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19161B - 一种干扰协调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干扰协调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519161B CN105519161B CN201480013150.4A CN201480013150A CN105519161B CN 105519161 B CN105519161 B CN 105519161B CN 201480013150 A CN201480013150 A CN 201480013150A CN 105519161 B CN105519161 B CN 10551916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munity
- terminal
- frequency spectrum
- spectrum resource
- interferen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3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83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7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6
- 241000208340 Araliaceae Species 0.000 claims 1
- 235000005035 Panax pseudoginseng ssp. pseudoginseng Nutrition 0.000 claims 1
- 235000003140 Panax quinquefolius Nutrition 0.000 claims 1
- 235000008434 ginseng Nutrition 0.000 claims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2860 compet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12 characteriz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33748 Device issue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20317 Ros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422 calculation algorith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4—Spectrum shar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different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feren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02—Resource partitioning among network components, e.g. reuse partitioning
- H04W16/10—Dynamic resource partition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干扰协调方法及设备,针对位于第一系统下的第一小区的任一区域内的终端,可根据预先构建的用于表征第二系统下的各第二小区相对该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的干扰矩阵以及各第二小区的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确定该终端待使用的任一频谱资源受到的来自各第二小区的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并在判断该叠加值不超出预设的干扰门限取值范围时,确定该终端能够使用该任一频谱资源,以及在判断该叠加值超出预设的干扰门限取值范围时,确定该终端不能够使用该任一频谱资源,从而可实现不同制式的系统在同一频率上同时部署、并根据频域上的干扰协调方法在不同制式之间交替使用或者同时使用的效果,因而,可极大地提升频谱利用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干扰协调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频谱资源是运营商运营网络的基础,其稀缺性决定了频谱是非常宝贵的资源,而且,随着移动宽带的不断发展以及3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4G(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网络的不断演进,运营商对频谱效率的提升的需求越发强烈。在此基础上,为了提高频谱利用率,运营商提出了Refarming(频谱重分配)技术。所述Refarming是指对频谱进行重规划,如通常是指将低制式系统所使用的频谱让出一段来给高制式系统使用,以在不增加频谱资源的情况下,达到提高频谱利用效率的目的。具体地,以GL Refarming(GSM<E Refarming)为例,其即指的是将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全球移动通信网络)频谱让出一段给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使用。
具体地,在部署GL Refarming方案时,首要解决的问题是GSM系统和LTE系统之间的干扰问题。目前,业界常通过将GSM频谱和LTE频谱分别放在频谱的两端,或者通过空间隔离来降低GSM系统和LTE系统之间的干扰。也就是说,在部署GL Refarming方案时,对于已经部署LTE的区域,GSM只能使用LTE不占用的频谱,否则会由于GSM和LTE相互同频干扰导致性能差;或者,可通过在地理位置上预留一定的隔离距离,以使得GSM能够使用LTE所使用的频谱。
例如,如图1所示,假设区域A部署有LTE站点,且该LTE站点所使用的频率为FB1,则在该区域A位置处,GSM只能使用不同于FB1的FB2频率;相应地,为了避免GSM和LTE的同频干扰问题,可在地理位置上预留一定的同频隔离带,如区域B,并且,在作为同频隔离带的区域B,GSM也只能使用FB2频率;进一步地,通过同频隔离带的保护,在区域C位置处,GSM则可使用频率FB1和FB2。
由上述内容可知,目前,在部署GL Refarming方案时,能够部署的LTE带宽需受限于原网GSM话务负荷,由于GSM在某些区域的话务负荷较高、无法退出更多频谱,导致只能部署小带宽(如5MHz)的LTE,无法获取部署大带宽LTE所带来的吞吐率优势,若希望部署大带宽的LTE则只能另购频谱。另外,在部署有LTE的区域以及LTE周围同频隔离带区域,GSM只能使用LTE未使用的频率,从而导致频谱利用率较低,同时由于GSM可用频谱大幅缩减,还会导致GSM网络容量和性能的损失。
针对上述问题,业界提出了相应的LTE压缩带宽方案,即可利用先进滤波器技术和调度算法等压缩LTE标准带宽,如将20M的LTE标准带宽通过压缩带宽技术压缩到18M,压缩出来的2M频谱可用于部署GSM,以在满足GSM原网容量和性能的前提下,达到在已有GSM频谱上部署更大带宽的LTE的目的。
但是,由于压缩带宽技术所压缩的频谱十分有限,使得对于大部分场景来说,仍无法满足原网GSM容量和性能要求,同时也无法在已有GSM频谱上部署更大带宽的LTE,若希望部署大带宽的LTE则只能另购频谱。另外,在同一地理区域,GSM和LTE只能邻频部署,即在频域上要么GSM使用、要么LTE使用,否则会导致GSM和LTE之间存在严重的同频干扰,因此,仍会存在频谱利用率较低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干扰协调方法及设备,以解决目前存在的进行GLRefarming部署时无法部署更大带宽的LTE以及频谱利用率较低等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侧协调设备,包括:
矩阵构建单元,用于预先构建用于表征各第二小区相对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的干扰矩阵;其中,所述第一小区为第一系统下的任一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为第二系统下的任一小区,并且,所述第二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的相邻小区;
请求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位于第一小区的任一区域内的终端发起的干扰协调请求,所述干扰协调请求是所述终端在使用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之前,向网络侧协调设备发起的;
状态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各第二小区的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
干扰协调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矩阵构建单元预先构建的用于表征各第二小区相对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的干扰矩阵,以及所述状态获取单元获取到的各第二小区的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确定所述终端待使用的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所受到的来自各第二小区的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并判断确定的所述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是否不超出预设的干扰门限取值范围,若是,则触发指示发送单元向所述终端下发第一调度指示,若否,则触发指示发送单元向所述终端下发第二调度指示;
指示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干扰协调单元的触发,向所述终端下发第一调度指示,指示所述终端能够使用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或者,用于根据所述干扰协调单元的触发向所述终端下发第二调度指示,指示所述终端不能够使用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系统以及所述第二系统为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全球移动通信网络)、UMTS(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通用移动通讯系统)、LTE(Long TermEvolution,长期演进)、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TD-SCDMA(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同步码分多址)、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无线局域网络)中的任意两种的组合。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矩阵构建单元,具体用于基于预先统计的设定时间段内的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上报的测量信息构建所述干扰矩阵;
其中,所述测量信息包括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接收到来自各第二小区的信号的信号强度、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接收到来自各第二小区的信号的信号质量、各第二小区与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所在位置之间的距离、各第二小区发射的信号到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所在位置的信号损耗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矩阵构建单元,还用于实时或定时收集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上报的测量信息,并基于实时或定时收集到的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上报的测量信息对预先构建的干扰矩阵进行更新。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或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矩阵构建单元,具体用于根据设定的区域划分规则,将所述第一小区的小区覆盖范围划分为N个子区域,所述N为任意自然数;并针对任一子区域,根据设定时间段内收集到的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上报的测量信息,确定各第二小区所配置的各频谱资源相对所述任一子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以及,根据确定的各第二小区所配置的各频谱资源相对所述任一子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生成所述任一子区域对应的干扰子矩阵,并将确定的各子区域对应的干扰子矩阵所形成的干扰子矩阵集合作为构建的用于表征各第二小区相对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的干扰矩阵。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各第二小区相对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或实际干扰大小的表示方式至少包括:
各第二小区发射的信号到达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时的信号强度、各第二小区发射的信号到达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时的信号质量、各第二小区与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之间的距离、各第二小区发射的信号到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时的信号损耗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第一小区为LTE系统下的任一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为GSM系统下的任一小区;则所述干扰协调单元,具体用于:
确定各第二小区的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S,所述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S如下式所示:
S={CELL_1(X0,X1,…,Xi),CELL_2(X0,X1,…,Xi),…CELL_n(X0,X1,…,Xi)};其中,n为第二小区的数量且所述n为任意自然数;i表示各第二小区所配置的频谱资源的数量且所述i为任意自然数;Xi代表各第二小区所配置的第i个频谱资源的实时占用状态,其中,所述Xi的取值为1表示频谱资源被占用、取值为0表示频谱资源被释放;并
根据所述干扰矩阵,确定在所述任一区域,所述终端所受到的来自第n个第二小区所配置的各频谱资源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In,所述In如下式所示:
In=CELL_n(Y0,Y1,…,Yi);其中,CELL_n(Yi)表示在所述任一区域,所述终端所受到的来自第n个第二小区所配置的第i个频谱资源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以及,
通过以下公式确定在所述任一区域,所述终端待使用的任一频谱资源所受到的来自各第二小区所配置的各频谱资源的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I总:
I总=CELL_1(X0*Y0*θ0+X1*Y1*θ1+…+Xi*Yi*θi)+CELL_2(X0*Y0*θ0+X1*Y1*θ1+…+Xi*Yi*θi)+…+CELL_n(X0*Y0*θ0+X1*Y1*θ1+…+Xi*Yi*θi);其中,θ表示各频谱资源的干扰权重修正值;CELL_n(Xi*Yi)表示在所述任一区域,所述终端待使用的所述任一频谱资源所受到的来自第n个第二小区所配置的第i个频谱资源的实际干扰大小。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
请求发送单元,用于当所述终端位于第一小区的任一区域内且在使用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之前,向网络侧协调设备发起针对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的干扰协调请求;
指示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网络侧协调设备下发的第一调度指示或第二调度指示;其中,所述第一调度指示是网络侧协调设备在接收到所述干扰协调请求后,根据预先构建的用于表征各第二小区相对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的干扰矩阵,以及获取到的各第二小区的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确定所述终端待使用的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所受到的来自各第二小区的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不超出预设的干扰门限取值范围时,向所述终端下发的;所述第二调度指示是网络侧协调设备确定所述终端待使用的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所受到的来自各第二小区的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超出预设的干扰门限取值范围时,向所述终端下发的;所述第一小区为第一系统下的任一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为第二系统下的任一小区,并且,所述第二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的相邻小区;
指示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指示接收单元接收到网络侧协调设备下发的第一调度指示时,根据所述第一调度指示使用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或者,用于在所述指示接收单元接收到网络侧协调设备下发的第二调度指示时,根据所述第二调度指示拒绝使用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系统以及所述第二系统为GSM、UMTS、LTE、CDMA、TD-SCDMA、WLAN中的任意两种的组合。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还包括信息上报单元:
所述信息上报单元,用于在所述终端向网络侧协调设备发起干扰协调请求之前、同时或之后,实时或定时向所述网络侧协调设备上报测量信息;
其中,所述测量信息包括所述终端接收到来自各第二小区的信号的信号强度、所述终端接收到来自各第二小区的信号的信号质量、各第二小区与所述终端所在位置之间的距离、各第二小区发射的信号到所述终端所在位置的信号损耗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设备,包括:
状态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二小区的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
状态上报单元,用于将所述状态获取单元获取到的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上报给网络侧协调设备,以使网络侧协调设备在接收到位于第一小区的任一区域内的终端发起的针对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的干扰协调请求时,根据预先构建的用于表征各第二小区相对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的干扰矩阵,以及获取到的各第二小区的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确定所述终端待使用的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所受到的来自各第二小区的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并在确定所述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不超出预设的干扰门限取值范围时,向所述终端下发第一调度指示,指示所述终端能够使用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以及,在确定所述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超出预设的干扰门限取值范围时,向所述终端下发第二调度指示,指示所述终端不能够使用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
其中,所述第一小区为第一系统下的任一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为第二系统下的任一小区,并且,所述第二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的相邻小区。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系统以及所述第二系统为GSM、UMTS、LTE、CDMA、TD-SCDMA、WLAN中的任意两种的组合。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网络侧协调设备,包括:
接收器,用于接收位于第一小区的任一区域内的终端发起的干扰协调请求,所述干扰协调请求是所述终端在使用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之前,向网络侧协调设备发起的;
处理器,用于预先构建用于表征各第二小区相对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的干扰矩阵,以及,获取各第二小区的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并根据预先构建的干扰矩阵,以及获取到的各第二小区的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确定所述终端待使用的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所受到的来自各第二小区的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以及,判断确定的所述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是否不超出预设的干扰门限取值范围,若是,则触发发送器向所述终端下发第一调度指示,若否,则触发发送器向所述终端下发第二调度指示;
发送器,用于根据所述处理器的触发,向所述终端下发第一调度指示,指示所述终端能够使用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或者,用于根据所述处理器的触发向所述终端下发第二调度指示,指示所述终端不能够使用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
其中,所述第一小区为第一系统下的任一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为第二系统下的任一小区,并且,所述第二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的相邻小区。
结合第四方面,在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系统以及所述第二系统为GSM、UMTS、LTE、CDMA、TD-SCDMA、WLAN中的任意两种的组合。
结合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基于预先统计的设定时间段内的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上报的测量信息构建所述干扰矩阵;
