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613241B - 植物悬浮山的构建方法 - Google Patents
植物悬浮山的构建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613241B CN105613241B CN201610148926.4A CN201610148926A CN105613241B CN 105613241 B CN105613241 B CN 105613241B CN 201610148926 A CN201610148926 A CN 201610148926A CN 105613241 B CN105613241 B CN 10561324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water
- mountain
- bag
- weigh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4—DECORATIVE ARTS
- B44C—PRODUCING DECORATIVE EFFECTS; MOSAICS; TARSIA WORK; PAPERHANGING
- B44C5/00—Processes for producing special ornamental bodies
- B44C5/06—Natural ornaments; Imitations thereof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4/0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31/00—Soilless cultivation, e.g. hydroponic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24/0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 A01G24/30—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based on or containing synthetic organic compounds
- A01G24/35—Growth substrates; Culture media; Apparatus or methods therefor based on or containing synthetic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water-absorbing polymer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 Cultivation Of Seaweed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悬浮山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构建支架:焊接框架,在框架的一表面上设置挂件、其余五个表面上均依次覆盖一层金属网和一层帆布,即得支架;步骤二、制作山体:在所述支架的帆布外表面粘贴多层泡沫板,切削或腐蚀泡沫板形成凹凸不平山体形状,在泡沫层外表面覆盖一层无纺布,并在所述无纺布上喷涂颜料,即得山体;步骤三、布置植物:在所述山体四周布置附生植物体,即得植物悬浮山。本发明构建的植物悬浮山置于温室中,能够增加展示的空间感和科幻感,丰富景观层次,同时制备具有吸水、保水和释水性能的无纺布,保证附生植物体潮湿的生长环境,对原生境营造附生植物和科普附生植物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园艺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悬浮山的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岩石附生植物为一类在岩石缝隙中生长,具有生长缓慢、生活期长、抗性强等特点的多年生植物,能长期保持低矮而优美的姿态。世界上为人们所熟知的岩石附生植物约有2000~3000余种,如喜阴生、湿生环境的苔藓植物,能附生于岩石表面;再如石松、卷柏等蕨类植物,常与岩石伴生,或为阴性岩石植物。这些植物多样而独特的生存面貌具有重要的科普意义。
假山是这类附生植物的重要展示体,目前国内假山很少有以附生植物作为其展示主题,在建造时也多利用于地面,或依托了一定的基体才可进行展示和呈现,罕有利用上层空间进行以附生植物为主题的假山展示和构建,展示空间较局限,有一定的美感缺陷,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加的精神物质的要求。
