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5446579B - 一种控制方法及便携式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控制方法及便携式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46579B
CN105446579B CN201410397323.9A CN201410397323A CN105446579B CN 105446579 B CN105446579 B CN 105446579B CN 201410397323 A CN201410397323 A CN 201410397323A CN 105446579 B CN105446579 B CN 1054465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tance
mould group
parameter
eyeglass mould
cont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9732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46579A (zh
Inventor
王永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39732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446579B/zh
Publication of CN1054465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465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465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465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yeglas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方法及携式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设置在支架上的投影单元和镜片模组;所述电子设备将用于形成第一显示内容的光线从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发出,并经过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单元投射到所述电子设备使用者的眼睛,使得使用者在透过镜片模组的视觉焦点位置处,观看到待显示内容;所述控制方法包括:确定第一距离参数,所述第一距离参数表征待显示内容的视觉焦点与所述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基于所述第一距离参数,生成调节参数;依据所述调节参数,调节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与镜片模组的透镜之间的距离和/或调节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的焦距,以使所述视觉焦点距离所述镜片模组的距离为第一距离。

Description

一种控制方法及便携式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控制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控制方法及便携式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智能眼镜的增强现实(AR,Augmented Reality)投影技术使得信息界面与实际场景相叠加,很好兼顾了虚拟界面与现实界面。作为与智能眼镜用户交互的虚拟界面,更好的交互体验最为关键。
目前,智能眼镜的虚拟界面的投影距离是固定的,用户只能关注离自己固定距离的虚拟影像,但对于很多人来讲,在不同场景下,如看电影、看图片等,用户希望虚拟界面大些,也即虚拟界面离用户远些;当用户看电子书、菜单界面等场景下,用户希望虚拟界面离用户近一些。另一方面,有些用户喜欢看小字体的界面,一些用户则喜欢看大字体的界面,这时也需调节虚拟界面的投影距离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基于此,如何调节虚拟界面的投影距离是目前有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及便携式电子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控制方法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一支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投影单元和镜片模组;所述电子设备能够通过所述支架维持与电子设备使用者头部的相对位置关系,当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支架维持与电子设备使用者头部的第一相对位置关系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将用于形成第一显示内容的光线从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发出,并经过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单元投射到所述电子设备使用者的眼睛,使得使用者在透过镜片模组的视觉焦点位置处,观看到待显示内容;其中,所述视觉焦点位于所述镜片模组及使用者的眼睛所在的直线上,且所述视觉焦点与所述使用者的眼睛位于所述镜片模组的两侧;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确定第一距离参数,所述第一距离参数表征待显示内容的视觉焦点与所述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
基于所述第一距离参数,生成调节参数;
依据所述调节参数,调节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与镜片模组的透镜之间的距离和/或调节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的焦距,以使所述视觉焦点距离所述镜片模组的距离为第一距离。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包括一支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投影单元和镜片模组;所述电子设备能够通过所述支架维持与电子设备使用者头部的相对位置关系,当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支架维持与电子设备使用者头部的第一相对位置关系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将用于形成第一显示内容的光线从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发出,并经过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单元投射到所述电子设备使用者的眼睛,使得使用者在透过镜片模组的视觉焦点位置处,观看到待显示内容;其中,所述视觉焦点位于所述镜片模组及使用者的眼睛所在的直线上,且所述视觉焦点与所述使用者的眼睛位于所述镜片模组的两侧;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第一距离参数,所述第一距离参数表征待显示内容的视觉焦点与所述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
生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距离参数,生成调节参数;
调节单元,用于依据所述调节参数,调节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与镜片模组的透镜之间的距离和/或调节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的焦距,以使所述视觉焦点距离所述镜片模组的距离为第一距离。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便携式电子设备具有支架,利用该支架可以将便携式电子设备佩戴在使用者的头部;电子设备还具有投影单元和镜片模组,利用投影单元和镜片模组能够将形成第一显示内容的光线投射到所述电子设备使用者的眼睛,使得使用者观看到待显示内容。对于观看到的待显示内容,本发明实施例可调节待显示内容相对于使用者眼睛的距离,具体地,首先,确定表征待显示内容的视觉焦点与所述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的第一距离参数;然后,基于所述第一距离参数,生成调节参数;依据所述调节参数,调节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与镜片模组的透镜之间的距离和/或调节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的焦距,以使所述视觉焦点距离所述镜片模组的距离为第一距离。如此,通过控制投影单元的投影源与镜片模组的透镜之间的距离和/或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的焦距,实现了调节待显示内容,也即虚拟界面的投影距离,提高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五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六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五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六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便携式智能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光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实施例。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示例中的控制方法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一支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投影单元和镜片模组;所述电子设备能够通过所述支架维持与电子设备使用者头部的相对位置关系,当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支架维持与电子设备使用者头部的第一相对位置关系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将用于形成第一显示内容的光线从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发出,并经过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单元投射到所述电子设备使用者的眼睛,使得使用者在透过镜片模组的视觉焦点位置处,观看到待显示内容;其中,所述视觉焦点位于所述镜片模组及使用者的眼睛所在的直线上,且所述视觉焦点与所述使用者的眼睛位于所述镜片模组的两侧;如图1所示,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确定第一距离参数,所述第一距离参数表征待显示内容的视觉焦点与所述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
