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79359A - 捆扎束带的固定构造以及捆扎工具 - Google Patents
捆扎束带的固定构造以及捆扎工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579359A CN105579359A CN201380079831.6A CN201380079831A CN105579359A CN 105579359 A CN105579359 A CN 105579359A CN 201380079831 A CN201380079831 A CN 201380079831A CN 105579359 A CN105579359 A CN 10557935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elt
- end side
- binding
- wall surface
- engaging ho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63/00—Flexible elongated elements, e.g. straps, for bundling or supporting articles
- B65D63/02—Metallic straps, tapes, or bands; Joints between ends thereof
- B65D63/04—Joints produced by deformation of ends of elemen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3/00—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e.g. hangers, holders, clamps, cleats, clips, brackets
- F16L3/22—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e.g. hangers, holders, clamps, cleats, clips, brack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a number of parallel pipes at intervals
- F16L3/23—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e.g. hangers, holders, clamps, cleats, clips, brack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a number of parallel pipes at intervals for a bundle of pipes or a plurality of pipes placed side by side in contact with each other
- F16L3/233—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e.g. hangers, holders, clamps, cleats, clips, bracke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a number of parallel pipes at intervals for a bundle of pipes or a plurality of pipes placed side by side in contact with each other by means of a flexible ban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13/00—Bundling articles
- B65B13/02—Applying and securing binding material around articles or groups of articles, e.g. using strings, wires, strips, bands or tapes
- B65B13/025—Hand-held tools
- B65B13/027—Hand-held tools for applying straps having preformed connecting means, e.g. cable ti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B—MACHINE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OR METHODS OF, PACKAG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UNPACKING
- B65B27/00—Bundling particular articles presenting special problems using string, wire, or narrow tape or band; Baling fibrous material, e.g. pea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5B27/06—Bundling coils of wire or like annular objec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63/00—Flexible elongated elements, e.g. straps, for bundling or supporting artic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63/00—Flexible elongated elements, e.g. straps, for bundling or supporting articles
- B65D63/02—Metallic straps, tapes, or bands; Joints between ends thereof
- B65D63/06—Joint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of separate securing members, e.g. by deformation thereof
- B65D63/08—Joints using buckles, wedges, or like locking members attached to the ends of the elemen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17/00—Connect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by a part of or on one member entering a hole in the other and involving plastic deformation
- F16B17/008—Connect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by a part of or on one member entering a hole in the other and involving plastic deformation of sheets or plates mutually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2/00—Friction-grip releasable fastenings
