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5489170B - 一种背光源的驱动方法、装置及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背光源的驱动方法、装置及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89170B
CN105489170B CN201410471876.4A CN201410471876A CN105489170B CN 105489170 B CN105489170 B CN 105489170B CN 201410471876 A CN201410471876 A CN 201410471876A CN 105489170 B CN105489170 B CN 1054891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light
current
black insertion
value
insertion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7187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89170A (zh
Inventor
黄顺明
张玉欣
曹建伟
刘卫东
乔明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isens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isense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isens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47187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89170B/zh
Priority to US14/584,117 priority patent/US9589511B2/en
Publication of CN1054891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891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891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891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406Control of illumination sourc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257Reduction of after-image effec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6Adjustment of display parameters
    • G09G2320/0626Adjustment of display parameters for control of overall brightness
    • G09G2320/064Adjustment of display parameters for control of overall brightness by time modulation of the brightness of the illumination sourc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6Adjustment of display parameters
    • G09G2320/0626Adjustment of display parameters for control of overall brightness
    • G09G2320/0646Modulation of illumination source brightness and image signal correlated to each other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60/00Aspects of the architecture of display systems
    • G09G2360/16Calculation or use of calculated indices related to luminance levels in display dat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背光源的驱动方法、装置及显示设备,涉及显示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背光源在背光扫描过程中插黑时间太短的问题。一种背光源的驱动方法,用于驱动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源,驱动方法包括:获取背光扫描区域的当前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和上一帧图像的显示灰阶;根据当前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和上一帧图像的显示灰阶,确定第一背光占空比值;若第一背光占空比值中插黑时间小于第一插黑时间,获取第二背光占空比值,第二背光占空比值中插黑时间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插黑时间;第一插黑时间不小于帧周期的百分之二十;根据第二背光占空比值确定背光扫描区域的发光体在当前帧的驱动时序。

Description

一种背光源的驱动方法、装置及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源的驱动方法、装置及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对于显示的视觉冲击效果的追求与日俱增。而目前的显示设备普遍存在拖尾的现象。拖尾现象是指显示设备在显示动态图像时出现的边缘发毛、看不清细节的现象,这是由于液晶响应时间以及人类视觉系统的视觉暂留特性引起的。
以液晶显示设备为例,如图1所示,实线a是理想的液晶响应时间,虚线b是实际液晶响应时间。理想的响应时间与真实响应时间之间的差距即是液晶的反应时间。一般而言,液晶响应时间越短,则拖尾现象越不明显。图2为人类视觉系统的视觉暂留特性示意图。当光入射进入人眼时,在t0-t1时间内作用于人眼的光脉冲信号c与人视觉的接收的信号d的相应时间为t0-t2,由于视觉惰性在t0-t1时间内会引起一个响应时间,且在t1-t2时间内会有一个视觉暂留,因此产生了拖尾现象。
现有技术中,一方面通过过压驱动的方式加快液晶的旋转速度,以减小液晶响应时间,改善由于液晶响应时间引起的拖尾现象。另一方面,通过插黑改善由于人类视觉系统的视觉暂留特性引起的拖尾现象。现有的其中一种插黑方式是在原有的正常的两帧图像之间插入黑场,使得原来的第N帧图像、第N+1帧图像变成了现在的第N帧图像、第N+1帧黑场、第N+2帧图像,此时,人眼对第N帧图像的视觉暂留效果大部分会出现在第N+1帧的黑场,而第N+2帧图像受到第N帧图像暂留的效果就会相对小很多,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拖尾。但这种插黑方式虽然改善了拖尾现象,但在原有的正常的两帧图像之间插入黑场会使得显示亮度变暗、闪烁、以及边缘锐化。
为了解决上述插黑方式的弊端,另一种插黑方式为通过在扫描背光源时,在背光源扫描的帧周期内进行插黑。如图3所示,背光源20沿显示面板10的扫描线的扫描方向1001包括两个背光扫描区域L1和L2,其分别对应显示面板10的显示区域R1和R2。每个背光扫描区域均包括多个发光体21,显示区域包括多条扫描线。以显示区域R1包括三条扫描线S1、S2、S3为例,其与背光扫描区域L1在帧周期内的背光扫描时序如图4所示,背光扫描区域L1的背光源驱动时序与显示区域R1的扫描线同步,在帧周期T时间内,设定背光占空比值(背光点亮的时间与帧周期的比值)即背光在显示画面的帧周期过程中,背光占空比值中的插黑时间(背光关闭时间)为t3,现有技术中以背光占空比值中插黑时间t3作为当前帧显示图像的插黑时间。而在背光源扫描的帧周期内进行插黑时间只有大于一定时间才能有插黑效果(即改善拖尾现象的效果),例如大于2.79ms才能改善拖尾现象。但背光占空比值是根据显示区域的显示灰阶确定的,当背光占空比值中的插黑时间小于有效插黑时间,则不能改善拖尾现象。例如,根据显示区域的显示灰阶得到的背光扫描区域的占空比值为80%,以扫描线的扫描频率为120Hz为例,则帧周期T=8.3ms,背光占空比值中的背光点亮时间为6.64ms,背光占空比值中的插黑时间为1.66ms,即背光在帧周期内的关闭时间小于有效果的插黑时间(2.79ms),则不能改善拖尾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源的驱动方法、装置及显示设备,所述背光源的驱动方法能够在背光扫描过程中,通过调整背光占空比值以进行有效插黑,进而改善拖尾现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源的驱动方法,所述驱动方法用于驱动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源,所述背光源包括多个背光扫描区域,每个背光扫描区域可独立驱动其对应的发光体,所述驱动方法包括:
获取背光扫描区域的当前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和上一帧图像的显示灰阶;
根据所述当前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和上一帧图像的显示灰阶,确定第一背光占空比值;
若第一背光占空比值中插黑时间小于第一插黑时间,则获取第二背光占空比值,所述第二背光占空比值中插黑时间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插黑时间;其中,所述第一插黑时间不小于帧周期的百分之二十;
根据所述第二背光占空比值确定所述背光扫描区域的发光体在当前帧的驱动时序。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源的驱动装置,所述背光源的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源,所述背光源包括多个背光扫描区域,每个背光扫描区域可独立驱动其对应的发光体,所述背光源的驱动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背光扫描区域的当前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和上一帧图像的显示灰阶;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当前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和上一帧图像的显示灰阶,确定第一背光占空比值;
