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53603A - 基于接近服务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于接近服务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453603A CN105453603A CN201480044223.6A CN201480044223A CN105453603A CN 105453603 A CN105453603 A CN 105453603A CN 201480044223 A CN201480044223 A CN 201480044223A CN 105453603 A CN105453603 A CN 10545360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lan
- prose
- information
- signal
- chann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0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6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10267 cellular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9000000523 samp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101000741965 Homo sapiens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102100038659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596 correl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100465000 Mus musculus Prag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45 las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116 polymeriz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KLDZYURQCUYZBL-UHFFFAOYSA-N 2-[3-[(2-hydroxyphenyl)methylideneamino]propyliminomethyl]phenol Chemical compound OC1=CC=CC=C1C=NCCCN=CC1=CC=CC=C1O KLDZYURQCUYZB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01000001098 delayed sleep phase syndrom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33921 delayed sleep phase type circadian rhythm sleep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60 site-specific infrared dichroism spectroscop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方法和装置。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在蜂窝通信系统中由UE执行ProSe通信的方法和用于其的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从BS接收包括调度信息和CRC的第一PDCCH信号,其中CRC被以ProSe相关的ID掩蔽;使用调度信息从BS接收PDSCH信号,其中PDSCH信号包括可用于ProSe通信的WLAN资源和信息;通过使用WLAN资源和信息建立与对等UE的ProSe连接;以及按照ProSe连接与对等UE交换WLAN无线电信号,其中在交换WLAN无线电信号期间,UE被配置成保持监控第二PDCCH信号。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方法和装置。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基于接近服务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地,无线通信系统正在发展多样化地覆盖广域,以提供诸如音频通信服务、数据通信服务等等这样的通信服务。无线通信是一种通过共享可用的系统资源(例如,带宽、发射功率等等)能够支持与多个用户通信的多址系统。例如,多址系统可以包括码分多址(CDMA)系统、频分多址(FDMA)系统、时分多址(TDMA)系统、正交频分多址(OFDMA)系统、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系统等等中的一个。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效率地管理基于接近服务(ProSe)通信,优选地,卸载在E-UTRAN和WLAN之间的ProSe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以经由本发明实现的目的不局限于已经在上文中具有地描述的内容,并且本发明可以实现的以上所述和其他目的将从结合附图进行的以下详细描述中更加清楚地理解。
技术解决方案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在蜂窝通信系统中由用户设备(UE)执行基于接近服务(ProSe)通信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从基站(BS)接收包括调度信息和循环冗余校验(CRC)的第一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信号,其中CRC通过ProSe相关的标识符(ID)掩蔽;使用调度信息从BS接收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信号,其中PDSCH信号包括可用于ProSe通信的无线局域网(WLAN)资源;通过使用WLAN资源,建立与对等UE的ProSe连接;以及按照ProSe连接与对等UE交换WLAN无线电信号,其中在交换WLAN无线电信号期间,UE被配置成保持监控第二PDCCH信号。
优选地,可用于ProSe通信的WLAN资源可以进一步包括WLAN频带信息和WLAN信道信息。
优选地,建立ProSe连接可以包括:在由PDSCH信号的WLAN频带信息和WLAN信道信息指示的WLAN频带和WLAN信道中发送用于启动WLAN直接通信的探测请求消息。
优选地,PDSCH信号可以进一步包括定时信息,该定时信息指示在其处允许经由WLAN建立ProSe连接过程的瞬时。
优选地,PDSCH信号可以进一步包括用于ProSe通信的UE的IP地址,或者用于ProSe通信的UE的设备地址。
优选地,建立ProSe连接可以包括:通过使用在PDSCH信号中的IP地址或者设备地址来建立IP配置。
优选地,PDSCH信号可以进一步包括安全信息。
优选地,建立ProSe连接可以包括:通过在PDSCH信号中使用安全信息,来执行Wi-Fi保护设置(WPS)配置过程。
优选地,PDSCH信号可以进一步包括指示在WLAN域中用于ProSe连接的组拥有者的信息。
优选地,PDSCH信号可以进一步包括WLAN组ID。
优选地,该方法进一步包括:将UE的WLAN能力报告给BS,其中WLAN能力包括指示是否支持WLAN的第一信息。
优选地,如果UE支持WLAN,WLAN能力可以进一步包括指示一个或多个可支持的WLAN版本的第二信息。
优选地,第二PDCCH信号可以包括用于寻呼的PDCCH信号,以及通过使用ProSe相关的ID来确定寻呼时机。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在蜂窝通信系统中配置成执行基于接近服务(ProSe)通信的用户设备(UE),其中该UE包括:射频(RF)单元;以及处理器,其中处理器被配置成:从基站(BS)接收包括调度信息和循环冗余校验(CRC)的第一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信号,其中CRC通过ProSe相关的标识符(ID)掩蔽,使用调度信息从BS接收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信号,其中PDSCH信号包括可用于ProSe通信的无线局域网(WLAN)资源;通过使用WLAN资源,建立与对等UE的ProSe连接,以及按照ProSe连接与对等UE交换WLAN无线电信号,其中在交换WLAN无线电信号期间,UE被配置成保持监控第二PDCCH信号。
优选地,可用于ProSe通信的WLAN资源可以进一步包括WLAN频带信息和WLAN信道信息。
优选地,建立ProSe连接可以包括:在由PDSCH信号的WLAN频带信息和WLAN信道信息指示的WLAN频带和WLAN信道中发送用于启动WLAN直接通信的探测请求消息。
优选地,PDSCH信号可以进一步包括定时信息,该定时信息指示在其处允许经由WLAN建立ProSe连接过程的瞬时。
优选地,PDSCH信号可以进一步包括用于ProSe通信的UE的IP地址或者用于ProSe通信的UE的设备地址。
优选地,建立ProSe连接可以包括:通过在PDSCH信号中使用IP地址或者设备地址来建立IP配置。
优选地,PDSCH信号可以进一步包括安全信息。
优选地,建立ProSe连接可以包括:通过在PDSCH信号中使用安全信息,来执行Wi-Fi保护设置(WPS)提供过程。
