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5621955B - 一种室温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室温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621955B
CN105621955B CN201510969934.0A CN201510969934A CN105621955B CN 105621955 B CN105621955 B CN 105621955B CN 201510969934 A CN201510969934 A CN 201510969934A CN 105621955 B CN105621955 B CN 1056219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ggregate
particle diameter
room
temperature asphalt
fi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96993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621955A (zh
Inventor
伍小玉
刘志
郝元麟
叶发明
何顺宾
王晓安
王观琪
卢羽平
王晓东
杨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werChina Chengdu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werChina Chengdu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werChina Chengdu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werChina Chengdu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96993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621955B/zh
Publication of CN1056219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219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6219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6219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6/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only organic binders, e.g. polymer or resin concrete
    • C04B26/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4B26/26Bituminous materials, e.g. tar, pitch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 Curing Cements, Concrete, And Artificial Ston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利水电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室温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室温沥青混凝土,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备而成:16mm≥粒径>9.5mm的骨料8~13%、9.5mm≥粒径>4.75mm的骨料16~21%、4.75mm≥粒径>2.36mm的骨料25~26%、2.36mm≥粒径>0.075mm的骨料38~40%、粒径≤0.075mm的填料为6.0%;油石比为6.5~7.0%,所述的油石比表示室温沥青重量与前述骨料和填料总重量之比。本发明提供的室温沥青混凝土,解决了常规室温沥青混凝土孔隙率大、防渗性能差而不能用于水利水电工程防渗结构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室温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利水电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室温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沥青混凝土用作水利水电工程的防渗结构已有多年历史,目前较常用的是碾压式沥青混凝土,但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是一种热沥青混凝土,沥青加热温度一般为150~170℃,骨料加热温度一般为170~200℃,因此,在生产和施工过程中要消耗大量能源。
