无线链路建立成功之前一直使用第二传输模式,当无线链路建立成功之后才停止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具体的,这里以D2D设备为例进行举例说明,当D2D设备在接收到拒绝消息时,可以设置定时器T302或者T351的时长为等待时间,当检测到定时器到期时,D2D设备发起无线连接建立过程,即是发送“RRCconnectionSetupRequest”,当D2D设备收到基站的“RRCconnectionsetup”消息的时候,RRC层给MAC层发送“激活第一传输模式”的指示。MAC层收到指示后设置“D2DTransMode”为第一传输模式,然后D2D设备采用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停止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检测到用于发送数据的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时,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在第一传输模式可用时,停止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传输模式与第二传输模式之间的不断转换,可以避免在当前所使用的传输模式不可用时的通信中断情况,方法实用。
请参见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传输模式转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传输模式转换装置可包括第一检测模块100、第一发送模块101、第二发送模块102和第二连接建立模块107,进一步,第一发送模块包括第二比较单元1012和第三发送单元1013,第二发送模块包括第一检测单元1023和第四发送单元1024.
第二连接建立模块107,用于与所述基站建立无线连接,获取所述基站分配的所述第一通信资源,并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资源发送数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终端需要发送数据时,第二连接建立模块107会首先与基站建立无线连接,基站会根据终端的实际情况分配第一通信资源,则终端利用所建立的无线连接,向基站获取分配的第一通信资源,并采用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传输模式即是通过第一通信资源发送数据。
这里以D2D设备中的传输模式转换为例进行说明,D2D设备驻留在一个合适的小区内后,它发现自己的D2D模块有数据需要发送时,首先会根据基站广播的指示“允许进行D2D通信”来发起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连接建立请求,请求消息中携带建立原因“D2D通信请求”。当基站应答请求,并建立无线连接之后(即收到RRCconnectionSetup),RRC层会指示MAC层将“D2DTransMode”设置为第一传输模式,这时终端会向基站上报自己的D2D缓存状态,基站会根据D2D通信的数据缓存大小来分配第一通信资源,即是D2D通信资源,终端获取基站所分配的第一通信资源,并在基站分配的第一通信资源上进行发送数据,即是采用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第二比较单元1012,用于当接收到所述基站发送的资源释放消息,且所述资源释放消息包括等待时间时,比较所述等待时间与第三预设时间;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终端正在采用第一传输模式通过第一通信资源发送数据的过程中,接收到基站发送的资源释放消息,并且资源释放消息携带等待时间,即是在等待时间内,基站将释放分配给终端的第一通信资源,终端就无法使用第一通信资源发送数据,第二比较单元1012比较等待时间与第三预设时间的大小。需要说明的是,第三预设时间可以是基站配置给终端,也可以是基站的广播消息中携带。
具体的,这里以D2D设备为例进行举例说明,D2D设备接收到基站发送的资源释放消息,即RRCconnectionReleaset消息,在消息中携带了等待时间,即“waittime”或者“Mode1-waittimer”,进一步的,消息中还可以携带释放原因,如“使用第二传输模式”;D2D设备比较等待时间与第三预设时间的大小。
第三发送单元1013,用于若所述等待时间大于所述第三预设时间,则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并在所述第三预设时间后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若等待时间大于第三预设时间,即是当终端等待第三预设时间后,还是无法与基站建立无线连接,则第三发送单元1013确定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终端即在第三预设时间后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可以是终端在资源池中选择适合终端的第二通信资源,并利用第二通信资源发送数据。这里的资源池可以是基站在为终端配置资源的时候通过专用信令中的信息单元例如RadioResourceConfigDedicated配置给终端的。也可以是当终端驻留目标小区的时候从广播信息中获取并记录在自己的内部存储模块中。
具体的,这里以D2D设备为例进行举例说明,当D2D设备接收到资源释放消息后,等待时间大于第三预设时间,D2D设备的RRC层向MAC层发送“停止D2D设备第一传输模式”的指示(或者叫做原语),MAC层将“D2DTransMode”设置为第二传输模式,并且停止发送数据缓存中的数据,将基站分配第一通信资源分配授权清除(动作可以为置授权为disable)。D2D设备启动定时器T350,T350的时长为第三预设时间,同时也启动waittimer对应的定时器(如T302),T302的时长为等待时间,如果T350到期之后,终端的waittimer仍然继续运行,则D2D设备的RRC层通知MAC层激活第二传输模式,即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检测到用于发送数据的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时,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在第一传输模式可用时,停止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传输模式与第二传输模式之间的不断转换,可以避免在当前所使用的传输模式不可用时的通信中断情况,方法实用。
请参见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传输模式转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传输模式转换装置可包括第一检测模块100、第一发送模块101和第二发送模块102,进一步,第二发送模块包括第二检测单元1025和第五发送单元1026.
