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84496B - 剪力墙变形缝模板安拆方法 - Google Patents
剪力墙变形缝模板安拆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484496B CN105484496B CN201510937556.8A CN201510937556A CN105484496B CN 105484496 B CN105484496 B CN 105484496B CN 201510937556 A CN201510937556 A CN 201510937556A CN 105484496 B CN105484496 B CN 10548449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volving part
- bottom plate
- plate
- fixture
- type groo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1/00—Forms, shutterings, or falsework for making walls, floors, ceilings, or roofs
- E04G11/06—Forms, shutterings, or falsework for making walls, floors, ceilings, or roofs for walls, e.g. curved end panels for wall shutterings; filler elements for wall shutterings; shutterings for vertical ducts
- E04G11/08—Forms, which are completely dismantled after setting of the concrete and re-built for next pouring
- E04G11/087—Fill-in form panels in the plane of two adjacent form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9/00—Auxiliary treatment of forms, e.g. dismantling; Cleaning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oulds, Cores, Or Mandrels (AREA)
- Manufacturing Of Tubular Articles Or Embedded Moulded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剪力墙变形缝模板安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制作支撑装置:该支撑装置包括多个支撑组件、转轴、连接板、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支撑组件包括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第一旋转件、第二旋转件和立杆,通过提拉立杆可使支撑组件收拢;S2、安装模板:将两块模板分别固定安装在支撑装置的两侧,提拉立杆,使所有支撑组件收拢,将带模板的支撑装置吊运至变形缝内,下拉立杆使支撑组件打开至模板顶紧变形缝侧面;S3、拆除模板:提高立杆收拢支撑组件,带动模板脱离两侧混凝土结构表面,将支撑组件吊运出变形缝。本发明支撑牢固,使用简单,可整体安装和拆除,而且拆除干净,保障了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剪力墙变形缝模板安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行业规模的发展,变形缝在结构设计中越来越普遍,由于变形缝空间狭小,模板安装固定和拆除都十分困难。目前,在现场施工过程中,一般采用挤塑板等材料夹在变形缝中间,但由于强度低、无法固定好相对位置,在浇筑变形缝两侧混凝土时,容易产生变形和偏移,导致两侧结构混凝土保护层无法控制到位,易造成质量隐患;或是采用普通模板支撑装置将变形缝两侧模板顶紧,但由于变形缝空间狭小,模板难以一块一块安装到位,容易因模板安装不到位造成漏浆等质量问题,而且模板拆除时需进行人工一块一块撬除,容易造成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缺陷,或是模板撬不出留下安全隐患。