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29203A - 按键薄膜开关层、按键及键盘 - Google Patents
按键薄膜开关层、按键及键盘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529203A CN105529203A CN201610051431.XA CN201610051431A CN105529203A CN 105529203 A CN105529203 A CN 105529203A CN 201610051431 A CN201610051431 A CN 201610051431A CN 105529203 A CN105529203 A CN 10552920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ing line
- contact
- circuit layer
- layer
- outer pa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702—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 H01H13/704—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the layers, e.g. by their material or structur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702—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 H01H13/705—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s or key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7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 H01H13/702—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 H01H13/705—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s or keys
- H01H13/7065—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having a plurality of operating members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sets of contacts, e.g. keyboard with contacts carried by or formed from layers in a multilayer structure, e.g. membrane switche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s or key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sm between keys and layered keyboard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09/00—Lay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31/00—Applications
- H01H2231/002—Calculator, computer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按键薄膜开关层、按键及键盘,该按键薄膜开关层包括:第一薄膜电路层,具有第一接点、第一连接线、第二连接线及第一外部连接线,该第一接点分别通过该第一连接线、该第二连接线电连接至该第一外部连接线;第二薄膜电路层,具有第二接点,第三连接线、第四连接线及第二外部连接线,该第二接点分别通过该第三连接线、该第四连接线电连接至该第二外部连接线;以及隔离层,具有贯穿孔,该隔离层设置于该第一薄膜电路层与该第二薄膜电路层之间;其中,该贯穿孔分别与该第一连接线、该第二连接线、该第三连接线及该第四连接线对应;借此以克服电路导线氧化断线而导致电路导通异常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键盘领域,尤其涉及键盘按键的薄膜开关层。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脑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而随着人们对电脑越来越多元化的使用,操作电脑时最常用的电脑键盘的使用也越来越普及。
现有设计的键盘按键有两种:一种是火山口式架构的键盘按键,多用于匹配台式机使用的大键盘,其手感较好,但是比较厚,体积大;另一种是剪刀脚结构的键盘按键,大多用于笔记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等体积小巧的产品上,其相对较轻且厚度很薄,手感比火山口式较差。于市面上,上述两种结构均采用薄膜开关的形式实现导通与截止。参见图1及图2,按键薄膜开关层的薄膜电路层43a的表面431a设置有导电触点432a,导电触点432a直接与电路导线433a电连接,隔离层42a的一侧与薄膜电路层43a设置有导电触点432a的表面贴合,隔离层42a的贯穿孔421a用以实现两侧薄膜电路层的导电触点的接触或分离,隔离层42a的另一侧与另一薄膜电路层设置有另一导电触点的表面贴合(图中未示出),导电触点432a通过贯穿孔421a与该另一导电触点实现接触或者分离,以达到该按键的导通或者截止。