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76125A - 一种冷却服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冷却服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476125A CN105476125A CN201410467793.8A CN201410467793A CN105476125A CN 105476125 A CN105476125 A CN 105476125A CN 201410467793 A CN201410467793 A CN 201410467793A CN 105476125 A CN105476125 A CN 10547612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lothes
- line
- opening portion
- cooling
- cooling cloth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27/00—Details of garments or of their making
- A41D27/28—Means for ventilation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3/00—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 A41D13/0015—Sports garments other than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41D13/0007 - A41D13/088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13/00—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 A41D13/002—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e.g. surgeons' gowns or garments protecting against blows or punches with controlled internal environment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2600/00—Uses of gar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A41D2600/10—Uses of gar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sport activities
- A41D2600/102—Motorcycling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1—WEARING APPAREL
- A41D—OUTERWEAR; PROTECTIVE GARMENTS; ACCESSORIES
- A41D2600/00—Uses of gar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A41D2600/10—Uses of gar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for sport activities
- A41D2600/104—Cyc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 Details Of Garment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冷却服。该冷却服由衣服本体(1)和外部空气引入立体构件(2)构成,外部空气引入立体构件(2)由底面材料(2a)、使得开口部在穿着时保持常开状态的侧壁材料(2b)以及开口部支撑材料(2c)构成。通过在衣服上设置立体构件,特别是在运动时可以将外部空气大量引入服装内部甚至引至背风面,提高通风排气的效率,冷却效果优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服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过将外部空气引入衣服内冷却身体特定部位的冷却服。
背景技术
人体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无感蒸发和散热,运动时则更加活跃。运动时人体体温升高,身体机能会自动调节使其维持在正常范围,无感蒸发和散热就体现为出汗。为了解决出汗问题,市面上的运动服大多从面料的透气性及吸汗速干性这两方面考虑。透气性作为实现舒适性的持久对策,只要功能充分,运动时人体产生的热量会及时被带走从而人体体温不会过度升高,则出汗会延迟甚至不会发生出汗现象,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穿着舒适性。此时,吸汗速干性则作为实现舒适性的辅助手段。
