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517665A - 丢包检测方法、设备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丢包检测方法、设备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517665A CN105517665A CN201480010006.5A CN201480010006A CN105517665A CN 105517665 A CN105517665 A CN 105517665A CN 201480010006 A CN201480010006 A CN 201480010006A CN 105517665 A CN105517665 A CN 10551766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cket
- interval
- data packet
- source node
- chan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2—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23—Errors, e.g. transmission errors
- H04L43/0829—Packet loss
- H04L43/0835—One way packet los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52—Delays
- H04L43/0858—One way delay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8—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in relation to timing considerations
- H04L47/283—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in relation to timing considerations in response to processing delays, e.g. caused by jitter or round trip time [RT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2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 H04L27/2646—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only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er for adjusting OFDM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e.g. transmission timing or guard interval lengt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L27/2666—Acquisition of further OFDM parameters, e.g. bandwidth, subcarrier spacing, or guard interval lengt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1—Identifying conges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Of Digital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一种丢包检测方法、设备及系统,通过确定源节点发送的数据包和目的节点接收的数据包之间的包间隔变化,再确定包间隔变化的剧烈程度;最后根据包间隔变化的剧烈程度确定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是否出现传输拥塞。提高识别丢包产生原因的准确性,从而避免受到传输误码的影响,在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出现传输拥塞时能够及时对传输流量进行控制,降低源节点的数据包发送速率,从而降低丢包率,提高传输带宽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丢包检测方法、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现代通信系统中,数据包或者帧的传输是普通的通信方式。数据包传输的目标是数据包能够由源通信节点正确无误的送达到目的通信节点。然而,由于存在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数据包在中间传输的过程中丢失。通常出现丢包主要有以下两种原因:一是传输拥塞,即数据包的发送需求超过了网络传输数据包的能力,如果不降低数据包发送需求,则可能会丢弃无法发送的数据包;二是传输错误,即在数据包中间传输的处理过程中发生传输错误,则可能导致目的通信节点无法接收正确的数据包,比如中间传输线路受到干扰,数据包的某些比特位发生错误等等。传输错误由各种原因引起但都会使部分或全部比特位错误,所以该类错误可以统称为传输误码。
数据包丢失会损伤通信业务,因此需要减少数据包的丢失。评估数据包丢失的严重程度的指标是丢包率。传输拥塞引起的丢包率可以通过对数据包的流量进行控制使其速度降低达到降低丢包率的效果,而传输误码引起的丢包率是无法通过对数据包的流量进行控制来降低的,因此需要识别当前的丢包是由哪种原因引起的。
现有技术中,根据源节点发送数据包数目与目的节点的接收数据包数目得出丢包率,当丢包率大于某个设定门限时则判断为传输拥塞,丢包率小于该设定门限时则判断为传输非拥塞。然而,上述方法会误将传输误码引起的丢包判断为传输拥塞而引起的丢包,从而使得丢包的判定不准确,导致错误的进行流量控制,引起传输带宽利用率过低甚至出现业务断流。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丢包检测方法、设备及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丢包的判定不准确,导致错误的进行流量控制,引起传输带宽利用率过低甚至出现业务断流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丢包检测方法,包括:
确定源节点发送的数据包和目的节点接收的数据包之间的包间隔变化,所述包间隔变化为所述目的节点接收数据包的间隔相对于所述源节点发送数据包的间隔的变化;
确定所述包间隔变化的剧烈程度;
根据所述包间隔变化的剧烈程度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的节点之间是否出现传输拥塞。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包间隔变化为第一间隔与第二间隔之间的差值,所述第一间隔为所述目的节点接收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的时间间隔,所述第二间隔为所述源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一数据包和所述第二数据包的时间间隔。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源节点发送的数据包和目的节点接收的数据包之间的包间隔变化之前,还包括:
接收所述源节点发送的第一时间信息和所述目的节点发送的第二时间信息,所述第一时间信息包括所述源节点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和所述第二数据包的发送时刻,所述第二时间信息包括所述目的节点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包和所述第二数据包的接收时刻;或者,
接收所述目的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一时间信息和第二时间信息,所述目的节点从接收到的所述源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一数据包中获取其中携带的所述源节点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的发送时刻,从接收到的所述源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二据包中获取其中携带的所述源节点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包的发送时刻。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源节点发送的数据包和目的节点接收的数据包之间的包间隔变化,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时间信息确定所述第一间隔,根据所述第二时间信息确定所述第二间隔;
根据所述第一间隔和所述第二间隔确定所述包间隔变化。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间隔变化为第一传输时延和第二传输时延之间的差值,所述第一传输时延为所述目的节点接收第三数据包的时刻与所述源节点发送所述第三数据包的时刻之间的时延,所述第二传输时延为所述目的节点接收第四数据包的时刻与所述源节点发送所述第四数据包的时刻之间的时延。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源节点发送的数据包和目的节点接收的数据包之间的包间隔变化之前,还包括:
接收所述源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一传输时延和第二传输时延,所述目的节点从接收到的所述源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三数据包中获取其中携带的所述源节点发送所述第三数据包的发送时刻,从接收到的所述源节点发送的所述第四据包中获取其中携带的所述源节点发送所述第四数据包的发送时刻。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源节点发送的数据包和目的节点接收的数据包之间的包间隔变化,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传输时延和所述第二传输时延确定所述包间隔变化。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源节点发送的数据包和目的节点接收的数据包之间的包间隔变化之前,还包括:
接收所述源节点发送的所述包间隔变化。
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种实施方式至第七种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所述包间隔变化的剧烈程度,具体包括:
将所述包间隔变化的变化值的绝对值,或者,根据所述包间隔变化的变化值的偶数次方,作为所述包间隔变化的剧烈程度的判别值。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确定所述包间隔变化的剧烈程度之后,还包括:
根据PGVTi=(1-α)*PGVTi-1+α*⊿PGi 2对得到的所述剧烈程度的判别值进行滤波,得到滤波后的剧烈程度的判别值;其中,PGVTi为滤波后的剧烈程度的判别值,PGi为当前次得到的所述包间隔变化的变化值,PGVTi-1为上一次得到的剧烈程度的判别值,⊿PGi2:本次包间隔变化平方。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包间隔变化的剧烈程度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的节点之间是否出现传输拥塞,具体包括:
若所述剧烈程度的判别值大于或等于设定阀值,则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的节点之间出现传输拥塞;或者,
若所述剧烈程度的判别值小于所述设定阀值,则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的节点之间未出现传输拥塞。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包间隔变化的剧烈程度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的节点之间是否出现传输拥塞之后,还包括:
包括当前次在内的多次传输拥塞判断中,若确定出的传输拥塞的概率大于或等于设定概率,则最终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的节点之间出现传输拥塞;
或者,
若确定出的传输拥塞的概率小于所述设定概率,则最终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的节点之间出现未出现传输拥塞。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丢包检测装置,包括:存储器和至少一个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以确定源节点发送的数据包和目的节点接收的数据包之间的包间隔变化,所述包间隔变化为所述目的节点接收数据包的间隔相对于所述源节点发送数据包的间隔的变化;确定所述包间隔变化的剧烈程度;并且根据所述包间隔变化的剧烈程度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的节点之间是否出现传输拥塞。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包间隔变化为第一间隔与第二间隔之间的差值,所述第一间隔为所述目的节点接收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的时间间隔,所述第二间隔为所述源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一数据包和所述第二数据包的时间间隔。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还包括:
收发器,用于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确定源节点发送的数据包和目的节点接收的数据包之间的包间隔变化之前,接收所述源节点发送的第一时间信息和所述目的节点发送的第二时间信息,所述第一时间信息包括所述源节点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和所述第二数据包的发送时刻,所述第二时间信息包括所述目的节点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包和所述第二数据包的接收时刻;或者,
接收所述目的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一时间信息和第二时间信息,所述目的节点从接收到的所述源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一数据包中获取其中携带的所述源节点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的发送时刻,从接收到的所述源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二据包中获取其中携带的所述源节点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包的发送时刻。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具体用于:运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以根据所述第一时间信息确定所述第一间隔,根据所述第二时间信息确定所述第二间隔;根据所述第一间隔和所述第二间隔确定所述包间隔变化。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间隔变化为第一传输时延和第二传输时延之间的差值,所述第一传输时延为所述目的节点接收第三数据包的时刻与所述源节点发送所述第三数据包的时刻之间的时延,所述第二传输时延为所述目的节点接收第四数据包的时刻与所述源节点发送所述第四数据包的时刻之间的时延。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收发器还用于,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确定源节点发送的数据包和目的节点接收的数据包之间的包间隔变化之前,接收所述源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一传输时延和第二传输时延,所述目的节点从接收到的所述源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三数据包中获取其中携带的所述源节点发送所述第三数据包的发送时刻,从接收到的所述源节点发送的所述第四据包中获取其中携带的所述源节点发送所述第四数据包的发送时刻。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具体用于:运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以根据所述第一传输时延和所述第二传输时延确定所述包间隔变化。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收发器还用于,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确定源节点发送的数据包和目的节点接收的数据包之间的包间隔变化之前,接收所述源节点发送的所述包间隔变化。
结合第一方面,或者第一种实施方式至第七种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具体用于:运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以将所述包间隔变化的变化值的绝对值,或者,根据所述包间隔变化的变化值的偶数次方,作为所述包间隔变化的剧烈程度的判别值。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确定所述包间隔变化的剧烈程度之后,还用于:运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以根据PGVTi=(1-α)*PGVTi-1+α*⊿PGi 2对得到的所述剧烈程度的判别值进行滤波,得到滤波后的剧烈程度的判别值;其中,PGVTi为滤波后的剧烈程度的判别值,PGi为当前次得到的所述包间隔变化的变化值,PGVTi-1为上一次得到的剧烈程度的判别值,⊿PGi2:本次包间隔变化平方。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具体用于:运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若所述剧烈程度的判别值大于或等于设定阀值,则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的节点之间出现传输拥塞;或者,若所述剧烈程度的判别值小于所述设定阀值,则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的节点之间未出现传输拥塞。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实施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十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根据所述包间隔变化的剧烈程度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的节点之间是否出现传输拥塞之后,还用于:运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包括当前次在内的多次传输拥塞判断中,若确定出的传输拥塞的概率大于或等于设定概率,则最终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的节点之间出现传输拥塞;
或者,