- F16B2/02—Clamps, i.e. with gripping action effected by positive means other than the inherent resistance to deformation of the material of the fastening
- F16B2/06—Clamps, i.e. with gripping action effected by positive means other than the inherent resistance to deformation of the material of the fastening external, i.e. with contracting action
- F16B2/08—Clamps, i.e. with gripping action effected by positive means other than the inherent resistance to deformation of the material of the fastening external, i.e. with contracting action using ban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lamps And Clips (AREA)
- Package Frames And Binding Bands (AREA)
- Basic Packing Technique (AREA)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将捆扎束带的顶端侧牢固地固定于基端侧的捆扎束带的固定构造、以及用于实现该捆扎束带的固定构造的捆扎工具。在捆扎束带(2)的固定构造(1)中,所述捆扎束带包括束带部(4)和头部(5)。所述束带部(4)的基端侧部(6)的第1卡合孔(7)以及所述头部(5)的第2卡合孔(12)形成为所述束带部的短边方向上的宽度大于长边方向上的宽度的形状,并分别在所述捆扎束带的基端侧具有在与所述束带部的长边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上扩展的第1内壁面(18)以及第2内壁面(19)。所述束带部的顶端侧部(8)具有从所述第1卡合孔通过并突出至所述第2卡合孔内的凸部(21)。所述凸部具有与所述第1内壁面以及所述第2内壁面对置、且沿着这些内壁面而扩展的卡合面(22),借助该卡合面而能够与所述第1内壁面以及第2内壁面卡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捆扎束带的固定构造以及捆扎工具。
背景技术
作为为了保持以卷绕的方式对被捆扎对象进行捆扎后的状态而将捆扎束带的顶端侧固定于基端侧的捆扎束带的固定构造,例如已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捆扎束带的固定构造。在这种捆扎束带的固定构造中,捆扎束带具备束带部以及头部。所述束带部形成为带状,并在基端侧具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第1卡合孔。
所述头部能够供所述束带部插通,设置为将重叠后的所述束带部的基端侧部以及顶端侧部包围,并且固定于该基端侧部。所述头部在面对所述束带部的基端侧部以及顶端侧部的位置,分别具有与所述束带部的第1卡合孔匹配的第2卡合孔以及贯通孔。
在所述束带部的顶端侧部,在与所述第1卡合孔以及所述第2卡合孔匹配的部位,利用捆扎工具的冲压体而设置出从所述第1卡合孔通过且突出至所述第2卡合孔内的凸部。而且,该凸部与所述第1卡合孔的第1内壁面以及所述第2卡合孔的第2内壁面卡合,由此使得所述束带部的顶端侧部相对于所述束带部的基端侧及所述头部固定。
然而,在所述捆扎束带的固定构造中,利用所述冲压体而使得所述凸部形成为中空的圆锥形状或者圆柱形状,因此该凸部以较小的面积与所述第1卡合孔的第1内壁面以及所述第2卡合孔的第2内壁面卡合,在使用相比于该面积所述束带部的短边方向上的宽度较大的捆扎束带等情况下,当所述束带部的顶端侧部因以卷绕的方式捆扎后的被捆扎对象而被拉向从所述头部脱离的方向时,存在该卡合被解除而导致所述束带部的顶端侧部从所述头部脱离的风险。即,有时无法将所述捆扎束带的顶端侧充分牢固地固定于基端侧。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7650680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情形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将捆扎束带的顶端侧牢固地固定于基端侧的捆扎束带的固定构造、以及用于实现该捆扎束带的固定构造的捆扎工具。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技术方案1所涉及的发明是一种捆扎束带的固定构造,所述捆扎束带的固定构造具备捆扎束带,所述捆扎束带包括:带状的能够塑性变形的束带部,所述束带部在基端侧部具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第1卡合孔;以及头部,所述头部是设置为将相互重叠后的所述束带部的基端侧部及顶端侧部包围、且固定于该基端侧部的头部,所述头部在面对所述束带部的基端侧部及顶端侧部的位置分别具有与所述束带部的第1卡合孔匹配的第2卡合孔及贯通孔,为了保持利用该捆扎束带以卷绕的方式对被捆扎对象进行捆扎后的状态而将所述束带部的顶端侧部固定于其基端侧部以及所述头部,所述捆扎束带的固定构造构成为:所述第1卡合孔形成为如下形状,即,在所述束带部的短边方向上位于所述束带部的基端侧的部分的宽度大于沿着所述束带部的长边方向的部分的宽度,并在位于该束带部的基端侧的部分具有第1内壁面,所述第1内壁面在与所述束带部的长边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上扩展,所述第2卡合孔形成为如下形状,即,在所述束带部的短边方向上位于所述束带部的基端侧的部分的宽度大于沿着所述束带部的长边方向的部分的宽度,并在位于该束带部的基端侧的部分具有第2内壁面,所述第2内壁面在与所述束带部的长边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上扩展,所述束带部的顶端侧部在与所述第1卡合孔、所述第2卡合孔以及所述贯通孔匹配的部位具有凸部,该凸部从所述第1卡合孔通过并突出至所述第2卡合孔内,所述凸部具有与所述第1内壁面及所述第2内壁面对置、且沿着这些内壁面而扩展的卡合面,构成为借助该卡合面而能够与所述第1内壁面及所述第2内壁面卡合。
根据该结构,在所述捆扎束带以卷绕的方式对所述被捆扎对象进行捆扎的情况下,所述束带部的顶端侧部中的所述凸部的卡合面以较大的面积与所述束带部的基端侧部的所述第1内壁面以及所述头部的第2内壁面抵接卡合,因此,即使在使用所述束带部的短边方向上的宽度较大的捆扎束带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所述束带部的顶端侧部相对于所述束带部的基端侧部以及所述头部的止脱力。因而,能够将所述束带部的顶端侧部牢固地固定于其基端侧部及所述头部,即能够将所述捆扎束带的顶端侧牢固地固定于其基端侧。其结果是,能够良好地维持所述捆扎束带对所述被捆扎对象的捆扎状态。
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捆扎束带的固定构造的基础上,在技术方案2所涉及的发明中,所述凸部以其最大突出端与所述卡合面位于同一平面上的方式而形成为尖锐形状。
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所述凸部的强度的降低,且能够实现所述卡合面的面积的增大,从而能够使所述卡合面以较大的面积与所述第1内壁面以及所述第2内壁面卡合。因此,能够提高所述束带部的顶端侧部相对于所述束带部的基端侧部以及所述头部的固定强度。