第二检测单元1025,用于当所述装置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过程中检测所述基站是否通过重配置为所述终端分配所述蜂窝上行资源;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二检测单元1025实时检测基站是否通过重配置为终端分配蜂窝上行资源。
第五发送单元1026,用于当检测到所述基站通过重配置为所述装置分配所述蜂窝上行资源,则停止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当检测到基站通过重配置为终端分配蜂窝上行资源,则第五发送单元1026停止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具体的,这里以D2D设备为例进行举例说明,当D2D设备获取基站通过重配置分配的蜂窝上行资源后,设置“D2DTransMode“为第一传输模式,然后停止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进一步的,若D2D设备无线连接释放,回到闲置状态,则需要根据基站的广播消息重新进行传输模式选择。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检测到用于发送数据的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时,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在第一传输模式可用时,停止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传输模式与第二传输模式之间的不断转换,可以避免在当前所使用的传输模式不可用时的通信中断情况,方法实用。
请参见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传输模式转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传输模式转换装置可包括第一检测模块100、第一发送模块101和第二发送模块102,进一步,第二发送模块包括第六发送单元1027、第二确定单元1028和第七发送单元1029.
第六发送单元1027,用于当所述装置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过程中继续向所述基站发送连接建立请求;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终端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的过程中,第六发送单元1027仍然继续向基站发送连接建立请求,即是继续尝试无线连接建立。
具体的,这里以D2D设备为例进行举例说明,终端继续尝试无线连接建立,同时启动定时器T351,当T351到期时,若D2D设备继续在尝试无线连接建立,则重新启动T351。如果终端已经停止无线连接建立过程,则重新发起无线连接建立。
第二确定单元1028,用于当所述无线连接建立成功,且所述基站为所述终端分配所述第一通信资源时,则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可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当在尝试无线连接建立的过程中,无线连接建立成功,并且基站为终端分配了第一通信资源,则第二确定单元1028确定第一传输模式可用。
第七发送单元1029,用于停止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当确定第一传输模式可用时,第七发送单元1029则设置“D2DTransMode“为第一传输模式,然后停止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检测到用于发送数据的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时,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在第一传输模式可用时,停止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传输模式与第二传输模式之间的不断转换,可以避免在当前所使用的传输模式不可用时的通信中断情况,方法实用。
请参见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传输模式转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传输模式转换装置可包括第一检测模块100、第一发送模块101、第二发送模块102、小区选择模块108、第二获取模块109、第三发送模块110和第四发送模块111.
小区选择模块108,用于进行小区选择;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终端需要发送数据时,小区选择模块108需要进行小区选择,按照所驻留的小区的基站的广播消息进行传输模式选择。
第二获取模块109,用于当检测到所述装置在目标小区驻留时,获取所述基站下发的广播消息,所述广播消息包括用于指示所述装置进行传输模式选择的选择条件,其中,所述目标小区归属于所述基站;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检测到终端在目标小区驻留时,则第二获取模块109获取基站下发的广播消息,该广播消息中包括用于指示终端进行传输模式选择的选择条件,需要说明的是,目标小区归属于基站。。
具体的,这里以D2D设备为例进行举例说明,D2D设备从广播消息中获取进行模式选择的D2D设备传输模式配置消息,该配置消息中包括终端进行传输模式选择的选择条件。
第三发送模块110,用于当所述选择条件满足所述第一传输模式的选择条件时,与所述基站建立无线连接,获取所述基站分配的所述第一通信资源,并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当广播消息中的选择条件满足第一传输模式的选择条件时,第三发送模块110与基站建立无线连接,获取基站分配的第一通信资源,并采用第一传输模式通过第一通信资源发送数据。
第一传输模式的选择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任意一种:
A、所述选择条件中未通知所述资源池;
具体的,这里以D2D设备为例进行举例说明,广播消息中的选择条件未通知用于发送数据的资源池相关信息,例如,若广播消息中包括以下任意一种信息,则只能采用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1)只通知D2D设备本目标小区D2D的接收资源集合;2)只通知D2D设备本目标小区允许使用D2D发送数据;3)只通知D2D设备如果想进行D2D传输必须建立无线连接。
B、所述选择条件通知所述资源池,并且所述选择条件中包括用于产生随机数的随机种子和用于作为比较门限值的比例因子,将所述随机种子作为预设概率密度函数的初始条件,通过所述概率密度函数产生所述随机数,并且所述随机数大于所述比例因子;
具体的,这里以D2D设备为例进行举例说明,广播消息中的选择条件通知资源池的相关信息,则表明第一传输模式与第二传输模式均可用,需要根据选择条件中的随机种子和比例因子,进一步确定需要采用哪种传输模式,进一步确定方法是,终端将随机种子作为初始条件输入预设概率密度函数中,获得一个随机数,将随机数与比例因子比较,当随机数大于选择条件中的比例因子,则采用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比例因子即是一个比较门限值。
C、所述选择条件通知所述资源池,并且所述选择条件中包括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的下行接收功率门限,测量所述基站下行接收功率,所述下行接收功率大于所述下行接收功率门限;
具体的,广播消息中的选择条件通知资源池的相关信息,则表明第一传输模式与第二传输模式均可用,需要根据选择条件中的下行接收功率门限进一步确定采用哪种传输模式,进一步确定方法可以是,测量基站的下行导频或者同步信号的接收功率,当下行接收功率大于下行接收功率门限,采用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D、所述选择条件通知所述资源池,并且所述选择条件中包括所述资源池的负荷门限,所述资源池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通信资源,所述资源池中被占用的所述第二通信资源个数超过所述负荷门限。
具体的,广播消息中的选择条件通知资源池的相关信息,则表明第一传输模式与第二传输模式均可用,需要根据选择条件中的资源池的负荷门限进一步确定采用哪种传输模式,资源池中包括多个第二通信资源,进一步确定方法是,D2D设备检测资源池中每个第二通信资源上收到的信号能量,当第二通信资源上能够收到信号能量,则表明该第二通信资源被占用,当资源池中被占用的第二通信资源的个数超过负荷门限,即是资源池中第二通信资源忙的比例超过负荷门限时,则采用第一传输模式。
第四发送模块111,用于当所述选择条件满足所述第二传输模式的选择条件时,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当广播消息中的选择条件满足第二传输模式的选择条件时,则第四发送模块111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第二传输模式的选择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任意一种:
A、所述选择条件通知所述资源池,并且所述选择条件中包括用于产生随机数的随机种子和用于作为比较门限值的比例因子,将所述随机种子作为预设概率密度函数的初始条件,通过所述概率密度函数产生所述随机数,并且所述随机数小于所述比例因子;
具体的,这里以D2D设备为例进行举例说明,广播消息中的选择条件通知资源池的相关信息,则表明第一传输模式与第二传输模式均可用,需要根据选择条件中的随机种子和比例因子,进一步确定需要采用哪种传输模式,进一步确定方法是,终端将随机种子作为初始条件输入预设概率密度函数中,获得一个随机数,将随机数与比例因子比较,当随机数小于选择条件中的比例因子,则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比例因子即是一个比较门限值。
B、所述选择条件通知所述资源池,并且所述选择条件中包括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的下行接收功率门限,测量所述基站下行接收功率,所述下行接收功率小于所述下行接收功率门限;
