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5451587B - 头部护罩 - Google Patents

头部护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51587B
CN105451587B CN201480042922.7A CN201480042922A CN105451587B CN 105451587 B CN105451587 B CN 105451587B CN 201480042922 A CN201480042922 A CN 201480042922A CN 105451587 B CN105451587 B CN 1054515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d
housing
region
head shield
damping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4292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51587A (zh
Inventor
M·舒斯特
L·霍恩
M·埃布尔
F·舒斯
J·维贾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vex Arbeitsschutz GmbH
Original Assignee
Uvex Arbeitsschutz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vex Arbeitsschutz GmbH filed Critical Uvex Arbeitsschutz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54515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515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515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515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2HEADWEAR
    • A42BHATS; HEAD COVERINGS
    • A42B1/00Hats; Caps; Hoods
    • A42B1/04Soft caps; Hoods
    • A42B1/08Soft caps; Hoods with protection against blow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2HEADWEAR
    • A42BHATS; HEAD COVERINGS
    • A42B3/00Helmets; Helmet covers ; Other protective head coverings
    • A42B3/04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helmets
    • A42B3/06Impact-absorbing shells, e.g. of crash helmets

Landscapes

  • Helmets And Other Head Coverings (AREA)
  • Vibration Damp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头部护罩。该头部护罩具有壳体(6),该壳体具有用于至少部分地覆盖头部护罩佩戴者的额头的额头区域(7)、用于至少部分地覆盖头部护罩佩戴者的头后部的头后部区域(8)、布置在额头区域(7)与头后部区域(8)之间的、用于至少部分地覆盖头部护罩佩戴者的头顶部的头顶部区域(9),该壳体界定出用于接纳头部护罩佩戴者的头部的头部接纳腔(18)。此外,该头部护罩具有减振结构(14),该减振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减振弹簧装置(15)。该至少一个减振弹簧装置(15)分别具有两个彼此间隔开布置的连接体(16),所述连接体与壳体(6)相接并且分别从壳体(6)向外突出。该至少一个减振弹簧装置还分别具有至少一个连接腹板(17),该连接腹板呈桥状在连接体(16)之间延伸并且能够至少局部地弹性移位以用于实现减振。壳体(6)和减振结构(14)设计为一件式的。

Description

头部护罩
德国专利申请10 2013 215 150.0的内容通过引用包含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头部护罩,该头部护罩特别是用于工作保护。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这种头部护罩的头部护罩装置。
