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5627190A - 背光模块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27190A
CN105627190A CN201410619432.0A CN201410619432A CN105627190A CN 105627190 A CN105627190 A CN 105627190A CN 201410619432 A CN201410619432 A CN 201410619432A CN 105627190 A CN105627190 A CN 1056271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is
positioning
width
along
guid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61943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大仁
曾胜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SHENG LIGH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GSHENG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SHENG LIGH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GSHENG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61943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27190A/zh
Publication of CN1056271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271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一种背光模块,包括壳体、导光板及光源。壳体具有两第一定位柱及至少一第二定位柱。两第一定位柱位于第一轴线上,第二定位柱位于第二轴线上。导光板具有至少一入光面、两第一定位孔及至少一第二定位孔。两第一定位柱分别伸入两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柱伸入第二定位孔,各第一定位孔沿第二轴线的宽度等于对应的第一定位柱沿第二轴线的宽度,各第一定位孔沿第一轴线的宽度大于对应的第一定位柱沿第一轴线的宽度,第二定位孔沿第一轴线的宽度等于第二定位柱沿第一轴线的宽度,第二定位孔沿第二轴线的宽度大于第二定位柱沿第二轴线的宽度。光源配置于壳体内且对位于入光面。本发明的背光模块可固定导光板并避免导光板的胀缩影响背光模块的出光效率。

Description

背光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背光模块,且特别是关于一种具有导光板的背光模块。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业日益发达,平面显示器已逐渐将阴极射线管显示器淘汰而成为目前的主流。在平面显示器中,又以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Display,LCD)的技术较为纯熟且普及化。然而,由于液晶显示器的液晶显示面板本身无法发光,故需在液晶显示面板下方设置背光模块以提供光源,进而达到显示的功能。
以侧入式背光模块而言,其例如是通过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元件与基板所组成的灯条(lightbar)作为光源,光源配置于导光板侧边的入光面,使发光二极管元件发出的光束从导光板的入光面进入导光板,最后由导光板的出光面出光。然而,当导光板因温度、湿度改变而产生胀缩时,可能会导致导光板翘曲变形并使发光二极管元件与导光板之间的距离改变而影响背光模块的出光效率。因此,如何有效地固定导光板并避免导光板的胀缩影响背光模块的出光效率,为背光模块设计上的重要议题。
中国台湾专利公开第TW201323991号揭露一种背光模块,其框架的突出结构延伸于导光板的贯穿结构内以固定导光板。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TWI396019号揭露利用背板的凸柱伸入导光板的凹槽以固定导光板。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TW587714号揭露一种背光模块的组装框架结构,组装框架的框边具有多个挠性扣片,挠性扣片的设计可缩小组装框架与导光板的间距,且当导光板受环境因素影响而变形时,挠性扣片可吸收导光板的变形量。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TWM269470号揭露一种背光模块,其下框的弹片提供弹性力将导光板往发光元件推动,以减少发光元件与导光板的间距。中国专利公开第CN101000423A号揭露一种背光模块,其外框的立柱用以避免导光板移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可有效地固定导光板并避免导光板的胀缩影响背光模块的出光效率,且可避免导光板与壳体或其它元件间的摩擦受损而影响画面品质。
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它目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包括一壳体、一导光板及至少一光源。壳体具有两第一定位柱及至少一第二定位柱。两第一定位柱位于一第一轴线上,第二定位柱位于一第二轴线上。导光板具有至少一入光面、两第一定位孔及至少一第二定位孔。两第一定位柱分别伸入两第一定位孔,第二定位柱伸入第二定位孔,各第一定位孔沿第二轴线的宽度等于对应的第一定位柱沿第二轴线的宽度,各第一定位孔沿第一轴线的宽度大于对应的第一定位柱沿第一轴线的宽度,第二定位孔沿第一轴线的宽度等于第二定位柱沿第一轴线的宽度,第二定位孔沿第二轴线的宽度大于第二定位柱沿第二轴线的宽度。光源配置于壳体内且对位于入光面。
在一实施例中,壳体包括一背板及一胶框,导光板配置于背板上,胶框组装于背板上且将导光板限位于背板中,两第一定位柱及至少一第二定位柱形成于胶框。
在一实施例中,壳体包括一背板及一胶框,导光板配置于背板上,胶框组装于背板上且将导光板限位于背板中,两第一定位柱及至少一第二定位柱形成于背板。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至少一第二定位柱的数量为两个,上述的至少一第二定位孔的数量为两个,两第二定位柱分别伸入两第二定位孔。