关于面料的透气性,市面上的大多产品已经实现了人体正面或者局部的透气性,具体通过在服装的特定部位采用网眼(镂空)材料、开口支撑体设计或其它透气设计的运动服饰。这种做法可以排出部分热量,但是效果十分有限,且通常只能解决迎风面的透气性,无法解决背风面的透气问题,而这恰恰是影响舒适性的重要因素。如专利文献CN102573538A中公开了一种带有通风开口的衣服,在胸部区域中和/或在后背上设有通风开口,开口具有用于封闭的构件,构件可通过移调机构来操纵,在大量出汗时打开通风开口进行空气交换。但这样的设计只能在人体的迎风面实现冷却效果,不能形成良好的空气流通路径,而且所引入的外部空气是有限的。又如专利文献CN102188053A中公开了一种透气服饰,为了解决出汗后透气设计部位(网状面料)紧贴皮肤的问题,在网状面料边缘设置多个支撑环使得服饰织物层与皮肤保持一定距离,与人体形成对流空间,提高透气性,特别是在有风的情况下可以顺利排出人体产生的热量和湿气。即便如此,这样的设计所引入的外部空气同样也是有限的,因此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舒适性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特别是在运动时可以将外部空气大量引入服装内部甚至引至背风面,提高通风排气的效率,对身体的特定部位进行冷却,冷却效果优越的冷却服。
本发明技术的解决方案是:
本发明的冷却服,该冷却服由衣服本体(1)和外部空气引入立体构件(2)构成,外部空气引入立体构件(2)由接受空气并将空气向衣服内诱导的底面材料(2a)、使得开口部在穿着时保持常开状态的侧壁材料(2b)以及开口部支撑材料(2c)构成。
本发明利用负压引风的原理,通过在服装本体上设置外部空气引入构件,该构件为立体开口设计,可以实现负压引风的效果,提高空气的流入量,当外部空气平行于构件流过时,通过具有诱导空气作用的底面材料,可使得更大量的空气流入服装内部,流经背风面达到排出内部热气、冷却身体的目的。而针对不同类运动服,通过在服装的不同位置配置侧壁材料,可增大对流空间,增强引风效果,提高通风排气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冷却服的正面示意图,其中1为本体,2为外部空气引入立体构件。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9冷却服的背面示意图,其中1为本体,2为外部空气引入立体构件。
图3为本发明外部空气引入立体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2a为底面材料,2b为侧壁材料,2c为支撑材料。
图4为本发明近似三角形示意图,其中3为近似三角形的弧线顶点到普通三角形两腰的垂直距离。
图5为本发明人体部位正面示意图,其中4为乳头位胸围线,5为肩线。
图6为本发明人体部位背面示意图,其中5为肩线,6为肩胛骨下角水平线,7为腰围线,8为臀围线。
图7为本发明冷却服的流路示意图,其中9为开口部宽度,10为外部空气引入立体构件长度,11为肩胛骨下角水平线处宽度,12为腰部(腰围线处)宽度,13为臀部(臀围线处)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冷却服,由衣服本体(1)和外部空气引入立体构件(2)构成,外部空气引入立体构件(2)由接受空气并将空气向衣服内诱导的底面材料(2a)、使得开口部在穿着时保持常开状态的侧壁材料(2b)以及开口部支撑材料(2c)构成。
为了达到负压引风的目的,上述外部空气引入立体构件为开口式,底面材料(2a)可以将外部空气诱导向开口部,而侧壁材料(2b)具有一定高度使得开口部在穿着时保持敞开状态,同时在开口部使用支撑材料(2c),避免开口部发生坍塌、乃至闭合的趋势,这样的设计使得外部空气可以很好地进入服装内部。
为了形成负压,外部空气引入立体构件的形状可以是三角形、梯形、近似三角形或近似梯形。与普通三角形或梯形相比,近似三角形或近似梯形的各条边向内侧形成弧线。考虑到减少外部空气流动的阻力,优选近似三角形或近似梯形,更优选近似三角形。其中近似三角形的弧线顶点到普通三角形两腰的垂直距离均在0~50mm之间,近似梯形的弧线顶点到普通梯形两腰的垂直距离也在0~50mm之间,近似三角形、近似梯形的边长没有特别限制,根据人体工学进行设计就可以。无论采用哪种形状,只要满足宽度朝开口部方向逐渐扩展,在开口部形成最大截面积,这样立体构件的外部与内部就会产生很大的压力差,形成较大的负压值,达到引风的目的。
本发明人经过深入研究发现,开口部宽度越宽,外部空气引入立体构件长度越长,其引风效果越好。
本发明中,开口部宽度越宽,其截面积就越大,引风效果也就越好,但开口部宽度不能大于单肩宽度。根据日本男性1992年到1994年的身体测量资料可知,20~49岁日本男性的平均单肩宽度大致为13cm,此单肩宽度的人群适合穿着M号服装,而市售M号服装的单肩宽度一般在12~14cm之间,假设在M号服装上设置本发明的立体构件,其开口部位于肩线(5)的话,那么其开口部宽度可以设计为12~14cm。
本发明中,立体构件纵向长度越长,诱导风的路径也就越长,诱导的效果就越好。比如说根据日本男性1992年到1994年的身体测量资料可知,20~49岁日本男性乳头位胸围线(4)到肩线(5)的平均距离大致为20cm, 假设在他们穿着的服装上设置本发明的立体构件,开口部位于肩线(5)的话,考虑到美观性,立体构件的长度可以设计为10~18cm。
本发明中,外部空气引入立体构件可以设置在胸部、肩部、背部及腰部等部位。