如何在温室等场所的上层空间将附生植物在岩石上着生的独特面貌展现给大众,在带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的同时,满足大众审美要求和普及科普知识,目前国内尚无一种特别有效的解决办法。因此,根据岩石附生植物生长习性,构建一种可在人工环境中展示的以附生植物为主题的质轻、可控高度、为植物提供潮湿生境的悬浮景山以满足民众需求,科普知识,传播知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植物悬浮山的构建方法,其通过质轻材料制得可悬挂的假山体,并在假山体上开设植入槽或在假山体上布置种植袋,将附生植物体置于种植槽或种植袋中,由此方法构建的植物悬浮山置于温室中,能够增加展示的空间感和科幻感,丰富景观层次,同时制备具有吸水、保水和释水性能的无纺布,保证附生植物体潮湿的生长环境,对原生境营造附生植物和科普附生植物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植物悬浮山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构建支架:选用质轻的金属管,焊接成长方体结构的框架,在所述框架的一表面上设置挂件、其余五个表面上均依次覆盖一层金属网和一层帆布,即得支架;
步骤二、制作山体:在所述支架的帆布外表面粘贴多层泡沫板,切削或腐蚀泡沫板形成凹凸不平山体形状,在泡沫层外表面覆盖一层无纺布,并在所述无纺布上喷涂颜料,即得山体;
步骤三、布置植物:在所述山体四周布置附生植物体,即得植物悬浮山。
优选的是,所述的植物悬浮山的构建方法,所述步骤三的具体操作为:将附生植物脱盆,保留附生植物根部的木屑渣并用厚度为2~3cm的水苔层包裹,并用透明钓鱼线包扎,得附生植物体,通过打孔挖槽法或固定种植袋法将所述附生植物体固定于所述山体四周;
所述打孔挖槽法为:在所述山体上需要布置植物的点,剪开无纺布,挖设向下倾斜的口径小,内部空间大的植入槽,在所述植入槽的内壁涂抹一层凡士林或琼脂,并向其中填充重量比为2:1的木屑渣和水苔形成的第一混合物,将附生植物体的根部埋设于所述第一混合物中,在附生植物体的基部覆盖一层松萝凤梨;
所述固定种植袋法为:用长钉将毛毡种植袋固定于所述山体四周,所述种植袋上设有至少一个开口向上的袋体,向任一所述袋体中填充重量比为2:0.8的木屑渣和水苔形成的第二混合物,一个所述袋体中种植一个附生植物体,将附生植物体的根部埋设于所述第二混合物中,在附生植物体的基部覆盖一层松萝凤梨;
所述附生植物体的布置密度为10~30株/m2。
优选的是,所述的植物悬浮山的构建方法,所述附生植物为凤梨类、热带附生兰类或蕨类植物中的至少两种。
优选的是,所述的植物悬浮山的构建方法,所述附生植物的生长环境:温度为15~35℃,空气湿度为50~90%。
优选的是,所述的植物悬浮山的构建方法,所述金属管为质轻空心的铝管;所述金属网为铝网。
优选的是,所述的植物悬浮山的构建方法,所述颜料为彩漆或丙烯颜料。
优选的是,所述的植物悬浮山的构建方法,所述无纺布包括面层、底层以及铺撒在所述面层和底层之间的吸水剂,所述吸水剂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份数计,取4~9重量份的膨胀珍珠岩、2~6重量份的麦饭石、6~13重量份的坡缕石、1~4重量份的赤玉土、2~7重量份的海泡石和4~8重量份的腐叶土混合后粉碎,过100~150目筛网,得第三混合物,向所述第三混合物中加入2~6重量份的分散剂和0.5~1.2重量份的保水剂,加热至50~60℃搅拌1~2h,喷雾干燥,粉碎,过150~180目筛网,即得所述吸水剂;
所述面层由重量比为3:1.2:0.8:0.2的涤纶短纤维、粘胶纤维、海藻纤维和壳聚糖纤维混纺而成,所述面层的克重范围为10~40g/m2,厚度为0.12~0.38mm;
所述底层由重量比为1:1.5:0.4的玻璃纤维、石棉纤维和剑麻纤维混纺而成,所述底层的克重范围为20~60g/m2,厚度为0.2~0.6mm;
所述吸水剂按1~8g/m2铺撒在所述面层与所述底层之间,所述面层和所述底层采用针刺方式粘合而成。
优选的是,所述的植物悬浮山的构建方法,所述底层背离所述面层的一表面上均匀设有多个圆形凹槽,所述圆形凹槽的布置密度为8~10个/m2,任一所述圆形凹槽的底面直径为2~5cm,深度为0.12~0.38mm,所述圆形凹槽的底面固设有保水缓释袋,所述保水缓释袋包括内袋和外袋,所述内袋中填充有粒径为0.15~0.50mm的高吸水倍数的保水剂颗粒,所述内袋和外袋之间填充有海绵,所述内袋由棉纤维制成,所述外袋为具有微孔的可降解的塑料;
每隔1~3天向所述保水缓释袋中注入2mL水。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选用质轻的金属管焊接山体支架,在支架上设置可悬挂的挂件,其他五个表面上依次覆盖金属网、帆布、泡沫和无纺布,以制得质轻可悬挂的山体,山体外表面的凹凸感是通过切削或腐蚀泡沫板制得,山体的选材易得且低廉,制作过程简单易操作,在山体外表面固定附生植物体,山体作为附生植物体的科普、展示的载体,制得的植物悬浮山可悬挂于温室中以供人观赏,对附生植物在社会人群中的科普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悬挂的植物假山体能够增加展示的空间感和科幻感,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且丰富了景观层次,更重要的是填补了国内在游客较高视域内的景观营造方面的技术空缺;