其中,所述测量信息包括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接收到来自各第二小区的信号的信号强度、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接收到来自各第二小区的信号的信号质量、各第二小区与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所在位置之间的距离、各第二小区发射的信号到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所在位置的信号损耗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实时或定时收集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上报的测量信息,并基于实时或定时收集到的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上报的测量信息对预先构建的干扰矩阵进行更新。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二种或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设定的区域划分规则,将所述第一小区的小区覆盖范围划分为N个子区域,所述N为任意自然数;并针对任一子区域,根据设定时间段内收集到的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上报的测量信息,确定各第二小区所配置的各频谱资源相对所述任一子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以及,根据确定的各第二小区所配置的各频谱资源相对所述任一子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生成所述任一子区域对应的干扰子矩阵,并将确定的各子区域对应的干扰子矩阵所形成的干扰子矩阵集合作为构建的用于表征各第二小区相对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的干扰矩阵。
结合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各第二小区相对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或实际干扰大小的表示方式至少包括:
各第二小区发射的信号到达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时的信号强度、各第二小区发射的信号到达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时的信号质量、各第二小区与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之间的距离、各第二小区发射的信号到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时的信号损耗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结合第四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实现方式,在第四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第一小区为LTE系统下的任一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为GSM系统下的任一小区;则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确定各第二小区的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S,所述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S如下式所示:
S={CELL_1(X0,X1,…,Xi),CELL_2(X0,X1,…,Xi),…CELL_n(X0,X1,…,Xi)};其中,n为第二小区的数量且所述n为任意自然数;i表示各第二小区所配置的频谱资源的数量且所述i为任意自然数;Xi代表各第二小区所配置的第i个频谱资源的实时占用状态,其中,所述Xi的取值为1表示频谱资源被占用、取值为0表示频谱资源被释放;并
根据所述干扰矩阵,确定在所述任一区域,所述终端所受到的来自第n个第二小区所配置的各频谱资源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In,所述In如下式所示:
In=CELL_n(Y0,Y1,…,Yi);其中,CELL_n(Yi)表示在所述任一区域,所述终端所受到的来自第n个第二小区所配置的第i个频谱资源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以及,
通过以下公式确定在所述任一区域,所述终端待使用的任一频谱资源所受到的来自各第二小区所配置的各频谱资源的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I总:
I总=CELL_1(X0*Y0*θ0+X1*Y1*θ1+…+Xi*Yi*θi)+CELL_2(X0*Y0*θ0+X1*Y1*θ1+…+Xi*Yi*θi)+…+CELL_n(X0*Y0*θ0+X1*Y1*θ1+…+Xi*Yi*θi);其中,θ表示各频谱资源的干扰权重修正值;CELL_n(Xi*Yi)表示在所述任一区域,所述终端待使用的所述任一频谱资源所受到的来自第n个第二小区所配置的第i个频谱资源的实际干扰大小。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包括:
发送器,用于当所述终端位于第一小区的任一区域内且在使用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之前,向网络侧协调设备发起针对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的干扰协调请求;
接收器,用于接收网络侧协调设备下发的第一调度指示或第二调度指示;其中,所述第一调度指示是网络侧协调设备在接收到所述干扰协调请求后,根据预先构建的用于表征各第二小区相对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的干扰矩阵,以及获取到的各第二小区的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确定所述终端待使用的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所受到的来自各第二小区的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不超出预设的干扰门限取值范围时,向所述终端下发的;所述第二调度指示是网络侧协调设备确定所述终端待使用的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所受到的来自各第二小区的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超出预设的干扰门限取值范围时,向所述终端下发的;其中,所述第一小区为第一系统下的任一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为第二系统下的任一小区,并且,所述第二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的相邻小区;
处理器,用于在所述接收器接收到网络侧协调设备下发的第一调度指示时,根据所述第一调度指示使用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或者,用于在所述接收器接收到网络侧协调设备下发的第二调度指示时,根据所述第二调度指示拒绝使用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
结合第五方面,在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系统以及所述第二系统为GSM、UMTS、LTE、CDMA、TD-SCDMA、WLAN中的任意两种的组合。
结合第五方面或第五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器,还用于在所述终端向网络侧协调设备发起干扰协调请求之前、同时或之后,实时或定时向所述网络侧协调设备上报测量信息;
其中,所述测量信息包括所述终端接收到来自各第二小区的信号的信号强度、所述终端接收到来自各第二小区的信号的信号质量、各第二小区与所述终端所在位置之间的距离、各第二小区发射的信号到所述终端所在位置的信号损耗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设备,包括:
处理器,用于获取第二小区的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
发送器,用于将所述处理器获取到的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上报给网络侧协调设备,以使网络侧协调设备在接收到位于第一小区的任一区域内的终端发起的针对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的干扰协调请求时,根据预先构建的用于表征各第二小区相对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的干扰矩阵,以及获取到的各第二小区的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确定所述终端待使用的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所受到的来自各第二小区的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并在确定所述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不超出预设的干扰门限取值范围时,向所述终端下发第一调度指示,指示所述终端能够使用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以及,在确定所述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超出预设的干扰门限取值范围时,向所述终端下发第二调度指示,指示所述终端不能够使用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
其中,所述第一小区为第一系统下的任一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为第二系统下的任一小区,并且,所述第二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的相邻小区。
结合第六方面,在第六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系统以及所述第二系统为GSM、UMTS、LTE、CDMA、TD-SCDMA、WLAN中的任意两种的组合。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干扰协调方法,包括:
网络侧协调设备接收位于第一小区的任一区域内的终端发起的干扰协调请求,所述干扰协调请求是所述终端在使用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之前,向网络侧协调设备发起的;
根据预先构建的用于表征各第二小区相对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的干扰矩阵,以及获取到的各第二小区的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确定所述终端待使用的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所受到的来自各第二小区的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
判断确定的所述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是否不超出预设的干扰门限取值范围,若是,则向所述终端下发第一调度指示,指示所述终端能够使用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若否,则向所述终端下发第二调度指示,指示所述终端不能够使用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
其中,所述第一小区为第一系统下的任一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为第二系统下的任一小区,并且,所述第二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的相邻小区。
结合第七方面,在第七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系统以及所述第二系统为GSM、UMTS、LTE、CDMA、TD-SCDMA、WLAN中的任意两种的组合。
结合第七方面或第七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干扰矩阵是所述网络侧协调设备基于预先统计的设定时间段内的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上报的测量信息构建的;
其中,所述测量信息包括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接收到来自各第二小区的信号的信号强度、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接收到来自各第二小区的信号的信号质量、各第二小区与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所在位置之间的距离、各第二小区发射的信号到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所在位置的信号损耗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结合第七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实时或定时收集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上报的测量信息;并基于实时或定时收集到的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上报的测量信息对预先构建的干扰矩阵进行更新。
结合第七方面的第二种或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于预先统计的设定时间段内的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上报的测量信息构建干扰矩阵,包括:
根据设定的区域划分规则,将所述第一小区的小区覆盖范围划分为N个子区域,所述N为任意自然数;
针对任一子区域,根据设定时间段内收集到的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上报的测量信息,确定各第二小区所配置的各频谱资源相对所述任一子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并根据确定的各第二小区所配置的各频谱资源相对所述任一子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生成所述任一子区域对应的干扰子矩阵;
将确定的各子区域对应的干扰子矩阵所形成的干扰子矩阵集合作为构建的用于表征各第二小区相对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的干扰矩阵。
结合第七方面、或第七方面的第一种至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实现方式,在第七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各第二小区相对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或实际干扰大小的表示方式至少包括:
各第二小区发射的信号到达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时的信号强度、各第二小区发射的信号到达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时的信号质量、各第二小区与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之间的距离、各第二小区发射的信号到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时的信号损耗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结合第七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任一实现方式,在第七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第一小区为LTE系统下的任一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为GSM系统下的任一小区;则根据构建的干扰矩阵以及各第二小区的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确定位于所述第一小区的任一区域内的终端待使用的任一频谱资源所受到的来自各第二小区的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包括:
确定各第二小区的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S,所述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S如下式所示:
S={CELL_1(X0,X1,…,Xi),CELL_2(X0,X1,…,Xi),…CELL_n(X0,X1,…,Xi)};其中,n为第二小区的数量且所述n为任意自然数;i表示各第二小区所配置的频谱资源的数量且所述i为任意自然数;Xi代表各第二小区所配置的第i个频谱资源的实时占用状态,其中,所述Xi的取值为1表示频谱资源被占用、取值为0表示频谱资源被释放;并
根据所述干扰矩阵,确定在所述任一区域,所述终端所受到的来自第n个第二小区所配置的各频谱资源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In,所述In如下式所示:
In=CELL_n(Y0,Y1,…,Yi);其中,CELL_n(Yi)表示在所述任一区域,所述终端所受到的来自第n个第二小区所配置的第i个频谱资源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以及,
通过以下公式确定在所述任一区域,所述终端待使用的任一频谱资源所受到的来自各第二小区所配置的各频谱资源的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I总:
I总=CELL_1(X0*Y0*θ0+X1*Y1*θ1+…+Xi*Yi*θi)+CELL_2(X0*Y0*θ0+X1*Y1*θ1+…+Xi*Yi*θi)+…+CELL_n(X0*Y0*θ0+X1*Y1*θ1+…+Xi*Yi*θi);其中,θ表示各频谱资源的干扰权重修正值;CELL_n(Xi*Yi)表示在所述任一区域,所述终端待使用的所述任一频谱资源所受到的来自第n个第二小区所配置的第i个频谱资源的实际干扰大小。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干扰协调方法,包括:
位于第一小区的任一区域内的终端在使用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之前,向网络侧协调设备发起针对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的干扰协调请求;
若接收到网络侧协调设备下发的第一调度指示,则使用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若接收到网络侧协调设备下发的第二调度指示,则拒绝使用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
其中,所述第一调度指示是网络侧协调设备在接收到所述干扰协调请求后,根据预先构建的用于表征各第二小区相对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的干扰矩阵,以及获取到的各第二小区的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确定所述终端待使用的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所受到的来自各第二小区的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不超出预设的干扰门限取值范围时,向所述终端下发的;所述第二调度指示是网络侧协调设备确定所述终端待使用的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所受到的来自各第二小区的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超出预设的干扰门限取值范围时,向所述终端下发的;
其中,所述第一小区为第一系统下的任一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为第二系统下的任一小区,并且,所述第二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的相邻小区。
结合第八方面,在第八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系统以及所述第二系统为GSM、UMTS、LTE、CDMA、TD-SCDMA、WLAN中的任意两种的组合。
结合第八方面或第八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八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终端在向网络侧协调设备发起干扰协调请求之前、同时或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实时或定时向所述网络侧协调设备上报测量信息;
其中,所述测量信息包括所述终端接收到来自各第二小区的信号的信号强度、所述终端接收到来自各第二小区的信号的信号质量、各第二小区与所述终端所在位置之间的距离、各第二小区发射的信号到所述终端所在位置的信号损耗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干扰协调方法,包括:
第二小区的控制设备获取第二小区的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并
将获取到的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上报给网络侧协调设备,以使网络侧协调设备在接收到位于第一小区的任一区域内的终端发起的针对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的干扰协调请求时,根据预先构建的用于表征各第二小区相对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的干扰矩阵,以及获取到的各第二小区的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确定所述终端待使用的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所受到的来自各第二小区的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并在确定所述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不超出预设的干扰门限取值范围时,向所述终端下发第一调度指示,指示所述终端能够使用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以及,在确定所述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超出预设的干扰门限取值范围时,向所述终端下发第二调度指示,指示所述终端不能够使用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
其中,所述第一小区为第一系统下的任一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为第二系统下的任一小区,并且,所述第二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的相邻小区。
结合第九方面,在第九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系统以及所述第二系统为GSM、UMTS、LTE、CDMA、TD-SCDMA、WLAN中的任意两种的组合。