背景技术
由现有技术已知了头部护罩,其刚性的外壳在内侧配备有填充元件,从而一方面能够实现头部护罩的舒适的佩戴且另一方面提供了防止撞击的非常高的保护效果。该填充元件例如可以通过泡沫体/发泡体、海绵橡胶体或间隔织物形成。在这种已知的头部护罩中的缺点是,其在制造时是非常复杂的。此外,该头部护罩在填充元件被移除或丢失时不再拥有足够的保护能力。
DE 10 2007 028 759 A1公开了一种安全头盔,其具有头盔外壳。外壳在顶部区域中具有吸收槽,该吸收槽被分开的吸收结构覆盖。吸收结构通过吸收器板、吸收器板侧的扭力套筒和外壳侧的刚性销形成。在从上方有力作用到吸收结构上的情况下,扭力套筒被轴向地推到刚性销上,这导致其发生扭转。由此,扭力套筒塑性变形并且吸收碰撞能。这种已知的安全头盔的制造是复杂的。
由DE 1 732 210 U已知了一种具有弹簧系统的防护头盔。防护头盔具有上部和下部以及布置在该上部与下部之间的、弹性的中间部。该中间部包括通过螺旋弹簧相互连接的扁铁。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头部护罩,该头部护罩一方面可以非常成本有利地制造,另一方面为佩戴者提供非常高的保护效果。此外,该头部护罩应能够特别灵活地使用。同样应提供一种相应的头部护罩装置。
本发明所提供的头部护罩特别是用于工作保护,该头部护罩具有壳体,该壳体:具有前部的额头区域,用于至少部分地覆盖头部护罩佩戴者的额头;具有后部的头后部区域,用于至少部分地覆盖头部护罩佩戴者的头后部,其中,后部的头后部区域背离前部的额头区域;具有布置在前部的额头区域与后部的头后部区域之间的头顶部区域,用于至少部分地覆盖头部护罩佩戴者的头顶部;且界定出头部接纳腔,用于接纳头部护罩佩戴者的头部。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在于,头部护罩设有包括至少一个减振弹簧装置的减振结构,该至少一个减振弹簧装置具有:两个彼此间隔开布置的、与壳体相接的连接体,所述连接体分别从壳体向外突出;和至少一个连接腹板,该至少一个连接腹板呈桥状在两个成对地布置的连接体之间延伸。至少一个连接腹板能够至少局部地弹性移位以用于实现减振。该连接腹板在有相应的外力——例如在发生碰撞或冲击的情况下——作用到该连接腹板上时移位。有利的是,至少一个连接腹板能够绝大部分地移位以用于实现减振。
此外有利的是,所述至少一个连接腹板在外部冲击力产生作用之后重又回弹到其静止位置或初始位置中。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连接腹板本身是在一定程度上柔性的或可弹性屈曲的,这提高了减振性能。
所述至少一个连接腹板优选是直的或者向外弯曲。
有利的是,头部护罩设计成关于对称平面对称。
有利的是,壳体还具有侧向的侧面区域,用于至少部分地覆盖头部护罩佩戴者的头部侧面。
壳体优选地设计成不可弯曲的或固有刚性的。有利的是,该壳体由塑料材料制成。
适宜的是,减振结构与壳体固定连接。
优选地,头部护罩可被插入帽子、特别是鸭舌帽内。由此,提供了一种头部护罩装置,其包括帽子和被插入所述帽子中的根据本发明的头部护罩,该头部护罩用于加强所述帽子。适宜的是,头部护罩也可以被重新由帽子中取出。因此能实现独特的调整。
壳体和减振结构的彼此一件式的设计方案能够实现非常简单且成本有利的制造。有利的是,减振结构和壳体例如通过注塑而由相同的塑料材料一件式地制成。另选地,它们由不同的塑料材料、例如以两部件注塑方法制成。因此优选地,至少一个连接腹板、连接体和壳体以一件式的方式设计或注塑。如果存在的话,也将至少一个加强元件优选地与至少一个连接腹板设计为一件式的。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加强元件注塑在所述至少一个连接腹板上。
本发明的另外的有利的设计方案在下文描述。
根据一个设计方案,所述至少一个减振弹簧装置仅通过所述连接体与壳体相接。该设计方案实现了具有非常高的保护效果的头部护罩。
根据一个设计方案,所述至少一个减振弹簧装置至少绝大部分地与壳体向外间隔开。该设计方案也给头部护罩佩戴者提供了非常高的保护。所述至少一个减振弹簧装置因此具有特别大的最大弹簧行程。
根据减振结构的一个优选的布局方案,所述减振结构在壳体的头顶部区域中延伸。另选地或附加地,该减振结构布置在前部的额头区域、后部的头后部区域和/或侧向的侧面区域中。
根据一个设计方案,所述至少一个减振弹簧装置垂直于位于额头区域与头后部区域之间的直接连接线。另选地,所述至少一个减振弹簧装置倾斜于或平行于位于额头区域与头后部区域之间的直接连接线。
根据一个设计方案,所述至少一个连接腹板通过与该连接腹板相接的连接体铰接在壳体上。该设计方案能够实现在出现外力的情况下所述至少一个减振弹簧装置的适宜的变形。此外因此也可以通过所述至少一个连接体实现所述至少一个连接腹板的受控制的偏转或移位。适宜的是,外力主要通过所述至少一个连接腹板的移位、通过所述至少一个连接体的偏转而被减弱,其次才通过所述至少一个连接腹板的变形而被减弱。