第二、选用适宜生长温度为15~35℃,空气湿度为50~90%的凤梨类、热带附生兰或蕨类植物作为附生植物,环境适应性强,是很好的温室观赏、科普的热带植物,附生植物脱盆保留根部的部分木屑渣为附生植物提供所需生长基质,以满足附生植物体的自给自足的基础营养,包裹的水苔层一方面能够固定根部的木屑渣,另一方面,水苔是一种天然的苔藓,具有保水、蓄水和释水的功能,且具有极佳的透气性能,不易腐败,可长久使用,能够直接为附生植物体提供所需水分,保证附生植物体潮湿的生长环境,而又不会导致附生植物体的根部腐烂;
第三、打孔挖槽法为在泡沫层中开设植入槽作为附生植物体的种植槽,合理利用空间,不用额外增加固定装置,避免增加悬浮山的重量负担,泡沫的密度和孔径较大,为保证植入槽的稳定性以及防水性,在植入槽的内壁涂抹一层凡士林或琼脂以改善植入槽的质密性,向植入槽中填充第一混合物作为附生植物体的营养基质,在附生植物体的基部覆盖松萝凤梨,提高营造热带雨林的真实感;
第四、固定种植袋法为将具有多个袋体的种植袋固定于山体四周,毛毡种植袋质轻且能够布置较多的附生植物体,在袋体中填充第二混合物作为附生植物体的营养基质,在附生植物体的基部覆盖松萝凤梨,提高营造热带雨林的真实感;
第五、三层结构的无纺布加工成本低、高效、工艺简单、保水性能好、通气形好、质量高,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具有极佳的吸水、保水和释水的性能,坡缕石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和吸附能力,与膨胀珍珠岩、麦饭石、赤玉土、海泡石和腐叶土混合后粉碎制得的第三混合物,向第三混合物中加入分散剂制得吸水层能够快速吸收并储存大量的水分,同时能够释放水分以为外界植物和环境提供水分,第三混合物的原料选用的都是天然矿石,无任何有机、无机化学物质的添加,避免无纺布长期使用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分散剂保证吸水层的性能的稳定性,由涤纶短纤维、粘胶纤维、海藻纤维和壳聚糖纤维混纺制得的面层和玻璃纤维、石棉纤维、剑麻纤维混纺制得的底层具有较高硬度,柔韧性好,选用的壳聚糖纤维和剑麻纤维具有很好的可纺性、吸湿性和透气性,且有一定的抗菌性,制得面层和底层均为可降解的纤维材料,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后期也不会污染周边环境,为绿色纤维材料;将吸水层铺设于面层和底层之间,并通过水刺方式粘合,制得的无纺布绿色环保且经济实用性高;
第六、无纺布的底层紧贴于泡沫层,在底层表面上设置多个圆形凹槽,并在圆形凹槽中设有保水缓释袋,定期向保水缓释袋中注入2mL的水,内袋中的保水剂和内袋与外袋之间的海绵作为蓄水部件,透过底层将水输送至吸水层,再由吸水层将水分提供给附生植物体,形成一个自动的蓄水系统,保证附生植物体潮湿的环境。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一种植物悬浮山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构建支架:选用质轻的空心铝方管,焊接成长方体结构的框架,在所述框架的一表面上设置挂件、其余五个表面上均依次覆盖一层铝网和一层帆布,即得支架;用不腐蚀泡沫的万能胶将帆布粘贴于与铝网外表面,挂件的钩部与杆体部之间的缝隙为0.2cm,使得钢丝绳刚好通过,保证山体1悬挂的安全性;铝制的金属管和金属网质轻且硬度强;
步骤二、制作山体1:在所述支架的帆布外表面用不腐蚀泡沫的万能胶粘贴多层泡沫板,腐蚀泡沫板形成凹凸不平山体1形状,在泡沫层外表面覆盖一层无纺布,用万能胶将无纺布粘贴于泡沫层外表面,并在所述无纺布上喷涂不腐蚀泡沫的彩漆,即得山体1;
其中,所述无纺布包括面层、底层以及铺撒在所述面层和底层之间的吸水剂,所述吸水剂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份数计,取4重量份的膨胀珍珠岩、2重量份的麦饭石、6重量份的坡缕石、1重量份的赤玉土、2重量份的海泡石和4重量份的腐叶土混合后粉碎,过100目筛网,得第三混合物,向所述第三混合物中加入2重量份的分散剂和0.5重量份的保水剂,加热至50℃搅拌1h,喷雾干燥,粉碎,过150目筛网,即得所述吸水剂;
所述面层由重量比为3:1.2:0.8:0.2的涤纶短纤维、粘胶纤维、海藻纤维和壳聚糖纤维混纺而成,所述面层的克重范围为10g/m2,厚度为0.12mm;