采用沥青液化剂与沥青拌和可以生产出室温沥青,例如中国专利201010189089.2公开了一种拌和型室温沥青液化剂,该液化剂能够生产出室温沥青。利用室温沥青生产沥青混凝土具有烟气排放少、施工简便、节能环保、施工效率高、缩短工期和降低成本等特点,目前室温沥青混凝土在沥青混凝土路面铺筑等道路工程中得到了应用,但常规室温沥青混凝土存在孔隙率大、防渗性差等问题,不能满足用于水利水电工程防渗结构的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室温沥青混凝土孔隙率大、防渗性差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用于水利水电工程防渗结构的室温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室温沥青混凝土。该室温沥青混凝土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备而成:16mm≥粒径>9.5mm的骨料8~13%、9.5mm≥粒径>4.75mm的骨料16~21%、4.75mm≥粒径>2.36mm的骨料25~26%、2.36mm≥粒径>0.075mm的骨料38~40%、粒径≤0.075mm的填料为6.0%;油石比为6.5~7.0%,所述的油石比表示室温沥青重量与前述骨料和填料总重量之比;所述的骨料为花岗岩、灰岩或白云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填料由水泥和矿粉组成;所述的矿粉为花岗岩粉、灰岩粉或白云岩粉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上述室温沥青混凝土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备而成:16mm≥粒径>9.5mm的骨料8%、9.5mm≥粒径>4.75mm的骨料20%、4.75mm≥粒径>2.36mm的骨料26%、2.36mm≥粒径>0.075mm的骨料40%、粒径≤0.075mm的填料为6.0%;油石比为6.7%;所述的骨料、矿粉均为花岗岩。
优选的,上述室温沥青混凝土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备而成:16mm≥粒径>9.5mm的骨料10%、9.5mm≥粒径>4.75mm的骨料21%、4.75mm≥粒径>2.36mm的骨料25%、2.36mm≥粒径>0.075mm的骨料38%、粒径≤0.075mm的填料为6.0%;油石比为6.7%;所述的骨料、矿粉均为花岗岩。
优选的,上述室温沥青混凝土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备而成:16mm≥粒径>9.5mm的骨料13%、9.5mm≥粒径>4.75mm的骨料16%、4.75mm≥粒径>2.36mm的骨料25%、2.36mm≥粒径>0.075mm的骨料40%、粒径≤0.075mm的填料为6.0%;油石比为6.6%;所述的骨料、矿粉均为灰岩。
优选的,上述室温沥青混凝土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备而成:16mm≥粒径>9.5mm的骨料12%、9.5mm≥粒径>4.75mm的骨料17%、4.75mm≥粒径>2.36mm的骨料25%、2.36mm≥粒径>0.075mm的骨料40%、粒径≤0.075mm的填料为6.0%;油石比为6.6%;所述的骨料、矿粉均为灰岩。
优选的,上述室温沥青混凝土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备而成:16mm≥粒径>9.5mm的骨料8%、9.5mm≥粒径>4.75mm的骨料20%、4.75mm≥粒径>2.36mm的骨料26%、2.36mm≥粒径>0.075mm的骨料40%、粒径≤0.075mm的填料为6.0%;油石比为6.7%;所述的骨料、矿粉均为白云岩。
优选的,上述室温沥青混凝土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备而成:16mm≥粒径>9.5mm的骨料10%、9.5mm≥粒径>4.75mm的骨料21%、4.75mm≥粒径>2.36mm的骨料25%、2.36mm≥粒径>0.075mm的骨料38%、粒径≤0.075mm的填料为6.0%;油石比为6.7%;所述的骨料、矿粉均为白云岩。
优选的,上述室温沥青混凝土中,所述的填料由等重量的水泥和矿粉组成。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上述室温沥青混凝土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骨料倒入搅拌容器后加热至不低于150℃并搅拌均匀,然后加入室温沥青后混匀,再加入填料后混匀,然后排除水分即可。
本发明选择并优化了室温沥青混凝土的各原料的粒度和添加比例,仅需对骨料加热,在相对较低的温度即可与室温沥青混合制备而成,并且制备得到的室温沥青混凝土具有力学强度高、适应变形能力强、抗渗性能好等优点,能够很好地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的防渗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一阶段级配比例与孔隙率关系
图2二阶段级配比例与孔隙率关系
图3三阶段级配比例与孔隙率关系