本发明实施例中,便携式电子设备具体为智能眼镜,参照图13,该电子设备具有支架,利用该支架可将电子设备佩戴在使用者的头部,也即利用支架维持所述电子设备与使用者头部的第一相对位置关系;电子设备还具有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投影单元和镜片模组;其中,投影单元可以通过微型投影仪实现,投影单元中的投影源可发出形式第一显示内容的光线,这里,第一显示内容可以是图片内容、视频内容、文档内容等多媒体形式的内容。镜片模组用于改变投影源发出光线的光路方向,以将形成第一显示内容的光线投射到所述电子设备使用者的眼睛,使得使用者观看到待显示内容,这里,待显示内容也即第一显示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中,镜片模组至少具有凸透镜,参照图14,该凸透镜可汇聚从投影源发出的光线,优选地,镜片模组还具有反射棱镜,该反射棱镜可将从凸透镜透过的光线反射至使用者的人眼,使得人眼的视网膜可感受到由反射棱镜反射的光线,该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所形成的虚拟像位于A点位置处,本发明实施例称该位置为视觉焦点位置,如此,使用者在透过镜片模组的视觉焦点位置处,能够观看到待显示内容。如图14所示,所述视觉焦点位于所述镜片模组及使用者的眼睛所在的直线上,且所述视觉焦点与所述使用者的眼睛位于所述镜片模组的两侧,具体地,视觉焦点位于与所述使用者的眼睛位于所述镜片模组两侧。
本发明实施例旨在调节视觉焦点与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也即图14中的投影距离y,为此,需要首先确定表征待显示内容的视觉焦点与所述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的第一距离参数;然后再根据该第一距离参数调整待显示内容的视觉焦点与所述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
具体实现时,可以根据待显示内容的属性来确定第一距离参数,这里,待显示内容的属性表征了待显示内容的类别,待显示内容至少包括两类,第一类待显示内容对应于第一类属性,例如,待显示内容为电影、图片等内容时,待显示内容则为第一类待显示内容,需要将该类待显示内容的类待显示内容调大,具体地,将该类待显示内容的类待显示内容的第一距离参数y调至大于第一距离阈值;再例如,待显示内容为电子书、菜单界面等内容时,待显示内容则为第二类待显示内容,需要将该类待显示内容的类待显示内容调小,具体地,将该类待显示内容的类待显示内容的第一距离参数y调至小于第二距离阈值。这里,第一距离阈值和第二距离阈值可由用户设定。
具体实现时,还可以更具用户的操作来确定第一距离参数,例如用户通过电子设备中的控件直接设置第一距离参数;或者,通过电子设备具有的音频采集单元,例如麦克风采集用户输入的语音数据,对该语音数据进行音频分析,以确定用户所设置的第一距离参数。
步骤102:基于所述第一距离参数,生成调节参数。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距离参数与调节参数所对应,调节参数具有方向,例如,调节参数为正数时,则表示将当前的视觉焦点与所述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调大;调节参数为负数时,则表示将当前的视觉焦点与所述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调小。调节参数的确定依赖于当前时刻视觉焦点与所述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本发明实施例称当前时刻视觉焦点与所述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对应于第二距离参数;本发明实施例称待调整的视觉焦点与所述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对应于第一距离参数;则调节参数的大小为第一距离参数与第二距离参数之差的绝对值;当所述第一距离参数大于所述第二距离参数时,调节参数为负数;当所述第一距离参数小于所述第二距离参数时,调节参数为正数。
步骤103:依据所述调节参数,调节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与镜片模组的透镜之间的距离和/或调节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的焦距,以使所述视觉焦点距离所述镜片模组的距离为第一距离。
具体实现时,当调节参数为负数时,表示将当前的视觉焦点与所述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调小,此时需将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与镜片模组的透镜之间的距离调大;当调节参数为正数时,表示将当前的视觉焦点与所述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调大,此时需将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与镜片模组的透镜之间的距离调小。
本发明实施例中,调节参数与投影源与镜片模组的透镜之间的距离具有映射关系,可预先通过经验数据获取到调节参数与投影源与镜片模组的透镜之间的距离的映射关系,预先将该映射关系存储至电子设备中。
具体实现时,当调节参数为负数时,表示将当前的视觉焦点与所述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调小,此时需将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的焦距调小;当调节参数为正数时,表示将当前的视觉焦点与所述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调大,此时需将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的焦距调大。这里,调节透镜的焦距可通过改变透镜的曲率半径进行调节。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同时调节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与镜片模组的透镜之间的距离以及调节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的焦距,以实现待调节的视觉焦点距离所述镜片模组的距离为第一距离。
假设第一距离为y,投影单元的投影源与镜片模组的透镜之间的距离为x,镜片模组的透镜的焦距为f,则通过公式(1a)可确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1/x+1/y=1/f (1a)
根据公式(1a)也可确定出如何调节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与镜片模组的透镜之间的距离和/或调节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的焦距,以使所述视觉焦点距离所述镜片模组的距离为第一距离。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控制投影单元的投影源与镜片模组的透镜之间的距离和/或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的焦距,实现了调节待显示内容,也即虚拟界面的投影距离,提高了用户体验。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示例中的控制方法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一支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投影单元和镜片模组;所述电子设备能够通过所述支架维持与电子设备使用者头部的相对位置关系,当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支架维持与电子设备使用者头部的第一相对位置关系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将用于形成第一显示内容的光线从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发出,并经过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单元投射到所述电子设备使用者的眼睛,使得使用者在透过镜片模组的视觉焦点位置处,观看到待显示内容;其中,所述视觉焦点位于所述镜片模组及使用者的眼睛所在的直线上,且所述视觉焦点与所述使用者的眼睛位于所述镜片模组的两侧;如图2所示,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确定第一距离参数,所述第一距离参数表征待显示内容的视觉焦点与所述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
本发明实施例中,便携式电子设备具体为智能眼镜,参照图13,该电子设备具有支架,利用该支架可将电子设备佩戴在使用者的头部,也即利用支架维持所述电子设备与使用者头部的第一相对位置关系;电子设备还具有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投影单元和镜片模组;其中,投影单元可以通过微型投影仪实现,投影单元中的投影源可发出形式第一显示内容的光线,这里,第一显示内容可以是图片内容、视频内容、文档内容等多媒体形式的内容。镜片模组用于改变投影源发出光线的光路方向,以将形成第一显示内容的光线投射到所述电子设备使用者的眼睛,使得使用者观看到待显示内容,这里,待显示内容也即第一显示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中,镜片模组至少具有凸透镜,参照图14,该凸透镜可汇聚从投影源发出的光线,优选地,镜片模组还具有反射棱镜,该反射棱镜可将从凸透镜透过的光线反射至使用者的人眼,使得人眼的视网膜可感受到由反射棱镜反射的光线,该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所形成的虚拟像位于A点位置处,本发明实施例称该位置为视觉焦点位置,如此,使用者在透过镜片模组的视觉焦点位置处,能够观看到待显示内容。如图14所示,所述视觉焦点位于所述镜片模组及使用者的眼睛所在的直线上,且所述视觉焦点与所述使用者的眼睛位于所述镜片模组的两侧,具体地,视觉焦点位于与所述使用者的眼睛位于所述镜片模组两侧。
本发明实施例旨在调节视觉焦点与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也即图14中的投影距离y,为此,需要首先确定表征待显示内容的视觉焦点与所述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的第一距离参数;然后再根据该第一距离参数调整待显示内容的视觉焦点与所述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
具体实现时,可以根据待显示内容的属性来确定第一距离参数,这里,待显示内容的属性表征了待显示内容的类别,待显示内容至少包括两类,第一类待显示内容对应于第一类属性,例如,待显示内容为电影、图片等内容时,待显示内容则为第一类待显示内容,需要将该类待显示内容的类待显示内容调大,具体地,将该类待显示内容的类待显示内容的第一距离参数y调至大于第一距离阈值;再例如,待显示内容为电子书、菜单界面等内容时,待显示内容则为第二类待显示内容,需要将该类待显示内容的类待显示内容调小,具体地,将该类待显示内容的类待显示内容的第一距离参数y调至小于第二距离阈值。这里,第一距离阈值和第二距离阈值可由用户设定。
具体实现时,还可以更具用户的操作来确定第一距离参数,例如用户通过电子设备中的控件直接设置第一距离参数;或者,通过电子设备具有的音频采集单元,例如麦克风采集用户输入的语音数据,对该语音数据进行音频分析,以确定用户所设置的第一距离参数。
步骤202:根据当前的视觉焦点与所述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确定第二距离参数。
本发明实施例称当前时刻视觉焦点与所述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对应于第二距离参数。
步骤203:将所述第一距离参数与所述第二距离参数进行比较,得到比较结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比较结果也即调节参数。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距离参数与调节参数所对应,调节参数具有方向,例如,调节参数为正数时,则表示将当前的视觉焦点与所述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调大;调节参数为负数时,则表示将当前的视觉焦点与所述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调小。调节参数的确定依赖于当前时刻视觉焦点与所述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本发明实施例称待调整的视觉焦点与所述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对应于第一距离参数;则调节参数的大小为第一距离参数与第二距离参数之差的绝对值;当所述第一距离参数大于所述第二距离参数时,调节参数为负数;当所述第一距离参数小于所述第二距离参数时,调节参数为正数。