所述底层由重量比为1:1.5:0.4的玻璃纤维、石棉纤维和剑麻纤维混纺而成,所述底层的克重范围为20g/m2,厚度为0.2mm;所述底层背离所述面层的一表面上均匀设有多个圆形凹槽,所述圆形凹槽的布置密度为8个/m2,任一所述圆形凹槽的底面直径为2cm,深度为0.12mm,所述圆形凹槽的底面固设有保水缓释袋,所述保水缓释袋包括内袋和外袋,所述内袋中填充有粒径为0.15mm的高吸水倍数的保水剂颗粒,所述内袋和外袋之间填充有海绵,所述内袋由棉纤维制成,所述外袋为具有微孔的可降解的塑料;
每隔1天向所述保水缓释袋中注入2mL水;
所述吸水剂按1g/m2铺撒在所述面层与所述底层之间,所述面层和所述底层采用针刺方式粘合而成;三层结构的无纺布加工成本低、高效、工艺简单、保水性能好、通气形好、质量高,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具有极佳的吸水、保水和释水的性能,坡缕石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和吸附能力,与膨胀珍珠岩、麦饭石、赤玉土、海泡石和腐叶土混合后粉碎制得的第三混合物,向第三混合物中加入分散剂制得吸水层能够快速吸收并储存大量的水分,同时能够释放水分以为外界植物和环境提供水分,第三混合物的原料选用的都是天然矿石,无任何有机、无机化学物质的添加,避免无纺布长期使用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分散剂保证吸水层的性能的稳定性,由涤纶短纤维、粘胶纤维、海藻纤维和壳聚糖纤维混纺制得的面层和玻璃纤维、石棉纤维、剑麻纤维混纺制得的底层具有较高硬度,柔韧性好,选用的壳聚糖纤维和剑麻纤维具有很好的可纺性、吸湿性和透湿性,且有一定的抗菌性,制得面层和底层均为可降解的纤维材料,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后期也不会污染周边环境,为绿色纤维材料;将吸水层铺设于面层和底层之间,并通过水刺方式粘合,制得的无纺布绿色环保且经济实用性高;无纺布的底层紧贴于泡沫层,在底层表面上设置多个圆形凹槽,并在圆形凹槽中设有保水缓释袋,定期向保水缓释袋中注入2mL的水,内袋中的保水剂和内袋与外袋之间的海绵作为蓄水部件,透过底层将水输送至吸水层,再由吸水层将水分提供给附生植物体3,形成一个自动的蓄水系统,保证附生植物体3潮湿的环境;
步骤三、布置植物:将附生植物脱盆,保留附生植物根部的木屑渣并用厚度为2cm的水苔层包裹,并用透明钓鱼线包扎,得附生植物体3,附生植物脱盆保留根部的部分木屑渣为附生植物提供所需生长基质,以满足附生植物体3的自给自足的基础营养,包裹的水苔层一方面能够固定根部的木屑渣,另一方面,水苔是一种天然的苔藓,具有保水、蓄水和释水的功能,且具有极佳的通气性能,不易腐败,可长久使用,能够直接为附生植物体3提供所需水分,保证附生植物体3潮湿的生长环境,而又不会导致附生植物体3的根部腐烂;通过固定种植袋法将所述附生植物体3固定于所述山体1四周,即得植物悬浮山;
其中,所述固定种植袋法为:用长钉将毛毡种植袋固定于所述山体1四周,所述种植袋上设有至少一个开口向上的袋体,向任一所述袋体中填充重量比为2:0.8的木屑渣和水苔形成的第二混合物,一个所述袋体中种植一个附生植物体3,将附生植物体3的根部埋设于所述第二混合物中,在附生植物体3的基部覆盖一层松萝凤梨;固定种植袋法为将具有多个袋体的种植袋固定于山体1四周,毛毡种植袋质轻且能够布置较多的附生植物体3,在袋体中填充第二混合物作为附生植物体3的营养基质,在附生植物体3的基部覆盖松萝凤梨,提高营造热带雨林的真实感;
所述附生植物为凤梨类、热带附生兰和蕨类植物,其布置密度平均为20株/m2,生长环境:温度为15~25℃,空气湿度为70~80%。
<实施例2>
一种植物悬浮山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构建支架:选用质轻的空心铝管,焊接成长方体结构的框架,在所述框架的一表面上设置挂件2、其余五个表面上均依次覆盖一层铝网和一层帆布,即得支架;用万能胶将帆布粘贴于与铝网外表面,挂件2的钩部与杆体部之间的缝隙为0.2cm,使得钢丝绳刚好通过,保证山体1悬挂的安全性;铝制的金属管和金属网质轻且硬度强;
步骤二、制作山体1:在所述支架的帆布外表面用不腐蚀泡沫的万能胶粘贴多层泡沫板,切削泡沫板形成凹凸不平山体1形状,在泡沫层外表面覆盖一层无纺布,用万能胶将无纺布粘贴于泡沫层外表面,并在所述无纺布上喷涂不腐蚀泡沫的丙烯颜料,即得山体1;
其中,所述无纺布包括面层、底层以及铺撒在所述面层和底层之间的吸水剂,所述吸水剂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份数计,取7重量份的膨胀珍珠岩、4重量份的麦饭石、9重量份的坡缕石、3重量份的赤玉土、5重量份的海泡石和6重量份的腐叶土混合后粉碎,过125目筛网,得第三混合物,向所述第三混合物中加入4重量份的分散剂和0.9重量份的保水剂,加热至55℃搅拌1.5h,喷雾干燥,粉碎,过165目筛网,即得所述吸水剂;
所述面层由重量比为3:1.2:0.8:0.2的涤纶短纤维、粘胶纤维、海藻纤维和壳聚糖纤维混纺而成,所述面层的克重范围为25g/m2,厚度为0.25mm;