上述问题十分普遍,尤其是在剪力墙变形缝施工过程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剪力墙变形缝模板安拆方法,它支撑牢固,使用简单,可整体安装和拆除,而且拆除干净,保障了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剪力墙变形缝模板安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作支撑装置:该支撑装置包括多个支撑组件、转轴、连接板、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每个支撑组件包括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第一旋转件、第二旋转件和立杆,所述第一固定件的一端设有第一U型槽,所述第二固定件的一端设有第二U型槽,所述第一U型槽和第二U型槽的槽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旋转件的一端铰接安装在第一U型槽内,所述第一旋转件的另一端伸出第一U型槽设置,所述第二旋转件的一端铰接安装在第二U型槽内,所述第二旋转件的另一端伸出第二U型槽设置,将多个支撑组件间隔一定距离并列设置,所述转轴穿过每个支撑组件的第一旋转件的另一端、第二旋转件的另一端和立杆设置,其中一个旋转件的底部侧面距离该旋转件另一端一定距离处设置有限位板,以使两个旋转件旋转至平行时保持平行状态,所述连接板固定安装在所有立杆的端部,所述第一底板固定安装在连接板的两端,所述第二底板设置在第一底板朝向支撑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二底板通过多个提升拆除螺栓与第一底板连接,所述提升拆除螺栓与第二底板滑动连接,且与第一底板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底板与第一底板相对的面上还开设有多个顶紧螺孔,所述第二底板的两端设置有多个固定螺栓;
S2、安装模板:将两块模板分别固定安装在支撑装置第一固定件的另一端和第二固定件的另一端,提拉立杆,使所有支撑组件收拢,将带模板的支撑组件吊运至变形缝内,直至第二底板落在底部已浇筑完成的混凝土结构上,通过固定螺栓将第二底板固定安装在混凝土结构上,此时,两块模板落在第二底板上,将多个顶紧推动螺栓安装在第二底板上的多个顶紧螺孔内,旋拧顶紧推动螺栓,向下推动第一底板,通过连接板带动所有立杆向下运动,进而带动所有支撑组件的第一旋转件和第二旋转件向下旋转至平行状态,此时两块模板分别顶紧变形缝两侧结构钢筋保护层垫块,即完成模板安装;
S3、拆除模板:拆除顶紧推动螺栓,旋拧提升拆除螺栓,以使第一底板上升,通过连接板带动所有立杆向上运动,进而带动所有支撑组件的第一旋转件和第二旋转件向上旋转,所有支撑组件收拢,带动模板脱离变形缝两侧浇筑完的混凝土结构表面,拆除固定螺栓,将带模板的支撑组件吊运出变形缝,即完成模板拆除。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固定板和U型板,所述U型板的底板安装在固定板上。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板由长方钢管制作,所述U型板由削去了一侧管壁的短方钢管制作,所述U型板的两侧壁与固定板的中心线平行。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旋转件由方钢管制作,所述第一旋转件的一端与第一U型槽的两侧壁铰接,所述第一旋转件的另一端与第一U型槽侧面开口平行的两侧壁分别削去不同长度,削去长度较短的侧壁形成所述限位板,所述第二旋转件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一旋转件的另一端内。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旋转件、立杆和连接板均由方钢管制作。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转轴由圆钢管制作。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固定螺栓为膨胀螺栓。
本发明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制作支撑装置,通过提拉立杆使支撑装置收拢,以将模板整体安装在变形缝内,然后通过旋拧顶紧推动螺栓,使得立杆向下运动,带动两个旋转件旋转至平行状态,使模板整体顶紧在变形缝两侧的结构钢筋保护层垫块上,支撑牢固,浇筑混凝土后,再通过旋拧提升拆除螺栓,收拢支撑装置,即可整体拆除模板,而且拆除干净,保证了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支撑装置的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采用支撑装置安装模板时的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采用支撑装置拆除模板时的主视图;
图4a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的主视图;
图4b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的俯视图;
图5a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旋转件的主视图;
图5b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旋转件的俯视图;
图6a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旋转件的主视图;