具体的,广播消息中的选择条件通知资源池的相关信息,则表明第一传输模式与第二传输模式均可用,需要根据选择条件中的下行接收功率门限进一步确定采用哪种传输模式,进一步确定方法可以是,测量基站的下行导频或者同步信号的接收功率,当下行接收功率小于下行接收功率门限,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C、所述选择条件通知所述资源池,并且所述选择条件中包括所述资源池的负荷门限,所述资源池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通信资源,所述资源池中被占用的所述第二通信资源个数小于所述负荷门限。
具体的,广播消息中的选择条件通知资源池的相关信息,则表明第一传输模式与第二传输模式均可用,需要根据选择条件中的资源池的负荷门限进一步确定采用哪种传输模式,资源池中包括多个第二通信资源,进一步确定方法是,D2D设备检测资源池中每个第二通信资源上收到的信号能量,当第二通信资源上能够收到信号能量,则表明该第二通信资源被占用,当资源池中被占用的第二通信资源的个数小于负荷门限,即是资源池中第二通信资源忙的比例小于负荷门限时,则采用第二传输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中,当检测到用于发送数据的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时,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在第一传输模式可用时,停止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传输模式与第二传输模式之间的不断转换,可以避免在当前所使用的传输模式不可用时的通信中断情况,方法实用。
请参见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传输模式转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数据处理装置可包括:接收器200、处理器器201和发射器202。
所述处理器,用于检测用于发送数据的第一传输模式是否可用;
可选的,终端检测用于发送数据的第一传输模式是否可用的情况可以是正在使用第一传输模式的过程中不断检测第一传输模式是否可用,也可以是在第一次与基站建立无线连接的过程中检测第一传输模式是否可用。具体的检测方法可以是,向基站发送连接建立请求,也可以是检测所建立的无线连接是否失败,也可以是检测是否收到基站发送的资源释放消息等等。
所述发射器,用于当检测到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时,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可选的,终端可以是在采用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时,检测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例如发生无线连接失败;也可以是在当终端选择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但是还未采用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时,检测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发生无线连接失败的情况可以是,终端收到的下行信号特别弱(下行的接收功率小于预定的门限,或者终端的物理层报告链路失步,或者终端的等待链路同步恢复的定时器启动),也可以是无线链路控制(RadioLink Control,RLC)层达到最大传输次数,还可以是终端的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Control,MAC)层向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层报告随机接入信道(Random Access Channel,RACH)有问题。此外,检测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也可能是在请求第一通信资源的过程中未成功获取蜂窝上行资源,例如:终端发送调度请求(schedulingrequest,SR)以请求蜂窝上行资源的时候发生了多次传输,一直到SR发送次数超过了dsr-TransMax(专用SR最大传输次数)时,基站没有蜂窝上行资源,在检测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时,就转换发送数据的传输模式,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所述发射器还用于当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过程中检测到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可用时,停止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可选的,当检测到第一传输模式可用时,停止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具体的,检测到第一传输模式可用的方法可以是,当无线连接重建成功,即是终端收到基站的重建成功消息(如:RRCconnectionreestablishment消息)时则确定第一传输模式可用,也可以是基站通过重配置为终端分配了第一通信资源,或者是基站根据终端上报的调度请求分配了蜂窝上行资源等等,具体的方法可以根据检测方法确定。
所述发射器还用于当无法从所述基站获取所述第一通信资源时,则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并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或者,
所述发射器还用于当从所述基站获取的所述第一通信资源无法使用时,则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并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当检测到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时,检测所述装置是否在所述基站的网络覆盖范围内;
可选的,基站给终端的配置消息中指明了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可以使用第二传输模式时,终端需要进一步判断是否能够使用第二传输模式,首先需要检测终端是否在基站的网络覆盖范围内。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若所述装置未在所述基站的网络覆盖范围内,则获取所述装置固有的所述第三通信资源;
可选的,若终端未在基站的网络覆盖范围内,则说明基站未为终端配置资源池,终端只能够采用第二传输模式通过预配置的第三通信资源发送数据,因此需要获取预配置的第三通信资源,再采用第二传输模式通过第三通信资源发送数据。
所述发射器还用于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通过所述第三通信资源发送数据。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若所述装置在所述基站的网络覆盖范围内,则判断是否满足所述第二通信资源的使用条件,且在满足所述第二通信资源的使用条件时,从所述基站预分配的所述资源池中选择所述第二通信资源;
当终端在基站的网络覆盖范围内,则说明基站可能为终端配置了资源池,终端可能可以采用第二传输模式通过第二通信资源发送数据。因此需要进一步判断终端是否满足第二通信资源的使用条件,在终端满足第二通信资源的使用条件时,终端执行转为第二传输模式的动作,即是从基站配置的资源池中选择第二通信资源,并采用第二传输模式通过第二通信资源发送数据。如果不满足第二通信资源的使用条件,则终端不进行传输模式转换。
所述发射器还用于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通过所述第二通信资源发送数据;
其中,所述第二传输模式的使用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装置的下行接收功率小于预设门限值;
所述基站为所述装置预分配所述资源池。
所述发射器还用于与所述基站建立无线连接,获取所述基站分配的所述第一通信资源,并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资源发送数据;
所述发射器还用于当检测到所述无线连接失败时,则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停止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或者,
所述发射器还用于当检测到所述无线连接失败时,则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停止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在第一预设时间后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可选的,第一预设时间可以是终端与基站建立无线连接之后,基站配置给终端,也可以是基站的广播消息中携带,第一预设时间的设置可以平均转入第二传输模式的终端数量,在较多终端集中在小区边缘时,防止大量终端同时转入第二传输模式,导致第二传输模式的第二通信资源碰撞率突然升高。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当所述装置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过程中与所述基站进行无线连接重建立;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当所述无线连接重建立成功,则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可用;
所述发射器还用于停止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当检测到所述基站返回拒绝建立无线连接的拒绝消息,且所述拒绝消息中携带等待时间时,比较所述等待时间与第二预设时间;
可选的,当基站接收到终端发送的连接建立请求时,拒绝建立无线连接,返回拒绝建立无线连接的拒绝消息,即是返回了RRCconnectionReject消息,消息中携带等待时间,即是“waittime”或者“extendwaittimer”,又或者是在RRCconnectionReject消息中携带了第一传输模式等待时间,即是“Mode1-waittimer”,进一步,拒绝消息中还可以携带拒绝原因,例如“建议使用第二传输模式”。当终端收到拒绝消息后,比较拒绝消息中的等待时间与第二预设时间的大小。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预设时间可以是基站配置给终端,也可以是基站的广播消息中携带。