图4四阶段级配比例与孔隙率关系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室温沥青混凝土,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备而成:16mm≥粒径>9.5mm的骨料8~13%、9.5mm≥粒径>4.75mm的骨料16~21%、4.75mm≥粒径>2.36mm的骨料25~26%、2.36mm≥粒径>0.075mm的骨料38~40%,粒径≤0.075的填料为6.0%;油石比为6.5~7.0%,所述的油石比表示沥青重量与前述骨料和填料总重量之比;所述的骨料为花岗岩、灰岩或白云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填料由水泥和矿粉组成;所述的矿粉为花岗岩粉、灰岩粉或白云岩粉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的,上述室温沥青混凝土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备而成:16mm≥粒径>9.5mm的骨料8%、9.5mm≥粒径>4.75mm的骨料20%、4.75mm≥粒径>2.36mm的骨料26%、2.36mm≥粒径>0.075mm的骨料40%、粒径≤0.075mm的填料为6.0%;油石比为6.7%;所述的骨料、矿粉均为花岗岩。
优选的,上述室温沥青混凝土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备而成:16mm≥粒径>9.5mm的骨料10%、9.5mm≥粒径>4.75mm的骨料21%、4.75mm≥粒径>2.36mm的骨料25%、2.36mm≥粒径>0.075mm的骨料38%、粒径≤0.075mm的填料为6.0%;油石比为6.7%;所述的骨料、矿粉均为花岗岩。
优选的,上述室温沥青混凝土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备而成:16mm≥粒径>9.5mm的骨料13%、9.5mm≥粒径>4.75mm的骨料16%、4.75mm≥粒径>2.36mm的骨料25%、2.36mm≥粒径>0.075mm的骨料40%、粒径≤0.075mm的填料为6.0%;油石比为6.6%;所述的骨料、矿粉均为灰岩。
优选的,上述室温沥青混凝土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备而成:16mm≥粒径>9.5mm的骨料12%、9.5mm≥粒径>4.75mm的骨料17%、4.75mm≥粒径>2.36mm的骨料25%、2.36mm≥粒径>0.075mm的骨料40%、粒径≤0.075mm的填料为6.0%;油石比为6.6%;所述的骨料、矿粉均为灰岩。
优选的,上述室温沥青混凝土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备而成:16mm≥粒径>9.5mm的骨料8%、9.5mm≥粒径>4.75mm的骨料20%、4.75mm≥粒径>2.36mm的骨料26%、2.36mm≥粒径>0.075mm的骨料40%、粒径≤0.075mm的填料为6.0%;油石比为6.7%;所述的骨料、矿粉均为白云岩。
优选的,上述室温沥青混凝土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备而成:16mm≥粒径>9.5mm的骨料10%、9.5mm≥粒径>4.75mm的骨料21%、4.75mm≥粒径>2.36mm的骨料25%、2.36mm≥粒径>0.075mm的骨料38%、粒径≤0.075mm的填料为6.0%;油石比为6.7%;所述的骨料、矿粉均为白云岩。
优选的,上述室温沥青混凝土中,所述的填料由等重量的水泥和矿粉组成。
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水工室温沥青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骨料倒入搅拌容器后加热至不低于150℃并搅拌均匀,然后加入室温沥青后混匀,再加入填料后混匀,然后排除水分即可。
试验例1室温沥青混凝土原料配合比
(1)对骨料进行分级组合捣实密度试验,确定骨料近似最佳级配。捣实密度试验以骨料孔隙率为评价指标,对骨料中各粒径含量与骨料孔隙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最紧密堆积原则,来确定骨料的级配范围。捣实密度试验可分四阶段进行,一阶段首先对两种粒径骨料进行试验,二阶段在一阶段基础上再加一种粒径的骨料,依次类推。试验过程中各粒径段骨料比例采用表列比例的全排列组合方式。一阶段骨料粒径d(mm)为16≥d>13.2和13.2≥d>9.5mm,设计比例见表1,捣实密度试验结果见图1。
表1 一阶段骨料粒径设计比例
由图1可知,16≥d>13.2和13.2≥d>9.5粒径段骨料比例从70︰30变化至40︰60时,孔隙率呈现下降趋势,当变化至30︰70时,则孔隙率突然增大,且孔隙率明显大于前面4种组合方式。因此,可以确定16≥d>13.2和13.2≥d>9.5粒径段骨料比例为40︰60,在此基础上进行二阶段捣实密度试验。二阶段骨料粒径为16≥d>9.5和9.5≥d>4.75,设计比例见表2,捣实密度试验结果见图2。
表2 二阶段骨料粒径设计比例
由图2可知,16≥d>9.5和9.5≥d>4.75粒径段骨料比例从70︰30变化至50︰50时,孔隙率呈现下降趋势,当变化至50︰50之后时,孔隙率逐渐增加,50︰50的孔隙率明显小于前后4种组合方式。因此,可以确定16≥d>9.5和9.5≥d>4.75粒径段骨料比例为50︰50,在此基础上进行三阶捣实密度试验。三阶段骨料粒径为16≥d>4.75和4.75≥d>2.36,设计比例见表3,捣实密度试验结果见图3。
表3 三阶段骨料粒径设计比例
由图3可知,16≥d>4.75mm和4.75≥d>2.36粒径段骨料比例从70︰30变化至40︰60时,孔隙率呈现下降趋势,当变化至30︰70时,孔隙率有所增加。因此,可以确定16≥d>4.75和4.75≥d>2.36m粒径段骨料比例为40︰60,在此基础上进行四阶捣实密度试验。四阶段骨料粒径为16≥d>2.36和2.36≥d>0.075,设计比例见表4,捣实密度试验结果见图4。
表4 四阶段骨料粒径设计比例