第二获取单元,若第一背光占空比值中插黑时间小于第一插黑时间,用于获取第二背光占空比值,所述第二背光占空比值中插黑时间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插黑时间;其中,所述第一插黑时间不小于帧周期的百分之二十;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背光占空比值确定所述背光扫描区域的发光体在当前帧的驱动时序。
再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包括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任一所述的背光源的驱动装置。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背光源的驱动方法、装置及显示设备,当根据背光扫描区域的当前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和上一帧图像的显示灰阶确定的第一背光占空比值中的插黑时间太短,小于第一插黑时间而没有插黑效果,不能改善拖尾现象时,则以第二背光占空比值确定背光扫描区域的发光体在当前帧的驱动时序,由于第二背光占空比值中的插黑时间大于第一插黑时间,则以第二背光占空比值确定的背光扫描区域的发光体的驱动时序能够改善拖尾现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理想的液晶响应时间和实际液晶响应时间示意图;
图2为人类视觉系统的视觉暂留特性示意图;
图3为现有的背光扫描区域与显示区域示意图;
图4为现有的背光扫描区域的扫描时序与显示区域的扫描时序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源的驱动方法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扫描区域的扫描时序与显示区域的扫描时序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源的驱动方法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源的驱动方法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查找表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流补偿算法原理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源的驱动方法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源的驱动方法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源的驱动装置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源的驱动装置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源的驱动装置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源的驱动装置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源的驱动装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显示面板;20-背光源,21-发光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源的驱动方法,所述驱动方法用于驱动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源,背光源包括多个背光扫描区域,每个背光扫描区域可独立驱动其对应的发光体,即同一背光扫描区域的发光体适用同一驱动时序,不同背光扫描区域的发光体可适用于不同驱动时序,如图5所示,驱动方法包括:
步骤101、获取背光扫描区域的当前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和上一帧图像的显示灰阶。
具体的,获取背光扫描区域的当前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和上一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即获取背光扫描区域对应的显示区域中的各显示单元(像素单元)在当前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和上一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其中,获取背光扫描区域的上一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可以是获取系统存储的上一帧图像的显示灰阶。
步骤102、根据当前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和上一帧图像的显示灰阶,确定第一背光占空比值。
具体的,根据当前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和上一帧图像的显示灰阶计算当前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平均值和上一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平均值,根据当前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平均值和上一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平均值,可以再通过查询查找表等方式,确定第一背光占空比值。
当然,还可以根据当前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和上一帧图像的显示灰阶,通过确定图像的其他灰阶特性值,例如加权值等,确定第一背光占空比值,本发明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步骤103、若第一背光占空比值中插黑时间小于第一插黑时间,则获取第二背光占空比值。其中,第二背光占空比值中插黑时间大于或等于第一插黑时间;其中,第一插黑时间不小于帧周期的百分之二十。
所述帧周期即显示面板上扫描线的扫描周期,其与扫描频率相关。例如显示面板的扫描频率为120Hz,则扫描周期T=1/120Hz,大约为8.3ms。背光占空比值即帧周期内背光(发光体)点亮的时间与帧周期的比值,背光占空比值中插黑时间,即为帧周期与帧周期内背光点亮时间的差。例如,背光占空比值为30%,即在帧周期内背光(发光体)点亮时间为8.3ms*30%,为2.49ms。则背光占空比值中插黑时间为8.3ms-2.49ms=5.81ms。
第一插黑时间不小于帧周期的百分之二十,以上述扫描周期为8.3ms为例,即第一插黑时间不小于为8.3ms*20%,为1.66ms。第一插黑时间不小于1.66ms,第一插黑时间可以是大于1.66ms的任意值,例如第一插黑时间可以是2ms或者2.2ms等。第一插黑时间不小于帧周期的百分之二十是由于当第一插黑时间小于帧周期的百分之二十,则在帧周期内的插黑时间太短,不能改善拖尾现象。另外,由于第一插黑时间越长,则对应的点亮时间,那么当第一插黑时间过长会影响显示效果,本发明实施例优选的,第一插黑时间大于等于帧周期的百分之二十且小于等于帧周期的百分之五十。且进一步优选的,第一插黑时间大于等于帧周期的百分之三十且小于等于帧周期的百分之五十,其插黑效果和显示效果最佳。当然,对于不同显示装置,其扫描频率不同,则对应的帧周期不同,则第一插黑时间也不同。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插黑时间为对应一个显示装置的预设值。本发明实施例均以显示装置的扫描频率为120Hz,扫描周期为8.3ms,预设第一插黑时间为2ms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通过以上,第一背光占空比值中插黑时间小于第一插黑时间,则获取第二背光占空比值,第二背光占空比值中插黑时间大于或等于第一插黑时间。第二背光占空比值中插黑时间大于或等于第一插黑时间即第二背光占空比值中的插黑时间能够改善拖尾现象。即在第一背光占空比值中插黑时间不能改善拖尾现象的情况下,获取的第二背光占空比值。例如显示装置的扫描频率为120Hz,扫描周期为8.3ms,预设第一插黑时间为2ms,若第一背光占空比值为80%,则第一背光占空比值中插黑时间为1.66ms,小于第一插黑时间。在此情况下,获取第二背光占空比值,第二背光占空比值可以为70%,第二背光占空比值中插黑时间为2.49ms,大于第一插黑时间(2ms),即第二背光占空比值中插黑时间能够改善拖尾现象。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若第一背光占空比值中插黑时间大于或等于第一插黑时间,则根据所述第一背光占空比值确定所述背光扫描区域在当前帧的驱动时序。具体第一背光占空比值中插黑时间大于或等于第一插黑时间情况下的驱动时序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
步骤104、根据第二背光占空比值确定背光扫描区域的发光体在当前帧的驱动时序。
需要说明的是,背光扫描区域的发光体在当前帧的驱动时序,包括背光扫描区域的发光体在当前帧的点亮(即高电平)和插黑(即低电平)的时间顺序以及,点亮时间和插黑时间的长短。且当背光占空比值确定,则发光体点亮时间和插黑时间的长短就确定。例如,背光占空比值为70%,第二背光占空比值中发光体的点亮时间为5.81ms,第二背光占空比值中发光体的插黑时间为2.49ms。此时,在帧周期内发光体点亮5.81ms之后插黑2.49ms,还可以是在帧周期内发光体插黑2.49ms之后点亮5.81ms,还可以是在帧周期内发光体插黑1ms之后点亮5.81ms,再插黑1.49ms。即保证帧周期内发光体插黑时间总和为2.49ms,发光体点亮5.81ms的情况下,每一次插黑和点亮时间的长短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源的驱动方法,当根据背光扫描区域的当前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和上一帧图像的显示灰阶确定的第一背光占空比值中的插黑时间太短,小于第一插黑时间没有插黑效果,不能改善拖尾现象时,则以第二背光占空比值确定背光扫描区域的发光体在当前帧的驱动时序,由于第二背光占空比值中的插黑时间大于第一插黑时间,则以第二背光占空比值确定的背光扫描区域的发光体的驱动时序能够改善拖尾现象。
可选的,在第二背光占空比值中插黑时间等于所述第一插黑时间的情况下;
根据第二背光占空比值确定背光扫描区域的发光体在当前帧的驱动时序包括:确定背光扫描区域的发光体在当前帧的驱动时序为:自背光扫描区域对应的显示区域的第一条扫描线开始扫描起保持低电平(即发光体关闭以插黑)第一插黑时间,之后保持高电平(即发光体点亮)至所述背光扫描区域对应的显示区域的第一条栅线开始下一帧扫描。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背光扫描区域与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对应,显示区域显示,即显示区域对应的各条扫描线依次打开。本发明实施例中,自背光扫描区域对应的显示区域的第一条扫描线开始扫描,即以背光扫描区域对应的显示区域的第一条扫描线开始扫描的时间作为背光扫描区域的驱动时序的起始时间进行插黑,之后保持高电平至背光扫描区域对应的显示区域的第一条栅线开始下一帧扫描,即保持高电平至下一帧扫描开始,而发光体总的点亮和插黑时间等于一个帧周期。