技术方案3所涉及的发明是一种捆扎工具,其具备能够在所述束带部的顶端侧部形成技术方案1或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凸部的冲压体。
根据该结构,能够实现技术方案1或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捆扎束带的固定构造。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够将捆扎束带的顶端侧牢固地固定于基端侧的捆扎束带的固定构造、以及用于实现该捆扎束带的固定构造的捆扎工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捆扎束带的固定构造的立体图。
图2(a)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捆扎束带的主视图。图2(b)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捆扎束带的后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捆扎束带的局部放大后视图。
图4(a)是图3中的I-I线向视剖视图。图4(b)是图3中的II-II线向视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捆扎束带的使用状况的例子的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捆扎束带的使用中的局部放大后视图。
图7(a)是图6中的III-III线向视剖视图。图7(b)是图6中的IV-IV线向视剖视图。
图8(a)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捆扎工具的立体图。图8(b)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捆扎工具的侧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捆扎工具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捆扎工具的剖视图。
图11(a)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捆扎工具的使用状况的例子的立体图。图11(b)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捆扎工具的使用状况的例子的剖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捆扎工具的剖视图。
图1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捆扎工具的剖视图。
图14(a)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捆扎工具的冲压体处于收纳位置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4(b)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捆扎工具的冲压体处于突出位置的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中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捆扎束带2的固定构造1。图2(a)中示出所述捆扎束带2的主视图。图2(b)中示出所述捆扎束带2的后视图。图3中示出所述捆扎束带2的局部放大后视图。图4(a)中示出图3中的I-I线向视剖视图。图4(b)中示出图3中的II-II线向视剖视图。图5中示出所述捆扎束带2的使用状况的例子。图6中示出所述捆扎束带2的使用中的局部放大后视图。图7(a)中示出图6中的III-III线向视剖视图。图7(b)中示出图6中的IV-IV线向视剖视图。
所述捆扎束带2的固定构造1,是为了保持所述捆扎束带2以卷绕的方式对配线、配管以及管等被捆扎对象3进行捆扎后的状态而将该捆扎束带2的顶端侧固定于基端侧的构造(参照图5)。如图1、图2、图3及图4所示,所述捆扎束带2具备束带部4以及头部5。此外,以下将所述捆扎束带2(所述束带部4)的长边方向一端侧设为基端侧,并将长边方向另一端侧设为顶端侧。
所述束带部4是能够塑性变形的带状的部件,且在基端侧部6具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第1卡合孔7。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束带部4由不锈钢等金属制部件构成,且形成为大致均匀的厚度。在所述束带部4的基端侧部6,在该束带部4的长边方向上在所述第1卡合孔7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止动件9以及切开翘起爪(日文:切越爪)10。
如图6、图7所示,所述头部5设置为将相互重叠后的所述束带部4的基端侧部6以及顶端侧部8包围,并且固定于该束带部4的基端侧部6。所述头部5在面对所述束带部4的基端侧部6及顶端侧部8的位置分别具有与所述束带部4的第1卡合孔7匹配的第2卡合孔12及贯通孔13。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头部5由不锈钢板等带状的金属制部件构成,并形成为使所述捆扎束带2的表面(正面)侧开口的C字状变得扁平后的形状(参照图4(b))。在所述头部5的外周部形成有沿着与所述束带部4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多个凸肋11。在所述头部5的内部形成有插通路14,该插通路14能够在厚度方向上供使所述束带部4的基端侧部6以及顶端侧部8重叠后的结构插通。
在所述插通路14中,所述束带部4的基端侧部6配置于所述捆扎束带2的背面(反面)侧,所述束带部4的顶端侧部8配置于所述捆扎束带2的表面侧。与所述束带部4的基端侧部6和顶端侧部8在厚度方向上重叠为两层后的厚度方向上的宽度相比,将所述插通路14的厚度方向上的宽度设定为相同或者略小的值。
在使所述束带部4的基端侧部6在上下方向上插通于所述插通路14的状态下,将所述头部5配置于所述止动件9与所述切开翘起爪10之间,从而使所述头部5与它们卡合,并将所述头部5保持于该位置。即,利用所述止动件9及所述切开翘起爪10将所述头部5固定于所述束带部4的基端侧部6。
在所述头部5,以在与所述束带部4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前后方向)上隔着所述插通路14的方式具备背面侧壁部15以及表面侧壁部16。而且,在所述背面侧壁部15及所述表面侧壁部16,所述第2卡合孔12及所述贯通孔13分别设置为在所述束带部4的基端侧部6和所述头部5被固定的状态下相对于所述第1卡合孔7位于同一轴线上。
另外,在所述束带部4的基端侧部6,所述第1卡合孔7形成为如下形状,即,其在所述束带部4的短边方向(宽度方向(左右方向))上位于所述束带部4的基端侧的部分的宽度大于其沿着所述束带部4的长边方向的部分的宽度。而且,所述第1卡合孔7在位于所述束带部4的基端侧的部分具有第1内壁面18。所述第1内壁面18形成为在与所述束带部的长边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上扩展。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1卡合孔7形成为如下的矩形形状,即,在从所述捆扎束带2的背面侧观察时,以所述束带部4的短边方向为其长边方向,在与该矩形中位于所述捆扎束带2的基端侧的直线状的一条边(上边)相当的部分,具备平面状的所述第1内壁面18。此外,所述第1卡合孔7形成为,在从所述捆扎束带2的背面侧观察时,具有与所述第2卡合孔12相同或者比其略小的开口面积。