若确定出的传输拥塞的概率小于所述设定概率,则最终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的节点之间出现未出现传输拥塞。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丢包检测系统,包括:源节点,目的节点和如上述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任意实施方式提供的丢包检测装置。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丢包检测装置为所述源节点,或者,为所述目的节点,或者为在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的节点之间的传输网络中的设备,或者为在所述传输网络之外的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丢包检测方法、设备及系统,通过确定源节点发送的数据包和目的节点接收的数据包之间的包间隔变化,再确定包间隔变化的剧烈程度;最后根据包间隔变化的剧烈程度确定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是否出现传输拥塞。提高识别丢包产生原因的准确性,从而避免受到传输误码的影响,在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出现传输拥塞时能够及时对传输流量进行控制,降低源节点的数据包发送速率,从而降低丢包率,提高传输带宽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丢包检测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丢包检测方法一个实施例中涉及的设备之间的交互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丢包检测方法又一个实施例中涉及的设备之间的交互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丢包检测方法另一个实施例中涉及的设备之间的交互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丢包检测方法另一个实施例中涉及的设备之间的交互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丢包检测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丢包检测装置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丢包检测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丢包检测装置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文中描述的技术可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当前2G,3G通信系统和下一代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GlobalSystemforMobilecommunications),码分多址(CDMA,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系统,时分多址(TDMA,TimeDivisionMultipleAccess)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CDMA,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Wireless),频分多址(FDMA,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Addressing)系统,正交频分多址(OFDMA,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Access)系统,单载波FDMA(SC-F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GeneralPacketRadioService)系统,长期演进(LTE,LongTermEvolution)系统,还可以是传统的有线网络,例如:IP网络和以太网络,还可以是其他此类通信系统。
本文中涉及到的节点可以为终端,基站,接入点等各种类型的无线网络设备或有线网络设备。
本申请中涉及的终端,即用户设备,可以是无线终端也可以是有线终端,无线终端可以是指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无线终端可以经无线接入网(例如,RAN,RadioAccessNetwork)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无线终端可以是移动终端,如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和具有移动终端的计算机,例如,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它们与无线接入网交换语言和/或数据。例如,个人通信业务(PCS,PersonalCommunicationService)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IP)话机、无线本地环路(WLL,WirelessLocalLoop)站、个人数字助理(PDA,PersonalDigitalAssistant)等设备。无线终端也可以称为系统、订户单元(SubscriberUnit)、订户站(SubscriberStation),移动站(MobileStation)、移动台(Mobile)、远程站(RemoteStation)、接入点(AccessPoint)、远程终端(RemoteTerminal)、接入终端(AccessTerminal)、用户终端(UserTerminal)、用户代理(UserAgent)、用户设备(UserDevice)、或用户装备(UserEquipment)。
基站可以是指接入网中在空中接口上通过一个或多个扇区与无线终端通信的设备。基站可用于将收到的空中帧与IP分组进行相互转换,作为无线终端与接入网的其余部分之间的路由器,其中接入网的其余部分可包括网际协议(IP)网络。基站还可协调对空中接口的属性管理。例如,基站可以是GSM或CDMA中的基站(BTS,BaseTransceiverStation),也可以是WCDMA中的基站(NodeB),还可以是LTE中的演进型基站(NodeB或eNB或e-NodeB,evolutionalNodeB),本申请并不限定。
基站控制器,可以是GSM或CDMA中的基站控制器(BSC,basestationcontroller),也可以是WCDMA中的无线网络控制器(RNC,RadioNetworkController),本申请并不限定。
接入网设备,可以是WLAN中的接入点(AccessPoint,AP),还可以是GSM网络、GPRS网络或CDMA网络中的基站(BaseTransceiverStation,BTS),还可以是CDMA2000网络或WCDMA网络中的基站(NodeB),还可以是LTE网络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vedNodeB,eNB),还可以是WiMAX网络中的接入服务网络的基站(AccessServiceNetworkBaseStation,ASNBS)等网元;或也可以是以上所述接入点、基站后面的控制器或认证器等网元。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丢包检测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1,该方法包括:
S101、确定源节点发送的数据包和目的节点接收的数据包之间的包间隔变化,所述包间隔变化为所述目的节点接收数据包的间隔相对于所述源节点发送数据包的间隔的变化。
S102、确定包间隔变化的剧烈程度。
S103、根据包间隔变化的剧烈程度确定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是否出现传输拥塞。
其中,上述步骤可以在源节点侧执行,或者在目的节点侧执行,也可以在除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外的其他节点上执行;或者,还可以在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的传输网络的网络设备中执行,也可以在传输网络之外的独立部署的服务器上执行,上述方式均不对本发明造成限制。
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包间隔变化可以为第一间隔与第二间隔之间的差值,第一间隔为目的节点接收的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的时间间隔,第二间隔为源节点发送的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的时间间隔。可选的,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可以为相邻的数据包,或者间隔较近的数据包,当然,并不以此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作为另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间隔变化还可以为第一传输时延和第二传输时延之间的差值,第一传输时延为目的节点接收第三数据包的时刻与源节点发送第三数据包的时刻之间的时延,第二传输时延为目的节点接收第四数据包的时刻与源节点发送第四数据包的时刻之间的时延。可选的,第三数据包和第四数据包可以为相邻的数据包,或者间隔较近的数据包,当然,并不以此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包间隔变化为第一间隔与第二间隔之间的差值的实施方式下,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上述步骤的方法执行设备可以接收源节点发送的第一时间信息和目的节点发送的第二时间信息,其中,第一时间信息包括源节点发送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的发送时刻,第二时间信息包括目的节点接收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的接收时刻。如图2所示,即,源节点将发送数据包的发送时刻信息发送给上述的方法执行设备,目的节点将接收数据包的接收时刻信息发送给上述的方法执行设备,从而上述方法执行设备可以根据第一时间信息确定第一间隔,根据第二时间信息确定第二间隔,并进一步根据第一间隔和第二间隔确定包间隔变化。
在包间隔变化为第一间隔与第二间隔之间的差值的实施方式下,另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上述步骤的方法执行设备可以接收目的节点发送的第一时间信息和第二时间信息,目的节点从接收到的源节点发送的第一数据包中获取其中携带的源节点发送第一数据包的发送时刻,从接收到的源节点发送的第二数据包中获取其中携带的源节点发送第二数据包的发送时刻。如图3所示,源节点可以在第一数据包中携带发送时刻信息,同样在第二数据包中携带发送时刻信息,从而目的节点可以将第一时间信息和第二时间信息发送给执行设备,类似的,上述方法执行设备可以根据第一时间信息确定第一间隔,根据第二时间信息确定第二间隔,并进一步根据第一间隔和第二间隔确定包间隔变化。