在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技术方案中,针对位于第一小区的任一区域内的终端,可根据预先构建的用于表征各第二小区相对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的干扰矩阵,以及各第二小区的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确定所述终端待使用的任一频谱资源所受到的来自各第二小区的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并在判断确定的所述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不超出预设的干扰门限取值范围时,确定所述终端能够使用所述任一频谱资源,以及,在判断确定的所述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超出预设的干扰门限取值范围时,确定所述终端不能够使用所述任一频谱资源,其中,所述第一小区为第一系统下的任一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为第二系统下的任一小区,并且,所述第二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的相邻小区,从而可实现不同制式的系统在同一频率上同时部署,并根据频域上的干扰协调方法在不同制式之间交替使用或者同时使用的效果,因而,可极大地提升频谱利用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的GL Refarming部署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所述网络侧协调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所述各第二小区相对第一小区内的各区域的干扰关系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所述网络侧协调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所述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6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所述终端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7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所述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8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所述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9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所述干扰协调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五中所述干扰协调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六中所述干扰协调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干扰协调方法及设备,在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技术方案中,网络侧协调设备在接收到位于第一小区的任一区域内的终端发起的针对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的干扰协调请求后,可根据预先构建的用于表征各第二小区相对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的干扰矩阵,以及获取到的各第二小区的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确定所述终端待使用的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所受到的来自各第二小区的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并在确定所述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不超出预设的干扰门限取值范围时,向所述终端下发第一调度指示,指示所述终端能够使用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以及,在确定所述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超出预设的干扰门限取值范围时,向所述终端下发第二调度指示,指示所述终端不能够使用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其中,所述第一小区为第一系统下的任一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为第二系统下的任一小区,并且,所述第二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的相邻小区,从而可实现不同制式的系统在同一频率上同时部署,并根据频域上的干扰协调方法在不同制式之间交替使用或者同时使用的效果,因而,可极大地提升频谱利用效率。
具体地,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所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系统以及所述第二系统通常可以为GSM、UMTS、LTE、CDMA、TD-SCDMA、WLAN中的任意两种的组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具体地,为了便于说明,在本发明所述实施例中,以所述第一系统为LTE系统,所述第二系统为GSM系统为例对其进行示意性说明。
下面,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网络侧协调设备,所述网络侧协调设备不限于网络侧的RNC(Radio Network Controller,无线网络控制设备)、eNB(Evolved Node B,演进基站)或BSC(Base Station Controller,基站控制设备)等设备,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具体地,如图2所示,其为所述网络侧协调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网络侧协调设备可包括矩阵构建单元21、请求接收单元22、状态获取单元23、干扰协调单元24以及指示发送单元25,其中:
所述矩阵构建单元21可用于预先构建用于表征各第二小区相对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的干扰矩阵;其中,如前文所述,所述第一小区为第一系统下的任一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为第二系统下的任一小区,并且,所述第二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的相邻小区。
所述请求接收单元22可用于接收位于第一小区的任一区域内的终端发起的干扰协调请求,所述干扰协调请求是所述终端在使用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之前,向网络侧协调设备发起的;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所述实施例中,第一小区内的终端待使用的任一频谱资源通常可指的是与第二小区配置的各频谱资源同频的频谱资源中的任一频谱资源,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赘述。当然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小区内的终端待使用的任一频谱资源也可指的是与第二小区配置的各频谱资源不同频的频谱资源中的任一频谱资源,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
所述状态获取单元23可用于获取各第二小区的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具体地,所述状态获取单元23可用于通过向各第二小区的控制设备下发频谱资源状态获取指令并接收各第二小区的控制设备返回的携带有相应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信息的响应消息的方式获取各第二小区的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或者,可用于通过接收各第二小区的控制设备主动上报的各第二小区的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信息的方式,获取各第二小区的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其中,所述第二小区的控制设备可为所述第二小区的服务基站等设备,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赘述。
所述干扰协调单元24可用于在接收到位于第一小区的任一区域内的终端发起的干扰协调请求的同时或之后,根据所述矩阵构建单元21预先构建的用于表征各第二小区相对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的干扰矩阵,以及所述状态获取单元23获取到的各第二小区的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确定所述终端待使用的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所受到的来自各第二小区的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并判断确定的所述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是否不超出预设的干扰门限取值范围,若是,则触发指示发送单元25向所述终端下发第一调度指示,若否,则触发指示发送单元25向所述终端下发第二调度指示。
所述指示发送单元25可用于根据所述干扰协调单元24的触发,向所述终端下发第一调度指示,指示所述终端能够使用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或者,可用于根据所述干扰协调单元24的触发向所述终端下发第二调度指示,指示所述终端不能够使用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
具体地,由于无论是GSM系统还是LTE系统,小区下用户的话务分布特征是相对固定的,且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并且系统内小区站点的位置、发射功率等也都是相对固定的。因此,可利用GSM系统或LTE系统内各终端上报的测量信息获取小区的话务模型数据,进而根据获取的测量信息或话务模型数据构造能够表征GSM系统和LTE系统之间干扰关系的干扰矩阵。
具体地,在本发明所述实施例中,以用于表征各第二小区相对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的干扰矩阵为例,所述用于表征各第二小区相对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的干扰矩阵可是所述矩阵构建单元21基于预先统计的设定时间段内的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上报的测量信息构建的。其中,所述测量信息具体可包括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接收到来自各第二小区的信号的信号强度、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接收到来自各第二小区的信号的信号质量、各第二小区与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所在位置之间的距离、各第二小区发射的信号到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所在位置的信号损耗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用于表征各第二小区相对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的干扰矩阵也可以是所述矩阵构建单元21基于与第一小区共站同覆盖的第二小区内的各终端上报的测量信息所构建的,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也不作任何限定。
进一步地,仍以用于表征各第二小区相对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的干扰矩阵为例,所述矩阵构建单元21具体可用于通过以下步骤基于预先统计的设定时间段内的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上报的测量信息构建用于表征各第二小区相对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的干扰矩阵:
步骤S1:根据设定的区域划分规则,将所述第一小区的小区覆盖范围划分为N个子区域,所述N为任意自然数;具体地,可根据第一小区的小区覆盖范围内的各区域距离第一小区的服务基站的距离、第一小区的小区覆盖范围内的各区域接收到第一小区的服务基站的信号强度、第一小区的小区覆盖范围内的各区域接收到第一小区的服务基站的信号质量以及第一小区的服务基站到第一小区的小区覆盖范围内的各区域的路损等,将所述第一小区的小区覆盖范围划分为N个子区域,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需要说明的是,优选地,所述N通常可为大于1的自然数,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赘述。
步骤S2:针对任一子区域,根据设定时间段内收集到的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上报的测量信息(具体可为设定时间段内收集到的位于所述任一子区域内的各终端上报的测量信息),确定各第二小区所配置的各频谱资源相对所述任一子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并根据确定的各第二小区所配置的各频谱资源相对所述任一子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生成所述任一子区域对应的干扰子矩阵。
其中,各第二小区相对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的表示方式至少可以包括:各第二小区发射的信号到达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时的信号强度、各第二小区发射的信号到达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时的信号质量、各第二小区与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之间的距离、各第二小区发射的信号到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时的信号损耗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
步骤S3:将确定的各子区域对应的干扰子矩阵所形成的干扰子矩阵集合作为构建的用于表征各第二小区相对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的干扰矩阵。
例如,如图3所示,可将CELL1(即第一小区)的小区覆盖范围划分为子区域1、子区域2、…、子区域N,并收集CELL1在子区域1和邻区CELL2、CELL3、…、CELLK(所述CELL2、CELL3、…、CELLK均为第二小区,且所述K的取值为大于等于1的任意自然数)之间的干扰关系数据,CELL1在子区域2和邻区CELL2、CELL3、…、CELLK之间的干扰关系数据,…..,CELL1在子区域N和邻区CELL2、CELL3、…、CELLK之间干扰关系数据,以形成不同位置小区间的干扰矩阵。其中,每个子区域对应的的干扰子矩阵可反应了在该子区域下邻区CELL2、CELL3、….、CELLK对CELL1的干扰影响,其中,所述干扰影响的表示方式可以是质量、距离、电平或者路损等。一个小区覆盖范围内所有划分的子区域对应的干扰子矩阵的集合就组成这个小区的干扰矩阵。依次类推,每个小区都可以按照上述干扰矩阵确定方式确定出用于表征周围各邻区相对所述小区中的各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的干扰矩阵,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赘述。
进一步地,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所述实施例中,在预先构建干扰矩阵之后,所述矩阵构建单元21还可实时或定时收集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上报的测量信息(或与第一小区共站同覆盖的第二小区内的各终端上报的测量信息),并基于实时或定时收集到的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上报的测量信息(或与第一小区共站同覆盖的第二小区内的各终端上报的测量信息)对预先构建的干扰矩阵进行更新,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赘述。例如,针对采用SON(Self-Organizing Network,自组织网络)架构的系统,该系统即可不断自动收集并刷新小区中的干扰矩阵数据,以达到对小区中的干扰矩阵数据进行实时或定时更新的目的。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所述实施例中,所述矩阵构建单元21除了可基于现网的测量信息构造干扰矩阵之外,还可使用仿真工具进行电平覆盖预测、以模拟现网的拓扑结构以及信号发射特点,并基于相应的仿真结果来构造干扰矩阵,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赘述。
进一步地,仍以用于表征各第二小区相对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的干扰矩阵为例,在得到上述干扰矩阵之后,即可根据相应的干扰矩阵以及获取到的各第二小区的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确定位于所述第一小区的任一区域内的终端待使用的任一频谱资源所受到的来自各第二小区的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
具体地,以所述第一小区为LTE系统下的任一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为GSM系统下的任一小区为例,所述干扰协调单元24具体可用于通过以下方式来根据构建的用于表征各第二小区相对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的干扰矩阵以及各第二小区的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确定位于所述第一小区的任一区域内的终端待使用的任一频谱资源所受到的来自各第二小区的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
确定各第二小区的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S,其中,所述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S可如下式所示:
S={CELL_1(X0,X1,…,Xi),CELL_2(X0,X1,…,Xi),…CELL_n(X0,X1,…,Xi)};其中,n为第二小区的数量且所述n为任意自然数;i表示各第二小区所配置的频谱资源的数量且所述i为任意自然数;Xi代表各第二小区所配置的第i个频谱资源的实时占用状态,其中,所述Xi的取值为1表示频谱资源被占用、取值为0表示频谱资源被释放;并
根据所述干扰矩阵,确定在所述任一区域,所述终端所受到的来自第n个第二小区所配置的各频谱资源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In,所述In可如下式所示:
In=CELL_n(Y0,Y1,…,Yi);其中,CELL_n(Yi)表示在所述任一区域,所述终端所受到的来自第n个第二小区所配置的第i个频谱资源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以及,
通过以下公式确定在所述任一区域,所述终端待使用的任一频谱资源所受到的来自各第二小区所配置的各频谱资源的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I总:
I总=CELL_1(X0*Y0*θ0+X1*Y1*θ1+…+Xi*Yi*θi)+CELL_2(X0*Y0*θ0+X1*Y1*θ1+…+Xi*Yi*θi)+…+CELL_n(X0*Y0*θ0+X1*Y1*θ1+…+Xi*Yi*θi);其中,θ表示各频谱资源的干扰权重修正值;CELL_n(Xi*Yi)表示在所述任一区域,所述终端待使用的所述任一频谱资源所受到的来自第n个第二小区所配置的第i个频谱资源的实际干扰大小。具体地,与各第二小区所配置的各频谱资源相对应的干扰权重修正值通常可是根据历史收集数据样本中不同干扰小区、每个小区中不同干扰频点的干扰大小相对于实际干扰大小的预测误差所确定的,以用于根据实际情况对干扰大小进行相应修正,以使得最终计算得到的干扰大小趋近于事实上的实际干扰大小。
由上述内容可知,为了能准确评估第一小区中的某个位置处的终端受到的来自各第二小区的干扰状况,需考虑各第二小区实际所使用的资源。具体地,对于GSM小区来说,GSM小区配置的载频上有用户占用时和无用户占用时产生的干扰不同,载频上有一个用户和多个用户占用时产生的干扰也不同,且GSM小区配置的多个载频同时被占用时需要考虑总的干扰功率叠加。类似地,LTE的带宽内包含多个RB资源,LTE使用的RB资源不同对于GSM的干扰也是不同。因此,在计算GSM系统中的各GSM小区对LTE系统中的各LTE小区的干扰时,需要获知各GSM小区占用的载频以及每个载频上占用用户等情况;相应地,在计算LTE系统中的各LTE小区对GSM系统中的各GSM小区的干扰时,则需要获知各LTE小区的RB占用情况。
进一步地,所述干扰协调单元24在确定所述终端待使用的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所受到的来自各第二小区的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之后,即可执行判断确定的所述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是否不超出预设的干扰门限取值范围的操作。
具体地,在本发明所述实施例中,判断确定的所述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是否不超出预设的干扰门限取值范围,通常可以是指:判断确定的所述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是否位于所述预设的干扰门限取值范围所限定的数值区间内。
例如,当各第二小区相对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或实际干扰大小的表示方式为各第二小区发射的信号到达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时的信号强度、或各第二小区发射的信号到达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时的信号质量等数值越大、代表终端受到的干扰强度越大的表示方式时,所述干扰门限取值范围通常指的是不超出某一设定的第一干扰门限值的数值区间。在此情况下,当确定所述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不大于所述设定的第一干扰门限值时,即可认为所述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不超出所述设定的干扰门限取值范围;当确定所述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大于所述设定的第一干扰门限值时,即可认为所述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超出所述设定的干扰门限取值范围。
再例如,当各第二小区相对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或实际干扰大小的表示方式为各第二小区与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之间的距离、或各第二小区发射的信号到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时的信号损耗等数值越大、代表终端受到的干扰强度越小的表示方式时,所述干扰门限取值范围通常指的是不低于某一设定的第二干扰门限值的数值区间。在此情况下,当确定所述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不小于所述设定的第二干扰门限值时,即可认为所述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不超出所述设定的干扰门限取值范围;相应地,当确定所述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小于所述设定的第二干扰门限值时,即可认为所述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超出所述设定的干扰门限取值范围。
进一步地,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所述实施例中,所述设定的干扰门限取值范围可根据终端的业务类型进行调整设定,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所述实施例中,除了可采用基于预设的用于表征各第二小区相对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的干扰矩阵以及各第二小区的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确定所述终端能否使用第二小区所配置的各频谱资源中的任一频谱资源之外,还可采用按照一定的测量周期,实时测量位于第一小区任一区域内的终端所待使用的任一频谱资源受到的来自各第二小区的实时干扰大小的叠加值的方式,来确定所述终端能否使用所述任一频谱资源,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赘述。