在所述头部5中,所述第2卡合孔12形成为如下形状,即,其在所述束带部4的短边方向上位于所述束带部4的基端侧的部分的宽度大于其沿着所述束带部4的长边方向的部分的宽度。而且,所述第2卡合孔12在位于所述束带部4的基端侧的部分具有第2内壁面19。所述第2内壁面19形成为在与所述束带部4的长边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上扩展。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2卡合孔12形成为如下的矩形形状,即,在从所述捆扎束带2的背面侧观察时,以所述束带部4的短边方向为其长边方向,在与该矩形中位于所述捆扎束带2的基端侧的直线状的一边(上边)相当的部分,具备平面状的所述第2内壁面19。所述第2内壁面19的厚度方向上的宽度(所述头部5的背面侧壁部15的厚度方向上的宽度)设定为大于其在所述第1内壁面18的厚度方向上的宽度(所述束带部4的基端侧部6的厚度方向上的宽度)。
如图6、图7所示,所述束带部4的顶端侧部8具有凸部21。该凸部21设置为:在与所述束带部4的第1卡合孔7、以及所述头部5的第2卡合孔12和贯通孔13匹配的部位,因所述束带部4的顶端侧部8受到来自所述贯通孔13侧的按压力而使得该凸部21从所述第1卡合孔7通过并突出至所述第2卡合孔12内。
而且,所述凸部21构成为:具有卡合面22,该卡合面22与所述第1内壁面18以及所述第2内壁面19对置、且沿着这些内壁面18、19扩展,所述凸部21能够借助该卡合面22而与所述第1内壁面18及所述第2内壁面19卡合。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卡合面22、所述第1内壁面18、以及所述第2内壁面19形成为在所述束带部4的短边方向上具有所述束带部4的一半左右的宽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凸部21在从所述捆扎束带2的背面侧观察时形成为矩形形状,并在与该矩形中配置于所述束带部4的基端侧的直线状的一条边(上边)相当的部分具备所述卡合面22。除所述卡合面22之外,所述凸部21在位于所述束带部4的基端侧的部分还具备朝向所述第1内壁面18侧开口的开口部24。
如图7(b)所示,所述卡合面22沿着所述开口部24形成为在从所述捆扎束带2的基端侧观察时呈拱形形状。所述卡合面22与所述第1内壁面18及所述第2内壁面19同样地形成为与所述束带部4的长边方向大致正交的大致平面,并以与能够配置于大致同一平面上的所述第1内壁面18及所述第2内壁面19抵接的方式配置于与双方接近的位置。
根据这种结构,在所述捆扎束带2如图5所示那样以卷绕的方式对所述被捆扎对象3进行了捆扎的情况下,所述束带部的顶端侧部8的所述凸部21的卡合面22以较大的面积与所述束带部4的基端侧部6中的所述第1内壁面18以及所述头部5中的所述第2内壁面19抵接卡合,因此,即使在使用所述束带部4的短边方向上的宽度较大的捆扎束带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所述束带部4的顶端侧部8相对于所述束带部4的基端侧部6以及所述头部5的止脱力。因而,能够将所述束带部4的顶端侧部8牢固地固定于其基端侧部6及所述头部5,即能够将所述捆扎束带2的顶端侧牢固地固定于其基端侧。其结果是,能够良好地维持所述捆扎束带2对所述被捆扎对象3进行捆扎的捆扎状态。
另外,在所述捆扎束带2的固定构造1中,所述凸部21以其最大突出端23与所述卡合面22位于大致同一平面上的方式形成为尖锐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a)所示,在剖视时,所述凸部21形成为如下的倾斜状,即,相对于所述束带部4的顶端侧部8的背面,所述束带部4的基端侧变高、所述束带部4的顶端侧变低。由此,所述凸部21的最大突出端(尖端)23配置为最靠所述束带部4的基端侧,且优选位于所述束带部4的短边方向上的大致中央。
根据这种结构,能够抑制所述凸部21的强度的下降,且能够实现所述卡合面22的面积的增大,从而能够使所述卡合面22以较大的面积与所述第1内壁面18及所述第2内壁面19卡合。因此,能够提高所述束带部4的顶端侧部8相对于所述束带部4的基端侧部6以及所述头部5的固定强度。
接下来,对用于实现本发明所涉及的捆扎束带的固定构造的捆扎工具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8(a)中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捆扎工具30的立体图。图8(b)中示出所述捆扎工具30的侧视图。图9中示出所述捆扎工具30的分解立体图。图10中示出所述捆扎工具30的侧视剖视图。图11(a)及图11(b)中示出所述捆扎工具30的使用状况的例子。
如图8、图9、图10及图11所示,所述捆扎工具30具备能够在捆扎束带2的束带部4的顶端侧部8形成凸部21的冲压体103。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捆扎工具30是具备工具主体31、手柄32以及杆33的手动捆扎工具,并构成为能够执行如下工序:对所述杆33进行操作而使其相对于所述手柄32向同一方向转动,由此利用所述捆扎束带2将被捆扎对象3捆紧的工序;以及在上述工序之后的、将所述捆扎束带2切断并进行固定的工序。
所述工具主体31具有中空形状的壳体35。该壳体35具有左壳体36及右壳体37。在所述壳体35的前端部,刀具引导件38以及刀具基体39设置为顶端面对外部。而且,在该刀具引导件38的顶端设置有束带保持部40。
所述束带保持部40能够对所述捆扎束带2的一部分进行保持,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束带保持部40具有左右的钩部41。将所述捆扎束带2的头部5从所述工具主体31的前方插入于所述左右的钩部41与所述刀具引导件38之间的空间,从而所述束带保持部40能够在该状态下对所述捆扎束带2的头部5进行保持。
在所述工具主体31中,在所述束带保持部40的后方配置有通过路42。所述通过路42能够供所述束带部4通过,且构成为能够前后分离。详细而言,所述通过路42形成于所述刀具基体39的顶端侧和后述的基臂58的长边方向一端侧。而且,所述束带部4的顶端侧部8从所述工具主体31的前方经由所述束带保持部40而通过所述通过路42。
所述手柄32形成为中空形状的筒状,且以将长边方向设为前后方向的方式延伸设置。所述手柄32在长边方向一端侧(前端侧)与所述壳体35一体地连结,从而使所述手柄32的内部与所述壳体35的内部连通。
所述杆33以与所述手柄32对置的方式配置于其下方。所述杆33以长边方向一端侧(前端侧)插入于所述壳体35的状态而设置为相对于所述手柄32前高后低的倾斜状。所述杆33被支承为能够以相对于所述壳体35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左右的第1支轴44为中心而转动。
而且,所述杆33构成为:能够朝相对于所述手柄32接近或者分离的方向转动,并能够移动至从所述手柄32隔开规定距离的第1转动位置(通常位置)45、比该第1转动位置45接近所述手柄32的第2转动位置46、以及比该第2转动位置46接近所述手柄32的第3转动位置47。
所述杆33在所述壳体35的外侧部分具备把手48。所述把手48配置于所述杆33的后端侧。所述杆33还在所述壳体35的内侧部分具备卡合槽49。所述卡合槽49形成为相对于所述把手48隔着所述杆33的旋转支点部而配置于相反侧,且沿大致前后方向延伸。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捆扎工具30具有捆紧机构51、捆紧调节机构52、处理机构53。所述捆紧机构51及所述处理机构53设置于所述工具主体31。所述捆紧调节机构52遍及所述工具主体31与所述手柄32之间地设置。