在一实施例中,背光模块还包括一光学膜片组,其中光学膜片组配置于导光板上且具有两第三定位孔及至少一第四定位孔,两第一定位柱分别伸入两第三定位孔,至少一第二定位柱伸入至少一第四定位孔,各第三定位孔沿第二轴线的宽度等于对应的第一定位柱沿第二轴线的宽度,各第三定位孔沿第一轴线的宽度大于对应的第一定位柱沿第一轴线的宽度,至少一第四定位孔沿第一轴线的宽度等于至少一第二定位柱沿第一轴线的宽度,至少一第四定位孔沿第二轴线的宽度大于至少一第二定位柱沿第二轴线的宽度。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至少一第二定位柱的数量为两个,上述的至少一第四定位孔的数量为两个,两第二定位柱分别伸入两第四定位孔。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轴线平行于入光面,导光板具有相对于入光面的一非入光面,第一轴线与入光面的距离小于第一轴线与非入光面的距离。
在一实施例中,两第一定位柱的其中之一与第二轴线的距离大于两第一定位柱的其中之另一与第二轴线的距离,两第一定位柱的所述其中之一与对应的第一定位孔的内壁沿第一轴线的间隙大于两第一定位柱的所述其中之另一与对应的第一定位孔的内壁沿第一轴线的间隙。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轴线平行于入光面,导光板具有相对于入光面的一非入光面,第二轴线与入光面的距离小于第二轴线与非入光面的距离。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轴线及第二轴线的至少其中之一通过导光板的几何中心。
在一实施例中,各第一定位孔及至少一第二定位孔开口于导光板的周缘。
在一实施例中,导光板还具有一出光面与相对于出光面的一底面,且出光面与底面连接入光面,其中两第一定位孔及至少一第二定位孔为贯穿出光面与底面的通孔。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轴线垂直于第二轴线。
为达上述之一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它目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另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包括一壳体、一导光板及至少一光源。壳体具有至少一第一定位柱、至少一第二定位柱及一第一固定柱,其中至少一第一定位柱位于一第一轴线上,至少一第二定位柱位于一第二轴线上,第一固定柱位于第一轴线与第二轴线的交点。一导光板,具有至少一入光面、至少一第一定位孔、至少一第二定位孔及一第一固定孔,其中至少一第一定位柱伸入至少一第一定位孔,至少一第二定位柱伸入至少一第二定位孔,第一固定柱伸入第一固定孔,至少一第一定位孔沿第二轴线的宽度等于至少一第一定位柱沿第二轴线的宽度,至少一第一定位孔沿第一轴线的宽度大于至少一第一定位柱沿第一轴线的宽度,至少一第二定位孔沿第一轴线的宽度等于至少一第二定位柱沿第一轴线的宽度,至少一第二定位孔沿第二轴线的宽度大于至少一第二定位柱沿第二轴线的宽度,第一固定孔沿第一轴线的宽度等于第一固定柱沿第一轴线的宽度,第一固定孔沿第二轴线的宽度等于第一固定柱沿第二轴线的宽度。至少一光源配置于壳体内且对位于至少一入光面。
在一实施例中,壳体包括一背板及一胶框,导光板配置于背板上,胶框组装于背板上且将导光板限位于背板中,至少一第一定位柱、至少一第二定位柱及第一固定柱形成于胶框。
在一实施例中,壳体包括一背板及一胶框,导光板配置于背板上,胶框组装于背板上且将导光板限位于背板中,至少一第一定位柱、至少一第二定位柱及第一固定柱形成于背板。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至少一第一定位柱的数量为两个,上述的至少一第一定位孔的数量为两个,两第一定位柱分别伸入两第一定位孔。
在一实施例中,两第一定位柱的其中之一与第二轴线的距离大于两第一定位柱的其中之另一与第二轴线的距离,两第一定位柱的所述其中之一与对应的第一定位孔的内壁沿第一轴线的间隙大于两第一定位柱的所述其中之另一与对应的第一定位孔的内壁沿第一轴线的间隙。
在一实施例中,背光模块还包括一光学膜片组,其中光学膜片组配置于导光板上且具有至少一第三定位孔、至少一第四定位孔及一第二固定孔,至少一第一定位柱伸入至少一第三定位孔,至少一第二定位柱伸入至少一第四定位孔,第一固定柱伸入第二固定孔,至少一第三定位孔沿第二轴线的宽度等于对应的第一定位柱沿第二轴线的宽度,至少一第三定位孔沿第一轴线的宽度大于对应的第一定位柱沿第一轴线的宽度,至少一第四定位孔沿第一轴线的宽度等于至少一第二定位柱沿第一轴线的宽度,至少一第四定位孔沿第二轴线的宽度大于至少一第二定位柱沿第二轴线的宽度,第二固定孔沿第一轴线的宽度等于第一固定柱沿第一轴线的宽度,第二固定孔沿第二轴线的宽度等于第一固定柱沿第二轴线的宽度。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至少一第二定位柱的数量为两个,上述的至少一第二定位孔的数量为两个,两第二定位柱分别伸入两第二定位孔。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轴线平行于入光面,导光板具有相对于入光面的一非入光面,第一轴线与入光面的距离小于第一轴线与非入光面的距离。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轴线平行于入光面,导光板具有相对于入光面的一非入光面,第二轴线与入光面的距离小于第二轴线与非入光面的距离。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轴线及第二轴线的至少其中之一通过导光板的几何中心。
在一实施例中,至少一第一定位孔及至少一第二定位孔开口于导光板的周缘。
在一实施例中,导光板还具有一出光面与相对于出光面的一底面,且出光面与底面连接入光面,其中至少一第一定位孔、至少一第二定位孔及第一固定孔为贯穿出光面与底面的通孔。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轴线垂直于第二轴线。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其中一个优点,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壳体的第一定位柱及第二定位柱分别伸入导光板的第一定位孔及第二定位孔,第一定位柱与第一定位孔沿第二轴线的宽度相等,且第二定位柱与第二定位孔沿第一轴线的宽度相等,以通过第一定位柱与第一定位孔的配合阻止导光板沿第二轴线移动,并通过第二定位柱与第二定位孔的配合阻止导光板沿第一轴线移动,使导光板稳固地被固定。另外,由于导光板稳固地被固定,可避免导光板与壳体或其它元件间的摩擦受损而影响画面品质。此外,第一定位孔沿第一轴线的宽度设计为大于第一定位柱沿第一轴线的宽度,且第二定位孔沿第二轴线的宽度设计为大于第二定位柱沿第二轴线的宽度,如此可在导光板因温度、湿度改变而产生胀缩时提供导光板变形的空间,以避免导光板产生翘曲而影响背光模块的出光效率。