例如,第二背光占空比为70%,第二背光占空比值中发光体点亮时间为5.81ms,第二背光占空比值中发光体插黑时间为2.49ms。如图6所示,当背光扫描区域L1对应的显示区域包括扫描线为S1-S3,背光扫描区域L2对应的显示区域包括扫描线S4-S6,以背光扫描区域L1和背光扫描区域L2的第二背光占空比为70%为例,在t11时刻扫描线S1开始扫描,背光扫描区域L1的帧周期为t11-t12(为8.3ms),则对应的背光扫描区域L1的发光体在t11时刻发光体插黑(低电平)2.49ms,即t11时刻至t13时刻背光插黑,再从t13时刻发光体点亮(高电平)5.81ms,即t13时刻至t12时刻背光点亮。在t21时刻扫描线S4开始扫描,背光扫描区域L2的帧周期为t21-t22(为8.3ms),则对应的背光扫描区域L2的发光体在t21时刻发光体插黑(低电平)2.49ms,即t21时刻至t23时刻背光插黑,再从t23时刻发光体点亮(高电平)5.81ms,即t23时刻至t22时刻背光点亮。
而现有技术中在扫描线开始扫描时,背光扫描区域的发光体在当前帧的驱动时序一般为发光体先点亮再插黑,如图4所示,在扫描线S1开始扫描,背光扫描区域L1发光体先点亮再插黑。
而扫描线开始扫描,对应的液晶开始发生偏转即液晶响应,液晶偏转到一定角度后保持到下一帧栅线开始扫描,在液晶偏转的时间内,显示不稳定。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方法,在背光扫描区域对应的显示区域开始扫描的第一插黑时间保持低电平,即在液晶偏转时间内进行插黑,而在液晶偏转到一定角度后,液晶稳定的时间内一直保持高电平,即有利于显示的稳定,进一步提高显示效果。
优选的,如图7所示,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105、采用电流补偿算法确定背光扫描区域的发光体驱动电流的第一电流补偿系数。
其中,电流补偿算法为:
其中,D2为第二背光占空比值,T为帧周期,D1为第一背光占空比值,t为第一插黑时间,K1为第一电流补偿系数。
需要说明的是,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背光扫描区域的当前帧图像的显示灰阶的平均值和上一帧图像的显示灰阶的平均值确定背光扫描区域的电流补偿系数。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电流补偿算法确定背光扫描区域的第一电流补偿系数。
具体的,若第一背光占空比值中插黑时间小于第一插黑时间,则获取第二背光占空比值,且第二背光占空比值中插黑时间大于或等于第一插黑时间,由于帧周期相同,则第一背光占空比值中背光点亮时间大于第二背光占空比值中背光点亮时间,即第二背光占空比值D2小于第一背光占空比值D1。
即上述电流补偿算法中,则K1>1,第一电流补偿系数大于1,即提高电流。
步骤106、以第一电流补偿系数对背光扫描区域当前帧的发光体驱动电流值进行补偿。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背光占空比值的插黑时间大于第一背光占空比中的插黑时间,相对于第一背光占空比,根据第二背光占空比值进行背光扫描的亮度低于根据第一背光占空比值进行背光扫描的亮度,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第一电流补偿系数对背光扫描区域在当前帧的发光体驱动电流值进行补偿,即通过提高电流提高背光源的亮度。
或者优选的,如图8所示,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107、根据当前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和上一帧图像的显示灰阶确定液晶补偿系数。
具体的,步骤107可以是根据步骤101获取的背光扫描区域的当前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和上一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得到背光扫描区域的当前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平均值和上一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平均值,根据当前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平均值和上一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平均值,通过查询如图9所示的查找表,确定液晶补偿系数。
例如,当前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平均值为8,上一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平均值为0,通过查询如图9所示的查找表,确定液晶补偿系数为1%。即当前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平均值大于上一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平均值,由于液晶响应时间内的背光亮度低于目标亮度,则液晶补偿系数大于0,以有利于增大背光亮度。当前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平均值为0,上一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平均值为8,通过查询如图9所示的查找表,确定液晶补偿系数为-1%。即当前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平均值大于上一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平均值,由于液晶响应时间内的背光亮度高于目标亮度,则液晶补偿系数小于0,以有利于降低背光补偿的亮度。
需要说明的是,图9中的第一电流补偿系数K1=a/A,参照图10,Fx=f(n1,n2),n2为当前帧图像的显示灰阶,n1为上一帧图像的显示灰阶,a为图10中斜线区域的面积,A为背景填充区域的面积。
需要说明的是,图9中所示的为8bit映射方式,当然也可以是10bit或者12bit等映射方式,本发明实施例中仅以8bit映射方式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步骤105、采用电流补偿算法确定背光扫描区域的发光体驱动电流的第一电流补偿系数。
其中,电流补偿算法为:
其中,D2为第二背光占空比值,T为帧周期,D1为第一背光占空比值,t为第一插黑时间,K1为第一电流补偿系数,E为液晶补偿系数。
上述电流补偿算法中,
液晶补偿系数E通过查询查表得到。当 E为正数,即上一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平均值小于当前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平均值,亮度的补偿 较大,以有利于增大背光亮度;当E为负数,即上一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平均值大于当前帧图 像的显示灰阶平均值,亮度的补偿较小,且当E越小,即上一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平均值大于 当前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平均值越大,此时亮度的补偿系数就越小,以有利于降低背光补偿 的亮度。
液晶补偿系数E通过查询如图9所示的查找表得到。例如,当前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平均值为8,上一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平均值为0,通过查询如图9所示的查找表,确定液晶补偿系数为1%。当前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平均值大于上一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平均值,由于液晶响应时间内的背光亮度低于目标亮度,相对于没有液晶补偿系数,进一步增大了第一电流补偿系数,以有利于增大背光亮度。当前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平均值为0,上一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平均值为8,通过查询如图9所示的查找表,确定液晶补偿系数为-1%,即当前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平均值大于上一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平均值,由于液晶响应时间内的背光亮度高于目标亮度,相对于没有液晶补偿系数,进一步减小了第一电流补偿系数,以有利于降低背光补偿的亮度。
步骤106、以第一电流补偿系数对背光扫描区域当前帧的发光体的驱动电流值进行补偿。
可选的,在第二背光占空比值中插黑时间大于第一插黑时间的情况下,第一插黑时间不大于帧周期的百分之五十;
根据所述第二背光占空比值确定背光扫描区域的发光体在当前帧的驱动时序包括:确定背光扫描区域的发光体在当前帧的驱动时序为:自背光扫描区域对应的显示区域的第一条扫描线开始扫描起保持低电平第一时间,之后保持高电平至背光扫描区域对应的显示区域的第一条栅线开始下一帧扫描,其中,第一时间为第二背光占空比值中的插黑时间。
例如,第二背光占空比为70%,第二背光占空比值中点亮时间为5.81ms,第二背光占空比值中插黑时间为2.49ms。则根据第二背光占空比值确定背光扫描区域的发光体在当前帧的驱动时序为:自背光扫描区域对应的显示区域的第一条扫描线开始扫描起,背光保持低电平即插黑2.49ms后,保持高电平至背光扫描区域对应的显示区域的第一条栅线开始下一帧扫描即背光点亮5.81ms。即发光体在当前帧的驱动时序只进行一次插黑,插黑时间等于第二背光占空比值中的插黑时间,以使得液晶偏转的时间最多的在插黑时间内进行,改善液晶偏转带来的显示问题,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显示效果。
或者,确定背光扫描区域的发光体在当前帧的驱动时序为:自背光扫描区域对应的显示区域的第一条扫描线开始扫描起保持低电平第一插黑时间,之后保持高电平第二时间,再保持低电平第三时间;其中,第二时间为第二背光占空比值中的点亮时间,第三时间为第二背光占空比值中的插黑时间与第一插黑时间的差。