优选地,PDSCH信号可以进一步包括指示在WLAN域中用于ProSe连接的组拥有者的信息。
优选地,PDSCH信号可以进一步包括WLAN组ID。
优选地,该处理器可以被进一步配置成:将UE的WLAN能力报告给BS,其中WLAN能力包括指示是否支持WLAN的第一信息。
优选地,如果UE支持WLAN,WLAN能力可以进一步包括指示一个或多个可支持的WLAN版本的第二信息。
优选地,第二PDCCH信号可以包括用于寻呼的PDCCH信号,以及通过使用ProSe相关的ID来确定寻呼时机。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具有以下的效果。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管理基于接近服务(ProSe)通信,优选地,在E-UTRAN和WLAN之间卸载ProSe通信的有效过程。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以经由本发明实现的效果不局限于已经在上文具体地描述的内容,并且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将从结合附图进行的以下详细描述中更加清楚地理解。
附图说明
附图被包括以提供对本发明进一步的理解,附图图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与说明书一起用以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示出演进通用移动电信系统(E-UMTS)的网络结构。
图2示出典型的演进UMTS陆地无线电接入网络(E-UTRAN)和典型的演进分组核心(EPC)的一般结构。
图3A~3B示出用于E-UMTS网络的用户平面协议和控制平面协议栈。
图4示出在作为示例性无线通信系统的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长期演进/高级长期演进(LTE/LTE-A)系统中使用的物理信道和使用其的信号传输方法。
图5示出无线电帧结构。
图6示出下行链路子帧和物理信道。
图7示出上行链路子帧和物理信道。
图8示出无线保真(Wi-Fi)直接支持的拓扑和使用情形的示例。
图9A~9C示出在Wi-Fi网络中用于对等(P2P)组形成的过程。
图10示出Wi-Fi保护设置(WPS)提供阶段。
图11、12A和12B示出当数据路径通过ProSe发现建立时在两个UE之间的三种类型的数据路径。
图13示出按照本发明从E-UTRAN到WLAN卸载ProSe通信的示例。
图14~21示出按照本发明的设备到设备(D2D)模式的P2P组形成。
图22示出UE或者移动站(MS)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详细地介绍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在下面将参考附图给出详细说明,意在解释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而不是示出可以按照本发明实现的仅有实施例。本发明以下的实施例可以适用于各种无线接入技术,例如,CDMA、FDMA、TDMA、OFDMA、SC-FDMA、MC-FDMA等等。可以诸如通用陆地无线电接入(UTRA)或者CDMA2000的通过无线通信技术来实现CDMA。可以通过例如全球数字移动电话系统(GSM)、常规分组无线电服务(GPRS)、增强型数据速率GSM演进(EDGE)等等的无线通信技术来实现TDMA。可以通过例如IEEE802.11(Wi-Fi)、IEEE802.16(WiMAX)、IEEE802.20、E-UTRA(演进的UTRA)等等的无线通信技术来实现OFDMA。UTRA是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的一部分。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长期演进(LTE)是演进的UMTS(E-UMTS)的一部分,其使用E-UTRA作为无线电接入。高级LTE(LTE-A)是3GPPLTE的演进版本。
虽然本发明以下的实施例在下文中将基于3GPPLTE/LTE-A系统描述发明的技术特性,但是应当注意到,以下的实施例将仅为了说明性的目的而公开,并且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不受限于此。LTE/LTE-A与E-UMTS/E-UTRAN可互换地使用。用于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定术语被提供以帮助理解本发明。特定术语可以以在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内的其他术语来替换。
图1图示E-UMTS的网络结构。E-UMTS被广泛地部署以提供各种通信服务,诸如,分组交换的语音和数据,并且被通常地配置成基于在此处给出的和就稍后的附图更详细地论述的各种技术来起作用。
参考图1,E-UMTS网络包括演进的UMTS陆地无线电接入网络(E-UTRAN)、演进的分组核心(EPC)和一个或多个移动终端(或者用户设备(UE))10。E-UTRAN包括一个或多个eNodeB(eNB)20。关于EPC,移动管理实体/系统结构演进(MME/SAE)网关30提供会话的终点和用于UE10的移动管理功能。eNB20和MME/SAE网关30可以经由S1接口连接。
UE10是由用户携带的通信设备,并且也可以称为移动站(MS)、用户终端(UT)、订户站(SS)或者无线设备。通常,在其他组件之中,UE包括发射器和处理器,并且被配置成按照在此处给出的各种技术来操作。
eNB20通常地是与UE10通信的固定站。除了称为基站之外,eNB20也可以称为接入点。eNB20将用户平面和控制平面的端点提供给UE10。通常,在其他组件之中,eNB包括发射器和处理器,并且被配置成按照在此处给出的各种技术来操作。
多个UE10可以位于一个小区中。典型地,每个小区部署一个eNB20。用于发送用户业务或者控制业务的接口可以在eNB20之间使用。在这里,“下行链路(DL)”指的是从eNB20到UE10的通信,以及“上行链路(UL)”指的是从UE到eNB的通信。
MME网关30提供各种功能,所述功能包括将寻呼消息分配给eNB20、安全控制、空闲状态移动控制、SAE承载控制以及非接入层(NAS)信令的加密和完整性保护。SAE网关30提供包括用于寻呼理由的U-平面分组终止和U-平面切换以支持UE移动性的各类功能。
多个节点可以经由S1接口被连接在eNB20和网关30之间。eNB20可以经由X2接口相互连接,并且邻近eNB可以具有网式的网络结构,其具有X2接口。
图2是描述E-UTRAN和EPC的常规结构的框图。在描述中,E-UTRAN可以与LTE/LTE-A替换。参考图2,eNB20可以执行用于MME/SAE网关30选择、在无线电资源控制(RRC)激活期间朝向网关的路由、调度和发送寻呼消息、调度和发送广播信道(BCCH)信息、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这两者中动态分配资源给UE10、eNB测量的配置和提供、无线电承载控制、无线电准入控制(RAC)和在LTE_ACTIVE状态下连接移动性控制的功能。
在EPC中,并且如上所述,MME/SAE网关30可以执行寻呼起始、LTE-空闲状态管理、用户平面的加密、SAE承载控制和NAS信令的加密和完整性保护的功能。
图3A~3B示出用于E-UMTS网络的用户平面协议和控制平面协议栈。参考图3A~3B,该协议层可以基于如在通信系统领域中已知的开放系统互连(OSI)标准模型的三个较低层被划分为第一层(L1)、第二层(L2)和第三层(L3)。
第一层L1(或者物理层)使用物理信道将信息传输服务提供给上层。该物理层经由输送信道与媒体访问控制(MAC)层连接,以及在MAC层和物理层之间的数据被经由传输信道传送。在不同的物理层之间,即,在传输侧和接收侧的物理层之间(例如,在UE10和eNB20的物理层之间),数据被经由物理信道传送。
层2(L2)的MAC层经由逻辑信道来提供服务给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层。层2(L2)的RLC层支持可靠的数据传输。虽然RLC层在图3A~3B中示出为与MAC层分离,但是应该明白,RLC层的功能可以由MAC层执行,并且因此,不需要单独的RLC层。参考图3A,层2(L2)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执行报头压缩功能,其降低不必要的控制信息,使得通过采用网际协议(IP)分组,诸如IPv4或者IPv6发送的数据可以经具有相对窄带宽的无线电(无线)接口有效率地发送。
参考图3B,位于第三层(L3)的最低部分的无线电资源控制(RRC)层典型地仅在控制平面中定义,并且控制与配置、重新配置和无线电承载(RAB)的释放有关的逻辑信道、输送信道和物理信道。在这里,RAB指的是由用于在终端和E-UTRAN之间数据传输的第二层(L2)提供的服务。
参考图3A,RLC和MAC层(在网络侧上的eNB20中终止)可以执行功能,诸如,调度、自动重传请求(ARQ)和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PDCP层(在网络侧上的eNB20中终止)可以执行诸如报头压缩、完整性保护和加密的用户平面功能。
参考图3B,RLC和MAC层(在网络侧上的eNB20中终止)用于控制平面来执行相同或者类似的功能。RRC层(在网络侧上的eNB20中终止)可以执行诸如广播、寻呼、RRC连接管理、RAB控制、移动性功能以及UE测量报告和控制的功能。NAS控制协议(在网络侧上的MME30中终止)可以执行诸如SAE承载管理、验证、LTE_IDLE移动性处理、在LTE_IDLE中的寻呼起始、以及用于在网关和UE10之间信令的安全控制的功能。
NAS控制协议可以使用三个不同的状态:第一,如果没有RRC实体,LTE_DETACHED状态;第二,如果在存储最小的UE信息时没有RRC连接,LTE_IDLE状态;以及第三,如果建立RRC连接,LTE_ACTIVE状态。