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多个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2是图1的背光模块的部分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3是图1的背光模块的部分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部分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部分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部分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部分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部分结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附图的多个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地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而非用来限制本发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2是图1的背光模块的部分结构俯视示意图。请参考图1及图2,本实施例的背光模块100包括一壳体110、一导光板120及至少一光源(示出为两个光源130、130’)。壳体110具有两第一定位柱110a、110a’及至少一第二定位柱(示出为两个第二定位柱110b、110b’)。两第一定位柱110a、110a’位于一第一轴线A1上,两第二定位柱110b、110b’位于一第二轴线A2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轴线A1垂直于第二轴线A2。
导光板120具有至少一入光面(示出为两个入光面122、122’)、两第一定位孔124、124’及至少一第二定位孔(示出为两个126、126’)。两光源130、130’配置于壳体110内且分别对位于导光板120的两入光面122、122’,以提供光束至导光板120。各光源130、130’例如为发光二极管灯条且包括一基板132及配置于基板132上的多个发光二极管元件134。在其它实施例中,光源130、130’可包含其它适当种类的发光元件,本发明不对此加以限制。
壳体110的两第一定位柱110a、110a’分别伸入导光板120的两第一定位孔124、124’,壳体110的两第二定位柱110b、110b’分别伸入导光板120的两第二定位孔126、126’。如图2所示,各第一定位孔124、124’沿第二轴线A2(平行第二轴线A2的方向上)的宽度等于对应的第一定位柱110a、110a’沿第二轴线A2(平行第二轴线A2的方向上)的宽度,各第一定位孔124、124’沿第一轴线A1(平行第一轴线A1的方向上)的宽度大于对应的第一定位柱110a、110a’沿第一轴线A1(平行第一轴线A1的方向上)的宽度,各第二定位孔126、126’沿第一轴线A1(平行第一轴线A1的方向上)的宽度等于对应的第二定位柱110b、110b’沿第一轴线A1(平行第一轴线A1的方向上)的宽度,各第二定位孔126、126’沿第二轴线A2(平行第二轴线A2的方向上)的宽度大于对应的第二定位柱110b、110b’沿第二轴线A2(平行第二轴线A2的方向上)的宽度。
如上述配置方式,壳体110的第一定位柱110a、110a’及第二定位柱110b、110b’分别伸入导光板120的第一定位孔124、124’及第二定位孔126、126’,第一定位柱110a、110a’与第一定位孔124、124’沿第二轴线A2的宽度相等,且第二定位柱110b、110b’与第二定位孔126、126’沿第一轴线A1的宽度相等,以通过第一定位柱110a、110a’与第一定位孔124、124’的配合阻止导光板120沿第二轴线A2移动,并通过第二定位柱110b、110b’与第二定位孔126、126’的配合阻止导光板120沿第一轴线A1移动,使导光板120稳固地被固定于壳体110。另外,由于导光板120稳固地被固定,可避免导光板120与壳体110或其它元件(例如光源130、130’)间的摩擦受损而影响画面品质。此外,第一定位孔124、124’沿第一轴线A1的宽度设计为大于第一定位柱110a、110a’沿第一轴线A1的宽度,且第二定位孔126、126’沿第二轴线A2的宽度设计为大于第二定位柱110b、110b’沿第二轴线A2的宽度,如此可在导光板120因温度、湿度改变而产生胀缩时提供导光板120变形的空间,以避免导光板120产生翘曲而影响背光模块100的出光效率。
请参考图1,本实施例的导光板120还具有一出光面123与相对于出光面123的一底面125,出光面123与底面125连接入光面122、122’。导光板120的两第一定位孔124、124’及两第二定位孔126、126’为贯穿出光面123与底面125的通孔。此外,各第一定位孔124、124’及各第二定位孔126、126’如图2所示开口于导光板120的周缘。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定位孔及第二定位孔可为其它适当形式,本发明不对此加以限制。
请参考图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轴线A1及第二轴线A2例如分别平行于导光板120的入光面122、122’,导光板120具有相对于入光面122的一非入光面128及相对于入光面122’的一非入光面128’。第一轴线A1与入光面122的距离D1小于第一轴线A1与非入光面128的距离D2,且第二轴线A2与入光面122’的距离D3小于第二轴线A2与非入光面128’的距离D4。藉此,当导光板120因温度、湿度变化而产生胀缩时,导光板120在第一轴线A1与光源130之间的部分会具有较小的变形量,且导光板120在第二轴线A2与光源130’之间的部分会具有较小的变形量,如此可减少导光板120与光源130、130’之间的距离的改变量,以进一步避免导光板120的胀缩影响背光模块100的出光效率。
承上,在图2所示的距离D4大于距离D3的情况下,两第一定位柱110a、110a’的其中之一(第一定位柱110a)与第二轴线A2的距离会大于两第一定位柱110a、110a’的其中之另一(第一定位柱110a’)与第二轴线A2的距离,而使导光板120胀缩时第一定位柱110a与导光板120沿第一轴线A1具有较大的相对位移。相应地,如图2所示,两第一定位柱110a、110a’的所述其中之一(第一定位柱110a)与对应的第一定位孔124之内壁124a沿第一轴线A1的间隙设计为大于两第一定位柱110a、110a’的所述其中之另一(第一定位柱110a’)与对应的第一定位孔124’的内壁124a’沿第一轴线A1的间隙,以提供第一定位柱110a与导光板120之间具有较大的相对位移空间。