例如,第二背光占空比为70%,第二背光占空比值中点亮时间为5.81ms,第二背光占空比值中插黑时间为2.49ms;第一插黑时间为2ms。则根据第二背光占空比值确定背光扫描区域的发光体在当前帧的驱动时序为:自背光扫描区域对应的显示区域的第一条扫描线开始扫描起,保持低电平即背光插黑2ms,后保持高电平第二时间即背光点亮5.81ms,之后再保持低电平第三时间即背光再次插黑0.49ms。
需要说明的是,图7所示的驱动方法和图8所示的驱动方法的步骤105均是采用电流补偿算法确定背光扫描区域的发光体驱动电流的第一电流补偿系数,但图8所示的电流补偿算法与图7所示的电流补偿算法不同。图8所示的电流补偿算法中进一步引入液晶补偿系数,以根据上一帧图像的显示灰阶以及当前帧图像的显示灰阶进一步精确对发光体驱动电流的第一补偿系数,具体的,若当前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大于上一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则进一步提高第一补偿系数,以进一步增大亮度;若当前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小于上一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则稍微降低第一补偿系数,以进一步降低补偿的亮度,而提高显示质量。
优选的,在图5所示的控制方法中,步骤103获取第二背光占空比值具体为:通过占空比值算法获取第二背光占空比值。
其中,占空比值算法为:
其中,D2为第二背光占空比值,T为帧周期,D1为第一背光占空比值,t为第一插黑时间,K2为第二电流补偿系数。
例如,t/T=20%,K=2,则D2=5D1/8,即D2小于D1,第二背光占空比值中插黑时间大于第一背光占空比值中的插黑时间,以第二背光占空比对扫描区域进行插黑,能够改善拖尾现象。
下面详细说明上述占空比算法的算法原理:T为帧周期,t为插黑时间,D的占空比值为100%,Br为D对应的基准亮度,D′为调整后的占空比值,Br′为对应D′的亮度,K为补偿系数。当通过亮度倍数提升使得Br′=K*Br,实际亮度 由此可以得到,例如D=50%,t=0.9ms,T=8.3ms,K=2,根据以上公式得D′=35.7%。其他占空比值算法以及电流补偿系数算法等可以参照此推导,本发明实施例不做赘述。
如图11所示,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108、获取背光扫描区域的发光体驱动电流的第二电流补偿系数。
其中,第二电流补偿系数为预设补偿系数。例如,将第二电流补偿系数设置为2,即将电流提高2倍。当然,根据显示器的不同,第二电流补偿系数还可以设置为1.5或3等。本发明实施例以第二电流补偿系数为2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步骤109、以第二电流补偿系数对背光扫描区域当前帧的发光体驱动电流值进行补偿。
具体可以参照上述步骤106以第一电流补偿系数对背光扫描区域在当前帧的发光体驱动电流值进行补偿的描述,在这里不作赘述。
优选的,在图5所示的控制方法中,步骤103获取第二背光占空比值具体为:通过占空比值算法获取第二背光占空比值。
其中,占空比值算法为:
其中,D2为第二背光占空比值,T为帧周期,D1为第一背光占空比值,t为第一插黑时间,K2为第二电流补偿系数,E为液晶补偿系数。
例如,当前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平均值为8,上一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平均值为0,通过查询如图9所示的查找表,确定液晶补偿系数为1%。当前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平均值大于上一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平均值,由于液晶响应时间内的背光亮度低于目标亮度,相对于没有液晶补偿系数,进一步增大了第二背光占空比,以进一步提高背光亮度。当前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平均值为0,上一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平均值为8,通过查询如图9所示的查找表,确定液晶补偿系数为-1%,即当前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平均值大于上一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平均值,由于液晶响应时间内的背光亮度高于目标亮度,相对于没有液晶补偿系数,进一步减小了第二背光占空比,以进一步降低背光亮度。
如图12所示,所述方法还包括:
步骤107、根据当前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和上一帧图像的显示灰阶获取液晶补偿系数。
步骤108、获取背光扫描区域的发光体驱动电流的第二电流补偿系数。
其中,第二电流补偿系数为预设补偿系数。例如,将第二电流补偿系数设置为2,即将电流提高2倍。当然,根据显示器的不同,第二电流补偿系数还可以设置为1.5或3等。本发明实施例以第二电流补偿系数为2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步骤109、以第二电流补偿系数对背光扫描区域当前帧的发光体驱动电流值进行补偿。
具体可以参照上述步骤106以第一电流补偿系数对背光扫描区域在当前帧的发光体驱动电流值进行补偿的描述,在这里不作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图11所示的驱动方法和图12所示的驱动方法的步骤103均是通过占空比值算法获取第二背光占空比值,但图12所示的占空比值算法与图11所示的占空比值算法不同。图12所示的占空比值算法中进一步引入液晶补偿系数,以根据上一帧图像的显示灰阶以及当前帧图像的显示灰阶进一步精确占空比值系数,具体的,若当前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大于上一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则进一步提高占空比值,以进一步增大亮度;若当前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小于上一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则稍微降低占空比值,以进一步降低提高的亮度,而提高显示质量。
可选的,第一背光占空比值中插黑时间大于或等于第一插黑时间,则根据所述第一背光占空比值确定所述背光扫描区域在当前帧的驱动时序。
下面分别说明第一背光占空比值大于第一插黑时间和等于第一插黑时间的情况。
在第一背光占空比值中插黑时间等于第一插黑时间的情况下,根据第一背光占空比值确定背光扫描区域的发光体在当前帧的驱动时序包括:
确定所述背光扫描区域的发光体在当前帧的驱动时序为:自背光扫描区域对应的显示区域的第一条扫描线开始扫描起保持低电平第一插黑时间,之后保持高电平至背光扫描区域对应的显示区域的第一条栅线开始下一帧扫描。
具体的,第一背光占空比值中插黑时间等于第一插黑时间的驱动时序,与第二背光占空比值中插黑时间等于第一插黑时间的驱动时序相同,具体可以参考在第二背光占空比值中插黑时间等于第一插黑时间的具体说明,在这里不作赘述。
在第一背光占空比值中插黑时间大于第一插黑时间的情况下,根据第一背光占空比值确定背光扫描区域的发光体在当前帧的驱动时序包括:
确定背光扫描区域的发光体在当前帧的驱动时序为:自背光扫描区域对应的显示区域的第一条扫描线开始扫描起保持低电平第四时间,之后保持高电平至背光扫描区域对应的显示区域的第一条栅线开始下一帧扫描,其中,第四时间为第一背光占空比值中的插黑时间。
或者,确定背光扫描区域的发光体在当前帧的驱动时序为:自背光扫描区域对应的显示区域的第一条扫描线开始扫描起保持低电平第一插黑时间后保持高电平第五时间再保持低电平第六时间;其中,第五时间为第一背光占空比值中的点亮时间,第六时间为第一背光占空比值中的插黑时间与第一插黑时间的差。
具体的,第一背光占空比值中插黑时间大于第一插黑时间的驱动时序,与第二背光占空比值中插黑时间大于第一插黑时间的驱动时序相同,具体可以参考在第二背光占空比值中插黑时间大于第一插黑时间的具体说明,在这里不作赘述。
可选的,背光源为直下式背光源或侧入式背光源,背光源沿图像扫描方向包括多个背光扫描区域。
当背光源为直下式背光源时,每一个背光扫描区域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多个子区域,当每个子区域对应的发光体可独立驱动时,还可以对各子区域的发光体进行驱动调整,以及对各子区域的发光体进行亮度补偿等。其具体背光驱动方法可以参考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扫描区域的驱动方法。
下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与上述背光源的驱动方法相对应的背光源的驱动装置,需要说明的是,以下装置所包含的各个功能单元可以执行上述方法中的相应步骤,故在下面的实施例中对装置的各个功能单元不做详细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源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源,背光源包括多个背光扫描区域,每个背光扫描区域可独立驱动其对应的发光体,如图13所示,背光源的驱动装置100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101,用于获取背光扫描区域的当前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和上一帧图像的显示灰阶。
具体的,第一获取单元101获取背光扫描区域的当前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和上一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即获取背光扫描区域对应的显示区域中的各显示单元(像素单元)在当前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和上一帧图像的显示灰阶。获取背光扫描区域的上一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可以是获取系统存储的上一帧图像的显示灰阶。
第一确定单元102,用于根据当前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和上一帧图像的显示灰阶,确定第一背光占空比值。
具体的,第一确定单元102根据当前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和上一帧图像的显示灰阶计算当前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平均值和上一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平均值,根据当前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平均值和上一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平均值,可以再通过查询查找表等方式,确定第一背光占空比值。