根据一个设计方案,每个连接体均设计为阶梯式的。该设计方案也能够实现特别有针对性的和受控制的减振。
这同样适用于如下设计方案:每个连接体(16)均具有与壳体相接的第一连接部、与连接腹板相接的第二连接部、和布置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的阶梯部,该阶梯部分别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形成倾角,该倾角优选地在60°到120°之间。适宜的是,两个角度是相同的。优选为直角。优选地,所述连接体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基本上彼此平行。
根据一个设计方案,所述壳体在所述至少一个减振弹簧装置的区域中设有凹口。该设计方案还给出所述至少一个连接腹板的特别高的弹簧行程。此外,这实现了特别高的佩戴舒适性。
根据一个设计方案,所述减振结构还具有至少一个相邻于所述至少一个连接腹板布置的加强元件以用于加强所述至少一个连接腹板,其中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加强元件设计为加强蜂窝体。所述至少一个加强元件为头部护罩佩戴者实现了提高的保护效果。所述至少一个加强蜂窝体优选地朝向头部接纳腔打开。该加强蜂窝体的横截面可以是圆形的、椭圆形的、方形的或类似形状。组合也是可能的。优选地,在每个连接腹板上设有多个加强蜂窝体。替代至少一个加强蜂窝体设有至少一个加强筋、一个加强插件或类似物。
根据一个设计方案,所述至少一个加强元件布置在待加强的连接腹板下方,并且优选地与该连接腹板固定连接。所述至少一个加强元件的布置结构实现了在视觉上特别有吸引力的头部护罩。至少一个加强元件因此基本上从外部不能看到或隐藏地布置。
根据一个设计方案,设有多个减振弹簧装置,其中优选地,所述多个减振弹簧装置彼此平行。有利的是,设有至少三个、优选至少五个、更优选至少十个减振弹簧装置。优选地,设有少于30个、优选少于20个、更优选少于15个减振弹簧装置。适宜的是,减振弹簧装置分别彼此间隔开地布置且基本上具有彼此相同的间距。其它的布置结构也是可能的。
根据一个设计方案,所述壳体和所述减振结构设计为一件式的塑料注塑件。该设计方案能够实现非常简单和成本有利的制造。有利的是,减振结构和壳体由相同的塑料材料、例如通过注塑而一件式地制成。另选地,它们由不同的塑料材料、例如以两部件注塑方法制成。优选地也就是说,所述至少一个连接腹板、连接体和壳体以一件式的方式设计或注塑。如果存在的话,所述至少一个加强元件也优选地与所述至少一个连接腹板设计为一件式的。优选地,所述至少一个加强元件注塑在所述至少一个连接腹板上。
附图说明
下面参考附图示例性地描述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附图中: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头部护罩装置的外部透视图,
图2示出图1中所示的头部护罩装置,其中也示出插入其中的头部护罩,
图3示出图1和图2中所示的头部护罩装置的纵剖面,
图4示出图3中所示的细节,
图5示出仅显示了头部护罩的前部视图,
图6示出图5中所示的头部护罩的俯视图,和
图7示出从下方显示出图5和图6中所示的头部护罩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首先描述处于未受负载的正常状态下的头部护罩装置。该头部护罩装置整体而言包括外部的鸭舌帽1和插入其中的头部护罩2。鸭舌帽1优选地由柔性材料、例如纺织材料或织物材料制成,而头部护罩2基本上设计为固有刚性的且由塑料材料制成。借助于插入鸭舌帽1中的头部护罩2,提高了保护头部护罩佩戴者的头部免受外部机械影响的安全性。
鸭舌帽1包括可变形的鸭舌帽壳3和在前方连接到该鸭舌帽壳上的帽檐4,该帽檐优选地在一定程度上是刚性的。鸭舌帽壳3界定出接纳腔5,而帽檐4提供了对光线、特别是太阳光或者来自上方的机械影响的保护。帽檐4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加强元件。
头部护罩2从下方插入到鸭舌帽1的接纳腔5中。头部护罩2被局部地固定在接纳腔5中。在鸭舌帽壳3上为此设有至少一个相应的保持件(未示出),该保持件例如是尼龙搭扣(Velcro)元件、钩子、按钮、卡锁件、保持带、接纳槽或类似物。优选地,头部护罩2局部地通过翻折被布置在鸭舌帽1上的头带(未示出)来固定。
头部护罩2还包括壳体6,该壳体在大小和形状方面基本上匹配于鸭舌帽壳3。在头部护罩2的插入状态下,壳体6紧邻于鸭舌帽壳3布置。壳体6优选至少局部地贴靠于鸭舌帽壳3的内侧。
壳体6具有前部的额头区域7、后部的头后部区域8、头顶部区域9和两个彼此对置的侧面区域10。
在头部护罩2的插入状态下,额头区域7相邻于鸭舌帽1的帽檐4布置。如果头部护罩装置被正确地佩戴,则额头区域7相邻于头部护罩装置或头部护罩的佩戴者的额头布置。