步骤204:当所述比较结果表明所述第一距离参数大于所述第二距离参数时,将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与镜片模组的透镜之间的距离调小,以使所述视觉焦点距离所述镜片模组的距离为第一距离。
步骤205:当所述比较结果表明所述第一距离参数小于所述第二距离参数时,将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与镜片模组的透镜之间的距离调大,以使所述视觉焦点距离所述镜片模组的距离为第一距离。
上述方案中,当调节参数为负数时,表示将当前的视觉焦点与所述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调小,此时需将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与镜片模组的透镜之间的距离调大;当调节参数为正数时,表示将当前的视觉焦点与所述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调大,此时需将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与镜片模组的透镜之间的距离调小。
本发明实施例中,调节参数与投影源与镜片模组的透镜之间的距离具有映射关系,可预先通过经验数据获取到调节参数与投影源与镜片模组的透镜之间的距离的映射关系,预先将该映射关系存储至电子设备中。
假设第一距离为y,投影单元的投影源与镜片模组的透镜之间的距离为x,镜片模组的透镜的焦距为f,则通过公式(1b)可确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1/x+1/y=1/f (1b)
根据公式(1b)也可确定出如何调节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与镜片模组的透镜之间的距离,以使所述视觉焦点距离所述镜片模组的距离为第一距离。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控制投影单元的投影源与镜片模组的透镜之间的距离和/或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的焦距,实现了调节待显示内容,也即虚拟界面的投影距离,提高了用户体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示例中的控制方法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一支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投影单元和镜片模组;所述电子设备能够通过所述支架维持与电子设备使用者头部的相对位置关系,当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支架维持与电子设备使用者头部的第一相对位置关系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将用于形成第一显示内容的光线从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发出,并经过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单元投射到所述电子设备使用者的眼睛,使得使用者在透过镜片模组的视觉焦点位置处,观看到待显示内容;其中,所述视觉焦点位于所述镜片模组及使用者的眼睛所在的直线上,且所述视觉焦点与所述使用者的眼睛位于所述镜片模组的两侧;如图3所示,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确定第一距离参数,所述第一距离参数表征待显示内容的视觉焦点与所述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
本发明实施例中,便携式电子设备具体为智能眼镜,参照图13,该电子设备具有支架,利用该支架可将电子设备佩戴在使用者的头部,也即利用支架维持所述电子设备与使用者头部的第一相对位置关系;电子设备还具有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投影单元和镜片模组;其中,投影单元可以通过微型投影仪实现,投影单元中的投影源可发出形式第一显示内容的光线,这里,第一显示内容可以是图片内容、视频内容、文档内容等多媒体形式的内容。镜片模组用于改变投影源发出光线的光路方向,以将形成第一显示内容的光线投射到所述电子设备使用者的眼睛,使得使用者观看到待显示内容,这里,待显示内容也即第一显示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中,镜片模组至少具有凸透镜,参照图14,该凸透镜可汇聚从投影源发出的光线,优选地,镜片模组还具有反射棱镜,该反射棱镜可将从凸透镜透过的光线反射至使用者的人眼,使得人眼的视网膜可感受到由反射棱镜反射的光线,该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所形成的虚拟像位于A点位置处,本发明实施例称该位置为视觉焦点位置,如此,使用者在透过镜片模组的视觉焦点位置处,能够观看到待显示内容。如图14所示,所述视觉焦点位于所述镜片模组及使用者的眼睛所在的直线上,且所述视觉焦点与所述使用者的眼睛位于所述镜片模组的两侧,具体地,视觉焦点位于与所述使用者的眼睛位于所述镜片模组两侧。
本发明实施例旨在调节视觉焦点与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也即图14中的投影距离y,为此,需要首先确定表征待显示内容的视觉焦点与所述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的第一距离参数;然后再根据该第一距离参数调整待显示内容的视觉焦点与所述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
具体实现时,可以根据待显示内容的属性来确定第一距离参数,这里,待显示内容的属性表征了待显示内容的类别,待显示内容至少包括两类,第一类待显示内容对应于第一类属性,例如,待显示内容为电影、图片等内容时,待显示内容则为第一类待显示内容,需要将该类待显示内容的类待显示内容调大,具体地,将该类待显示内容的类待显示内容的第一距离参数y调至大于第一距离阈值;再例如,待显示内容为电子书、菜单界面等内容时,待显示内容则为第二类待显示内容,需要将该类待显示内容的类待显示内容调小,具体地,将该类待显示内容的类待显示内容的第一距离参数y调至小于第二距离阈值。这里,第一距离阈值和第二距离阈值可由用户设定。
具体实现时,还可以更具用户的操作来确定第一距离参数,例如用户通过电子设备中的控件直接设置第一距离参数;或者,通过电子设备具有的音频采集单元,例如麦克风采集用户输入的语音数据,对该语音数据进行音频分析,以确定用户所设置的第一距离参数。
步骤302:根据当前的视觉焦点与所述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确定第二距离参数。
本发明实施例称当前时刻视觉焦点与所述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对应于第二距离参数。
步骤303:将所述第一距离参数与所述第二距离参数进行比较,得到比较结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比较结果也即调节参数。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距离参数与调节参数所对应,调节参数具有方向,例如,调节参数为正数时,则表示将当前的视觉焦点与所述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调大;调节参数为负数时,则表示将当前的视觉焦点与所述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调小。调节参数的确定依赖于当前时刻视觉焦点与所述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本发明实施例称待调整的视觉焦点与所述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对应于第一距离参数;则调节参数的大小为第一距离参数与第二距离参数之差的绝对值;当所述第一距离参数大于所述第二距离参数时,调节参数为负数;当所述第一距离参数小于所述第二距离参数时,调节参数为正数。
步骤304:当所述比较结果表明所述第一距离参数大于所述第二距离参数时,将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的焦距调大,以使所述视觉焦点距离所述镜片模组的距离为第一距离。
步骤305:当所述比较结果表明所述第一距离参数小于所述第二距离参数时,将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的焦距调小,以使所述视觉焦点距离所述镜片模组的距离为第一距离。
具体实现时,当调节参数为负数时,表示将当前的视觉焦点与所述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调小,此时需将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的焦距调小;当调节参数为正数时,表示将当前的视觉焦点与所述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调大,此时需将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的焦距调大。这里,调节透镜的焦距可通过改变透镜的曲率半径进行调节。
假设第一距离为y,投影单元的投影源与镜片模组的透镜之间的距离为x,镜片模组的透镜的焦距为f,则通过公式(1c)可确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1/x+1/y=1/f (1c)
根据公式(1c)也可确定出如何调节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的焦距,以使所述视觉焦点距离所述镜片模组的距离为第一距离。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控制投影单元的投影源与镜片模组的透镜之间的距离和/或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的焦距,实现了调节待显示内容,也即虚拟界面的投影距离,提高了用户体验。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示例中的控制方法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一支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投影单元和镜片模组;所述电子设备能够通过所述支架维持与电子设备使用者头部的相对位置关系,当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支架维持与电子设备使用者头部的第一相对位置关系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将用于形成第一显示内容的光线从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发出,并经过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单元投射到所述电子设备使用者的眼睛,使得使用者在透过镜片模组的视觉焦点位置处,观看到待显示内容;其中,所述视觉焦点位于所述镜片模组及使用者的眼睛所在的直线上,且所述视觉焦点与所述使用者的眼睛位于所述镜片模组的两侧;如图4所示,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获取待显示内容的属性参数。