类似地,在图2所示的距离D2大于距离D1的情况下,两第二定位柱110b、110b’的其中之一(第二定位柱110b)与第一轴线A1的距离会大于两第二定位柱110b、110b’的其中之另一(第二定位柱110b’)与第一轴线A1的距离,而使导光板120胀缩时第二定位柱110b与导光板120沿第二轴线A2具有较大的相对位移。相应地,如图2所示,两第二定位柱110b、110b’的所述其中之一(第二定位柱110b)与对应的第二定位孔126的内壁126a沿第二轴线A2的间隙设计为大于两第二定位柱110b、110b’的所述其中之另一(第二定位柱110b’)与对应的第二定位孔126’的内壁126a’沿第二轴线A2的间隙,以提供第二定位柱110b与导光板120之间具有较大的相对位移空间。
图3是图1的背光模块的部分结构俯视示意图。请参考图1及图3,本实施例的背光模块100还包括一光学膜片组140。光学膜片组140配置于导光板120的出光面123上且具有两第三定位孔142、142’及至少一第四定位孔(示出为两个第四定位孔144、144’)。壳体110的两第一定位柱110a、110a’分别伸入光学膜片组140的两第三定位孔142、142’,壳体110的两第二定位柱110b、110b’分别伸入光学膜片组140的两第四定位孔144、144’。
如图3所示,各第三定位孔142、142’沿第二轴线A2(平行第二轴线A2的方向上)的宽度等于对应的第一定位柱110a、110a’沿第二轴线A2(平行第二轴线A2的方向上)的宽度,且各第四定位孔144、144’沿第一轴线A1(平行第一轴线A1的方向上)的宽度等于对应的第二定位柱110b、110b’沿第一轴线A1(平行第一轴线A1的方向上)的宽度,以通过第一定位柱110a、110a’与第三定位孔142、142’的配合阻止光学膜片组140沿第二轴线A2移动,并通过第二定位柱110b、110b’与第四定位孔144、144’的配合阻止光学膜片组140沿第一轴线A1移动,使光学膜片组140稳固地被固定。
此外,如图3所示,各第三定位孔142、142’沿第一轴线A1(平行第一轴线A1的方向上)的宽度大于对应的第一定位柱110a、110a’沿第一轴线A1(平行第一轴线A1的方向上)的宽度,各第四定位孔144、144’沿第二轴线A2(平行第二轴线A2的方向上)的宽度大于对应的第二定位柱110b、110b’沿第二轴线A2(平行第二轴线A2的方向上)的宽度。如此可在光学膜片组140因温度、湿度改变而产生胀缩时提供光学膜片组140变形的空间,以避免光学膜片组140产生翘曲而影响背光模块100的出光效率。
请参考图1,壳体110包括一背板112及一胶框114,导光板120配置于背板112上,胶框114组装于背板112上且将导光板120限位于背板112中。在本实施例中,图2所示的两第一定位柱110a、110a’及两第二定位柱110b、110b’例如是形成于胶框114。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柱及第二定位柱也可形成于背板,以下通过附图对此加以说明。
图4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在图4的背光模块200中,壳体210、第一定位柱210a、第二定位柱(未示出)、导光板220、光源(未示出)、光学膜片组240的配置与作用方式类似于图1至图3的背板110、第一定位柱110a、第二定位柱110b、导光板120、光源130、光学膜片组140的配置与作用方式,于此不再赘述。背光模块200与背光模块100的不同处在于,第一定位柱210a及第二定位柱是形成于背板212而非形成于胶框214。
本发明不对所述光源的位置及所述第一轴线及第二轴线的位置加以限制,以下通過附图对此举例说明。图5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部分结构俯视示意图。在图5的背光模块300中,壳体310、导光板320、第一定位柱310a、第一定位柱310a’、第二定位柱310b、第二定位柱310b’、第一定位孔324、第一定位孔324’、第二定位孔326、第二定位孔326’的配置与作用方式类似于图2的壳体110、导光板120、第一定位柱110a、第一定位柱110a’、第二定位柱110b、第二定位柱110b’、第一定位孔124、第一定位孔124’、第二定位孔126、第二定位孔126’的配置与作用方式,于此不再赘述。背光模块300与背光模块100的不同处在于,光源330、330’配置于导光板320的单一入光面322,且第一轴线A1’及第二轴线A2’的至少其中之一(示出为第二轴线A2’)通过导光板320的几何中心C。在其它实施例中,光源可位于其它适当位置且第一轴线及第二轴线可位于其它适当位置,本发明不对此加以限制。
图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部分结构俯视示意图。在图6的背光模块400中,壳体410、导光板420、第一定位柱410a、第二定位柱410b、第一定位孔424、第二定位孔426、光源430、光源430’的配置与作用方式类似于图2的壳体110、导光板120、第一定位柱110a、第二定位柱110b、第一定位孔124、第二定位孔126、光源130、光源130’的配置与作用方式,于此不再赘述。背光模块400与背光模块100的不同处在于,壳体410具有一第一固定柱410c,第一固定柱410c位于第一轴线A1与第二轴线A2的交点,导光板420具有一第一固定孔428,第一固定孔428例如为贯穿导光板420之出光面与底面的通孔,且第一固定孔428未开口于导光板420的周缘。第一固定柱410c伸入第一固定孔428,其中第一固定孔428沿第一轴线A1的宽度等于第一固定柱410c沿第一轴线A1的宽度,且第一固定孔428沿第二轴线A2的宽度等于第一固定柱410c沿第二轴线A2的宽度,以通过第一固定孔428与第一固定柱410c的配合阻止导光板420沿第一轴线A1及第二轴线A2移动。
图6所示的第一固定柱428可形成于壳体410的背板或胶框,本发明不对此加以限制,所述背板及所述胶框的配置方式类似图1所示背板112及胶框114的配置方式。此外,图6所示的背光模块400可包括一光学膜片组,此光学膜片组的配置方式类似图3所示光学膜片组140的配置方式且具有供第一固定柱410c伸入的第二固定孔(未示出),第二固定孔沿第一轴线A1的宽度等于第一固定柱410c沿第一轴线A1的宽度,第二固定孔沿第二轴线A2的宽度等于第一固定柱410c沿第二轴线A2的宽度,以阻止光学膜片组沿第一轴线A1及第二轴线A2移动。
图7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部分结构俯视示意图。在图7的背光模块500中,壳体510、导光板520、第一定位柱510a、第二定位柱510b、第一固定柱510c、第一定位孔524、第二定位孔526、第一固定孔528、光源530、光源530’的配置与作用方式类似于图6的壳体410、导光板420、第一定位柱410a、第二定位柱410b、第一固定柱410c、第一定位孔424、第二定位孔426、第一固定孔428、光源430、光源430’的配置与作用方式,于此不再赘述。背光模块500与背光模块400的不同处在于,第一轴线A1”偏斜而不垂直于第二轴线A2。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轴线或第二轴线可设计为其它适当偏斜角度,本发明不对此加以限制。