头顶部区域9直接邻接额头区域7。如果头部护罩装置被正确地佩戴,则头顶部区域9覆盖头部护罩装置或头部护罩的佩戴者的头顶部。
头后部区域8连接于头顶部区域9的后方。其布置成基本上与额头区域7相对。如果头部护罩装置被正确地佩戴,则头后部区域8至少局部地覆盖头部护罩装置或头部护罩的佩戴者的头后部。
从头顶部区域9(的两侧)分别有一个侧面区域10侧向地延伸,该侧面区域因此设置在额头区域7与头后部区域8之间。侧面区域10分别通过至少一个分段体11形成。在该实施方式中,每个侧面区域10都基本上通过两个分段体11形成,该分段体通过分隔凹口12彼此分隔开。另选地,其它数量的分段体11也是可能的。
头部护罩2关于对称平面13对称地设计,该对称平面在侧面区域10之间的中央位置延伸。
壳体6设计为一件式的。额头区域7、头后部区域8、头顶部区域9和侧面区域10因此一件式地彼此连接。壳体6界定出头部接纳腔18,该头部接纳腔用于接纳头部护罩装置或头部护罩的佩戴者的头部。
头部护罩2还具有减振结构14,该减振结构包括多个减振弹簧装置15。减振弹簧装置15均具有相同的结构设计。其大小可能彼此不同。
每个减振弹簧装置15都具有两个相同的连接体16,这些连接体一件式地与壳体6相接并且成对地布置。在此,减振结构14基本上设置在头顶部区域9中。其也略微伸入额头区域7以及伸入头后部区域8中。另选地,其它布置结构也是可能的。
此外,每个减振弹簧装置15都具有一个连接腹板17,该连接腹板呈桥状在对应的连接体16之间延伸。连接腹板17设计成是长形的并且优选为弹簧状。该连接腹板基本上具有朝向额头区域7或头后部区域8的恒定宽度。对称平面13在中央穿过减振弹簧装置15。
连接体16从壳体6向外突出。该连接体分别设计为阶梯式的。减振弹簧装置15的连接体16在此从壳体6出发略微聚拢地延伸。其分别具有朝向额头区域7或头后部区域8的方向的、与对应的连接腹板17的相应宽度相当的宽度。
每个连接体16都具有直接与壳体6相接的第一连接部19和直接与对应的连接腹板17相接的第二连接部20。在每个第一连接部19和每个连接部20之间布置有阶梯部21。
减振弹簧装置15的连接体16在其第一连接部19的区域中从壳体6出发略微倾斜地或倾斜于对称平面13相聚拢地延伸。第一连接部19设计为板状的。
阶梯部21设计为板状的。该阶梯部在内侧连接到相应的第一连接部19上。减振弹簧装置15的阶梯部21从第一连接部19倾斜地朝向对称平面13的方向延伸。阶梯部21分别设计为比第一连接部19和第二连接部20短。连接体16在阶梯部21中一方面倾斜地朝向对称平面13的方向突出,另一方面向内朝向头部接纳腔18的方向突出。
第二连接部20设计为板状的。减振弹簧装置15的连接体16在其第二连接部20的区域中从阶梯部21出发略微倾斜地或倾斜于对称平面13相聚拢地延伸。第二连接部20基本上相对于第一连接部19向内错位。在第二连接部20与对应的连接腹板17之间设有一钝角ws。
连接体16的第一连接部19和第二连接部20基本上彼此平行。在第一连接部19和相邻地布置的阶梯部21之间基本上设有一直角wr1。在阶梯部21和相邻地布置的第二连接部20之间基本上设有一直角wr2。
连接腹板17因此比壳体6中的减振弹簧装置15的第一连接部19彼此间的间距短。
在每个连接腹板17上都在内侧布置有加强蜂窝体22,该加强蜂窝体朝向头部接纳腔18的方向打开且一件式地与相应的连接腹板17相连接。加强蜂窝体22优选并排地彼此成行和/或成列布置。它们优选是相同的。在该实施方式中,加强蜂窝体22设计为六角形且侧向向外地界定出内腔23。
连接腹板17由于连接体16而相对于壳体6基本上向外错位。
每个减振弹簧装置15都对应配设一个设置在壳体6中的凹口24。凹口24基本上直接地布置在壳体6中相应的连接腹板17下方。凹口24在减振弹簧装置15的第一连接部19之间延伸。有利的是,凹口24朝向额头区域7和头后部区域8的方向分别比连接腹板17略宽。各个凹口24通过壳体6的横向腹板25彼此分隔开。横向腹板25基本上彼此平行,且垂直于额头区域7和头后部区域8之间的直接连接线。横向腹板25的走向大约相当于相邻布置的连接腹板17的走向。横向腹板25和相邻布置的连接腹板17例如以相同程度弯曲或者是直的。横向腹板25具有朝向额头区域7和头后部区域8的方向的宽度,该宽度小于相邻布置的连接腹板17的相应的宽度。优选地,该宽度近似仅为后者宽度的一半。
头部护罩2还具有窗口26,其分别在内侧通过横向腹板25、在外侧通过连接腹板17且在侧向通过连接体16在空间上被界定。窗口26相对于壳体6基本上垂直地向外延伸。通过窗口26和凹口24可以实现非常良好的通风,这实现了高的佩戴舒适性。
当头部护罩2被插入鸭舌帽1中时,连接腹板17紧邻于鸭舌帽1延伸。有利的是,连接腹板17至少局部地贴靠于鸭舌帽壳3的内侧。壳体6的自由边缘27基本上相邻于鸭舌帽1的自由端部终止或自由边缘27相对于该自由端部回调。
下面描述了头部护罩装置,此时,外力朝向于头部接纳腔18的方向作用到减振结构14上。力通过鸭舌帽壳3起作用并传递到头部护罩2上。该力作用到连接腹板17上,该连接腹板在此至少局部地向内朝向头部接纳腔18的方向弯曲或移位。移位的连接腹板17的至少一个连接体16也偏转。优选地,两个对应的连接体16偏转。优选的是,所涉及的连接体16基本上均匀地偏转。在连接体16偏转时,减振弹簧装置15的连接体16相对彼此移动。