设置在胸部和肩部,具体位置以乳头位胸围线(4)为界包括两种情况:(a)位于乳头位胸围线(4)以下,直立、或骑行运动时外部空气不能顺利进入开口部,流入衣服内,冷却效果一般;(b)位于乳头位胸围线(4)以上,即位于乳头位胸围线(4)与肩线(5)之间、开口部位于肩线(5)附近,骑行运动时外部空气不能顺利进入开口部,流入衣服内,冷却效果一般,直立运动时外部空气能顺利进入开口部,流入衣服内,冷却效果较好。
设置在背部和肩部,具体位置以肩胛骨下角水平线(6)为界包括两种情况:(a)位于肩胛骨下角水平线(6)以下,即位于肩胛骨下角水平线(6)与腰围线(7)之间,开口部位于腰围线(7)附近,直立运动时外部空气不能进入开口部,无冷却效果,骑行运动时外部空气虽然能够顺利进入开口部,但冷却面积较小,冷却效果一般;(b)位于肩胛骨下角水平线(6)以上,即位于肩线(5)与肩胛骨下角水平线(6)之间、开口部位于肩胛骨下角水平线(6)附近,直立运动时外部空气不能顺利进入开口部,流入衣服内,冷却效果一般,骑行运动时外部空气能顺利进入开口部,流入衣服内,冷却效果较好。
设置在腰部,具体位置设置在身体两侧的腰间,直立、或骑行运动时外部空气能够进入开口部,但阻力较大,流入衣服内的风量较小,冷却面积较小,冷却效果一般;而且影响外观。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立体构件优选设置在身体左右两侧的乳头位胸围线(4)与肩线(5)之间、或者肩线(5)与肩胛骨下角水平线(6)之间。其中,设置在身体左右两侧的乳头位胸围线(4)与肩线(5)之间时,优选开口部位于肩线(5)附近,适合直立运动状态;设置在身体左右两侧的肩线(5)与肩胛骨下角水平线(6)之间时,优选开口部位于肩胛骨下角水平线(6)附近,适合骑行运动状态。
本发明中,立体构件中的底面材料(2a)可以设置也可以不设置。其中,如果不设置底面材料的话,风(外部空气)直接从人体皮肤表面诱导进入开口部,虽然可以获得一定的引风效果,但侧壁材料与人体皮肤是分离状态,所引空气很容易从两者之间扩散开,大量空气不能流入背风面,影响冷却效果,并且,将该部位的皮肤裸露在外会影响美观性。底面材料(2a)的形态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是机织物、针织物及无纺布等,优选采用通气量较小的材料。如果底面材料(2a)采用通气量较大的材料,虽然可以获得一定的引风效果,但所引空气容易透过底面材料(2a)直接扩散至身体迎风的部位,不能流经背风面,影响冷却效果。
本发明人经过深入研究发现,底面材料(2a)的通气量在100cm3/cm2・s以下为宜。考虑到人体出汗时的穿着舒适性,更优选通气量为10~50cm3/cm2・s。通气量是根据JIS L 1096-2010《织物和针织物的试验方法(通气性测定:A法)》标准测试。
侧壁材料(2b)位于衣服的内侧,由机织物、针织物或无纺布包裹、压制、贴合等处理方式,不直接接触皮肤。对侧壁材料(2b)的原料、形态等没有特别限定,只要能使开口部在穿着时保持敞开的状态就可以。比如可以使用聚酯类、聚乙烯醇类或聚醚类等聚合物,以及此类聚合物与各类酸酯反应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其中,合成高分子材料中的聚氨酯泡沫塑料是比较好的选择,更优的是聚氨酯海绵,海绵既可以吸收少量的汗水,又不会太硬影响穿着舒适性。
侧壁材料(2b)的高度根据空气流路的需要进行设计。侧壁材料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非连续的,其高度可以是一定的也可以是变化的。为了达到开口部最大截面积的目的,侧壁材料(2b)的高度越高越好,这样外部空气就越容易进入开口部。为了降低空气流动的阻力,优选侧壁材料(2b)的高度是变化的,比如从0mm开始在开口部达到最大值。同时,考虑到增加外部空气流入量及美观性,高度范围更优选为5~15mm。综上所述,侧壁材料最优选为高度从0mm开始在开口部达到最大值,且最大值的范围为5~15mm的材料。
支撑材料(2c)使用的目的是为了不让开口部发生弯曲变形。如果开口部不使用支撑材料,在运动过程中,开口部的面料容易紧贴皮肤,影响外部空气的引入效果。其原料、形态等没有特别限定,比如原料可以使用聚酯(PET)、聚氨酯(PU)、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PS)、聚丙烯腈(AB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氧甲烯(POM)、聚碳酸酯(PC)、聚酰胺(PA)、酚醛、氨基等塑胶原材料或塑料原材料,也可使用塑胶原材料或塑料原材料与各种助剂或添加剂制成的材料。当然,还可以使用各种材料制成的无纺布;比如形态可以是采用机织物、针织物或无纺布包裹以上原料,或者各种纤维制成的织带物。
支撑材料(2c)可以直接设置于侧壁材料(2b)之上,位于开口部顶端,也可以在开口部形成支撑环,让所引空气直接从环内进入衣服内。其中,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塑胶材料制成织带在开口部形成椭圆形支撑环是比较好的选择,其宽度最好在10~20mm之间、厚度最好在0.2~0.8mm之间。此材料无毒无害、绿色环保,支撑效果好,对人体皮肤没有伤害性。
本发明人经过深入研究发现,支撑材料(2c)的刚软度在5.0mN以上可确保开口部不易发生弯曲变形。为了长时间保持不发生弯曲变形的状态,支撑材料(2c)的刚软度优选在10.0mN以上,更优选为10.0~100.0mN,此刚软度范围适合支撑材料(2c)形成椭圆形支撑环。刚软度是根据JIS L 1096-2010《织物和针织物的试验方法 8.2.2.1 A法 刚软度(Gurley法)》标准测试。