因此,RRC状态可以被划分为两个不同的状态,诸如,RRC_IDLE状态和RRC_CONNECTED状态。在RRC_IDLE状态下,在UE指定由NAS配置的不连续的接收(DRX)时,UE10可以接收系统信息和寻呼信息的广播,并且UE已经被分配标识(ID)(例如,系统结构演进临时移动订户标识(S-TMSI)),其在跟踪区中唯一地识别UE。此外,在RRC空闲状态下,非RRC上下文被存储在eNB中。
在RRC_IDLE状态下,UE10指定寻呼DRX(不连续的接收)循环。具体地,UE10在每个UE特定的寻呼DRX循环的特定寻呼时机上监控寻呼信号。
在RRC_CONNECTED状态下,UE10具有E-UTRANRRC连接,并且RRC上下文被存储在E-UTRAN中,使得将数据发送到网络(eNB)和/或从网络(eNB)接收数据变为可能。此外,UE10可以将信道质量信息和反馈信息报告给eNB。
在RRC_CONNECTED状态下,E-UTRAN知晓UE10属于的小区。因此,网络可以将数据发送到UE10和/或从UE10接收数据,并且网络可以控制UE的移动性(切换)。
图4示出在3GPPLTE系统中使用的物理信道和使用其的信号传输方法。
当接通电源时,或者当UE初次进入小区时,UE在步骤S101中执行涉及与BS同步的初始小区搜索。对于初始小区搜索,通过从BS接收主同步信道(P-SCH)和辅同步信道(S-SCH),UE使与BS同步,并且获得诸如小区标识符(ID)的信息。然后,UE可以在物理广播信道(PBCH)上从小区接收广播信息。同时,UE可以通过在初始小区搜索期间接收下行链路参考信号(DLRS)来检查下行链路信道状态。
在初始小区搜索之后,通过在步骤S102中基于PDCCH的信息来接收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和接收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UE可以获得更加特定的系统信息。
UE可以在步骤S103至S106中执行接入BS的随机接入过程。对于随机接入,UE可以在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上发送前导给BS(S103),以及在PDCCH和与PDCCH相对应的PDSCH上接收用于前导的响应消息(S104)。在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的情况下,UE可以通过进一步发送PRACH(S105)和接收PDCCH和与PDCCH相对应的PDSCH(S106)来执行竞争解决过程。
在先前的过程之后,作为常规的下行链路/上行链路信号传输过程,UE可以接收PDCCH/PDSCH(S107),以及发送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S108)。在这里,从UE发送给BS的控制信息被称作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UCI可以包括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肯定/否定(HARQACK/NACK)信号、调度请求(SR)、信道状态信息(CSI)等等。CSI包括信道质量指示符(CQI)、预编码矩阵索引(PMI)、秩指示符(RI)等等。尽管UCI通常被经由PUCCH发送,但是当控制信息和业务数据需要被同时地发送时,其可以经由PUSCH发送。UCI可以是以网络的请求/命令经由PUSCH周期地发送的。
图5图示无线电帧结构。在蜂窝OFDM无线分组通信系统中,上行链路/下行链路数据分组传输在逐子帧基础上执行。子帧被定义为包括多个OFDM符号的预先确定的时间间隔。3GPPLTE支持用于FDD(频分双工)的类型-1无线电帧结构和用于TDD(时分双工)的类型-2无线电帧结构。
图5(a)图示类型-1无线电帧结构。下行链路帧包括10个子帧,其每个在时间域中包括2个时隙。用于发送子帧的时间被定义为传输时间间隔(TTI)。例如,每个子帧具有1ms的长度,并且每个时隙具有0.5ms的长度。时隙在时间域中包括多个OFDM符号,并且在频率域中包括多个资源块(RB)。由于下行链路在3GPPLTE中使用OFDM,OFDM符号表示符号周期。作为资源分配单元的RB可以在一个时隙中包括多个连续的子载波。
在一个时隙中包括的OFDM符号的数目可以取决于循环前缀(CP)配置。当OFDM符号被配置有正常CP时,例如,在一个时隙中包括的OFDM符号的数目可以是7个。当OFDM符号被配置有扩展CP时,一个OFDM符号的长度增加,并且因此,在一个时隙中包括的OFDM符号的数目小于在正常CP的情况下。在扩展CP的情况下,分配给一个时隙的OFDM符号的数目可以是6个。当延迟扩展大,诸如,在多个小区发送相同的多媒体广播多播服务(MBMS)内容的单频网络(SFN)MBMS中时,扩展CP能够用于降低符号间干扰。
当使用正常CP时,由于一个时隙具有7个OFDM符号,一个子帧包括14个OFDM符号。在每个子帧中至多最初的三个OFDM符号可以分配给PDCCH,并且剩余的OFDM符号可以分配给PDSCH。
图5(b)图示类型-2无线电帧结构。类型-2无线电帧包括2个半帧。每个半帧包括5个子帧、下行链路导频时隙(DwPTS)、保护周期(GP)和上行链路导频时隙(UpPTS)。DwPTS用于初始小区搜索、同步或者信道估计。UpPTS在BS中用于信道估计和在UE中UL传输同步获得。GP消除由在UL和DL之间的DL信号的多路径延迟所引起的UL干扰。
图6图示下行链路子帧和物理信道。
参考图6,下行链路子帧包括多个时隙(例如,两个)。在一个时隙中包括的OFDM符号的数目可以按照循环前缀(CP)的长度来变化。例如,在正常CP的情况下,该时隙可以包括七个OFDM符号。该下行链路子帧在时间域中被分成数据区和控制区。位于该子帧的第一时隙的前面部分的最多三个(或者四个)OFDM符号可以对应于控制信道分配给其的控制区。剩余的OFDM符号对应于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分配给其的数据区。各种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可以用于例如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PCFI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物理混合ARQ指示符信道(PHICH)等等的LTE(-A)中。PCFICH被在该子帧的第一OFDM符号上发送,并且携带有关用于在该子帧内发送控制信道的OFDM符号的数目的信息。PHICH携带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肯定/否定(HARQACK/NACK)信号作为对上行链路传输信号的响应。
在PDCCH上发送的控制信息称为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DCI包括用于UE或者UE组的资源分配信息和其他控制信息。例如,DCI包括UL/DL调度信息、UL传输(Tx)功率控制命令等等。
PDCCH携带各种信息,例如,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L-SCH)的传输格式和资源分配信息、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L-SCH)的传输格式和资源分配信息、在寻呼信道(PCH)上发送的寻呼信息、在DL-SCH上发送的系统信息、诸如在PDSCH上发送的随机接入响应的上层控制消息的资源分配信息、包含在UE组中的每个UE的一组Tx功率控制命令、Tx功率控制命令、IP语音(VoIP)的激活指示信息等等。多个PDCCH可以在控制区内发送。UE可以监控多个PDCCH。PDCCH被发送作为一个或多个邻近的控制信道元素(CCE)的聚合。CCE由36个资源元素(RE)组成,并且9个资源元素组(REG)中的每个又具有4个RE。用于PDCCH的CCE的数目称为聚合水平。取决于在PDCCH上控制信息的有效载荷大小和信道编译速率,一个、两个、四个或者八个CCE可以用于PDCCH。基站(BS)按照要发送给UE的DCI来决定PDCCH格式,并且将循环冗余校验(CRC)增加给控制信息。CRC被按照PDCCH拥有者或者PDCCH的目的以标识符(例如,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RNTI))掩蔽。例如,假若PDCCH被提供用于特定UE,CRC可以以相应的UE(例如,小区-RNTI(C-RNTI))的标识符掩蔽。如果PDCCH被提供用于寻呼消息,CRC可以以寻呼标识符(例如,寻呼-RNTI(P-RNTI))掩蔽。如果PDCCH被提供用于系统信息(例如,系统信息块(SIB)),CRC可以以系统信息RNTI(SI-RNTI)掩蔽。如果PDCCH被提供用于随机接入响应,CRC可以以随机接入-RNTI(RA-RNTI)掩蔽。例如,CRC掩蔽(或者加扰)可以在比特级别上使用在CRC和RNTI之间的异或(XOR)操作来执行。
图7图示UL子帧的结构。
参考图7,UL子帧包括多个时隙(例如,两个)。每个时隙可以包括SC-FDMA符号,其数目按照CP的长度变化。例如,在正常CP的情况下,时隙可以包括七个SC-FDMA符号。UL子帧被分成数据区和控制区。数据区包括PUSCH,并且用于发送诸如语音的数据信号。控制区包括PUCCH,并且用于发送控制信息。PUCCH包括在频率轴上位于数据区的两端处的RB对(例如,m=0、1、2、3)和在时隙之间的跃距。UL控制信息(也就是说,UCI)包括HARQACK/NACK、信道质量信息(CQI)、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和秩指示(RI)。