所述底层由重量比为1:1.5:0.4的玻璃纤维、石棉纤维和剑麻纤维混纺而成,所述底层的克重范围为40g/m2,厚度为0.4mm;所述底层背离所述面层的一表面上均匀设有多个圆形凹槽,所述圆形凹槽的布置密度为9个/m2,任一所述圆形凹槽的底面直径为4cm,深度为0.25mm,所述圆形凹槽的底面固设有保水缓释袋,所述保水缓释袋包括内袋和外袋,所述内袋中填充有粒径为0.33mm的高吸水倍数的保水剂颗粒,所述内袋和外袋之间填充有海绵,所述内袋由棉纤维制成,所述外袋为具有微孔的可降解的塑料;
每隔2天向所述保水缓释袋中注入2mL水;
所述吸水剂按5g/m2铺撒在所述面层与所述底层之间,所述面层和所述底层采用针刺方式粘合而成;三层结构的无纺布加工成本低、高效、工艺简单、保水性能好、通气形好、质量高,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具有极佳的吸水、保水和释水的性能,坡缕石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和吸附能力,与膨胀珍珠岩、麦饭石、赤玉土、海泡石和腐叶土混合后粉碎制得的第三混合物,向第三混合物中加入分散剂制得吸水层能够快速吸收并储存大量的水分,同时能够释放水分以为外界植物和环境提供水分,第三混合物的原料选用的都是天然矿石,无任何有机、无机化学物质的添加,避免无纺布长期使用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分散剂保证吸水层的性能的稳定性,由涤纶短纤维、粘胶纤维、海藻纤维和壳聚糖纤维混纺制得的面层和玻璃纤维、石棉纤维、剑麻纤维混纺制得的底层具有较高硬度,柔韧性好,选用的壳聚糖纤维和剑麻纤维具有很好的可纺性、吸湿性和透湿性,且有一定的抗菌性,制得面层和底层均为可降解的纤维材料,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后期也不会污染周边环境,为绿色纤维材料;将吸水层铺设于面层和底层之间,并通过水刺方式粘合,制得的无纺布绿色环保且经济实用性高;无纺布的底层紧贴于泡沫层,在底层表面上设置多个圆形凹槽,并在圆形凹槽中设有保水缓释袋,定期向保水缓释袋中注入2mL的水,内袋中的保水剂和内袋与外袋之间的海绵作为蓄水部件,透过底层将水输送至吸水层,再由吸水层将水分提供给附生植物体3,形成一个自动的蓄水系统,保证附生植物体3潮湿的环境;
步骤三、布置植物:将附生植物脱盆,保留附生植物根部的木屑渣并用厚度为2.5cm的水苔层包裹,并用透明钓鱼线包扎,得附生植物体3,附生植物脱盆保留根部的部分木屑渣为附生植物提供所需生长基质,以满足附生植物体3的自给自足的基础营养,包裹的水苔层一方面能够固定根部的木屑渣,另一方面,水苔是一种天然的苔藓,具有保水、蓄水和释水的功能,且具有极佳的通气性能,不易腐败,可长久使用,能够直接为附生植物体3提供所需水分,保证附生植物体3潮湿的生长环境,而又不会导致附生植物体3的根部腐烂;通过打孔挖槽法将所述附生植物体3固定于所述山体1四周,即得植物悬浮山;
其中,所述打孔挖槽法为:在所述山体1上需要布置植物的点,剪开无纺布,挖设向下倾斜的口径小,内部空间大的植入槽,在所述植入槽的内壁涂抹一层琼脂,并向其中填充重量比为2:1的木屑渣和水苔形成的第一混合物,将附生植物体3的根部埋设于所述第一混合物中,在附生植物体3的基部覆盖一层松萝凤梨;打孔挖槽法为在泡沫层中开设植入槽作为附生植物体3的种植槽,合理利用空间,不用额外增加固定装置,避免增加悬浮山的重量负担,泡沫的密度和孔径较大,为保证植入槽的稳定性,在植入槽的内壁涂抹一层琼脂以改善植入槽的质密性,向植入槽中填充第一混合物作为附生植物体3的营养基质,在附生植物体3的基部覆盖松萝凤梨,提高营造热带雨林的真实感。
所述附生植物为凤梨类、热带附生兰类植物,其布置密度平均为10株/m2,生长环境:温度为20~30℃,空气湿度为60~70%。
<实施例3>
一种植物悬浮山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构建支架:选用质轻的空心铝管,焊接成长方体结构的框架,在所述框架的一表面上设置挂件2、其余五个表面上均依次覆盖一层铝网和一层帆布,即得支架;用万能胶将帆布粘贴于与铝网外表面,挂件2的钩部与杆体部之间的缝隙为0.2cm,使得钢丝绳刚好通过,保证山体1悬挂的安全性;铝制的金属管和金属网质轻且硬度强;
步骤二、制作山体1:在所述支架的帆布外表面用不腐蚀泡沫的万能胶粘贴多层泡沫板,切削泡沫板形成凹凸不平山体1形状,在泡沫层外表面覆盖一层无纺布,用万能胶将无纺布粘贴于泡沫层外表面,并在所述无纺布上喷涂不腐蚀泡沫的丙烯颜料,即得山体1;
其中,所述无纺布包括面层、底层以及铺撒在所述面层和底层之间的吸水剂,所述吸水剂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份数计,取9重量份的膨胀珍珠岩、6重量份的麦饭石、13重量份的坡缕石、4重量份的赤玉土、7重量份的海泡石和8重量份的腐叶土混合后粉碎,过150目筛网,得第三混合物,向所述第三混合物中加入6重量份的分散剂和1.2重量份的保水剂,加热至60℃搅拌2h,喷雾干燥,粉碎,过180目筛网,即得所述吸水剂;