在包间隔变化为第一传输时延和第二传输时延之间的差值的实施方式下,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执行设备可以接收源节点发送的第一传输时延和第二传输时延,目的节点从接收到的源节点发送的第三数据包中获取其中携带的源节点发送第三数据包的发送时刻,从接收到的源节点发送的第四据包中获取其中携带的源节点发送第四数据包的发送时刻。如图4所示,源节点可以在第三数据包中携带发送时刻信息,同样在第四数据包中携带发送时刻信息,目的节点根据第三数据包的发送时刻和接收时刻计算出第一传输时延,并根据第四数据包的发送时刻和接收时刻计算出第二传输时延,并将第一传输时延和第二传输时延发送给上述执行设备,从而上述执行设备可以根据第一传输时延和第二传输时延确定包间隔变化。
在包间隔变化为第一传输时延和第二传输时延之间的差值的实施方式下,另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执行设备可以接收源节点发送的包间隔变化。如图5所示,源节点可以在第三数据包中携带发送时刻信息,同样在第四数据包中携带发送时刻信息,目的节点根据第三数据包的发送时刻和接收时刻计算出第一传输时延,并根据第四数据包的发送时刻和接收时刻计算出第二传输时延,并进一步计算出包间隔变化,并将该包间隔变化发送给上述执行设备。
在计算出包间隔变化之后,可以进一步确定包间隔变化的剧烈程度。需要说明的是,包间隔变化即可能为正值,也可能为负值,为了衡量包间隔剧烈度,一般可以采用非负值,因此,可以通过包间隔变化的某种函数来确定包间隔变化的剧烈程度。
即,PGVT=f(⊿PG),其中,⊿PG表示包间隔变化,PGVT表示包间隔变化剧烈度。函数f:将⊿PG转换为非负的一个指标,该函数可以有多种方案,本发明不限制。可选的,可以对⊿PG取绝对值或取偶数次方。例如,可以取⊿PG的平方来计算包间隔变化的剧烈程度,得到的结果称为剧烈程度的判别值。
进一步的,可以根据剧烈程度判别值的大小来确定是否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是否出现传输拥塞。具体的,如果剧烈程度的判别值大于或等于设定阀值,则可以确定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出现传输拥塞;或者,如果剧烈程度的判别值小于设定阀值,则可以确定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未出现传输拥塞。
本实施例提供的丢包检测方法,通过确定源节点发送的数据包和目的节点接收的数据包之间的包间隔变化,再确定包间隔变化的剧烈程度;最后根据包间隔变化的剧烈程度确定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是否出现传输拥塞。提高识别丢包产生原因的准确性,从而避免受到传输误码的影响,在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出现传输拥塞时能够及时对传输流量进行控制,降低源节点的数据包发送速率,从而降低丢包率,提高传输带宽的利用率。
本发明提供的丢包检测方法又一个实施例中,在图1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该方法包括:
S201、确定源节点发送的数据包和目的节点接收的数据包之间的包间隔变化,所述包间隔变化为所述目的节点接收数据包的间隔相对于所述源节点发送数据包的间隔的变化。
S202、确定包间隔变化的剧烈程度。
S203、对得到的剧烈程度的判别值进行滤波,得到滤波后的剧烈程度的判别值。
S204、根据包间隔变化的剧烈程度确定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是否出现传输拥塞。
在图1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可以在确定包间隔变化的剧烈程度之后,对各种原因产生的干扰进行降低。
在网络传输中,有可能由于各种原因而引起包间隔变化,例如:中间传输节点出现多个入端口的数据包同时到达,并从同一个出端口发送,这将引起包间隔变化。据此,可选的,可以在对得到的剧烈程度的判别值进行滤波,得到滤波后的剧烈程度的判别值。例如:可以采用阿尔法滤波方法。
具体的,根据PGVTi=(1-α)*PGVTi-1+α*⊿PGi 2对得到的剧烈程度的判别值进行滤波,其中,PGVTi为滤波后的剧烈程度的判别值,PGi为当前次得到的包间隔变化的变化值,PGVTi-1为上一次得到的剧烈程度的判别值,⊿PGi2:本次包间隔变化平方。
本实施例提供的丢包检测方法,通过确定源节点发送的数据包和目的节点接收的数据包之间的包间隔变化,再确定包间隔变化的剧烈程度。进一步的,可以采用滤波方法对得到的剧烈程度的判别值进行滤波,再根据滤波后的包间隔变化的剧烈程度确定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是否出现传输拥塞。提高识别丢包产生原因的准确性,从而避免受到传输误码的影响,在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出现传输拥塞时能够及时对传输流量进行控制,降低源节点的数据包发送速率,从而降低丢包率,提高了传输带宽的利用率。由于对包间隔变化的剧烈程度的判别值进行滤波,从而降低了干扰对包间隔变化的影响。
本发明提供的丢包检测方法又一个实施例中,在图1以及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该方法包括:
S201、确定源节点发送的数据包和目的节点接收的数据包之间的包间隔变化,所述包间隔变化为所述目的节点接收数据包的间隔相对于所述源节点发送数据包的间隔的变化。
S202、确定包间隔变化的剧烈程度。
S203、对得到的剧烈程度的判别值进行滤波,得到滤波后的剧烈程度的判别值。
S204、根据包间隔变化的剧烈程度确定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是否出现传输拥塞。
S205、包括当前次在内的多次传输拥塞判断中,若确定出的传输拥塞的概率大于或等于设定概率,则最终确定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出现传输拥塞;或者,若确定出的传输拥塞的概率小于设定概率,则最终确定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出现未出现传输拥塞。
传输拥塞状态判决准确率由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上述实施例中所提及的包间隔变化的干扰,还有可能受到判断剧烈程度判别值的设定阀值的取值影响。因此,在上述图1和上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进一步采用概率统计的方式对S204的判断结果进行修正。
例如:利用图1所示实施例中S101-S103的方式执行了多次传输拥塞判断,或者,利用上一实施例中的S201-S204的方式执行了多次传输拥塞判断。则可选的,在上述涉及的多次判断中,如果确定出的传输拥塞的概率大于或等于设定概率,则可以最终确定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出现传输拥塞;或者,如果确定出的传输拥塞的概率小于设定概率,则可以最终确定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出现未出现传输拥塞。
本实施例提供的丢包检测方法,通过确定源节点发送的数据包和目的节点接收的数据包之间的包间隔变化,再确定包间隔变化的剧烈程度。进一步的,可以采用滤波方法对得到的剧烈程度的判别值进行滤波,再根据滤波后的包间隔变化的剧烈程度确定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是否出现传输拥塞。提高识别丢包产生原因的准确性,从而避免受到传输误码的影响,在源节点和目标节点之间出现传输拥塞时能够及时对传输流量进行控制,降低源节点的数据包发送速率,从而降低丢包率。由于对包间隔变化的剧烈程度的判别值进行滤波,从而降低了干扰对包间隔变化的影响,提高了传输带宽利用率。进一步的,由于综合了多次传输拥塞判断的概率来最终确定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是否出现传输拥塞,则进一步提高了传输拥塞判断的准确性。
图6和图7所提供的丢包检测装置,与本发明提供的丢包检测方法相对应,为该方法的执行设备,其中,该丢包检测装置可以为网络中的源节点,或者是目的节点,也可以在除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外的其他节点;或者,还可以在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的传输网络的网络设备,也可以在传输网络之外的独立部署的服务器。或者,还可以是上述所列举的节点,设备,或者服务器上的功能模块。需要说明的是,图6和图7所示的各模块的功能,可以在上述设备中通过软件来实现。或者,还可以通过集成电路来实现,而这类集成电路可以具有信号的输入和输出端口,以及各种功能电路,图6和图7所涉及的第一确定模块61,第二确定模块62和第三确定模块63的功能可以通过集成电路中的功能电路实现。而接收模块64的功能可以通过集成电路中的输入和或输出端口来实现。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丢包检测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提供的装置与图1-图5所示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相对应,为该方法实施例的执行设备。如图6所示,该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61,用于确定源节点发送的数据包和目的节点接收的数据包之间的包间隔变化,包间隔变化为目的节点接收数据包的间隔相对于源节点发送数据包的间隔的变化;
第二确定模块62,还用于确定包间隔变化的剧烈程度;
第三确定模块63,用于根据包间隔变化的剧烈程度确定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是否出现传输拥塞。
其中,上述的第一确定模块61,第二确定模块62和第三确定模块63可以为彼此独立的不同模块,也可以为同一模块。