本发明实施例中,便携式电子设备具体为智能眼镜,参照图13,该电子设备具有支架,利用该支架可将电子设备佩戴在使用者的头部,也即利用支架维持所述电子设备与使用者头部的第一相对位置关系;电子设备还具有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投影单元和镜片模组;其中,投影单元可以通过微型投影仪实现,投影单元中的投影源可发出形式第一显示内容的光线,这里,第一显示内容可以是图片内容、视频内容、文档内容等多媒体形式的内容。镜片模组用于改变投影源发出光线的光路方向,以将形成第一显示内容的光线投射到所述电子设备使用者的眼睛,使得使用者观看到待显示内容,这里,待显示内容也即第一显示内容。
这里,待显示内容的属性表征了待显示内容的类别,待显示内容至少包括两类,第一类待显示内容对应于第一类属性,例如,待显示内容为电影、图片等内容时,待显示内容则为第一类待显示内容,需要将该类待显示内容的类待显示内容调大;第二类待显示内容对应于第二类属性,例如,待显示内容为电子书、菜单界面等内容时,待显示内容则为第二类待显示内容,需要将该类待显示内容的类待显示内容调小。
步骤402:当所述待显示内容的属性参数为第一类属性时,确定的第一距离参数大于第一距离阈值,所述第一距离参数表征待显示内容的视觉焦点与所述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
本发明实施例中,镜片模组至少具有凸透镜,参照图14,该凸透镜可汇聚从投影源发出的光线,优选地,镜片模组还具有反射棱镜,该反射棱镜可将从凸透镜透过的光线反射至使用者的人眼,使得人眼的视网膜可感受到由反射棱镜反射的光线,该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所形成的虚拟像位于A点位置处,本发明实施例称该位置为视觉焦点位置,如此,使用者在透过镜片模组的视觉焦点位置处,能够观看到待显示内容。如图14所示,所述视觉焦点位于所述镜片模组及使用者的眼睛所在的直线上,且所述视觉焦点与所述使用者的眼睛位于所述镜片模组的两侧,具体地,视觉焦点位于与所述使用者的眼睛位于所述镜片模组两侧。
本发明实施例旨在调节视觉焦点与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也即图14中的投影距离y,为此,需要首先确定表征待显示内容的视觉焦点与所述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的第一距离参数;然后再根据该第一距离参数调整待显示内容的视觉焦点与所述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
具体地,将该类待显示内容的类待显示内容的第一距离参数y调至大于第一距离阈值。
步骤403:当所述待显示内容的属性参数为第二类属性时,确定的第一距离参数小于第二距离阈值。
具体地,将该类待显示内容的类待显示内容的第一距离参数y调至小于第二距离阈值。
这里,第一距离阈值和第二距离阈值可由用户设定。
步骤404:基于所述第一距离参数,生成调节参数。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距离参数与调节参数所对应,调节参数具有方向,例如,调节参数为正数时,则表示将当前的视觉焦点与所述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调大;调节参数为负数时,则表示将当前的视觉焦点与所述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调小。调节参数的确定依赖于当前时刻视觉焦点与所述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本发明实施例称当前时刻视觉焦点与所述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对应于第二距离参数;本发明实施例称待调整的视觉焦点与所述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对应于第一距离参数;则调节参数的大小为第一距离参数与第二距离参数之差的绝对值;当所述第一距离参数大于所述第二距离参数时,调节参数为负数;当所述第一距离参数小于所述第二距离参数时,调节参数为正数。
步骤405:依据所述调节参数,调节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与镜片模组的透镜之间的距离和/或调节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的焦距,以使所述视觉焦点距离所述镜片模组的距离为第一距离。
具体实现时,当调节参数为负数时,表示将当前的视觉焦点与所述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调小,此时需将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与镜片模组的透镜之间的距离调大;当调节参数为正数时,表示将当前的视觉焦点与所述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调大,此时需将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与镜片模组的透镜之间的距离调小。
本发明实施例中,调节参数与投影源与镜片模组的透镜之间的距离具有映射关系,可预先通过经验数据获取到调节参数与投影源与镜片模组的透镜之间的距离的映射关系,预先将该映射关系存储至电子设备中。
具体实现时,当调节参数为负数时,表示将当前的视觉焦点与所述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调小,此时需将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的焦距调小;当调节参数为正数时,表示将当前的视觉焦点与所述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调大,此时需将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的焦距调大。这里,调节透镜的焦距可通过改变透镜的曲率半径进行调节。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同时调节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与镜片模组的透镜之间的距离以及调节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的焦距,以实现待调节的视觉焦点距离所述镜片模组的距离为第一距离。
假设第一距离为y,投影单元的投影源与镜片模组的透镜之间的距离为x,镜片模组的透镜的焦距为f,则通过公式(1d)可确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1/x+1/y=1/f (1d)
根据公式(1d)也可确定出如何调节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与镜片模组的透镜之间的距离和/或调节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的焦距,以使所述视觉焦点距离所述镜片模组的距离为第一距离。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控制投影单元的投影源与镜片模组的透镜之间的距离和/或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的焦距,实现了调节待显示内容,也即虚拟界面的投影距离,提高了用户体验。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五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示例中的控制方法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一支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投影单元和镜片模组;所述电子设备能够通过所述支架维持与电子设备使用者头部的相对位置关系,当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支架维持与电子设备使用者头部的第一相对位置关系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将用于形成第一显示内容的光线从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发出,并经过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单元投射到所述电子设备使用者的眼睛,使得使用者在透过镜片模组的视觉焦点位置处,观看到待显示内容;其中,所述视觉焦点位于所述镜片模组及使用者的眼睛所在的直线上,且所述视觉焦点与所述使用者的眼睛位于所述镜片模组的两侧;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音频采集单元,如图5所示,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01:利用所述音频采集单元采集第一音频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中,便携式电子设备具体为智能眼镜,参照图13,该电子设备具有支架,利用该支架可将电子设备佩戴在使用者的头部,也即利用支架维持所述电子设备与使用者头部的第一相对位置关系;电子设备还具有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投影单元和镜片模组;其中,投影单元可以通过微型投影仪实现,投影单元中的投影源可发出形式第一显示内容的光线,这里,第一显示内容可以是图片内容、视频内容、文档内容等多媒体形式的内容。镜片模组用于改变投影源发出光线的光路方向,以将形成第一显示内容的光线投射到所述电子设备使用者的眼睛,使得使用者观看到待显示内容,这里,待显示内容也即第一显示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中,镜片模组至少具有凸透镜,参照图14,该凸透镜可汇聚从投影源发出的光线,优选地,镜片模组还具有反射棱镜,该反射棱镜可将从凸透镜透过的光线反射至使用者的人眼,使得人眼的视网膜可感受到由反射棱镜反射的光线,该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所形成的虚拟像位于A点位置处,本发明实施例称该位置为视觉焦点位置,如此,使用者在透过镜片模组的视觉焦点位置处,能够观看到待显示内容。如图14所示,所述视觉焦点位于所述镜片模组及使用者的眼睛所在的直线上,且所述视觉焦点与所述使用者的眼睛位于所述镜片模组的两侧,具体地,视觉焦点位于与所述使用者的眼睛位于所述镜片模组两侧。
步骤502:语音识别所述第一音频数据,并获得所述第一距离参数,所述第一距离参数表征待显示内容的视觉焦点与所述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
本发明实施例旨在调节视觉焦点与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也即图14中的投影距离y,为此,需要首先确定表征待显示内容的视觉焦点与所述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的第一距离参数;然后再根据该第一距离参数调整待显示内容的视觉焦点与所述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
具体实现时,通过电子设备具有的音频采集单元,例如麦克风采集用户输入的语音数据,对该语音数据进行音频分析,以确定用户所设置的第一距离参数。
步骤503:基于所述第一距离参数,生成调节参数。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距离参数与调节参数所对应,调节参数具有方向,例如,调节参数为正数时,则表示将当前的视觉焦点与所述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调大;调节参数为负数时,则表示将当前的视觉焦点与所述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调小。调节参数的确定依赖于当前时刻视觉焦点与所述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本发明实施例称当前时刻视觉焦点与所述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对应于第二距离参数;本发明实施例称待调整的视觉焦点与所述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对应于第一距离参数;则调节参数的大小为第一距离参数与第二距离参数之差的绝对值;当所述第一距离参数大于所述第二距离参数时,调节参数为负数;当所述第一距离参数小于所述第二距离参数时,调节参数为正数。