例如,以LTE为例,可按照一定的测量周期,实时测量共享频谱(即GSM小区所配置的频谱资源)上每个RB或者RBG受到的干扰能量,若RB或者RBG上受到的干扰能量超出设定的干扰门限取值范围时,则可认为该RB或RBG不可调度,直到某个测量周期测量到该RB或RBG受到的干扰能量不超出设定的干扰门限取值范围时,则可认为该RB或者RBG可调度。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一还提供了一种与图2所示的网络侧协调设备基于同一发明构思的另一种网络侧协调设备(即实体网络侧协调设备)。如图4所示,其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所述另一种网络侧协调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网络侧协调设备可包括接收器41、处理器42以及发送器43,其中:
所述接收器41可用于接收位于第一小区的任一区域内的终端发起的干扰协调请求,所述干扰协调请求是所述终端在使用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之前,向网络侧协调设备发起的;
所述处理器42可用于预先构建用于表征各第二小区相对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的干扰矩阵,以及,获取各第二小区的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并根据预先构建的干扰矩阵以及获取到的各第二小区的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确定所述终端待使用的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所受到的来自各第二小区的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以及,判断确定的所述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是否不超出预设的干扰门限取值范围,若是,则触发发送器43向所述终端下发第一调度指示,若否,则触发发送器43向所述终端下发第二调度指示;
所述发送器43可用于根据所述处理器42的触发,向所述终端下发第一调度指示,指示所述终端能够使用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或者,可用于根据所述处理器42的触发向所述终端下发第二调度指示,指示所述终端不能够使用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
其中,所述第一小区为第一系统下的任一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为第二系统下的任一小区,并且,所述第二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的相邻小区。
具体地,所述处理器42具体可用于基于预先统计的设定时间段内的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上报的测量信息构建所述干扰矩阵;
其中,所述测量信息具体可包括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接收到来自各第二小区的信号的信号强度、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接收到来自各第二小区的信号的信号质量、各第二小区与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所在位置之间的距离、各第二小区发射的信号到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所在位置的信号损耗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器42还可用于实时或定时收集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上报的测量信息,并基于实时或定时收集到的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上报的测量信息对预先构建的干扰矩阵进行更新。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器42具体可用于根据设定的区域划分规则,将所述第一小区的小区覆盖范围划分为N个子区域,所述N为任意自然数;并针对任一子区域,根据设定时间段内收集到的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上报的测量信息,确定各第二小区所配置的各频谱资源相对所述任一子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以及,根据确定的各第二小区所配置的各频谱资源相对所述任一子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生成所述任一子区域对应的干扰子矩阵;并将确定的各子区域对应的干扰子矩阵所形成的干扰子矩阵集合作为构建的用于表征各第二小区相对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的干扰矩阵。
其中,各第二小区相对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或实际干扰大小的表示方式至少可包括:
各第二小区发射的信号到达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时的信号强度、各第二小区发射的信号到达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时的信号质量、各第二小区与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之间的距离、各第二小区发射的信号到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时的信号损耗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以所述第一小区为LTE系统下的任一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为GSM系统下的任一小区为例,所述处理器42具体可用于:
确定各第二小区的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S,所述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S可如下式所示:
S={CELL_1(X0,X1,…,Xi),CELL_2(X0,X1,…,Xi),…CELL_n(X0,X1,…,Xi)};其中,n为第二小区的数量且所述n为任意自然数;i表示各第二小区所配置的频谱资源的数量且所述i为任意自然数;Xi代表各第二小区所配置的第i个频谱资源的实时占用状态,其中,所述Xi的取值为1表示频谱资源被占用、取值为0表示频谱资源被释放;并
根据所述干扰矩阵,确定在所述任一区域,所述终端所受到的来自第n个第二小区所配置的各频谱资源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In,所述In可如下式所示:
In=CELL_n(Y0,Y1,…,Yi);其中,CELL_n(Yi)表示在所述任一区域,所述终端所受到的来自第n个第二小区所配置的第i个频谱资源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以及,
通过以下公式确定在所述任一区域,所述终端待使用的任一频谱资源所受到的来自各第二小区所配置的各频谱资源的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I总:
I总=CELL_1(X0*Y0*θ0+X1*Y1*θ1+…+Xi*Yi*θi)+CELL_2(X0*Y0*θ0+X1*Y1*θ1+…+Xi*Yi*θi)+…+CELL_n(X0*Y0*θ0+X1*Y1*θ1+…+Xi*Yi*θi);其中,θ表示各频谱资源的干扰权重修正值;CELL_n(Xi*Yi)表示在所述任一区域,所述终端待使用的所述任一频谱资源所受到的来自第n个第二小区所配置的第i个频谱资源的实际干扰大小。
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网络侧协调设备,在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技术方案中,针对位于第一小区的任一区域内的终端,网络侧协调设备可根据预先构建的用于表征各第二小区相对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的干扰矩阵,以及各第二小区的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确定所述终端待使用的任一频谱资源所受到的来自各第二小区的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并在判断确定的所述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不超出预设的干扰门限取值范围时,确定所述终端能够使用所述任一频谱资源,以及,在判断确定的所述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超出预设的干扰门限取值范围时,确定所述终端不能够使用所述任一频谱资源,其中,所述第一小区为第一系统下的任一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为第二系统下的任一小区,并且,所述第二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的相邻小区,从而可实现不同制式的系统在同一频率上同时部署,并根据频域上的干扰协调方法在不同制式之间交替使用或者同时使用的效果,因而,可极大地提升频谱利用效率;并且,还可达到在不需要新购频谱的前提下,部署具备更大系统带宽的LTE、从而为终端用户提供更有竞争力的网络的目的。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可与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所述网络侧设备进行信息交互的终端,如图5所示,其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所述终端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终端可包括请求发送单元51、指示接收单元52以及指示发送单元53,其中:
所述请求发送单元51可用于当所述终端位于第一小区的任一区域内且在使用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之前,向网络侧协调设备发起针对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的干扰协调请求;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所述实施例中,所述终端待使用的任一频谱资源通常可指的是与第二小区配置的各频谱资源同频的频谱资源中的任一频谱资源,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赘述。当然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终端待使用的任一频谱资源也可指的是与第二小区配置的各频谱资源不同频的频谱资源中的任一频谱资源,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其中,如前文所述,所述第一小区为第一系统下的任一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为第二系统下的任一小区,并且,所述第二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的相邻小区。
所述指示接收单元52可用于接收网络侧协调设备下发的第一调度指示或第二调度指示;其中,所述第一调度指示可以是网络侧协调设备在接收到所述干扰协调请求后,根据预先构建的用于表征各第二小区相对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的干扰矩阵,以及获取到的各第二小区的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确定所述终端待使用的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所受到的来自各第二小区的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不超出预设的干扰门限取值范围时,向所述终端下发的;所述第二调度指示可以是网络侧协调设备确定所述终端待使用的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所受到的来自各第二小区的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超出预设的干扰门限取值范围时,向所述终端下发的。
所述指示处理单元53可用于在所述指示接收单元52接收到网络侧协调设备下发的第一调度指示时,根据所述第一调度指示使用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或者,可用于在所述指示接收单元52接收到网络侧协调设备下发的第二调度指示时,根据所述第二调度指示拒绝使用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
进一步地,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所述实施例中,所述终端还可包括信息上报单元54:
所述信息上报单元54可用于在所述终端向网络侧协调设备发起干扰协调请求之前、同时或之后,实时或定时向所述网络侧协调设备上报测量信息,以使得所述网络侧协调设备可根据所述信息上报单元54上报的测量信息预先构建相应的干扰矩阵或对预先构建的干扰矩阵进行相应更新等操作,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赘述。
其中,所述测量信息可包括所述终端接收到来自各第二小区的信号的信号强度、所述终端接收到来自各第二小区的信号的信号质量、各第二小区与所述终端所在位置之间的距离、各第二小区发射的信号到所述终端所在位置的信号损耗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二还提供了一种与图5所示的终端基于同一发明构思的另一种终端(即实体终端)。如图6所示,其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所述另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终端可包括发送器61、接收器62以及处理器63,其中:
所述发送器61可用于当所述终端位于第一小区的任一区域内且在使用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之前,向网络侧协调设备发起针对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的干扰协调请求;
所述接收器62可用于接收网络侧协调设备下发的第一调度指示或第二调度指示;其中,所述第一调度指示可以是网络侧协调设备在接收到所述干扰协调请求后,根据预先构建的用于表征各第二小区相对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的干扰矩阵,以及获取到的各第二小区的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确定所述终端待使用的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所受到的来自各第二小区的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不超出预设的干扰门限取值范围时,向所述终端下发的;所述第二调度指示可以是网络侧协调设备确定所述终端待使用的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所受到的来自各第二小区的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超出预设的干扰门限取值范围时,向所述终端下发的;其中,所述第一小区为第一系统下的任一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为第二系统下的任一小区,并且,所述第二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的相邻小区;
所述处理器63可用于在所述接收器62接收到网络侧协调设备下发的第一调度指示时,根据所述第一调度指示使用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或者,可用于在所述接收器62接收到网络侧协调设备下发的第二调度指示时,根据所述第二调度指示拒绝使用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
具体地,在本发明所述实施例中,所述发送器61还可用于在所述终端向网络侧协调设备发起干扰协调请求之前、同时或之后,实时或定时向所述网络侧协调设备上报测量信息,以使得所述网络侧协调设备可根据所述发送器61上报的测量信息预先构建相应的干扰矩阵或对预先构建的干扰矩阵进行相应更新等操作,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赘述。
其中,所述测量信息具体可包括所述终端接收到来自各第二小区的信号的信号强度、所述终端接收到来自各第二小区的信号的信号质量、各第二小区与所述终端所在位置之间的距离、各第二小区发射的信号到所述终端所在位置的信号损耗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可与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所述网络侧设备进行信息交互的终端,在本发明实施例二所述技术方案中,针对位于第一小区的任一区域内的终端,所述终端可在使用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之前,向网络侧协调设备发起针对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的干扰协调请求,并在接收到网络侧协调设备下发的第一调度指示时,根据所述第一调度指示使用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或者,在接收到网络侧协调设备下发的第二调度指示时,根据所述第二调度指示拒绝使用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其中,所述第一调度指示可以是网络侧协调设备在接收到所述干扰协调请求后,根据预先构建的用于表征各第二小区相对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的干扰矩阵,以及获取到的各第二小区的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确定所述终端待使用的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所受到的来自各第二小区的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不超出预设的干扰门限取值范围时,向所述终端下发的;所述第二调度指示可以是网络侧协调设备确定所述终端待使用的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所受到的来自各第二小区的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超出预设的干扰门限取值范围时,向所述终端下发的;所述第一小区为第一系统下的任一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为第二系统下的任一小区,并且,所述第二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的相邻小区,从而可实现不同制式的系统在同一频率上同时部署,并根据频域上的干扰协调方法在不同制式之间交替使用或者同时使用的效果,因而,可极大地提升频谱利用效率;并且,还可达到在不需要新购频谱的前提下,部署具备更大系统带宽的LTE、从而为终端用户提供更有竞争力的网络的目的。
实施例三:
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了一种可与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所述网络侧设备进行信息交互的控制设备,如图7所示,其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所述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控制设备可包括状态获取单元71以及状态上报单元72,其中:
所述状态获取单元71可用于获取第二小区的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
所述状态上报单元72可用于将所述状态获取单元71获取到的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上报给网络侧协调设备,以使网络侧协调设备在接收到位于第一小区的任一区域内的终端发起的针对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的干扰协调请求时,根据预先构建的用于表征各第二小区相对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的干扰矩阵,以及获取到的各第二小区的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确定所述终端待使用的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所受到的来自各第二小区的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并在确定所述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不超出预设的干扰门限取值范围时,向所述终端下发第一调度指示,指示所述终端能够使用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以及,在确定所述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超出预设的干扰门限取值范围时,向所述终端下发第二调度指示,指示所述终端不能够使用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
其中,所述第一小区为第一系统下的任一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为第二系统下的任一小区,并且,所述第二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的相邻小区。
具体地,所述状态上报单元72可用于通过接收网络侧协调设备下发频谱资源状态获取指令,并根据所述频谱状态获取指令向所述网络侧协调设备返回携带有相应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信息的响应消息的方式,向网络侧协调设备上报获取到的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或者,可用于采用主动上报的方式,向网络侧协调设备上报获取到的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三还提供了一种与图7所示的控制设备基于同一发明构思的另一种控制设备(即实体控制设备)。如图8所示,其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所述另一种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控制设备可包括处理器81以及发送器82,其中:
所述处理器81可用于获取第二小区的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
所述发送器82可用于将所述处理器获取到的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上报给网络侧协调设备,以使网络侧协调设备在接收到位于第一小区的任一区域内的终端发起的针对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的干扰协调请求时,根据预先构建的用于表征各第二小区相对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的干扰矩阵,以及获取到的各第二小区的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确定所述终端待使用的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所受到的来自各第二小区的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并在确定所述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不超出预设的干扰门限取值范围时,向所述终端下发第一调度指示,指示所述终端能够使用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以及,在确定所述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超出预设的干扰门限取值范围时,向所述终端下发第二调度指示,指示所述终端不能够使用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