可选的,包间隔变化为第一间隔与第二间隔之间的差值,第一间隔为目的节点接收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的时间间隔,第二间隔为源节点发送的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的时间间隔。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丢包检测装置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提供的装置与本发明提供的各个方法实施例相对应,为该方法实施例的执行设备。如图7所示,在图6所示装置的基础上,该实施例中的装置进一步包括:
接收模块64,用于在第一确定模块确定源节点发送的数据包和目的节点接收的数据包之间的包间隔变化之前,接收源节点发送的第一时间信息和目的节点发送的第二时间信息,第一时间信息包括源节点发送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的发送时刻,第二时间信息包括目的节点接收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的接收时刻;或者,
接收目的节点发送的第一时间信息和第二时间信息,目的节点从接收到的源节点发送的第一数据包中获取其中携带的源节点发送第一数据包的发送时刻,从接收到的源节点发送的第二据包中获取其中携带的源节点发送第二数据包的发送时刻。
可选的,第一确定模块61具体用于:根据第一时间信息确定第一间隔,根据第二时间信息确定第二间隔;根据第一间隔和第二间隔确定包间隔变化。
可选的,间隔变化为第一传输时延和第二传输时延之间的差值,第一传输时延为目的节点接收第三数据包的时刻与源节点发送第三数据包的时刻之间的时延,第二传输时延为目的节点接收第四数据包的时刻与源节点发送第四数据包的时刻之间的时延。
可选的,接收模块64还用于,在第一确定模块确定源节点发送的数据包和目的节点接收的数据包之间的包间隔变化之前,接收源节点发送的第一传输时延和第二传输时延,目的节点从接收到的源节点发送的第三数据包中获取其中携带的源节点发送第三数据包的发送时刻,从接收到的源节点发送的第四据包中获取其中携带的源节点发送第四数据包的发送时刻。
可选的,第一确定模块61可以具体用于:根据第一传输时延和第二传输时延确定包间隔变化。
可选的,接收模块64还可以用于,在第一确定模块确定源节点发送的数据包和目的节点接收的数据包之间的包间隔变化之前,接收源节点发送的包间隔变化。
可选的,第二确定模块62可以具体用于:将包间隔变化的变化值的绝对值,或者,根据包间隔变化的变化值的偶数次方,作为包间隔变化的剧烈程度的判别值。
可选的,第二确定模块62确定包间隔变化的剧烈程度之后,还用于:根据PGVTi=(1-α)*PGVTi-1+α*⊿PGi 2对得到的剧烈程度的判别值进行滤波,得到滤波后的剧烈程度的判别值;其中,PGVTi为滤波后的剧烈程度的判别值,PGi为当前次得到的包间隔变化的变化值,PGVTi-1为上一次得到的剧烈程度的判别值,⊿PGi2:本次包间隔变化平方。
可选的,第三确定模块63具体用于:若剧烈程度的判别值大于或等于设定阀值,则确定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出现传输拥塞;或者,若剧烈程度的判别值小于设定阀值,则确定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未出现传输拥塞。
可选的,第三确定模块63根据包间隔变化的剧烈程度确定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是否出现传输拥塞之后,还用于:包括当前次在内的多次传输拥塞判断中,若确定出的传输拥塞的概率大于或等于设定概率,则最终确定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出现传输拥塞;或者,若确定出的传输拥塞的概率小于设定概率,则最终确定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出现未出现传输拥塞。
图6和图7所提供的丢包检测装置,其执行丢包检测方法的具体过程和效果均可参见本发明提供的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图8和图9所提供的丢包检测装置,与本发明提供的丢包检测方法相对应,为该方法的执行设备,其中,该丢包检测装置可以为网络中的源节点,或者是目的节点,也可以在除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外的其他节点;或者,还可以在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的传输网络的网络设备,也可以在传输网络之外的独立部署的服务器。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丢包检测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提供的装置与图1-图5所示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相对应,该装置包括:
存储器81和至少一个处理器82;其中,处理器82的个数并不做出限制,该装置中可以只包括一个处理器82,也可以有多个处理器协同运行;存储器81可以与处理器82一体集成,例如:在一些用户设备或网络设备中,处理器芯片上即集成有存储器;或者,存储器81和处理器82还可以是彼此独立设置的器件,例如:在一些用户设备或网络设备中,存储器81和处理器82还可以通过总线连接。
存储器81用于存储指令;
至少一个处理器82,用于运行存储器81中存储的指令,以确定源节点发送的数据包和目的节点接收的数据包之间的包间隔变化,包间隔变化为目的节点接收数据包的间隔相对于源节点发送数据包的间隔的变化;确定包间隔变化的剧烈程度;并根据包间隔变化的剧烈程度确定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是否出现传输拥塞。
可选的,包间隔变化为第一间隔与第二间隔之间的差值,第一间隔为目的节点接收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的时间间隔,第二间隔为源节点发送的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的时间间隔。
图9为本发明提供的丢包检测装置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提供的装置与本发明提供的各个方法实施例相对应,为该方法实施例的执行设备。如图9所示,在图8所示装置的基础上,该实施例中的装置进一步包括:收发器83,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用户设备或网络设备中,收发器83可以是用于收发信号的射频器件。或者,在另一些用户设备或网络设备中,收发器83还可以是收发接口等。
收发器83,用于在至少一个处理器82确定源节点发送的数据包和目的节点接收的数据包之间的包间隔变化之前,接收源节点发送的第一时间信息和目的节点发送的第二时间信息,第一时间信息包括源节点发送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的发送时刻,第二时间信息包括目的节点接收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的接收时刻;或者,
接收目的节点发送的第一时间信息和第二时间信息,目的节点从接收到的源节点发送的第一数据包中获取其中携带的源节点发送第一数据包的发送时刻,从接收到的源节点发送的第二据包中获取其中携带的源节点发送第二数据包的发送时刻。
可选的,至少一个处理器82具体用于:运行存储器81中存储的指令,以根据第一时间信息确定第一间隔,根据第二时间信息确定第二间隔;根据第一间隔和第二间隔确定包间隔变化。
可选的,间隔变化为第一传输时延和第二传输时延之间的差值,第一传输时延为目的节点接收第三数据包的时刻与源节点发送第三数据包的时刻之间的时延,第二传输时延为目的节点接收第四数据包的时刻与源节点发送第四数据包的时刻之间的时延。
可选的,收发器83还可以用于,在至少一个处理器82确定源节点发送的数据包和目的节点接收的数据包之间的包间隔变化之前,接收源节点发送的第一传输时延和第二传输时延,目的节点从接收到的源节点发送的第三数据包中获取其中携带的源节点发送第三数据包的发送时刻,从接收到的源节点发送的第四据包中获取其中携带的源节点发送第四数据包的发送时刻。
可选的,至少一个处理器82可以具体用于:运行存储器81中存储的指令,以根据第一传输时延和第二传输时延确定包间隔变化。
可选的,收发器83还可以用于,在至少一个处理器确定源节点发送的数据包和目的节点接收的数据包之间的包间隔变化之前,接收源节点发送的包间隔变化。
可选的,至少一个处理器82可以具体用于:运行存储器81中存储的指令,以将包间隔变化的变化值的绝对值,或者,根据包间隔变化的变化值的偶数次方,作为包间隔变化的剧烈程度的判别值。
可选的,至少一个处理器82确定包间隔变化的剧烈程度之后,还用于:运行存储器81中存储的指令,以根据PGVTi=(1-α)*PGVTi-1+α*⊿PGi 2对得到的剧烈程度的判别值进行滤波,得到滤波后的剧烈程度的判别值;其中,PGVTi为滤波后的剧烈程度的判别值,PGi为当前次得到的包间隔变化的变化值,PGVTi-1为上一次得到的剧烈程度的判别值,⊿PGi2:本次包间隔变化平方。
可选的,至少一个处理器82可以具体用于:运行存储器81中存储的指令,若剧烈程度的判别值大于或等于设定阀值,则确定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出现传输拥塞;或者,若剧烈程度的判别值小于设定阀值,则确定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未出现传输拥塞。
可选的,至少一个处理器82根据包间隔变化的剧烈程度确定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是否出现传输拥塞之后,还用于:运行存储器81中存储的指令,包括当前次在内的多次传输拥塞判断中,若确定出的传输拥塞的概率大于或等于设定概率,则最终确定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出现传输拥塞;或者,若确定出的传输拥塞的概率小于设定概率,则最终确定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出现未出现传输拥塞。
图8和图9所提供的丢包检测装置,其执行丢包检测方法的具体过程和效果均可参见本发明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还提供一个丢包检测系统实施例,包括:源节点,目的节点和丢包检测装置。
可选的,丢包检测装置为源节点,或者,为目的节点,或者为在源节点和目的节点之间的传输网络中的设备,或者为在传输网络之外的设备。