图8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部分结构俯视示意图。在图8的背光模块600中,壳体610、导光板620、第一定位柱610a、第一定位柱610a’、第二定位柱610b、第一定位孔624、第一定位孔624’、第二定位孔626、光源630、光源630’的配置与作用方式类似于图5的壳体310、导光板320、第一定位柱310a、第一定位柱310a’、第二定位柱310b、第一定位孔324、第一定位孔324’、第二定位孔326、光源330、光源330’的配置与作用方式,于此不再赘述。背光模块600与背光模块300的不同处在于,壳体610具有一第一固定柱610c,第一固定柱610c位于第一轴线A1’与第二轴线A2’的交点,导光板620具有一第一固定孔628,第一固定柱610c伸入第一固定孔628,其中第一固定孔628沿第一轴线A1’的宽度等于第一固定柱610c沿第一轴线A1’的宽度,且第一固定孔628沿第二轴线A2’的宽度等于第一固定柱610c沿第二轴线A2’的宽度,以通过第一固定孔628与第一固定柱610c的配合阻止导光板620沿第一轴线A1’及第二轴线A2’移动。
图9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部分结构俯视示意图。在图9的背光模块700中,壳体710、导光板720、第一定位柱710a、第一定位柱710a’、第二定位柱710b、第二定位柱710b’、第一定位孔724、第一定位孔724’、第二定位孔726、第二定位孔726’、光源730、光源730’的配置与作用方式类似于图2的壳体110、导光板120、第一定位柱110a、第一定位柱110a’、第二定位柱110b、第二定位柱110b’、第一定位孔124、第一定位孔124’、第二定位孔126、第二定位孔126’、光源130、光源130’的配置与作用方式,于此不再赘述。背光模块700与背光模块100的不同处在于,第一轴线A1”偏斜而不垂直于第二轴线A2。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轴线或第二轴线可设计为其它适当偏斜角度,本发明不对此加以限制。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其中一个优点,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壳体的第一定位柱及第二定位柱分别伸入导光板的第一定位孔及第二定位孔,第一定位柱与第一定位孔沿第二轴线的宽度相等,且第二定位柱与第二定位孔沿第一轴线的宽度相等,以通过第一定位柱与第一定位孔的配合阻止导光板沿第二轴线移动,并通过第二定位柱与第二定位孔的配合阻止导光板沿第一轴线移动,使导光板稳固地被固定。另外,由于导光板稳固地被固定,可避免导光板与壳体或其它元件间的摩擦受损而影响画面品质。此外,第一定位孔沿第一轴线的宽度设计为大于第一定位柱沿第一轴线的宽度,且第二定位孔沿第二轴线的宽度设计为大于第二定位柱沿第二轴线的宽度,如此可在导光板因温度、湿度改变而产生胀缩时提供导光板变形的空间,以避免导光板产生翘曲而影响背光模块的出光效率。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所有依本发明权利要求书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改,皆仍属于本发明专利覆盖的范围。另外,本发明的任一实施例或权利要求不须实现本发明所揭露的全部目的或优点或特点。此外,摘要和发明名称仅是用来辅助专利文件检索之用,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的权利范围。此外,本说明书或申请专利范围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仅用以命名元件(element)的名称或区别不同实施例或范围,而并非用来限制元件数量上的上限或下限。
附图标记说明
100、200、300、400、500、600、700:背光模块
110、210、310、410、510、610、710:壳体
110a、110a’、210a、310a、310a’、410a、510a、610a、610a’、710a、710a’:第一定位柱
110b、110b’、310b、310b’、410b、510b、610b、710b、710b’:第二定位柱
112、212:背板
114、214:胶框
120、220、320、420、520、620、720:导光板
122、122’、322:入光面
123:出光面
124、124’、324、324’、424、524、624、624’、724、724’:第一定位孔
125:底面
126、126’、326、326’、426、526、626、726、726’:第二定位孔
128、128’:非入光面
130、130’、330、330’、430、430’、530、530’、630、630’、730、730’:光源
132:基板
134:发光二极体元件
140、240:光学膜片组
142、142’:第三定位孔
144、144’:第四定位孔
410c、510c、610c:第一固定柱
428、528、628:第一固定孔
A1、A1’、A1”:第一轴线
A2、A2’:第二轴线
C:几何中心
D1、D2、D3、D4:距离

Claims (26)

1.一种背光模块,包括一壳体、一导光板及至少一光源,
所述壳体具有两第一定位柱及至少一第二定位柱,其中所述两第一定位柱位于一第一轴线上,所述至少一第二定位柱位于一第二轴线上,
所述导光板具有至少一入光面、两第一定位孔及至少一第二定位孔,其中所述两第一定位柱分别伸入所述两第一定位孔,所述至少一第二定位柱伸入所述至少一第二定位孔,各所述第一定位孔沿所述第二轴线的宽度等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定位柱沿所述第二轴线的宽度,各所述第一定位孔沿所述第一轴线的宽度大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定位柱沿所述第一轴线的宽度,所述至少一第二定位孔沿所述第一轴线的宽度等于所述至少一第二定位柱沿所述第一轴线的宽度,所述至少一第二定位孔沿所述第二轴线的宽度大于所述至少一第二定位柱沿所述第二轴线的宽度,