本发明对于衣服本体(1)没有特别的限制,可以是市售的运动T恤、衬衫、夹克或大衣等服饰,其中运动T恤可以是足球服、篮球服、网球服、步行服、慢跑服、跑步服、马拉松服、自行车骑行服、摩托车骑行服等各类运动服装。其中,步行服适用于行走速度低于0.8m/s时的穿着,慢跑服适用于跑步速度在0.8~1.6m/s时的穿着,跑步服、马拉松服适用于跑步速度在1.6m/s以上时的穿着。
为了更好的体现身体冷却效果,本发明以跑步用T恤或自行车骑行用T恤为优选。T恤的纤维原料可以是棉、涤纶或其它适合制作运动服饰的材料。
为了增加外部空气流入量,能够在服装内顺畅的流动并排出,本发明的冷却服为步行服、慢跑服、跑步服或马拉松服时,侧壁材料(2b)可以从乳头位胸围线(4)经由肩线(5)延伸至背部任意位置。
其中,侧壁材料(2b)从乳头位胸围线(4)经由肩线(5)延伸至腰围线(7)、或者臀围线(8)处的话,空气在背部的流路顺畅,冷却身体的效果较好,但侧壁材料(2b)的用量多,成本增加;侧壁材料(2b)从乳头位胸围线(4)经由肩线(5)延伸至肩胛骨下角水平线(6)处的话,侧壁材料(2b)的用量少,成本低,并且在人体直立运动时衣服与人体背部从肩胛骨下角水平线(6)往下不会紧密贴合,留有一定的空间,即便不使用侧壁材料支撑空气也能顺利流动。为了达到良好的支撑效果,侧壁材料(2b)需在肩胛骨上延伸,同时,为了达到更大空气量的要求,最好沿着肩胛骨两侧的边缘进行延伸,在肩胛骨下角水平线(6)处形成最大宽度。
综上所述,侧壁材料(2b)优选从乳头位胸围线(4)经由肩线(5)延伸至肩胛骨下角水平线(6)处,更优选沿着肩胛骨两侧的边缘进行延伸,在肩胛骨下角水平线(6)处形成最大宽度。比如根据日本男性1992年到1994年的身体测量资料可知,20~49岁日本男性肩胛骨下角的平均间距大致为19cm,
那么在肩胛骨下角水平线(6)处最大宽度可设计为19cm。
本发明的冷却服为自行车骑行服、摩托车骑行服时,侧壁材料(2b)可以从肩线(5)延伸至背部任意位置。
其中,侧壁材料(2b)从肩线(5)延伸至肩胛骨下角水平线(6)处的话,此时开口部位于肩胛骨下角水平线(6)处,侧壁材料(2b)用量少,成本低,肩胛骨下角水平线(6)往下没有侧壁材料(2b)的支撑,使得人体背部弯曲运动时,衣服与人体背部从肩胛骨下角水平线(6)往下整体贴合,导致空气流动不畅;侧壁材料(2b)从肩线(5)延伸至腰围线(7)处的话,空气从肩线(5)到腰围线(7)处可以顺利流动,但骑行服的下摆边呈缩紧状态,基本位于臀围线(8)处,空气在臀围线(8)处不能顺利流出;侧壁材料(2b)从肩线(5)延伸至臀围线(8)处的话,空气可以顺畅流动,并在臀围线(8)处流出。侧壁材料(2b)由肩胛骨下角水平线(6)处延伸至臀围线(8)处时,最好在臀部(臀围线处)形成最大宽度,同时,腰部(腰围线处)宽度最好要小于肩胛骨下角水平线(6)处形成的宽度,此腰部宽度也不宜过小,最好不小于肩胛骨下角水平线(6)处形成宽度的1/3。
综上所述,侧壁材料(2b)优选从肩线(5)延伸至臀围线(8)处。具体为侧壁材料(2b)从肩线(5)延伸至肩胛骨下角水平线(6)处,接着从肩胛骨下角水平线(6)处延伸至臀围线(8)处。其中从肩线(5)开始延伸时最好是沿着肩胛骨两侧的边缘延伸并在肩胛骨下角水平线(6)处形成最大宽度;延伸至臀围线(8)处时最好在臀部(臀围线处)形成最大宽度,同时,腰部(腰围线处)宽度最好要不大于肩胛骨下角水平线(6)处形成的宽度,腰部宽度也不宜过小,最好不小于肩胛骨下角水平线(6)处形成宽度的1/3。比如根据日本男性1992年到1994年的身体测量资料可知,20~49岁日本男性肩胛骨下角的平均间距大致为19cm、一半臀围的平均值为46cm、一半腰围的平均值为39cm,那么在肩胛骨下角水平线(6)处最大宽度可设计为19cm、在臀部(臀围线处)最大宽度可设计为46cm、在腰部(腰围线处)最大宽度可设计为6~19cm。
实施例
本发明所涉及的物性等参数的测试方法如下。
(1)通气量
根据JIS L 1096-2010《织物和针织物的试验方法(通气性测定:A法)》标准测试。
(2)刚软度
根据JIS L 1096-2010《织物和针织物的试验方法 8.2.2.1 A法 刚软度(Gurley法)》标准测试。
(3)被验者背部温度及出口风量
a.实验样本
实施例及比较例制得的T恤;
b.测试环境
在人工气候室中模拟跑步、自行车骑行运动进行穿着实验,环境温度为25.0±0.5℃、湿度为65.0±5%。跑步时设置风速2±0.5m/s,跑步运动使用跑步机,速度设定为1.6m/s;自行车骑行时设置风速4±0.5m/s,自行车骑行运动使用功率自行车,功率设定为80W;
c.测试方法
①采用上海沃第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IBUTTON
DS1923-F5 纽扣式温湿度记录仪测试被验者在运动20min后背部(肩胛骨下角处)皮肤与衣服之间的温度。温度越低表示身体冷却效果越佳;
②采用V-01-AND2N电子风速计(ハンデイタイプ風速計、株式会社アイ電子技研)测定跑步运动被验者背部(肩胛骨下角水平线处)的出口风量;采用相同风速计测定自行车骑行运动被验者臀部(臀围线处)的出口风量。风量越大表示身体通风效果越好,其身体冷却效果越佳。
(4)被验者凉快感、舒适感及服装美观感
采用感官评价,使用5级法。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比较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外部空气引入构件中的底面材料材质没有特别限制,选用针织面料、侧壁材料和支撑材料在实施例及比较例中具体设置。