所述捆紧机构51构成为:在卷绕于所述被捆扎对象3的所述束带部4的顶端侧部8插通于由所述束带保持部40保持的所述头部5的插通路14之后,为了在通过了所述通过路42的状态下将所述被捆扎对象3捆紧,能够与所述杆33的转动操作相应地将从所述头部5突出的顶端侧部8的顶端8a拉向从该头部5脱离的方向(后方)。详细而言,所述捆紧机构51具有三角连杆56、卡止爪57、前述的基臂58、复位弹簧59以及施力弹簧60。
所述三角连杆56具有第1角部61、第2角部62以及第3角部63。所述第1角部61经由第1销64而与所述卡止爪57连结卡合。在所述第2角部62以与所述第1支轴44位于大致同一轴线上的方式设置有第2销65。在该第2销65外嵌有辊66。在所述第3角部63设置有第3销67。该第3销67以能够在所述杆33的卡合槽49内沿其长边方向(大致为前后方向)滑动的方式卡合。
在直至由所述捆紧机构51的动作而产生的拉伸力达到利用所述捆紧调节机构52预先设定的规定设定值为止的期间,所述三角连杆56利用所述捆紧调节机构52的施力而以所述第2销65为中心绕图10中逆时针方向转动。由此,当所述捆紧机构51进行动作时,所述第3销67与所述杆33的卡合槽49内的前端侧卡合,且该卡合得以保持。因此,当所述杆33从第1转动位置45向第2转动位置46转动时,所述三角连杆56伴随着该转动以所述第2销65为中心而绕图10中逆时针方向转动。
所述卡止爪57用于对从所述通过路42的后部通过的所述束带部4进行卡止,且配置为面对所述通过路42的后部。在所述卡止爪57形成有沿大致前后方向延伸的长孔69,所述第1销64以能够沿长边方向滑动的方式与该长孔69卡合。而且,所述卡止爪57经由比所述第1销64靠前方配置的第2支轴70而与所述基臂58的长边方向一端侧连结为能够转动。
所述基臂58在其长边方向中途部被支承为相对于所述壳体35能够以所述第1支轴44为中心而转动。所述基臂58在长边方向另一端侧经由弹簧支承件而与所述复位弹簧59连结。该复位弹簧59对该基臂58施力从而使所述基臂58以所述第1支轴44为中心绕图10中顺时针方向转动。
在所述卡止爪57与所述基臂58之间设置有所述施力弹簧60。该施力弹簧60为了使所述卡止爪57产生作用而对该卡止爪57施力从而使所述卡止爪57以所述第2支轴70为中心绕图10中逆时针方向转动。此处,当所述杆33实质上位于第1转动位置45或者第3转动位置47时,所述卡止爪57向所述施力弹簧60的施力方向的转动由夹紧爪71限制,且相对于从所述通过路42的后部通过的所述束带部4的顶端侧部8分离或抵接(未发挥作用)。
所述夹紧爪71用于与所述刀具基体39协作而对从所述通过路42的前部通过的所述束带部4进行夹持,且配置为面对所述通过路42的前部。所述夹紧爪71被支承为相对于所述刀具基体39能够以第3支轴72为中心而转动。
在所述第3支轴72设置有扭转螺旋弹簧73。该扭转螺旋弹簧73为了使所述夹紧爪71产生作用而对该夹紧爪71施力,从而使所述夹紧爪71以所述第3支轴72为中心向图10中顺时针方向转动。此处,当所述杆33实质上位于第1转动位置45或者第3转动位置47时,所述夹紧爪71向所述扭转螺旋弹簧73的施力方向的转动由所述卡止爪57限制,且相对于从所述通过路42的前部通过的所述束带部4的顶端侧部8分离或抵接(未发挥作用)。
所述捆紧调节机构52能够将因所述捆紧机构51的动作而产生的拉伸力的最大值设定为任意的设定值。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捆紧调节机构52具有捆紧力调节弹簧75、调节旋钮76、张紧臂77以及张紧杆78。
所述捆紧力调节弹簧75以其伸缩方向为所述手柄32的长边方向(前后方向)的方式设置于该手柄32的内部。在所述手柄32的内部,在长边方向一端部(前端部)设置有弹簧支承件80,在长边方向另一端部(后端部)能够沿前后方向移动地设置有四角螺母81。在所述弹簧支承件80与所述四角螺母81之间配置有所述捆紧力调节弹簧75。
所述调节旋钮76配置于所述手柄32的后方。所述调节旋钮76以能够相对于所述手柄32转动的方式经由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旋钮轴而螺合插入于所述四角螺母81。
所述张紧臂77配置于所述捆紧力调节弹簧75与所述三角连杆56之间,且在长边方向一端部被支承为相对于所述壳体35能够以第4支轴83为中心而转动。所述张紧臂77具有侧视观察时呈圆弧状的凹部84,该凹部84能够与经由所述第2销65而安装在所述三角连杆56的第2角部62的所述辊66卡合。当所述杆33位于第1转动位置45、第2转动位置46以及第1转动位置45与第2转动位置46之间的任意位置时,该凹部84与所述辊66嵌合。
所述张紧臂77经由所述张紧杆78及所述弹簧支承件80而与所述捆紧力调节弹簧75连结,并被该捆紧力调节弹簧75施力而以所述第4支轴83为中心绕图10中顺时针方向转动。即,在所述辊66与所述凹部84嵌合的情况下,所述捆紧力调节弹簧75能够经由所述张紧臂77而以前述方式对所述三角连杆56施力。
这样,若对所述调节旋钮76进行操作而使其相对于所述手柄32向左右的一侧转动,则所述四角螺母81向所述弹簧支承件80侧(前方)移动,由此使得所述捆紧力调节弹簧75被压缩,从而其弹力增大。其结果是,与所述捆紧力调节弹簧75连结的所述张紧臂77对所述三角连杆56进行按压的力增强,从而被调节向使得拉伸力的最大值(设定值)增大的方向。
另一方面,若对所述调节旋钮76进行操作而使其相对于所述手柄32向左右的另一侧转动,则所述四角螺母81向所述调节旋钮76侧(后方)移动,由此使得所述捆紧力调节弹簧75伸长,从而其弹力减小。其结果是,与所述捆紧力调节弹簧75连结的所述张紧臂77对所述三角连杆56进行按压的力减弱,从而被调节向使得拉伸力的最大值(设定值)减小的方向。
所述处理机构53构成为:能够将所述捆扎束带2的从头部5突出的所述束带部4的顶端侧部8在所述头部5附近的部位切断,且能够将卷绕于所述被捆扎对象3的所述束带部4的顶端侧和其固定侧以及头部5固定。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处理机构53具有保持件101、切断刃102、前述的冲压体103、复位弹簧104、刀具辊105。
所述保持件101设置于所述刀具引导件38的内部。所述保持件101构成为:被所述刀具引导件38引导,且能够向相对于在其顶端设置的所述束带保持部40接近或分离的方向移动。
还如图14所示,所述切断刃102以位于比所述保持件101靠所述束带保持部40侧的位置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刀具引导件38的内部。所述切断刃102构成为:与所述保持件101连结为一体地移动,且能够选择性地实现几乎完全收纳于所述刀具引导件38的收纳位置、以及为了将保持于所述束带保持部40的所述捆扎束带2切断而使刃部106向所述刀具引导件38的外部突出的突出位置中的一处位置。
还如图14所示,所述冲压体103以位于比所述保持件101靠所述束带保持部40侧的位置的方式设置于所述刀具引导件38的内部。所述冲压体103构成为:经由所述切断刃102而与所述保持件101连结为一体地移动,且能够选择性地实现几乎完全收纳于所述刀具引导件38的收纳位置、以及为了使在所述束带保持部40保持的所述束带2的一部分进行塑性变形而使刃部106向所述刀具引导件38的外部突出的突出位置中的一处位置。
另外,所述冲压体103配置为:当所述捆扎束带2的头部5由所述束带保持部40保持时,使得所述突出部107与所述头部5的贯通孔13对置。而且,所述冲压体103形成为如下结构:当从收纳位置向突出位置移动时,能够使得所述突出部107侵入所述头部5的贯通孔13,且能够接着利用该突出部107将所述束带部4的顶端侧部8中与所述贯通孔13匹配的部分向所述捆扎束带2的背面侧按压而使其塑性变形。所述冲压体103能够通过该塑性变形而形成所述凸部21。