所述至少一光源配置于所述壳体内且对位于所述至少一入光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一背板及一胶框,所述导光板配置于所述背板上,所述胶框组装于所述背板上且将所述导光板限位于所述背板中,所述两第一定位柱及所述至少一第二定位柱形成于所述胶框。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一背板及一胶框,所述导光板配置于所述背板上,所述胶框组装于所述背板上且将所述导光板限位于所述背板中,所述两第一定位柱及所述至少一第二定位柱形成于所述背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第二定位柱的数量为两个,所述至少一第二定位孔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两第二定位柱分别伸入所述两第二定位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块还包括一光学膜片组,其中所述光学膜片组配置于所述导光板上且具有两第三定位孔及至少一第四定位孔,所述两第一定位柱分别伸入所述两第三定位孔,所述至少一第二定位柱伸入所述至少一第四定位孔,各所述第三定位孔沿所述第二轴线的宽度等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定位柱沿所述第二轴线的宽度,各所述第三定位孔沿所述第一轴线的宽度大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定位柱沿所述第一轴线的宽度,所述至少一第四定位孔沿所述第一轴线的宽度等于所述至少一第二定位柱沿所述第一轴线的宽度,所述至少一第四定位孔沿所述第二轴线的宽度大于所述至少一第二定位柱沿所述第二轴线的宽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第二定位柱的数量为两个,所述至少一第四定位孔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两第二定位柱分别伸入所述两第四定位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线平行于所述入光面,所述导光板具有相对于所述入光面的一非入光面,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入光面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非入光面的距离。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第一定位柱的其中之一与所述第二轴线的距离大于所述两第一定位柱的其中之另一与所述第二轴线的距离,所述两第一定位柱的所述其中之一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定位孔的内壁沿所述第一轴线的间隙大于所述两第一定位柱的所述其中之另一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定位孔的内壁沿所述第一轴线的间隙。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线平行于所述入光面,所述导光板具有相对于所述入光面的一非入光面,所述第二轴线与所述入光面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轴线与所述非入光面的距离。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线及所述第二轴线的至少其中之一通过所述导光板的几何中心。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定位孔及所述至少一第二定位孔开口于所述导光板的周缘。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还具有一出光面与相对于所述出光面的一底面,且所述出光面与所述底面连接所述入光面,其中所述两第一定位孔及所述至少一第二定位孔为贯穿所述出光面与所述底面的通孔。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二轴线。
14.一种背光模块,包括一壳体、一导光板及至少一光源,
所述壳体具有至少一第一定位柱、至少一第二定位柱及一第一固定柱,其中所述至少一第一定位柱位于一第一轴线上,所述至少一第二定位柱位于一第二轴线上,所述第一固定柱位于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第二轴线的交点,
所述导光板具有至少一入光面、至少一第一定位孔、至少一第二定位孔及一第一固定孔,其中所述至少一第一定位柱伸入所述至少一第一定位孔,所述至少一第二定位柱伸入所述至少一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固定柱伸入所述第一固定孔,所述至少一第一定位孔沿所述第二轴线的宽度等于所述至少一第一定位柱沿所述第二轴线的宽度,所述至少一第一定位孔沿所述第一轴线的宽度大于所述至少一第一定位柱沿所述第一轴线的宽度,所述至少一第二定位孔沿所述第一轴线的宽度等于所述至少一第二定位柱沿所述第一轴线的宽度,所述至少一第二定位孔沿所述第二轴线的宽度大于所述至少一第二定位柱沿所述第二轴线的宽度,所述第一固定孔沿所述第一轴线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一固定柱沿所述第一轴线的宽度,所述第一固定孔沿所述第二轴线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一固定柱沿所述第二轴线的宽度,
所述至少一光源配置于所述壳体内且对位于所述至少一入光面。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一背板及一胶框,所述导光板配置于所述背板上,所述胶框组装于所述背板上且将所述导光板限位于所述背板中,所述至少一第一定位柱、所述至少一第二定位柱及所述第一固定柱形成于所述胶框。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一背板及一胶框,所述导光板配置于所述背板上,所述胶框组装于所述背板上且将所述导光板限位于所述背板中,所述至少一第一定位柱、所述至少一第二定位柱及所述第一固定柱形成于所述背板。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第一定位柱的数量为两个,所述至少一第一定位孔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两第一定位柱分别伸入所述两第一定位孔。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第一定位柱的其中之一与所述第二轴线的距离大于所述两第一定位柱的其中之另一与所述第二轴线的距离,所述两第一定位柱的所述其中之一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定位孔的内壁沿所述第一轴线的间隙大于所述两第一定位柱的所述其中之另一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定位孔的内壁沿所述第一轴线的间隙。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块还包括一光学膜片组,其中所述光学膜片组配置于所述导光板上且具有至少一第三定位孔、至少一第四定位孔及一第二固定孔,所述至少一第一定位柱伸入所述至少一第三定位孔,所述至少一第二定位柱伸入所述至少一第四定位孔,所述第一固定柱伸入所述第二固定孔,所述至少一第三定位孔沿所述第二轴线的宽度等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定位柱沿所述第二轴线的宽度,所述至少一第三定位孔沿所述第一轴线的宽度大于对应的所述第一定位柱沿所述第一轴线的宽度,所述至少一第四定位孔沿所述第一轴线的宽度等于所述至少一第二定位柱沿所述第一轴线的宽度,所述至少一第四定位孔沿所述第二轴线的宽度大于所述至少一第二定位柱沿所述第二轴线的宽度,所述第二固定孔沿所述第一轴线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一固定柱沿所述第一轴线的宽度,所述第二固定孔沿所述第二轴线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一固定柱沿所述第二轴线的宽度。