图8示出Wi-Fi直接支持的拓扑和使用情形的示例。Wi-Fi直连(WFD)是在Wi-Fi联盟中定义的,在WLAN域中支持直接通信的技术。Wi-Fi直接设备(被称为对等P2P设备)通过建立P2P组通信,其是与传统Wi-Fi基础结构网络功能等效。在P2P组中实现AP类似功能的设备称为P2P组拥有者(P2PGO),并且用作客户的设备被认为是P2P客户。当两个P2P设备彼此发现它们协商其作用(P2P客户和P2PGO)以建立P2P组时,给定这些作用不是静态的。一旦P2P组建立,其他P2P客户可以如在传统Wi-Fi网络中一样加入该组。只要它们不是802.11b仅有设备,并且支持需要的安全机制,传统客户还可以与P2PGO通信。传统设备不属于P2P组,并且不支持在Wi-Fi直连中定义的增强的功能,但是,它们只是“看到”P2PGO像传统AP一样。类似传统AP,P2PGO经由信标通知它自己,并且必须支持对于其相关的客户的功率节省服务。P2PGO还需要运行动态的主配置协议(DHCP)服务器以对P2P客户提供以网际协议(IP)地址。
参考图8,上半部分示出具有两个P2P组的情形。第一组由共享其与两个膝上型电脑的3G连接的移动电话生成,对于这个第一组,电话起P2PGO的作用,同时两个膝上型电脑起P2P客户的作用。为了扩展网络,膝上型电脑的其中之一建立与打印机的第二P2P组,对于这个第二组,膝上型电脑用作P2PGO。为了用作P2P客户和P2PGO这两者,膝上型电脑可以通过时间共享Wi-Fi接口来在两个作用之间交替。下半部分示出经由传统基础结构AP接入因特网的膝上型电脑,而同时通过建立P2P组流传送内容给电视机的情形,这里膝上型电脑用作P2PGO。
图9A~9C示出在Wi-Fi网络中用于P2P组形成的过程。存在几个方式,其中两个设备可以取决于例如,如果它们必须协商P2PGO的作用,或者如果存在可用的一些预先共享的安全信息来建立P2P组。
图9A示出用于标准P2P组形成的过程。P2P设备发现彼此,然后协商哪个设备将用作P2PGO。参考图9A,P2P设备通常通过执行Wi-Fi扫描(主动或者被动)来开始。在扫描之后,P2P设备将社交信道(例如,在2.4GHz带中的信道1、6或者11)选择作为其监听信道。然后,P2P设备在两个状态之间交替:搜索状态,其中设备通过在社交信道的每个中发送探测请求来执行主动扫描;以及监听状态,其中设备在其监听信道中监听探测请求通过探测响应来响应。P2P设备在每个状态上花费的时间量,典型地,在100ms和300ms之间随机地分配。一旦两个P2P设备已经彼此找到,它们开始GO协商阶段(例如,GO协商请求/响应/确认),借此两个设备约定哪个设备将用作P2PGO。一旦设备已经发现彼此,并且约定相应的作用,下一个阶段将使用Wi-Fi保护设置(WPS提供阶段)来建立安全通信。最后的阶段是DHCP交换以建立IP配置(地址配置阶段)。
图9B示出用于自主P2P组形成的过程。参考图9B,P2P设备可以自主地生成P2P组,这里通过在信道上,并且开始信标,其立即变为P2PGO。其他设备可以使用传统的扫描机制来发现建立的组,然后直接继续进行WPS提供和地址配置阶段。与图9A相比,发现阶段被简化为建立该组的设备不在搜索和监听状态之间交替,并且不需要GO协商阶段。
图9C示出用于持续的P2P组形成的过程。参考图9C,在形成过程期间,P2P设备可以通过在存在于信标帧、探测响应和GO协商帧之中的P2P能力属性中使用标记,宣布组为持续的。以这种方法,形成该组的设备存储网络证书和分配的P2PGO和用于该P2P组的后续的重新示例的客户作用。具体地,在发现阶段之后,如果P2P设备识别在过去已经以相应的对等形成持续的组,两个P2P设备的任何一个可以使用邀请过程(双向握手)以迅速地重新示例该组。GO协商阶段通过邀请交换来替换,并且WPS提供阶段被显著地降低,因为存储的网络证书可以被重用。
图10示出WPS提供阶段。参考图10,WPS提供阶段由两个部分组成。在第一部分(阶段1)中,内部注册员(P2PGO)负责产生和颁发网络证书,即,安全密钥给登记者(P2P客户)。WPS以Wi-Fi保护的接入-2(WPA-2)安全为基础,并且将高级加密标准(AES)-CCMP作为密码使用,并且随机地产生用于相互验证的预先共享的密钥(PSK)。在第二部分(阶段2)中,登记者(P2P客户)脱离,并且使用其新的验证证书重新连接。如果两个设备已经具有要求的网络证书(例如,持续的组形成的情形),不必触发第一阶段,并且它们可以直接执行该验证。
基于接近服务(ProSe)
近来,基于接近服务(ProSe)已经在3GPP中论述。ProSe使能不同的UE仅经由eNB(但是,不进一步经由服务网关(S-GW,SGW)/分组数据网络网关(PDN-GW,P-GW,PGW)),或者经由SGW/PGW(S/P-GW)彼此连接(直接)(在诸如ProSe发现、验证的适宜过程之后)。在连续的网络控制之下以及在3GPP网络覆盖之下,ProSe具有各种使用情形以及用于网络控制的发现和在接近的无线设备之间通信潜在的需求,对于:
-商业/社交的用途
-网络卸载
-公共安全
-当前的基础服务的集成,以保证包括可达性和移动性方面的用户体验的一致性
-在不存在EUTRAN覆盖(经受区域性的调整和操作者策略,以及局限于特定公共安全指定的频带范围和终端)的情况下,公共安全
图11、12A和12B示出当数据路径通过ProSe发现被建立时三种类型的数据路径。
图11示出在用于在两个UE之间通信的演进的分组系统(EPS)中的数据路径(或者演进的分组核心路径(EPC路径))的示例。参考图11,甚至当两个UE(例如,UE1、UE2)互相紧密的接近通信(在诸如ProSe发现、验证的适宜过程之后,)时,其数据路径(用户平面)可以经由网络(EPC路径)进行。因此,用于通信的EPC路径涉及eNB和/或网关(GW)(例如,SGW/PGW)。网络可以进一步包括与ProSe相关的网络节点,诸如,ProSe服务器、MME等等(在下文中,ProSe相关的节点)。ProSe相关的节点可以控制用于基于接近服务的通信。ProSe相关的节点可以是EPC路径的一部分,或者可以设置在EPC路径的外面。
图12A~12B示出用于在两个UE之间ProSe通信的数据路径情形的两种形式。图12A示出在用于在两个UE之间通信的EPS中的直接模式数据路径。图12B示出当UE由相同的eNB服务时,在用于在两个UE之间通信的EPS中本地路由的数据路径。具体地,如果无线设备(例如,UE1、UE2)彼此接近,它们可以能够使用直接模式数据路径(图12A)或者本地路由的数据路径(图12B)。在直接模式数据路径中,无线设备无需eNB和SGW/PGW而直接彼此连接(在诸如ProSe发现、验证的适宜过程之后)。在本地路由的数据路径中,在相同的eNB的覆盖之下的无线设备经由eNB(在诸如ProSe发现、验证的适宜过程之后)彼此连接。
由于ProSe其巨大的市场潜力,预望的是,业务量将越发波动,导致业务拥塞发生的频率增加,并且在有限的蜂窝带宽中处理的拥塞水平是巨大的。作为应对这个问题的有效的方式,在E-UTRAN域中有由ProSe连接所引起的各种各样类型的干扰和因素的情况下,ProSe业务从E-UTRAN到WLAN的卸载(正在进行的)可以是有效率地处理这样的拥塞的有吸引力的解决方案。在本发明中,提出了从E-UTRAN域到WLAN域传送ProSe业务/会话的方法。
图13示出按照本发明从E-UTRAN到WLAN卸载ProSe通信的示例。
参考图13,两个ProSe使能的UE(例如,UE1和UE2)可以在E-UTRAN域中建立用于基于接近服务的通信连接,并且在E-UTRAN域中执行ProSe通信(S1302)。通信连接的建立可以包括UE1和UE2在E-UTRAN中发现彼此。通信连接可以直接或者经由网络路径建立。
在执行ProSe通信期间或者之前,UE1和/或UE2可以在E-UTRAN域中将包括WLAN能力的消息发送给网络(例如,BS)(S1304)。WLAN能力用于网络能够从E-UTRAN到WLAN卸载ProSe通信(或者会话)。具体地,网络可以基于报告的WLAN能力知道是否相关的UE是WLAN能用和WLAN使能的。可以考虑用于WLAN能力报告的两种方法如下。
方法1:基于UE报告的方法
-UE动作:当UE建立ProSe连接时,UE可以报告其WLAN能力。例如,WLAN能用/不能用的、WLAN支持/非支持的。WLAN允许/禁止、可支持的WLAN版本(例如,IEEE802.11a,11b,11g,11n等等)。
-网络动作:网络可以对该报告答复。
方法2:基于网络询问的方法
-网络动作:网络可以将用于WLAN能力的询问消息发送给涉及或者涉及(简言之)在ProSe通信中的UE。
-UE动作:从网络接收询问的UE可以报告其WLAN能力。例如,WLAN能用/不能用的、WLAN支持/非支持的。WLAN允许/禁止、可支持的WLAN版本(例如,IEEE802.11a、11b、11g、11n等等)。
然后,可以通知(指示)处于ProSe通信之中的UE(即,UE1和UE2),该网络将从E-UTRAN到WLAN传送其ProSe通信(S1306,S1308)。该指示可以使用具有ProSe相关的ID(标识符)(例如,ProSe组ID)的PDCCH传送(S1306)。具体地,PDCCH信号可以包括下行链路调度信息和CRC,其中CRC可以利用ProSe组ID来掩蔽。可替选地,该指示可以以执行频率间切换类似的方式传送。然后,指示的内容可以使用对应于PDCCH的PDSCH传送(S1308)。该内容可以经由PDSCH作为SIB信息的一部分传送。该内容(在PDSCH中或者在卸载命令的消息中,其类似于频率间切换)可以包括可用于ProSe通信的WLAN资源。该内容可以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
-WLAN频带信息:例如,2.4GHz、5GHz或者其他。
-用于操作的信道信息。例如,信道1、6或者11可以在2.4GHz带中使用。
-定时器(定时)信息以指定在其上该卸载将是有效的瞬时。可替选地,该定时信息可以指示在其上将允许经由WLAN用于建立ProSe连接过程的瞬时。
如图9A~9C所示,在WFD中定义三个模式:标准、自主的和持续的P2P组形成。但是,这些模式将使得信令成本在卸载的过程中增长:例如,在延迟方面增加。因此,建议D2D模式,使得完成卸载过程需要的时间跨度可以降低。稍后将描述有关D2D模式的详细解释。当网络已经决定卸载ProSe会话/业务给WLAN时,可以调用D2D模式中的一个。如果调用D2D模式中的一个,该内容可以进一步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个:
-P2P组拥有者(GO)信息,网络指定哪个UE将起GO的作用,并且在WLAN域中哪个UE作为客户。
-在WLAN中将为了验证目的使用安全信息。这个信息可以是安全密钥,在WLAN域中其将用于相互验证。该安全信息将在WLAN域中降低组形成时间(例如,用于检查在E-UTRAN域中先前地形成的组部分的标识需要的时间间隔)。
-P2P组ID(例如,服务集标识符、SSID,可替选地,WLAN组ID),其将在WLAN域中使用。
-在WLAN域中将用于ProSe通信的UE的IP地址。这将是蜂窝操作者还提供WLAN服务,并且在WLAN域中将帮助降低组形成时间的情形。“将在WLAN域中使用的IP地址”可以隐含IP地址可以在卸载的过程中变化。可替选地,UE的IP地址可以以用于ProSe通信的UE的设备地址来替换。
-将使用的P2P设备地址,例如,P2P邀请、设备不可覆盖性等等。
-在形成组之后将使用的P2P接口地址。
在通知(指示)处于ProSe通信之中的UE(即,UE1和UE2),该网络将从E-UTRAN到WLAN传送其ProSe通信之后,UE1和UE2可以在E-UTRAN域中释放ProSe通信。然后,UE1和UE2可以基于步骤S1308的WLAN资源和D2D模式,在WLAN域中建立用于基于接近服务的通信连接。例如,在WLAN域中建立用于基于接近服务的通信连接可以包括:在由PDSCH信号的WLAN信道信息和WLAN频带信息指示的WLAN频带和WLAN信道中,发送用于启动WLAN直接通信的探测请求消息。此外,在WLAN域中建立用于基于接近服务的通信连接可以包括:通过使用在PDSCH信号中的IP地址或者设备地址来建立IP配置。此外,在WLAN域中建立用于基于接近服务的通信连接可以包括:通过使用在PDSCH信号中的安全信息,执行Wi-Fi保护设置(WPS)提供过程。然后,UE1和UE2可以在WLAN域中执行ProSe通信(S1310)。例如,UE2按照ProSe连接来与其对等UE(即,UE1)交换WLAN无线电信号。
此外,UE1和/或UE2可以在E-UTRAN域中保持监控PDCCH信号,同时在WLAN域中保持ProSe通信(例如,同时交换WLAN无线电信号)。如果UE1和/或UE2接收指示网络将从WLAN到E-UTRAN传送其ProSe通信的PDCCH信号,则UE1和/或UE2在WLAN域中释放ProSe通信,并且在E-UTRAN域中重建用于基于接近服务的通信连接。作为一个例子,如步骤S1306所示,PDCCH信号可以具有以ProSe相关的ID加扰的CRC。可替选地,PDCCH信号可以包括用于寻呼的PDCCH信号,并且寻呼时机通过使用ProSe相关的ID(例如,ProSe组ID)以ProSe服务特定的方式确定。寻呼时机(PO)指的是可以是在PDCCH上发送P-RNTI的子帧。在两个情形下,为了指示网络将从E-UTRAN到WLAN传送其ProSe通信,PDCCH信号(即,DCI格式)的特定字段可以被设置如表1所示,并且步骤S1308的PDSCH信号可以被省略。
【表1】
在WLAN域(图9A~9C和10)中典型的P2P组形成的每个阶段可以按照WLAN资源(图13,S1308)简化如下。
A.发现阶段:注意到,这不是常规的ProSe发现。在当前的发现阶段中,不管已经启动卸载过程,涉及ProSe通信的UE已经知道彼此。当前的发现阶段指的是当两个或更多个UE(例如,在E-UTRAN中具有WLAN能力的UE)被认为启动WLAN直接通信会话时的过程。在当前的发现阶段中,在E-UTRAN域(例如,LTE/高级LTE域)中已经指定的组拥有者和客户可以转到该信道,例如,在工作频带中,例如,在2.4GHz中的信道6。发现彼此的两种方式是可能的,如下。
-主动扫描方法:组客户可以发送探测请求,并且组拥有者可以以探测响应来响应。由于两个传输在E-UTRAN域指向的WLAN信道中发生,在发现阶段中需要的时间比在标准Wi-Fi直接情形下需要的时间更短。
-被动扫描方法:组拥有者可以发送信标信号,并且组客户可以在接收的信标信号中获取必要的信息。
B.WPS阶段:安全检查彼此的两种方式是可能的,如下。
-阶段1和2:在E-UTRAN域中不提供安全证书的情形。
-阶段2:在E-UTRAN域中提供安全证书的情形。
C.地址配置阶段:两种方法是可能的,如下。
-4次握手:在E-UTRAN域中不提供IP地址的情形。
-跳过该阶段:在E-UTRAN域中提供IP地址的情形。
图14~21示出按照本发明的D2D模式的P2P组形成。参考图14~21,各种D2D模式基于WLAN资源(图13,S1308)是可能的。D2D模式可以经由高层信号(例如,RRC信号)被半静态地配置,或者由在MAC信号或者PDCCH信号中的D2D模式指示符动态地指示。取决于配置的D2D模式,WLAN资源的内容(例如,PDSCH信号)可以由一组连续的字段组成,并且在连续的字段组中每个字段的位置可以取决于配置的D2D模式来预先确定。
-D2D模式1(图14):在发现阶段(即,探测请求/探测响应)中的主动扫描方法。在LTE/高级LTE域中不提供安全证书,并且因此,阶段1和2在WPS提供阶段中执行。在LTE/高级LTE域中不提供IP地址,并且因此,执行地址配置阶段。
-D2D模式2(图15):在发现阶段中的主动扫描方法。在LTE/高级LTE域中提供安全证书,并且因此,在WPS提供阶段(即,仅执行阶段2)中阶段1被跳过。在LTE/高级LTE域中不提供IP地址,并且因此,执行地址配置阶段。
-D2D模式3(图16):在发现阶段中的主动扫描方法。在LTE/高级LTE域中不提供安全证书,并且因此,阶段1和2在WPS提供阶段中执行。在LTE/高级LTE域中提供IP地址,并且因此,跳过地址配置阶段。
-D2D模式4(图17):在发现阶段中的主动扫描方法。在LTE/高级LTE域中提供安全证书,并且因此,在WPS提供阶段(即,仅仅执行阶段2)中阶段1被跳过。在LTE/高级LTE域中提供IP地址,并且因此,跳过地址配置阶段。
-D2D模式5(图18):在发现阶段(即,监听信标)中的被动扫描方法。在LTE/高级LTE域中不提供安全证书,并且因此,阶段1和2在WPS提供阶段中执行。在LTE/高级LTE域中不提供IP地址,并且因此,执行地址配置阶段。
-D2D模式6(图19):在发现阶段中的被动扫描方法。在LTE/高级LTE域中提供安全证书,并且因此,在WPS提供阶段(即,仅仅执行阶段2)中阶段1被跳过。在LTE/高级LTE域中不提供IP地址,并且因此,执行地址配置阶段。
-D2D模式7(图20):在发现阶段中的被动扫描方法。在LTE/高级LTE域中不提供安全证书,并且因此,阶段1和2在WPS提供阶段中执行。在LTE/高级LTE域中提供IP地址,并且因此,跳过地址配置阶段。
-D2D模式8(图21):在发现阶段中的被动扫描方法。在LTE/高级LTE域中提供安全证书,并且因此,在WPS提供阶段(即,仅仅执行阶段2)中阶段1被跳过。在LTE/高级LTE域中提供IP地址,并且因此,跳过地址配置阶段。
图22图示UE或者移动站(MS)10的框图。UE10包括MTC设备或者延迟容许的设备。UE10包括处理器(或者数字信号处理器)510、RF模块535、功率管理模块505、天线540、电池555、显示器515、键区520、存储器530、SIM卡525(其是可选择的)、扬声器545和麦克风550。
用户例如通过按压键区520的按钮,或者通过使用麦克风550语音激活来输入命令信息,诸如电话号码。该微处理器510接收和处理该命令信息,以执行适宜的功能,诸如拨电话号码。操作数据可以从该用户标识模块(SIM)卡525或者该存储模块530中取回以执行该功能。此外,该处理器510可以在显示器515上显示该命令和操作信息,以便该用户参考和提供方便。
该处理器510发出命令信息给该RF模块535,以启动通信,例如,发送包括话音通信数据的无线电信号。该RF模块535包括接收器和发射器,以接收和发射无线电信号。天线540便于无线电信号的发射和接收。一旦接收到无线电信号,该RF模块535可以转发和变换该信号为基带频率,用于由该处理器510处理。该处理的信号将被转换为例如经由扬声器545输出的听得见的或者可读的信息。该处理器510还包括对执行在此处描述的各种处理说来是必需的协议和功能。
前面提到的实施例是通过本发明的结构单元和特点以预先确定的方式的组合实现的。该结构单元或者特点的每个除了另外指定的之外应该认为是有选择地。该结构单元或者特点的每个可以无需与其他结构单元或者特点结合来实现。此外,一些结构单元和/或特点可以相互结合以构成本发明的实施例。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描述的操作顺序可以变化。一个实施例的一些结构单元或者特点可以包括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或者可以用另一个实施例的相应的结构单元或者特点替换。另外,显然是,除了构成该实施例的特定权利要求以外,涉及特定要求的一些权利要求可以与涉及另一个要求的另一个权利要求结合,或者在申请了本申请之后,借助于修改增加新的权利要求。
本发明的实施例已经基于在BS(或者eNB)和UE之间的数据传输和接收描述。已经作为由eNB(或者BS)执行所描述的特定操作可以视情况而定由BS(或者eNB)的上层节点执行。换句话说,显然是,在网络(其包括与BS(或者eNB)一起的多个网络节点)中供与UE通信执行的各种操作可以由BS或者除BS(或者eNB)以外的网络节点执行。BS可以以术语,诸如固定站、节点B、eNodeB(eNB)和接入点来替换。此外,术语UE可以以术语,诸如移动站(MS)和移动订户站(MSS)来替换。
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通过各种手段,例如,硬件、固件、软件或者其组合实现。如果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硬件实现,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序逻辑设备(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等等实现。