步骤504:依据所述调节参数,调节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与镜片模组的透镜之间的距离和/或调节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的焦距,以使所述视觉焦点距离所述镜片模组的距离为第一距离。
具体实现时,当调节参数为负数时,表示将当前的视觉焦点与所述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调小,此时需将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与镜片模组的透镜之间的距离调大;当调节参数为正数时,表示将当前的视觉焦点与所述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调大,此时需将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与镜片模组的透镜之间的距离调小。
本发明实施例中,调节参数与投影源与镜片模组的透镜之间的距离具有映射关系,可预先通过经验数据获取到调节参数与投影源与镜片模组的透镜之间的距离的映射关系,预先将该映射关系存储至电子设备中。
具体实现时,当调节参数为负数时,表示将当前的视觉焦点与所述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调小,此时需将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的焦距调小;当调节参数为正数时,表示将当前的视觉焦点与所述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调大,此时需将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的焦距调大。这里,调节透镜的焦距可通过改变透镜的曲率半径进行调节。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同时调节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与镜片模组的透镜之间的距离以及调节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的焦距,以实现待调节的视觉焦点距离所述镜片模组的距离为第一距离。
假设第一距离为y,投影单元的投影源与镜片模组的透镜之间的距离为x,镜片模组的透镜的焦距为f,则通过公式(1e)可确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1/x+1/y=1/f (1e)
根据公式(1e)也可确定出如何调节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与镜片模组的透镜之间的距离和/或调节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的焦距,以使所述视觉焦点距离所述镜片模组的距离为第一距离。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控制投影单元的投影源与镜片模组的透镜之间的距离和/或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的焦距,实现了调节待显示内容,也即虚拟界面的投影距离,提高了用户体验。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六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示例中的控制方法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一支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投影单元和镜片模组;所述电子设备能够通过所述支架维持与电子设备使用者头部的相对位置关系,当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支架维持与电子设备使用者头部的第一相对位置关系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将用于形成第一显示内容的光线从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发出,并经过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单元投射到所述电子设备使用者的眼睛,使得使用者在透过镜片模组的视觉焦点位置处,观看到待显示内容;其中,所述视觉焦点位于所述镜片模组及使用者的眼睛所在的直线上,且所述视觉焦点与所述使用者的眼睛位于所述镜片模组的两侧,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深度检测单元;如图6所示,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601:利用所述深度检测单元检测目标对象的第三距离;其中,所述第三距离用于表征所述目标对象与使用者的眼睛之间的距离。
本发明实施例中,便携式电子设备具体为智能眼镜,参照图13,该电子设备具有支架,利用该支架可将电子设备佩戴在使用者的头部,也即利用支架维持所述电子设备与使用者头部的第一相对位置关系;电子设备还具有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投影单元和镜片模组;其中,投影单元可以通过微型投影仪实现,投影单元中的投影源可发出形式第一显示内容的光线,这里,第一显示内容可以是图片内容、视频内容、文档内容等多媒体形式的内容。镜片模组用于改变投影源发出光线的光路方向,以将形成第一显示内容的光线投射到所述电子设备使用者的眼睛,使得使用者观看到待显示内容,这里,待显示内容也即第一显示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中,镜片模组至少具有凸透镜,参照图14,该凸透镜可汇聚从投影源发出的光线,优选地,镜片模组还具有反射棱镜,该反射棱镜可将从凸透镜透过的光线反射至使用者的人眼,使得人眼的视网膜可感受到由反射棱镜反射的光线,该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所形成的虚拟像位于A点位置处,本发明实施例称该位置为视觉焦点位置,如此,使用者在透过镜片模组的视觉焦点位置处,能够观看到待显示内容。如图14所示,所述视觉焦点位于所述镜片模组及使用者的眼睛所在的直线上,且所述视觉焦点与所述使用者的眼睛位于所述镜片模组的两侧,具体地,视觉焦点位于与所述使用者的眼睛位于所述镜片模组两侧。
本发明实施例中,目标对象是指用户通过电子设备的镜片观察到的实际物体,深度检测单元可检测目标对象距离使用者的眼睛的距离,具体可采用光路时间差的方法获取目标对象距离使用者的眼睛的距离。
步骤602:基于所述目标对象的第三距离,确定所述第一距离参数,所述第一距离参数表征待显示内容的视觉焦点与所述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
本发明实施例旨在调节视觉焦点与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也即图14中的投影距离y,为此,需要首先确定表征待显示内容的视觉焦点与所述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的第一距离参数;然后再根据该第一距离参数调整待显示内容的视觉焦点与所述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
具体实现时,可以根据目标对象距离使用者的眼睛的距离,也即第三距离来确定第一距离参数,具体地,可将第一距离参数设置为与第三距离相等;也可以将第一距离参数设置为与第三距离相差预定值;可由用户设置第一距离参数与第三距离的关系。一般,用户希望将观察到的虚拟画面与实际画面的距离设置为一样,因此,可将第一距离参数设置为与第三距离相等。
步骤603:基于所述第一距离参数,生成调节参数。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距离参数与调节参数所对应,调节参数具有方向,例如,调节参数为正数时,则表示将当前的视觉焦点与所述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调大;调节参数为负数时,则表示将当前的视觉焦点与所述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调小。调节参数的确定依赖于当前时刻视觉焦点与所述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本发明实施例称当前时刻视觉焦点与所述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对应于第二距离参数;本发明实施例称待调整的视觉焦点与所述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对应于第一距离参数;则调节参数的大小为第一距离参数与第二距离参数之差的绝对值;当所述第一距离参数大于所述第二距离参数时,调节参数为负数;当所述第一距离参数小于所述第二距离参数时,调节参数为正数。
步骤604:依据所述调节参数,调节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与镜片模组的透镜之间的距离和/或调节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的焦距,以使所述视觉焦点距离所述镜片模组的距离为第一距离。
具体实现时,当调节参数为负数时,表示将当前的视觉焦点与所述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调小,此时需将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与镜片模组的透镜之间的距离调大;当调节参数为正数时,表示将当前的视觉焦点与所述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调大,此时需将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与镜片模组的透镜之间的距离调小。
本发明实施例中,调节参数与投影源与镜片模组的透镜之间的距离具有映射关系,可预先通过经验数据获取到调节参数与投影源与镜片模组的透镜之间的距离的映射关系,预先将该映射关系存储至电子设备中。
具体实现时,当调节参数为负数时,表示将当前的视觉焦点与所述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调小,此时需将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的焦距调小;当调节参数为正数时,表示将当前的视觉焦点与所述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调大,此时需将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的焦距调大。这里,调节透镜的焦距可通过改变透镜的曲率半径进行调节。
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同时调节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与镜片模组的透镜之间的距离以及调节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的焦距,以实现待调节的视觉焦点距离所述镜片模组的距离为第一距离。
假设第一距离为y,投影单元的投影源与镜片模组的透镜之间的距离为x,镜片模组的透镜的焦距为f,则通过公式(1f)可确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1/x+1/y=1/f (1f)
根据公式(1f)也可确定出如何调节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与镜片模组的透镜之间的距离和/或调节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的焦距,以使所述视觉焦点距离所述镜片模组的距离为第一距离。
步骤605:获取第二参数,所述第二参数表征待显示内容与所述目标对象角度关系。
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可以调节待显示内容与所述目标对象之间的角度,例如,将待显示内容的位置调节为中目标对象的左上方45度的位置处;或者,将待显示内容的位置调节为中目标对象的左下方30度的位置处。