所述面层由重量比为3:1.2:0.8:0.2的涤纶短纤维、粘胶纤维、海藻纤维和壳聚糖纤维混纺而成,所述面层的克重范围为40g/m2,厚度为0.38mm;
所述底层由重量比为1:1.5:0.4的玻璃纤维、石棉纤维和剑麻纤维混纺而成,所述底层的克重范围为60g/m2,厚度为0.6mm;所述底层背离所述面层的一表面上均匀设有多个圆形凹槽,所述圆形凹槽的布置密度为10个/m2,任一所述圆形凹槽的底面直径为5cm,深度为0.38mm,所述圆形凹槽的底面固设有保水缓释袋,所述保水缓释袋包括内袋和外袋,所述内袋中填充有粒径为0.50mm的高吸水倍数的保水剂颗粒,所述内袋和外袋之间填充有海绵,所述内袋由棉纤维制成,所述外袋为具有微孔的可降解的塑料;
每隔3天向所述保水缓释袋中注入2mL水;
所述吸水剂按8g/m2铺撒在所述面层与所述底层之间,所述面层和所述底层采用针刺方式粘合而成;三层结构的无纺布加工成本低、高效、工艺简单、保水性能好、通气形好、质量高,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具有极佳的吸水、保水和释水的性能,坡缕石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和吸附能力,与膨胀珍珠岩、麦饭石、赤玉土、海泡石和腐叶土混合后粉碎制得的第三混合物,向第三混合物中加入分散剂制得吸水层能够快速吸收并储存大量的水分,同时能够释放水分以为外界植物和环境提供水分,第三混合物的原料选用的都是天然矿石,无任何有机、无机化学物质的添加,避免无纺布长期使用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分散剂保证吸水层的性能的稳定性,由涤纶短纤维、粘胶纤维、海藻纤维和壳聚糖纤维混纺制得的面层和玻璃纤维、石棉纤维、剑麻纤维混纺制得的底层具有较高硬度,柔韧性好,选用的壳聚糖纤维和剑麻纤维具有很好的可纺性、吸湿性和透湿性,且有一定的抗菌性,制得面层和底层均为可降解的纤维材料,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后期也不会污染周边环境,为绿色纤维材料;将吸水层铺设于面层和底层之间,并通过水刺方式粘合,制得的无纺布绿色环保且经济实用性高;无纺布的底层紧贴于泡沫层,在底层表面上设置多个圆形凹槽,并在圆形凹槽中设有保水缓释袋,定期向保水缓释袋中注入2mL的水,内袋中的保水剂和内袋与外袋之间的海绵作为蓄水部件,透过底层将水输送至吸水层,再由吸水层将水分提供给附生植物体3,形成一个自动的蓄水系统,保证附生植物体3潮湿的环境;
步骤三、布置植物:将附生植物脱盆,保留附生植物根部的木屑渣并用厚度为3cm的水苔层包裹,并用透明钓鱼线包扎,得附生植物体3,附生植物脱盆保留根部的部分木屑渣为附生植物提供所需生长基质,以满足附生植物体3的自给自足的基础营养,包裹的水苔层一方面能够固定根部的木屑渣,另一方面,水苔是一种天然的苔藓,具有保水、蓄水和释水的功能,且具有极佳的通气性能,不易腐败,可长久使用,能够直接为附生植物体3提供所需水分,保证附生植物体3潮湿的生长环境,而又不会导致附生植物体3的根部腐烂;通过打孔挖槽法将所述附生植物体3固定于所述山体1四周,即得植物悬浮山;
其中,所述打孔挖槽法为:在所述山体1上需要布置植物的点,剪开无纺布,挖设向下倾斜的口径小,内部空间大的植入槽,在所述植入槽的内壁涂抹一层凡士林,并向其中填充重量比为2:1的木屑渣和水苔形成的第一混合物,将附生植物体3的根部埋设于所述第一混合物中,在附生植物体3的基部覆盖一层松萝凤梨;打孔挖槽法为在泡沫层中开设植入槽作为附生植物体3的种植槽,合理利用空间,不用额外增加固定装置,避免增加悬浮山的重量负担,泡沫的密度和孔径较大,为保证植入槽的稳定性,在植入槽的内壁涂抹一层凡士林以改善植入槽的质密性,向植入槽中填充第一混合物作为附生植物体3的营养基质,在附生植物体3的基部覆盖松萝凤梨,提高营造热带雨林的真实感。
所述附生植物为凤梨类和蕨类植物,其布置密度平均为30株/m2,生长环境:温度为25~35℃,空气湿度为80~90%。
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发明的说明的。对本发明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6)
1.一种植物悬浮山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构建支架:选用质轻的金属管,焊接成长方体结构的框架,在所述框架的一表面上设置挂件、其余五个表面上均依次覆盖一层金属网和一层帆布,即得支架;
步骤二、制作山体:在所述支架的帆布外表面粘贴多层泡沫板,切削或腐蚀泡沫板形成凹凸不平山体形状,在泡沫层外表面覆盖一层无纺布,并在所述无纺布上喷涂颜料,即得山体;
步骤三、布置植物:在所述山体四周布置附生植物体,即得植物悬浮山;