如果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通过固件或者软件实现,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通过执行如上所述的功能或者操作的模块、过程或者功能实现。软件码可以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然后可以由处理器驱动。该存储单元可以设置在处理器的内部或者外部,以经由各种各样公知的装置发送和接收数据往返于处理器。
对于那些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基本特征,本发明可以以其他特定形式实施。因此,以上的实施例将考虑为在所有的方面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将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合理的解释来确定,并且在本发明的等效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中。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可以适用于用于基于接近服务,具体地,用于针对基于接近服务的协作发现(即,节点协作)的方法和装置。
Claims (26)
1.一种在蜂窝通信系统中由用户设备(UE)执行基于接近服务(ProSe)通信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从基站(BS)接收包括调度信息和循环冗余校验(CRC)的第一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信号,其中所述CRC通过ProSe相关的标识符(ID)掩蔽;
使用所述调度信息从所述BS接收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信号,其中所述PDSCH信号包括可用于所述ProSe通信的无线局域网(WLAN)资源;
通过使用所述WLAN资源建立与对等UE的ProSe连接;以及
按照所述ProSe连接与所述对等UE交换WLAN无线电信号,
其中,在交换所述WLAN无线电信号期间,所述UE被配置成保持监控第二PDCCH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可用于所述ProSe通信的所述WLAN资源进一步包括WLAN频带信息和WLAN信道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建立所述ProSe连接包括:
在由所述PDSCH信号的所述WLAN频带信息和所述WLAN信道信息指示的WLAN频带和WLAN信道中发送用于启动WLAN直接通信的探测请求消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PDSCH信号进一步包括定时信息,所述定时信息指示在其处允许经由WLAN建立所述ProSe连接的过程的瞬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PDSCH信号进一步包括用于所述ProSe通信的UE的IP地址或者用于所述ProSe通信的UE的设备地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建立所述ProSe连接包括:
通过使用在所述PDSCH信号中的所述IP地址或者所述设备地址建立IP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PDSCH信号进一步包括安全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建立所述ProSe连接包括:
通过使用在所述PDSCH信号中的所述安全信息执行Wi-Fi保护设置(WPS)提供过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PDSCH信号进一步包括指示在WLAN域中用于所述ProSe连接的组拥有者的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PDSCH信号进一步包括WLAN组ID。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将所述UE的WLAN能力报告给所述BS,其中所述WLAN能力包括指示是否支持WLAN的第一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所述UE支持WLAN,则所述WLAN能力进一步包括指示一个或多个可支持的WLAN版本的第二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PDCCH信号包括用于寻呼的PDCCH信号,以及通过使用所述ProSe相关的ID确定寻呼时机。
14.一种在蜂窝通信系统中配置执行基于接近服务(ProSe)通信的用户设备(UE),所述UE包括:
射频(RF)单元;以及
处理器,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成:
从基站(BS)接收包括调度信息和循环冗余校验(CRC)的第一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信号,其中所述CRC通过ProSe相关的标识符(ID)掩蔽,
使用所述调度信息从所述BS接收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信号,其中所述PDSCH信号包括可用于所述ProSe通信的无线局域网(WLAN)资源;
通过使用所述WLAN资源建立与对等UE的ProSe连接,以及
按照所述ProSe连接与所述对等UE交换WLAN无线电信号,
其中,在交换所述WLAN无线电信号期间,所述UE被配置成保持监控第二PDCCH信号。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UE,其中,可用于所述ProSe通信的所述WLAN资源进一步包括WLAN频带信息和WLAN信道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UE,其中,建立所述ProSe连接包括:
在由所述PDSCH信号的所述WLAN频带信息和所述WLAN信道信息指示的WLAN频带和WLAN信道中发送用于启动WLAN直接通信的探测请求消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UE,其中,所述PDSCH信号进一步包括定时信息,所述定时信息指示在其处允许经由WLAN建立所述ProSe连接的过程的瞬时。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UE,其中,所述PDSCH信号进一步包括用于所述ProSe通信的UE的IP地址或者用于所述ProSe通信的UE的设备地址。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UE,其中,建立所述ProSe连接包括:
通过使用在所述PDSCH信号中的所述IP地址或者所述设备地址建立IP配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UE,其中,所述PDSCH信号进一步包括安全信息。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UE,其中,建立所述ProSe连接包括:
通过使用在所述PDSCH信号中的所述安全信息执行Wi-Fi保护设置(WPS)提供过程。
22.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UE,其中,所述PDSCH信号进一步包括指示在WLAN域中用于所述ProSe连接的组拥有者的信息。
23.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UE,其中,所述PDSCH信号进一步包括WLAN组ID。
24.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UE,其中,所述处理器被进一步配置成:
将所述UE的WLAN能力报告给所述BS,其中所述WLAN能力包括指示是否支持WLAN的第一信息。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UE,其中,如果所述UE支持WLAN,则所述WLAN能力进一步包括指示一个或多个可支持的WLAN版本的第二信息。
2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UE,其中,所述第二PDCCH信号包括用于寻呼的PDCCH信号,以及通过使用所述ProSe相关的ID来确定寻呼时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361865967P | 2013-08-14 | 2013-08-14 | |
US61/865,967 | 2013-08-14 | ||
US201361866504P | 2013-08-15 | 2013-08-15 | |
US61/866,504 | 2013-08-15 | ||
PCT/KR2014/003189 WO2015023043A1 (en) | 2013-08-14 | 2014-04-14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ximity-based service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453603A true CN105453603A (zh) | 2016-03-30 |
CN105453603B CN105453603B (zh) | 2019-05-31 |
Family
ID=524667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44223.6A Active CN105453603B (zh) | 2013-08-14 | 2014-04-14 | 基于接近服务的方法和装置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380406B2 (zh) |