其中,该系统的架构可以如图2-图5所示的任意一种,其中的丢包检测装置的结构可参见图6-图9所示的实施例,其执行丢包检测方法的具体过程和效果可参见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26)
1.一种丢包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源节点发送的数据包和目的节点接收的数据包之间的包间隔变化,所述包间隔变化为所述目的节点接收数据包的间隔相对于所述源节点发送数据包的间隔的变化;
确定所述包间隔变化的剧烈程度;
根据所述包间隔变化的剧烈程度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的节点之间是否出现传输拥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包间隔变化为第一间隔与第二间隔之间的差值,所述第一间隔为所述目的节点接收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的时间间隔,所述第二间隔为所述源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一数据包和所述第二数据包的时间间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源节点发送的数据包和目的节点接收的数据包之间的包间隔变化之前,还包括:
接收所述源节点发送的第一时间信息和所述目的节点发送的第二时间信息,所述第一时间信息包括所述源节点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和所述第二数据包的发送时刻,所述第二时间信息包括所述目的节点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包和所述第二数据包的接收时刻;或者,
接收所述目的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一时间信息和第二时间信息,所述目的节点从接收到的所述源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一数据包中获取其中携带的所述源节点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的发送时刻,从接收到的所述源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二据包中获取其中携带的所述源节点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包的发送时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源节点发送的数据包和目的节点接收的数据包之间的包间隔变化,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时间信息确定所述第一间隔,根据所述第二时间信息确定所述第二间隔;
根据所述第一间隔和所述第二间隔确定所述包间隔变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变化为第一传输时延和第二传输时延之间的差值,所述第一传输时延为所述目的节点接收第三数据包的时刻与所述源节点发送所述第三数据包的时刻之间的时延,所述第二传输时延为所述目的节点接收第四数据包的时刻与所述源节点发送所述第四数据包的时刻之间的时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源节点发送的数据包和目的节点接收的数据包之间的包间隔变化之前,还包括:
接收所述源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一传输时延和第二传输时延,所述目的节点从接收到的所述源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三数据包中获取其中携带的所述源节点发送所述第三数据包的发送时刻,从接收到的所述源节点发送的所述第四据包中获取其中携带的所述源节点发送所述第四数据包的发送时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源节点发送的数据包和目的节点接收的数据包之间的包间隔变化,具体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传输时延和所述第二传输时延确定所述包间隔变化。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源节点发送的数据包和目的节点接收的数据包之间的包间隔变化之前,还包括:
接收所述源节点发送的所述包间隔变化。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包间隔变化的剧烈程度,具体包括:
将所述包间隔变化的变化值的绝对值,或者,根据所述包间隔变化的变化值的偶数次方,作为所述包间隔变化的剧烈程度的判别值。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包间隔变化的剧烈程度之后,还包括:
根据PGVTi=(1-α)*PGVTi-1+α*⊿PGi 2对得到的所述剧烈程度的判别值进行滤波,得到滤波后的剧烈程度的判别值;其中,PGVTi为滤波后的剧烈程度的判别值,PGi为当前次得到的所述包间隔变化的变化值,PGVTi-1为上一次得到的剧烈程度的判别值,⊿PGi2:本次包间隔变化平方。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包间隔变化的剧烈程度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的节点之间是否出现传输拥塞,具体包括:
若所述剧烈程度的判别值大于或等于设定阀值,则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的节点之间出现传输拥塞;或者,
若所述剧烈程度的判别值小于所述设定阀值,则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的节点之间未出现传输拥塞。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包间隔变化的剧烈程度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的节点之间是否出现传输拥塞之后,还包括:
包括当前次在内的多次传输拥塞判断中,若确定出的传输拥塞的概率大于或等于设定概率,则最终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的节点之间出现传输拥塞;
或者,
若确定出的传输拥塞的概率小于所述设定概率,则最终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的节点之间出现未出现传输拥塞。
13.一种丢包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至少一个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以确定源节点发送的数据包和目的节点接收的数据包之间的包间隔变化,所述包间隔变化为所述目的节点接收数据包的间隔相对于所述源节点发送数据包的间隔的变化;确定所述包间隔变化的剧烈程度;并且根据所述包间隔变化的剧烈程度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的节点之间是否出现传输拥塞。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包间隔变化为第一间隔与第二间隔之间的差值,所述第一间隔为所述目的节点接收第一数据包和第二数据包的时间间隔,所述第二间隔为所述源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一数据包和所述第二数据包的时间间隔。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收发器,用于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确定源节点发送的数据包和目的节点接收的数据包之间的包间隔变化之前,接收所述源节点发送的第一时间信息和所述目的节点发送的第二时间信息,所述第一时间信息包括所述源节点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和所述第二数据包的发送时刻,所述第二时间信息包括所述目的节点接收所述第一数据包和所述第二数据包的接收时刻;或者,
接收所述目的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一时间信息和第二时间信息,所述目的节点从接收到的所述源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一数据包中获取其中携带的所述源节点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的发送时刻,从接收到的所述源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二据包中获取其中携带的所述源节点发送所述第二数据包的发送时刻。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具体用于:运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以根据所述第一时间信息确定所述第一间隔,根据所述第二时间信息确定所述第二间隔;根据所述第一间隔和所述第二间隔确定所述包间隔变化。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变化为第一传输时延和第二传输时延之间的差值,所述第一传输时延为所述目的节点接收第三数据包的时刻与所述源节点发送所述第三数据包的时刻之间的时延,所述第二传输时延为所述目的节点接收第四数据包的时刻与所述源节点发送所述第四数据包的时刻之间的时延。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器还用于,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确定源节点发送的数据包和目的节点接收的数据包之间的包间隔变化之前,接收所述源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一传输时延和第二传输时延,所述目的节点从接收到的所述源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三数据包中获取其中携带的所述源节点发送所述第三数据包的发送时刻,从接收到的所述源节点发送的所述第四据包中获取其中携带的所述源节点发送所述第四数据包的发送时刻。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具体用于:运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以根据所述第一传输时延和所述第二传输时延确定所述包间隔变化。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器还用于,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确定源节点发送的数据包和目的节点接收的数据包之间的包间隔变化之前,接收所述源节点发送的所述包间隔变化。