在所述冲压体103中,所述突出部107具有与能够实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所述捆扎束带2的固定构造1的所述凸部21对应的形状。即,所述突出部107的外周形状在从所述束带保持部40侧观察时形成为矩形形状,并且在与该矩形中前侧的一条边相当的部分具有能够与所述束带部4的长边方向正交的平面108。该平面108能够形成所述凸部21的卡合面22。
另外,在所述冲压体103中,所述突出部107形成为其顶端部(突出端部)朝向下方突出的尖锐形状。为了使所述凸部21的最大突出端与所述卡合面22位于同一平面上,将该顶端部的尖端配置于该顶端部的前端,且优选配置为位于其大致左右方向上的中央。
所述复位弹簧104对所述保持件101施力从而使所述切断刃102及所述冲压体103位于收纳位置。所述复位弹簧104设置于相对于所述刀具引导件38固定的所述刀具基体39与所述保持件101之间。
所述刀具辊105设置于所述壳体35的内部,且在所述杆33的前端部被支承为旋转自如。在因所述捆紧机构51的动作而产生的拉伸力不足设定值的情况下,所述刀具辊105相对于所述保持件101分离或抵接。另一方面,在因所述捆紧机构51的动作而产生的拉伸力达到设定值的情况下,伴随着所述杆33向第3转动位置47的移动,所述刀具辊105克服所述复位弹簧104的作用力而将所述保持件101朝与所述束带保持部40接近的方向按压,能够使所述切断刃102及所述冲压体103从收纳位置向突出位置移动。
接着,对使用以该方式构成的所述捆扎工具30的捆扎作业进行说明。此外,在该作业工序的中途实现前述的捆扎束带2的固定构造1。
当开始进行使用所述捆扎工具30的捆扎作业时,首先,通过人为操作而将所述捆扎束带2卷绕于至少一个被捆扎对象3。为了对该捆扎束带2进行预紧,使所述捆扎束带2中所述束带部4的顶端侧部8自其顶端8a起通过所述头部5的插通路14以及所述工具主体31的通过路42,并将该顶端8a拉向从所述头部5及所述壳体35脱离的方向(后方)。另外,将所述头部5保持于所述头保持部40。
在该时刻,如图10所示,不对所述杆33进行转动操作而是将其保持于第1转动位置45。因此,所述卡止爪57及所述夹紧爪71相互对它们向施力方向的转动进行限制,因此所述卡止爪57在所述通过路42的后部未将所述束带部4的顶端侧部8卡止,所述夹紧爪71在所述通过路42的前部未与所述刀具基体39协作而对所述束带部4的顶端侧部8进行夹持。因而,能够使所述束带部4顺畅地从所述通过路42通过。
接下来,握持所述杆33进行转动操作而使所述杆33从第1转动位置45向图12所示的第2转动位置46移动。通过该杆33的转动而使得所述三角连杆56的第3角部63朝前下方移动,并且使得所述三角连杆56的第1角部61以从所述刀具基体39脱离的方式朝后下方移动。因此,利用所述第1销64使所述卡止爪57以从所述夹紧爪71脱离的方式朝后下方移动,伴随着该卡止爪57的移动,所述基臂58以所述第1支轴44为中心而绕图10中逆时针方向转动。此处,所述通过路42前后分离。
其结果是,在所述杆33的移动中途,将所述卡止爪57对所述夹紧爪71的转动的限制解除,所述夹紧爪71向所述扭转螺旋弹簧73的施力方向转动。由此,所述夹紧爪71在所述通过路42的前部与所述刀具基体39协作而对所述束带部4的顶端侧部8进行夹持。另外,此时,所述卡止爪57在所述通过路42的后部将所述束带部4的顶端侧部8卡止。
在所述卡止爪57在所述通过路42的后部将所述束带部4的顶端侧部8卡止之后,伴随着所述杆33的移动,从所述头部5突出的所述束带部4的顶端侧部8被所述卡止爪57拉向后下方。此外,所述夹紧爪71通过对所述束带部4的顶端侧部8进行夹持而产生阻止该顶端侧部8向所述头部5侧(前侧)移动的自锁作用,但在产生该自锁作用的期间也允许所述束带部4的顶端侧部8向后侧移动。
通过以该方式将所述束带部4的顶端侧部8拉向后方,在所述捆扎束带2中卷绕于所述被捆扎对象的区域的长边方向上的长度缩短,从而将被捆扎对象捆紧。而且,若所述杆33到达第2转动位置46,则无法使所述杆33朝与所述手柄32接近的方向进一步转动。因而,使所述杆33从第1转动位置45向第2转动位置46移动的一次转动操作结束。即,所述捆扎束带2的一次捆紧工序结束。
在捆紧工序结束之后,执行复原工序。即,将所述杆33释放。由此,利用所述复位弹簧59的弹力使所述基臂58以所述第1支轴44为中心而绕图12中的顺时针方式转动,伴随着该转动,所述杆33朝向第1转动位置45转动。若所述杆33相对于第1转动位置45接近至规定距离,则将所述卡止爪57对所述束带部4的顶端侧部8的卡止解除。此时,在所述夹紧爪71向施力方向的转动未被所述卡止爪57限制的期间,所述夹紧爪71的自锁作用发挥功能,从而将所述束带部4的顶端侧部8保持于当前位置而防止其向所述头部5侧返回。
然后,当所述杆33到达第1转动位置45或其附近时,立即对所述杆33进行握持而再次执行捆紧工序。直至因所述捆紧机构51的动作而产生的拉伸力达到设定值为止的期间,至少进行一次以捆紧工序及复原工序为一组的工序。而且,若通过该行为而使得因所述捆紧机构51的动作而产生的拉伸力达到设定值,则无法进一步拉动所述束带部4的顶端侧部8,但能够对该杆33进行转动操作从而使所述杆33超过第2转动位置46而移动至图13所示的第3转动位置47,因此进一步握紧所述杆33而执行处理工序。
若对所述杆33进行操作而使其朝向第3转动位置47转动,则该杆33的卡合槽49与所述三角连杆56侧的第3销67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并且由所述捆紧力调节弹簧75施力的所述张紧臂77的凹部84与所述三角连杆56侧的所述辊66的嵌合得以解除。由此,如图13所示,所述基臂58未与所述杆33联动而是向所述复位弹簧59的施力方向转动,从而形成为所述卡止爪57与所述夹紧爪71对相互的转动进行限制的状态。
另外,所述杆33的刀具辊105朝与所述保持件101接近的方向移动,经由该保持件101而对所述切断刃102及所述冲压体103进行按压。由此,所述切断刃102从收纳位置移动至突出位置,利用所述刃部106在所述头部5附近的部位将所述捆扎束带2的从头部5向后方突出的所述束带部4的顶端侧部8切断。这样,如图13所示,将所述捆扎束带2的多余部分25除去。
所述冲压体103也如图14(a)及图14(b)所示那样从收纳位置移动至突出位置,利用所述突出部107使所述捆扎束带2的从头部5向后方突出的所述束带部4的顶端侧部8的一部分塑性变形。此处,所述冲压体103首先使所述突出部107侵入所述头部5的贯通孔13,接着利用所述突出部107对所述束带部4的顶端侧部8中与所述贯通孔13匹配的部分向所述捆扎束带2的背面侧按压,从而将其基端侧破坏且使其塑性变形而产生开口部24。这样,在所述束带部4的顶端侧部8的第1卡合孔7以及所述头部5的第2卡合孔12的内部形成所述凸部21,从而能够实现上述这种所述捆扎束带2的固定构造1。由此,处理工序结束。
这样,若使用所述捆扎工具30,则能够经由捆紧工序及复原工序、和其后的处理工序而完成捆扎作业。此外,在处理工序结束之后,通过使所述杆33朝向第1转动位置45转动,能够使所述三角连杆56侧的辊66与所述张紧臂77的凹部84嵌合,从而能够再次开始进行使用所述捆扎工具30的捆紧工序。
此外,虽然本发明所涉及的捆扎工具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能够形成所述凸部21的所述捆扎工具30,但并不限定于该捆扎工具30,只要能够形成本发明所涉及的捆扎束带的固定构造的凸部即可。
附图标记说明
1捆扎束带的固定构造
2捆扎束带
3被捆扎对象
4束带部
5头部
6束带部的基端侧部
7第1卡合孔
8束带部的顶端侧部
12第2卡合孔
13贯通孔
18第1内壁面
19第2内壁面
21凸部
22卡合面
23凸部的最大突出端
30捆扎工具
103冲压体
Claims (3)
1.一种捆扎束带的固定构造,所述捆扎束带的固定构造具备捆扎束带,所述捆扎束带包括:带状的能够塑性变形的束带部,所述束带部在基端侧部具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第1卡合孔;以及头部,所述头部是设置为将相互重叠后的所述束带部的基端侧部及顶端侧部包围、且固定于该基端侧部的头部,所述头部在面对所述束带部的基端侧部及顶端侧部的位置分别具有与所述束带部的第1卡合孔匹配的第2卡合孔及贯通孔,为了保持利用该捆扎束带以卷绕的方式对被捆扎对象进行捆扎后的状态而将所述束带部的顶端侧部固定于所述束带部的基端侧部以及所述头部,