实施例1
选用跑步用T恤作为衣服本体(1),在衣服本体(1)身体左右两侧的乳头位胸围线(4)与肩线(5)之间分别设置外部空气引入立体构件(2)。立体构件(2)的形状为近似三角形,由底面材料(2a)、使得开口部在穿着时保持敞开状态的侧壁材料(2b)以及开口部的支撑材料(2c)构成,开口部位于肩线(5)附近,侧壁材料(2b)从乳头位胸围线(4)经由肩线(5)延伸至肩胛骨下角水平线(6)处,其中,侧壁材料(2b)由肩线(5)延伸至肩胛骨下角水平线(6)处时,沿着肩胛骨两侧的边缘进行延伸,在肩胛骨下角水平线(6)处形成的宽度为19cm。
其中底面材料(2a)的通气量为100cm3/cm2・s;支撑材料(2c)为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塑胶材料做成10mm宽,在开口部形成椭圆形支撑环,其长轴长度即为开口部宽度,长度为12cm,刚软度为100.0mN;侧壁材料(2b)为聚氨酯海绵,其高度从0mm开始,在开口部达到5mm;立体构件(2)长度为15cm,近似三角形弧线顶点到普通三角形两腰的垂直距离为20mm;近似三角形底边长即为开口部宽度,顶点到底边的垂直距离为立体构件(2)长度。制得本发明的冷却服,评价结果见表1。
实施例2
底面材料(2a)的通气量为50cm3/cm2・s,其余同实施例1,得到本发明的冷却服,评价结果见表1。
实施例3
侧壁材料(2b)的高度从0mm开始,在开口部达到15mm,其余同实施例2,得到本发明的冷却服,评价结果见表1。
实施例4
底面材料(2a)的通气量为10cm3/cm2・s,其余同实施例3,得到本发明的冷却服,评价结果见表1。
实施例5
支撑材料刚软度为10.0mN•,其余同实施例4,得到本发明的冷却服,评价结果见表1。
实施例6
底面材料(2a)的通气量为0cm3/cm2・s,其余同实施例5,得到本发明的冷却服,评价结果见表1。
实施例7
支撑材料刚软度为5.0mN,其余同实施例5,得到本发明的冷却服,评价结果见表1。
实施例8
侧壁材料(2b)高度保持不变,为15mm,其余同实施例4,得到本发明的冷却服,评价结果见表1。
实施例9
侧壁材料(2b)为聚酯软塑料,其余同实施例4,得到本发明的冷却服,评价结果见表1。
实施例10
支撑材料(2c)为PVC塑料材料,其余同实施例4,得到本发明的冷却服,评价结果见表1。
实施例11
立体构件(2)的形状为近似梯形,近似梯形弧线顶点到普通梯形两腰的垂直距离为20mm,近似梯形下底为12cm,即开口部宽度,上底为4cm ,上底到下底的垂直距离为15cm,即立体构件(2)长度,其余同实施例4,得到本发明的冷却服,评价结果见表1。
实施例12
立体构件(2)长度为10cm,其余同实施例4,得到本发明的冷却服,评价结果见表1。
实施例13
开口部宽度为6cm,其余同实施例4,得到本发明的冷却服,评价结果见表1。
实施例14
侧壁材料(2b)的高度从0mm开始,在开口部达到3mm,其余同实施例1,得到一件跑步T恤,评价结果见表1。
实施例15
侧壁材料(2b)的高度从0mm开始,在开口部达到30mm,其余同实施例7,得到一件跑步T恤,评价结果见表1。
实施例16
底面材料(2a)的通气量为150cm3/cm2・s,其余同实施例1,得到一件跑步T恤,评价结果见表1。
实施例17
支撑材料刚软度为200.0mN,其余同实施例1,得到一件跑步T恤,评价结果见表1。
实施例18
支撑材料刚软度为1.0mN,其余同实施例7,得到一件跑步T恤,评价结果见表1。
实施例19
选用自行车骑行用T恤作为衣服本体(1),在衣服本体(1)身体左右两侧的肩线(5)与肩胛骨下角水平线(6)之间分别设置外部空气引入立体构件(2)。立体构件(2)的形状为近似三角形,由底面材料(2a)、使得开口部在穿着时保持敞开状态的侧壁材料(2b)以及开口部的支撑材料(2c)构成,开口部位于肩胛骨下角水平线(6)附近,侧壁材料(2b)从肩线(5)延伸至臀围线(8)处,其中,侧壁材料(2b)由肩线(5)延伸至肩胛骨下角水平线(6)处时,沿着肩胛骨两侧的边缘进行延伸,在肩胛骨下角水平线(6)处形成的宽度为19cm;由肩胛骨下角水平线(6)延伸至腰围线(7)处时,在腰部(腰围线处)形成的宽度为10cm;由腰围线(7)延伸至臀围线(8)处时,在臀部(臀围线处)形成的宽度为46cm,其余同实施例1。制得本发明的冷却服,评价结果见表2。
实施例20
底面材料(2a)的通气量为50cm3/cm2・s,其余同实施例19,得到本发明的冷却服,评价结果见表2。
实施例21
侧壁材料(2b)的高度从0mm开始,在开口部达到15mm,其余同实施例20,得到本发明的冷却服,评价结果见表2。
实施例22
底面材料(2a)的通气量为10cm3/cm2・s,其余同实施例21,得到本发明的冷却服,评价结果见表2。
实施例23
支撑材料刚软度为10.0mN,其余同实施例22,得到本发明的冷却服,评价结果见表2。
实施例24
底面材料(2a)的通气量为0cm3/cm2・s,其余同实施例23,得到本发明的冷却服,评价结果见表2。
实施例25
支撑材料刚软度为5.0mN,其余同实施例23,得到本发明的冷却服,评价结果见表2。
实施例26
侧壁材料(2b)高度保持不变,为15mm,其余同实施例22,得到本发明的冷却服,评价结果见表2。
实施例27
侧壁材料(2b)为聚酯软塑料,其余同实施例22,得到本发明的冷却服,评价结果见表2。
实施例28
支撑材料(2c)为PVC塑料材料,其余同实施例22,得到本发明的冷却服,评价结果见表2。
实施例29