第二获取单元103,若第一背光占空比值中插黑时间小于第一插黑时间,用于获取第二背光占空比值,第二背光占空比值中插黑时间大于或等于第一插黑时间;其中,第一插黑时间不小于帧周期的百分之二十。
所述帧周期即显示面板上扫描线的扫描周期,其与扫描频率相关。例如显示面板的扫描频率为120Hz,则扫描周期T=1/120Hz,大约为8.3ms。背光占空比值即帧周期内背光(发光体)点亮的时间与帧周期的比值,背光占空比值中插黑时间,即为帧周期与帧周期内背光点亮时间的差。例如,背光占空比值为30%,即在帧周期内背光(发光体)点亮时间为8.3ms*30%,为2.49ms。则背光占空比值中插黑时间为8.3ms-2.49ms=5.81ms。
第一插黑时间不小于帧周期的百分之二十,以上述扫描周期为8.3ms为例,即第一插黑时间不小于为8.3ms*20%,为1.66ms。第一插黑时间不小于1.66ms,第一插黑时间可以是大于1.66ms的任意值,例如第一插黑时间可以是2ms或者2.2ms等。第一插黑时间不小于帧周期的百分之二十是由于当第一插黑时间小于帧周期的百分之二十,则在帧周期内的插黑时间太短,不能改善拖尾现象。另外,由于第一插黑时间越长,则对应的点亮时间,那么当第一插黑时间过长会影响显示效果,本发明实施例优选的,第一插黑时间大于等于帧周期的百分之二十且小于等于帧周期的百分之五十。且进一步优选的,第一插黑时间大于等于帧周期的百分之三十且小于等于帧周期的百分之五十,其插黑效果和显示效果最佳。当然,对于不同显示装置,其扫描频率不同,则对应的帧周期不同,则第一插黑时间也不同。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插黑时间为对应一个显示装置的预设值。本发明实施例均以显示装置的扫描频率为120Hz,扫描周期为8.3ms,预设第一插黑时间为2ms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通过以上,第一背光占空比值中插黑时间小于第一插黑时间,则获取第二背光占空比值,第二背光占空比值中插黑时间大于或等于第一插黑时间。第二背光占空比值中插黑时间大于或等于第一插黑时间即第二背光占空比值中的插黑时间能够改善拖尾现象。即在第一背光占空比值中插黑时间不能改善拖尾现象的情况下,获取的第二背光占空比值。例如显示装置的扫描频率为120Hz,扫描周期为8.3ms,预设第一插黑时间为2ms,若第一背光占空比值为80%,则第一背光占空比值中插黑时间为1.66ms,小于第一插黑时间。在此情况下,获取第二背光占空比值,第二背光占空比值可以为70%,第二背光占空比值中插黑时间为2.49ms,大于第一插黑时间,即第二背光占空比值中插黑时间能够改善拖尾现象。
第二确定单元104,用于根据第二背光占空比值确定背光扫描区域的发光体在当前帧的驱动时序。
需要说明的是,背光扫描区域的发光体在当前帧的驱动时序,包括背光扫描区域的发光体在当前帧的点亮(即高电平)和插黑(即低电平)的时间顺序以及,点亮时间和插黑时间的长短。且当背光占空比值确定,则发光体点亮时间和插黑时间的长短就确定。例如,背光占空比值为70%,第二背光占空比值中发光体的点亮时间为5.81ms,第二背光占空比值中发光体的插黑时间为2.49ms。此时,在帧周期内发光体点亮5.81ms之后插黑2.49ms,还可以是在帧周期内发光体插黑2.49ms之后点亮5.81ms,还可以是在帧周期内发光体插黑1ms之后点亮5.81ms,再插黑1.49ms。即保证帧周期内发光体插黑时间总和为2.49ms,发光体点亮5.81ms的情况下,每一次插黑和点亮时间的长短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源的驱动装置,当根据背光扫描区域的当前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和上一帧图像的显示灰阶,确定的第一背光占空比值中的插黑时间太短,小于第一插黑时间没有插黑效果,不能改善拖尾现象,则第二获取单元获取第二背光占空比值,并以第二背光占空比值确定背光扫描区域的发光体在当前帧的驱动时序,由于第二背光占空比值中的插黑时间大于第一插黑时间,则第二确定单元以第二背光占空比值确定的背光扫描区域的发光体的驱动时序能够改善拖尾现象。
可选的,在第二获取单元103获取的第二背光占空比值中插黑时间等于第一插黑时间的情况下;
第二确定单元104具体用于,确定背光扫描区域在当前帧的驱动时序为:自背光扫描区域对应的显示区域的第一条扫描线开始扫描起保持低电平(即背光关闭以插黑)第一插黑时间,之后保持高电平(即背光点亮)至所述背光扫描区域对应的显示区域的第一条栅线开始下一帧扫描。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背光扫描区域与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对应,显示区域显示,即显示区域对应的各条扫描线依次打开。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确定单元自背光扫描区域的第一条扫描线对应的显示区域开始扫描,即以背光扫描区域对应的显示区域的第一条扫描线开始扫描的时间作为背光扫描区域的驱动时序的起始时间。之后保持高电平至背光扫描区域对应的显示区域的第一条栅线开始下一帧扫描,即保持高电平至下一帧扫描开始,而发光体总的点亮和插黑时间等于一个帧周期。
由于扫描线开始扫描,对应的液晶开始发生偏转即液晶响应,液晶偏转到一定角度后保持到下一帧栅线开始扫描,则在液晶偏转的时间内,影响显示效果。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驱动装置,第二确定单元在背光扫描区域对应的显示区域开始扫描的第一插黑时间保持低电平,即在液晶偏转时间内进行插黑,改善液晶偏转带来的显示问题,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显示效果。
可选的,如图14所示,背光源的驱动装置100还包括:
第三确定单元105,用于采用电流补偿算法确定背光扫描区域的发光体驱动电流的第一电流补偿系数。
其中,电流补偿算法为:
其中,D2为第二背光占空比值,T为帧周期,D1为第一背光占空比值,t为第一插黑时间,K1为第一电流补偿系数。
第一补偿单元106,用于以第一电流补偿系数对背光扫描区域当前帧的发光体驱动电流值进行补偿。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背光占空比值的插黑时间大于第一背光占空比中的插黑时间,相对于第一背光占空比,根据第二背光占空比值进行背光扫描的亮度低于根据第一背光占空比值进行背光扫描的亮度,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补偿单元通过第一电流补偿系数对背光扫描区域在当前帧的发光体驱动电流值进行补偿,即通过提高电流提高背光的亮度。
可选的,如图15所示,背光源的驱动装置100还包括:
第四确定单元107,用于根据当前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和上一帧图像的显示灰阶确定液晶补偿系数。
具体的,第四确定单元107可以根据第一获取单元101获取的背光扫描区域的当前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和上一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得到背光扫描区域的当前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平均值和上一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平均值,根据当前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平均值和上一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平均值,通过查询如图9所示的查找表,确定液晶补偿系数。例如,当前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平均值为8,上一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平均值为0,通过查询如图9所示的查找表,确定液晶补偿系数为1%。即当前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平均值大于上一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平均值,则液晶补偿系数大于1,提高电流。
第三确定单元105,用于采用电流补偿算法确定背光扫描区域的发光体驱动电流的第一电流补偿系数。
其中,电流补偿算法为:
其中,D2为第二背光占空比值,T为帧周期,D1为第一背光占空比值,t为第一插黑时间,K1为第一电流补偿系数,E为液晶补偿系数。
第一补偿单元106,用于以第一电流补偿系数对背光扫描区域当前帧的发光体的驱动电流值进行补偿。
可选的,在第二获取单元103获取的第二背光占空比值中插黑时间大于第一插黑时间的情况下,第一插黑时间不大于帧周期的百分之五十;
第二确定单元104具体用于,确定背光扫描区域的发光体在当前帧的驱动时序为:自背光扫描区域对应的显示区域的第一条扫描线开始扫描起保持低电平第一时间,之后保持高电平至背光扫描区域对应的显示区域的第一条栅线开始下一帧扫描,其中,第一时间为第二背光占空比值中的插黑时间。
例如,第二背光占空比为70%,第二背光占空比值中点亮时间为5.81ms,第二背光占空比值中插黑时间为2.49ms。则根据第二背光占空比值确定背光扫描区域的发光体在当前帧的驱动时序为:自背光扫描区域对应的显示区域的第一条扫描线开始扫描起,背光保持低电平即插黑2.49ms后,保持高电平至背光扫描区域对应的显示区域的第一条栅线开始下一帧扫描即背光点亮5.81ms。即发光体在当前帧的驱动时序只进行一次插黑,插黑时间等于第二背光占空比值中的插黑时间,以使得液晶偏转的时间最多的在插黑时间内进行,改善液晶偏转带来的显示问题,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显示效果。
或者,第二确定单元104具体用于,确定背光扫描区域的发光体在当前帧的驱动时序为:自背光扫描区域对应的显示区域的第一条扫描线开始扫描起保持低电平第一插黑时间,之后保持高电平第二时间,再保持低电平第三时间;其中,第二时间为第二背光占空比值中的点亮时间,第三时间为第二背光占空比值中的插黑时间与第一插黑时间的差。
例如,第二背光占空比为70%,第二背光占空比值中点亮时间为5.81ms,第二背光占空比值中插黑时间为2.49ms;第一插黑时间为2ms。则根据第二背光占空比值确定背光扫描区域的发光体在当前帧的驱动时序为:自背光扫描区域对应的显示区域的第一条扫描线开始扫描起,保持低电平即背光插黑2ms,后保持高电平第二时间即背光点亮5.81ms,之后再保持低电平第三时间即背光再次插黑0.49ms。