于实际操作过程中,参见图2,电路导线433a与贯穿孔421a的边缘接触于第一位置L,以使得电路导线433a连接至导电触点432a一侧的部分裸露于贯穿孔421a,而贯穿孔421a处易聚结湿气,会导致裸露于贯穿孔421a的部分电路导线433a氧化甚至出现断线的问题。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按键薄膜开关层、按键及键盘,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键薄膜开关层、按键及键盘,其能够克服电路导线氧化断线而导致电路导通异常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按键薄膜开关层,该按键薄膜开关层包括:第一薄膜电路层,具有第一接点、第一连接线、第二连接线及第一外部连接线,该第一接点分别通过该第一连接线、该第二连接线电连接至该第一外部连接线;第二薄膜电路层,具有第二接点,第三连接线、第四连接线及第二外部连接线,该第二接点分别通过该第三连接线、该第四连接线电连接至该第二外部连接线;以及隔离层,具有贯穿孔,该隔离层设置于该第一薄膜电路层与该第二薄膜电路层之间;其中,该贯穿孔分别与该第一连接线、该第二连接线、该第三连接线及该第四连接线对应;当按压按键时,该第一接点可经由该贯穿孔接触该第二接点以导通该第一外部连接线与该第二外部连接线。
较佳的,该第一薄膜电路层还具有第一外围部,该第一外围部分别连接该第一连接线、该第二连接线至该第一外部连接线,该第一外围部对应于该贯穿孔周边。
较佳的,该第一外围部的形状为圆型的环状或者弧状、椭圆型的环状或者弧状、多边型的环状或者弧状的其中之一或者组合。
较佳的,该第二薄膜电路层还具有第二外围部,该第二外围部分别连接该第三连接线、该第四连接线至该第二外部连接线,该第二外围部对应于该贯穿孔周边。
较佳的,该第二外围部的形状为圆型的环状或者弧状、椭圆型的环状或者弧状、多边型的环状或者弧状的其中之一或者组合。
较佳的,该贯穿孔具有第一边缘,该第一边缘分别与该第一连接线、该第二连接线、该第三连接线及该第四连接线接触。
较佳的,该贯穿孔具有第一边缘,该第一边缘可沿第一方向映射至该第一连接线及该第二连接线上,该第一边缘可沿该第一方向的反向映射至该第三连接线及该第四连接线上。
较佳的,该第一连接线、第二连接线、第三连接线以及第四连接线均由银浆制成。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另提供一种按键,该按键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按键薄膜开关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键盘,该键盘包括多个上述按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按键薄膜开关层、按键及键盘,其在薄膜电路层上设置多个连接线连接导电接点与外部连接线,当其中任一连接线发生氧化或者断线时,不影响导电接点与外部连接线的阻抗或者导通,有效降低因单一连接线氧化产生回路阻抗大或者单一连接线断线导致电路异常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薄膜电路层的结构示意图的;
图2为现有技术隔离层与薄膜电路层贴合时于轴线方向上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按键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按键薄膜开关层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薄膜电路层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隔离层与第一薄膜电路层贴合时于第一方向的反向上的正视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薄膜电路层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隔离层与第二薄膜电路层贴合时于第一方向上的正视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发明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的元件。所属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可理解,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的名词来称呼同一个元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元件的方式,而是以元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括」为开放式的用语,故应解释成「包括但不限定于」。
参照图3至图8所示,揭示了本发明按键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按键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按键薄膜开关层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薄膜电路层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隔离层与第一薄膜电路层贴合时于第一方向的反向上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薄膜电路层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隔离层与第二薄膜电路层贴合时于第一方向上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3,公开