步骤606:基于所述第二参数,生成调节参数。
本发明实施例中,调节参数与第二参数相对应,调节参数表征了镜片模组中棱镜调节的角度及方向。
步骤607:依据所述调节参数,调节所述镜片模组的位置,以使所述待显示内容与所述目标对象维持所述角度关系。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改变镜片模组中棱镜的位置,可以改变经过棱镜反射的光线的方向,进而改变了待显示内容与所述目标对象的角度关系。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控制投影单元的投影源与镜片模组的透镜之间的距离和/或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的焦距,实现了调节待显示内容,也即虚拟界面的投影距离,提高了用户体验。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结构组成示意图,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一支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投影单元和镜片模组;所述电子设备能够通过所述支架维持与电子设备使用者头部的相对位置关系,当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支架维持与电子设备使用者头部的第一相对位置关系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将用于形成第一显示内容的光线从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发出,并经过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单元投射到所述电子设备使用者的眼睛,使得使用者在透过镜片模组的视觉焦点位置处,观看到待显示内容;其中,所述视觉焦点位于所述镜片模组及使用者的眼睛所在的直线上,且所述视觉焦点与所述使用者的眼睛位于所述镜片模组的两侧;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确定单元71,用于确定第一距离参数,所述第一距离参数表征待显示内容的视觉焦点与所述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
生成单元72,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距离参数,生成调节参数;
调节单元73,用于依据所述调节参数,调节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与镜片模组的透镜之间的距离和/或调节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的焦距,以使所述视觉焦点距离所述镜片模组的距离为第一距离。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设备中的各单元的实现功能可参照前述控制方法的相关描述而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设备中的各单元的功能可通过运行于处理器上的程序而实现,也可通过具体的逻辑电路而实现。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结构组成示意图,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一支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投影单元和镜片模组;所述电子设备能够通过所述支架维持与电子设备使用者头部的相对位置关系,当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支架维持与电子设备使用者头部的第一相对位置关系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将用于形成第一显示内容的光线从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发出,并经过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单元投射到所述电子设备使用者的眼睛,使得使用者在透过镜片模组的视觉焦点位置处,观看到待显示内容;其中,所述视觉焦点位于所述镜片模组及使用者的眼睛所在的直线上,且所述视觉焦点与所述使用者的眼睛位于所述镜片模组的两侧;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确定单元81,用于确定第一距离参数,所述第一距离参数表征待显示内容的视觉焦点与所述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
生成单元82,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距离参数,生成调节参数;
调节单元83,用于依据所述调节参数,调节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与镜片模组的透镜之间的距离和/或调节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的焦距,以使所述视觉焦点距离所述镜片模组的距离为第一距离。
优选地,所述调节单元83包括:
第一确定子单元831,用于根据当前的视觉焦点与所述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确定第二距离参数;
第一比较子单元832,用于将所述第一距离参数与所述第二距离参数进行比较,得到比较结果;
第一调节子单元833,用于当所述比较结果表明所述第一距离参数大于所述第二距离参数时,将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与镜片模组的透镜之间的距离调小;
第二调节子单元834,用于当所述比较结果表明所述第一距离参数小于所述第二距离参数时,将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与镜片模组的透镜之间的距离调大。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设备中的各单元的实现功能可参照前述控制方法的相关描述而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设备中的各单元的功能可通过运行于处理器上的程序而实现,也可通过具体的逻辑电路而实现。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结构组成示意图,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一支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投影单元和镜片模组;所述电子设备能够通过所述支架维持与电子设备使用者头部的相对位置关系,当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支架维持与电子设备使用者头部的第一相对位置关系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将用于形成第一显示内容的光线从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发出,并经过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单元投射到所述电子设备使用者的眼睛,使得使用者在透过镜片模组的视觉焦点位置处,观看到待显示内容;其中,所述视觉焦点位于所述镜片模组及使用者的眼睛所在的直线上,且所述视觉焦点与所述使用者的眼睛位于所述镜片模组的两侧;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确定单元91,用于确定第一距离参数,所述第一距离参数表征待显示内容的视觉焦点与所述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
生成单元92,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距离参数,生成调节参数;
调节单元93,用于依据所述调节参数,调节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与镜片模组的透镜之间的距离和/或调节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的焦距,以使所述视觉焦点距离所述镜片模组的距离为第一距离。
优选地,所述调节单元93包括:
第二确定子单元931,用于根据当前的视觉焦点与所述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确定第二距离参数;
第二比较子单元932,用于将所述第一距离参数与所述第二距离参数进行比较,得到比较结果;
第三调节子单元933,用于当所述比较结果表明所述第一距离参数大于所述第二距离参数时,将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的焦距调大;
第四调节子单元934,用于当所述比较结果表明所述第一距离参数小于所述第二距离参数时,将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的焦距调小。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设备中的各单元的实现功能可参照前述控制方法的相关描述而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设备中的各单元的功能可通过运行于处理器上的程序而实现,也可通过具体的逻辑电路而实现。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结构组成示意图,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一支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投影单元和镜片模组;所述电子设备能够通过所述支架维持与电子设备使用者头部的相对位置关系,当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支架维持与电子设备使用者头部的第一相对位置关系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将用于形成第一显示内容的光线从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发出,并经过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单元投射到所述电子设备使用者的眼睛,使得使用者在透过镜片模组的视觉焦点位置处,观看到待显示内容;其中,所述视觉焦点位于所述镜片模组及使用者的眼睛所在的直线上,且所述视觉焦点与所述使用者的眼睛位于所述镜片模组的两侧;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确定单元11,用于确定第一距离参数,所述第一距离参数表征待显示内容的视觉焦点与所述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
生成单元12,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距离参数,生成调节参数;
调节单元13,用于依据所述调节参数,调节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与镜片模组的透镜之间的距离和/或调节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的焦距,以使所述视觉焦点距离所述镜片模组的距离为第一距离。
优选地,所述确定单元11包括:
获取子单元111,用于获取待显示内容的属性参数;
第三确定子单元112,用于依据所述待显示内容的属性参数,确定所述第一距离参数。
优选地,所述第三确定子单元112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1121,用于当所述待显示内容的属性参数为第一类属性时,确定的第一距离参数大于第一距离阈值;