20.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第二定位柱的数量为两个,所述至少一第二定位孔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两第二定位柱分别伸入所述两第二定位孔。
21.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线平行于所述入光面,所述导光板具有相对于所述入光面的一非入光面,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入光面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轴线与所述非入光面的距离。
22.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轴线平行于所述入光面,所述导光板具有相对于所述入光面的一非入光面,所述第二轴线与所述入光面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轴线与所述非入光面的距离。
23.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线及所述第二轴线的至少其中之一通过所述导光板的几何中心。
24.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第一定位孔及所述至少一第二定位孔开口于所述导光板的周缘。
2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还具有一出光面与相对于所述出光面的一底面,且所述出光面与所述底面连接所述入光面,其中所述至少一第一定位孔、所述至少一第二定位孔及所述第一固定孔为贯穿所述出光面与所述底面的通孔。
2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线垂直于所述第二轴线。
CN201410619432.0A 2014-11-05 2014-11-05 背光模块 Pending CN1056271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19432.0A CN105627190A (zh) 2014-11-05 2014-11-05 背光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619432.0A CN105627190A (zh) 2014-11-05 2014-11-05 背光模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27190A true CN105627190A (zh) 2016-06-01

Family

ID=56042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619432.0A Pending CN105627190A (zh) 2014-11-05 2014-11-05 背光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27190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44126A (zh) * 2016-11-24 2017-02-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胶框、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WO2018090899A1 (zh) * 2016-11-17 2018-05-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模组
WO2020219560A1 (en) * 2019-04-23 2020-10-29 Lumileds Holding B.V. Alignment features for led light engine
CN112882276A (zh) * 2021-02-23 2021-06-01 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具有其的显示面板
CN114002875A (zh) * 2020-07-27 2022-02-01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WO2023225964A1 (zh) * 2022-05-26 2023-11-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WO2024259798A1 (zh) * 2023-06-21 2024-12-26 瑞仪光电(南京)有限公司 可嵌合组装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48740A (zh) * 2005-03-04 2005-08-03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
CN202093200U (zh) * 2011-05-24 2011-12-28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US20130343087A1 (en) * 2012-06-21 2013-12-26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Side-edge backlight module
CN103759227A (zh) * 2014-01-22 2014-04-30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膜片的定位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48740A (zh) * 2005-03-04 2005-08-03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