立体构件(2)的形状为近似梯形,近似梯形弧线顶点到普通梯形两腰的垂直距离为20mm,近似梯形下底为12cm,即开口部宽度,上底为4cm ,上底到下底的垂直距离为15cm,即立体构件(2)长度,其余同实施例17,得到本发明的冷却服,评价结果见表2。
实施例30
肩胛骨下角水平线(6)延伸至腰围线(7)处时,在腰部(腰围线处)形成的宽度为1cm,其余同实施例22,得到本发明的冷却服,评价结果见表2。
实施例31
肩胛骨下角水平线(6)延伸至腰围线(7)处时,在腰部(腰围线处)形成的宽度为19cm,其余同实施例22,得到本发明的冷却服,评价结果见表2。
实施例32
肩胛骨下角水平线(6)延伸至腰围线(7)处时,在腰部(腰围线处)形成的宽度为39cm,其余同实施例22,得到本发明的冷却服,评价结果见表2。
实施例33
腰围线(7)延伸至臀围线(8)处时,在臀部(臀围线处)形成的宽度为37cm,其余同实施例22,得到本发明的冷却服,评价结果见表2。
实施例34
侧壁材料(2b)的高度从0mm开始,在开口部达到3mm,其余同实施例19,得到本发明的自行车骑行用T恤,评价结果见表2。
实施例35
侧壁材料(2b)的高度从0mm开始,在开口部达到30mm,其余同实施例25,得到本发明的自行车骑行用T恤,评价结果见表2。
实施例36
底面材料(2a)的通气量为150cm3/cm2・s,其余同实施例19,得到本发明的自行车骑行用T恤,评价结果见表2。
实施例37
支撑材料刚软度为200.0mN,其余同实施例19,得到本发明的自行车骑行用T恤,评价结果见表2。
实施例38
支撑材料刚软度为1.0mN,其余同实施例25,得到本发明的自行车骑行用T恤,评价结果见表2。
比较例1
不设置底面材料(2a),其余同实施例1,得到一件跑步T恤,评价结果见表1。
比较例2
不设置侧壁材料(2b),其余同实施例1,得到一件跑步T恤,评价结果见表1。
比较例3
不设置支撑材料(2b),其余同实施例1,得到一件跑步T恤,评价结果见表1。
比较例4
未设置外部空气引入立体构件(2)的同款跑步用T恤,评价结果见表1。
比较例5
不设置底面材料(2a),其余同实施例19,得到一件自行车骑行用T恤,评价结果见表2。
比较例6
不设置侧壁材料(2b),其余同实施例19,得到一件跑步T恤,评价结果见表2。
比较例7
不设置支撑材料(2b),其余同实施例19,得到一件跑步T恤,评价结果见表2。
比较例8
未设置外部空气引入立体构件(2)的同款自行车骑行用T恤,评价结果见表2。
表1
表2
Claims (7)
1.一种冷却服,其特征是:该冷却服由衣服本体(1)和外部空气引入立体构件(2)构成,所述外部空气引入立体构件(2)由接受空气并将空气向衣服内诱导的底面材料(2a)、使得开口部在穿着时保持敞开状态的侧壁材料(2b)以及开口部支撑材料(2c)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服,其特征是:所述外部空气引入立体构件(2)为近似三角形或者近似梯形,底面材料(2a)的宽度朝开口部方向逐渐扩展。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服,其特征是:所述外部空气引入立体构件(2)设置在身体的左右两侧的乳头位胸围线(4)与肩线(5)之间、或者肩线(5)与肩胛骨下角水平线(6)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服,其特征是:所述底面材料(2a)的通气量为100cm3/cm2・s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服,其特征是:所述开口部支撑材料(2c)的刚软度为5.0mN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服,其特征是:该冷却服为步行服、慢跑服、跑步服或马拉松服,所述侧壁材料(2b)从乳头位胸围线(4)经由肩线(5)延伸至肩胛骨下角水平线(6)处。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服,其特征是:该冷却服为自行车骑行服或摩托车骑行服,所述侧壁材料(2b)从肩线(5)延伸至臀围线(8)处。
Priority Applications (8)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467793.8A CN105476125A (zh) | 2014-09-15 | 2014-09-15 | 一种冷却服 |
JP2017513507A JP2017528615A (ja) | 2014-09-15 | 2015-09-10 | 冷却服 |
CN201580046133.5A CN106793841A (zh) | 2014-09-15 | 2015-09-10 | 一种冷却服 |
KR1020177009999A KR20170054491A (ko) | 2014-09-15 | 2015-09-10 | 냉각복 |
TW104129925A TW201615110A (zh) | 2014-09-15 | 2015-09-10 | 一種冷卻服 |
US15/510,909 US20170251738A1 (en) | 2014-09-15 | 2015-09-10 | Cooling garment |
PCT/CN2015/089309 WO2016041461A1 (zh) | 2014-09-15 | 2015-09-10 | 一种冷却服 |