所述捆扎束带的固定构造的特征在于,所述捆扎束带的固定构造构成为:
所述第1卡合孔形成为如下形状,即,在所述束带部的短边方向上位于所述束带部的基端侧的部分的宽度大于沿着所述束带部的长边方向的部分的宽度,并在位于该束带部的基端侧的部分具有第1内壁面,所述第1内壁面在与所述束带部的长边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上扩展,
所述第2卡合孔形成为如下形状,即,在所述束带部的短边方向上位于所述束带部的基端侧的部分的宽度大于沿着所述束带部的长边方向的部分的宽度,并在位于该束带部的基端侧的部分具有第2内壁面,所述第2内壁面在与所述束带部的长边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上扩展,
所述束带部的顶端侧部在与所述第1卡合孔、所述第2卡合孔以及所述贯通孔匹配的部位具有凸部,所述凸部从所述第1卡合孔通过并突出至所述第2卡合孔内,
所述凸部具有与所述第1内壁面及所述第2内壁面对置、且沿着这些内壁面而扩展的卡合面,构成为借助该卡合面而能够与所述第1内壁面及所述第2内壁面卡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捆扎束带的固定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以其最大突出端与所述卡合面位于大致同一平面上的方式而形成为尖锐形状。
3.一种捆扎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捆扎工具具备能够在所述束带部的顶端侧部形成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凸部的冲压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13/075934 WO2015045040A1 (ja) | 2013-09-25 | 2013-09-25 | 結束バンドの固定構造および結束工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579359A true CN105579359A (zh) | 2016-05-11 |
Family
ID=527422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80079831.6A Pending CN105579359A (zh) | 2013-09-25 | 2013-09-25 | 捆扎束带的固定构造以及捆扎工具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400917B2 (zh) |
EP (1) | EP3050819B1 (zh) |
JP (1) | JP6220881B2 (zh) |
CN (1) | CN105579359A (zh) |
WO (1) | WO2015045040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884767A (zh) * | 2019-12-14 | 2020-03-17 | 浙江贞德不锈钢扎带有限公司 | 金属扎带以及其使用方法 |
CN113044394A (zh) * | 2021-02-26 | 2021-06-29 | 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恒阳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金属扎带及其使用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3514072B1 (en) * | 2014-12-12 | 2021-01-20 | Hellermanntyton Corporation | Compound tension and calibration mechanism for cable tie tensioning and cut-off tool |
DE102016007091A1 (de) * | 2016-06-10 | 2017-12-14 | Xenios Ag | Kabelbinder |
JP2018077293A (ja) * | 2016-11-08 | 2018-05-17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結束バンド引締訓練用装置および回転図板 |
JP1660478S (zh) * | 2019-08-23 | 2020-06-01 | ||
JP1660479S (zh) * | 2019-08-23 | 2020-06-01 | ||
US11511894B2 (en) | 2019-09-26 | 2022-11-29 | Hellermanntyton Corporation | Cable tie application tool |
EP4163215A1 (en) | 2021-10-01 | 2023-04-12 | HellermannTyton GmbH | Automatic bundling tool device optimized for a range of one-piece-tie strap thicknesses |
USD1027631S1 (en) * | 2021-10-12 | 2024-05-21 | Hellermann Tyton Limited | Cable tie |
USD1030462S1 (en) * | 2021-10-12 | 2024-06-11 | Hellermanntyton Ltd | Cable tie |
USD1012641S1 (en) | 2021-10-25 | 2024-01-30 | Aptiv Technologies Limited | Tool nosepiece |
US12157240B2 (en) | 2021-10-26 | 2024-12-03 | Hellermanntyton Corporation | Severing a cable tie with a rounded cut |
US20240167585A1 (en) | 2022-11-19 | 2024-05-23 | Simplicity Ventures, LLC DBA Simplicity PV | Locking apparatus for wire management with slack cable management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71321A (zh) * | 1997-10-06 | 2000-10-25 | 比韦克斯公司 | 锁定装置 |
CN1357088A (zh) * | 1999-07-09 | 2002-07-03 | 汉斯厄蒂克机械和设备工厂有限公司 | 开式卡箍的机械连接结构 |
US20070084022A1 (en) * | 2005-10-17 | 2007-04-19 | Band-It-Idex,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undling objects |
US20080209692A1 (en) * | 2005-05-26 | 2008-09-04 | Panduit Corp. | Displacement lock mlt |