所述发射器还用于若所述等待时间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则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并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后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可选的,如果基站所返回的等待时间大于第二预设时间,即是当终端等待第二预设时间后,还是无法与基站建立无线连接,则确定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终端即在第二预设时间后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可以是终端在资源池中选择适合终端的第二通信资源,并利用第二通信资源发送数据。这里的资源池可以是基站在为终端配置资源的时候通过专用信令中的信息单元例如RadioResourceConfigDedicated配置给终端的。也可以是当终端驻留目标小区的时候从广播信息中获取并记录在自己的内部存储模块中。
所述发射器还用于与所述基站建立无线连接,获取所述基站分配的所述第一通信资源,并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资源发送数据;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当接收到所述基站发送的资源释放消息,且所述资源释放消息包括等待时间时,比较所述等待时间与第三预设时间;
可选的,在终端正在采用第一传输模式通过第一通信资源发送数据的过程中,接收到基站发送的资源释放消息,并且资源释放消息携带等待时间,即是在等待时间内,基站将释放分配给终端的第一通信资源,终端就无法使用第一通信资源发送数据,比较等待时间与第三预设时间的大小。需要说明的是,第三预设时间可以是基站配置给终端,也可以是基站的广播消息中携带。
所述发射器还用于若所述等待时间大于所述第三预设时间,则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并在所述第三预设时间后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当所述装置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过程中检测所述等待时间是否到期;
所述发射器还用于当检测到所述等待时间到期时,则停止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所述发射器还用于与所述基站建立无线连接,并向所述基站发送用于请求分配蜂窝上行资源的调度请求;
可选的,终端与基站建立无线连接后,向基站发送用于请求分配蜂窝上行资源的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SR)。
所述发射器还用于当所述调度请求的发送次数超过预设次数,且所述基站未分配所述蜂窝上行资源时,则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并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可选的,当调度请求的发送次数超过预设次数,且基站未分配蜂窝上行资源时,则确定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并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当所述装置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过程中检测所述基站是否通过重配置为所述终端分配所述蜂窝上行资源;
所述发射器还用于当检测到所述基站通过重配置为所述装置分配所述蜂窝上行资源,则停止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所述发射器还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连接建立请求;
所述发射器还用于当所述连接建立请求的发送次数超过预设次数,且未收到所述基站发送的应答消息,则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并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所述发射器还用于当所述装置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过程中继续向所述基站发送连接建立请求;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当所述无线连接建立成功,且所述基站为所述终端分配所述第一通信资源时,则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可用;
所述发射器还用于停止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进行小区选择;
所述接收器,用于当检测到所述装置在目标小区驻留时,获取所述基站下发的广播消息,所述广播消息包括用于指示所述装置进行传输模式选择的选择条件,其中,所述目标小区归属于所述基站;
可选的,广播消息中包括用于指示终端进行传输模式选择的选择条件,需要说明的是,目标小区归属于基站。。
所述发射器还用于当所述选择条件满足所述第一传输模式的选择条件时,与所述基站建立无线连接,获取所述基站分配的所述第一通信资源,并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所述发射器还用于当所述选择条件满足所述第二传输模式的选择条件时,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所述第一传输模式的选择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选择条件中未通知所述资源池;
所述选择条件通知所述资源池,并且所述选择条件中包括用于产生随机数的随机种子和用于作为比较门限值的比例因子,将所述随机种子作为预设概率密度函数的初始条件,通过所述概率密度函数产生所述随机数,并且所述随机数大于所述比例因子;
所述选择条件通知所述资源池,并且所述选择条件中包括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的下行接收功率门限,测量所述基站下行接收功率,所述下行接收功率大于所述下行接收功率门限;
所述选择条件通知所述资源池,并且所述选择条件中包括所述资源池的负荷门限,所述资源池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通信资源,所述资源池中被占用的所述第二通信资源个数超过所述负荷门限。
所述第二传输模式的选择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选择条件通知所述资源池,并且所述选择条件中包括用于产生随机数的随机种子和用于作为比较门限值的比例因子,将所述随机种子作为预设概率密度函数的初始条件,通过所述概率密度函数产生所述随机数,并且所述随机数大于所述比例因子;
所述选择条件通知所述资源池,并且所述选择条件中包括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的下行接收功率门限,测量所述基站下行接收功率,所述下行接收功率小于所述下行接收功率门限;
所述选择条件通知所述资源池,并且所述选择条件中包括所述资源池的负荷门限,所述资源池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通信资源,所述资源池中被占用的所述第二通信资源个数小于所述负荷门限。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Memory,RAM)等。
本发明实施例方法中的步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顺序调整、合并和删减。
本发明实施例终端中的模块或单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
本发明实施例的微控制器等部件,可以以通用集成电路(如中央处理器CPU),或以专用集成电路(ASIC)来实现。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36)
1.一种传输模式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终端检测用于发送数据的第一传输模式是否可用;
当检测到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时,所述终端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当所述终端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过程中检测到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可用时,所述终端停止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其中,所述第一传输模式是指终端通过基站分配的第一通信资源发送数据,所述第二传输模式是指终端通过从所述基站配置的资源池中所选择的第二通信资源发送数据或者终端通过固有的第三通信资源发送数据;
其中,所述当检测到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时,所述终端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包括:
当终端无法从所述基站获取所述第一通信资源时,则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并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或者,
当终端从所述基站获取的所述第一通信资源无法使用时,则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并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之前,还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时,所述终端检测所述终端是否在所述基站的网络覆盖范围内;
若所述终端未在所述基站的网络覆盖范围内,则所述终端获取固有的所述第三通信资源;
所述终端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包括:
所述终端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通过所述第三通信资源发送数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终端在所述基站的网络覆盖范围内,则所述终端判断是否满足所述第二通信资源的使用条件,且在所述终端满足所述第二通信资源的使用条件时,从所述基站预分配的所述资源池中选择所述第二通信资源;
所述终端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包括:
所述终端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通过所述第二通信资源发送数据;
其中,所述第二通信资源的使用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终端的下行接收功率小于预设门限值;
所述基站为所述终端预分配所述资源池。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检测用于发送数据的第一传输模式是否可用之前;还包括:
所述终端与所述基站建立无线连接,获取所述基站分配的所述第一通信资源,并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资源发送数据;
所述当终端从所述基站获取的所述第一通信资源无法使用时,则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并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无线连接失败时,则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停止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或者,
当检测到所述无线连接失败时,则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停止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在第一预设时间后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终端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过程中检测到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可用时,所述终端停止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包括:
当所述终端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过程中所述终端与所述基站进行无线连接重建立;
当所述无线连接重建立成功,则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可用;
所述终端停止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检测用于发送数据的第一传输模式是否可用,包括:
所述终端向所述基站发送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连接建立请求;
所述当终端无法从所述基站获取所述第一通信资源时,则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并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基站返回拒绝建立无线连接的拒绝消息,且所述拒绝消息中携带等待时间时,所述终端比较所述等待时间与第二预设时间;
若所述等待时间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则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并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后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检测用于发送数据的第一传输模式是否可用之前;还包括:
所述终端与所述基站建立无线连接,获取所述基站分配的所述第一通信资源,并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资源发送数据;
所述当终端从所述基站获取的所述第一通信资源无法使用时,则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并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包括:
当接收到所述基站发送的资源释放消息,且所述资源释放消息包括等待时间时,所述终端比较所述等待时间与第三预设时间;
若所述等待时间大于所述第三预设时间,则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并在所述第三预设时间后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终端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过程中检测到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可用时,所述终端停止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包括:
当所述终端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过程中所述终端检测所述等待时间是否到期;
当检测到所述等待时间到期时,则所述终端停止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终端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过程中检测到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可用时,所述终端停止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包括:
当所述终端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过程中所述终端检测所述等待时间是否到期;
当检测到所述等待时间到期时,则所述终端停止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检测用于发送数据的第一传输模式是否可用;包括:
所述终端与所述基站建立无线连接,并向所述基站发送用于请求分配蜂窝上行资源的调度请求;
所述当终端无法从所述基站获取所述第一通信资源时,则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并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包括:
当所述调度请求的发送次数超过预设次数,且所述基站未分配所述蜂窝上行资源时,则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并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终端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过程中检测到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可用时,所述终端停止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包括:
当所述终端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过程中所述终端检测所述基站是否通过重配置为所述终端分配所述蜂窝上行资源;
当检测到所述基站通过重配置为所述终端分配所述蜂窝上行资源,则所述终端停止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终端驻留一个目标小区边缘时,所述目标小区归属于所述基站;
所述终端检测用于发送数据的第一传输模式是否可用;包括:
所述终端向所述基站发送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连接建立请求;
所述当终端无法从所述基站获取所述第一通信资源时,则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并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包括:
当所述连接建立请求的发送次数超过预设次数,且未收到所述基站发送的应答消息,则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并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终端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过程中检测到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可用时,所述终端停止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包括:
当所述终端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过程中所述终端继续向所述基站发送连接建立请求;
当所述无线连接建立成功,且所述基站为所述终端分配所述第一通信资源时,则所述终端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可用;
所述终端停止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14.如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检测用于发送数据的第一传输模式是否可用之前;还包括:
所述终端进行小区选择;
当检测到所述终端在目标小区驻留时,所述终端获取所述基站下发的广播消息,所述广播消息包括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进行传输模式选择的选择条件,其中,所述目标小区归属于所述基站;