图6b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旋转件的俯视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底板的俯视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支撑装置另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中:1-第一固定件、101-第一U型槽、2-第二固定件、201-第二U型槽、3-第一旋转件、4-第二旋转件、5-立杆、6-转轴、7-连接板、8-第一底板、9-第二底板、901-顶紧螺孔、10-限位板、11-提升拆除螺栓、12-固定螺栓、13-顶紧推动螺栓、14-模板、16-混凝土结构表面、17-固定板、18-U型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图3所示,一种剪力墙变形缝模板安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作支撑装置:该支撑装置包括多个支撑组件、转轴6、连接板7、第一底板8和第二底板9,每个支撑组件包括第一固定件1、第二固定件2、第一旋转件3、第二旋转件4和立杆5,第一固定件1的一端设有第一U型槽101,第二固定件2的一端设有第二U型槽201,第一U型槽101和第二U型槽201的槽口相对设置,第一旋转件3的一端铰接安装在第一U型槽101内,第一旋转件3的另一端伸出第一U型槽101设置,第二旋转件4的一端铰接安装在第二U型槽201内,第二旋转件4的另一端伸出第二U型槽201设置,将多个支撑组件间隔一定距离并列设置,转轴6穿过每个支撑组件的第一旋转件3的另一端、第二旋转件4的另一端和立杆5设置,其中一个旋转件的底部侧面距离该旋转件另一端一定距离处设置有限位板10,以使两个旋转件旋转至平行时保持平行状态,连接板7固定安装在所有立杆5的端部,第一底板8固定安装在连接板7的两端,第二底板9设置在第一底板8朝向支撑组件的一侧,第二底板9通过多个提升拆除螺栓11与第一底板8连接,提升拆除螺栓11与第二底板9滑动连接,且与第一底板8螺纹连接,第二底板9与第一底板8相对的面上还开设有多个顶紧螺孔901,第二底板9的两端设置有多个固定螺栓12;
S2、安装模板14:将两块模板14分别固定安装在支撑装置第一固定件1的另一端和第二固定件2的另一端,提拉立杆5,使所有支撑组件收拢,将带模板14的支撑组件吊运至变形缝内,直至第二底板9落在底部已浇筑完成的混凝土结构上,通过固定螺栓12将第二底板9固定安装在混凝土结构上,此时,两块模板14落在第二底板9上,将多个顶紧推动螺栓13安装在第二底板9上的多个顶紧螺孔901内,旋拧顶紧推动螺栓13,向下推动第一底板8,通过连接板7带动所有立杆5向下运动,进而带动所有支撑组件的第一旋转件3和第二旋转件4向下旋转至平行状态,此时两块模板14分别顶紧变形缝两侧结构钢筋保护层垫块,即完成模板14安装;
S3、拆除模板14:拆除顶紧推动螺栓13,旋拧提升拆除螺栓11,以使第一底板8上升,通过连接板7带动所有立杆5向上运动,进而带动所有支撑组件的第一旋转件3和第二旋转件4向上旋转,所有支撑组件收拢,带动模板14脱离变形缝两侧浇筑完的混凝土结构表面16,拆除固定螺栓12,将带模板14的支撑组件吊运出变形缝,即完成模板14拆除。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如图4a、4b所示,第一固定件1和第二固定件2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固定板17和U型板18,U型板18的底板安装在固定板17上。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如图4a、4b所示,固定板17由长方钢管制作,U型板18由削去了一侧管壁的短方钢管制作,U型板18的两侧壁与固定板17的中心线平行。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如图5a、5b、6a、6b所示,第一旋转件3由方钢管制作,第一旋转件3的一端与第一U型槽101的两侧壁铰接,第一旋转件3的另一端与第一U型槽101侧面开口平行的两侧壁分别削去不同长度,削去长度较短的侧壁形成限位板10,第二旋转件4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一旋转件3的另一端内。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二旋转件4、立杆5和连接板7均由方钢管制作,取材方便,降低成本。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转轴6由圆钢管制作,取材方便,降低成本。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固定螺栓12为膨胀螺栓。
本发明在具体应用时,包括以下步骤:
1、加工支撑装置的各个零件:如图4a、4b所示,将两个短方钢管切除一侧管壁形成U型板18(即为U型槽),短方钢管的壁厚为a,U型板18的两侧壁上开孔,该孔中心距离U型板底部的距离为F,将U型板18的底壁焊接在由长方管制作的固定板17的管壁上,完成第一固定件1和第二固定件2;如图5a、5b所示,选用一个短方钢管,在其两端分别开孔,左边孔中心距离短方钢管左上角的距离为C,右侧未开孔的两管壁分别切除不同长度,上管壁距离右侧孔中心的距离为A,下管壁距离右侧孔中心的距离为B,完成第一旋转件3,B<A,以使第二旋转件可以旋出上管壁,但止于下管壁,从而使第一旋转件与第二旋转件保持平行状态,F-a>C,以使第一旋转件3可以在U型板18内转动;如图6a、6b所示,选用一个短方钢管,在其两端分别开孔,左侧孔中心与左端的距离为D,右侧孔中心与右上端的距离为E,完成第二旋转件4,A>D>B,保证第二旋转件可以自由旋出第一旋转件的上管壁,但止于下管壁,第二旋转件的下管壁即为限位板10,E<F-a,以使第二旋转件4可以在U型板18内转动;如图1所示,选用一块钢板,在钢板的两端分布开2个螺孔用于安装固定螺栓,在钢板的中部开2个圆孔用于滑动安装提升拆除螺栓,开2个顶紧螺孔901用于安装顶紧推动螺栓,完成第二底板9;如图7所示,选用一块钢板,在钢板上开设2个用于安装提升拆除螺栓的螺孔,完成第一底板8;如图2所示,选用一个长方钢管,在其上开设用于安装转轴的通孔,完成立杆5;如图1所示,选用一个圆钢制作转轴6;如图1所示,选用一个长方钢管制作连接板7;如图2所示,选用圆钢制作第一固定件与第一旋转件之间、第二旋转件与第二固定件之间的铰接轴;