21.根据权利要求13-20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具体用于:运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以将所述包间隔变化的变化值的绝对值,或者,根据所述包间隔变化的变化值的偶数次方,作为所述包间隔变化的剧烈程度的判别值。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确定所述包间隔变化的剧烈程度之后,还用于:运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以根据PGVTi=(1-α)*PGVTi-1+α*⊿PGi 2对得到的所述剧烈程度的判别值进行滤波,得到滤波后的剧烈程度的判别值;其中,PGVTi为滤波后的剧烈程度的判别值,PGi为当前次得到的所述包间隔变化的变化值,PGVTi-1为上一次得到的剧烈程度的判别值,⊿PGi2:本次包间隔变化平方。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具体用于:运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若所述剧烈程度的判别值大于或等于设定阀值,则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的节点之间出现传输拥塞;或者,若所述剧烈程度的判别值小于所述设定阀值,则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的节点之间未出现传输拥塞。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根据所述包间隔变化的剧烈程度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的节点之间是否出现传输拥塞之后,还用于:运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包括当前次在内的多次传输拥塞判断中,若确定出的传输拥塞的概率大于或等于设定概率,则最终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的节点之间出现传输拥塞;
或者,
若确定出的传输拥塞的概率小于所述设定概率,则最终确定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的节点之间出现未出现传输拥塞。
25.一种丢包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源节点,目的节点和如权利要求13-24任一项所述的丢包检测装置。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丢包检测装置为所述源节点,或者,为所述目的节点,或者为在所述源节点和所述目的节点之间的传输网络中的设备,或者为在所述传输网络之外的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CN2014/080638 WO2016015178A1 (zh) | 2014-06-24 | 2014-06-24 | 丢包检测方法、设备及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517665A true CN105517665A (zh) | 2016-04-20 |
Family
ID=552165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10006.5A Pending CN105517665A (zh) | 2014-06-24 | 2014-06-24 | 丢包检测方法、设备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419314B2 (zh) |
EP (1) | EP3148135B1 (zh) |
JP (1) | JP6355116B2 (zh) |
CN (1) | CN105517665A (zh) |
WO (1) | WO2016015178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210020A (zh) * | 2016-07-04 | 2016-12-07 | 安徽天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网络文件传输方法 |
CN114885359A (zh) * | 2022-06-09 | 2022-08-09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时延性能评估方法、接入网设备及存储介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462078B2 (en) * | 2017-11-17 | 2019-10-29 | Whatsapp Inc. | Using signals extracted from a VOIP data stream to distinguish between network congestion and link losses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50123003A1 (en) * | 1999-07-01 | 2005-06-09 | Cisco Technology,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network data packet delay, jitter and loss |
CN1647440A (zh) * | 2002-04-16 | 2005-07-27 |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在接收器端具有决定可能重传请求的拥塞控制的传输系统 |
CN101582842A (zh) * | 2008-05-16 | 2009-11-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拥塞控制方法与拥塞控制装置 |
CN101686100A (zh) * | 2008-09-25 | 2010-03-3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处理丢包的方法、传输质量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795400B1 (en) * | 1999-11-30 | 2004-09-21 | Verizon Corporate Services Group Inc. | Packet loss service-level guarantee monitoring and claim valid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
JP3841256B2 (ja) * | 2000-02-15 | 2006-11-01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及び送信端末 |
WO2001085064A1 (en) * | 2000-05-05 | 2001-11-15 |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Leland Stanford Junior University | Multilayer stents having enhanced flexibility and hoop strength |
JP2002118598A (ja) * | 2001-08-06 | 2002-04-19 |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 輻輳検出方法、輻輳防止方法、およびパケット通信システム |
JP3953999B2 (ja) * | 2003-09-30 | 2007-08-08 | Kddi株式会社 | 輻輳検知装置、tcpトラヒックの輻輳検知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US7599432B2 (en) | 2003-12-08 | 2009-10-06 |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ynamically inserting gain in an adaptive filter system |
US20080259813A1 (en) * | 2004-03-09 | 2008-10-23 | Johnny Mikhael Matta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quality of service determination |
US9054973B2 (en) * | 2007-04-25 | 2015-06-09 | Broadcom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Ethernet congestion management |
CN101056260B (zh) * | 2007-05-21 | 2010-07-21 | 中南大学 | 混合网络中基于ecn机制的拥塞控制方法 |
US8085683B2 (en) * | 2008-04-02 | 2011-12-27 | National University Of Ireland Maynooth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imating link quality |
US8576715B2 (en) * | 2009-10-26 | 2013-11-05 | Mellanox Technologies Ltd. | High-performance adaptive routing |