EP15842757.5A EP3195744A4 (en) | 2014-09-15 | 2015-09-10 | Cooling garment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467793.8A CN105476125A (zh) | 2014-09-15 | 2014-09-15 | 一种冷却服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476125A true CN105476125A (zh) | 2016-04-13 |
Family
ID=5553255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467793.8A Pending CN105476125A (zh) | 2014-09-15 | 2014-09-15 | 一种冷却服 |
CN201580046133.5A Pending CN106793841A (zh) | 2014-09-15 | 2015-09-10 | 一种冷却服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80046133.5A Pending CN106793841A (zh) | 2014-09-15 | 2015-09-10 | 一种冷却服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70251738A1 (zh) |
EP (1) | EP3195744A4 (zh) |
JP (1) | JP2017528615A (zh) |
KR (1) | KR20170054491A (zh) |
CN (2) | CN105476125A (zh) |
TW (1) | TW201615110A (zh) |
WO (1) | WO201604146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953625B1 (ko) * | 2018-02-19 | 2019-03-04 | 최경진 | 레저용 냉풍자켓 |
US20230309631A1 (en) * | 2022-03-31 | 2023-10-05 | Lululemon Athletica Canada Inc. | Garment having an adjustable opening between panel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270227A (en) * | 1978-10-30 | 1981-06-02 | American Clearwater Corp. | Articles incorporating air vents |
US5704064A (en) * | 1994-12-05 | 1998-01-06 | Vanson Leathers, Inc. | Garment with structural vent |
IT1306681B1 (it) * | 1999-07-06 | 2001-10-02 | Nottington Holding Bv | Struttura di capo traspirante da indossare per migliorare il comfortdel corpo umano. |
US6540585B1 (en) * | 2000-11-17 | 2003-04-01 | William Lee | Ventilated padded lingerie |
US20030140399A1 (en) * | 2002-01-29 | 2003-07-31 | Paul Golde | Aerodynamic ventilated protective garment |
GB2388299A (en) * | 2002-05-10 | 2003-11-12 | Antoine Yvon Messiou | An active ventilation structure for garments |
JP2005029914A (ja) * | 2003-07-09 | 2005-02-03 | Yoshihiro Sakaida | 通気性衣服 |
US8555414B2 (en) * | 2004-05-06 | 2013-10-15 | Nike, Inc. | Article of apparel utilizing zoned venting and/or other body cooling features or methods |
DE202009005236U1 (de) * | 2009-09-04 | 2010-02-11 | X-Technology Swiss Gmbh | Bekleidungsstück |
CN102188053A (zh) * | 2010-03-15 | 2011-09-21 | 香港纺织及成衣研发中心 | 一种透气服饰 |
CN202566332U (zh) * | 2011-12-28 | 2012-12-05 | 李荣基 | 透气服装 |
JP5736324B2 (ja) * | 2012-01-23 | 2015-06-17 | 株式会社ロゴス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 ベンチレータ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ベンチレーション構造 |