2、组装支撑装置:如图8所示,将第一旋转件3未切除管壁的一端放进第一固定件1的第一U型槽101内,并通过铰接轴连接,图中标注尺寸A的一侧向上,将第二旋转件4标注尺寸D的一端放进第一旋转件切除管壁的一端内,并通过转轴6连接,将第二旋转件标注尺寸E的另一端放进第二固定件2的第二U型槽201内,并通过铰接轴连接,将立杆5穿在转轴6上并紧贴第一旋转件,转轴6上穿设有多个支撑组件,在所有立杆5的底部焊接连接板7,两块第一底板8焊接在连接板7的两端底部,采用提升拆除螺栓4将第二底板9与第一底板8连在一起;
3、模板支撑及模板安装:如图2所示,将两块模板14采用自攻螺钉分别固定在第一固定件1和第二固定件2的外侧,将立杆5下拉使支撑组件收拢,采用人工或塔吊吊运带模板的支撑装置至变形缝内,至第二底板9落在底部已浇筑完成的混凝土结构上,采用固定螺栓12进行固定,将顶紧推动螺栓13穿过第二底板9向下拧紧推动第一底板8带动连接板7和立杆5向下,下拉转轴6至第一旋转件3和第二旋转件4平行,即均处于水平状态,此时第二旋转件4放入第一旋转件3内的一端正好顶在第一旋转件3的下部管壁卡住,从而使得支撑装置两侧的模板正好顶紧变形缝两侧结构钢筋保护层垫块,模板支撑及模板安装完成;
4、模板支撑及模板拆除:如图3所示,拆除顶紧推动螺栓13,拧紧提升拆除螺栓11,以使第一底板8上升带动连接板7和立杆5向上,上顶转轴6至短第一旋转件3和第二旋转件4从水平变为向下的夹角,支撑组件收拢,带动变形缝两侧模板脱离浇筑完混凝土的结构表面16,拆除固定螺栓12,采用人工或塔吊吊运出变形缝模板及支撑装置。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剪力墙变形缝模板安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制作支撑装置:该支撑装置包括多个支撑组件、转轴(6)、连接板(7)、第一底板(8)和第二底板(9),每个支撑组件包括第一固定件(1)、第二固定件(2)、第一旋转件(3)、第二旋转件(4)和立杆(5),所述第一固定件(1)的一端设有第一U型槽(101),所述第二固定件(2)的一端设有第二U型槽(201),所述第一U型槽(101)和第二U型槽(201)的槽口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旋转件(3)的一端铰接安装在第一U型槽(101)内,所述第一旋转件(3)的另一端伸出第一U型槽(101)设置,所述第二旋转件(4)的一端铰接安装在第二U型槽(201)内,所述第二旋转件(4)的另一端伸出第二U型槽(201)设置,将多个支撑组件间隔一定距离并列设置,所述转轴(6)穿过每个支撑组件的第一旋转件(3)的另一端、第二旋转件(4)的另一端和立杆(5)设置,其中一个旋转件的底部侧面距离该旋转件另一端一定距离处设置有限位板(10),以使两个旋转件旋转至平行时保持平行状态,所述连接板(7)固定安装在所有立杆(5)的端部,所述第一底板(8)固定安装在连接板(7)的两端,所述第二底板(9)设置在第一底板(8)朝向支撑组件的一侧,所述第二底板(9)通过多个提升拆除螺栓(11)与第一底板(8)连接,所述提升拆除螺栓(11)与第二底板(9)滑动连接,且与第一底板(8)螺纹连接,所述第二底板(9)与第一底板(8)相对的面上还开设有多个顶紧螺孔(901),所述第二底板(9)的两端设置有多个固定螺栓(12);
S2、安装模板(14):将两块模板(14)分别固定安装在支撑装置第一固定件(1)的另一端和第二固定件(2)的另一端,提拉立杆(5),使所有支撑组件收拢,将带模板(14)的支撑组件吊运至变形缝内,直至第二底板(9)落在底部已浇筑完成的混凝土结构上,通过固定螺栓(12)将第二底板(9)固定安装在混凝土结构上,此时,两块模板(14)落在第二底板(9)上,将多个顶紧推动螺栓(13)安装在第二底板(9)上的多个顶紧螺孔(901)内,旋拧顶紧推动螺栓(13),向下推动第一底板(8),通过连接板(7)带动所有立杆(5)向下运动,进而带动所有支撑组件的第一旋转件(3)和第二旋转件(4)向下旋转至平行状态,此时两块模板(14)分别顶紧变形缝两侧结构钢筋保护层垫块,即完成模板(14)安装;
S3、拆除模板(14):拆除顶紧推动螺栓(13),旋拧提升拆除螺栓(11),以使第一底板(8)上升,通过连接板(7)带动所有立杆(5)向上运动,进而带动所有支撑组件的第一旋转件(3)和第二旋转件(4)向上旋转,所有支撑组件收拢,带动模板(14)脱离变形缝两侧浇筑完的混凝土结构表面(16),拆除固定螺栓(12),将带模板(14)的支撑组件吊运出变形缝,即完成模板(14)拆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1)和第二固定件(2)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固定板(17)和U型板(18),所述U型板(18)的底板安装在固定板(17)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7)由长方钢管制作,所述U型板(