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按键100,按键100包括键帽1、导套2、弹性元件3、按键薄膜开关层4、基座5,亦即,于中心轴线Z上,依次设置有基座5、按键薄膜开关层4、弹性元件3以及键帽1,其中,导套2设置于基座5与键帽1之间,按键薄膜开关层4设置于基座5上,弹性元件3设置于按键薄膜开关层4与键帽1之间;当键帽1沿第一方向D1朝向基座5运动时,弹性元件3产生一弹性恢复力,该弹性恢复力可使键帽1沿该第一方向D1的反向运动;键帽1具有支臂11、键柱12及卡勾,该卡勾形成于支臂11的自由端,导套2具有键孔21及卡合部22;于组装时,可先将弹性元件3固定于基座5上,再将导套2设置于基座5上,最后将键帽1的键柱12正对导套2插入键孔21,因该卡勾具有斜面,当键帽1沿该第一方向D1抵进导套2,支臂11的该卡勾端可向接近键柱12的方向变形,从而使该卡勾能完全进入键孔21而与卡合部22卡合;当使用者沿该第一方向D1按压键帽1时,键柱12可抵压弹性支撑件3并导通基座5上的按键薄膜开关层4,此时,可实现按键100的导通控制;当使用者终止按压键帽1时,弹性元件3变形而产生的该弹性恢复力使弹性元件3抵压键柱12,从而使得键帽1沿该第一方向D1的反向作恢复至按压前状态的运动,当该卡勾与导套2的卡合部22抵接时,键帽1于键孔21中停止继续沿该第一方向D1的反向运动,而保证键帽1不从键孔21弹出。
参见图4,按键薄膜开关层4具有第一薄膜电路层41、隔离层42以及第二薄膜电路层43,隔离层42设置于第一薄膜电路层41及第二薄膜电路层43之间,于自由状态时,第一薄膜电路层41通过隔离层42与第二薄膜电路层43分隔开来,以保持电路之间的截止状态。
再请参见图5,第一薄膜电路层41具有第一表面411、第一接点412、第一连接线413、第一外部连接线414、第一外围部415以及第二连接线416,第一接点412、第一连接线413、第一外部连接线414、第一外围部415以及第二连接线416设置于第一表面411,第一表面411为第一薄膜电路层41与隔离层42的一侧表面贴合的面,第一接点412分别通过第一连接线413、第二连接线416电连接至第一外部连接线414,第一外围部415分别连接第一连接线413、第二连接线416至第一外部连接线414;进一步的,第一接点412、第一连接线413、第一外围部415以及第一外部连接线414形成一条电路连接至外部,第一接点412、第二连接线416、第一外围部415以及第一外部连接线414形成另一条电路连接至外部。借此,当第一连接线413、第二连接线416其中任一连接线发生氧化或者断线时,均不影响第一接点412与第一外部连接线414的阻抗或者导通,亦即能有效解决阻抗提升或者电路断路问题。于本实施例中,第一接点412为由银浆制成的银点,第一连接线413、第一外部连接线414、第一外围部415以及第二连接线416均为由银浆制成的银线。进一步的,还可增加一条或者多条连接线用以电连接第一接点412与第一外围部415,以增强可靠性。
参见图7,第二薄膜电路层43具有第二表面431、第二接点432、第三连接线433、第二外部连接线434、第二外围部435以及第四连接线436,第二接点432、第三连接线433、第二外部连接线434、第二外围部435以及第四连接线436设置于第二表面431,第二表面431为第二薄膜电路层431与隔离层42的又一侧表面贴合的面,第二接点432分别通过第三连接线433、第四连接线436电连接至第二外部连接线434,第二外围部435分别连接第三连接线433、第四连接线436至第二外部连接线434;进一步的,第二接点432、第三连接线433、第二外围部435以及第二外部连接线434形成一条电路连接至外部,第二接点432、第四连接线436、第二外围部435以及第二外部连接线434形成另一条电路连接至外部。借此,当第三连接线433、第四连接线436中任一连接线发生氧化或者断线时,均不影响第二接点432与第二外部连接线434的阻抗或者导通,亦即能有效解决阻抗提升或者电路断路问题。于本实施例中,第二接点432为由银浆制成的银点,第三连接线433、第二外部连接线434、第二外围部435以及第四连接线436均为由银浆制成的银线。进一步的,还可增加一条或者多条连接线用以电连接第二接点432与第二外围部435,以增强可靠性。
隔离层42具有贯穿孔421,第三表面422以及第四表面423,贯穿孔421使得隔离层42的第三表面422与第四表面423连通,隔离层42设置于第一薄膜电路层41与第二薄膜电路层43之间,亦即,隔离层42的第三表面422与第一薄膜电路层41的第一表面411贴合,隔离层42的第四表面423与第二薄膜电路层43的第二表面431贴合,从而形成按键薄膜开关层;于具体实施中,贯穿孔421具有多个,第一薄膜电路层41上的第一接点412具有多个,第二薄膜电路层43上的第二接点432具有多个,其中,每一贯穿孔432对应一个第一接点412和一个第二接点432,每一第一接点412可通过对应的一贯穿孔421与其对应的第二接点432接触,从而实现按键100的导通。
参见图6及图8,此处仅以一贯穿孔421、对应的一第一接点412以及对应的一第二接点432为例,图6为从第一方向D1的反向上正视隔离层42贴合于第一薄膜电路层41上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贯穿孔421分别与第一连接线413、第二连接线416对应;图8为从第一方向D1上正视隔离层42贴合于第二薄膜电路层43上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贯穿孔421分别与第三连接线433、第四连接线436对应;当沿第一方向D1压键帽1时,第一接点412可经由贯穿孔421接触第二接点432以导通第一外部连接线414与第二外部连接线434。进一步的,贯穿孔421具有第一边缘4211,于本实施例中,第一边缘4211分别与第一连接线413、第二连接线416、第三连接线433及第四连接线436接触,以使得第一连接线413、第二连接线416、第三连接线433及第四连接线436的部分裸露于贯穿孔421处,而各自的另一部分被隔离层42的表面与第一薄膜电路层41、第二薄膜电路层43夹于其中,亦即,第一连接线413的另一部分、第二连接线416的另一部分分别被隔离层42的第三表面422与第一薄膜电路层41的第一表面411夹设,第三连接线433的另一部分、第四连接线436的另一部分分别被隔离层42的第四表面423与第二薄膜电路层43的第二表面431夹设,被夹设的部分因未浸于贯穿孔421处聚结湿气中,而不易被氧化甚至发生断线。