其中,所述第一小区为第一系统下的任一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为第二系统下的任一小区,并且,所述第二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的相邻小区。
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了一种可与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所述网络侧设备进行信息交互的控制设备,在本发明实施例三所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控制设备可获取第二小区的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并将获取到的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上报给网络侧协调设备,以使网络侧协调设备在接收到位于第一小区的任一区域内的终端发起的针对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的干扰协调请求时,根据预先构建的用于表征各第二小区相对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的干扰矩阵,以及获取到的各第二小区的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确定所述终端待使用的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所受到的来自各第二小区的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并在确定所述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不超出预设的干扰门限取值范围时,向所述终端下发第一调度指示,指示所述终端能够使用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以及,在确定所述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超出预设的干扰门限取值范围时,向所述终端下发第二调度指示,指示所述终端不能够使用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其中,所述第一小区为第一系统下的任一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为第二系统下的任一小区,并且,所述第二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的相邻小区,从而可实现不同制式的系统在同一频率上同时部署,并根据频域上的干扰协调方法在不同制式之间交替使用或者同时使用的效果,因而,可极大地提升频谱利用效率;并且,还可达到在不需要新购频谱的前提下,部署具备更大系统带宽的LTE、从而为终端用户提供更有竞争力的网络的目的。
实施例四:
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了一种可适用于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所述网络侧协调设备的干扰协调方法,如图9所示,其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中所述干扰协调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所述干扰协调方法具体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网络侧协调设备接收位于第一小区的任一区域内的终端发起的干扰协调请求,所述干扰协调请求是所述终端在使用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之前,向网络侧协调设备发起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所述实施例中,第一小区内的终端待使用的任一频谱资源通常可指的是与第二小区配置的各频谱资源同频的频谱资源中的任一频谱资源,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赘述。当然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小区内的终端待使用的任一频谱资源也可指的是与第二小区配置的各频谱资源不同频的频谱资源中的任一频谱资源,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其中,如前文所述,所述第一小区为第一系统下的任一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为第二系统下的任一小区,并且,所述第二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的相邻小区,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赘述。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所述实施例中,若以所述第一小区为LTE小区为例,则由于在LTE系统中,是以RB(Resource Block,资源块)或RBG(Resource Block Group,资源块组)为最小资源单位对终端所使用的资源进行调度的,因此,此时,所述第一小区内的终端待使用的任一频谱资源通常可指的是任一RB或任一RBG;若以所述第一小区为GSM小区为例,则所述第一小区内的终端待使用的任一频谱资源通常可指的是任一频点,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赘述。
步骤102:网络侧协调设备根据预先构建的用于表征各第二小区相对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的干扰矩阵,以及获取到的各第二小区的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确定所述终端待使用的所述任一频谱资源所受到的来自各第二小区的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
具体地,由于无论是GSM系统还是LTE系统,小区下用户的话务分布特征是相对固定的,且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并且系统内小区站点的位置、发射功率等也都是相对固定的。因此,可利用GSM系统或LTE系统内各终端上报的测量信息获取小区的话务模型数据,进而根据获取的测量信息或话务模型数据构造能够表征GSM系统和LTE系统之间干扰关系的干扰矩阵。
具体地,在本发明所述实施例中,以用于表征各第二小区相对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的干扰矩阵为例,所述用于表征各第二小区相对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的干扰矩阵可是所述网络侧协调设备基于预先统计的设定时间段内的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上报的测量信息构建的。其中,所述测量信息具体可包括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接收到来自各第二小区的信号的信号强度、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接收到来自各第二小区的信号的信号质量、各第二小区与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所在位置之间的距离、各第二小区发射的信号到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所在位置的信号损耗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用于表征各第二小区相对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的干扰矩阵也可以是基于与第一小区共站同覆盖的第二小区内的各终端上报的测量信息所构建的,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也不作任何限定。
进一步地,仍以用于表征各第二小区相对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的干扰矩阵为例,基于预先统计的设定时间段内的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上报的测量信息构建用于表征各第二小区相对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的干扰矩阵,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根据设定的区域划分规则,将所述第一小区的小区覆盖范围划分为N个子区域,所述N为任意自然数;具体地,可根据第一小区的小区覆盖范围内的各区域距离第一小区的服务基站的距离、第一小区的小区覆盖范围内的各区域接收到第一小区的服务基站的信号强度、第一小区的小区覆盖范围内的各区域接收到第一小区的服务基站的信号质量以及第一小区的服务基站到第一小区的小区覆盖范围内的各区域的路损等,将所述第一小区的小区覆盖范围划分为N个子区域,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需要说明的是,优选地,所述N通常可为大于1的自然数,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赘述。
步骤S2:针对任一子区域,根据设定时间段内收集到的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上报的测量信息(具体可为设定时间段内收集到的位于所述任一子区域内的各终端上报的测量信息),确定各第二小区所配置的各频谱资源相对所述任一子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并根据确定的各第二小区所配置的各频谱资源相对所述任一子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生成所述任一子区域对应的干扰子矩阵。
其中,各第二小区相对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的表示方式至少可以包括:各第二小区发射的信号到达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时的信号强度、各第二小区发射的信号到达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时的信号质量、各第二小区与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之间的距离、各第二小区发射的信号到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时的信号损耗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
步骤S3:将确定的各子区域对应的干扰子矩阵所形成的干扰子矩阵集合作为构建的用于表征各第二小区相对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的干扰矩阵。
例如,如图3所示,可将CELL1(即第一小区)的小区覆盖范围划分为子区域1、子区域2、…、子区域N,并收集CELL1在子区域1和邻区CELL2、CELL3、…、CELLK(所述CELL2、CELL3、…、CELLK均为第二小区,且所述K的取值为大于等于1的任意自然数)之间的干扰关系数据,CELL1在子区域2和邻区CELL2、CELL3、…、CELLK之间的干扰关系数据,…..,CELL1在子区域N和邻区CELL2、CELL3、…、CELLK之间干扰关系数据,以形成不同位置小区间的干扰矩阵。其中,每个子区域对应的的干扰子矩阵可反应了在该子区域下邻区CELL2、CELL3、….、CELLK对CELL1的干扰影响,其中,所述干扰影响的表示方式可以是质量、距离、电平或者路损等。一个小区覆盖范围内所有划分的子区域对应的干扰子矩阵的集合就组成这个小区的干扰矩阵。依次类推,每个小区都可以按照上述干扰矩阵确定方式确定出用于表征周围各邻区相对所述小区中的各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的干扰矩阵,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赘述。
进一步地,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所述实施例中,在预先构建干扰矩阵之后,可实时或定时收集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上报的测量信息(或与第一小区共站同覆盖的第二小区内的各终端上报的测量信息),并基于实时或定时收集到的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上报的测量信息(或与第一小区共站同覆盖的第二小区内的各终端上报的测量信息)对预先构建的干扰矩阵进行更新,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赘述。例如,针对采用SON(Self-OrganizingNetwork,自组织网络)架构的系统,该系统即可不断自动收集并刷新小区中的干扰矩阵数据,以达到对小区中的干扰矩阵数据进行实时或定时更新的目的。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所述实施例中,除了可基于现网的测量信息构造干扰矩阵之外,还可使用仿真工具进行电平覆盖预测、以模拟现网的拓扑结构以及信号发射特点,并基于相应的仿真结果来构造干扰矩阵,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赘述。
进一步地,仍以用于表征各第二小区相对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的干扰矩阵为例,在得到上述干扰矩阵之后,即可根据相应的干扰矩阵以及获取到的各第二小区的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确定位于所述第一小区的任一区域内的终端待使用的任一频谱资源所受到的来自各第二小区的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
具体地,以所述第一小区为LTE系统下的任一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为GSM系统下的任一小区为例,根据构建的用于表征各第二小区相对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的干扰矩阵以及各第二小区的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确定位于所述第一小区的任一区域内的终端待使用的任一频谱资源所受到的来自各第二小区的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确定各第二小区的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S,所述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S可如下式所示:
S={CELL_1(X0,X1,…,Xi),CELL_2(X0,X1,…,Xi),…CELL_n(X0,X1,…,Xi)};其中,n为第二小区的数量且所述n为任意自然数;i表示各第二小区所配置的频谱资源的数量且所述i为任意自然数;Xi代表各第二小区所配置的第i个频谱资源的实时占用状态,其中,所述Xi的取值为1可表示频谱资源被占用、取值为0可表示频谱资源被释放。
具体地,所述网络侧协调设备可通过向各第二小区的控制设备下发频谱资源状态获取指令并接收各第二小区的控制设备返回的携带有相应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信息的响应消息的方式获取各第二小区的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或者,可通过接收各第二小区的控制设备主动上报的各第二小区的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信息的方式,获取各第二小区的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其中,所述第二小区的控制设备可为所述第二小区的服务基站等设备,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赘述。
步骤S2:根据构建的用于表征各第二小区相对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的干扰矩阵,确定在所述第一小区的所述任一区域,所述终端所受到的来自第n个第二小区所配置的各频谱资源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In,所述In可如下式所示:
In=CELL_n(Y0,Y1,…,Yi);其中,CELL_n(Yi)表示在所述任一区域,所述终端所受到的来自第n个第二小区所配置的第i个频谱资源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
步骤S3:通过以下公式确定在所述任一区域,所述终端待使用的任一频谱资源所受到的来自各第二小区所配置的各频谱资源的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I总:
I总=CELL_1(X0*Y0*θ0+X1*Y1*θ1+…+Xi*Yi*θi)+CELL_2(X0*Y0*θ0+X1*Y1*θ1+…+Xi*Yi*θi)+…+CELL_n(X0*Y0*θ0+X1*Y1*θ1+…+Xi*Yi*θi)。
其中,θ表示与第n个第二小区所配置的各频谱资源相对应的干扰权重修正值,CELL_n(Xi*Yi)可表示在所述任一区域,所述终端待使用的所述任一频谱资源所受到的来自第n个第二小区所配置的第i个频谱资源的实际干扰大小。具体地,与各第二小区所配置的各频谱资源相对应的干扰权重修正值通常可是根据历史收集数据样本中不同干扰小区、每个小区中不同干扰频点的干扰大小相对于实际干扰大小的预测误差所确定的,以用于根据实际情况对干扰大小进行相应修正,以使得最终计算得到的干扰大小趋近于事实上的实际干扰大小。
由上述内容可知,为了能准确评估第一小区中的某个位置处的终端受到的来自各第二小区的干扰状况,需考虑各第二小区实际所使用的资源。具体地,对于GSM小区来说,GSM小区配置的载频上有用户占用时和无用户占用时产生的干扰不同,载频上有一个用户和多个用户占用时产生的干扰也不同,且GSM小区配置的多个载频同时被占用时需要考虑总的干扰功率叠加。类似地,LTE的带宽内包含多个RB资源,LTE使用的RB资源不同对于GSM的干扰也是不同。因此,在计算GSM系统中的各GSM小区对LTE系统中的各LTE小区的干扰时,需要获知各GSM小区占用的载频以及每个载频上占用用户等情况;相应地,在计算LTE系统中的各LTE小区对GSM系统中的各GSM小区的干扰时,则需要获知各LTE小区的RB占用情况。
步骤103:判断确定的所述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是否不超出预设的干扰门限取值范围,若是,则向所述终端下发第一调度指示,指示所述终端能够使用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若否,则向所述终端下发第二调度指示,指示所述终端不能够使用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
具体地,在本发明所述实施例中,判断确定的所述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是否不超出预设的干扰门限取值范围,通常是指:判断确定的所述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是否位于所述预设的干扰门限取值范围所限定的数值区间内。
例如,当各第二小区相对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或实际干扰大小的表示方式为各第二小区发射的信号到达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时的信号强度、或各第二小区发射的信号到达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时的信号质量等数值越大、代表终端受到的干扰强度越大的表示方式时,所述干扰门限取值范围通常指的是不超出某一设定的第一干扰门限值的数值区间。在此情况下,当确定所述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不大于所述设定的第一干扰门限值时,即可认为所述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不超出所述设定的干扰门限取值范围;当确定所述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大于所述设定的第一干扰门限值时,即可认为所述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超出所述设定的干扰门限取值范围。
再例如,当各第二小区相对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或实际干扰大小的表示方式为各第二小区与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之间的距离、或各第二小区发射的信号到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时的信号损耗等数值越大、代表终端受到的干扰强度越小的表示方式时,所述干扰门限取值范围通常指的是不低于某一设定的第二干扰门限值的数值区间。在此情况下,当确定所述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不小于所述设定的第二干扰门限值时,即可认为所述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不超出所述设定的干扰门限取值范围;相应地,当确定所述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小于所述设定的第二干扰门限值时,即可认为所述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超出所述设定的干扰门限取值范围。
进一步地,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所述实施例中,所述设定的干扰门限取值范围可根据终端的业务类型进行调整设定,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所述实施例中,除了可采用基于预设的用于表征各第二小区相对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的干扰矩阵以及各第二小区的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确定所述终端能否使用第二小区所配置的各频谱资源中的任一频谱资源之外,还可采用按照一定的测量周期,实时测量位于第一小区任一区域内的终端所待使用的任一频谱资源受到的来自各第二小区的实时干扰大小的叠加值的方式,来确定所述终端能否使用所述任一频谱资源,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赘述。
例如,以LTE为例,可按照一定的测量周期,实时测量共享频谱(即GSM小区所配置的频谱资源)上每个RB或者RBG受到的干扰能量,若RB或者RBG上受到的干扰能量超出设定的干扰门限取值范围时,则可认为该RB或RBG不可调度,直到某个测量周期测量到该RB或RBG受到的干扰能量不超出设定的干扰门限取值范围时,则可认为该RB或者RBG可调度。
也就是说,在本发明实施例四所述技术方案中,针对位于第一小区的任一区域内的终端,网络侧协调设备可根据预先构建的用于表征各第二小区相对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的干扰矩阵,以及各第二小区的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确定所述终端待使用的任一频谱资源所受到的来自各第二小区的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并在判断确定的所述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不超出预设的干扰门限取值范围时,确定所述终端能够使用所述任一频谱资源,以及,在判断确定的所述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超出预设的干扰门限取值范围时,确定所述终端不能够使用所述任一频谱资源,其中,所述第一小区为第一系统下的任一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为第二系统下的任一小区,并且,所述第二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的相邻小区,从而可实现不同制式的系统在同一频率上同时部署,并根据频域上的干扰协调方法在不同制式之间交替使用或者同时使用的效果,因而,可极大地提升频谱利用效率;并且,还可达到在不需要新购频谱的前提下,部署具备更大系统带宽的LTE、从而为终端用户提供更有竞争力的网络的目的。