其中,所述无纺布包括面层、底层以及铺撒在所述面层和底层之间的吸水剂,所述吸水剂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份数计,取4~9重量份的膨胀珍珠岩、2~6重量份的麦饭石、6~13重量份的坡缕石、1~4重量份的赤玉土、2~7重量份的海泡石和4~8重量份的腐叶土混合后粉碎,过100~150目筛网,得第三混合物,向所述第三混合物中加入2~6重量份的分散剂和0.5~1.2重量份的保水剂,加热至50~60℃搅拌1~2h,喷雾干燥,粉碎,过150~180目筛网,即得所述吸水剂;
所述面层由重量比为3:1.2:0.8:0.2的涤纶短纤维、粘胶纤维、海藻纤维和壳聚糖纤维混纺而成,所述面层的克重范围为10~40g/m2,厚度为0.12~0.38mm;
所述底层由重量比为1:1.5:0.4的玻璃纤维、石棉纤维和剑麻纤维混纺而成,所述底层的克重范围为20~60g/m2,厚度为0.2~0.6mm;
所述吸水剂按1~8g/m2铺撒在所述面层与所述底层之间,所述面层和所述底层采用针刺方式粘合而成;
所述底层背离所述面层的一表面上均匀设有多个圆形凹槽,所述圆形凹槽的布置密度为8~10个/m2,任一所述圆形凹槽的底面直径为2~5cm,深度为0.12~0.38mm,所述圆形凹槽的底面固设有保水缓释袋,所述保水缓释袋包括内袋和外袋,所述内袋中填充有粒径为0.15~0.50mm的高吸水倍数的保水剂颗粒,所述内袋和外袋之间填充有海绵,所述内袋由棉纤维制成,所述外袋为具有微孔的可降解的塑料;
每隔1~3天向所述保水缓释袋中注入2mL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悬浮山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的具体操作为:将附生植物脱盆,保留附生植物根部的木屑渣并用厚度为2~3cm的水苔层包裹,并用透明钓鱼线包扎,得附生植物体,通过打孔挖槽法或固定种植袋法将所述附生植物体固定于所述山体四周;
所述打孔挖槽法为:在所述山体上需要布置植物的点,剪开无纺布,挖设向下倾斜的口径小,内部空间大的植入槽,在所述植入槽的内壁涂抹一层凡士林或琼脂,并向其中填充重量比为2:1的木屑渣和水苔形成的第一混合物,将附生植物体的根部埋设于所述第一混合物中,在附生植物体的基部覆盖一层松萝凤梨;
所述固定种植袋法为:用长钉将毛毡种植袋固定于所述山体四周,所述种植袋上设有至少一个开口向上的袋体,向任一所述袋体中填充重量比为2:0.8的木屑渣和水苔形成的第二混合物,一个所述袋体中种植一个附生植物体,将附生植物体的根部埋设于所述第二混合物中,在附生植物体的基部覆盖一层松萝凤梨;
所述附生植物体的布置密度为10~30株/m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物悬浮山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附生植物为凤梨类、热带附生兰类或蕨类植物中的至少两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植物悬浮山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附生植物的生长环境:温度为15~35℃,空气湿度为50~9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悬浮山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管为质轻空心的铝管;所述金属网为铝网。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悬浮山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颜料为彩漆或丙烯颜料。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148926.4A CN105613241B (zh) | 2016-03-16 | 2016-03-16 | 植物悬浮山的构建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148926.4A CN105613241B (zh) | 2016-03-16 | 2016-03-16 | 植物悬浮山的构建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613241A CN105613241A (zh) | 2016-06-01 |
CN105613241B true CN105613241B (zh) | 2018-08-24 |
Family