需要说明的是,图14所示的驱动装置和图15所示的驱动装置中第三确定单元105均用于采用电流补偿算法确定背光扫描区域的发光体驱动电流的第一电流补偿系数,但图15所示的第三确定单元105与图14所示的第三确定单元105不同。图15所示的第三确定单元105中进一步引入液晶补偿系数,以根据上一帧图像的显示灰阶以及当前帧图像的显示灰阶进一步精确确定对发光体驱动电流的第一补偿系数,具体的,若当前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大于上一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则进一步提高第一补偿系数,以进一步增大亮度;若当前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小于上一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则稍微降低第一补偿系数,以进一步降低补偿的亮度,而提高显示质量。
优选的,第二获取单元103具体用于,通过占空比值算法获取第二背光占空比值。
其中,占空比值算法为:
其中,D2为第二背光占空比值,T为帧周期,D1为第一背光占空比值,t为第一插黑时间,K2为第二电流补偿系数。
如图16所示,背光源的驱动装置100还包括:
第三获取单元108,用于获取背光扫描区域的发光体驱动电流的第二电流补偿系数,第二电流补偿系数为预设补偿系数。
例如,将第二电流补偿系数设置为2,即将电流提高2倍。当然,根据显示器的不同,第二电流补偿系数还可以设置为1.5或3等。本发明实施例以第二电流补偿系数为2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第二补偿单元109,用于以第二电流补偿系数对背光扫描区域当前帧的发光体驱动电流值进行补偿。
具体可以参照上述第一补偿单元106以第一电流补偿系数对背光扫描区域在当前帧的发光体驱动电流值进行补偿的描述,在这里不作赘述。
优选的,第二获取单元103具体用于,通过占空比值算法获取第二背光占空比值。
其中,占空比值算法为:
其中,D2为第二背光占空比值,T为帧周期,D1为第一背光占空比值,t为第一插黑时间,K2为第二电流补偿系数,E为液晶补偿系数。
如图17所示,背光源的驱动装置100还包括:
第四获取单元107,用于根据所述当前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和上一帧图像的显示灰阶获取液晶补偿系数。
第三获取单元108,用于获取背光扫描区域的发光体驱动电流的第二电流补偿系数。
其中,第二电流补偿系数为预设补偿系数。例如,将第二电流补偿系数设置为2,即将电流提高2倍。当然,根据显示器的不同,第二电流补偿系数还可以设置为1.5或3等。本发明实施例以第二电流补偿系数为2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第二补偿单元109,用于以第二电流补偿系数对背光扫描区域当前帧的发光体驱动电流值进行补偿。
需要说明的是,图16所示的驱动装置和图17所示的驱动装置中第二获取单元103均是通过占空比值算法获取第二背光占空比值,但图17所示的占空比值算法与图16所示的占空比值算法不同。图17所示的占空比值算法中进一步引入液晶补偿系数,以根据上一帧图像的显示灰阶以及当前帧图像的显示灰阶进一步精确占空比值,具体的,若当前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大于上一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则进一步提高占空比值,以进一步增大亮度;若当前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小于上一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则稍微降低占空比值,以进一步降低补偿的亮度,而提高显示质量。
可选的,第一背光占空比值中插黑时间大于或等于第一插黑时间,则第二确定单元104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背光占空比值确定所述背光扫描区域的发光体在当前帧的驱动时序。
下面分别说明第一背光占空比值大于第一插黑时间和等于第一插黑时间的情况。
在第一背光占空比值中插黑时间等于第一插黑时间的情况下,第二确定单元104具体用于根据第一背光占空比值确定背光扫描区域在当前帧的驱动时序包括:
确定所述背光扫描区域的发光体在当前帧的驱动时序为:自背光扫描区域对应的显示区域的第一条扫描线开始扫描起保持低电平第一插黑时间,之后保持高电平至背光扫描区域对应的显示区域的第一条栅线开始下一帧扫描。
具体的,第一背光占空比值中插黑时间等于第一插黑时间的驱动时序,与第二背光占空比值中插黑时间等于第一插黑时间的驱动时序相同,具体可以参考在第二背光占空比值中插黑时间等于第一插黑时间的具体说明,在这里不作赘述。
在第一背光占空比值中插黑时间大于第一插黑时间的情况下,第二确定单元104具体用于根据第一背光占空比值确定背光扫描区域的发光体在当前帧的驱动时序包括:
确定背光扫描区域的发光体在当前帧的驱动时序为:自背光扫描区域对应的显示区域的第一条扫描线开始扫描起保持低电平第四时间,之后保持高电平至背光扫描区域对应的显示区域的第一条栅线开始下一帧扫描,其中,第四时间为第一背光占空比值中的插黑时间。
或者,确定背光扫描区域的发光体在当前帧的驱动时序为:自所述背光扫描区域对应的显示区域的第一条扫描线开始扫描起保持低电平第一插黑时间后保持高电平第五时间再保持低电平第六时间;其中,第五时间为第一背光占空比值中的点亮时间,第六时间为第一背光占空比值中的插黑时间与第一插黑时间的差。
具体的,第一背光占空比值中插黑时间大于第一插黑时间的驱动时序,与第二背光占空比值中插黑时间大于第一插黑时间的驱动时序相同,具体可以参考在第二背光占空比值中插黑时间大于第一插黑时间的具体说明,在这里不作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包括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任一所述的背光源的驱动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可以为液晶显示器等显示器件以及包括这些显示器件的电视、数码相机、手机、平板电脑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者部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背光源的驱动方法,所述驱动方法用于驱动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源,所述背光源包括多个背光扫描区域,每个背光扫描区域可独立驱动其对应的发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方法包括:
获取背光扫描区域的当前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和上一帧图像的显示灰阶;
根据所述当前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和上一帧图像的显示灰阶,确定第一背光占空比值;
若第一背光占空比值中插黑时间小于第一插黑时间,则通过占空比值算法获取第二背光占空比值,所述第二背光占空比值中插黑时间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插黑时间;其中,所述第一插黑时间不小于帧周期的百分之二十,其中,所述占空比值算法为:
其中,D2为第二背光占空比值,T为帧周期,D1为第一背光占空比值,t为第一插黑时间,K2为第二电流补偿系数;
根据所述第二背光占空比值确定所述背光扫描区域的发光体在当前帧的驱动时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二背光占空比值中插黑时间等于所述第一插黑时间的情况下;
所述根据所述第二背光占空比值确定所述背光扫描区域的发光体在当前帧的驱动时序包括:
确定所述背光扫描区域的发光体在当前帧的驱动时序为:自所述背光扫描区域对应的显示区域的第一条扫描线开始扫描起保持低电平第一插黑时间,之后保持高电平至所述背光扫描区域对应的显示区域的第一条扫描线开始下一帧扫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采用电流补偿算法确定所述背光扫描区域的发光体驱动电流的第一电流补偿系数;
以所述第一电流补偿系数对所述背光扫描区域当前帧的发光体驱动电流值进行补偿;
其中,所述电流补偿算法为:
其中,D2为第二背光占空比值,T为帧周期,D1为第一背光占空比值,t为第一插黑时间,K1为第一电流补偿系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当前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和上一帧图像的显示灰阶确定液晶补偿系数;
采用电流补偿算法确定所述背光扫描区域的发光体驱动电流的第一电流补偿系数;
以所述第一电流补偿系数对所述背光扫描区域当前帧的发光体的驱动电流值进行补偿;
其中,所述电流补偿算法为:
其中,D2为第二背光占空比值,T为帧周期,D1为第一背光占空比值,t为第一插黑时间,K1为第一电流补偿系数,E为液晶补偿系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二背光占空比值中插黑时间大于所述第一插黑时间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插黑时间不大于帧周期的百分之五十;
所述根据所述第二背光占空比值确定所述背光扫描区域的发光体在当前帧的驱动时序包括:
确定所述背光扫描区域的发光体在当前帧的驱动时序为:自所述背光扫描区域对应的显示区域的第一条扫描线开始扫描起保持低电平第一时间,之后保持高电平至所述背光扫描区域对应的显示区域的第一条扫描线开始下一帧扫描,其中,所述第一时间为第二背光占空比值中的插黑时间;或者,
确定所述背光扫描区域的发光体在当前帧的驱动时序为:自所述背光扫描区域对应的显示区域的第一条扫描线开始扫描起保持低电平第一插黑时间,之后保持高电平第二时间,再保持低电平第三时间;其中,所述第二时间为第二背光占空比值中的点亮时间,所述第三时间为第二背光占空比值中的插黑时间与第一插黑时间的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第二背光占空比值具体为:通过占空比值算法获取第二背光占空比值;
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背光扫描区域的发光体驱动电流的第二电流补偿系数,所述第二电流补偿系数为预设补偿系数;
以所述第二电流补偿系数对所述背光扫描区域当前帧的发光体驱动电流值进行补偿;
其中,所述占空比值算法为:
其中,D2为第二背光占空比值,T为帧周期,D1为第一背光占空比值,t为第一插黑时间,K2为第二电流补偿系数。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第二背光占空比值具体为:通过占空比值算法获取第二背光占空比值;
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所述当前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和上一帧图像的显示灰阶获取液晶补偿系数;
获取所述背光扫描区域的发光体驱动电流的第二电流补偿系数,所述第二电流补偿系数为预设补偿系数;
以所述第二电流补偿系数对所述背光扫描区域当前帧的发光体驱动电流值进行补偿;
其中,所述占空比值算法为:
其中,D2为第二背光占空比值,T为帧周期,D1为第一背光占空比值,t为第一插黑时间,K2为第二电流补偿系数,E为液晶补偿系数。