当所述选择条件满足所述第一传输模式的选择条件时,所述终端与所述基站建立无线连接,获取所述基站分配的所述第一通信资源,并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选择条件满足所述第二传输模式的选择条件时,所述终端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模式的选择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选择条件中未通知所述资源池;
所述选择条件通知所述资源池,并且所述选择条件中包括用于产生随机数的随机种子和用于作为比较门限值的比例因子,将所述随机种子作为预设概率密度函数的初始条件,通过所述概率密度函数产生所述随机数,并且所述随机数大于所述比例因子;
所述选择条件通知所述资源池,并且所述选择条件中包括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的下行接收功率门限,测量所述基站下行接收功率,所述下行接收功率大于所述下行接收功率门限;
所述选择条件通知所述资源池,并且所述选择条件中包括所述资源池的负荷门限,所述资源池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通信资源,所述资源池中被占用的所述第二通信资源个数超过所述负荷门限。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输模式的选择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选择条件通知所述资源池,并且所述选择条件中包括用于产生随机数的随机种子和用于作为比较门限值的比例因子,将所述随机种子作为预设概率密度函数的初始条件,通过所述概率密度函数产生所述随机数,并且所述随机数大于所述比例因子;
所述选择条件通知所述资源池,并且所述选择条件中包括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的下行接收功率门限,测量所述基站下行接收功率,所述下行接收功率小于所述下行接收功率门限;
所述选择条件通知所述资源池,并且所述选择条件中包括所述资源池的负荷门限,所述资源池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通信资源,所述资源池中被占用的所述第二通信资源个数小于所述负荷门限。
18.一种传输模式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用于发送数据的第一传输模式是否可用;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当检测到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时,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当采用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过程中检测到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可用时,停止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其中,所述第一传输模式是指装置通过基站分配的第一通信资源发送数据,所述第二传输模式是指所述装置通过从所述基站配置的资源池中所选择的第二通信资源发送数据或者所述装置通过固有的第三通信资源发送数据;
其中,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当无法从所述基站获取所述第一通信资源时,则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并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或者,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当从所述基站获取的所述第一通信资源无法使用时,则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并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检测模块,用于当检测到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时,检测所述装置是否在所述基站的网络覆盖范围内;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若所述装置未在所述基站的网络覆盖范围内,则获取所述装置固有的所述第三通信资源;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具体用于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通过所述第三通信资源发送数据。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判断选择模块,用于若所述装置在所述基站的网络覆盖范围内,则判断是否满足所述第二通信资源的使用条件,且在满足所述第二通信资源的使用条件时,从所述基站预分配的所述资源池中选择所述第二通信资源;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具体用于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通过所述第二通信资源发送数据;
其中,所述第二传输模式的使用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装置的下行接收功率小于预设门限值;
所述基站为所述装置预分配所述资源池。
2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连接建立模块,用于与所述基站建立无线连接,获取所述基站分配的所述第一通信资源,并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资源发送数据;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当检测到所述无线连接失败时,则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停止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或者,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当检测到所述无线连接失败时,则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停止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在第一预设时间后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送模块包括:
重建立单元,用于当所述装置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过程中与所述基站进行无线连接重建立;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无线连接重建立成功,则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可用;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停止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23.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模块具体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连接建立请求;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包括:
第一比较单元,用于当检测到所述基站返回拒绝建立无线连接的拒绝消息,且所述拒绝消息中携带等待时间时,比较所述等待时间与第二预设时间;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若所述等待时间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则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并在所述第二预设时间后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24.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连接建立模块,用于与所述基站建立无线连接,获取所述基站分配的所述第一通信资源,并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通过所述第一通信资源发送数据;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包括:
第二比较单元,用于当接收到所述基站发送的资源释放消息,且所述资源释放消息包括等待时间时,比较所述等待时间与第三预设时间;
第三发送单元,用于若所述等待时间大于所述第三预设时间,则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并在所述第三预设时间后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送模块包括:
第一检测单元,用于当所述装置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过程中检测所述等待时间是否到期;
第四发送单元,用于当检测到所述等待时间到期时,则停止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送模块包括:
第一检测单元,用于当所述装置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过程中检测所述等待时间是否到期;
第四发送单元,用于当检测到所述等待时间到期时,则停止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27.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模块具体用于与所述基站建立无线连接,并向所述基站发送用于请求分配蜂窝上行资源的调度请求;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当所述调度请求的发送次数超过预设次数,且所述基站未分配所述蜂窝上行资源时,则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并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送模块包括:
第二检测单元,用于当所述装置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过程中检测所述基站是否通过重配置为终端分配所述蜂窝上行资源;
第五发送单元,用于当检测到所述基站通过重配置为所述装置分配所述蜂窝上行资源,则停止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2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终端驻留一个目标小区边缘时,所述目标小区归属于所述基站;所述第一检测模块具体用于向所述基站发送用于建立无线连接的连接建立请求;
所述第一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当所述连接建立请求的发送次数超过预设次数,且未收到所述基站发送的应答消息,则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不可用,并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送模块包括:
第六发送单元,用于当所述装置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过程中继续向所述基站发送连接建立请求;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无线连接建立成功,且所述基站为所述终端分配所述第一通信资源时,则确定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可用;
第七发送单元,用于停止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并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31.如权利要求18至30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小区选择模块,用于进行小区选择;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当检测到所述装置在目标小区驻留时,获取所述基站下发的广播消息,所述广播消息包括用于指示所述装置进行传输模式选择的选择条件,其中,所述目标小区归属于所述基站;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当所述选择条件满足所述第一传输模式的选择条件时,与所述基站建立无线连接,获取所述基站分配的所述第一通信资源,并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四发送模块,用于当所述选择条件满足所述第二传输模式的选择条件时,采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发送数据。
33.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模式的选择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选择条件中未通知所述资源池;
所述选择条件通知所述资源池,并且所述选择条件中包括用于产生随机数的随机种子和用于作为比较门限值的比例因子,将所述随机种子作为预设概率密度函数的初始条件,通过所述概率密度函数产生所述随机数,并且所述随机数大于所述比例因子;
所述选择条件通知所述资源池,并且所述选择条件中包括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的下行接收功率门限,测量所述基站下行接收功率,所述下行接收功率大于所述下行接收功率门限;
所述选择条件通知所述资源池,并且所述选择条件中包括所述资源池的负荷门限,所述资源池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通信资源,所述资源池中被占用的所述第二通信资源个数超过所述负荷门限。
34.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输模式的选择条件包括以下条件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选择条件通知所述资源池,并且所述选择条件中包括用于产生随机数的随机种子和用于作为比较门限值的比例因子,将所述随机种子作为预设概率密度函数的初始条件,通过所述概率密度函数产生所述随机数,并且所述随机数大于所述比例因子;
所述选择条件通知所述资源池,并且所述选择条件中包括采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的下行接收功率门限,测量所述基站下行接收功率,所述下行接收功率小于所述下行接收功率门限;
所述选择条件通知所述资源池,并且所述选择条件中包括所述资源池的负荷门限,所述资源池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第二通信资源,所述资源池中被占用的所述第二通信资源个数小于所述负荷门限。
35.一种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权利要求1至17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36.一种传输模式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器、处理器和发射器;
其中,接收器、处理器和发射器用于配合执行完成权利要求1至17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CN2014/077190 WO2015168949A1 (zh) | 2014-05-09 | 2014-05-09 | 一种传输模式转换方法、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637840A CN105637840A (zh) | 2016-06-01 |
CN105637840B true CN105637840B (zh) | 2019-05-24 |
Family
ID=543920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56401.7A Active CN105637840B (zh) | 2014-05-09 | 2014-05-09 | 一种传输模式转换方法、装置 |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187246B2 (zh) |
EP (1) | EP3142332B1 (zh) |
JP (1) | JP6478419B2 (zh) |
KR (1) | KR20170002625A (zh) |
CN (1) | CN105637840B (zh) |
BR (1) | BR112016026134B1 (zh) |
MX (1) | MX362333B (zh) |
RU (1) | RU2663482C2 (zh) |
WO (1) | WO201516894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RU2606398C1 (ru) | 2012-11-13 | 2017-01-10 | Телефонактиеболагет Л М Эрикссон (Пабл) |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запуска особого режима работы для терминалов, работающих на увеличенной большой дальности |
ES2632475T3 (es) | 2012-11-13 | 2017-09-13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étodo para modificar valores de parámetro para modo de extensión de largo alcance y nodo correspondiente |
US9706481B2 (en) * | 2013-03-15 | 2017-07-11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time-power frequency hopping for D2D discovery |
WO2015194916A1 (ko) * | 2014-06-20 | 2015-12-2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 간 직접 통신을 위한 자원을 결정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EP3178264B1 (en) * | 2014-08-07 | 2021-09-29 | Sun Patent Trust | Power control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in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in serving cell |
EP3387769B1 (en) * | 2015-12-11 | 2019-04-03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A radio network node and a wireless device, and methods therein |
CN113395155B (zh) * | 2016-06-21 | 2024-12-10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减少车辆对车辆通信的中断的系统和方法 |
WO2018022854A2 (en) * | 2016-07-28 | 2018-02-01 | Kyocera Corporation | Robust multicast, sc-ptm, and broadcast delivery with neighbor ue's assistance |
CN110036666B (zh) | 2016-11-03 | 2021-06-04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切换通信模式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
CN107277842B (zh) * | 2017-07-25 | 2019-08-16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模式的选择方法、装置及网络系统 |