18)由削去了一侧管壁的短方钢管制作,所述U型板(18)的两侧壁与固定板(17)的中心线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件(3)由方钢管制作,所述第一旋转件(3)的一端与第一U型槽(101)的两侧壁铰接,所述第一旋转件(3)的另一端与第一U型槽(101)侧面开口平行的两侧壁分别削去不同长度,削去长度较短的侧壁形成所述限位板(10),所述第二旋转件(4)的另一端设置在第一旋转件(3)的另一端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旋转件(4)、立杆(5)和连接板(7)均由方钢管制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6)由圆钢管制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螺栓(12)为膨胀螺栓。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937556.8A CN105484496B (zh) | 2015-12-15 | 2015-12-15 | 剪力墙变形缝模板安拆方法 |
MYPI2016001998A MY177378A (en) | 2015-12-15 | 2016-11-14 | Method for installation and removal of deformation joint formwork of shear wall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937556.8A CN105484496B (zh) | 2015-12-15 | 2015-12-15 | 剪力墙变形缝模板安拆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484496A CN105484496A (zh) | 2016-04-13 |
CN105484496B true CN105484496B (zh) | 2017-07-21 |
Family
ID=556717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937556.8A Active CN105484496B (zh) | 2015-12-15 | 2015-12-15 | 剪力墙变形缝模板安拆方法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484496B (zh) |
MY (1) | MY177378A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419895B (zh) * | 2017-06-26 | 2024-01-05 | 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施工缝控制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
CN108999396A (zh) * | 2018-07-24 | 2018-12-14 |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双墙内模板支撑施工方法 |
CN113622662A (zh) * | 2021-08-19 | 2021-11-09 |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双墙小空间模板加固用新型伸缩龙骨的施工方法 |
CN115822256A (zh) * | 2022-12-09 | 2023-03-21 | 山东三箭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 一种变形缝专用模板加固支撑装置及变形缝模板加固方法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1717A (zh) * | 1994-10-26 | 1996-09-25 | 陈皇利 | 复合现场浇筑模板系统 |
CN2295724Y (zh) * | 1996-12-09 | 1998-10-28 | 刘国恩 | 一种伸缩式刚性角电梯井模架 |
EP0828907B1 (en) * | 1995-05-25 | 2003-08-27 | Newtec Concrete Constructions Pty. Limited | Sequential formwork system for concrete buildings |
CN201003281Y (zh) * | 2007-01-18 | 2008-01-09 | 北京金洋恒泰模板有限公司 | 一种整体同步收支井筒模板 |
CN201033943Y (zh) * | 2007-04-10 | 2008-03-12 | 刘启文 | 整体式电梯井模板 |
CN201649625U (zh) * | 2010-02-11 | 2010-11-24 | 刘琦 | 镶嵌式电梯井筒模板 |
CN102121311A (zh) * | 2011-01-30 | 2011-07-13 | 中建三局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大钢模板的退模和合模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