8.一种背光源的驱动装置,所述背光源的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源,所述背光源包括多个背光扫描区域,每个背光扫描区域可独立驱动其对应的发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的驱动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背光扫描区域的当前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和上一帧图像的显示灰阶;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当前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和上一帧图像的显示灰阶,确定第一背光占空比值;
第二获取单元,若第一背光占空比值中插黑时间小于第一插黑时间,用于通过占空比值算法获取第二背光占空比值,所述第二背光占空比值中插黑时间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插黑时间;其中,所述第一插黑时间不小于帧周期的百分之二十,其中,所述占空比值算法为:
其中,D2为第二背光占空比值,T为帧周期,D1为第一背光占空比值,t为第一插黑时间,K2为第二电流补偿系数;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背光占空比值确定所述背光扫描区域的发光体在当前帧的驱动时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源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二获取单元获取的第二背光占空比值中插黑时间等于所述第一插黑时间的情况下;
第二确定单元具体用于,确定所述背光扫描区域的发光体在当前帧的驱动时序为:自所述背光扫描区域对应的显示区域的第一条扫描线开始扫描起保持低电平第一插黑时间,之后保持高电平至所述背光扫描区域对应的显示区域的第一条扫描线开始下一帧扫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源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的驱动装置还包括:
第三确定单元,用于采用电流补偿算法确定所述背光扫描区域的发光体驱动电流的第一电流补偿系数;
第一补偿单元,用于以所述第一电流补偿系数对所述背光扫描区域当前帧的发光体驱动电流值进行补偿;
其中,所述电流补偿算法为:
其中,D2为第二背光占空比值,T为帧周期,D1为第一背光占空比值,t为第一插黑时间,K1为第一电流补偿系数。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源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的驱动装置还包括:
第四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当前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和上一帧图像的显示灰阶确定液晶补偿系数;
第五确定单元,采用电流补偿算法确定所述背光扫描区域的发光体驱动电流的第一电流补偿系数;
第一补偿单元,用于以所述第一电流补偿系数对所述背光扫描区域在当前帧的发光体的驱动电流值进行补偿;
其中,所述电流补偿算法为:
其中,D2为第二背光占空比值,T为帧周期,D1为第一背光占空比值,t为第一插黑时间,K1为第一电流补偿系数,E为液晶补偿系数。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源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第二获取单元获取的第二背光占空比值中插黑时间大于所述第一插黑时间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插黑时间不大于帧周期的百分之五十;
第二确定单元具体用于,确定所述背光扫描区域的发光体在当前帧的驱动时序为:自所述背光扫描区域对应的显示区域的第一条扫描线开始扫描起保持低电平第一时间,之后保持高电平至所述背光扫描区域对应的显示区域的第一条扫描线开始下一帧扫描,其中,所述第一时间为第二背光占空比值中的插黑时间;或者,
确定所述背光扫描区域的发光体在当前帧的驱动时序为:自所述背光扫描区域对应的显示区域的第一条扫描线开始扫描起保持低电平第一插黑时间,之后保持高电平第二时间,再保持低电平第三时间;其中,所述第二时间为第二背光占空比值中的点亮时间,所述第三时间为第二背光占空比值中的插黑时间与第一插黑时间的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背光源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二获取单元具体用于,通过占空比值算法获取第二背光占空比值;
所述背光源的驱动装置还包括:
第三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背光扫描区域的发光体驱动电流的第二电流补偿系数,所述第二电流补偿系数为预设补偿系数;
第二补偿单元,用于以所述第二电流补偿系数对所述背光扫描区域当前帧的发光体驱动电流值进行补偿;
其中,所述占空比值算法为:
其中,D2为第二背光占空比值,T为帧周期,D1为第一背光占空比值,t为第一插黑时间,K2为第二电流补偿系数。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背光源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获取单元具体用于,通过占空比值算法获取第二背光占空比值;
所述背光源的驱动装置还包括:
第四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当前帧图像的显示灰阶和上一帧图像的显示灰阶获取液晶补偿系数;
第三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背光扫描区域的发光体驱动电流的第二电流补偿系数,所述第二电流补偿系数为预设补偿系数;
第二补偿单元,用于以所述第二电流补偿系数对所述背光扫描区域当前帧的发光体驱动电流值进行补偿;
其中,所述占空比值算法为:
其中,D2为第二背光占空比值,T为帧周期,D1为第一背光占空比值,t为第一插黑时间,K2为第二电流补偿系数,E为液晶补偿系数。
15.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8-14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源的驱动装置。
CN201410471876.4A 2014-09-16 2014-09-16 一种背光源的驱动方法、装置及显示设备 Active CN1054891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71876.4A CN105489170B (zh) 2014-09-16 2014-09-16 一种背光源的驱动方法、装置及显示设备
US14/584,117 US9589511B2 (en) 2014-09-16 2014-12-29 Driving backlight method, display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71876.4A CN105489170B (zh) 2014-09-16 2014-09-16 一种背光源的驱动方法、装置及显示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89170A CN105489170A (zh) 2016-04-13
CN105489170B true CN105489170B (zh) 2019-08-06

Family

ID=554553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71876.4A Active CN105489170B (zh) 2014-09-16 2014-09-16 一种背光源的驱动方法、装置及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9589511B2 (zh)
CN (1) CN10548917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05497B (zh) * 2015-04-29 2019-03-19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控制方法、装置及液晶显示装置
US9824615B2 (en) * 2015-06-07 2017-11-21 Apple Inc. Load adaptive power management for a display panel
CN107240377B (zh) * 2016-11-17 2020-08-04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视角色差补偿方法、装置及液晶显示器
CN106847189B (zh) * 2017-03-17 2021-06-04 信利(惠州)智能显示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及装置
TWI623764B (zh) * 2017-03-27 2018-05-1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具偵測功能的電子裝置及顯示裝置
US10600377B2 (en) * 2017-12-27 2020-03-24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Image display method and device of determining backlight coefficient according to grayscale eigenvalues corresponding to pixels in different partition
CN108156533B (zh) * 2017-12-28 2021-04-09 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智能电视背光调节方法、智能电视以及存储介质
JP7020126B2 (ja) 2018-01-12 2022-02-16 株式会社Jvcケンウッド 制御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8376535B (zh) * 2018-03-14 2021-01-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驱动方法、虚拟现实眼镜、驱动方法及虚拟现实系统
CN108470546B (zh) * 2018-04-08 2020-07-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流补偿电路、vr设备及控制方法