由图4可知,16≥d>2.36和2.36≥d>0.075粒径段骨料比例从70︰30变化至30︰70时,孔隙率在60︰40时出现谷值。因此,可以确定16≥d>2.36和2.36≥d>0.075粒径段骨料比例为60︰40。
根据四阶段捣实密度试验,可以确定骨料近似最佳级配,见表5。
表5 骨料近似最佳级配
合成骨料 16≥d>13.2 13.2≥d>9.5 9.5≥d>4.75 4.75≥d>2.36 2.36≥d>0.075
级配(%) 5 7 12 36 40
(2)再根据表5骨料近似最佳配合比,进行不同骨料比例、油石比、矿粉掺量和水泥含量的水工室温沥青混凝土正交试验,确定最佳配合比。对粒径d(mm)范围在16≥d>9.5的骨料含量、9.5≥d>4.75的骨料含量、4.75≥d>2.36的骨料含量、2.36≥d>0.075的骨料含量、油石比、矿粉掺量和水泥含量七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正交试验的评价标准为水工室温沥青混凝土的马歇尔稳定度和孔隙率,最终得出本发明原料配比范围为:16mm≥粒径>9.5mm的骨料8~13%、9.5mm≥粒径>4.75mm的骨料16~21%、4.75mm≥粒径>2.36mm的骨料25~26%、2.36mm≥粒径>0.075mm的骨料38~40%、粒径≤0.075mm的填料为6.0%;油石比为6.5~7.0%,所述的油石比表示室温沥青重量与前述骨料和填料总重量之比。优选的室温沥青混凝土原料配合比见表6。
表6 室温沥青混凝土配合比
实施例1
骨料和矿粉都采用花岗岩制成,矿料质量百分比为:粒径d(mm)范围在16≥d>9.5的骨料为8%、9.5≥d>4.75的骨料为20%、4.75≥d>2.36的骨料为26%、2.36≥d>0.075的骨料为40%,d≤0.075的水泥和花岗岩矿粉填料,各占3.0%;油石比为6.7%。将筛选好的骨料倒入搅拌容器加热至150℃并搅拌均匀,将采用拌和型室温沥青液化剂生产的室温沥青倒入搅拌容器并搅拌均匀,将水泥和花岗岩矿粉组成的填料倒入搅拌容器并搅拌均匀,继续对沥青混合料加热,直至排出室温沥青中的水分,从而制备得到本发明的室温沥青混凝土。
实施例2
骨料和矿粉都采用灰岩制成,矿料质量百分比为:粒径d(mm)范围在16≥d>9.5的骨料为13%、9.5≥d>4.75的骨料为16%、4.75≥d>2.36的骨料为25%、2.36≥d>0.075的骨料为40%,d≤0.075的水泥和灰岩矿粉填料,各占3.0%;油石比为6.6%。将筛选好的骨料倒入搅拌容器加热至150℃并搅拌均匀,将采用拌和型室温沥青液化剂生产的室温沥青倒入搅拌容器并搅拌均匀,将水泥和灰岩矿粉组成的填料倒入搅拌容器并搅拌均匀,继续对沥青混合料加热,直至排出室温沥青中的水分,从而制备得到本发明的室温沥青混凝土。
实施例3
骨料和矿粉都采用灰岩制成,矿料质量百分比为:粒径d(mm)范围在16≥d>9.5的骨料为12%、9.5≥d>4.75的骨料为17%、4.75≥d>2.36的骨料为25%、2.36≥d>0.075的骨料为40%,d≤0.075的水泥和灰岩矿粉填料,各占3.0%;油石比为6.6%。将筛选好的骨料倒入搅拌容器加热至150℃并搅拌均匀,将采用拌和型室温沥青液化剂生产的室温沥青倒入搅拌容器并搅拌均匀,将水泥和灰岩矿粉组成的填料倒入搅拌容器并搅拌均匀,继续对沥青混合料加热,直至排出室温沥青中的水分,从而制备得到本发明的室温沥青混凝土。
实施例4
骨料和矿粉都采用白云岩制成,矿料质量百分比为:粒径d(mm)范围在16≥d>9.5的骨料为10%、9.5≥d>4.75的骨料为21%、4.75≥d>2.36的骨料为25%、2.36≥d>0.075的骨料为38%,d≤0.075的水泥和白云岩矿粉填料,各占3.0%;油石比为6.7%。将筛选好的骨料倒入搅拌容器加热至150℃并搅拌均匀,将采用拌和型室温沥青液化剂生产的室温沥青倒入搅拌容器并搅拌均匀,将水泥和白云岩矿粉组成的填料倒入搅拌容器并搅拌均匀,继续对沥青混合料加热,直至排出室温沥青中的水分,从而制备得到本发明的室温沥青混凝土。
将本发明制备得到的水工室温沥青混凝土依照《土石坝沥青混凝土面板和心墙设计规范》(DL/T5411-2009)对其进行基本性能测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渗透性、拉伸性能、抗压性能、水稳定性能及弯曲性能等,检测结果见表7。
表7 水工室温沥青混凝土基本性能指标
本发明制备得到的水工室温沥青混凝土与部分国内已建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防渗心墙所采用的常规碾压式沥青混凝土基本性能比较见表8。
表8 水工室温沥青混凝土与部分国内已建工程沥青混凝土基本性能比较
从表7可以看出,本发明制备得到的室温沥青混凝土基本性能满足《土石坝沥青混凝土面板和心墙设计规范》(DL/T5411-2009)的技术要求。从表8可以看出,本发明制备得到的室温沥青混凝土与国内部分已建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防渗心墙所采用的碾压式沥青混凝土的基本性能相似,从而进一步证明本发明制备得到的室温沥青混凝土可以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的防渗结构。

Claims (9)