所涉及的连接体16的偏转可以在壳体6和相应的第一连接部19之间的第一连接区域28中进行。第一连接区域28随后形成了第一铰接区域。额外地或另选地,相应的连接体16的偏转可以在第二连接区域29中发生,该第二连接区域位于对应的连接腹板17和相应的第二连接部20之间。第二连接区域29因此形成了第二铰接区域。另选地或额外地,连接体16的偏转可以在第一连接部19和阶梯部21之间在第三铰接区域30中发生。另选地或额外地,偏转可以在第二连接部20和阶梯部21之间在第四铰接区域31中发生。
偏转基本上取决于力的方向和大小。所加载的面也起到重要作用。
在力足够大的情况下,连接腹板17可局部地没入凹口24中。窗口26因而在力起作用期间改变了其形状。

Claims (20)

1.一种头部护罩,
a)该头部护罩具有壳体(6),该壳体
i)具有前部的额头区域(7),用于至少部分地覆盖头部护罩佩戴者的额头,
ii)具有后部的头后部区域(8),用于至少部分地覆盖头部护罩佩戴者的头后部,其中,后部的头后部区域(8)背离前部的额头区域(7),
iii)具有布置在前部的额头区域(7)与后部的头后部区域(8)之间的头顶部区域(9),用于至少部分地覆盖头部护罩佩戴者的头顶部,且
iv)界定出头部接纳腔(18),用于接纳头部护罩佩戴者的头部,
b)该头部护罩具有减振结构(14),该减振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减振弹簧装置(15),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减振弹簧装置(15)分别具有
i)两个彼此间隔开布置的、与壳体(6)相接的连接体(16),所述连接体分别从壳体(6)向外突出,和
ii)至少一个连接腹板(17),所述至少一个连接腹板呈桥状在所述连接体(16)之间延伸并且能够至少局部地弹性移位以用于实现减振,
c)其中,所述壳体(6)和所述减振结构(14)设计为一件式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部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减振弹簧装置(15)仅通过所述连接体(16)与壳体(6)相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头部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减振弹簧装置(15)至少绝大部分地与壳体(6)向外间隔开。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头部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结构(14)在壳体(6)的头顶部区域(9)中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头部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减振弹簧装置(15)垂直于位于额头区域(7)与头后部区域(8)之间的直接连接线地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头部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连接腹板(17)通过与该连接腹板相接的连接体(16)铰接在壳体(6)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头部护罩,其特征在于,每个连接体(16)均设计为阶梯式的。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头部护罩,其特征在于,每个连接体(16)均具有
-与壳体(6)相接的第一连接部(19),
-与连接腹板(17)相接的第二连接部(20),和
-布置在第一连接部(19)与第二连接部(20)之间的阶梯部(21),该阶梯部分别与第一连接部(19)和第二连接部(20)形成倾角(wr1、wr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头部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体(16)的第一连接部(19)和第二连接部(20)基本上彼此平行。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头部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6)在所述至少一个减振弹簧装置(15)的区域中设有凹口。