于另一实施例中,第一边缘4211分别与第一连接线413的端部、第二连接线416的端部、第三连接线433的端部及第四连接线436的端部接触,以使得第一连接线413、第二连接线416、第三连接线433及第四连接线436均裸露于贯穿孔421处。上述第一连接线413的端部为第一连接线413与第一外围部415的连接处,上述第二连接线416的端部为第二连接线416与第一外围部415的连接处,上述第三连接线433的端部为第三连接线433与第二外围部435的连接处,上述第四连接线436的端部为第四连接线436与第二外围部435的连接处。
如此,第一外围部415、第二外围部435均设置于贯穿孔421的周边,避免第一外围部415、第二外围部435裸露于贯穿孔421处而被湿气所浸,而导致各自的两条电路同时不能正常工作或者发生阻抗升高等异常。另选的,第一边缘4211可沿该第一方向D1的反向映射至第一连接线413及第二连接线416上,第一边缘4211可沿第一方向D1映射至第三连接线433及第四连接线436上,亦即第一边缘4211与第一连接线413、第二连接线416、第三连接线433及第四连接线436均具有一间隙存在。优选的,第一外围部415的形状为圆型的环状或者弧状、椭圆型的环状或者弧状、多边型的环状或者弧状的其中之一或者任意组合,第二外围部435的形状为圆型的环状或者弧状、椭圆型的环状或者弧状、多边型的环状或者弧状的其中之一或者任意组合。借此,降低了因单一连接线氧化产生回路阻抗大或者单一连接线断线导致电路异常的风险。
本发明还公开一种键盘的实施例,该键盘包括上所述的按键100,优选的,该按键100具有多个,每一该按键100的结构及功能均与上述相同,此处不再赘述。本发明的实施例仅以火山口式架构的键盘按键为例,当然,剪刀脚结构的键盘按键或者其他结构的键盘按键只要所采用的按键薄膜开关层与本实施例所述的按键薄膜开关层4完全相同,其功能和效果亦相同,亦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发明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按键薄膜开关层,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薄膜电路层,具有第一接点、第一连接线、第二连接线及第一外部连接线,该第一接点分别通过该第一连接线、该第二连接线电连接至该第一外部连接线;
第二薄膜电路层,具有第二接点,第三连接线、第四连接线及第二外部连接线,该第二接点分别通过该第三连接线、该第四连接线电连接至该第二外部连接线;以及
隔离层,具有贯穿孔,该隔离层设置于该第一薄膜电路层与该第二薄膜电路层之间;
其中,该贯穿孔分别与该第一连接线、该第二连接线、该第三连接线及该第四连接线对应;当按压按键时,该第一接点可经由该贯穿孔接触该第二接点以导通该第一外部连接线与该第二外部连接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薄膜开关层,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薄膜电路层还具有第一外围部,该第一外围部分别连接该第一连接线、该第二连接线至该第一外部连接线,该第一外围部对应于该贯穿孔周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薄膜开关层,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外围部的形状为圆型的环状或者弧状、椭圆型的环状或者弧状、多边型的环状或者弧状的其中之一或者组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薄膜开关层,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薄膜电路层还具有第二外围部,该第二外围部分别连接该第三连接线、该第四连接线至该第二外部连接线,该第二外围部对应于该贯穿孔周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键薄膜开关层,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外围部的形状为圆型的环状或者弧状、椭圆型的环状或者弧状、多边型的环状或者弧状的其中之一或者组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薄膜开关层,其特征在于,该贯穿孔具有第一边缘,该第一边缘分别与该第一连接线、该第二连接线、该第三连接线及该第四连接线接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薄膜开关层,其特征在于,该贯穿孔具有第一边缘,该第一边缘可沿第一方向映射至该第一连接线及该第二连接线上,该第一边缘可沿该第一方向的反向映射至该第三连接线及该第四连接线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薄膜开关层,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线、第二连接线、第三连接线以及第四连接线均由银浆制成。
9.一种按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按键薄膜开关层。