1.一种室温沥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备而成:16mm≥粒径>9.5mm的骨料8~13%、9.5mm≥粒径>4.75mm的骨料16~21%、4.75mm≥粒径>2.36mm的骨料25~26%、2.36mm≥粒径>0.075mm的骨料38~40%,粒径≤0.075mm的填料为6.0%;油石比为6.5~7.0%,所述的油石比表示室温沥青重量与前述骨料和填料总重量之比;所述的骨料为花岗岩、灰岩或白云岩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填料由水泥和矿粉组成;所述的矿粉为花岗岩粉、灰岩粉或白云岩粉中的至少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温沥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备而成:16mm≥粒径>9.5mm的骨料8%、9.5mm≥粒径>4.75mm的骨料20%、4.75mm≥粒径>2.36mm的骨料26%、2.36mm≥粒径>0.075mm的骨料40%、粒径≤0.075mm的填料为6.0%;油石比为6.7%;所述的骨料为花岗岩,所述的矿粉为花岗岩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温沥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备而成:16mm≥粒径>9.5mm的骨料10%、9.5mm≥粒径>4.75mm的骨料21%、4.75mm≥粒径>2.36mm的骨料25%、2.36mm≥粒径>0.075mm的骨料38%、粒径≤0.075mm的填料为6.0%;油石比为6.7%;所述的骨料为花岗岩,所述的矿粉为花岗岩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温沥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备而成:16mm≥粒径>9.5mm的骨料13%、9.5mm≥粒径>4.75mm的骨料16%、4.75mm≥粒径>2.36mm的骨料25%、2.36mm≥粒径>0.075mm的骨料40%、粒径≤0.075mm的填料为6.0%;油石比为6.6%;所述的骨料为灰岩,所述的矿粉为灰岩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温沥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备而成:16mm≥粒径>9.5mm的骨料12%、9.5mm≥粒径>4.75mm的骨料17%、4.75mm≥粒径>2.36mm的骨料25%、2.36mm≥粒径>0.075mm的骨料40%、粒径≤0.075mm的填料为6.0%;油石比为6.6%;所述的骨料为灰岩,所述的矿粉为灰岩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温沥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备而成:16mm≥粒径>9.5mm的骨料8%、9.5mm≥粒径>4.75mm的骨料20%、4.75mm≥粒径>2.36mm的骨料26%、2.36mm≥粒径>0.075mm的骨料40%、粒径≤0.075mm的填料为6.0%;油石比为6.7%;所述的骨料为白云岩,所述的矿粉为白云岩粉。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温沥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备而成:16mm≥粒径>9.5mm的骨料10%、9.5mm≥粒径>4.75mm的骨料21%、4.75mm≥粒径>2.36mm的骨料25%、2.36mm≥粒径>0.075mm的骨料38%、粒径≤0.075mm的填料为6.0%;油石比为6.7%;所述的骨料为白云岩,所述的矿粉为白云岩粉。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室温沥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填料由等重量的水泥和矿粉组成。
9.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室温沥青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骨料倒入搅拌容器后加热至不低于150℃并搅拌均匀,然后加入室温沥青后混匀,再加入填料后混匀,然后排除水分即可。
CN201510969934.0A 2015-12-22 2015-12-22 一种室温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56219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69934.0A CN105621955B (zh) 2015-12-22 2015-12-22 一种室温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969934.0A CN105621955B (zh) 2015-12-22 2015-12-22 一种室温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21955A CN105621955A (zh) 2016-06-01
CN105621955B true CN105621955B (zh) 2017-11-24

Family