JP2011502638A (ja) * | 2007-11-02 | 2011-01-27 | バンド−イツト−アイデツクス,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ツド,ア ユニツト オブ アイデツクス コーポレーシヨン | 二重ロックバンドクランプ及びその形成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59906A (en) * | 1934-05-05 | 1936-11-03 | Prestwich John Vivian | Bale tie and band and means for fastening the same |
US3748697A (en) * | 1971-12-20 | 1973-07-31 | L Marchese | Clamp assembly for hose, pipe and like articles |
US4333210A (en) * | 1980-05-15 | 1982-06-08 | American Casting And Manufacturing Corporation | Sealing device |
US4868953A (en) * | 1987-03-11 | 1989-09-26 | Thomas & Betts Corporation | Environmental bundling tie |
US4765032A (en) * | 1987-03-11 | 1988-08-23 | Thomas & Betts Corporation | Environmental bundling tie |
US5123456A (en) * | 1990-10-05 | 1992-06-23 | Band-It-Idex, Inc. | Banding tool with including clamping plunger |
US5644819A (en) * | 1996-08-30 | 1997-07-08 | Duro Dyne Corporation | Reusable metallic banding assembly |
DE19805062A1 (de) * | 1998-02-10 | 1999-08-12 | Gamaggio Schaefer Krister | Kabelbinder aus Metall |
US6014792A (en) * | 1998-10-20 | 2000-01-18 | Band-It-Idex, Inc. | Band clamp including band and separately attached buckle |
-
2013
- 2013-09-25 US US15/024,106 patent/US10400917B2/en active Active
- 2013-09-25 EP EP13894240.4A patent/EP3050819B1/en active Active
- 2013-09-25 CN CN201380079831.6A patent/CN105579359A/zh active Pending
- 2013-09-25 WO PCT/JP2013/075934 patent/WO2015045040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3-09-25 JP JP2015538687A patent/JP6220881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71321A (zh) * | 1997-10-06 | 2000-10-25 | 比韦克斯公司 | 锁定装置 |
CN1357088A (zh) * | 1999-07-09 | 2002-07-03 | 汉斯厄蒂克机械和设备工厂有限公司 | 开式卡箍的机械连接结构 |
US20080209692A1 (en) * | 2005-05-26 | 2008-09-04 | Panduit Corp. | Displacement lock mlt |
US20070084022A1 (en) * | 2005-10-17 | 2007-04-19 | Band-It-Idex,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undling objects |
JP2011502638A (ja) * | 2007-11-02 | 2011-01-27 | バンド−イツト−アイデツクス,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ツド,ア ユニツト オブ アイデツクス コーポレーシヨン | 二重ロックバンドクランプ及びその形成方法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884767A (zh) * | 2019-12-14 | 2020-03-17 | 浙江贞德不锈钢扎带有限公司 | 金属扎带以及其使用方法 |
CN113044394A (zh) * | 2021-02-26 | 2021-06-29 | 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恒阳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金属扎带及其使用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5045040A1 (ja) | 2015-04-02 |
JPWO2015045040A1 (ja) | 2017-03-02 |
EP3050819A1 (en) | 2016-08-03 |
EP3050819B1 (en) | 2019-04-24 |
US10400917B2 (en) | 2019-09-03 |
US20160230907A1 (en) | 2016-08-11 |
EP3050819A4 (en) | 2017-03-22 |
JP6220881B2 (ja) | 2017-10-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579359A (zh) | 捆扎束带的固定构造以及捆扎工具 | |
CN107517818B (zh) | 园艺用捆扎机 | |
JP6035337B2 (ja) | 手動結束工具 | |
CN107517774B (zh) | 园艺用捆扎机 | |
TWI672093B (zh) | 園藝用綑紮機 | |
CN107517770B (zh) | 园艺用捆扎机 | |
JP2005187071A (ja) | ラチェット式結束工具 | |
JP6035336B2 (ja) | 手動結束工具 | |
CN109476388B (zh) | 手动捆扎工具 | |
CN110087835B (zh) | 用于固定夹持件的工具 | |
JP2008072928A (ja) | 結束機 | |
CN111757834B (zh) | 捆束装置 | |
CN105433520B (zh) | 带长度调节件 | |
JP6773644B2 (ja) | バンド切断装置及びナイフ | |
JP6198516B2 (ja) | フラットフック | |
JP3132878U (ja) | 付け毛用髪留め器具 | |
TWI633982B (zh) | 開合的作業工具 | |
JP4619808B2 (ja) | 医療用鋏み具 | |
JP2012111513A5 (zh) | ||
JP2018079936A (ja) | 結束装置 | |
KR20140045796A (ko) | 밴드케이블 커팅기 | |
CN114671062A (zh) | 束带束紧工具 | |
JP2009274733A (ja) | 留め具および該留め具を有する袋体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5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