EP (1) | EP3033842B1 (zh) |
JP (1) | JP6130605B2 (zh) |
CN (1) | CN105453603B (zh) |
WO (1) | WO2015023043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429565A (zh) * | 2017-06-30 | 2019-03-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50089382A1 (en) * | 2013-09-26 | 2015-03-26 | Wu-chi Feng | Application context migration framework and protocol |
US9426649B2 (en) * | 2014-01-30 | 2016-08-23 | Intel IP Corporation |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of securing communications of a user equipment (UE)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
US9763088B2 (en) * | 2014-12-31 | 2017-09-12 | Ruckus Wireless, Inc. | Mesh network with personal pre-shared keys |
EP3051736B1 (en) | 2015-01-30 | 2020-04-29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 Prioritization in the logical channel prioritization procedure for sidelink logical channels in ProSe direct communications |
US10250653B2 (en) * | 2015-03-27 | 2019-04-0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roximity service signaling protocol for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operations |
US10631163B2 (en) * | 2015-04-09 | 2020-04-21 |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 LTE base station, UE and pre-association and pre-authentication methods thereof in WWAN-WLAN aggregation |
CN105635947A (zh) * | 2015-12-28 | 2016-06-01 | 北京中科泰航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Linux接收终端的无线连接方法 |
US10299302B2 (en) * | 2016-03-01 | 2019-05-21 | Intel IP Corporation |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of peer-to-peer connection session setup |
PL3533207T3 (pl) * | 2016-10-25 | 2021-12-13 | Telecom Italia S.P.A. | Dostęp do usług zbliżeniowych w sieci komunikacji mobilnej |
US11812497B2 (en) * | 2017-03-10 | 2023-11-07 | Apple Inc. | Technology coordination for device-to-device discovery |
KR20190127193A (ko) * | 2018-05-03 | 2019-11-1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그룹캐스트를 위한 동기화 방법 및 장치 |
US11071049B2 (en) * | 2019-08-29 | 2021-07-20 | Itron, Inc. | Power-efficient passive discovery by network devices |
US11399272B2 (en) | 2019-08-29 | 2022-07-26 | Itron, Inc. | Power-efficient passive discovery by network devices |
US11395125B2 (en) | 2019-08-29 | 2022-07-19 | Itron, Inc. | Power-efficient passive discovery by network devices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10287794A1 (en) * | 2010-05-19 | 2011-11-24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communication offloading to unlicensed bands |
US20120044815A1 (en) * | 2010-07-30 | 2012-02-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for peer-to-peer (p2p) communication and wide area network (wan) communication |
CN102792759A (zh) * | 2010-03-11 | 2012-11-21 | 诺基亚公司 | 用于设备到设备通信建立的方法和装置 |
CN103037450A (zh) * | 2011-09-29 | 2013-04-1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模式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
CN103155682A (zh) * | 2010-10-14 | 2013-06-12 | 诺基亚公司 | 设备到设备以及连接模式切换 |
CN103179575A (zh) * | 2011-12-23 | 2013-06-2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邻近设备通信的方法和系统、网络侧设备和用户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18514B (zh) * | 2011-06-01 | 2018-03-16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移动通信中的增强的本地接入 |
CN103650447B (zh) * | 2011-07-12 | 2017-03-08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发射或接收pdcch的方法和用于该方法的用户设备或基站 |
US9622132B2 (en) * | 2011-07-28 | 2017-04-11 | Avago Technologies General Ip (Singapore) Pte. Ltd. | Switching between cellular and license-exempt (shared) bands |
US20140335791A1 (en) * | 2011-12-13 | 2014-11-13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viding a proximity servic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9185690B2 (en) * | 2012-02-29 | 2015-11-10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Allocating and determining resources for a device-to-device link |
US20130229957A1 (en) * | 2012-03-01 | 2013-09-05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
ES2707382T3 (es) * | 2012-05-10 | 2019-04-03 | Sun Patent Trust | Asignación dinámica de recursos de ACK/NACK |
US9154267B2 (en) * | 2012-07-02 | 2015-10-06 | Intel Corporation |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SRS) mechanism for intracell device-to-device (D2D) communication |