实施例五:
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了一种可适用于本发明实施例二中所述终端的干扰协调方法,如图10所示,其为本发明实施例五中所述干扰协调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所述干扰协调方法具体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位于第一小区的任一区域内的终端在使用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之前,向网络侧协调设备发起针对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的干扰协调请求。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所述实施例中,所述终端待使用的任一频谱资源通常可指的是与第二小区配置的各频谱资源同频的频谱资源中的任一频谱资源,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赘述。当然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终端待使用的任一频谱资源也可指的是与第二小区配置的各频谱资源不同频的频谱资源中的任一频谱资源,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其中,如前文所述,所述第一小区为第一系统下的任一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为第二系统下的任一小区,并且,所述第二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的相邻小区。
步骤202:若接收到网络侧协调设备下发的第一调度指示,则使用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若接收到网络侧协调设备下发的第二调度指示,则拒绝使用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
其中,所述第一调度指示通常可以是网络侧协调设备在接收到所述干扰协调请求后,根据预先构建的用于表征各第二小区相对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的干扰矩阵,以及获取到的各第二小区的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确定所述终端待使用的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所受到的来自各第二小区的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不超出预设的干扰门限取值范围时,向所述终端下发的;所述第二调度指示通常可以是网络侧协调设备确定所述终端待使用的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所受到的来自各第二小区的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超出预设的干扰门限取值范围时,向所述终端下发的;其中,如前文所述,所述第一小区为第一系统下的任一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为第二系统下的任一小区,并且,所述第二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的相邻小区。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所述实施例中,所述终端在向网络侧协调设备发起干扰协调请求之前、同时或之后,所述方法还可包括:
实时或定时向所述网络侧协调设备上报测量信息,以使得所述网络侧协调设备可根据所述终端上报的测量信息预先构建相应的干扰矩阵或对预先构建的干扰矩阵进行相应更新等操作,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赘述。
其中,所述测量信息具体可包括所述终端接收到来自各第二小区的信号的信号强度、所述终端接收到来自各第二小区的信号的信号质量、各第二小区与所述终端所在位置之间的距离、各第二小区发射的信号到所述终端所在位置的信号损耗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也就是说,在本发明实施例五所述技术方案中,针对位于第一小区的任一区域内的终端,所述终端可在使用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之前,向网络侧协调设备发起针对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的干扰协调请求,并在接收到网络侧协调设备下发的第一调度指示时,根据所述第一调度指示使用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或者,在接收到网络侧协调设备下发的第二调度指示时,根据所述第二调度指示拒绝使用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其中,所述第一调度指示可以是网络侧协调设备在接收到所述干扰协调请求后,根据预先构建的用于表征各第二小区相对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的干扰矩阵,以及获取到的各第二小区的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确定所述终端待使用的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所受到的来自各第二小区的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不超出预设的干扰门限取值范围时,向所述终端下发的;所述第二调度指示可以是网络侧协调设备确定所述终端待使用的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所受到的来自各第二小区的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超出预设的干扰门限取值范围时,向所述终端下发的;所述第一小区为第一系统下的任一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为第二系统下的任一小区,并且,所述第二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的相邻小区,从而可实现不同制式的系统在同一频率上同时部署,并根据频域上的干扰协调方法在不同制式之间交替使用或者同时使用的效果,因而,可极大地提升频谱利用效率;并且,还可达到在不需要新购频谱的前提下,部署具备更大系统带宽的LTE、从而为终端用户提供更有竞争力的网络的目的。
实施例六:
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了一种可适用于本发明实施例三中所述控制设备的干扰协调方法,如图11所示,其为本发明实施例六中所述干扰协调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所述干扰协调方法具体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第二小区的控制设备获取第二小区的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
步骤302:第二小区的控制设备将获取到的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上报给网络侧协调设备,以使网络侧协调设备在接收到位于第一小区的任一区域内的终端发起的针对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的干扰协调请求时,根据预先构建的用于表征各第二小区相对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的干扰矩阵,以及获取到的各第二小区的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确定所述终端待使用的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所受到的来自各第二小区的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并在确定所述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不超出预设的干扰门限取值范围时,向所述终端下发第一调度指示,指示所述终端能够使用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以及,在确定所述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超出预设的干扰门限取值范围时,向所述终端下发第二调度指示,指示所述终端不能够使用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
其中,所述第一小区为第一系统下的任一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为第二系统下的任一小区,并且,所述第二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的相邻小区。
也就是说,在本发明实施例六所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控制设备可获取第二小区的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并将获取到的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上报给网络侧协调设备,以使网络侧协调设备在接收到位于第一小区的任一区域内的终端发起的针对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的干扰协调请求时,根据预先构建的用于表征各第二小区相对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的干扰矩阵,以及获取到的各第二小区的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确定所述终端待使用的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所受到的来自各第二小区的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并在确定所述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不超出预设的干扰门限取值范围时,向所述终端下发第一调度指示,指示所述终端能够使用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以及,在确定所述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超出预设的干扰门限取值范围时,向所述终端下发第二调度指示,指示所述终端不能够使用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其中,所述第一小区为第一系统下的任一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为第二系统下的任一小区,并且,所述第二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的相邻小区,从而可实现不同制式的系统在同一频率上同时部署,并根据频域上的干扰协调方法在不同制式之间交替使用或者同时使用的效果,因而,可极大地提升频谱利用效率;并且,还可达到在不需要新购频谱的前提下,部署具备更大系统带宽的LTE、从而为终端用户提供更有竞争力的网络的目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设备)、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装置(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33)
1.一种网络侧协调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矩阵构建单元,用于预先构建用于表征各第二小区相对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的干扰矩阵;其中,所述第一小区为第一系统下的任一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为第二系统下的任一小区,并且,所述第二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的相邻小区;具体用于基于预先统计的设定时间段内的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上报的测量信息构建所述干扰矩阵;其中,所述测量信息包括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接收到来自各第二小区的信号的信号强度、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接收到来自各第二小区的信号的信号质量、各第二小区与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所在位置之间的距离、各第二小区发射的信号到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所在位置的信号损耗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请求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位于第一小区的任一区域内的终端发起的干扰协调请求,所述干扰协调请求是所述终端在使用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之前,向网络侧协调设备发起的;
状态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各第二小区的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
干扰协调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矩阵构建单元预先构建的用于表征各第二小区相对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的干扰矩阵,以及所述状态获取单元获取到的各第二小区的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确定所述终端待使用的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所受到的来自各第二小区的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并判断确定的所述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是否不超出预设的干扰门限取值范围,若是,则触发指示发送单元向所述终端下发第一调度指示,若否,则触发指示发送单元向所述终端下发第二调度指示;
指示发送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干扰协调单元的触发,向所述终端下发第一调度指示,指示所述终端能够使用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或者,用于根据所述干扰协调单元的触发向所述终端下发第二调度指示,指示所述终端不能够使用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侧协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系统以及所述第二系统为全球移动通信网络GSM、通用移动通讯系统UMTS、长期演进LTE、码分多址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D-SCDMA、无线局域网络WLAN中的任意两种的组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侧协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矩阵构建单元,还用于实时或定时收集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上报的测量信息,并基于实时或定时收集到的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上报的测量信息对预先构建的干扰矩阵进行更新。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网络侧协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矩阵构建单元,具体用于根据设定的区域划分规则,将所述第一小区的小区覆盖范围划分为N个子区域,所述N为任意自然数;并针对任一子区域,根据设定时间段内收集到的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上报的测量信息,确定各第二小区所配置的各频谱资源相对所述任一子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以及,根据确定的各第二小区所配置的各频谱资源相对所述任一子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生成所述任一子区域对应的干扰子矩阵,并将确定的各子区域对应的干扰子矩阵所形成的干扰子矩阵集合作为构建的用于表征各第二小区相对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的干扰矩阵。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侧协调设备,其特征在于,各第二小区相对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或实际干扰大小的表示方式至少包括:
各第二小区发射的信号到达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时的信号强度、各第二小区发射的信号到达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时的信号质量、各第二小区与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之间的距离、各第二小区发射的信号到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时的信号损耗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网络侧协调设备,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小区为LTE系统下的任一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为GSM系统下的任一小区;则所述干扰协调单元,具体用于:
确定各第二小区的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S,所述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S如下式所示:
S={CELL_1(X0,X1,…,Xi),CELL_2(X0,X1,…,Xi),…CELL_n(X0,X1,…,Xi)};其中,n为第二小区的数量且所述n为任意自然数;i表示各第二小区所配置的频谱资源的数量且所述i为任意自然数;Xi代表各第二小区所配置的第i个频谱资源的实时占用状态,其中,所述Xi的取值为1表示频谱资源被占用、取值为0表示频谱资源被释放;并
根据所述干扰矩阵,确定在所述任一区域,所述终端所受到的来自第n个第二小区所配置的各频谱资源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In,所述In如下式所示:
In=CELL_n(Y0,Y1,…,Yi);其中,CELL_n表示第n个第二小区,Yi表示第i个频谱资源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CELL_n(Yi)表示在所述任一区域,所述终端所受到的来自第n个第二小区所配置的第i个频谱资源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以及,
通过以下公式确定在所述任一区域,所述终端待使用的任一频谱资源所受到的来自各第二小区所配置的各频谱资源的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I总:
I总=CELL_1(X0*Y0*θ0+X1*Y1*θ1+…+Xi*Yi*θi)+CELL_2(X0*Y0*θ0+X1*Y1*θ1+…+Xi*Yi*θi)+…+CELL_n(X0*Y0*θ0+X1*Y1*θ1+…+Xi*Yi*θi);其中,θ表示各频谱资源的干扰权重修正值;CELL_n(Xi*Yi)表示在所述任一区域,所述终端待使用的所述任一频谱资源所受到的来自第n个第二小区所配置的第i个频谱资源的实际干扰大小。
7.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请求发送单元,用于当所述终端位于第一小区的任一区域内且在使用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之前,向网络侧协调设备发起针对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的干扰协调请求;
指示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网络侧协调设备下发的第一调度指示或第二调度指示;其中,所述第一调度指示是网络侧协调设备在接收到所述干扰协调请求后,根据预先构建的用于表征各第二小区相对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的干扰矩阵,以及获取到的各第二小区的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确定所述终端待使用的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所受到的来自各第二小区的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不超出预设的干扰门限取值范围时,向所述终端下发的;所述第二调度指示是网络侧协调设备确定所述终端待使用的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所受到的来自各第二小区的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超出预设的干扰门限取值范围时,向所述终端下发的;所述第一小区为第一系统下的任一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为第二系统下的任一小区,并且,所述第二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的相邻小区;所述干扰矩阵是所述网络侧协调设备基于预先统计的设定时间段内的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上报的测量信息构建的;其中,所述测量信息包括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接收到来自各第二小区的信号的信号强度、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接收到来自各第二小区的信号的信号质量、各第二小区与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所在位置之间的距离、各第二小区发射的信号到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所在位置的信号损耗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指示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指示接收单元接收到网络侧协调设备下发的第一调度指示时,根据所述第一调度指示使用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或者,用于在所述指示接收单元接收到网络侧协调设备下发的第二调度指示时,根据所述第二调度指示拒绝使用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系统以及所述第二系统为全球移动通信网络GSM、通用移动通讯系统UMTS、长期演进LTE、码分多址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D-SCDMA、无线局域网络WLAN中的任意两种的组合。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还包括信息上报单元:
所述信息上报单元,用于在所述终端向网络侧协调设备发起干扰协调请求之前、同时或之后,实时或定时向所述网络侧协调设备上报测量信息。
10.一种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状态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二小区的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