CN102409851A (zh) * | 2011-09-11 | 2012-04-11 |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剪力墙结构变形缝模板伸缩式支撑系统加固方法 |
CN103306481A (zh) * | 2013-06-09 | 2013-09-18 |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 剪力墙变形缝模板安拆方法 |
-
2015
- 2015-12-15 CN CN201510937556.8A patent/CN105484496B/zh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11-14 MY MYPI2016001998A patent/MY177378A/en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1717A (zh) * | 1994-10-26 | 1996-09-25 | 陈皇利 | 复合现场浇筑模板系统 |
EP0828907B1 (en) * | 1995-05-25 | 2003-08-27 | Newtec Concrete Constructions Pty. Limited | Sequential formwork system for concrete buildings |
CN2295724Y (zh) * | 1996-12-09 | 1998-10-28 | 刘国恩 | 一种伸缩式刚性角电梯井模架 |
CN201003281Y (zh) * | 2007-01-18 | 2008-01-09 | 北京金洋恒泰模板有限公司 | 一种整体同步收支井筒模板 |
CN201033943Y (zh) * | 2007-04-10 | 2008-03-12 | 刘启文 | 整体式电梯井模板 |
CN201649625U (zh) * | 2010-02-11 | 2010-11-24 | 刘琦 | 镶嵌式电梯井筒模板 |
CN102121311A (zh) * | 2011-01-30 | 2011-07-13 | 中建三局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大钢模板的退模和合模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
CN102409851A (zh) * | 2011-09-11 | 2012-04-11 |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剪力墙结构变形缝模板伸缩式支撑系统加固方法 |
CN103306481A (zh) * | 2013-06-09 | 2013-09-18 |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 剪力墙变形缝模板安拆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MY177378A (en) | 2020-09-14 |
CN105484496A (zh) | 2016-04-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484496B (zh) | 剪力墙变形缝模板安拆方法 | |
CN103878869B (zh) | 易脱模的预制混凝土方桩模具 | |
CN103806646B (zh) | 一种三维空间尺寸可调的模板早拆施工方法 | |
CN210758416U (zh) | 一种便于脱模的管状预制件模具 | |
CN104372947A (zh) | 一种电梯井整体模板进退模施工方法 | |
CN207310175U (zh) | 一种预制混凝土浇筑模具 | |
CN110528871A (zh) | 一种用于厚墙柱拉片铝合金模板系统的紧固构件及其施工方法 | |
CN218205711U (zh) | 一种便于拆模的悬挑板底模结构 | |
CN202787973U (zh) | 立式楼梯模具 | |
CN109372003B (zh) | 承台基础深杯口模板及拆除杯口模板的施工方法 | |
CN111778863B (zh) | 一种可调横坡的悬浇梁钢模板系统 | |
CN211775740U (zh) | 一种建筑模板快拆卡具 | |
CN205314559U (zh) | 剪力墙变形缝模板支撑装置 | |
CN206623209U (zh) | 脱模机上的振动脱模机构 | |
CN206344286U (zh) | 一种改型块体成型模具 | |
CN210947751U (zh) | 一种现浇混凝土组装式模板支撑结构 | |
CN205875710U (zh) | 一种双面钢模 | |
CN207310182U (zh) | 一种箱梁模具 | |
CN217345992U (zh) | 一种预制混凝土六棱块脱模装置 | |
CN220008207U (zh) | 一种可调节板梁内模支撑装置 | |
CN205521877U (zh) | 城轨u型预制梁制梁支座 | |
CN217126654U (zh) | 一种混凝土砌块翻转吊具 | |
CN205713105U (zh) | 一种圆形结构用模板支撑装置 | |
CN222498388U (zh) | 一种水工缓凝混凝土文化墙成品提升装置 | |
CN219153218U (zh) | 一种预制混凝土空心板浇筑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