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头部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振结构(14)还具有至少一个相邻于所述至少一个连接腹板(17)布置的加强元件(22)以用于加强所述至少一个连接腹板(17)。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头部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加强元件(22)布置在待加强的连接腹板(17)下方。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头部护罩,其特征在于,设有多个减振弹簧装置(15)。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头部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6)和所述减振结构(14)设计为一件式的塑料注塑件。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头部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倾角在60°到120°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头部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加强元件(22)设计为加强蜂窝体。
1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头部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加强元件(22)与所述连接腹板(17)固定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头部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减振弹簧装置(15)彼此平行。
1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头部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护罩用于工作保护。
20.一种头部护罩装置,包括
a)帽子(1),和
b)被插入所述帽子(1)中的、根据权利要求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头部护罩(2),用于加强所述帽子(1)。
CN201480042922.7A 2013-08-01 2014-07-25 头部护罩 Active CN1054515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3215150.0A DE102013215150B4 (de) 2013-08-01 2013-08-01 Kopf-Schutzkappe
DE102013215150.0 2013-08-01
PCT/EP2014/066055 WO2015014750A1 (de) 2013-08-01 2014-07-25 Kopf-schutzkapp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51587A CN105451587A (zh) 2016-03-30
CN105451587B true CN105451587B (zh) 2018-06-22

Family

ID=512255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42922.7A Active CN105451587B (zh) 2013-08-01 2014-07-25 头部护罩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EP (1) EP3027073B1 (zh)
CN (1) CN105451587B (zh)
AU (1) AU2014298657B2 (zh)
DE (1) DE102013215150B4 (zh)
ES (1) ES2623790T3 (zh)
PL (1) PL3027073T3 (zh)
WO (1) WO2015014750A1 (zh)
ZA (1) ZA20160060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2002725A1 (de) 2022-07-27 2024-02-01 Christian Niestolik Sicherheitskapp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260549A1 (en) * 1999-02-01 2000-08-01 Troysport Inc. Protective helmet