第二确定模块1122,用于当所述待显示内容的属性参数为第二类属性时,确定的第一距离参数小于第二距离阈值。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设备中的各单元的实现功能可参照前述控制方法的相关描述而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设备中的各单元的功能可通过运行于处理器上的程序而实现,也可通过具体的逻辑电路而实现。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五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结构组成示意图,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一支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投影单元和镜片模组;所述电子设备能够通过所述支架维持与电子设备使用者头部的相对位置关系,当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支架维持与电子设备使用者头部的第一相对位置关系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将用于形成第一显示内容的光线从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发出,并经过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单元投射到所述电子设备使用者的眼睛,使得使用者在透过镜片模组的视觉焦点位置处,观看到待显示内容;其中,所述视觉焦点位于所述镜片模组及使用者的眼睛所在的直线上,且所述视觉焦点与所述使用者的眼睛位于所述镜片模组的两侧;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确定单元21,用于确定第一距离参数,所述第一距离参数表征待显示内容的视觉焦点与所述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
生成单元22,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距离参数,生成调节参数;
调节单元23,用于依据所述调节参数,调节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与镜片模组的透镜之间的距离和/或调节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的焦距,以使所述视觉焦点距离所述镜片模组的距离为第一距离。
优选地,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音频采集单元24,用于采集第一音频数据;
相应地,所述确定单元21,还用于语音识别所述第一音频数据,并获得所述第一距离参数。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设备中的各单元的实现功能可参照前述控制方法的相关描述而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设备中的各单元的功能可通过运行于处理器上的程序而实现,也可通过具体的逻辑电路而实现。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六的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结构组成示意图,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一支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投影单元和镜片模组;所述电子设备能够通过所述支架维持与电子设备使用者头部的相对位置关系,当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支架维持与电子设备使用者头部的第一相对位置关系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将用于形成第一显示内容的光线从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发出,并经过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单元投射到所述电子设备使用者的眼睛,使得使用者在透过镜片模组的视觉焦点位置处,观看到待显示内容;其中,所述视觉焦点位于所述镜片模组及使用者的眼睛所在的直线上,且所述视觉焦点与所述使用者的眼睛位于所述镜片模组的两侧;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确定单元31,用于确定第一距离参数,所述第一距离参数表征待显示内容的视觉焦点与所述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
生成单元32,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距离参数,生成调节参数;
调节单元33,用于依据所述调节参数,调节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与镜片模组的透镜之间的距离和/或调节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的焦距,以使所述视觉焦点距离所述镜片模组的距离为第一距离。
优选地,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深度检测单元34,用于检测目标对象的第三距离;其中,所述第三距离用于表征所述目标对象与使用者的眼睛之间的距离;
所述确定单元31,还用于基于所述目标对象的第三距离,确定所述第一距离参数。
优选地,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获取单元35,用于获取第二参数,所述第二参数表征待显示内容与所述目标对象角度关系;
所述生成单元32,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二参数,生成调节参数;
所述调节单元33,还用于依据所述调节参数,调节所述镜片模组的位置,以使所述待显示内容与所述目标对象维持所述角度关系。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设备中的各单元的实现功能可参照前述控制方法的相关描述而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设备中的各单元的功能可通过运行于处理器上的程序而实现,也可通过具体的逻辑电路而实现。
本发明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之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方法和智能设备,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第二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控制方法,该方法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一支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投影单元和镜片模组;所述电子设备能够通过所述支架维持与电子设备使用者头部的相对位置关系,当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支架维持与电子设备使用者头部的第一相对位置关系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将用于形成第一显示内容的光线从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发出,并经过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单元投射到所述电子设备使用者的眼睛,使得使用者在透过镜片模组的视觉焦点位置处,观看到待显示内容;其中,所述视觉焦点位于所述镜片模组及使用者的眼睛所在的直线上,且所述视觉焦点与所述使用者的眼睛位于所述镜片模组的两侧;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确定第一距离参数,所述第一距离参数表征待显示内容的视觉焦点与所述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
基于所述第一距离参数,生成调节参数;
依据所述调节参数,调节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与镜片模组的透镜之间的距离和/或调节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的焦距,以使所述视觉焦点距离所述镜片模组的距离为第一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所述调节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与镜片模组的透镜之间的距离,包括:
根据当前的视觉焦点与所述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确定第二距离参数;
将所述第一距离参数与所述第二距离参数进行比较,得到比较结果;
当所述比较结果表明所述第一距离参数大于所述第二距离参数时,将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与镜片模组的透镜之间的距离调小;
当所述比较结果表明所述第一距离参数小于所述第二距离参数时,将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与镜片模组的透镜之间的距离调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所述调节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的焦距,包括:
根据当前的视觉焦点与所述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确定第二距离参数;
将所述第一距离参数与所述第二距离参数进行比较,得到比较结果;
当所述比较结果表明所述第一距离参数大于所述第二距离参数时,将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的焦距调大;
当所述比较结果表明所述第一距离参数小于所述第二距离参数时,将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的焦距调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所述确定第一距离参数,包括:
获取待显示内容的属性参数;
依据所述待显示内容的属性参数,确定所述第一距离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方法,所述依据所述待显示内容的属性参数,确定所述第一距离参数,包括:
当所述待显示内容的属性参数为第一类属性时,确定的第一距离参数大于第一距离阈值;
当所述待显示内容的属性参数为第二类属性时,确定的第一距离参数小于第二距离阈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音频采集单元,相应地,所述确定第一距离参数,包括:
利用所述音频采集单元采集第一音频数据;
语音识别所述第一音频数据,并获得所述第一距离参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深度检测单元,相应地,所述确定第一距离参数,包括:
利用所述深度检测单元检测目标对象的第三距离;其中,所述第三距离用于表征所述目标对象与使用者的眼睛之间的距离;
基于所述目标对象的第三距离,确定所述第一距离参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第二参数,所述第二参数表征待显示内容与所述目标对象角度关系;
基于所述第二参数,生成调节参数;
依据所述调节参数,调节所述镜片模组的位置,以使所述待显示内容与所述目标对象维持所述角度关系。