ID=560373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969934.0A Active CN105621955B (zh) 2015-12-22 2015-12-22 一种室温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62195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72047B (zh) * 2021-07-02 2023-03-28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白云岩复合乳化沥青的胶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105571A (zh) * 2021-12-23 2022-03-01 上海建工建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机制砂自密实堆石混凝土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8373622A (zh) * 2024-05-20 2024-07-23 广东龙盛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耐磨再生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工艺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13164B1 (ko) * 2007-09-05 2008-03-17 한국휴로드 (주) 고 내구성을 지닌 투수아스팔트콘크리트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1948272A (zh) * 2010-09-25 2011-01-19 钱卫胜 一种部分利用钢渣作粗集料的橡胶沥青混合料
CN101973726A (zh) * 2010-09-25 2011-02-16 钱卫胜 一种部分利用钢渣作粗集料的透水路面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13164B1 (ko) * 2007-09-05 2008-03-17 한국휴로드 (주) 고 내구성을 지닌 투수아스팔트콘크리트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1948272A (zh) * 2010-09-25 2011-01-19 钱卫胜 一种部分利用钢渣作粗集料的橡胶沥青混合料
CN101973726A (zh) * 2010-09-25 2011-02-16 钱卫胜 一种部分利用钢渣作粗集料的透水路面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水工室温沥青混凝土工程特性试验研究;张伟等;《水利学报》;20150630;第46卷;第29页表2、第28页第3.1节、第29页图4-图7、第30页图8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621955A (zh) 2016-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28322B (zh) 一种半柔性抗车辙路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65708B (zh) 一种玛蹄脂碎石沥青混合料
CN104609805B (zh) 一种快速开放交通的半柔性路面材料及其用于铺筑路面的方法
CN106830727B (zh) 一种掺尾矿砂的沥青混合料生产方法
CN109369097A (zh) 一种低收缩低徐变抗裂高性能大体积混凝土
CN104891873B (zh) 一种用于模拟胀缩性隧道围岩的相似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621955B (zh) 一种室温沥青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8046667A (zh) 一种用于路基的改良黄土填料及其使用方法
CN109053099A (zh) C100高石粉机制砂钢管混凝土及制备工艺
CN107117887A (zh) 一种采用机制砂配制纤维泵送混凝土的方法
CN105948651A (zh) 一种具有自养护功能的高强聚合物水泥砂浆
CN115831280A (zh) 机制砂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定量设计方法
CN108046661A (zh) 一种高强耐久超薄透水沥青磨耗层材料
CN104773990A (zh) 一种配合比优化的三合土
CN109133844A (zh) 一种水泥混凝土道面快速修复材料及制备工艺
CN105330202A (zh) 一种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
CN108975942A (zh) 一种用于路桥填筑的泡沫轻质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55868A (zh) 一种沉管基础后填充砂浆
CN106927751B (zh) 一种绿色高性能混凝土
CN107056185B (zh) 一种提高水泥乳化沥青混合料强度的集料级配设计方法
CN102320785A (zh) 一种无收缩灌浆加固料及其配制工艺
CN109265077A (zh) 一种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56192A (zh) 一种以水生植物改良的混凝土
JP2011236080A (ja) 中流動コンクリート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方法にて製造された中流動コンクリート
CN115353342A (zh) 一种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