10.一种键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权利要求9所述的按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051431.XA CN105529203B (zh) | 2016-01-25 | 2016-01-25 | 按键薄膜开关层、按键及键盘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051431.XA CN105529203B (zh) | 2016-01-25 | 2016-01-25 | 按键薄膜开关层、按键及键盘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529203A true CN105529203A (zh) | 2016-04-27 |
CN105529203B CN105529203B (zh) | 2017-12-01 |
Family
ID=557713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051431.XA Active CN105529203B (zh) | 2016-01-25 | 2016-01-25 | 按键薄膜开关层、按键及键盘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529203B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831381Y (zh) * | 2005-09-22 | 2006-10-25 | 精模电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键盘薄膜开关接触点线路结构 |
CN2870125Y (zh) * | 2006-01-10 | 2007-02-14 | 嘉兴淳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新的按键点电极结构 |
CN202434387U (zh) * | 2011-12-29 | 2012-09-12 |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 薄膜开关以及具有该薄膜开关的按键与键盘 |
CN104332340A (zh) * | 2014-10-31 | 2015-02-04 |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 键盘的薄膜开关层及发光键盘 |
-
2016
- 2016-01-25 CN CN201610051431.XA patent/CN10552920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831381Y (zh) * | 2005-09-22 | 2006-10-25 | 精模电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键盘薄膜开关接触点线路结构 |
CN2870125Y (zh) * | 2006-01-10 | 2007-02-14 | 嘉兴淳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新的按键点电极结构 |
CN202434387U (zh) * | 2011-12-29 | 2012-09-12 |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 薄膜开关以及具有该薄膜开关的按键与键盘 |
CN104332340A (zh) * | 2014-10-31 | 2015-02-04 | 苏州达方电子有限公司 | 键盘的薄膜开关层及发光键盘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529203B (zh) | 2017-12-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201022B2 (en) | Key structure | |
DE60115086D1 (de) | Kontaktstruktur für mikro-relais für rf-anwendungen | |
CN106227357B (zh) | 一种防水按键模组 | |
CN103762114B (zh) | 一种微动开关 | |
CN105529203A (zh) | 按键薄膜开关层、按键及键盘 | |
CN108428583B (zh) | 一种剪刀脚结构的按键开关 | |
WO2020034142A1 (zh) | 键盘按键、键盘及电子设备 | |
JP2012014988A (ja) | 電磁接触器の補助接点ユニット | |
JP2022119018A5 (zh) | ||
WO2014069238A1 (ja) | スイッチの接点構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圧力スイッチ | |
CN109346358A (zh) | 风笛按钮 | |
CN113013689B (zh) | 开关插座 | |
CN217035484U (zh) | 一种键盘与触控板功能一体式薄膜开关 | |
CN103714997A (zh) | 薄型压力式按键结构 | |
CN208922950U (zh) | 一种接插微动开关 | |
CN105283009A (zh) | 壳体组件及终端设备 | |
CN221884960U (zh) | 一种外凸式电子薄膜开关结构 | |
CN210129445U (zh) | 一种具有高精度同步的开关结构 | |
CN205335144U (zh) | 薄膜开关 | |
CN216528524U (zh) | 一种可导光的硅胶按键 | |
CN210443473U (zh) | 一种按键机构 | |
CN221668716U (zh) | 一种按钮开关的自锁机构 | |
CN104992866A (zh) | 一种键盘按键及键盘 | |
CN210516652U (zh) | 双辅助触头 | |
CN210327531U (zh) | 按键开关及按键电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