状态上报单元,用于将所述状态获取单元获取到的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上报给网络侧协调设备,以使网络侧协调设备在接收到位于第一小区的任一区域内的终端发起的针对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的干扰协调请求时,根据预先构建的用于表征各第二小区相对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的干扰矩阵,以及获取到的各第二小区的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确定所述终端待使用的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所受到的来自各第二小区的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并在确定所述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不超出预设的干扰门限取值范围时,向所述终端下发第一调度指示,指示所述终端能够使用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以及,在确定所述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超出预设的干扰门限取值范围时,向所述终端下发第二调度指示,指示所述终端不能够使用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所述干扰矩阵是所述网络侧协调设备基于预先统计的设定时间段内的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上报的测量信息构建的;其中,所述测量信息包括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接收到来自各第二小区的信号的信号强度、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接收到来自各第二小区的信号的信号质量、各第二小区与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所在位置之间的距离、各第二小区发射的信号到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所在位置的信号损耗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其中,所述第一小区为第一系统下的任一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为第二系统下的任一小区,并且,所述第二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的相邻小区。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系统以及所述第二系统为全球移动通信网络GSM、通用移动通讯系统UMTS、长期演进LTE、码分多址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D-SCDMA、无线局域网络WLAN中的任意两种的组合。
12.一种网络侧协调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器,用于接收位于第一小区的任一区域内的终端发起的干扰协调请求,所述干扰协调请求是所述终端在使用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之前,向网络侧协调设备发起的;
处理器,用于预先构建用于表征各第二小区相对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的干扰矩阵,以及,获取各第二小区的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并根据预先构建的干扰矩阵,以及获取到的各第二小区的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确定所述终端待使用的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所受到的来自各第二小区的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以及,判断确定的所述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是否不超出预设的干扰门限取值范围,若是,则触发发送器向所述终端下发第一调度指示,若否,则触发发送器向所述终端下发第二调度指示;所述干扰矩阵是所述网络侧协调设备基于预先统计的设定时间段内的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上报的测量信息构建的;其中,所述测量信息包括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接收到来自各第二小区的信号的信号强度、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接收到来自各第二小区的信号的信号质量、各第二小区与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所在位置之间的距离、各第二小区发射的信号到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所在位置的信号损耗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发送器,用于根据所述处理器的触发,向所述终端下发第一调度指示,指示所述终端能够使用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或者,根据所述处理器的触发向所述终端下发第二调度指示,指示所述终端不能够使用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
其中,所述第一小区为第一系统下的任一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为第二系统下的任一小区,并且,所述第二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的相邻小区。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网络侧协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系统以及所述第二系统为全球移动通信网络GSM、通用移动通讯系统UMTS、长期演进LTE、码分多址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D-SCDMA、无线局域网络WLAN中的任意两种的组合。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网络侧协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实时或定时收集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上报的测量信息,并基于实时或定时收集到的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上报的测量信息对预先构建的干扰矩阵进行更新。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网络侧协调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设定的区域划分规则,将所述第一小区的小区覆盖范围划分为N个子区域,所述N为任意自然数;并针对任一子区域,根据设定时间段内收集到的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上报的测量信息,确定各第二小区所配置的各频谱资源相对所述任一子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以及,根据确定的各第二小区所配置的各频谱资源相对所述任一子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生成所述任一子区域对应的干扰子矩阵,并将确定的各子区域对应的干扰子矩阵所形成的干扰子矩阵集合作为构建的用于表征各第二小区相对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的干扰矩阵。
16.如权利要求12~15任一所述的网络侧协调设备,其特征在于,各第二小区相对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或实际干扰大小的表示方式至少包括:
各第二小区发射的信号到达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时的信号强度、各第二小区发射的信号到达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时的信号质量、各第二小区与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之间的距离、各第二小区发射的信号到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时的信号损耗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17.如权利要求13~15任一所述的网络侧协调设备,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小区为LTE系统下的任一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为GSM系统下的任一小区;则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确定各第二小区的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S,所述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S如下式所示:
S={CELL_1(X0,X1,…,Xi),CELL_2(X0,X1,…,Xi),…CELL_n(X0,X1,…,Xi)};其中,n为第二小区的数量且所述n为任意自然数;i表示各第二小区所配置的频谱资源的数量且所述i为任意自然数;Xi代表各第二小区所配置的第i个频谱资源的实时占用状态,其中,所述Xi的取值为1表示频谱资源被占用、取值为0表示频谱资源被释放;并
根据所述干扰矩阵,确定在所述任一区域,所述终端所受到的来自第n个第二小区所配置的各频谱资源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In,所述In如下式所示:
In=CELL_n(Y0,Y1,…,Yi);其中,CELL_n表示第n个第二小区,Yi表示第i个频谱资源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CELL_n(Yi)表示在所述任一区域,所述终端所受到的来自第n个第二小区所配置的第i个频谱资源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以及,
通过以下公式确定在所述任一区域,所述终端待使用的任一频谱资源所受到的来自各第二小区所配置的各频谱资源的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I总:
I总=CELL_1(X0*Y0*θ0+X1*Y1*θ1+…+Xi*Yi*θi)+CELL_2(X0*Y0*θ0+X1*Y1*θ1+…+Xi*Yi*θi)+…+CELL_n(X0*Y0*θ0+X1*Y1*θ1+…+Xi*Yi*θi);其中,θ表示各频谱资源的干扰权重修正值;CELL_n(Xi*Yi)表示在所述任一区域,所述终端待使用的所述任一频谱资源所受到的来自第n个第二小区所配置的第i个频谱资源的实际干扰大小。
18.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器,用于当所述终端位于第一小区的任一区域内且在使用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之前,向网络侧协调设备发起针对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的干扰协调请求;
接收器,用于接收网络侧协调设备下发的第一调度指示或第二调度指示;其中,所述第一调度指示是网络侧协调设备在接收到所述干扰协调请求后,根据预先构建的用于表征各第二小区相对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的干扰矩阵,以及获取到的各第二小区的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确定所述终端待使用的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所受到的来自各第二小区的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不超出预设的干扰门限取值范围时,向所述终端下发的;所述第二调度指示是网络侧协调设备确定所述终端待使用的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所受到的来自各第二小区的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超出预设的干扰门限取值范围时,向所述终端下发的;其中,所述第一小区为第一系统下的任一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为第二系统下的任一小区,并且,所述第二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的相邻小区;所述干扰矩阵是所述网络侧协调设备基于预先统计的设定时间段内的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上报的测量信息构建的;其中,所述测量信息包括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接收到来自各第二小区的信号的信号强度、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接收到来自各第二小区的信号的信号质量、各第二小区与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所在位置之间的距离、各第二小区发射的信号到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所在位置的信号损耗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处理器,用于在所述接收器接收到网络侧协调设备下发的第一调度指示时,根据所述第一调度指示使用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或者,用于在所述接收器接收到网络侧协调设备下发的第二调度指示时,根据所述第二调度指示拒绝使用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系统以及所述第二系统为全球移动通信网络GSM、通用移动通讯系统UMTS、长期演进LTE、码分多址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D-SCDMA、无线局域网络WLAN中的任意两种的组合。
20.如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器,还用于在所述终端向网络侧协调设备发起干扰协调请求之前、同时或之后,实时或定时向所述网络侧协调设备上报测量信息。
21.一种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用于获取第二小区的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
发送器,用于将所述处理器获取到的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上报给网络侧协调设备,以使网络侧协调设备在接收到位于第一小区的任一区域内的终端发起的针对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的干扰协调请求时,根据预先构建的用于表征各第二小区相对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的干扰矩阵,以及获取到的各第二小区的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确定所述终端待使用的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所受到的来自各第二小区的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并在确定所述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不超出预设的干扰门限取值范围时,向所述终端下发第一调度指示,指示所述终端能够使用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以及,在确定所述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超出预设的干扰门限取值范围时,向所述终端下发第二调度指示,指示所述终端不能够使用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所述干扰矩阵是所述网络侧协调设备基于预先统计的设定时间段内的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上报的测量信息构建的;其中,所述测量信息包括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接收到来自各第二小区的信号的信号强度、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接收到来自各第二小区的信号的信号质量、各第二小区与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所在位置之间的距离、各第二小区发射的信号到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所在位置的信号损耗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其中,所述第一小区为第一系统下的任一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为第二系统下的任一小区,并且,所述第二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的相邻小区。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系统以及所述第二系统为全球移动通信网络GSM、通用移动通讯系统UMTS、长期演进LTE、码分多址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D-SCDMA、无线局域网络WLAN中的任意两种的组合。
23.一种干扰协调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侧协调设备接收位于第一小区的任一区域内的终端发起的干扰协调请求,所述干扰协调请求是所述终端在使用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之前,向网络侧协调设备发起的;
根据预先构建的用于表征各第二小区相对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的干扰矩阵,以及获取到的各第二小区的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确定所述终端待使用的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所受到的来自各第二小区的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所述干扰矩阵是所述网络侧协调设备基于预先统计的设定时间段内的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上报的测量信息构建的;其中,所述测量信息包括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接收到来自各第二小区的信号的信号强度、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接收到来自各第二小区的信号的信号质量、各第二小区与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所在位置之间的距离、各第二小区发射的信号到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所在位置的信号损耗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判断确定的所述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是否不超出预设的干扰门限取值范围,若是,则向所述终端下发第一调度指示,指示所述终端能够使用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若否,则向所述终端下发第二调度指示,指示所述终端不能够使用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
其中,所述第一小区为第一系统下的任一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为第二系统下的任一小区,并且,所述第二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的相邻小区。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干扰协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系统以及所述第二系统为全球移动通信网络GSM、通用移动通讯系统UMTS、长期演进LTE、码分多址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D-SCDMA、无线局域网络WLAN中的任意两种的组合。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干扰协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实时或定时收集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上报的测量信息;并基于实时或定时收集到的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上报的测量信息对预先构建的干扰矩阵进行更新。
26.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干扰协调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预先统计的设定时间段内的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上报的测量信息构建干扰矩阵,包括:
根据设定的区域划分规则,将所述第一小区的小区覆盖范围划分为N个子区域,所述N为任意自然数;
针对任一子区域,根据设定时间段内收集到的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上报的测量信息,确定各第二小区所配置的各频谱资源相对所述任一子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并根据确定的各第二小区所配置的各频谱资源相对所述任一子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生成所述任一子区域对应的干扰子矩阵;
将确定的各子区域对应的干扰子矩阵所形成的干扰子矩阵集合作为构建的用于表征各第二小区相对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的干扰矩阵。
27.如权利要求23~26任一所述的干扰协调方法,其特征在于,各第二小区相对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或实际干扰大小的表示方式至少包括:
各第二小区发射的信号到达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时的信号强度、各第二小区发射的信号到达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时的信号质量、各第二小区与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之间的距离、各第二小区发射的信号到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时的信号损耗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28.如权利要求24~26任一所述的干扰协调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一小区为LTE系统下的任一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为GSM系统下的任一小区;则根据构建的干扰矩阵以及各第二小区的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确定位于所述第一小区的任一区域内的终端待使用的任一频谱资源所受到的来自各第二小区的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包括:
确定各第二小区的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S,所述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S如下式所示:
S={CELL_1(X0,X1,…,Xi),CELL_2(X0,X1,…,Xi),…CELL_n(X0,X1,…,Xi)};其中,n为第二小区的数量且所述n为任意自然数;i表示各第二小区所配置的频谱资源的数量且所述i为任意自然数;Xi代表各第二小区所配置的第i个频谱资源的实时占用状态,其中,所述Xi的取值为1表示频谱资源被占用、取值为0表示频谱资源被释放;
根据所述干扰矩阵,确定在所述任一区域,所述终端所受到的来自第n个第二小区所配置的各频谱资源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In,所述In如下式所示:
In=CELL_n(Y0,Y1,…,Yi);其中,CELL_n表示第n个第二小区,Yi表示第i个频谱资源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CELL_n(Yi)表示在所述任一区域,所述终端所受到的来自第n个第二小区所配置的第i个频谱资源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
通过以下公式确定在所述任一区域,所述终端待使用的任一频谱资源所受到的来自各第二小区所配置的各频谱资源的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I总:
I总=CELL_1(X0*Y0*θ0+X1*Y1*θ1+…+Xi*Yi*θi)+CELL_2(X0*Y0*θ0+X1*Y1*θ1+…+Xi*Yi*θi)+…+CELL_n(X0*Y0*θ0+X1*Y1*θ1+…+Xi*Yi*θi);其中,θ表示各频谱资源的干扰权重修正值;CELL_n(Xi*Yi)表示在所述任一区域,所述终端待使用的所述任一频谱资源所受到的来自第n个第二小区所配置的第i个频谱资源的实际干扰大小。
29.一种干扰协调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位于第一小区的任一区域内的终端在使用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之前,向网络侧协调设备发起针对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的干扰协调请求;
若接收到网络侧协调设备下发的第一调度指示,则使用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若接收到网络侧协调设备下发的第二调度指示,则拒绝使用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
其中,所述第一调度指示是网络侧协调设备在接收到所述干扰协调请求后,根据预先构建的用于表征各第二小区相对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的干扰矩阵,以及获取到的各第二小区的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确定所述终端待使用的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所受到的来自各第二小区的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不超出预设的干扰门限取值范围时,向所述终端下发的;所述第二调度指示是网络侧协调设备确定所述终端待使用的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所受到的来自各第二小区的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超出预设的干扰门限取值范围时,向所述终端下发的;所述干扰矩阵是所述网络侧协调设备基于预先统计的设定时间段内的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上报的测量信息构建的;其中,所述测量信息包括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接收到来自各第二小区的信号的信号强度、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接收到来自各第二小区的信号的信号质量、各第二小区与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所在位置之间的距离、各第二小区发射的信号到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所在位置的信号损耗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其中,所述第一小区为第一系统下的任一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为第二系统下的任一小区,并且,所述第二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的相邻小区。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干扰协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系统以及所述第二系统为全球移动通信网络GSM、通用移动通讯系统UMTS、长期演进LTE、码分多址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D-SCDMA、无线局域网络WLAN中的任意两种的组合。
31.如权利要求29或30所述的干扰协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在向网络侧协调设备发起干扰协调请求之前、同时或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实时或定时向所述网络侧协调设备上报测量信息;
其中,所述测量信息包括所述终端接收到来自各第二小区的信号的信号强度、所述终端接收到来自各第二小区的信号的信号质量、各第二小区与所述终端所在位置之间的距离、各第二小区发射的信号到所述终端所在位置的信号损耗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32.一种干扰协调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小区的控制设备获取第二小区的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并
将获取到的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上报给网络侧协调设备,以使网络侧协调设备在接收到位于第一小区的任一区域内的终端发起的针对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的干扰协调请求时,根据预先构建的用于表征各第二小区相对所述第一小区中的各区域的历史参考干扰大小的干扰矩阵,以及获取到的各第二小区的频谱资源实时占用状态,确定所述终端待使用的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所受到的来自各第二小区的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并在确定所述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不超出预设的干扰门限取值范围时,向所述终端下发第一调度指示,指示所述终端能够使用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以及,在确定所述实际干扰大小的叠加值超出预设的干扰门限取值范围时,向所述终端下发第二调度指示,指示所述终端不能够使用所述任一待使用频谱资源;所述干扰矩阵是所述网络侧协调设备基于预先统计的设定时间段内的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上报的测量信息构建的;其中,所述测量信息包括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接收到来自各第二小区的信号的信号强度、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接收到来自各第二小区的信号的信号质量、各第二小区与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所在位置之间的距离、各第二小区发射的信号到第一小区内的各终端所在位置的信号损耗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其中,所述第一小区为第一系统下的任一小区,所述第二小区为第二系统下的任一小区,并且,所述第二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的相邻小区。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干扰协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系统以及所述第二系统为全球移动通信网络GSM、通用移动通讯系统UMTS、长期演进LTE、码分多址CDMA、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D-SCDMA、无线局域网络WLAN中的任意两种的组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CN2014/083243 WO2016015226A1 (zh) | 2014-07-29 | 2014-07-29 | 一种干扰协调方法及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519161A CN105519161A (zh) | 2016-04-20 |
CN105519161B true CN105519161B (zh) | 2019-07-12 |
Family
ID=552165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13150.4A Active CN105519161B (zh) | 2014-07-29 | 2014-07-29 | 一种干扰协调方法及设备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172142B2 (zh) |
EP (1) | EP3163932B1 (zh) |
CN (1) | CN105519161B (zh) |
WO (1) | WO201601522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271163B (zh) * | 2017-01-03 | 2021-04-1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频谱资源的共享方法和装置 |
US10070322B2 (en) | 2017-01-30 | 2018-09-04 | Cable Television Laboratories, Inc. | Dynamic frequency planning in shared spectrum |
KR102273913B1 (ko) * | 2018-08-20 | 2021-07-07 | 한양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단말 정보 수집장치의 상향링크 간섭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
CN111225384B (zh) * | 2018-11-26 | 2023-05-09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一种上行干扰建模方法、干扰确定方法和装置 |
CN109587764B (zh) * | 2018-12-30 | 2022-04-01 | 超讯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小基站自动选频的方法、小基站及存储介质 |
CN109874177B (zh) * | 2019-04-01 | 2023-02-10 |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小区间干扰协调方法、装置及服务器 |
CN112954698A (zh) * | 2019-12-10 | 2021-06-11 | 索尼公司 |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3381796B (zh) * | 2020-02-25 | 2023-04-18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资源分配方法、资源确定方法、装置、网络侧设备及终端 |
WO2022000358A1 (en) * | 2020-07-01 | 2022-01-0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for self-awareness based interference measurement of sensing signals |
CN116383020B (zh) * | 2023-01-18 | 2023-10-24 | 广州市神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互联网数据分析管理系统及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47730A (zh) * | 2010-12-16 | 2012-07-0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邻频共存系统间干扰的抑制方法及系统 |
CN103718585A (zh) * | 2013-03-06 | 2014-04-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小区的处理方法、装置及集中控制器 |
CN103841565A (zh) * | 2014-03-19 | 2014-06-04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干扰协调及测量方法和装置、基站和终端 |
EP2750468A1 (en) * | 2012-12-31 | 2014-07-02 |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 Spectrum prediction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223041B1 (en) * | 1997-08-06 | 2001-04-24 | Nortel Networks Ltd | Dynamic radio resource alloc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6871073B1 (en) * | 1999-12-15 | 2005-03-22 | Verizon Laboratories Inc. | Methods and techniques in channel assignment in a cellular network |
US7349504B2 (en) * | 2005-03-18 | 2008-03-25 | Navini Networks,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mitigating interference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4685646B2 (ja) * | 2006-01-30 | 2011-05-18 | 株式会社東芝 | 基地局装置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周波数割当方法 |
US20080107071A1 (en) * | 2006-11-06 | 2008-05-08 | Tsigler Andrey L | Channel selection in a wireless network |
US8126403B2 (en) | 2008-04-23 | 2012-02-28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Estimating and limiting inter-cell interference |
US8155594B2 (en) * | 2008-09-09 | 2012-04-10 | At&T Mobility Ii Llc | Asymmetrical multicarrier interference avoidance |
US9031032B2 (en) * | 2009-10-05 | 2015-05-12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
CN102202310A (zh) | 2010-03-25 | 2011-09-28 |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在微小区的接入设备中消减微小区间干扰的方法及装置 |
US8706041B2 (en) * | 2010-09-16 | 2014-04-22 | Dynamic Invention Llc |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cognitive radio |
JP5821208B2 (ja) * | 2010-10-29 | 2015-11-24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通信制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
CA2773302A1 (en) * | 2011-04-05 | 2012-10-05 | Her Majesty The Queen In Right Of Canada, As Represented By The Ministerof Industry, Through The Communications Research Centre Canada | Cognitive wi-fi radio network |
US9503216B2 (en) * | 2012-11-02 | 2016-11-22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and devices related to effective measurements |
US9781685B2 (en) * | 2013-11-21 | 2017-10-03 | At&T Intellectual Property I, L.P. | Self-adaptive coverage of wireless networks |
US9538483B2 (en) * | 2013-11-26 | 2017-01-03 |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olorado, A Body Corporate | Maximizing efficiency of multi-user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
-
2014
- 2014-07-29 EP EP14898992.4A patent/EP3163932B1/en active Active
- 2014-07-29 WO PCT/CN2014/083243 patent/WO2016015226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07-29 CN CN201480013150.4A patent/CN105519161B/zh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1-27 US US15/418,392 patent/US10172142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47730A (zh) * | 2010-12-16 | 2012-07-0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邻频共存系统间干扰的抑制方法及系统 |
EP2750468A1 (en) * | 2012-12-31 | 2014-07-02 |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 Spectrum prediction |
CN103718585A (zh) * | 2013-03-06 | 2014-04-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小区的处理方法、装置及集中控制器 |
CN103841565A (zh) * | 2014-03-19 | 2014-06-04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干扰协调及测量方法和装置、基站和终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163932B1 (en) | 2018-12-05 |
US20170142736A1 (en) | 2017-05-18 |
CN105519161A (zh) | 2016-04-20 |
US10172142B2 (en) | 2019-01-01 |
EP3163932A4 (en) | 2017-07-26 |
WO2016015226A1 (zh) | 2016-02-04 |
EP3163932A1 (en) | 2017-05-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519161B (zh) | 一种干扰协调方法及设备 | |
CN106937306B (zh) | 一种网络质量评估方法及装置 | |
CN106664539A (zh) | 确定测量间隙模式 | |
CN105451251B (zh) | 一种非授权频谱的drs配置方法、测量方法和相关设备 | |
CN108260075A (zh) | 一种基站部署位置的寻址方法及装置 | |
CN103686745A (zh) | 一种lte系统中频率优化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5744540B (zh) | 一种基于网络感知的服务策略配置方法及网络设备 | |
US12245093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signal quality information of frequency | |
CN109429247A (zh) | 一种基于问题场景化的改善小区网络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5163344A (zh) | 一种td-lte系统内干扰的定位方法 | |
CN104023362B (zh) | 一种小区重选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 |
CN106922018A (zh) | 一种定位方法和装置 | |
CN104125613B (zh) | 一种小区重选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 |
CN107276785A (zh) | 一种无线局域网优化方法及装置 | |
WO2016058448A1 (zh) | 频带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 |
CN111385039B (zh) | 一种小区广播波束参数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 |
CN112333754A (zh) | 一种可接入用户数的预估方法和装置 | |
Vesga et al. | Design of empirical propagation models supported in the Log-Normal Shadowing model for the 2.4 GHz and 5GHz bands under Indoor environments | |
CN105430661B (zh) | 一种频段分配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7006059B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设备 | |
CN105959974B (zh) | 一种预测空口带宽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3055933A (zh) | 小区接入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 |
Huang et al. | Achieving fair LTE/Wi-Fi coexistence with real-time scheduling | |
CN113133024A (zh) | 一种网络资源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 |
CN114375589B (zh) | 一种网络参数调整方法及网络管理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