CN202093200U (zh) * 2011-05-24 2011-12-28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US20130343087A1 (en) * 2012-06-21 2013-12-26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Side-edge backlight module
CN103759227A (zh) * 2014-01-22 2014-04-30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膜片的定位装置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090899A1 (zh) * 2016-11-17 2018-05-2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模组
US10725233B2 (en) 2016-11-17 2020-07-28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module
CN106444126A (zh) * 2016-11-24 2017-02-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胶框、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US11209131B2 (en) 2019-04-23 2021-12-28 Lumileds Llc Alignment features for LED light engine
WO2020219560A1 (en) * 2019-04-23 2020-10-29 Lumileds Holding B.V. Alignment features for led light engine
US10895353B2 (en) 2019-04-23 2021-01-19 Lumileds Llc Method of LED light engine assembly
US11022257B2 (en) 2019-04-23 2021-06-01 Lumileds Llc LED light engine features
US11073251B2 (en) 2019-04-23 2021-07-27 Lumileds Llc Flexible printed wiring structure for LED light engine
CN114002875A (zh) * 2020-07-27 2022-02-01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4002875B (zh) * 2020-07-27 2023-10-27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2882276A (zh) * 2021-02-23 2021-06-01 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具有其的显示面板
WO2023225964A1 (zh) * 2022-05-26 2023-11-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US12216358B2 (en) 2022-05-26 2025-02-04 Hefei Xinsheng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apparatus
WO2024259798A1 (zh) * 2023-06-21 2024-12-26 瑞仪光电(南京)有限公司 可嵌合组装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627190A (zh) 背光模块
US9279560B2 (en) LED lens and LCD backlight screen
TWI686633B (zh) 背光模組
CN103777382A (zh) 弯曲显示装置
CN101509625B (zh) 背光模块及光电装置
CN104896363A (zh) 背光单元和具有背光单元的显示装置
US10061159B2 (en) Light-emitting apparatus and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with a partition member separating adjacent light source units
TW201337870A (zh) 應用於電子設備之顯示裝置
JP2014235896A (ja) 面光源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US20180231840A1 (en) Light guide plate,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KR20150139838A (ko) Led 표시장치
CN106292044A (zh) 双面显示器
US10386945B2 (en) Touch display device
US9477030B2 (en)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US20090077845A1 (en) Billboard
CN104597553A (zh) 导光板
WO2018126675A1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0399065C (zh) 光学扩散板及使用该光学扩散板的背光模块
CN101907246A (zh) 背光模组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3912846A (zh) 一种背光透镜及其直下式背光模块
US10627676B2 (en) Transparent display device and transparent exhibition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JP2010108601A (ja) 面状光源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TWI545295B (zh) Led光源模組及直下式led電視
CN210166600U (zh) 背光组件和显示装置
CN203118362U (zh) Led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6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