ID=560289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148926.4A Active CN105613241B (zh) | 2016-03-16 | 2016-03-16 | 植物悬浮山的构建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61324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176526B (zh) * | 2020-09-15 | 2023-01-13 | 浙江优全护理用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绿色抗菌清洁护理干巾及其制备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222077Y (zh) * | 1995-05-02 | 1996-03-13 | 武汉市林业果树科学研究所 | 无土栽培植物工艺盆景 |
CN2462653Y (zh) * | 2001-02-13 | 2001-12-05 | 张志鹏 | 环保与透气的栽植器 |
CN1332090A (zh) * | 2001-06-16 | 2002-01-23 | 邬纯忠 | 仿天然溶洞景观的制作方法 |
CN201061979Y (zh) * | 2007-05-16 | 2008-05-21 | 石毓忠 | 超轻型假山 |
CN201484044U (zh) * | 2009-04-03 | 2010-05-26 | 马铁良 | 一种吸波假山盆景 |
CN102204484B (zh) * | 2011-04-12 | 2012-12-12 | 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沉水植物繁殖培育的方法 |
CN103238451A (zh) * | 2013-05-28 | 2013-08-14 | 广西玉林宏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人造移动式、楼面、地面百物种植框架田地及多种种植土的配制方案 |
CN103270905A (zh) * | 2013-06-19 | 2013-09-04 | 广西玉林宏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地区标志性物种博白蕹菜的水上漂浮种植装置 |
-
2016
- 2016-03-16 CN CN201610148926.4A patent/CN105613241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613241A (zh) | 2016-06-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0934787B1 (ko) | 식생보드, 그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자연녹화시스템 | |
CN102172127B (zh) | 生态苔藓毯制作方法 | |
CN204539762U (zh) | 一种用于边坡修复的麻椰土工格室植生网毯 | |
CN106613451A (zh) | 一种多肉植物种植基质、构建绿化墙的方法及绿化墙 | |
CN101734798A (zh) | 景观绿化浮床及其应用 | |
CN101946614B (zh) | 一种绿化幕墙的制造方法 | |
CN105613241B (zh) | 植物悬浮山的构建方法 | |
CN105794612A (zh) | 热带雨林空中花园的构建方法 | |
JP2017079632A (ja) | 植物栽培発泡断熱材床 | |
CN209315423U (zh) | 一种组合式壁挂花架 | |
CN216722234U (zh) | 一种微景观生态装置 | |
CN105751805B (zh) | 植物悬浮山的制作方法 | |
KR200470278Y1 (ko) | 그래스 외피 화분 | |
CN103814768B (zh) | 一种拼接式墙面绿化方法 | |
JP2005211056A (ja) | 植物育成用吸水材または植物育成用支柱 | |
CN108739256B (zh) | 快装型底部柔性可变的生态种植模块及其制备方法 | |
TWI555467B (zh) | Three - dimensional green structure components and three - dimensional greening method | |
CN102100158A (zh) | 长期不浇水组合式观赏花盆 | |
CN201758590U (zh) | 绿化幕墙 | |
CN200980271Y (zh) | 活体植物装饰面砖 | |
CN207040411U (zh) | 一种混凝土坡面绿化种植毯 | |
KR101006427B1 (ko) | 조경물 | |
CN214178394U (zh) | 一种促进生根装置 | |
CN109463191A (zh) | 采用黄土模块式植树袋种植灌木的方法 | |
CN210537342U (zh) | 一种用于高陡边坡的植被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