US20140148201A1 (en) * | 2012-11-23 | 2014-05-29 | Innovative Sonic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rect device to device discovery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9161382B2 (en) * | 2013-03-28 | 2015-10-13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ximity-based service |
US9326122B2 (en) * | 2013-08-08 | 2016-04-26 | Intel IP Corporation |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 for packet based device-to-device (D2D) discovery in an LTE network |
-
2014
- 2014-04-14 EP EP14836338.5A patent/EP3033842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14-04-14 WO PCT/KR2014/003189 patent/WO2015023043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04-14 CN CN201480044223.6A patent/CN105453603B/zh active Active
- 2014-04-14 JP JP2016534521A patent/JP6130605B2/ja active Active
- 2014-05-27 US US14/287,887 patent/US9380406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792759A (zh) * | 2010-03-11 | 2012-11-21 | 诺基亚公司 | 用于设备到设备通信建立的方法和装置 |
US20110287794A1 (en) * | 2010-05-19 | 2011-11-24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communication offloading to unlicensed bands |
US20120044815A1 (en) * | 2010-07-30 | 2012-02-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for peer-to-peer (p2p) communication and wide area network (wan) communication |
CN103155682A (zh) * | 2010-10-14 | 2013-06-12 | 诺基亚公司 | 设备到设备以及连接模式切换 |
CN103037450A (zh) * | 2011-09-29 | 2013-04-1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模式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
CN103179575A (zh) * | 2011-12-23 | 2013-06-2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邻近设备通信的方法和系统、网络侧设备和用户设备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HUAWEI, HISILICON: "D2D Direct Link Security Requirement", 《3GPP TSG SA WG3 (SECURITY) MEETING #71 S3-130355》 * |
INTEL CORPORATION: "Discussion on design options for D2D discovery",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73 R1-131924》 * |
QUALCOMM INCORPORATED: "Techniques for D2D Discovery", 《3GPP TSG-RAN WG1 #73 R1-132503》 *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429565A (zh) * | 2017-06-30 | 2019-03-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CN109429565B (zh) * | 2017-06-30 | 2021-06-1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US11330502B2 (en) | 2017-06-30 | 2022-05-10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50049684A1 (en) | 2015-02-19 |
US9380406B2 (en) | 2016-06-28 |
EP3033842B1 (en) | 2017-08-23 |
EP3033842A4 (en) | 2017-01-18 |
WO2015023043A1 (en) | 2015-02-19 |
JP2016528835A (ja) | 2016-09-15 |
JP6130605B2 (ja) | 2017-05-17 |
CN105453603B (zh) | 2019-05-31 |
EP3033842A1 (en) | 2016-06-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701549B2 (en) | Procedures for grouping wearable devices with LTE master UEs | |
US10980018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ntrolling access on basis of common resource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05453603B (zh) | 基于接近服务的方法和装置 | |
KR102249314B1 (ko) | 디바이스 투 디바이스(d2d) 통신에 대한 개선된 자원 할당 | |
US12127293B2 (en) | Methods for suspending inactive when resuming and resuming inactive when suspending | |
US10530627B2 (en) | Method for performing D2D ope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erminal using same | |
KR20210134795A (ko) | 다수의 물리적인 다운링크 공유된 채널(pdsch) 전송 방안을 구별하기 위한 방법 | |
US10028294B2 (en) | Method for notifying for D2D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 |
KR20170007469A (ko) | 데이터 통신에서의 경량 ota 시그널링 메카니즘을 위한 시스템, 장치, 및 방법 | |
WO2014129451A1 (ja)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ユーザ端末及びプロセッサ | |
EP3490300B1 (en) | Method for access control using relay ue and apparatus therefor | |
US10425881B2 (en) | User terminal, network apparatus, and processor | |
US20240205881A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improving multi-sim devices performance and operation | |
US20240064740A1 (en) | Sidelink user equipment (ue) capability signaling enhancement | |
KR20210124032A (ko) |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릴레이 단말의 탐색 및 선택 방법 | |
US20240179513A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improving multi-sim devices performance and operation | |
JP2025510723A (ja) | L3 wtru-ネットワーク中継器を使用するpduセッション二次及びスライス固有の認証及び認可 | |
WO2024026082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abling n3gpp communication between remote wtru and relay wtru | |
KR20240167891A (ko) | Pin 구성, 관리 및 애플리케이션 서비스 발견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