EP2445127A1 (fr) * | 2010-10-22 | 2012-04-25 | Alcatel Lucent | Procédé non intrusif de synchronisation d'horloges maître et esclave d'un réseau à commutation de paquets, et dispositifs de synchronisation associés |
US9100871B2 (en) * | 2011-03-10 | 2015-08-04 | Optis Cellular Technology, Llc | Hybrid congestion control |
WO2011124184A2 (zh) * | 2011-05-16 | 2011-10-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丢包处理方法、目的网络节点设备及移动传输网络系统 |
US9007901B2 (en) * | 2012-02-09 | 2015-04-14 | Alcatel Lucent | Method and apparatus providing flow control using on-off signals in high delay networks |
US9706433B2 (en) * | 2012-04-05 | 2017-07-11 | Avago Technologies General Ip (Singapore) Pte.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ccessing unlicensed band with network assistance |
AU2013206396B2 (en) * | 2012-06-25 | 2017-09-07 | Assa Abloy Australia Pty Limited | A safety lockout hasp with cable |
US20140164641A1 (en) * | 2012-12-11 | 2014-06-12 |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Congestion control for data center traffic |
US9166853B2 (en) * | 2013-01-10 | 2015-10-2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ate adaptation for data communication |
EP2787701A1 (en) * | 2013-04-03 | 2014-10-08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AB (Publ) | Non-congestive loss in HSPA congestion control |
-
2014
- 2014-06-24 CN CN201480010006.5A patent/CN105517665A/zh active Pending
- 2014-06-24 EP EP14898486.7A patent/EP3148135B1/en active Active
- 2014-06-24 JP JP2016574979A patent/JP6355116B2/ja active Active
- 2014-06-24 WO PCT/CN2014/080638 patent/WO2016015178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6
- 2016-12-21 US US15/387,289 patent/US10419314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50123003A1 (en) * | 1999-07-01 | 2005-06-09 | Cisco Technology,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network data packet delay, jitter and loss |
CN1647440A (zh) * | 2002-04-16 | 2005-07-27 |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在接收器端具有决定可能重传请求的拥塞控制的传输系统 |
CN101582842A (zh) * | 2008-05-16 | 2009-11-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拥塞控制方法与拥塞控制装置 |
CN101686100A (zh) * | 2008-09-25 | 2010-03-3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处理丢包的方法、传输质量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210020A (zh) * | 2016-07-04 | 2016-12-07 | 安徽天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网络文件传输方法 |
CN114885359A (zh) * | 2022-06-09 | 2022-08-09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时延性能评估方法、接入网设备及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70104654A1 (en) | 2017-04-13 |
EP3148135A4 (en) | 2017-07-05 |
JP2017523693A (ja) | 2017-08-17 |
EP3148135A1 (en) | 2017-03-29 |
US10419314B2 (en) | 2019-09-17 |
EP3148135B1 (en) | 2019-01-16 |
WO2016015178A1 (zh) | 2016-02-04 |
JP6355116B2 (ja) | 2018-07-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148149B (zh) | 信号测量方法和装置 | |
CN110710182A (zh) | 用于增大VoIP网络覆盖的方法 | |
CN108934034A (zh) | 一种发送和接收数据包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 |
JP5926452B2 (ja) | ワイヤレス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のネットワーク要素を運用する方法、およびネットワーク要素 | |
US20180288655A1 (en) | Path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terminal | |
TWI531186B (zh) | 多重介面網路裝置與網路封包傳送選擇方法 | |
US8954057B2 (en) | Base station, detec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tection method | |
US9510235B2 (en) | Congestion control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 |
CN104640192B (zh) | 一种发射功率控制方法、Mesh节点与无线网状网系统 | |
WO2017028698A1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和系统 | |
CN105517665A (zh) | 丢包检测方法、设备及系统 | |
CN112106402B (zh) | QoS规则管理方法及用户设备 | |
US9537782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dynamically adjusting waiting time of uplink macro diversity combining | |
CN103987082A (zh) | 信号测量、获取通信节点信息的方法、设备及通信系统 | |
WO2014121476A1 (zh) | 一种测量信号质量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
CN114286396B (zh) | 小区切换的方法、装置、计算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
CN108271222B (zh) | 一种确定切入门限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6797626A (zh) | 一种寻呼消息发送方法及设备 | |
CN111294930B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
CN103384395B (zh) | 上行带宽配置方法及装置 | |
US20160270133A1 (en) | Access-network device, management 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information provision method, management method, and program | |
US9072022B1 (en) | Dynamic report of 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 by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 |
CN106063318B (zh) | 用于管理探测消息的方法和无线装置 | |
CN107959950A (zh) | 终端无线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 |
US10560946B2 (en) | D2D transmission distance obtaining method and devic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420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