9.一种便携式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一支架、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投影单元和镜片模组;所述电子设备能够通过所述支架维持与电子设备使用者头部的相对位置关系,当所述电子设备通过所述支架维持与电子设备使用者头部的第一相对位置关系时,控制所述电子设备将用于形成第一显示内容的光线从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发出,并经过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单元投射到所述电子设备使用者的眼睛,使得使用者在透过镜片模组的视觉焦点位置处,观看到待显示内容;其中,所述视觉焦点位于所述镜片模组及使用者的眼睛所在的直线上,且所述视觉焦点与所述使用者的眼睛位于所述镜片模组的两侧;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第一距离参数,所述第一距离参数表征待显示内容的视觉焦点与所述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
生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距离参数,生成调节参数;
调节单元,用于依据所述调节参数,调节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与镜片模组的透镜之间的距离和/或调节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的焦距,以使所述视觉焦点距离所述镜片模组的距离为第一距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所述调节单元包括:
第一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当前的视觉焦点与所述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确定第二距离参数;
第一比较子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距离参数与所述第二距离参数进行比较,得到比较结果;
第一调节子单元,用于当所述比较结果表明所述第一距离参数大于所述第二距离参数时,将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与镜片模组的透镜之间的距离调小;
第二调节子单元,用于当所述比较结果表明所述第一距离参数小于所述第二距离参数时,将所述投影单元的投影源与镜片模组的透镜之间的距离调大。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所述调节单元包括:
第二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当前的视觉焦点与所述镜片模组之间的距离,确定第二距离参数;
第二比较子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距离参数与所述第二距离参数进行比较,得到比较结果;
第三调节子单元,用于当所述比较结果表明所述第一距离参数大于所述第二距离参数时,将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的焦距调大;
第四调节子单元,用于当所述比较结果表明所述第一距离参数小于所述第二距离参数时,将所述镜片模组的透镜的焦距调小。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所述确定单元包括:
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待显示内容的属性参数;
第三确定子单元,用于依据所述待显示内容的属性参数,确定所述第一距离参数。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所述第三确定子单元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待显示内容的属性参数为第一类属性时,确定的第一距离参数大于第一距离阈值;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当所述待显示内容的属性参数为第二类属性时,确定的第一距离参数小于第二距离阈值。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音频采集单元,用于采集第一音频数据;
相应地,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语音识别所述第一音频数据,并获得所述第一距离参数。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深度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目标对象的第三距离;其中,所述第三距离用于表征所述目标对象与使用者的眼睛之间的距离;
所述确定单元,还用于基于所述目标对象的第三距离,确定所述第一距离参数。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便携式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二参数,所述第二参数表征待显示内容与所述目标对象角度关系;
所述生成单元,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二参数,生成调节参数;
所述调节单元,还用于依据所述调节参数,调节所述镜片模组的位置,以使所述待显示内容与所述目标对象维持所述角度关系。
CN201410397323.9A 2014-08-13 2014-08-13 一种控制方法及便携式电子设备 Active CN1054465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97323.9A CN105446579B (zh) 2014-08-13 2014-08-13 一种控制方法及便携式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97323.9A CN105446579B (zh) 2014-08-13 2014-08-13 一种控制方法及便携式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46579A CN105446579A (zh) 2016-03-30
CN105446579B true CN105446579B (zh) 2019-03-29

Family

ID=555568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97323.9A Active CN105446579B (zh) 2014-08-13 2014-08-13 一种控制方法及便携式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44657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66950A (zh) * 2016-04-26 2016-08-17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CN106483740B (zh) * 2016-09-30 2019-09-2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投影仪对焦方法及装置
CN108287609B (zh) * 2018-01-26 2021-05-11 成都科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ar眼镜的图像绘制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40945A (en) * 1996-03-11 2000-03-2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Head mount display device
CN102821712A (zh) * 2009-12-18 2012-12-12 诺华公司 眼内装置及其方法
CN103605208A (zh) * 2013-08-30 2014-02-26 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内容投射系统及方法
CN103698904A (zh) * 2013-12-04 2014-04-02 全蕊 智能眼镜及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10502B2 (en) * 2011-12-16 2015-08-18 Ryan Fink Motion sensing display apparatuse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40945A (en) * 1996-03-11 2000-03-2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Head mount display device
CN102821712A (zh) * 2009-12-18 2012-12-12 诺华公司 眼内装置及其方法
CN103605208A (zh) * 2013-08-30 2014-02-26 北京智谷睿拓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内容投射系统及方法
CN103698904A (zh) * 2013-12-04 2014-04-02 全蕊 智能眼镜及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46579A (zh) 2016-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737708B1 (ko) 감각 안경류
CN110187855B (zh) 近眼显示设备的避免全息影像阻挡视线的智能调节方法
US9122321B2 (en) Collaboration environment using see through displays
EP3097461B1 (en) Automated content scrolling
US9959591B2 (en) Display apparatus, method for controlling display apparatus, and program
CN103984097B (zh) 头戴式显示装置、头戴式显示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图像显示系统
EP2652940B1 (en) Comprehension and intent-based content for augmented reality displays
US9335547B2 (en) Head-mounted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head-mounted display device
CN204595327U (zh) 头戴式显示装置
US20160080672A1 (en) Preparation of Image Capture Device in Response to Pre-Image-Capture Signal
WO2015116475A1 (en) Radial selection by vestibulo-ocular reflex fixation
KR102056221B1 (ko) 시선인식을 이용한 장치 연결 방법 및 장치
CN104898276A (zh) 头戴式显示装置
CN104714302A (zh) 头部佩戴型显示装置
CN103033936A (zh) 具有虹膜扫描剖析的头戴式显示器
KR20180037887A (ko) 스마트 안경
KR20140125183A (ko) 프로젝터 장착 안경 및 그 제어 방법
US20160035137A1 (en) Display device, method of controlling display device, and program
JP6432197B2 (ja) 表示装置、表示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20160109703A1 (en) Head mounted display, method for controlling head mounted display, and computer program
KR102218207B1 (ko) 가상 오브젝트의 처리가 가능한 스마트 안경
WO2022017447A1 (zh) 图像显示控制方法、图像显示控制装置及头戴式显示设备
CN110082911A (zh) 用于展示在显示视频中如何盯着对象的表达的装置和方法
CN204595328U (zh) 头戴式显示装置
CN105446579B (zh) 一种控制方法及便携式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