CN108734676B (zh) * 2018-05-21 2020-12-0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735169B (zh) 2018-05-28 2020-11-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视频显示的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8986753B (zh) * 2018-06-29 2021-01-2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界面显示方法和装置
CN114846534A (zh) * 2019-12-27 2022-08-02 索尼集团公司 信号处理装置、信号处理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KR102734094B1 (ko) * 2020-03-16 2024-11-2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표시 패널의 구동 방법
US11699382B2 (en) * 2021-07-21 2023-07-11 Hefei Boe Joint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device, method for driving a display device, and display driving circuit
CN113593485B (zh) 2021-07-27 2022-12-06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装置
CN113870800B (zh) * 2021-09-22 2022-12-02 东莞市金锐显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调节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KR20230074375A (ko) * 2021-11-19 2023-05-3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구동 방법
CN114627826A (zh) * 2022-03-15 2022-06-14 北京显芯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CN116129822A (zh) * 2023-02-17 2023-05-16 深圳市明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源的驱动方法、驱动装置以及显示装置
WO2025077385A1 (zh) * 2023-10-08 2025-04-17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及插黑显示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02369B2 (en) * 2004-05-04 2009-10-13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ith colored backlight
JPWO2006059695A1 (ja) * 2004-12-02 2008-06-05 東芝松下ディスプレイ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制御方法
TWI317922B (en) * 2004-12-13 2009-12-01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JP2006189661A (ja) * 2005-01-06 2006-07-20 Toshiba Corp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FR2905027B1 (fr) * 2006-08-21 2013-12-20 Lg Philips Lcd Co Ltd Dispositif d'affichage a cristaux liquides et son procede de pilotage
TWI366163B (en) * 2006-09-15 2012-06-11 Au Optronics Corp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daptively adjusting backlight
JP5177999B2 (ja) * 2006-12-05 2013-04-10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液晶表示装置
CN101315748B (zh) * 2007-05-31 2010-12-15 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器的驱动装置与其驱动方法
CN101271676B (zh) * 2008-05-20 2010-07-07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及其背光模块驱动装置与方法
KR101456150B1 (ko) * 2008-08-20 2014-11-0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의 구동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표시장치의 구동회로
CN101364397B (zh) * 2008-09-27 2011-02-09 上海广电光电子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器的驱动方法
EP2669882B1 (en) * 2012-05-31 2019-10-09 Samsun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KR102034049B1 (ko) * 2012-12-27 2019-10-1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의 백라이트 드라이버 및 그 구동 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89170A (zh) 2016-04-13
US9589511B2 (en) 2017-03-07
US20160078830A1 (en) 2016-03-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89170B (zh) 一种背光源的驱动方法、装置及显示设备
US9071800B2 (en) Display unit and displaying method for enhancing display image quality
US7705816B2 (en) Generating corrected gray-scale data to improve display quality
CN100340903C (zh) 液晶显示装置
US8514166B2 (en) LCD backlight dimming, LCD/image signal compensation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an LCD display
RU2464605C1 (ru) Способы и системы для уменьшения вызываемого углом наблюдения цветового сдвига
JP5122927B2 (ja) 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画像表示方法
EP0951007B1 (en) Conversion of a video signal for driving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WO2004053826A1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WO2009054223A1 (ja) 画像表示装置
CN105208365A (zh) 一种显示信号处理方法、装置及显示设备
JPWO2003032288A1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画像表示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端末
WO2003101086A2 (en) Motion blur decrease in varying duty cycle
KR20080064931A (ko) 디스플레이장치 및 그 백라이트 스캐닝 방법
MXPA06002982A (es) Aparato y metodo de visualizacion, medio de almacenaje y programa.
US9153176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TW201935454A (zh) 顯示裝置及背光控制方法
US11289037B2 (en)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JP2010250320A (ja) 画素データの補正方法及びこれを遂行するための表示装置
US20130057599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8780627B (zh) 一种液晶显示屏的背光功率控制方法及液晶显示屏
JP2005134724A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20120113222A1 (en) Video signal processing apparatus, video signal processing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EP2109094A1 (en) LCD inversion control
JP2015052783A (ja) 光源駆動方法およびそれを行う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66100 Zhuzhou Road, Laoshan District, Shandong, No. 151, No.

Patentee after: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66100 Zhuzhou Road, Laoshan District, Shandong, No. 151, No.

Patentee before: QINGDAO HISENSE ELECTRONIC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