KR102402844B1 (ko) * | 2018-01-10 | 2022-05-2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상태를 관리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
US12200794B2 (en) * | 2018-05-10 | 2025-01-14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Handling re-establishment rejection |
JP2019198012A (ja) * | 2018-05-10 | 2019-11-14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装置 |
CN110662248B (zh) * | 2018-06-29 | 2022-07-08 |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信号测量方法和设备 |
RU2711565C1 (ru) * | 2018-09-20 | 2020-01-17 |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Научно-производственное предприятие "Дельта" | Способ повышения стойкости брони против воздействия кинетических снарядов |
WO2021003696A1 (zh) * | 2019-07-10 | 2021-01-14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边链路的无线链路监控方法、装置和系统 |
KR20210015089A (ko) | 2019-07-31 | 2021-02-1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장치들 간 직접적으로 무선 통신하기 위한 전자 장치 |
CN111182498A (zh) * | 2019-12-31 | 2020-05-19 | 成都车晓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机动车辆的实时化资产管理方法及系统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37450A (zh) * | 2011-09-29 | 2013-04-1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模式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
CN103763744A (zh) * | 2014-01-23 | 2014-04-30 | 东南大学 | 蜂窝小区间d2d通信传输模式切换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780790B2 (en) * | 2008-01-07 | 2014-07-1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DD ope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US8213360B2 (en) * | 2009-04-29 | 2012-07-03 | Nokia Corporatio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lexible switching between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mode and cellular communication mode |
US9763227B2 (en) | 2012-06-27 | 2017-09-12 | Kyocera Corporation |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 |
US9769644B2 (en) * | 2014-03-14 | 2017-09-19 | Intel IP Corporation | Systems,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mode selection |
-
2014
- 2014-05-09 BR BR112016026134-8A patent/BR112016026134B1/pt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4-05-09 WO PCT/CN2014/077190 patent/WO2015168949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05-09 MX MX2016014702A patent/MX362333B/es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4-05-09 RU RU2016148329A patent/RU2663482C2/ru active
- 2014-05-09 KR KR1020167034674A patent/KR20170002625A/ko not_active Ceased
- 2014-05-09 JP JP2016567209A patent/JP6478419B2/ja active Active
- 2014-05-09 EP EP14891221.5A patent/EP3142332B1/en active Active
- 2014-05-09 CN CN201480056401.7A patent/CN105637840B/zh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11-09 US US15/347,529 patent/US10187246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37450A (zh) * | 2011-09-29 | 2013-04-1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模式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
CN103763744A (zh) * | 2014-01-23 | 2014-04-30 | 东南大学 | 蜂窝小区间d2d通信传输模式切换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RU2016148329A3 (zh) | 2018-06-09 |
MX362333B (es) | 2019-01-11 |
EP3142332A1 (en) | 2017-03-15 |
MX2016014702A (es) | 2017-04-27 |
EP3142332B1 (en) | 2022-04-06 |
BR112016026134B1 (pt) | 2023-04-11 |
JP6478419B2 (ja) | 2019-03-06 |
US20170063595A1 (en) | 2017-03-02 |
BR112016026134A2 (zh) | 2017-08-15 |
EP3142332A4 (en) | 2017-07-05 |
RU2016148329A (ru) | 2018-06-09 |
CN105637840A (zh) | 2016-06-01 |
US10187246B2 (en) | 2019-01-22 |
KR20170002625A (ko) | 2017-01-06 |
RU2663482C2 (ru) | 2018-08-06 |
WO2015168949A1 (zh) | 2015-11-12 |
JP2017515425A (ja) | 2017-06-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637840B (zh) | 一种传输模式转换方法、装置 | |
JP6609037B2 (ja) | Mtc ueランダムアクセス方法及び装置 | |
KR102200982B1 (ko) | Ue의 상태 전환 방법 및 장치 | |
EP3167663B1 (en) | Limitation to a procedure for update timing advance between a secondary access node and a user equipment | |
US8917613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keepalive information | |
WO2017049737A1 (zh) | D2d中继资源配置方法、装置及系统 | |
WO2016123809A1 (zh) | 一种信令优化方法和设备 | |
CN114641089B (zh) |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9479238B (zh) | 用于按需传输系统信息的移动电信系统方法、用户装备、以及基站 | |
EP3711448B1 (en) | Mac reset procedures | |
JP6656361B2 (ja) | 無線リソース制御(rrc)接続を解放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 |
CA2946774C (en) | Wireless assistance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 |
JP2008079313A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無線リンク障害を処理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 |
CN108370498B (zh) | 传输方案的确定方法、装置和设备 | |
WO2022002017A1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
WO2022222893A1 (zh) | 通信方法及装置 | |
WO2020088319A1 (zh) | V2x传输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 |
JP2020510369A (ja) | システム情報を伝送する方法、基地局及び端末 | |
CN111294933A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