US20140020150A1 (en) * | 2012-07-20 | 2014-01-23 | Chi-Chih Yang | Ventilating raincoat with bay windows |
US20140201891A1 (en) * | 2013-01-23 | 2014-07-24 | Nike, Inc. | Ventilated And Protective Articles Of Apparel |
-
2014
- 2014-09-15 CN CN201410467793.8A patent/CN105476125A/zh active Pending
-
2015
- 2015-09-10 JP JP2017513507A patent/JP2017528615A/ja active Pending
- 2015-09-10 EP EP15842757.5A patent/EP3195744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5-09-10 WO PCT/CN2015/089309 patent/WO2016041461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5-09-10 KR KR1020177009999A patent/KR20170054491A/ko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5-09-10 US US15/510,909 patent/US20170251738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5-09-10 TW TW104129925A patent/TW201615110A/zh unknown
- 2015-09-10 CN CN201580046133.5A patent/CN106793841A/zh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6793841A (zh) | 2017-05-31 |
EP3195744A1 (en) | 2017-07-26 |
KR20170054491A (ko) | 2017-05-17 |
WO2016041461A1 (zh) | 2016-03-24 |
EP3195744A4 (en) | 2018-05-09 |
JP2017528615A (ja) | 2017-09-28 |
TW201615110A (zh) | 2016-05-01 |
US20170251738A1 (en) | 2017-09-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RU2484746C1 (ru) | Предмет одежды | |
CN205757306U (zh) | 一种单向导湿功能性无缝内衣 | |
US20110239350A1 (en) | Ventilated Garment | |
CN202385772U (zh) | 一种风冷服 | |
CN103211335A (zh) | 通风器以及利用该通风器的通风结构 | |
CN104432682B (zh) | 一种满足人体运动热湿舒适性的无缝运动服制作方法 | |
CN105476125A (zh) | 一种冷却服 | |
TW200914675A (en) | Flow-dividing device of blowing model for drying and ironing clothing | |
CN212697718U (zh) | 一种新型夹克 | |
CN210492706U (zh) | 一种防晒透气衣 | |
CN204888763U (zh) | 吸湿透气运动服 | |
CN204169103U (zh) | 一种新型面料拼接的运动服 | |
CN206043480U (zh) | 一种穿着舒适的t恤 | |
CN214386138U (zh) | 一种吸湿排汗外套 | |
JP5571123B2 (ja) | シャツ | |
CN206565316U (zh) | 游泳衣 | |
JP6166548B2 (ja) | 上半身用寝衣 | |
CN205757296U (zh) | 一种凉爽透气运动服 | |
CN204260075U (zh) | 一种带迷你空调扇的背包 | |
CN110537747A (zh) | 一种护体服饰及三维量体裁衣方法 | |
CN104366739B (zh) | 一种女子径赛功能运动背心 | |
CN207948940U (zh) | 一种夏季免烫体能运动服 | |
JP2020204113A (ja) | 受風冷却シートならびにそれを用いた衣服、外衣、鞄、靴および帽子 | |
Ho et al. | T-Shirt with propping effect for natural ventilation: design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its functionality by thermal manikin in standing and walking motions | |
CN212139368U (zh) | 一种便于透气的运动短裤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4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