DE202004012916U1 (de) * 2004-08-18 2004-12-30 Sinotec Sicherheitssysteme Gmbh Anstoßkappe
DE102006058782A1 (de) * 2006-12-12 2008-06-19 Gudo Ag Kopfschutz
EP2016846A2 (de) * 2007-06-22 2009-01-21 Jörg Engelhard Schutzhelm
CN201384099Y (zh) * 2009-03-13 2010-01-20 陈兆一 新式安全帽
WO2010082537A1 (ja) * 2009-01-13 2010-07-22 住ベテクノプラスチック株式会社 アンダーキャップ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732210U (de) 1956-07-31 1956-10-18 Ludwig Stroemer Sturzhelm mit federung.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260549A1 (en) * 1999-02-01 2000-08-01 Troysport Inc. Protective helmet
DE202004012916U1 (de) * 2004-08-18 2004-12-30 Sinotec Sicherheitssysteme Gmbh Anstoßkappe
DE102006058782A1 (de) * 2006-12-12 2008-06-19 Gudo Ag Kopfschutz
EP2016846A2 (de) * 2007-06-22 2009-01-21 Jörg Engelhard Schutzhelm
WO2010082537A1 (ja) * 2009-01-13 2010-07-22 住ベテクノプラスチック株式会社 アンダーキャップ
CN201384099Y (zh) * 2009-03-13 2010-01-20 陈兆一 新式安全帽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ZA201600607B (en) 2019-07-31
CN105451587A (zh) 2016-03-30
AU2014298657B2 (en) 2018-06-28
WO2015014750A1 (de) 2015-02-05
DE102013215150B4 (de) 2022-03-03
EP3027073A1 (de) 2016-06-08
ES2623790T3 (es) 2017-07-12
EP3027073B1 (de) 2017-03-22
AU2014298657A1 (en) 2016-02-18
PL3027073T3 (pl) 2017-09-29
DE102013215150A1 (de) 2015-0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207958B1 (ko) 헬멧
US10757993B2 (en) Cap with exchangeable visor
US10098402B2 (en) Energy absorbing football helmet
JP2010537064A (ja) 産業用衝撃吸収保護キャップ
JP6715846B2 (ja) スポーツ用、特にスキーをするときに使用する保護ヘルメット
KR20130094302A (ko) 삼림작업자용 안전모의 내부장전체
JP2016023400A (ja) 緩衝ヘルメット
US20190357622A1 (en) Head protector
CN105451587B (zh) 头部护罩
CA2990250A1 (en) Helmet with flexible structure for improved force attenuation
KR20030010919A (ko) 헬멧
KR20150128363A (ko) 충격 흡수 기능을 갖는 헬멧
JP6236243B2 (ja) ヘルメット用ハンモック
JP3922643B2 (ja) 作業帽
KR200441032Y1 (ko) 충격을 방지해주는 챙
KR102435033B1 (ko) 헤어 눌림 방지 기능이 있는 헬멧
KR102042206B1 (ko) 캐릭터가 적용된 안전 모자
CN201967765U (zh) 一种防护安全帽
CN212325575U (zh) 安全帽
JP6226554B2 (ja) ヘルメット
KR102465974B1 (ko) 운동용 헬멧
KR102440345B1 (ko) 헬멧
JP7485702B2 (ja) 保護用ヘルメット
KR100893922B1 (ko) 안전 헬멧용 턱 커튼
KR20120102324A (ko) 안전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